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规划文化艺术品

2023-02-28

第一篇:十三五规划文化艺术品

医院文化建设“十三五”规划

医院

文化建设“十三五”规划 (2016-2020年)

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医院文化在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增强医院核心竞争力中的积极作用,努力构建和谐医院,适应建设二甲医院要求,特制定《........人民医院文化建设“十三五”规划》。

一、医院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扣“党建引领文化、文化提升管理”的主题,坚持以强化职业修养,提高员工队伍整体素质,促进医院又好又快发展为核心,以大力培育医院精神,营造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医院文化氛围为重点,以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彻实履行卫生行政职能为从发点,不断推进医院文化创新,为医院实现内涵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二、医院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医院文化建设的全局,树立“尊重生命、关爱健康、以人为本、优质服务”的思想,强化员工“品德优先、尽职尽责、敬业为本、团队第一”职业素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为职工搭建发展平台,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团队精神,实现个人价值与医院发展的有机统一,同时确保医院的一切行为,都要以满足患者的需求为出发点。

2、坚持“突出特色”的原则。医院文化建设与医院总体发展规划相衔接,做到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环境形象的有机统一。按照总体要求,从医院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使建设工作充分体现医院个性特征和区域文化特征。紧紧围绕医院改革发展的中心工作,以医院文化建设促进学科建设、技术服务、学术研究、人才培养以及科学管理等各项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形成富有个性特色的医院文化,增强医院凝聚力,树立医院的整体形象。 三是坚持系统性原则。医院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有计划、按步骤地从基础工作抓起,在观念、制度、行为、物质等各个层面上重点突破,全面推进,逐步建立....人民医院特色文化。

四是坚持实践性原则。医院文化来源于医院实践,又服务于医院。医院文化要与医院的发展战略和医院工作实践紧密融合,体现和渗透到医院的科教、医疗技术、服务、生产、经营等各种实践活动之中,体现和渗透到医院管理及相关制度之中,转化为广大职工的自觉行为,促进医院向决策科学化、管理制度化、操作规范化、形象优良化轨道发展。

三、医院文化建设的主要目标

1、基本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及医疗卫生发展要求、遵循文化发展规律、符合医院发展战略、反映医院优势特色的文化体系。

2、在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环境形象等方面充分体现自身医院文化特色,使人民群众从就医环境、诊疗方式、服务态度上能够切实感受到独特的医疗服务。

3、通过医院文化的创新和建设,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增强凝聚力,提高竞争力,实现医院文化与医院发展战略的和谐统一,医院发展与职工发展的和谐统一,医院文化优势与竞争优势的和谐统一,为医院的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四、医院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

1、加强精神文化建设

(1)加强医院院训宣传教育。教育引导职工牢记“团结奋进、务实创新、崇德精医、开拓发展”的院训,凝聚职工思想、鼓舞士气、振奋精神,把职工自我发展和医院共同愿景实现结合起来,激励广大职工为....广大老百姓健康而努力工作、不懈奋斗。

(2)实践医院宗旨,树立和巩固医院价值观。引导职工深刻理解和掌握“尊重生命、关爱健康、以人为本、优质服务”医院宗旨内涵和实质,在工作中自觉坚持和实践医院宗旨。不断提高广大员工素质与觉悟,把自我价值追求与医院价值观统一起来,爱岗敬业,全心全意为广大人民健康服务。

(3)弘扬医院精神,升华医院文化理念。在医院内和社会上叫响“艰苦创业、严谨求实、救死扶伤、团结奉献”的医院精神,使医院精神成为职工思想、行为主旋律,细化、深化医院精神宣传和教育,使医院精神深入人心,在实现医院战略目标中发挥激励和导向作用。深入探讨“勤俭办院、质理立院、人才建院、科技兴院、依法治院”办院理念,“品德优先、尽职尽责、敬业为本、团队第一”人才理念,“患者满意、职工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经营理念,“患是至上、质量取胜、追求卓越”服务理念,使其在医院发展中得到全面体现和深入贯彻落实。

(4)结合医院思想政治工作,营造良好的思想文化环境。把医院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结合起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说服力和感召力。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使广大职工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5)结合精神文明创建,不断提升医院和职工的文明素质。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牢固占领医院文化主阵地,进一步提升医院和职工的文明素质。健全和完善精神文 明创建工作制度,广泛开展以创建文明单位、文明科室和文明职工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2、加强行为文化建设

(1)大力开展学习型医院建设活动。充分调动全院干部职工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在全院上下形成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刻苦钻研、拼搏实干的良好风气,使干部职工牢固树立“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形成“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格局,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有能力的学习研究型干部职工队伍,使干部职工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工作作风、办事效率明显好转,医疗技术不断提高,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2)加强员工素质培养。大力实施职工素质工程,使医院干部职工的言行举止、穿着装束、精神风貌、风度气质符合社会主义核心文化,并具有我院特有的“精、气、神”,能够使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亲切感、信任感、对医院产生信赖和忠诚。

(3)认真履行法定义务,维护患者各项权益,完善种便民措施,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使医护人员一切以患者利益为从发点,加强沟通,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营造具有和谐气氛的医疗服务。大力开展健康讲座、义诊、健康知识宣传,切实为广大老百姓服务。 (4)广泛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展示医院良好形象。大力开展积极向上、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群众性业余文化活动。积极开展重大节日纪念庆祝活动、节日慰问活动、送温暖活动和各种社会公益活动,增强医院凝聚力,展示医院良好形象。

3、加强制度文化建设

(1)建立和实施现代化医疗业务管理制度。着眼于医院服务水平和竞争力的提高,以保证病人健康为核心,按照现代医院管理要求,优化服务流程,保障医疗质量,建立健全医院规范科学的医疗业务管理制度,推动医院科学决策,增强管理效能。不断完善科学管理指标控制体系,加强医院目标管理,提高管理水平,推动医院事业不断迈上更高台阶。

(2)健全和完善干部职工评价激励机制、量化考核机制和教育培养机制,提高人才管理水平。加强后备干部、后备人才培养,优化人才资源结构,不断提高人才对医院发展支撑。通过有力政策措施增强医院对人才吸引力,不拘一格地吸收和重用医院发展所需要各类人才。 (3)建立健全人性化管理制度。建立“以人为本”的制度文化,将医院文化美好的愿望规划传递给全体员工并落到实处,美好愿望才可能深入人心,令人信服并最终化为现实。为职工成长搭建广阔平台,让职工成长与医院发展有机结合起来,让每个人都有成长的机会。为职工排忧解难,医院党支部、工会、妇委会、团支部、部门科室负责人要多了解、关心职工的思想动态,生活状况,尽量为职工排忧解难,才能使职工把精力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

4、加强外显文化建设

(1)加强医院环境建设。以建立“温馨医院”为契机,不断进行工作现场综合治理,美化工作环境、生产环境和生活环境,为职工提供良好工作氛围,激发职工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增加文化设施,丰富文化活动,营造文化氛围,增强职工对医院认同感和自豪感。 (2)加大设备投入力度。增加CT、C臂、核磁共振、电子胃镜等医疗设备,不断夯实硬件条件,提高技术改善环境条件。加强信息化和智能化医院建设,以信息化推动管理现代化,提高医院安全生产和技术水平,提高医院效益和医院核心竞争力。

(3)加大服务设施建设。投入资金解决我院水压不够、个别房屋漏水等基础设施问题,统一标示标牌,建立职工文化生活场地、场所和基本的设备、器材。

五、方法步骤(推进计划)

医院文化建设五年发展规划分三个阶段实施:即启动部署、深入推进阶段、创新提升阶段。 第一阶段:启动部署(2016 年—2017年)

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在巩固前面医院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制定并宣传贯彻新的文化建设五年规划。医院文化建设以开展“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创建温馨医院”、“创建二甲医院”等活动为载体,积极推进新的文化建设规划。此阶段工作重点工作是进一步宣贯医院文化理念,并加强全员的学习和灌输,全面履行公立医院行政职能,确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第二阶段:深入推进阶段(2018 年—2019 年)

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按照医院文化建设总体要求,奋力推进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建设,以文化力提升竞争力,形成文化管理医院的运行机制。此阶段要达到员工风貌大改观,优质服务大提升,制度建设见成效。 第三阶段:创新提升阶段(2020 年)

这个阶段基本完成医院文化五年规划的目标任务,形成具有........人民医院特色的医院文化模式,固化成果,创新提升,全力打造医院竞争新优势,实现医院发展新跨越。此阶段工作重点包括:总结新经验,形成医院文化建设评估报告,制定未来新的文化建设规划。

六、医院文化建设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分工。建立和完善规划实施保障机制,切实加强对规划实施工作的领导,确保规划的严肃性,发挥规划的指导作用。全院各科室要在医院党支部的统一领导下,按照规划要求,对目标和任务进行分解,明确责任分工。办公室承担规划实施的组织协调工作,其他各科室按照职责分工,积极配合,密切协作;注重发挥群团组织的作用,形成医院文化建设的合力。通过构建协调有力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提高医院文化建设水准。

2、制定配套制度,认真组织实施。各科室要围绕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提出实施方案和具体措施,分阶段、分步骤认真组织实施。按照规划的任务要求,认真制订年度工作计划,作为规划的细化和延伸,分解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在实施过程中必须与时俱进,建立规范的中期评估和修订机制,及时总结分析规划进展情况,随着环境变化,及时对医院文化建设的具体内容和项目进行适度修订、充实完善,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指导性,促进医院文化建设成果的巩固与发展。

3、鼓励探索创新,完善评价机制。坚持把领导干部的主导作用与干部职工的主体作用紧密结合,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在统一领导下,有步骤地发动干部职工广泛参与,激发积极性、创造性和团队精神,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全员共建,努力使干部职工在主动参与中了解医院文化建设的内容,认同医院核心理念,形成上下同心、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建立完善评价机制,对好的做法和有效经验,及时总结,积极推广。 ........人民医院 2015年9月19日

第二篇:海口经济学院附属艺术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

(2016年-2020年)

一、指导思想

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职业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主动为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服务,为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为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服务。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文化基础教育、职业能力教育和身心健康教育,努力培育一大批适应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岗位变化要求的中等专业技术人才,为海南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新贡献。

二、总体思路

一是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制定和完善学校中长期改革与发展规划,加快学校的建设步伐,保障学校稳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争创人民满意的中等职业学校。

二是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重点专业建设,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加强教学研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三是坚持创新,以新的思路、新的理念和新的举措去开创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四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能力为本位,全面推进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

五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重点专业建设,积极与兄弟学校、企业、行业合作办学,互利双赢,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

三、主要目标

1.在办学规模方面

2016年,学历教育在校人数达到350人左右,年培训教育人数达到100人。至2017年,学历教育在校人数达到500人左右,年培训教育人数达到200人。至2018年后,学历教育在校人数达到1200人以上,年培训教育人数达到600人以上。

2.在质量效益方面

学校教育毕业生获双证书的比例每年提升5-10个百分点,到2018年要达到80%以上,毕业生就业率应继续稳定在97%以上。

3.在专业设置方面

今后5年,继续做强做精艺术类专业,争取1-2个省市级示范专业;并创造条件开设1-3个与艺术专业相关的其它类专业。

4.在校园建设方面

继续加强校企合作,优势互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和实习实训条件;加大教育教学设备设施投入。至2018年底,力争实现学生宿舍单独设立,不与海口经济学院大学生混住。

5.在师资建设方面

经2-3年努力,本科达100%,研究生达20%,高级职称达20%,双师型教师占50%以上,各专业都有自己的专业带头人。

6.在实习基地建设方面

主干专业均具有校内实训场所和设备,有3个以上校企合作的实训基地,实训开出率达95%,与海口经济学院共享实训设备,并投入自身专业实训设备投入总值要达到50万元以上。

7.在数字化校园方面

力争2018年后学校所有文化课教室均配备多媒体设备;100%的教师熟练使用多媒体资源;

8. 在体育设施方面

共享海口经济学院的塑胶运动场及其他体育设施设备,在此基础上,增加各球类及其他体育器材的数量,满足学生需求。

9.在办学模式方面

①进一步扩大与海口经济学院母体的专业对接,同时强化与海南职业学院、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等等院校的合作联办规模与层次。

③充分发挥我校优势,争取与省内外的1-2所职业艺术学校结成兄弟学校,提高办学层次和质量。

④加强与企业、行业和农村中小学的联合办学。 10.在班子建设方面

进一步加强校领导班子及中层干部的培养与选聘,采取多种途径稳定管理团队,招聘1-2名有高学历和高级职称的人才充实到领导岗位上。

11.在教育教学管理方面 ①实施"质量管理"工程

②继续深化学校人事制度、内部管理体制、后勤社会化改革。 ③全面实施量化考核管理等制度。 ④坚持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

⑤开展多媒体及远程教学。

12.毕业生年就业率在97%以上,双证书率达90%。 千方百计拓展渠道,做好就业工作,同时为学生掌握职业技能,取得技能证书搭平台。

四、主要措施

1.充分利用我校艺术类专业品牌、师资、管理、技术、教学资源等优势,建立健全协调机构,调整充实干部班子,加快新校园的建设步伐,真正做大做强学校。

2.加大力度建设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使实训基地初具规模,成为我市艺术类综合性的实习实训基地,争创省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

3.继续与各大中专院校、乐器培训机构、艺术中心等单位企业合作,订单培养,实现学校教学与就业市场的“无缝对接”,保障就业。

4.把招生列为重中之重,采取有力措施确保每年招生计划的完成。

5.学校继续打造品牌专业和重点专业,以音乐学、舞蹈表演专业为依托,带动其他专业发展,不断做大做强,真正体现品牌优势。

6.加强教学常规管理督查,规范教学行为,保证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7.进一步加强“和谐校园”建设,为海口精神文明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8.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

9.进一步贯彻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加强差生转化工作,使广大学生自觉遵纪守法,积极向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0. 采取减免学杂费、困难补助和半工半读等方式,帮助学生特别是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完成学业。

11. 继续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为主题,深入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职业观和价值观。

12. 加强管理,规范管理,严格管理。在教学、教育和管理中,以学生为先,以老师为尊,以学校为重。

13.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创新。

14. 加强学校的安全工作,认真组织师生学习、宣传和实施安全管理法规,确保学校无安全事故,学校在改革、稳定和发展中前进。

15. 采取有效措施使各专业学生在各级各类大赛中获得较好名次。

16. 继续组织学生参加省市区各类大型活动,提高学校的整体形象。

海口经济学院附属艺术学校 2016年3月

海口经济学院附属艺术学校专业发展规划

专业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是学校建设发展的龙头和主线。十三五发展期间,学校的专业建设将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会有更为激烈的竞争和挑战。为充分发挥专业建设在学校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各项工作中统揽全局的龙头作用,进一步打造和提升我校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把握历史机遇,应对竞争和挑战,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服务,实现学校长远发展目标,结合学校专业建设实际,特制定海口经济学院附属艺术学校的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一、在专业建设中实施以专业建设为龙头,推进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实验、实训室建设的总体发展战略。

二、争取加大专业建设的经费投入,加强实验室、实训室、实训基地和专业教学基础设施的建设,不断引进新设备、新技术。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注重双师素质的培养,强化中青年专业带头人和教师骨干队伍的建设,完善外聘教师制度,鼓励教师轮岗进入企业锻炼,积累经验。

四、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完善教学课件,深化教学内容,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实验方式、教学辅导方式和考核方式。

五、实施人才培育方案的滚动发展,每年对市场进行调研,根据市场需求不断调整人才培训与方案和实验指导书,使教学和实践环节的内容和方式更符合培养现代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求。

海口经济学院附属艺术学校

2018年2月

第三篇:十三五计生规划出炉 十三五计生规划细则解读

上海中公整理日前,国家卫生计生委对外公布《“十三五”全国计划生育事业发展规划》。《规划》针对2020年前中国的计生事业发展制定出明确路线图,其中包括,到2020年全国总人口在14.2亿人左右,总和生育率提高到1.8 左右,出生人口性别比下降到112以下,等等。

2020年,总人口控制在多少? ——预期性目标14.2亿左右

对于未来的总人口数量,此次出台的《规划》提出了预期目标,即到2020 年,全国总人口在14.2亿人左右,年均自然增长率在6‰左右。另外,到2020年,中国的总和生育率预期将从2015年的1.6左右提高到1.8左右。

根据国家统计局此前公布的数据,2015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数约为13.75亿,这也就意味着,“十三五”时期总人口数量预期增长空间在4500万左右。

出生人口性别比将有什么变化?

“十二五”时期,中国计划生育主要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出生人口性别比从117.94下降到113.51。依照《规划》,到2020年,中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将进一步下降到112以下。

据了解,出生人口性别比是指活产男婴数与活产女婴数的比值,通常用女婴数量为100时所对应的男婴数来表示。正常情况下,出生性别比应该保持在103—107之间。

《规划》提出,要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建立全国集中整治“两非”( 非法性别鉴定和非法人工流产)专项行动、部门配合、区域协作长效机制,依法打击“两非”行为。

另外,还要加强执法监督,健全监管制度,建立“两非”违法机构和人员信息库,研究建立联合惩戒制度。健全考核评估办法,加大对重点省份的督查指导力度。继续推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两孩政策实施如何保障?

——合理配置妇幼保健等资源 妥善解决延长生育假待遇保障 《规划》将“实施好全面两孩政策”列入了主要任务。

《规划》提出,要加强部门协同,合理配置妇幼保健、儿童照料、学前和中小学教育、社会保障等资源,满足新增公共服务需求。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妇女儿童医院、普惠性托儿 所和幼儿园等服务机构。增强社区幼儿照料等服务功能,加快推进公共场所和用人单位母婴服务设施建设。

在休假制度方面,《规划》也提出,推动落实产假、哺乳假等制度,妥善解决延长生育假、配偶陪产假等奖励假的待遇保障。

生育服务水平有何改善? ——将加强再生育技术服务保障

在提升妇幼健康计划生育服务水平方面,《规划》提出,将加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建设,加强孕产妇与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能力建设。

《规划》还强调,要全面推行住院分娩补助制度,向孕产妇提供生育全过程的基本医疗保健服务。控制非医学指征剖宫产率,提高母乳喂养率。

此外,《规划》中还特别提出,将加强再生育技术服务保障,鼓励全面两孩政策目标人群较为集中的地区设置再生育或高危孕产妇门诊。

计划生育家庭能享受啥政策?

——在社会保障、就业创业等方面予以倾斜

《规划》提出,要加大对计划生育家庭扶助力度,对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前的独生子女家庭和农村计划生育双女家庭,继续实行现行各项奖励扶助政策,在社会保障、集体收益分配、就业创业、新农村建设等方面予以倾斜。

另外,《规划》还强调,要建立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信息档案,全面落实联系人制度,协调完善经济扶助、养老保障、医疗保障、精神慰藉等扶助关怀政策,不断提高这些家庭的生活水平。

未来计生工作怎么干?

——加强村级专干队伍建设 规范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

对于强化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规划》也制定出了详细的路线图。

《规划》提出要健全乡级计生办或设立卫生计生办,按照常住人口比例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强化计划生育管理职能。建立健全卫生计生综合监督行政执法体系。

另外,要加强村级专干队伍建设,协助落实计划生育政策、做好人口信息统计以及承担健康教育等相关公共卫生计生服务工作。妥善解决好村级专干报酬待遇、养老保障等问题。

《规划》明确,要坚持依法行政、文明执法,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规范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上海中公整理文章来源网络)

第四篇:“十三五”疾控中心规划

一二九团“十三五”疾控中心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继续加强疾控机构履行基本职责工作的能力建设;优化人员和设施条件,从发展健康和促进健康公平入手、科学评估,明确疾病防控重点、防控策略措施;建立健全科学的质量管理评价体系和绩效管理评估体系,完善与我团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覆盖全团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努力满足我团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二、目标原则

——继续深化医疗机制改革,探索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按照国家有关要求,加大人才配备及硬件建设,理顺结构体系,2020年基本达到国家标准。

——建立全团疾控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指挥中心,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能力,完善、规范各项应急预案,科学有效处置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一步完善信息网络机制,做到及时、准确。

——建立健全全团各级政府领导、多部门配合和全社会参与的艾滋病防控体系。健全艾滋病实验室和艾滋病疫情监测网络,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加大预防知识宣传教育力度,有针对性地推行预防干预措施,艾滋病控制在低流行水平。

- 1

(一)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重点,继续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一是有效防控传染病流行。坚持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加强传染病疫情监测,建立覆盖全团主要病种的疾病监测网络;提高各级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及时率、审核率、完整率,降低漏报率,保持全团传染病报告质量稳居全师前列。健全和完善团、连两级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平台,完善传染病疫情的突发事件信息报告系统,提高重大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检测系统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完善、规范各项应急预案,反应快速,处置及时率达100%;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队伍的应急能力;以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禽流感、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人感染H7N9流感等重大传染病为重点,采取更加行之有效的防控方法,以提高应对各种新发传染病的处置能力,逐步实现由控制疾病向预防疾病的转变,提高公众健康水平。

艾滋病综合防治知识(包括艾滋病、性病、丙肝防治知识和无偿献血知识)知晓率,15-60岁居民达到85%以上;流动人口达到80%以上;青少年达到90%以上。健全全团艾滋病初筛实验室网络,配备较为完善的实验仪器和设备,满足当地艾滋病防治工作开展的需要。艾滋病检测工作人员100%接受自愿咨询检测专业培训、艾滋病防治专职人员100%接受自愿咨询检测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社区和连队卫生室医生80%以上接受艾滋病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提供孕产期保健和助产的服务人员90%以上接受预防艾滋

- 3

一是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原则上每年引进1-2名大专以上学历,到2020年,专业技术人员达到85%以上。完善医学教育、继续教育和各种岗位培训制度。加大培养力度,逐步培养出一批学科带头人,积极开展科研工作,提高科研能力,十三五期间使团疾控中心的科研能力和水平有一个大的提高,能有一定水平的师科研成果。

二是加强实验室建设。改造或新建团级检测检验中心,不断完善团级应具备的检验能力,规划末团级疾控中心A级实验项目达到80%以上。开展食品安全、食品污染物溯源等方面的试验,提高对食品中有害因素的监测评估能力和预警能力。完善食品、水、空气等的卫生质量检测,作业、生活等场所有毒有害因素的相关实验;开展病毒分离技术。

(三)加强全民健康教育,积极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加强全民健康教育,开展公共卫生、保健和营养知识宣传,倡导健康有益的行为方式。2020年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城市达到80%以上,农村70%以上;居民健康行为形成率城市达60%以上,农村达50%以上。积极开展以公共场所和流动人群为重点的普及健康教育活动。建立健全团、连两级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健康教育队伍素质和服务能力。

三、重大举措

(一)深化疾病预防控制体制改革,推进制度建设。根据《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关于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

- 5

统信息建设,提高工作效率,为群众提供便利的条件。

(四)加强疾病监测,依法科学防控传染病和慢性病。坚决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依法对传染病进行监测与防治,加强监控能力,提高传染病监测与防治规范化管理水平,准确掌握其他发病情况及防治动态,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建立覆盖全团的慢性病、重性精神病发病报告网络和死因监测系统,加强慢性病危险因素监测和干预,控制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疾病发生。加强慢性病防治能力建设,100%的开展血糖测定,50%以上开展肺功能测定,促进慢性病的早诊早治。规范开展慢性病高危人群的早期筛查与干预,提高检出率,完善干预措施。扎实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行动覆盖率以全团为单位达到100%。

一二九团疾控中心 2015年2月10日

- 7 -

第五篇:钢铁“十三五”规划解读

《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2016-2020年)》解读材

一、钢铁工业“十三五”规划为什么叫《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我国已建成全球产业链最完整的钢铁工业体系,有效支撑了下游用钢行业和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与此同时,钢铁工业也面临着产能过剩矛盾愈发突出,创新发展能力不足,环境能源约束不断增强,企业经营持续困难等问题。未来五年,我国钢铁工业已不再是大规模发展时期,将进入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为主的发展阶段,是钢铁工业结构性改革的关键阶段。钢铁行业要积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全面提高钢铁工业综合竞争力为目标,以化解过剩产能为主攻方向,坚持结构调整、坚持创新驱动、坚持绿色发展、坚持质量为先、坚持开放发展,加快实现调整升级,提高我国钢铁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作为未来五年我国钢铁工业的指导性文件,钢铁工业“十三五”规划紧紧围绕调整升级这一主线。因此,为更准确地反映规划主题,规划名称确定为《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2016-2020年)》。

二、未来五年钢铁工业面临的形势与以往有什么不同?

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是国之基石,“十二五”期间取得了显著进步,“十三五”期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钢铁工业面临的形势和发展方式也将发生重大变化:

一是需求呈现下降态势,产能过剩矛盾突出。“十二五”期间,我国粗钢产能利用率由2010年79%下降到2015年70%左右,重点大中型企业负债率超过70%,2015年钢协会员企业亏损达到645亿元,产能过剩已由区域性、结构性过剩演变为绝对过剩。“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消费升级、四化同步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拓展了钢材需求空间,经济发展仍然需要大量钢材。但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经济增长不可能像以前那样,一旦回升就会持续上升并持续实现几年高增长,不可能通过短期刺激实现V型或U型反弹,而是将经历一个L型发展阶段,总需求波动下降和产能过剩并存的格局将持续相当一段时间,产能过剩已不可能通过历史上持续、高速的经济增长来消化。在我国钢产量2014年达到8.2亿吨高点,表观消费量2013年达到7.6亿吨高点后,预计“十三五”我国钢铁生产消费将步入峰值弧顶下行期,国内粗钢消费量2020年将下降至6.5亿-7亿吨,产量7.5亿-8亿吨,表观消费量比2015年7亿吨减少5000万吨左右。着力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将是近几年钢铁工业第一要务。

二是自主创新水平不高,有效供给水平亟待提高。长期以来,我国钢铁工业停留在以消化吸收,跟随创新为主的阶段,尚未形成原始创新、自主集成、引领创新能力。存在创新载体分散,各自为战,协同创新不足等问题,导致创新引领发展能力不足。每年约300-400万吨的关键高端钢材不能自主供应,还需依赖进口。“十三五”期间,制造业强国、创新型国家建设对钢材品种、质量和服务需求将不断升级,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对钢铁工业有效供给水平提高将提出迫切需求。钢材品种需求将呈现个性化、多品种、小批量趋势,产品质量要求稳定性、可靠性、耐久性水平愈发提高,对钢铁企业服务需求将由单一的材料供应商向能够统筹提供材料推荐方案、后续加工使用方案等延伸服务的服务商转变。坚持创新驱动、提高有效供给水平将是钢铁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三是能源环境约束增强,绿色可持续发展刻不容缓。随着新环保法的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标准较老标准大大加严,目前不少企业节能环保投入历史欠账较多,还没有做到污染物全面稳定达标排放。钢铁工业吨钢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量虽逐年下降,但由于规模大,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总量总体较大。特别是京津冀、长三角等钢铁产能集聚区,环境承载能力已达到极限。“十三五”期间,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特别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对钢铁工业节能减排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必须强力推进钢铁工业向绿色制造发展。

三、《规划》中调整升级目标是如何确定的?

结合钢铁工业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形势,规划围绕“到2020年钢铁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实现全行业根本性脱困”的总体目标,充分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国制造2025》、《国务院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国发〔2016〕6号)等相关指标进行衔接,从化解产能、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智能制造、品种质量等5方面提出了引导性的调整升级目标。主要如下:

一是关于去产能指标。考虑到产能过剩是制约行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为使产能利用率恢复到合理水平,促进行业健康持续发展,按照国发〔2016〕6号文件要求,《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粗钢产能在现有11.3亿吨基础上压减1亿-1.5亿吨,控制在10亿吨以内,产能利用率由2015年的70%提高到80%。 二是关于绿色发展指标。近年来我国钢铁工业节能减排指标大幅改善,但由于行业总体规模大,导致能源消耗总量和污染物排放总量仍然居高不下。《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十三五”期间,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15%、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15%的要求。为此,结合“十三五”期间粗钢产量缓降态势,以及目前我国钢铁行业能源消耗水平和污染物排放强度的实际,《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能源消耗总量和污染物排放总量双下降的目标,分别下降10%和15%以上。

三是关于产业集中度指标。目前我国钢铁企业数量众多、高度分散,是造成行业恶性竞争的主要因素。“十二五”期间我国前10家钢铁企业产业集中度由2010年的49%降至2015年的34%,产业集中度不升反降。这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其中最主要的是为做大而联合,协同作用没有发挥出来,经济效益不好。经过以往的挫折,国家、行业、企业各方面思路逐渐清晰,目的更加明确,方向正在理清。更加注重区域协调的重要作用,不再追求规模的扩张,先中央后地方,树立示范引领作用,强化市场影响力,打击违法违规企业,规范公平市场秩序,多管齐下、持续坚持、不断调整,力争“十三五”期间前10家钢铁企业产业集中度由目前34%提高到60%,完成“十二五”期间未尽事宜。

四是关于劳动生产率指标。目前我国部分钢铁企业还存在机构设置复杂、重叠,人员冗余,效率低的问题,制约了钢铁行业的提质增效,为引导行业提高生产效率,提升综合竞争力,《规划》首次提出了主业劳动生产率目标,由目前的514吨钢/人·年提高到国际先进水平的1000吨钢/人·年以上。

五是钢结构用钢指标。钢结构建筑具有抗震性能好、施工周期短、施工现场污染小,建筑垃圾少、钢材可循环利用等优点,但我国钢结构建筑占新增城镇房屋建筑面积比例只有4%,距美、英等发达国家钢结构建筑占比超过40%还有相当差距。目前国家已就推广钢结构建筑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从钢铁行业角度出发,为配合做好钢结构建筑推广应用工作,引导我国建筑用钢从螺纹钢为主转向结构钢材为主,《规划》提出了钢结构用钢比例的导向性目标,由目前占建筑用钢10%提高到25%以上。

四、如何做好钢铁工业去产能工作? 近年来,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钢铁行业快速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矛盾和问题逐渐暴露,其中产能过剩问题尤为突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去产能是“十三五”时期钢铁工业结构性改革的第一要务,也是行业实现脱困发展的迫切需要和必然要求。为此,《规划》的十大重点任务中第一项就提出了要积极稳妥去产能、去杠杆,为使去产能任务切实达到预期效果,《规划》提出要坚持市场倒逼、企业主体、地方组织、中央支持的原则,突出重点、依法依规,综合运用市场机制、经济手段和法治办法,重点做好严禁新增产能、依法依规去产能、推动僵尸企业应退尽退三方面工作。主要如下:

一是关于严禁新增产能。去产能要切实取得成效,基础在于要防止一边化解过剩产能、一边仍在违规新增产能,要坚决杜绝产能“边减边增”。为此,《规划》中去产能任务的第一项工作就是严禁新增钢铁产能。按照中央关于简政放权的统一部署,2014年钢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核准权限已下放到了地方,由核准改为备案,为此《规划》要求各地“十三五”期间一律不得净增钢铁冶炼能力,对于各地拟备案的钢铁行业结构调整及改造项目必须要严格执行产能减量置换,包括之前已经国家核准和地方备案的拟建、在建项目,也要执行减量置换,如果再拿以前项目经谁批准为理由,蒙混过关,只新建不置换,产能如何减的下来,又如何对正在生产而压掉的产能保持公平。

二是关于去产能中“去谁”的问题。钢铁行业去产能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不搞简单分摊、“一刀切”,重点是去除两类产能,即不符合法律法规的产能和落后产能。同时,考虑到“僵尸企业”占用社会资源、低价销售冲击市场,扰乱经济秩序,规划提出要将其作为化解过剩产能的“牛鼻子”,应退尽退。三是关于依法依规去产能的问题。依法依规去产能重点就是要对达不到环保、能耗、质量、安全等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的产能,依法依规关停退出。用中频炉、工频炉生产建筑钢材的产能,产品质量不稳定,存在建筑安全隐患,必须全面取缔。对不符合产业政策的400立方米及以下炼铁高炉、30吨及以下炼钢转炉、30吨及以下电炉等落后生产设备全面关停并拆除。具体操作上,将通过全面开展联合执法检查等专项行动,利用卫星监测等技术手段,及时全面掌握违法违规产能线索,强化事中事后监管能力,依法依规实施去产能。为增强操作层面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规划》提出要结合前期已开展的钢铁行业规范管理工作,把不符合钢铁行业规范条件的企业作为执法重点,确保不达标产能和落后产能全面退出。

五、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工作与以往有何不同? “十二五”期间,国家要求钢铁项目建设须实施等量或减量置换,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环境敏感区域,要实施减量置换。鉴于目前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的严重程度,为控制钢铁冶炼项目建设,严禁新增产能,杜绝产能“边减边增”,《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对于涉及新建或改造冶炼能力的项目必须严格执行减量置换,不再执行以往的等量置换政策,包括已经国家核准和地方备案的拟建、在建项目也要按照这一要求执行。

考虑到过去部分钢铁项目的产能置换存在将已关停多年的“死产能”作为置换产能,导致置换形同虚设,钢铁产能年年增加。为杜绝类似现象,实现“十三五”期间粗钢产能净减少1亿-1.5亿吨的目标,《规划》明确提出在实施产能置换中四类产能不得作为置换产能,包括2015年(含)以前已淘汰产能、落后产能、列入压减任务的产能、享受奖补资金和政策支持的退出产能,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钢铁产能真正降下来。

六、高负债率钢铁企业如何处置?

在我国钢铁行业大规模发展阶段,一些企业为快速扩张,不断举债建设,造成债务负担不断加重,在行业产能严重过剩、整体陷入困境的情况下,这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剧,偿债能力减弱,导致债务风险上升,部分企业甚至出现了资不抵债,债务违约现象,已经成为影响行业发展的重要问题。按照中央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要求,规划将去产能和去杠杆结合起来。

一是对于在建钢铁项目和城市钢厂搬迁项目。要吸收部分钢厂搬迁或建设的教训,不顾经济效益,一味追求高水平,大量举债建设,造成项目投产不久就面临债务危机。因此,包括已经国家核准和地方备案的拟建在建项目,负债过高的要坚决停下来,要结合当前形势,在减量发展基础上重新评估建设可行性,防止产生新的资不抵债企业。

二是对于资不抵债、债务违约的企业。这类企业要通过破产重整、债务重组、破产清算等多种方式加快处置。对于技术装备先进,产品有特色、有市场的企业要多采用破产重整、债务重组的方式处置,对于其他资不抵债企业,要坚决不搞“拉郎配”式的重组,该破产清算的要坚决依法破产清算,推动企业整体退出。

七、如何进一步调整钢铁工业布局?

我国钢铁工业布局调整做了大量工作。宝钢湛江、武钢防城港等南部沿海基地项目建设缓解了我国钢铁“北重南轻”局面,部分城市钢厂搬迁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钢厂与城市发展不相融问题,大批沿海钢厂的建设解决了进口矿长途运输高成本问题,重大钢铁布局调整已经基本完成,今后主要是如何进一步完善的问题。考虑到目前钢铁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十三五”期间钢铁工业的布局调整将紧密结合化解过剩产能,统筹考虑各地的市场需求、交通运输、环境容量和资源能源支撑条件,通过实施减量调整,完善钢铁工业布局。主要如下:

一是关于各地布局调整的思路和方向。考虑到我国一批重大沿海基地项目已经建成投产和启动实施,同时目前京津冀、长三角等钢铁产能集聚区,产能规模大,环境承载能力已达到极限。《规划》提出沿海地区不再布局新的沿海基地,对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要在已有沿海沿江布局基础上,着眼减轻区域环境压力,大幅化解过剩钢铁产能。位于河北境内首都经济圈内的重点产钢地区,要研究城市钢厂整体退出。对于东南沿海地区,要建好一流水平的湛江、防城港等沿海钢铁精品基地,不谋求规模的进一步扩张。鉴于产能全面过剩形势,远离沿海的内陆地区要打破按行政区划进行钢铁产能平衡的概念,应以本地区能够有效支撑钢铁生产的铁矿资源为条件,实施减量布局调整。对于中西部地区、东北老工业基地要依托区域内相对优势企业,实施本区域的整合,减少企业家数,压减过剩钢铁产能。

二是关于城市钢厂的出路问题。由于近年来城市的不断发展和一些历史原因,目前我国存在着一批城市钢厂,有些甚至已处于城区中心,面临的生态环境和与城市发展不相融等约束愈发突出。谋划这些城市钢厂的出路势在必行,考虑到钢铁企业是重资产企业,搬迁成本大,且搬迁后企业生产经营压力也会明显加剧。因此,对于这类城市钢厂不能简单“一刀切”都选择搬迁这一条出路,要综合平衡所在城市整体定位、环境容量、土地资源价值、税收占比等因素,确定不同的出路。对于不符合所在城市发展要求,改造难度大、竞争力较弱的城市钢厂,要结合当前化解过剩产能工作,参照杭钢、广钢模式,实施转型转产,退出钢铁行业。对于符合所在城市发展规划的城市钢厂,要实施“绿色发展、产城共融”战略。对于确需搬迁的城市钢厂要结合布局调整、兼并重组等结构调整工作统筹实施,同时需强调的是城市钢厂搬迁项目必须实施减量搬迁。

八、钢铁工业如何提质增效提高有效供给?

目前,我国钢铁工业提供了国民经济发展所需的绝大部分钢铁材料,产品实物质量日趋稳定。但还有个别产品不能实现自主供应,其中,一些是由于尚未研发成功,钢铁企业不能生产;一些是质量稳定性还不够,用户不愿使用;一些是新开发品种,用户不敢尝试使用;还有一些是多品种、小批量的需求,从效益出发钢铁企业不愿生产。随着“十三五”期间制造业强国、创新型国家的建设,经济建设对钢材品种、质量和服务需求将不断升级。为此,要将创新驱动、智能制造和服务型制造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推进钢铁工业有效供给水平的提高。

一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长期以来我国钢铁工业创新发展是以消化吸收,跟随创新为主,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总体已达到较先进水平。今后钢铁工业要实现引领发展,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唯有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紧紧依靠创新驱动。考虑到目前钢铁工业还存在创新载体分散,各自为战,协同创新不足等问题,“十三五”期间要支持现有科技资源充分整合,实施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模式,在钢铁领域建设国家级创新平台、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校、设计单位和下游用户协同创新,强化创新体系建设,实现创新引领发展新局面。

二是发展智能制造。钢铁工业发展智能制造是行业革命性提质增效、提高有效供给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钢铁工业是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流程型行业之一,智能制造发展基础好、空间大。“十三五”期间,要通过重点培育流程型智能制造、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4种智能制造新模式的试点示范,总结出钢铁工业智能制造的发展路径,提升企业品种高效研发、稳定产品质量、柔性化组织生产、成本综合控制等能力,来满足客户多品种、小批量的个性化需求,提高钢铁产品实物质量稳定性、可靠性和耐久性。

三是推动服务型制造。目前我国大部分钢铁企业还停留在按照用户需求单纯的卖产品阶段。随着制造业强国、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对钢材品种、质量和服务需求将不断升级,将由单纯“产品”需求向“产品+服务”需求转变。在钢铁领域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对企业提质增效、形成竞争新优势、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具有重要意义。“十三五”期间钢铁企业要通过早期介入用户超前需求、后期跟踪改进等模式,主动由制造商向服务商转变,由单纯的提供“产品”向“产品+一揽子解决方案”转变,不仅满足用户当前需求,还要创造和引领未来需求,实现上下游共赢。特别是要在高技术船舶、海洋工程装备、先进轨道交通、电力、航空航天、机械等领域重大技术装备所需高端钢材品种方面取得突破。

九、钢铁工业如何更好地与社会和谐发展?

近年来,钢铁工业节能减排指标大幅改善,但由于总体规模大,导致能耗总量高、污染物排放总量大,特别是一些钢铁产能主要聚集区,污染排放已经超出了环境承载能力。同时,由于历史欠账问题,还有不少企业还没做到污染物全面稳定达标排放。能源、环保是钢铁工业与社会和谐发展面临最紧迫、最严峻的问题。“十三五”期间,钢铁工业要通过实施绿色升级改造、引导绿色消费、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绿色发展,实现与社会的共融发展。

一是关于绿色升级改造。随着新环保法的实施,钢铁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大大加严,部分企业还不能全面实现稳定达标排放,节能环保设施有待进一步改造,因此对于成熟可靠的节能减排技术和装备,要在行业内全面普及,节能环保投入有欠账的企业要尽快完成改造。对于节能环保难点技术要开展示范专项活动,加快推广应用。对于环境影响敏感区、环境承载力薄弱的钢铁产能集中区,要推进先进清洁生产技术改造,进一步提升节能减排水平。针对钢铁产业集聚区内由于公路运输造成的大量扬尘等问题,有关地方要探索和实施物流集中铁路运输方案,减少无组织排放。

二是关于发展钢结构。钢结构建筑在抗震性能、钢材循环利用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有利于推进建筑工业化,也有利于实现钢材绿色消费。目前我国钢结构建筑比重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钢结构用钢约5000万吨,占建筑用钢比例约10%。“十三五”期间,钢结构建筑的推广应用是必然趋势。作为钢结构建筑主要材料的提供方,钢铁企业要主动参与钢结构示范产业基地建设,研发生产与钢结构建筑构件需求相适应的定制化、个性化钢铁产品,促进钢结构建筑推广应用。同时,“十二五”期间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400兆帕(Ⅲ级)高强钢筋生产比例已达到99.6%以上,“十三五”期间要重点推广500兆帕及以上高强钢筋。 三是关于发展短流程电炉炼钢的考虑。相比以铁水为原料的长流程转炉炼钢,以废钢为原料的短流程电炉炼钢节能减排优势明显,但由于我国废钢产出量增长缓慢和电力成本较高等问题,一直以来我国短流程电炉炼钢发展速度不快,2015年占全部炼钢产能的比例在6%左右,与美国63%、韩国30%,日本23%相比,差距较大。目前我国钢铁积蓄量已达到70亿吨左右,具备了一定基础。但从人均积蓄量来看,我国约5.5吨,与美国、日本等国的10吨以上,还有一定差距。总体而言,目前尚不具备大规模投资建设电炉炼钢的最佳时机,从钢铁积蓄增长趋势来看,预计10-15年后将是我国发展电炉炼钢的窗口期。但要注意的是,随着废钢的逐步增加,中频炉、工频炉熔化废钢生产螺纹钢的现象又有所增加,各方应统一认识坚决杜绝这种质量不稳定的钢材应用于建筑市场,更不能搞贴牌生产。

十、钢铁工业如何深化国际合作? 钢铁工业是我国最具竞争力的优势产业之一,有能力也有意愿深化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合作。“十三五”期间,钢铁工业将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坚持“优进优出”,积极引进境外投资和先进技术,全面推动国际合作。以开放合作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共赢发展。

一方面顺应国际产业分工调整趋势,推动“走出去”。目前我国已建成全球产业链最完整的钢铁工业体系,钢铁企业主体装备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总体而言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十三五”期间,将发挥我国钢铁工业比较优势,充分结合有关国家需求,推动钢铁企业开展国际产能合作。一是以“一带一路”沿线资源条件好、配套能力强、市场潜力大的国家为重点,有力有序推动优势产能走出去。二是以高铁、电力等大型成套设备走出去为牵引,鼓励优势钢铁企业到海外建设钢铁生产基地和加工配送中心。三鼓励国内企业与境外企业采用多种方式合作,建立全球营销研发服务体系,共同探索开发第三方市场。对于钢材产品的出口,将在坚持满足内需为主的原则下,通过营造和维护公平、有序的钢材出口秩序,参与国际贸易。

另一方面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的趋势,加大对外开放力度。2005年的《钢铁产业政策》提出了外商投资我国钢铁行业,原则上不允许外商控股的要求。随着我国外商投资管理开放度不断提高,且我国钢铁工业综合实力日益增强,2015年国家投融资体制改革中明确取消了外商投资钢铁行业的股比要求。引入国际领先钢铁企业合资有助于实现我国钢铁工业国际化,提高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为此,《规划》提出鼓励境外优势企业通过参股、控股等方式,参与我国钢铁企业合资合作,推动企业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提升运营效率,实现共赢。

上一篇:少数民族的春节习俗等下一篇:设施农业建设方案范本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