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 导学案(七年级下册)

2024-04-28

最后一课 导学案(七年级下册)(共9篇)

篇1:最后一课 导学案(七年级下册)

最后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分析小说的主要情节,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2、品味人物的表现手法与语言的深刻内涵。

3、领会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4、环境描写对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

教学重点及难点韩麦尔先生关于法语的见解和结尾动作描写所包含的思想感情。师来导学我来学

资料文献:

我的预习提纲(可不要忘了欣赏我的书上笔记哦)

一:基础常识积累:

1、字词(除课后读写机课下注释外)我还发现

2、关于作者

二、结构内容梳理把握(我能概括和复述)

三、思想主题感悟(我最想说的话)

四、写作特色欣赏评点(可在书上做批注)

1、本文在写作上最值得我欣赏和借鉴的地方

2、我也怀疑权威,大胆指出不足

五、预习小结。

我给自己的预习评价()

2、课文必读汇报,我读一遍需()分钟

3、对不起,我还有问题。

【课堂研讨,合作展示】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导入方式自由)

二、检查预习,公布小组得分明确本课目标

三、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介绍本课梗概

二)、四边互动或分组完成(1)这篇课文题目为《最后一课》,为什么说是“最后一课”?

(2)本该是一堂很普通的课,现在却因加了“最后”两个字而变得特殊起来。“最后”这两个字最能让你们想到什么?

(3)课文中最能渲染这种气氛的描写在哪里?找出来,读一读,体会其中的情感。

4、交流点拨,精读课文,深入思考:

(1)小弗郎士上课前后心情、态度有什么变化?什么原因使他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2)阅读资料链接二,同样是表现爱国情感的,都德的《最后一课》与郑振铎的《最后一课》在内容上的表现有什么不同?

三、点拨讲解:

1、小说体裁的指导:三要素:人物、环境、故事情节,其中环境又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四、质疑释疑

五、学习总结,巩固练习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小弗朗士的内心世界,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往下学习来了解一下韩麦尔

先生的内心世界以及他们炽热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自主合作学习

1、朗读课文,自主完成:

(1)请同学们找出韩麦尔先生最能打动我们的一些言行。

(2)最能打动你的是哪一句话?为什么?

(3)找学生读课文24段——29段,画出动词并说明其作用。

(4)课文最后,韩麦尔先生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这个手势有什么含义?

2、交流点拨,精读课文,深入思考:

1、“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句话你怎样理解?

2、“我的朋友啊,”他说,“我——我——”请你按韩麦尔先生当时的思想状况,把在此句没说出来的话补写出来。

3、“天啊,如果我能把那条出名难学的分词用法语从头到尾说出来,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又没有一点错误,那么任何代价我都愿意拿出来的。”这句话表现了小弗郎士什么样的心理?

4、“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为什么他忘不了?他永远忘不了的是什么?

5、指出下列比喻句的本体和喻体,并说说它们的含义

(1)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2)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中飘扬。

6、小弗郎士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

7、探究:作者为什么不把韩麦尔写成一个高大的战斗英雄,把小弗郎士写成一个少年英雄,而让他们都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出现?

9、解题:作者在文中多次重复“最后一课”,其每一次用意是否相同,起怎样的作用?总结:不朽的东西都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在最后一课,我们看到了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正在上演,在这种特定的时刻,埋藏在人们心灵深处的爱国情、亡国恨一起迸发出来,无不崔人心魄,催人泪下。

五、我的感悟

1、从韩麦尔先生和小弗朗士身上我们学习到了哪些金子般的东西?对于爱国主义你有什么样的认识?(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感悟)

六自测评估、1、下列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可查工具书)

挟()着踱()来踱去诧()异

懊()悔郝()叟qí()dǎo()

2、《最后一课》的作者是_____国人________。体裁是_________,本文是以___________________为历史背景创作的。

3、精读语段,回答问题。

语法课上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 “法兰西”,“阿尔萨斯”。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象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个个人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专心地画“杠子”,好象那也算是法国字。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者,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语唱歌吧!”

……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12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

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_“我一我一”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一你们走吧。”① 选文中画线句子“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小弗朗士这样想的本意是什么?说明他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②从选文看,作者对韩麦尔先生主要运用了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描写。③小弗朗士觉得韩麦尔先生从来没有这样“高大”,是因为:()

A.韩麦尔先生站起来了,所以显得高大。

B.韩麦尔先生是老师,在学生眼里自然显得高大。

C.小弗朗士可怜他,出于同情,觉得他高大。

D.小弗朗士受到老师爱中主义情绪的影响,对老师无比崇敬,所以觉得老师的形象高大起来。

④“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下面对这几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韩麦尔先生用手势帮助语言,表达其内心极度的愤怒。

B、韩麦尔先生用手势表达他强烈的思想感情和无可奈何的痛苦心情。

C、韩麦尔先生此时此刻愤怒到极点,难以说出话来。

D、韩麦尔先生用手势表达了强烈的爱祖国、恨敌人的思想感情和内心深处极度的悲愤老师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将学习法国作家都德的爱国主义名篇《最后一课》。在这篇文章里,通过一堂课,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主题——爱国主义。当国土遭到践踏,尊严遭受凌辱,一个无忧无虑的天真淘气的孩子,一个执教四十年的普通教师,又将是怎样的一种表现呢?

检查预习

合作展示

归纳总结

2、板书:

最后一课

上学的路上──看到教室里的气氛──知道是最后一课──鸽子

怕骂、贪玩────惊诧────难过、懊悔────悲愤

(幼稚)────────────(成熟)

1、学习方法指导:运用比喻、多种描写手法,增强语言表现力。

描写手法:外貌(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等

篇2:最后一课 导学案(七年级下册)

一、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课前播放有关普法战争的视频、简易动态地图及文字说明。

二、走近人物,体会感情。

1、你是如何理解课文题目的?(各抒己见)

2、你发现上课前教室里的情形和平时的许多不同了吗?(初读,到文字中去感受最后一课带来的沉重氛围。)

3、变化最大的人物是谁?那天他的心理经历了哪些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带着问题读相关段落一一圈划出关键词一一自主探究变化的原因一一合作讨论深化认识一一带着对人物的理解再次自由朗读一一示范朗读和朗读评议一一再一次集体朗读,通过这些环节来体会人物的成长和亡国带给他的震撼。)

4、促进他变化的人是谁?韩麦尔先生为了让同学们记住法国的语言,在“最后一课”上用心良苦地做了哪些事?他最打动你的言行在哪里?(概述韩麦尔先生的主要言行:A:叮嘱一一批评一一自责一一赞美„„B:穿上盛装一一发新字帖一一连上四课„„再通过对最后一部分的增、删、换等手法去品味语言,通过对文章最后一部分的读法探究去体会感情,体会师生们失去语言后的痛心。)

三、拓展迁移,深化认识

1、简介三部分关于日本在中国进行奴化教育的作品,联系课文,探究为什么殖民者都要剥夺母语?

2、集体诵读有关语言文字的诗篇,升化认识,激发学生热爱母语的情感。

一、教学目标:

1、揣摩理解故事中蕴含的真情,体会朴素真挚的语言之美。

2、通过朗读来体味并准确理解文章所蕴涵的父爱深情。

3、使学生能够把课文与生活结合起来,体味自己的亲情。

二、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体验父爱。

三、教学难点:

揣摩理解故事中蕴含的真情。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

同学们,人们都说“世上只有妈妈好”,你认同这个观点吗?

以下为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最后总结:母爱是伟大的,是令人难以忘怀的,其实父爱也同样伟大,同样的令人难以忘怀。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父爱,走进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大家课前或者以前都曾经阅读过这一名篇,对之一定都会有或多或少的感受,比如感情上的被打动,写法上的受教益。今天我们进一步地研究探讨,当会有更多更深的不同层面的收获。(教师板书课题、作者)(二)初读研讨说人物。

请学生说说课文都写了那些人物,其中最主要的人物是谁?(英子和爸爸)然后引导学生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爸爸。用“这是一个——的爸爸,我的理解是——”的句式说。学生大体上会说出如下答案:

a、这是一个严厉的爸爸;b、这是一个慈爱的爸爸;c、这是一个爱花的爸爸;d、这是一个重感情的爸爸;e、这是一个善于教育孩子的爸爸。

设置本环节的目的是在预习的基础上进一步熟悉课文,了解爸爸。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做适当的点

拨引导,结论要由学生自己得出。教师最后总结:爸爸对“我”要求很严格,希望“我”从小就能养成好的习惯;但是他表面的严厉中又有无限的关爱,关心自己的冷暖和苦乐。爸爸的爱使“我”意识到不能懒惰,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为“我”以后的成长上了很好的一课。引出下一环节的教学。(三)深入探究

1、说情节

请学生说说课文中哪些情节是最令他们感动的,或是特别有感触的,或是能引发他们相关生活体验的。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内容。有感情的朗读相关内容。重点是“医院探病”和“赖床挨打”等情节。最后,教师小结,引出以下的教学。

2、品语言

出示话题,让学生进一步品味语言,感受父爱。(1)、我感触最深的句子是(2)、最能引起我联想的句子是(3)、我认为最有哲理的句子是(4)、我还不能理解的句子是

设置本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深入文本,进一步地触摸语言材料,品析妙词佳句,从而在字里行间体会父爱深情。当然,也可以根据课堂情况,把以上两个环节糅合在一起进行教学。(四)拓展延伸

1、播放一段《城南旧事》的电影片段,这既可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又为下面一个学习环节蓄势,进行仿句训练。(任选一个)

a、以“爸爸,我想对你说------”的句式,对文中的爸爸或自己的爸爸说一句话。b、父爱是阳光,让我感到人间的温暖;父爱是灯塔,照亮我前行的路;父爱是----(五)结束语:

文中的父亲让我们感受到了父亲对女儿的关爱,我们也体会到了我们的父亲对我们的关爱。那么,让我们在成长的记忆长河中谨记:生活中,有一个人叫父亲,有一种爱叫父爱。下面让我们在满文军《懂你》的深情旋律中结束我们这堂课的学习。(六)布置作业

1、课外练笔《世上还有爸爸好》

2、课外阅读《城南旧事》

导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目标:

⑴ 深刻体会课文中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之情;⑵ 增强学好祖国语言的责任感和自豪感。2、知识与能力目标:

⑴ 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与创作意图;⑵ 学会对小说进行初步的艺术分析。3、过程方法目标:

⑴ 启发引导学生学会设身处地地感知人物内心;⑵ 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赏析作品的形式和内容。【导学思路】

本文是一篇短篇小说,作为文学作品,要求对它的教学必须遵循文学自身的特点与规律:其一,优秀文学作品具有巨大感染力和教育意义,这种效果是作品自身散发出来的,因此,应该让学生在不受干扰的自由状态全身

心地去感悟和体会;其二;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感知往往是比较表面化和片面化的,因此,要给学生必要的方法指导和思想点拨,引导他们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作品的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心理准备

我们将要欣赏的是一篇世界驰名的短篇小说,这篇小说何以驰名世界,它有什么独特的艺术魅力?在深入探讨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要了解作品产生的历史背景:

19世纪60年代,法国与普鲁士王国为争夺称霸欧洲的地位,斗争日趋激化。终于导致1870年7月19日至1871年5月10日为期10个月的普法战争。战争的结果是普鲁士击败了法国,迫使法国割让阿尔萨斯和格林两个省的大部分土地给普鲁士。法国著名作家都德正是以阿尔萨斯地区被普鲁士占领后,侵略者强迫当地学校改教德语的事件为背景,通过一个淘气调皮的男孩小弗朗士的叙述,表现了阿尔萨斯地区人民对失去国土和母语的由衷悲痛和对侵略者的无声抗议,表现出他们对祖国的依依深情。

二、自由阅读

1、学生专心阅读第一遍,老师不做任何要求。

2、要求用批注评点法阅读第二遍,按上课前、上课时和下课时标出情节发展的几个阶段。

三、尝试复述

1、按情节发展的几个阶段理清故事梗概,列出复述提纲,(包括时间、环境、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2、自己按所列复述提纲练习复述故事情节,并修改完善复述提纲,使之更清晰、简洁、生动。3、在小组内练习复述,并互相点评。

4、各小组推选代表上讲台面向同学复述课文,鼓励脱稿复述。

四、讨论交流

1、说说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是什么样的人?2、读了这篇小说你受到怎样的教育?3、你认为小说有哪些精彩的地方?

第二课时

一、回顾过渡

上节课我们通过反复阅读和复述,对课文的情节和内容有了比较多的了解和感悟,在这基础上,这节课我们着重从环境、情节、特别是从人物描写上进一步来赏析和探究,从更广更深的层面来深化我们对作品的感悟和认识。

二、赏析探究

学法引导:对下列问题先自主思考,再小组探讨,最后全班交流。

1、环境、情节和人物是小说的三大要素,说说它们在作品中各起什么作用?2、说说《最后一课》所描写的是一个怎样的环境?3、这篇小说是从怎样的角度叙述故事情节的?4、作品是怎样描写人物的?

在自主思考,小组探讨,全班交流之后,大致明确上述问题,师生一起讨论,提供一个参考意见。明确问题1:在小说中,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是人物活动和情节发展的特定场所,是人物赖以生存的客观条件的总和,犹如鱼不能离开水而生存一样,人物也不能离开环境而存在。环境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对于推动情节的变化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情节被称为“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即是说小说中的人物性格正是通过情节的一步步发展来完成的。例如小弗朗士由调皮淘气到开始懂事这一性格变化是通过“最后一课”的情节发展展示出来的,所以离开了情节,人物性格也就难以展示。人物是小说的中心,是小说思想感情的集中体现者,小说创作的成败主要看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否成功。

明确问题2:小说描写的是一个充分表现出阿尔萨斯地区人民深沉爱国情感的小镇上的课堂,这是一个典型环境,它使小镇上人民对祖国的爱和对侵略者的恨得到集中的表现。

明确问题3:这篇小说的情节是通过小镇上一个淘气调皮的小学生小弗朗士的口叙述的。正如作品副标题所标明的这是“阿尔萨斯省一个小孩的自述。”这样处理,通过这个有些无知和稚气的孩子的自述,展示了他心理的变化,表现了阿尔萨斯人民对失去国土的深切悲痛,对祖国语言的深深眷恋和对侵略者的无声抗议!明确问题4:这篇小说主要运用了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等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

⑴ 肖像描写:如“韩麦尔先生胳膊底下夹着那怕人的铁戒尺”写出了他的严厉;“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写出了韩麦尔先生用这种庄严的方式纪念他的“最后一课”,使人物形象更加含蓄深沉。

⑵ 语言描写:如韩麦尔先生说: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钢匙。写出了韩麦尔先生对祖国语言的深刻理解和热爱。

⑶ 行动描写:如: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出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写出了人物强烈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和告别讲台的沉痛悲哀的心情。

⑷ 心理描写:如: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语唱歌吧!”表现了小弗朗士对侵略者的嘲讽和抗议!

⑸ 细节描写:如作品中两次出现普鲁士军队的操练和军号声,教室里飞进的几个金龟子,郝叟老头的眼镜和初级读本,写着“法兰西”“阿尔萨斯”的字贴等,都极其生动强烈地烘托了气氛,对刻画人物和揭示主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习作训练

结合课文,尽情想象,用第三人称写小弗朗士在“最后一课”下课后的日子里是怎样生活学习的,从《惜别》和《转变》两题目中选择1个,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当堂列出构思提纲,并与小组同学讨论交流,课后完成作文。、拓展练习

1、深入研读《最后一课》,将作品中运用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的语句全部找出来,列表归类,用心体会,并概括写出它们各自的作用。2、阅读并模仿都德的《最后一课》、海伦·凯勒的《我的老师》、魏巍的《我的老师》、鲁迅的《藤野先生》等写老师的作品,写一篇描写你的老师的文章,用心写出老师对你的深刻影响,注意运用丰富生动的描写手法,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一)引情导学

1.教师使用“六十年国庆大典阅兵式”PPT设置教学情境,引出“爱国”的主题。教师:今天,我们学习19世纪法国著名小说家都德的优秀短篇小说——《最后一课》,这篇小说一直被人们誉为世界文学宝库里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为什么一篇不足三千字的小说,会产生如此的艺术魅力呢? 2.出示学习目标(PPT):(1)知识与能力:

了解小说的要素,学习文章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理解一些词语及句子的含义。(2)过程与方法:

朗读法,自主性学习,互助性学习,反思性学习。(3)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悟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3.教师指导朗读:

速读课文,选择与你感觉一样的表情(PPT:懊悔、感动、愤怒、难过、惊讶)(1)学生速读课文(2)师生互动:

学生选择表情并阐述理由。4.导学:

(1)教师出示问题(PPT):

①读准字音,理解词义:诧异 懊悔 钥匙 郝叟 祈祷 哽住 挟着戒尺 踱来踱去 ②找出文中的主人公、重要人物,理清文章的情节,标出环境描写的语句。

③勾画出描写韩麦尔先生的语言、动作、神态的相关句子,体会韩麦尔先生的爱国情感。④学生自由朗读小弗郎士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⑤品味下列句子的含义:

A.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B.这可怜的人好象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2)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

(二)合作探究

1.学生自主学习之后,合作小组进行互助学习。2.教师巡回指导。

(三)展示提高

1.学生展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点拨:

(1)作者简介:

都德(1840~1897),法国著名小说家。他的早期代表作品有自传体小说《小东西》。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以后,应征入伍,后来以战争生活为题材,创作了不少短篇作品,有《柏林之围》 《最后以课》等。《最后一课》是他的短篇小说代表作。(2)写作背景:

这篇小说写于1873年,普法战争于1870年爆发,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阿尔萨斯、洛林等法国的三分之一的土地。普鲁士政府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好永远统治这些地方,下了一道命令:这两个州的学校,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最后一课》就产生于这样的时代背景。2.精彩展示记录 生1:

小弗郎士多么想在晴朗的蓝天下,宛转的画眉鸟的叫声中,开心地玩儿,可是他说,“我还能管住自己”。课文中哪些地方表明了他能管住自己?

师生小结:首先,急忙向学校跑去,不再看普鲁士士兵的操练,还有,看见许多人在看布告,他也没有停步;再有,听到华希特跟他开玩笑,还是继续跑,跑得“上气不接下气”。生2:

为什么说:

韩麦尔先生是个可怜的人? 师生小结:

韩麦尔先生身为法兰西人,但却不能教法语,他辛勤工作了四十年,由于普鲁士的入侵,被无辜地赶下讲台,不能再教祖国的语言。这实在是十分令人痛心的事,韩麦尔先生身着庄重的礼服来告别讲台,既表现了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也强烈地刺激与调动了小弗郎士的爱国主义激情。小弗郎士对韩麦尔表示了深切的敬、爱,岂只是对老师的敬爱,里面更包含了共同遭遇互相同情等复杂的感情。是以爱国主义感情为基础的。生3:

怎样理解“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

师生小结:这是韩麦尔先生针对侵略者禁教法语而说出的话,包含着热爱祖国语言、热爱祖国的深沉感情。生4:

怎样理解“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师生小结:

这里运用了比喻修辞方法。监狱,人失去了自由,任人宰割,敌人占领的阿尔萨斯正是这样,如同监狱。打开监狱大门,指赶走入侵者,让阳光重新照耀在法兰西的大地上。祖国的语言,是联系人们思想的纽带,共同语言,维系了民族的向心力与凝聚力,它能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地激发人们的爱国激情,团结起来,赶走入侵者。所以说语言是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句话语重心长,含义深刻。3.拓展: 口头作文

读完这篇小说,同学们会有许多想法:是不是小说没有写完呢?为什么小说写到这儿就结束了呢?设想一下:小弗郎士上完了最后一课,在回家途中再看到上学路上看到的景物(包括操练和布告牌)时的感受,以“回家的路上”为题,续写《最后一课》 4.课堂小结:

爱国主义是这一课的主旨,这篇课文一小佛郎士的口吻,叙述了法国阿尔萨斯地区遭受普军侵占以后,师生上最后一课法语课的情景。短暂的最后一课,使我们深切感受到法国人在失去土地时的悲愤、沉痛的心情。板书设计:(PPT)

情节人物

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上学路上(序幕)幼稚、怕提问

篇3:最后一课 导学案(七年级下册)

主备人:裴学文      参加人员:张梅 柳西山 李红敏

备课时间 2017.2.23

年级 七年

学科 语文

课型 精读课文

总课时 2

课 题 最后一课

【学习目标】

1. 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

2.通过对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等描写的分析,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

3.抓住重要语句理解其深刻含义,激发爱国热情,认真学习,准备将来为祖国建设作贡献

重 难 点 学习重难点:

1. 分析小弗郎士与韩麦尔先生两个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

2.抓住重要语句理解其深刻含义,激发爱国热情。

【资料助学】

1、阿尔封斯都德(1840?-1897)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的小说家。他一生共写了12部长篇小说,一部剧本和4部短篇小说集。他的短篇小说有不少是以普法战争为题材的,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法国普通人民对侵略者同仇敌忾的爱国主义精神,谴责了资产阶级当局开门揖(yī)盗,致使法军节节败退,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罪恶。《最后一课》就是都德爱国主义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2、背景介绍:《最后一课》写于普法战争第二年(1873年)。普法战争是1870-1871年法国和普鲁士的战争。1870年7月,法国首先向普鲁士宣战,这个掠夺性的战争,正如马克思当时指出的,敲响了“第二帝国的丧钟”。9月,色当一役,法军大败,拿破仑三世被俘,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阿尔萨斯、洛林等法国的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这时,对法国来说,已经变成自卫战争。面对普鲁士军队的屠杀掠夺,法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敌人。这个短篇,就以沦陷了的阿尔萨斯的一个小学校被迫改学德文的事为题材,通过描写最后一堂法文课的情景,刻画了小学生小弗郎士和乡村教师韩麦尔的典型形象,反映了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感情。

3、小说文体知识:

(1)、文学体裁:小说是和诗歌、散文、戏剧并列的文学的基本形式之一。

(2)、小说的概念: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广阔地反映社会生活。

(3)、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情节和环境。

(4)、小说的情节结构可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

(5)、刻画人物的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

(6)、环境描写有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课前自学】

1.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xié(    )持   ào(     )悔    chà(     )异    qí(     )祷

哽(     )咽   郝(     )叟    惩(      )罚    钥(     )匙

2.解释下面的词语

①征发:

②祈祷:

③诧异:

④喧闹:

⑤懊悔:

3、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①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    )

②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

③他讲得似乎挺容易,挺容易。(    )

【课中探究】

4、诵读课文,理清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5、通读课文,想一想小弗郎士上课前后心情、态度有什么变化?什么原因使他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6、体会环境描写在本中的作用。

① 找出序幕中的两处环境描写,分析其作用。

②“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这一环境描写又表明什么?

③ 课前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④描写“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有什么作用?

⑤ 对教室和韩麦尔先生小院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7、作者描写韩麦尔先生运用了多种描写方法,在文中画出相关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①外貌描写:

②神态描写:

③动作描写:

④语言描写:

8. 韩麦尔先生说:“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9. 讨论:作者为什么不把韩麦尔先生写成一个“高大的英雄”,而让他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出现?

10. 当韩麦尔先生说完放学以后,假如教室里只剩下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两个人,请你设想一下他们俩会做些或说些什么

【总结提升】

1、韩麦尔先生是个__               ___的人。

2、小弗朗士是个_____                 的人。

3、这堂课我学到了

反思:

《最后一课》参考答案与提示:

【自学质疑】

1. 挟 懊 诧 祈 gěng  hǎo  chéng  yào

2.①旧时指政府向人民征调人力或者财物。  ②求神降福免祸的活动。  ③觉得十分奇怪。  ④喧哗热闹。⑤做错了事或说错了话,心里自恨不该这样。

3. ①拟人  ②比喻  ③反复

【合作探究】

4.小说以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为线索,巧妙地铺设了故事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1-6段)序幕。写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感受。

第二个阶段(7-10段)开端。通过小弗郎士的观察,写出上课之前教室里的情景。--课前

第三个阶段(11-23段)发展。写韩麦尔先生讲授最后一课的情景及小弗郎士的感受,这是小说的主体。 -- 课上

第四个阶段(24-29段)高潮和结局。写韩麦尔先生宣布散学时的情景。--下课

5.上课前,小弗郎士的心情、态度是:害怕考问,决定逃学。到了学校后,见到教室气氛如此肃静,感到十分诧异。待到听了老师的一番话之后深为自己从此不能学习法语而难过,为自己从前的荒废学习而悔恨。

这段从“害怕法语”到“热爱法语”的心理变化,实质上是一个人对于即将失去的美好事物的深深眷念。同时,还与韩麦尔先生以及小镇上居民的沉痛心情的感染有关。在这样一个带有浓厚爱国主义氛围的影响下,不同身份的人相互感染着、影响着,这种合力形成了一个民族的集体意识。

6.① “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这是本文中小弗郎士早晨出门时所见到的场景,包括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点明了《最后一课》的具体时间和时代背景。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社会环境描写,它真实而又十分简练地交代了国土已被侵略军所占领,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残酷的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②布告牌上贴着的虽然只是一张公文,但它威力极大,逼迫人们不得不法执行和就范。也正是它,才直接导致了“最后一课”。

③ 烘托出“最后一课”严肃、庄严、悲愤的氛围,又进一步加深悬念。

④ 鸽子是和平的象征,表现出小弗郎士对被迫不能学习祖国语言的悲愤,对和平、自由的渴望。 ⑤表达出这位教了四十年法语的老师对这最后一课的眷恋,对将要失去祖国语言的难舍。

7. ①外貌描写:我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②神态描写:“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的眼睛里带走似的。”这写出了韩麦尔先生对毕生从事的教育事业的无限留恋,对祖国故土一往深情的热爱。

③动作描写: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充分地表现了他爱祖国、恨敌人的全部思想感情,把崇高的爱国主义感情推到了最高峰。

④语言描写:“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表现了韩麦尔先生难以言状的痛苦。

8. 用监狱的大门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与封锁,钥匙比喻法国语言;含义是:掌握祖国语言,可以激起人民的爱国意识,从而团结起来,打败敌人,求得民族的解放。

9. 正因为普通,韩麦尔先生才能够代表千千万万的法国人,他那热烈的深沉的爱国情感,才能被理解成是所有法国大众所具有的,才能使这篇小说所表现的主旨成为整个法兰西民族的共同心声。

10.略

裴学文

篇4:最后一课 导学案(七年级下册)

2、 提高文化素养,陶冶思想情操。

【教师准备】

1、提 出活动设想,帮助 学生确立背诵内容

2、向学生介绍获得古诗的途径:语文书、古诗文必背、唐诗三百首

3、指导学生分工合作

4、选好主持人和评委,指导他们如何策划比赛

【学生准备】

1、用三周的时间去查找、背诵书本内外吟诵季节的古诗词;

2、四大组的组长安排好本组的参赛对象,要求人人参加。每三人一组准备一个季节;

3、学习委员和语文科代表当主持人,策划本场赛事的形式、内容和规则;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我们已学过不少古诗,孔子说过:“学而时习之不亦乐 乎。”曾子也说过(大家齐说):“传不习乎?”可见复习是很重要的,今天我们以“赛诗会”的形式,来把过去学过的一百多首古诗复习一下。

二、明确规则

(1)以4个小组比赛的形式开展活动,根据各小组得分最后排出名次。

(2)记分员不参加比赛。

记分员宣誓:被大家选为记分员我很荣幸,我一定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做好我的工作。

三、比赛过程

第一轮    必背题

要求:先抽查大纲推荐的80首,小组集体背诵,要背得正确、流利、声音响 亮,符合要求得十分。

方法:以扑克牌为抽签工具,其中J、Q、K大小猴的数字为零,每组抽两次,第一次为十位数,第二次为个位数,如第一次 抽的牌是4,第二次抽的为Q,那么就背诵第40首,抽的数字大于80,此数作废,重抽。

课件显示大纲推荐的80首古诗题目。检查每组背诵情况。

再抽查课外扩展篇目60首,要求方法同上。具体内容见附录。

师:第一轮必背题, 大家背得都很好,四组得分不分上下,希继续努力。

第二轮      必答题

要求:(1)这几组题目,各小组集体讨论完成,由组长 把答案写在纸上。(2)书写工整。(3)每写对一题加十分。

1、课件显示第一组题目:秋天到了, 天高气爽,大雁南飞,菊花怒放,在这个季节里多少 诗人写下了流传千古的诗篇你能吟诵两首?

本组答题时间:5分钟    (每写对一首得十分,记分员加分)

参考答案如下:

《山行》、 《枫桥夜泊》、 《夜书所见》、 《菊花》、 《秋夕》--------

2、显示第二组题目:写出含有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的诗句,一个动物也可写几句诗。如:鼠:官仓老鼠大如斗。(每写对一句诗加十分)

本组答题时间:5分钟   (评比,记分员加分)

参考答案如下:

鼠:官仓老鼠大如斗。             牛:牧童骑黄牛。

虎:朝避猛虎。                   兔:白兔捣药成。

龙:但使龙城飞将在。             蛇:夕避长蛇。

马:欲饮琵琶马上催。             羊:磨刀霍霍向猪羊

猴:两岸猿声啼不住               鸡:鸡 声茅店月

狗:柴门闻犬吠                    猪:丰年留客足鸡豚

3、显示第三组题目:我们的家乡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请写出赞美扬州的诗句,每写对一句加十分。

本组答题时间:4分钟    (评比,记分员记分.)

参考答案:

(1)、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2)、烟花三月下扬州。

(3)、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四、课后学习:

1.每位学生写一篇活动心得

2.每人出一期“赛诗专刊 ”的手抄报

3.宣传委员负责出一期“赛诗专刊”的黑板报

雷真民

篇5: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七课导学案

第七课城乡直通车

第1课时城乡印象、城乡差异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城乡之间存在的差异及其形成的原因

2、识记:农村与城市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分别是什么?城乡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如何正确认识城乡差异?

3、提升:认识自己的家乡,了解自己的家乡变化可以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爱家乡,并为家乡发展做贡献的强烈的使命感和紧迫感。

三、三讲

1、城乡差异的表现

2、正确认识城乡差异

四、当堂训练

(一)背诵:

1、农村与城市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分别是什么?

2、城乡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3、如何正确认识城乡差异?

(二)堂清

1、下列属于描述农村景象的是()

①绿油油的农田②高耸的居民楼③川流不息的车辆④缕缕炊烟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④D.①②③2、2012年4月17日,济南时报:截止2011年底,济南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共招

收进城务工人员子女84085人,占城区在读中小学生总数的14.2%,假如你是一名城市的学生,在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做同学时,应该()

①尊重对方②处处显示自己的优越条件③学习对方的优点④帮助学习和生活困难的同学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④D.①②③

3、计划生育这一国策尽管已实施了多年,但不少农村的人们仍希望看到多子多孙的场景;而许多城里的人则认为孩子不需要多,这告诉我们城里人与农村人在()方面存在着差异。

A.观念B.生活习惯C.人际交往D.文化水平

4、城里人网上拜年、电话拜年多,除夕夜到饭店团聚就餐多······农村人则

在除夕夜,一家人围坐着包饺子,举家守夜“熬财”,大年初一街坊邻里间相互拜年······这告诉我们,城里人与农村人在()方面存在着差异。

A.节庆B.通讯方式C.饮食D.住房

(三)附加题:感悟真知

2012年9月,来自大别山农村深处的小青随进城务工的父母转学到一所城里中学读书。开学后的第二周,学校召开八年级家长座谈会。小青拿着学校召开家长会的通知条犹豫不决:他既害怕一身泥土气息的父母会被其他家长瞧不起,又害怕家长不到会招来老师的批评。小青真的不知道怎么做才好······

阅读上述材料,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城市有城市的生活规则,如果你是小青,你觉得自己应该注意什么?

(2)你觉得城里人对农村人的哪些看法应该克服?

第2课时城乡差距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城乡之间差距及其形成的原因

2、识记:城乡差距表现在哪些方面?造成城乡差距的原因有哪些?城乡差距产生的影响有哪些?

3、提升:热爱自己的家乡,增强为家乡发展做贡献的强烈的使命感和紧迫感。

三、三讲

1、城乡差距的表现

2、造成城乡差距的原因

3、城乡差距产生的影响

四、当堂训练

(一)背诵:

1、城乡差距表现在哪些方面?

2、造成城乡差距的原因有哪些?

3、城乡差距产生的影响有哪些?

(二)堂清

2012年4月18日,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2年《农村绿皮书》指出,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呈现出缩小的态势,预计今年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将缩小到3:1左右。2011年,由于农民人均纯收入均收入名义增长速度和实际增长速度都习快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总收入增长速度,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呈现出缩小的态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之比缩小到3.13:1,较2010年回落0.1。据此回答1~3题。

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主要表现在()

A.积累水平B.消费水平C.饮食水平D.住宿条件上

2、造成城乡差距大的原因有()

①在政策上出出了重工轻农②农民负担过重③城乡隔离④农村的交通条件不够便利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3、对上述差距造成的影响分析正确的是()

①导致农民丧失了不少发展机会和发展能力②使农民的发展空间受到极大的限制③影响了社会整体的稳定和发展④这一差距只会造成消极影响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4、2011年1~3月,台州市城镇居民人均收入9406元,同比增长9.8%,农村居民

人均收入5038元,同比增长14.8%。这说明我市()

A.已经提前实现了全面小康B.经济发展居全省前列

C.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但差距依然较大D.社会的主要矛盾基本得到解决

(三)附加题:感悟真知

(1)根据材料概括说明,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2)这种现象对我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第3课时城乡统筹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城乡统筹的有关政策与措施

2、识记:什么是城乡统筹?

3、提升:处理好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自觉地为关注和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三、三讲

1、城乡统筹的政策保障

2、农村改革的经验

四、当堂训练

(一)背诵:

什么是城乡统筹?

(二)堂清1、2012年以来,甘肃在全省开展了省、市、县、乡单位联系贫困村、干部联系特困户工作,即“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开展这一活动()

A.有利于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B.有利于我国实现同时富裕的目标

C.能帮助特困户群众从根本上脱贫致富D.有利于帮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2、2011年4月7日新华网报道:为了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广西桂平市通过抓基地、抓示范、抓服务等途径,去年完成秋冬种面积31.5万亩,其中冬种马铃薯7.5万亩、冬种绿肥2.5万亩。秋冬种作物喜获丰收,预计总产值可达5.78亿元。这说明()

①该市以人为本,大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②该市制定了一系列新政策,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③该市积极做好“加法”文章,增加农民收入④该市已建成了小康社会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3、政府明确提出采取提高城乡低收入群众的基本收入、调节过高收入、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这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实行()

①可以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②有利于社会的稳定③解决了我国罕的主要矛盾④能进一步促进社会公平

A.①②B.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4、举办科技下乡活动()

①有利于加快农村经济发展②有利于城乡互动

③有利于城市的发展④有利于城乡统筹发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三)附加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国这出台了相关的政策,这些政策对缩小城乡差别有何影响?

2、农村改革有何经验?

篇6:最后一课 导学案(七年级下册)

Lesson 46:Mothers and Fathers Are Special

共8课时,第6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的词汇:alivewhateverherosincecarecandy2.识别的词汇:AnnaDodd3.重点:⑴whatever的用法

⑵如何用not all of … “并非所有……都” 表示部分否定

一、自主预习

写出下列单词的适当形式:

1.hero(复数)__________2.mouse(复数)____________________ 3.fail(反义词)_________4.advantage(反义词)____________5.chat(现在分词)________ 6.write(过去分词)___________________ 7.one(序数词)___________ 8.two(序数词)_________________

二、预习自测

连线 把下列节日与其相应的日期连在一起1.Children’s Daya.the second Sunday in May2.Women’s Dayb.June First

3.Mother’s Dayc.the Third Sunday of June4.Father’s Dayd.March twelfth5.Tree planting Daye.January First6.New Year’s Dayf.March eighth

三、重、难点点拨(知识拓展)1.alive and living(活着的,活的)

区别:alive只用作表语(只放在be动词后)living既可用作表语也可用作前置定语 例句:The caught fish is alive/living.被抓到的鱼还是活着的。

2.Not all of them celebrate it in May.=Some of them celebrate it in other months.not all of … “并非所有……都” 表示部分否定 例句: Not all the birds can fly.=Some birds can’t fly.3.And fathers can do whatever they want!whatever关系代词“无论什么,不管什么 eg: Whatever I do, I do it for you.无论我做什么,我都是为你好。注意:whatever=no matter what

用whatever造个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hero------heroes(特殊复数形式)

以o结尾的单词只有hero, negro(黑人), tomato, potato这4个名词复数要加es, 别的都加s.(2人2菜原则)给出下列名词的复数形式:

tomato ________________potato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hoto____________________

radio_______________zoo_______________ 5.since“自……以来/以后”

注意:有since的句中,主句用完成时,从句用一般过去时态。

eg : I have been there many times since I was young.自从我小的时候就已经去过那里很多次了。6.take care of= look after “照顾,照看”

take good care of = look after well好好照顾,好好照看例句:父母们应该好好得照顾他们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当堂检测 ⑴巩固基础 : 短语翻译:

1.母亲节 2.父亲节3.照顾

4.做一顿特别的早餐5.做他们想做的任何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向你妈妈说声“谢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拓展提高:

Fill in the blanks according to the Chinese given.(根据中文意思用适当形式填空)

1.I think they are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英雄)2.Children like__________________.(糖果)

3.The girl only_________________(关心)about clothes.4.They have been here _________________(自从)1995.5.____________the weather is like, he will go there.(无论怎么样)6.In the accident(事故)only she was ______________(活着的), the others were dead.7.The

old

woman

has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照顾)Jim for three years.五、课堂小结

1.请你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并作好笔记

篇7:最后一课 导学案(七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

1.通过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认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 2.以深圳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知道国有企业改革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

【学习重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学习难点】理解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原则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相信自己,我能行)

1请你找出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实行的背景、目的及主要内容

2.阅读教材43页内容,结合44页《早期对外开放示意图》,描述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过程如何? 3.阅读教材45页,说出对内改革在城市改革的情况

二、合作探究

1、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的优越性体现在哪里?你能说出几点?

2、联系学过的内容想一想现代对外开放与近代史上开放通商口岸有什么不同?

三.当堂检测

1.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是()A珠海B汕头C深圳D厦门

2.春联往往折射着一个时代的社会风貌。1974年春联:过年只有两斤米,压岁并无一分钱。1980年春联:过年储米十余担,压岁存款上千元。1980年春联所反映的社会现象与1974年相比发生了显著变化,这是由于()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3.我国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主要在农业、建立特区和国有企业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其先后次序是:①农业②国有企业③建立特区()A.①②③B.②③①C.③②①D.①③②

4.中国有一个城市在近代史上最早被迫开放为五个通商口岸之一,改革开放后又最早主动开放为经济特区之一。它就是()A.厦门B.上海C.广州D.福州

5.歌曲《春天的故事》歌词中所说:“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指的是()A.实行国有企业改革B.实施“一国两制”政策 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D.在沿海建立经济特区

6、为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共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A反腐倡廉 B 进行“三反”运动 C 改革开放 D 实行民主法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首先开始于()A.城市改革B.农村改革C.国有企业改革D.沿海地区开放

8.农业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新中国成立以,党和政府十分关注农业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第二年,全国极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材料二:“包产到户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集体都能富,国家还要盖仓库。”

材料三:以胡景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注民生,在农村、农业、农民问题上,规划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目标,全面取消农业税,并决定在农村建立最低保障制度。请回答:(1)材料一表明,1956年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发生了什么根本性变化?

(2)材料二反映我国农村实行了什么新体制?

(3)综合以上三则材料,你能得出什么认识?

四、课堂小结

篇8:最后一课 导学案(七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

1、理解、积累“睥睨、稽首、执拗、憔悴、馈赠、真谛、盛气凌人”等词语。

2、培养阅读和欣赏散文诗的能力,通过诵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3、领会诗的思想感情,学习借物抒怀的艺术构思和象征手法的运用。

4、学习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悟诗作闪烁着的理性光辉,引导学生热爱自然、敬畏生命。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作者的资料。预习《雷电颂》《短文两篇》《组歌》。预习导学

一、资料链接:

1、郭沬若,原名郭开贞,字鼎堂,乳名文豹,号尚武,笔名沫若。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无产阶级文学家、诗人、剧作家、考古学家、思想家。他是我国现代文学的三大奠基人之一,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我们学过的作品有 天上的街市,另外还有、、等。

2、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战国时楚国人。他用楚辞的形式写了我国第一首政治抒情诗《离骚》,是我国文学史上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

3、黎巴嫩文坛骄子——纪伯伦

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和画家。著有散文诗集《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他是一位热爱祖国、热爱全人类的艺术家。

二、字词过关(见配套练习册)课内探究

一、自主学习,汇报情况

1、小测试 给下面加点的字加拼音或有拼音的写出汉字。睥睨()()污秽()迸()射 虐()待 踌躇()()鞭挞()罪孽()稽首()执niù()qiáocuì()()kuì()赠 真谛()Cuǐcàn()()镶qiàn()酷xiào()长xū()短叹

1、整体感知课文

读了三篇文章你有何感受?

二、合作品味,问题探讨 分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主人公通过呼唤风、雷、电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2、《雷电颂》中运用了象征手法,请你说说风、雷、电象征什么?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什么?

3、飞蛾扑火、夸父逐日的相同点是什么?

4、作者借飞蛾扑火表达了怎样的人生追求?

5、作者借嫦娥奔月的故事表达了怎样的人生追求?

6、《浪之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7、《雨之歌》中塑造的雨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三、精讲点拨

1、这三篇文章都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是如何体现的?

2、“尘世人生也是如此:开始于盛气凌人的物质的铁蹄之下,终结在不动声色死神的怀抱。”这句话如何理解?

四、课后提升

1、自主阅读纪伯伦的《花之歌》。

篇9:高一政治十一课导学案

第十一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第一框 面对经济全球化 主编: 马春霞副编:马艳萍宋春林审核:杨绍新 【学习目标】见优化设计p72

【重点难点】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和影响;

【知识链接】优化设计p73正确看待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学法指导】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总结反思法。

【课前预习】(阅读教材,试着梳理教材知识点,并认真完成优化设计p72-p73的内容); 【课堂检测】(先独立完成,有困难的地方可同桌前后之间讨论)

1、判断题:

1)经济全球化对我国有利;

2)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贸易和投资全球化;

2、选择题:

1、经济全球化是经济发展的一种客观趋势,是世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经济全球化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社会生产力的巨大提高和国际分工的发展 B、高科技的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 C、越来越多的国家实现对外开放和市场经济 D、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自由化的发展

2、对“跨国公司”的认识,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是在其他国家和地区拥有主导地位的企业 B、是不同国家和地区合作经营的大企业

C、是在本国拥有一个总部,并在其他国家或地区拥有子公司的国际性企业 D、是以各国的共同经营为主的大企业

3、日本跨国公司抢占国际市场的根本目的是:()

A、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 B、获取高额利润C、瓜分世界市场D、承受国际市场竞争压力

4、珠三角、长三角和东北老工业基地,随着世界制造业的中心逐步向中国转移,这三大基地都跃跃欲试,试图以自己的特色、实力统一江湖来承受世界制造业的转移。从经济角度看,世界制造业的中心逐步向中国转移是由于:()

①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要求②中国几十年改革开放的必然结果

③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④中国有众多廉价的劳动力和潜在的巨大市场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6、下列选项中对经济全球化认识不正确的是()

A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B .参与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 C .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D .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普遍受益

【学习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记录自己还不理解的知识点并进一步强化理解;

第十一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第二框 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主编: 马春霞副编:马艳萍宋春林审核:杨绍新 【学习目标】见优化设计p74 【重点难点】怎样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必要性;为什么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战略; 【知识链接】优化设计p75 知识点一

【学法指导】通过自主学习教材知识或课下同学之间互相探究解决问题; 【课前预习】(阅读教材试着梳理教材知识点,并认真完成优化设计p75的内容); 【课堂检测】(先独立完成,有困难的地方可同桌前后之间讨论)

一、判断题:

1、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深化改革开放的号角,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所有外国投资者

到中国投资实行对中国人一样的条件,这体现了WTO的最惠国待遇原则;

2、新时期的对外开放,必须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的战略,坚持独立自主,自

力更生的开放原则;

二、选择题

1.世界贸易组织最重要的原则是()

A.市场准入原则B.非歧视原则C.互惠原则D.公平竞争与公平贸易原则

2、中国为恢复关贸总协定的地位和加入世贸组织进行了13年的谈判。中国加入世贸组织()①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的全球化,推动世界经济发展②有利于保护国内的企业免受国际竞争的冲击③有利于国内企业遵循国际惯例,与国际市场接轨,适应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④有利于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拓宽利用外资的渠道和扩大国际经济技术交流⑤标志着我国已成为世界经济强国⑥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

A.①②③⑤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⑥ D.①②④⑥ 3.2008年是我国实施对外开放30周年。新时期我国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基本战略是()A.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B.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C.坚持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 D.积极发展跨国公司以应对经济全球化

4.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在“引进来”的同时 实施“走出去”战略,努力在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方面有新的突破。实施“走出去”战略,就是要()

A.放宽市场准入,给外商国民待遇B.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积极利用外资

C.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学习国外技术和管理经验

D.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投资办厂,开展加工贸,合作开发资源

上一篇:测度论学习体会下一篇:晒课最后一课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