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

2024-05-2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精选6篇)

篇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

记牢核心价值观

求富强,求民主,人民生活多幸福,讲文明,讲和谐,社会向上又团结; 爱自由,爱平等,改革开放树新风,要公正,要法制,执法透明而切实; 我爱国,你敬业,爱岗爱国当绿叶,懂诚信,懂友善,交友广泛守诺言。优秀核心价值观,大家一定要记牢,要记牢。

篇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晚上好。我是来自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的研一学生,我的名字叫任杰。当我接受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之后,心潮澎湃,我觉得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平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二十四个字足以概括我们党和国家的努力方向,也是我个人的奋斗目标。所以今天也很荣幸站在这里演讲这个话题。今天我演讲的主要内容是和谐。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和谐。从字面上看,和谐就是和平,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宽容,没有矛盾,每个致力于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为国家发展民族复兴作出自己的贡献。和谐的思想由来已久,古代的很多思想家就构造出无数的和谐社会。孔老夫子设想的大同社会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一种和谐。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对和谐的向往。地藏王菩萨发誓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也是对和谐孜孜不倦的追求。我中国共产党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带领全国同胞们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更是为了天下大定,百姓和谐。而在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也不乏和谐的思想。西游记中,唐僧师徒跋山涉水,不远万里去西天取经是为了超度地狱亡魂,是为了三界和谐。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中原,是为了兴复汉室,天下和谐。水浒传中,梁山好汉替天行道,劫富济贫,铲奸除恶也是为了和谐。和谐可以分为三种: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主要体现在人与人之间互相宽容,互敬互爱,互帮互助。当街上有人跌倒的时候我们扶一把,当有人陷入困境的时候,我们捐助一把。人们凭着良心做事,不坑蒙拐骗,不利用他人。人与社会的和谐体现在,不轻信谣言,要相信党,相信政府。遇到问题不采取极端行为,遵纪守法,时时刻刻为了集体的利益考虑。人与自然的和谐主要体现在人们在发展的过程中,注意保护环境,不给环境增加太多的负担,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可以说我们的社会在和谐这个方面做得非常到位。但是就目前来说,仍然存在着些许不足的地方。比如我们所了解到的社会上有些人不务正业,利用善良之人的善心,骗取钱财,直接导致所谓爱心病的蔓延。使得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得不到应有的帮助。还有些人,没有自己的判断力,轻信网上的一些不实的论断,不经实地考察而乱发言论,扰乱人心,败坏党和政府的形象,阻碍社会正能量的发展。还有些工厂和企业,不服从法令政策,单纯为了一己之私,为了所谓的效率,向大自然排放了很多有害物质。乱砍伐树木,导致现在的环境越来越恶化,近两年,华北地区乃至全国都受到雾霾的严重影响,这也是有目共睹的。这些都是我们社会存在的不良影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经济实力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中国已经跻身为世界强国。我们每个人的中国梦必将实现,但在此同时我们必须努力消除这些社会的不和谐因素。在这个时候,党中央把和谐放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是非常必要,非常和适宜的,是高瞻远瞩的决策。作为一名当代研究生,我们必须响应党的号召。从自身实践,与人和谐相处,做事客观不偏激,积极保护环境,并带动我们周围的同胞。只要我们全中国人民一起努力,不和谐因素终将消灭,和谐社会终将实现,中国梦也不再是梦。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篇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

职业学校培养的是社会需要的各种应用型操作人才, 教育对象都是17~19岁的青少年, 其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定型, 可塑性强。但是在现实的学习生活中有的中职生表现为四差:一是思想素质普遍不高, 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 进取和创新精神严重缺失。二是文化底子薄, 基础差, 对学习缺乏兴趣和动力。三是学习习惯差。四是文明礼仪、社会公德意识有所欠缺。这与社会、家长对中职生的期望不相符合, 无形中也影响贬低了中职生自身形象。

用什么来引领中职学生在思想观念、道德意识、价值取向上不断提升和进步呢?那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并使之永葆青春活力, 是关乎社会主义事业前途命运的大事。中国共产党从来都把青年看作是民族的希望和祖国的未来, 从来都把青年作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朝气蓬勃的推动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五四”青年节寄语广大青少年: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 为实现中国梦增添强大青春能量。祖国发展的巨大成就为青年成长进步创造了良好条件, 祖国建设的艰巨任务为青年大展身手提供了广阔舞台。某种意义上说, 职业学校面对处于价值观形成期、迷惑期、成长期的青年学生,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显得尤为重要。

2 影响职校生正确培育核心价值观的因素分析

从中职学生价值观现状看, 主流是好的, 有报效祖国成就自己的人生价值和奋斗目标, 但也有一些不健康、低层次的甚至是错误的人生价值观。分析影响职业学校学生正确构建核心价值观的因素, 主要有几个方面。

一是不占主流的急功近利的市场因素。这些年来, 我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经济总量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市场经济主体的多元化, 也带来了人们价值观念的多样化, 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 对青年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二是传统的伦理道德因素。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 两千多年封建统治所遗留下来的旧意识和传统观念还根深蒂固, 诸如家庭教育中的“升官发财”、“光宗耀祖”等教育思想还难以在较短的时间里消除掉, 这也影响了中职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的形成。

三是中职生自身的能力因素。中职生学习上的困难和挫折, 学习成绩差导致其心情焦虑困惑, 人际交往能力和适应新环境能力较弱, 不知怎样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自感低人一等, 表现出意志薄弱, 受挫能力差, 在机会面前患得患失, 缺乏自信心和进取心。

四是虚拟网络的因素。网络使中国与世界的距离大大缩短, 它是人类文明与进步的产物。但是网络是一把双刃剑, 在这个信息化的世界里, 难免泥沙俱下, 充斥着低级的庸俗的内容, 而少数中职生对一些网络信息所承载的观念难以分辨其真伪, 把一些错误的思想观念当作宝贝, 奉为人生信条, 产生了错误的人生价值观。

五是毕业后走向社会的就业因素。绝大多数中职生都渴望离开学校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但现在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 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 中职生不仅专业理论知识比较肤浅, 而且社会实践经验严重不足, 找工作往往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困难, 使他们遭遇沮丧、抑郁、灰心等不良情绪, 于是产生一些消极思想, 在价值观的形成中也夹杂了消极的认知定向。

3 职校生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路和设想

第一, 解放思想, 突破专业教育和封闭教学模式, 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知识是基础, 能力是关键, 人格是前提。职业学校只有用改革家的勇气和胆量, 转变观念, 突破框框, 改变教学课程设计, 按教育部门提出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的要求, 用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构筑中职生的精神世界。把理论学习和宣传讨论相结合, 使学生在大是大非面前能站稳政治立场, 坚定政治信仰, 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提升思想境界, 使其树立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坚定信念, 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第二,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大力倡导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虽然我们祖国历经沧桑, 但始终屹立不倒, 源于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 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的优良传统。职业学校要以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历尽的深重灾难和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史对学生进行中国革命史和中国共产党党史教育, 在引导学生培养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上下功夫, 让学生懂得“落后就要挨打, 发展才能强大”的道理, 把学生的爱国情怀内化为学习的动力, 珍惜和平时期的良好的学习机会, 扎扎实实学好本领, 为祖国建设积蓄能量。

第三, 从小处着眼, 狠抓文明礼仪行为规范教育, 培养良好道德品质。通过板报、宣传画、网络视频等宣传工具, 引导青年学生牢固树立心中有祖国, 心中有集体, 心中有他人的意识, 让学生懂得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是一个人在社会中的立身之本, 更是养成良好道德品行的基础。平时生活中不注意小节, 最终很可能会失去大节。激励学生勤奋守纪, 大胆实践, 勇于创新, 使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为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奠定基础。

第四, 大力学习宣传雷锋精神, 以榜样的引领促进核心价值观的形成。雷锋身上无不生动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 职业学校要把学雷锋、学郭明义等先进典型活动常态化, 努力做到把开展学雷锋活动与“讲文明, 树新风, 端正品德行为”相结合, 与“正学风, 扬正气, 打击歪风邪气”相结合, 与“做好事, 献爱心, 提倡扶贫帮困”相结合, 积极动员学生参加社会志愿服务, 推动形成勤奋好学团结互助的校园风尚。弘扬雷锋精神, 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像雷锋那样去学习、去工作、去生活, 让自己的青春在报效祖国、服务人民中闪光。

人生价值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课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各种新的思想文化和道德观念不断涌现。在各种思想文化的激荡中, 必将会有多元化的人生价值观。实现祖国富强、人民富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伟业, 是全国人民的历史使命, 也是青年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中等职业学校要审时度势, 积极宣传时代主题与基本国情, 使学生认清自己的历史使命, 明确成才目标, 牢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有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让止恶扬善、燃烧自己温暖他人的文明之花在校园处处盛开!

摘要:十八大以来,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了新部署。如同阳光、土壤和水孕育了树木的成长, 核心价值观根本上决定了一个人的成长空间, 决定了一个人发展的活力和竞争力。该文从中职学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手, 分析中职学生的身心问题以及影响价值观形成的因素, 探讨职校生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路和设想。

关键词:职校生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温成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对加强大学生价值观建设的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 2007 (12) :3-5.

[2]李义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若干问题思考[J].商业时代, 2008 (18) :109-110.

篇4: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友善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善;平等

200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就把“团结友善”作为公民应当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党的十八大报告倡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友善作为公民应当坚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于友善,古今中外就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和追求。 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用了两卷来论述关于友爱。什么是友善,怎样成为一个真正友善的人?时隔千年,我们仍然能从亚里士多德的论述中追本溯源。

1 友善的重要性

1.1 友善为人之性情所必需

关于友爱,亚里士多德明确地表示它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缺一不可的东西。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表述的“人天生就有合群的需要和性情”,正因为此,为了满足这种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友爱或是友善,所以友善作为合群的衍生品,也就成为了人之所必需。

1.2 友善为所有人之所必需

首先,从人之贫富程度而言,无论是富人还是穷人、无论是当官的还是人民大众,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友爱,没有友爱的生活是空虚乏味的。亚里士多德“没有人愿意选择过没有朋友的生活,即使他拥有世界上其他的所有东西。”[337]这句话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点。

其次,从人之所处的年龄段而言,友善这一品质无论是在人的一生中哪个阶段都是必需。无论是年轻人、中年人还是老年人,都需要友爱。“友爱帮助年轻人避免错误;友爱使老年人能相互关照生活和帮助彼此克服行动中的缺陷;中年人需要友谊来帮助他们行为高尚。”[337]

2 真正的友善的内涵——善的友爱

“友善”源自人们对于善价值的追求。亚里士多德将友爱分为善的友爱、有用的友爱和快乐的友爱三种,并对他们逐一进行分析,最终认为善的友爱才是稳定、持久,是值得人们追求的。从这一意义上,友善就是出于善的友爱,是最高层面的友爱。本质上包含了对优秀品质的推崇。就此而言,友善的发生基于人们对于美德的追求,是最高层次的友爱。

3 真正的友善的标准

3.1 友善是出于善的目的

一方面,真正的友善是出于善的目的。并非所有的看似友善的行为就能称得上是友善。亚里士多德认为,“只有那些善的、令人愉悦的,或有用的事物才是友爱的对象。友爱的对象,作为目的的事物是善的和令人愉悦的事物。”[341]快乐和用处是会不断变化的,真正的友爱是只有出于善意的本意,这样的友爱才最持久和不会引起抱怨和争吵。友爱是关于以善为目的的东西,出于恶意的友善不是真正的友爱。今天我们社会上出现的很多负面的的事件,比如说上海钓鱼执法、扶老人被讹等一系列事件所引起的不良效应都是由于在对于友善的目的有错误的认识从而导致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紧张。

3.2 友善忌双方差距太大

另一方面,友善的双方也应该是出于一种平等的状态。友爱是有距离的并不真的是亲密无间的,差距太大的人之间不适合做朋友。差距太大的人“他们既不能共同生活也不能彼此愉悦,而这些正是友爱的主要特征。”[355]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说的正是这个道理。在好人与坏人是不会有友善的,好人和坏人眼中对善的价值观是有差距的,所以他们在不一致的价值观的指引下难以达成一致的行为举动,因此他们会产生抱怨、争执,而这个正是有悖于友善的初衷。发生多年的马加爵事件、甚至是复旦投毒案、仇富仇官的现象更是由于差距方面导致的后果。所以,友善是对差距是有要求的。

3.3 友善要求先爱自己

要想真正地对人友善,前提是自己要对自己友善。因为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言, “对朋友的感情都是从对自身的感情中衍生出来的。”[421]所以人只有先友爱自己才能在此基础上想到或者是有能力去友爱朋友和别人。一个不懂得爱自己的人连自己都“打理”不周到,又怎么有能力去爱别人呢?人只有在爱自己的过程中才会深刻体会到怎样让自己开心舒坦,从而将这样的做法推广到对别人的态度和行为中去。

友爱是人所必需,无论是是幸福还是不幸福、无论是好运还是厄运中的人都需要朋友,幸福的人需要友爱来点缀自己的幸福,好运的人需要朋友接受自己的善举以成就自己的幸福。不幸福的人,在某方面存在缺憾的人更需要朋友的帮助,需要朋友一起分担痛苦。所以,在好运中我们应当需要朋友来分享,因为对别人施展善意是高贵的。另一方面,当朋友遭到厄运、不顺时,我们也应该不请自到,乐于帮助,这才是友善的真谛。

可以说,友善自古以来就是国家、社会对公民的期许,也是我们每个人的追求。友善在化解社会张力、调整社会心态、营造社会和谐的实践中具有基础性地位。所以,为了自身的快乐、家人的幸福、社会的融洽,我们每个人都应当深入理解友善,自觉地践行社会主义友善价值观。

参考文献

[1]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M].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2]孙学功.亚里士多德论友爱[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2).

作者简介

王艳芳(1990-),女,汉族,江西省赣州市人。现为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 湖北省武汉市 430079

篇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富强民主

中国是条富强船

中国是条富强船, 民主文明扬风帆。汽笛高奏和谐曲,自由平等有护栏。公正是舵把航向,法治一路管安全。爱国敬业生动力,诚信、友善一路欢。

篇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我见

党在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最高抽象。

在刚刚召开的十八大上,报告又明确提出“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岗、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本文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浅析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一、什么是价值观

价值观指的是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评价标准。

一个人的价值观一旦确定,是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的,它会决定一个人的自我认识,直接影响和决定一个人的理想、信念、生活目标和追求的方向。一个人的价值观会反映他的对世界及周围事物的认知和他的需求状况,同时价值观还会对人的行为动机起到导向作用。

价值观是一种主观的意识存在,它虽有一定的稳定性,但是也会随着主体所处的环境以及主体意识的转变而有所改变,一个人的价值观不会只有一种表现,而应当是多元的,丰富的,有变化的。

二、什么是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应当是在一个人多元的一系列的价值观中,起到主导和支配作用的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的稳定性强于价值观,不轻易改变,是多元价值观中共性的部分,核心价值观可以知道主体明辨是非,指导主体确定行为目的、奋斗目标,决定主体应当做什么,不做什么。

三、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人们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人们从主体的需要和客体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如何满足主体需要的角度,考察和评价各种物质的、精神的现象及主体的行为对个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社会的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也指明了我党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应当共同努力奋斗的价值取向,是我们的共同理想。

在刚刚召开的十八大上,胡主席在十八大报告的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部分强调的第一点就是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报告中指出:“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把广大人民团结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这一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理解中,我们可以看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了社会、国家、思想等各个方面的要求。

富强,即富足而强盛,是一个国家实力的体现,一个国家立足于世界的基础。国家富强了,社会才会稳定,人民才能安居乐业,才能幸福生活;国家富强了,说话才管用,才能拥有较高的国际地位,才能为世界的和谐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国家富强了,在国际关系中才不处于弱势,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和人民的权益,捍卫自己的主权。

民主,是指在一定的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民主的发展程度体现了一个国家政治体制的发展程度,民主是国家能够长远稳定发展的基础,只有民主程度高,人民能够真正地当家作主,人民能够说话有用,国家才能真正说得上是人民的国家。我国实行人民代表

大会制度,为的就是能够实现真正的民主,让人民能够真正地成为国家的主人,虽然在现阶段的体制以及执行上来说仍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但是我们正在民主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并不断完善着。

文明,是指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表现出来的状态。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是由人民的素质高低决定的,因此,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国民素质的情况,也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兴衰,当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提高了,人民的生活在很大程度上不再受到物质的制约了的时候,这个国家的精神力量强大了,这时的国家才真正地具有了话语权。

和谐,是对立事物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具体、动态、相对、辩证的统一,是不同事物之间相同相成、相辅相成、相反相成、互助合作、互利互惠、互促互补、共同发展的关系。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和谐社会是一种美好的社会状态和社会理想,即“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

自由,就其本意来说,自由应当是一种没有阻碍的状况,但我们更多地强调的是由宪法或根本法所保障的一种权利或自由权,能够确保人民免于遭受某一专制专政的奴役、监禁或控制,或是确保人民能获得解放。自由不是放纵,自由必须在约束的前提下存在,没有约束,也就没有自由可言。自由是我们实现自我价值的前提和保障,约翰·密尔在《论自由》中曾经说过,如果一个人想要获得幸福,那么他的个性自由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自由意味着作为独立的一个人,我们可以形成自己的习惯,拥有自己的风格,甚至培养独立自主的思想,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自我,也能够促进文明的发达和社会的进步。

平等,是指人们在社会、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享有相等的待遇。人人平等一直是人们的理想和追求。在现实的世界中,不平等是绝对的,而平等只能是相对而言的。平等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广泛接受的价值观,原因并不是这个世界上存在着完全平等,而是由于人们更愿意相信世界上是有绝对的平等的,平等作为一种信仰存在着。而在国家和社会的建设中,尽可能地想平等靠近,则能够避免和化解很多人民内部矛盾,以及社会资源分配不均带来的冲突和纠纷,能够更好更长久地维持社会的稳定,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提供良好的环境。

公正,是指公平正义。一般来说,公正反映的是人们从道义上、愿望上追求

利益关系特别是分配关系合理性的价值理念和家孩子标准。单反有人群且涉及到利益分配的地方,就必然会产生公平正义的问题。公正不是一个一尘不变的概念,它是随着历史条件和环境的改变而改变的,同时它也在不同的领域中表现不同的内涵,需要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对待。比如就社会领域的公正而言,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体现在保障包括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在内的所有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需求,因而不能把经济领域的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公平原则简单的拿过来。完善社会制度,构建稳定协调的社会秩序,建立健全有利于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制度体系,使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在有序的状态下不断得到调整和解决,才能够促进社会长久的稳定发展。

法治,是指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根本任务和原则,也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目标,并被视为是社会进步、社会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法律作为规范人民的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手段,能够维护社会秩序,保证社会稳定、和谐与发展,为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社会经济文化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而服务。只有依法治国才能从法律上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的贯彻实施,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和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只有依法治国才能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势,最大限度地调动亿万人民创造财富的积极性,推动生产力不断发展,从根本上解决生产力落后的状况。只有依法治国才能保证搞价的长治久安,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爱国,是指热爱自己的国家。爱国是社会属性的要求,身为人类,就离不开集体,不能单独存在而生存,而国家就是具有相同祖先的人的集体,身在其中,我们不会感觉孤独,而会充满信心,勇往直前。爱国也是一种精神境界,是民族自豪感的体现,是一个人为了国家社稷而努力的动力,是一个人生命意义的重要组成部分。爱国更是一个公民起码的道德,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爱国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发展前进的巨大力量,是我们国家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支柱。而爱国不是盲目爱国,也不是口头的口号而已,爱国是具有时代特征的要求。在当前的历史条件下,对人民进行广泛的爱国主义教育,振奋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族力量,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斗,就是爱国在这个时代最好的表现。

敬业,是指人们在工作中,严格遵守职业道德的工作态度。敬业是一种人们

应当普遍拥有的奉献精神,不仅仅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需要。敬业要求人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认真负责,尽心尽力,遵守职业道德。只有敬业的人才会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不断地钻研学习,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为人民的富裕、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强盛贡献自己的宝贵力量。

诚信,是指诚实诚恳而又信用。对一个国家、一个社会而言,诚信是立国之本,国家的领导者只有依靠明智的政策和精神信念,取信渔民,才能够将人民团结起来为国家的发展而共同努力。对于一个水单位、意向社会事业而言,诚信是一项普遍使用的到的规范和行为准则,是建立行业之间、单位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互信互利的良性互动关系的道德杠杆。对于每个人而言,诚信则是立身之本,一个人应当以诚立身,讲究信用,守法守约,取信于人,方能长久。诚信,是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道德基石,它不仅对促进社会稳定繁荣,导正社会风俗,医治社会精神疾病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加强社会成员的个人道德涵养,提升全民族的文明素质,培养有知识、有作为、讲道德、守法纪的一代公民具有重要作用。它是立国之本,立业之本,也是个人安身立命的精神法宝。

友善,是指朋友之间亲近和睦。我们都希望能生活在友好、友谊、有爱的氛围中,希望自己的周边都充满着善意、善良、善举,我们倡导友善,就是为了动员全国人民共同努力,创造这样一个人人心情舒畅、处处温暖和谐的生活环境。这需要每个公民都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以友善的态度与同事相处、与朋友相处、与家人相处。友善的环境,融洽的人际关系,不仅可以是我们个人保持心情愉快,也能够大大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从而促进我们国家发展步伐的加快。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在当代社会已是刻不容缓和势在必行的。作为年轻一代的我们,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能够是我们坚定信仰,明确方向,加强自身对不良社会思潮的抵抗力,并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必要,塑造符合时代要求的与时俱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使之成对广大人民群众实践起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的强大精神力量[2],才能够真正的摆脱口号和理论的位置,成为人民富裕、社会进步、国家富强的强大推动力。

注释:

[1]《十八大报告全文》新华网,http://bt.xinhuanet.com/2012-11/19/c_113722546.htm

[2] 吴倬.科学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几个问题[J].思想教育研究.2005.(5)

参考文献:

1.顾友仁.方爱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向度——近五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述要

[J].伦理学研究.2011.(2)

2.黄蓉生.白显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炼与表达[J].高校理论战线.2011.(11)

3.顾友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向度——近五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述要[J].社会科学研究.2011.(2)

4.李纪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研究述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2)

5.修宏方.冯德军.当前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若干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2)

上一篇:数学教学的论文下一篇:贫困户回头看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