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师成长的思考

2024-05-06

关于教师成长的思考(精选6篇)

篇1:关于教师成长的思考

关于教师专业成长的思考

——偃师市2014年暑期中小学骨干校长高级研修班上海培训心得体会

首阳山一中 王胜利

2014年8月

关于教师专业成长的思考

首阳山一中

王胜利

2014年8月9日——8月17日,偃师市2014年暑期中小学骨干校长高级研修班一行71人,在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学术报告厅,聆听了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副主任纪明泽老师、华东师大终身教授钟启泉先生、上海市沪江进修学院副院长郭景扬教授、上海市特级校长金卫东老师等16位专家一系列的精彩报告,涉及课程改革与课堂教学改革、校本研修、学业质量评价、师生心理调适、学校文化、班主任主题教育课等内容。这次培训为期9天,让我收获了很多,整个培训的过程就好像是一次“洗脑”的过程,给了我太多的感悟和启迪!同时又仿佛是一剂“兴奋剂”,给了我无限的工作激情,留下了太多的思索!精彩的报告更促使我站在更高的层次上反思之前的教育管理工作,更严肃地思考现在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更认真地规划未来的教育教学之路。以下就从听取的报告中浅谈几点自己的感悟。

一、教师要有阳光的心态,快乐的教学。

上海市浦东新区进才北校金卫东校长在报告中讲到:老师的学识、老师的人品、老师的态度,直接决定老师的事业的成败,直接决定我们面对的教育对象的成败。所以我们教师要有一个阳光的心态,对待任何事都要看得透,想得开,拿得起,放得下,立得正,行得直,保持一颗平和心。在教学中更要静下心来做好每一项工作,静下心来备每一堂课,静下心来批每一本作业,静下心来与每个孩子对话,静下心来研究学问,静下心来读几本书,静下心来总结规律,静下心来反思,静下心来细细的品味。其实,现在老师需要有这样一股静气,一股干劲,才能成就自我。金校长在报告中也讲到:作为教师,要自主发展,以自己创新性的劳动创造奋斗的人生、成功的人生、健康的人生、快乐的人生。他结合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要选对目标,自己去奋斗、体验,按新理念去摸索,做一个学习型的、研究型的、反思型的教师。要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同事,正确对待学生,有一个阳光的心态,为自己、为学生创造快乐,体验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引领自身专业成长和学生健康成长。

教师要想不断地进步和提高,就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坚持不懈地自觉学习,把生活中的一切空间都作为学习的课堂。否则就无法面对每天纷纷涌来的信息,无法适应当今教育工作,更不能轻松地生活。“教学不是教书,而是引领学生去学,让学生想学、会学、能学”,这就要求老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知识,通过训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规范的学习习惯,这与我们学校目前正在探索的四步一体课改模式有许多契合之处。

三、学会反思,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作为一线教师,课堂是重要的工作阵地。教师不能只是课堂的执行者,而必须是课堂实践的自觉反思者。一节课下来,我们不要只关注自己的课堂设计如何,自己怎么教的,而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一定要反思引导学生学习了什么,学生发展了没有,改变了没有,学生快乐与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更多的要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也要求我们的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采用因人而异的学习方法。只有学会不断地进行反思,才能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四、教师要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人格。

华东师大终身教授钟启泉先生在报告中指出:在我们面前的学生是个体化的存在,是正在成长中的人,在人格上是平等的,都有受尊重的权利,多一把评价衡量的尺子,就多一批进取向善的学生。作为老师,应该尊重每一位学生,平等地关爱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课堂上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意见;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个新出现的问题;允许学生用不同的速度探索和接受知识;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允许学生犯错误,不要用相同的尺度去衡量所有的学生,应给予他们更多的独立和自由的空间,关爱和接纳每一个孩子,使孩子不断感受和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喜爱、鼓励和支持。

此次培训,收获颇多,感悟至深,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专业技能上,对我而言,都是一个很大的提高和有益的补充。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学习,学以致用,在实践、反思中不断进步,并将先进的理念运用到教育教学中,为学生在校健康成长、快乐学习担当更大的责任!

篇2:关于教师成长的思考

【摘要】随着我国幼教事业的发展,幼儿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幼儿园新教师的数量急剧攀增,甚至大批非幼师专业的人才也加入幼教大军中。面对这些幼儿园新教师亟需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现状,本文通过对幼儿园新教师的剖析,针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对幼儿园新教师的专业成长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思考,以期对新入园教师提供有效地帮助。

关键词 新教师 幼儿教师 教师专业成长对幼儿园新教师及其专业成长的认识

1.1 概念界定

(1)幼儿园新教师。新教师也称为“新手教师”和“初任教师”。在本文指入园参加工作3年以内的新教师,新教师阶段处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期,其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尽快适应教育教学环境,与幼儿建立起良好的师幼关系,与同园教师建立起同事关系,同时对教育教学工作由慌张不熟悉到应付自如。

(2)教师专业成长。教师专业成长是一个动态过程,是指教师在严格的专业训练和自身不断地主动学习基础上,逐渐成长为一名专业人员的发展过程。教师专业成长可以分为理性的教师专业要求和实践的教师专业要求两方面,前者指教师从事教育的专业水平,包括学历学识、组织能力、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判断能力、教师道德、教育责任和教育理想主义;后者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教学能力、师生关系、人文关系、个体经验等。

1.2 幼儿园新教师的现状分析

(1)年轻朝气,富有激情与活力。新教师上岗时,往往是刚刚摆脱繁重的学习任务,面对全新的工作,他们会体会到做教师的快乐,意识到自己是一个需要独立面对困难和挑战的成人,这时,就会对工作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并进行积极的探索。(2)面临矛盾与冲突的挑战。在生活上,新教师参加工作后

生活习惯和状态就要调整到与社会人接轨,作为一名成年人为自己的生活负责。在工作上,对新环境的适应以及学校学习的知识与实际工作需要之间的矛盾,会使新教师感到迷茫,使他们面临着并多矛盾和冲突的挑战。这种迷茫不会在短期内消失,而是在新教师自身经验不断积累的过程中慢慢消失。

(3)需要专业的指导和帮助。我国研究者林沛生认为,教师有着“自然成熟”的倾向,对于新教师来说更是如此。如果教师在新教师这个阶段被忽视,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和教学技能技巧的专业指导以及适当的心理疏导,任凭其自己摸索前进的话,很可能会使其动摇甚至放弃自己的教学理想,一旦中断教学生涯,就更谈不上专业成长了。

(4)非幼师专业的新教师比例不断增加。幼儿教师供不应求以及幼儿园的各式特色教育,使非幼师专业的教师比例增加。一些民办园为了尽快开园招生,只关注考察应聘教师的技能,而不注重其是否接受过学前教育专业知识的培训,因此幼儿园招收了大量英语专业、美术专业和音乐等专业的应聘者。这些新教师缺乏对儿童特点以及教学技巧的掌握,在实际教学中并不能很快融入到儿童和工作中去。幼儿园新教师迫切需要专业成长

2.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要求

2001年,国家颁布施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纲要》修改了对幼儿教育内容的过细要求,改为更开放式的要求。在《纲要》第三部分组织与实施中,规定到“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教师要根据本《纲要》,从本地、本园的条件出发,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灵活地执行。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2.2 个人发展的要求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的思想不断解放、发展,工作不再仅仅为了解决温饱问题,而是追求更高的自我实现的需要。在现代社

会,寻求自我实现成为人们在工作中努力奋进的一个目的。在教师行业,自我实现的途径之一就是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走的更远,成为骨干专家教师,因此,专业成长是新教师个人发展的迫切需要。

2.3 幼儿园工作特殊性的要求

保教结合是幼儿园区别于其他学校教育的重要特点。学龄前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身体特点决定了其是脆弱的、需要保护的、在不断地成长中的,保证其身心发育和安全应是幼儿园工作的第一位。学龄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使得学前教育具有独特的特点,这种工作对教师有着特殊的要求。如果教师没有强烈的责任心和过硬的专业知识是不能胜任幼儿园的复杂工作的,只有通过专业成长才能达到幼儿园保教并重的要求。幼儿园新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3.1 教学反思

新教师对其教学进行反思,是一种自主的、他人无法替代的行为,只有引导和帮助新教师走上教学反思之路,他们才有可能持续发展。教学反思主要有观察日记、反思日记、分析教育案例、行动研究等。

3.2 同伴交流

幼儿教师至少两人共同对一个班进行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在工作中需要集体的和谐合作,刚参加工作的幼儿教师都会被分配给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以“师徒制”的方式学习工作所需的各种技能技巧。同伴交流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直接对话,这是获取经验教训和解决问题的最快途径。另一种是合作,幼儿园中经常有公开课、课题研究等,需要老师们的协同配合,幼儿园新教师则能够在合作中取长补短,从而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3.3 专业培训

专业培训是促进幼儿园新教师专业成长的直接途径,主要包括幼儿园园外培训和幼儿园本位培训(园本培训)。园外培训通过专家讲座、教育培训、交流等形式,可以使新教师了解幼儿教

育的最新理论和动向,开拓其视野,提高认识的高度,与优秀一线教师的接触可以使新教师了解其心得体会,体会智慧火花的碰撞。园本培训是指在教育专家指导下进行的,以教师任职的幼儿园为基本培训单位,以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为主要目标,通过教育教学实践和教育科研活动等多种形式,对全体教师实行的全员性在职培训模式。

3.4 发挥专业优势,建立个性化专业成长模式

除了对这些非幼师专业的教师进行学前教育专业知识的培训,应考虑到他们原本专业所具有的优势,让不同专业的教师充分展示其专业特长,互相补充学习,以扬长补短,制定个性化的专业成长模式。

综上所述,我国对幼儿园新教师的专业成长在借鉴学校教师专业成长研究的基础上,还需要做许多独立系统的研究,以提高我国幼教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素质。参考文献

篇3:关于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思考

一、更新教育观念, 对教师角色进行重新定位

观念是行动的向导。作为幼儿园的管理者, 教师应该充分意识到, “教育者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 就会直接产生什么样的教学行为”。为此我们首先就要认真学习幼教新课改, 认真学习新理念, 树立新观念, 要对幼儿教师的教学角色进行重新定位。其次, 要充分地认识到幼儿教师是以“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角色与幼儿展开互动交往, 不是要求幼儿要怎么样, 而是要带领幼儿一起来参与互动, 在互动中开发幼儿智力, 启迪幼儿思维, 促进幼儿发展。只有对教师角色进行重新定位, 才能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一 ) 从教师与幼儿的关系看 , 教师是幼儿的倾听者和欣赏者

在幼儿教学中, 教师与幼儿并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关系, 教师要成为幼儿的倾听者、理解者与欣赏者。教师要俯下身来学会倾听, 用心来聆听, 用心来赏识, 这样才能打开幼儿的心灵之窗, 促进幼儿形成健全的人格、开朗的性格、美好的心灵。

(二 ) 从教与学的关系层面看 , 教师是幼儿的支持者和引导者

在幼儿的学习过程中, 应少一些指令性行为, 多一些自由, 不要让孩子在教师的管制下被动学习, 而是要真正以幼儿为中心, 以自主学习为中心, 发挥教师的导向作用, 带领幼儿展开快乐学习。没有教师的过多干涉与管制, 让幼儿拥有更大的空间, 这样的教学才是真正的以幼儿为中心, 才能带领幼儿展开富有个性而快乐的学习。

(三 ) 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 , 教师是教学的研究者与创造者

幼儿教师的教学不是机械照搬 , 而是要创造性地进行教学, 这样才能挖掘幼儿的潜能, 培养幼儿的创造性。为此教师要成为研究型与 创造型教 师 , 要增强自 身的创新 观念, 加强理论探索与实践研究, 不断进取, 不断创新。

二、加强教师培训, 让教师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许多教师入职前的学习与实践教学脱轨, 或是不能跟上教育形势发展的步伐。针对这种情况, 我们应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结合起来, 要在搞好教师日常教学工作的同时, 加强在岗师资培训, 以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让教师能够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一 ) 利用课余时间集中学习新课改

通过印发相关学习资料, 利用教师的课余时间来让全体教师参与到新课改的理论学习中来。让教师从思想上重视新课改, 从理论上深入掌握新课改, 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与教学水平, 为更好地推进幼教新课改, 顺利地开展幼教工作打下坚实的思想与理论基础。

(二 )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培训

现代社会处于科技时代, 以互联网与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科技日益深入教学领域 , 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同样可以将之运用于教师的培训之中, 这样可以化零为整, 让教师足不出室就可以观摩名师教学实录。为此我们可以采用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的方式, 让教师利用计算机、手机等现代设备来观看名师教学录像, 并与广大幼教工作者展开充分的交流。

这样的培训模式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结合起来, 更能让教师在教学与培训中不断总结与提高, 真正实现了教学与教研教改的结合, 更加利于教师自身修养、业务水平与综合能力的整体提高。

三、开展教学反思, 引导教师不断进行自我调整

教学是师幼共同参与的互动过程, 这决定了在具体的教学中不可能完全按照教师所预定的展开, 而总是会出现一些偶发事件。对于这些偶发事件的处理正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虽然教师通过学习掌握了一些新思想, 树立了新观念,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却常常是直接对幼儿施加影响, 将重点放在如何顺利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上, 而忽视了幼儿的实际反映情况, 或者是针对偶发事件不知如何处理。这样的教学无疑是失败的。教师的专业成长既是建立在不断学习的基础上, 同时又要重视幼儿在教学中的具体反应, 要通过教学反思, 来总结教学的成功与失败, 这样才能为后继教学做准备。为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引导教师在课上认真观察幼儿的一举一动, 认真记录下各种教学信息, 课后开展教学反思, 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可以单独进行, 也可以小组的形式展开 , 但不管哪种 形式都可 以让教师 在反思中 总结成功经 验 , 吸取失败 教训 , 真正将幼 儿纳入教师 的教学之 中 , 这样更加 利于教师 的专业化成长, 从而使幼儿教育教学更具科学性与合理性。

四、充分放手放权, 给予教师自我发挥与创造的空间

教育活动的组织和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现代社会是一个创新的时代, 唯有创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在幼儿园的教学工作中, 我们不能按照成人的思维模式来机械展开, 而是要围绕着不同个性特征的幼儿展开富有活力的创造性课堂。创新意识是教师所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幼儿园过于细化的教学制度看似很详细、很完善, 却很容易束缚住教师的思想, 不利于教师富有个性而创造性地开展教学, 不利于幼儿创造潜能的发挥与个性的发展。为此管理者应从一个新的角度、新的方向来改进完善幼儿园的教学管理模式。对于教师, 在教学上不能管得太严太死, 应充分地放手放权, 让他们拥有一个更为宽广的自由发挥空间与学习空间, 不断增强教师的创新意识, 引导教师创造性地展开教学。这样教师才能真正放开手脚, 冲出以往所限定的固定的思维与教学模式, 能够结合幼儿的特点来开展富有个性化的教学, 为幼儿创造一个富有活力而开放的学习环境, 让每个孩子都能展现自己的个性与创造潜能, 引导幼儿创造性地生活与学习, 促进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与成长, 将创新的火种播撒在每一个幼儿心中。

篇4:关于优秀教师成长规律的思考

关键词:优秀教师成长规律

一、优秀教师的界定

对优秀教师的界定,现在国内有很多种说法,如唐林海老师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学生眼中的优秀教师具备以下一些特征:优秀教师也是一个“孩子”,优秀教师是一个“戏剧演员”,优秀教师是一本“百科全书”;周群老师对优秀教师的界定是辞海加文件,是描述性的,很笼统,优秀的中小学教师即中小学教师中品学兼优者;此外,赖学军老师对优秀教师概念的科学内涵与外延做过专门的研究,他认为优秀教师的内涵有以下几个方面:创造性是优秀教师的本质属性。优秀教师具有一定的时间范畴属性,即优秀教师具有历史动态性特征。当然,这并不否认那些能够不断自我更新、自我发展,创造力经久不衰,长期甚至在几代人中都能保持优秀席位的优秀教师。由此,我们可以从影响时间周期的长短上对优秀教师进行分类,可分为中长期的优秀教师和短周期的优秀教师,不同层次优秀教师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优秀教师具有一定的空间范畴属性,即优秀教师具有相对性特征,他们是在一定空间内的优秀教师。优秀教师创造的成果具有特殊性,优秀教师可分为不同类型。按优秀教师的成长过程来划分,可分为准优秀教师、潜优秀教师和显优秀教师,这种分类是现代人才学的人才纵向分类方法的体现。最后他说优秀教师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得到同行专家确认。综合运用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造实践能力进行创造性劳动,探索新设想,制作新产品,对教育领域的发展做出某种较大贡献者。还有就是在年度考核中,大多数学校把教师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并有一定的比例,主要是对优秀教师的名额加以限定,一般不超过15%。当然有时候(县区)政府以上等单位也要评,从而会出现国家、市级、区级、校级的优秀教师,这对教师而言更多地意味着一种荣誉。我们这里谈优秀教师的成长,对优秀教师的界定主要基于三点考虑,1、优秀教师的成长是个动态过程,是一个延续不断变化的过程,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其中有两个重要的转化期:一是从教育的新手向教育的能手转化的时期,二是从教育能手向学者型教师转化的时期。2、优秀教师在成长的过程中是有不同层次的,如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学者型名师。3、优秀教师的成长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两者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可以这样说,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教师成长为优秀教师的载体。强调优秀教师业务能力的不断提高,一个重要的外显方式就是教师专业职务提升。初级、中级、高级、特级、学者型名师。所以我们这里所说的优秀教师是指从教师业务学术角度评定的各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动人,特级教师以及学者型名师。

二、制约优秀教师成长的关键因素

纵观国内优秀教师成长规律的研究大都很泛泛,在成长为优秀教师的因素中哪些是教师自己要做的,哪些是教育行政部门要做的,搞不清楚。分析文献资料和优秀教师的成长案例,我们不难发现以下因素是制约优秀教师发展的关键因素:

1、长期、扎实的教育教学实践

一名教师新手在成为优秀教师的过程中,要实现其教师专业化的发展。需要一个基本平台。这就是教育教学实践,这是教师为学生服务的场所,是自己成长的“肥沃土壤”,实干是基础,所有优秀教师的成功。无一例外来自长期、扎实的教育实践。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领导要为教师提供长期、扎实的教育教学实践的机会。现在各地学校有一个趋势就是领导干部年轻化,当然,这样做的效果是让那些有管理才能的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但也有一种不好的趋势,教而优则仕,仕后就纯做管理,这类教师的发展模式就是普通教师—优秀教师—主任—副校长—校长。要明确优秀教师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经过适应期、成长期、高原期和成熟期,所以对于那些确实已经走上领导岗位的优秀教师,如果其在教学科研方面仍能独树一帜,应该为其提供从事教育实践的机会,在教学和行政管理上实现双赢,比如李镇西、程红兵。当然,作为优秀教师本人应该对自己的发展方向仔细考虑,不受中国“学而优则仕”的官本位思维的影响,长期从事教育教学,向学者型名师迈进,比如孙维刚、盘振玉。

2、优秀教师发展动力问题

一名教师从新手到优秀教师的成长是一个动态的漫长过程,需要源源不断的动力,比如有些教师不是一开始就愿意当教师的,而是日久生情,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找到了幸福感和成功感。当然要走得更远则需要专业发展动力,能够影响教师继续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是教师专业情意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理想。教师的专业理想是教师对成为一个成熟的教育教学专业工作者的向往与追求,它为教师提供了奋斗的目标,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巨大动力。所以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应该多让教师接触先进,因为教师的发展动力有很大一部分是来源于身边和同行中的先进人物,如于漪、魏书生等,他们的教育教学经历与成绩有很强的示范性和引领性,能使千千万万的教师获得前进的动力,所以要创造机会让教师们接触他们的思想。而教师自己也应多看教育大家的书籍,不但从中寻找教育教学方法的启示。而且增强自己发展的动力。

3、教师进行系统进修学习

朱永新教授提出:勤于学习,充实自我,这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基础。许多优秀教师的成功个案也表明:顽强、自觉学习应该是优秀教师成长为专家型名师的一个较为重要的条件,当然主要靠自己。学习的形式粗分有三种:1、师徒学习,从身边最为优秀的名、特、高级教师学习,学习他们丰富的教育教学的成功经验:2、学历进修,即在本学科专业方面专科、本科、硕士生、博士生一路走来;3、读书学习,看百家之言,吸收更多养分,给自己不断的启发。在学习方面做得好的如厦门第一中学校长特级教师任勇,他提出了12种学习方式,如报刊书籍学习、进修学习等。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要给老师们多创设些读书、学习的机会,如购置最新的教育理论书籍,订阅适当数量报纸杂志等,而教师自己则应充分利用学校、社会创设的条件丰富自己,自己应主动地购买、订阅符合自己专业特点的图书杂志,保证自己始终处在前沿的位置。

4、教学经验的自我反思。

近年来,无论是对我国优秀教师成长道路的探析,还是与此相关的国际比较,均已清楚地表明实践反思模式是面向未来的教师教育的基本模式,即实践+反思=教师成长。特级教师于永正说:“保持教育理性状态的前提是群体具有反思能力。而名师就是处于反思的‘多震地带’。他们在反思宏观的教育,也在反思教育的细节;他们在反思历史。也在反思现在,尤

其总在反思自己。名师是我们教育界反思状态的发动机——他们启发了我们。这便是名师的价值。”作为一名优秀教师应该坚持对自己每日的课堂教学、作业批改、教学设计等进行主动积极地反思,反思成功和失败的地方,长期坚持下去,渐趋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使自己走向成功,而作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则要为老师们的成长创造批判性的、反思性的校园文化,使反思贯穿于优秀教师成长的适应期、分化定性期、突破期、成熟期、成名期。

5、教师积极开展课题研究

教师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会对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变得日益敏感,有些问题能及时解决,有些则需要较长的时间加以解决,成长的初期。我们可以申请校级课题立项,或跟随他人搞课题研究,课题研究通常对教师的成长起到促进作用。有了一定基础后,我们可以申请级别更高的,如区级、市级、国家级的课题研究,它能使教师几年如一日地思考一个问题。为了解决问题必然要学习很多东西,自身的素质和科研能力必然获得有效的提升。许多教育大家的成长过程都具备课题研究的历史,如邱学华与尝试教学法,顾泠沅与上海青浦实验等等。而我们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要积极创设科研兴校的文化氛围,为老师们提供参与课题立项、研究的机会。我们教师自己如果想成为优秀教师就应很好地争取搞课题研究的机会。并且一旦立项就应该搞好,出精品。

6、教师应该主动勤于创作

学者型名师都具有先进、独特的教育思想、突出的办学业绩和丰硕的教学科研成果,他们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有代表自己专业思想的论文和论著。所以教师要成为优秀教师,实现其专业化发展,走得更远,就必须主动勤于创作。其实,我们任何一位有所追求的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时常会有一些好的想法和感悟,闪出智慧的光芒,这些好的想法和感悟往往稍纵即逝,如果及时地拿笔随时记下。一般此时的文笔很流畅,用不着绞尽脑汁,晚间稍加整理就是一篇很好的日记,日后再翻阅你会发现当时用的语言、情感是最恰切的,自己都会佩服自己。为了超越自己,为了给自己提供写作的素材,提供第一手实践的事实与有关数据,我们必须善于抓住这些灵感。现在网络发达了,我们可以建立自己的博客,把教育日记写在博客上,这样不但便于我们查找、整理。同时也是一种美的享受,而网络的四通八达,还能给我们带来一些读者,给我们以更好的反馈。记教育日记,对某一问题的看法成熟后要及时地写成文章,争取获奖或发表。长此以往会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思想。达到一定的层次后出论著是水到渠成的事。

7、对教师进行挑战性评价

评价是促进优秀教师成长的最有效的策略之一,它的外在表现方式可以是教师专业职务提升,如初级、中级、高级、特级、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也可以是各类评优如年终评优考核、各级政府先进称号的命名;各类比赛诸如双优课评比、青年成才比赛、青年学术论坛、论文评比、说课大赛的获奖等等。挑战性的评价能有效调动老师们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在获得各级各类荣誉或各级各类评比获得较高级别的奖项后。会有很强的幸福感和成功感,这也会成为他们向更高目标迈进的动力。

以上七点实际上是建立在教师对人生的思考、对人生价值的追求上。吴正宪认为:“教师工作是我生命中的重要经历,我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付出、奉献:我也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收获。我收获了孩子们的那份真诚;收获了老师们的那份期待;收获了社会的认可与尊重。同时。我也获取了自身成长中成功的喜悦,获取了生命的价值与人生的快乐,实现了个人生命价值与教师职业生命价值的和谐统一。”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要积极为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为教师的成长多提供些崭露头角的机会,而教师自己则应积极地参加各类评比活动。

篇5:关于教师成长的思考

张浦中心小学 陆宝根

一、树立良好的职业心态,建立正确的职业化理想

1.从“鸡肋”“卖声”等心态到成为“香饽饽”的职业,极大地影响着青年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2.人生两种职业心态:用生命回应职业的需要;用职业实现生命的价值

专家分析教师有两种职业状态:一种是“用生命回应职业的需要”,另一种是“用职业实现生命的价值”。处于第一种状态的教师,认为教师职业是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工作和忙碌只是源于外在的职业要求,一旦得不到应有的报酬、职称、荣誉等,就很容易失去价值感;第二种是通过职业体现生命的价值,这类教师在教育中实现了自我,在他内心,教育本身就是很有价值的、很有意义的事情。我们到底属于哪一类呢?我认为并不能简单地非此即彼,一个教师有时会处于第一种状态,有时也处于第二种状态,这就需要调节了。

3.教师应该用教育这种职业实现自己生命的价值

4.著名教育家李镇西说:“我的教育不为领导,不为职称,不为荣誉,只为着我乐趣本身”

二、吸纳新的教育理论,建立新的教育哲学

1.要当一流的教师,先当一流的学生,2.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3.教师要转变教学意识。

4.要因材施教,不能抹杀了孩子的个性。

三、具体授课中努力提高教学能力

1.教师需要做到“六个学会”

(1)教师要学会宽容:教师的宽容就是努力使自己变得胸襟开阔、气度恢宏,就是心智不那么闭锁,头脑不那么固执,思想不那么僵化,眼界不那么狭隘,就是尽可能地尊重多样化,珍视个性,尽可能地从多种角度看待事物,尽可能习惯“一个世界,多种声音”。宽容的深刻含义就在于:对自己所认同的对象也能抱以审慎的态度,而对别人所信赖的事物又能假设它确有合理之处。真正的教育只能建立在尊重与信任的基础上,建立在宽容与乐观的期待上。

(2)教师要学会等待:等待意味着教师能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意味着能够用从容的心态对待自己所做的工作——不急于求成、不心浮气躁,不指望一次活动、一次谈话,就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学会了等待,一定永远不会对学生说“你不行”。当我们学会用等待的心情看待学生时,就能对学生少一点苛责、失望和冷漠,而多一份理解、信心和亲切。

(3)教师要学会分享:分享,意味着教师更多的是展示,而不是灌输;是引领,而不是强制;是平等的给予,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施舍。学会分享,首先意味着学会倾听,学会走进儿童的内心世界,学会从儿童的眼光看待世界;其次,意味着努力创生一种新的分享方式和新的表达方式;再次,意味着对于自我中心、自以为是、好为人师的倾向的自觉防范;最后,学会分享是和学会欣赏别人高度相关的。

(4)教师要学会合作:合作与交流是教师教育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合作就意味着,对于不同、差异、另类,甚至是对于异端的尊重与接纳;意味着我们学会了“求大同,存小异”,学会了必要的妥协、退让、隐忍和放弃。作为教师,需要很好地和校长合作,和同事合作,和学生合作,和家长合作。合作需要有善于沟通的品质和能力,2

需要有理智的判断和成熟的热情,需要有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品质和推己及人的胸怀。

(5)教师要学会选择:教师须学会选择教育的内容,选择教育的时机,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这就要求教师有非常丰富的积累,有高度的判断力和鉴赏力,如此才能有不俗的选择能力。

(6)教师要学会创新: 创新是教育的根本,教师要学会创新就意味着教师不断地探索以便改进自己的工作,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风格,能够试图从不同的角度对那些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熟视无睹的事情作出新的解释,能够对那些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事情抱以重新的审视,能够对那些似是而非、以讹传讹的种种说辞予以警示。教师学会创新,才可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学生。

2.要有较强的课前策划能力 3.要有较强的课堂调控能力 4.要有较强的课后反思能力 5.要有丰厚的文化功底 6.要有精美的语言 7.要有更专业化的知识

四、在反思中不断发展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教学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不断地对自我及教学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过程,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教师只有通过多种渠道获取反馈信息,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情况,客观地诊断出自己的不足之处,才能不断完善与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因此说,教师要想成长为成熟的专业工作者,必须通过自我反思。

A:养成反思的习惯

善于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要素,没有教师的反思也就没有教师的教育科研。教师要体会到反思的重要价值和反思能力对自身成长的意义,养成反思的习惯。名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时候,并不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果,而是勇于自我反思,主动地回顾、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并进行批判性的分析,进行调整,他们养成了自我反思的习惯,不断完善自己。

孙双金老师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用一种自我反思的形式,把所思所想用文字记录下来,以此来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于永正老师有两大习惯,思考的习惯和操笔为文的习惯,这都是他善于反思的一种行为表现。这些名师对教学活动的意义价值、运作方式不断自我解读,批判与反思,在不断反思中去伪存真、常教常新。正因为勇于反思,名师在自我完善方面表现出较高的自觉性,他们时时刻刻都在学习,不断完善自己,加强各方面的修养,因而也能够很快战胜困难。适应新的环境,执著坚定地追求人生的成功。名师的成功是一个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教学艺术的过程。

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的反思与重建,是教师个体发展的保障。只有当教师能自觉主动的反思时,教育教学实践才具有提升的价值。通过反思性教学实践,教师获得的将是否定真实的自己,寻求真实的发展空间,获得真实的自我更新。教师只有养成反思的习惯,不断地改进自己的工作,才能获得持续的专业成长。

B:强化对课堂教学的反思

课堂教学是教学实践的主渠道,对教学进行反思必须对教学的全过程进行回顾和反思,包括课前、课上和课后的反思。

课前反思:本节课教学目标制定是否科学,教学方法是否能够真正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学习,如何克服难点等。这种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不仅思考教学各环节的合理性,同时对教学策略选择的依据,有效性、优越性等方面也要进行反思。

课上反思:及时主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主要检查教学实践与课前设计是否吻合,为什么出现偏差?采取哪些补救措施,效果如何?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效地进行。

课后反思:在行动结束后进行反思,也就是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反思是否达到预期的目的?各个环节的实施效果如何?如,情境的创设是否激发了学生兴趣又自然引起了新知?学生是否全身心地投入到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去了?为什么学生看似讨论热烈却抓不住问题的实质?怎样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将知识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等等。课后的反思总结可以多种形式表现,如教学后记、教学案例、反思笔录、课后备案等。

有些教师对教学反思的作用认识不足,甚至产生畏惧情绪,感到无从下笔。实际上,反思不应拘泥于固定模式,一节课下来,精心梳理自己的教学过程有哪些得失。哪怕是课堂上一个典型的点评或一个小小的引导失误,都可以作为反思的内容。教师不断记录自己教学的所想、所感、所悟,这对以后实施有效的教育教学是必不可少的。因为记录的资料不仅可以作为事后回顾、反思专业历程的原始素材,而且叙述过程本身就是对自己过去的教学经历予以归纳、概括、评价和再理解的过程。

C:注重交流与观摩中的反思

反思活动不仅是个体行为,还需要群体的支持,教师在群体的交流与思维碰撞中反思自我、提高自我的业务水平。不同的教师、不同 5 的教学风格、特长爱好、思维方式等都存在差异,这恰恰是交流反思的宝贵资源。同事间相互听课、评课、组织教学论坛和教研沙龙,畅所欲言,共同研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共同反思、共同提高。

总之,教师的教学反思,是自己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专业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教师只有通过反思自己在教学、教研、管理中的得失,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张扬个性、发展优势、克服不足,才能使教学实践日趋符合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在反思中不断提高。

反思的几个主要抓手:

1.自己是否真的热爱教学工作?

2.对自己工作的社会意义是否有深刻认识? 3.现有教法与新课程理论的差距何在? 4.我到底是关心自己的教还是关注学生的学? 5.课堂设计与学生的收获差距有多大? 6.我在课堂上是否实现了因材施教? 7.我是否能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

8.我对自己运用的教学方法是否能灵活运用?

篇6:对乡村青年教师成长的思考

张国儒

“名师”,一个神圣的字眼。多少人翘首凝望,多少人梦寐以求。极少数人历尽艰辛一路坎坷而圆梦杏坛,许许多多的人虽孜孜以求最终却折戟沉沙。为什么仅有少数人集师德表率育人模范和教育教学的专家于一身,为什么许多有潜质有职业信念的教师最终裹足不前而未能成为万人景仰的“名师”,对于这个话题,不少前贤方家已高屋建瓴地作了精辟的理论,而对于广大扎根泥土工作在村镇最基层的教师的专业成长却鲜有涉及。我们现在把目光从城镇移除,转而投向乡村去关注那里的千千万万中小学教师,也是颇有意义的。

教师的成长是否也像其它事物一样存在关键期?如果有的话,那个阶段是教师成长的关键期?据资料反馈信息来看,意见已趋于一致,即从教的前三年,也就是所谓的“新手期”,或称为“入职适应期”。这个时期是决定教师是否能够成长为名师的关键期,这是因为名师的成长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入职适应期”属于特殊的“量变”阶段,没有这个阶段的一定量的积累,就没有质的飞跃。如果在这段时间,教师是失败的,不成功的,就很难成为教书育人的好教师。

那么,对于一名刚刚走出师范院校大门再走进乡村中小学校门的年轻教师来说,他们在新手期通常会面临怎样的困境呢?

1.差异显著挤压成长空间

乡村中小学,现代基础教育体系中最薄弱的单元。尽管近几年政府及主管部门作出了很大投入,但其软硬件条件仍与城镇学校相去甚远,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瓶颈。这里是极易被人忽视的角落,很少能够吸引领导的眼球。各级各类学术研讨会、教育教学现场观摩、课改成果展示等活动都千篇一律地被安排在城里或先进乡镇的几个少数“明星”学校,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划分给乡村中小学的名额又很有限,一个刚刚毕业的年轻教师便很难拥有这样的学习机会了,他们在只能在自己倍感陌生的领域里摸索前行。

也许有人把希望寄托在信息技术上,认为通过迅捷方便的信息平台做到“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可以让乡村中小学教师实现跨越式发展。孰不知乡村地区仅有的几台电脑通常是校长主任们办公室里的摆设,网络虽有数据线却没有数据信号,说不定憨实的校长正在为普通的办公经费而发愁。在乡村条件稍好的学校,倘若教师在工作时间上网,便被视为不务正业——一定是在聊天或打游戏。一些思想保守的校领导认为,网络世界光怪陆离、泥石俱下、鱼目混珠,上网一分钟还不如多改一本作业本来得实用,本着爱护年轻同志的原则,还是不要上网。所以,试图通过网上BBS或博客等形式及时为乡村一线

1年轻教师充电仅是一个善良的愿望。另外,这些学校的青蓝工程建设也不尽如人意,校领导有时乱点师徒谱,随意组合,使一些不能胜任师父工作的老师匆匆上阵,“师徒对子”有名而无实。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大多师父也不愿尽职尽能,生怕徒弟超过自己而留有一手„„一位毕业了三年的教师曾经坦言,她自工作以来的所有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全是吃的实习一个月期间指导老师所传授的老本,其余无任何进步。

2.举步维艰凸显个人底色苍白

一个年轻教师,都是历经十年寒窗,饱读各类教科书,自认为怀抱利器,怀鸿鹄之志,思兴教之策,都想全新的坐标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他们充满朝气、信心、热情和活力,认为凭借自己在大学学到的知识,潇洒地走进课堂,一炮打响,作出可喜的成绩,得到学生的喜爱、同事的好评以及领导的赏识。然而,当他们面对复杂的课堂教学时又会感到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无所适从。学生并不具有他们想象中的学习的热情与渴望,许多教学的微观问题,如学习材料、教学活动的组织、学生控制以及师生关系等处理起来并不得心应手,他们往往只能坐观别人享受成功的喜悦,自己却黯然神伤。原有的执教热情也逐渐消退,有的甚至被失望和颓唐所取代,何去何从,他们内心充满躁动、矛盾与不安。

3.多元成功影响职业信念

在市场经济时代,我们的社会为年轻人在多领域的成功搭建了更为宽阔平坦的舞台。我们的年轻教师在求学的过程中,总有一些无话不谈的同窗好友,他们曾经在一起畅谈理想与人生。参加工作后,不少仍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互相交流彼此的工作及生活近况。通过交流,我们的年轻教师发现,平素学业成绩比自己好的名牌大学毕业后直接进入政府大院或成为跨国公司的白领;成绩和自己相当的,有人参加公务员考试也进入政府机关,有人怀揣荣誉证书南飞苏南或进入城市知名中小学;上学时成绩平平的同学因为某些关系而在单位炙手可热或下海独立创业居然已小有起色。横比之下,他们倍感工作压力之重、环境之差,劳动收入之低和前程之迷惘。他们开始怀疑自己当初的职业选择,叹世风日下,感命运不公。一些人在沉默中颓废而不思进取,一些人在沉默中慨然离开教师队伍,重新寻找能够体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工作。

4.道德缺失拷问心理承受力

21世纪以降,我们的社会在一定范围内,相当程度上出现诚信缺乏、道德下滑等现象。学校里的领导老师不是生活在真空之中,道德的缺失在教育领域同样严重。教育故事或事故反映出的世风、人心仅是社会现状的一个缩影。比如,市县校组织的公开课、优秀课评比,最终脱颖而出的一定是那些名牌学校的教师或镇中心初中、中心小学的所谓骨干教师,青年教师精心设计的原生态课总是被那些作秀的非常态课所击败。有机会参加各种培训学习或观摩交流的总是校领导或“明星”老师。再比如,开学前分班,由于人为操纵,自己所抓阄所得的班级远不如兄弟班级,是普通班中的普通班。当初美丽的设想只能在道德的困境中无奈地叹息。

5.低级趣味挑战心理免疫力

乡村的教育工作是辛苦的,它要求年轻教师始终甘守清贫,要有面壁十年的耐心和十年磨一剑的意志,要有一个高标准的设立并长期朝着这个目标不懈努力的敬业精神。然而,在乡村落后的育人条件下,堪忧的成长氛围中,如果没有超越自我的勇气和长期燃烧的教育热情,年轻教师的梦想可能会因破灭而走向另一个极端——有的借酒销愁消极怠工,有的玩物丧志游戏人生,有的甚至沉迷于赌博等恶习以刺激大脑神经„„

基于以上困境分析,拟提出以下对策——

1.培养牢固专一的职业情意是基础

牢固,是坚不可摧,任凭风吹雨打仍岿然不动固若金汤。专一,就是集中精力,专心致志且矢志不渝。教育事业是培养人、塑造人、成就人的事业。它需要每位从教者有一种淡泊和宁静之志,不被外面世界所诱惑,耐得住寂寞。乡村中小学的青年教师,大都生于乡村长于乡村,他们身上继承的是乡村教育的血脉,具有基本的乡村情感,能用心从事乡村教育,他们才真正是乡村教育值得信赖的薪火。与城里出身的教师相比,他们更加能够扎根乡村,深情关注农家子弟,做一名坚定不移的乡村教育守望者。也只有这种牢固专一的职业情意,才能激发教师心理美好的教育情愫,把献身乡村教育当作职业,当作事业,当作艺术,不断激活他们潜在的智慧,最大限度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成就学生学业的同时成就自己的人生梦想。

2.适时巧用几个效应是关键

(1)刻印效应。1910年,德国习性学家海因罗特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刚刚破壳而出的小鹅,会本能地跟在它第一眼看到的自己的母亲后边。但是,如果它第一眼看到的不是自己的母亲,而是其它活动物体,它也会自动地跟随其后。尤为重要的是,一旦这小鹅形成对某个物体的追随反应,它就不可能再对其它物体形成追随反应。而且这种追随反应的形成是不可逆的,而用通俗的语言来说,它只承认第一,无视第二。这种后来被另一位德国习性学家洛伦兹称为“刻印效应”的现象不仅存在于低等动物里,而且同样存在于人类之中。发展心理学家将动物发展的“关键期”概念引人心理学研究的领域,认为人的心理发展也存在“关键期”现象:在个体早期生命中存在一个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错过这个“关键期”,个体心理某方面潜能的发展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即使额外付出很大的代价仍达不到应有的发展水平。所以,我们的校领导一是要十分重视“青蓝工程”建设,学校所选中的老师应该是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学的骨干,能够将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自己的徒弟,用乡村教师特别能吃苦特别讲奉献的精神感染自己的徒弟,成为他们入职适应期的关键引路人,为其终身发展提供可贵的精神及技能支持。二是要珍视青年教师入职适应期的几个第一,如第一次上公开课、第一篇论文发表或获奖、第一次受到表彰等,校领导应及时予以鼓励,增强其信心,同时提出新的希望。因为这些“第一”看似微不足道,但在年轻教师心理不亚于买彩票中了大奖,会提供给他们极大的前进动力,为其日后“质”的飞跃奠定基础。

(2)蝴蝶效应。这是气象学家洛伦兹1963年提出来的。其大意为: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其原因在于:蝴蝶翅膀的运动,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引起微弱气流的产生,而微弱气流的产生又会引起它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引起连锁反映,最终导致其他系统的极大变化。这个效应说明,事物发展的结果,对初始条件具有极为敏感的依赖性,初始条件的极小偏差,将会引起结果的极大差异。推广之教育领域,同时可以说明教师成长过程对关键期内初始条件的敏感性和依赖性。处于入职适应期的青年教师需要从小处着眼,从小事做起,夯实基础,找准目标,抓住机会,积极锻炼,为将自己纳人快速成长的人生轨道做好充分准备。特别是在这个关键期内,那些与课堂专业生活相关的“关键性事件”“关键性人物”“关键性活动”极有可能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比如校领导的一句勉励的话、一个微笑,一位名师的成长故事、一次交流活动上一位专家的精彩报告,一篇给人启迪的学术论文,都可能在年轻教师脑海中刻下深深的印记从而受益终身。

(3)鲶鱼效应。挪威的一个船长在装满沙丁鱼的鱼槽里放进了一条以鱼为主要食物的鲶鱼。鲶鱼进入鱼槽后,由于环境陌生,便四处游动。沙丁鱼见了鲶鱼十分紧张,左冲右突,四处躲避,加速游动。这样一来,一条条沙丁鱼欢蹦乱跳地进入了市场,人们便可以吃到鲜嫩可口的沙丁鱼,是为“鲶鱼效应”。这一理论在教育领域可以表征,现在相对单调的教育工作内容和乡村清苦的工作条件让年轻教师在短暂的激情过后感觉像一桶拥挤的沙丁鱼一样,缺乏热情和动力,不愿对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思考与改进,以致慢慢形成了和尚撞钟心理。如果我们的领导能够注意目标推动(设立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和榜样示范

(校内、全市乃至全国的名师),让年轻教师体验丰富的工作活动,感受努力工作的成就,同时让他们知晓面临的挑战,并为之动容、为之奋斗,那对教师的成长将是大有裨益的。在运用这一效应的过程中,特别提醒的是,校领导不要担心年轻教师不会做,要防止他们不去做;不要怕年轻教师犯错误,而是要避免他们犯同样的错误;只要年轻教师尽力做了,能不能跳到适当的高度摘到葡萄又是另外一回事。

3.加强学习和反思是根本。

人类已步入了终身学习时代,青年教师加强学习的意义尤显必要。青年教师要为自己而学习,为乡村的未来学习。通过学习,把自己一步步打造成一部耐读的书,这部书比起课本对学生的影响更为深刻和持久。另外,新课程对教师的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我们的广大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把学习和研究结合起来,有意识地带着问题学习,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只有具备了这种职业智慧的老师,才能够以自己特殊的职业眼光,挖掘出课程的精彩之处,以最简洁的线条拉动出最丰富的信息;以最轻松的方式,让学生得到最有分量的收获,从而为新课程改革在乡村的顺利扎实推进作出贡献。

加强学习的同时,青年教师的反思也很重要,反思能力已成为新课改形势下所有教师必备的素质之一。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一个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只能形成肤浅的认识。所以,一位教师只有对自己获得的经验不断地进行深入地思考,对获取的原始的经验进行审视、修正、强化等的思维加工,才能使之得以提炼和升华,经验才可以成为一种更加理性和睿智的力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在乡村中小学,适宜的反思方式是撰写教学后记、教育叙事、教育随笔等。

4、校长室对青年教师工作的要求。

⑴严格遵守教学管理制度。

⑵虚心向老教师学习。

⑶严禁在办公室玩游戏。

⑷严禁散布消极言论。

⑸工作中遇到问题积极应对,不得逃避推诿。

上一篇:关于军训作文:我的军训生活下一篇:岔河第二中学办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