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阅读的中学语文论文

2022-07-03

(湖北省利川市思源实验学校湖北利川445400)【摘要】在语文课本中,教材编纂者将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汇聚至此。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借助语文课本上的名著阅读对学生实施教育引导,以期引领学生在优秀的文学作品阅读、品味中实现个人基础知识的夯实、阅读能力的提升、文学素养的完善和高尚品格的有效建立。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名著阅读的中学语文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名著阅读的中学语文论文 篇1:

核心素养背景下中学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摘要:名著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通过阅读中外名著,学生的视野得以开拓,语言水平和鉴赏能力有所提高,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思想上也得到了良好的熏陶。然而在现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学生对于名著阅读普遍存在着消极态度和功利心理,名著阅读教学并未收到应有的效果,从而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形成了制约。本文以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背景,对中学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意义及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与研究,以此能够为改变当下中学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现状提供一点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核心素养;名著阅读教学;创新阅读方式

引言

在新课标将名著阅读纳入中学语文教学范畴之前,名著阅读就已经在社会上引起了部分家长和教师的关注。教学实践表明,喜欢阅读文学名著的学生,语文综合素质普遍较高,在语文阅读理解能力、语文思维能力、文学鉴赏能力,乃至于汉语阅读语感方面都要好于其他学生。然而在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思想影响下,大部分家长和教师仍然没有将名著阅读与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联系在一起,从而导致中学语文名著阅读教学出现了诸多问题。

1中学语文名著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1名著阅读教学急功近利

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育的意义不再只是教学生读书写字,具备基本的语文常识,而是以强化学生语文学习能力为己任,围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展开教学。然而大多数教师和学生对于名著阅读教学的认识,仍然停留在应试的阶段,也就是常说的“考不考”。考试会考到的内容,就认真教,认真学;考试不考的内容,就是“拓展阅读”,甚至“看闲书”。尽管应新课标的要求,语文考试中普遍增加了与名著阅读相关的内容,但这并没有引起教师和学生对名著阅读的高度重视,反而在教师和学生中形成了各种应付试题的策略。如教师考前组织学生集中突击复习“押题”,对可能会考到的名著内容进行整理编辑,发到每个学生手中,这样学生即便没读过原著,也能应对考试。当急功近利的风气在名著阅读教学中蔓延开来,名著阅读也就失去了本来的意义,学生在考试中能够回答相关问题,也确实通过突击掌握了一些名著知识,但名著阅读在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和文化素养方面的作用,却完全没有发挥出来。

1.2学生阅读名著态度消极

由于学生阅读名著主要是出于应试的考量,为了考试,不得不学,这导致了学生在名著阅读教学中的态度往往是比较消极和被动的。教师照本宣科,将名著内容灌输给学生,学生机械学习,缺少思考过程。这样的名著阅读,完全停留在表面,学生面对名著,脑海中只有“中心思想”“段落大意”“考试要点”,而对于作品字里行间流淌出的优美意境和真挚情感却无暇感受。长此以往,必然会导致学生对名著阅读失去兴趣,甚至引起反感,这对于学生语文阅读水平的提高和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是极为不利的。

2名著阅读教学的意义所在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阅读,是读者与作者的精神交流。文学名著深刻的思想内涵,丰富的情感表达,浓厚的文化气息,高超的语言技巧,能够极大地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学生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学习保尔·柯察金坚韧不拔的意志,在《朝花夕拾》中感受鲁迅童年的生活,在《昆虫记》中漫步多姿多彩的昆虫世界,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文化情操也得到了陶冶。不仅如此,名著阅读对于学生的兴趣爱好也有一定的引导作用,比如学生看到王羲之的事迹,从而对书法产生了浓厚兴趣,看到达芬奇的生平,从而开始喜欢美术,阅读了法布尔的《昆虫记》,就萌生出了当一位昆虫学家的念头等等。

3名著阅读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3.1引导学生独立阅读

名著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与其他语文教学内容一样,肩负着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重任。而要达成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学会独立阅读。初中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在思维上还比较缺乏独立性,在阅读过程中对教师依赖较多。对于这一点,教师要敢于对学生放手,鼓励学生独立阅读名著,遇到看不懂的地方,不要急着问教师,而是自己先思考一下,这个人物为什么这么做,那种现象为什么会存在。在学生思考过程中,教师不要急于给出答案,而是要等学生说出自己思考的结论,然后再根据学生的思维,进行相应的引导。这样做一方面能调动学生独立阅读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能对学生在阅读中产生的错误观念予以纠正。并将中学开展阅读工程和整本书阅读等活动的规章制度和相关条例全面表现出来,强化各项基础条例在学生名著阅读指导中的作用。

3.2改变传统阅读方式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较快,“快餐阅读”在初中学生比较流行,从而养成了学生浮躁缺乏耐心的不良阅读习惯,也影响了名著阅读教学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打破传统阅读方式的束缚,通过阅读方式的创新,逐渐改变学生的阅读习惯,让学生能够沉下心来阅读名著,并逐渐喜欢上这样的阅读感觉。例如,教师可以组织一些阅读活动,给学生充分交流阅读体验的机会,以及展示阅读心得和阅读能力的舞台,把枯燥的阅读变得生动起来。还可以通过放映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组织学生观看并讨论,在讨论最热烈的时候引用原著内容,吸引学生去观看原著,与影视作品相比较,以印证自己的观点。为提升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还应对学生进行具体化指导,通过一系列读书交流会和读书报告会使得学生详细的了解自身在名著阅读过程中存在的不足,积极改善传统阅读方式对学生名著阅读思维的限制,借此具体化指导在学生名著阅读中的推动作用。

3.3加强师生教学互动

要带动学生阅读名著,教师需要以身作则,养成阅读经典名著的习惯,在语文教学中多引用文学名著中的名言,在课堂上营造阅读名著的良好气氛。教师对于学生阅读名著的引导要有针对性,结合语文教学需求、学生阅读偏好以及文学名著自身特点,为学生推荐与初中生阅读兴趣相适应的作品。教师也可以和学生共同阅读一部名著,在阅读过程中做好阅读笔记,并定期交流阅读感悟。在与学生的阅读交流过程中,教师扮演的不仅仅是引导者的角色,同时也是一个分享者和倾听者,是学生的“书友”。此外,教师还可以在互联网上建立媒体账号,将学生的读书体会编辑成文章发布,相当于教师扮演了“编辑”的角色,开设了一个“阅读名著”的专栏,而学生们都是“投稿人”。这些方法都能极大地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热情,促进名著阅读教学的发展。由于不同学生的名著阅读思维存在一定差异,这就应根据学生阅读思想表现情况对其开展差异化指导,并结合学生对各类名著的实际阅读情况融入符合相关教学的批判性思维,在强化学生自身思辨阅读落实程度的条件下及时调整相应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还应强化教师对学生实际阅读的评价力度,保证最终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全面性,严格按照最终评价结果对实际教学和学生名著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僵局进行有效调整。

结语

名著阅读教学作为新课改后加入语文教材的全新教学内容,至今仍未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模式。这就需要广大中学语文教师积极探索名著阅读教学的实现途径,敢于打破常规教学模式,将现代科技手段运用到经典名著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年忠.浅谈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策略[J].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10)

[2] 周小英.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研究[J].  中华少年. 2020(05)

[3] 李艳梅.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指导探究[J]. 求知导刊. 2020(37)

[4] 付仲玲.经典名著阅读对初中语文学习的作用分析[J].  求知导刊. 2020(27)

作者简介:姓名:于程程,出生年月:1993年5月,性别:女,籍贯:山东潍坊,民族:汉族,最高学历:本科,职称:中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语文教学,单位:潍坊新紀元学校,邮编:261200

作者:于程程

名著阅读的中学语文论文 篇2:

中学语文名著阅读的教育策略与研究

(湖北省利川市思源实验学校 湖北 利川 445400) 【摘要】在语文课本中,教材编纂者将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汇聚至此。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借助语文课本上的名著阅读对学生实施教育引导,以期引领学生在优秀的文学作品阅读、品味中实现个人基础知识的夯实、阅读能力的提升、文学素养的完善和高尚品格的有效建立。

【关键词】初中 名著阅读 语文

在中学语文课堂的教育实施过程中,教师不仅借助基础知识教育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知识的认知和掌握,还需要借助课本内外的名著阅读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而引领学生在丰富的名著海洋中自由徜徉。

一、名著背景的了解

一本书之所以可以成为名著,不仅仅因为其拥有振聋发聩的教化作用,还因为其深深扎根于时代的背景之中。因此,教师需要借助名著背景的分析和探究鼓励学生了解名著的诞生价值,并借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学生投入到阅读中。

例如,在阅读《骆驼祥子》这部文学名著之前,笔者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就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针对《骆驼祥子》进行背景查找。经过合作探究和分析,有的小组找到了老舍先生于20世纪30年代写作文章的时代背景;有的小组通过了解老舍先生的生平经历与写作背景了解到文章的写作价值;还有的小组通过旧中国当时情况的了解、针对劳动者水深火热的生活环境进行了详细的资源查找和分析。最终,每一组学生都对《骆驼祥子》的写作背景和老舍先生的个人经历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分析,并通过背景了解对名著的阅读产生了积极性,进而主动投入到后续的文学阅读和作品欣赏中。可见,笔者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通过名著背景的查找请学生进行详细探究,以期引领学生在背景分析中了解作品的创作基础、促使学生在了解中建立文学阅读的积极性,进而主动投入到后续的文学作品阅读和欣赏中。

二、经典片段的讲述

经典片段往往是名著中容易吸引人的重要内容,故而教师可以在教学中使用名著经典片段为学生加以介绍,以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学生凭借经典片段建立阅读积极性、进而在阅读中详细欣赏。

例如,笔者在引导学生欣赏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笔者为了尽可能帮助学生建立阅读兴趣,就以口述的形式为学生讲述了书籍后半部分的故事:当筑路工程即将结束的时候,保尔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后来,他失明了,且几乎瘫痪在床。但是,他没有放弃,而是在积极帮助妻子进步的同时开始进行文学写作——他拿起了另一种武器,投入到新的生活和战斗中。学生们听过笔者声情并茂的讲述后,纷纷被保尔坚强的品质所打动、并希望借助详细的阅读进一步了解保尔的故事。最终,学生在片段欣赏中建立了阅读兴趣、主动投入到阅读体验中。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凭借笔者对于名著经典片段的讲述能够感受到名著中凝聚的思想与感情,并感受到其中渗透的可贵品质,进而积极投入到后续的自主阅读中。

三、阅读讨论的开展

教师可以借助阅读讨论活动的实施鼓励学生进行名著阅读交流,并借此深化学生的阅读理解、拓展学生的阅读眼界,进而促使学生在阅读交流中实现阅读自信的建立、閱读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例如,笔者会定期组织学生参与阅读讨论活动,并鼓励大家在交流会上针对自己正在阅读的名著、名著中印象深刻的情节等内容进行发言。在一次交流会上,有的学生表达了自己对于《朝花夕拾》这本名著的看法,借助书中内容表达出了鲁迅先生的犀利与睿智;有的学生针对《西游记》中三打白骨精的情节进行了详细讲述,并表达了自己对于这本名著的热爱;还有的学生结合《儒林外史》中的故事分析了作者对于封建制度的批判、对于高尚人格的歌颂……学生们在名著阅读交流会中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在其中建立了阅读自信与积极性、在他人发言的聆听中实现了阅读视野的拓展与阅读知识的丰富。可见,阅读交流讨论大会的组织和开展不仅能给予学生阅读交流的平台,还能促使学生在其中实现阅读能力的提升和阅读素养的逐步完善。

四、语段情节的迁移

语段情节的迁移主要是指当教师在教授一本名著作品时,可以结合其中的情节、语段内容进行迁移,以期为学生展示出更多元的名著内容、进而促使学生拓展阅读眼界、完成相关阅读。

例如,在阅读《骆驼祥子》时,笔者鼓励学生结合鲁迅先生的作品《祥林嫂》进行阅读,以期感受老舍、鲁迅两位先生对于人物描写的各自特点。学生借助类似情节的迁移通过《骆驼祥子》迁移到《祥林嫂》的阅读欣赏中,并感受到老舍先生文章中的细腻和温和、对比感受到了鲁迅先生的尖锐、犀利与文章中血淋淋的真实。最终,学生们不仅在笔者的引导下拓展了阅读眼界,还在同类型的文学作品欣赏中感受到不同名家笔下的写作特点、在文学名著的欣赏中实现文学作品的详细理解与阅读眼界的有效拓展。

综上所述,为了达成良好的名著阅读教育效果,教师可以借助名著背景的讲述帮助学生了解名著创作的缘由;教师可以借助经典片段的解读帮助学生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教师可以借助阅读讨论的组织鼓励学生发表见解、互相交流;教师还可以借助语段情节的迁移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

【参考文献】

[1]张莹琳.名著与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析[J].才智,2020(03).

[2]叶瑞娟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问题与优化策略探索[J].成才之路,2019(36).

作者:牟云波

名著阅读的中学语文论文 篇3:

中学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几点感悟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果你足够细心,你会发现每个学生的书桌里除了必备的课本、作业、练习册,还有一类书,那就是文学名著;如果你再够细心,你会发现这些书都挺新;如果你再耐心的问学生:“为什么买?为什么买了又不认真看”。他们大都会回答:“为了考试,但没兴趣、看不懂”。面对如此现状,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的我在经过一番思考之后,在指导学生阅读名著的实践中采取了以下具体做法:

激发兴趣,让学生主动阅读名著

在询问学生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小学时新课标推荐的名著还能接受,因为像《安徒生童话》、《宝葫芦里的秘密》等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短小,而且故事性强,很符合小学生的特点。但是新课标为中学生推荐的《水浒传》、《骆驼祥子》等名著都是长篇,而且语句较难懂,再加上由于时代的原因,学生对小说的内容也理解不动,所以兴趣缺缺,学生没看几页就不想再看了,有时老师逼得狠,或是想到中招考试的分数,才勉强浏览一遍,效果可想而知,针对这种情况。我有两个建议:

故事激趣法

不管是大人、小孩都喜欢听故事,我们不妨用这个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例如:引导学生读《童年》时,我先给学生讲了阿廖沙与外婆相依为命,通过三年级考试后他不再上学,开始自己养活自己。他结识了许多伙伴,他们互相帮助,一起捡破烂,扯木材的故事。学生立即被阿廖沙懂事、坚韧的性格所吸引。又如引导学生读《水浒传》时,我先给学生讲了鼓上骚时迁偷甲、鲁智深大闹五台山等故事,学生马上就对《水浒传》产生了再读的兴趣。当然,这种方法也可用于《爱的教育》、《海底两万里》等名著。

视频激趣法

相比故事,视频更直观、更易被学生接受,因此在引导学生读名著的时候,我总是从网上先下载一些相关视频。如:《海底两万里》、《格列夫游记》、《水浒传》等精彩片段。学生对这些名著产生了兴趣,就自然而然地拿起了原著来看。其它名著也是相同的道理。

二、了解作者、背景,教学生正确评价名著

每一部作品都带着时代的烙印,它总是留下了那个时代的生活内容和历史痕迹,也都如实地反映那个时代的生活特色和人们的是非观。因此,如果不了解作者背景,就不能正确理解人物性格和作品主题。例如《水浒传》中的人物打虎武松因知被张都监陷害,到张都监家里,男女老少一个不留,直杀到后花园鸳鸯楼,将张都监和另一个狗官也杀死。而李逵在战斗中不分是非,一斧一个排头砍去,滥杀无辜,都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历史现象。由此看来,在读名著时,一定要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时代背景,对人物、事件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我的一个学生在看过《水浒传》后就对我说:“老师,我觉得这部小说弥漫着血腥,凶残黑暗,即便黄文炳有错,也不该把他们一家大小四五十口全杀了”。 我就告诉她:故事发生的背景在宋微宗时代,就是宣和年间(公元1119-1125年)。当时宋皇室衰颓、腐败。宋微宗贪图享受,滥用坏人蔡京为宰相,穷奢极侈,对人民又横征暴敛,弄得民不聊生,逼得许多人铤而走险,盗贼四起。战乱、饥饿等原因,再加上当时人们的文明程度不高,以及对生命、人性的理解不够,视生命如草芥,才会有这样的现象, 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这现象会绝迹的。

手脑并用,让学生在读写中加深对名著的理解和感悟。

如果说学生从阅读中得到的感悟是点滴的、浅层次的,那么,通过写读书笔记、读后感会把这些点滴的想法漫延成思想的汪洋,这是对阅读的进一步深入,将文本放在更为广阔的世界背景下赏读,或者深入内心,用自己的思维舞动思想的双翼,生发出具有个性色彩的感叹和议论。它要求阅读者全面正确地理解文章所表达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而不能断章取义脱离材料,这可以培养学生深入思考的能力。因此为促使学生读有所得,扎实文学基础,我布置学生每读一部名著都要写一篇读后感。例如:我的一个学生读了《童年》后,这样写道:“生活就像一杯茶,要细细品味,大多数人都认为生活多苦难,但品过之后才发现,生活的真谛就体现在苦难之中”。而另外一个学生写到:“曲线之所以比直线美,是因为它变化多端,能引起人多元的思考,追逐人变幻的眼球,从而给人无限的遐想”。 通过写读后感,学生对名著中反映出来的思想教育意义有了一定程度的把握,这比老师单纯地枯燥地给他们灌输思想要有用得多。

四、多样活动,让学生享受阅读名著的快乐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当一个人不仅在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兴趣。没有这种自我肯定的体验,就不可能有对知识的真正的兴趣。”为了让学生对名著阅读保持浓郁的兴趣,为了让学生吸取众家之长,我采取了以下几种活动形式,1、名著知识竞赛。2、辩论会:如“你对宋江的招安思想如何看待”?“你是如何看待高尔基的苦难童年的?”3、利用课前三分钟,让学生轮流上台讲一个名著中人物小故事等等。从而让学生享受到了阅读名著的快乐和成就感。

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朱熹也这样写道“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由此可见,读书对人的影响之大,更别说那些经典名著,它们是文学的精华,是智慧的结晶。它们能扩大学生的阅读面、知识面,更能提高人的精神境界,激发读者追求和创造美好的事物。还能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因此,作为老师的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为学生推荐经典名著并引导他们阅读。

作者:王向锋

上一篇:等价交换下保险市场论文下一篇:多媒体教学中学语文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