参观狼牙山心得体会

2024-04-16

参观狼牙山心得体会(共15篇)

篇1:参观狼牙山心得体会

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狼牙山心得体会

齐秀国

峭壁嶙峋、云缠雾缭的狼牙山横卧在河北省易县西南部,其主峰海拔1105米,“群峰耸出,状如狼牙”,故名狼牙山。山的北边有条易水河,两千年前,燕国义士荆柯别燕太子丹去刺秦王时吟出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两千年后,五位八路军战士,又在这铭刻着壮士遗迹的地方,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出一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视死如归本革命军人应有精神,宁死不屈乃燕赵英雄光荣传统。”这是当年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同志为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题的词。1941年,日军扫荡狼牙山,八路军战士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福才、胡德林五人,为掩护群众和主力撤退,毅然决然地把敌人引上了狼牙山棋盘陀峰顶绝路,在重创日伪军600余人,激战5小时,子弹打光了的情况下,毫无惧色,纵身跳下了悬崖。

在和平年代的今天,我们怀着对五勇士的无比崇敬之情,踏着先烈的足迹,攀爬了狼牙山。虽然是沿着修理后的台阶在盘旋的山路上行进,依然是走走停停几次才到了狼牙山顶。心中不禁感慨,当年五勇士在险峻的山路上掩护大部队撤退,身负武装,还要躲避敌人的穷追猛打,那是怎样一种艰难的情境。登上狼牙山顶,在壮士跳崖处,向远处望去,群山起伏,连绵不断。俯身向下看去,深深的崖底,青松密布,人在此刻显得如此渺小。当时五勇士没有任何犹豫,毅然跳下悬崖,相信只有心中充满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和共产主义理想的人才能如此决绝。五勇士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中华儿女的楷模。他们浩气长存,永垂不朽。

我们要学习五勇士舍己的奉献精神。对于年轻的一代,从小在父辈的宠爱中成长,可能觉得得到什么是理所当然的,可能做的更多的是索取。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如果没有老一辈革命人的奉献,我们哪能像现在这样安稳幸福的生活。

我们要学习五勇士永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面对困境的勇敢斗争精神。生活和工作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不战胜困难,那么我们就只有固步自封,永远也不会进步;不战胜困难,又怎能体会成功的喜悦!没有春的播种,夏的耕耘,哪有秋的收获。

消沉或激昂,全在我们抉择之间。五勇士带给我的不仅仅是感动,更多的是心灵上深深的震撼,尤其是当我站在狼牙山顶的那一刻,完全被五勇士大无畏的精神所折服。工作和生活中,我们要做最出色的自己,我们需要更多的付出,更多的努力,战胜挫折,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了美好的明天而奋斗!

篇2:参观狼牙山心得体会

太原二建第二支部

张文慧

6月30日,怀着无比崇敬和向往的心情,我参加了公司党委组织的全体党员赴“西柏坡和狼牙山五勇士”革命圣地接受革命传统的再教育。

来到西柏坡革命圣地,首先的一个感受:人这么多,都是在再温革命传统教育,有些团队在重温入党誓词,有些团队在照相,有些团队在演讲……映入我眼帘的是矗立在西柏坡一座白色花岗岩碑,碑名:“西柏坡”系邓小平同志手迹;碑文“牢记两个务必,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系江泽民总书记题词,接着瞻仰了气势宏伟的五大领袖铜铸像、那种敬佩感油然而生,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由我们前辈们英勇奉献所诞生的,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来中共中央旧址,我一一参观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董必武等的旧居,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旧址,九月会议旧址,中央军委作战室旧址,防空洞等。这40多间砖垒砌的低矮平房、狭小的小院、石头支起的木板床、补丁的军装、革命土布鞋……都是当年各位领袖使用过的。可以想象到:当年的战斗多么艰辛,生活环境如此简陋。从1947年到1949年新中国诞生前夕,我们无产阶级革命老前辈在西柏坡指挥了24次重大战役,包括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歼敌180多万。从这些老前辈旧址出来,我眼前仿佛看到革命老前辈坐在一起商讨策略,有的坐在石凳上一边聆听,一边在石桌上记笔记,有的在发文件、拟电报,还有的对着电话机发布指示......通过这次参观,让我认识到原来河北省平山县内的西柏坡是历史的垂青使它成为解放全中国的时期。在西柏坡,中共中央不仅领导新民主主义取得全面胜利,而且为实现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从战争转向建设,为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开辟了通途。

在7月1日我们全体党员去狼牙山,党委组织全体党员群众爬山,每位家人都积极主动的参与进来,一路上我们边爬山边欣赏风景,特别感受到:五位勇士的艰辛不易,而倭寇居然可以紧追不舍,真是佩服日寇,开始我们几个年轻人一起爬,一起结伴而行,爬着爬着又看到了我们的同事,我们再一起冲向山顶。一路感悟颇深,深刻意识到:设定目标,一路前行,克服困难,一定可以成功到达山顶。在途中,当听到有游人说:看人家团队一起爬山,多好啊,突然顿悟:团队力量是无限的,人在一起是团伙,心在一起是团队,太有力量感了。爬到山顶,我们一起去了观景台,自己一个人不去向下看不可怕,走着向下看,不敢向前走了,极度害怕恐惧,大家一起就不害怕了,任何事情就是自己心态的一个折射,当面对巨大事情,面临生死时,就没有了恐惧害怕。面对我们胜利爬到山顶,我了解到:狼牙山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易县西部的太行山东麓,因其奇峰林立,峥嵘险峻,状若狼牙而得名。以前都知道是:狼牙山五壮士,因为五壮士跳了悬崖后有生存者,所以现在更名:狼牙山五勇士,纪念我们英勇献身革命事业的前辈。

狼牙山五勇士的英雄壮举正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是中华儿女的楷模;他们的英雄气概将浩气长存,他们的英勇事迹流芳百世,永垂不朽。烈士们用鲜血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勇往直进,不怕困难,建设一个更加富强的中国。

篇3:参观狼牙山心得体会

片段1 先理清文章的脉络, 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了五部分:接受任务—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 然后把教学点聚焦到第三部分 (第三自然段) 。

师:我们看第三自然段是怎样让文章掀起波澜, 完成从五战士到五壮士的转变的? (出示第三自然段) 五位战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 准备转移。面前有两条路:一条通往主力转移的方向, 走这条路可以很快追上连队, 可是敌人紧跟在身后;另一条是通向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 那儿三面都是悬崖绝壁。走哪条路呢?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 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 紧跟在班长后面, 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师:我们逐句来看。读第一句, 这句话联系文中哪几部分?

生:联系第一、二自然段, 就是“接受任务”和“痛击敌人”这两部分。

师:好, 第一句是前面两段的小结, 也表示新的事情要发生了。那第二句中的“前面有两条路”, 这两条路有何不同?

生1:走第一条路他们能活下来, 走第二条路他们只能牺牲。

师:真了不起, 读出了言外之意。

生2:五壮士走第一条路, 主力部队和老百姓会被敌人追上, 就会不安全;走第二条路敌人就不能追上部队了, 他们就安全了。

生3:这两条路的选择决定了他们是“战士”还是“壮士”!只想到完成任务的就是“战士”, 而想着群众的生死, 心中有他人的, 就是“壮士”。

师:是呀, 这第二句的悬念设置把读者的胃口吊起来了。

师:那么这一段中剩下的句子, 联系了文章哪几个部分?说说理由。

生:联系“顶峰歼敌”和“跳下悬崖”。

师:理由呢?注意要抓文中关键词进行思考。

生1:“顶峰歼敌”和“跳下悬崖”这两部分都是班长马宝玉的一个“走”字引起的, 因为有这个决定, 才有后面的事发生。

生2:这个“走”字, 就意味着五壮士最终和敌人顶峰相遇, 必然有一个力量悬殊的战斗。

生3:班长马宝玉在这个“走”字说出时, 就知道了不可能活着回来, 已经做了牺牲的准备。

师:好, 我们来整理一下, 第三自然段先把前面的内容小结一下, 又在选择哪条路时设置了悬念, 一个“走”字联系了后面两部分, 引出了下文, 掀起了高潮。这种写法叫起—承—转—合。那么这个转折部分就是什么?为什么?

生1:就是“走!”

生2:文中, 马宝玉在说“走”的语气是斩钉截铁的。

生3:他们决定走三面悬崖的棋盘陀, 目的是把敌人引上绝路, 也做着自己牺牲的准备。

生4:一个“走”完成了从“战士”到“壮士”的转变。

师:是的, 走这条路意味着舍己为人。这五个战士平均年龄不到二十岁, 最小的胡德林、胡福才只有十七八岁。这样的行为称得上“五位壮士”。

师:第三自然段起—承—转—合, 跌宕起伏, 最难写的就是———“转”, 此文写得好!以后我们在阅读情节比较曲折的文章时, 要关注这样的段落, 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读懂课文。

启示

1. 解读文本必须慧眼识珠

听过该课的很多节公开课, 发现在教学中, 都忽略了第三自然段。原因在于教师从理解内容的视角解读文本, 认为作者仅是寥寥几笔, 平铺直叙, 没有多大的教学价值, 所以教师不约而同地把目光聚焦到“顶峰歼敌”“壮烈跳崖”这两个场景中, 认为这是文本的重点, 是作者浓墨重彩描写的章节, 最能体现五壮士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但是, 李老师却慧眼识珠, 一下子抓住了看似并不起眼的第三自然段, 在看似平常处发掘其独特的价值:从表达的情感而言, 这段是战士从接受命令、完成任务到为了人民利益、舍生取义的转变, 是从战士到壮士的升华, 从而使五壮士形象更加丰满可信。壮士不是一下子铸就的, 只有在群众和自己的安危之间舍生取义, 才能配得上这个称号。该段中那个斩钉截铁的“走”, 荡气回肠, 一个平凡的字却意蕴深刻, 抓住“走”这个关键词进行教学, 点到了品味语言的穴, 把准了品味文章情感的脉。李老师抓住了这一段, 无疑抓住了理解课文、把握情感的核心, 抓住此段教学, 突出了重点并突破了难点。从表达的视角看, 该段是故事发展、推向高潮的支柱, 是文章的“腰”, 起了起—承—转—合的作用, 抓住这一段, 不仅能洞悉作者的行文线索, 还能明晰文章的内部结构。

文本解读的到位决定教学的效果。所以, 在未来的教学中, 教师解读文本时, 不能粗浅地停留在文章显而易见处, 只是模糊地意会文本, 或者仅是关注内容和情感, 而是应该从作者的视角, 深层领会作者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匠心, 知道写法, 才有正确的学法, 才有教学的最大化。

2. 学习课文必须关注结构

结构是文章的“骨架”, 是运用材料反映中心思想的方法, 所以, 第三学段的阅读教学, 必须在篇章的层面, 进行文章的篇章结构教学。但是, 综观教学现状, 由于难于操作, 教师对文章结构的教学仅停留在揣摩文章表达顺序上, 对文章结构的内在机理弃之一边, 进行段和句的肢解, 缺乏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深层领悟, 教学结果自然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盲人摸象一般盲目, 留下的是断续的情节、零碎的线索、模糊的人物。李老师从文本脉络着眼梳理关键处、握文章整体结构的特点, 层层剖析言语内在的组织结构, 进而品味出文章的精妙构思。此环节到位的教学, 不但使学生明晰了文章各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 知道了故事行走的轨迹, 使文章的各个段落在学生的思维中, 不再是各自为政, 而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每一部分是整体观照下的有机组成, 更重要的是, 学生阅读那些叙事类的文章, 如果篇幅比较长, 情节比较曲折, 要细细地咀嚼, 慢慢地体悟, 从而获得解读长文的一把钥匙。

片段2 学习文章描写群像的方法

师: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呢?写五个人和写一个人一样吗?把写五个人的句子全部找出来。

师:李老师把“痛击敌人”和“顶峰歼敌”中描写五壮士的句子显示在大屏幕上, 大家对比思考, 写法不一样在哪里?

出示:

生1:“痛击敌人”场面, 作者是五个壮士的一个一个写。

师:这叫逐一描写法。

生2:“顶峰歼敌”是班长马宝玉一个重点写, 别的壮士一笔略过。

师:这叫有点有面, 点面结合。

师:读一读, 体会一下:为什么“痛击敌人”一个一个写, “顶峰歼敌”重点写一个。

生1:动作不同, 所以一一列举, “顶峰歼敌”动作是相同的就不必一一列举了。

生2:马宝玉是五壮士的代表, 所以“顶峰歼敌”重点描写他。

生3:这样写文章有变化。

师:大家真了不起, 能发现文章描写的秘密, 以后写人物群体时, 我们可以逐一描写法和点面结合法交错来写。

启示

教学内容必须基于文本特点。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 很多教师在教学中, 都是当作普通的写人文章来教, 抓住人物的细节描写去体会人物的情感。但是, 李老师敏锐地把握了这篇文章的特质:它是我们小学阶段唯一一篇写人物群体的文章, 五壮士的行为融合在掩护群众这个特定的事件中, 都有共同的精神和气节, 所以从教材的教学价值而言, 还承载了如何写群体人物的目标。如何写, 用什么方法才能把人物栩栩如生地再现?李老师在教学中, 把“痛击敌人”和“顶峰歼敌”这两部分进行比较阅读, 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顿悟:作者逐一抓住人物的特点, 进行各具神采的描写, 展现群体中每一个个体的风采, 这是群体描写的根本;但是如果仅仅都是逐一描写法, 那么会变得面面俱到, 成了人物介绍的罗列, “红花需要绿叶衬”, 所以要点面结合, “点”是对人物细致刻画, 突出典型的人物, 体现深度;“面”是顾全大局, 体现广度。这样, 学生以后在描写群体人物时, 用“逐一描写法”和“点面结合”相结合的方法来写, 甚至可以迁移、延伸到场面描写中。

二、合起来, 浑然一体

这两片段看似是独立的两个环节, 但是合起来看, 是层层叠加、逐步深入的, 是和谐统一的整体。从两环节安排的序列来看, 前者是把握文理, 从篇章的角度;后者是典型的段落对比, 遵循了阅读教学的从整体到部分的规律。从体会表达的角度, 前一部分是关注作者的谋篇布局, 后一部分是关注细节, 从遣词造句的层面;从学生能力培养而言, 让学生获得阅读写人文章策略, 先从整体上关注事件的发展, 再关注人物的细节。李老师将教学的关注点、聚焦点、保持点都归结于既适合于语言文字教学又利于学生语言学习上, 从而实现了教学的最大化。

该课教学不仅是一个视觉上的盛宴, 也不仅仅止于 《狼牙山五壮士》 这篇课文的教学, 而是为改变目前程式化的阅读教学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给一线教师未来的教学诸多的启迪, 具有深远的后续价值。

摘要:撷取李卫东老师执教的《狼牙山五壮士》一课中两个核心片段进行剖析:分开看, 各具神采;合起来, 浑然一体。

关键词:片段剖析,文本特点

参考文献

篇4:读狼牙山五壮士心得体会

读了《狼牙山五壮士》一文,我被五壮士爱国和宁死不做亡国奴的精神所感动。《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主要讲1941年秋,日寇向我晋察冀根据地大举进军,七连准备向龙王庙转移,把掩护群众和主力转移的任务交给了六班。在激烈的战斗后,六班的任务胜利完成了,可是面前有两条路,一条可以快速地追上,可另一条是通向绝路。班长马宝玉和其他四位战士把敌人引上了绝路,并英勇殉职。

《狼牙山五壮士》让我不禁想起了以前的许多革命前辈,为了我们今日的美好生活而抛头颅、洒热血:董存瑞舍身炸暗堡、刘胡兰十五岁不畏敌人的铡刀、王二小把敌人引入包围圈而光荣牺牲、留下不朽诗篇的夏明翰……这些人做出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事。然而,现在有的同学却整天沉迷于攀比外貌、服装等外在的东西,其实作为学生,我们应该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可现在却有人说:“现在都什么时候了,以前革命前辈留下的精神已经用不上了。”说这些话的人对得起为了革命牺牲的前辈吗?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我们应该好好学习,我们是祖国的花朵,为祖国争光,让祖国有个更好的明天!

篇5:参观狼牙山心得体会

《狼牙山五壮士》一文主要叙述了1941年秋,日本军队大力发兵向晋察冀根据地大举进犯,七连六班的五位抗日英雄胜利的完成了阻击敌人、掩护人民群众以及连队转移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五壮士正要与部队集合时却被敌人追击,为了人民群众和部队的生命安危,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诱敌上山顽强歼敌,把敌人引上绝路,最后,在弹尽粮绝,就快要被敌人俘虏时,英勇跳崖,以身殉国。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每当读到这里时,我便热泪盈眶,他们的英雄壮举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脑海中,他们不畏牺牲,英勇顽强的精神,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啊!每想到那个场面时,便感到他们的伟大,谁不珍惜自己的生命呢?这五位壮士为了不暴露连队和主力部队,他们毫不犹豫的舍弃自己的生命,特别是那两个小兵,胡德林和胡福才,看上去才20来岁,便壮烈牺牲,更加激起了我的爱国之心,如果我们在学习上遇上一点困难就打退堂鼓,那以后我们怎么去为祖国做贡献呢?又怎么能对得起先烈们的英灵呢?我们作为新中国的少先队员应该以先烈们的精神为动力,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掌握科学文化知识,长大了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富强!

篇6:参观狼牙山心得体会

六班五位战士一边击退敌人一边计划着把敌人引上了狼牙山。班长马宝玉沉着冷静,指挥着大家,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全身的力气,两个小战士胡德林和胡福才一直全神贯注的打敌人。

终于掩护任务完成了,该转移了。马宝玉斩钉截铁的走上了悬崖峭壁。敌人也跟上来了,于是,六班的人火力全开,过了一会儿,子弹用光了,班长受伤了,只剩下一颗手榴弹了,于是他们就用石头砸。一会儿又来了一波敌人,他们便使用了最后一颗手榴弹。

望着队伍远去的背影,他们依次跳下了悬崖并大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

篇7:参观狼牙山心得体会

一、空调冷热源的选用

台湾属于夏热冬暖地区, 整体气候夏季长且潮湿, 冬季较短且温暖。因此, 台湾地区的医院空调冷热源较多采用风冷热泵+ 水冷冷水机组系统, 或结合医院蒸汽锅炉房 (常因生活热水、蒸汽消毒、厨房、洗衣房等需求设置) 采用水冷冷水机组+ 锅炉的组合形式。

对于夏热冬暖地区的医院项目, 采用风冷热泵+ 水冷冷水机组系统及水冷冷水机组+ 锅炉的冷热源方案都是较为合适的。对于风冷热泵+ 水冷冷水机组的冷热源方案, 按冬季热负荷选择风冷热泵机组的容量, 夏季不足的冷量由水冷冷水机组提供。对于水冷冷水机组+ 锅炉的冷热源方案, 冬季热负荷全部由锅炉提供, 夏季冷负荷由水冷冷水机组提供。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电力供应一直处于供不应求, 以燃气为主要能源的直燃型吸收式冷热水机组越来越多的引起人们的关注。直燃型吸收式冷热水机组一机多能, 既能满足空调制冷、供暖要求, 还可以提供生活热水及医用蒸汽。得益于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 城市燃气供应日趋充足, 预计直燃型吸收式冷热水机组将会显示出良好的市场前景。

近年来, 另一种高效的能源利用形式——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所谓“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是指建立在用户侧, 以天然气为动力能源, 通过能源的梯级利用, 为用户持续提供热、电、冷、蒸汽需求的新型能源供应形式。其工作原理是主机通过燃气燃烧产生的热能转化为电能, 同时高温烟气通过余热利用设备供热或制冷, 见图1。

二、空调系统形式的选择

相对于全空气系统, 台湾地区医院的空调系统大多采用风机盘管 (多联机系统) 加独立新风空调系统形式。这种空调系统形式有较好的隔离性, 使得各病房之间空气互不串通, 减少了患者交叉感染的机会, 有较好的灵活性和可调节性, 而且该系统与全空气空调系统相比可节省建筑空间, 与变风量空调系统相比造价更低。但是该系统存在的不足也较为明显, 由于风机盘管常处于湿工况下运行, 盘管湿表面很容易滋生细菌和病毒, 常成为室内的细菌源和尘埃源。由于医院建筑对空气质量标准要求较高, 宜采用处理后的新风负担空调区的全部散湿量, 让风机盘管机组尽量在干工况下运行。在新风机组出风口应增设中效空气过滤器,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增加新风机组相关的辅助功能 (如灭菌、消毒等) , 以有利于室内空气质量的保证。

1.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原理图

2.台湾地区某医院空调自控电脑显示界面

针对现阶段我国国情, 国内许多设计人员也在寻找更好的空调系统方案。例如设计简单改进的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 采用干式风机盘管的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等也能部分解决风机盘管湿工况引起的细菌滋生的问题;光触媒等杀菌技术及复合型风管等新型抑菌材料的应用, 也为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在医院普通诊室及普通病房的中的应用提供了更多的卫生保障。

三、空调自控设计

台湾地区医院信息化与医疗服务的对接领先于大陆医院, 查询、挂号、候诊、实验室检查、取药等环节全部信息化。得益于医院高效的信息化系统, 作为医院后勤保障的一部分, 空调系统也设有精确的自控系统。整个医院的空调运行情况可在动力中心进行实时监控, 实时调节, 有效的节约了能源, 减少了运行费用, 见图2。

空调自控系统能够帮助管理者优化系统的控制性能, 提高系统能效, 最大程度实现空调系统的经济运行。空调自控是一个复杂的工程, 需要空调专业与自控专业分工合作。空调专业是“工艺”, 自控专业是“服务”。空调专业设计人员需要对空调系统的设计工况及设计参数提出准确的控制方案和技术要求, 自控专业设计人员应该根据空调专业提出的设计方案的控制逻辑和技术要求来编写相应的控制程序, 设置对应的控制信号、接线与配线, 并将其组装为空调自控系统。只有各专业人员共同协调、密切配合、精心设计, 才能充分体现空调自控优点和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四、空调设备维护

台湾地区医院普遍重视空调设备的运行管理及维护保养, 医院的能源中心、空调机房等设备用房中的每台设备均有设备保养卡及设备维护记录表, 医院还对空调设备维护保养制定了严格可执行的制度, 见图3。

3.台湾地区某医院设备养护文档

4. 经清洗及未经清洗空调风口对比图

通过对医院空调设备正确及时地维护保养, 不但有效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年限, 更有助于医院节能。

此外, 对医院空调设备进行正确及时的维护保养, 还可减少细菌、病毒的滋生, 避免空调回风对空调系统的二次污染, 见图4。

五、结束语

医院空调系统除具有一般舒适性空调的特性外, 更应具有疾病预防及治疗等功能。通过对医院空调系统的冷热源、空调方式及自动控制的合理规划设计及后期空调设备的维修养护, 不但能大大提高能源的有效利用率, 亦可为医院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环境。

参考文献

[1]何芸, 陈方.基于后勤智能化平台的医院空调系统管理[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 2014 (09)

[2]梁仁礼, 张晓惠.谈医院中央空调系统维护与保养[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 2004 (05)

[3]邓晓梅, 付祥钊等.关于暖通空调自控设计中配合问题的思考[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2009 (06)

篇8:参观狼牙山心得体会

对于五位壮士的英勇事迹,我非常感动,同时,也增加了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憎恨。当时的日本有心有胆的来“扫荡”中国,从五位壮士的“打鬼”行动上来看,我们中国人不是这么容易被打败的!

每当我翻开语文书,看到《狼牙山五壮士》这个课题的时候,我就想起了当年的五壮士: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这五个战士在跳下悬崖的那一刻喊出的最后两句话: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篇9:狼牙山五壮士800字心得

读了英雄的故事,我觉得热血沸腾,内心对他们充满了崇高的敬意,也明白了我们今天的和平与幸福生活,是无数像五位壮士这样的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才换来的。

读了英雄的故事,我的内心还充满了对敌人的痛恨,痛恨他们践踏我们美丽的国土、残杀我们无辜的同胞!

我也在想,在地图上,日本是丁点大的小国,为什么敢欺负到我们这个拥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大国家里来呢?作文

爸爸跟我说:日本是军国主义教育,他们的国民都有很强的意志力,又很讲团结,这用在工厂里,可以让他们生产出无比精良的产品。但用在军队里,就形成了去侵略别人的邪恶力量;妈妈说还有一个重要的主观原因是因为我们中国那时由于长期骄傲自大,闭关自守,已沦落成一个没落的封建王朝,所以各种侵略势力才敢趁虚而入,蜂拥而上。这时我不禁想起了妈妈也曾给我讲过,在抗战胜利47年后的1992年暑假,中日孩子也曾有过一场大草原上的较量,但在那场较量中,中国孩子不如日本孩子勇敢,也不比日本孩子能干,无论是体质还是精神意志,被称为小皇帝小公主的中国孩子都输给了日本孩子,这无疑又一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日本人侵略别人的力量终归是用错了方向,最终邪恶不敌正义,逃脱不了失败的下场。面对日本工厂做出的精良产品,我们自己的工厂应该生产出比他们更精良的产品,那时就不用再发起“抵制日货”的运动了。而作为一名处在和平年代的中国孩子,则应该不忘国耻,磨炼自己的意志,让大草原上较量的结局不再重演,珍惜大好时光,学好本领,长大后就像李录铭同学的爸爸李叔叔在视频里说的“感恩老师、回报社会、报效祖国”,只有这样,我们的祖国才会更强大,也才是对烈士最好的怀念。作文

篇10:狼牙山五壮士课文阅读心得

故事发生在1941年秋天,日寇集结了7万余兵力,向我军晋察冀根据地发动了大举进犯。为了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撤退,八路军七连六班的五名战士: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他们负责阻击杀敌,为了转移视线,他们边打边退,最后将敌人引上绝路,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顽强杀敌,打光了最后一颗子弹,扔光了阵地上的石头,最后面对鬼子的步步逼近,宁死不屈,义无反顾地纵身跳下悬崖,不过还有两名战士被半山腰的树干挂着,活了下来。

狼牙山五壮士的壮举,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看完英雄的故事,我真觉得热血沸腾,内心充满了崇高的敬意。想想我们今天的和平生活,是多少革命先烈经过千辛万苦与敌人殊死搏斗换来的。

看完这部电影使我想起了南京惨无人道的大屠杀,他们犯下的滔天罪行的永远无法磨灭的。

篇11:《狼牙山五壮士》教学实录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描写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

3.体会五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部队主力而消灭敌人的英雄气概和不畏牺牲的崇高精神。

4.提高阅读的速度。

【教具准备】

1.电影片段:《狼牙山五壮士》中五壮士英勇跳崖片段。

2.课文插图。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师:在解放军的一个连队, 至今保留着这样的传统, 每天早晨点名时, 连长喊“马宝玉、葛振林……”时一片肃静, 没有人应声, 直到点到第六名战士的姓名时, 才有人答“到”。这是怎么回事呢?相信同学们学习了课文《狼牙山五壮士》, 就会解开心中的这个疑惑。 (板书课题)

师:下面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生自由朗读课文)

师:课文的生字能读准吗?

生:能!

师:很有信心!下面我们来开火车认读这些生字。 (课件出示生字, 生轮读。)

师:生字读得很准确, 相信词语会读得更快更准。 (课件出示词语, 生齐读。)

师:看来这些“拦路虎”是阻碍不了大家前进的步伐的。下面我们再来朗读课文, 请这一小组按顺序轮流来读。其他同学注意听, 一会儿评一评他们每位同学读得怎样。

(生轮读, 众生评议。)

师:我们已经能将课文读正确了, 这回来练习快速读课文。怎样才能速度很快地阅读呢?这就要由原来一字一词地看书, 变为一句一段地看书, 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目一行、一目双行, 甚至是一目十行, 做到入眼看得快, 入脑想得快。下面就请大家练习快速阅读课文, 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在不懂之处画上问号。现在开始, 限时3分钟。

(生自读、思考。)

师:时间到, 我们看看谁的学习效率最高。谁来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生:这篇课文主要写五个战士为了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 将敌人引上了狼牙山, 与敌人展开激战, 最后英勇跳崖的故事。

师:概括得很简练, 也能使人明白故事的主要内容。很了不起!知道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吗?请同学们看黑板, 能否根据课文的叙述顺序填空?请一位同学填写在黑板上, 其他同学填写在课后思考练习第2题上。

(生练习填写)

师:能不能给大家讲一讲, 你为什么要这样填?

生:这篇课文先讲了五位战士“接受任务”后, 将敌人引上了狼牙山, 我概括成“引敌上山”;五位战士完成掩护任务后, 为了确保连队主力和人民群众的安全, 又将敌人引上了绝路, 我概括成“走上绝路”;之后五位战士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消灭了很多敌人, 我又概括成“顶峰激战”;最后五位壮士为了不落在敌人手里, 英勇跳下了悬崖, 我又概括成“英勇跳崖”。

师: (竖起大拇指) 概括得非常准确, 说明你的阅读能力很强。还有不同的填法吗?

生:我是这样填的:先是“接受任务”, 然后是“诱敌上山”“引上绝路”“顶峰歼敌”, 最后是“跳下悬崖”。

师:说得多好啊!课文正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了这五部分内容。看来你真是一个用心读书的孩子。同学们在读课文时, 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

生:我不明白, 文中为什么两次写完成掩护任务?

师:这位同学善于把前后文联系起来思考, 真好!谁能回答这个问题?

生:我觉得第一次是基本上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 第二次是他们自己给自己加的任务, 为了确保群众和连队主力的安全, 他们将敌人引上绝路, 是用生命完全、彻底地完成了掩护任务。

师:也就是说, 第二次比第一次更能表现五位战士的精神。说得很好!还有什么疑问?

生:五位壮士跳崖后结果怎样?

师:谁能帮助解答?

生:老师, 我查找了资料, 除葛振林、宋学义受伤外, 其余三名战士都牺牲了。

师:你也很会学习!能够主动查找资料, 大家应该向他学习!还有不懂的问题吗?

生:为什么称五位战士为“壮士”?

师:我发现你是一个特别细心的孩子。是呀, 文中的前三个自然段称他们为“战士”, 从第四自然段起改为了“壮士” (在“壮士”下画着重号) , 原因何在?我希望同学们在深入读文时自己能够找到问题的答案。在这五部分内容中, 哪一部分或哪几部分使你深受感动?下面选择使你深受感动的部分认真读一读, 把令你感动的原因写在旁边。

(生自读)

师:通过仔细阅读, 相信同学们对令自己深受感动的部分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下面我们按照大家选择的部分分成小组进行交流。 (分组略) 一会儿我们请每组推荐一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令你们感动的段落, 然后小组代表发言汇报感动的原因。

(生小组合作交流)

师:先请“诱敌上山”这组同学汇报。

(一生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

生:这一部分使我们感动的原因是, 五位战士作战特别勇敢、顽强, 仅仅五个人, 能将大批敌人引上狼牙山, 完成了掩护任务, 歼灭了许多敌人, 使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

师:以少控多, 是很了不起!他读得很有感情, 你讲得头头是道!这一部分作者是怎样描写五位战士的?

生:作者细致地描写了每位战士的动作。

师:仅仅是动作吗?

生:还有神情。

师:哪些语句描写了神情?

生: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 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 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

师:作者抓住五位战士的动作、神情进行描写, 非常形象、逼真。请全体同学再来读一读这段。

(生练读)

师:请这组同学接着汇报。

生:最让我们感动的是五位战士将敌人引上绝路, 也就是死亡之路。我们组推荐于磊同学朗读。

(生读第3自然段)

师:请你读读这句话。 (课件出示: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 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

(生读)

师:大家有没有听出他的感动?想一想班长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怎么说的这句话。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这一段。

生:当时面对两条路, 一条是通往主力部队的路, 可以很快追上连队, 可能有生还希望, 但也会引来敌人, 暴露连队目标;一条是绝路, 没有生还希望, 但可以确保群众和连队安全。班长选择绝路时是特别坚决的。

师:从哪看出班长的态度特别坚决?

生:斩钉截铁。

师:请你来“斩钉截铁”地读一读这句话。

(生读, 师指导读, 又请几名学生读。)

师:在这生死关头, 班长一个“走”字, 毫不犹豫地把生的希望留给了群众和连队主力。一个“走”字, 意味着他们选择了一条绝路、一条牺牲之路。五壮士舍生赴死的行动是何等壮烈啊!同学们, 让我们一起“斩钉截铁”地齐读这句话。

(生齐读, 读得干净利索。)

师:课文中像“斩钉截铁”这样的成语还有很多, 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来, 读一读、写一写。课下再搜集一些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 看谁积累得多。

第二课时

师:五位壮士将敌人引上了绝路, 他们舍生取义的壮举让我们深受感动。这节课我们接着进行交流, 该哪一组了?

生:顶峰歼敌。

师:你们组谁来读, 谁来讲?

生:我来读。 (读第4自然段)

生:我来讲。五位战士到了顶峰, 也就到了尽头, 五位壮士再没有别的路可走。他们在牺牲之前, 仍在浴血奋战。

师:请你看着屏幕读读这段话。

(屏幕出示:他刚要拧开盖子, 马宝玉抢前一步, 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 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 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 石头像雹子一样, 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 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 向敌人头上砸去。)

师:班长是在什么情况下, 怎样说的这句话?

生:班长是在子弹用尽、只剩一颗手榴弹时大声喊的。因为班长想让最后一颗手榴弹发挥最大威力。他心中充满对敌人的仇恨, 我觉得应该这样读。 (读)

师:你读得太好了!听了你的朗读, 我也恨不得抱起石头砸向敌人。大家一起来练习读一读。

(生练习读)

师:这一部分, 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生:重点写了五位壮士的动作、语言。

师:作者不仅通过语言描写, 还有动作描写, 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了五壮士之“壮”。我们以后习作时也要学习运用。

师:最后这组同学, 你们打算怎样汇报最令人难忘的“英勇跳崖”这部分?

生:我们组全体同学合作来读这部分, 然后分别汇报自己的感受。

师:好, 先来读读。

(生合作读最后一部分)

师:读得很有气势!说一说最令你感动的句子及原因吧。

生:面对死亡, 班长想到的仍是党和人民交给的任务, 而不是自己, 心中充满胜利的喜悦。

生:班长很让我感动, 他处处做战士的榜样。

生:五位壮士胜利完成任务, 不愿落在敌人手里英勇赴死的壮举很令我感动。他们是真正的英雄。

生:五位壮士跳崖时喊出的口号最令我感动, 说明他们心中至死也未想到自己的安危, 而是始终满含着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和对中国人民的热爱。

师: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英雄们壮烈豪迈的口号。

(生读“口号”)

师: (接读)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 这声音惊天动地, 气壮山河。

师:谁再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一部分?

(生有感情朗读)

师:英勇跳崖这部分, 作者又是怎样写的?

生:写了他们的动作和语言。

生:还写了他们的神情。

生:还写了他们的心理活动。

师:是呀, 这一部分作者通过动作、语言、神态和心理描写, 塑造出五壮士顶天立地的英雄形象。

(出示课文插图)

师:这就是胜利完成任务的五位壮士。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 眺望着群众和连队主力转移的方向———

(学生接着背诵起来)

师:多么壮烈的话语, 多么豪迈的壮举!让我们通过屏幕来目睹五位英雄惊天动地的场面吧。

(课件播放电影《狼牙山五壮士》片段)

师:现在, 你们知道为什么称这五位战士为“壮士”了吗?这个问题上节课是谁提出来的?

(一生站起)

师:现在找到问题的答案了吗?

生:找到了。因为他们不是普通的战士, 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部队主力和群众的安全。他们不仅是战士, 还是英雄, 是壮士。

师: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 这五位壮士的名字将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 他们那视死如归的英雄形象也将永远留存在我们的记忆里。同学们, 怀着对五位壮士的崇敬之情, 再来好好读读课文吧。

(生放声朗读)

篇12:参观狼牙山心得体会

今天,我看了一篇文章,叫做《狼牙山五壮士》,这是发生在抗日战争的一件事。这篇文章十分感人,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下主要的内容。

看完这篇课文,我泪流满面。这些战士们临危不惧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想想自己的行为,心里惭愧极了。惭愧自己不配做21世纪的少年,要不配在这种环境下生活,我们知道如果没有残酷的战争,我们也没有这样的美好生活。

记得有一次,我们上数学课,老师要求我们下午下课前交,我一看是奥数题,就没有兴趣了:“怎么又是奥数题,”我便对罗文妍说:“管它呢。出去玩吧,回来抄别人的就行了,我们出去玩。”刚走出门,就听见王志强在喊:“快来,快来。这两道奥数题分别在19页、24页。”我回去翻奥数题,把答案抄了下来,又让别人抄了。后来想想我的行为,再想到五壮士的行为我感到十分的惭愧,我们要向他们学习。遇到困难,不低头勇敢面对。

篇13:参观狼牙山心得体会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了,我还依旧沉浸在书海中……我慢慢抬起头,合上书,心中充满着千万个感叹。《狼牙山五壮士》讲述的是:1941年秋,五位壮士接受了掩护群众和部队主力转移的任务,他们成功地将敌人引上绝路,在顶峰痛击敌人,一波又一波敌人倒下了,五壮士胜利完成任务,最后英勇跳崖的故事。

多么悲壮的故事,我心中不禁升起一座丰碑,上面刻着金光闪闪的几个大字: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和胡福材。他们的英勇、爱人民、坚强不屈的英雄气概深深地打动了我,面对大批大批凶猛的敌人,五位壮士毫不畏惧,英勇地同敌人进行战斗,哪怕自己负伤,也一次又一次地站起来,他们坚强不屈、宁死不屈的精神让我倍受感动,回想自己,却如此软弱,真有些羞愧。我拿起溜冰鞋,火速穿上。此时此刻,我早已忘记膝盖上的那份疼痛,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学会溜冰。

我扶着墙壁,一拐一拐地向前挪动,即使有一颗学会溜冰的心是不够的,还要看能力呀!我的脚底像打了蜡似的,又一次四脚朝天了。不过,这次,我不再软弱,而是更坚定的站起身来,继续毫不畏惧的向前滑行。摔、终于摔出了一个勇敢的我。使我学会溜冰。

篇14:狼牙山五壮士读书心得500字

又到了12月13日这一天。虽然1937年的南京大屠杀是已经过去的事,可是我一到这一天就会想起我遇难的同胞们。特别是在今天我阅读了《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

此时,我非常地悲痛,因为我看到了五位壮士是怎样英勇跳崖的。现在是和平年代,我们不用害怕自己被屠杀,但这不代表我们不需要崛起中华,当年日本一个小国入侵我们大中华,是因为当年我们中华没有崛起。现在一切是那样的繁荣昌盛,可战争不一定是要真枪实弹,而是没有硝烟的战争。我们不用上战场,但我们的战场就是同别的国家比一比谁的子孙可以治理好前辈用鲜血换回的国家。我们现在也是在战场,我们要好好学习,要不然会落后,落后就要挨打,就会得到南京那样的事件重演。

想到这,我忽然很恐惧,因为我想到我学习不好,不是毁了自己,而是毁了国家。以前的血的教训就没有得到启示,长辈们用生命和辛苦的汗水换来的这个和谐的中国就会荡然无存。我一下子明白了,我应该补上去,努力地学习,要不什么都不会,中国在国际上没有竞争力,别人就会又欺负我们中国,那时真的会叫天不应,叫地不灵了。虽然现在中国有点进步,可别的国家的生活水平也在进步,我们这代不学好,人家就会超越我们。我觉得我们这一代应该重新提出周恩来说的一句话:“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篇15:读《狼牙山五壮士》有感

读了文章、书籍,把自己的体会、感想写下来,就是读后感。写读后感,”读”是基础,要读懂文章想告诉我们什么;“感”是重点,要着重写出自己的感受,不宜过多地重复作品的内容、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也可以适当引用相关的资料。读了这组课文和搜集到的资料,你一定有许多感想吧!让我们就课文或读过的其他文章写一篇读后感-写好后和同学交换看一看,交流一下怎样才能写好读后感。(人教五上7单元)

读了《狼牙山五壮士》,我热血沸腾,不禁为狼牙山五壮士的赤胆忠心与勇敢顽强而感动!

《狼牙山五壮士》讲述了1941年秋,五位抗日英雄胜利地完成任务后,弹尽粮绝.眼看就要被敌人俘虏,他们毅然跳崖的故事。文章中最让我感动的是,五壮士为了部队、为了群众的安全,知难而上,克服了重重困难——明知是绝路,仍然前行,为的是吸引敌人;弹药用完了,就用石头砸;为了不当俘虏,他们竟毫不犹豫地跳下了悬崖!他们的赤胆忠心,他们的英勇顽强,让我深深感动。

和英雄们相比,我们相差太远了!有时面对难题,我们放弃了;实验失败,我们撒手不做了;下雨降雪,我们竟不想上学……有一次上体育课,老师要求我们跑完三圈。因为我是女生,而且个头小,所以总是跑不快。可身后的男生却一直催我跑快一点,并埋怨我拉了小组的名次、扯了小组的后腿。我不知是心急还是觉得委屈,那眼泪竟不听指挥地流了下来。现在回想起来,真是太羞愧了!五壮士面对敌人,顽强战斗;面对死亡,英勇跳崖。他们是何等的勇敢!而我面对小小的挫折,就灰心丧气,甚至哭鼻子,是多么软弱怯懦!

坚强刚毅是一个人必备的素质。没有坚强就不能坚持,没有坚强就不能成功。如果我们一遇挫折就打退堂鼓,怎么炼就过硬本领,将来如何为祖国贡献力量?我已经是一位少先队员,应该以狼牙山五壮士为榜样,从小培养自己的勇敢与顽强,长大担当建设祖国的重任!

(指导教师:李金菊)

教师点评

上一篇:《拼音与识字yw》反思性说课下一篇:纪昀《河中石兽》中学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