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扶持贫困残疾人实施方案

2024-04-08

广州市扶持贫困残疾人实施方案(共11篇)

篇1:广州市扶持贫困残疾人实施方案

【发布单位】81905

【发布文号】穗府办[1998]62号 【发布日期】1998-12-13 【生效日期】1998-12-1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广州市扶持贫困残疾人实施方案

(1998年12月13日穗府办〔1998〕62号)

根据国家《残疾人扶贫攻坚计划》和省《扶持贫困残疾人计划》,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特制订《广州市扶持贫困残疾人实施方案》如下:

一、一、目标

通过扶贫开发,使适合参加生产劳动的贫困残疾人生活水平在本世纪末接近当地平均生活水平。

通过社会保障,切实解决缺乏劳动能力的特困残疾人的温饱问题。

二、二、措施

(一)方式。

以直接扶贫为主,扶持农村贫困残疾人从事有助于直接解决脱贫的种植业、养殖业、手工业和家庭副业。

小额贷款对残疾人是直接扶贫到户的有效方式,要积极推行。

倡导机关、单位、城乡组织及党员、干部和各界人士“帮、包、带、扶”到户。

落实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并针对残疾人特点给予特别扶助。

(二)途径。

切实将扶持贫困残疾人计划纳入各级政府扶贫攻坚实施计划,统一安排、同步实施,并予以特别扶助。

非国定、省定贫困县的地区,主要由地方政府采取措施、安排资金开展残疾人扶贫工作。

三、三、资金

鉴于我市是国家和省定贫困县以外的地区,但仍有5573名贫困残疾人的实际,必须设立扶贫专项资金,方可使贫困残疾人摆脱贫困,逐步改善其生活状况。

(一)资金来源。

地方政府财政安排一定数量的资金,在落实最低生活保障线的基础上,对部分重度残疾贫困人士发放专项生活补助金。

中国农业银行广州市分行(以下简称广州市农业银行)根据省分行每年下达的康复扶贫专项贷款计划,对具体项目的效益进行评估后,按照《 贷款通则》和《中国农业银行康复扶贫贷款管理办法》的规定安排贷款额度。市、区(县级市)和街(镇)财政按四、三、三比例负责贷款贴息,扶持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发展种养业、手工业、家庭副业,使其自食其力,逐步脱贫。

各级残疾人联合会要充分运用残疾人就业保障金,资助城乡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进行职业技术培训,使其提高就业能力和种养技术。同时,自1999年开始连续两年从残疾人就业保障中各提取50万元用于扶持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发展种养业、手工业、家庭副业的小额贷款。

(二)贷款的管理。

地方扶贫贷款由广州市农业银行负责发放;各区、县级市农业银行参照国家《康复扶贫贷款管理规定》负责管理;各区、县级市残疾人联合会负责选择扶贫项目。

各区、县级市农业银行对同级残疾人联合会选择的残疾人扶贫项目,进行效益分析、评估论证、担保认定等工作,确保贷款用于残疾人扶贫并按期还款。

残疾人扶贫专项贷款是我市设立的专项信贷资金,严禁挤占或挪作它用;要按照使用地方扶贫专项贷款管理的有关规定,接受银行信贷监督,恪守信用,完成扶贫任务,按时归还贷款。

四、四、组织实施

本方案在市政府的领导下,由市残联协调各有关部门和区、县级市组织实施,具体是:

(一)各级政府应把残疾人扶贫纳入政府的扶贫攻坚计划,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扶贫攻坚的要求,抓紧抓好。

采取切实措施,确保特困重度残疾人的基本生活。重度残疾人的生活基本无法自理,其日常必需开支费用比普通家庭要大。为使他们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最低生活保障,各级政府应落实生活保障线和对特困重度残疾人实行专项补助。

切实抓好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的就业工作,使本世纪末残疾人就业率达到85%。

加大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的力度,认真落实市政府关于《广州市保障残疾人劳动就业规定》的各项要求,确保城镇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得到就业岗位。通过劳动,改善其生活条件和社会地位。

通过扶持和帮助,鼓励农村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发展种养业和家庭手工业,达到脱贫;倡导社会各单位和个人帮扶;发展扶贫龙头企业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等多种形式扶助农村残疾人通过劳动生产脱贫。

(二)各县级市应根据当地的实际,做好调查研究,制定切实的扶贫计划和措施。

发挥当地扶贫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根据当地发展乡镇企业或三高农业的实际,选择能从产前、产中、产后为残疾人发展种养业或家庭手工业提供一条龙服务的单位,给予信贷支持和政策扶助,使其稳定发展,并为残疾人脱贫提供切实的服务。

组织小额信贷到户。对有条件的残疾人家庭,为其提供小额贷款支持其发展生产,增加收入,脱贫致富。

各区、县级市农业银行,应根据当地残疾人的扶贫项目,认真做好可行性评估,配合广州市农业银行做好各项扶贫信贷业务,并进行贷款的使用、监督、指导和回收工作。

各级财政部门应筹集资金解决特困重度残疾人的专项补助金和扶贫贷款的贴息,使我市有劳动能力的农村残疾人,通过扶持劳动,摆脱贫困;城乡特困重度残疾人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生活保障。

(三)各级残疾人联合会,应以高度的责任心,协调各有关部门为残疾人脱贫解困做好各项工作。

做好深入的调查摸底工作。各区、县级市残联要按照中国残联统一印制的《残疾人贫困户调查表》,以街、镇为单位,组织逐户、逐人进行登记造册,报当地政府、扶贫办和上一级残联。

根据调查资料和当地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会同扶贫办制定切实可行的扶贫计划,帮助无劳动能力的残疾人解决温饱,保证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脱贫致富。

运用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和当地的职业培训机构,加强对有劳动能力残疾人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实用生产技术的培训,使其增强就业能力。

动员社会力量,开展“一帮一”和专业户的对口扶持活动,发动各机关、企事业单位专户帮扶;发动党员、干部帮助残疾人开展种植业、养殖业和家庭手工业。通过信贷从资金上扶持;通过技术培训,提高种养技术和就业能力;通过社会服务系统或当地扶贫龙头企业,从产、供、销的服务上全面地为残疾人脱贫解困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使我市残疾人生活状况在本世纪末接近当地人均的生活水平。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篇2:广州市扶持贫困残疾人实施方案

我市从1999年起对一级重度贫困残疾人实施专项补助,2001年1月起扩大至二级重度贫困残疾人,2006年1月起扩大至四级以上贫困残疾人,给我市一至四级的贫困残疾人在治疗、康复,购置辅助用具和功能替代品等方面提供了资金支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保障覆盖面应不断扩大,生活在贫困线边沿的困难残疾人也应得到更加有效的扶助。根据市政府办公厅政保[2007]419号文的批复意见,现就我市扩大贫困残疾人专项补助金发放范围,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扩大贫困残疾人专项补助金发放范围

(一)具有本市户籍的城镇、农村低收入困难家庭(以下简称城镇、农村低收入困难家庭)的一至四级残疾人;

(二)具有本市户籍的城镇、农村中本人无经济收入的一级重度残疾人(以下简称无经济收入的一级重度残疾人)。

二、发放标准

(一)城镇、农村低收入困难家庭的一、二级残疾人专项补助金按每人每月60元标准发放;

三、四级残疾人专项补助金按每人每月30元标准发放。

(二)本人无经济收入的一级重度残疾人按每人每月120元标准发放。贫困残疾人专项补助金不重复计发,亦不计入低保金中家庭收入的计算范围。

三、农村低收入困难家庭和一级重度残疾人的认定标准和程序。

(一)认定农村低收入困难家庭标准为:家庭人均月收入在当地政府确定的农村村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基础上浮20%确定。

(二)农村低收入困难家庭的确认程序为:申请人向所在的村委会提出书面申请,经村委会经办人入户调查核实后报镇民政部门,镇民政部门审查加具意见,报区(县级市)民政部门审批。符合条件的,由民政部门发给《广州市低收入困难家庭证》。

(三)一级重度残疾人的认定条件为: 视力残疾:一级盲(不含一级低视力); 听力语言残疾:一级聋(不含一级重听); 肢体残疾:一级肢体残疾;

智力残疾:一级智力残疾(极重度); 精神残疾:一级精神残疾(极重度)。

本人无收入的一级重度残疾人的认定由居(村)委专干核实,街、镇残联加具意见,区、县残联审批。

四、申请办法

(一)符合上述条件者,持《户口簿》、《身份证》、《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广州市低收入困难家庭证》向户口所在街、镇残疾人联合会提出书面申请,经街、镇残疾人联合会核准后,报所在区、县级市残疾人联合会审批。

(二)无能力直接申请的残疾人,可由其户口所在街道居委会、村委会指定专人为其申请,按前款手续报送。

五、资金渠道及发放办法

扩大残疾人专项补助金发放范围所需资金由广州市级财政、与各区、县级市财政按6:4的比例分担。各区、县级市残疾人联合会负责做好发放工作,补助金每季度核发一次。

本方案从年月日起执行。

篇3:广州市扶持贫困残疾人实施方案

(试行)

第一条 做好残疾人扶贫开发工作,是发展残疾人事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为进一步规范全市残疾人扶贫开发基地的建设,充分发挥基地集安臵就业、技术培训、带动脱贫、辐射扶持为一体的作用,根据中共福州市委、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实施意见》(榕委[2009]31号),省残联《关于印发<福建省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基地建设标准及扶贫办法>的通知》(闽残联教就[2007]100号)和省残联、省农办、省财政厅、省人行《关于印发<福建省实施康复扶贫贷款管理体制改革的方案>的通知》。(闽残联教就[2008]191号)精神,特制定本方案。

第二条 基地建设必须坚持以促进残疾人就业和扶助残疾人脱贫解困为原则,按照“基地与残疾人相连接、扶持与培训相结合、培训与就业相结合、就业与脱贫相结合”的运作模式,以基地为载体,帮助贫特困残疾人实现脱贫致富。

第三条 残疾人扶贫开发基地以本市范围内符合条件,具有经济效益显著、有较强直接安臵残疾人就业能力或辐射带动作用大的龙头企业、大中型农副食品加工业或种养殖业大户为依托,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最大化推进残疾人扶贫开发成果。

第四条 残疾人扶贫开发基地建设标准

(一)一类扶贫开发基地标准

1、基地规模必须符合以下任一条件:企业年产值达250万元以上;或种植面积达100亩以上;或水面养殖面积达100亩以上;或年家禽养殖量达2.5万只以上;或年家畜养殖达2500头以上;或年培训残疾人达50人次以上;或辐射带动残疾人家庭达25户以上;或经审定符合相关条件的其他具有较大规模的特色项目。

2、具有扶持并辐射带动残疾人就业、培训、创业和发展生产的作用,并与残疾人建立劳动合同、生产服务、技术指导、信息咨询、产品销售等关系。

3、企业稳定安臵残疾人就业达40人以上,其他基地安臵残疾人就业不得少于20人。

(二)二类扶贫开发基地标准

1、基地规模必须符合以下任一条件:企业年产值达100万元以上;或种植面积达50亩以上;或水面养殖面积达50亩以上;或年家禽养殖量达1.5万只以上;或年家畜养殖达1000头以上;或年培训残疾人25人次以上;或辐射带动残疾人家庭达10户以上;或经审定符合相关条件的其他具有一定规模的特殊项目。

2、具有扶持并辐射带动残疾人就业、培训、创业和发展生产的作用,并提供相关生产、技术、销售、信息等服务。

3、企业稳定安臵残疾人就业达20人以上,其他基地安臵残疾人就业不得少于 8人。

(三)三类扶贫开发基地标准

1、基地规模必须符合以下任一条件:企业年产值达50万元以上;或种植面积达30亩以上;或水面养殖面积达30亩以上;或年家禽养殖量在8000只以上;或年家畜养殖在500头以上;或年培训残疾人15人次以上;或辐射带动残疾人家庭达5户以上;或经审定符合相关条件的其他具有相当规模的特色项目。

2、具有扶持并辐射带动残疾人就业、培训、创业和发展生产的作用,并提供生产、技术、信息等服务。

3、企业稳定安臵残疾人就业达10人以上,其他基地稳定安臵残疾人就业不得少于5人。

第五条 残疾人扶贫开发基地类别的认定必须依规定的标准,按照单位申请、残联业务部门初审、残联理事会核定、同级残联(或残工委)授牌。牌匾统一表示为“xxx残疾人扶贫开发基地”。授牌落款单位为“xxx残疾人联合会”或“xxx人民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

第六条 认定单位与基地需签定合作协议和责任书,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同级残联要加强与基地的沟通和协调,大力支持基地建设,帮助并指导基地做好就业、培训、管理、扶助等工作,检查督促基地履行承担的职责。

第七条 对已认定并授牌的基地,由授牌单位采取绩效考核评估的办法,实行动态管理。凡考核评估达不到要求的,则予以责令限期整改或予以降级直至取消基地名称的处理。第八条 残疾人扶贫开发基地凡经考核评估达标合格的,一类基地的给予20万元资金或100-200万元贷款额度的全额贴息贷款指标的资金扶持,二类基地的给予10万元资金或50-100万元贷款额度的金额贴息贷款指标的资金扶持,三类基地的给予5万元或30-50万元贷款额度的金额贴息贷款指标的资金扶持。

扶持资金用途:

1、扩大再生产。

2、残疾职工福利。

3、无障碍设施改造。

4、残疾职工使用设备添臵或改造。

第九条 扶贫基地认定和贴息贷款办理程序。

(一)基地认定办理程序:由申请基地单位提出申请并报当地县(市)区残联审核合格后,县(市)区残联同意并在申请表上签注意见后报市残联,经市残联审核合格后,市残联会同市财政局确定后,给予认定、授牌及下达扶持资金或贴息额度。

(二)申请扶持资金的基地需提供材料:申请报告,申请表,残疾人花名册,与残疾职工签定的合法的劳动合同、营业执照、残疾证等复印件。若是残疾人家属或子女的,另附上残疾人证和户口簿复印件。是企业的,还应提供残疾职工工资单(或银行存折)复印件、残疾职工的社会保险复印件(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保险等)。申请全额贴息贷款的基地,除提供上述资料外,另需提供银行贷款复印件、发票(付银行利 息票据)。

第十条 全额贴息贷款时间,原则为一年,延期不予贴息。得到扶持的基地在三年内不再享受此优惠政策。

第十一条 扶持基地的资金和贴息补助款项由认定单位分别从同级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中列支。

第十二条 基地建设标准及扶持办法自发文之日起试行,解释权属市残疾人联合会。

附:

1、福州市残疾人扶贫开发基地申请表;

篇4:广州市扶持贫困残疾人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促进残疾人创业就业,帮助残疾人及其家庭脱贫致富奔小康,根据省委组织部、省财政厅、省残联《关于印发<安徽省“万人就业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皖残联[2008]54号),市财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残联《关于印发<阜阳市残疾人创业就业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阜残联[2016]9号),中共阜南县委办公室《关于促进残疾人家庭增收加快实现小康步伐的实施意见》(县办[2014]9号)和《关于切实做好农村残疾人精准扶贫开发工作的通知》(县办秘[2015]52号)等文件精神,决定在全县实施残疾人就业创业精准扶持工程。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扶持对象和条件

(一)残疾人个人创业。阜南县城乡在就业年龄段(16—59周岁),有就业愿望、有就业能力、有生产经营项目,从事种植、养殖、加工、零售、修理、餐饮、盲人医疗按摩、光伏发电、电子商务等贫困残疾人及其家庭,其中,扶持新增人数不少于70%。创业规模参照县精准扶贫产业扶持规模执行。同时,对自主创业,从事种植业、养殖业、手工业、加工业及服务业,年产值10万元以上,并能在促进农村残疾人自力更生、自主创业方面起到示范带头作用的创业典型进行重点扶持。

(二)残疾人“阳光大棚”设施农业。农村残疾人新建或扩建“阳光大棚”设施农业项目。申请“阳光大棚”设施农业项目应符合下列条件:

1、种植业、养殖业等设施农业。

2、种植大棚面积不小于200平方米,养殖场、池面积不小于1000平方米。

3、一处“阳光大棚”扶持一户农村残疾人家庭脱贫。

(三)超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企业。非福利企业用人单位,在认真履行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义务的基础上,超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并在上一残疾人职工人数的基础上,当年新增安置残疾人就业。

二、扶持标准

(一)残疾人个人创业项目,每人给予一次性补助3000元;残疾人创业典型,原则上每个给予一次性奖励资金10000元。

(二)残疾人“阳光大棚”设施农业项目,每个项目给予一次性补助5600元。

(三)对超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企业,在上一残疾人职工人数的基础上,当年每新增安置一名残疾人就业,给予用人单位每人一次性补贴2000元。

三、实施原则、方法步骤

(一)实施原则

在实施过程中,坚持八个优先原则。一是优先扶持零就业家庭的残疾人和单亲家庭的残疾人;二是优先扶持一户多残的残疾人家庭;三是优先扶持有知识、有技能自主创业的残疾人;四是优先扶持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残疾人家庭;五是优先扶持享受城乡低保待遇的残疾人;六是优先扶持失业残疾人职工和失业残疾人大学生;七是优先扶持有选派干部任职村的残疾人;八是优先扶持重点贫困村的残疾人。

(二)方法步骤

1、筛选对象:残疾人个人创业由各乡镇依托乡镇残联、基层党组织、选派干部、残疾人专职委员、村残疾人助理员,认真开展调查摸底,填写《阜南县残疾人就业精准扶持资金申请表》、《阜南县残疾人精准扶持项目计划书》(附件1、2),提供营业执照(合同、协议)、残疾人证、身份证、一卡通等相关贫困证明复印件,项目实施场所证明、残疾人创业实体照片等;超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企业,提供员工花名册、工资单,残疾人证、与残疾人签订的六个月以上的劳动合同(用工协议)复印件,用人单位在银行开立的账户、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复印件和其他按规定需要报送的有关材料。

2、张榜公布:乡镇村(居)要将拟扶持残疾人的基本情况分别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公示期一般为七天。

3、审批建档:公示期满,群众无异议,由乡镇村(居)填写《阜南县残疾人就业精准扶持资金项目审核表》(附件3),与扶持对象签订《残疾人就业精准扶持资金使用协议书》(附件4)。乡镇(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要将《阜南县残疾人就业精准扶持汇总花名册》(附件5)及电子文档签字后报县残联,县残联会同县委组织部、县政府督查室、财政局进行复核验收,验收合格后,在县政府网站进行公示。

4、资金拨付:县残联按照公示后的扶持对象花名册报县财政局,通过一卡通打卡发放到户。

四、工作要求

(一)各乡镇、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要把残疾人就业创业精准扶持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明确工作职责,以扶持新增残疾人就业人员,扩大就业总量,增加就业收入为目标,突出“精准”,实现“扶持一人,脱贫一家,带动一片”的目标。

(二)认真开展摸底排查,将符合条件、急需扶持的残疾人摸排出来,及时给予扶持,各乡镇、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可根据当地实际,结合精准扶贫工作,将光伏扶贫纳入就业扶持项目,加大对残疾人个体创业就业精准扶持力度,提升扶持质量。

(三)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选派干部作用。各乡镇、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要紧密结合农村基层党组织助残扶贫工程要求,指导农村基层党组织和选派干部、大学生村官参与项目实施,把扶持残疾人就业工程作为推动“双培双带”先锋模范工程的重点抓手。切实发挥组织优势,积极推进农村残疾人自强不息,自主创业就业,发现和树立先进典型。

(四)积极采取措施,保障残疾人劳动就业权益,及时填报信息,为残疾人建立台账,动态管理,切实做好残疾人就业服务,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帮助残疾人实现创业就业。

(五)建立残疾人创业就业实名制数据库。对已经扶持的要及时建立档案,跟踪指导;对符合创业就业扶持条件、当年未进行扶持的残疾人,建立备选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提高项目实施的效率。

(六)完善制度,跟踪管理。一是建立定期反馈制度。各乡镇、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每年10月30日前,要将残疾人就业精准扶持工作实施情况以书面形式报县残联。二是建立残疾人就业精准扶持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县残联、财政、组织部门、扶贫办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和解决残疾人就业扶持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完善措施,健全机制。

(七)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坚决杜绝暗箱操作和优亲厚友等现象的发生。真正为残疾人谋利益,让残疾人得实惠。

篇5:广州市扶持贫困残疾人实施方案

实施细则

为规范残疾人就业及教育扶持资金使用,坚持简化程序、提高效能、公正公开和廉洁透明的原则,根据《合肥市残疾人就业及教育扶持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规定,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申报主体

符合资助扶持项目规定条件的残疾人、企业和其他单位均可以申报相应补助或奖励。

二、申报时间

各类项目每年申报一次,在项目要求上报时间前按时申报。

三、申报、审核程序

符合补助或奖励条件的残疾人、企业和其他单位向户籍(注册)所在地县(市)区、开发区残联申报并递交申请材料,文件要求直接向市残联申报的项目除外。县(市)区、开发区残联单独或联合同级其他部门初审后,报市残联单独或联合市直有关部门复审,经公示无异议后,给予补助或奖励。

四、资金拨付

根据财政滚动预算的要求,在预算编制前材料齐全、公示无异议的项目纳入财政预算,在下一年度兑现补助或奖励。市级财政承担部分由市财政拨付给县(市)区、开发区财政,县(市)区、开发区残联负责发放补助或奖励资金。直接向市残联申报的项目,市财政拨付资金到市残联,由市残联负责发放。

五、申报材料及补充说明

(一)残疾人就业培训补助

申报时间:由残疾人在当年5月31日前向户口所在地县(市)区、开发区残联申报,5月31日以后参加的培训或者因故未能及时申请的在下一年度申请,县(市)区、开发区于6月20日前将材料报送到市残联复审。

申报材料: 残疾人申请就业培训补助需提交以下材料:

1、《合肥市残疾人就业技能培训补助申报表》(附件1);

2、残疾人户口本、身份证及残疾人证复印件;

3、培训后取得的职业资格证书(专项职业能力证书或培训合格证书)复印件。

残疾人申报资格证书奖补需提交以下材料:

1、《合肥市残疾人资格证书奖补申报表》(附件2);

2、残疾人户口本、身份证及残疾人证复印件;

3、残疾人取得的资格证书原件及复印件(原件由县(市)区及开发区初审时验视后退回)。

资格证书奖补项目中,对取得低级证书进修后取得高级别证书的,补贴差额部分。级别的认定按照证书载明为准,部分分为5个等级的证书,按照122对应初中高级(第一个级别对应初级,第二三两个级别对应中级,后两个级别对应高级)。每人每5年限补助2种资格证书,超过2种的不予奖补。

(二)残疾人初创补贴

申报时间:每年4月30日前向户口(单位注册)所在地县(市)区、开发区残联申报,县(市)区、开发区于5月20日前将材料报送到市残联复审。申报材料:

1、创办企业的需提供:

⑴《合肥市残疾人初创补贴申领表》(附件3); ⑵创业残疾人身份证、二代残疾人证、户口薄复印件; ⑶营业执照、纳税或税收减免证明、房产证复印件,无房产证的需提供县区残联盖章确认的实测营业面积证明材料等;

⑷就业残疾人二代残疾人证、身份证、劳动合同、通过金融机构打卡发放的工资发放材料(连续6个月以上金融机构打卡发放记录及名册或发放工资原始会计凭证及明细)。

2、从事规模化种植养殖业的需提供:

⑴《合肥市残疾人初创补贴申领表》(附件3); ⑵创业残疾人身份证、二代残疾人证、户口薄复印件; ⑶政府机构审核盖章的流转或承包合同复印件。

3、从事电子商务(网店)的需提供:

⑴《合肥市残疾人初创补贴申领表》(附件3); ⑵创业残疾人身份证、二代残疾人证、户口薄复印件; ⑶实名认证、成交笔数或成交金额等证明材料

4、个体工商户的需提供:

⑴《合肥市残疾人初创补贴申领表》(附件3); ⑵创业残疾人身份证、二代残疾人证、户口薄复印件; ⑶营业执照复印件等能反映正常经营的证明材料等。县(市)区、开发区初审后,填写《合肥市残疾人初创补贴汇总表》(附件4),连同申请材料一起报送到市残联复审。

(三)残疾人创业孵化项目补贴

时间:每年4月30日前向户口(单位注册)所在地县(市)区、开发区残联申报,县(市)区、开发区于5月20日前将材料报送到市残联复审。

材料:

1、申报创业孵化项目补贴的需提供:

⑴《合肥市残疾人创业孵化项目补贴申请表》(附件5); ⑵人社部门认定创业孵化基地的证明材料; ⑶残疾人与创业孵化基地签订的入驻协议(合同); ⑷二代残疾人证、身份证、户口薄复印件; ⑸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复印件; ⑹房租、水电缴费凭据;

⑺享受人社部门补贴的提供补贴金额证明材料。

2、申报吸纳残疾人参与的创业孵化项目补贴的需提供: ⑴《合肥市吸纳残疾人创业孵化项目补贴申请表》(附件6); ⑵人社部门认定创业孵化基地的证明材料;

⑶孵化项目与创业孵化基地签订的入驻协议(合同); ⑷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复印件;

⑸就业残疾人的二代残疾人证、身份证、户口薄复印件; ⑹与残疾人签订的劳动合同、社保缴费凭证、通过金融机构打卡发放的工资发放材料(连续6个月以上金融机构打卡发放记录及名册或发放工资原始会计凭证及明细)。

县(市)区、开发区初审后,填写《合肥市残疾人创业孵化项目补贴汇总表》(附件7),连同申请材料一起报送到市残联复审。

(四)残疾人就业基地补贴

新增要求“截止到申报时基地已实际扶持残疾人达6个月以上”,其他按照《关于印发﹤合肥市残疾人就业创业基地奖补(暂行)办 法﹥的通知》(合残联〔2014〕126号)的文件执行。

(五)盲人按摩行业扶持

按照合肥市残联、财政局《关于印发﹤合肥市盲人按摩行业政策性扶持办法﹥的通知》(合残联〔2015〕55号)执行。

(六)超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奖励

奖励对象:根据合财社[2016]448号文件确定征收隶属关系,用人单位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由合肥市地方税务部门负责征收的非福利企业用人单位。

申报时间:每年的10月份申报上一年度奖励。申报材料:

1、《合肥市超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奖励申报表》(附件8);

2、《合肥市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花名册》(附件9);

3、在岗残疾人职工身份证复印件、残疾人证(残疾军人证)复印件,残疾人职工是大学生的另附毕业证的复印件(限2016年7月1日后毕业的全日制应届残疾人大学生);

4、用人单位与残疾职工签订的劳动合同;

5、残疾职工参加社会保险凭证;

6、残疾人职工年度的已发工资的工资表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

符合申报条件的用人单位,按保障金分级征收确定隶属关系,向同级残联提出奖励申请(残疾人保障金征收机关为市地税局征管分局、涉外分局、经开分局、高新分局、新站分局的报市残联),超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奖励中的残疾人不限制合肥市户籍,残疾人 大学生享受优惠政策共3年。

(六)社会保险补贴

1、福利性企业申领社保补贴申报时间:每年4月30日前向户口(单位注册)所在地县(市)区、开发区残联申报,县(市)区、开发区于5月20日前将材料报送到市残联复审。

需提交材料:

⑴《合肥市福利企业社保补贴申请表》(见附件10); ⑵残疾员工花名册,残疾职工的身份证、户口簿和残疾人证复印件;

⑶残疾职工的社保缴费凭证;

⑷通过金融机构打卡发放的工资发放材料(连续6个月以上金融机构打卡发放记录及名册或发放工资原始会计凭证及明细);

⑸福利企业证明材料。

2、盲人按摩企业及其盲人从业人员申领社保补贴申报时间:每年4月30日前向户口(单位注册)所在地县(市)区、开发区残联申报,县(市)区、开发区于5月20日前将材料报送到市残联复审。

需提交材料:

⑴《合肥市盲人按摩企业及盲人从业人员社会保险补贴申请表》(附件11);

⑵《合肥市盲人按摩企业及盲人从业人员社保补贴情况表》(附件12);

⑶残疾人职工身份证、户口簿和残疾人证复印件; ⑷社保缴费凭证; ⑸企业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复印件。

3、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申报时间:每年7月1日前向户口所在地县(市)区、开发区残联申报,县(市)区、开发区于7月20日前将材料报送到市残联复审。

需提交材料:

⑴《合肥市灵活就业残疾人社会保险补贴申请表》(附件13); ⑵残疾人身份证、户口簿和残疾人证复印件; ⑶社保缴费凭证。

4、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及从业人员社保补贴申报时间:每年5月20日前向户口所在地县(市)区、开发区残联申报,县(市)区、开发区于6月10日前将材料报送到市残联复审。

需提交材料:

⑴《合肥市辅助性就业机构及从业人员社保补贴申请表》(附件14);

⑵《合肥市辅助性就业机构及从业人员社保补贴情况表》(附件15);

⑶残疾人职工身份证、户口簿和残疾人证复印件; ⑷社会保险费缴费凭证;

⑸银行代发残疾职工的工资记录(工资表和原始会计凭证); ⑹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证明材料。

盲人按摩企业及从业人员、辅助性就业机构及从业人员社保补贴向企业或机构注册地县(市)区、开发区残联申报。辅助性就业机构及从业人员社保补贴不高于最低缴费基数缴存额。福利企业社保补贴项目,县(市)区、开发区初审后,还需填写《合肥市福利企业社保补贴汇总表》(附件16)连同残疾人提交材料一起报送到 市残联复审。

(七)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儿童)和经济困难残疾家庭学生(儿童)补助

1、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大学生和经济困难残疾家庭大学生申领教育补助

申报时间:县(市)区、开发区于6月30日前将材料报送到市残联复审。

申报材料:

⑴《合肥市残疾学生和经济困难残疾家庭学生教育资助审批表》(附件17);

⑵残疾学生本人或经济困难残疾家庭学生父母的残疾证、身份证和户口簿复印件;《最低生活保障证》或县级以上民政部门出具的家庭经济困难证明复印件;

⑶全日制残疾大学生第一次申领需提供入学通知书复印件和第一学年学费缴费发票复印件,以后提供学年注册后的学生证复印件,残疾人家庭大学生提供入学通知书复印件和学费缴费发票复印件(注册后的学生证复印件),成人高等教育(含自学考试)学生需提供《毕业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2、开发区义务教育和中职、高中阶段残疾学生和经济困难残疾家庭学生申领教育补助

申报时间:县(市)区、开发区于6月30日前将材料报送到市残联复审。

申报材料:⑴《合肥市残疾学生和经济困难残疾家庭学生教育资助审批表》(附件17); ⑵残疾学生本人或经济困难残疾家庭学生父母的残疾证、身份证和户口簿复印件;经济困难残疾家庭学生提供《最低生活保障证》或县级以上民政部门出具的家庭经济困难证明复印件;

⑶注册过的学生证复印件(学校出具的在校学生证明)。残疾儿童及残疾家庭儿童申领学前教育阶段补助按合教〔2014〕308号规定执行。由县(市)区级财政全额承担教育补助的不需市级审批,具体申领程序和要求材料自行做出规定。对全日制高校在校残疾大学生在省补基础上提高的1000元/学年部分列入滚动预算,下一年度兑现。县(市)区、开发区残联填写《合肥市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大学生资助花名册》(附件18)、《合肥市经济困难家庭残疾大学生资助花名册》(附件19)、《合肥市在校残疾学生资助花名册》(附件20)、《合肥市经济困难残疾家庭学生资助花名册》(附件21)一同上报市残联。

(八)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奖励

申报时间:每年6月30日前向开发区残联申报,开发区残联于7月10日前报市残联复审。直接向市残联申报的截止时间为7月10日

申报方式:代表安徽参加国家竞赛和代表合肥市参加安徽竞赛的获奖残疾人直接向市残联申报,代表开发区参加市级竞赛向各开发区残联申报。

申报材料:

1、《合肥市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奖励申请表》(附件22);

2、残疾人身份证、户口簿和残疾人证复印件;

3、获奖证书复印件。代表县(市)区参加合肥市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的奖励条件、标准和申请程序材料各县(市)区可自行制定,经费由县(市)区承担。开发区残疾人参加合肥市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获奖,奖励标准参照省级竞赛各档次减500元执行,经费由市财政承担。

(九)辅助性就业机构建设及运营补贴

1、建设补贴

申报时间: 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经认证后,每年4月30日前向单位注册所在地县(市)区、开发区残联申报,县(市)区、开发区于5月20日前将材料报送到市残联复审。

申报材料:

⑴《合肥市辅助性就业机构建设补贴申请表》(见附件23); ⑵企业或机构合法注册证明材料;

⑶合肥市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认定证明材料;

⑷符合辅助性就业机构要求的残疾职工的花名册及身份证、户口簿和残疾人证复印件;

⑸银行代发残疾职工的工资记录(工资表和原始会计凭证); ⑹社保缴费凭证。

2、运营补贴

申报时间:机构运营满一年后,每年4月30日前向单位注册所在地县(市)区、开发区残联申报,县(市)区、开发区于5月20日前将材料报送到市残联复审。

申报材料:

⑴《合肥市辅助性就业机构运营补贴申请表》(见附件24); ⑵合肥市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认定证明材料; ⑶符合辅助性就业机构要求的残疾职工的花名册及身份证、户口簿和残疾人证复印件;

⑷银行代发残疾职工的工资记录(工资表和原始会计凭证); ⑸社保缴费凭证。

(十)吸纳残疾人企业的社会资本孵化基地补贴

申报时间:每年4月30日前向户口(单位注册)所在地县(市)区、开发区残联申报,县(市)区、开发区于5月20日前将材料报送到市残联复审。

申报材料:

1、《合肥市吸纳残疾人企业的社会资本孵化基地补贴申请表》(见附件25);

2、人社部门创业孵化基地的认定证明;

3、残疾人与创业孵化基地签订的入驻协议或合同;

4、所吸纳残疾人创办企业的营业执照;残疾人身份证、户口簿和残疾人证复印件。

《安徽省残疾人创业就业三年行动计划》(皖残联〔2015〕84号)规定的每户3000元,累计不超过5万元的补贴由基地向人社部门申领。残联部门只负责合肥市提标1000元部分的审核发放,一个基地累计不超过2万元。

六、附则

细则中所指残疾人除按比例就业外一律为合肥市户籍残疾人,残疾人证为二代残疾人证。

篇6:广州市扶持贫困残疾人实施方案

办法

县2014年贫困残疾人生活救助实施办法

为规范我县贫困残疾人救助工作,切实保障贫困残疾人基本生活权益,提高我县贫困残疾人社会保障水平,推进和谐固镇建设,根据《2014年市贫困残疾人生活特别救助实施办法》,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一条本办法所称贫困残疾人,是指我县范围内享受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且残疾等级在三级以上的残疾人。

第二条实施贫困残疾人生活特别救助制度,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操作规范,严格把关,动态管理,确保实现

应助尽助、一个不漏,应退尽退、一个不假的工作目标。

第三条凡在我县享受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三级以上的残疾人均有权享受生活特别救助待遇。其中二级以上的贫困残疾人每人每年按800元的标准救助;三级的贫困残疾人每人每年按400元的标准救助。

第四条个人申请。申请享受贫困残疾人生活特别救助的,须填写《贫困残疾人生活救助申请审批表》,提供居民户口本、身份证、《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最低生活保障证》或县民政部门出具的低保证明,通过村民委员会向户口所在地的乡政府提出申请。

第五条村委会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初审,将申请人情况在村务公开栏公示5天以上;乡政府在7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任务,并将审核情况在乡政府公开栏公示3天;县残联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对申请对象的审核、调查和审批工作,并在公示栏公示3天。在各级审核中,凡不符合条件的,均要书面通知申请人,并告知原因;对符合条件的,在《贫困残疾人生活救助申请审批表》上签署意见后,及时发放生活救助金。

第六条对贫困残疾人生活特别救助对象要随着低保对象的调整而调整,实行动态管理。对新增符合条件的,要按程序及时办理申请、审核、审批等手续。第七条贫困残疾人生活特别救助对象实行县、乡二级档案管理,做到一户一档,资料齐全,集中存放。县级建立贫困残疾人生活特别救助对象基础信息数据库,负责基础信息数据库的日常管理,并将基础信息数据及时上报市残联。第八条实施贫困残疾人生活特别救助所需资金由省与县财政按照8:2的比例共同负担。救助资金要及时、足额到位,实行专户管理,确保专款专用,用于经审核、审批后的贫困残疾人生活特别救助资金支出。县、乡财政要将贫困残疾人生活特别救助项目工作经费纳入预算。

第九条贫困残疾人生活特别救助资金由县财政统一管理。县财政会同残联按核定的救助人数和标准,通过“一卡通”及时将救助资金打入救助对象账户并注明“残补”。

第十条贫困残疾人生活特别救助工作,实行政府负责制。

各乡镇残联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贫困残疾人生活特别救助对象的确定、救助管理和实施工作。县残联、民政局、财政局负责贫困残疾人生活救助政策制定、运行规程的指导检查及资金的测算、分配和管理。县民政局负责提供城乡享受低保待遇残疾人的花名册等基本情况,并及时向县残联和县财政局通报残疾人低保对象调整情况。审计、监察等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配合做好贫困残疾人生活特别救助民生工程的实施工作。村委员会受县残联、乡镇人民政府的委托,承担贫困残疾人生活救助的日常管理和服务工作。

第十一条各乡镇和县直有关部门要按

规定的范围和程序,对申请人的条件认真审查、审核、汇总,防止重、漏、错现象发生。县残联要向社会公布一个举报电话,设置举报箱,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并及时办理群众的投诉、上访。第十二条从事贫困残疾人生活特别救助的工作人员应依法办事,接受社会监督。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视情节给予批评教育或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无故对符合条件的申请人拒不审批或拖延签署初审、审核、审批意见的; 违反规定为不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办理享受贫困残疾人生活特别救助手续的; 贪污、挪用、扣押、拖欠救助资金的; 套取省、县财政资金的; 其他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滥用职权行为的。

第十三条对采取虚报、伪造证明材料等不正当手段骗取贫困残疾人生活特别救助的居民,情节较轻的由县残联给予批评教育,追回冒领的救助金;情节严重

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篇7:广州市扶持贫困残疾人实施方案

利辛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

印发利辛县贫困重度残疾人生活特别

救助工程实施办法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有关部门:

经县政府同意,现将《利辛县贫困重度残疾人生活特别救助工程实施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一一年四月六日

利辛县贫困重度残疾人生活特别

救助工程实施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切实保障贫困重度残疾人基本生活权益,着力提高城乡贫困重度残疾人社会保障水平,促进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推进和谐利辛建设,规范使用我县贫困重度残疾人救助资金,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贫困重度残疾人,是指我县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或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以下简称低保)待遇的、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的且残疾等级在二级以上(含二级)的残疾人。

第三条实施贫困重度残疾人生活救助制度,要严格遵循下列原则:

(一)坚持科学发展观,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需求的原则。

(二)坚持特别救助与最低生活保障相结合的原则。

(三)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四)坚持属地管理、动态管理的原则。

(五)坚持应助尽助,一个不漏;应退尽退,一个不假的目标原则。

第四条凡在我县城乡享受低保待遇的重度残疾人均有权享受生活救助待遇。

第五条城镇、农村贫困重度残疾人每人每月按50元的标准救助。

第二章申请、审核、审批程序

第六条个人申请。申请享受贫困重度残疾人生活特别救助的须填写《贫困重度残疾人生活救助申请审批表》,提供居民户口本、《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最低生活保障证》或县级以上民政部门低保证明,通过村民委员会(社区居民委员会)向户口所在地的乡镇政府提出申请。

第七条村民委员会(社区居民委员会)初审。村民委员会(社区居民委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对申请人的实际情况核实,将申请人情况在村务公开栏或社居委公开栏公示5天以上。对无异议的,在《贫困重度残疾人生活救助申请审批表》上签署意见,连同申请人的居民身份证(复印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低保证,报乡镇政府审核。对经复审不符合条件的,要书面通知申请人,并告知原因。

第八条乡镇政府审核。乡镇政府在收到申报材料后,应在7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任务,并在《贫困重度残疾人生活救助申请审批表》上签署意见,同时将有关证件和证明材料一并报县残联审批。对审核不符合条件的,要书面通知申请人,并告知原因。

第九条县残联审批。县残联接到申报材料后,应在20个工作日内完成对申报对象材料的审核、调查和审批工作,并以张榜方式公示不低于3天。对符合条件的,在《贫困重度残疾人生活救助申请审批表》上签署意见后,及时发放生活救助金。对不符合条件的,要书面通知申请人、村民委员会(社区居民委员会)和乡镇政府,并告知原因。

第三章救助对象管理

第十条对贫困重度残疾人生活特别救助对象实行动态管理,按程序对救助对象实行复核、适时调整。对新增符合条件的要及时办理申请、审核、审批。

第十一条贫困重度残疾人生活救助对象实行县、乡二级档案管理,做到一户一档;县残联建立贫困重度残疾人生活救助对象基础信息数据库,并负责基础信息数据库的日常管理工作,在规定时间统一上报市残联。

第四章资金的筹集、管理与发放

第十二条实施贫困重度残疾人生活救助所需资金由省与县财政按照8∶2的比例共同负担。省级财政承担的贫困重度残疾人生活救助资金将采取当年拨付、次年清算的办法。

第十三条县财政部门对贫困重度残疾人生活救助资金实行专户管理,用于经审核、审批后的贫困重度残疾人生活救助资金支出。

第十四条贫困重度残疾人生活救助资金由县财政统一管理。年初由县财政部门会同县残联,按上年核定的享受人数和标准确定分配方案,并按方案将救助指标一次性下达到各乡镇。资金发放时,由县残联按根据最终核定的享受人数和救助标准提出用款计划,报县财政部门审核。每年12月31日前,由县残联会同县财政部门负责汇总本实际救助人数、资金拨付情况及配套资金拨付凭证同时报送市残联、市财政局,用于下一省级补助资金拨付结算工作的依据。由县农村财政管理局和人社局会同残联按核定的救助人数和标准,通过“一— 4 —

卡通”将救助资金及时打入救助对象账户并注明“残补”。对于城镇未实现“一卡通”的,则通过社会化发放方式直接发放到救助对象账户。

第五章监督管理

第十五条贫困重度残疾人生活救助工作,实行在县政府领导下的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制。各级残联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贫困重度残疾人生活救助对象的确定、救助管理和实施工作。县残联、民政、财政部门负责贫困重度残疾人生活救助政策制定、运行规程的指导检查及资金的测算、分配和管理;民政部门负责提供城乡享受低保待遇的残疾人的花名册等基本情况,并及时向残联、财政部门通报残疾人低保对象调整情况。审计、监察等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配合做好贫困重度残疾人特别生活救助资金的有关工作。村民委员会、社区居民委员会受县残联、乡镇人民政府的委托,承担贫困重度残疾人生活救助的日常管理和服务工作。

第十六条各乡镇及各有关部门按规定的范围和程序,对申请人的条件认真审查、审核、汇总,防止重、漏、错现象发生。各级残联要向社会公布一个举报电话,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第十七条从事贫困重度残疾人生活救助的工作人员应依法办事,接受社会监督。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视情节给予批评教育或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一)无故对符合条件的申请人拒不审批或拖延签署初审、审核、审批意见的;

(二)违反规定为不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办理享受贫困重度

残疾人生活救助手续的;

(三)贪污、挪用、扣押、拖欠救助金的;

(四)套取省级财政资金的;

(五)其他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滥用职权行为的。第十八条对采取虚报、伪造证明材料等不正当手段骗取贫困重度残疾人生活救助的居民,情节较轻的由县残联给予批评教育,追回冒领的救助金;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十九条对在专项工作检查中发现有虚报补助人数套取省级补助资金的地区,依法追回套取的补助资金,并报请省相关部门在下一拨付省级补助资金时再次扣减相应金额;对于在考核前未配套或未打卡发放救助资金的,实行一票否决。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条各乡镇要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实施细则或操作规程,报县残联。

主题词:民政残疾人救助△办法通知

抄送:县委办公室,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县政协办公室,县法院、检察院,县人武部。

利辛县人民政府办公室2011年4月6日印发

篇8:广州市扶持贫困残疾人实施方案

场地扶持实施细则

第一条为落实对广州市创业领军人才(下称“市领军人才”)在广州开发区(下称“本区”,含广州国际生物岛)创办的符合条件的科技企业给予场地扶持,依据《广州市创业领军人才创业发展扶持办法》(穗组字〔2010〕46号)、《广州开发区萝岗区高层次人才实施办法》(穗开办〔2013〕10号)有关规定及工作实际,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市领军人才创办或领办的企业申请场地补贴的企业应满足以下条件:

(一)企业为经本区推荐成功申报广州市创业领军人才项目的企业、项目立项后由本区转拨广州市创业启动资金的企业、项目立项后整体迁入我区的企业等3类企业。

(二)工商税务关系均在本区。

(三)租用本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或其他科技载体单个场地面积100平方米以上进行研发生产。

第三条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按以下方式给予场地扶持:

(一)对租用管委会投资建设的孵化器或加速器的项目企业,按最高500平方米租金全额给予租金补贴。

(二)对租用区内其他工作场所的项目企业,按实际租金标准给予最高500平方米租金补贴,补贴标准不超过管委会投资建设的孵化器的租金标准。

上述补贴分发放,补贴期最长3年。

第四条区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局按集中受理上租金补贴申请,对本细则颁布前认定的广州市创业领军人才企业场地扶持,根据通知一次性补充申报。申请材料如下:

(一)场地补贴申请表。

(二)市领军人才认定文件复印件。

(三)企业有效的工商、税务证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

(五)企业的公司章程复印件。

(六)申请补贴期的场地租赁合同复印件。

(七)租金发票复印件。

(八)其他材料。

区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局根据需要可对企业进行走访。

第五条企业同时满足享受本细则扶持政策与本区其他场地扶持政策条件的,同一事项按从高不重复的原则享受。

第六条企业自首次享受本细则优惠之日起3年内,其创办人或领办人被取消市领军人才资格的,不再享受本细则扶持。

第七条本细则中租金补贴费用,从区科技发展专项资金中列支。

篇9:关爱帮扶贫困残疾学生活动方案

为进一步形成关爱残疾人教育事业的良好氛围,按照县教育局相关通知要求,我校决定开展“关爱帮扶随班就读残疾学生”教育活动,特制定本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弘扬中华民族扶危济困的美德,进一步加强对我校对随班就读残疾学生的帮扶工作,依法保障残疾儿童的教育权利,为他们提供物质上、精神上援助,使他们不因身体缺陷而失去求学机会。通过全体教师和学生的大力支持和残疾学生自己的努力,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二、工作措施

1、强化宣传,提高认识

围绕“关爱帮残疾学生”这一主题,开展“三个一”活动,即开展一次“国旗下讲话”主题宣传活动,办一期黑板报,组织一次主题班会,号召学生在不增加家庭负担和自愿的前提下,节约自己的零花钱,向残疾学生献爱心,教育学生学会关爱,学会帮扶。

2、加强领导,强力推进

为加强对对残疾学生帮扶工作的组织领导,特成立帮扶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德育副校长任副组长,其余全体老师为组员,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残疾学生帮扶的方案、协调和总体部署。

三、帮扶方式 由全体教师与贫困残疾学生结对帮扶,以班级为单位与残疾学生结对帮扶,每班扶助一名残疾学生。

四、帮扶内容

1、思想上解惑

鉴于残疾学生的特殊,因而资助方要从情感上贴近他们,学习上关心他们,生活上帮助他们,经常与他们交流,掌握他们的思想状况,有的放矢地化解他们心中的困惑,给予他们精神上的动力,使他们保持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

许多残疾生在与同学的相处之中,往往有自卑心理,要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自立自强;激发他们的进取心,真正体会到多一份努力,就会多一份收获的道理;帮扶者平时要把学生当成是自己的孩子或弟妹一样看待,平时多与班主任、任课老师联系,经常找帮扶对象谈心。

2、生活上资助

残疾学生平时的生活费用都很低,往往不能满足他们最低的生活需要,因而扶助方要适当的资助,每学期开学都要给贫困生购买学习用品及课外读物,帮助他们渡过难关,使他们安心地投入学习。

3、学习上帮助提高

残疾学生由于客观条件的影响,往往成绩不如人意,为未来人生打好底色,就必须培养他们自己刻苦努力、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才能在未来社会立足,有所建树,为社会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因此党员要发挥“先锋岗”作用,要从学习上去帮助,利用课余时间帮助他们学好功课,帮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使他们学会学习。

篇10:广州市扶持贫困残疾人实施方案

(征求意见稿)

第一条 为规范本市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征缴工作,进一步推动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就业条例‣(国务院令第488号)、•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广东省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缴暂行办法‣(粤残联„2010‟216号)等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等各类用人单位,应按不低于上在职职工平均人数1.5%的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并为其选择适宜的工种和岗位。未安排残疾人就业或安排残疾人就业未达到法定比例的,依法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以下简称保障金)。

前款所称的用人单位,包括省残疾人联合会委托的中央、省驻穗单位,在本市登记的外地驻穗单位和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以及外商投资企业。

第三条 未安排残疾人就业或安排残疾人就业未达到法定比例的用人单位,应按实际差额人数和广州市(或县级市)统计部门公布的上职工年平均工资的80%计缴保障金。保障金按下列公式计算(计算结果取小数点后两位): 应缴保障金=上广州市(或县级市)职工年平均工资×80%×(用人单位上在职职工平均人数×1.5%-残疾人职工数)。

第四条 当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指标按当年实际用工月份计算。

安排1名盲人或一级肢体残疾人上岗就业的,按安排两名残疾人计算,用人单位应为其安排适宜的工种和岗位,且其工资应不低于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中位数。

第五条 以劳务派遣形式用工的,应当由用人单位履行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或者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义务。劳务派遣单位可以在劳务派遣协议中与用工单位约定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缴纳事项。劳务派遣单位代收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可比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外事服务单位营业额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2]1095号)规定不征收营业税。

第六条 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年审实行省、市、区及县级市统一管理制度,相关部门职责分工如下:

(一)残疾人联合会负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年审工作,区、县级市残联负责初审、广州市残联负责复审、稽查等工作。

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做好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年审的具体工作并设立广州地区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年审服务点(下称年审服务点),为用人单位提供就近服务。广州市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中心(下称市年审机构)在每个年审点派驻2—3名工作人员,年审工作经费纳入部门预算。

(二)地税部门负责保障金征收工作,保障金随税同征、同查、同管,并纳入目标考核管理。

地税部门和残疾人联合会应推进计算机互联网络建设,共同做好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年审、征收相关数据的共享与交换工作,实现信息资源和工作流程一体化。

(三)财政部门会同残疾人联合会负责保障金的管理与使用。

(四)国家金库广州市中心支库及各代理支库应根据相关法规制度要求,对办理保障金上划、报解等情况开展自查。国家金库广州市中心支库及各代理支库应按规定的比例,在保障金缴入国库的同时办理划转手续上解统筹金,并及时将缴款书回单退给同级代征地税部门,同时做好与同级代征地税部门的对账工作。

(五)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地税、工商、统计、质监等部门,配合做好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年审、统计等工作,以电子数据的形式向残疾人联合会提供用人单位相关信息资料。

第七条 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实行审核制度,审核按以下程序及方式进行:

(一)由广州市残疾人联合会、广州市地方税务局发布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年审通告和通知,告知年审期至6月底。

(二)用人单位应在每年6月底前,在规定的相应时间段内持•广州地区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年审表‣和在职职工人数统计报表、残疾职工缴纳社会保险缴费记录等证明材料,到年审服务点办理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年审。

(三)市年审机构应为已办理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年审的用人单位开具•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审核认定书‣。安排残疾人未达到规定比例的用人单位,凭•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审核认定书‣办理缴纳保障金手续。

(四)对超过6月30日仍不办理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年审的用人单位,视为未安排残疾人就业,由市年审机构依据地税、社保、统计等部门登记的在职职工人数,核定其应缴纳的保障金,并于每年7月31日前提供给地税部门代征。

(五)用人单位生产经营存在困难的,应于6月30日前依法提出缓、减、免缴保障金申请,逾期提出的不予受理。

第八条 保障金的征收按以下方式进行管理:

(一)保障金由地税部门统一代征。地税部门收到市年审机构提供的相关数据,由用人单位机构所在地的地税部门向用人单位征收保障金。

(二)保障金按年征收,缴费期限为每年的8月1日至10月31日。保障金征收统一使用地税部门的税收票证。

(三)已与广州市各区、县级市地税部门签订•委托银行代划缴税、费协议书‣(简称“ETS协议”)的用人单位,由机构所在地的地税部门直接划扣;其他未签订ETS协议的用人单位,到机构所在地的地税部门办税服务厅缴纳。

(四)逾期未缴纳保障金的用人单位,由地税部门依法催缴,并从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5‰的滞纳金。

对拒不缴纳保障金、滞纳金的用人单位,由广州市残疾人联合会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五)对多收重收保障金的,由用人单位提出申请,经残疾人联合会、地税、财政部门审核后,参照税款退库办法办理。

第九条 保障金是政府性基金,纳入财政预算管理。保障金的征收,实行分级入库。即中央、省驻穗用人单位缴纳的保障金入省国库,市属用人单位缴纳的保障金入市国库,区、县级市属用人单位缴纳的保障金入区、县级市国库。

用人单位的分级,在地税部门代征保障金前,已征收保障金的用人单位,仍按原确定的分级入库;地税部门代征保障金后,新增加的用人单位,根据用人单位注册登记关系进行分级管理、分级缴入同级国库。

保障金的使用,由各级残疾人联合会按照保障金的规定用途,编制预算计划,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

地税部门征收工作经费,按上年实际缴入各级国库的保障金数额2%计算,由各级财政部门划拨到广州市地方税务局(具体由广州市各级残疾人联合会编制部门预算)。

地税部门应切实加强征收保障金的汇统核算和管理工作,对征收入库的保障金应在•入库税金明细报表‣的“其它收入”项目分预算级次如实予以反映。)

第十条 各级财政、残疾人联合会应切实加强对保障金的管理,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保障金审核征收专项检查,并接受审计部门的监督。

在征收、使用和管理保障金过程中,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处分。

第十一条 本办法所称在职员工,是指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各种用工形式、各种用工期限的劳动者,不包括离退休返聘人员。

残疾员工,是指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或•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军人证‣(1-8级),与用人单位依法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或服务协议,并按国家政策规定参加了社会保险,工资所得不低于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的法定就业年龄段的残疾人。

篇11:广州市扶持贫困残疾人实施方案

【发布文号】穗府[2001]15号 【发布日期】2001-02-16 【生效日期】2001-02-16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广州市人民政府印发广州市创建

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总体实施方案的通知

(穗府〔2001〕15号)

各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市府直属各单位:

根据中国残联、省政府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向广州市提出的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的要求,我市制订了《广州市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总体实施方案(2001-2003)》,现印发给你们,请依照执行。各地可根据总体实施方案制订本地区的实施方案。

残疾人康复工作配套方案、残疾人特殊教育工作配套方案、残疾人就业工作配套方案、残疾人宣传文体工作配套方案、残疾人无障碍设施建设配套方案、残疾人综合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方案、残疾人工作法制建设和普法教育配套方案、残疾人扶贫奔康工作配套方案、助残志愿者队伍建设配套方案、社区残疾人工作配套方案由市残联会同有关部门印发实施。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及时向市残联反映。

广州市人民政府

二00一年二月十六日

广州市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总体实施方案

(2001-2003年)

为了贯彻落实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广东省政府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关于广州市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的决定精神,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制订本方案。

一、一、指导思想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在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认真落实《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弘扬人道主义精神,按照“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方向,全面推进残疾人事业的发展,依法维护和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不断满足残疾人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形成全社会扶残助残的良好风气,加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使我市残疾人工作成绩继续走在全国前列,为积极探索发展有中国特色的残疾人事业作出示范。

二、二、工作目标

用3年时间(即由2001年2003年)完成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市任务,残疾人事业的主要工作成绩达到全国大城市、特大城市一流水平,单项考核指标达到联合国亚太经济社会委员会提出的发展目标。

(一)加强残疾人工作领域的法制建设。针对带普遍性、根本性的问题,制定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使残疾人工作进一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

(二)到2001年底全市所有的街道开展社区康复工作,2002年底二分之一的镇开展社区康复工作。精神病综合防治康复、视力残疾康复、肢体残疾康复及系统康复训练和聋儿听力语言康复训练、智残儿童康复训练按进度完成“十五”计划的阶段性任务。

(三)确保60%残疾儿童(幼儿)接受1年以上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少年的入学率、辍学率与当地健全儿童持平,特殊教育学校在校学生接受1年以上职业技术教育,50%在校残疾学生能接受高级中等以上教育或3年制职业技术培训并公开就业。

(四)贯彻实施《广州市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为登记失业的残疾人提供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拓宽就业渠道,使有劳动条件、有就业需求的残疾人普遍得到就业机会。

(五)加强残疾人宣传文体工作,弘扬人道主义精神,形成自强与助残的良好社会风气,发挥广州在全国、全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残疾人事业发展方面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六)加快市、区(县级市)残疾人综合服务基础设施和无障碍环境建设,建成体现城市化、信息化、现代化和中心城市地位的残疾人信息服务网络。

(七)将社区残疾人工作与社区建设总体规划融为一体,同步发展,共建共享,逐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使广州市城镇残疾人可支配收入和农村残疾人人均纯收入达到或接近当地平均水平,残疾人居住条件得到改善。

(八)在全市青年、学生、职工、妇女中广泛开展以“助残献爱心”为主题的志愿者活动,为残疾人提供扎实有效的多种形式的服务。建立助残志愿者服务制度、服务示范点和工作机构。

三、三、主要措施

(一)开展社区残疾人工作,各级残联负责人参加同级社区建设领导机构,并建立社区康复指导机构和残疾评测机构。制定社区建设总体规划时,要体现社区残疾人工作特点,与社区服务、社区卫生服务、农村医疗预防保健网络同步实施。

(二)市属高校设置特殊教育专业、社会工作专业、康复工程专业等,培养各方面中、高级专业人才。

(三)建立0至7岁残疾儿童调查制度;通过随班入园、开办残疾儿童幼稚园、送教上门、社区服务等措施,开展3至6岁残疾儿童早期教育(学前教育)试点;兴办中、重度残疾(脑瘫)儿童、少年特殊教育、康复训练与职业培训“三合一”的实验学校,保证各类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特殊教育学校兴办高中,实行双证制教学。

(四)认真贯彻实施《广州市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及《实施细则》,继续为有劳动能力、有就业需求的残疾人提供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

指定属政府采购的党政机关事业团体常用的而又适用残疾人生产的低值易耗品由社会福利企业生产,稳定社会福利企业。

(五)落实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广州市残疾人困难户专项补助金覆盖范围,建立农村残疾人扶贫基地,启动助残安居工程,拓展残疾人专项社会保障项目。

(六)自2001年起3年内,有计划、有步骤地抓紧制定《广州市城市无障碍设施建设管理办法》、《福利企业保障条例》、《广州市扶助残疾人优惠措施若干规定》等地方性法规、规章,同时,加强普法宣传和执法监督,积极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

(七)凡新建大、中型公共建筑和步行街、商业区、车站、机场、公厕等公共场所,须完善规范化无障碍设施,一、二级马路普遍铺设盲人导向砖、轮椅坡道,推动住宅小区无障碍环境建设。

(八)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1.兴建广州市残疾人训练基地,内含残疾人职业训练与保障性安置工场(庇护工场)、体育训练场馆。

2.启动市残疾人安养院第二期工程建设。

3.做好中、重度残疾儿童少年“三合一”实验学校的前期筹建工作。

4.各区、县级市按照老市区不少于1000平方米、新市区不少于1200平方米、县级市不少于2000平方米的标准建成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关于2001年底前全部投入使用。

(九)每年5月“全国助残日”前后举办有影响的系列活动。建立以服务时间为衡量标志的助残志愿者表彰制度。

(十)加强残疾人组织建设。区、县级市、街(镇)残联要按照《关于加强基层残联建设的决定》要求,进一步完善机构,健全机制,增强活力,提高效能。街(镇)设立残联机构,属事业团体性质,配1至2名事业编制,设街(镇)残联专职理事长1名,参照公务员管理办法,享受街(镇)中层干部待遇。街(镇)残联专职干部接受专门培训后,享受特殊教育津贴和岗位补贴。完善区、县级市专门协会组织与功能,依托社区居民委员会与村民委员会,建立社区残疾人协会。

四、四、政策保障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残疾人事业是社会事业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我市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工作。创建“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是国家赋予我市的光荣任务,是对我市残疾人工作的充分肯定和鼓励。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创建活动摆上议事日程,切实采取措施帮助残疾人解决实际问题。残联要加强组织建设,切实为残疾人谋福利,担负起残疾人工作的主导任务,主动与部门沟通协调。各部门要负起职责,为残疾人办好事、办实事,认真检查监督,保证各项创建任务的落实。

(二)把创建任务纳入我市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工作目标和“十五”计划,确保创建工作的顺利进行。残疾人教育、扶贫、就业、宣传、文体、服务设施建设等,要纳入各级政府的年度计划,经政府立项的建设项目,资金投放按建设期的年计划投入,确保工程建设依期完成。各有关部门要保证人员投入,抽调精干队伍参与创建工作。

(三)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对残疾人事业的捐助活动,动员社会力量,积极筹集资金,发展残疾人事业。切实执行省人大通过的《广东省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中关于“各级社会福利有奖募捐机构应从所筹集的资金中提取20%以上的比例,划给同级残疾人联合会”的规定。

(四)加大公益宣传力度和公众参与程度。宣传、教育、新闻、出版等单位要采取多种形式,围绕广州市创建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的活动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使全社会都重视对残疾人的关心和爱护,倡导扶弱助残的文明风尚,激励残疾人自尊自强的精神。广泛发动群众参加助残义务活动,同时,辅之以助残志愿者表彰奖励制度,提升我市两个文明建设的水平。

(五)实行目标责任制。按照创建示范市的要求,把具体任务、责任分解落实到各区、县级市政府,并以责任书的形式确定下来,使示范市方案中的各项任务都能落到实处。海珠区社区康复示范区,荔湾区、越秀区、花都区社区残疾人工作示范区,东山区教育就业示范区,白云区、黄埔区、从化市、增城市社会保障示范区(县级市),天河区、芳村区社会环境建设示范区,番禺区特殊教育示范区的建设,由所在区、县级市主要领导负总责抓落实,以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

(六)加强督促检查。市、区(县级市)要建立有效的检查监督机制,健全检查跟踪督办制度,定期进行检查督促和考评。

上一篇:铁日木乡中学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安全工作总结下一篇:医疗器械注册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