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后勤财务管理探讨

2024-05-04

高校后勤财务管理探讨(共6篇)

篇1:高校后勤财务管理探讨

龙源期刊网 http://.cn

高校后勤财务管理探讨

作者:路云亮

来源:《财会通讯》2012年第23期

高校后勤改革已经经历了十几年历程,真正实现脱离高校,完全实行企业化管理的少之又少,大部分高校后勤仍然不是独立法人,和高校的产权关系仍然没有划分清楚,不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集团面临的风险,最终还是都要由高校来承担。高校后勤在校外的业务没有明显的行业优势,同业竞争中很多环节都处于劣势。随着高校高速发展,在校学生骤增,校内市场在不断扩大,校内商机无限,后勤集团的业务大部分仍然停留在校内市场。

根据当前高校后勤特有的外部环境及自身特点,确定行之有效的监控措施,加强对集团经营活动及财务状况的监管仍然是高校的重要事情。

一、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后勤实体组织性质特殊,后勤实体财务管理目标不明确 一方面,高校后勤具有独特的教育属性。高校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都需要有后勤体系提供支撑。高校后勤肩负“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崇高使命,所提供的保障与服务必须符合教育规律,体现公益性,必须适应高校的发展与需要。从这个角度说,作为学校服务部门,高校后勤应该以提供最佳服务为财务管理目标。另一方面,高校后勤又具有独特的经济属性,按《 关于进一步加快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意见》的要求,高校后勤作为独立的经济实体,要实现“自我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目标。这就要求高校后勤实体应实现利润最大化,因为利润代表实体新创造的财富,利润越多代表着实体创造财富越多。这使得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应该向企业财务管理模式转变,即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应该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

由于高校后勤实体组织性质的特殊性,使得财务管理目标具有复杂性,它不能只追求经济效益,因为在现行教育体制下这将违背高校办学宗旨损害社会福利,同时它不能纯粹地追求服务最佳化,因为这将使得相对独立的高校后勤经济实体无法生存和发展。

(二)后勤考核评价机制落后 学校没有完善的后勤实体考核评价办法,一般根据实体往年的运行情况确定下一年的经济目标,对实体进行考核。考核指标不科学、不健全,对实体的资产保值和增值情况,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资产的变现能力以及管理费用节约率,学校投入递减率等缺乏完善的考核办法,考核评价机制落后,不能全面反映实体的综合经营情况。

(三)财务管理机构庞大、松散,各自为政 当前后勤的财务管理模式仍是高校财务代管账,资金由校财务统管,后勤各实体根据自己的业务量大小配备自己的会计人员,由其中一名会计核算人员(以下简称核算员)向校财务报账的管理办法。这种办法财务人员配置不很合理,实体都从自身的经济效益出发,根据业务量大小聘用会计人员,尽量压缩用人数量,缺乏对岗位分工、内部控制的考虑,这就造成从集团角度来说会计人员不少,但从各实体角度来说,特别是对经营性的实体来说会计人员又偏少,不相容职务不能相互分离,不能起到基本的相互监督作用。如实体只有一名核算员,即负责向财务报账,又管现金,还负责和校财务对账,这样实体就失去了对核算员的有效监督。如何根据各实体的情况,对核算员乃至对核算员的具体业务进行分工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

二、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改进措施

(一)确定财务管理目标 高校后勤是学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作为国家培养人才的圣地,必须实现“三育人”的目的,其中“三育人”中的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很大程度上要在后勤服务中体现。要达到育人的功能,就需要后勤服务不能完全以经济利益为目的。笔者认为高校后勤的目标应是:首先要向高校提供好的服务,维持学校正常运转;其次,最好地开发利用学校市场,创造最大经济效益;最后,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积极稳妥地开拓校外市场。

(二)严格执行高校大财务管理制度 由于高校人员编制有限,高校后勤正式职工越来越少,有许多实体都是一名正式职工领着一批临时聘用人员在做。因为高校后勤大部分实体都是微利经营,工资待遇不高,聘用人员流动性特别强,对人员缺乏规范的业务指导培训。实行大财务管理:一是统一财务核算方法,便于各实体之间的财务比较,有利于对实体的监督;二是可以实现资金集中,减少资金闲置。

(三)实行会计委派制,优化人员配置,完善监督制约机制 主要表现在:(1)集团对核算员实行统一管理,负责核算员的考核、调配工作,学校财务人员负责核算员的业务指导工作。根据各实体的实际情况后勤按需分配核算员,有的实体要分配多个核算员,如往来业务多、库存量大的实体;有的实体就可以合用一名核算员,如侧重于服务学校、收入来源单

一、基本上是纯“消费”性的水电中心、校园中心等实体。(2)核算员负责监督实体的营业收入统计工作、往来款项及库存等非现金资产、负债的核实工作,负责和高校财务的对账工作。

(3)各实体根据业务需要,自行聘用报账人员一名,负责本单位的现金管理。高校财务、后勤核算员、各实体的现金会计三者互相约束、互相牵制,即实现了人员的合理分工,又能堵塞漏洞,减少错误,保证财务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

(四)完善后勤集团实体相关制度建设 主要包括:

(1)建立资产管理制度。加强现金资产的管理,定期盘库,严禁白条抵库,及时清还借款;加强存货的管理,由财务处、核算员、仓库保管员、各单位负责人组成盘点小组成员,对材料仓库要坚持不定期盘点,年终必须实地盘点的方法,及时发现盘盈盘亏情况,形成相应的处理措施;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在当今市场经济环境下,经营单位存在大量应收账款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现实,如何规避大量坏账的出现已经成了单位的头等大事,高校后勤各经营项目都处在高速发展的初期,更会形成大量的应收账款,制定规范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成了资产

管理必不可缺的一环。从客户的信用评级到具体的催还欠款方法的制定,从坏账的报批到处罚的落实都应有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

(2)建立成本费用控制制度。采取预算管理办法,加强成本费用控制,超预算的支出要报集团批准。采取和上年比较的办法,对增长过快的费用支出情况及时做出财务预警。各单位要对各项费用制定具体的控制措施,如电话费实行定额控制制度,业务招待费实行一事一批的办法。

(3)完善效益考核制度。实体的多样化也就决定了考核方式的多样化。对于经营性实体的考核应以利润为基础,避免效益考核的误区:以上交多少为考核标准。效益考核要建立在财务数据可靠、资产真实的基础上,只有这样反映的利润才有参考性。服务性实体有时不能完全根据财务数据来判断,还要根据服务效果、成本费用节约情况作为其业绩考核的依据。

(4)制定收益及利润的分配制度。后勤集团不能只看重实体能否完成上交任务,而不顾及实体真正的效益情况。这样做就是变相的抽回资本,缩减实体规模,进而影响实体的再发展。实体收益的分配要有严格的分配比例,顾及各方利益,笔者认为实体的利润主要应该划分为三块:发展基金、股东分红(上交集团部分)、职工奖励款。

(5)制定职工奖励批准制度。在当下后勤即有高校服务角色,又有创收实体(企业)角色的情况下,职工奖励的兑现一直是一个敏感话题。如果比学校其他部门职工高得多,又没有合理依据,就会让人怀疑后勤以改革为名,恣意侵占国有资产。如果后勤职工待遇偏低,又会措伤职工发挥主人翁精神,节约成本的积极性。在当今时期,后勤兑现职工奖励,即要考虑实体效益,又要考虑外部环境,即要权衡后勤内部利益,又要结合学校整体实际情况。对后勤职工的奖励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制定严密的考核办法,不能只由后勤内部来定,一定要报学校领导或后勤董事会批准方可实施。

(6)制定重大投资决策报批制度。投资决策失误是最大的浪费,对于重大投资决策,集团应成立专家小组,对投资方案进行企业化的全成本核算,充分论证后,将可行性报告报学校领导或后勤董事会研究后方可实施。

随着高校的快速发展,高校后勤也处在机遇和风险共存的时期,从经营方法到经营策略都存在多变性。为了适应高校后勤即要搞好服务又要出效益,即要扎根高校又要积极开拓校外市场的现状,后勤财务管理一定要在大方向不变的前提下,适应市场经济的特点,采取积极灵活的管理手段,适时调整财务管理策略,发挥积极有效的财务辅助作用。

篇2:高校后勤财务管理探讨

摘要: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我国各高校后勤实体虽然实现了比较快速的发展,但是其资金管理机制却相对滞后,存在一些不足和缺陷。本文在分析高校后勤资金数据不可靠、预算管理难、资金闲置浪费、投资盲目性大、内部控制薄弱等现状的基础上,对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的资金管理机制进行探讨,以建立一个公平、合理、规范的资金管理机制。关键词: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资金管理

十几年的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给我国高校后勤工作带来了勃勃生机,全国绝大多数高校都进行了体质改革, 建立了后勤集团或后勤总公司,模拟企业化运行,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经营机制。近年来,许多高校的后勤实体发展规模越来越大, 但随之而来的却是高校后勤实体内部财务资金管理制度建设的相对滞后,其资金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使用分散、效率低下等突出问题, 这些都严重限制了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资金作为一项具有高流动性的资产, 值得高度重视。因此, 资金管理已成为目前高校后勤集团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但是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后勤实体对资金管理缺乏足够的认识,管理手段比较落后,导致资金未能合理的运用。高校后勤要在市场经济中站稳脚跟,只有抓住资金管理这个中心,深入研究聚财、生财和用财之道,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措施,疏通资金流转环节,才能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

一、现阶段高校后勤实体资金管理中存在的不足方面

(一)资金预算管理困难。大部分后勤集团的财务管理体系还未健全,缺乏科学合理、全面整体的预算管理,难以做到资金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完整性和准确性,这种没有预算或预算失控的财务管理使得资金管理过于粗放和简单,无法科学、合理、准确、详细地对资金进行安排。

(二)资金管理分散, 使用效率低。集团无法对资金流动实施有效监管,资产的管理缺乏科学性,控制薄弱,闲置资金比例过高,资金沉淀严重,周转缓慢,多头管理、无计划性,使有限资金得不到更大的发挥,资金浪费现象突出。

(三)投资盲目性大。有些高校后勤产业集团公司不顾自身的能力和发展目标, 热衷于铺新摊子,盲目投资甚至擅自改变资金用途,导致资金风险增加。一部分项目投资决策缺乏民主化, 科学化,投资失误多, 损失严重, 资金周转也更加困难,使本来就十分紧张的资金状况雪上加霜,导致整体投资效益差

(四)财务制度不健全, 资金管理混乱。一些高校后勤实体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财务

监督不到位, 事后审计走过场, 缺乏可行的考核办法, 导致后勤实体资金的流向与控制脱节, 资金安全问题突出, 少数人甚至利用“小金库”为手段进行贪污、挪用等犯罪活动, 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另外,有些高校后勤实体名为企业, 实为事业单位, 不按资本市场规律运做资金, 资金借贷随意性大, 使用混乱, 帐务处理非常不规范, 应收款项长期挂帐, 不进行库存物资核算, 导致资金周转缓慢。

(五)财会人员素质不高。随着后勤社会化进程不断加快,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水平更新出现相对的脱节。后勤财务人员基本上是从高校财务处或财务处二级财务分离出来的,他们熟悉和习惯了高校事业会计核算制度,而高校的会计制度侧重于核算资金的性质和走向,轻于财务核算和管理,成本意识淡薄,无法对资金实施有效的管理。

二、高校后勤集团公司资金管理的对策

(一)建立和完善高校后勤预算管理

高校后勤应制定一套适合本集团企业发展的预算管理制度,提高预算意识,进一步加强预算管理。首先, 要根据后勤的经济运行情况, 建立健全后勤预算管理体制。其次, 要明确预算的收支范围、编制程序、编制的方法和原则, 预算管理的执行和调整的具体规定, 明确集团与下属各中心各自在预算编制和执行中的职责和权限,对后勤集团及下属各中心提交的预算进行合理性、准确性和科学性的调查、论证。最后,在保证正常生产经营需要的前提下, 努力挖掘高校后勤集团内部资金潜力,以经营计划为基础,以部门计划为依据编制合理的资金预算,加强资金的计划管理, 分析资金动态, 根据计划, 核定需要, 可使资金的使用达到最优化。因此,建立一个有效的预算资金系统,编制资金计划, 确定资金的合理需要量,集团才能使有限的资金能充分发挥其最大效益。同时,在预算建立过程中,集团需对预算收入的完成情况、预算支出的执行情况和进度以及资金使用效益进行分析、考评,以及对预算调整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进行论证。

(二)加强资金管理意识,实行资金集中管理

增强资金时间价值观念,树立资金成本意识,合理运用资金,可使后勤集团掌握市场的运行方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增加机遇,减少风险与损失,以最低成本创造最大利润。尤其在投资、筹资、分配、现金预算以及财务控制等具体环节上,应根据不同清况编制现金流量计划和长、短期现金流量报告,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流动性,避免盲目投资和资金不到位而带来的损失。同时,要遵循现金收益性与流动性统一原则,有效使用资金,合理控制现金流量,使现金流量最优化。为了保证资金的高速有效运转,财务部门应对资金统一归口管理,并对以下几方面实行资金集中管理、集中核算、集中调控:一是使实体各部门、各下级单位的资金往来全部纳人财务部门的控制之下。二是加强对资金的支出管理。各部门要根据计划和目标核定的资金预算,合理编制各部门的月度资金支出预算。三是成立内部资金结算中心,加强对资金的统一调度。资金结算中心是由实体内部设立的,办理内部所属单位现金收付及往来结算的专门机构,通过资金结算中心,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三)加强资金投资、筹资管理

资金的管理需要节源开流,面对高校后勤集团出现自有资金不足的情况,资金使用既要节约合理,又要增加来源,拓展资金投资、筹资渠道。一方面,集团要确定合理的投资方向,投资前进行科学论证,充分估计投资项目的总成本、资本回收期、目标效益等,以确定资金的需要量和筹资渠道,并提出可行性方案,面向市场进行资本投资风险分析,制定投资规划,包括投资目标、投资总量、投资成本、投资效益、配套措施等,确保投资项目实现。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同时,要与国家鼓励投资的产业以及高校后勤改革政策相符合,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 通过贷款、融资、引进外资、发行债券等途径来增加可利用资金,并充分利用高校后勤产业集团公司内部之间资金供应与使用的时间差,调度资金,节约支出,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另一方面,高校后勤实体从学校分离出来之后,除吸收学校的直接投资外,还要利用其他方式筹资,努力拓宽筹资渠道,确定合理的筹资决策。对于长期资金筹集,宜采取发行股票、债券、长期贷款、租赁、项目融资、内部融资等方式筹集。对于短期资金筹集,可采用民间借款、商业信用、向金融机构借款、从其他单位融资等方式。同时还应运用自有资本金融资,将企业经营利润滚动投人,对外投资收益再投资,出售不良资产或与实体不符的资产,职工持股或向职工集资等。总之,无论采用何种筹资方式,都应力求选择资金成本最低的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并结合本集团实体的内外部环境,科学地制定短、中、长期资金需求计划,估算筹资风险,依此确定筹资总体方案,选择合理的筹资结构。

(四)及时回收资金

财会部门应每旬定期提供逾期未收回账款明细表, 及时向分管经营和有关业务部门反映,加强应收账款的回收,尽量压缩应收账款发生的频率与额度,降低资金风险。对已发生了的应收款项,应加强日常动态状况的传递与报送, 按照“谁造成, 谁催收”的原则,以口头、文书、表格等形式向有关部门、责任经办人和领导传递动态信息,督促和催收应收款项。

(五)建立健全各种财务管理制度体系。

首先,必须健全集团的资金管理制度。实施资金的集中管理, 积极规避财务风险。推行全面资金预算管理, 实行资金集中化管理, 严格控制事前、事中资金支出, 保证资金的有序

流动。其次,后高校后勤亟需完善内部结算中心制度, 以严格控制多头开户和资金账外循环, 保证资金管理的集中统一。高校后勤产业集团公司通过建立财务结算中心, 实现了内部资金的集中管理、统一调度和有效监控。此外,还需完善财务监管制度,加强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形成有效的的监督机制,积极开展内部审计,进一步规范资金的合理分配。

(六)优化财会人员素质

篇3:高校后勤水电管理现状探讨

在我国经济水平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大前提下, 各行各业的发展势头迅猛, 对于我国的教育事业来说也不例外, 近年来, 为了顺应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势头, 各高校不断扩招伴随着这一发展现状, 高校面临着一系列的管理难题, 管理形势比较严峻。尤其是高校管理工作中的后勤水电管理现状不容乐观, 这主要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使得高校的后勤水电管理工作存在诸多问题, 如工作效率不高, 水电节能意识不高等。众所周知, 高校后勤水电管理是实现高校后勤保障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其后期水电管理管理工作做得好能够充分提高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整体质量与效率, 而目前高校后勤水电管理的不容乐观的现状, 使得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实现社会化改革的进程趋缓, 也使得其后勤管理形势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同时也阻碍了高校后勤管理进行社会化改革的步伐和进程, 严重影响和制约了高校后勤水电管理的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有效提高以及高校实现健康向上、稳定的发展这一目标。因此, 为了有效应对和解决高校后勤水电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就必须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对策来做好其后勤管理水电工作, 只有这样, 才能充分提高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整体质量与效率, 实现其后勤管理的社会化改革, 高校后勤水电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加强高校后勤水电管理工作的质量、效率和水平是一项势在必行的工作, 我们必须采取相关的措施来做好高校后勤水电管理工作。

二、高校后勤水电管理的现状

当前, 在高校后勤水电管理工作中存在着诸多问题, 其管理现状不容乐观, 严重影响和制约了高校后勤水电管理的工作质量。高校后勤管理的现状主要表现在:

(一) 后勤水电管理的观念比较落后。

高校后勤管理的观念落后主要表现在:水电节约意识和观念淡薄, 在高校中, 有很大一部分的老师和学生以及负责学校管理的相关工作人员普遍存在着一种观念, 认为高校的水电供应应该尽可能地供应正常, 并使得他们在水电使用上有充分的保障, 因为他们觉得既然能够开办学校, 那就能够用得起水电, 因此导致他们的水电节约意识和观念淡薄, 存在着大量的浪费水电现象;另一方面是他们的福利观念根深蒂固, 他们觉得社会上的一些单位, 如学校, 医院等, 有国家对其的扶持, 不用担心这些单位会出现倒闭等问题, 因此他们普遍认为学校应该摊一些水电费用给其作为福利和补贴, 而自己免费使用水电是理所当然的, 不需要任何的心理负担;最后是自私观念比较强, 和自己无关的事情, 如看到一些人大手大脚的浪费水电现象当作没看见, 也不对其进行必要的劝导工作, 没有将自己看作是学校的一分子, 意识不到应该为学校的水电管理工作出应有的贡献, 主人公意识不强。

(二) 后勤水电管理制度不完善, 权责不明确。

在高校后勤水电管理工作中, 存在着制度不完善, 权责不明确的问题, 伴随着高校后勤管理工作逐步向社会化管理方向推进和演变, 大部分的高校都实行由高校自身进行管理和委派相关单位进行管理的管理体制, 这种管理体制往往会造成高校的领导和决策层不能充分了解和掌握学校的后勤水电管理工作的具体和实际情况, 特别是对水电设备的运行情况、维修保养情况、改造建设情况以及对师生和相关管理人员的水电供应保障情况没有充分地进行了解和掌握, 甚至为了推卸相关的责任, 盲目地把管理权转交给一些不具备专业管理素质的单位来管理, 导致在后勤水电管理工作严重落实不到位, 进而使得高校后勤水电管理工作更加地不到位, 在后勤水电管理制度上不完善, 权责不明确, 影响和制约了后勤水电管理工作在效率和水平上的提高, 也不利于高校后勤水电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三) 后勤水电管理没有充分实现市场化和资本化的运作。

对于高校的后勤水电管理工作来说, 还没有充分地实现市场化和资本化的运作管理模式。目前, 我国高校的后勤水电设备普遍存在着闲置现象, 基本上都是将后勤水电设备闲置在一旁, 使用频率不足, 甚至有丢弃和浪费设备现象, 后勤水电管理工作效率低下, 效益也不高, 没有充分地实现市场化和资本化运作。另外, 高校的后勤水电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在对水电设备的管理上缺乏相应的维修保养技术, 管理人员也存在着一种心理, 认为高校后勤水电管理工作很简单, 就是看看水电设备, 了解下学校的用水情况, 不需要什么专业的管理知识和文化知识, 这种高校后勤水电管理意识不能跟上高校事业的发展步伐, 也不能为高校的事业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就更不用说充分实现高校后勤水电管理的市场化和资本化运作了。

三、如何做好高校后勤水电管理工作

由于高校的后勤水电管理的现状不容乐观, 存在着诸多问题, 因此, 有必要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来做好高校后勤水电管理工作, 只有这样, 才能有效提高高校后勤水电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益, 并实现后勤水电管理的市场化和资本化运作, 从而促进高校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如何做好高校后勤水电管理工作, 笔者提出了以下观点。

(一) 高校的领导决策层要高度重视后勤水电管理工作。

在这方面, 高校后勤水电管理工作应该利用行政和经济上的手段来进行管理, 领导决策层要高度重视, 作为学校的后勤管理部门, 应该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水电管理操作方法和制度, 如水电管理方法和水电收费标准以及水电管理权责制度, 从而使得相关的职能部门能有据可循, 有章可依, 按照规章制度来进行高效后勤水电管理工作。另外, 学校应该适当的为水电管理工作提供一些必要的经费, 包括水电设备的维修保养经费和周转资金等, 从而保证后勤水电管理工作顺利而有序地进行。

(二) 提高后勤水电管理者的综合素质。

在这方面要全面提高管理者的综合素质, 包括思想道德素质, 水电设备的维修保养相关技术素质的等, 管理者的素质水平高能够有效提高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率。

(三) 加强技术投入, 使得水电设备保持良好运行状态。

这方面学校应该积极投入技术上的资金, 使得水电设备的维修保养人员掌握科学的维护技术, 从而使得水电设备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 进而提高水电设备的经济运行水平, 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后勤水电管理市场化和资本化运作。水电设备运行状况良好可以保证学校的安全和可靠用电。

(四) 树立水电节约意识和观念。

水电是我国的重要资源, 没有它们人们的正常生活将会严重受影响, 高校应该树立水电节约意识和观念, 对每一个师生都应该提出这一要求, 并树立“建设节约型高校”的思想, 用实际行动来感染师生。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 我国各项事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教育事业也不例外。近些年来, 为了顺应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趋势, 高校不断扩招, 这使得我国的教育事业越来越繁荣。但伴随着这种发展现状, 高校也产生了一系列的管理难题, 而高校的后勤水电管理就是其中之。笔者就高校后勤水电管理的现状做简单探讨以期为高校后勤管理工作提供理论帮助。

关键词:高校管理,后勤保障,水电管理,制度完善

参考文献

[1].平健.高校后勤水电管理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 2011

[2].陈斌.高校后勤水电管理与维修制度改革的实践[J].高校后勤研究, 2008

篇4:现代高校后勤财务管理模式的探讨

关键词:高校后勤;财务管理模式;探讨

引言:我国高校后勤自 1999 年末开始社会化改革,随着改革的深入及高校教育的普及,各种各样的问题逐渐涌现出来,这导致了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工作举步维艰,文章深刻探究了改革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希望对于高校建设工作尽到一些微薄之力。

一、现代高校后勤财务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后勤责任主体责任不明确。 在通常情况下,高校的后勤部门是具有国有性质的实体企业,产权属于学校,这样的产权性质一方面阻碍了后勤的社会化改革,另一方面使得学校的资产出现虚增和闲置的情况,使得资产的使用效率非常低下,浪费现象十分严重[1]。同时高校后勤的财务管理,没有真正实现完全独立的核算和自负盈亏,高校的后勤没有成立独立的法人实体,产权定位不清晰,主体责任不明确,高校后勤的事业性质使得后勤无法有效进行社会筹资等盈利活动,使得高校后勤部门投资的产品比较单一,高校后勤的投入基本用于学生公寓或者学生食堂,但对文化娱乐等方面盈利较丰的投资较少。

(二)财务管理的模式不够科学。随着高校后勤的社会化改革,使得后勤具有企业性和事业型的双重性质,导致高校对后勤的财务定位不清楚,财务管理模式不科学,直接导致后勤部门很难制定科学合理的财务决策;同时后勤部门实体的规模较小、涉及的面较广使得相应的财务管理活动不够科学和规范,严重影响着高校的正常发展。

(三)分配制度不健全。 就目前而言,受到高校分配制度的影响,高校的后勤实体在分配利益过程中,没有完全掌握分配的主动权,也没有完全建立真正的激励机制,使得分配往往不能决对的公平公正,降低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2]。

(四)成本管理不科学。高校后勤的社会化改革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高校后勤部门没有真正实现社会化和企业化的运营,高校的事业性质使得高校没有把成本控制作为主要着手点,成本费用核算体系不够规范,使得成本管理水平低下,导致后勤的成本管理不科学,利润低下。

二、现代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模式

(一)分散核算、各自独立的模式。分散核算、各自独立的模式是指各服务中心拥有一套各自的财务管理办法,并各自设置独立的财务机构和专门财务人员。这种模式适用经济规模较大、业务量较多且财务基础实力较强的中心实体。这种财务管理模式不能及时的对对各中心财务进行整体的监控,集团之间人、财、物力的集中调配,造成了重重困难,资源浪费现象非常严重。

(二)集中核算和分散核算相结合模式。集中和分散核算相结合的模式是指一部分的财务核算工作是在集团内部进行,另一部分则是在集团财务部的监督下在中心内部进行。这种核算模式适用于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做得比较好,会计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相对较高,而且财务人员对各中心经营的整个流程都能进行有效监控的公司。会计基础薄弱的后勤集团则不适宜采用这种模式进行核算。这种模式相对来说较为复杂,必须理性的做好集中和分散的分配工作。

(三)统一管理、集中核算、授权审批模式。高校后勤各实体的资金、财务人员、核算和管理都进行集中管理。经过不断地摸索和实践,“统一管理、集中核算、授权审批”这种模式已然成为后勤社会化改革初期的一种较为行之有效的财务管理模式。

三、现阶段探索有效后勤财务管理模式,加强后勤财务管理是重要前提

(一)建立适应社会化改革的财务管理制度,规范管理。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打破计划经济条件下高校包办后勤的局面,那么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就应服从和服务于“更好地利用社会资源和社会力量来为高等教育和高等学校服务”这一目标。高校后勤社会化导致高校后勤( 集团)管理目标的双重性,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性质决定其财务核算职能有别于高校主体财务职能,它不仅要核算服务成本和服务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它的事业性决定了它还必须履行一定的社会责任。因此,高校后勤因选择按照企业会计核算的模式,但不能仅考虑其盈利性,必须做好与高校主体会计制度的整合和衔接,充分履行其事业性责任。

(二)注重成本核算和兼顾高校服务的社会化,实现利润最大化。后勤社会化以后,后勤集团一般是由若干个经济实体所构成的,涉及的行业比较多,经营的多样性使财务核算比较复杂。为了更好的统一财权,后勤一般采取“统一领导、集中核算、授权审批”的财务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对各中心实体的资金进行统一管理、统一调度,有利于发挥整个集团的资金优势,使资金的使用成本大大的降低了,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力。会计电算化的飞速发展,财务信息资源的共享,节省了用于会计电算化方面的硬件、软件投资,有利于降低成本。在资产管理方面,设置专人专岗管理资产,对占份额较大的实物资产进行严格的管理,防止资产流失,减少浪费,缩小成本。实施成本管理的同时还要保证服务质量。随着高校的蓬勃发展,后勤服务越来越旺盛,这是一个潜在的巨大市场。各个高校的后勤相互竞争,纷纷抢占市场。此时,树立服务意识,提高后勤服务保障质量,能够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三)建立责任会计体系,加强财务监督。高校财务监督存在着监控制度不健全、执行力度不够的问题。后勤属于高校的二级部门,高校对其的财务监督具有滞后性,高校审计部门对后勤的审计一般在下一年度,属于事后控制,后勤财务上出现问题不能及时纠正。主要是很多制度或办法可操作性不强的及领导层重视不够、责任意识不到位等原因等原因造成的。加强财务监督,主要是做好三个“审计”工作: 第一是对会计报表的审计,及时发现后勤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二是对项目投资情况的审计,确保项目资金的有效利用;第三是对后勤负责人任期内及离任时进行审计,有效的进行内部控制。建立责任会计体系,责任会计是在分权管理条件下,把企业内部划分为若干个责任单位,并对其负责的经济活动进行规划、控制、考核与业绩评价的会计制度。建立责任会计的基本目的是落实各责任人的责、权、利,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责任目标要合理,具有可控性、稳定性、可计量性和先进性。在分解制定责任目标时,个人目标必须无条件服从整体目标。出现问题时,对其进行分析,找到责任人,追究其责任。

(四)全面提高财务管理质量,加强队伍建设。随着高校后勤的社会化及后勤实体的不断发展,后勤财务人员不能仅仅停留在只会记账、算账的基本业务能力上。加强后勤的财务管理及拓展财务业务,人员素质是重中之重,必须做好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和业务培训。这是一个长期及连续的过程,后勤必须做好专业人员培养的中长期规划,切实加强从业人员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质量。财务人员自身也要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不断充实自己,更新知识、掌握利用新的知识和方法,切实提高自身的综合业务素质。

结语:后勤的社会化越深化,后勤经济的不断发展,高校后勤(实体)的财务管理工作也必将面对许多新问题,各高校后勤都在社会化的大河中摸着石头过河,在财务管理模式的选择上没有现成的好的例子可以照搬照抄。为了给高校后勤实体的蓬勃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财务环境,为了促使高校后勤真正社会化,各高校应根据自身发展的特点,不断探索加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财务管理的新路子。

参考文献:

[1] 胡晓霞.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财会通讯,2011,(11).

篇5:高校后勤财务管理探讨

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过程中,服务质量的优劣和师生员工的满意度是判断其改革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之一,同时也是决定高校后勤未来前途和命运的关键因素,通过细化后勤内部管理,加强后勤各岗位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内部运行机制,提高自身的管理与服务水平,使后勤服务工作处处以人为本,更加细致完善,从而在改革的道路上,探索出一条适应时代需要,与时俱进,能够为学校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强有力后勤保障的创新之路。

高校后勤管理机构是维持学校日常教学秩序,保障师生正常学习、生活、工作的重要部门。因此,如何加强高校后勤管理直接关系到后勤服务质量工作的优劣,同时也是促进高校后勤深化改革与发展,提高服务水平的关键一步。但是,在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中,目前还存在粗放式管理,管理体系落后,思想观念陈旧,服务工作被动等问题,在这种的状况下,为更好地坚持后勤“三服务、三育人”服务宗旨,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为科研服务,为师生员工服务,我院后勤集团开始探索后勤管理的新出路——通过细化后勤内部管理,全面提升服务质量。我院后勤社会化改革已经历了六个春秋,为学院的改革发展与稳定做出了贡献,在工作实践中,我们经常思考如何解决师生员工对后勤服务不断增长的需求与我 们在管理和提供优质服务和增加服务项目之间产生的矛盾(差距)?如何在现行体制和运行机制下,怎样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深化后勤改革,让服务上层次,上台阶,使之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和师生的需求。达到师生满意、学院领导满意和后勤员工满意的目标。众所周知“细节决定成败”,在市场企业竞争中,各方实力相近似时,那么,其成败的关键环节就在于如何注重细节管理。为用户提供同样的服务,你的服务比别人更深入,更周全,更细化,市场自然会被你占领。因此,后勤的细化管理为高校后勤的发展与生存打开了一道大门。

细化管理,就是进一步明确管理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做到环环相扣,节节相连,甚至管理到整个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通过细化管理,规范后勤各工作岗位职责,工作程序和优质服务标准,使每一位后勤员工对自己所承担的工作做到心中有数,知道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什么是优质服务标准,只有这样才能够明确责任,调动员工的工作自觉性和主动性。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几年来,我们在集团内部管理过程中,按企业化管理标准,陆续建立健全了一系列各项规章制度,覆盖了后勤各工作岗位,而要真正落实这些规章制度,必须从细微之处入手,从点滴抓起,做艰苦细致工作。“海不择细流,方能成其大;山不拒细壤,方能就其高”只有重视细节,研究细节,关注细节,解决细节,注重细小工作的积累,才能够达到科学化管理的要求。那么,高校后勤的细化管理应从哪些方面入手呢,我们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建立健全后勤各项管理工作制度

在几年的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实践中,做好后勤工作的前提是要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后勤管理制度化。让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使管理更加科学,服务更加规范。随着后勤工作的不断深入,要定期对工作进行总结分析,查找管理漏洞,适时完善后勤相应的制度。在制度细化过程中,不要急于求成,要稳扎稳打,切切实实做好此项工作,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1.细化岗位职责

将后勤工作内容层层落实到每个具体人,明确每位员工的工作职责和服务对象,把后勤工作任务实实在在地细化到人,做到后勤工作事事有人管,件件有人抓,细化岗位责任,有助于加强对员工工作的监督考核,促进后勤工作的开展,从而提高后勤服务的整体质量。2.细化服务标准 就是制定为教学、为科研、为师生提供优质服务的相应标准,服务质量的优劣是衡量高校后勤管理是否完善的重要标志,也是决定其能否长久的立足于高校后勤服务市场的重要因素。在细化服务标准的过程中,我们着重在制定优质服务标准上下功夫,始终把服务对象的需求放在首位,根据不同的服务对象,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服务标准。让细化服务标准成为优质服务的制度保障。同时,细化服务要与集团的整体建设相结合,教育员工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自觉提升服务标准,让师生实实在在地享受高校后勤提供的优质服务,促进后勤集团健康有序地发展壮大。

在这方面,我院后勤集团膳食中心在保障全院正常用餐的情况下,深入调查研究,通过与师生的交流,广泛征求师生对饮食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到部分师生在体检中发现患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疾病。于是,立即组织人力在食堂内增设了低盐、低脂、无糖菜肴售饭窗口。又如,为方便患病师生的用餐,建立了病号饭登记与送餐服务。正是这样的点滴细节服务,为后勤服务质量增添了几许光彩,受到了用餐者的好评。3.细化员工培训机制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深入发展,如何提高后勤员工的工作能力?使之符合后勤集团发展的需要。如何提高员工的服务技能?使之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细化员工的培训机制,是解决以上两大问题最有效的办法。为此我们各中心在制定工作计划时都把员工的技能培训列入重要工作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特别是对新员工,在他们上岗之前,对其进行全面的岗位细化标准的技能培训,经测试合格者,颁发上岗证,方能上岗工作;对老员工,也定期组织岗位技能深化培训,不断制定出新的工作标准和要求,进一步提高老员工的服务技能;对后勤集团管理干部的培训,主要是坚持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和科学管理方面的培训以及相关业务能力的培训。在今年集团开展读一本好书《细节决定成败》的活动中,集团中心主任纷纷结合本职工作写了自己的读书心得,感到受益匪浅。

二、狠抓制度落实,建立监督检查机制

再好的制度如果不能落实,都将是一纸空文,也就不能为后勤管理做用。因此,制度细化后,要狠抓制度落实。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必要的监督,使其在后勤管理工作中尽可能发挥最大作用。如何开展后勤服务标准细化后的制度落实工作,我们认为要从三个方面做起: 首先,要不断转变思想观念,与时俱进,在后勤工作岗位上不断转变服务态度,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以被服务者的满意度作为检验我们服务工作是否到位的尺子。服务工作的好与否直接影响着后勤工作在师生心中的形象,转变服务态度让师生们感到服务的温馨,在潜移默化中拉近了师生与后勤员工之间的距离,达到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共同促进学院改革与发展的目的。

其次,服务态度转变了,服务项目增加了,服务质量提高了,不能因此满足现状,沾沾自喜,要不断总结经验,解决新矛盾新问题,要继续深化细化服务标准的落实,坚持常抓不懈。提高后勤服务的质量,质量是师生对后勤服务工作的客观考核,高质量的服务自然会受到师生们的欢迎。

最后,加强自身的技能锻炼,有做好工作的良好愿望而没有实践工作的本领,是不可能成为师生服务的工作者。一流的产品,产自一流的技能,技能是高校后勤提供优质服务的前提保证。所以,要想使服务标准落到实处,就要加强自身的技能锻炼,开展后勤服务技能大练兵活动,在后勤各工作岗位上,培养技术能手,在一些工作岗位上开展一专多能,能处理应急事件的较全面专业技术人才。为此,我们建立了监督检查机制。集团和各中心分别设置了服务质量监督投诉电话,集团办公室设专人接待来信来访,广泛听取师生员工对后勤服务的意见和建议。对查证核实的问题,依照集团责任追究制度,记录在案,追究责任人的责任。并将处理结果在一定范围进行公布,达到教育本人,警示他人的作用,目的是依靠制度来规范后勤工作,确保后勤各项服务落到实处。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生事物,是一项较长时期的转变过程,只有在实践过程中积极探索和研究,不断总结经验和不足,加强内部管理,在现行的后勤体制下,完善内部运行机制、细化内部管理,始终坚持高校“三服务、三育人”服务宗旨,高校后勤的管理和服务水平才会一步步得到提高,才能为高校后勤在参与市场竞争中奠定扎实稳固的基础,立于不败之地。高校后勤管理处处长述职报告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遵照校党委的要求,我将2003—2006的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及师生员工作简要汇报,恳请大家的批评,帮助。

三年来,我在不同的岗位上经历了思想和工作逐步适应的过程,我认真履行自己 的职责,以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敬业、勤奋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为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欢迎登陆文琦秘书网站 http://)

一、校长办公室工作的回顾

2003年元月-2005年元月,在校办担任负责综合接待的副主任期间,参与了防控非典、人大选举、更名及更名庆典等多项大型活动的组织协调工作。校办工作的经历使我接触了学校教学、科研、后勤等方方面面的工作,全局观念和政策理论水平不断提高,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管理经验。

二、后勤管理处工作的回顾

2005年调任后勤管理处处长兼后勤国资直属支部书记后,我认识到后勤管理和服务工作必须紧密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牢记坚持为教学科研,为师生服务的宗旨,全心扑到工作中,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及师生员工生活提供了有力的后勤保障,通过努力,为学校获得了“全国高校后勤工作先进单位”、“山西省绿化工作先进集体”、“山西省爱国卫生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具体如下:

(一)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以身作则,强化服务意识,全处职工的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有明显提升。

我组织全处人员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按照处务公开和党风廉政建设要求,加强制度建设,主动接受广大师生的监督;结合岗位职责,强调服务意识、大局意识,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思想素质。

(二)充分发挥了后勤对学校教学科研的支撑保障作用,为教学科研和全校师生提供高质量的后勤服务。

后勤管理处的一项重要职能是根据学校制定的后勤服务标准,代表学校检查、监督、指导服务实体的工作。一年多来,对学生食堂、超市的食品卫生安全、饭菜质量与价格、服务态度进行了多次检查,监督,排除了食品安全隐患。按照“三服务、两育人”的原则,我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努力为教学科研和全校师生提供高质量的后勤服务:对内协调两集团深挖潜力,不断规范后勤服务,精心安排,确保了2005级近9000名新生入住,保证了师生学习生活秩序正常、稳定;对外与太原市水资委、自来水公司、供电局、煤气公司、供热公司等部门协调,为学校争取了政策,节约了资金,保障了生活秩序。如去年冬季,我校的煤气供应形势非常严峻,师生员工的生活受到严重影响,我处及时向省、市人民政府反

或映,并采取调整浴室开放时间、增加部分电加工餐饮设备、根据气源供应随时生产等措施来保证师生的正常就餐,以最大努力保障了学校正常的生活秩序 任劳任怨,甘作为师生服务的老黄牛。去年,我校建校以来规模最大的职工住宅调配工作在全校教职工的关注中拉开了序幕。我带领全处同志认真调研,先后召开房管会8次,修订了《中北大学住房条例(暂行)》;制定了《新南区住户手册》、《装修管理规定》等办法,对新南区住宅的物业、装修等做出了详尽的规定。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冒着酷暑,使近500名教职工高高兴兴领取了新房钥匙,有力维护了学校的安全和稳定;耐心走访了所有的拆迁户及遗属;虚心征求了引进博士、教授的意见,汇总了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向全校公布房源、人员情况,对反映的问题及时核对、纠正,圆满完成了住房调整工作,赢得了广大教职工的信任和好评。

(三)规范管理,开拓创新,竭尽全力履行工作职责。

我认为,后勤工作必须在改革中发展,在发展中改革。上任伊始,我改革了校园保洁工作模式,既为80名贫困生提供了勤工助学的岗位,又使校园环境大为改观,提高了保洁水平;加强了对单身公寓、学生宿舍、公共场所、办公教学区的安全检查,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进行整改,如改造线路、增加照明、疏通安全通道等,目前,所有单身公寓一改过去楼道内堆放杂物,脏乱差的状况,居住环境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本着勤俭办学、节约高效的原则,协调公交公司托管了学校班车,安全、准点、舒适地完成了市内教职工上下班的交通运送任务,学校节约了资金,职工乘车比以前舒适了,教职工普遍反应良好。

为进一步改善教学科研办公条件,2005年完成维修改造工程多项,涉及实验室改造、教学办公场所改造、水电线路改造、道路改造和校园绿化,所有工程均按期完工,接受了审计处的审计,确保了全校教学科研工作的正常运转。创建节约型校园是学校的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为保证学校持续健康发展,2005年,我指导开展了节能宣传月活动,并实施了澡堂刷卡系统改造,有效减少了水、煤气用量,仅此一项可为学校每年节约经费60多万元;对我校的磁卡售饭系统进行了改造,使我校的餐饮服务迈上了新的台阶。

加强了后勤部门与师生的沟通与交流:后勤管理处网站的开通受到了全校师生的欢迎,网站已受理近1000封师生来信,并被评为“最佳网站”;编辑了11期《后 勤工作通讯》,大力宣传学校后勤改革的方针、政策及改革成果;多次召开了学生伙食委员会、公寓委员会和单身职工的座谈会,及时了解师生需求,不断改进工作。

(四)加强队伍建设,改进工作作风,发扬奉献精神,树立了“勤奋热情、诚信务实”的后勤机关工作人员形象。

我加强了对全处干部职工的教育和引导,努力改进工作作风。2005年的几次暴雨,我处干部职工都在防汛一线,确保了学校安全度过汛期;在日常工作中实行“首问责任制”,杜绝推诿、效率低等现象,树立了“勤奋热情、诚信务实”的后勤机关工作人员形象。

目前,我正带领全处同志积极引导两个集团认真巩固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成果,努力推进后勤数字化建设,创建餐饮、维修两个省级“青年文明号”窗口,稳步推进学校后勤改革。

篇6:高校后勤财务管理探讨

做好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从提升高校后勤服务质量的内涵来讲[1],就是要实现高校后勤社会化,通过打破高校封闭式的管理模式,将高校后勤置身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社会化分工格局之中,按高校后勤应有的功能,重构政府、社会、学校三者之间的关系,并且处理好上述社会化改革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排除主要障碍,按照现代企业规律将高校后勤产业组建成为既便于学校控制又具有相对独立的企业实体,建立适应高校发展需要的新型服务、产业、经营、融资和劳资管理的运营机制。

一、加强高校后勤财务管理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高校的不断扩招,高校后勤经济活动也在不断扩大。现代化的会计核算、会计电算化手段正被越来越多的高校后勤所采用,贷款机制的引入加剧了高校后勤的财务风险。笔者认为,高校后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化内部控制管理工作。

(一)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提高后勤财务核算质量

高校后勤内部控制制度是指后勤组织为保证其经营活动的有效进行,保证资产的安全与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与完整性,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措施。[2]

(二)运用会计电算化,加强高校后勤内部控制

高校后勤下属单位很多,数据繁杂,运用会计电算化能将财会人员从繁杂的数据计算和复核中解脱出来,把更多精力投入到财务监督控制上去。同时,后勤行业跨度大,分布较散,运用网络化管理能有效地控制内部财务管理,预防各种违法行为的发生。因此电算化系统管理是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一环。

(三)明确学校后勤社会化的财务责任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最终目标就是使后勤脱离学校走向社会,不再承担学校后勤服务的功能[3]。在后勤部门与学校规范分离,成立后勤经济实体;在机制上,把拨款使用制过度为服务收费制,使后勤经济实体按照企业方式运作,通过服务、劳务收费养活自己。

(四)建立财务通报制度

在校级财务部门与后勤经济实体之间建立财务通报制度,以进一步加强彼此间的联系。对于校级财务部门来说,[4]通报制度可以及时向后勤经济实体传达上级职能部门的财税政策以及关于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政策,传达学校的有关决策和师生对后勤实体经营状况的反馈信息等。

二、构建完善的后勤保障服务体系

结合高校的需求,也从高校后勤服务实体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笔者认为,今后高校后勤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思路应该是立足于具体高校实际,构建以服务为中心的后勤保障服务体系,这也是高校后勤系统深化改革并获得更大发展空间的正确选择。构建以服务为中心的后勤保障服务体系可以围绕以下四个方面来展开。

(一)搞好服务,办师生员工满意后勤

在日常工作中,后勤系统时刻都要注意加强管理,强化职工的服务意识,坚持以优质的服务来提高所在高校广大师生对后勤工作的满意度。

(二)加强保障,助高校快速发展

一流的后勤保障系统是建设一流大学的基础,如果高校没有一流的后勤保障就不可能建设一流的校园,就不可能有一流的教学、科研水平,也就谈不上建设一流的大学。

(三)注重公益性,兼顾经济性

学校后勤服务产品的消费对象是学生和教师,这点决定了后勤保障服务的公益性特点。同时,作为以学校为特定服务对象的后勤服务实体,从其经济组织的属性看,它必然要遵循经济运行规律,追求相应的经济效益。但是,当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发生冲突时,应自觉服从社会效益。

三、坚持后勤改革为教育教学服务

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根本宗旨是服务教育教学。总体来讲,高校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一)做好食堂服务管理,提高饭菜质量

学生食堂与广大师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高校应高度重视食堂的管理,通过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方式,实行完全企业化的管理,以减轻后勤部门的压力。主要可以通过后勤社会化改革,引进企业经营,通过微利承包、部分全额承包、全额承包等过程循序渐进做好食堂管理。实践证明,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一方面节约水电消耗,提高饭菜质量,同时还改进了服务态度,实现了学校、食堂、师生三方面共赢的局面。

(二)做好校园物业管理,提高校园形象

目前,我国部分高校仍然采用聘请校工的形式来进行管理,这一方面不利于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也增加了学校的行政成本。因此,通过后勤社会化的模式,引进物业公司进行管理,通过外包的形式进行物业管理是可取的管理途径。

(三)做好教学设备的采购,提高硬件设施

做好教学设备的采购工作仍然需要通过后勤社会化的模式来进行,教学设备与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以及自身教学硬件设备的配置有着直接的联系,高校应该在学年初编制好本学年应采购的设备目录,对设备的规格、型号等作出明确的要求,再交由后勤部门通过招投标形式来完成采购工作。

四、结语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要做好高校后勤管理工作没有成功的经验可借鉴,也并非短时间能做到,需要不断的摸索着前进。但总体说来,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高校后勤管理质量提高的有效途径,只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地探索,高校的后勤服务质量一定会更好。

参考文献:

上一篇:让我初中作文下一篇:区争章活动的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