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的活动方案

2024-05-06

残疾人的活动方案(共12篇)

篇1:残疾人的活动方案

一、活动背景

我们丹阳有七千多婚姻适龄的残疾人,他们身体的缺陷带来的生活不便,无法正常的参与各类社交活动,残疾人的社交圈受到很大限制,交友渠道十分狭窄,虽然现在有了网络,电脑为残疾人打开了宽阔的窗,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交流平台,但绝大多数残疾人恋爱还停留在传统亲友介绍这一途径,可选择的面非常小,交友难仍然是残疾人恋爱婚姻中一个现实的难题,残疾人结婚难的另一个关卡则来之于残疾人本身,调查表明,多数残疾人对婚姻存在恐惧心理,总觉得对方不可能真正接受自己的缺陷,担心长期的相同会使对方失去耐心,或是担心自己不能给对方带来幸福,承担不了责任,因此,残疾人往往对爱情既渴望,又排斥,基于这种情况,我们举办了首届丹阳残疾人相亲交友活动。

二、活动目的

努力缩小残疾人与社会的距离,提供残疾人参与社交活动,改善残疾人交友婚恋难,树立残疾人自信,自强,勇敢追求爱情的观念和态度,增强残疾人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信心,关注残疾人,创建和谐的残疾人婚姻家庭,作为我们每个公民都应该献爱心,都应该去力所能及的去给予关爱和帮助!

三、活动概况

活动主题:“让爱盛开最美的花”

活动时间:20xx年11月11日

活动地点:残联会议室

主办单位:丹阳市残联

承办单位:创世纪情缘婚恋

活动对象:丹阳市的残疾单身青年(未婚,离婚,丧偶),符合婚姻法规定的法定年龄。

咨询热线:xxx

四、活动策略

本次丹阳残疾青年交友联谊大会,以八分钟约会为主题,打造一场服务残疾人、关怀残疾人的相亲盛宴。

1、考虑到残疾人的特殊情况,全程将借助八分钟约会这一形式,并以此为主导,让所有参与者都能感受到活动本质,提升所有人的活动参与度,同时降低活动的互动风险。

2、活动现场独创的设置进一步交流区――约会私聊区,在约会过程中如果需要更进一步交流的,可以在八分钟约会进行中随时邀请对方进入私聊区进行更进一步的交流,促进相亲现场的活动成效。

3、在八分钟约会为主贯彻活动进程的同时,保留相亲大会经典优质的互动环节,同时考虑到残疾人的身体情况,增加相适应的互动环节,提高活动现场的参与度与可看性,将相亲者的风采通过互动的形式表现出来。

4、特别活动现场设置红娘服务区,提高婚恋专业人士在相亲会现场的作用与数量,提升活动的品味与专业性。

篇2:残疾人的活动方案

一、时间:20xx年6月22日(星期二)

二、地点:垡头街道北里社区小公园

三、主办单位:垡头街道北里社区

四、活动主题:运动,人人享有康复服务

五、活动口号:健康,就在你身边

六、活动目的:通过运动会的举办增进残疾人的运动兴趣。积极参加户外运动,提高自身康复意识。

七、活动内容及方式:通过适合残疾人的运动项目,让大家积极参加活动。

八、组织工作:北里社区王书记、孟主任带头,社区残疾工作者和北里社区残疾人参与运动会。

九、工作计划:

1.研究、组织和协调运动会的筹备工作,确定好运动会的活动内容,准备好相关奖品。6月15日前完成筹备工作。

2.组织落实运动会的筹备工作,确定好活动时间、地点,做好准备工作。6月18日前落实好准备工作。

3.6月22日:于北里小公园举办残健同乐运动会。

垡头街道北里社区

篇3:残疾人的活动方案

目前, 我国高校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总体状况不佳, 大学生身体素质呈下降趋势, 也是高校狠抓体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工作方向。我国对特殊教育学校起步较晚, 体质监测并没有被纳入全国体质健康普查, 从前期的研究中发现, 残疾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也不容乐观, 总体变化趋势与普通高校学生基本一致。本研究从听力残疾学生体质状况发展变化趋势进行分析, 明确影响其体质状况的因素, 通过体育身体素质干预, 改善体质健康状况, 评估体育活动干预措施效益的有效性。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 一) 研究对象

以浙江特殊高职院校装饰专业一年级听力残疾大学生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生78 人, 女生56 人, 平均年龄21. 36 岁。

(二) 研究方法

(1) 实验法

干预实验前对听力残疾大学生身高、体重、肺活量、800 米 ( 女) 1000 米 ( 男) 、立定跳远、握力 ( 男) 坐位体前屈 ( 女) 6项指标进行测量, 并在体育活动干预后, 再将身高、体重、肺活量、800 米 ( 女) 1000 米 ( 男) 、立定跳远、握力 ( 男) 坐位体前屈 ( 女) 6 项指标测量, 进行实验干预对比与分析。

( 2) 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16. 0 进行数据统计, 对实验前后的测量数值进行统计、分析与检验。

( 3) 采用的体育干预措施

对听力残疾大学生进行体育与健康理论教育, 讲解体育对健康的重要作用, 讲解测试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加强理论指导。利用课内教学和课外练习, 运用有氧练习法、无氧练习法、核心能力训练交叉练习, 指导听力残疾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根据听力残疾大学生能承受的运动强度的大小, 分成大、中、小强度练习组, 并严格按实验教学设计进行体育锻炼安排。加强体育课外个别指导咨询, 加强听力残疾大学生课外体育社团活动参与, 及时掌握学生练习状态, 通过体育社团组织督促学生持续锻炼。

三、干预过程与结果

( 一) 制定特殊高职院校残疾人体育教学大纲和课外体育活动

体育活动是体育运动是在人类发展过程中逐步开展起来的有意识地对自己身体素质的培养的各种活动。采取了各种走、跑、跳、投以及舞蹈等多种形式的身体活动, 这些活动就是人们通常称作的身体练习过程。学校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体育锻炼的开展最为关键的一部分。学校体育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团结互助的团队精神, 激发挑战困难的勇气和自信心, 增强体质。

根据前期研究发现, 特殊高职院校残疾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2010———2014 年五年间, 总体身体素质呈现下降趋势, 只有体现快速奔跑能力的50 米跑和男生的引体向上呈现上升趋势外, 其余项目如800 米、1000 米、立定跳远、仰卧起坐、坐位体前屈都是下降的趋势, 这一趋势, 与健全大学生今年来的体质状况总体发展趋势类似。改变听力残疾大学生不因残疾缺乏体育锻炼而导致的不良体质健康状况, 需要运用多样的、丰富的体育锻炼手段来促进听力残疾大学生进行自主的体育锻炼, 培养体育锻炼的意识。

( 二) 制定体育干预内容

提升听力残疾大学生的身体素质, 是一项经过系统而全面的教育工程。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干预: 残疾人健身指导思想、特殊体育教育目标、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残疾人体育课程建设、课外体育锻炼、早操、体育社团组织、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体质测试工作、运动康复保健、以及体育课程评价体系。 ( 见表1)

( 三) 干预实验结果

实验前对其身高、体重、肺活量、800 米 ( 女) 1000 米 ( 男) 、立定跳远、握力 ( 男) 坐位体前屈 ( 女) 6 项指标、50 米跑, 采用大学生体质测试器材进行测试。实验时间: 2014 年9 月至2015 年9月, 为期一年。干预实验结束后对参与实验听力残疾大学生运用相同的测试方法进行各项指标的测试, 对测试结果做横向的比较, 并评估体育锻炼对残疾大学生体质健康干预的实施效果 ( 见图表2、3) 。

从上表结果显示, 身体素质指标在通过体育锻炼干预后, 均有不同程度的得到改善和提高, 尤其是柔韧类、力量类、耐力类提高较快, 收益明显。肺活量体重指数, 女生增长率为0. 032, 男生增长率为0. 117。耐力类项目, 女生干预后增长率为0. 024, 男生为0. 167, 男生较女生收益明显。柔韧类项目女生增长率为0. 231, 男生为0. 405, 男生获得收益显著, 男女生在该项目中所获得的收益都较明显, 说明此项目较容易提高。力量类和速度类项目, 男女生都有所提升, 获得不同程度的收益。在中学阶段的体育教学中, 处于半放羊式教学中, 他们因为缺乏像健全中学生那样的升学机制, 在各科学习中, 特殊教育学校因无任何考核指标, 以及较少有同类学校进行相互间的比较与竞争, 对残疾学生的要求自然降低。体育作为身体锻炼的一种有效途径, 也同样被弱化。经过系统和针对性的体育锻炼干预措施的实施, 听力残疾大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里, 获得较好的收益。

四、结论

①听力残疾大学生通过体育活动干预后, 在肺活量体重指数、耐力项目、柔韧项目、速度项目、力量项目均获得良好收益。②听力残疾男大学生在肺活量指数、耐力类、速度类、柔韧类项目较听力残疾女大学生获得的收益明显。③ 通过体育活动干预实验, 对残疾人体育进行必要的改革是促进他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必要的前提, 完善和制定区别于普通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大纲、体育课程建设、体育课外锻炼、体育课程评价体系是残疾人体育立身根本。

参考文献

[1]路凤萍.大学生体质健康、主客观评价的一致性与自我健康行为管理[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8, (31) 5:639-640.

[2]孙雄华, 曾白琳, 胡翔, 张巧, 陶晓斌.高职女生体质健康相关行为与体育干预措施和效果研究[J].高职体育, 2014, (96) 8:131-133.

[3]王玉华, 郝晓明.运动处方干预对体质影响的效果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08 (1) .

[4]王旭光, 王洋, 王远, 张丰刚.对青少年儿童体质健康干预体系和实施策略的思考:以天津为例[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3, (25) 6:505-510.

[5]中国国民体质监测系统课题组, 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中国国民体质监测系统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0.8.

篇4:残疾人的活动方案

“五一”期间,东营市边防支队黄河口边防派出所民警来到驻地华方船体研制有限公司,为该公司30多名残疾人开展了一次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受到了热烈欢迎。

活动中,该所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赵云峰干事根据他们的身体条件,组织民警与残疾人开展了“心手相牵”、“微笑握手”、“解开牵牵结”三个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在愉悦融洽的氛围中,大家都敞开了心扉,开心地大笑起来,压抑的苦闷情绪得到了很好的释放和宣泄。几位残疾人拉着民警的手高兴地说:“这些团体心理活动太好了,非常适合我们这些残疾人,我们好久好久没有这样开心地笑过了!”当得到肯定的答复后,该所民警保证以后还会经常跟他们开展这样的活动,在场的残疾人都热烈地鼓起掌来。

随后,该所民警还参观了公司的雕刻室,虚心向这些残疾人学习、请教雕刻的技术手法,并用真诚的语言赞美他们的高超技艺,更加增强了他们对生活的自信,进一步融洽了警民关系。

通过这次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这些残疾人都不同程度地缓解了心理压力,释放了紧张情绪,也擦亮了他们心灵的“窗户”。当民警们离开的时候,所有残疾人都主动地放下手中工作,在厂门口挥手相送,一张张笑脸在阳光下格外灿烂。

(刘强赵云峰)

山东海阳大山边防派出所强化社会管控提升群众满意率

今年,山东海阳大山边防派出所辖区以青岛至海阳跨海大桥为重点的大型项目纷纷进入重点建设阶段,辖区外来务工人员增多,与此同时,农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也同步展开,辖区治安形势严峻,工作压力增大。为做好特殊时期的社会治安管理工作,大山边防派出所坚持“打防管控”多措并举的工作思路,强化治安整治力度,有力消除了治安隐患,维护了辖区和谐稳定,赢得了驻地党委、政府及群众的广泛好评。 这个所针对辖区治安形势要求,开展了“点亮警灯”专项行动,按照“警力跟着警情走”的要求,由所领导带队,民警开警车、亮警灯在晚间、集市、庙会等重点时段和案件多发部位、地段开展治安巡逻,形成了一个以派出所为中心,辐射各村队、施工路段和码头的多层次、全方位、不间断的巡防网络,最大限度的提高了见警率,形成了对街头违法犯罪活动的强大震慑力,增强了群众安全感。期间,该所共开展巡逻30余次,出动警力160余人次,盘查可疑人员110余人次、可疑车辆70余台次,当场制止、调处民事纠纷6起,辖区可防性案件同比下降了71%。 这个所还针对辖区群众普遍反映的治安热点问题,深入辖区开展了“心防进万家”活动,组织民警走村入户积极开展治安防范宣传,集中发放防火、防抢、防盗、防骗等宣传单以及《心防知识手册》等,并结合有关知识和典型案(事)例向群众讲解常用防范常识;积极走访重点建设工地,向广大外来务工人员详细讲解《劳动法》、《合同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法》等相关法律,引导他们合法维权、合理解决,减少不稳定隐患。期间,共发放宣传材料1600余份,教育群众2000余人,先后受到群众主动上交的管制刀具3把、猎枪1支,群众当场识别、制止诈骗案3起,彰显了心防宣传成效。(姚会春)

东营边防支队新户边防派出所写好“三封信”打造新时期警民关系

近日,东营边防支队新户边防派出所在开展“大走访”开门评警活动中,深入辖区的各个点,与各行各业代表进行座谈,积极征求各方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民警根据“便民”、“利民”、“惠民”的思路,自制“三封公开信”,同各行代表向各个企业业主、村居的村民、外来务工人员进行发放,以提高企业和群众的安全防范意识,解决群众生活、工作、出行等各种困难,赢得了驻地党委政府和辖区群众的一致好评。

在《致辖区行业场所的一封信》中,指导经营场所商户做好各个时期人防、物防、技防工作,尤其是针对重点要害区域,明确要求专人负责、专人看护,确保财产安全,同时要求严格落实治安、消防隐患的排查整治工作,确保实现场所自控;在《致辖区村民的一封信》中,为辖区村民们列出包含防盗、防骗、防抢、防火、防火等11条预警提示,重点指导群众该如何做好各类防范工作,确保实现群众自防和自救;在《致辖区外来务工人口的一封信》中,重点要求外来务工人员在辖区居住期间应遵守法律法规,公布报警、求助、维权电话和服务信息,同时还专门为暂住人员介绍当地的民俗民风,就如何做到邻里之间关系融洽、避免出现矛盾纠纷等给予了重要提示,确保实现群众和谐共处。

篇5:关爱残疾人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倡导“关心你的残疾人邻居”项目助人自助、乐人乐己的助残服务理念,大力弘扬“有无相通、患难相恤、守望相助”的邻里互助精神,切实提高邻里守望的积极性、主动性,为残疾人邻居提供个性化、特需化、专业化的志愿服务,有效维护残疾人的生存权、发展权和平等参与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权利,营造“随手公益、随家公益,力所能及”关心帮扶残疾人邻居的浓厚氛围,助推助残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的成长,更好发挥助残志愿服务工作在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促进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中的积极作用。

二、活动内容

助残志愿服务活动以社区(村屯)为依托,以残联组织为枢纽,以残疾人邻居为对象,以提高全社会扶残助残意识为目的,广泛动员全社会采取灵活多样、方便有效的形式,就近就便为残疾人邻居提供服务。

1.结对助残。鼓励以助残志愿服务组织或志愿者个人形式,与残疾人个人或家庭建立“志愿服务组织+残疾人家庭”、“助残志愿者+残疾人”方式,开展“多帮一”、“一帮一”、“一帮多”的常态化结对服务。

2.守望助残。把社区(村屯)作为经常性助残志愿服务活动的主要场所,开展“邻里守望”“邻里助残”“日行一善”等助残志愿服务活动。动员广大群众主动走进残疾人邻居家门、为残疾人邻居搭把手、与残疾人邻居结对子,让邻里之间相亲相爱、助残志愿服务的共识成为每名公民的自觉行动。

3.暖心助残。把贫困残疾人及其家庭,特别是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家庭作为助残志愿服务的重点。对于一户多残、老残一体家庭,尤其是行动不便等贫困重度残疾人,要提供全方位的便捷服务。利用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为残疾人提供心理疏导、康复护理、支教助学、就业帮困、创业指导、法律咨询等个性化服务。

三、组织实施

1.整体部署,全面启动。5月19日上午,第二十九次全国助残日暨“关心你的残疾人邻居”助残志愿服务活动全面启动。省政府残工委领导以及省残联机关干部深入社区,与广大助残志愿者共同开展助残志愿活动。各市(地)残联组织以及所属县(市、区)、乡镇(街道)、社区(村屯)等残联工作人员、残疾人工作者也要走进城乡社区,立足本地实际,启动开展“关心你的残疾人邻居”助残志愿服务活动。各地在活动开展中,要着力打造、传播助残志愿服务品牌,统一佩戴助残志愿服务标识,努力做到哪里有助残服务需求,哪里就有助残志愿者。要围绕“关心你的残疾人邻居”助残志愿服务活动要求,精心策划服务内容,确保活动深入在社区(村屯)、开展在残疾人身边。

2.强化机制,广泛开展。各地要扎实推进“关心你的残疾人邻居”助残志愿服务活动,策划设计体现地方特色、彰显助残志愿服务精神、有益于残疾人及其家庭的志愿服务项目。积极拓展助残志愿服务平台,把握助残志愿服务需求、畅通助残志愿服务信息、强化助残志愿服务对接、拓展助残志愿服务渠道,策划开展贴近残疾人个性化需求的助残志愿服务活动,实现“关心你的残疾人邻居”助残志愿服务理念进社区、进村镇、进工厂、进校园、进家庭,提高助残志愿服务的社会关注度和影响力,形成助残志愿服务常态化机制。

3.大力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利用网站、微信公众平台,大力传播助残志愿服务活动,形成全省主流媒体与新媒体宣传矩阵,切实扩大助残志愿服务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要高度重视新闻宣传对活动传播引领的重要作用,大力宣传“关心你的残疾人邻居”助残志愿服务活动的重要意义,在全社会树立助残志愿服务活动的良好形象。要在网站和新媒体平台及时宣传助残志愿服务活动动态、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把助残志愿服务活动与庆祝建国70周年紧密结合,充分展示广大助残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的时代风采和高尚情操。

4.构建网络,培育组织。成立助残志愿服务组织爱心联盟,带动更多志愿者,推动“关心你的残疾人邻居”助残志愿服务活动深入开展。依托黑龙江省志愿服务支持系统,鼓励党政机关、企业、助残志愿服务组织及志愿者注册登记、发布需求信息、寻求支持、招募培训、开展服务,完善活动规范化管理、考核激励等机制,实现线上线下助残志愿服务联动统一。鼓励和支持助残志愿者比较集中的地区和单位,培育孵化“关心你的残疾人邻居”专项助残志愿服务组织,为残疾人提供个性化、特需化、专业化的志愿服务。探索建立助残志愿服务星级认定等激励保障机制,调动助残志愿者的工作积极性,保护助残志愿者的合法权益,培育有利于助残志愿者开展工作的良好环境。

四、活动要求

1.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要高度重视“关心你的残疾人邻居”助残志愿服务活动。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要求,增强抓好助残志愿服务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全面掌握助残志愿服务情况,科学制定规划措施,把推进“关心你的残疾人邻居”助残志愿服务活动作为残疾人工作的重要内容,不断提高组织指导“关心你的残疾人邻居”助残志愿服务工作水平。各级文明办要把“关心你的残疾人邻居”助残志愿服务活动纳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内容,纳入志愿服务工作整体规划,充分发挥协调作用,加强与各方面的沟通联系,做好宣传、服务和联络工作。各级民政部门要把“关心你的残疾人邻居”助残志愿服务活动作为加强社区(村屯)建设、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各级工会、团委、妇联要充分发挥群团组织作用,结合自身特点,广泛动员职工、青年、妇女等开展助残志愿服务活动,积极促进助残志愿服务活动健康发展,展示尊重、关心、爱护残疾人的良好风尚。

2.动员社会力量,精心组织实施。要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志愿服务组织和广大爱心志愿者,整合社会资源,为助残志愿服务活动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各市(地)残联、文明办、民政、工会、团委和妇联要结合实际,联合制定本地“关心你的残疾人邻居”助残志愿服务活动方案,精心组织实施。在活动开展中,要充分做好组织动员工作,因地制宜突出本地特色,深入发动广大群众加入到助残志愿服务队伍中来,引导广大助残志愿者积极投身“关心你的残疾人邻居”助残志愿服务活动。

3.创新方式方法,力求取得实效。各地在活动开展中,要从残疾人实际需要出发,采取综合包保、结对帮扶、亲情陪伴、邻里助残等多种方式方法开展助残志愿服务活动,提供更多人性化、个性化的服务,让残疾人身边有亲人般的体贴、朋友般的温暖,让残疾人得到实实在在的关爱。要主动适应时代新发展和形势新变化,创新助残志愿服务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方法手段,形成百花齐放的助残志愿服务生动局面,真正发挥助残志愿服务活动的实际效果。

4.注重城乡统筹,坚持共同提高。在认真做好城市助残志愿服务工作的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农村助残志愿服务工作力度,探索开展具有农村特色的关爱残疾人志愿服务活动,将“关心你的残疾人邻居”助残志愿服务活动和实施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农村助残志愿服务基地和联络站点建设,广泛开展“帮、包、带、扶”活动,动员农村基层组织、干部、群众和志愿者参与“关心你的残疾人邻居”助残志愿服务活动。依托残疾人扶贫服务社、供销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贫困村互助社、各种行业协会组织等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为残疾人提供多种形式的生产生活服务,帮助残疾人改善生活,走向富裕。

篇6:关爱残疾人活动方案

一、加强宣传,让社会各界更加了解“国际残疾人日”

1992年10月14日,联合国第47届大会通过决议,确定每年12月3日为“国际残疾人日”。“国际残疾人日”的确立,说明在世界范围内,残疾人事业日益引起广泛关注,不同种族的人们都开始形成一个共识,残疾人事业是人道主义的事业,是一项崇高而又光荣的事业,是人类进步和正义的事业。各镇(街道)要利用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掀起助残扶残热潮。

二、组织开展好形式多样的活动,让残疾人感受节日、参与节日

(一)积极宣传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和我市创建“XX省扶残助残爱心城市”等主要工作。

(二)组织开展志愿者助残活动。

(三)召开小型座谈会、群众性文体活动等。

(四)发动各村(社区)残协开展活动。

篇7:社区残疾人帮扶活动方案

二、继续加强第二代残疾证的管理和核发工作,切实做到残疾人底数清、情况明。对基础较好的村可以联合区残联进行集中上门办理。确保有需求符合办证的残疾人及时申领二代残疾证,享受相关优惠政策。

三、实事工程:今年残联涉及的实事是市实事为残疾人免费安装假肢。确保需要安装假肢的残疾人都能报名安装。

四、继续抓好残疾人康复服务工作,维持原有康复室的运转。对需要辅助器具康复的人员及时进行登记,选择急需的人员及时到区残联申请免费配发。继续做好阳光家园计划相关工作,确保所有符合条件的精神、智力和重度肢体残疾人在近几年能够分批享受相应托养和照料。同时做好有攻击倾向的重度精神残疾人的集中托养工作。

五、继续做好残疾人及残疾人子女助学工作:对就读高中和大学的残疾人子女和残疾学生进行全面摸底,配合区残联开展扶残助学活动。

六、促进残疾人就业:认真组织就业年龄段内未就业残疾人参加区残联组织的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班,以提高残疾人员的生产、生活技能,激发广大残疾人自立能力和就业能力,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打造残疾人美好的明天。做好残疾人求职、失业登记、就业咨询、职业介绍等工作,以扶持残疾人个体创业为重点,多渠道、多形式促进残疾人实现充分就业。

七、继续落实好残疾人扶残维权工作,依法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尽快建立健全残疾人维权体系。

八、结合民政临时救助、五保、低保、大病医疗救助等工作的开展,对符合政策的残疾人家庭做到能保尽保,尽力解决贫困残疾人的生活保障问题。

九、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项目:对全乡范围内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进行摸底建档,在区残联立项的基础上进行组织实施,以改善残疾人居住条件。

十、加大对残疾人保障法的宣传力度,提高全民助残的意识,组织开展好“爱耳日”、“爱眼日”、“助残日”等活动。进一步做好残联信息公开残疾人事业内容的更新、上报工作。

篇8:残疾人的活动方案

1 所调查残疾人的基本情况 (以成都市郫县红光镇为例)

成都市郫县红光镇残疾人总数为785人, 占全镇总人口的2.40%, 其中, 听力语言残疾人为70人, 占8.91%;智力残疾人为50人, 占6.36%;肢体残疾人为439人, 占55.92%;视力残疾人为180人, 占22.92%;精神残疾人为38人, 占4.84%;多重残疾人为8人, 占1.01%。按城镇与农村所处户籍划分, 全镇农村残疾人为686人, 占87.38%;城镇残疾人为99人, 占12.61%。彭州市现有残疾人3.86万人, 占全市总人口数的5.01%。其中, 肢体类残疾人占43.52%;听力语言类残疾人占20.36%;视力类残疾人占10.42%;智力类残疾人占11.23%;精神类残疾人占7.15%;多重残疾人占7.32%。

2 帮扶工作的不足之处以及现状分析

2.1 25岁以下的身体残疾和精神残疾群体

在对25岁以下的身体残疾和精神残疾青少年分析总结后发现对他们的帮扶中存在着共同的问题。针对这类群体, 社会最为注重对其心理健康的培养和教育。在对残疾人心理健康培养方面, 政府工作已逐步改善, 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在调查中不难发现, 在25岁以下的残疾群体中聋哑、盲、弱等残疾人群存在的教育问题显著。在所调查的乡村中, 开设了特殊教育班级的学校几乎没有, 致使这类残疾的青少年很难得到相应的德、智、体教育, 同时也让他们远离人群, 对心理的健康发展非常不利。特别对于20岁左右有条件进入高校的青少年而言, 问题最为严重。主要在于缺少了解、咨询、就学渠道, 而且外出求学没有保障。所以教育问题亟须改进。

2.2 55岁以上的身体残疾和精神残疾群体

55岁以上的残疾人群体中, 家庭经济基本得到了一定的帮助, 在心理帮扶以及生活环境方面还存在较大问题, 特别是老年精神病患者最容易被忽视。这个年龄段72.3%的残疾人表示从未接受过心理帮扶。几乎所有残疾人的亲人都忙于农活或者在外打工, 特别缺乏对他们的照顾, 他们因此产生孤寂感。由于老年人身体状况逐渐下降, 他们的发病率和发病程度因此不断提高, 偶有家人不善待或虐待的事情发生。所以我们应该做好老年精神残疾家人的教育帮扶工作, 为老年人营造一个更好的、更幸福的家庭环境。

3 针对残疾人的个性化帮扶方案设计及建议

3.1 个性化帮扶方案设计一览表

3.2 针对25岁以下残疾人的教育问题解决方案设计

3.2.1 帮扶主体

政府、残疾人联合会、社会各界 (包括企业、基金会、个人) 、家庭。

3.2.2 帮扶渠道及方式

(1) 政府

①针对聋哑、盲、弱等感官残疾的人群在所在城镇学校开设特殊教育班级。应当根据我区残疾人的类型和人口比例, 合理安排特殊教育班级的数量。在教育过程中, 应配备有相关经验的教师。

②应考虑残疾学生与身心健全学生在学习条件, 尤其是智力方面的差别, 而必须采取个别化的教学方法, 重视教育的过程和质量。

③继续落实好“两免一补”助学政策, 鼓励家长提高对残疾子女就学支持力度。

(2) 残疾人联合会

①残疾人联合会应该调查好实际情况, 解决好肢体残疾学生随班就读情况, 加强对随班就读教师的特殊教育培训, 增加普通学校资源教室建设, 并在师资编制上适度放宽, 努力提高随班就读的质量。

②为残疾学生解决好往返学校途中的交通问题。可为他们提供相应的交通行驶的优惠政策措施以及设施。

(3) 社会各方面

①将社会志愿服务力量引进残疾人家庭。志愿者可利用自己的知识帮助残疾儿童提高文化水平。

②各类基金会以及慈善个人, 应该加大对希望小学校的投入力度, 特别是对残疾的上学适龄儿童, 更应该根据其实际情况, 考虑是安插在普通班中就读还是送到更适合的特殊学校。

(4) 家庭

对于残疾儿童在学前阶段, 应开展有组织有规模的早期教育干预。不能因为是残疾人就放弃其读书的权利和义务, 而应树立知识改变命运的观念。提供宽松的学习环境, 不能勉强残疾人青少年获得超越其自身能力的成绩。

3.3 针对25~55岁残疾人的就业及家庭问题方案设计

3.3.1 帮扶主体

政府、残疾人联合会、社会各界 (包括企业、基金会、个人) 。

3.3.2 帮扶渠道及措施

(1) 政府

① 增强社会保障。各类用人单位均应为残疾职工办理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

② 对贫困残疾人从事个体工商、服务性行业, 优先核发营业执照, 在经营场地、摊点、摊位等方面尽量提供方便, 在信贷方面给予照顾, 我区工商管理部门按相关政策给予减免工商管理费, 地方税收部门按地方税收政策给予照顾。

(2) 残疾人联合会

① 对有职业需求的残疾人进行技能培训主要是适应农业技术方面的培训, 如种植业、养殖业、家电维修、建筑技能、理发、缝纫等, 适合农村残疾人致富的培训, 使他们有一技之长, 有一条致富之路。

② 应将举办的劳动技能培训信息预先告知残联或者直接告诉残疾人, 以便让更多的残疾人参与进来。

3.4 针对55岁以上残疾人的医疗、养老问题及解决方案

随着我国残疾人老龄化趋势加剧, 残疾人养老问题越发凸显。解决好残疾人养老问题, 直接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问题。

3.4.1 帮扶主体

政府、残疾人联合会、社会各界 (包括企业、基金会、个人) 。

3.4.2 帮扶渠道及措施

(1) 政府

①为解决老年残疾人基本生活难的问题, 应该将符合低保条件的残疾人家庭, 实行“应保尽保”, 把低保作为残疾人社会救助的一种主要形式。

②实施残疾人康复补助及医疗救助制度, 对老年残疾人经常出现的某些疾病的常用药应该常备, 且应该建立就近的取药优惠制度, 即不用去到镇上或者县上的医院才能报销一部分医药费, 往往报销的这一部分远不足弥补车费, 于是很多残疾人就选择了在就近的村卫生站拿药, 却得不到优惠, 浪费了医疗卡的优惠政策。

(2) 残疾人联合会

建立了对残疾人参加社会基本养老保险进行补助的制度。

残疾人个性化帮扶工作是残疾人弱势群体工作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个难点, 单单依靠某个部门或者政府是不行的。只有广泛动员社会力量, 在政府的科学管理、有效引导下才能有效的将其解决, 达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在残疾人康复工作中, 大学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不仅为政府减轻了负担, 还有效地改善了目前的残疾人帮扶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篇9:关爱残疾人班会活动方案

1、残疾人文艺汇演活动

为提高残疾人的文化内涵,享受文化成果,挖掘和发现残疾人特长及表演人才, 12月1日下午,在__街道办事处,举办残疾人文艺汇演活动。

2、《我和你一样》广场活动

结合12月5日第22个“国际志愿者日”,12月2日下午在市府广场,组织市扶残助残爱心志愿服务队、市肢残协会、市盲人协会、聋人协会,开展残疾人爱心回报社会广场服务活动和残疾人健身拓展与游戏活动。

3、“残疾人文化进社区”活动

按照共建共享的精神,整合社区文化资源,在残疾人日常活动的`范围内,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基层残疾人文化宣传活动,倡导残疾人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12月2日晚,在安阳街道祥云社区内,协同安阳街道办事处共同举办文艺汇演文化进社区活动。

4、“让爱飞翔”系列活动

结合“__市扶残助残爱心街道” 创建契机,协同南滨街道在“国际残疾人日”节日活动期间,开展以“让爱飞翔”为主题的残疾人优惠政策现场宣讲、困难残疾家庭就学慰问、残疾人文体比赛等系列活动,切实关注残疾人的切身利益,帮助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大家庭。

5、体育和献爱心服务活动

联合__两个街道,在节日期间分别举办象棋、羽毛球、乒乓球、拨河等残疾人体育比赛与广场献爱心服务活动(美甲,裁缝,补鞋,刻章等)。

二、相关要求

各镇、街道残联要结合实际,以第24个“国际残疾人日”为契机,广泛宣传,创新载体,扩大社会影响,认真组织开展好第二十四个“国际残疾人日”活动,营造全社会关心帮助支持残疾人的良好氛围。

篇10:残疾人的活动方案

xx市智力残疾人及亲友协会关于开展“爱让我们在一起”---与梅石社区共迎新年文艺汇演的活动方案

一.活动意义:

每一个特殊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社会各界对他们的关怀和帮助,是“爱”让越来越多的.人把关注的目光聚集到他们的身上。通过此次联谊活动,不但可以让这群残疾孩子得到一次走进社会、了解社会、融入社会的机会,而且通过互动,让那些健康、聪明的普通孩子增进对特殊儿童的了解,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培养出同情、仁爱之心。

二.活动时间

20**年12月30日下午13:00

三.活动地点

xx市特殊教育学校三楼演艺厅

四.活动主要内容

1.以“爱让我们在一起”为主题的各班迎新文艺汇演,梅石社区友情出演。

2.各班级捐赠回收废旧物资款,为xx灾区的特殊孩子准备新年礼物。

五.现场工作人员安排:

主持: 朱绣梅 摄像、摄影:徐忠 音响; 吴玲莉

统计员:沈丽平会场美工:钱红星 舞台指挥:金芳

“爱让我们在一起”----与梅石社区共迎新年文艺汇演节目评比办法和评分标准

一.评选办法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本次汇演,分为初级组和中级组和高级组。

初级组为: 生活技能班 m1班 h3班 学前班

中级组为: m2 m3 m4 职2 职4

高级组为: 五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二.评选指标

1 一等奖3个 ,二等奖3个, 三等奖6个。

2 最佳表演奖12个(个人)。 梅石社区友情出演纪念奖若干

节目评分标准

(一)评分原则

评委在评比必须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对每一个节目进行客观、正确地评价,严禁营私舞弊现象。

(二)评分细则:

篇11:残疾人爱眼日活动方案

【残疾人爱眼日活动方案】

一、背景

我国有各类残疾人8500多万,其中持证残疾人近3000万。“十二五”期间,通过完善残疾人康复法规政策,实施重点康复项目,残疾人康复服务状况显著改善,康复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1300万残疾人得到基本康复服务,残疾人专门康复机构发展到7111家,开展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的县(市、区)达2956个,残疾人康复专业技术队伍达19.2万人。

我国残疾人康复工作起步晚,工作基础薄弱,康复保障制度不完善,服务体系不健全,服务能力不强的问题依然突出,残疾人的基本康复服务需求仍未普遍满足。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显示,我国有1104万有康复需求的持证残疾人、残疾儿童未得到康复服务。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意见》,进一步做好残疾人康复工作,根据《“十三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纲要》,制定本方案。

二、任务目标

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残疾人康复需求相适应的多元化康复服务体系、多层次康复保障制度,普遍满足城乡残疾人的.基本康复服务需求。到,有需求的残疾儿童和持证残疾人接受基本康复服务的比例达80%以上。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

各级政府加强对残疾人康复工作的组织领导,贯彻落实《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将残疾人康复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脱贫攻坚等专项规划,加大投入,完善康复服务体系和保障政策,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实行工作责任制,对有关部门承担的残疾人康复工作任务进行监督考核。

卫生计生、民政、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等有关部门主动采取措施,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服务,为残疾人康复创造条件。各级残联主动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接受政府委托,动员社会力量开展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各级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负责做好残疾人康复工作的协调、指导,组织实施残疾人康复服务方案。

(二)完善多层次的残疾人康复保障政策。

将残疾人健康管理和社区康复纳入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清单,将社区医疗康复纳入社区卫生服务,建立0-6岁儿童残疾筛查工作机制。落实好将康复综合评定、吞咽功能障碍检查、平衡训练等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范围的政策。对符合条件的贫困残疾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缴费部分给予补贴。做好贫困残疾人医疗救助工作。

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为0-6岁残疾儿童免费提供基本康复医疗、训练、辅助器具适配服务。有条件的地方对基本型辅助器具适配给予补贴,探索建立基本康复服务补贴制度。

鼓励残疾人投保健康保险、长期护理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等商业人身保险产品,鼓励和引导商业保险公司开展相关业务。动员引导社会慈善力量参与残疾人康复工作。

(三)健全多元化的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

加强康复医院、康复医学科规范化建设,在城市二级医院资源丰富的地方,支持二级综合医院在符合区域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前提下,转型建立以康复医疗为主的综合医院或康复医院。完善精神病、耳病、眼病医疗服务体系,培育增强基层医疗机构的精神、视力、听力康复服务能力。推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有条件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开展基本医疗康复服务、残疾预防及相关健康教育,为残疾人提供签约服务。完善特殊教育机构、儿童福利机构的康复设施,增强为残疾儿童提供听力语言、定向行走、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等服务的能力,探索教育与康复相结合的特殊教育模式。

健全残疾人专门康复服务机构。加强国家级残疾人康复机构建设,充分发挥技术资源中心作用。省(区、市)、市(地、州、盟)普遍建立残疾人康复中心、听力语言康复中心、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完善服务功能。县(市、区)普遍建立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开展康复咨询、评估、转介、社区康复指导、辅助器具展示及适配等服务。支持有条件的县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开展残疾儿童康复及成年残疾人日间照料、生活自理能力训练、职业康复等业务。

健全社区康复协调员队伍,社区(村)普遍配备1名经过培训的社区康复协调员,负责调查掌握残疾人康复需求,开展康复政策和知识宣传,将有需求的残疾人转介至相关康复机构。发挥社会服务组织、残疾人协会、残疾人亲友等作用,利用社区服务设施,就近就便为精神、智力、肢体等残疾人提供日间照料、生活自理能力训练等服务。广泛开展残疾儿童家长、残疾人及亲友培训、心理疏导,对家庭康复和残疾人互助康复给予支持。

加强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扩大政府购买残疾人康复服务,支持民办康复机构发展。采用公办民营、民办公助等形式,推动康复医院以及精神、智力等残疾人康复机构建设。

合理界定医疗机构、康复机构和社区康复的功能定位,健全分级负责、双向转介的合作机制。支持医疗机构与康复机构开展管理、服务、技术等合作。建立专业康复机构对社区、家庭康复服务指导支持的机制。

(四)实施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

制定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目录,以残疾儿童、持证残疾人为重点,实施精准康复服务,确保残疾人“人人享有基本康复服务”。

以县(市、区)为单位组织开展残疾儿童和持证残疾人康复需求调查,以改善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参与社会为目标,进行康复评估,制定个性化服务方案。根据调查结果,制定精准服务行动计划,按照基本康复服务全覆盖的要求,明确工作任务、措施,分解、落实工作责任。

中央财政为残疾儿童和持证残疾人接受基本康复服务提供补贴。地方各级财政负责根据本地精准康复服务计划,为残疾人接受基本康复服务提供经费保障。

(五)提升残疾人康复服务专业化水平。

实施残疾人康复专业人才实名制培训,重点做好基层康复专业技术人员和学科骨干培养。中央财政为1.5万名骨干人才培养提供支持,各地根据本地人才培养计划,筹集落实培训经费。

建设中国康复大学,推进残疾人康复相关专业建设。开展职业院校残疾人康复人才培养改革试点,提升残疾人康复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水平。完善残疾人康复专业人才职业能力评价,改进职称评审工作。加强医疗卫生、特殊教育从业人员康复业务培训,普遍提升康复服务能力。

健全残疾人康复服务标准、规范,提高康复服务规范化水平。加强残疾预防和康复科学研究,推广应用先进、适宜技术。提升康复服务及管理信息化水平,应用“互联网+”技术,建立辅助器具、听力语言等全国网上康复服务平台。

(六)加强残疾预防。

实施《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16-20)》,建立、完善残疾预防工作机制,卫生计生、民政、残联等部门协调配合,分工落实残疾预防工作任务。各级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负责做好《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16-2020年)》执行情况的考核监督。

建立残疾预防综合试验区,开展残疾预防综合试点工作,探索完善残疾筛查、评定、报告及干预一体化工作机制,开展残疾预防方法技术评价,研究完善相关工作规范。

利用“爱耳日”、“爱眼日”、“精神卫生日”、“助残日”等宣传节点,针对遗传、疾病、环境、意外伤害等主要致残因素,广泛开展残疾预防宣传教育活动。

四、经费

(一)中央经费。

用于以残疾儿童和贫困持证残疾人为重点的康复救助;用于康复专业人才培养、康复机构建设、社区康复、宣传教育等。

(二)地方经费。

使用范围与中央经费相同,并保障相关工作经费。

五、检查统计

(一)检查。

进行中期评估,2020年进行全面评估。

(二)统计。

篇12:残疾人的活动方案

一、残疾人就业难的原因

众所周知, 残疾人是社会中的特殊而困难的群体, 总体上看, 他们在文化程度、劳动能力等方面都略逊于健全人, 这就决定了他们在现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 就业竞争处于弱势。究其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残疾人自身原因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 规定:“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 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 全部或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由于身体的缺陷或障碍, 使得他们在生产劳动中与健全人相比存在着诸多的不便, 这就决定了他们在就业竞争中往往会优势不突出, 劣势反倒明显, 这必然会导致残疾人缺乏自信心, 时间久了自然就会产生自卑的心理, 认为自己什么也干不了, 什么也不行, 于是, 在生活中就会有一种依赖感, 把希望都寄托在别人身上, 实现就业自然就会障碍多多。

(二) 部分残疾人家庭对残疾人的过度保护

目前, 我国拥有8296万残疾人, 这些残疾人分布到具体的家庭, 平均每5户家庭当中就有一户拥有残疾人。我国残疾人的社会保障受传统家庭观念的影响, 强调家庭的自我保护功能, 很多家庭都愿意承担对残疾人的照料和护理, 这些家庭对残疾人都没有过高的要求, 也不指望他们能有多高的发展, 只是寄希望于把他们照顾好, 将来能有口饭吃就可以了, 正是出于这种心理和想法, 残疾人家庭一开始就对残疾人处于一种放弃或一种保护照顾状态, 没有意识到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不忍心培养他们的独立性, 这样的家庭往往很少让残疾人自己去做什么事情, 而是由家人代替他们去做, 长此以往, 他们就缺少了锻炼的机会, 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自然就会很差, 甚至他们原本存在的生存意志力也会随着这种家人的过度保护而渐渐的丧失掉, 使得原本可以通过锻炼而获得的劳动能力也无法获得了。因此, 我们认为, 残疾人家庭成员的过度保护也是造成残疾人就业难的原因之一。

(三) 无障碍环境设施的不完善

无障碍环境建设包括物质环境无障碍建设以及信息和交流的无障碍建设两方面。物质环境的无障碍主要是指:城市道路、公共建筑物、公共交通设施和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建设应方便残疾人通行和使用, 如城市道路应满足坐轮椅者、拄拐杖者通行和方便视力残疾人通行;公共建筑物应考虑出入口、地面、电梯、扶手、卫生间、房间、柜台等设置残疾人可使用的相应设施和方便残疾人通行等。信息和交流的无障碍主要是指公共传媒应使听力语言和视力残疾者能够无障碍地获得信息, 进行交流, 如影视作品、电视节目的字幕和解说, 电视手语、盲人有声读物、盲文、大字印刷、方便盲人、聋人使用的网络, 电子信息和辅助设备、技术等等。

我国的无障碍设施的建设起始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 近三十年来, 虽说我国的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但是还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 比如, 一些公共场所设有许多台阶, 却没有坡道, 有的即便是有坡道也是建的陡峭, 不合乎无障碍的要求, 这就为肢残人的出行造成了不便, 一些道路没有盲道, 或者有盲道, 但是却被停放车辆或是摆放着其他的物品, 这极大程度的影响了盲人朋友的出行;在公共信息交流方面也存在着障碍, 比如, 有些电视新闻、节目中没有配备相应的文字说明, 使得聋人朋友不知所云, 还有, 现在市场上基本上看不到盲人的有声读物和盲人的读写工具等等。所有上述这些无障碍设施的不完善都阻碍了残疾人参与社会、融入社会的脚步, 为他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了诸多的不便, 从而也影响了他们了解社会、认知社会的能力, 甚至会使部分残疾人对社会产生恐惧感, 直接影响到残疾人走出家门、走向社会、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和健全人一样走上就业之路, 实现自强自立的能力。

(四) 残疾人在社会上还受到一定的歧视

残疾人和健全人不同, 由于身体的残疾, 他们必然存在着许多的不便。如肢残人在腿或手的功能上存在障碍, 盲人在视力、聋人在听力、智力和精神残疾人在思维上存在障碍等。在平时的生活中, 他们常常会因为残障遭到个别人的嘲笑, 在残疾人就业上, 适合残疾人的工作岗位也相对有一定的局限。同时, 个别用工单位不愿意安置残疾人, 有的怕残疾人胜任不了, 有的认为安排残疾人会增添许多的麻烦, 更有甚者则认为安排残疾人会影响到单位的形象等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 中明确规定:“残疾人同样享有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权利”。但是, 在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工作中常常一些单位的法人、尤其是机关、事业单位以及垄断性国企, 不能够从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角度出发, 甚至置国家的法律法规于不顾, 对符合安置条件的残疾人也推诿, 甚至说出了健全人现在都不好找工作, 更何况残疾人这样的话。由此可见, 这种对残疾人的偏见和歧视也是严重阻碍和影响残疾人就业的原因之一。

二、树立新残疾人观的意义和作用

新残疾人观又叫现代文明社会残疾人观, 就是用现代文明社会的文明、进步、科学的观念, 正确认识残疾人和残疾人问题, 从而建立一整套关于残疾人和残疾人问题的价值观念和根本观点, 其核心是“平等·参与·共享”。新残疾人观的内容主要包括:“自有人类以来就有残疾人, 残疾是人类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要付出的社会代价;残疾人有人的尊严和权利, 有参与社会生活的愿望和能力, 同样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造成残疾人问题的根本原因不是残疾本身, 而是外界的障碍;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 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残疾人事业是高尚的事业,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人道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残疾人事业的一面旗帜;残疾人要自尊、自信、自强、自立, 履行应尽的义务;残疾人这个社会困难群体的解放, 是人类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

通过新残疾人观的内容我们不难发现:残疾人和健全人一样拥有同等的参与社会生活的权利, 他们同样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无论是残疾人还是健全人都应认真学习和领会现代文明社会的残疾人观的精神实质, 这对正确的指导和促进残疾人就业意义重大。

首先, 作为残疾人本身应该提高自身的认识, 应认识到他们是新时代的残疾人, 应积极主动的行动起来, 通过各种渠道不断的加强自身的学习和修养, 不断的完善自我, 并且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以适应社会和时代的需要, 再不能像过去那样坐等国家的救济, 相反, 作为国家的一分子应尽自己所能为国家、为社会做贡献, 用我们的实际行动来回馈党、国家和社会所给予我们的关爱和帮助。

其次, 作为社会的用工部门, 如果树立了新的残疾人观, 对残疾人有了一个客观、公正的理解和认识, 那么, 他们就会有一种责任感, 他们就不会视残疾人为累赘、为负担, 对残疾人也将不再歧视, 在对待残疾人就业方面就不会像过去那样找各种借口和托辞予以拒绝, 他们的观点和行为将会发生变化, 由过去的过多注意他们不能干什么而转变为他们能做什么, 并且会针对他们的各自特点, 安排他们到相应的工作岗位上去。

第三、树立新的残疾人观能帮助健全人与残疾人建立起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 形成一种文明向上的社会风尚。社会风尚是人们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的综合表现, 通过对新残疾人观的宣传和教育, 就会使健全人和残疾人彼此间建立起一个平等、团结、尊重、关心和帮助残疾人的新观念、新风尚, 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发展。

上一篇:补课下一篇:家有宝贝儿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