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村官成长的思考

2024-05-10

关于大学生村官成长的思考(精选8篇)

篇1:关于大学生村官成长的思考

关于大学生“村官”成长的思考

刘晶晶

自2008年以来,华池县共接受三批66名高校毕业生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和村委会主任助理。截至目前,共有30名大学生村官进入村“两委”班子,1名村官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三年来,华池县始终坚持把大学生“村官”当后备干部来培养、当优秀人才来使用,以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为带动,积极探索“有利于发挥作用、有利于激发热情、有利于健康成长”的管理机制,采取了一系列务实举措,促使村官队伍有效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学生“村官”的在农村的工作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关于对大学生村官管理工作的探索与实践,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搭建平台,让大学生村官融入基层。针对大学生刚走出校门、步入社会,面对基层基层艰苦的工作生活条件、复杂多变的工作环境,容易产生思想困惑等实际情况,我们通过组织大学生村官进行岗前培训,并不定期地举办不同类型的专题培训,通过讲授国家政策法规、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涉农政策规定、基层工作方法、农业实用技术等,提升他们的能力和素质,促使其尽快转换角色,提早进入工作状态。组建大学生村官联谊会,创建大学生村官QQ群,大学生村官经验交流会等活动,提供服务和帮助,及时答疑解惑、交流经验。同时,组织他们到本县或外县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参观学习,开阔眼界,更新观念。二是落实待遇,让大学生村官安心工作。严格审核任职村,确保将大学生村官安排到领导班子较强、村风民风较好、交通相对便利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任职。在政治上充分关怀大学生村官,把他们摆到全县新农村建设 的大局中加以重视,在经济保障上,严格按照标准发放大学生村官生活补贴,并按照事业单位标准办理各类保险。三是创建载体,让大学生村官放手创业。坚持以推进创业富民为切入点,通过开展创业培训、设立创业扶助项目、提供项目咨询为大学生村官创业开通绿色通道。提供有力条件。截止目前,华池县大学生“村官”共有7名大学生村官依靠当地资源、发挥自身优势,建立了创业项目,涵盖了舍饲养殖绒山羊、沙棘种植、蔬菜大棚、暖棚养猪以及养殖垂钓等多个行业,并建成了2处大学生村官创业基地,对其他的大学生村官和当地村民都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虽然,我们对大学生村官的管理取得了一定成效,村官自身也不断地工作中得到了锻炼和培养,但是当好大学生村官的更大意义却不仅在于此。我们知道,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是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是党联系农民的纽带。目前,由于村级班子年龄结构老化、文化程度偏低、思想保守、综合素质不高等原因,部分村班子没有发展思路,不符合新一轮农村改革的要求,严重制约了本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度。而大学生“村官”这个群体具有文化素质高、思想开放、接受新鲜事快、民主意识强等优势,又在农村工作生活了三年时间,他们对农村生活感悟深刻,熟悉村情民意,又或多或少地参与了村班子的管理工作,如果能让他们继续在村上留任,成为新农村新一代的党组织书记队伍中的一员,则正好可以弥补当前村级班子的不足。但是,一方面由于大学生村官长期生活在校园这种相对特殊的环境中,考虑问题过于理想化,不善于和人打交道,对于农村基层组织相对比较陌生。到村任职之后,仅仅在村上充当村干部秘

书、村文书或者办事员的角色,虽然辅助作用发挥的好,但普遍缺乏建言献策的意识。加之一部分大学生选择当村官是迫于就业压力,或者是看重村官招聘时的优惠政策,把村官当作就业的跳板或者“镀金”过程,没有完全摆正自己的位置。另一方面,是农村干部群众对“村官”的认识不够,不少村干部认为大学生村官迟早是要流走的,所以既不给他们明确的分工,也不给他们压担子、派任务,只让他们辅助做填表、整理档案等基础性的工作。更有一部分村干部害怕大学生“村官”进入村班子后会抢班夺权,撼动他们原本根深蒂固的利益关系,因而不愿意真心实意帮助村官锻炼成长,这些因素都将严重影响大学生村官在村班子里作用的发挥。

因而,要想使更多有能力的大学生村官继续留村工作,并由大学生“村官”推动村级党组织书记队伍向着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我们有以下几点建议:一是培养与使用同步进行。使用是对干部最好的培养。让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实践中长本领、增才干,是培养大学生村官的有效途径。这就要求基层党组织要坚持用其所长、多压担子的原则,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推动大学生村官培养使用“规范化”,成长路径“多元化”。首先是负责具体事务。让大学生村官在村里负责实质性事务工作,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村级组织的信任和期望,从而积极主动开展工作,在处理具体事务中提高农村工作能力,摆脱游离于村班子核心的尴尬局面;第二是大胆放手使用。有意识地给大学生村官交任务、压担子,尽可能多地安排他们参与中心工作和处理应急事件,提高他们的应变能力和协调能力;第三是针对性培养。根据他们所学专业和自身特长,创造条件,提供平台,把他们安排到最能发挥作用的岗位,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培养他们成为“社会管理型”、“创业富民型”以及“服务发展型”的大学生村官,让他们在共同的成长道路上发挥不同的作用。二是激励与考核相互促进。建议将各乡镇的大学生“村官”管理工作纳入全县年终综合目标管理考核中,通过建立考核机制和督查机制,采取民主测评、座谈走访等形式,考察各单位对大学生“村官”工作的重视程度和管理方法,以有效促进大学生“村官”的成长。同时,相关组织部门或各乡镇应对大学生“村官”个人的工作建立科学合理、优胜劣汰的的考核机制,并将考核结果作为续聘、奖惩、干部选拔、选调生推荐、公务员考录以及其他扶持的重要依据。把考核出来的优秀大学生“村官”选出来、留下来选派到村级党组织书记队伍中委以重任,以增强村班子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或者从符合《干部管理条例》的大学生村官中选拔一批基层素质好,有培养前途和发展潜力的优秀年轻干部,大胆选拔进入乡镇党委班子,从而实现乡镇领导班子老中青合理搭配。同时,对多次考核不合格或者不称职的大学生“村官”予以处罚。三是扶持与保障发挥作用。创业是大学生“村官”能在村上待得住、赢得干部群众认可的一个重要法宝。但是,村官们刚走出校门,既没有经验、技能,也没有资金、人脉,如果在没有切实有力的政策保障,即使他们争取到了小额贷款或者是创业项目,也很可能没有能力完成好。因而,这就需要上级部门建立科学的大学生村官创业扶持保障机制,一方面对大学生“村官”在创业上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多建立创业帮扶项目,让大学生村官有机会参与创业;另一方面对大学生村官创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指导和纠正,同时在税收、市场、技术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和政策保障,要让大学生“村官”能放心创业、大胆创业。

篇2:关于大学生村官成长的思考

为深入了解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生活情况和心理状况,使大学生村官的成长、发展更加趋于合理和完善。我们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走访相关人员等方式,对全县45名大学生村官的履职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对他们的工作生活情况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基本情况

泾阳县现任大学生村官共45名(08年招录15名,09年招录30名),其中男村官19名,女村官26名 ;中共党员(包括预备党员)33名,团员12名;本科37名、大专8名;文科31名、理科14名(其中与农业相关专业2名、经济类专业5名);平均年龄 24.9 岁;现任村支书助理18人、任村委会主任27人。

几点探索

近年来,泾阳县委把大学生村官的管理、培养作为党建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明确由组织部分管领导和科室负责人作为大学生村官联系人,确定专人具体负责补贴发放、跟踪考核等日常管理工作,及时建立了多项培养管理机制,并在着力营造村官基层归属感、增强服务三农的意识、提高工作能力、引导村官实现自身价值等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以教育培训为重点,确保大学生村官“能下去”。为使大学生村官能够迅速适应工作环境、进入角色,正确履行职责、发挥自身优势,该县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办法,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任前集中教育。采取现场观摩体验、集中理论辅导、座谈交流提高等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的任前培训,保证了村官们在做好思想、生活、知识等方面的充分准备后,能以积极的心态、良好的精神面貌奔赴各自的工作岗位。二是加强日常教育。将大学生村官纳入村级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定期组织他们参加农村实用法律法规、农业科技知识及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等专题培训,提高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和水平。近年来,全县大学生村官人均参加各类培训培训4次以上。三是鼓励在职教育。鼓励和支持大学生村官参加各类自学、函授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先后有7名村官通过在职教育,提高了自身学历。

(二)以待遇落实为保障,确保大学生村官“能安心”。县委组织部及时与大学生村官签订用人协议,县人才交流中心还免费办理了人事代理。及时协调县财政局,保证了全县45名大学生村官任职当年的9—12月生活补贴及安置费2000元足额发放到人。2009年元月起,县财政局按月将大学生村官补贴划拨到组织部账户上,由组织部派专人负责逐月发放。同时,县财政拨付专项资金8.4万元,为大学生村官办理了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大病医疗、工伤及生育等保险,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今年2月,组织部还为45名大学生村官建立了银行专户,办理了工资卡。在此基础上,每季度还召开一次大学生村官工作座谈会,及时了解他们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积极协调处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大学生村官的后顾之忧,为其全身心投入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后勤保障。

(三)以制度建设为抓手,确保大学生村官“能干好”。及时制定了《泾阳县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管理暂行办法》,积极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和管理制度。一是推行大学生村官《季报卡》制度。要求大学生村官要根据本人上季度的工作实绩、反映出的有关问题和困难以及对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等,填写到《季报卡》中,每季度第一个月15日前,分别报送乡镇党委和县委组织部。二是完善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大学生村官中凡有长时间外出、婚嫁等重要事项的,要及时通过村级党组织、乡镇党委逐级上报至县委组织部,保证了对其情况的随时掌握。三是严格请销假制度。规定村官在工作期间因事、因病需要请假3天以内的,由所在村党组织主要负责人批准,并报乡镇党委备案;请假7天以内的,由村党组织签署意见,报乡镇党委主要领导批准,并报县委组织部备案;请假7天以上的,由镇、村两级签署意见,报县委组织部批准。假期完成后要及时履行销假手续。四是建立培养帮带制度。规定每名大学生村官都应由一名县、乡领导、村“两委会”班子成员、包村干部联系包抓,教方法、指路

子、传经验。要求联系培养人要经常与大学生村官进行思想沟通,全面掌握他们的工作、思想、学习及生活情况,对在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于工作中出现的失误,耐心细致地指出问题根源和解决的方法,促进他们不断成长进步。五是实行档案动态管理。县委组织部为每名村官建立了包括基本情况、重大事项报告、调研报告、工作季报卡、工作总结、考核结果、奖惩情况在内的动态管理档案,有效实现了对大学生村官的动态管理。

(四)以实践锻炼为突破,确保大学生村官“能成才”。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有知识、眼界宽、信息灵的优势,引导他们承担起党的政策宣传员、先进技术科普员、群众事务代办员、远教站点管理员等职责,并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宣传、电子农务、法律法规普及、文明生活方式传播等工作,使大学生的愿望与任职村的需要相适应、大学生的专长和任职村的要求相适应,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一是扎实开展“三个一”主题实践活动。该县每名大学生村官都根据自己所学专业和个人特长,确定一个为民服务承诺;确定联系一户贫困户,定期入户走访了解,协助解决他们生活中的困难;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丰富的教学资源优势,办好一个义务辅导班,对适龄留守儿童进行集中辅导。二是着力打造实践创业基地。根据本地、本区域的产业特点,确定示范作用发挥好,带领致富能力强的产业基地,让大学生村官参与到生产、销售全程中,在实践中加强锻炼,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在产业园区、示范基地的建设过程中,采取鼓励协助与自愿申请相结合的办法,让大学生村官从基地选址、项目筹建等基础设施建设到资金筹措、技术投入以及生产销售等方面全程参与,为他们干事创业提供平台,促进其尽快成长成才。截止目前,已有6名大学生村官进入王桥镇北峪村葡萄种植基地、龙泉乡炜龙现代农业基地开始尝试在实践中创业。三是积极构建交流沟通平台。该县在《泾阳组工》、泾阳党建网站设立大学生村官专栏,积极主动的与县移动公司联系,建成大学生村官通讯群。要求到村任职的大学生村官在入村后要深入走访群众、加强调查研究、了解社情民意,认真总结工作、学习中的所悟、所获,定期书面报告一次思想工作情况,每年报送一篇有见地的调研报告。县委组织部每半年召开一次座谈会,组织大学生村官交流工作体会、感悟、心得等,有效地达到了共同学习提高的目的。目前,该县45名大学生村官全部在村任职,在工作中,表现出了极大的工作热情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以实际行动赢得干部群众的认可和支持。

思考和建议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虽然大学生村官的服务意识、工作能力等有很大提高,但是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大学生村官缺少与村民交流、交心的方法和经验,致使其难以真正融入农村环境。二是个别大学生村官没有树立独立干事的信心和决心,影响了能力和水平的提升。三是招录的大学生村官中农、林、工科或及济类专业的较少,且缺乏将自身所学应用到工作实际中的能力,从而影响了工作积极性。四是由于缺乏项目选择、资金运作、生产管理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经验,大学生村官自主创业的积极性不高。五是由于部分大学生村官的特长无法在初任职村中体现,作用发挥受到一定程度影响。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要使大学生村官迅速成长起来并切实发挥作用,就必须注意加强以下五个方面:

(一)深入实际,服务群众,夯实工作基础。大学生村官要真正深入农村、走到农民身边,而不是呆在机关内从事一些简单的档案管理、文件撰写、通讯之类的工作,要与村民直接接触、经常沟通,主动创造机会,熟悉村情民情,加快融入农村的进程。可以通过农村合作医疗登记、贫困户信息采集、简单矛盾调解等途径深入农户,主动去认识村民、服务村民,拉近与村民的距离。通过这些实际的工作,才能进一步锻炼村官们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迅速提高实际工作能力,积累经验,为在基层开展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帮带培养,跟踪问效,着力提升能力。一是县、乡、村三级要针对大学生村官刚

刚步入农村,对农村工作尚不熟悉的现状,积极引导大学生村官发挥作用。为了防止其成为“花瓶”、“看客”和“高级杂工”,不仅要给他们明确职责,更重要的是要确定工作目标,多压担子多交任务。要大胆放手让他们单独负责一片或一方面的工作,真正体现他们的价值。二是要不断完善大学生村官考核办法,认真做好考核和聘期考核,逐步推行实绩考核与招录使用相对应的成长机制。三是县级管理部门应积极开展农村基层工作方法的培训,帮助大学生村官们尽快熟悉、适应新的环境。四是乡镇党委书记、副书记、村党支部书记要做好大学生村官的“政治导师”、“工作导师”和“生活导师”,对大学生村官从思想、工作、学习和生活等多个方面予以指导帮带,着力提升大学生村官的能力和水平。

(三)科学招录,合理安排,促进作用发挥。鉴于目前大学生村官计划招录的大部分是文科生,农、林或经济类专业的学生只占很少比例。县级管理部门首先应该结合大学生村官所学专业,尽量安排他们去合适自身发展的村任职,在此基础上应通过集中培训、个别指导等方式,帮助大学生村官打破思想上认为理科有用、文科无用的认识,引导他们充分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在熟悉当地农村地理环境和经济模式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所长,更好的服务农村,加快推动当地农业产业化进程。同时,建议上级管理部门要根据农村发展的实际需要,在设置选聘条件时以农村适用专业为主,尽可能的引导大学生村官在户籍所在地的村任职,加快其适应农村的进程,防止和避免由于语言不通、生活习惯不同,影响大学生村官的日常交流和工作开展。

(四)合理引导,加强帮扶,提高创业本领。一是鼓励大学生村官与村民股份制合作创业,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二是当地政府可以尝试提供部分启动资金,如免息贷款等措施支持大学生创业。三是管理部门不能“一刀切”,应多提供几种创业方向。并要做到全程跟踪帮扶,有针对性的加强培训、进行指导、帮助解决生产、销售等问题,努力将大学生村官的创业风险降到最低。四是大学生村官应注意量力而行,不能单凭热情,而应立足本村的实际,结合个人所学的专业和经济实力,选择起点较低的项目。

(五)打破禁锢,合理配置,建立内流机制。只有能力与任职村需要相符,才能发挥最大的效能。大学生村官因为所学专业、社会背景、个人特长不同,而各行政村的产业结构、人文背景也不尽相同,管理部门对新选聘大学生村官的个人情况不可能充分了解,从而导致有部分大学生村官在初次任职的村无法发挥特长。要使其真正发挥作用,就必须打破只能在初任职村工作的禁锢。建立起合理的“内流”机制,在其充分了解农村工作之后,提出调动申请,由县、乡管理部门综合调配,一次不行可以多调动几次,直到合适为止,尽可能为他们提供一个可以充分发挥作用的广阔舞台。

篇3:关于大学生村官成长的思考

1.1 能够优化西部农村基层组织的知识和年龄结构

西部的村干部文化素质普遍偏低, 大部分只有初中文化水平, 年龄一般都在50岁以上。虽然他们具有很高的个人威信, 但在新知识、新技能的掌握上有所欠缺, 且缺乏创新意识, 制约了西部农村的发展。“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能有效解决这个问题。“村官”们都是30岁以下的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 具有知识和活力, 致力于探索西部农村新的发展思路, 改变西部农村的落后面貌。

1.2 能够推动西部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

大学生“村官”能熟练地运用其电脑知识实现办公数字化, 大大提高工作的效率;能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 解答村民的疑难问题;能运用其创新意识, 寻求新的致富之路;还能运用其专业知识, 服务于村民, 解决他们的切实问题。大学生村官的上任能加速现代化知识技术的推广, 让村民看到知识的力量, 激发村民学习科学技术的热情, 让农民相信知识致富、信息致富, 从而推动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

1.3 能够实现高素质人才向西部流动

可以说“大学生村官计划”是国家人才战略的一部分。它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压力, 并有效实现了就业从城市向农村的转变。同时“大学生村官计划”还为优秀农村青年回流农村, 贡献其聪明才智, 服务农村建设农村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途径。“大学生村官计划”在西部的实施, 更是促进了高素质人才从东部发达地区向西部落后地区的流动, 整体上提高了西部农村的知识水平和文化素质, 对西部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2. 在西部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所面临的问题

2.1 大学生“村官”的跳板心理

很多大学生选择当“村官”, 只是为了逃避就业压力, 或是为了日后考取公务员、研究生获得加分。他们是把“村官”看作是一个跳板, 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不负责任、消极怠工等情况, 极大的影响了“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尤其在西部, 条件比较艰苦, 与学校环境差距过大, 这种情况更加常见。

2.2 西部大学生“村官”待遇过低

过低的待遇严重影响了“大学生村官”计划在西部的实施。他们的月收入普遍在2000元以下, 有些更是低至几百, 与北京3000元月薪、解决北京市户口等引导性政策相比, 相距甚远。虽然说待遇并不是决定“村官”去留的决定因素, 但是试想, 西部大学生“村官”连自己的基本生活需要都不能得到满足, 还要依靠家里资助, 那这个“村官”能当多久呢?

2.3 大学生“村官”专业不对口

据中国农业大学针对“大学生村官”计划的调查显示, 只有4%的人具有农学背景知识。这对担任“村官”是很大的挑战。大学生“村官”在村里主要担任党组织副书记、村主任助理或其他“两委”职务, 他们的工作或多或少的都会遇到一些农业问题, 因为缺乏相关知识和技术, 使他们的工作很难开展, 不能很好的与当地的村民沟通协作, 建立起信任和感情。

3. 西部“大学生村官计划”如何突破困境

3.1 提高西部大学生“村官”的待遇

现在“村官”的工资都是由村里支付的, 对于西部落后地区来说, 这无疑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而且, 较之村干部, “村官”的工资还显得更高, 容易引起村干部的不满, 不便于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实际的操作层面, 可实行政府雇员制, 由当地政府直接支付“村官”的工资福利, 使“村官”的工资收入更趋于稳定。这样不仅有利于减轻各村的负担, 也有利于缓和村干和“村官”之间的矛盾。同时, 地方政府还应为每个“村官”办理好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等各类社会保险, 解决“村官”们的后顾之忧。

3.2 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岗前和在岗培训

大学生“村官”专业不对口问题十分突出, 因此加强岗前和在岗的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上岗之前可以派村里的基层干部, 就基本村情进行讲解, 教授有关的农学知识、法律法规及处理农村问题的方法和基本流程, 让大学生“村官”了解其工作的主要内容, 培养他们参加新农村建设的意识和热情。在岗培训也同样重要, 可以充分利用大学生“村官”的接受能力, 经常让他们参加有关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培训, 组织他们去发展较快的农村交流学习, 不断扩充他们的视野和思维, 扩展他们的能力。

3.3 建立完善大学生“村官”的监督管理机制

由于大学生“村官”的角色定位比较模糊, 具体的工作内容和标准都没有明确, 所以“村官”的监督管理一直都没能有效的开展。这使得大学生“村官”在实际工作中出现在其位, 不能司其职的现象。建立完善大学生“村官”监督管理机制, 首先, 要明确大学生“村官”的职责和工作内容, 制定详细的工作细则和规范;其次, 要加大对“村官”对出勤率、工作态度、工作效率等等的考评;再次, 还要加强对其农业知识、法律法规的掌握程度的考察。通过这些举措规范大学生“村官”的行为, 提高他们的责任感。

参考文献

[1]陈凤明, 杨明等.关于达州市大学生“村官”的调查与思考[J].达州新论2008年增刊, 2008, (S1) :11-16.

[2]方义发, 杨明娇.大学生村官当前面临的困境及其出路[J].中国老区建设, 2009, (7) :28-29.

篇4:关于“大学生村官”的政治学思考

一、彰显中国共产党执政党地位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经中央同意,中央组织部等部门决定,从2008年开始,用5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此事具有长远战略意义。”各省区市党委成立专门工作机构,党委常委会专题研究选聘工作方案,充分体现了我党的政治领导。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是继选派优秀大学毕业生到乡镇担任乡镇长助理后,中央及各省委采取的又一项重大决策,这项工作既是中央和各省市着眼于农村的改革深化,为农村输送培养新农村建设带头人而实施的“强基工程”,也是为党政干部队伍储备后续力量,培养造就有基层工作经验、对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高素质领导干部人才的“育苗工程”。这又体现了我党的组织领导方式。先进性是我党的本质属性,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是党的建设的永恒主题,而这项工程的实施,对于加强我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有着重大意义。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广大农村正在经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的转变。在这一历史进程中,迫切需要有现代知识、现代思想、现代眼光的新农村建设者。而大学生村官有着较高的学识素养,有着较为先进的思想观念。大学生到新农村建设第一线干事创业,是时代的呼唤,是农民的期盼,也是党的殷切期望。在基层和工农一线培养锻炼干部。是党的干部工作的一贯方针和优良传统。而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要充分发挥出党员干部们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必须建设一支始终保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政治本色的干部队伍。这些大学生村官,正是各级党组织开展选聘工作所要选拔的优秀人才,是新农村建设骨干力量和党政干部后备人才的重要来源。

二、彰显人民政府对人民负责的本色

中国政府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坚持对人民负责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同时要“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而农民的文化素质、技术能力和经营水平,直接决定新农村建设的兴衰和成败。农民的知识化、现代化是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和条件。从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性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力军。建设新农村是涉及亿万农民切身利益的伟大事业。建设新农村,关键是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家园。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把农村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是建设新农村首要环节。那么如何选拔和培养一大批“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大学生村官”,并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从而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成为各级政府的应尽之责。为了激发大学生村官奉献基层的热情,提升他们实际工作的能力,促进他们又好又快地成长,近几年各级政府以推动创业富民为突破口,全力挖掘到村任职大学生带头创业、致富农民的潜能,通过典型引导、创业培训、政策扶持等取得较好发展。2008年3月,中央组织部会同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下发了《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意见(试行)》。2009年5月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国务院扶贫办、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建立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都对大学生村官的有序、合理、正常发展作出了制度性规定,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

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城乡协调发展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新农村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新农村建设关键在人,大学生村官这一制度对推进城乡一体化、在金融危机下发展农村经济扩大内需等都具有积极意义:意味着技术、资本、信息等向农村的回流,使农民转变观念,农村焕然一新;提高了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素质,是未来农村建设的后备人才;缓解了就业压力。大学生村官这一制度的实施,不仅体现在大学生有了新的就业选择,也为大学生锻炼自己以更适应未来工作提供了机会。

篇5:关于大学生村官创业的思考

摘要:选派大学生毕业生到农村担任村官,是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大学生村官在基层创业,带动了就业,也带动村民致富,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而大学生村官的创业尚处于起步阶段,所以难免存在众多困境。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创业

选派大学毕业生到农村担任村官,是党中央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改善农村基层干部文化结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的重要举措;更是加快培养高素质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重要途径。大学生村官为农村带来了新思想、新观念,而他们也在农村的摸爬滚打中开阔了思路、拓宽了视野,从而促使他们萌生出创业的想法。随着大学生村官创业的日渐蓬勃,新农村建设的前景会更加光明。大学生村官创业的意义

(1)大学生村官的创业可以鼓励和吸引更多的有志大学生立足农村。为了有效推动毕业生就业,2009年国家实施了包括创业带动就业在内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其中包括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创业就业。大学生村官创业成功的案例,在一定程度上给那些打算立足农村的大学生注入了强心剂。这对于增强农村发展活力、促进青年成长成才、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

(2)通过创业可以带动村民致富,为新农村建设服务。新农村建设离不开有现代知识、现代思想、现代眼光的的青年人才。现在,新农村建设人才严重短缺,大学生到农村任职成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实需要。他们年轻,有知识、有思想、有闯劲,很多人有着创业的冲动。正好可以让他们通过创业致富,既在群众中起到示范作用,又带领了群众共同致富。与村民建立广泛深入的联系,同时也是他们深入农村、取得农民信任的一条捷径。

(3)为大学生村官在服务期满之后找到了好的出路。大学生村官的服务期限一般是2-4年,服务期满之后大学生村官要重新面临就业。我们看如下数据:2009年有611万毕业生,而2010年将超过650万大学毕业生面临就业,就业形势极为严峻。而2-4年的基层服务,使他们与刚毕业的大学生相比,已无竞争力可言。虽然可以享受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招考的优惠,以及进入村两委,但二者的名额极为有限,大部分村官还是要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因此鼓励大学生村官在农村扎根创业,不仅为大学生村官找到未来的出路,为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而且充分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不失为两全其美之策。大学生村官创业的困境

(1)地方政府引导有失偏颇。大学生村官创业比较容易受到政策的影响,有些地方看中了村官创业的 “鲶鱼效应”,甚至要求 “一个乡镇要有一个大学生创业园,一名大学生村官一个创业项目”,并且把创业作为大学生村官考核的重要指标,提出“如果创业好的话将优先录用或不创业不提拔”的口号,这种做法有失偏颇。创业并不是简单地投一笔钱,给一块地,建一个项目,这其中充满艰辛和挑战。一个成功的创业者通常需要融合大量的经验、一定程度的洞察力以及一些科学知识,这些素质不是每个大学生村官都具备的。地方政府积极倡导创业,扶持创业是必须的,但是要求人人创业就显得急功近利,拔苗助长了。

(2)创业途径比较单一。由于农村的实际情况和大学生自身的局限性,使得大学生村官在选择创业项目上不知道从何入手,从而造成跟风照搬、项目单一等现象,而集中于种植、养殖等项目。还有一些人不了解市场,只凭自己的兴趣和想象,甚至是一时的心血来潮就决定干哪一行。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其它项目也有比较大的发展空间,比如科技服务、经营管理、信息服务、教育培训等其它创业途径。

(3)大学生村官创业技能亟待提高。大学生村官的创业热情虽然很高,但他们对相关政策法规了解不深。并且没有相关的工作、实践经历、缺乏必要的管理经验、知识技能和足够的心理准备,在创业时无从下手,造成大学生村官创业成功率整体偏低。

(4)沟通协调不够。大学生村官的创业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还缺少规范的法规、制度的支持。还有些村干部对大学生创业认识不足,致使村官们的创业举步维艰,从而挫伤了创业激情。在农村也有比较复杂的经济利益关系,如果处理不好这些关系,创业也很难进行。在实际工作中,大学生村官要加强与当地农民沟通协调,不能因为创业而影响了本职工作。3 有效促进大学生村官创业的对策和建议

3.1 政府应建立激励和扶持机制

大学生村官的创新意识强,对于新技术,他们学得快、用得好,创业的成功率也较高,经常会是一个项目拉动一群村民甚至一方农民集体创业。各级政府部门已经认识到这一现象出现的可喜之处,于是各地及时地出台了鼓励和扶持大学生村官创业的各种政策措施:湖北实施“扬帆计划”,大学生村官创业可获10万元资金扶持;山西出台六项政策扶持创业;江苏投5500万鼓励;浙江温州每年设立100万补助金;河南省创业大学生村干部将获得1万元至2万元的直接资助,发展潜力大的优秀项目最多能获得10万元资金扶持,创业成功后按承诺自愿返款,资金周期为2年,不计利息等,诸多优惠政策一时间千帆竞发。

3.2 增强创业意识,投身创业实践

首先要摈弃小富即安的心理,不要认为做了大学生村官就好比端上了“铁饭碗”,刚毕业的大学生正值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要充分利用好这一黄金时期。通过创业大学生村官可以实现人生价值,同时也激活广大群众的创业动力,掀起全民创业的热潮,进而使人民群众过上更加殷实的小康生活。有了创业意识,还必须坚定创业信念。一位创业的大学生村官这样寄语打算创业者:“要有坚定的信念,永不放弃,并且要做好吃苦的准备。如果你连这个

准备都没有,就不要谈什么创业。白手起家创业,有那么容易吗?想要成功,只能是空想。”因此大学生村官要坚信自己,勇于挑战自我,不畏艰辛,艰辛和汗水定会换来成功的喜悦,一定可以开辟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广阔天地。

3.3 提升创业能力

创业不是无源之水,必须掌握一定的技能和方法,才能够水到渠成。大学生村官的视野宽,知识面广,但是缺乏社会经验和工作经历,直接加入到创业者的行列中,尤其是面对较为陌生的项目时,很多新问题新情况会迎面而来,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够提升创业本领。首先,要坚持向书本和网络学习。在这个信息化时代,信息渠道十分畅通,我们要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其次,要善于向已成功的创业者学习。每个地方都有一些在家门口投资兴业的获得成功者,大学生村官应主动向他们请教,学习他们的技术和创业精神。第三,还要在实践中学习。大学生村官应在创业实践中边干边学,边创业、边总结经验,把创业的过程当作一个学习提高的过程,一个真正实现自我的过程。

3.4 加强沟通与合作

篇6:关于大学生村官成长的思考

为贯彻落实市、区委关于大学生村官培养工作的要求,XX乡党委始终坚持以创业富民为抓手,紧紧围绕以鼓励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为导向,以扶持大学生村官创业惠民为载体,创新举措、搭建平台,引导大学生村官在基层锻炼的实践中成长成才。目前,全乡大学生村官创业参与率达90%,创业惠民已成为全乡大学生村官的鲜明特质。

一、基本情况

2007年大学生村官到任伊始,我乡便鼓励村官积极创业,在创业中干事业带领群众致富。2008年,首批07年6名村官在陈海村六亩二分地上开启了XX大学生村官的创业序幕,打破了XX乡高效农业空白史。一年后,XX乡大学生村官创业园落成,而后,在大学生村官的带动下XX乡先后建成了XX乡大学生村官生态园、盛河巨峰蔬菜园,周边群众纷纷加入到高效农业的建设中。通过四年发展,XX大学生村官带头创业成效显著。目前,XX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在原有基础上逐渐扩大,以XX大学生创业园为基础的甜瓜基地(集体创业项目)、XX基地、XX养鸡场、XXXX有限公司、4个村官参与帮办的企业。形成了农业创业、工业帮办的两种创业模式,并在工业园区内成立大学生村官创业实践基地。

二、主要做法

一是鼓励创业给动力。首先让大学生村官了解全乡的高效农业发展形势,了解全乡的工业情况,全面掌握创业环境以及

1现有项目。其次组织学习本乡创业典型,用身边的事例激发创业热情。组织每位大学生村官根据自己的意向制定创业计划书,督促主动融入到创业的文化中去。

二是推动创业给助力。为推动创业,把项目做大做强,我们对有创业意向和项目的大学生村官提供一对一的项目指导并给他们配备融资顾问,帮助解决创业贷款遇到的难题。在分析原有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资金问题后,有针对地采取大学生村官投一点、银行贷一点、大户资金注入一点 “三个一点”方式解决创业资金瓶颈。同时,对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所需土地享有优惠政策和优先选择权,并从银行、农技、种养大户、企业老板中精挑人选,成立了一支由资金运转专家、专业技术员、市场指导员、经营管理辅导员组成的服务队,作为大学生村官项目的监督人和指导人,对项目的财务及运营进行监督帮助。

三是“联姻”创业借外力。针对大学生村官创业抗风险能力较低,我们采取抱团创业、与大户合作共同创业、与基地合作创业等“联姻”创业方式,进一步降低创业风险。如在2008年大学生村官筹划成立创业园时,乡党委便鼓励大学生村官抱团创业,并在乡党委的帮助下,与徐州大户联合,选用中科院最新的果蔬品种和我们共同经营大学生村官创业园。今年,我们还采取合作方式,把2011年大学生村官全部安排到相关高效农业示范基地,与大户共同创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四是帮办企业练内力。为了让大学生村官能在基层中迅速成长积累创业经验,帮助企业做大做强,我们动员村官定期到乡镇工业集中区企业帮办,参与管理,既促进企业发展,又不

断提高自身素质。帮办的过程,是大学生村官不断积累创业管理经验的过程,也是企业发展壮大的过程。目前,XX工业园区内已成立大学生村官创业实践基地,今年上半年还将成立大学生村官创业产业园,届时我们将聘请企业老总为负责人,指导大学生村官参与工业创业项目。

五是健全考核给奖励。制定健全的考核奖惩制度,进行量化考核,让每位村官在“比、拼、学”中不断进步。把创业纳入考核,根据创业的带动作用和创业实绩树立典型,对没有创业实绩的大学生村官年底不予评优。对每位大学生村官建立跟踪档案,实施半年考核制度。考核分为村乡两级测评、大学生村官负责项目的实施情况、大学生村官创业三块。

三、存在问题

四年来我乡的大学生村官虽然一直参与创业,但是随着大学生村官队伍的更替以及大学生村官缺乏社会经验、缺乏对市场的把握,主要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一是创业发展缺热情。新任村官到任后,由于环境的陌生,市场动态的滞后,社会经验的不足,缺乏创业的热情,不愿主动加入创业队伍,并且随着村官的流动,部分优质资源流失,导致原有项目发展缓慢,后劲不足。二是持续发展缺资金。大学生村官发生更替后,原有资金流走,新村官经济基础薄弱,导致创业资金输入一度无法持续,创业项目发展壮大缺乏后续资金支持。三是平稳发展缺后劲。帮办企业因大学生村官的更替,导致管理上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造成部分项目推进缓慢。

四、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舆论引导,强化大学生村官创业意识。一方面要大力宣传大学生村官创业的好典型、好经验,着力打造大学生村官工作的亮点和品牌,形成浓厚的舆论氛围;另一方面要密切联系大学生村官尤其是新任村官,加强教育引导,鼓励他们树立正确的目标,转变观念,坚定在农村求发展、创事业的信心和决心,把全部的智慧和热情投入到创业中去。

(二)、进一步加大引导扶持,促进新老交替平稳发展。要继续加大对大学生村官的创业引导和扶持力度,联合帮办企业,将村官和企业新进人员捆绑发展,共同培养,不断为他们提供更多的信息、培训,确保新老村官频繁更替,人员变动后,不会出现较大波动,减少对企业管理的冲击。

篇7:关于大学生村官成长的思考

景娟娟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举措。有人说:“农村干部难当,村官更难当”,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农村工作千头万绪、错综复杂,农村生活环境艰苦,条件简陋,大学生从担任村官那天起,就必须尽快转变角色,自觉承担起建设新农村的光荣使命,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把握工作重点,为新农村建设献计出力,为新农村建设增砖添瓦。如何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工作中的作用,服务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需要深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通过我三年多来担任村官的工作实践,现就如何从农村工作实际出发,不断引导和带动大学生村官发挥作用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近年来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的作用 2008年以来,省委组织部选聘到泾川任职的大学生村官共34名,其中,2008年选聘4名(2名考录公务员、2名转事业岗位),2009年选聘5名(考录公务员1名、1名另行择业),2010年选聘12名(考录公务员2名、考录事业单位管理人员1名、考录三支一扶1名),2011年选聘13名(考录公务员1名);目前在岗的25名。在25名村官中,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职务的13名,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职务的12名。

在任职期内,我县大学生“村官”大部分能够沉得下、学得进,表现出较好的素质,能协助村两委做好村里的工作和当地乡镇交办的事项,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村官们积极参与各项工作,从传播电脑知识入户到举办种植养殖业技术讲座,从收集致富信息到宣传党和国家各类政策、法规,从大街小巷到田间地头,他们主 动热情,在新农村建设的大潮中实现着自身价值。思想上,他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在大学生村官群体中,现有15名正式党员,5名预备党员,还有一部分人也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在各项工作中,充分体现出了他们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概括起来说,我县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如下作用:

一是提高了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由于农村工作琐碎繁杂,棘手问题较多,加之待遇偏低,许多人不愿从事农村基层管理工作。近年来,大批中青年农民纷纷外出务工,更使村级干部队伍建设面临困境。文化层次低,年龄老化,工作能力有限、工作方式简单、工作积极性不高等老大难问题一直伴随着这支队伍建设,急需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注入新鲜的血液。大学生村官的到来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这一点。一是激发了村级组织活力。一批年轻而富有激情的大学生进入村级管理队伍,给村级组织注入了活力,村两委干部受他们感染工作热情和积极性空前高涨,例如:袁家城村的电脑由于原站点管理员不熟悉操作,导致经常产生故障,该村的“大学生村官”就利用专业优势,帮助村站点电脑和村民家庭电脑进行日常维护排除障碍,使该村的村两委对远程教育工作的热情迅速高涨,主动提出组织村民进行集中学习收看。二是增强了村级组织建设规范化。大学生“村官”利用自己理论水平较高的优势,在规范村级组织运转方面为村里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财务村务公开制度、村民代表会议制度、一事一议制度、四议两公开、创先争优等等,村级组织运行机制逐步制度化、规范化。个别村两委会会议有时没有记录,许多会议决定得不到落实,大学生“村官”来了以后,落实了会议制度,并建议重要的村务工作必须经村两委会讨论,实行民主决策,深受干部群众好评。无论从文化层次、知识水平和年龄结构,还是从社 2 会责任感、工作责任心等方面看,大学生村官相对于目前农村村级干部而言,都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优越性。他们的到来不仅改变了村干部这支队伍的结构,还带来了新的事业观念、新的知识技术、新的工作方式和新的精神面貌。

二是更新了农村传统思想观念。农村工作千头万绪,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求我们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按照依法、民主和科学治理的要求来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农村基层干部是农民的领路人,是新农村各项事业的组织者、管理者,也是农村各种复杂矛盾的协调和解决者。这就要求农村基层干部在处理农村事务的过程中要有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而当前农村工作遇到的首要问题是大多数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整体文化素质不高,思想观念相对落后、法制意识薄弱等制约因素,由此导致他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受到一定局限,工作方式也拘泥于原有的经验基础,很难有大的改观与突破。尽管大学生村官在能力、经验和方法等方面有不利的因素,但他们整体科学文化素质较高,思想观念先进,法制民主科学意识较强,思想活跃,思维敏捷,视野开阔,给农村带来很多新鲜的东西,带动农民思想上的进步,有利于农村村官在科技文化素质、处理问题的能力和民主法制、科学意识的更新。

三是促进了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大学生村官都是通过一定程序选拔出来的,是大学生中佼佼者,整体素质较高,对党依法、民主和科学执政的理解更深刻,对国家政策、方针和措施的认识更多。对于农民权益保障的缺乏或缺失,他们往往有敏锐的察觉,也常常能站在农民的立场上仗义执言。他们没有思想负担,不因循守旧,具有较强的民主法律意识,他们可以不用考虑过多的自身利益,没有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阻碍,能够自觉的按照有关国 3 家法律依法办事,能够充分听取广大村民的意见。

四是传播了农业先进知识技术。大学生有学识、有见地,他们的到来,为农村带来了新气象、新观念。尤其是对于许多毕业于农业院校或专业的大学生来说,农业技术和发展思路更是他们的优势领域,他们在农村工作期间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专业特长,把一些新知识、新技术和新理念带到农村,造福农民。

五是推进了基层基础性工作。一方面新农村建设得到加强。在新农村建设特别是环境卫生的整治工作的宣传方面大学生“村官”发挥的作用是非常突出的。另一方面乡镇中心工作得到加强。大学生“村官”的到来给乡镇的中心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推动力,他们勤奋的工作态度、开阔的工作思路打开了乡镇工作的新局面。据了解,我县大学生村官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收缴、农村危房改造信息录入、农村征兵工作、计划生育的生孕信息掌握和社会抚养费征收等方面都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六是推进大学生优势得到发挥。通过近四年来大学生村官的招录,不仅使村级组织建设和农村基层工作迈上了新台阶,大学生“村官”的优势也得以发挥,自身价值也进一步体现。一是发挥大学生的知识优势。大学生普遍拥有良好的计算机应用水平、较高的文字理论水平和开阔的思路与眼界,所以大部分的大学生“村官”都担任了村远教站点管理员并担任着文字材料的起草工作,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优势。二是发挥大学生年龄优势。年轻而富有活力是大学生“村官”的一个主要特点,正是因为他们的年轻他们经常能够在农村中走村访户了解村情民意,也因为他们的年龄优势接受新事物的过程要快很多。三是发挥大学生创新优势。在实际工作中,大学生“村官”可以更容易的跳出思维定势,开创性地开展工作。

三、我县大学生村官工作目前存在的问题

勿庸臵疑,大学生村官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作用是积极的,选派大学生到农村工作的做法是受到农村各方面广泛欢迎和充分肯定的,但在实际工作中也还存在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

一是思想上的“扎根”问题。大学生选择到农村担任“村官”的原因较多,有相当一部分是出于就业的考虑。根据我在县内及培训期间与各地大学生村官的交流,许多大学生认为担任“村官”是在就业压力下的无奈选择,部分大学生村官只是把村官工作作为过度性的工作,来缓解自己目前面临的就业压力,并没有真正沉下心来在农村工作,存在骑驴找马的心态,对农村怀有感情、想成就一番事业的仅占四分之一左右。另一方面,许多大学生村官到农村基层工作,是基于村官的政策诱惑,进入村官队伍的有些大学生仅仅把他所从事的工作当成一个跳板,为以后考公务员积累资本,或者把村官当成一种向上跳的踏板,没有真心实意想在农村做好一番事业,这样工作就不会有激情,往往流于表面,很难为农村的发展做出贡献。可以看出,到农村担任“村官”,是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就业压力和优惠政策引力下作出的选择。针对这种情况,如何教育引导大家在思想上扎下根来,集中精力、发挥聪明才智,在新农村建设中真正有所作为,是今后工作中需要着力解决的一个问题。

二是工作上的“深入”问题。根据我和县内大学生村官交流,进村第一年的大学生多数面临工作难以“深入”问题,如感到专业不对口、人际关系难处理、村里人缺乏认同感、生活不习惯、工作无从下手等。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农村的实用技术的人才总体缺乏,但有些大学生村官在大学时所学的专业和农村工作并没有什么关联,面对基层群众急需要帮助农业技 5 术、市场信息等方面的诉求往往束手无策,在一定程度上难以发挥自身原有的知识优势;二是农村人际关系复杂、利益纠葛较多,农村工作琐碎繁杂,新来者很难在短期内被农村社会所接纳,部分大学生村官学生时代锻炼缺乏人际沟通方面的锻炼,面对纷繁复杂的基层事务,面对农民往往表现为沟通不能切入正题、切中要害,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办事能力。三是大学生“村官”自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大多数“村官”经历单纯,有的甚至根本没有农村生活的经历,多数大学生村官在刚刚离开学校,社会工作经验不足,在与村两委成员的合作共事过程中,部分大学生村官还不具备独立思考、独立完成复杂事务的能力,对人、财、物的组织管理能力还需要提高。因此,如何让大学生“村官”尽快了解农村,融入农村,与群众“打成一片”,是需要认真解决的重要问题。

三是能力上的“提高”问题。建设新农村,人才是关键。但大学生作为农村建设的急需人才,其能力上的欠缺也阻碍着他们知识优势的发挥,主要体现在:一是积极性容易受挫,精神不够饱满。由于大学生村官大部分刚刚走出校门,工作理想化程度高,一旦工作遇到挫折,就感觉怀才不遇,甚至消极对待。二是很少深入到户,对村情了解不够。多数大学生村官往往习惯性的待在村委会办公室,等待村民来访,很少主动到村民居民家里拜访,对村情了解不足,很难真正和群众建立感情,对群众所思、所想、所盼知之甚少。三是缺乏独立思考,被动大于主动。部分大学生村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他们缺乏独立的思考,往往是被动地去执行上级党委、政府和村两委交办的工作,缺乏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四是缺乏自我激励,失落大于激情,农村环境复杂,工作繁琐,面对困难和挫折,更需要有良好的心理 6 素质和意志品质。如何弥补自身的不足,完善知识结构,将其尽快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都需要通过培训和管理等工作加以解决。

四是出路上的“瓶颈”问题。一是相关政策细则未出台。目前出台的大学生村官考选调生、公务员的优惠政策,只是大体的框架,具体的相关政策细则尚未出台。二是聘用期满出路问题。08、09年选聘的村官还好,可以说是来时自带编制,但对10年起后的大学生村官,按照规定,聘期满后,经组织考核表现优秀的,鼓励其继续在村内任职,待遇不变;不再继续留任的,自谋职业。留任是大学生村官的一条出路,但多数大学生村干部聘任期满后,该何去何从还是茫然,直接影响了工作积极性,从而影响了作用发挥。

四、大学生村官工作对策与建议

三年来的实践告诉我们,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工作,为我县农村干部队伍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就目前发现的一些现实问题,我觉得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和完善。

一是要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组织管理体系组织部门要着眼于新农村建设大局,不断建立健全大学生“村官”的管理制度,做到既有章可循,又不至于管理僵化。一要建立科学的选拔机制,坚持大学生自觉自愿原则,在保证公开、公平、公正的基础上,确保把有志向、有热情、有潜力的大学生选拔出来。二要加强大学生“村官”的培训和管理,培训要分为岗前培训和后续培训两方面,一方面要在大学生走上村官岗位之前对他们进行相关的培训,特别是要进行农业适用技术、农村政策等方面的培训。此外,7 在村官任职过程中,要经常性地在经济、管理、法律、农村工作方法等各方面给予专业培训,切实提高大学生村官直接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能力。三要建立监督、考核、奖惩机制,鼓励先进,鞭策后进。探索健全完善科学的考核体系和表彰制度,对成效突出的高校毕业生进行表彰和奖励,在考核的基础上,开展一次优秀大学生“村官”评选活动;对工作业绩较差、工作能力不胜任、村民不认可的大学生村官,经严格考察确认后,予以辞退;逐步完善大学生“村官”例会制度,用例会的形式加强大学生“村官”之间的交流。四要设计好大学生“村官”任期届满后的分流导向机制,确保各项优惠政策充分落实,保证长期稳定吸引和留住真正热爱农村、有能力的大学生扎根建设新农村;除统一组织招考外,每年从公务员、事业单位、进村进社、三支一扶招考名额中拿出一定数量的岗位,面向符合条件的大学生村官定向考录,并逐步提高定向招考名额比例;对在聘任期间受到县级及以上表彰奖励的大学生村官在报考以上几类岗位时,应该另行加分;对政治素质好、成绩突出、群众认可、三年考核均为称职等次以上的大学生村官经乡镇党委推荐,组织人事部门考察,直接转为乡镇事业干部。

二是要为大学生“村官”的成长、成才营造良好环境。首先,新闻媒体应对大学生“村官”给予更多、更加广泛的关注,电视、报刊等媒体要加大对大学生村官政策、事迹的报道,增强全社会对大学生村官的了解。通过大力宣传,营造良好舆论氛围,让大家了解、支持这项工作,引导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去,服务农村建设;其次,注重树立典型。要充分挖掘大学生村官的先进事迹,对在履行职责、创业创新、带富帮富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大学生村官要给予支持和奖励,让全社会认同大学生村官的工作; 8 三是设立大学生村官创业扶持资金,加强技术指导,帮助大学生村官通过自主创业实现自主发展,在智力、人力上为大学生“村官”创造条件,为他们提供更多的交流、学习和展示平台,帮助推广经验,解决问题,解疑释惑,推动大学生“村官”制度进一步完善。

三是加大对大学生村官的培训力度,使其成为全能型人才。除了加强政策、法规的培训之外,还要加强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使其更好地适应农村的工作。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把大学生村官培养为政策法律的宣传员、农民群众的信息员、为民排忧解难的办事员、实用技术的推广员、村级班子规范化建设的监督员。让他们学有所用,给他们提供施展自己才华的空间。

四是加强农村实地调研,注重大学生村官培养制度创新。对于农村各方面的调研,不仅有利于大学生村官对农村的深入了解,还有利于他们对新农村建设全局的把握。下一步要在培养制度上有所作为,有效沟通,调动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各项事业的长远发展。

五是多举办一些经验交流活动。比如县内交流、县外交流,或者和其它县区结对子等等,丰富大学生村官的业余文化生活。使其相互交流经验,不断提高工作的实效性。可以试探建立大学生村官挂钩联系特殊村民机制。明确要求大学生村官联系几户村里的致富能手、科技能人、特困户等,加强大学生村官与村民之间联系,提高他们与群众之间的沟通能力,增强他们为民办事能力。

篇8:关于大学生村官成长的思考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继续教育,思考

一、加强大学生村官继续教育的意义

(一) 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是亿万农民的共同期盼。《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 “十一五”时期 (2006-2010年) 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 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迈出重大步伐的关键时期, 是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取得突破进展的关键时期, 也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加速推进的关键时期。毛泽东同志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以后, 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广大农村迫切需要一大批密切联系群众、带领农民脱贫致富、促进农村稳定的基层干部, 迫切需要一大批有现代知识、现代思维、现代眼光的优秀青年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加强大学生村官继续教育, 有利于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的才干, 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 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 有利于大学生村官健康成长

实践增长才干, 基层锻炼人才。对青年学生来说, 基层一线是了解国情、增长本领的最好课堂, 是磨炼意志、汲取力量的火热熔炉, 是施展才华、开拓创业的广阔天地。新中国成立60年来, 正是在基层工作的实践中, 成长出一批又一批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 包括党和国家的领导人。新农村建设为大学生村官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空间, 大学生村官的成长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心和厚爱。今年5月2日, 胡锦涛总书记同中国农业大学师生代表座谈, 在听取大学生村官代表刘亚鹏等人的发言后, 对全国青年学生提出了四点希望, 他号召大家到基层一线去经受锻炼、发挥才干。今年5月3日, 温家宝总理来到清华大学师生中间, 他称赞两位即将奔赴西藏农牧区做村官的大学生“了不起”, 希望大家要勇于吃苦而丝毫不叫苦, 他还给两位同学送上了成功的祝福。加强大学生村官继续教育, 有利于大学生村官按照党和人民的要求健康成长, 走与工农相结合、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在奉献中见证青春, 在服务中收获成长。

(三) 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2009年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指出, 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基础支撑在农业;扩大国内需求, 最大潜力在农村;保障和改善民生, 重点难点在农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必须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只有发展好农村经济, 建设好农民的家园, 让农民过上宽裕的生活, 才能保障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才能不断扩大内需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重心在基层”, 要“完善公务员录用制度, 注意从基层选拔优秀干部充实各级党政机关, 鼓励年轻干部和大学生到基层建功立业”。

二、大学生村官继续教育的现状

(一) 继续教育的氛围不浓厚

大学生村官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 人生经历基本上是从一个校门到另一个校门, 社会经验不足, 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情况了解不多, 急需加强继续教育, 提高他们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本领。但是, 一些大学生村官没有树立起“终身学习、我要学习、学无止境”的理念, 忙于日常事务或者把当村官当跳板, 放松了自身学习和教育培训。有的基层领导认为大学生村官只是到农村短暂过渡, 组织他们参加继续教育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吃力不讨好, 在工作中对大学生村官使用多, 培养少, 不重视对大学生村官的继续教育, 没有形成人人求学、个个培训的良好氛围。据笔者调查, 高达96.9%的大学生村官强烈要求参加理论与实用技术的培训, 但他们大都只是参加过大学生村官欢迎会、情况介绍会这类的简单培训, 参加规范化、专业化继续教育的机会较少。大部分大学生村官从事的是村级或乡镇的事务性工作, 如打印材料、整理档案、收发资料、接听电话等, 只有11.1%的大学生村官每周在村上工作3天以上。

(二) 继续教育的机制不健全

如何贯彻好、落实好大学生村官计划这一重大战略决策, 确保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广阔舞台上实现人生价值, 真正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生力军, 必须走出一条“规范化教育、科学化管理、人性化关怀”的大学生村官健康成长新路子。大学生村官继续教育是一个多要素组合的有机体系, 这个体系包括大学生村官继续教育的指导思想、目标、操作、评价、管理及教学模式等。目前, 大学生村官继续教育的领导协调机制、经费投入机制、责任分解机制、考核激励机制不健全, 继续教育管理不畅, 培训机构良莠不齐。据笔者调查, 38.3%的大学生村官感到专业不对口, 21.2%的大学生村官认为工作无从下手, 38%的大学生村官感到学习机会少。一些大学生村官想参加学习培训但是没有机会, 偶尔有机会参加学习培训却觉得收获不大, 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

(三) 继续教育的效果不理想

大学生村官融入农村、喜欢农村、发展农村, 是他们发挥优势、施展才华的基础和前提。但是, 农村人际关系和利益纠葛纷繁复杂, 农村工作非常琐碎具体, 加上少数村民和村干部本位思想和排外心理严重, 大学生村官很难在短期内被村民所接纳。据笔者调查, 认为自己很难与当地村民和其他干部交流的大学生村官达60.6%, 认为村里矛盾很复杂的占15.1%, 认为村里人缺乏认同感的占24.3%。个别基层领导把大学生村官视为座上宾, 长时间不分配具体工作, 有时仅安排一些临时性任务或只交给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有的现任村干部从个人眼前利益出发, 担心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胁, 有意无意地淡漠对大学生村官的培养。据笔者调查, 85.8%的大学生村官对新农村建设有好的想法和建议, 对农村怀有感情、想成就一番事业, 但是认为想象与现实差距很大;有23.2%的大学生村官认为村干部对其工作不支持, 自己融入环境难, 岗位作用发挥难, 难以安心工作。

三、加强大学生村官继续教育的对策

(一) 加强培训, 构建大学生村官继续教育体系

第一, 制订培训规划。

省区市党委组织部要把大学生村官纳入整个干部教育培训规划, 建立健全大学生村官岗位培训制度, 制订年度培训计划, 并每年至少举办一期示范培训班。市、县两级要组织实施好大学生“村官”培训工作。大学生村官任职上岗前, 都要安排岗前培训。聘用期间, 每年至少安排一次岗位培训, 累计时间不少于7天。兼任乡、村团组织职务的, 由共青团组织纳入农村团干部培训规划。参加培训情况, 要作为大学生村官考核、推优的依据。

第二, 突出培训重点。

大学生村官教育培训要针对岗位特点, 坚持以政治理论和思想道德教育为基础, 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涉农法律法规、市场经济知识、农村经营管理知识、农业实用技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以及开展调查研究、做好群众工作、进行自主创业等为重点, 以提高做好农村工作、带领群众创业致富本领为目的。培训中要注重讲解“三农”工作的方针政策, 介绍新农村建设情况和乡风民俗, 传授开展农村工作的经验方法, 帮助大学生村官尽快进入工作角色, 打开工作局面。

第三, 拓展培训渠道。

依托各级党校、行政院校、高等院校、干部学院、干部培训基地、远程教育站点、团校等, 大力加强大学生村官的系统培训。通过优秀大学生村官介绍体会、乡村干部传授经验、组织大学生村官实地考察学习等灵活多样的方式, 强化大学生村官的技能培训。

(二) 规范管理, 提高大学生村官继续教育质量

第一, 完善大学生村官继续教育制度。要建立大学生村官继续教育证书制度, 每次培训结束后由主办单位在证书上签署书面评价意见, 乡镇党委每季度对大学生村官参加培训情况进行一次登记, 县委组织部每年进行一次验证, 并加盖印章。要建立大学生村官继续教育档案, 全面收集大学生村官参加学习培训有关考勤、作业、考卷、成绩、鉴定等方面的材料, 作为考核评价的重要原始依据。要解决大学生村官继续教育经费, 县财政把大学生村官继续教育经费纳入全县干部教育培训经费进行统一预算, 保证继续教育工作的有效推进。同时, 建立大学生村官学习费用分担机制, 大学生村官参加相关学习培训, 取得合格证书后, 由县、镇和本人分别承担部分学习费用, 未取得合格证书者不予报销, 充分调动大学生村官的学习积极性。同时, 要加强继续教育考核。一方面, 把参加继续教育情况纳入大学生村官年度目标考核, 与奖惩、报酬挂钩。另一方面, 把大学生村官继续教育工作纳入对乡镇党委的党建工作年度目标考核。

第二, 创新大学生村官继续教育模式。地方党委、政府要将大学生村官学习培训纳入干部教育培训年度计划, 构建县、乡 (镇) 、村三级培训体系, 以县、乡党校为主阵地, 整合教育培训资源, 加强大学生村官培训基地建设, 采用岗位知识培训、实用技能培训、学历教育培训、法律法规培训和特色工作培训等五类模式, 帮助大学生村官尽快熟悉农村情况, 适应农村工作, 进一步提高他们开展农村基层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要定期举办岗前专题培训班和岗位技能培训班, 邀请有关领导、专家授课, 安排优秀村党支部书记和大学生村官现身说法传授工作经验, 同时组织参观考察, 强化岗位培训, 扩大工作视野。

第三, 坚持厚爱与严管相结合、引导和激励相结合, 调动大学生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各地要结合实际制定《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管理实施细则》, 建立健全大学生村官考勤考核、述职评议、工作日志等制度, 结合农村实际和大学生村官特长, 有针对性地制定学习制度, 将集中教育和个人自学相结合, 上级组织教育与支部自行组织教育相结合, 力争做到“四学四有”, 即:学政治理论、学科学发展观、学新农村建设知识、学农村工作方法;有学习笔记、有心得体会、有调研文章、有解决问题的实际行动, 做到学有所思, 学有所获, 学有所用。

(三) 搭建平台, 增强大学生村官继续教育效果

第一, 搭建沟通交流平台, 帮助大学生村官保持心理健康。

地方党委、政府要每年要适时召开大学生村官工作座谈会, 由主要领导向大学生村官全面介绍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提出要求和希望, 了解大学生村官的思想、工作和生活等情况, 听取他们对县、乡、村在管理服务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并将合理的意见建议吸纳到管理服务办法和措施中, 形成长效机制。组织部门要采取开通大学生村官服务热线、建立大学生村官网站、“大学生村官之家”和大学生村官QQ群等形式, 为他们提供咨询服务平台和沟通交流平台, 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 化解他们的不良情绪, 激励他们以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投入到工作中去。

第二, 搭建传帮带服务平台, 促进大学生村官完成角色转变。

“传”即传经验, 明确由村委会业务副主任对新到岗的大学生村官进行具体业务培训, 介绍全村村情、地理、气候及人文环境等基本情况, 让他们了解和掌握农业农村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帮”即帮业务, 明确乡镇党委政府驻村工作组组长为帮助大学生村官的第一责任人, 要求工作组长毫不保留地把农村工作经验及知识传授给他们, 帮助解决思想、工作、生活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带”即带领干好工作, 明确由村总支书记或村主任为带领大学生村官干好工作的具体责任人, 教方法、传经验, 帮助他们熟悉农村政策, 掌握发展农村经济、做群众工作的本领。

第三, 搭建工作实践平台, 促进大学生村官在工作一线尽快成长。

乡镇党委、政府、大学生所在村要结合各阶段的工作重点, 大胆分配新农村建设、产业发展等急、难、险、重工作任务, 促使他们在艰苦繁重的工作环境中增长才干, 积累经验。常用办法有两种:一是设立助理, 让大学生村官在某一段时间内担任某职务的助理, 让其对这一职务有更多的了解, 在一定程度上开拓其视野、增加工作经验、培养胜任这一工作的能力。二是特殊任务法, 给某个大学生村官或某一个有大学生村官的群体布置一项特别任务, 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如组织一次会议、策划一次活动、推进一个项目等, 通过完成这些任务来锻炼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 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第四, 搭建社会关爱平台, 营造大学生村官良好的发展环境。

作为大学生村官的输出者和大学生最亲密的“娘家”, 高校应加强与大学生村官的联系, 熟悉了解他们在基层工作的状态, 充分发挥高校人才与技术优势, 切实解决他们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为村官成长提供全方位服务。比如, 北京工商大学规定:在村官任职期间, 可以到学校图书馆借阅图书、在双休日选修学校的课程, 使用学校的体育设施锻炼, 还将筹办村官研修学校, 为村官考研进修提供各种帮助 。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领导, 完善机制, 让想干的人有机会, 让会干的人有平台, 让干成事的人有地位, 促进大学生村官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要加强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宣传和典型培育, 引导全社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大学生村官存在的不足, 把他们当成自家的孩子来看待、当成重要人才来对待、当成后备干部来对待, 褒奖成功, 宽容失败, 积极优化大学生村官的成长环境, 为新农村建设增添新的发展动力。

参考文献

[1]张炳升.广袤大地唱响青春之歌——全国各地大学生“村官”选聘工作[N].光明日报, 2009-05-06.第1版.

[2]毛泽东选集 (合订本)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9.492.

上一篇:怎样教学初中阶段二次函数应用问题下一篇:有关青春的朗诵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