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如何阅读名著

2024-04-11

中学生如何阅读名著(精选6篇)

篇1:中学生如何阅读名著

浅谈如何引导学生阅读名著

【摘要】在艺术的长河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传统文化瑰宝。名著既可以积淀文化底蕴,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作为教师简略分析了学生在进行名著阅读存在的问题,并谈了教师应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适当地有针对性的阅读指导。教会学生阅读方法,开展些活动来营造“书香满园”的氛围。从而能有效地指导学生阅读名著。

【关键词】兴趣指导氛围名著

名著在我国的历史文化长河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传统文化的瑰宝。它孕育着智慧,积蓄着思想内涵,展现着艺术魅力。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问语文学得好的人无一不得为名著阅读。名著阅读既可以增长见识,又可以发散思维还可以提高语文能力和文化素养。它在学生的成长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稿)也对初中生提出了要求: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教材具体明确地指出课外文学名著的必读书目,要求广大中学生阅读。这无疑里提高综合素质的必要措施。然而,现在大多数的中学生比较少去阅读名著。究其原因,社会科技发展多媒体的普及,学生习惯于网络快餐文化和青春小说。改编名著原著作品让学生失去了兴趣。学校为了应付考试,生活节奏加快使大家喜欢以“短平快”来阅读文章。学校、家庭社会重视程度不够,也是课外阅读难以有效实施的原因之一。特别是我们农村地区的初中生往往视野狭窄,无时间读书,无书可读,不会读书,这些现象十分普遍。面对这种先天不足,后天不利的情况,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有必要和有责任去尝试改变现状。针对这些问题,就此简单地谈一下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名著阅读。

一、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

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习惯。教育学家夸美细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快乐和文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教师教学应调动学生的情绪和发挥学生的求知欲望。

第一,要合理利用时间,统筹安排,持之以恒。阅读名著可以根据需要和能力来安排时间,可以分课内、课外两个时间段,充分利用晚修和晚晨读,每天读十几页左右,一学期下来的积累,学生可以读几篇名著。课堂上五分钟的语言接龙,每天一位同学介绍名著的作者,思想内容品评语句结构特点等,每周可开设一节阅读课,安排下午的第三节课去多媒体图书室自主阅读。通过长期安排,学生就能在阅读中体会个人情感,生活体验,价 1

值观念以及知识构建。从要我读书向“我要读书”转变,由被动学习到自主学习,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天空任鸟飞,海阔任鱼跃”的成就感。

第二,要充分利用有效资源。学校没有间像样的图书馆,藏书不多。极少向学生开放,学生难以借到书或因经济条件买不起书,很难开展阅读教学。所以学校领导通过扶贫单位和自费购置了不少名著,学期初又在图书室增改了几台投影机,并开放校园图书室。如在指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前,学生进入多媒体图书室。先欣赏影视片断,辩析影视作品与原著在表达方式的区别,也可适当地辩论,真正感受到原著的魅力。教室里可以设置读“名著专栏”。“图书角”,“品读栏”,动员学生互赠书,号召人人捐一本以上的书籍,由班级委员统一组织、管理,责任到人,落实到位。学生通过课堂内外资源公享、整合材料,增强阅读量,提高学习效率。

二、注重阅读指导

古语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鱼”。大部头的名著学生往往会望而生畏,此时阅读指导尤其重要。

第一,穿针引线。即以文体做为引线,充分利用文体教学。叶圣陶先生认为课外阅读须配合着教材随时进行。所以我们可以据据教学进度进行调整,向学生们推荐些名著。做到互相补充,相得益彰。新课标要求学生必读的名著《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小说在教材中都有节选,可适时推荐。如在教授《美猴王》时,向学生提出你如何评价美猴王坐上宝座的必然性与偶然性。通过绘声绘色地分析美猴王的性格特点。提及些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等事例,说明它坐上宝座的必然性,同时也可教育学生要想取得一项事业的成功就必须付出自己的劳动甚至代价。更有利于全面理解人物性格特征。由于文本迁移,认识事物就更全面,也调动了学生阅读名著的热情,主动去找名著来看。

第二,因势利导。合理有效的阅读指导方法会激起学生质疑问难的兴趣和意识,因此在培养学生阅读的审美意识就需要做到因势利导。文本的解读应有针对性,同时应关注学生的爱好,水平不同,可以进行个别指导。有的学生注重情节阅读,有的关注插图,有的只是走马观花。比如教《孔乙己》的一课时,向同学们提出评价下孔乙己的最初印象的时候,有的同学很容易批判“孔乙己”好吃懒做。这是学生比较粗心大意,忽视了一些看似平淡的一言一行,导致理解文本的失误。我就对学生进行了指导,让学生阅读细节描写,学生读后恍然大悟,认识到自己是忽视了一个细节,听人家背地里谈论,这不是孔乙己的表述,眼见为实,耳听为虚。由此可见,作者所表达的观点恰恰相反,不是表达坏品行,而是批判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不公,略带同情,所以通过引导学生不仅兴趣盎然,且培养缜

密的思维和细心的态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去伪存真。由于中学生的知识经验修养不足,再加上许多读物尤其是名著作品有意无意地遮掩现实生活或自身的看法,新华书店推荐的必读书目比较多,多少有些隐忧。这时我们需要有一双慧眼,辨别其价值。比如世界名著《约翰克利斯多夫》中就涉及到了许多音乐家、乐曲、理论,不适合中小学生的阅读。家长盲目帮助选择、购买,也会影响学生的阅读取向。此外,还有鲁迅先生的小说大多比较晦涩其,对隐语式的思维偏爱远远超过卡夫卡。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向学生推荐些《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范爱农》等通俗易懂的散文,杜绝言外之意难度高的作品。

三、增加阅读活动

为了激发学生主动阅读,扩大学生的视野,发展智力,陶冶情操,进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所以我们需要创造些生动活泼、各种各样的课外阅读活动。可以观看影片、名著专场、易中天品三国等。比如在教学《水浒传》时,就组织学生讲“落草为寇”的故事、“话说水浒人物”的演讲比赛、“论水浒的风土人情”我看《水浒》的作文竞赛、我来绘水浒英雄好汉、名著影视专场、水浒手抄报、名著知多少知识竞赛等活动。从各方面来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通过学生的相互交流,合作探究,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深刻体悟名著韵味。学生展示阅读成果,品尝到了喜悦的果实。激起自豪感和求知欲望,主动阅读名著。

四、运用阅读方法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特别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手法,做到眼到、手到、心到、口到。加强对比阅读的指导,圈点勾画阅读的指引,创新思维阅读的探讨。形式可以是小组读、指名读、全班读、泛读、粗读、精读等等。此外,还应重视阅读后的个人体验。写博客,将众多关于人物性格、语言、命运等的感点找出并发表自己的言论。边读书边写随笔。将你的随感可以记名著中的人事物进行对话,将作者的观点,人物情感,语言表达,社会内涵等记载下来,陶冶性情,净化心灵。读后写读后感,观后写影评。通过这些方法提高阅读兴趣,学生能乐学,爱学。

经典的名著蕴含着民族精神审美情趣人生哲理,能够陶治学生的情操,发展学生兴趣,对人的一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们在成长过程中如果缺少“经典奠基”会严重影响人格健全发展。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曾说过“人生应该读几本垫底的书。”名著不下是垫底的书吗?我们应该长期坚持阅读名著。有人说:“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生,是一个没有发展学生;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家庭;是一个平庸的家庭;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校,是一个

乏味的学校。一个不重视阅读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因此,我们的社会学校家庭要多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籍,激发兴趣,营造读经典,读名著的环境。要想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积淀文化底蕴就应该多引导学生回归名著中汲取养分。我相信作为教师只要对阅读教学不断探索、实践,在不久的将来,将改变社会观念、家庭意识,促进学生发展和教育进步。

五、营造阅读环境

学生阅读离不开文化传统,家庭背景、社会舆论、学校教育等方面影响。

篇2:中学生如何阅读名著

姚日彪

课外阅读对学生很重要,课标明确规定小学1—6年级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45万字,重点要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方法和习惯。课外阅读最好是多读文学名著,它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其思想性和文学性不是一般作品所能替代的。多读名著可以使人变得滔滔不绝,才思敏捷,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到丰富的知识,陶冶了情操,提高了鉴赏能力;同时也会加快学生口语转化为书面语言的速度,为学生提供写作的范本,减少了儿童学写作文的难度,使学生学会写作。

一、名著阅读选择的原则

浩瀚文海,名著数不胜数,但并不是所有的名著都适合小学生阅读,教师要注意为学生选择好作品,选择篇目时应注意几个原则:

一要有趣味性。选择的名著要符合儿童的兴趣爱好,要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身理及心理发展的状况孩子。儿童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丰富的想象力和天真好玩的特点,喜欢带故事性、科幻性作品。如果孩子们发现书中有好玩的故事,有他们迫切想要了解的知识,他们会乐意亲近书的。如果不符合需要,那么电视、网络和电子游戏都可以很轻易地占据他们与书打交的时间。想让孩子们走上阅读之路,家长与教师需要给他们更强有力的鼓励和引导,因此尽可能给孩子们接挑选幽默有趣、轻松而高雅的文学作品,如有趣的童话、寓言和科幻等作品。一方面培养他们的阅读趣味,另一方面给他们获得成就感的机会。二是语言要生动浅显。小学阶段,学生学习语言才起步,大多是学写和读记事写人一类的作品,故教师和家长在选择名著时要以写人记事的著作为主,语言不要太深奥,不要太文言化。如《西游记》电视剧够惹孩子们喜爱,如果叫他们看《西游记》这部名著,我可能肯定地说没几个孩子能看完,更不用说有收获,因为其语言深奥了一些。

三是要有时代性。有些文学名著不是不好,只是距离我们的生活太远,与孩子的生活现实有很大的距离,不易被孩子们接受。选择的名著,从内容上说不要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从思想感情上说,要顺应时代精神,如风靡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哈里·波特》和近期深受孩子们喜爱的《快乐星球》等,内容都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富有时代性。

四是要有针对性。孩子们的阅读能力、思想状况、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差异比较大,家长和教师要根据其特点,“投其所好”,选择适合其特点的名著。选择之前最好多与孩子开展阅读的交流,了解孩子们偏爱读某种类型的书,偏爱读某位作家的书,偏爱读某一主题的书。从而选择孩子们酷爱的和擅长的儿童名著,这样可以他们拓展阅读的兴趣,又可以开拓他们的视野,还可以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五、具有思想性的

名著思想深邃、感情炽热饱满,对小学生有强烈的震撼与感染力,有的表现人伦,颂扬民族传统与气节的作品;有的是表现儿童的勇敢精神、友爱和创造等。通过名著这种艺术形象、艺术手段作用于学生的思想感情的,有“润物细无声”之效。总之,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对学生思想认识水平提高,高尚情操的培养,优秀道德品质的形成,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要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同样的,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和家长要采用学生感兴趣课外阅读形式,让他们在愉快中阅读课外名著,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一般可以采用如下形式:

巧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故事人人都爱听,尤其是从小就伴随着奶奶的童谣、妈妈的童话长大的孩子,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娓娓渲讲被激化,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已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情感交跌,期待结局之时,教师嘎然收声,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这部作品。学生被扣人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教师推荐后孩子们纷纷要求借书或买书。这样让他们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名著的诱惑,主动去进行阅读,这形式引导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谈自己的读书感受激发兴趣。教师或家长要经常讲述自己(或组织学生讲)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结合名著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

介绍读物梗概激发阅读欲望。教师要经常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介绍一些书中人物、内容梗概或精彩片断,激发学生“欲知详情,请看原文”的欲望。例如教师介绍到:“一次偶然的机会,烦躁的乐乐在键盘上胡乱敲打,电脑显示屏上无意间出现了‘快乐星球’的搜索指引。在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下,乐乐点击了回车键,刹那间一股强烈的吸引力把他带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欲知乐乐到了完全陌生环境将怎么办,请快快阅读《快乐星球》吧“。这样来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就会变学生“要我读”为“我要读”。

采用直观的形式激发孩子阅读兴趣。教师或家长可以出示一些生动的名著图片、精美的动漫、富有激情的评书或精彩的录像片断等后,激起学生阅读的欲望。例如放《红岩》中有关小萝卜头的录相片断后,马上提出:“想知道小萝卜头有哪些动人的故事,请阅读《红岩》吧!”这样,学生去阅读这部作品的激情就被点燃了。

三、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方法

兴趣虽然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如果孩子们光有课外阅读的兴趣,只凭兴趣毫无目的、不懂方法地去书海中逛一圈,对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不去吸取技巧,不能用到写作上,不能提高思想修养,这样的读书没有任何实质意义。因此,我们要引导孩子们爱读,更好引导他们会读。下面我就谈几种有效的名著阅读方法:

精读法和摘录批注法。所谓精读法,就是作品中的精彩情节或喜欢的人物等,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利用这种方法指导学生,让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和边想,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摘录批注法,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对自己的需要的人物形象,精彩情节等摘抄,对阅读的喜爱的人物或精彩的情节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这样在阅读中要做到“手脑并用”,阅读才更有实效,才更有收获。

速读法和选读法。速读法是对所读著作集中注意力快速地观其概貌,在快速的浏览中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这样可以让学生读到更多的著作。古今中外的儿童名著无计其数,作为儿童不可能这么多时间把好的儿童著作都读完,也没有必要把作品一字一句全部读完,所以采用选读法,选自己最喜爱的人物或故事情节进行阅读。这样不但可以让孩子们读到更多的书,了解更多自己喜爱的人物和故事情节,还可提高孩子们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更可以培养学生的个性。

评述法。阅读了名著后要进行评价(评述),评述法是多种多样的,传统的做法一般是写读后感的形式,这种形成虽然能够使学生读写结合,但小学生特别是低段学生根本不可以完成,也影响学生的阅读兴趣。现代的学生具有竞争和表现欲特点,所以可以采用课堂争论,故事情节的表演、谈自己最喜欢的文学人物、讲述自己最喜爱的文学故事等形成进行评述。

四、创设条件,促进阅读

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阅读名著的条件,利用各种机会,加强对学生名著阅读的指导,要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交流。

组织图书角。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教师可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图书角设在教室一角,课间课余随时借还,[莲山课件 ]十分方便。也可采用“流动图书箱”的办法,由各班干部轮流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工作。

保证阅读时间。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推荐合适的名著,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同时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空间和时间。允许学生在“早读”或“自习”时可朗读所教的课文,也可翻阅名著;还可以每周划出一、二节正课,有计划地开展名著阅读及指导。

开展活动进行阅读。学校、班级经常开展有关活动,比如组织朗诵会、图书节、故事会等,创造条件让学生广泛地“读”,大量地“读”。

总之,课外阅读特别是名著阅读是我们生活的组成部分,更是人类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资源和需要。指导孩子们在文学艺术这块广阔的天地里追赶时代,超越课堂,吸收更多的营养,不断茁壮成长。

篇3:如何引导学生阅读名著

名著阅读对学生教育意义虽大, 但是在初期阶段对学生所产生的心理压力也相当大.有位学生曾经这样形容她对名著的感觉:“名著都是一座座冰山……藏在水下的是78, 露出来的是18, 名著因此显得深不可测、遥不可及, 让人敬而生畏.”相当多学生有类似的心理, 他们一看到大部头的名著, 就乱了方寸, 产生了畏难情绪.更何况时下网络文学VS名著阅读, 名著阅读明显处于下风时, 名著阅读遭遇了尴尬处境, 所以如何使名著阅读走出尴尬处境, 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 这一研究势在必行.

一、开展“名著阅读周”, 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知倾向, 它能使人产生一种强烈向往的心情, 从而积极主动地去认识事物.它是一种积极和能转化为巨大推动力的心理因素.学生有了兴趣, 才能走进名著, 才会去品味名著中真情趣.

学生的阅读兴趣是需要激发的, 我们可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紧紧围绕“名著阅读周, 激发学生兴趣”这一中心内容, 精心设计活动, 使学生既感性地了解名著阅读能够增加知识, 巩固和发展课堂教学的成果, 更快完成语文教学任务, 更好地达到语文教育目标, 又深刻地理解课外阅读,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开阔视野, 提高修养, 陶冶情操, 学会处世, 培养良好的心态, 形成独特的风格, 使之受到思想教育与熏陶.培养学生名著阅读的意识, 激发阅读的兴趣,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阅读名著的积极性, 有效地解决了学生怕名著, 名著阅读兴趣低迷的问题.

以“品三国看水浒话西游赏红楼”为活动主题, 通过校园广播网经常播放相关小知识, 定时播放相关影片, 出主题黑板报等氛围营造, 可以开展一系列的读书竞赛活动.比如, “畅所欲言话经典, 笑谈名著数英雄”———读书汇报会;“一路英雄写风流, 人文精神扬美名”———“最美的片段”朗诵会;“读书小报评比与展览”;“读书知识竞赛”;“读书状元的评比活动”等一系列的读书竞赛活动, 在这种交流活动中, 尽量让所有学生的思维都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之中, 必将极大地拓展其思维空间, 进一步提高阅读质量, 并将极大地推动其阅读热情, 使名著阅读成为一种时尚, 甚至成为一种生活需要.

二、进行阅读指导, 培养阅读理念

阅读教育是语文教育的核心环节, 只有经过广泛的阅读和大量的积累才能真正学好语文.“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所以名著阅读必不可少, 对于名著阅读的指导更是不容忽视.教师只有通过指导学生阅读, 才能给孩子们打开一扇又一扇文学的窗口、文明的窗口、文化的窗口.

开设阅读指导课, 提高阅读量, 对于学生提高语文学习能力极为重要.那么怎样开设阅读指导课呢?

1. 阅读推荐课

帮助学生选择课外读物, 避免阅读的盲目性.中学生求知欲旺盛, 但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面对浩瀚的书山文海, 我们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 思想状况, 年龄特点, 兴趣爱好和教育需要, 认真地帮助他们选择有益的读物, 避免他们不加选择、不辨优劣地进行课外阅读.推荐的读物注重思想性、文字规范性和知识性兼顾;内容生动有趣, 知识性强, 易于被学生接受领会.同时, 推荐的读物, 还尽可能与课堂教学相配合, 读物的内容和形式尽可能与课内阅读取得某种联系, 或选择与课文作者、历史背景相关的内容, 或与课文内容、形式、写法相关的文章等, 使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互促进.坚决杜绝一些非法出版物和不健康的书刊在学生中传阅, 造成种种不良影响.比如初一学生学了《荷叶母亲》, 可推荐他们读冰心的两本代表性的诗集《繁星》, 《春水》, 加深对冰心诗的主题的理解.

推荐名著需注意以下三点:

(1) 难度富有层次性.初中生必读的10部推荐名著有些内容相对较浅易, 语言相对较活泼, 比如《西游记》、《水浒传》等;有些则篇幅较长, 思想内容较复杂, 比如《童年》等.不同的难度为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提供了空间.

(2) 有一定广度.初中生必读的10部著作涉及古今中外, 力求体现对世界范围不同时期的优秀文学作品的关注, 帮助学生拓展文化视野.同时, 文体类型多样, 涉及了小说、散文、诗歌、传记等各个领域, 可以使中学生随着年龄增长, 思想和阅读能力也随之提高的情况下, 更全面地接触多类型作品.

(3) 有较高的审美和教育意义.初中生必读的10部名著多是经过历史沉淀的, 对人类精神文化影响较大的世界经典著作, 阅读过程中可以使学生体验名著的丰富情感内涵, 感悟名著的思想精神魅力, 提升他们的精神追求和审美品味, 促进他们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产生更深认识.

2. 积极开展读书方法指导活动

在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的同时, 我们可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指导活动, 利用课外阅读指导课的时间, 向学生介绍阅读的一般方法:精读、略读和速读.精读即抓住重点词句, 细细揣摩, 较深入地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略读即可先看序言、摘要、编辑大意和目录, 以了解全书的内容, 再阅读全文章节标题及段落首句和末句, 最后浏览全文, 综述大意;速读即一要带着问题一眼一句一行地扫读;二要看得快想得快, 脑子跟着眼睛扫读思考.在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 根据需要, 自己灵活地选择阅读的方法, 使整个的阅读能迅速有效.同时, 在阅读的过程中, 能做到:精读与泛读.

如果说精读是正餐, 那么仅此还不够, 还必须辅以大量泛读.没有广泛的阅读, 精读得来的知识能力无法得到巩固, 更无法得以迁移, 会“食古不化”, 而泛读有打开眼界、扩充知识、培养兴趣、提高能力的各种功效.要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看书”的良好习惯, 抄摘相关资料.“抄书默书”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不但要手脑并用, 强化记忆, 而且可以促进读书向写作的过渡.我们为学生创造条件, 让他们尽可能地博览, 既有指导又有相当的自主.同学们阅读自己喜爱的书, 津津有味, 其乐无穷.

3. 读写互动课

阅读为写作提供了广泛而丰富的语言素材和写作的范例, 从读到写, 从模仿到独立的创作, 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最有效、最简捷的途径.读与写, 读是根本, 写是读以后自然达到的阶段.“读书如熔铁, 作文如铸器, 铁既熔, 则不难乎铸器也.”读书是学习, 摘抄是整理, 写作是创造.而提高写作能力, 一直是语文教育的一大难题.难的原因之一是没有可写的材料,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为打破写作的这一尴尬局面, 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 读记结合为强化读书效果, 让学生专备一个读书摘抄本.在学生读的同时, 随读随摘抄文中的优美词句、段落、警句格言等, 这样学生在写作时可根据自己的文章选用, 变为自己写作的语言, 以加强语言的积累, 丰富写作的素材.

(2) 撰写好书推荐单.在阅读了一本好书以后, 让学生通过好书推荐单的形式将这本好书推荐给自己的同学.在撰写好书推荐单的同时, 学生对所阅读的书籍有了更深刻的领会, 对阅读的材料有了更深刻的印象, 也在动笔的过程中, 提高了写作的能力, 增强了归纳、概括的能力.

(3) 读写结合, 及时评展读书笔记, 每次阅读课后, 让学生写读书心得体会.指导学生在读了文章以后抒发自己独特的感受, 发表自己对书中人物、事件的看法, 表达自己的见解, 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表达独特见解的能力及欣赏、分析、判断的能力, 同时, 也使学生的情感受到了感染, 达到有效的思想教育, 形成正确的情感意志、审美情趣及价值观.

(4) 定期举行“作文赛”, 不仅展示了学生的读书效果, 而且也促进了学生进一步阅读的积极性, 使大量阅读课外书活动深入开展, 常新不衰.

篇4:如何引导学生阅读名著

《语文课程标准》中第四学段(7~9年级)关于阅读方面要求学生“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并明确而具体地指定了课外文学名著必读书目。此举旨在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在读书中陶冶情操,涵养品性。如何引导学生阅读这些经典名著呢?笔者想谈点做法以就教于方家:

一、创造条件让学生阅读名著

1.班级设立名著图书专柜。

作为文一个语文教师,一直以来,笔者十分重视班级图书角的建设,不断开掘图书资源,提高使用效益。一般来说经过三年的苦心经营,图书角的藏书量会超过300本,人均七八本。不过对学生们捐集上来的图书进行分析,发现,这些图书主要是一些卡通书、作文书等快餐式的大众通俗读物,名著少得可怜。学生的课外阅读呈现感性化、浅层化的趋势,学生阅读疏远经典名著的现象十分普遍。如何将学生课外阅读的注意力吸引到能够代表人类文化精粹的经典名著上来,笔者觉得很有必要设立一个经典名著图书专柜。这个专柜的图书管理方式是私有公用,专柜对班上学生拥有的名著进行造册登记,图书仍由个人管理,面向全班同学开借。这种方法好处有三:一是名著管理方便,损毁率极低;二是专柜虽无书(书都在学生手上),但对每一个学生的阅读情况有记录,便于教师掌握学生阅读名著的情况;三是让学生感染学生,形成一种“书非借不能读也”的读书氛围。

2.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让学生有更多课外阅读的时间。

作为一个语文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语文教学质量观,不能急功近利,以大量的书面作业代替学生的课外阅读,应少布置课外作业,多读书(笔者近三年来,几乎没布置过书面课外作业)。与学生交谈发现,许多学生之所以不想读名著,原因一方面是怕影响学习,另一方面他们的课业负担实在是太重了,课间看一看消遣类的书,仅是为了放松一下紧张的神经。要想让学生静下心来读这些名著,除了引导得当外,关键要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作为语文教师和班主任,一方面要和其他科任老师多沟通,尽量少布置一些课外作业;另一方面,与家长进行书面沟通,大力宣传阅读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让他们支持子女进行课外阅读。

二、大力营造阅读名著的读书氛围

1.发挥课堂教学的辐射作用,把学生的视野由课内引向课外。

新编的语文教材,无论是苏教版、人教版还是语文版,《语文课程标准》建议中学生阅读的长篇文学名著大多与教材有所链接,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内阅读的同时,可进行引导点拨,导向课外。笔者统计了一下,七至九年级《语文》(语文版)节选名著篇目的有《美猴王》(七年级上册)、《空城计》(七年级上册)、《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八年级上册)、《范进中举》(八年级上册);此外,对一些重要的作家比如老舍、鲁迅、冰心、罗曼·罗兰、高尔基等的作品也有所涉猎,语文教师应多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2.上好名著欣赏课、导读课,刺激学生阅读名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初中语文教材(语文版)一共安排了四个名著引读栏目,七八年级每学期各安排一个专题,对“课标”指定的必读经典名著进行导读和推介,教师应重视这四个专题的引读,并辅以名著欣赏课,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名著。

3.大力开展以名著为主题的讲故事、朗诵、演讲、舞台剧、征文比赛等活动,以活动促阅读。

作为语文教师和班主任,笔者觉得一定要把班上所有同学的阅读活动开展并丰富起来。讲故事、朗诵、演讲、舞台剧、征文比赛等活动,可能要花去教师和学生的许多时间,但这是一种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让活动感染学生,让学生感染学生,学生的阅读兴趣才能调动起来。而一旦调动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学生的课外阅读会一发而不可收,收到奇好的效果。比如,我在引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时,搞了一个《三国演义》歇后语比赛,同学们的阅读兴奋点一下子高涨起来了;在引导学生读《水浒》时,我搞了个水浒人物绰号比赛,学生阅读《水浒》的热情也非常高涨。总之,名著的阅读是主题性的文化阅读,应通过有效的活动,突出阅读主题,让学生有阅读的紧迫感。

4.制定阅读激励制度,让阅读名著具有挑战性。

现在的初中生的阅读状况是非常令人担忧的,初中生别说读名著,就是普通的课外读物,都读得很少,这与我们现阶段社会转型期,人们过多追求功利、过多追求浮躁的物质生活状态有关。在学校里,阅读不是一种主流动的学习方式,替代它的是应试和做题。因此,名著的阅读,应作为一种挑战行为,重视激励措施的落实。笔者每个学期,都会对班上的同学进行阅读分组,互相挑战,每期分阶段进行阅读评比、颁奖(奖品多是书)。名著阅读除了让学生互相挑战外,也鼓励个体的自我挑战。有一个典型的个案是这样的,2007年,笔者任教班有个学生王某,基本没有阅读习惯,笔者和他约法三章,每读五回目《三国演义》送一张老师自制的读书卡片,读完一部《三国演义》奖励一部《水浒》,……在老师的激励下,到2009年春季,这位同学已读了近十部经典名著。笔者的心得是:集体的阅读氛围,会感染个人,个别的阅读指导,也会带动全体。

总之,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笔者奉行的是行动主义,有了目标,就去做,做了就务求收到最佳的效果。经过多年的实践,笔者最大的心得是:只要教师改变语文教育观念,摒弃急功近利的教育行为,大力营造读书氛围,并形成一个专门的阅读名著组织管理体系,长期坚持下去,就能收到显著的效果。期望有更多的教师重视学生阅读生活的重构,通过推进阅读来撬动初中的教育改革,这会成为现实吗?

篇5:如何指导学生阅读长篇名著

每一个初中学语文教师都明白,必须指导学生阅读名著。课外阅读文学名著,不仅可以有效的训练学生的语感,更重要的是,通过课外阅读,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教会学生语文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但当前初中生名著阅读的现状并不令人乐观。在实践过程中,学生面对大部头作品,往往产生畏惧心理,难以长期坚持下去,并且现行教育体制也使名著阅读重视阅读的目的被局限于提高教学质量,课外阅读仅以课内阅读的补充这一面目出现,我们的阅读目标也往往难以实现。面对如此种种,教师只能转变观念,身体力行,谋求通过自身的探索和努力,为学生课外名著阅读进行一些有效的指导,帮助他们克服不良心理,坚持经典阅读,提高文化品位,积累人文素养。

1、课外阅读须配合着教材随时进行。为了提高名著阅读的效果,应根据课堂教学的进度,适时向学生推荐名著。这样,课内与课外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相互促进,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新课标》建议初中学生阅读的《西游记》、《水浒传》、《骆驼祥子》、《鲁滨逊漂流记》、《格列佛游记》、《名人传》、《童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长篇文学名著大多与教材有所链接,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内阅读的同时,可进行引导点拨,导向课外。

2、阅读方法指导十分必要。它包括读书的方法(如默读法、跳读法、精读法、略读法、速读法等)和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如“圈点批注”法、分门摘录法、提纲挈领法、写心得体会法等)。对于长篇小说,宜用跳读法、提纲挈领法;对于短篇小说,宜用精读法、圈点批注法;对于散文、诗歌,宜用朗读法、圈点批注法、谈心得体会法。学会运用这些方法,学生在阅读时能大大提高效率,收益自然也大。

篇6:浅谈如何引导小学生名著阅读

浅谈如何引导小学生名著阅读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牙克石市塔尔气镇小学 黄金凤

《语文课程标准》中倡导“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阅读名家名篇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渠道之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更有重要的地位。比如阅读老舍的、沈从文的、巴金的,还有西方的作家,雨果、泰戈尔、大仲马等等。

可是大部分小学生都对名篇不感兴趣,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的对名著的理解能力有限,还是因为教师无法让他们对名著名篇有一个准确的认识。

名著的阅读是提高文学素养和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方式之一,而当今小学生阅读名著的数量和质量都令人担忧。笔者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来引导小学生阅读名著,供各位同行参考。

一、阅读要求要因人而异

俗话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阅读的基本动力。要搞好文学作品的欣赏,更要有许多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首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选择适合学生阅读口味,浅显易懂而又情感高洁的文学作品是首先条件;比如对一年级和五年级的学生就要有不同的要求。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尚小,理解能力有限,不能真正体会一些深奥的名著的含义。而较高年级的同学,随着年龄的增长,理解和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提升,所以可引导他们读较高深的名著。

不同的要求会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他们所接触的名著,也是阅读名著重要的引导方式之一。

二、阅读后写读后感

“学而不思则罔”,如果对于名著仅仅是读是无法真正领会其中的真谛的。所以就要联系自己感想,写出读后感。如在《水浒传》中,李逵为请朱仝上梁山的时候,十分残忍地杀了朱仝所照顾的县令的孩子。这一段就有很大的争议,学生们在读了这段以后都有不同的感想。有人认为为了请朱仝上梁山,可以壮大梁山的`力量去劫富济贫,这样做是正确的;而有的人则认为孩子是完全无辜的,为了请朱仝上梁山,哪怕可以牺牲一个无辜的孩子的命,这样做是十分残忍,甚至是不人道的。

学生可以通过写读后感来认真思考自己所阅读到的东西,这样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写出自己阅读名著的体验,既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介绍其中精彩的片段

学生为什么会耐心地读完一本书?唯一的原因就是他从内心处就想去读,()书中有吸引他们的东西,或者是其中的情节、或者是其中的人物、或者是其他什么。

而从书的开始很难将学生吸引住,这就要求教师有好的吸引入的介绍和讲解能力。而在讲解中,最重要的就是向学生们介绍其中精彩的片段。

如钱钟书的《围城》中:“满天的星又密又忙,它们声息全无,而看来只觉得天上热闹。一轮月亮像形容未长成的女孩子,但见人己不羞缩,光明和轮廓都清新露,渐渐可烘衬夜景。小园草地里的小虫琐琐屑屑地在夜谈。不知那里的蛙群齐心协力地干号,像声浪给火煮得发沸。几星萤火优游来去,不像飞行,像在厚密的空气里漂浮;月光不到的阴黑处,一点萤火忽明,像夏夜的一只微绿的小眼睛。”

又如《老人与海》中:“他把那只抽筋的手在裤子上擦擦,想使手指松动松动。可是手张不开来。也许随着太阳出来它能张开,他想。也许等那些养人的生金枪鱼肉消化后,它能张开。如果我非靠这只手不可,我要不惜任何代价把它张开。但是我眼下不愿硬把它张开。让它自行张开,自动恢复过来吧。我毕竟在昨夜把它使用得过度了,那时候不得不把各条钓索解开,系在一起。”

这些都是名著中的精彩片段,在加上教师生动的介绍,必然会使学生们提升起兴趣和耐心去品读名著。

四、增加阅读活动

为了激发学生主动阅读,扩大学生的视野,发展智力,陶冶情操,进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所以我们要多多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例如观看名著改编的电影或者电视剧,开展读书交流会和读书讲座。如在阅读《三国演义》的时候可以组织大家一起来讨论刘备这个人物的性格,或是大胆假设赤壁之战曹操成功会如何,官渡之战袁绍胜利会如何,等等。

通过大家的相互交流和讨论必定会对原著有更深层次的了解,也可以激发出更多的兴趣去阅读其他名著。

五、教会阅读方法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良好的阅读方法才是品读名著的重要方式。如今大部分的学生都是一种浅阅读,即速读。顾名思义,就是用很快的速度去读书,但是却没有真正领悟到书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浅阅读是无法吸收和消化名著的这就要求教师去教导学生们如何阅读、如何品味。这样才可以真正阅读名著,感受其中的精髓所在。

一个人读书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着他有什么样的文化素质,而读书的好习惯要从小学的时候就开始培养。在阅读名著的道路上有了教师的导引不仅能更好地提高名著阅读的教学效果,更能丰富学生的阅读生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陶冶学生的情操。

著名作家金波说过――美好的一天从阅读开始。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做好孩子“阅读的点灯人”,让孩子的诗意童年从阅读中飘香!

上一篇:乾县一中高三年级部纪律规定下一篇:写励志名言警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