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规模学校”的管理模式创新的建议

2024-05-06

关于“小规模学校”的管理模式创新的建议(共10篇)

篇1:关于“小规模学校”的管理模式创新的建议

关于“小规模学校管理模式创新的探究”的研究方案

雨林近年来学生流动较为严重,有一些学校学生数急剧下降,给学校管理和发展带来了一些问题,这一问题在我县各乡镇小学也极为普遍。因此,我们从事关于“小规模学校(以下简称‘小校’)管理模式创新的探究”活动的开展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要针对摆在我们面前的实际情况,深入研究更能适应我们学校实际的管理模式,并不断指导我们的实际工作,有效促进小校的发展,从而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并形成较为完善、系统的经验材料,也可以进行更大范围的经验交流和推广。

我们要通过科研活动的开展,不断寻求适合我们学校发展之路,并不断提高教师和校长进行科研活动的能力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最终达到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

作为校长,作为一所学校的最高领导者,对学校的发展有着责无旁贷的责任。我们在遇到这些问题的时候,不能一味的从侧面寻求客观原因,从而解脱自己对导致学校目前现状所有责任。学校无论走向何处,和我们领导有着直接的责任,当然,这不是说都是校长的责任,涉及其原因应该也是多方面的。我们从另外一个层面上思考,在这种困境之中,更需要我们校长付出更多的心血,来挽回目前这种不利的困境,使学校逐步走向良性发展的道路;同时,在这种困境之中,只要我们有一点点成绩,都是明显的进步,所谓起步越低就越容易出成绩,就是这个道理。如果自暴自弃,只能让学校走向衰落,甚至消失,如果恩能够克服不良的社会舆论,下定决心,力挽狂澜,学校还有起死回生的希望。

凡事都具有两面性,我们不论遇到什么情况,都应该冷静、全面地思考和面对,力争做到在逆境中求生存,在困境中求发展。在一般人看来,学校学生数量的减少意味着学校逐步走向衰落,再看不到其他方面的积极因素。我们作为教师,特别是作为学校领导,不能与他们站在同一地平线上,我们要客观地认识和面对这种现象,才能在目前这种困境中找到我们学校的发展之路,才能使我们的教师在这种情况下,得到更为全面的提高和专业成长,才能使我们的学生在这种特殊的环境里,得到和一般学生,甚至超过一般学生应该得到的东西。

对于小校,我们不妨从多个角度审视,就不难发现机遇与困难并存。虽然小校学校经费紧缺,教学气氛不浓,教研活动难以开展,但我们只要直视困难,尽力克服,还是可以解决的。我们只有更加了解我们的长处与不足,才能做到百战百胜。我们不妨从小校的优势谈起,进而发挥优势,促进学校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俗话说:人少好管理,只要我们冷静地思考,还是可以发现小校的优势很多。第一,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从作业、学生管理等方面,都极大地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为教师从事教学研究提供了较为丰富的时间和空间;第二,有利于对学生的作业面批面改、精心指导学生学习;第三,学生之间的矛盾相对较少,更容易协调学生之间的关系;第四,所有学生均能保证在教师的视线范围之内,有利于教师从事学生的安全管理和教育;第五,有利于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更

容易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不论是智力开发还是德育教育,都有明显的优势;第六,有利于对全部学生进行家长,更有利于实现家校共同教育孩子的目标。其实,小校的教学管理优势还远远不止这些,只要我们能认清形势,客观地看待小校管理的现象,冷静地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大胆地进行管理形势创新,扎实地开展各项管理工作,就一定能使我们的学校逐步地壮大起来。

为了更全面系统地开展小校管理的模式创新,我们要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众多的存在问题,并提炼成多种分支的科研项目。我们总的项目是“小规模学校管理模式创新的探究”,大家可以以此为研究方向,提出更为具体的研究内容,并组织我们的老师和校长进行研究,进而探究出适合小校发展的管理思路。为了使我们的经验更客观、系统,我们定期地对科研成果进行交流,使我们的经验共享,共同提高。我们将此项工作要长期坚持开展,在确立的研究课题以后,可以每月进行一次交流,并将交流内容发布于雨林教育网,实现资源共享。我们在实践中总结工作经验,再用我们的经验指导我们的实践,经过这样多次反复的过程,相信我们一定有能力改变目前的局面,促进全体师生的共同进步,最终通过管理形式的创新,提高我们的办学质量,逐步使我们的学校趋于良性发展的势头。

我们更应该进行反思。之所以造成今日之颓势,究竟是何原因?这方面也只能由我们的校长自己思考了。一旦明白了原因,我们也能更好地把握改革的方向,为我们的学校发展寻求一条更好更快的路子。

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严峻的,要改变的目前的现状是不易的。我们的出路在哪里?恐怕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在探索中求发展。我们在提出一些较为具体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形式,希望对大家或多或少有所帮助。首先声明一点的是,所有的关于小校管理模式的创新思想,都是不成熟的,这需要我们集大家智慧为一体,共同为我们雨林教育事业的和谐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一、关于经费紧缺的问题,这也是我们作为校长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国家提倡将“节约”进行到底,对于我们来说,在目前的困难时期,要通过节约开资、合理开资,同时争取多方的资金支持,来维持我们学校的发展。一是建议各校多与村干部沟通,争取村上对学校工作的支持;二是作为中心校,适当对小校的经费支持进行政策性倾斜;三是各校减少各种招待应酬。对于节约出来的经费,多用了教学方面的开资。俗话说,好钢用在刀刃上。我们在有限的资金情况下,要让我们的钱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

第二,教学气氛不浓厚怎么办?一个班级的学生太多,授课教师不能全面兼顾,而太少,又觉得没有浓厚的教学气氛。说直接一点,就是教师在进行课题提问的时候,可能就会出现冷场,如果学生多,总会有一些学生会回答问题的,这样就会让教师没有教学的热情。关于我们如何进行这样小规模班级的教学,甚至是一两个学生的班级,就是我们作为教师深思的重要问题了。

第三,课外活动难以开展如何是好?特别是本学期,我们要求各校都要参加庆六一活动,这对于只有几个学生的学校来说,谈何容

易?就是平时在学校开展的一些简单的课外活动,也是难以开展起来的。我们可以从活动的形式入手,寻求适合人数少的学生的活动,并安排组织实施;同时可以将大小学生组织起来一起游戏、活动,甚至体育课、音乐课、体育课等,都可以共同参与。这也是我们值得深思的问题。

目前,在我们的校长中,有泄气现象,有些还有怨言。但请我们的校长思考一下,目前的颓势和我们这些学校的领导们就没有关系吗?有钱的家好当,一旦没有了钱,我们应该怎样面对这个没有钱的“家”?难道逃避就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吗?人人就觉得,能在大学校当个一把手是多么的风光,因为什么呢?因为有钱。但也不能说因为一时的缺钱,就怨声载道吧。

一项创新是要付出辛劳的,一旦成功,将会对雨林教育,甚至其他乡镇或更大范围的学校产生重大的影响。只要我们实心实意的工作,摆正我们的工作态度,并向着一个正确的奋斗方向,努力前进,就一定会有给予我们的回报。同时,我们作为校长的学校领导人,要不断地进行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才有指导教师教学,帮助教师成长的资本。其次,要勤于工作,善于工作,抓好教学业务,多与老师、家长沟通,尽全力让我们的老师看到希望,让我们的学生家长能放心地把学生交给我们手中。我们也要以此为工作的宗旨,只有办好让家长放心的学校,才能留住学生,才能吸引学生,才能使我们的学校不断地壮大起来,才能得到群众和社会的赞誉。

篇2:关于“小规模学校”的管理模式创新的建议

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于2003年经河南省人民政府、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是目前国内唯一一所以培养质量技术监督类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为主的公办高等职业院校。学院现有南北两个校区和一座大型校办工厂,占地62.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8.5万平方米。设有食品与化工系、经济管理系、信息工程系、机电工程系、建筑工程系、法政系、五年制大专部、基础部、社会科学部、成人教育部等6系4部和食品检验、农产品检验、商品质量检测技术、机电产品质量检验、工程监理等28个专业。现有普通类在校生11600多人,成人开放教育和远程教育在校生5500多人。去年7月份我来到了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成为了一名先教中心的学校机房管理人员。

一、目前学校机房工作特点和现状

新年钟声即将敲响,我们将迎来2011年。回首已经过去的一年,我受益良多。明年我继续在现代教育技术服务中心工作,主要负责计算机机房的系统维护,参与计算机机房的日常管理工作,学校计算机上机考试系统管理工作,同时负责学校各部门计算机正常使用的保障工作。

在学校计算机中心机房和各科室计算机软硬件的维护、维修工作中,凭自己几年的计算机维护、维修经验,结合几年实际工作,经过不断学习、摸索、实验从几个环节系统形

成了计算机的维护方案。针对办公计算机非常容易受到网络病毒干扰而影响正常工作问题,使用一键GHOST安装和恢复方案,极大的提高了系统安装和恢复的速度,既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又减小故障对正常工作的影响。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主要是负责在全院师生上计算机课时有一个良好的上课环境,因此在日常工作中主要还是维护计算机的正常运转和机房的环境卫生。但是,在学校历次上机考试和学校承办的各类上机考试如学位英语上机考试、计算机应用基础全国统考、NIT证书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等大型考试时是机房任务最艰巨的时候。我们经常要加班加点。具体表现在要认真准备考试环境,仔细测试考试系统,做好考生考前培训,周密安排考试时间,严肃公正的监考,及时做好成绩收集上报工作。好在我们的同事之间都互相帮助,团结友爱,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工作过程中的阻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学校机房管理的问题和建议

(一)机房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

1、机房卫生不易打扫。学校机房不同于普通教室,由于计算机较多,一般为100至200台,因此机房空间较大一般在80-150平方米之间,而一间机房只有一个机房管理员,因此卫生不容易打扫。此外,2、机房管理制度不健全。由于机房计算机数量较多,因此上课时学生众多,一个管理员很难面面俱到。经常是在上课时计算机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要么是计算机无法开机,要么就是计算机鼠标丢失。发生这样的问题,主要是机房管理制度不健全。当计算机出现问题时,何时更换配件、那部门负责更换;当计算机配件丢失时,责任如何界定;计算机每次上完课以后,卫生如何打扫;每逢节假日,值班如何排定等等。

3、工作效率不高。每逢各种计算机考试时,多数情况时由于责任分工不明确,导致工作安排相对滞后,而计算机考试软件需要另外安装,而计算机数量巨大,安装过程耗时巨大,而计算机质量参差不齐,软件安装过程中又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往往需要加班加点甚至熬通宵。

(二)一些建议

1、完善制定规范科学的管理制度。要根据机房工作实际制定科学详实的管理制度,制度是一个硬性规定,只有一切按制度办,机房管理才能有规可循,有法可依。如机房管理人员行为规范准则、机房保安制度、机房值班制度、机房用电制度、机房消防制度、机房用水制度、机房软硬件的使用和维护制度、机房的软件使用制度机房的重要数据整理、归档等工作制度以及机房的财产登记和保护制度等。

2、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在现代化计算机管理中心有行政人员、教师和计算机管理人员,如何各司其职,分工明

确,责任到人就显得尤为重要。

篇3:关于“小规模学校”的管理模式创新的建议

1牛场选址及场区布局

1. 1选址

目前,大多数牧场在建设过程中都能充分认识到科学选址对牧场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但仍有部分牧场选址考虑欠佳,从而影响了牧场的后续生产。

奶牛场应建在地势高燥、背风向阳、地下水位较低的地方,不宜建在低洼、风口处; 水源充足并符合卫生要求; 土质为沙壤土,黏土不适宜; 交通便利,但应离公路主干线不小于500 m; 建在离居民区1 000 m以上的下风处,远离其他畜禽养殖场,周围1 500 m以内无化工厂、畜产品加工厂、屠宰厂、兽医院等容易产生污染的企业和单位。

1. 2布局

奶牛场一般包括生活管理区、辅助生产区、生产区、粪污处理区和病畜隔离区等功能区。具体布局应遵循以下原则。

1. 2. 1生活管理区包括与经营管理有关的建筑物。应在牛场上风处和地势较高地段,并与生产区严格分开,保证50 m以上距离。

1. 2. 2辅助生产区包括供水、供电、供热、维修、草料库等设施,要紧靠生产区布置。干草库、饲料库、饲料加工调制车间、青贮窖应设在生产区边沿下风地势较高处。

1. 2. 3生产区包括牛舍、挤奶厅、人工授精室等生产性建筑,应设在场区的下风位置,入口处设人员消毒室、更衣室和车辆消毒池。生产区奶牛舍要合理布局,能够满足奶牛分阶段、分群饲养的要求,泌乳牛舍应靠近挤奶厅,各牛舍之间要保持适当距离,布局整齐,以便防疫和防火。

1. 2. 4粪污处理、病畜隔离区包括兽医室、隔离畜舍、病死畜处理及粪污贮存与处理设施。应设在生产区外围下风、地势低处,与生产区保持300 m以上的距离。粪尿污水处理、病畜隔离区应有单独通道,便于病畜隔离、消毒和污物处理。

2确定适度的建设规模

规模养殖是奶牛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但并不说明规模越大越好,建设规模要遵循适度的原则。影响奶牛场建设规模大小的要素是多方面的: 一是投资人的意愿和资金能力; 二是可利用资源的多少( 包括建设用地的大小,现有牛群的基础和来源情况,饲料饲草供应情况,水电供应能力,劳动力资源和技术管理能力等) ; 三是当地奶业发展环境,要结合当地政府和企业实施的鼓励政策和措施,还要考虑乳品加工企业的加工能力和其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即产业的可持续性。

3遵循科学饲养管理原则

3.1合理分群,科学管理

目前,规模奶牛场大多都能对奶牛进行合理分群,而奶牛分群是实现TMR饲喂工艺的核心,根据我国现有的奶牛场的规模和发展状况,可以因地制宜的制定合理的奶牛分群方案,分群的数目视牛群的大小和现有的设施设备而定。

方案1: 分2个组群,即将泌乳牛和干奶牛分开。 适用于牛场规模300头以下,奶牛生产力比较平均的小型奶牛场。

方案2: 分4个组群,即高产群、中产群、低产群和干奶群。适用于500头左右的中型奶牛场,此类型奶牛场一般设施建设较齐全,奶牛生产性能层次较分明。

方案3: 分6个组群,即新产牛群,高产成年泌乳牛群,高产头胎牛群,体况异常牛群,干奶前期和干奶后期牛群。适用于500头以上的大、中型奶牛场。

3. 2充足而多样的饲料储备

规模奶牛场是否有充足的饲料储备,直接影响到奶牛生产性能的发挥,进而影响牧场的长远发展和总体效益。因此,规模奶牛场应具备自己的饲料地,或有长期而稳定的饲料供应商。牛是草食动物,饲喂过程中尤其要注意青贮、苜蓿、羊草等优质粗饲料的供给。同时,要注意饲料搭配科学合理,根据奶牛分群不同,按照奶牛营养需要制定不同的TMR配方,并科学投喂。

3. 3制定科学的选配计划

每头奶牛的遗传优势和缺陷各不相同,要想快速改良牛群,形成具有优良稳定遗传性状的后代牛群, 就需要实施科学的牛群选配计划。即在为母牛进行配种时,应挑选最具改良优势性状的与配公牛,而不是一味地使用排名较好的公牛,经过选配形成优势互补,以生产优质后代群体。同时,要做好牛群档案管理,便于开展长期选配计划。

3. 4严格执行疫病防控制度

篇4:关于“小规模学校”的管理模式创新的建议

淄博市周村区北郊镇张坊小学处于周村区东北方向的城乡结合部,下辖5个自然村,近百名学生,13个在岗教师。自2013年周村区减少管理层级,农村小学划归区教体局直管后,面对均衡化、信息化、家长高诉求的现实,正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管理困境,如何办学,如何找一条适合自己的路走,一直是学校努力实践的课题。事实证明,必须从创新学校管理机制入手,通过实施尊重教育,让张坊师生自尊自强,互尊互重,尊规重则,积极营造发展学生、成就教师、尊重教育的文化氛围,使学校管理更上一个台阶。

一、实施项目管理,变革组织机制

结合小规模学校的特点,尊重教师的选择,把学校20余项大大小小的管理事项罗列,让每一位教师主动承担一项中层管理任务,参与学校管理。在“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管理原则下,每位教师都是学校班子的一员。学校管理工作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每一位教师都参与到学校管理中去,再也没有旁观者、边缘化的人。教师在学校管理中,参与决策,参与议事,人人都有发言权、建议权,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得到充分尊重,工作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教师变得主动思考,为学校发展主动建言献策,教师受到尊重,自尊自信的力量逐步显现。变革考核制度,体现制度让大家说了算,初步建立了“程序公正、机会公平、底线否决、集体公认”的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评价机制。

二、进行“尊重”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建设,让尊重教育外化于形

借助周村区创建全国教育均衡化区县的契机,学校争取到16万元资金进行尊重文化环境建设,实施“四园”工程:美化绿化像“公园”,墙壁面面显“学园”,课间活动是“乐园”,班级建设成“家园”,做到环境怡人、愉人、育人。每位教师、每名学生怀着喜悦的心情走进校园,能够感受到尊重是一种温暖平静的感觉,学校是平安、健康、整洁、有序的,课堂是平等的、活跃的、精彩的。让每位教师、每名学生浸润尊重文化的熏陶,感受到尊重带来的力量。

三、开展“尊重”主题的教育活动,让尊重教育内化于心

为弘扬传统美德,教育学生从小事抓起,在学生中广泛开展尊重礼仪“四个一”活动,加强文明礼仪教育,提升学生的文明素养。

1.每个学生会唱一首礼仪之歌。《八荣八耻》《学习雷锋好榜样》《咱们从小讲礼貌》《歌声与微笑》等礼仪歌曲,在校园广为传唱。

2.每个班级确定一句礼仪口号。“讲文明,重礼仪”、“说文明话,做文明事,当文明人”、“礼仪之花常绽放,文明校园我来创”、“言行举止有礼仪,文明住在我心里”等口号,成为了各个班的座右铭。

3.每天每人做一件文明礼仪小事。随手捡拾地上的垃圾或纸屑、劝阻说脏话的同学、制止不文明的行为、主动打扫公共卫生、主动向教师问好、课余帮教师搬作业等,虽然事小,却能彰显美好心灵,大家抢着干事,文明之风充满校园。

4.每班每学期开展一次文明礼仪出校园活动。定期到学校周围社区义务清除白色污染、到敬老院给老人讲故事或帮助老人打扫卫生、给村民发放环境综合治理倡议书、到村上当文明礼仪劝导员等,深受社会各界的好评。让学生在活动中增长礼仪知识,增强礼仪意识,遵守礼仪规范。

随着学校“四个一”活动及尊重自然征文活动、尊重家长家访活动等的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渗透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并向校外延伸。人人见面一张笑脸,一句问候,一声致谢,一声道歉,初步成为常态;说文明话、做文明人已经成为全校师生的一种时尚。尊重教育初步实现了内化于心,外显于形。

四、打造精彩课堂,夯实“尊重”渠道

精心制定《张坊小学“尊重教育”高效课堂建设常态化实施方案》,从尊重教育理念出发明确课堂建设的要害,让教师可操作,愿意干。一是落实“五让”理念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成长规律。“五让”即:目标让学生明确,问题让学生提出,过程让学生参与,规律让学生发现,学法让学生归纳。二是“五变”调整课堂结构。“五变”即:变课前等待为课前预习,变教师先教为学生先学,变被动接受为合作、探究,变教师满堂灌为疑难点拨,变课后作业为当堂训练。三是实施“名师先导――骨干示范――全员普及”的推进策略。首先由学校的首席教师上观摩课,教师全员全程跟进学习、评课;再由骨干教师在名师的指导下,在集体研讨备课的基础上,出示示范课;然后保证每位教师都教一节优质课,并完成常态化高效课堂的教案;最终实现各学科课堂的优质高效,保障课堂教学研究走向深入。

篇5:关于加强学校招生工作管理的建议

现状分析:

苍南县人口众多,各乡镇经济发展不平衡。全县各高中、初中、小学之间教育资源配置、教育水平差异大。每年暑期招生矛盾十分突出,家长都想尽办法并动用关系让子女到好学校就读,目前学校虽能做到事前公开招生办法、公示招生录取名单,但还存在招生暗箱操作,同时也出现一些招生腐败行为,群众反映强烈,败坏教育声誉。建议:

1、严格实行免试就近入学。不拒绝地段内符合就读条件的适龄儿童申请就读,不擅自变更招生条件,未经批准不举行选拔性招生,不设立或者变相设立重点班与非重点班,不收取任何招生费用。学校招生计划申报、招生行为、学籍管理等情况,将纳入学校办学水平综合评估、办学效益评估以及评先、评优的指标体系。

2、成立学校班子集体研究录取工作的机制。学校要严格执行集体研究新生录取名单的规定,不得进行暗箱操作。违规者,两年内不得参加任何级别、任何类型的评优、评先、嘉奖活动,有违规情况的学校县教育局要在全县教育系统进行通报。对严重违规的校长按照管理权限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篇6:关于学校图书室管理的建议书

尊敬的校长:

您好!冒昧给您写这封建议书,请您在百忙中抽空看一看。您是学校的校长,每天有很 多事要做。您为 呕心沥血地工作,对学校注入了满腔热忱。使得学校井井有条。

但是,您却忽略了四楼的重要场所——图书室。使得满腹知识的它忘记了它的使命,进入了一阵又一阵的沉睡之中。在神圣的学堂中,关上了一扇求知的大门。您知道吗?有多少渴望读书的眼睛,透过窗户望着“可望而不可及”的书架。您知道这一切吗?记得上次您让 打扫图书室时,那里尘土飞扬,刚擦完一张桌子,抹布就黑了。难道这么一间为同学而修建的知识宝库,就甘心淹没在浑黄的尘埃中吗?许多在学校不应该发生的事也同“蠢蠢欲动”发展到了“横行霸道”:

1、许多同学由于不能分清图书的好处和坏处,盲目阅读了对成长有害的不良书刊;

2、课间做完作业后,因没事可做,疯疯打打造成了危险;

3、由于没在小时养成读书的习惯,许多人只机械地接受老师教的知识,自己不在课外学习。鉴于以上3点,诚心诚意地向您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尽快开放读书室,购买健康的书刊,添置《十万个为什么》、《百科知识大全》等知识性读物。并且最好定期更换图书,已防同学们乏味;

2、让两人担当“图书管理员”,已防撕书、偷书现象发生;

3、每学期期末后开展“读书会”和“知识抢答”,使 得到了知识,也陶冶了情操,还得到了乐趣。

以上建议,请您采纳,让校园再添上一笔古香古色的书香气。如有不合适的,请您多多原谅

敬爱的校长:

您好!是一名即将毕业的六年级学生,虽然 是从别校后转来的,并没有在这里经过六年的学习,但因式分解本校的学习生活丰富多彩,便使 很快对学校增添了感情。

记得 刚转到这个学校时,学校就组织了不少活动:春游,学生和老师们其乐融融,欢聚一堂;运动会上,各班争分夺秒,毫不示弱;区里大合唱,全校同心协力,发挥最佳状态。学校这个大家庭留给 的回忆和所给予 的,比山高比海深!怎能忘记呢? 衷心祝愿母校越办越好!

然而,学校还有一些不尽人意的方面,在此,向您提出一些建议。

一、学校的操场跑道是用煤灰堆成的,并且学校旁的大烟囱也长期冒烟,有时一刮风,吹得满操场都是煤灰、沙子和烟囱里的黄沙,弄得同学们满身沙子,睁不开眼睛。因此,希望将学校旁的水烟囱“搬家”,再把操场坑坑洼洼的地方填平。这样,同学们就可以不受沙子的烦扰了。

二、学校没有图书馆,满足不了同学们渴望读更多书的愿望。觉得学校可以先开办图书角,由学校大队干部管理,然后逐渐发展为图书馆,让同学们读到更多的书,得到更多的知识。

希望以上两点能被采纳,请参考。

祝愿校长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再次祝愿学校越办越好!此致

篇7:关于“小规模学校”的管理模式创新的建议

根据未来农商银行的人力资源规模,结合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以及目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些做法,对新形式下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工作有以下建议。

一、管理方面

(一)建立健全培训制度,不断地提高员工素质,增强创新能力。

1、建立规范的培训评估体系

以前的培训,缺乏对培训效果和手段客观评估的做法。可以统一定制满意度调查问卷,在各项培训结束之前,向参训人员征求对培训内容、授课质量、培训材料、组织管理等培训要素的满意程度和相关建议,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加以改进。

2、严肃培训纪律,强化制约机制

(1)实行分类培训制度

对所有员工进行培训,可分为以下几类:执行层、新进人员、客户经理、柜面人员、技术人员。结合我行实际,为提高培训质量,可对执行层可采取外派培训,新进人员可采取岗前业务和理论知识培训,增加客户经理业务知识培训和柜员人员礼仪服务培训,注重技术人员专业知识培训。

(2)培训要求

为杜绝少数人将培训当作休息机会的看法,需加强对参训人

员的管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学习、考勤、教学、考试等制度,严肃培训纪律,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气氛。执行层参加各类理论业务培训班后,要向人力资源部上交书面培训总结和体会。

(3)结果运用

将参加培训人员的学习态度、遵纪守规情况和培训考试成绩与年终考核直接挂钩,对迟到、早退、无故缺课以及违反学习纪律、制度的人员要及时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应通报批评。要将各分支机构、各部室对培训工作的重视程度和参培送培情况作为年终人事工作评比的重要内容。通过健全制约机制,使学习培训工作逐步达到规范化、制度化要求,成为广大在职人员更新观念、提高素质、促进工作的源泉和动力。

(二)进一步加强行风建设,强化服务管理,杜绝屡查屡犯和客户有效投诉,打造更多的旗舰网点。

1、推出服务量化考核办法。量化服务各项指标,统一考核标准,满分100分,按月考核每位员工。考核分为服务规范和员工考核两大部分。服务规范包括大厅服务规范、高端客户服务规范和业务人员服务规范三部分,通过制定统一的、标准化、差别化的服务,提升支行所有网点的服务品质。员工考核部分按礼仪形象标准、底线服务标准、客户评价标准、高端客户服务标准和服务奖罚五部分。

2、建立客户评价台账。以建立客户评价台帐的方式实施客户评价考核。台帐中对柜员的服务分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

项,各项分值为30、10、0分,另增加对窗口服务柜员的评价和整体服务的评价两项指标,作为评价服务明星和周会讨论服务工作一项重点内容,客户评价工作每周不少于两次,考核期计算平均分值为该柜员实际得分。

3、推行服务检查制度。由行风建监督小组定期不定期对营业大厅进行自查,并按网点检查标准进行如实打分,对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深化客户服务承诺。在原服务承诺的基础上,新推出六条特色承诺。一是临柜人员全部使用普通话和文明用语。二是为65岁以上老人办理除签名外的所有填单业务。三是为个人资产20万以上的客户提供一对一理财咨询等服务。四是保证每个营业大厅等候客户在30人以内,尽量缩短客户等候时间。

5、打造示范服务窗口。设置党员先锋示范岗和服务明星岗挂牌窗口,接受客户的检验和监督,在服务考评中根据实际表现给予加减分。

二、机制方面

(一)完善员工创新机制,形成企业文化的创新机制

为推动管理创新,增强内部活力,发掘各类有利我支行人力资源管理的可行性改善建议,达到开源节流、促进绩效,早日实现“三、五、八年发展战略目标”,可对员工实行“鼓励创新”制度。

1、创新范围

(1)提升客户满意度的改进措施和活动方案;

(2)培训工作方面的建议;

(3)美化环境,提高支行内外部形象的建议;

(4)与其他有关降低成本与费用、提高效率和工作合理化等事项。

2、结果运用

根据意见被采纳度对员工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并与年终评先评优相结合。

(二)完善薪酬改革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将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结合起来,结合用工制度,建立起有效的晋升、晋级制度与灵活的激励机制。严格按照考核结果分配经营成果,最大限度地调动激发员工主观能动性,彻底打破以牺牲将率为代价的平均主义。

篇8:关于“小规模学校”的管理模式创新的建议

加强高等学校建设不仅能够加速我国高等教育产业的发展, 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从1999年开始, 国家实行高等教育扩招政策, 很多高校出现了校舍紧张、教学设施和实验设备不足以及师资匮乏等状况,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一些地方政府开始以高校教育、科学研究、产业开发三位一体为特色建立大学城。本文在结合实际情况的定性分析基础上, 通过建立模型, 研究不同地区大学城规模变化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从而因地制宜地有效制定建设方针提供理论依据, 以达到更科学地发挥大学城的联动效应和开放性特点的目的, 进而刺激教育投资的增长, 扩展区域消费市场。

二、文献综述

目前关于学校规模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以定性分析为主, 基点主要是大学城的选址问题。李丽娟 (2009) 针对大学城建在城镇郊区现象, 探讨其对周边城镇的区域经济影响, 得出影响主要集中在拉动内需、扩大就业、带动地方农业种植业的增长、提升大学城周边土地商业价值等[1]。罗涛 (2009) 通过对大学城功能的阐述, 提出大学城建设应从改革体制、创新机制和搭建平台三方面着手[2]。

20世纪60年代, 舒尔茨 (Schultz) 、丹尼森 (Denison) 和贝克尔 (Becker) 提出人力资本理论, 其理论核心内容为一国人力资本存量的提高能够有效地促进经济的增长。人力资本理论的定量分析主要采用余数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 通过测量教育对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 论证了教育可以提高人力资本存量继而有效地促进经济增长的结论。国内对于大学城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基本基于该理论进行建模和扩展实用。刘俊 (2010) 通过搜集湖南省GDP和高校人数等数据, 通过建立双对数模型进行定量分析, 证明了高等教育规模对区域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综合国内外对高等教育规模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其模型的建立主要基于两方面数据:人均生产总值和在校生人数。研究得到的结论也仅仅是肯定了教育规模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但就其规模变化对经济增长动态作用的研究尚不完善。

本文考虑到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 并结合因地制宜的思想, 对不同类别的大学城进行综合细致的划分, 在原有静态分析理论基础上建立动态分析模型, 从而使定量分析的结果更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三、模型的假设

(一) 大学城区域的大学一旦建成, 在没有新建或校区迁移情况下, 每学年在校生人数为固定值, 不发生变化。不考虑个别学校在招生方面做的小幅度人数调整。

(二) 定义经济类、师范类学校为文科类学校, 不考虑可能涉及到部分理工科类专业。对于医学类、理工类学校为理科类学校, 不考虑其可能开设的文科类专业。

(三) 学校周边银行因为营业具有周期性, 所以将其主要营业时间定为学校开学时间即:2月到6月, 9月到12月。忽略每年假期天数差别对月营业额的影响, 且不考虑其他特殊情况。

四、模型的建立

(一) 大学城影响力模型

准确把握大学城的影响力是研究其变化对区域经济影响的关键。大学城的存在具有其合理性, 各地区为了确保自身在文化教育竞争中的优势地位, 都会对该地区大学城的发展明确定位。科学的定位应考虑多方面因素:大学城区域内学校的类型、层次、数量、占地规模、在校学生数量、学科专业、办学特色、服务面向、政策指导等。

综合考虑各类因素的可测性及重要性, 选取最能够体现大学城影响力的5个指标:1.学校数量;2.学校总占地规模;3.学生总数;4.学校性质 (分文科、理科和综合三种) ;5.学校层次 (分重点大学、普通大学和专科学校三种) 。对该地区的大学城影响力进行量化建模。

1. 学校数量。

通过对中国各省市大学城的基本分析进行如表1所示的得分等级划分, 国内中等规模的大学城一般由4~6个学校构成, 大规模的大学城一般学校数量都在10个左右。

2. 学校占地规模。

学校占地规模的不同对于周边地区的经济影响也不相同, 但并不能绝对化认为占地规模越大的学校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就越大, 这需要考虑到大学城的地理位置因素, 所以不同因素的得分在建模中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层次分析。根据国内学校的具体情况, 进行了学校占地规模的等级划分如表2所示。

3. 学生总数。

以5万为一个跨度对在校生人数进行等级划分 (表3所示) 。例如国内著名大学城之一的广州大学城规划范围约43.3平方公里, 可容纳学生18万~20万人, 总人口达35万~40万人 (包括村镇人口) , 相当一个中等规模城市, 估计总投资规模将达到200亿~300亿元。在因素登记划分中, 其得分区间都是较高的。这说明了对占地规模和在校生人数区间划分的合理性。

4. 学校性质。

一般而言, 文科类的高等学校学业较为轻松, 学生娱乐休闲的时间相对而言比较宽裕, 所以将学校性质得分等级划分如表4所示。

5. 学校层次。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校对人才的吸引与对投资商的吸引力度是不同的, 所以将学校层次进行了等级划分 (见表5) 。

不同地区该五大因素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 采用层次分析法, 可以得到他们各自的权重占比为αi (i=1, 2, 3, 4, 5) , 且。则大学城影响力模型为:

由于该大学城影响力模型可能存在异方差性、多重共线性等问题, 在此基础上采取双对数化处理等措施, 从而得到更为优化的模型。

6. 举例实证分析。

以安徽省蚌埠市大学城为例进行实证分析, 2010年7月份, 安徽财经大学进行了校区搬迁, 原本的西校区正式成立为独立学校———安徽财经大学商学院, 因此扩大了大学城内东校区的规模和人数。对此, 收集安徽省蚌埠市大学城相关信息如表6所示。

根据表6中信息, 计算该大学城各项因素得分情况:

由于安徽省蚌埠市属于中等城市, 大学城建在郊区, 所以占地规模因素相对其他因素而言显得略微次要。同理对于其他因素结合蚌埠市实际情况进行相关的定性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 定量建模, 运用层次分析法 (AHP) 对安徽省蚌埠市的大学城影响力模型五大因素进行两两比较, 形成比较判别表 (见表7) 。

(标度取值的规则:1:同样重要;3:稍微重要;5:明显重要;7.强烈重要;9.极端重要。)

根据比较判别表, 得到比较判别矩阵并进行归一化处理。

最终, 得到蚌埠大学城的学校数量、占地规模、在校生数量、学校性质和学校层次五大因素的权重αi (i=1, 2, 3, 4, 5) 分别为0.2785、0.2324、0.3258、0.0668、0.0965安徽省蚌埠市大学城影响力模型为:

安徽财经大学 (简称安财) 西校区的搬迁使得蚌埠大学城的影响力从1.48121上升为1.80701, 增幅达到了22%。蚌埠市大学城影响力对于在校学生人数的变化最敏感, 其次是学校总数。如果要想扩大蚌埠市大学城的影响力, 当地政府可以首先考虑扩大大学城内学生总数。

(二) 区域经济变化模型

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很多, 包括制度、文化、人口、地理、气候、科技等[3]。本文研究的大学城变化对区域经济影响主要是针对人口而言。人口的流动可以分为长期和短期, 因此大学城地区经济的影响可以分为长期和短期、局部和全面。

例如大学城校区的迁移问题, 通过了解实际迁移情况, 根据迁移程度及地理位置不同进行区别对待。首先, 对于变动地理位置不超过该市范围的属于局部影响, 也就是说只影响该市部分地区的经济和产业;学校的新建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 会给该地区带来人流量, 扩大该地区的影响力, 这种变化属于全面的影响。通过历年各地区的学校教育发展情况可以看出, 全面影响带来的短期和长期变化都是比较大的。至于局部的影响, 主要带来该地区的短期经济变化。

将大学城所在城市的区域经济进行量化分析, 分别建立长期和短期两大影响因素模型, 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综合性分析模型。首先对长期影响因素进行细分, 得到4大长期影响因素:该市人口数量环比增长率C1;该市GDP数值环比增长率C2;教育经费拨款环比增长率C3;总投资量环比增长率C4。为了消除方差和时间序列的波动, 通过建立双对数模型得到区域经济长期变化模型:

短期经济影响因素主要体现在:大学城地区周边门面房数量及经营情况;银行网点数量及经营情况。

设门面房数量环比增长率为D1, 店面平均年收入环比增长率为D2, 银行网点综合经营情况改善程度为D3, 银行网点数量环比增长率为D4。

其中, 银行网点综合经营情况主要是由各网点平均业务量、平均开户量、平均办理网银量等因素共同决定的, 根据地区实际情况不同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与大学城影响力模型相同, 对短期经济影响因素运用层次分析法, 得到各自的权重占比为βk (k=1, 2, 3, 4) 且。则区域经济短期变化模型为:

引入0-1变量p, 可以得到区域经济变化模型为:

当需要考虑大学城变化对区域的长期影响时, 取p=0进行分析;反之, p=1。

以安徽省蚌埠市大学城为例进行实证分析。2010年6月安财西校区正式更名为安徽财经大学商学院, 成为独立院校, 原安财西校区学生搬迁至位于大学城内的东校区, 搬迁涉及金融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计算机应用科学学院三个学院从大一到大三全体学生。

由前文分析可知, 安财的搬迁对于蚌埠市来说属于短期、局部影响。因此, 得到区域经济变化模型为:

结合蚌埠大学城周边具体情况, 对门面房数量及经营情况、大学城地区银行网点数量及经营情况进行分析。

蚌埠大学城位于蚌埠市龙子湖区同时也属于蚌埠经济开发区, 在滨湖新区与高铁新区之间, 全境位于龙子湖东岸北依滨湖高铁大学科技园区龙子湖国家4A级风景区境内, 三面环山, 一面临水。大学城共占地10000亩, 共投资2000亿, 建筑面积670万m2。目前一期工程基本完工, 已经有4所大学入驻, 分别为:安徽财经大学、安徽电子信息学院、蚌埠医学院和蚌埠学院。具体地理位置分布如图1所示。

蚌埠大学城门面房主要集中在龙湖春天西班牙风情街, 龙湖春天基本位于四所学校的中心。而大学城内唯一一个银行网点———安徽省蚌埠市中国建设银行龙湖支行网点也是位于龙湖春天 (即图1中B点处) 。截至2011年5月, 龙湖春天的门面房数量达到200间, 且开发商蚌埠清越置业发展有限公司目前正在进一步扩大门面房数量和面积, 2011年年底还将推出大型门面房。所以门面房的数量与经营情况尚不可测。所以蚌埠市大学城区域经济变化模型其实只需要研究建设银行龙湖支行网点营业量变化情况。

通过在龙湖支行的实际调查及晨会记录的查阅, 可以得到其从2010年4月到2011年4月的每日业务量。对每日业务量进行按月加总后求平均, 得出近一年来该行每月业务总量的变化趋势 (见图2) 。

图2中业务量变化呈现出波动性特征, 正符合学校周边营业性特征, 业务量高峰出现在10月份左右, 正是安财校区迁移后的第二个开学月。假设1月、7月、8月为所有学校放假时间, 所以排除1月、7月、8月的业务量, 剩下10个月的业务量分为三个阶段:1.安财西校区搬迁前:2010年4月到6月;2.安财西校区搬迁后:为2010年9月到12月;3.安财西校区搬迁稳定后:2011年2月到4月。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经历了暑假, 第二阶段到第三阶段经历了寒假。

求得第一、二、三阶段月平均业务量分别为:

安财西校区搬迁对于搬迁后第一个学期的区域经济影响力变化达到了14.5%, 但稳定后变化幅度有所下降, 大概在6.8%左右。

(三) 综合分析模型

在大学城影响力模型和区域经济变化模型的基础上, 得到同一时间轴上的两组数据。假设A城市时刻, 根据大学城影响力模型得到值, 根据区域经济变化模型得到值。对于每一个St都有一个Lt与之对应。根据一一对应关系, 通过对数据的处理得到综合分析模型:

通过分析模型, 可以观察当大学城影响力发生变化时, 区域经济的实力变化情况。同时, 根据历史情况, 预计未来学校数量变化、学校搬迁等政策措施对于区域经济的影响情况, 从而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不良的影响。

对于安徽财经大学西校区搬迁对当地大学城的影响, 通过大学城影响力和区域经济变化模型得到搬迁使大学城的影响力变化了22%, 使得区域经济变化了6.8%, 蚌埠地区的综合分析模型系数为:

即蚌埠地区大学城的综合分析模型为:Lt=0.309ΔSt。当大学城影响力每变化1%时, 区域经济将发生0.309%的变化。

五、结论及相关建议

1.学校规模的变化与区域经济发展息息相关, 大学城影响力与区域经济变化呈正相关关系。并且, 应该认识到发展地区教育文化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作用。2.根据实际情况, 各省市大学城对区域经济影响各不相同, 在发展大学城时不能将发达地区的政策方针完全照搬照用, 要结合当地发展的实际情况。例如安徽省蚌埠市大学城范围内的区域经济发展主要受在校学生数量的影响, 当地政府在发展大学城经济时, 不应一味地扩大校区范围, 要考虑到招生规模等实际情况, 做到高效率提升区域经济。3.应当重视每一次大学城变化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积累经验, 有利于未来做出正确的规划方针。

参考文献

[1]李丽娟.浅谈大学城对其周边城镇区域经济的影响[J].消费导刊, 2009 (10) :97-98.

[2]罗涛.论大学城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J].发展研究, 2009 (9) :57-58.

篇9:关于“小规模学校”的管理模式创新的建议

尊敬的学校领导:

为了能够让我们的图书室、阅览室在管理上更加完善,能够更好的服务于全校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借书环境,我想提出几个建议:

1.由于书架有限,目前我校图书室很多书无法按规范上架摆设,当学生借书和还书高峰期时,图书管理员只能将不能上架的书籍堆积在地上,给工作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工作效率低,影响学生借还书籍,我觉得目前应该再添8个加以完善。

2.希望学校领导加强对每位图书管理员的业务培训和纪律教育,使大家平时能够相互理解,相互帮助,能够按时到位,积极工作。

3.图书室里有很多旧书,能不能向学校申请,在校园内进行义卖,卖的的钱用来添置新书。

4.我个人认为有很多学生都忽视了图书室的存在,他们不清楚图书室什么时候开放,更不知道图书室的活动,他们去图书室可能只去过一两次,甚至可能一次都没有去过。所以,我建议都搞些读书活动,到各班进行宣传,让大家了解我们图书室,积极参加图书室的活动,这样图书室在同学们心中的地位会明显提高的。

通过以上这些建议,我相信图书室会越办越好。

都安瑶中图书室管理员 李恒珍

2012年9月8日

证 明

我校图书室管理员李恒珍同志,热爱本职工作,态度认真负责,曾为学校撰写《都安瑶中图书室工作人员分工细则》等业务制度,多次给学校领导提出合理化建议,其中不少建议已被学校采纳,对学校图书室、阅览室管理工作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特此证明

篇10:关于“小规模学校”的管理模式创新的建议

学校建设的指导意见

乡村小规模学校(指不足100人的村小学和教学

点)和乡镇寄宿制学校(以下统称两类学校)是农村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办好两类学校,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任务,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本要求,是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力举措。近年来,国家采取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不断加强农村义务教育,两类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但两类学校仍是教育的短板,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为切实解决两类学校发展滞后问题,努力办好公平优质的农村义务教育,经国务院同意,现就全面加强两类学校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紧紧围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切实履行法定职责,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坚持底线思维,实施底部攻坚,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全面加强两类学校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乡村教育质量,把基础教育越办越好,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统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学校建设,优化农村教育规划布局,科学合理设置两类学校,妥善处理好学生就近上学与接受良好义务教育的关系,切实保障广大农村学生公平接受教育的权利。

重点保障,兜住底线。坚持优先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公共资源配置对两类学校重点保障。加强分类指导,精准施策,立足省情、县情、校情,从最迫切的需求入手,推进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学装备配备,补齐两类学校办学条件短板。加强经费投入使用管理,切实保障两类学校正常运行。

内涵发展,提高质量。加强两类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深化育人模式改革,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实施素质教育。配齐配强乡村教师,大力提高乡村教师素质,运用“互联网+教育”方式,全面提升办学水平。

(三)主要目标。到2020年,基本补齐两类学校短板,进一步振兴乡村教育,两类学校布局更加合理,办学条件达到所在省份确定的基本办学标准,经费投入与使用制度更加健全,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更加完善,城乡师资配置基本均衡,满足两类学校教育教学和提高教育质量实际需要,乡村教育质量明显提升,基本实现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为乡村学生提供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二、统筹布局规划

(四)准确把握布局要求。农村学校布局既要有利于为学生提供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又要尊重未成年人身心发展规律、方便学生就近入学;既要防止过急过快撤并学校导致学生过于集中,又要避免出现新的“空心校”。原则上小学一至三年级学生不寄宿,就近走读上学,路途时间一般不超过半小时;四至六年级学生以走读为主,在住宿、生活、交通、安全等有保障的前提下可适当寄宿,具体由县级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实际确定。

(五)科学制订布局规划。县级人民政府要结合本地人口分布、地理特征、交通资源、城镇化进程和学龄人口流动、变化趋势,统筹县域教育资源,有序加强城镇学校建设,积极消除城镇学校大班额,在此基础上,要统筹乡村小规模学校、乡镇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完全小学布局,修订完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专项规划,按程序公开征求意见,并按程序报省级人民政府备案。在人口较为集中、生源有保障的村单独或与相邻村联合设置完全小学;地处偏远、生源较少的地方,一般在村设置低年级学段的小规模学校,在乡镇设置寄宿制中心学校,满足本地学生寄宿学习需求。坚持办好民族地区学校、国门学校和边境学校。

(六)妥善处理撤并问题。布局规划中涉及小规模学校撤并的,由县级人民政府因地制宜确定,但要按照“科学评估、应留必留、先建后撤、积极稳妥”的原则从严掌握。学校撤并原则上只针对生源极少的小规模学校,并应有适当的过渡期,视生源情况再作必要的调整。要严格履行撤并方案制订、论证、公示等程序,并切实做好学生和家长思想工作。撤并后的闲置校舍应主要用于发展乡村学前教育、校外教育、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等。对已经撤并的小规模学校,由于当地生源增加等原因确有必要恢复办学的,要按程序恢复。各地要通过满足就近入学需求、解决上下学交通服务、加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等措施,坚决防止因为学校布局不合理导致学生上学困难甚至辍学。

三、改善办学条件

(七)完善办学标准。各省(区、市)要认真落实国家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装备配备标准和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有关要求,按照“实用、够用、安全、节俭”的原则,结合本地实际,针对两类学校特点,合理确定两类学校校舍建设、装备配备、信息化、安全防范等基本办学标准。对于小规模学校,要保障信息化、音体美设施设备和教学仪器、图书配备,设置必要的功能教室,改善生活卫生条件。对于寄宿制学校,要在保障基本教育教学条件基础上,进一步明?_床铺、食堂、饮用水、厕所、浴室等基本生活条件标准和开展共青团、少先队活动及文体活动所必需的场地与设施条件。

(八)加快标准化建设。各地要统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强通往两类学校的道路建设,完善交通管理和安全设施,开展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确保学生上下学安全。按照建设一所、达标一所、用好一所的要求,统筹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等中央和地方学校建设资金,多渠道筹措经费,加快推进两类学校建设。要摸清底数,对照标准,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实事求是确定建设项目和内容,制订具体实施计划,落实建设资金,加快建设进度,力争2019年秋季开学前,各地两类学校办学条件达到本省份确定的基本办学标准。要精打细算,避免浪费,坚决防止建设豪华学校。

四、强化师资建设

(九)完善编制岗位核定。对小规模学校实行编制倾斜政策,按照生师比与班师比相结合的方式核定编制;对寄宿制学校应根据教学、管理实际需要,通过统筹现有编制资源、加大调剂力度等方式适当增加编制。各省(区、市)要结合实际制订具体核定标准和实施办法。推进县域内同学段学校岗位结构协调并向乡村适当倾斜,努力使乡村学校中高级教师岗位比例不低于城镇同学段学校。将到乡村学校、薄弱学校任教1年以上的经历作为申报高级教师职称和特级教师的重要条件。切实落实教师职称评聘向乡村学校教师倾斜政策,并优先满足小规模学校需要,保障乡村教师职称即评即聘。深化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按照核定的编制,及时为乡村学校配备合格教师,保障所有班级开齐开足国家规定的课程,保障小规模学校少先队辅导员配备。各省(区、市)要统筹制订寄宿制学校宿管、食堂、安保等工勤服务人员及卫生人员配备标准,满足学校生活服务基本需要。严格执行教职工编制标准,严格教师准入,为义务教育学校配齐合格教师。加快实行教职工编制城乡、区域统筹和动态管理,盘活编制存量,统筹调配城乡教师资源,严禁在有合格教师来源的情况下“有编不补”或者挤占挪用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从根本上解决部分地区长期聘用编外教师问题。

(十)提高乡村教师待遇。进一步落实和完善乡村教师工资待遇政策,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向两类学校适当倾斜,统筹考虑当地公务员实际收入水平,加强督促检查,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认真落实乡村教师享受乡镇工作补贴、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生活补助和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等政策;因地制宜稳步扩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实施范围,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提高补助标准,并依据学校艰苦边远程度实行差别化补助。切实落实将符合条件的乡村学校教师纳入当地政府住房保障体系的政策。坚持从实际出发合理布局,加大艰苦边远地区乡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力度,保障教师基本工作和生活条件;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应配建教师周转宿舍;交通较为便利、距离相对较近的地方,可在乡镇寄宿制学校内或周边集中建设教师周转宿舍。关心乡村教师生活,为教师走教提供交通帮助与支持。

(十一)改革教师培养培训。加强实践培养,结合推进城乡教师交流支教,遴选一批乡村教师到城镇学校跟岗实习培养。适应一些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包班、复式教学需要,注重培养一批职业精神牢固、学科知识全面、专业基础扎实的“一专多能”乡村教师。通过送教下乡、集中研修等方式,加大对乡村学校校长、教师特别是小规模学校教师的培训力度,增强乡村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全面提升两类学校教师教书育人能力与水平。“国培计划”优先支持艰苦边远贫困地区乡村教师培训。加强教研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县级教研机构作用,着力帮助提升乡村小规模学校教育质量。鼓励师范生到两类学校开展教学实习。要加大教育经费支持教师队伍建设力度,重点用于按规定提高教师待遇保障,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

五、强化经费保障

(十二)加大经费投入力度。要强化地方政府责任,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优先发展义务教育。教育经费投入向两类学校倾斜,统筹兼顾解决义务教育发展不平衡问题,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切实落实对乡村小规模学校按100人拨付公用经费和对乡镇寄宿制学校按寄宿生年生均200元标准增加公用经费补助政策,中央财政继续给予支持。鼓励各地结合实际进一步提高两类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水平,确保两类学校正常运转。各地要针对乡镇寄宿制学校实际需要,严格按照政府购买服务的有关规定,探索将属于政府职责范围且适宜通过市场方式提供的学校安保、生活服务等事项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所需资金从地方财政预算中统筹安排。各地在编制乡镇中心学校年度预算时,应统筹考虑其指导小规模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等因素,结合财力状况予以保障,严禁乡镇中心学校挤占小规模学校经费。

(十三)完善经费管理制度。各地要完善小规模学校经费使用管理办法,根据实际在小规模学校间合理统筹安排公用经费,实行账目单列、规范管理、合理统筹,确保足额用于小规模学校,不得滞留或挪用。县级财政、教育行政部门要及时公布乡镇中心学校及小规模学校公用经费预算安排额度,并提前拨付部分公用经费,保证小规模学校正常运转。要加强乡镇中心学校财务管理,规范会计核算,加强财务审计,保障资金规范使用。

六、提高办学水平

(十四)发挥中心学校统筹作用。强化乡镇中心学校统筹、辐射和指导作用,推进乡镇中心学校和同乡镇的小规模学校一体化办学、协同式发展、综合性考评,实行中心学校校长负责制;将中心学校和小规模学校教师作为同一学校的教师“一并定岗、统筹使用、轮流任教”。完善乡村学校评价方式,充分激发每所学校和广大乡村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创造性。统一中心学校和小规模学校课程设置、教学安排、教研活动和教师管理,推进教师集体教研备课,统筹排课,音乐、体育、美术和外语等学科教师可实行走教,并建立相应的政策支持机制。中心学校要统筹加强控辍保学工作,落实目标责任制和联控联保工作机制。

(十五)完善育人模式。充分发挥小规模学校小班教学优势,采用更加灵活的教育教学方式,突出因材施教,加强个性化教学和针对性辅导,密切关注每一个学生思想动态和身心健康,切实提高育人水平。充分发挥寄宿制学校全天候育人和农村教育资源的独特优势,合理安排学生在校时间,统筹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校园文化、学校管理,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和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发挥学校共青团、少先队组织作用,注重劳动教育、法治教育、安全教育和行为习惯养成,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和遵纪守法意识、自我防范能力,有效预防中小学生欺凌现象发生。密切家校联系,完善家访制度,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学校作用,促进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形成家校育人合力。进一步完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关爱体系,建立翔实完备、动态管理的留守儿童信息台账,健全优先保障、精准帮扶等制度,切实加强对留守儿童受教育全过程的管理,优先满足他们的寄宿需求,配齐照料留守儿童生活的必要服务人员,使乡镇寄宿制学校真正成为促进孩子们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阵地。加强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管理,积极开展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和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在学校生活、学习中广泛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十六)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强硬件建设,充分利用卫星、光纤、移动互联网等,加快实现两类学校宽带网络全覆盖。结合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要求,以外语、艺术、科学?n程为重点,涵盖所有学科,引进或开发幕课、微课等课程,提供丰富优质在线教育资源,保障两类学校开齐开足开好课程,弥补师资力量不足等短板。发挥好优质学校、骨干教师的辐射带动作用,采取同步课堂、公开课、在线答疑辅导等方式,促进两类学校师生与优质学校师生共同在线上课、教研和交流。研究探索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科学分析和监测两类学校教育教学情况,基于精确数据,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学习和改进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发挥政府在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中的主导作用,积极运用市场机制,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加强软硬件建设。遴选县域内经验丰富的教研人员、教师和专业技术人员赴两类学校开展经常性指导,提高发展和应用“互联网+教育”水平。

(十七)推进对口支教。完善城乡学校支教制度,建立城乡学校“手拉手”对口支援关系,广泛开展对口帮扶活动,努力实现每一所乡村学校都有城区学校对口帮扶,切实做到真帮实扶。大力消除城乡教师交流轮岗障碍,统筹调剂县域内城乡学校编制,推进城镇学校教师定期轮流到乡村学校任教。各地要强化对两类学校教研工作的指导,鼓励城乡间学校采取同步教研等多种方式开展交流。积极发挥社会组织在帮扶乡村学校中的作用。

七、加强组织领导

(十八)落实政府责任。各地要把办好两类学校列入重要工作议事日程,加强省级政府统筹,健全协调机制,及时解决两类学校在规划布局、经费投入、建设运行、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要把办好两类学校纳入地方各级政府考核体系,完善责任追究机制,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工作目标按期实现。要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推落实作用,有效调动各方力量,大力激发广大校长、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营造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发展良好局面。

上一篇:《4. 火山和地震》教案下一篇:七年级期中考试语文复习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