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将《湖北省2006年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申报

2024-04-11

现将《湖北省2006年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申报(通用6篇)

篇1:现将《湖北省2006年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申报

附件1:

2007年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是面向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以促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技术升级为主攻方向,集中力量攻克一批对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并能带动高新技术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为产业结构升级和高新技术产业化提供支撑的科技计划。2007年省科技攻关计划的申报应遵循以下原则和要求: 1、2007年省攻关计划项目申报总的原则是贯彻 “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方针,落实省委、省政府有关科技工作的一系列重大决策,以培育和提高我省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综合竞争力为目标,面向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现实需求,力争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开发一批重大产品,提高科技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申报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必须坚持市场导向,紧密结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突出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2、2007年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申报范围为《湖北省“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中的重点领域与优先主题,超出此范围的项目原则上不受理。

3、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分为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引导项目三类,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实施期一般为2-3年,2006年是我省科技规划实施的第一年,启动实施了一批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明年继续安排资金,因此2007年部分领域不再组织重大或重点项目的申报。工业领域只受理引导项目的申报; 农业领域受理部分重大、重点项目以及引导项目的申报(重大、重点项目领域详见附件),社会发展领域受理重点项目和引导项目的申报,软科学领域受理科技政策与法规研究类项目的申报。

4、为提高申报项目的创新水平,申报2007年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科技政策与法规类项目除外),在提交项目申请书等材料时,必须同时提供国家、省科技部门认可的科技信息检索机构出具的查新报告。

5、为进一步加强科技信用管理,对于曾承担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课题),实施期限已到而又未结题的项目(课题)组负责人申报的项目,省科技厅一律不予受理、不予立项。正在承担省科技攻关项目的主要人员(项目(课题)组排名前两位的),不得申请2007年省科技攻关项目。6、2007年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的申报,继续采用报送纸质材料与网上申报并行的申报方式。对于没有进行网上申报的项目,省科技厅一律不受理、不立项。书面申报材料一式三份于2006年9月11日前报送省科技厅,其中两份送相关主管处室,一份送计划处。

7、联系人、电话:省科技厅高新处 乔楚华 027-87135813 省科技厅农村处 胡顺安 027-87135805 省科技厅社发处 梅 莉 027-87135785 省科技厅法规处 张 镧 027-87135861

省科技厅计划处 李翠华 027-87135857

附件:2007年农业类攻关计划重大项目、重点项目申报领域附件:

2007年农业类攻关计划重大项目、重点项目申报领域

一、重大项目申报领域

1、米酒精过滤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开发

2、鱼蛋白功能食品与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与开发

3、重大鱼病防治技术研究

4、果蔬加工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研究开发

二、重点项目申报领域

1、食用菌新菌种培育及应用研究

2、蛋品加工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

3、特色生态旅游农业综合技术研究与示范附件2:

2007年省自然科学基金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计划是以应用基础研究为主,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战略性、基础性、前瞻性的科学支撑和人才储备的基础研究计划。2007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计划设重大项目、面上项目、青年杰出人才项目、创新群体项目等四个类型。省内各有关单位可结合本单位实际,按照指南要求,申报有关项目。

一、重大项目

重大项目是指对基础研究发展有带动作用,具有较好的基础,能充分体现我省特色与优势,符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方向,由政府组织和开展的,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和长远性的重大应用基础研究。

(一)重点支持方向

1、资源与环境

(1)湖北省矿产资源利用的基础研究:盐矿资源高效利用的研究;“大冶式”铁矿深部找矿及评价基础研究。

(2)水资源优化配臵和水污染控制基础研究:面向生态水资源优化配臵理论和方法研究;洪灾风险分析与洪水资源化利用。

2、电子信息

(1)IC集成电路设计与关键工艺的基础研究: 高K栅介质及栅电极模型与制备;超高性能、低功耗多核处理器的设计。(2)光存储与光显示基础研究:光信息存储新机理与新方法的研究。

(3)激光与发光技术的基础研究:发光新材料与新机理的基础研究。

3、农业生物与中医药

(1)特色资源的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魔芋与莲藕的基因工程研究。(2)重大传染性疾病基础研究:血吸虫与宿主相互适应的机理研究;干预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新策略及其机理研究。

(3)现代中医药基础研究:湖北省具有资源优势的中草药有效成分的筛选、构象改造及作用机理。

(二)立项条件

1、申报项目应紧密围绕湖北省社会、经济和科技自身发展的重大需求,解决在发展中面临的关键问题的应用基础研究。

2、申报项目还应符合重大项目立项的基本要求:(1)有创新的学术思想,科学可行的研究方案;(2)有明确、先进的研究目标,研究重点突出;

(3)具备良好的研究条件,结合重点基础研究基地开展研究工作;(4)经费资助要求合理。

(三)申报资格

1、课题负责人和主要学术骨干应具备以下条件:

(1)在基础研究一线工作,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优秀科研业绩;(2)年龄一般不超过60岁。

2、在研的国家“973”计划、“863”计划、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 学基金重大或重点项目课题负责人、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尚未结题的课题负责人一般不能参与项目申报;

3、承担国家及省各类科技计划项目总工作时间已达满负荷的科研人员一般不能参与项目申报。

(四)申报注意事项

1、严格按照重大项目“重点支持方向”组织项目,不宜在一个项目中将重点支持方向中所涉及的问题全部包括。

2、项目研究内容重点突出,预期目标明确、集中,针对性强,体现创新性,并有较为具体的量化指标。

3、研究队伍精干,结构合理,体现优势集成,避免队伍过大。

4、如实反映项目申报单位已有的工作基础和研究条件,注意发挥国家和部、省重点实验室等研究基地的作用。

5、如实反映申报项目与有关国家、省重大科技计划在研项目的关联。

6、重大项目拟安排10项左右,项目执行期为2年。

7、在提交申请书材料时,须同时提供国家、省科技部门认可的科技信息检索机构出具的查新报告。

二、面上项目

(一)支持重点

1、化学与材料领域

(1)无机化学学科:新型无机材料的分子设计及合成;信息光电材料化学基础;新型功能配合物、超分子化学和配位聚合物化学。(2)有机化学学科:新型有机功能材料的合成和化学基础研究;具有生理活性的、结构比较新颖复杂的天然有机化合物的合成以及仿生合成研究;有机化学与相关学科交叉结合中基本理论问题研究。

(3)物理化学学科:纳米组装、结构、器件等纳米体系中的基本物理化学问题;理论化学新方法及其在生命、材料、环境和信息等领域中的应用基础研究;新催化材料、新催化反应、催化反应机理及原位动态表征技术及其在能源、资源与环境领域的应用研究。

(4)高分子化学学科:高分子凝聚态物理新概念、聚合物结构和相转变的研究;聚合物结晶、液晶和玻璃化等转变过程的认识。

(5)分析化学与环境化学学科:纳米生物化学分析技术;食品分析与食品安全;过程分析化学;环境分析化学;环境有害因素和生物的交互作用;污染水体及污染土壤修复机理及技术。

(6)金属材料学科:金属及其合金的制备科学、微观结构、表面与界面、杂质与缺陷等及其对金属材料性能影响的机理;新型金属功能材料和结构材料的相关科学问题。

(7)无机非金属材料学科:高性能、低成本、高可靠性的材料制备科学;智能材料、能源新材料、生物医用材料和生态环境材料的研究。

(8)有机高分子材料学科:功能高分子材料和有机固体功能材料;高分子材料制备科学和工艺学复合材料基体树脂与界面特性。

(9)纺织复合材料与工艺:有机功能分子(染料、金属有机配合物、表面活性性剂等)的设计合成及应用;绿色化学与染整清洁生产工艺;高吸湿卫生 材料用复合纱线的的研究。

2、生命科学

(1)农业科学学科: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的方法与传统生物学方法结合的研究;农产品基因安全生产相关理论技术研究。

(2)畜牧兽医学、水产学:种质资源保存及优良性状的遗传分析;农业动物杂种优势的分子数量遗传机理;水产养殖动物营养生理、营养免疫及其对养殖产品质量的影响。

(3)动物学科、植物学与微生物学学科:动物的系统发育和演化的理论与实践; 微生物物种资源与基因资源的研究;微生物代谢途径及调控的研究。

(4)生态学与林学学科:生物多样性研究与保育生物学;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生态学。

(5)临床医学基础学科:重大疾病家系的收集,相关基因的克隆及其功能;人类生殖、生殖健康的基础研究;常见口腔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

(6)药物学与药理学学科:药物分子设计及对现有药物的结构改造;新的药物作用靶点及新筛选模型。

(7)生理学与病理学学科:心血管功能和生长发育调控的细胞和分子机制;消化道和肝脏细胞保护机制;常见重要疾病功能基因组学及蛋白质组学。

(8)中医学与中药学学科:证候的临床基础研究;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和难治性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疗效评价;针灸防治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疗效评价;适用于中药药理研究的模型、复方药代动力学。

3、地球科学(1)地理学:利用空间遥感数据及野外观测数据,对土地变化过程、农田水文过程、城市空间格局演化、区域自然资源与环境问题及区域分异特征的研究;环境地理在多尺度环境演变、人类活动的环境效应及污染物区域空间过程方面的研究。

(2)地质学:成矿作用的地质地球化学过程和矿床形成后的保存发育问题及其地球动力学背景;具有潜在应用前景的成矿成藏作用及资源探查技术研究。

4、工程科学

(1)冶金与矿业学科:物质分离与纯化特别是矿物与环境作用相关基础,特色资源与矿产资源全组分利用、物质循环如冶金废弃物再资源化。

(2)机械学和制造科学:交叉融合并综合应用机械科学、信息科学以及近代数学、物理、化学等现代科学技术的理论方法,研究机械结构及系统、制造过程及系统中的技术与科学问题。

(3)环境工程学和土木工程学:水处理、水管网系统与优化、空气净化、城镇垃圾处臵与资源化、环境污染控制与修复等方面新理论;智能结构体系与性能设计理论;土木工程基础设施与结构的灾害作用及失效机理与性态控制。

(4)电工学和水利科学:高性价比的可再生(电)能源、节(电)能、储(电)能技术及其系统;节水灌溉方法及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技术研究;水域污染治理、泥沙与污染物相互作用研究;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管理及水信息学的新理论与新方法研究。

5、信息科学

(1)围绕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存储、显示及应用研究;图象分析的新理论、新方法研究、先进信息处理。

(2)计算机科学技术:网格计算与生物信息计算;新型计算模型及核心算法;;网格计算。

(3)控制理论、模式识别、人工智能等:网络环境下控制系统的理论与方法;机器人环境感知与多机器人协调控制;网络信息处理与理解;生物信息的提取、识别与应用。

(4)光电子学:高密度光存贮、光显示新技术与器件;高速实时光信息和图像获取与处理;光量子信息理论与实验研究;超快激光与超快过程的新现象与新技术研究。

(二)申报注意事项

凡具备一定工作基础,有条件从事应用基础研究的中青年科技工作者(年龄不超过50周岁)均可申请面上项目。申请者一般应具有高级技术职称,或已获博士学位(不含在读博士生)。

1、申报项目须在面上项目“支持重点”规定的范围内,范围之外的项目不予受理;

2、原则上不受理尚在进行中的国家和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且未结题的项目负责人的申请,或本已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项目负责人的申请;

3、面上项目采取一次性支持的方式,项目执行期为2年。

三、青年杰出人才项目

青年杰出人才项目是为加速培养优秀学术带头人而设立的专项,资助湖北省杰出青年以自由选题的方式,进行学科前沿探索和学科交叉项目的研究。

1、资助对象为40岁以下,具有博士学位且具有副教授职称以上的科技人员(包括海外归国的青年科技人员、在高新技术企业从事技术开发人员);博士后流动站出站的科技人员同等条件优先。

2、青年杰出人才项目,项目执行期为2年,支持强度为10万元/项(省基金计划资助5万元,申请单位匹配5万元)。前两年匹配资金位未落实的单位原则上不接受申报。

四、创新群体项目

创新群体项目资助省内以优秀中青年科学家为学术带头人和骨干的研究团队,围绕国家、部省级重点实验室某一重要研究方向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工作。

1、创新群体项目由3—5名核心科技人员组成,要求平均年龄在45岁左右,项目负责人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成员具有科学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2、创新群体是在长期合作研究基础上自然形成的队伍,应避免临时拼凑。在研究方向上要紧密结合学科交叉,体现原始创新,开展应用基础研究。

3、创新群体项目必须是以研究基地(如国家、部省级重点实验室)为依托,鼓励跨单位合作研究。

4、创新群体项目采取一次性支持和单位匹配的方式,支持强度在40万 元/项(省基金计划资助20万元,申请单位匹配20万元)。

五、申报要求

1、书面材料申报

申报面上项目,请填写《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计划面上项目申请书》一式两份(A4幅,双面打印,简装),其中1份送省科技厅基础研究与科技成果处,1份送计划处。

申报重大项目、青年杰出人才基金项目、创新群体项目,请分别填写《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计划重大项目申请书》、《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计划青年杰出人才基金申请书》、《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计划创新群体项目申请书》。上述三类申请书各一式十份(A4幅,双面印,简装),其中9份送基础研究与科技成果处,1份送计划处。

要求申报单位对重大项目、杰出青年人才项目和创新群体项目应进行形式审查,择优申报。

2、网上申报

请申请人根据所在单位分发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湖北省科技厅网站()进行网上申报。填报之前请认真阅读填报程序及有关要求,准确无误填写相关信息。未进行网上申报的项目不予立项。

3、作为项目第一申报人只能申报上述四类项目中的一项,经计算机查重后,重复申报项目将自动取消。

4、申报受理时间

(1)纸质申报材料集中受理时间为:2006年8月9日至2006年9月11 日(不含星期

六、星期天),逾期不再受理。

(2)网上申报截止时间为2006年9月11日,全天24小时均可申报(含星期

六、星期日)。逾期不再受理。

联系人:省科技厅基础研究与科技成果处 魏敏杰

联系人:省科技厅发展计划处

电话:027-87135797

电话:027-87135857

李翠华 附件3:

2007年湖北省重点新产品计划申报指南

一、计划概述

湖北省重点新产品计划(以下简称新产品计划)是一项促进新产品开发,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政策引导性计划,是我省科技计划体系中科技产业化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一五”期间,它以“加强引导、鼓励创新、扶持重点、营造环境”为指导思想,通过政策性引导和扶持,促进新产品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推动企业的科技进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带动我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产品结构调整,增强我省产品国内、国际竞争力。

(一)支持重点

围绕“十一五”湖北省科技计划体系的总体部署和要求,2007年新产品计划将进一步贯彻“创新、产业化”方针,继续采取政策引导和财政补助措施,引导和支持企事业单位和科研单位的新产品开发、试制及产业化工作。

2007年新产品计划重点支持创新性强、技术含量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采用国内外先进标准的新产品;产业化前景好,有望形成国内、省内自主知名品牌的新产品;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环境保护具有明显贡献、在能源和资源利用层面开辟新渠道,属于国家、省重点发展领域的新产品。

1.促进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加强对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应用的支持; 2.结合我省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加强对装备制造和换代产品的支持,加 强对在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基础上的创新产品的支持,推动企业的科技进步和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3.加强对能够解决三农问题和关系公共健康与安全的药剂、仪器设备及防护用品等新产品、新装备的支持;

4.加强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制定或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标准,能够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新产品开发和试制工作的支持;

5.加强与国家、省部级科技计划的衔接配合,积极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特别是科技攻关计划和重大科技专项相关成果的产业化项目;

(二)有关概念

★ 新产品:采用新技术原理、新设计构思研制的全新型产品,或应用新技术原理、新设计构思,在结构、材质、工艺等任一方面比老产品有重大改进,显著提高了产品性能或扩大了使用功能的改进型产品。

★ 湖北省重点新产品:在省内首次研制或在同类产品中性能突出,符合国家产业、技术和相关行业政策,由湖北省科技厅认定列入湖北省重点新产品计划的新产品。

(三)支持范围

新产品计划优先支持范围:

★ 高新技术领域产品:电子与信息、生物与医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新能源与高效节能、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航空航天及交通、农业、公共健康与安全、其他高新技术产品;

★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创新性强、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新产品,特别是原创型新产品; ★ 对国民经济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发展具有重大促进和带动作用的新产品;

★ 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内外先进标准的新产品; 新产品计划原则上不支持范围: ★ 常规食品、饮料、烟、酒类产品; ★ 化妆品、服装、家具、小家电等日用产品; ★ 传统手工艺品;

★ 单纯改变花色、外观与包装的产品; ★ 动、植物品种资源; ★ 高能耗、环境污染的产品。特例情况:

★ 一般保健品原则上不予立项,但确属药用价值高,有很好发展前景的产品可考虑在立项范围内;

★ 一般纺织品原则上不予立项,但对能起到更新换代并有较大技术突破的纺织材料,可考虑在立项范围内;

★ 军用产品不在新产品计划中立项,但军转民项目属新产品计划立项范围。

(四)立项原则

新产品计划项目立项基本原则:

★ 在省内首次(或首批)成功开发、生产的新产品;

★ 符合国家、省产业政策、技术政策和相关行业政策的新产品; ★ 技术水平和产品性能较高,达到国内、省内先进水平的新产品; ★ 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市场发展前景的新产品; ★ 没有与所申报产品相关的知识产权纠纷的新产品。新产品计划重点项目优选原则: ★ 符合新产品计划项目的基本条件;

★ 属于湖北省优先扶植的重点产业或高新技术产业的重大新产品; ★ 创新性强、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采用先进技术标准、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特别是原创型新产品;

★ 竞争力强、市场潜力大、能在短时间内形成较大规模效益的新产品; ★ 科技成果转化,特别是科技攻关计划、重大科技专项相关成果的产业化项目;

★ 满足我省迫切需要,对社会公益事业贡献大的新产品; ★ 地方政府予以配套政策重点支持的新产品。

二、项目申报

(一)申报单位

凡在湖北省境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研发和生产符合新产品计划支持范围的产品的企、事业单位均可申报。

联合研制开发或生产的单位,在明确所申报新产品的产权后,可单独或联合申报。

通过技术转让获得新产品生产许可的单位,可单独申报或与原技术持有单位联合申报。

(二)申报渠道

1.各地、市、州,扩权县内的企、事业单位,按地方科技主管部门要求的相关程序向省科技厅申报。

2.中央、省直有关部门直属企、事业单位经各主管部门审核后直接向省科技厅申报。

(三)申报材料

1.项目申报表(同时提交电子版)(可在湖北省科技厅网站下载); 2.必备附加材料(可提交复印件)

特殊行业许可证。对医药、医疗器械、农药、计量器具、压力容器、邮电通信等有特殊行业管理要求的新产品,申报时必须提交相关主管机构出具的批准证明(如:药品生产企业许可证、医药GMP认证证书、新药证书;食品生产许可证;农药生产许可证(或批准证书)、登记证;通信产品入网证;公共安全产品、计量器具生产许可证;凡属国家强制认证产品需提交3C认证资质证明等); 

可说明知识产权归属和授权使用的证明文件(如:专利证书、软件著作权、技术转让合同等); 

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3.辅助附加材料(可提交复印件)

为了对申报表和必备材料未充分说明的内容做进一步阐述,帮助评估机构(咨询专家)了解情况,申报单位可视项目的具体情况酌情提交下列材料:

项目产业化前景分析(同时提交电子版数据):简述所申报新产品的技术路线、技术水平、市场需求和风险、经济和社会效益分析等; 

鉴定证书或其他相当的技术证明(说明)材料;

由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出具的产品质量、性能检测(验)报告; 

由省级以上(含)查新单位出具的查新报告; 

涉及环保的项目,需提交环保达标证明; 

用户使用意见(报告); 

产品图片、照片;

其它相关材料(如列入其它国家科技计划的批准证明、省级以上获奖证书、ISO质量体系认证书、银行信用评价证明、国家核准的企业从事申报产品相关的专业资质证明等)。

(四)申报要求

1、省级新产品项目申报采取网上申报和书面申报并行的办法:网上申报请登录省科技厅网站()并认真阅读有关说明后填报;书面申报须提供的材料包括《2007年湖北省重点新产品项目申报表》一式六份和电子数据软盘一张。申报表可在省科技厅网站下载。

2、省级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书面申报材料(含项目申报表及电子数据软盘)报送省科技厅发展计划处。书面申报表用A4纸打印,内容必须与电子数据完全一致,否则不予受理。“项目产业化前景分析”要求提交WORD格式电子数据。

3、产品名称不要使用商品名或“商号”。不要使用“系列”、“研制”、“开发”、“技术”等不属于产品名称的称呼,系列产品应注明型号。字数不超过36个汉字。

4、申报表须签字盖章,复印章无效。附加材料要注意时效性。相关证明材料应在3年之内方为有效。5、2007新产品计划项目网上申报及书面材料申报的受理截止日期为2006年9月11日。各地方、部门的项目申报、审查及推荐上报工作应在此日期之前完成。过期一律不予受理。附件4:

2007湖北省科技兴贸计划项目指南

一、总体要求

为发挥我省科技及产业优势,扩大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规模,加快转变贸易增长方式,进一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大力支持具有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加强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2007年省科技兴贸计划要求申报项目的产品已列入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目录(2006)或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目录(2000)。

二、重点支持领域:

1、电子信息和软件

2、光机电一体化,数控机床、加工中心和汽车关键件零部件

3、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中成药、基因工程药物和诊断试剂

4、新材料,印刷电路和电子化学材料

5、生物能源、光伏能源及特色矿产资源开发利用

三、重点支持方向:

1、扩大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规模,增加国际市场占有份额。

2、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产品档次,增加出口能力。

3、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及自主品牌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

4、鼓励高新技术领域企业加快国际化进程。

四、申报要求

1、申报科技兴贸计划项目不得重复申报高新技术产业化计划、星火计划、火炬计划、推广计划、重点新产品计划。

2、申报单位须认真填报湖北省科技兴贸计划项目申报书,并准备相应附件材料,将申报材料一式四份报送所在市(州)行政主管部门或省有关主管部门,经市(州)科技行政主管部门或省有关主管部门初步审审并签署意见后,集中于9月11日前报省科技厅,其中三份送对外科技合作处,一份送发展计划处。

3、为推进科技计划信息化管理,2007年省级科技兴贸计划项目申报除报送书面材料外,还需登录省科技厅网站进行网上申报。网上申报截至日期2006年9月11日。附件5:

2007年湖北省国际科技合作重点项目计划

项目申报指南

一、申报原则

1、申报项目须符合项目领域范围,否则项目不予受理;

2、申报项目须与国(境)外合作单位签署合作协议或合同;

3、申报项目鼓励产学研结合,鼓励以企业为主体申报项目;

4、曾承担过国际合作计划项目未验收结题的项目人员,不应再申报项目。

5、项目合作已有一定基础,合作期一般为2年,不超过3年;

6、高校和综合科研院所原则上同一单位申报项目不超过3项;

7、同等条件下,优选支持市州和省属单位项目。

二、优先范围

1、已列入或已申报政府间双边或多边科技合作项目;

2、我省科技计划重大专项、重点项目中的国际科技合作项目;

3、海外留学人员和华人华侨在鄂研究开发项目;

4、以我为主,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项目和尖端人才、特殊工程技术人员引进利用项目;

5、国际合作基地建设和合办研发机构项目;

6、实施“走出去”战略,扩大高新技术及产品出口项目;

7、重大科技招商引资、重要国际学术会议及其它重大对外科技合作活动。

三、项目领域

1、光通信技术及下一代网络

2、激光技术及应用

3、软件及信息服务

4、电动汽车

5、重大装备制造技术与设备

6、制造业信息化及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7、动植物新品种选育及种质资源引进

8、农产品精深加工及食品安全

9、生物资源综合利用

10、生物医药及传统医药国际化

11、新能源、高效节能技术

12、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

13、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控

14、省科技攻关计划和重大专项中其它重点领域

四、申报要求

1、项目申报单位填写项目申请书,一式三份报送到所在地科技行政主管部门或省有关主管部门,经市(州)科技行政主管部门或省有关主管部门初审并签署意见后,集中于2006年9月11日前报省科技厅,其中两份送对外科技合作处,一份送计划处。

2、为推进科技计划信息化管理,2007年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申报除报送书面材料外,还需登录省科技厅网站进行网上申报。网上申报截止时间为2006年9月11日。

篇2:现将《湖北省2006年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申报

2006年,是实施《大连市科学和技术发展“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为了使各单位进一步明确今年大连市科技计划支持的方向和重点,围绕《规划》确定的目标和全市科技中心工作,特制定本指南。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深入实施科技人才战略、知识产权战略和国际化战略,搭建科技研发、创业孵化、成果转化、中介服务和科技融资五个平台。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开发一批自主创新成果,加强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建立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全面提升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与引领作用。

二、主要目标和任务

围绕全市科技中心工作,把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作为配置科技资源的战略重点。全年重大科技项目经费占总额的70%左右。组织实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能够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数同比增加30%以上。通过科技计划的有效实施,实现以下预期目标:

1、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全市专利申请量大幅度提高,力争突破6500件。在装备制造、新材料和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形成10个以上核心自主知识产权。

2、创新产业集群不断壮大。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0%以上。力争在光电子、数控机床等领域实现新突破,搭建一批科技创新平台,推进创新产业集群发展,形成一批创新产品。

3、科技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显著增强。充分发挥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和农业科技孵化中心的示范带动作用,在畜牧、水产、水果、蔬菜、花卉等优势产业,支持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共建科技研发联盟,支持以“科技+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4、科技支撑和谐社会发展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在社会发展领域实施一批科技示范工程,加强水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开发新能源与节能技术,提高重大疾病防治水平,建立循环经济的技术发展模式,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科技支持。

5、创新人才队伍培养迈上新台阶。通过科技计划的实施,建立培养优秀科技人才的有效机制。

三、支持重点

(一)重大科技专项

集中有限资金,加强组织协调,扶持一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研发中心等科技研发平台建设,通过关键领域的技术突破和产业链条完善,提升整体创新能力。

1、LED技术开发

加强研发平台和产业化基地建设,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创新产品。重点支持:LED外延材料和芯片制造技术及产品;LED封装技术及产品;LED显示屏及控制系统;特纯、高纯电子气体生产制备技术等。

2、中高档数控机床关键技术研发

依托重点企业,加强产学研合作,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高档数控机床系列产品。重点支持:中高档数控系统;高档伺服驱动系统与伺服电机;数控机床关键功能部件制造技术及产品等。

3、高附加值功能材料开发

整合优势资源,扶持重点企业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及自主创新产品。重点支持:新型涂料;高性能金属及金属复合材料;纳米复合材料等。

4、自主知识产权软件开发

建立软件公共技术研发平台,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重点支持:嵌入式软件;出口软件构件技术;数字动漫技术等。

5、生物医药研究与开发

加强技术集成,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医药产品。重点支持:基因工程药物;生物疫苗;生物诊断试剂;中药现代化等。

6、特色节能交通装备开发

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特色节能交通装备开发。重点支持:燃料电池技术应用示范;磁悬浮技术开发与产业化示范;电动汽车轮毂电机研发等。

7、海参增养殖与精深加工技术研发

建设海参良种繁育技术研发平台和示范基地,着力解决海参增养殖与精深加工的关键技术难题。重点支持:海参优良种苗的培育技术;海参健康养殖与疾病防控技术;海参精深加工技术等。

8、樱桃产业化技术集成与示范

整合优势科技资源,组建研发联盟,壮大樱桃产业。重点支持:优质大樱桃栽培技术;有机樱桃、晚熟樱桃、反季樱桃标准化生产科技示范;樱桃保鲜技术与设备研发等。

积极实施国际化战略,围绕重大科技专项的实施,开展国际科技合作。

(二)基本计划

1、科技攻关计划

紧密结合我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特别是支柱产业发展和新兴产业培育的需求,加强产学研合作,开展核心技术、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新工艺、新装备。产学研合作的项目占科技攻关计划立项总数的30%以上。

——工业领域。围绕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和老工业基地振兴,在电子信息、光电子、先进制造、新材料等领域开展科学技术研究,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

——农业领域。在高产优质畜禽、水产品、特色水果、蔬菜和花卉等领域开展科技攻关和产业化示范。支持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研究。推进信息技术在精准农业中的应用。

——社会发展领域。围绕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和谐社会等开展科技攻关,实施一批示范工程。重点支持:水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海水淡化技术;生物质能、太阳能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心脑血管病和恶性肿瘤等重大疾病及常见病临床诊断防治新技术;公共安全技术等。

——软科学研究。围绕创新型城市建设,重点研究科技发展中的战略性、前瞻性问题;优化大连市科技创新环境与管理创新模式选择;科技体制改革的政策措施;提升大连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等。

2、科技创新孵化转化平台建设计划

围绕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重点支持创新孵化、成果转化、中介服务、投融资和科技创新人才基地建设,提高科技持续创新能力。重点支持:

——创新孵化平台建设。重点支持专业孵化器和二次孵化基地建设。支持经认定的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支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农业科技孵化中心建设。

——成果转化平台建设。重点支持中科院大连科技创新园等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

——中介服务平台建设。支持、引导和培育以技术产权交易等为重点的科技中介机构建设。

¬——投融资平台建设。重点支持科技创业贷款平台等创业投资机构建设,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

——科技创新人才基地建设。重点支持大连市科技人才海外培训基地建设和科技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建设。

3、区域科技创新引导项目计划

充分发挥区市县推进科技创新的作用,支持对区市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区域综合竞争力提高具有重大影响的科技项目,形成市与区市县科技计划的有效衔接。本计划由区市县科技局统一组织推荐申报。主要支持:围绕区市县重点经济发展领域和优势产业的一些技术难题开展的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开发项目;优先支持在区域范围内有示范带动作用的项目。

(三)招标项目

2006年,在工业、农业和软科学研究等领域选择部分重点项目面向社会进行招标,相关要求另行通知。

(四)其他

围绕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支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知识产权创造与保护、科技投融资引导和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

四、立项程序

1、在运行程序和操作方法上,推行网上申报、网上受理、网上评审。充分发挥科技专家的咨询作用,增加本市以外和企业专家比重,对参加评审的专家将从市科技专家库中随机抽取。

2、按照政务公开的范围和程序,对科技计划项目的申报和立项等信息,及时通过大连科技信息网等向社会公开。

3、试行科技局业务处室初审推荐和专家评审推荐并行的新模式,建立立项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促进的新机制。局监察部门负责监督并参与项目管理全过程,对违纪违规行为进行责任追究。

(1)业务处室初审。科技局相关业务处对已受理的项目提出书面初审意见,按照A(重点推荐)、B(同意推荐)、C(落选)三个档次推荐排序。其中,A档的项目数量不得超过本领域拟立项项目数的120%。

(2)项目评估论证。科技局委托有资质的科技中介机构,组织专家对已受理的项目进行评估论证,并提出书面评估论证意见,按照A(重点推荐)、B(同意推荐)、C(落选)三个档次推荐排序。其中,A档的项目数量不得超过本领域拟立项项目数的120%。

4、项目遴选原则。

(1)科技局业务处初审推荐和专家评估论证推荐均为A档的,列为拟立项项目。

(2)科技局业务处初审推荐和专家评估论证推荐为“A和B档”或“B和A档”的,列为备选项目,结合经费安排等情况确定是否列入拟立项名单。

(3)其余项目确定为落选项目。

五、申报要求

1、除软科学研究项目外,优先支持以企业为主体,与高校和科研机构联合申报的项目,优先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或能够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

2、项目实施周期原则上不超过2年。凡申请无偿资助的项目,项目申报单位必须有等额以上的匹配资金。

3、项目申报单位知识产权情况,将作为最终是否立项的重要依据,申报项目时必须提供查新检索报告。

4、对曾获市级以上科技计划支持,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有严重违纪行为的单位申报的项目原则上不予受理。5、2006年市科技计划项目,继续实行书面申报和网上申报同时进行的方式进行申报。

(1)书面申报:由各申报单位填写《大连市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书》和《大连市科技计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按A4规格复印纸打印并附相关附件材料一式三份,经项目归口管理部门审核盖章后,送市科技局相关业务处进行受理和初审。未经归口管理部门审核的项目一律不予受理。(2)网上申报:项目申报单位通过大连市科技信息网网上申报系统(网址:)提交相关材料。

5、各业务处负责项目初审领域分工:

农村处:农业领域科技计划项目。电话:83631528

高新处:工业领域(生物除外)科技计划项目,电话:83635353。

社发处:生物领域、社会发展领域科技计划项目,电话:83634509。

成果处:综合类孵化转化平台建设,电话:83687992。

计财处:区市县科技创新引导项目计划,电话:83631124。

政策处:软科学研究,电话:83632356。

国际合作处:国际科技合作,电话:83631157。

知识产权处:知识产权创造与保护,电话:83686971。

咨询电话: 83631124,联系人:赵宏志。

项目受理时间:2006年4月28日-5月31日

篇3:现将《湖北省2006年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申报

为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提出的“全面清理工业行业标准”的总体要求, 在已完成归口行业或领域工业标准梳理工作的基础上, 科技司会同相关司局编制了2009年工业行业标准复审项目计划。

此次印发的行业标准复审项目计划, 重点是工业和信息化部归口管理的化工、石化、黑色冶金、有色金属、建材、稀土、黄金、机械、汽车、船舶、航空、轻工、纺织、包装、航天、兵器、核工业、电子等18个行业的标龄10年以上 (1998年及以前) 的行业标准, 有些行业延伸到标龄5年以上的行业标准。共复审行业标准22 440项。其中, 标龄10年以上的行业标准16774项, 标龄5年以上的行业标准5 666项。要求2009年8月底以前完成今年的行业标准复审任务, 确保标准复审质量。

篇4:现将《湖北省2006年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申报

1.T射线:T4400 射线(T-RAY)探测器将会让秘密无处躲藏。T射线是一种不电离的射线,所以,不会给用户带来患癌症的风险。其可穿透衣服、包装,甚至于渗透人体几毫米深,因此,T射线是安全检查和皮肤癌、龋洞检测等医学应用的理想工具。

2.水凝胶组织工程学:这一领域最富前景的新研究涉及具有超强吸收能力的聚合物链(polymer chain)的水凝胶网,它能像脚手架一样去支撑新组织的生长。

3.皮技术:物理学家利用一种特制的超清晰度电子显微镜去测量只有数皮米的距离,由此开启了一个微观科技的新时代。皮米是长度单位,1皮米相当于1米的一万亿分之一,有时在原子物理学中称为微微米。近年来,尖端科技已从微技术(1微米相当于1米的百万分之一)向纳米技术(1纳米相当于1米的十亿分之一)过渡,2010年将可能进入到皮技术(picotech)时代。

4.高空长航时(HALE)无人机:美将设计出一款能在空中持续飞行5年的无人驾驶飞机,作为低轨道卫星的多用途、低廉的替代品。

5.超安全输电网:美超导体公司已开发液氮冷却、超安全输电缆。这种电缆传输的电量是常规铜质电缆的10倍,是用于商业电网的第一条超导输电缆。超导电缆不易受到异常电流的破坏。所以,一旦遇到恶劣天气、事故或恐怖分子袭击,重要的工业设施可以得到更可靠的电力来源。

6.三维立体技术:这是一种无需眼镜即可欣赏的三维画面,是不用眼镜的奇观。这项技术多年来一直处于实验之中,但最终将会上市。

7.协同搜索:人们常“复制”彼此间在网络搜索资料。协同搜索充分证明“团结就是力量”,大大提高了搜索效率。

8.低滚动阻力轮胎:与传统轮胎相比,新低滚动阻力轮胎可让汽车行驶距离提高33%。

9.能量回收利用:汽车消耗的能量中约三分之一用于让车轮前进,余下的三分之二则以废热形式被辐射掉。那么如何回收这些被浪费的能量呢?将是2009年的攻尖项目。

篇5:现将《湖北省2006年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申报

【发布文号】鄂政办发〔2006〕115号 【发布日期】2006-11-28 【生效日期】2006-11-2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湖北省

湖北省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年)

(鄂政办发〔2006〕115号)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湖北省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年)》已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六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湖北省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年)

近来年,全省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制定的艾滋病防治策略,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切实加强疫情监测,不断强化防治措施,积极推行行为干预,全面实施“四免一关怀”等救助政策,逐步健全完善防治工作体系,初步遏制了艾滋病的流行与蔓延。但是,我省艾滋病防治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经注射吸毒、性传播和母婴传播问题不容忽视,群众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不高,恐惧与歧视艾滋病的现象依然存在。为有效遏制艾滋病疫情蔓延,切实保护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艾滋病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457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年)的通知》(国办发〔2006〕13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湖北省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

一、工作原则

(一)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

(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三)依法防治、科学防治、综合评估。

(四)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注重实效。

(五)分级管理、分工负责、加强监督。

二、总体目标和工作指标

(一)总体目标

进一步完善政府领导、部门负责、社会参与的艾滋病防治工作机制,全面落实预防、控制和治疗措施,推进以社区为基础的艾滋病综合关怀工作,有效遏制艾滋病疫情蔓延,努力减少艾滋病对社会、家庭和个人的危害。

(二)工作指标

到2007年底实现以下目标:

1?在全省15-49岁人口中,城市居民对艾滋病防治和无偿献血知识知晓率达到75%以上,农村居民达到65%以上,流动人口达到70%以上;青少年学生达到85%以上;羁押监管场所被监管人员达到85%以上,高危人群达到85%以上。人口流量较大的机场、火车站、长途汽车站、港口码头等公共场所70%以上设置艾滋病防治大型公益广告牌或宣传栏,候机(车、船)室60%以上放置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负责人90%以上接受过艾滋病防治政策和相关知识的培训,省艾滋病防治政策宣讲团的宣讲覆盖90%以上的县(市、区)。

2?有效干预措施覆盖当地70%以上的主要高危人群和流动人口。所有县(市、区)开展100%安全套使用推广工作,各类高危人群的安全套使用率达到80%以上,性病年发病增长率低于10%。登记在册的吸毒人数达500人以上的县(市、区)建立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为40%以上符合条件的吸食阿片类毒品(主要指海洛因)成瘾者提供药物维持治疗。开展清洁针具交换试点地区为30%以上的静脉注射吸毒者提供清洁针具,静脉注射吸毒人群共用注射器的比例控制在30%以下。

3?临床用血98%以上来自无偿献血。建立和实施采供血机构、医疗卫生机构输血技术人员岗位培训制度和执业资格制度,上岗人员全部接受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

4?每个县(市、区)建立2-3个免费自愿咨询检测点,为自愿接受咨询检测的人员提供免费的艾滋病初筛检测和咨询服务。从事艾滋病防治的专业人员和检测人员100%接受过自愿咨询检测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建成艾滋病综合监测体系和重点市(州)的艾滋病确证实验室网络;建立分布合理的性病监测网络。

5?免费为所有符合治疗条件的艾滋病病人提供抗病毒治疗或中医治疗;为80%以上有治疗需求的艾滋病病人减免相应的机会性感染治疗药品费。

6?全面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孕妇艾滋病病毒抗体筛查率达90%以上,对所有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产妇采取预防母婴传播干预措施。提供孕产期保健和助产服务人员80%以上接受过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和技能培训。

7?为所有艾滋孤儿、儿童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子女免费提供九年义务教育;符合高中和普通高校入学条件的,实行跟踪救助。进一步完善以乡村、社区和家庭为主的艾滋病综合关怀机制,规范艾滋病防治“温馨家园”建设,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家庭及致孤人员的生活救助政策落实率达100%。

8?各市、州、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均设置艾滋病防治专业科室,并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城市社区和乡(镇)卫生服务人员80%以上、村医和卫生员50%以上接受过艾滋病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

到2010年底,实现以下目标:

1?在全省15-49岁人口中,城市居民对艾滋病防治和无偿献血知识知晓率达85%以上,农村居民达到75%以上,流动人口达到80%以上;青少年学生达到95%以上;羁押监管场所的被监管人员达到95%以上,高危人群达到95%以上。人口流量较大的机场、火车站、长途汽车站、港口码头等公共场所90%以上设置艾滋病防治大型公益广告牌或宣传栏,候机(车、船)室80%以上放置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材料。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负责人全部接受过艾滋病防治政策和相关知识的培训,省艾滋病防治政策宣讲团的宣讲覆盖所有县(市、区)。

2?有效干预措施覆盖当地90%以上的主要高危人群和流动人口。各类高危人群的安全套使用率达到90%以上。开展美沙酮维持治疗地区为70%以上符合条件的吸食阿片类毒品(主要指海洛因)成瘾者提供药物维持治疗。开展清洁针具交换试点地区为50%以上的静脉注射吸毒者提供清洁针具,静脉注射吸毒人群共用注射器的比例控制在20%以下。

3?临床用血100%来自无偿献血,阻断艾滋病经采供血传播。每个县(市、区)建立1个性病规范诊疗和预防保健服务的示范医疗卫生机构。

4?为90%以上有治疗需求的艾滋病病人减免相应的机会性感染治疗药品费。

5?孕妇艾滋病病毒抗体免费筛查率达95%以上,提供孕产期保健和助产服务人员95%以上接受过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和技能培训。

6?城市社区和乡(镇)卫生服务人员90%以上、村医和卫生员70%以上接受过艾滋病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

三、防治策略和行动措施

(一)广泛宣传,普及防治知识。

1?加强大众媒体宣传教育。各有关部门和主要新闻媒体要制订宣传规划与工作计划,广泛开展艾滋病防治、无偿献血知识和“四免一关怀”等政策宣传。省、市(州)主要报刊、电视台、电台每周至少刊播1次防治艾滋病、性病和宣传无偿献血知识的公益广告;各重点新闻网站开设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栏目,及时更新宣传内容。省人民政府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每年组织1至2次集中采访报道,并在全省开展艾滋病防治新闻宣传评奖活动。

2?强化公共场所宣传教育。各市、州、县的主要路段、街头、广场、公园、商业区和旅游景区,要设置艾滋病防治、无偿献血知识户外公益广告牌或宣传栏。机场、火车站、长途汽车站、港口码头及公共交通工具,要设置宣传橱窗或放置宣传材料。宾馆、饭店、招待所和旅店要备有供顾客自取的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材料。娱乐服务场所和外来人口比较集中的公共场所,要张贴防治艾滋病宣传画;影剧院要在影片和节目开始前,播放艾滋病防治科普宣传片或公益广告;青少年宫、文化馆等场所要结合日常工作,开展预防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活动。

3?广泛开展社区宣传教育。乡(镇、街道)、村(居)委会要采用宣传栏、墙报、墙体标语等多种形式开展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定期更新宣传内容。墙体标语以行政村为单位不得少于5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和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每年至少开展2次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活动。有关部门要将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纳入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内容,在农贸集市、节假日活动场所等群众集中的地点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农业科技培训、外出务工人员就业培训中要安排艾滋病防治等健康教育内容。

4?全面落实工作场所的宣传教育。各级各类机关、企事业单位要在工作场所开展关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艾滋病防治和无偿献血知识。流动人口比较集中的建筑、采矿等行业和大型工程建设单位,要将艾滋病防治政策及相关知识培训纳入职工岗位培训和行业安全教育,每年至少开展1次相关知识的专题教育。公共职业介绍机构要为求职人员免费发放艾滋病防治宣传材料。

5?继续推进学校宣传教育。教育部门继续将艾滋病防治知识纳入中考和高考内容;普通中学、技工学校、中等专业学校要开设有关艾滋病防治的健康教育课。高等学校要充分发挥共青团、学生会和青年志愿者组织的作用,在校园内外广泛开展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和关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的活动。各类中等以上学校要在校园内设置相对固定的艾滋病预防宣传栏,并结合新生体检和入学教育,向新生发放“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处方”。

6?深化重点人群的宣传教育。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认真组织实施《全省农民工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程实施方案》,在进城务工人员中广泛宣传预防艾滋病知识。卫生行政部门要采取培训、咨询、发放宣传材料等多种形式,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提供预防艾滋病传播的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其自我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公安、司法行政机关要将艾滋病防治知识纳入羁押监管场所被监管人员的教育内容,并在被监管人员中开展同伴教育。各级高危行为干预工作队要定期深入娱乐场所开展各种宣传活动,发展同伴教育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在大型建筑工地和流动人口比较集中的地方建立健康咨询门诊,开展艾滋病性病咨询服务。各自愿咨询检测门诊、性病门诊等要免费为求询者提供咨询和宣传材料。

(二)强化干预措施,遏制疫情蔓延。

1?完善高危行为干预工作机制。各地要制订适合本地实际的高危行为干预工作方案,建立健全高危行为干预工作队,建立高危行为干预工作信息收集和报告制度,分片包干、责任到人,落实干预工作责任。高危行为干预工作人员每年开展外展工作的时间不少于90个工作日。建立高危行为干预工作例会制度,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2?遏制经性途径传播。加大推广使用安全套的工作力度,将工作重点拓宽至城乡结合部、民工聚集地和流动人员集中的场所,扩大干预措施的覆盖面。以各级高危行为干预工作队为主体,通过培训、外展和同伴教育等方式,落实目标人群干预措施。在规定的公共场所摆放安全套,在流动人口集中的地点设置安全套自动发售装置。鼓励非政府组织开展安全套社会营销。

3?控制经注射吸毒传播。吸食阿片类毒品问题严重的地区,要加强药物维持治疗门诊建设,提高美沙酮维持治疗的覆盖率,同时开展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抗病毒治疗、心理矫治和健康教育等综合防治工作,帮助接受治疗人员回归社会;未开设药物维持治疗门诊的地区要设置社区清洁针具交换点,减少艾滋病经注射吸毒传播。

4?严控家庭内传播。对发现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要建立档案,开展流行病学追踪调查,对其子女、配偶或性伴侣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并定期进行随访和体检,定期上门开展健康教育与生活技能培训。

5?阻断母婴传播。各地要发挥三级预防保健网、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网络和妇联组织的作用,提供有效、可行、便捷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服务。对孕妇和接受婚前检查的人员,实行免费咨询和筛查。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产妇及其婴儿免费提供相关咨询和检测、产前指导、营养指导等服务。卫生部门要指定安全分娩医院,负责对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产妇免费提供终止妊娠、药物预防、安全分娩、人工喂养奶粉等服务,对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产妇及子女进行定期监测。

(三)加强管理,确保血液安全。

1?大力推进无偿献血。各地要加大无偿献血宣传、组织工作力度,努力完成无偿献血、自愿无偿献血责任目标,保证血液源头安全。建立举报制度,开展打击非法采供血液(血浆)、组织他人出卖血液(血浆)或者制售血液制品的专项整治活动。

2?加强对采供血活动和血液制品生产的监管。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加强对血站、单采血浆站和血液制品生产经营企业的质量技术监督管理,依法严厉打击违法制售行为。继续实行血液制品生产总量的控制,建立原料血浆采集、血液制品生产年度审核报告制度,加强对原料血浆的采集、收购和血液制品生产的监管。加强对血液和血液制品、艾滋病诊断试剂的质量控制,逐步建立原料血浆投料前“检疫期”制度;血液制品生产必须采取有效的病毒去除或灭活措施,确保产品安全。

3?加强临床用血的管理。各级医疗机构要严格执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加强血液检测,确保临床用血的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率达到100%。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及医疗卫生机构要将科学用血纳入医师继续医学教育考核内容,建立、完善临床科学用血评价体系和监督处罚制度,严肃查处医疗卫生机构非法自采和自供临床用血。

4?严格控制医源性传播。在全省强制推广使用一次性输液器、注射器;在疫情严重的地区强制推广使用自毁型注射器。加强对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生产、流通、临床使用及使用后毁型、消毒、回收、销毁的监管,严厉打击非法制造、回收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行为,加强对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的消毒管理,防止医源性感染。完善安全防护制度,加强实验室安全防护设施,避免和减少艾滋病职业暴露的发生。

(四)健全网络,加强疫情监测。

1?完善疫情监测网络。各地要进一步健全以疾控中心为龙头,以重点乡镇卫生院为依托,以医院、保健、婚检机构和羁押场所为网点的县、乡、点三级贯通、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管理规范、监控严密的疫情监测体系。分别按高、中、低流行地区设置高危人群综合监测点,开展行为学和血清学监测。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要建立艾滋病筛查实验室,并按照国家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标准配置艾滋病筛查实验室;不具备建立筛查实验室条件的,要设立检测点,开展快速检测。艾滋病检测、筛查任务较重和交通不便的市(州),要建立艾滋病确证实验室。抗病毒治疗任务较重的县(市、区)应具备辅助性T淋巴细胞检测能力,并逐步实现艾滋病病毒载量检测。加强对实验室检测技术人员的培训,健全实验室质量控制管理制度,实行分级管理和年度考核。

2?推广免费自愿咨询检测服务。各县(市、区)要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等建立2-3个自愿咨询检测门诊,每个门诊要求有独立的咨询室,设立咨询电话,能提供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配备有健康教育设施和相关宣传材料。在疫情比较严重的乡(镇)设立咨询检测点,能提供咨询和快速诊断检测。各地要通过大众媒体和外展服务等多种方式开展自愿咨询检测的宣传与倡导,以促进自愿咨询检测工作的开展。继续开展疫情主动监测,重点做好高危人群的主动监测,全省每年监测人数不少于15万人。

3?建立艾滋病常规检测制度。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与公安、司法行政部门要密切配合,对羁押监管场所新入监人员中有高危行为者均要开展艾滋病免费筛查;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要将手术前、输血前和分娩前的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列入常规检测内容。性病诊疗机构负责对就诊的性病患者免费检测艾滋病病毒抗体。征兵主管部门负责对应征入伍青年免费检测艾滋病病毒抗体。出入境口岸要建立出入境人员艾滋病监测点,对按规定必须检测的人员开展疫情监测。

4?加强艾滋病疫情信息管理。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建立多部门间的艾滋病疫情监测检测信息合作与共享机制,定期汇总、分析艾滋病疫情监测信息。司法行政部门、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要及时将本部门发现的艾滋病疫情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五)提高能力,落实医疗救治措施。

1?健全和完善医疗救治体系。各地要建立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为主导,以定点医院为依托,以“温馨家园”为网点,以家庭病床为基础的城乡一体、双向转诊,服务规范,救治有效的医疗救治体系。各市、州、县卫生行政部门要成立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专家组,负责技术培训、现场指导、病人治疗方案的制订等;指定本辖区艾滋病定点治疗医院,负责重症病人的救治。县以下医疗卫生机构应有经过培训的医护人员,负责门诊和家庭病床的医疗救治工作;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抗病毒治疗的管理。在艾滋病疫情较重的地区设置“温馨家园”,提高病人医疗与关怀服务的可及性。积极探索流动人口中的艾滋病病人抗病毒治疗模式,以满足不同艾滋病病人的治疗需要。继续组派省艾滋病专家队进行巡回医疗和技术指导。

2?进一步规范免费抗病毒治疗工作。对符合治疗条件者都要及时提供免费抗病毒治疗。国家确定的项目地区应为病人提供中医药治疗,努力提高救治效果。建立医生、病人和家属协同督导制度,提高服药的依从性。建立艾滋病病毒耐药性监测网络,开展新发感染人群艾滋病病毒耐药毒株的监测,为科学指导治疗和评价抗病毒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制订应对措施提供依据。

(六)广泛动员,实施政府救助和社会关爱。

1?落实医疗救助措施。对经济困难的艾滋病病人相关疾病治疗药物费给于适当减免。对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可放宽基本医疗保险用药范围,其费用列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对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其医疗费用列入农村合作医疗支出范围。

2?进一步加强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家庭的生活救助。将农村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生活困难家庭纳入全省农村特困人口救助范围,落实生活救助及医疗救助政策;将城镇符合低保条件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家庭纳入低保范围,落实生活补助及医疗政策;对生活特别困难的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在押犯人和劳教人员的家属按属地管理原则,落实生活救助政策;死亡的艾滋病病人由当地政府负责安葬。

3?做好艾滋孤儿、孤老的救助安置工作。各地要建立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未成年子女和老人登记、上报和随访制度;鼓励亲属和社会收养或寄养、代养艾滋孤儿,无人收养或寄养、代养的艾滋孤儿,属城镇户口的应交由社会福利机构收养,属农村户口的应交由乡(镇)福利院收养;将艾滋孤老列入“五保”对象,实行集中或分散供养;免除艾滋孤儿、儿童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子女九年义务教育期间的杂费和课本费,对符合高中、普通高校入学条件者,实行统一建档,跟踪救助,资助其完成学业。

4?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艾滋病关怀、救助工作。完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家庭救助包保责任制,实行部门或企业“一对一帮扶”。对有生产能力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人,由乡(镇)政府提供必要的生产资料,支持其开展生产自救。要鼓励和培育非政府组织参加社区的艾滋病关怀护理和救助工作。在疫情较重地区,建立艾滋病互助小组,对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庭进行帮扶。将疫情较重的贫困村纳入省重点扶持范围,扶持其发展特色经济,改善交通、饮水条件,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七)强化措施,降低性病发病率。

1?建立健全性病监测网络。结合疾病监测点和艾滋病监测哨点的建设,合理设置性病监测点,加强性病疫情监测和性病患病率等相关流行病学调查。加强性病检测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开展耐药监测,指导临床用药。

2?规范性病诊疗服务。加大性病诊疗市场的整顿力度,建设性病诊疗示范门诊,规范性病的诊疗咨询服务。在不具备实验室检测条件的农村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推广性病病征处理方法,提高性病诊疗服务的可及性。开展性病诊疗的医疗机构要加强对相关医务人员艾滋病咨询及技巧的培训,并将预防艾滋病性病的健康教育和安全套的推广使用列入性病门诊规范化服务的内容。

(八)积极探索,不断创新防治技术。

1?加强艾滋病防治科研。科技部门要会同卫生部门将艾滋病防治科研纳入优先领域,重点支持艾滋病流行病学研究,提高综合监测、预警和干预能力;支持艾滋病临床救治研究,积极探索农村、城市社区及流动人口的抗病毒治疗模式;总结中医诊治规律,完善艾滋病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案。加强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效果监测和督导管理,提高服药的依从性和救治效果。

2?深化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建设。在巩固和推广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关怀与治疗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加强对艾滋病预防控制策略的研究,以减少新发感染、提高防治实效为目标,以普及防治知识、严格管理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为手段,不断扩展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的示范效应。

3?加强与国际组织、友好国家和相关机构的合作,拓宽国际合作渠道,积极引进艾滋病防治的先进经验和技术。要做好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对外宣传,营造有利于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国际舆论环境。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防治责任,健全科学管理机制。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要将艾滋病防治工作纳入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制定本地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年)。继续实行艾滋病防治工作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并纳入政府主要领导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要层层签订艾滋病防治目标责任书,将防治任务层层分解,具体落实到单位、落实到人。各市、州、县人民政府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要根据工作需要,定期研究解决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协调有关部门和团体共同做好艾滋病防治工作。各市、州、县人民政府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要建立例会、信息交流、调查研究制度,协调各成员单位全面履行防治艾滋病工作职责。政府及有关部门未依法履行领导、保障艾滋病防治工作职责,或者未采取艾滋病防治和救助措施的,由上级人民政府责令改正,通报批评;造成艾滋病传播、流行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坚持依法防治,强化卫生监督执法。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艾滋病防治条例》和《湖北省艾滋病防治暂行办法》,制订或完善本地、本部门配套政策和措施,依法规范艾滋病防治工作。切实加强卫生监督执法检查,严厉打击违法行为。

(三)落实防治经费,不断加大投入力度。

建立和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分级承担、多渠道筹资的长效经费投入机制。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继续按辖区人口人均不少于0?2元的标准,将艾滋病防治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并随着财力的增长和防治工作的深入,逐步增加防治经费,确保艾滋病病人的抗病毒治疗、相关疾病治疗和救助工作的需要。各级政府要采取政府投入、社会捐赠等方式建立艾滋病救助专项资金,按属地管理的原则,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其家庭的救助措施落到实处。积极引进国际国内合作项目,争取社会各界的捐助。加强对资金的监督管理,建立科学、规范的资金管理制度,加大对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确保资金专款专用、统筹使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

(四)加强队伍建设,提高防治能力。

1?加强对各级党政干部的培训。各级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要组织艾滋病防治政策宣讲团,在相关部门负责人中开展巡回宣讲。将预防与控制艾滋病策略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和团校的培训课程,对各级领导干部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相关政策与法规的宣传和培训,培训率达到100%。

2?加强专业防治队伍建设。各市、州、县要建立艾滋病防治专业队伍和跨部门、多学科的艾滋病专家咨询组织。从事艾滋病防治的专业人员要实行准入制度,未经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合格者,不得从事艾滋病防治专业工作。村(居)委会要确定预防艾滋病专职或兼职人员,开展预防艾滋病知识宣传,参与防治干预工作。要努力改善基层艾滋病防治人员的工作、生活条件,鼓励医疗卫生人员特别是大中专毕业生到基层从事艾滋病防治工作。

3?加强医疗卫生人员专业培训。在采供血机构和医疗机构及有关行业组织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全员培训,对从事艾滋病性病预防保健、健康教育、临床医护、检测检验、采供血以及公安干警等人员进行艾滋病防治专业培训。对存在职业暴露风险的医务人员和公安干警进行艾滋病自我防护培训和上岗考核。将艾滋病防治知识培训纳入医学院校教育的继续教育内容。

4?加强青年志愿者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队伍建设。各级共青团组织和相关部门要加大青年志愿者的招募工作力度,稳定和壮大青年志愿者艾滋病防治宣传队伍。积极开展防治艾滋病青年志愿者骨干培训,提高志愿者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能力。广泛组织青年志愿者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队伍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开展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和干预服务活动。

五、督导与评估

省人民政府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依据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下发的《行动计划》评估方案,制订我省《行动计划》中期和终期评估方案,进一步细化内容、标准和程序,纳入各级政府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认真组织实施。每年要在全省范围内定期组织艾滋病综合目标管理督导考评,并结合不定期的专项督查和检查,定期进行工作进度和效果的科学考核及评估,并在全省公布考核结果,严格实行奖惩兑现。各市、州、县人民政府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本行政区域的评估指标和方案并组织实施,每年至少组织两次综合目标管理督导检查,严格进行评估,确保工作落到实处。要继续实行艾滋病防治工作月报表制度,定期通报艾滋病防治工作进展情况。省人民政府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各成员单位按年度向工作委员会主任报告工作,并实行不定期述职制度。各相关部门要根据《行动计划》的具体目标和工作职责,制订本系统的督导评估方案,并对本系统工作落实情况适时开展督导评估。

篇6:现将《湖北省2006年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申报

2012

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河北省科学技术厅 二○一一年六月七日

目 录

申报须知 …………………………………………………………………1 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指南 ……………………………………………8

一、工业领域……………………………………………………………8

(一)新能源技术 ……………………………………………… 8

(二)电子信息技术……………………………………………12

(三)新材料技术 ………………………………………………13

(四)装备制造技术 ……………………………………………16

(五)其他 ………………………………………………………19

二、农业领域…………………………………………………………20

(一)农作物育种种质资源创新 ………………………………20

(二)农作物新品种育种技术 …………………………………20

(三)动、植物新品种选育 ……………………………………21

(四)主要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25

(五)农业资源综合利用与环境保护技术 ……………………27

(六)农业信息及装备 …………………………………………28

(七)农产品加工及质量控制技术 ……………………………29

(八)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 …………………………………29

(九)山区经济技术开发 ………………………………………31

三、社会发展领域……………………………………………………35

(一)重大新药创制与生物医药开发 …………………………35

(二)医疗卫生技术 ……………………………………………38

(三)资源与环境 ………………………………………………40

(四)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研究与产业化 …………………41

(五)社会公共事业领域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42

(六)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示范区)建设……………………44 河北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计划项目指南 …………………………45

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项目 ………………………………45

二、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 ………………………………………46 河北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指南 ……………………………………48

一、重点基础研究项目 …………………………………………48

二、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48 河北省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指南 ……………………………………57 河北省软科学计划项目指南 ……………………………………………61 河北省科普展教资源开发原创与共享科普专项项目指南 ……………6

4申 报 须 知

根据“十二五”全省科学和技术发展战略重点,结合当前全省经济、社会与科技自身发展的重大需求,制定本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一、2012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申报的总体要求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河北省科学和技术发展“十二五”规划》,围绕构筑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壮大沿海经济隆起带、打造冀中南经济区、培育一批千亿元级产业聚集区和大型企业集团,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制造业、发展现代农业和推进科技惠民为重点,以实施重大专项、创新工程、科技行动为抓手,推进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科技计划项目申报的指导原则是:

1、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围绕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点产业改造升级,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攻克关键共性技术,开发高新技术产品,推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转化。

2、突出企业主体地位,促进产学研结合。面向我省重点产业发展需求,支持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提高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能力。加强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和引导,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创新产学研合作机制,形成一批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3、推动科技政策落实,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发挥财政科技资金的引导作用,积极引导全社会加大科技投入。积极支持跨区域和国际科技合作,面向京津加强科技人才和科技成果引进与交流。加大对基础研究支持力度,着力培育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4、加强科技资源集成,努力实现重点跨越。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财力办大事,促进科技要素向重点领域、重点产业和重点园区集聚。继续集中财力实施一批省重大技术创新成果转化项目,力求在重点领域实现重大技术突破,提升我省重点产业的技术水平。

本指南是各级科技管理部门、项目申报单位、项目申报者组织申报2012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的主要依据。

2012年重点实施科技支撑计划、应用基础研究计划、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计划、国际科技合作计划、政策引导性计划等六种计划。

科技支撑计划,是我省主体科技计划,按资助方式分为财政资助项目和自筹经费项目。财政资助项目按重要程度和资金支持强度分为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三类。

应用基础研究计划,包括重点基础研究项目(培育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和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计划,包括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项目和科技条件建设项目。

国际科技合作计划,支持企业、高校、科研单位通过国际科技合作,充分利用全球科技资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政策引导性计划,包括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项目、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科普项目等。

本次集中受理的项目包括: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项目、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软科学计划项目、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科普项目。

自筹经费项目(科技支撑计划、软科学计划)、重点基础研究项目、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科技条件建设项目、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项目、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申报要求另行发布。

二、申报条件

(一)申报单位基本条件

1、在河北省境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

2、具有项目实施必须的工作基础和研究平台;

3、科研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和会计核算制度健全。

(二)申报人基本条件

申报人应为具有一定研究专长和科研资信的在职科技人员。项目组负责人应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从事与申报项目研究内容相关的学习经历、研究经历和前期工作积累,有组织相关科研活动的组织协调能力。

(三)申报项目有关要求

1、符合本指南规定的申报要求。

2、工业类的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应以企业为承担主体;大学、科研院所牵头申报此类项目,需有企业作为协作单位联合申报。

3、重大项目(省自主创新重大成果转化项目)不再单独组织申报,此次与重点项目、一般项目同时申报,须在申请书中予以注明属重大、重点或一般项目。

4、项目经费预算编制要客观、合理,承担单位要按相应比例配套自筹经费。由企业牵头申报的科技支撑项目的自筹比例不低于项目总投资的60%;大学和科研院所牵头申报、企业参与的科技项目,参与企业自筹经费比例不低于项目总投资的30%;大学或科研院所独立承担的科技项目自筹经费比例不得低于项目总投资的20%。

(四)限项要求

1、作为项目组主要成员(前三名)原则上只能承担1项在研项目,确因工作需要,项目组主要成员(前三名)可承担2项不同类别的科技计划项目。

2、作为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组主要成员(前三名)有1项在研项目的,在项目执行到第3年时可申报新的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3、同一申请人不得在同一作为项目组主要成员(前三名)申报2项以上(含)省科技计划项目。

4、作为项目组主要成员(前三名),三年内有拖期未结题、未按要求提交项目执行情况调查报告等不良记录者,不得参与申报省科技计划项目。

5、研究内容相同或相似的项目,不得多头申报或重复申报。上述省科技计划项目指,应用开发类: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科普专项项目、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项目、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基础研究类:重点基础研究项目、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上述在研项目指:在本指南发布时尚未提交验收证书的项目 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项目、国家配套资金项目等不列入查重范围。

三、申报程序

项目申报采取网上申报与书面申报并行的方式,实行归口管理、逐级申报,科技厅不受理单位或个人的直接申报(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除外,其申报受理程序参见本指南“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部分)。省直单位通过归口的省直部门申报,其他单位通过所在市(扩权县)科技局申报。申报步骤如下:

1、填写项目申请书

项目申请人登录河北省科技厅网站(/tex、马克隆值3.4-5.1;人工接种鉴定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转基因品种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安全性评价相关手续;新品系参加河北省区试或通过河北省(国家)审定。

重点内容二:高产常规棉新品种

考核指标 品种生育期在130天内;同同地块试验面积不低于5亩,亩产皮棉120公斤以上;纤维长度不低于29mm、比强不低于

28cn/tex、马克隆值3.4-5.1;人工接种鉴定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转基因品种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安全性评价相关手续;新品系参加河北省区试或通过河北省(国家)审定。

优先主题四:大豆、花生新品种选育

针对目前我省对大豆、花生生产、食品加工、出口等方面的需求,重点开展:高产大豆,高产、高油花生新品种选育。

优先主题五:优质、高产杂粮新品种选育

我省是我国杂粮主产区之一,针对我省杂粮产业中缺乏优质高产多抗广适的杂粮新品种的问题,重点开展:优质、高产、多抗专用谷子,优质、高产食用豆,优质、专用燕麦,高产优质水稻等新品种选育。

优先主题六:高产、优质、抗病果树新品种选育

针对我省果树生产优良品种缺乏及品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重点开展:丰产、优质、抗性(抗逆、抗病、抗虫)强的干果(核桃、板栗、枣等)新品种选育,丰产、优质、耐贮藏、优良加工性状、不同熟性水果(苹果、梨、桃、草莓、葡萄等)新品种选育。

优先主题七:优质、抗病、专用型蔬菜新品种选育

针对我省在配套新品种滞后于蔬菜业发展的要求,适宜设施栽培的良种不足,风味、口感等方面适宜高层次市场需求的优良品种少等问题,培育一批多类型、多熟性、专用型适销对路可以与国外高端蔬菜品种相抗衡的优良蔬菜新品种。重点开展:优质抗病白菜,早熟春甘蓝,抗病毒、适宜不同季节生产的设施专用番茄,设施用甜椒(辣椒),宽叶优质韭菜、抗抽薹春季用白萝卜,紫皮和黄皮洋葱新品种选育。

优先主题八:主要畜禽新品种的引进、改良与选育

目前我省乃至我国动物育种领域明显滞后,鸡、兔、猪、羊品种仍然依靠大量引进,主要畜种整体生产水平与国际水平相差很大,与日益

增长的市场需求不相适应,根据我省在我国畜牧领域的研究优势,重点开展:河北柴鸡自别雌雄配套系选育与肉用杂交研究,农区优质肉用绵羊品种选育,家兔新品种选育,河北省猪性能测定体系与新品系选育。

2、申报要求:

(1)要有较好的前期研究基础。在产量潜力和基本抗性方面已选育出能达到考核指标的基础品系,并具备进一步扩大试验规模和试验鉴定相应考核指标的基本条件。

(2)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试验研究方案。按照2-3年的期限要求,合理安排研究进度和经费预算,需要自筹资金的也要在预算中体现。项目完成时的预期目标必须完全达到考核指标要求。

(3)项目申报单位必须是在河北省境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每单位只能申报同一作物项目1项,已承担与本次征集同样重点研究内容项目的单位不得参加申报同样重点研究内容的项目。

3、申报材料: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申请书

4、受理与咨询电话:农村科技处 0311-85829224

(四)主要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围绕我省粮食、蔬菜、畜牧、果品等产业发展需求,以优质安全为核心,加强提质减耗增效标准化生产关键技术的研究、集成和示范,为农业持续高效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1、支持重点

优先主题一:粮食作物高效丰产稳产关键技术

针对水资源短缺、粮食种植模式单

一、单产增加难度加大等问题,加强不同生态类型区粮食作物水肥高效丰产关键技术的研究集成与示范,加强作物全程机械化配套栽培技术的研究,加强适宜不同生态类型区粮食种植模式的研究,开展适宜盐碱荒地等中低产田水肥高效生产技

术体系及模式的研究,挖掘粮食增产潜力,提高单产水平和土地资源利用率,促进我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

优先主题二:蔬菜优质安全减耗增效生产技术

围绕蔬菜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的安全提质、增效降耗、上档升级,开展蔬菜高产高效栽培综合技术体系研究,加强绿色、有机产品的安全高效种植技术的研究。重点开展集约化育苗、环境调控、节水灌溉、平衡施肥、绿色控害等综合技术的创新集成与示范应用。

优先主题三:优势特色果品提质增效及产业升级关键技术 围绕我省优势水果和特色干果产业的发展,以提质增效和带动产业升级为核心,加强果品产前、产中标准化高效安全生产技术的研究集成和应用,重点加强果园优化管理模式、简化栽培技术、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的研究以及果园配套机械化小型设备的研究开发,开展标准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

优先主题四:畜禽水产集约健康高效养殖技术

以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生态环境安全为重点,强化主要畜产品和水产品产前、产中共性关键新技术的研发。重点加强适度集约化养殖模式、安全健康高效养殖技术的研究和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的建设。加强畜禽、水产重大疫病和人畜共患病的预警、诊断与控制技术的研究。加强环保型饲料、安全兽药配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构建畜禽、水产常见多发病防控和治疗技术体系。

优先主题五:精品农业科技示范

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围绕粮油、蔬菜、畜牧、果品、水产等产业发展,以特色品种应用为基础,以标准化种养殖技术、现代生物技术、设施栽培技术、先进精深加工技术等关键技术的创新集成和应用为支撑,以科技示范园为载体,以品牌农产品为表现形

式,在全省不同区域类型区实施一批精品农业科技示范项目,建设一批科技示范基地,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示范样板。

2、申报要求:优先主题1-4的项目须突出关键共性技术研发,能获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标准或技术规程,重大技术要形成一定规模的示范。优先主题5的项目,应以产业为链条,能形成附加值高、产业带动性强的高品质的品牌产品,并有依托实施的示范基地。

3、申报材料: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申请书

4、受理与咨询电话:农村科技处 0311-85892268

(五)农业资源综合利用与环境保护技术

以提高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和保护生态环境为目标,支持研究开发水资源、土地资源、养分资源、农林生物资源、气候资源、农林废弃物等生物质资源的合理利用技术、保护技术,促进农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

1、支持重点

优先主题一:农业水土资源高效利用

重点研究农艺农技结合的综合节水技术,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技术,农田节水计量灌溉及自动化控制技术、测墒节灌技术,规模化畜禽、水产养殖污水多级利用技术,微咸水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等。加强耕地质量保育技术研究,土壤培肥新技术、养分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等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优先主题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新技术

重点开展畜禽养殖废弃物排放的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技术,高效降解微生物筛选与菌剂制备,沼气工程增温技术及配套设备研发,沼渣和沼液综合利用技术的研究及产品开发。加强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技术、可降解农用生物质新材料、高效低能耗生物质固化成型燃料与产业化配

套装备的开发等关键技术和装备的研究开发。

优先主题三:农业气候资源利用及气象灾害防御技术

加强干旱、冻害等重大气象灾害监测和预警系统开发,开展生物抗灾、技术减灾、应变避灾等方面关键技术和配套设备的研发,加强地基人工节水增雨作业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2、申报材料: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申请书

3、受理与咨询电话:农村科技处 0311-85892268

(六)农业信息及装备

适应农业生产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的发展需求,加速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的融合,加强机械化农业装备的研究开发。

1、支持重点

优先主题一:农业信息技术

加强农业产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构建大田种植、果蔬、畜禽、水产、农产品物流信息服务系统。加强农作物生长和生态环境信息数字化采集技术、实时土壤水肥光热探测技术的研究开发,建立专业化的管理辅助决策信息技术平台。加强农业物联网关键技术研究,农业基础信息数据库系统与空间信息管理系统、人工智能决策应用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优先主题二:现代农业装备

加强农业机械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的研究开发,重点加强设施智能化环境自动控制设施与装备,新型作物工厂化、智能化育苗成套设备,高效精准施药(肥)装备,智能化高效喷灌滴灌渗灌设备,作物机械化生产、收获装备的研究开发,提高设施和装备水平。

2、申报材料: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申请书

3、受理与咨询电话:农村科技处 0311-85892268

(七)农产品加工及质量控制技术

围绕我省优势主导产业发展,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带动农民增收和结构调整为目标,加强产学研联合,培育壮大科技型龙头企业,支持开展粮食、果品、蔬菜、畜牧和水产等主要农产品的贮运、精深加工、增值转化及产业化等重大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加强农产品检测技术和质量标准体系建设,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1、支持重点

优先主题一: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与产品开发

加强农产品加工安全标准化生产技术的研究。开展粮油、果蔬、畜禽、水产等农产品加工、贮藏保鲜、物流等关键技术、工艺的研究,开发系列新产品。加强现代物理加工技术和生物技术的研究及其在农副产品加工中的应用与示范,开发新型安全高效农用生物制剂、高附加值加工产品。加强加工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和功能性产品开发。

优先主题二: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

开展粮油、果蔬、畜禽、水产等农产品质量标准和检测技术研究,建立严格的质量标准和检测技术规程。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关键控制技术、综合配套技术研究,重点开展农产品生产加工过程中非法添加物多残留监测体系的建立与快速检测方法和产品开发。研究制定农产品加工过程的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

2、申报要求: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优先支持以农业龙头企业为主体申报的项目。企业承担项目应有一定比例自筹经费。

3、申报材料: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申请书

4、受理与咨询电话:农村科技处 0311-85892268

(八)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

围绕县域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和提高县域科技服务能力,重点支

持建设一批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和县级科技管理部门,农业科技园区通过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强化科技培训、建设示范基地等带动产业发展,支持县级科技管理部门通过完善农村科技体系、开展科技合作、搭建服务平台等促进科技工作更好的服务于经济发展,推进农村科技进步、实现富民强县目标。

1、支持重点

优先主题一:农业科技园区建设

针对我省区域特点和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立足现有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基础,围绕粮食、蔬菜、果品、畜牧等区域优势产业,按照“市场运作、科技支撑、社会参与、农民受益”的思路,建设一批产业特色鲜明、创新链条完整、基础设施过硬、运行机制灵活、带动效应明显的现代农业科技园区。重点支持农业高新技术的引进开发、集成示范、展示培训和科技合作平台建设,探索科技、人才、资金等农业生产要素聚集新模式。

优先主题二:基层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围绕县域农业特色主导产业发展的科技需求,结合科技信息服务、科技特派员创业、科技培训等工作的开展,以建设星火12396信息服务站点、培育创新创业平台、扶持科技服务组织、培训农村科技带头人、加强基层科技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等为重点,建立完善基层科技服务体系,提高公共科技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县级科技管理部门职能。

2、申报要求:另行下发通知组织申报项目。

3、申报材料: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申请书

4、受理与咨询电话:农村科技处 0311-85808657

(九)山区经济技术开发

围绕实施“两山科技工程”,重点抓好绿色名果、生态养殖、旱作杂粮、名贵药材、生物质能源、食用菌、设施农业和生态旅游等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建设一批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山区科技示范基地和特色产业园区,攻克一批制约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力争在主导产业技术创新上取得重大突破。

1、支持重点

优先主题一:山区科技创新和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与示范

重点支持山区科学试验站、山区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山区研究所等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山区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和山区特色优势科技创新战略联盟建设。

优先主题二:山区植物资源生态地学要素适应性与信息化管理技术研究

重点开展山区植物资源生态地学要素组合空间分布特征、山区植物资源生态地学适应性、优化布局及种植技术集成、山区植物资源生态地学适应性信息化管理技术、山区生态地学要素实时监测技术体系、山区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地学要素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影响以及数字山区建设关键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优先主题三:山区优势果品省力化技术集成与示范

重点研究开发山区有机苹果新型省力化栽培及品牌国际化技术、山区有机核桃良繁新型省力化栽培技术、山区枣产业新型省力化有机栽培与病害防治技术、山区仁用杏抗逆栽培技术、山区有机板栗栽培技术、山区有机山楂省力化栽培技术、山区有机葡萄生产技术开发、山区有机草莓栽培技术、山区柿果省力化技术集成、特色杂果有机生产技术及山区果品种植区防雹减灾技术研究与示范等;在不同区域建立规模化优势

果品省力化栽培技术示范区。

优先主题四:山区高效、低碳型现代生态养殖技术研究与开发 重点开展低碳型生态奶牛、肉牛养殖技术研究与示范;低碳型生态养鸡技术研究与示范;低碳型生态养羊技术研究与示范;低碳型生态养兔技术研究与示范以及低碳型生态养殖特种动物技术研究与示范;形成山区养殖业的低碳、循环经济模式。

优先主题五:山区设施农业高效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

重点开展山坡地设施结构优化与建造设计;集雨节灌设施农业配套技术研究;设施精品果、菜、花卉高效模式的标准化研究与技术示范;山区非耕地资源及野生蔬菜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设施无土栽培与基质配制技术研究;建成集综合设施、集雨工程、节水灌溉、种植标准、养殖生产、沼气利用 “六位一体”的综合配套技术模式,形成山区设施绿色果、菜、花卉等生产示范样板。

优先主题六:山区优势农产品储藏及深加工技术开发

重点对山区甘薯、核桃、大枣、酿酒葡萄、板栗、山楂、柿子、食用菌等优势农产品进行贮藏、保鲜及加工共性关键技术、质量安全控制关键技术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以及运用传统与现代保健理论,重点开发以我省特有的中药材为主题的保健食品,如降血脂、提高免疫力、降血糖等特定功能保健食品研制与开发;建立山区优势特色农产品商品化处理及深加工科技创新与中试平台、山区农产品的质量与安全分析测试平台和可追溯体系。

优先主题七:山区功能杂粮开发技术研究与示范

重点开展山区特定功能杂粮品种的筛选与培育、功能杂粮标准化生产技术研发与加工技术示范、山区杂粮旱作丰产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山区杂粮配套生产机械研发与示范、山区杂粮生产技术综合集成与示范

等方面的研究,将功能杂粮新品种、功能杂粮标准化生产技术、杂粮丰产栽培技术、机械化生产技术等进行综合集成,建立以杂粮加工龙头企业为主体的山区杂粮综合示范基地,全面提升山区杂粮开发技术水平。

优先主题八:山区道地中药材仿野生技术研究与示范

重点开展珍稀、濒危药材资源的收集保存与种源繁育研究;山区药材无公害生产关键技术研究;山地药材仿野生栽培技术;产地加工储藏技术体系等研究。

优先主题九:山区食用菌高效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

针对目前食用菌产业存在的菌种退化、老化严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菌种匮乏;栽培技术不规范,产品档次低,病虫危害严重,栽培模式单调,出菇季节集中;生产废料再利用程度不够;食用菌产品质量控制环节薄弱;食用菌产品深加工技术落后,缺乏高技术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重点开展食用菌优质菌种选育及评价、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错季菇栽培技术、一棚多菌、周年生产技术、草腐菌集约化增效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菌糠循环利用技术林下套种食用菌技术、工厂化设施栽培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优先主题十:山区生态休闲渡假区建设技术研究与示范

针对目前本行业存在的“科研滞后于开发实践、专业人才匮乏、品牌特色不鲜明、经营管理欠规范、产品知名度低”等问题,重点研究生态休闲度假与红色旅游、生态农业休闲度假、森林生态休闲度假、地质公园生态休闲度假、新农村风貌游等产品的开发技术,以及滑雪场本土彩色植物文化景观营造技术,山区地域性生态旅游商品开发,通过塑造品牌提升品味,推动山区生态休闲度假旅游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优先主题十一:山区现代中心村镇科技示范工程

以提升科技水平、培养新型农民为核心,以改善民生、富裕农民、33 优化环境为目标,加强山区中心村镇建设科学规划,生态家园和新能源建设,生产生活废弃物综合利用,污水和垃圾处理,农民技术培训,农村信息化建设等技术的开发与示范,提升山区新农村建设的科技水平。

主要进行山区中心村镇的规划与布局、沼气能源开发与循环利用技术、新能源开发与村镇秸秆气化技术、山区小城镇生活垃圾及污水处理技术、入户终端设备的研制与农村信息化建设技术、山区低碳型村镇科技示范工程建设、新农民培育技术研究与示范等方面的研究。

优先主题十二:采矿迹地综合治理及尾矿高效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 重点开展采矿迹地重金属污染生物修复技术、采矿迹地植被恢复与生态重建技术、全尾砂充填地下采空区技术、钒钛磁铁矿尾矿综合利用技术、钒钛磁铁矿尾矿综合利用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与示范。主要解决尾矿、废矿迹地利用和植被的恢复,采取各种矿山废弃地复垦复绿措施,恢复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

优先主题十三:林地复合经营及新产品开发技术研究与示范 重点开展林地高效、可持续经营技术研究与示范;林地复合经营技术与示范;林副新产品开发技术研究与示范;以提高林地的产出效益,使之成为绿色食品、药品、工业品和能源供应基地。

优先主题十四:优化生态景观人工再造技术研究

针对山区不同的林、果、草植被本底情况,通过开展景观植物引进筛选与适地化栽培技术、山地景观节点优化设计与建造技术、经济林景观改造与观光农业设计技术、生态林景观改造与山地美化技术、生态林景观改造与山地美化技术、山地景观林生态美化功能与评价、建立山地景观林生态服务功能评价技术体系等方面的研究,采用“新造、改造、关键节点绿化、重点板块高效治理”相结合的措施,建立多类型、多树种、多层次、多效益、多功能的森林景观,以再现山川秀丽、花果飘香

的秀美富裕山川景观。

优先主题十五:山区生物质能源资源培育技术与开发

通过对生物柴油、生物乙醇、生物固体燃料等生物质能源树种的良种选育、引进及集约栽培技术研究与开发;研究生物质固化技术,改善直燃热性能;引进先进的生物质热裂解设备,优化热裂解工艺,研究生物质炭化、气化加工的关键技术,以造林大户、林业生产单位和加工企业为依托,建立生物质能源林规模化生产示范基地,带动山区生物质能产业的发展。

2、申报材料: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申请书

3、受理与咨询电话:山区办公室 0311-85818350

三、社会发展领域

(一)重大新药创制与生物医药开发

医药产业肩负着防病、治病、康复保健、保护社会生产力、保障民族繁衍生息的重要使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疾病谱的变化、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和公共卫生事业的进步,为医药产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1、支持重点

国家I类新药研发、专利到期药物大品种仿制、中药材基地建设、药物大品种二次开发、新药候选药物的研究及生物技术应用研究。

优先主题一:国家I类新药研发

重点支持1-2项能在2015年底以前获得新药证书或生产批件的国家I类新药。

重点内容: 针对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自主创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疗效好、副作用小、市场前景大的国家I类新药。

优先主题二:专利到期药物大品种研究开发

以专利药物保护即将到期为契机,选择受惠人群大、市场成熟、市场份额大的专利药组织研究开发,加速壮大我省医药产业整体经济实力,促进我省医药产品结构的调整。重点支持“十二五”期间能产业化的专利到期药物大品种。

重点内容:选择国内临床应用急需,市场容量大的专利到期药物组织技术、装备的前期研发,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进行生产工艺、质量标准、优质制剂、疗效和安全性的系统研究,确保药品质量与临床疗效完全达到原药的标准,降低药品费用,满足人民用药需求。

优先主题三:中药材大基地建设(定向委托)

针对目前我省药材生产小而散、散而乱,缺乏规划,难以形成区域特色产业优势的问题,继续支持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逐步提升我省道地、优势中药材质量。

重点内容: 药材规范化、规模化生产基地建设及生产关键技术研究 围绕我省道地和优质药材规范化生产,组织开展药用植物资源保护与种源繁育研究、药用成分积累规律研究、药材质量控制和质量标准研究、专用肥及施肥技术研究、规范化和无公害中药材生产技术体系研究。到“十二五”末,通过中药材大基地开发建设,攻克一批药材污染的关键技术,建立无公害中药材生产技术体系。该类项目由企业、科研单位、院校共同申报。

优先主题四:创新药研究与开发

“十二五”期间,加大对新药候选药物的研究,以逐步提升我省医药产业在国内外的竞争实力,推进医药产业结构调整的进程。

重点内容一:中药

中药复方候选新药研发。重点支持有效组分、有效成分、药效及成 36 药性特征均已明确的中药候选新药研究。

重点内容二:化学药

新化学药物研发。重点支持已经过药效学初筛、具有新作用靶点、新化学结构、或超分子组装特征的候选新药的研发。

重点内容三:新剂型

利用新敷料或新技术开展的新剂型及相关新制剂研发。重点支持针对各种肿瘤的靶向制剂和针对心脑血管疾病的缓、控释制剂的研发。

优先主题五:药物大品种二次开发

为满足广大患者的用药安全和用药需求,更好地为全民医疗保障服务,围绕重大疾病组织大品种药物技术升级创新研究,为重大疾病防治提供质优、价廉、安全、有效的大品种药物。

重点内容:重点支持年销售额不低于3亿元人民币,且用量大、受惠人群广的单品种进行二次开发研究及系列产品开发。

优先主题六:生物技术应用研究

重点支持制药领域的生物技术及其它生物技术的研究与开发。重点内容:围绕生物技术药的创制,重点支持技术条件成熟、成长潜力大、产业关联度高的新物质结构、新载体、新靶点、新机制、以及运用新技术开展的创新型生物技术药物的研究。尤其开展人源或人源化治疗性单克隆抗体药物、新型基因工程重组蛋白质及多肽药物、核酸类药物和基因治疗药物研究。

着眼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对生物技术的重大需求,视情安排具有重大支撑和引领作用并能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关键工艺、关键产品的研究与开发。

2、申报要求:国家I类新药开发、专利到期药仿制、中药材基地建设和药物大品种二次开发项目,企业可单独申报或企业、大学、科研院

所联合申报。企业要配套完成项目的足额资金。

新药候选药物的研究,重点支持能支撑新药开发的项目。

3、申报材料: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申请书

4、受理与咨询电话:社会发展科技处0311-85879143

(二)医疗卫生技术

重点围绕再生医学技术、中医治疗常见病、呼吸系统疾病、肾病、眼病、口腔疾病等开展技术攻关。通过再生医学技术、中医传统诊断治疗技术及其他临床适宜技术研究,进一步提升相关学科的技术水平,带动建立我省在本领域的高水平科研专家团队。

1、支持重点

优先主题一:再生医学技术对内科常见慢性病的临床应用研究 本优先主题重点研究再生医学技术在内科常见慢性病的临床应用,评估再生医学技术的可实施性及制定规范的应用方案。本优先主题设指令计划重点项目1项,自筹经费计划不再支持。

重点内容一:再生医学技术在治疗常见内分泌疾病中的应用和临床评估

立足再生医学技术在治疗内分泌疾病中的应用可行性,研究再生医学技术对常见内分泌疾病及其并发症(如糖尿病和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等)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探讨并制定再生医学技术治疗中的患者入选及排除标准;研究制定详尽的疗效评估和监测指标;拟定再生医学技术对常见内分泌疾病及其并发症的最佳治疗规程。

重点内容二:神经再生技术在治疗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和临床评估

针对神经系统疾病与损伤的神经再生治疗技术的关键问题,探讨神经再生技术对神经系统疾病与损伤治疗的时机、途径以及疗效,研究神经

再生技术治疗脑血管病、神经系统损伤、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例如帕金森病、老年痴呆等)的有效性及可控性的规范化技术流程,制定一套相关的技术实施方案;探索神经再生技术的临床转化及应用的个体化规范,提升我省生物技术应用领域的持续发展的能力。

重点内容三:再生医学技术在慢性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应用和评估 针对严重危害城乡居民健康的,致残、致死率较高的常见慢性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应用生物技术干预治疗。通过对血管、心肌、心脏电生理等方面监测评价,探讨再生医学技术在改善心脏功能、降低心脏事件的作用,制定规范化、个体化的治疗规程。

优先主题二:常见疾病临床诊治技术研究

开展河北省城乡社区居民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适宜诊治新技术研究。重点支持安全、有效、低成本、切实可行的临床技术研究。重点关注:急救医学、呼吸系统疾病、肾病、眼病、口腔疾病及临床诊断新技术等。本主题原则上不支持基础研究内容和优先主题一已包括的研究内容。

重点内容一:临床新技术安全性、有效性比较研究

重点内容二:研究常见病、多发病疗效确定、简便易行、低成本的诊断和治疗新方法研究;

重点内容三:重大疾病、常见病、多发病现有诊断方法、干预措施的改进、修订。

2、申报要求

优先主题一:牵头申报单位为省属综合医疗单位并具备规范化的专门用于再生医学技术的研究中心和实验室;优先支持多优势学科联合申报;项目负责人要求具备正高以上职称,具有组织协调多学科联合开展研究工作的能力

优先主题二:财政资助项目要求有一定的研究基础,课题负责人原则上应具备博士学位或副高以上职称;自筹经费项目要求负责人原则上应具备硕士学位或中级以上职称。

3、申报材料: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申请书

4、受理与咨询电话:社会发展科技处 0311-85891809

(三)资源与环境

围绕我省资源环境领域的重大科技需求,开展新技术应用研究与中试示范,突破一批关键技术,使科技进步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为社会事业发展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1、支持重点

优先主题一:重点行业重金属排放污染控制及新工艺新方法研究 从行业特性分析着手,对铅蓄电池制造业、皮革及其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等重点行业的产污和排污强度,开展过程控制及综合治理的新工艺新方法研究;以重金属污染物为主要研究对象, 研究河北大宗药用植物产区土壤、沉积物等环境介质中镉、铅、汞、铜、砷等重金属监测分析,样品采集、监测方法及重金属吸收规律研究。

优先主题二:生活垃圾和城市污水厂污泥处臵技术与设施研究 按照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要求,开展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关键技术研究。重点支持适应国家节能减排要求的生活垃圾多元化处理技术及其优化组合研究,降低处理系统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提高处理系统的处理效率。

优先主题三:微生物制药菌渣处臵和利用过程控制技术研究 针对微生物菌渣的污染特性,研究菌渣污染特征及其环境行为,开发适合生物制造业发展现状和环境保护需要的微生物菌渣污染控制及安全处臵技术。

优先主题四:其他与环境保护技术相关的科技支撑研究

重点开展重大节能降耗新工艺、设备和产品研发,产业化、工程示范项目。

优先主题五:地热资源技术集成应用与工程示范

地热是环保型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地热资源,改变当前能源结构,减少燃煤消耗,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地热资源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

优先主题六:地质资源重要成矿带成矿找矿研究

以现代成矿找矿新理论为指导,运用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综合信息勘查技术,对重要成矿岩石学、地球化学、就位机制等重大地质问题与成矿作用进行研究,实现重要成矿带成矿理论与找矿关键技术的突破。

2、申报材料: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申请书

3、受理与咨询电话:社会发展科技处 0311-85876525(四)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研究与产业化

加强海洋产业关键性技术研究,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新兴产业,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培养壮大海洋科技人才队伍,为把沿海地区打造成环境优美、富有活力的生态和经济区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1、支持重点

优先主题一:海水利用技术研究开发及产业化

针对我省淡水资源严重紧缺的突出问题,以培育壮大海水利用新兴产业为目标,围绕海水淡化、海水化学资源利用、海水直接利用,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水利用关键设备,突破一批海水利用成套技术,开发大规模海水利用成套装备,建设海水利用示范工程。

优先主题二:海洋生物资源利用技术研究开发及产业化

围绕开发和利用海洋特有的丰富生物资源,以培育沿海地区海洋生物新兴产业为目标,研究开发海洋创新药物、新型海洋生物制品,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研究挖掘滩涂植物的特殊功能价值,突破一批大宗水产品精深加工、分离提取等关键技术,开发一批具有明显市场优势的高端产品。

优先主题三:海洋环境保护技术研究与示范

针对我省近岸陆域生态破坏、近岸海域污染加剧、海洋功能退化、突发灾害事故频度增加等严重问题,重点开展海洋环境监测技术与装备、海洋重大灾害预警与减灾技术与装备,典型海岸带修复技术研究与示范,重要河口湿地生态修复技术研究与示范,为改善近岸海域生态环境质量提供技术支撑和示范样板。

2、申报材料: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申请书

3、受理与咨询电话:社会发展科技处 0311-85873216

(五)社会公共事业领域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以解决社会公共事业发展和市场机制不能有效配臵资源领域中的共性科技问题为目标,支持公共性、非营利性,并具有明确应用方向与前景的技术研发与成果的推广应用,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科技发展成果。

1、支持重点

优先主题一:防灾减灾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以提升我省对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事故的应对能力为目标,重点开展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等预测预报和防灾减灾关键技术研究,重大灾害应急救援关键技术体系研究与应用。

优先主题二:安全生产与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把预防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作为安全生产科技工作的主攻方向,以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等行业(领域)为重点,优先支持安全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工程,重大事故快速抢险与应急处臵技术及装备

的研发。针对打击在食品中使用非法添加物和违法使用食品添加剂,重点支持食品质量安全检测关键技术研究和仪器研制。

优先主题三:科技强警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根据维护稳定、打击犯罪、反恐防恐等社会公共安全领域的重大需求,研究实用高效的情报信息、监控预警、决策指挥、快速反应、控制处臵等保障技术,并依托科技强警示范城市,开展综合示范,提高维护社会安全的技术支撑能力。

优先主题四:全民健身与竞技体育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以促进全民健身事业为目标,重点支持适合大众的科学健身模式、健身手段、健身器材等方面的研究与示范;以备战第30届伦敦奥运会以及第十二届全运会为目标,重点支持体能训练、专项力量训练新理论、模式、方法研究,提升我省竞技体育的竞技能力。

优先主题五:文物保护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重点研究脆弱易损珍贵文物本体、文物保存环境、考古发掘现场、古代木结构建筑等保护技术;研究文化遗产保护修复工艺技术。

优先主题六:旅游科技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重点开发旅游区生态与景观环境保护技术、民俗文化传统继承与保护技术,开展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综合技术应用示范。

优先主题七:城镇化与城市发展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重点支持现代大型建筑设计与绿色施工关键技术研究,建筑施工装备研究开发与产业化,城市基础设施预防性养护与快速应急抢险技术研究与应用,城镇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研究与示范工程。

2、申报材料: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申请书

3、受理与咨询电话:社会发展科技处 0311-85873216

(六)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示范区)建设

加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示范区)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和引领带动作用,将实验区(示范区)建设成为可持续发展技术示范的重要载体和平台。

1、支持重点

优先主题一:区域可持续发展关键技术研发与集成示范

在已经批准的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示范区),围绕经济结构调整、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城镇化与城市发展、公共服务与社会保障、公共安全等领域的重点问题,开展研究、引进、集成与科技示范活动。

优先主题二:区域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研究与示范 在已经批准的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示范区),组织推广循环经济、低碳生活、低碳社会建设等方面的先进技术,探索建立符合区域特色、科学合理的发展模式。

2、申报材料: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申请书

3、受理与咨询电话:社会发展科技处 0311-85873216

河北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计划

项目指南

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项目

(一)重点支持方向

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优势、重点发展”的原则,重点在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与现代服务业、冶金、化工、节能环保、医药卫生、轻工与建材、现代农业等重点领域,主要依托我省传统优势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具有一定实力的大中型骨干企业建设。鼓励企业与高校或科研院所联合共建,推进产学研合作。

(二)申报要求

(1)研究开发方向明确,特色突出,拥有较好的工程技术研究、设计基础,具备承担国家和省重大科技项目的能力,在本领域具有明显优势,在省内同行业中是公认的技术权威,在国内有较高的影响。近三年在本研究开发方向上承担重点研究开发或产业化项目不少于6项。

(2)有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广阔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成果、发明专利或专有技术,有丰富的成果转化背景及经验。近三年在本研究开发方向上获取的科技成果、发明专利或专有技术不少于9项。

(3)工程中心主任应在本领域具有较高的技术地位,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年龄不超过60岁;每个研究开发方向应有技术水平高、工程化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带头人;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固定人员不少于25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不少于40%。

(4)工程试验条件和基础设施完备,能满足工程技术研究、开发和

试验任务的需要。研究开发、试验和办公用房不少于1500平方米,仪器设备原值不低于500万元。

(5)具备培养高级人才和技术培训的条件。高校申报的工程中心应有省级以上重点学科和硕士以上学位授予权;科研院所、企业及其它单位申报的工程中心应具有培养(或代培)研究生的能力和条件。

(6)建设单位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良好信誉,有筹措建设资金的能力,能为工程中心的建设和运行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技术支撑及后勤保障,能够承担建设和管理工程中心的责任。建设单位是企业的,近三年年均产值不少于2亿元,主要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位列河北省同行业前列,年科技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不低于3%。

(7)主管部门能为工程中心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必要的经费及条件保障。

(8)高校或科研院所已在现有国家或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人员不能作为新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固定人员。

(三)申报材料

(1)河北省工程技术中心建设项目申请书;

(2)企业申请与高校或科研院所联合共建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应提供双方联合共建的正式协议,明确双方人员及任务分工、成果共享方式等。

(四)受理与咨询电话:平台与基础处0311-85829545

二、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

(一)重点支持方向

按照完善优化重点实验室布局的要求,对符合我省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重大需求,确需建设的,省科技厅将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专家采取考

察、咨询论证的方式组建。

(二)申报要求

2012年新建省重点实验室不采取集中申报的方式,不受理网上申报。

上一篇:读音下一篇:在技工学校第七届学术交流研讨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