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科技服务平台

2022-08-13

第一篇:河北省科技服务平台

2018年度河北省科技重大专项

2018年度河北省科技重大专项 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项目申报指南

一、总体安排

(一)总体思路

贯彻落实全省科技工作会议精神,聚焦《2017年全省科技工作要点》,突出服务一条主线、两向协同、三个引领、四大转变、五项机制,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绩效为标准,瞄准产业转型、结构调整、生态治理、科技惠民的重大科技需求,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方式,实施一批重大项目,促进省内外特别是京津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推动产业发展迈向中高端,支撑引领创新型河北建设。

(二)重点任务

重点围绕大数据、机器人、大健康、大气污染治理、能源综合利用和现代农业等领域,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技成果由中试或应用初期进入产业化开发阶段,并较快形成产业规模。培育市场优势显著的目标产品、提升相关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对改善民生具有重大意义的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优先支持京津科技成果在我省落地达产。

二、支持重点

优先主题一:大数据及新一代信息产业(指南代码2000201) 重点支持“大智移云”(大数据与云计算、物联网、智能终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互联网+”、北斗导航、卫星通信、卫星遥感、集成电路、高端软件等领域产品的产业化开发及应用。

优先主题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指南代码2000202) 重点支持高性能数控装备、先进交通装备、煤矿装备、工程装备、高性能化工装备、海洋工程装备、智能制造与机器人、微纳制造、高端基础部件等产业化开发及应用。

优先主题三:高性能新材料产业(指南代码2000203) 重点支持新型高分子材料、新能源材料、高附加值金属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以及高端钢铁、新型膜材料、精细化工新材料、重大工程配套关键材料等产品的产业化开发及应用。

优先主题四:新能源产业(指南代码2000204)

重点支持高性能太阳能电池及光伏发电系统、智能运维与调控系统、新型风力发电机组与关键部件、核电机组关键装备及部件、储能技术与装备、混合动力及纯电动新能源汽车整车等技术产品的产业化开发。

优先主题五:节能环保产业(指南代码2000205) 重点支持大气水污染监测与防治仪器设备、高能耗行业新工艺及节能技术、建筑节能技术和绿色建材、典型机电产品的节能技术、大宗工业固体废物污水污泥高值化和规模化综合利用技术等产业化开发及应用。

优先主题六:大健康新医疗产业(指南代码2000206) 重点支持生物技术新药、现代中药、新型制剂、诊断试剂,大品种药物的技术改造,智能化诊疗技术及装备、医疗增材制造技术及装备、高端医疗器械及其它生物技术产品的产业化开发及应用。

优先主题七:现代农业产业(指南代码2000207) 重点支持智能化设施农业装备与技术、大型农业复式联合装备、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业生物技术、农业信息化和物联网技术及装备等产业化开发及应用。

三、绩效目标

围绕重大关键共性技术、重大战略产品开发,在重点领域推广转化50项以上核心技术成果,形成专利、标准等知识产权200项以上,培养高层次产业技术创新团队50个以上,扶持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和优势产业,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发展,加速产业聚集,形成一批创新型产业集群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以核心技术为源头的创新创业,促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融合发展,带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

四、申报要求

(一)成果来源

1.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等形成的重大科技成果; 2.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奖励的重大科技成果;

3.两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国家“特支计划”等高端人才、团队研发的重大科技成果;

- 34

第二篇:河北省建设科技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全省建设科技项目管理,促进建设行业科技进步,根据原国家科委《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办法》(原国家科委令第19号)和原建设部《科学技术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建科

【2001】20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建设科技项目(以下简称科技项目),是指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立项、实施的建设行业科研项目。

在本省范围内申请科技项目,从事相关研究、鉴定、验收和推广,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省范围内企事业单位、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行业组织等均可申报与住房和城乡建设活动相关的科技项目。

第四条省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全省科技项目的统一管理工作,设区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市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相关行业科技项目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二章科技项目申请与立项

第五条按照省财政部门年度专项经费计划要求,省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对科技项目的申请,原则上每年一季度集中受理一次。

-1-

第六条申请的科技项目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及有关知识产权的管理规定,且无成果及权属方面的争议。

第七条科技项目的申请和立项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有利于建设科技进步和可持续发展;

(二)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改造传统产业,具有创新价值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产品研究开发项目;

(三)能指导行业发展的经济政策、技术政策及法规研究等软科学研究项目;

(四)有利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第八条科技项目申请立项的基本条件:

(一)申报项目的研究内容应符合年度申报范围的要求;

(二)项目第一负责人应当是项目的实际主持人,具备相关专业副高级(或者博士学历)以上技术专业职称的在职人员,具备完成项目所需的组织管理及协调能力;中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应有两名具备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同行专家推荐;

(三)项目承担单位及其合作单位必须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实体或学术团体,具备完成研究任务的科研实力;

(四)第一负责人原则上每年只能申请一个指令性计划项目;项目负责人(前三名)不得是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立项而未结题的科技项目负责人;

(五)申请项目不得是国家、省、市等各部门已经批准立项的项目或类似项目;

-2-

(六)科技项目研究期限一般为1至2年,原则上不超过2年。

第九条申请单位应按规定如实填报《河北省建设科技研究计划项目申请书》(一式二份),经第一申请单位所在市有关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向省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部属、省属单位可直接向省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申报。

第十条省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对收到的科技项目申请,应组织相关技术和管理专家进行评审,结合专家评审意见和财政部门核准的科技项目专项经费计划情况,制定并下达年度科技项目计划。

第十一条重大科研项目实行招投标制度。招标的项目由省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确定后,制定并发布招标公告。投标单位在规定的时间内向省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提交投标方案,经评审后择优选择中标单位。

第三章项目实施与管理

第十二条科技项目计划下达后,项目承担单位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与省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签定《河北省建设科学技术研究计划专项合同》(以下简称科研合同),明确研究开发任务和考核内容。

第十三条科技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对科研合同中所列的研究目标、内容、进度等进行调整的,项目承担单位应当向市主-3-

管部门提出申请。经市主管部门审查并报省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同意后,按调整后的合同任务和目标予以实施。

第十四条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科技项目应及时调整或撤消:

(一)国家或省的重点发展方向、政策发生重大变化,造成建设科技项目无法继续正常进行的;

(二)科技项目实施活动证明,所选技术路线已不可行的或国内已有相当或更高水平同类科技成果的;

(三)因市场、合作研发、参加科技项目工作的技术骨干等发生变化,造成原定目标及技术路线难以实施,导致科技项目无法进行的;

(四)自筹经费或其他物质条件不落实,或科技项目依托的工程已不能继续进行,影响科技项目正常实施的。

第十五条科技项目需调整或撤消的,项目承担单位应向所在市有关主管部门提出科技项目调整或撤消的书面报告,由市主管部门审核,报省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批准。

对由项目承担单位自身原因造成科技项目撤消的,项目承担单位应返还省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拨付的科研补助经费。

第四章项目结题与科技成果推广

第十六条科技项目结题分为成果鉴定和项目验收两种方式。科研攻关、技术开发、重点产品开发、有关专项项目采取成-4-

果鉴定方式结题;重点推广技术项目、科技示范项目(或者科技试点项目)、产业化基地采取验收方式结题。

第十七条科研合同规定的目标及任务完成后,项目承担单位应提交鉴定或验收资料,经市有关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由省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安排鉴定或验收工作,组织鉴定或验收委员会对科技项目进行鉴定或验收。

申请成果鉴定或项目验收应具备的条件、提交的资料,鉴定或验收的内容,按《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八条鉴定或验收委员会原则上由7人(含7人,一般为单数)以上专家组成。专家应当具备相关专业副高职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科技项目完成单位的人员不得担任该项目的鉴定(验收)专家。

第十九条科技项目鉴定或验收通过后,项目承担单位应及时填写《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证书》或《科学技术项目验收合格证书》,连同所有鉴定或验收材料一并报省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办理科技成果登记。

第二十条项目承担单位应按照档案管理办法,保存所有的实验数据、研究资料、标本样品、软件系统、技术报告、经费决算资料等原始文件及证件证书,并整理归档。项目涉及国家秘密的,按照《科学技术保密规定》执行。

第二十一条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的科技项目外,科技项目的鉴定或验收情况在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门户网站-5-

及时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二条省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依据鉴定或验收委员会的意见,对具有良好推广应用前景的科技成果,根据《推广应用新技术和限制、禁止使用落后技术公告》推广应用新技术的要求,定期发布《科技成果推广项目》,支持、具体指导示范工程建设,促进科技成果推广转化。

第二十三条省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每年从本省建设推广项目中优选部分重点项目,推荐申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重点推广项目。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四条在设区市主管部门立项的建设科技项目,向省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申请项目结题和成果推广的,按本办法

第四章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五条本办法自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1991年12月16日原省建委印发的《河北省建设科技管理暂行办法》(冀建科【1991】569 号)同时废止。

-6-

第三篇:河北省农村科技人才现状调查报告

摘要:农业科技人才是农业科技的载体、创新的关键,是农业科技进步和发展的根本。近年来,河北省委、省政府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断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文章分析了河北省农业科技人才队伍现状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新时期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对策建议,如加强组织领导,为人才队伍建设提供组织保障;加大经费投入,完善投入支持机制;深化改革,创新人才队伍发展机制等。

关键词: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问题;对策

“三农”问题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实践证明,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农业技术人员在农业发展、改革、创新以及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同时农业技术人员具备不可替代的技术优势。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扎根基层的农业技术人才越来越少,这对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造成了很大影响。为了加强基层农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有效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现就当前农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与应对措施探讨如下。

一、河北省农业科技人才队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 层次较低,体现不出应有的活力

在基层队伍中,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相当少,大多数人员是中专及以下学历,而且年龄普遍偏大;初、中级职称的人员占很大比例,技术能力不够强。整个基层农业技术人才队伍中,真正科班出身、专业素质较强的技术人员只占少数,且多数调到了非农业部门。

2)总量偏少,严重影响发展的后劲

据调查,整个农业中直接在乡村一线工作的只有少数部分,而在乡(镇)工作的农业技术人员则更少。近几年来,由于编制问题和机构精简,一批优秀的农业大中专毕业生被拒之门外,从事一些与农业无关的工作。目前的基层农业技术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因待遇差而另谋发展,真正服务农村的农业技术人员已非常少,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发展。

3) 经费不足,严重阻滞技术的更新

目前,农业技术推广投资处于非常低的水平,许多乡(镇)农技站基本上处于“有钱养兵,无钱打仗”的状况,有相当一部分农业技术人员的待遇还比不上外出务工人员,导致许多农技人员不安心本职工作,纷纷另谋出路,即使正常上班的人员也无心开展正常工作。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民对农业技术的需求更加高,而因经费的严重不足,对农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基本处于很低的层次状态,致使农业技术人员素质难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阻碍了新技术的引进开发与推广应用。

4) 体制不顺,导致工作的开展困难重重

从整个农业来看,普遍存在队伍不稳、人心涣散、工作松散等现象,主要表现为:一是用人机制不科学,所学专业的技术人员进不到对口单位工作,非专业人员却时常占编。二是基层农业服务体系出现了“线断、网破、人散”现象,导致工作开展困难。三是基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基层人员的办公条件、生活条件差,社会地位低下,靠吃财政饭,没有其他的来源收入,发挥不了应有的积极推动作用。

二、加强基层农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应对措施

1) 改善农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环境

一是着力改善基层农业技术人员的办公设施条件,让基层工作人员留得住,能安心开展工作。二是加大农业科技工作的投入。通过财政预算或信用部门解决一定的科技示范经费,为农业科技工作开拓创新创造条件。三是营造农业科技工作的积极氛围。对农业科技工作中

涌现出来的优秀人才的优秀事迹,要善于挖掘,善于推介,并对其中德才兼备的予以优先提拔。必要时可出台一些优惠政策,让具有中级职称的一线技术人员享受科级干部的待遇。

2) 壮大农业技术人才的队伍

一是发挥现有的农业技术人才优势,充分利用人才资源,鼓励县直部门的农业技术人才到基层、到生产一线、到乡村组具体指导工作。二是培育农村乡土人才,健全乡土人才评聘机制,将农村中的“种养大户”、“流通大户”、“土专家”、“田秀才”等人才吸纳进来,壮大基层农业技术人才队伍。三是引进外地优秀人才和高校毕业生。通过技术入股、基地免费等优惠政策和建立科技创新园等,积极争取龙头企业和高级人才、优秀人才的进驻,开发新、特、优的产业,引领周边群众致富,通过全方位开发人才资源,最大程度地整合壮大基层农业技术人才队伍。

3) 提高农业技术人才的业务水平

一是加大对技术干部和乡土人才的培训力度,不断使其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并把所学的新技术应用到实际工作中,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现代农业的科学发展。二是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为技术干部创造学习提高的机会,打造施展才华的平台。如建立县、乡人才结对联系制度或互动交流机制,促进2 级人才共同提高;定期对县、乡、村技术人才进行知识更新;选派有能力、有创新意识的人才去高等院校或发达地区学习深造。

4) 健全农业技术人才的管理机制

一是严格目标考核奖惩,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能上能下制度和工作业绩与绩效工资挂钩制度。二是进一步完善县、乡、村的农业3 级机构。明确各级工作职责,签订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实行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管理理念。通过完善管理服务机构,从而形成县、乡、村3 级农业服务一体化的网络。三是加强人才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牢固树立为民服务的理念,增强集体荣誉感。

第四篇: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

第一章 创新资金支持对象

第一条 省创新资金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择优支持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关联度大、节能降耗、有利于环境保护和出口创汇的项目。重点支持科技人员(包括外省市、海外留学人员)带技术(成果)在冀创办科技型企业。优先支持产、学、研结合项目,转制研究所项目,高新技术企业项目,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各类孵化和产业化基地的创新、创业项目。

第二条 承担省创新资金项目的企业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申请项目须符合国家和省产业政策导向,知识产权明晰。 (二)申请企业须在河北省境内注册和纳税,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和服务业务。

(三)承担项目的科技人员(包括外省市、海外留学人员)须有合法身份的相关证明及学历、专业工作简历,并须具备实施创新项目的能力。

(四)职工总人数原则上不超过500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25%,直接从事研究开发的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10%。

(五)有良好的经营业绩,资产负债率不超过70%;每年用于高新技术产品研究开发的经费不低于销售额的3%。新办企业(开业不足一年)不受此款限制。

(六)有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健全的财务管理机构和合格的财务管理人员。

第三条 省创新资金不支持以下各类项目和企业:

1.不符合国家和省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针及产业政策的项目、无自主创新的单纯技术引进项目、低水平重复项目、知识产权不清或有纠纷的项目、单纯的基本建设项目、一般加工工业项目、实施周期超过三年的项目、投资规模过大的项目以及对社会和环境有不良影响的项目。

2.已经上市的企业以及上市企业占有50%以上股份的企业、资产和财务状况不好的企业、中方拥有股权不足51%的企业、非技术性的服务企业以及纯贸易企业等。

第二章 省创新资金支持方式

1 第四条 省创新资金以贷款贴息、无偿资助和资本金投入三种方式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

(一)贷款贴息

1、主要用于支持产品具有一定水平、规模和效益,金融部门已经贷款,扩大生产规模的项目。

2、项目总投资在2000万以下,资金来源确定,投资结构合理,项目实施周期不超过二年。

3、贷款贴息额按贷款额年息的50%-100%给予补贴,补贴额度一般不超过50万元。

(二)无偿资助

1、主要用于新产品中试阶段的必要补助、科研人员携带科技成果创办企业进行成果转化的补助。

2、项目总投资一般在1000万元以下,资金来源确定,投资结构合理,在项目新增投资中,企业需有与申请创新资金数额等额以上的自有资金匹配;项目实施周期一般不超过二年。

3、无偿资助数额一般不超过30万元。一般情况下,企业申请资助数额不大于企业的净资产数额。

(三)资本金投入

资本金投入以引导其它资本投入为主要目的,数额一般不超过企业注册资本的20%,原则上,可以依法转让,或采取合作经营的方式在规定期限内依法收回投资。

列入国家创新基金的项目,视项目和企业情况,原则上按不高于国家资助资金的30%比例给予无偿匹配资助。

根据要求,项目所在市县财政要按2:1的比例对省创新资金支持项目给予资金匹配。

第三章 监督管理

第五条 河北省科学技术厅(以下简称省科技厅)是省创新资金的主管部门,根据国家创新基金的支持重点和项目指南,结合河北省特点,制定省创新资金的支持重点和工作计划;会同河北省财政厅(以下简称省财政厅)分 2 批审批省创新资金支持项目,制订省创新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办法;向省政府报告省创新资金执行情况。组建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管理中心(以下简称“管理中心”),该机构为非营利性自收自支事业法人,是省创新资金的运作执行机构,在科技厅和财政厅指导下,负责省创新资金的日常管理,并定期向科技厅、财政厅报告工作。

第六条 财政厅是省创新资金的监管部门,参与审议省创新资金支持重点和工作计划;参与制订创新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办法;根据省创新资金工作计划,确定创新资金预算安排,省财政厅将资金经省科技厅,分两批拨入管理中心专用帐户,同时负责对省创新资金运作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四章 立 项

第七条 经管理中心组织专家评审委员会审查论证通过的项目,由省科技厅会同省财政厅审定省创新资金项目和国家创新基金的配套资金。项目审定同意后,由省创新资金管理中心直接与承担企业签定省创新资金项目合同;将合同签定后的项目清单抄送财政厅。

第八条 省创新资金资助金额分两批下达,根据支持方式不同,首批按批准总额的50~80%拨付,待项目完成并通过验收后再拨付余额。

第五章 项目验收

第九条 省创新资金项目合同到期后一个月内,承担企业向省创新资金管理中心提出项目验收报告。省创新资金管理中心组织验收。

第十条 省创新资金项目完成并通过验收后,拨付支持资金的余额;对没有完成合同目标、差距较大的项目不予通过验收,停拨经费,限期完成。

第十一条 承担省创新资金项目的企业应按照本办法和省创新资金项目合同书的有关条款,自觉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并在规定时间内向省创新资金管理中心报送半年和省创新资金项目监理信息调查表以及所要求的相关附件。

第十二条 如发现有关部门或企业、有关人员在项目申请、立项、实施、管理中弄虚作假、玩忽职守、以权谋私、挪用经费等违反规定和财经纪律的行为,将采取停止受理、通报批评、中止或撤消项目合同等措施;被撤消或中止合同的省创新资金项目,对承担企业进行项目财务清算,并将省创新资金支持的剩余经 3 费如数上缴财政部门。对违纪、违法情节严重者,提交有关部门追究企业和有关人员的责任,并不再受理该企业的创新资金项目申请。

4

第五篇:河北科技大学科研奖励办法

第一条 为调动我校教职员工从事科学研究的积极性,鼓励教师多出高质量科研成果,促进我校科研工作上档次、上水平,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由我校教职工作为第一完成人且我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的国家、省(部)级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等)和社科优秀成果奖,学校给予一定奖励:

(一)获得国家级奖励和省(部)级一等奖的,学校按政府发放奖金额的100%给予奖励;

(二)获得省(部)级二等奖的,学校按政府发放奖金额的50%给予奖励。

第三条 我校与外单位合作申报的获奖项目,按学校相应等级奖金的1/N计算(N为我校获奖单位排序序号)。

第四条 我校教职工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且我校作为第一作者署名单位,在正式公开出版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学校给予一定奖励:

(一)在《Nature》和《Science》上发表的论文,奖励金额为十万元/篇;

(二)被SCI、EI收录的论文,奖励金额分别为: SCI一区收录 10000元/篇 SCI二区收录 5000元/篇 SCI三区收录 3000元/篇 SCI四区收录 1000元/篇 EI收录 1000元/篇 被SCI、EI收录的会议论文,奖励金额为500元/篇,且同一作者在同一次会议上发表的多篇论文只计一篇。

(三)被SSCI收录,被《新华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收录的论文,奖励金额分别为:

SSCI收录 3000元/篇 《新华文摘》收录 1000元/篇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收录 500元/篇

第五条 我校教职工作为第一发明人,且我校作为第一专利权人的发明专利,在取得授权后,学校给予3000元/项的奖励。

第六条 对科研工作取得突出成绩的单位,学校予以表彰和奖励。学校每年将评选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

第七条 对在我校科研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的单位及个人、在学校科研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学校给予一定奖励,奖励总额度原则上按当年到校科研经费较上年度增加部分的2%计算。

第八条 同一成果获得多项(次)奖励时,只按最高奖奖励,不重复奖励。

第九条 科研奖励的费用从学校设立的科研奖励专项基金中列支。

第十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执行,原《河北科技大学科研奖励办法》(校字【2006】60号)同时废止。

第十一条 本办法由科研处负责解释。

上一篇:河北省蠡县人民法院下一篇:红船精神微党课讲稿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