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册美术教案(第一课节日)

2024-04-27

8册美术教案(第一课节日)(精选12篇)

篇1:8册美术教案(第一课节日)

第一课 ―― 初中政治第一册教案

七年级第一课珍惜新起点教案

第一节 新学校 新同学

一授课班级:

二科 目:<<思想品德>>

三课 题:第一课<<珍惜新起点>> 第一框<<新学校新同学>>

四教学目的:

用活动课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他们在初中生活中的新体验和新感受,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参与教学,寓教于乐。

使学生得到以下收获: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初中生活新环境,珍惜新起点

难点:如何通过积极的交往在同学中建立友谊。与同学结伴成长

七.教法及教具

教法:图例、事例分析法、比较法、讨论法、活动体验法等

八.教学设想:

授课理念:坚持“还课堂于学生”的教学理念,立足于学生的“学”,在开放性教学中,结合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真实体验。构建“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模式。

授课思路:本框内容分目,首先学习第一课第一框第一目“初中生活新体验”。学生从小学到初中是其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中学和小学相比,无论在同学、老师、校园环境还是在课程设置上都有很大变化,通过互动游戏把这些变化带给七年级新生新鲜感,让学生体验初中新生活,珍惜新起点。

其次以活动课的形式,学习第二目“珍视新友谊”和第三目“与新朋友结伴同行”。因为在进入中学最初的阶段,能否处理好人际关系,也是能否适应中学生活的问题。而在这一方面可能存在比较明显的个体差异,有的能迅速地和同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的也许历时三年也未能建立起来。因此对这一时期的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辅导是十分必要的。

九.具体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前言(板书)

教师在正式组织本单元教学前,先让学生翻翻上册的教科书,让他们与同桌分享看到如此精美、漂亮的教科书的心情。并利用好本书的“前言”,简明扼要地介绍思想品德课程将要学习的内容,本书的特点及学习上要注意的问题。以上处理应该是生动活泼的,而不是严肃的、说教的。让学生对你所教的学科留下美好的印象,憧憬着将来的学习,这样你就成功了一半。

讲授新课

第一课 珍惜新起点(板书)

第一框 新学校、新同学(板书)

(一) 初中生活新体验(板书)

活动 A:校园里的新鲜事之超级模仿秀

1.活动形式:游戏,,学生分成两组,互相一模仿新鲜事,一竟猜,进行竞赛.

2设计目的:通过寻找“校园里的新鲜事”的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学生活的各种新变化,领悟积极适应中学生活的重要性,珍惜初中这个新起点,体验成为一名中学生的快乐。

3 过程

第一步:“校园里的新鲜事”竟猜活动。

第二步: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在各小组间巡回,给予引导和鼓励同学发言。注:老师提醒学生新鲜事的范围包括;校风,笑貌,规章与小学的异同等.

第三步:开展竞猜活动,教师主持小组之间的`竞猜活动,鼓励两组同学模仿和回答;教师对其进行引导和补充同学的回答。

第四步:教师小结。

第五步:组织学生围绕“中学与小学的差异”分小组讨论。

第六步:指导学生着重从“开设的课程、上课时间、学习特点”等方面探讨中学与小学的不同之处。

第七步:教师总结。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可单独评价,也可采取项目评价,以每一小组答案的正确性、完整性作为评价标准,最后的补充填空可以采取自由抢答的方式。教师应对同学们在竟猜活动中的积极性给予充分肯定和赞赏;肯定同学们在竞猜活动中流露出的喜欢自己学校的心情,并举例说明;指出可能有的同学对自己目前所在的学校并不满意,或并不喜欢学校的同学,这也是很正常的,可以理解的,同时应引导这部分学生从积极、乐观的角度思考问题,发掘学校的优势所在。通过分组讨论活动考察学生的观察、比较和归纳能力,作为评价标准。

过渡:进入新的环境,你有什么样的感觉?学生回答略。教师概括为两种感觉:作为一名中学生既感到很高兴,但又感到孤单。怎么消除孤单呢?就需要我们结交新的同学、新的伙伴。

(二)珍视新友谊(板书)

活动 B:“认识你,记住我!”

1设计目的

增进同学们相互认识了解,扩大交往面,养成热情开朗的性格,在具体的活动中体验感悟交友的乐趣。

2准备工作

每个学生自制5到10张填有自己基本情况的“交友名片”,涉及的内容应是课本上的11个方面,鼓励学生尽量设计得新颖别致些,这也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3过程

第一步:学生下位互赠名片,并作自我介绍,相互认识。

第二步: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热情的交往,教师一旁观察,对参与性较差的学生进行及时辅导。

第三步:请同学们介绍自己的新认识的伙伴。

第四步:请学生谈本次活动的体验及感受,大家分享。

4评价指导

在活动中,教师应注意提供宽松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没有思想顾虑的情况下交流。

(三)“与新朋友结伴同行”(板书)

活动C: “大家来帮忙”讨论

1第一步::

提供一则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的难题 ,让大家出谋划策。(小玲是一位来自农村的初一新生,初到新学校新班级一个同学也不认识,在学校中生活学习很不习惯,特别是她害怕与城里的同学交往,她们好像不喜欢她,总是用异样的眼光看着她,她觉得在这新班级中很孤独。)

2活动目的:

帮助学生了解同学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性;促进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相互认识,促进同学团结;让学生学习一些必要的.人际交往常识。

3 过程:

第一步:将学生分成两组,对事例进行评论. 注:老师调节气氛,增加两组间的竟争,活跃气氛.

第三步:每小组派代表上台总结发言,谈谈同学和睦相处,共同进步,创建一个团结友爱班集体的重要性,(为下节课做好铺垫)

第四步:教师总结。

课堂小结:

七年级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个新的起点。从这个起点开始,我们将在新的校园里学习、生活,认识新的老师和同学,让我们珍惜这个新起点,与新同学结下深厚的友谊,一起茁壮成长。我相信,只要我们不懈努力,我们的明天会更好。(视情况可在《明天会更好》的歌声中结束。)

ⅢI.布置作业:

活动:我的新面貌

在小学,有的同学可能曾是佼佼者,有的同学却一直默默无闻,但所有这些,都已经成为过去,我们不应为曾经拥有的荣誉而背上包袱,也不必为曾经有过的失误而懊恼。关键是怎样把握住新的机会,在新学校、新集体、新老师面前怎样展现新的自我。

在中学,我将出现的新面貌是?

篇2:8册美术教案(第一课节日)

七年级第一课珍惜新起点教案

第一节     新学校 新同学

一授课班级:

二科     目:<<思想品德>>

三课     题:第一课<<珍惜新起点>>第一框<<新学校新同学>>

四教学目的:

用活动课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他们在初中生活中的新体验和新感受,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参与教学,寓教于乐。

使学生得到以下收获: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初中生活新环境,珍惜新起点

难点:如何通过积极的交往在同学中建立友谊。与同学结伴成长

七.教法及教具

教法:图例、事例分析法、比较法、讨论法、活动体验法等

八.教学设想:

授课理念:坚持“还课堂于学生”的教学理念,立足于学生的“学”,在开放性教学中,结合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真实体验。构建“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模式。

授课思路:本框内容分目,首先学习第一课第一框第一目“初中生活新体验”。学生从小学到初中是其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中学和小学相比,无论在同学、老师、校园环境还是在课程设置上都有很大变化,通过互动游戏把这些变化带给七年级新生新鲜感,让学生体验初中新生活,珍惜新起点。

其次以活动课的形式,学习第二目“珍视新友谊”和第三目“与新朋友结伴同行”。因为在进入中学最初的阶段,能否处理好人际关系,也是能否适应中学生活的问题。而在这一方面可能存在比较明显的个体差异,有的能迅速地和同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的也许历时三年也未能建立起来。因此对这一时期的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辅导是十分必要的。

九.具体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前言(板书)

教师在正式组织本单元教学前,先让学生翻翻上册的教科书,让他们与同桌分享看到如此精美、漂亮的教科书的心情。并利用好本书的“前言”,简明扼要地介绍思想品德课程将要学习的内容,本书的特点及学习上要注意的问题。以上处理应该是生动活泼的,而不是严肃的、说教的。让学生对你所教的学科留下美好的印象,憧憬着将来的学习,这样你就成功了一半。

讲授新课

第一课   珍惜新起点(板书)

第一框     新学校、新同学(板书)

(一)      初中生活新体验(板书)

活动 A:校园里的新鲜事之超级模仿秀

1.活动形式:游戏,,学生分成两组,互相一模仿新鲜事,一竟猜,进行竞赛.

2设计目的:通过寻找“校园里的新鲜事”的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学生活的各种新变化,领悟积极适应中学生活的重要性,珍惜初中这个新起点,体验成为一名中学生的快乐。

3 过程

第一步:“校园里的新鲜事”竟猜活动。

第二步: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在各小组间巡回,给予引导和鼓励同学发言。注:老师提醒学生新鲜事的范围包括;校风,笑貌,规章与小学的异同等.

第三步:开展竞猜活动,教师主持小组之间的`竞猜活动,鼓励两组同学模仿和回答;教师对其进行引导和补充同学的回答。

第四步:教师小结。

第五步:组织学生围绕“中学与小学的差异”分小组讨论。

第六步:指导学生着重从“开设的课程、上课时间、学习特点”等方面探讨中学与小学的不同之处。

第七步:教师总结。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可单独评价,也可采取项目评价,以每一小组答案的正确性、完整性作为评价标准,最后的补充填空可以采取自由抢答的方式。教师应对同学们在竟猜活动中的积极性给予充分肯定和赞赏;肯定同学们在竞猜活动中流露出的喜欢自己学校的心情,并举例说明;指出可能有的同学对自己目前所在的学校并不满意,或并不喜欢学校的同学,这也是很正常的,可以理解的,同时应引导这部分学生从积极、乐观的角度思考问题,发掘学校的优势所在。通过分组讨论活动考察学生的观察、比较和归纳能力,作为评价标准。

过渡:进入新的环境,你有什么样的感觉?学生回答略。教师概括为两种感觉:作为一名中学生既感到很高兴,但又感到孤单。怎么消除孤单呢?就需要我们结交新的同学、新的伙伴。

(二)珍视新友谊(板书)

活动 B:“认识你,记住我!”

1设计目的

增进同学们相互认识了解,扩大交往面,养成热情开朗的性格,在具体的活动中体验感悟交友的乐趣。

2准备工作

每个学生自制5到10张填有自己基本情况的“交友名片”,涉及的内容应是课本上的11个方面,鼓励学生尽量设计得新颖别致些,这也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3过程

第一步:学生下位互赠名片,并作自我介绍,相互认识。

第二步: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热情的交往,教师一旁观察,对参与性较差的学生进行及时辅导。

第三步:请同学们介绍自己的新认识的伙伴。

第四步:请学生谈本次活动的体验及感受,大家分享。

4评价指导

在活动中,教师应注意提供宽松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没有思想顾虑的情况下交流。

(三)“与新朋友结伴同行”(板书)

活动C: “大家来帮忙”讨论

1第一步::

提供一则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的难题 ,让大家出谋划策。(小玲是一位来自农村的初一新生,初到新学校新班级一个同学也不认识,在学校中生活学习很不习惯,特别是她害怕与城里的同学交往,她们好像不喜欢她,总是用异样的眼光看着她,她觉得在这新班级中很孤独。)

2活动目的:

帮助学生了解同学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性;促进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相互认识,促进同学团结;让学生学习一些必要的.人际交往常识。

3 过程:

第一步:将学生分成两组,对事例进行评论.   注:老师调节气氛,增加两组间的竟争,活跃气氛.

第三步:每小组派代表上台总结发言,谈谈同学和睦相处,共同进步,创建一个团结友爱班集体的重要性,(为下节课做好铺垫)

第四步:教师总结。

课堂小结:

七年级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个新的起点。从这个起点开始,我们将在新的校园里学习、生活,认识新的老师和同学,让我们珍惜这个新起点,与新同学结下深厚的友谊,一起茁壮成长。我相信,只要我们不懈努力,我们的明天会更好。(视情况可在《明天会更好》的歌声中结束。)

ⅢI.布置作业:

活动:我的新面貌

在小学,有的同学可能曾是佼佼者,有的同学却一直默默无闻,但所有这些,都已经成为过去,我们不应为曾经拥有的荣誉而背上包袱,也不必为曾经有过的失误而懊恼。关键是怎样把握住新的机会,在新学校、新集体、新老师面前怎样展现新的自我。

篇3:美术教学开学第一课之我见

一、从教师的自我展示中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一门审美艺术,美术教师在开学第一课上首先给人的感觉尤其是给第一次见面的学生留下的印象就是审美的最好教育题材。所以,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即是我们追求的一项长远学问,又是第一节课我们所需要深思推敲的。

1. 不一样的第一面

是否可以利用美术这一特殊学科元素给学生留下印象深刻的第一面,既能展现学科元素又能给学生一个亲切感,更加容易记住自己呢?作为低年级美术教师,开学第一课我们可以学习幼儿教学中常常用到的一些儿歌教学,亲切地与幼儿接触再来介绍自己。作为中高年级美术教师,由于学生对于之前的各个学科都有一定的了解和认知,根据其心理特点,美术教师可以以自身对美术的理解从画入手,这样既能征服学生,又能展现个人魅力,让学生记住自己,从而开始自己的美术课。

2. 风趣精炼的教学语言

“开言知肺腑,出口见精神”,美国著名教育专家夸美纽斯在其名著《大教学论》中,生动地将学习比喻成吃饭,吃饭要有食欲才能吸收,学习要有兴趣才能接受,所以对教师来说,第一节美术课语言的精心准备,必须煞费苦心,一炮打响。这也是让学生“死心”爱上美术课的第一步。

举例说明:每节课我们都需要提前走进教室候课,这段时间对于我们美术课来说是非常宝贵的,如何让学生在第一次见面时消除一定的紧张感,又让学生对眼前见面的新教师感兴趣,离不开幽默风趣的课前暖场。

在正式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对于教师指令的执行更需要精炼的教学语言。

二、从巧妙设计、树立信心正确引导

我们很容易发现,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经常发生这样一些案例,偶然一次无意中表扬了一个学生的画,可能你就有第二次、第三次,或者更多表扬的机会,可见在教学中这种表扬、学生个性展示的机会有多么重要。

1. 个性展示,树立信心

第一节课上,不妨多备一些小纸片,如果用一种颜色、一个爱好、自己的名字、自己的外貌……你想选择哪个,用一幅简单的画来介绍自己呢?简短的五分钟,也许你就可以获得更多的学生信息,我相信无论是低年级学生还是高年级学生,在这个环节展现的自己都是不一样的。既可利用多媒体让学生通过一幅画来富有个性地介绍自己,又能大大地给予表扬,提升他们对于美术学习的一个信心和激情。

2. 智慧比较,正确引导

在第一节美术课上,我们在组织学生介绍自己的同时更需要给学生一些正确的引导,比如对于画的一些赏析能力。

我们总习惯向学生强调什么样的画好,首先从画的内容上要求选取得新颖巧妙,画面构图上要做到大、突出主体物、饱满……总之,不同阶段有不一样的层次要求,可是这样生硬的讲述,或者之前准备一些较好的学生优秀作品来作为范画介绍,在学生一天的学习疲劳下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为此我也苦恼过很多次,但在平时的一次听课中,我们常常看到老师们喜欢拿好的学生作品和这方面需要修改的学生作品用来做比较,以此来达到评价提升的目的。而在第一节美术课上,既然我们需要提升学生一些辨析作品的能力,那是否可以利用课堂资源和课前准备用现场学生的范画来进行智慧比较,从画面的内容、构图、色彩等方面引导学生对比,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三、从教材入手,色彩标注学习领域分类

不知道各位美术老师在第一节有没有给大家介绍本册新教材特点的习惯,我个人习惯性地从新书的目录入手,利用PPT多媒体之便,用不同的四种颜色分别代表的是四个美术课的学习领域,如,蓝色代表的是欣赏·评述;橙色代表的是造型·表现、绿色代表的是设计·应用;紫色代表的是综合·探索。学生既能一目了然地了解本学期的学习内容,又能更加鲜明地根据颜色分类找到自己有兴趣的学习领域进行学习了解。

四、从教材第一课入手,让精彩课堂绽放智慧之花

以上是一些基本的课堂常规设计与思考,对于中高年级的开学第一课,这样的一节课会显得简单,不充实。所以教材上的开学第一节美术学习内容的选择和设计也是作为一名美术教师需要不断探索的新领域。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我们必须上好每学期的第一堂课。因为第一堂课上得如何,往往能产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特殊效果。教师若能抓好开学第一课精心设计,使学生觉得教师的讲课“有听头”,学科的内容“有看头”,就会激发强烈的求知欲,这对后续教学无疑大有帮助。

摘要: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美术学科的开学第一节课到底应该讲什么呢?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树立他们学习的自信心,确立新学期的学习目标,明确基本的课堂常规,以及巧妙地选取第一个美术教学内容都是需要思考研究的一项内容。

关键词:第一课,兴趣激发,个性展示,教学语言

参考文献

篇4:美术教学开学第一课之我见

关键词:第一课;兴趣激发;个性展示;教学语言

用心起跑,在要求学生不输在起跑线的时候,我们的教师是否也为开学第一课做好准备了?一成不变的自我介绍?抑或直接从第一节教学内容讲起?针对如何起跑好第一节美术课在实际上课过程中做了很多尝试。以下是我对开学第一节美术课的一点

探究:

一、从教师的自我展示中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一门审美艺术,美术教师在开学第一课上首先给人的感觉尤其是给第一次见面的学生留下的印象就是审美的最好教育题材。所以,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即是我们追求的一项长远学问,又是第一节课我们所需要深思推

敲的。

1.不一样的第一面

是否可以利用美术这一特殊学科元素给学生留下印象深刻的第一面,既能展现学科元素又能给学生一个亲切感,更加容易记住自己呢?作为低年级美术教师,开学第一课我们可以学习幼儿教学中常常用到的一些儿歌教学,亲切地与幼儿接触再来介绍自己。作为中高年级美术教师,由于学生对于之前的各个学科都有一定的了解和认知,根据其心理特点,美术教师可以以自身对美术的理解从画入手,这样既能征服学生,又能展现个人魅力,让学生记住自己,从而开始自己的美术课。

2.风趣精炼的教学语言

“开言知肺腑,出口见精神”,美国著名教育专家夸美纽斯在其名著《大教学论》中,生动地将学习比喻成吃饭,吃饭要有食欲才能吸收,学习要有兴趣才能接受,所以对教师来说,第一节美术课语言的精心准备,必须煞费苦心,一炮打响。这也是让学生“死心”爱上美术课的第一步。

举例说明:每节课我们都需要提前走进教室候课,这段时间对于我们美术课来说是非常宝贵的,如何让学生在第一次见面时消除一定的紧张感,又让学生对眼前见面的新教师感兴趣,离不开幽默风趣的课前暖场。

在正式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对于教师指令的执行更需要精炼的教学语言。

二、从巧妙设计、树立信心正确引导

我们很容易发现,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经常发生这样一些案例,偶然一次无意中表扬了一个学生的画,可能你就有第二次、第三次,或者更多表扬的机会,可见在教学中这种表扬、学生个性展示的机会有多么重要。

1.个性展示,树立信心

第一节课上,不妨多备一些小纸片,如果用一种颜色、一个爱好、自己的名字、自己的外貌……你想选择哪个,用一幅简单的画来介绍自己呢?简短的五分钟,也许你就可以获得更多的学生信息,我相信无论是低年级学生还是高年级学生,在这个环节展现的自己都是不一样的。既可利用多媒体让学生通过一幅画来富有个性地介绍自己,又能大大地给予表扬,提升他们对于美术学习的一个信心和激情。

2.智慧比较,正确引导

在第一节美术课上,我们在组织学生介绍自己的同时更需要给学生一些正确的引导,比如对于画的一些赏析能力。

我们总习惯向学生强调什么样的画好,首先从画的内容上要求选取得新颖巧妙,画面构图上要做到大、突出主体物、饱满……总之,不同阶段有不一样的层次要求,可是这样生硬的讲述,或者之前准备一些较好的学生优秀作品来作为范画介绍,在学生一天的学习疲劳下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为此我也苦恼过很多次,但在平时的一次听课中,我们常常看到老师们喜欢拿好的学生作品和这方面需要修改的学生作品用来做比较,以此来达到评价提升的目的。而在第一节美术课上,既然我们需要提升学生一些辨析作品的能力,那是否可以利用课堂资源和课前准备用现场学生的范画来进行智慧比较,从画面

的内容、构图、色彩等方面引导学生对比,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三、从教材入手,色彩标注学习领域分类

不知道各位美术老师在第一节有没有给大家介绍本册新教材特点的习惯,我个人习惯性地从新书的目录入手,利用PPT多媒体之便,用不同的四种颜色分别代表的是四个美术课的学习领域,如,蓝色代表的是欣赏·评述;橙色代表的是造型·表现、绿色代表的是设计·应用;紫色代表的是综合·探索。学生既能一目了然地了解本学期的学习内容,又能更加鲜明地根据颜色分类找到自己有兴趣的学习领域进行学习了解。

四、从教材第一课入手,让精彩课堂绽放智慧之花

以上是一些基本的课堂常规设计与思考,对于中高年级的开学第一课,这样的一节课会显得简单,不充实。所以教材上的开学第一节美术学习内容的选择和设计也是作为一名美术教师需要不断探索的新领域。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我们必须上好每学期的第一堂课。因为第一堂课上得如何,往往能产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特殊效果。教师若能抓好开学第一课精心设计,使学生觉得教师的讲课“有听头”,学科的内容“有看头”,就会激发强烈的求知欲,这对后续教学无疑大有帮助。

参考文献:

顾华平.美术就是这只蝴蝶:我的开学第一课[J].中国美术教育,2012(4).

篇5:三年级六册音乐教案第一课 2

三年级六册音乐教案第一课 2

三年级六册音乐教案 课  题 歌曲:《春天在哪里》 课  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师指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歌曲:表达自己对春天的热爱。 学生分组进行舞蹈动作创编或让学生自由组合进行创编表演。   教学重难点   《春天在那里》是一首活泼优美的歌曲,深受学生的喜爱。学习时主要掌握好前十六节奏。 教学方法 讨论法  起发谈话法  听赏法 教具准备 钢琴,录音机,教学课件,电脑 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教学过程:《春天在哪里》 《春天在那里》是一首活泼优美的歌曲,深受学生的喜爱。学习时主要掌握好XX X的节奏。 1、读读、拍拍节奏 学习歌曲前练习前十六节奏,进行朗诵,师指导学生读准、拍好前十六节奏。 2、听唱歌曲 师指导学生唱准嘀哩哩  嘀哩  嘀哩哩。。。。。。这一句歌词。师指导学生用轻盈而有弹性的`声音、灵活清晰的吐字演唱。 3、师指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歌曲:表达自己对春天的热爱。 学生分组进行舞蹈动作创编或让学生自由组合进行创编表演。 4、拓展:看画寻找春天。师课前准备好一些关于春天的图画(如:枝头吐新芽、蚯蚓出土、农民春耕、春雨绵绵、春花开放等)和其他内容的图画,给每幅画进行编号,请学生看完后选出属于春天内容的图片。此活动意在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春天的气息。如何保护我们的大自然,尽量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使我们四季永远都非常鲜明。   板书设计   春天在哪里  枝头吐新芽、蚯蚓出土、农民春耕、春雨绵绵、春花开放 教学回顾 学生能积极“寻找春天”,并能画出“春图” 。学生分组进行了舞蹈动作创编并能进行自由组合创编表演。   组:  阅  

篇6:一年级第一册音乐教案第8课

一年级第一册音乐教案(第8课)

第 11 周 星期 三 年 11 月 10日 教学内容 第8课《十只小猪过河》 课 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一:通过音乐与计算、游戏的活动,帮助学生逻辑智能的发展。 教学目标二: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合作和协同表演的能力。 重 点 学唱歌曲《十只小猪过河》 难 点 在音乐中进行趣味计算活动。 关 键 有感情的歌唱 教 具 钢琴、多媒体课件 课 时 一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5分钟) 1、师生问好 2、复习歌曲《画》 二、学唱歌曲《十只小猪过河》 1、教师把《十只小猪过河》的内容编成一个小故事,导入教学内容。要学生马思考:聪明的孩子一听就明白粗心的大猪为何数不清楚的原因了。由谁来告诉老师这个原因呢?(5分钟) 2、教师:下面呀,我们的`音乐家叔叔把这个故事呢,编成了一首很好听的歌曲,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聆听歌曲《十只小猪过河》。(4分钟) 3、教唱歌曲,用声势和律动加入歌曲的听唱过程。(6分钟) 4、以小组为单位,协商和创编表演动作。在老师的组织下分组进行表演,对表演大猪的同学以及大猪和小猪之间的合作进行评议,评出最佳的合作表演小组和最佳表演个人。 (10分钟) 三、课堂小结。(5分钟) 教 学 后 记 在本次教学中,我设计了一些问题,来循序渐进地让学生了解音乐学习的要求,学生积极性很高,在活动中能主动参与,并且纪律很好,达到我所期望的目标. 第 12 周 星期 一 2010 年 11 月 15 日 教学内容 《还有几只金凤凰》 课 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一:通过音乐与计算、游戏的活动,帮助学生逻辑智能的发展。 教学目标二: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合作和协同表演的能力。 重 点 学唱歌曲《还有几只金凤凰》 难 点 在音乐中进行趣味计算活动。 关 键 有感情的演唱 教 具 钢琴、多媒体课件 课 时 一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一、 组织教学(5分钟) 1、 师生问好 2、 复习歌曲《十只小猪过河》 二、 学唱《还有几只金凤凰》(15分钟) 1、出几道简单的道算术题,请学生回答,为本课开展唱唱、算算的益智活动引入答案的悬念。(5分钟) 2、聆听歌曲《还有几只金凤凰》, 要学生们思考:这首歌曲给我们出了一道什么样的计算题?(7分钟) 教师总结:这是一道脑筋急转弯的题目,所以答案就不是用一般的计算方法来得出。不过我们同学们啊,大多数还是经过思考,回答出了正确的答案。(3分钟) 3、教唱歌曲,用声势和律动加入歌曲的听唱过程。(6分钟) 4、以小组为单位,协商和创编表演动作。在老师的组织下分组进行表演,对表演大猪的同学以及大猪和小猪之间的合作进行评议,评出最佳的合作表演小组和最佳表演个人。 (10分钟) 三、课堂小结。(5分钟) 教 学 后 记 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在活动中能主动参与,达到预期目标。

篇7:8册美术教案(第一课节日)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识读并记住生词和词组

2.正确书写四个难点汉字

绍 教 授 留 3.按正确的笔画顺序描写汉字

4.通过组合、分解汉字,了解汉字结构

5.理解攵、禾两个偏旁的意义,并能写出同偏旁汉字 6.练习并会用课文中的句式

二、教学环节及内容 1.识读并记住生词和词组

介绍 教授 教师 校长 欢迎 留学生

我们 你们 他们 她们 我们俩 你们俩 他们俩 2.按正确笔画写出下面四个汉字

留 3.组合汉字与分解汉字

(1)组合汉字

左右结构 禾:口 且 中 火 呈 只

攵:孝 娄 贝 方 古 正(2)分解汉字

没 授 都 校

绍 们 欢 俩 4.理解下列偏旁的意义,能写出同偏旁的汉字(1)攵:与“文”相关

政 改 数(2)禾:与“禾”相关

种 租 5.作业:完成练习与课外练习

(1)注音或看拼音写汉字的题要查字典、理解词的意思 第二课时 处理课文 要求:

(1)理解对话内容,并正确回答问题(2)流利背说短文内容,并能默写 1.处理对话

(1)学生反复朗读对话,归纳句式(2)提问式讲解

你们是留学生吧?

你是英国人吧?

你们学习什么?

你们学校留学生多吗?

(3)分角色背对话(4)检测背诵效果 2.处理短文(P64)

提问式讲解: 山田是哪国人?

安娜是哪国人?

他们在哪里学习?

3.分角色背对话 4.检测背诵效果

5.作业:背诵并默写课文

预习下一课生字生词

第十一课

练习题 1.看拼音写汉字 Jiàoshîu jièshào jiàshì

xiàozhǎng huānyíng liúxuéshēng

2.给下列词注音

留学生 校长 教授 教室 我们 你们 他们

3.根据偏旁,写出汉字(至少4个)攵: 禾:

4.写出笔顺 绍: 教: 授: 留:

篇8:8册美术教案(第一课节日)

1. 认知目标

识记:

(1) 我国指定法律的主要方式。

(2) 对社会全体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是法律特征之一。

(3) 法律的含义。

理解:

(1) 列举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表面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是法律的最重要的特征。

(2) 列举实例表明,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具有共同的目标

运用:

对提高道德水平有助于公民守法、护法,谈谈个人的体会和认识。

2. 能力目标

培养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能正确理解法律等一些较为抽象的

概念;培养初步的辨证思维能力,能正确理解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为思想觉悟目标的实现打下基础。

3. 思想觉悟目标

(1) 认识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则,提高遵守法律的自觉性,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

(2) 认识法律与道德有密切关系,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更加自觉地遵守法律。

教学重点

(1) 法律的含义。

(2) 我国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关系。

教学难点

我国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相辅相成。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 一 课 时

复习检查

1. 回忆上节课内容

从几个方面 进行

1) 前言讲了什么?

2) 青少年学习法律常识的一是什么?

3) 两个概念 :国家的治理 依法治国

2. 教师强调上节课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强调初二对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的要求

导入新课

篇9:8册美术教案(第一课节日)

震撼人心的一课

短篇小说《最后一课》留给我的印象,可以说是终身印象。我永远不能忘记这篇作品给我的震撼力量。抗战时,我还是小孩子,在沦陷区生活。我体会过做亡国奴的痛苦和耻辱。我在4O年代读中学时,在教科书上读到这一篇。后来,我在英语课本上又读到一次,事过50多年,我也还记得题目是《The last lesson》可见这篇作品早已是著名的好教材,是受师生欢迎的好教材。在写这篇文章时,我还记得我读的中文教材是胡适先生译的。后来又想,胡先生不精于法文,他不会从法文翻译,难道从英语转译吗?请一位学者查看,果然胡适曾译此篇。那么,我的记忆不错,我是从教本上读过两次的。另外我再说,以儿童的视角写的短篇小说,再也没有哪一篇比《最后一课》更使我感动的了。当然,在中外的众多同类小说中,不乏佳作,还有不少感人的、催人泪下的小说或者电影电视。我们有《小英雄雨来》,有《小兵张嘎》和《鸡毛信》;前苏联的作品有《卓娅和舒拉的故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青年近卫军》,有些虽然不是以儿童的视角写出的,但也是以少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开始一段)的视角写的。这些作品写青少年的机智勇敢,出生入死,甚为动人。它们也写出青少年的幼稚和成长过程,塑造出英雄人物,自有其妙处。不过,那些作品都是在一个长的或稍长的过程里展开人物的.活动,它们的主要内容是主人公面对敌人,进行斗争时的行为。而《最后一课》不同。它短小,是最典型的短篇小说。它只写一堂语文课。著名的普法战争中,法国战败,把阿尔萨斯省和洛林省割让给普鲁土。普鲁土侵占了法兰西的土地、村镇,人民的生活秩序都归他们统治。不过找们的主人公小弗即上还没有深切体会到,这一切都意味着什么。小弗郎士同一切贪玩的孩子一样,不爱上课,不喜学习。有一无,情况发生了变化。他去上学,依然迟到,心神不宁地等待着接受训斥。但是,一切与他的期待相反,一切都又那么出人意外,不可理解。课堂上的一切都与他常见的不一样。从老师的神情(这是小说里写得最重的一笔,大部分的感情变化都是由此而出)到村民自觉来听课的神情,使得小弗郎土渐渐明白了生活中发生的真正变化,和这变化的意义。于是小弗郎士觉悟了,悔恨、惭愧和炽烈的爱国热情都升腾起来,他的心里永远地、深深地印上了:法兰西万岁!

最后一课上的是法语课,也就是法国儿童的国文课或语文课。这是小说家精心的安排。请想一下,如果上的是算术课或英语课,那是写不出如此的效果的吧。因为普鲁士军方的命令到了,从明天起不许再上法语课,而改上德语课。这对法国人来说,是多么大的侮辱,对学生如此,对每一个法国人都是如此。请注意,这里有一个悬念的使用。先写在镇公所门口有人围着布告牌看,小弗郎士只想:又出了什么事?匆匆而过。到课堂上,上了半节课,小弗郎土才闹清楚:“原来就是这么一回事!”这就是再不许学法文了。所以韩麦尔老师说,法文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那是每一个国家的人民对自己祖国语言的共同感受。我们对中文也是这样感觉的,它如此美妙,也如此精确、简洁,它是世界上最古老深厚的文化的载体,记录了中国几千年的智慧。以前有人说中文不能在电脑上使用,现在人们说中文最宜于应用于电脑了。每一个中国人都对中文怀有最深厚的感情,中文与中国人可以说是同在的。在东南亚的某些国家里,曾有过迫害华侨的事件,其做法之一就是禁止在公开场合使用中文。华侨反抗,他们以为不忘故国的首要事情就是让子孙后代不忘中文,会用中文。所以他们集资花钱办中文学校,使下一代人不忘中文。这是许多地方华侨的毕生心事。没有自己的语言,这算什么中国人呢?这是最不可改变的民族感情了。我听到去过东南亚的作家讲,在那里参加华文文学聚会,与会人们是带着神圣、崇敬、虔诚的情绪而来的,使人非常感动。我们可以说韩麦尔老师谈法文之美,主要表达的是爱国之情,而不是科学的论断。应当说,每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的优秀之处,尤其是古老的文明的民族语言。德文也是在历史上有贡献的语言,但是对于受普鲁土压迫的法国人来说,那是不堪忍受的语言。我记起我在沦陷区读书时,从小学三四年级就开始学习日本文。必学,不学不行,那是奴化教育的一种。孩子们和家长们都反感,学生不愿学。那时候会日文的中国人不多,有一些也去干别的事去了。所以一般是日本人来教。也不知是些什么人,中国话也讲不了,就教起来。我记得有一位同学,当时不过十三四岁,因为回答日语不合格,被那个日本人打了重重的一个耳光,他的脸当时就有五个手指印。同学们都非常难过。我想这种情绪,在小说里的小弗郎土也会有的,每个法国学生都会有。当然,也许那将是另一篇小说的题材。

这篇小说只写课堂上的故事,当然没有血,只有泪。但是一个国家、民族,被占领、征服以后,不会不流血的。近来我们读到抗日战争中的南京大屠杀。日军在占领南京后的半个月里,杀了几十万手无寸铁的中国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人在苏联、法国、波兰,也是如此。我们读的这篇小说里,没有写到这些,这只是选材的问题。它感动读者的力量是一样的;它激起读者的爱国感情是一样的。至于选取什么题材,那是由作家个人的生活经验和艺术特点共同决定的。作家都德是参加过1871年的普法战争的,有生活经验,但他只选了这一点小事来写。近来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了都德的《磨坊书札》,那是他的成名作(1866年),轻松可爱的散文。那是他的风格。

篇10:8册美术教案(第一课节日)

设计

、草原

教学目标、认识本课的生字,会读写“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飘带舞、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偏西、天涯”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蒙古草原的美好风光和风土人情,体会蒙汉的民族情深,激起学生了解西部,热爱西部之情。

3、感受的语言特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方法,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

4、背诵1、2自然段。

教学重点

感受蒙古的美好风光和风土人情,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激发学生的热爱西部之情和珍爱蒙汉的民族感情。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课前要求同学们收集的有关草原的资料,以及作家老舍的有关情况。

2、有关美丽的草原的风光片和能抒发美丽辽阔草原歌曲。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创设情境、播放歌唱草原的歌曲,(如《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蒙古人》等能体现草原辽阔风光或民族特色的歌曲。)

2、同学们,听了这首歌你的心情怎样,是不是有一种置身于草原的感觉呢?课前你们收集了有关草原的资料,能谈一谈草原在你们心目中的印象吗?

(学生尽情说一说,可以描绘草原的一碧千里,也可以描绘草原绿毯如毡,还可以说一说这里牛羊成群盛景、民族风俗等等。)

[运用情景把学生带到美丽的大草原中,使他们对草原有个初步的认识,知道草原是辽阔美丽的,而且具有民族特色,这种初步的认知可以使很多的同学产生对草原的向往,也有利于进入的情景之中。]

3、作家老舍是一位人民艺术家,也是一位文学产量较高的作家,深受人们的爱戴,那么当我们的作家老舍第一次来到内蒙古大草原时,他看到的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现在我们就随着老舍先生一起到美丽的草原看一看。(板书课题:草原。)

4、即将来到草原的你,见了这个题目,最想了解草原的什么?

预测:

(1)草原的景色如何?

(2)草原的人们怎么样?

(3)作者第一次来到草原有何感受?

„„„

二初读课文,自学本课生字。

同学们想知道的问题很多,现在就让我们带着对草原的好奇,一起来到草原。边读边想,课文描写了草原的什么?

(学生自学课文内容,教师与个别学生交流)

2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3学生自学课文生字,新词。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也可以和同座交流)

4检查学生的自学结果:

(1)读生字和词语。

A认读几个容易读错的字和纠正几个易写错字:

蒙的读音是“měng”,“好客”中的“好”读作.“hào”,“同行”中的“行”读作“xíng”,“似乎”中的“似”读作“s씓毯”的最后一笔为点,“吟”“貌”不要多一点“襟”“涩”不要少一点。

B理解以下几个词语:

境界:事物所达到的程度和表现的情况。文中指草原天空明朗,空气清新,一碧千里,翠色欲滴的那种如诗如画的情境。

洒脱:本指言谈举止等自然,不拘束。文中指草原辽阔平坦,在开车是可以随心所欲,而不必担心有什么危害。

迂回:回旋,盘绕。文中指河向带子,弯弯曲曲的样子。

拘束;过分约束自己,态度显得不自然。

二再读课文,理清行文线索。

认真读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写草原这篇的。读书时,一定要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和同学们交流一下,作者是怎样安排这篇的行文线索的。

3汇报交流结果,教师及时引导,概括内容如下:

这篇作者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写的。首先描述了一望无际的草原美景,使作者感到一种境界的美。(板书:风景之美)接着又展示了一幅人们欢迎远方客人的隆重场面,最后把酒话别,直至用“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收束全文。

[形成的结构和线索,使同学们初步感知的写作脉络,以便于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做到有物可寻,有章可遵。]

三、精读细品,品味草原之美、作者老舍初到草原的感受是独特的,你来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看看课文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了草原之美的?划出你认为描写优美的词句,印象深的地方多读几遍。

2、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并批注。

3、汇报交流。

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归纳出草原的“可爱之美,自然之美,意境之美”。重点导读并理解以下语句: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然。

A能不能说一说“一碧千里”在你脑海中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B“茫茫”是什么意思?同是写草原,为什么有的说“天苍苍,野茫茫”老舍先生却说“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呢?

(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向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A翠色“欲”流,为什么后面又说“轻轻流入云际”,这不是很矛盾吗?

B“翠”是什么颜色?那为什么不说绿色要说“翠色”呢?区别在哪里?学过国画的同学能给我们解释一下什么是“用绿色渲染”吗?

G轻声读读这句话,看看这“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在你眼前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3)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来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A是什么使人惊叹?是什么使人舒服?还能用别的词语来形容这样的境界吗?

B“奇丽”是什么意思?如果要你来吟诵一首奇丽的小诗,你会吟诵什么呢?

(4)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A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样的情景。

B你认为有那些草原的乐趣?

四、演示,再现草原之美、通过刚才的交流,同学们感受到的草原之美,那么真实的草原又是什么样子的呢?你们想看一看吗?(播放草原的有关录像资料)

2、谈一谈,看完录像的感受。

3指名再来读读课文,要求学生边读边结合文中的语句,想象画面的内容。

4试着把这一自然段背诵下来。

【借助感性的画面内容直观场境把学生带入情景之中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五、升华情感,滞留问题。

同学们都谈出了真实的感受,老师也看出,你们对草原充满无比热爱之情,那么这篇课文,作者是怎样用生动的笔触表达情感的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2找一些描写草原美景的,课后和同学们读一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进入美丽的草原。

、复习有关词语:教师出示:地毯

渲染

勾勒

低吟

襟飘带舞、马蹄、礼貌、拘束、摔跤、偏西、天涯。

学生正确朗读。

2、指名背诵第一自然段。

3、初入草原,我们有一种强烈的心理感受,那就是草原的风景之美,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作者是抓住哪些方面来写了草原的美景的?

【通过回顾,重温辽阔草原美丽风景,激发学习兴趣】

二、由景及人,感受草原的另一番景象。

我们已经感受了草原的美景,其实最让人感动的不仅是草原的景美,这里的人们还非常的热情,现在就让我们再一次来到草原,感受那里的另一番景象。

自学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然后互相交流一下自己读后的感受。

汇报:这两自然段,主要写了草原人民热情迎接:

﹙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很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抓住这句话感受草原的宽广和草原行车的洒脱。)

像一阵风吹来似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服,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来。

3寂静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也不知是谁的手,总是热乎的握着,握住不散。握手在握手,笑了再笑等等。

板书襟飘带舞策马疾驰握手不放笑了再笑

【合作交流,给予学生学习空间,培养自学交流能力】

4同学们这种热情,真是让人感动不已,你体会到了吗?那么你能够带着蒙古人民的热情来读一读吗?

5指导背诵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以景激情用情品读情景一致】

三、情感升华体会蒙汉情深、多么美丽的草原之景!多热情的草原人民呀!下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感受他们把酒话别的激动场面。

2、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相互交流。

3、全班汇报,教师相机点拨。

点拨:

(1)主客见面时热烈欢腾的场面。引导想象:如果你是其中一员,你会说什么,做什么?

(2)主人用富有草原特色的食物招待宾客。客人会怎样感谢?

(3)干部和老翁这些有身份的人给客人敬酒。说说你的祝酒辞。

(4)鄂温克姑娘给客人唱歌,小伙子表演赛马摔跤等。用自己的话去赞美他们。

(5)投影出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你怎样理解这句话?你从这句话中又读出了什么?

4、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场面。要求读出自己的体验和个性的理解。师生评议朗读。

品味全篇总结写法

直抒胸臆:

2精描细写:

3写实质朴不加雕琢:

五回顾情境置留作业

篇11:8册美术教案(第一课节日)

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

二、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在五年级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展与延伸,六年级上册由四个单元构成。

第一单元《成长中的新问题》。六年级的儿童在心理和生理方面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少年期。人们常把少年期称为人生的过渡期。这个期间人的发展是极其复杂、充满矛盾的。西方有些心理学家称之为危机期。我们的课程和教材就要伴随他们健康地度过少年期的生活,引导他们以正确的观点审视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发展他们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解决了成长中的新问题,走进第二单元《我和祖国一起成长》。从身边的变化中,感受社会的发展,引导学生以发展的眼光认识现实社会,以时代小主人的身份参与社会、关注社会,了解祖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体会海峡两岸人民血浓于水的亲情。在完成了对祖国的了解和学习之后,我们走出国门,引领学生踏入了更广阔的世界,进入第三单元《外面的世界这么样》。去世界文明古国印度、埃及、希腊,分享人类创造的优秀文化遗产,激发对世界历史文化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开放的国际意识。

最后,我们将和学生一起去找寻我国不同地区生活差异的原因,了解世界各国的不同文化,知道世界三大人种都为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作出了贡献,感受世界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让学生拥有理解、尊重、宽容、平等的品德。这就是最后一个单元《我们的生活不一样》。

本册教材共有四个单元,每个单元下设了3—四个主题,各单元体例结构如下:

主题文字:引出一个话题或对某个话题进行提升,一般是该主题主要思想和观点。

提示语:一般作为对某个话题的的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或开展相应的活动。

旁白:作为和学生对话、沟通的主持人,有时为前后内容起传承作用,有时为学生提高一种思考方向或揭示某个观点,有时向学生提出问题。作用相对灵活。

情境对话:一般是经过锤炼的真实生活的再现,帮助学生对自己得生活经验进行反思和整理,深入地感受自己、感受他人。

照片:真实地呈现社会现实,包括学生的活动场面。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认知、加深体验、开展活动等。

图标:包括“活动、交流、小资料”等,引导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启发学生调查、体验、讨论、探究、阅读、制作、搜集整理信息等。

学生作品:有时是提供一个可供讨论的案例,有时是体现学习过程、呈现学习成果,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增强其沟通与表达的欲望。

空白框:启发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对生活的体验,记录自己的学习成果,引导他们成为学习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和创造者。

该教材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精神编写,教材具有综合性、开放性、情感性等特点。增强了教科书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形式活泼,富有童趣,使教材更具有亲和力。

三、教学目标

六年级教材,在编写上(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延续体现课程性质和总体目标:本课程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本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1.基础知识

让学生学习合理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使自己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快乐而有意义;懂得吸烟的危害,并知道青少年存在哪些吸烟的心理误区,了解酗酒的危害、吸毒的危害,认识邪教的真面目;了解我们国家农村改革开放的故事以及改革开放给城市带来的发展;了解中国现在的生活现实是,知道中国走向了世界,中国的产品走向了世界,中国人也走向了世界。世界各国的产品,世界各国的人也走进了中国;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世界历史发展的一些重要知识和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知道社会生活中不同群体、门组、国家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2.基本技能

学习合理地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使自己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快乐而又意义;自觉抵制烟酒;作为一个中国人,要学会与各国人民学习合理地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使自己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快乐而又意义;自觉抵制烟酒;作为一个中国人,要学会与各国人民相处,学会面对不同国家的不同文化;了解不同地区饮食文化的差异,去寻找我国不同地区生活差异的原因,初步体验人与自然的关系;学会看地图、比例图;练习收集、整理和运用资料信息,能够在合作中解决问题。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兴趣爱好,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地发展;通过了解农村的翻天覆地,城市的日新月异,明白是改革开放政策给祖国带来的新面貌,从而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尊重不同国家和人民的文化差异,初步具有开放的国际意识;拥有承认差异、遵从多样的思维特征,胸襟广阔、开放的人格特征,理解、尊重、宽容、平等的思想品德。

四、教学重难点 1.积极转变观念

(1)树立综合的、开放的课程观

综合的课程观要求我们走出以往的学科教学模式尤其是说教式德育模式,尊重学生的生活,根据学生实际需要组织教学活动,积极引导他们在生活中饶有兴趣地学习、探究、体验,在学习中愉快地生活、成长,获取对社会的整体认知,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开放的课程观要求我们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注意联系本地区和学生的实际,官职社会中新的信息、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对教科书中提出的问题、预设的活动进行合理的拓展和延伸,及时、合理地调整教学目标,灵活有效地推进教学过程,增强教育的针对性、生动性和实效性。

(2)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知和感悟,我们引导他们去关注生活,珍视学生独特的生活经验,强调体验式、探究式和研讨式等学习方式,帮助他们尝试着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就要尊重他们的权利和个性发展,在基本的是非标准基础上,允许他们在多元价值中做出不同的选择;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关注“边缘儿童”,对学生进行开放性的、发展性的、鼓励性的评价,帮助他们感受成长的愉悦。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关注“边缘儿童”,对学生进行开放性的、发展性的、鼓励性的评价,帮助他们感受成长的愉悦。

(3)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师观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是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的组织者、支持者和参与者。我们的任务不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和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帮助学生去体验、去探究。为达到这样的目标,我们要放低姿态,与学生平等对话,倾听他们的需要;要尊重学生的体验和判断,不用既定的结论代替学生的思考;要和学生交朋友,勇于面对真实的自己,要关注生活,开阔视野,勤于学习,不断吸收时代的信息,与时惧进;对于教材倡导的教学活动,要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探索和创新。

2.注意整体把握

为了体现一种儿童文化,使教材能真正成为学习喜爱的朋友,让他们愿意与教材中的儿童对话,教材中呈现的内容有很多细腻的生活场面和真实个案。然而教材中的范例只是一种提示,它并不是唯一的或最好的。因此,我们要通过这些提示去整体把握教材,既可以利用这些范例丰富学生认知和情感体验,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进行合理的取舍,或加以适当的拓展。

五、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教师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4.充实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注重与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要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教学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社会生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题材,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5.拓展教学空间: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为此,教师应积极地开发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种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六、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挂图、小黑板等

七、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 9教时

第二单元

11教时

第三单元

13教时

篇12:8册美术教案(第一课节日)

一、基础知识

(一)(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 lqD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1、“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是(电头)。交代了(通讯社名称)(电

文发出的时间)(地点)。其作用是(A)。A、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B、表明所报道的事实是有根有据的。C、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D、表明发电时间、地点。

2、本段文字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文中的导语部分。

3、语点明新闻人物是人民解放军,其中“百万”说明了渡江人数之多、声势之浩大。导语点明的事件是 横渡长江,“横渡”写出了遇难而上,所向披靡的气势。

4、导语在新闻中的作用是概括地报道事实或中心。

5、概括人民解放军所向披靡、战绩辉煌的词语是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不得超过8个字)。

6、1000余华里的战线”指的是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

7、“„„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中的“均”,在这里表示的意思

是都,它在这里的作用是表示战线之长、胜利之大。

(二)① 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②21日下午5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③至发电时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四日可渡完。④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⑤和中路军所遇故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⑥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⑦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⑧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⑨汤思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⑩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 军突破了。11我东路35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12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

13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四日可以渡完。14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ZI日下午至H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扒镇江、江 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15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8、本段是新闻结构中的8、主体。,其结构十分严密。9、本段共15句,可分为三个层次,其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

A、①/②一⑧/⑨-15B、①/②-⑦/⑧-15

C、①/②一⑤/⑥-15D、①/②-⑨/⑩-1510、在记叙三路军渡江情况时,作者并没有平均使用笔墨,而是有详有略,详写的是西路军和东路军。

11、“我军当面之敌纷纷演退,毫无斗志,抵抗也甚为微弱”的原因是:另一方面„„都很泄气;(用原文回答)主观原因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客观原因:。

12、本段中⑥⑦两句是议论句,对这两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D)

A、说明战犯汤恩伯指挥失当,懦弱无能。

B、露国民党反动政府拒绝签订和平协定的本质。

C、赞扬我人民解放军英勇无畏、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

D、析了西路军当面之敌的溃退是因为力量甚为微弱。

13、本段中⑨⑩两句在结构上起的作用是承上启下。新闻一则

致富不忘求知更望知识富有

专业户王求晓夫妻双双考上大学

本报彭泽讯张金杨、记者朱晓峰报道:盛夏七月,彭泽县爆出一则新闻:龙城镇马湖村青年、水上运输专业户王求晓和爱人高晓华,同时接到中国人民大学录取通知书,夫妻双双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该校新闻系经济新闻专业,自费攻读经济新闻理论。日前,记者来到王朱晓家采访了他们。

今年36岁的王求晓和33岁的高晓华,有 10多年的驾船历史,是远近闻名的水上运输专业户。王求晓1984年购买了两艘110吨位的机帆船,同时代管村里5艘机帆船,担任马湖村农氏船队队长。他常年驾驶机帆船,装载着各种农业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上武汉,跑江浙,闯上海,航线遍及10多个省市,每年纯收入数万元。

王求晓劳动致富后并不满足,他有新的追求。他说:“金钱上、物质上的富有是暂时的、有限的,精神上、知识上的富有,才是真正的富有,它是金钱买不到的。”王求晓和高晓华分别于1966年初中和小学毕业,在学业上是被耽误了的一代。他们在多年的驾船生涯中,深感搞经营、办企业,仅有实践经验是不够的,必须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和经济理论,只有学了文化科学知识,才能更好地致富。近几年,王求晓买了许多有关专业书籍,订阅了不少报刊,夫妻刻苦自学,潜心钻研,互相帮助,进步很快。今年5月,他俩一试身手,勇敢地参加了全国高等院校抓自学考试。辛勤的汗水浇开了“并蒂莲”,王求晓夫妻双双被中国人民大学录取。7月,当他们接到录取通知书时,激动不已,喜泪盈眶。

王求晓夫妇将于9月初启程赴中国人民大学深造。他俩准备把家里的两艘机帆船承包给乡亲们管理。王求晓仍兼任马湖村农民船队名誉队长,他将在北京通过通信工具,为船队出谋献策,传递经济信息。他表示:在校努力学好本领,毕业后,回来更好地为家乡建设出力。

14.一般新闻常用的标题有多种行式:主题引题和副题。“致富不忘求知,更望知识富有”是本文的,起的作用是,“专业户王求晓夫妻双方考上大学”是本文的,交代了,包括和_。

15.指出哪一段是背景介绍,这个介绍对新闻有些什么作用?

16.第三段王求晓的话,在文章中有什么重要作用?

17.第四段是新闻的18.第四段写“王求晓仍兼任马湖农民船队名誉队长”说明了王求晓

19.文章最后写王求晓表示毕业后回家乡为家乡建设服务,表明了学习的目的是

答案

1、电头;通讯社名称;电文发出的时间;地点;A(联系新闻的特点来理解)。

2、导语。

3、人民解放军;渡江人数之多,声势之浩大;横渡长江;遇难而上,所向披靡。

4、概括地报道事实或中心。

5、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6、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

7、都;表示战线之长、胜利之大。

8、主体。

9、A

10、西路军;东路军。

11、另一方面„„都很泄气;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

12、D(没有反映出新闻的主题)

13、承上启下。新闻一则

14、引题;点明新闻的中心,揭示新闻的背景;主题;主要事实;人;事。

15、第二段是背景介绍,简略介绍了王求晓的致富经过和富到什么程度,增强了新闻的真实性,提高了可信度。

16、这段话揭示了新闻人物的思想,也是这条新闻的主题。

17、结尾。

18、热爱自己的事业,学习、事业两不误。

上一篇:学校六十周年校庆1200字高一作文下一篇:党员十星级具体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