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科学规划项目

2024-05-06

文化艺术科学规划项目(通用6篇)

篇1:文化艺术科学规划项目

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管理,更好地发挥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的示范引导作用,推动艺术科学繁荣发展,根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及全国艺术科学规划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用于资助文化艺术科学研究和培养文化艺术科学人才,重点支持关系我国文化艺术建设实践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支持有利于推进、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艺术科学体系建设研究,支持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和跨学科综合研究,支持对艺术科学长远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基础建设等。

第三条 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充分发挥文化艺术科学界专家学者的作用,采取宏观引导、自主申请、平等竞争、同行评审、择优支持的机制。

第二章 组织与职责

第四条 文化部组织成立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负责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的领导与协调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1.制定全国艺术科学研究中长期规划和实施计划,明确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资助方向和资助重点;

2.审批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经费预算和项目选 1 题规划,审批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

3.审定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管理办法及有关管理规章;

4.管理、监督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经费的使用,筹措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经费;

5.评选和奖励全国艺术科学研究优秀成果; 6.决定其他重大事项。

第五条 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全国艺术科学规划办)是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的职能部门和办事机构,设在文化部文化科技司;全国艺术科学规划办主任由文化科技司司长或主管文化艺术科研工作的副司长兼任,日常工作由文化科技司社会科学处承担。其主要职责是:

1.执行和落实全国艺术科学研究规划,组织制定和实施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经费预算和项目选题规划;

2.受理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申请,组织专家评审; 3.监督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实施和资助经费使用; 4.组织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研究成果的鉴定、审核、验收以及宣传推介;

5.组织建立全国艺术科学规划管理专家库; 6.制定全国艺术科学规划有关管理规章;

7.组织全国艺术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评选和奖励工作; 8.承办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事项。第六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组织成立 2 省级艺术科学规划管理机构(以下简称中级管理机构),受全国艺术科学规划办委托,协助做好本地区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申请和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1.组织本地区文化艺术科学研究人员申请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

2.审核本地区申请人或者项目负责人所提交材料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3.督促落实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实施的保障条件; 4.配合全国艺术科学规划办对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的实施和资助经费的使用进行监督、检查,对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的研究成果进行鉴定审核和宣传推介。

5.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开展省级艺术科学规划项目评审立项工作。

全国艺术科学规划办对中级管理机构的相关工作进行指导、监督。

第七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高等学校,艺术研究院(所),党政机关研究部门,以及其他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文化艺术机构,作为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申请和管理的责任单位,履行下列职责:

1.组织本单位文化艺术科学研究人员申请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

2.审核本单位申请人或者项目负责人所提交材料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3.提供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实施的条件;

4.跟踪管理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的实施和资助经费的使用;

5.配合全国艺术科学规划办、各省(区、市)中级管理机构对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的实施和资助经费的使用进行监督、检查。

全国艺术科学规划办、各省(区、市)中级管理机构对责任单位的相关工作进行指导、监督。

第八条 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分学科设立规划评审小组,作为学术评议机构和咨询机构。学科规划评审小组成员由全国艺术科学规划办在全国艺术科学规划管理专家库中遴选,报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后聘任。

学科规划评审小组的职责是:

1.定期开展本学科发展状况调查,对制定全国艺术科学研究规划和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选题规划提出建议;

2.评审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申请,提出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资助建议;

3.协助全国艺术科学规划办对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的实施进行监督、检查,提出评估意见和改进建议;

4.对重要课题的研究成果进行鉴定、审核和评介; 5.推荐文化艺术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和优秀人才。全国艺术科学规划办根据管理工作实际需要和学科规划评审小组专家履行职责情况,对学科规划评小审组进行动态调整。

第三章 项目类别

第九条 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包括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和文化部文化艺术研究项目。

第十条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设有重大项目、项目、西部项目、委托项目等项目类别。

重大项目资助我国文化艺术建设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资助对艺术科学发展起关键性作用的重大基础理论问题研究。

项目包括重点项目、一般项目、青年项目,主要资助对推进艺术科学理论创新和学术创新具有支撑作用的一般性基础研究,以及对推动文化艺术发展实践具有指导意义的专题性应用研究。

西部项目资助涉及推进西部地区文化艺术建设、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保护民间文化遗产等方面的重要课题研究。

委托项目资助因文化艺术发展急需或者其他特殊情况临时提出的重大课题研究。

第十一条

文化部文化艺术研究项目设有项目、委托项目等项目类别。资助研究内容紧密围绕国家和地方文化艺术建设实际、亟需开展的研究课题。

第十二条

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类别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艺术科学发展需要,进行适时调整和不断完善。

第十三条 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通过项目选题规划明确优先支持的研究领域和范围。

第四章 申请与评审

第十四条 申请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的申请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

2.具有独立开展研究和组织开展研究的能力,能够承担实质性研究工作;

3.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职务),或者具有博士学位。

不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职务)或者博士学位的,可以申请青年项目,但必须有两名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职务)的同行专家进行推荐;申请青年项目的申请人年龄不超过35周岁。

4.课题指南或申报公告有其他特殊要求的,申请人应当遵循课题指南或申报公告要求。

第十五条 申请人可以根据研究的实际需要,吸收境外研究人员作为课题组成员参与申请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

第十六条 申请人申请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应当根据课题指南或申报公告的要求确定研究课题,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优势和学术积累自主确定研究课题。

申请人申请基础研究课题,应当瞄准国内国际学术发展前沿,突出研究的原创性;申请应用研究课题,应当紧贴文化艺术发展实际,突出研究的现实针对性。

第十七条 申请人申请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必须在规定期限内按照规定程序进行。

第十八条 全国艺术科学规划办对已受理的项目申请,先组织同行专家进行通讯评审,再组织学科规划评审小组专家进行会议评审。

评审专家根据评审项目类别和评审项目内容,按照1:5的比例从全国艺术科学规划管理专家库中遴选,再进行随机抽签的方式确定。

第十九条 评审专家评审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申请,应当从政治方向、学术创新、实践价值以及研究方案的可行性等方面进行独立判断和评价,同时综合考虑申请人和课题组成员的研究经历、前期相关研究成果、资助经费使用计划的合理性、研究内容获得其他资助的情况等因素,提出客观、公正的评审意见。

会议评审提出的评审意见必须通过投票表决。第二十条 全国艺术科学规划办对会议评审结果进行复核,提出拟资助项目。

全国艺术科学规划办应当将拟资助项目进行公示,公示期一般为7天。在公示期内,凡对拟资助项目有异议的,可以向全国艺术科学规划办实名提出书面意见。

第二十一条 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对拟资助项目及资助经费数额行使最终审批决定权。决定予以资助的,全国艺术科学规划办及时予以公布,并书面通知申请人及责任单位。

第二十二条 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评审工作中,评审专家、学科规划评审小组秘书、工作人员是申请人、课题组 7 成员的近亲属,或者与申请人、课题组成员存在可能影响公正评审的其他关系的,应当主动申请回避。全国艺术科学规划办也可根据掌握的情况直接做出回避决定。

第二十三条 文化部机关工作人员不得申请或者参与申请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全国艺术科学规划办工作人员离职后3年内不得申请或者参与申请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

第五章 资助与实施

第二十四条 项目负责人自收到全国艺术科学规划办资助通知之日起30日内,应当按照批准的资助经费数额编制经费支出预算,报全国艺术科学规划办批准。无特殊情况,逾期不报视为自动放弃资助。

项目负责人必须严格按照批准的经费支出预算使用资助经费。项目负责人、责任单位、省(区、市)中级管理机构不得以任何方式侵占、挪用资助经费。

第二十五条 资助经费开支范围和比例参照《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具体要求以当年《立项通知书》所附预算编制说明为准。

第二十六条 项目负责人必须严格按照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申请书的承诺组织开展研究工作,做好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实施情况的原始记录,并向责任单位提交项目进展报告。

责任单位应当审核项目进展报告,查看项目实施情 8 况的原始记录,并向省(区、市)中级管理机构提交本单位项目实施情况报告。

省(区、市)中级管理机构应当对本地区各单位项目实施情况报告进行审查,并向全国艺术科学规划办提交汇总报告。

全国艺术科学规划办对各地区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实地抽查,并作出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实施整体情况报告,向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汇报。

第二十七条 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实施中,因正当理由可以申请项目延期。应用研究项目延期时间不得超过1年,基础研究项目延期时间不得超过2年。

第二十八条 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须由项目负责人提出申请,经责任单位同意后,由省(区、市)中级管理机构审核并签署意见,报全国艺术科学规划办审批:

1.变更项目负责人; 2.变更项目名称;

3.变更最终研究成果形式;

4.研究内容或者研究计划有重大调整; 5.变更项目管理单位; 6.延期1年以上;

7.涉及国家秘密或者重要敏感问题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准备出版、发表;

8.中止研究协议; 9.其他重要事项的变更。

第二十九条 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须由项目负责人提出申请,经责任单位同意后,报省(区、市)中级管理机构审批并报全国艺术科学规划办备案:

1.变更或增补课题组成员; 2.延期不超过1年; 3.其他非重要事项的变更。

第三十条 为科学评估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研究成果的质量,项目最终研究成果通过同行专家鉴定和全国艺术科学规划办审核、验收后,方可正式结项、公开出版。

第三十一条 项目最终研究成果的鉴定一般采取双向匿名通讯鉴定的方式,分类组织实施。必要时,全国艺术科学规划办可单独组织对有关项目成果进行会议鉴定。

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委托项目最终研究成果鉴定,由全国艺术科学规划办负责组织。

一般项目、青年项目、西部项目等最终研究成果鉴定,由全国艺术科学规划办委托省(区、市)中级管理机构负责组织,鉴定结果须报全国艺术科学规划办审核。

第三十二条 选定通讯鉴定专家时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1.鉴定组织单位在专家库中随机抽选专家; 2.每个项目的鉴定专家不得少于5人;

3.项目负责人、课题组成员及其所在单位人员不能担任本项目的鉴定专家;

4.地域性研究项目必须有本地区专家参与鉴定; 5.课题组不能参与选择本项目的鉴定专家,也不能参与 10 鉴定的具体事务;

6.鉴定组织者须对鉴定专家的人选、鉴定过程中的具体内容严格保密。

第三十三条 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由全国艺术科学规划办撤销项目:

1.研究成果有严重政治问题; 2.研究成果学术质量低劣;

3.第一次鉴定未能通过,经修改后重新鉴定,仍未能通过;

4.剽窃他人研究成果或者弄虚作假等学术不端行为; 5.与批准的项目设计严重不符; 6.严重违反财务制度。

第三十四条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项目最终研究成果可申请免于鉴定:

1.获得省部级评奖三等奖(含)以上奖励; 2.提出的理论观点、政策建议等被省部级以上党政领导机关完整采纳吸收;

3.涉及党和国家机密不宜公开的,而研究成果质量已得到有关部门认可。

第三十五条 验收合格的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最终成果,在正式出版或向有关领导、决策部门报送时,应当注明受到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或文化部文化艺术研究项目资助。

第三十六条 各级管理机构应当充分利用互联网、报 11 刊、广播电视等媒体,积极宣传推介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优秀成果及项目研究中涌现出的优秀人才,并建立稳定的宣传推介载体和渠道。

第六章 监督与处罚

第三十七条 申请人及课题组成员伪造或者变造申请材料的,由全国艺术科学规划办给予警告;其申请项目已获得资助的,全国艺术科学规划办作出撤销项目决定。

第三十八条 项目负责人及课题组成员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全国艺术科学规划办给予警告,并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全国艺术科学规划办可作出撤销项目决定:

1.不按照项目申请书的承诺开展研究的; 2.擅自变更研究内容或者研究计划的;

3.不依照本办法规定提交项目进展报告的; 4.逾期不提交延期申请,或在延期时限内仍不能完成的;

5.提交虚假的原始记录或者相关材料的; 6.违规使用、侵占、挪用资助经费的。

第三十九条 根据本办法第三十三条、三十七条、三十八条规定,项目被撤销的,追回已拨付的资助经费,项目负责人5年内不得申请或者参与申请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

第四十条 全国艺术科学规划办建立项目申请人、负责人的信誉档案,并将其作为批准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申请 12 的重要依据。

第四十一条 责任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全国艺术科学规划办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通报批评:

1.未对申请人或者项目负责人提交材料的真实性、有效性进行审查的;

2.未履行保障项目研究条件的职责的;

3.未依照本办法规定提交本单位项目实施情况报告的;

4.纵容、包庇项目申请人、负责人弄虚作假的; 5.擅自变更项目负责人的;

6.不配合全国艺术科学规划办、省(区、市)中级管理机构监督、检查项目实施的;

7.截留、挪用资助经费的。

第四十二条 评审专家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全国艺术规划办给予警告,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通报批评,不再聘请:

1.未履行本办法规定的职责的; 2.未依照本办法规定申请回避的; 3.披露未公开的与评审有关的信息的; 4.未公正评审项目申请的;

5.利用评审工作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

6.有剽窃他人科研成果或者弄虚作假等学术不端行为的。

第四十三条 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评审中,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全国艺术科学规划办给予处分:

1.未依照本办法规定申请回避的; 2.披露未公开的与评审有关的信息的; 3.干预评审专家评审工作的;

4.利用评审工作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

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四条 全国艺术科学规划办研发和完善“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申报管理系统”,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申报、立项、重要事项变更、检查、鉴定结项、成果管理等工作逐步纳入管理系统。

第四十五条 本办法由全国艺术科学规划办负责解释。第四十六条 本办法于2015年12月3日开始施行。本办法施行前的有关规定,凡与本办法不符的,均以本办法为准。

篇2:文化艺术科学规划项目

课题指南

艺术基础理论研究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研究* 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文艺思想研究* 新时代艺术的新使命新境界

中国艺术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研究 文化自信与新时代文艺 中外艺术比较研究* 艺术学新兴、交叉学科发展状况及学科建设研究*习近平关于文化建设重要论述研究* 河北省地方艺术史论研究* 艺术生产评价体系研究* 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中国化研究 20世纪中外艺术理论家及其思想研究 断代、专题、区域艺术史研究 中国艺术学方法论研究 中国传统艺术研究 现当代艺术理论研究 外来艺术样式中国化研究 新中国成立以来河北艺术发展研究 河北艺术家研究 河北文艺口述史

河北现当代艺术批评研究 河北省艺术生态研究 西方现当代艺术理论研究

戏剧(含戏曲、话剧、歌剧、音乐剧、曲艺、木偶、皮影)研究

中国儿童戏剧史* 景观剧研究

河北戏曲移植改编研究* “互联网+”与戏剧创作、传播研究* 河北戏剧管理体制深化改革研究* 河北戏剧发展现状研究 戏剧作家作品研究

河北戏剧(戏曲、话剧、曲艺、木偶、皮影)艺术家研究 河北省戏曲剧种调查及研究 河北省地方戏曲传承与振兴研究 戏曲表演艺术研究 戏曲音乐理论研究 戏曲作曲研究 戏曲舞台美术研究 河北地方剧种史论研究 20世纪河北戏曲学术史研究 河北戏剧产业与市场研究 戏剧资料数据库研究 河北戏曲与地域文化研究 河北戏曲文献文物研究 戏剧受众与文化影响研究 河北曲艺创作与表演研究 河北省民间曲艺发展对策研究 “互联网+”曲艺艺术传播研究 河北省木偶戏、皮影戏史论研究

电影、广播电视及新媒体艺术 新时代中国影视创作理论与美学研究*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外影视合作与交流研究 影视如何讲好中国故事研究* 网络电影、网络剧与网络综艺现状及发展研究* 中国影视人才培养现状及发展研究

音乐研究

河北地方音乐研究* 河北民歌生态研究* 革命音乐文化研究* 中国校歌文化研究 丝绸之路外文音乐文献整理与研究

中外音乐文化比较研究 河北音乐史研究 河北民族民间器乐研究

河北省音乐古籍、传谱、音像文献资料整理研究 舞蹈音乐研究 音乐社会学研究 西方音乐研究 曲艺音乐研究 电影音乐研究 音乐美学研究

当代河北音乐作品与作曲家研究 社区音乐文化建设研究 新媒体音乐研究

舞蹈研究

河北民间舞蹈研究* 群众舞蹈文化研究* 舞蹈应用理论研究* 中外杂技交流研究 中国传统舞蹈文化研究 舞蹈编导学研究 舞蹈表演体系研究 舞蹈评论研究 河北舞蹈史研究

舞蹈记录方式数字化研究 当代舞剧创作研究

中国舞蹈艺术的表演体系研究 “一带一路”乐舞文化研究 河北“非遗”舞蹈研究 河北杂技艺术研究

美术研究

美术交流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研究* 当代美术研究

革命题材美术作品研究* 美术创作理论与实践研究* 河北省民间美术史研究* 河北省当代美术家研究* 地域文化与少数民族美术研究 连环画创作研究 中国当代美术批评研究 中国现当代书法艺术研究 中国古代书画批评理论研究 中国古代书论画论研究 中国书法史断代、专题研究 中国雕塑史断代、专题研究 西方美术批评理论研究

设计艺术

中国艺术设计产业发展研究* 设计推动新农村建设策略与方法研究* 基于新技术的文化产品设计研究* 基于传统技艺的创新设计研究*

文化市场研究

河北省文化市场监管体制机制与能力建设研究 河北省艺术品展览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河北省演出市场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文化市场管理理论和政策研究 大众文化消费研究

文化产业研究

促进数字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研究* 大运河文化带文化资源富集型城市发展战略研究 文化创意产业与农业农村融合发展问题研究 河北省文化产业扶贫研究

河北省文化产业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 河北省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研究 河北演艺戏剧产业研究 河北省文化消费市场培育研究 文化创意产业产品开发体制研究 数字创意文化产业研究

新媒体在文化产业中的作用研究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特色小镇文化产业研究

大运河文化产业带研究

雄安新区文化产业研究

科技提升传统文化产业研究

文化产业园区公共服务平台研究

公共文化服务研究

完善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河北省文化生态建设路径研究及探索

雄安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繁荣群众文艺,创建我省百县、千乡、万村基层文化队伍建设的科学方案的研究与探索

以科技创新为手段,加强我省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平台建设的研究

河北省大众文化消费结构调查研究 农村群众文化需求调查研究 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 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体制机制研究 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标准化研究

河北省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现状与实现机制研究 新时期下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传统工艺走进现代生活研究* 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雄安新区建设国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探索与研究 * 大运河文化带(河北段)创建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路径研究 * 信息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中的应用研究 传统村落文化的保护研究 河北省传统工艺振兴举措研究 河北省非遗小镇建设发展研究

对外文化交流研究

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问题研究* 京津冀历史文化资源脉络研究 国际艺术节运作模式研究

建立和完善我省对外文化交流体系相关问题研究 河北对外文化贸易能力提升研究 新时代中华文化走出去的策略研究 增强中华文化认同的机制和路径研究*

文化艺术综合研究

河北文化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研究 文化与旅游融合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研究* 京津冀文化创意产业协同发展共享机制对策研究* 雄安新区历史文化研究* 加快雄安新区建设的文化思考* 2022年冬奥会背景下京张文化旅游发展研究 文化强省建设之政策、策略及方法研究 河北省文化艺术人才队伍现状调查 河北省民营艺术表演团体现状调查 文化与科技融合研究

艺术资源信息库建设与应用研究

网络文化发展对社会文化生活的影响研究 中华美学精神和河北地域文化研究

传承、保护、培育、涵养文化生态系列研究 加强我省省会城市文化建设的建议和思考 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实证研究 河北省文化体制改革问题研究 新型智库建设问题研究

篇3:文化艺术科学规划项目

近几年来,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在潜江启动实施, 以及一批国家重大投资项目落户潜江。潜江规划部门紧紧围绕中部崛起战略、建设中部强市的奋斗目标, 正确处理好重大项目建设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强化规划的科学引导作用, 积极引导项目建设, 服务项目建设, 拓展项目建设, 有力地推进了重大项目建设的实施, 有效地改善了城市景观, 促进了潜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

一、规划引导化工园区建设, 着力打造优势产业集群

潜江经济开发区、江汉盐化工业园位于我市城区北部, 是湖北省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潜江市充分利用化工园区独有的自然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优势, 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有效地推动了产业集聚发展, 促进了园区经济发展的新跨越。

(一) 规划先行引导发展。

2007年, 潜江市委托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潜江市城市总体规划》, 结合潜江实际, 将城市北部规划为化工产业带, 明确提出了将潜江经济开发区、江汉盐化工打造成为突出化工特色的园区。整合石油化工、盐化工、医药化工等化工资源, 开发精细化工项目, 形成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高、外向度高的综合化工园区。2008年, 为科学合理引导化工园区建设, 潜江市委托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编制了潜江经济开发区、江汉盐化工业园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 进一步明确了化工园区的产业定位。建立以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理论为指导, 以循环经济体系为核心, 以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与节约为手段, 以提高经济、生态和社会综合效益为目标, 充分发挥盐卤资源和油气资源优势, 利用周边的硅资源, 以石油化工、煤化工、盐化工、硅化工为重要依托, 寻求优势资源与现有化工产业基础相结合, 形成关联度高、竞争力强的化工产业集群。

(二) 营造良好投资环境。

潜江市把化工园区的建设放在城区建设这一大背景去考虑, 以城市为依托, 以发展工业、壮大经济总量为目标, 适应市场竞争和产业升级的需要, 真正把园区建设成为经济发展的带动区、体制和科技创新的试验区、城市规模拓展的区域。严格实行统一规划, 分期建设的原则, 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 为企业入园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为实现经济开发区运输“畅通、安全、高效”的目标, 对园区内的章华北路、广泽大道等城市主干道进行了拓宽和黑色化改造升级;启动了318国道复线、东荆大道、东环大道等对外交通道路的建设;规划了园区与沪蓉高速铁路连接的铁路专线;规划对汉江泽口、红旗码头进行升级扩规, 提高港口的吞吐能力。构筑了以水路、高速公路、高速铁路为主体, 其它等级道路为补充, 建立对外交通网络系统, 满足经济开发区物流运输的需要。同时, 在园区内实行雨污分流, 建设污水处理厂, 完善园区基础设施, 绿化、美化、亮化园区, 把园区按照城区进行建设。

(三) 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链。

结合园区现有化工产业基础, 着眼推动园区科学发展, 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企业入园的道路, 招引一批龙头企业入园, 实行优势互补, 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把园区建成一流的高科技化工园区。利用化工产业链长的特点, 合理选择产品链, 提高入园产业科技含量, 坚持工业循环经济原则, 选择能耗低、转换率高、无污染或少污染工艺, 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 使所有物质、能源在不断进行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 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挖掘资源, 实现资源利用的良性循环, 通过不懈的协调和整合, 使开发区的能源和资源多次循环、重复利用, 形成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生态开发区。

二、规划服务火车站建设, 打造江汉平原物流中心

沪蓉高速铁路是我国首条横贯东西的高速铁路大动脉。汉宜铁路是沪蓉高速铁路专线的一部分, 在潜江市城东设客货运站。市委、市政府按照“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的总体要求, 结合《潜江市城市总体规划》和汉宜高速铁路潜江站的建设需要, 以火车站地区建设为契机, 推进城市功能完善、交通功能提升和环境品质改善。

(一) 高起点规划火车站。

为配套汉宜铁路建设, 最大限度地发挥铁路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 潜江市委托武汉城市规划设计院编制了《潜江市火车场地区概念设计及站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规划面积达3平方公里以及1.5平方公里的城市设计。为了将火车站地区打造成为江汉平原的物流中心, 构建一个以综合交通为中心、重点发展仓储、物流配送、市场商贸、商业服务、生活配套为一体的城市重要组成部分, 对火车站地区的各类市政配套设施用地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安排。为充分利用火车站地区建设的物流园区, 发展潜江市商贸配送体系, 规划了商业配送中心, 果蔬、生鲜食品及副食品配送中心, 建材产品配送中心和机电、五金工具及钢材配送中心等。

(二) 主动做好配套衔接。

受地理条件的限制, 规划建设的潜江火车站地区偏离中心城区, 不在城市发展主方向上。潜江市在编制《潜江市城市总体规划》时, 根据火车站确定的功能定位, 认真分析, 主动做好对接。为保证火车站与城市道路的交通连接, 潜江市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对连接火车站的道路规划进行了相应调整, 适度增加路网密度, 适度调整道路线型, 将东环大道、红梅路、兴盛路等城市主干道与火车站的道路相连接, 提升了火车站地区对外交通运行能力, 增强了火车站区域的交通可达性。

(三) 高标准建设火车站。

火车站作为一个城市的窗口, 依托汉宜高速铁路交通优势, 结合潜江城市发展的要求, 我们在火车站地区规划时通过学习考察, 吸取外地火车站建设的成功经验, 引入先进的设计理念, 着力将火车站地区构建成区域发展支点, 建成设施先进的现代化交通枢纽, 沟通沪蓉经济带的重要平台, 打造成为交通便利、物流配送快捷、商贸繁荣、配套齐全、景观优美的城市新亮点, 展示潜江现代化城市的新形象。同时, 将零换乘理念引入客运站设计之中, 实现了旅客从下火车到换乘其它交通工具的零距离, 为乘客的旅途增添一份开心和舒适。

三、规划拓展兴隆枢纽建设, 打造水乡特色旅游品牌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一项宏伟的生态工程。兴隆枢纽、引江济汉、部分闸站改造、局部航道整治是在汉江下游进行的四项治理工程, 其中兴隆枢纽、引江济汉两大治理工程均在潜江市境内。潜江市以兴隆水利枢纽建设为契机, 着力打造水利工程旅游、休闲旅游、文化旅游, 充分发挥旅游节点的作用, 通过区域间的互动和合作, 实现潜江旅游与三峡、三国、楚文化旅游的联动开发, 丰富旅游线路和产品, 拓展旅游开发空间, 打造潜江旅游精品。

(一) 展现水利工程旅游奇观。

兴隆枢纽、引江济汉两大治理工程的建成将为湖北省创造继三峡大坝后的又一水利奇观。潜江市把兴隆枢纽项目建设同旅游开发相结合, 在编制完成的《潜江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基础上, 编制了《高石碑旅游名镇规划》, 使城市总体规划与旅游规划形成了一个完整体系。规划以兴隆枢纽工程为核心, 将兴隆枢纽、水渠风光、船闸景象、田园风光和汉江风光融为一体, 让游客观光兴隆大坝时感受“平原出悬湖”的水利奇观, 在现代文明和乡村文明中寻找出一种体验, 一种感悟和一种欣赏。

(二) 体验新农村建设巨变。

襄岳公路位于潜江市域中部, 南北纵贯潜江市, 是市域路网骨架的主要组成部分, 在后湖段分别与汉宜高速、318国道互通, 是通往兴隆枢纽水利工程的主要干道。潜江市以新农村建设为纽带, 编制了《潜江市襄岳线新农村建设及环境景观规划》, 科学规划和引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把发展生态农业、高效农业与营造田园风光相结合开展特色旅游观光带。规划开发后湖管理区林果观赏、采摘和返湾湖、借粮湖生态休闲农业、高石碑镇旅游农业等系列观光休闲农业项目。建立以“活化石”之称的水杉为主体, 乔、灌、果、花、草相配置的平原绿化植被体系。以路渠绿化为带, 农田林网建设为网, 产业基地建设为片, 休闲农家乐为点的“带、网、片、点”相结合, 多功能相互辐射的农村生态体系。

(三) 彰显江汉平原文化特色。

篇4:浅谈项目管理中沟通的科学与艺术

本文浅谈一下本人在所参与的海洋钻井平台的钻井项目管理过程中的沟通的经验教训,沟通的确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一、与项目干系人的沟通非常重要

在现实的项目环境中,大多是没有具体的沟通管理计划的。但是,作为项目经理应该将沟通本身加以计划,也就是要有具体的沟通计划。沟通计划的制定至少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项目干系人的列表。

2、确定以团队为基础的项目干系人的信息需求和沟通需求,即何人何时需要何种信息。

3、信息分发的渠道和方式。对于重要的项目一定要有定期的项目绩效报告和问题状态报告。

4、项目定期会议,最好是每周例会。

5、特殊问题的沟通对策。

项目经理要尽量利用好干系人的首次会议,将项目的内容做较为详细的交待,并提请所有干系人对项目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建议。如果项目需求不清和备件不足的问题很快被识别,就不会出现临时组织会议的复杂局面。因此,除了项目成立大会外,项目经理最好再召开一到两次全体项目干系人大会(或以团队为基础的会议)。也就是说,在解释了项目的背景并分发相关的信息以后,留给项目干系人一到两周时间仔细考虑可能面对的问题,并及早识别加以解决。这与风险识别并不完全一样。有时候,识别的可能是风险,有的时候可能根本就是一种实际情况,如公司备件不足的问题。

项目经理要理解沟通的不同层次,同时要利用这些层次为自己的项目服务。即使项目经理本身就是一个高级管理人员,他通常也无法解决所有的问题。因此,项目经理需要定期与高层管理人员也就是项目干系人进行交流,需要高层解决的问题一定要及时上报。另外,沟通不仅局限在公司内部,同时也要同外部,尤其是客户(也是项目干系人)进行交流。特别是对项目重要的里程碑,需要征得客户的支持。这包括客户的准备活动(最好有一份准备文档)、施工的时间、客户的工作日历等等。

只有与项目干系人保持良好的沟通,才能确保项目的目标完成。

二、信息失真与沟通者的背景与沟通时产生的噪音有关

在项目管理的工作中,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同一件事情,两个人(或部门),如制造部与质检部,反映同一个问题,质检部总会夸大,而制造部却总会轻描淡写,往往就会有较大出入和偏差。例如,在项目PETROBRAS半潜式平台项目中,我负责其中的钻机井架板块,作为一个钢结构,它有很多承载设备,电气,以及液压设备的管线等等。刚开始技术设计阶段,结构建造阶段都比较顺利,当时项目进度紧,但是管线供应商供货周期长,我们只在国内做好了钢结构的预拼装和调试。一些管线支架等等由于管线供货周期长的问题并未预拼装就发至发至韩国三星重工(SHI),在那边由建造钻井平台船体部分的韩国三星重工进行总装调试,我当时也被派至三星重工,担任起项目现场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工作,现场反馈了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制造部与质检部的反应截然不同。为了更好的解决问题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真没有少伤过脑筋。怎样解决这种信息传递失真,是最为头疼的。因此,当时采取的措施是,有问题,一般都要求项目涉及的两个(或者多个)部门的负责人在现场直接沟通,如果有必要自己也去现场,而不轻信任何一方的信息。

这个问题,解决的方法虽然有了,但从更高层次和理论角度来分析可以发现:

原来,在传递信息给我判断的过程中,两个部门告诉我的同一个问题和现象的时候,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1)报告人与我自己背景的影响。

我分析了以下,觉得应该包括以下因素:

a.部门立场

b.知识结构和水平

c.观察角度

d.经验

e.语言表达能力

f.我用经验和想象力还原的影响

2)噪音的影响。

以我的经验推测,我觉得应该包括以下因素:

a.制造部想大事化小,少惹麻烦

b.质检部想小事放大,尽量引起注意

c.解决的人不想让上司关注,免得留下无能印象

d.质检部迫于品质的压力,想尽量少出次品

e.控制的人想把问题全检出来,向上司展示自己的能力

沟通双方重叠的部分越小,沟通就会变得越来越困难。如果要沟通顺畅,解决的速度快,那自然是要追求重叠的部分变大。怎样才能让重叠的部分变大呢?我采取的都到现场去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有效的,实际上是在力求减少沟通中的各种因素的影响,增大大家重叠部分。

三、沟通的默契

“沟通不在字眼里”,这个好像很容易理解。这个要说到在大连安装现场的项目,当时,我们公司(国民油井华高石油设备有限公司)在大连港设立了分公司, 专管海洋钻井项目的安装发货, 于是从公司美国总部空降来了一位项目总监来担任大连分公司的一把手,雷厉风行,而且还是个女强人,项目中的人被折腾的人仰马翻。由于我们公司采用的是强矩阵项目管理组织模式,所以当时参与此项目几乎涉及到的所有的部门经理,而有一大半的人都被折腾得要跳槽,还有些是与项目总监来直接对抗。但邪门的是,我被派过去大连做项目时,却跟项目总监没有发生任何冲突,她不像是别人所说的那么难以沟通,我们在很多工作的推进上,事先并无沟通和商量,步调却非常一致。所以,我与她之间会出现非常有趣的一幕,几乎一周她不跟我说一句话,但我似乎知道她将会需要什么,所以很多预先做好的东西,过几天,她就恰好会过来要。

nlc202309031547

这种没有沟通但却奇妙地互补协调配合的情况,在多年的项目工作经历中,就出现过那么一段时间,也只在这位上司在的时候出现过,其后就再也没有遇到过。这种沟通配合上的默契度,对我而言,一直是一个谜, 当时只是想可能是因为项目总监看我也是个女汉子, 所以女人何必为难女人呢, 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同理心?

现在分析一下,同理心是成功沟通的必要条件。同理心包含三个方面:一、同理心包含获得观点——既尝试采用另一个人的观点,将自己的意见放在一边,同事试着去了解对方。我想,那时候我觉得我能理解当时的变革,确实需要非常的手段,而上司的那些方法和手段,恰也是我期望出现的;二,同理心需要我们贴近地去体验别人的感受。我觉得,当时,这样的成分也有,那时候大连分公司刚设立, 需要积极工作的气氛,而我正好也是为了当时的项目只身一人前往,从零开辟战场的,遇到同样情况的上司,她的种种感受不说我也能体验的到,也许这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吧;三,真诚地关心对方的福祉。是的,我确实真诚地希望她能改革成功,当时内心很佩服她的.她所要推动的,所期望达到的效果,确实是我也真诚希望能达到的。

由此可以看出,有了同理心,即使不说话,行动也会传递信息,才可以达到沟通的默契!

四、沟通是不可复制的

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同样的,沟通也不可能两次重现同样的场景,达到同样的效果。这是沟通的魅力所在,也是沟通的挑战所在。洛克菲勒曾经说过:“假如人际沟通的能力也是如同糖或咖啡一样的商品,我愿付出比太阳之下任何东西更高的代价购买这种能力。”可见,沟通对于一个管理人员而言,几乎就是他能力的半壁江山,没有沟通能力的领导,个人能力再强,也不会是个出色的领导。项目之所以称之为项目,是因为项目是指一系列独特的、复杂的并相互关联的活动,这些活动有着一个明确的目标或目的,必须在特定的时间、预算、资源限定内,依据规范完成。这一独特性也就决定了我们在项目管理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每天在改变,当然,沟通是不可复制的。经历了项目管理过程中的沟通挑战,现在大概能理解毛泽东所说的”与天斗,其乐无穷; 与地斗,其乐无穷; 与人斗,其乐无穷”的乐趣所在了!

所以说,项目管理中的沟通与日常管理中沟通的不同之处在于,项目经理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满足项目需求的沟通效果。事实上,在项目管理过程中,沟通是一门复杂的管理科学,需要项目经理在实践中加以总结;沟通也是一门艺术,需要项目经理在工作交流中不断的思考领悟。

篇5:文化艺术科学规划项目

规划项目课题指南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2017年3月

2017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课题指南

说明:本《课题指南》所列条目只规定研究范围、研究方向和研究重点,申请人可结合自身研究优势,自行拟定题目。

一、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

1.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发展研究 2.“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关系研究 3.总书记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重大命题研究 4.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研究 5.“四个自信”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进程研究 6.五大发展理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研究 7.信息化时代社会思潮的传播特点与规律研究 8.新形势下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研究 9.基层意识形态工作形势特点与对策研究 10.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研究 11.有效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研究

12.新媒体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机制创新研究 13.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成效和经验研究 1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机制与路径研究

15.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相互关系研究

16.河南红色文化与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1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明乡风建设研究

18.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的诚信文化建设

研究

19.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 20.加快推进河南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研究 21.我国社会思潮的演变及应对策略研究 22.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问题研究 2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研究 24.思想政治教育的大数据评价研究

25.自媒体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研究 26.网络空间与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权、话语权建构研究 27.网络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特点与规律研究 28.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研究

29.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

二、党史·党建

1.总书记关于党史、国史重要论述研究 2.十八大以来党的建设新实践新经验研究 3.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研究 4.总书记统一战线思想研究

5.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重大问题研究 6.增强全面从严治党系统性创造性实效性研究 7.强化党员干部“四个意识”研究 8.依规治党与以德治党相结合研究

9.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研究 10.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研究 11.加强和改善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研究 12.政治生活、政治生态与政治文化研究 13.基层党组织党内政治生活规范化问题研究 14.干部选拔任用机制科学化研究 15.实现党内监督全覆盖问题研究 16.坚持和创新党内学习制度研究

17.思想建党、组织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研究 18.新形势下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研究 19.创新完善民主集中制的具体制度研究

20.发挥民主生活会在党内监督中的作用问题研究 21.新形势下的批评和自我批评问题研究 22.先进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研究 23.正确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研究 24.党内监督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 25.河南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与理论研究 26.基层党组织党群关系评价机制研究 27.运用大数据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研究

28.探索不同领域党组织设置和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研究29.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研究 30.提高基层党务工作者管党治党能力问题研究 31.提高党性教育实效性的对策研究

32.加强干部正向激励研究 33.河南党员干部道德教育研究

34.打造具有河南特色的廉政文化品牌研究

三、哲学

1.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哲学基础研究

2.总书记文化自信思想研究 3.总书记科技创新思想研究 4.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5.当代中国实践创新与理论创新良性互动研究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哲学基础研究

7.中国特色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研究 8.中国哲学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研究 9.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研究 10.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前沿问题研究 11.文化自信的哲学研究

12.深化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研究 13.中原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研究 14.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研究 15.当代中国伦理观念的嬗变研究

16.继承和弘扬国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研究 17.中原根亲文化资源及当代价值研究

18.改革开放以来原创性、时代性哲学成果研究 19.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哲学研究 20.网络道德建设研究

21.当代科学技术与人的全面发展研究 22.当代国外哲学思潮、流派和前沿问题研究 23.中国逻辑与传统思维研究 24.当代应用伦理学前沿研究 25.传统美学的当代转换研究 26.中原哲学研究

四、经济学

1.总书记经济思想研究

2.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思想研究

3.五大发展理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 4.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创新与路径选择研究 5.河南决胜全面小康的重点难点与重大举措研究 6.经济强省的内涵、特征及建设路径研究 7.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研究

8.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省、现代服务业强省、现代农业强省和网络经济强省研究

9.大力发展网络经济、枢纽经济、创意经济和生态经济研究10.加快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双向开放格局研究 11.推动中原腹地成为开放前沿研究

12.河南制造业转型升级与互联网新经济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13.河南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和知名品牌研究

14.促进制造业向集群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转型升级研究

15.推动河南制造向河南创造、河南速度向河南质量、河南产品向河南品牌转变研究

16.河南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业升级发展研究 17.河南促进电子信息产业加快发展研究 18.河南推动食品加工业增强创新优势研究 19.河南推动汽车工业跨越发展研究 20.河南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加速发展研究 21.促进消费品工业提速发展研究 22.推进能源原材料工业转型发展研究

23.培育壮大“百千万”亿级优势产业集群研究 24.大力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提升工程研究 25.提升壮大现代粮油产业、现代畜牧业、特色农业研究26.大力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研究 27.发展都市生态农业研究

28.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研究

29.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研究 30.“互联网+”现代农业研究

31.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研究 32.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问题研究 33.培育壮大区域性物流中心研究 34.发展“互联网+”高效物流研究 35.“金融豫军”崛起研究

36.推动金融组织创新、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研究

37.积极发展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科技金融等新兴业态研究 38.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和支持经济转型研究 39.加快金融改革和投融资体制改革研究

40.“三山一滩”地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践路径及对策研究 41.健全脱贫攻坚的广泛参与机制研究 42.完善脱贫攻坚扶持政策体系研究 43.新常态下提高农民收入对策研究 44.全域旅游的内涵、特征及实现路径研究 45.大力发展健康服务、养老服务、家庭服务研究 46.聚焦影响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深化改革研究 47.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研究

48.深入推进财税、投融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研究 49.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的对策研究

50.河南引进产业人才团队重点及政策研究 51.加快构建系统完善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研究 52.扩大民间投资对策研究

53.河南全面推进互联网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发展研究 54.推动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教育、线上线下结合等新兴业态快速发展研究

55.培育发展分享经济、体验经济研究 56.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研究

57.加快国家物联网重大应用示范工程试点省建设研究 58.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研究 59.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研究

60.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有关问题研究 61.河南突出开放创新研究 62.河南完善创新创业环境研究

63.建设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的现代城镇体系研究

64.推动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研究 65.促进城镇非户籍人口落户城镇制度创新研究 66.河南促进就业和提高居民收入问题研究 67.全面增强县级中小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研究 68.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研究 69.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战略路径研究 70.郑州国家中心城市提升国际化水平研究 71.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路径研究

72.郑州大都市区物流协同发展规划布局与路径研究 73.推进省辖市提质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研究 74.支持省际交界城市提升跨区域竞争力和吸引力研究 75.加快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研究 76.推动城乡一体化与县域经济发展研究

77.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研究78.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研究 79.加快河南建筑业发展研究

80.加强城市设计提升河南城市品质研究 81.繁荣河南建筑设计创作研究

82.基于“多规合一”的省级空间规划体系构建探索研究 83.运用经济市场手段增强国土资源保障能力研究 84.新欧亚大陆桥(陇海——兰新)经济带发展战略研究 85.构建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研究 86.河南文化产业与科技、金融、互联网融合发展研究 87.供给侧视角下河南文化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研究

88.加快建设覆盖城乡、便捷高效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 89.中原文化与自然旅游资源综合开发研究 90.河南特色小镇建设问题研究 91.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研究

五、政治学

1.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研究

2.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领导核心的政治机理和制度路径研究 3.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的政治学研究 4.十八大以来中国政治改革的成就及经验研究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政治文化的关系研究

6.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学学术体系研究 7.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河南实践研究

8.“互联网+政务服务”条件下政务公开路径和方式创新研究 9.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政府职能转变的关系研究 10.建立健全市场主体行为规则和监管办法研究 11.提高政府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精准性和有效性研究 12.创新政府配置资源方式研究 13.加快推进政务诚信建设研究

14.完善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渠道研究 15.强化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研究 16.切实落实地方政府环境责任的机制研究 17.治理贿选与完善选举制度研究

18.提高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研究19.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研究 20.加强和改进党对群团工作的领导研究 21.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研究 22.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研究 23.区域经济发展与地方政府府际合作问题研究 24.构建和完善权力运行的制约监督机制问题研究 25.建立健全经营性国有资产监管体系研究

26.政府职能转变与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作用问题研究 27.新时期乡镇政府的职能定位及职能转变问题研究 28.农村基层反腐倡廉问题研究

29.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问题研究 30.改进和完善公务员制度问题研究

31.移动网络时代公民政治参与形式的发展变化与规范问题研究

32.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 33.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问题研究

六、法学

1.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思想研究 2.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研究 3.全面从严治党与全面依法治国的关系研究 4.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研究

5.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研究6.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研究 7.社会治理法治化实现机制研究

8.地方立法体系与立法质量评价机制研究 9.公共事件防控法律机制研究

10.加快构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研究 11.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法律制度建构研究 12.依法信访、依法维权和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研究 13.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研究 14.互联网金融监管法律问题研究 15.司法责任制改革问题研究 16.庭审实质化问题研究 17.网络安全法律问题研究

18.刑事案件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研究 19.律师执业保障制度研究

20.非公有制经济产权司法保护研究 21.河南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22.河南农业补贴法律保障机制研究

23.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法律保障机制研究

24.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法律保障机制研究 25.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研究 26.“金融豫军”法律保障机制体系研究

27.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研究 28.“老家河南”品牌战略实施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 29.执行难与网络拍卖规范化研究 30.河南环境司法专门化问题研究 31.电信网络诈骗的惩治与防范研究 32.河南“网约车”经营服务法律规制研究 33.食品安全问题有效解决的法律对策研究

七、社会学

1.总书记关于创新社会治理思想研究 2.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系研究 3.创新社会治理中的社会政策研究 4.社会工作在创新社会治理中的作用研究 5.影响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的瓶颈研究 6.互联网与养老服务社会化、精准化路径研究 7.社区治理与服务创新的体制机制研究 8.社会组织的培育孵化与发展研究 9.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机制研究 10.创新社会治理中社会组织的作用研究 11.大气污染防治的地域协同治理研究

12.政府、企业、公民合作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研究 13.加强网络空间管理的制度研究 14.建立健全网络舆情引导机制研究

15.健全网络与信息突发安全事件应急机制研究

16.土地流转和农业人口转移背景下的农村社会治理研究 17.城乡弱势群体的生存压力与社会支持研究 18.农村公办学校教育资源闲置问题研究 19.县域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制度规制研究 20.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研究 21.去产能国有企业的职工安置途径研究 22.慈善行为的社会激励与法律保障研究 23.激发企业家履行社会责任的制度研究 24.二孩政策落实的政策体系研究 25.进一步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研究 26.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耕地保护制度研究 27.新型城镇化与农村发展联动研究 28.信息化与政府公共服务创新的路径研究 29.促进非政府组织规范发展和发挥作用问题研究 30.农村留守妇女、老人、儿童问题研究

31.河南促进社会事业领域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研究 32.河南引进国外优质医疗、教育资源设立独立机构路径研究 33.重大工程项目社会综合经验评估研究 34.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疾病保险制度研究 35.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研究 36.建立健全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机制研究 37.城市化背景下河南传统村落转型与发展路径研究 38.河南老字号品牌的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研究 39.脱贫攻坚工作的跟踪调查与评价研究

历史学、考古学、文学、语言学、新闻学与传播学、体育学、艺术学、教育学、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

篇6:西安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结项书

项目名称:项目编号:立项等级:资助()自筹()项目主持人:项目阶段性成果形式:结项成果形式:

西安市社科规划办公室

上一篇:新浪博客模版功能升级公告下一篇:2022清明节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