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实施方案

2024-05-14

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实施方案(共14篇)

篇1: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实施方案

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实施方案

根据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关于做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基[2011]719号),市教育局、财政局(驻教[2011]102号)文件精神,实施“十二.五”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规划,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大举措。集中力量改造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以解决义务教育发展面临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缩小减少教育发展差距,推动基本服务均等化,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现结合我县实际,制定规划如下:

一、xx县教育基本情况

xx县辖xx个乡镇、xx个行政村、xx个居委会,xx个村民组、总人口xx万,面积xx平方公里。全县初级中学xx所,在校生xx 人,教职工xx人;完全小学xx所,教学点xx个,在校生xx人,教职工xx人。

二、项目资金

2011至2015年xx县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规划需中央补助资金xx万元,其中:购置教学实验仪器设备(包括体、音、美、卫等)xx万元;购置图书xx万元;购置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xx万元;县镇学校扩容改造和寄宿制学校附属设施建设xx万元。

三、项目资金使用原则

一是项目学校必须是通过布局调整拟长期保留的农村公办义务教育学校;二是具备相应的实验室、图书室用房和安全条件,但教学实验仪器设备、图书、体音美器材和多媒体教学设备达不到基本配备标准的薄弱学校;三是“大班额”现象严重,但学生规模合理的县镇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四是生活设施、卫生条件较差的农村公办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

四、项目学校配置内容

(一)教学实验仪器设备

1、中学实验室计划装备: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各一座,仪器柜、准备台、多媒体、仪器等。

2、小学科学实验室计划装备:实验室一座,仪器柜等。

3、体、音、美、卫计划装备:篮球架、乒乓球台、电子钢琴、卫生室等。

4、教师用办公台式电脑。

(二)图书购置

1、按照《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的通知》(教基〔2003〕5号文件精神按二类标准配备。

2、包括:图书架、图书柜。

(三)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

包括:交互式电子白板、短焦距投影机、电脑、推拉式黑板、中控台、视频展示台等。

(四)县镇学校扩容改造和寄宿制学校附属设施建设

包括: 教学楼、宿舍楼、综合楼、餐厅、塑胶操场等

五、项目学校规划(明细分类见附件)

(一)教学实验仪器设备(包括体、音、美、卫)

1、2011年计划装备xx所初中2、2012年计划装备xx所小学(县城和各乡镇中心小学)

3、2013年计划装备xx所小学。

4、2014年计划装备xx所小学。

5、2015年计划装备xx教学点(窗口学校)

(二)图书购置(包括图书架、图书柜)

1、2011年计划装备xx所初中2、2012年计划装备xx 所小学(县城和各乡镇中心小学)

3、2013年计划装备xx 所小学。

4、2014年计划装备xx 所小学。

5、2015年计划装备xx 教学点(窗口学校)

(三)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包括电子白板、投影机、电脑等)

1、2011年计划装备xx所初中(xx个教学班), 2、2012年计划装备xx所小学(xx个教学班)。

3、2013年计划装备xx所小学(xx个教学班)。

4、2014年计划装备xx所小学(xx个教学班)。

5、2015年计划装备xx所小学(xx 个教学班)。

(四)县镇学校扩容改造和寄宿制学校附属设施建设1、2011年正在规划实施xx所初中(县一中、县二中),建设面积xx㎡,主要项目是教学楼、宿舍楼、综合楼、餐厅、塑胶操场等,约需资金xx万元。

2、2012年规划实施xx所初中(实验中学、真阳镇中心校),建设面积xx㎡,主要项目是教学楼、宿舍楼、综合楼、餐厅、塑胶操场等,约需资金xx万元。

3、2013年规划实施xx所小学(县一小、县三小、县五小),建设面积xx㎡,主要项目是教学楼、宿舍楼、综合楼、餐厅、塑胶操场等,约需资金xx 万元。

4、2014年规划实施xx所全县乡镇窗口中学,建设面积xx ㎡,主要项目是教学楼、宿舍楼、综合楼、餐厅、塑胶操场等,约需资金xx万元。

5、2015年规划实施xx所全县乡镇窗口小学,建设面积xx ㎡,主要项目是教学楼、宿舍楼、综合楼、餐厅、塑胶操场等,约需资金xx 万元。

六、总体目标

一是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集中力量扩容改造县镇学校,解决县镇“大班额”等突出问题,通过改善薄弱学校教学环境,进一步完善学校教学设施,全面提升薄弱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促进教育均衡协调发展。

二是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配齐补足教学实验仪器设备、体音美卫等器材,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按照国家、省规定的仪器设备基本配备或必须配备标准,配置教学实验仪器和体育、音乐、美术、卫生等器材,满足正常的教育教学需要。

三是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配置较为高端的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大幅度提高远程教育资源利用效益。为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每个班级配置一套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主要包括电子白板、多媒体展示台等较为高端的远程教学设备,满足教师运用信息化手段教学的需要。

四是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完善图书室建设,达到图书资料种类、数量、结构比较合理的目标。把中小学图书馆从静态的藏书场所,建设成为动态的读书乐园.有条件的学校要逐步实现图书馆的计算机管理.大力发展电子阅览室,提高阅读指导课开出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到2015年,全县中小学校实验室,功能教室,班级远程教学设备,图书资料配备符合国家和省有关教育装备标准,达到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办学条件标准的要求。

篇2: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实施方案

南三莫村小学改造计划工作实施汇报

一、学校基本情况

该小学受多方面条件限制,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地方财政比较困难,办学条件简陋,小学校属于薄弱学校,在各级党委、政府及教育部门的重视下,积极争取该校列入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对小学校舍进行全面建设,建筑面积2250平方米教学楼一幢,有教师办公室(会议室)、,学校操场、活动场所等附属设施比较完善,符合条件的农村完全小学。为了加强对学校教学设备管理工作,将各功能室管理和实验教学、信息技术教育纳入学校常规管理,要建立和完善管理与使用的各项规章制度,逐步做到我校教学设备管理自动化、网络化,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开齐开足实验实践课程、信息技术课程,各功能室要全天候开放,服务教学及培训。逐步建立、健全学生身体锻炼、实验操作、劳动和计算机操作考查、考核制度,充分发挥仪器设备的投资效益。从而切实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制定以下制度:

二、成立机构,加强领导

学校首先成立领导小组,设立专任负责教师。负责教师完成教学仪器、音乐、体育、美术、卫生器材的到校移交、建卡、分类造册等相关工作;负责完成实验室和室外体育器材的安装、调试等工作;校长要精心组织、加强领导,确定一名校级干部主抓,落实相关人员亲自负责该项工作,负责整个项目实施中的收货、登记造册、现场监督、安装、调试、验收等工作。

三、科学管理,合理安排

1、完善基础设施。按有关规定对校舍进行改造,建成符合教学要求的教室及各类特种室;学校运动场地要达到有关标准;教学仪器、音体美器材、图书等均能满足教学需要。

2.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使各种教学仪器、图书和多媒体教学设备,在学校日常教育教学活动及各种活动场所的管理和使用都有制度保证且管理规范。(附:教学仪器、音体美器材、图书、多媒体教学设备管理和使用制度)

3.改善校园环境。实现道路硬化、校园绿化、环境净化;校园内各种活动场所均呈现出较浓厚的文化氛围。

4.建成符合标准的计算机室、语音室,正常开设信息技术课、英语课。5.提高教师素养,对教师进行培训,并建立长效机制。(附:建立长效机制的方案)

四、采取措施,加强管理

1、按照学校固定资产管理规定做好设备的管理。

2、根据学校教学实际需求做好教学设备的调配的管理使用,确保教学装备能够满足学校实验教学及音体美活动正常开展。

3、完善实验队伍建设。按照国家课程规定,确保全部教学实验正常开展。(做好入库记录,使用记录,)

4、规范实验室设备日常管理及制度建设工作。

五、存在问题

由于我校仍处于欠发展地区,区、镇经济基础薄弱,对教育投入仍然有限,教育教学经济仍紧。老师年龄偏大;教学设备和教程设置与城区学校仍有较大差距,电脑未普及;课程设置方面,由于师资力量问题,音体美老师紧缺,音美需开设。我们要进一步树立崇文重教意识,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改善其教育环境,激发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

湛江市南三莫村小学

篇3: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实施方案

一、绩效技术在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改造中应用的可行性

将绩效技术应用于薄弱学校改造问题的研究,其目的在于应用整体和系统的方法,分析薄弱学校改造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制定出指导和推动薄弱学校改造的方法和措施,加快薄弱学校的改造,实现薄弱学校改造的理想目标。绩效技术为问题解决提供可行性方案,并对方案实施的结果进行评价,以期提高变革对象的绩效。

第一,追求效率与效益的最大化是绩效技术的主要特征之一,而薄弱学校的改造中教育投入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这种投入包括人力资源的投入、财力的投入、物质资源的投入等多方面。教育经费投入的多少、办学条件的现代化水平对薄弱学校的改造都非常重要,但更重要的还在于如何使这些教育投入及设施设备发挥应有的效用。[2]投入少而回报高,并且使每项投入和设备都在学校发展中得到很好的应用是所有人的希望。由此可见,绩效技术与薄弱学校改造的思想在追求效益>投入这方面是一致的。

第二,绩效技术的主要理论基础是系统科学,主要的方法是系统方法。[3]系统方法是将系统理论的观点、方法运用于解决、处理各种复杂的系统问题。绩效是各种因素相互影响的结果,应该从系统的内外部各个角度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薄弱学校所处的外部环境在急剧的变化,内部组织也很复杂,所以导致薄弱学校落后的原因以及影响其改造的因素也很复杂,难以识别。如果在薄弱学校改造中引入系统科学的理论,对产生问题的原因系统地分析,对解决问题的过程系统地规划,对问题解决后的结果系统地预见,那么,解决问题的几率将会大大增加。由此可见,绩效技术的系统思想完全可以用于薄弱学校的改造当中,为解决改造中存在的问题提供思路和方法。

第三,绩效技术注重结果,又强调过程,所以在绩效技术的整个过程中都非常注重评价。在不同的阶段应用不同的评价,是为了使方案更好地应用于解决问题。薄弱学校的改造需要各方面的投入,投入是否得到了应有的回报,如何使改造的结果达到最优化,改造方案是否有效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科学的评价得到答案,这与绩效技术注重评价不谋而合。因此,绩效技术应用于薄弱学校的改造完全可行。

二、绩效技术在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改造中应用的依托点

ISPI在2009年发布了“人类绩效技术模型”,其目的是阐明问题解决过程中提高绩效的几个基本操作步骤:绩效分析;原因分析;问题解决方案的设计、选择与确定;变革实施和评估阶段。其每一步都可以应用到薄弱学校的改造与发展中。

1.绩效分析阶段能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在薄弱学校中存在的真正问题

绩效分析是确定组织期望的绩效目标和组织目前的实际绩效之间的差距,从而得出组织的绩效需求的过程。[4]对薄弱学校改造的绩效分析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任务:首先,确定期望绩效,即薄弱学校完成改造后所应该具有的教育水平和工作能力;其次,明确现有的实际绩效,即目前薄弱学校已具有的教育水平和工作能力;最后,分析绩效差距,即期望绩效和现有实际绩效之间的比较,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识别薄弱学校改造后的期望绩效和薄弱学校的实际绩效之间的差距,发现薄弱学校中存在的真正问题。

2.原因分析阶段能够帮助找出薄弱学校的真正原因

原因分析的主要目的是解释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他们怎样影响了需求和期望。原因分析是寻找解决方案的前提,要对薄弱学校进行改造就必须首先对造成其薄弱的原因进行分析。每个薄弱学校“薄弱”的原因往往是不同的,如政策制度因素、教育者个人行为的因素、环境因素等[5],所以找到针对不同薄弱学校进行改造的有效方法显得非常迫切。通过原因分析虽不能够找到薄弱学校改造的最佳问题解决方案,但可以发现和解释引发薄弱学校问题存在的潜在、深层次根源,为提高薄弱学校改造的绩效奠定基础。

3.问题解决方案的选择与设计会针对不同薄弱学校的特点

在上述绩效分析和原因分析的基础之上可以精心设计和开发问题解决的计划和方法,用于改进组织的绩效,达到减少(或消除)期望绩效和实际绩效之间差距的目的。首先,初步开发和设计各种可能解决绩效问题的方案。通过对薄弱学校存在问题的真正原因进行综合、归纳和概括,就可以着手开发和设计各种可能解决问题的方案。其次,对开发出的问题解决方案进行选择。根据方案解决问题的可行性、 经济性以及薄弱学校的接受能力、教育者的接受能力等标准将开发设计出的各种问题解决方案进行排序,筛选出最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案。最后,再综合考虑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因素,确定最终的问题解决方案。不存在任何万能的、适用于一切薄弱学校问题的解决方案。

4.问题解决方案的实施与变革

在综合考虑薄弱学校内外条件的基础之上将制定的问题解决方案投入实践。国内外各种教育改革实践经验都表明:不管开发和设计出的问题解决方案在理论上有多么完美,如果在方案实践中实施不力,预期的结果就很难达到。对薄弱学校进行改造的美好愿景还需要为最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案制定可行政策,进行科学化地实施。同时,应评价、反馈问题解决方案在薄弱学校改造中的效果如何,评价要伴随改造方案实施的全过程。问题解决方案得以实施,并不意味着薄弱学校改造任务的完成,还应该定期对问题解决方案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价。通过评价一方面可以了解解决方案应用的效果、问题,便于及时对问题解决方案进行调整。另一方面,评价还可以督促解决方案的顺利实施。学校主要以教学作为中心,不会直接有有形的产品产出,但是在学校的发展中一样要有投入和产出,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薄弱学校改造过程中对于成本的管理非常重要,一定要通过评价保证投入的绩效,通过评价提高改造中资源投入的利用效率,通过评价促进学校的发展。

三、绩效技术视角下的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改造路径

1.加强薄弱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短期绩效与长期绩效并重

薄弱学校的现状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6],所以薄弱学校的改造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对薄弱学校改造成果的评价不能只着眼于学校目前具备了怎样的教育水平、获得了多少成果,还包括学校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薄弱学校目前的改造为学校未来的发展做了怎样的铺垫。学校的生存环境是具有不确定性的,特别是处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日新月异和文化不断更新的社会。同时,社会对教育的期望也在发生着变化,所以学校不能仅仅着眼于当前的需要,满足于当前生存环境下学校的教育水平,而应考虑未来社会的变化,增强对未来社会的适应能力,不然,刚刚摘掉的“薄弱”帽子又会戴在头上。例如,建立有效的宏观管理决策机制。从教育体制上理顺各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促进各教育部门之间的协作。薄弱学校的改造需要加强各级管理与决策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从上至下理顺各行政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整合国家、地方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学校等各部门的力量,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作,从宏观管理和决策这个根本性层面对薄弱学校的问题进行纠正和解决。因此,薄弱学校改造既要重视学校组织运转的纵向比较,即在原有“薄弱”上的“进步度”,还要关注学校是否具备了可持续发展的张力。

2.薄弱学校的改造重效率,更要重实效

效率原意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效率主要指产出是否大于投入,当投入一定而产出最大,或投入最小而产出一定时效率就最高。实效是指实际的效果,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实效主要是指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期望的目标。在短期内有效率的成果,从长远发展来看却不一定有实效。在薄弱学校的改造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实效是因为:薄弱学校的改造中一些投入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可能会有效率。但是,经济理论中的效率优先、优胜劣汰等观念并不能照搬到学校教育之中,因为育人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能见到成效的,况且,教育类的投入与产出的比值也不能像经济那样做出明确的判断。在薄弱学校改造过程中注重效率轻实效就会导致在改造绩效考核中注重考试成绩、可见的形式以及硬件建设等,忽视薄弱学校内在的软件建设。改造薄弱学校需要从注重办学条件的改善逐渐转到着力提高改造的实效。

例如,薄弱学校改造的关键是人,所以建立有效的队伍发展机制,为薄弱学校培训出更多更优秀的管理人才和教师就显得尤为重要。教育实践证明,一个好的学校需要一批好的老师,一批好的老师又需要一个好的校长。因此,薄弱学校发展的关键是提高薄弱学校自身管理者和教师的水平。但是,造成薄弱学校薄弱的原因是多样的,仅凭单一的培训措施难以达到目的,必须根据问题的原因综合运用多种干预措施才能改进学校和教师的绩效。同时,还要建立长期、有效的资源配置机制,保障资源投入的充足以及资源利用的充分。薄弱学校改造中,教育经费的投入、办学条件的现代化固然重要,而如何使教育投入及实施设备发挥应有的效用更加关键。

3.关注薄弱学校的价值提升,显性绩效与隐性绩效并重

按照绩效所存在的外部形态来对绩效进行分类,可以将其分为显性绩效和隐性绩效。薄弱学校改造的显性绩效是学校新盖的教室、多媒体计算机的数量、新建的操场、新进的体育器材等实体形态。薄弱学校改造的隐性绩效是办学理念的更新、学校发展目标的现代化、校领导和师生素养的提升、学校声誉的改变等看不见、摸不着的非实物形态。绩效技术强调对于问题的考察要把问题放在整个系统情境之中,所以隐性绩效是薄弱学校发展的原动力,也是学校现代化发展的方向指引。薄弱学校改造要坚持显性绩效与隐性绩效并重,关注学校的内在价值提升。

篇4: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实施方案

记者从教育部获悉,教育部、财政部从2010年开始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校舍改造类项目是该计划的主要内容,截至2013年年底,中央财政已投入校舍改造资金399亿元。

截至2013年年底,薄改项目全国已开工68 981个,开工面积4 053.82万平方米,占规划面积的79%;已竣工51 283个,竣工面积2 952.24万平方米,占规划面积的58%。其中,2010年中央资金项目竣工率为97.01%,2011年为85%,2012年为53%。各地更加重视对校舍建设信息的记录和管理,数据入库率显著提高,不少省份开工项目和竣工项目的数据录入审核同步率均已超过50%。

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校舍改造类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农村学校学生生活条件明显改善。2012年全国小学寄宿生生均宿舍面积为3.1平方米,比2009年增长24%。初中寄宿生生均宿舍面积达到4.2平方米,比2009年增长40%。厕所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大通铺等突出问题得到有效缓解,绝大多数地区保障了学生饮用水。二是学校食堂条件有较大改善,集中连片贫困地区699个县普遍建设了学校食堂,为国家营养改善计划的顺利实施创造了条件。三是城镇学校“大班额”问题得到一定缓解。县镇学校扩容改造后绝大多数省份学位大大增加,一些地区“大班额”消减效果明显。如湖北省84个项目县义务教育“大班额”占比从2010年的52%下降到31%。吉林省新增班级数1 696个,学位数53 690个,全省乡镇学校基本消除“大班额”。

篇5:小学薄弱学校改造计划方案

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项目规划方案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甘肃省教育厅、甘肃省发展改革委、甘肃省财政厅《关于编制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项目规划》的通知和《关于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经校务会议研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田家河乡韦家河小学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项目规划方案》。

一、现状分析

我校位于田家河乡韦家河村漆家庄社,距离乡镇6公里。生源来自田家河乡韦家河村、高石崖村、上湾乡周家窑村。

学校现有教师8名,学生86名。2009年,学校实施了“国家校舍安全工程”项目,新修框架结构学生教室4间180平方米,砖混结构学生教室2间105平方米,教师宿舍13间207平方米。学校保留了早期修建的土木结构学生教室一栋120平方米,图书室一间70平方米,厕所98平方米。校舍面积总共为780平方米,生均9.07平方米。

学校现有图书4730册,生均55册。教学仪器设备和音体美器材缺乏,只有5万元的设备。

学校现无食堂,学生营养改造计划只停留在单纯的企业共餐层面,无法适应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结合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变化趋势和城镇化进程等因

素分析,我校在未来5年内还将继续服务于韦家河、高石崖、周家窑村的义务教育任务。生源会继续保持在86-88人之间。

二、规划目标及主要任务

(一)规划目标

我校2018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总体目标为:

到2018年,把我校建设成为可以容纳88名儿童学习和生活的硬件一流、软件一流的现代化学校。

2013年至2018年,我校学生人数约为86-88人,生均校舍面积为9.07㎡—8.86㎡,符合生均7.85平方米的要求。人均图书在55册—54册之间,以后每年图书还会适量增加,可以达到有关要求。

学校体育场地约为2400平方米,远远达不到有关要求,在这6年间需要进一步改进。教学实验仪器设备和办公设备严重缺乏,需要进一步补充。学生写字桌椅很破旧,需进一步更换。待一切工作就绪后,可使韦家河村80多名学生受益。

(二)规划任务

待项目实施完成后,我校硬件设施将迈向一流。具体来说:

1、我校所有校舍将达到国家抗震相关要求,校舍面积达到780平方米,生均达到8.86平方米,符合生均7.85平方米的要求。

2、我校拥有150㎡的学生食堂一座,购置100套师生用餐桌椅和价值1.9万元的厨房设备,可以服务全校90多名师生的饮食问题,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将大幅提升水平。

3、建成1010㎡的学生塑胶活动场地,从根本上彻底解决

全校师生无活动场地问题。

4、购置计算机10台,学生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和教师的现代化办公将迈上新的台阶。

5、新购置100套学生桌椅和价值7.5万元的教学仪器设备,价值4.9万元的音体美器材,从根本上摆脱学生桌椅破旧,教学工作无法正常开展的被动局面,使演示实验开出率达到100%,学生分组实验开出率达到80%以上,数学学科教学达到直观化、具体化。

三、资金和进度安排

(一)资金安排

经详细核算,我校实施本项目共需资金162.9万元。

其中新建学生食堂面积为150平方米,按照每平方米2500元计算,需资金37.5万元;在食堂配备厨房设备为1.9万元;学生就餐桌椅100套,每套80元,需资金0.8万元;采购教学仪器及实验设备,共需资金7.5万元;采购音体美器材,共计需要资金4.9万元;为学生配备100套新桌椅,每套按照150元计算,共需资金1.5万元;采购办公用教师计算机10台,一台按照5000元计算,需资金5万元;新修1010㎡塑胶学生体育场地,按照1平方米300元计算,需资金30.3万元。

(二)进度安排

经区务会议研究决定,我校定于2016年实施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项目改造计划。

四、保障措施

为保障本项工作落到实处,特成立田家河乡韦家河小学薄弱

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项目规划领导小组:

组长:***(韦家河小学校长)

副组长:***(韦家河小学总务主任)

组 员:***

领导小组要进一步制定细化本项目实施监督检查的措施,及时制定规划执行、资金使用、项目管理、评估验收等相关制度,保证这项工作的正常开展。

五、项目方案

(一)、校舍建设项目方案

经学校会议研究决定:

学校拟拆除早期建设多的土木结构学生教室120平方米、土木结构图书室70、土木结构厕所98平方米,在学校东北角原址新修学生食堂一座。

1、项目名称:田家河乡韦家河小学薄弱学校改造计划食堂建设项目

2、面积及结构:长30米,宽5米,面积为150平方米,框架结构一层。

3、工程预算:每平方米按2500元计算,工程造价为37.5万元。

(二)、学校设施设备购置方案

为了进一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促进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拟新购置教育教学设备、音体美器材、生活设备等设施设备51.9万元,具体说明如下。

1、教育教学设备购置:

其中课桌椅100套,每套150元,价值1.5万元;数学教学仪器2套,价值3万元;科学教学仪器2套,价值4.5万元;计算机10台,价值5万元。以上计14万元。

2、新建学生活动场地:

新修30m*17m的篮球场一座,面积为510㎡;1m*5d的长100m的直跑道1个,面积为500㎡。地面全部为塑胶,按每平方米300元估价,需资金30.3万元。

3、食堂设备购置:

拟购置学生餐桌椅100套,每位80元,共计0.8万元;餐具、消毒柜、保鲜柜等价值1.9万元。以上计2.7万元。

4、音体美器材购置:

拟购置音乐器材1.5万元,体育器材2.4万元,美术器材1万元。以上计4.9万元。

篇6: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实施方案

校舍改造类项目

项目名称:教学1号楼项目类型:新建 建筑面积:2505m2结构:框架 工程投资:

县长:姚虎

勘察单位:江西省九

设计单位:萍乡市东南建筑设计院

施工单位:芦溪县建筑工程公司

监理单位:萍乡市同济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

篇7: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实施方案

1.由于教育部校舍安全工程校舍信息管理系统正在升级,规划信息暂时不录入软件管理系统,待软件管理系统运行正常后在进行录入。

2.校舍建设类项目新建按每平方米2000元,改建类按每平方米1500元进行规划。

3.校舍建设类严格按照《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试行)》(建标109-2008)进行规划。实行营养早餐计划的普通中小学校,食堂面积小学按在校学生人数的50%,人均建筑面积2.5平方米进行规划,初中按在校学生人数的70%,人均建筑面积2平方米进行规划;全寄宿制中小学学校按全部学生人数100%,人均建筑面积2平方米进行规划。

4.每每县中央与省级配套资金参考额度为600万元,其中:教学实验仪器设备150万元、图书采购40万元、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30万元;县镇学校扩容改造和寄宿制学校及附属生活设施建设380万元(包括实施县镇学校扩容改造每县区重点支持1至2所学校新建或改扩建,中央资金五年原则上不得超过1000万元项目内容)。

5.资金来源中央和地方资金比例为5:5进行规划(省级和县配套比例2.5:2.5),省级配套资金全部用于县镇学校扩容改造和寄宿制学校及附属生活设施建设。

6.校舍改造类重点规划2012年至2015年,教学设备类重点规划2012年。2010和2011规划根据实际资金下达数额和内容规划据实进行规划。附表3-1填写2009年底学校现状,两基迎国检时配备的设施设备可规划到2010年和2011年,资金全部安排到地方资金。

7.应充分考虑到“两基”迎“国检”时教学装备类地方投入很大,已能基本满足教育教学需要,中央资金重点应考虑食堂建设。

8.各学校规划资金来源要单一,中央资金和地方资金不能交叉。

篇8:改造薄弱学校的一点建议

一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 优质教育资源不断向城镇聚集, 边远农村老师千方百计往条件好的城市学校调动, 即使是暂时留下的教师, 人心思走, 教学水平差, 造成教师整体素质差, 如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知识面窄、教法陈旧、观念落后, 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要求, 甚至出现消极怠工、出工不出力和心理出现偏差等问题, 严重影响教育教学质量, 教育严重不均衡, 老百姓不满意、教育主管部门不满、政府不满意。

二是随着近十几年来城市商品房的兴起, 中国经济整体水平的提高、收入的增加, 为了子女能读一个好一点的学校, 老百姓不惜花重金购买名校周边房产, 使自己的孩子能读一个好学校, 许多家长在其他地区有舒适的大房子不住, 却为了使孩子读名校, 到学校周边买 (租) 狭小的老房子。每年新生入学时, 附近新楼的孩子是几何倍数递增, 每万户生源率远远超过其他社区, 在我区便出现城市地区学校拥挤不堪、每班人数超过55人的超大班额越来越多, 一个占地不足10亩的学校, 拥有近50个教学班, 学生做广播体操都要做两轮, 房顶都开辟出来做操场, 真是不堪重负啊!另一方面, 政府投入不少钱物, 为了缩小城乡学校、“名校”与一般学校校舍的差距而修建的学校出现大量空置, 招生不足, 教师严重超员现象, 浪费了许多财力。

三是在我区就小学而言, 城区几个学校的小学毕业生前几年每年都有部分学生 (约为15%) 有升入重庆市的重点中学的指标 (从2015年取消) , 家长们睁大双眼, 望着指标, 拼命往这几所学校挤, 都希望孩子毕业时, 花落我家, 无形之中造成了学校之间的不公, 人为造成了家长心目中的“名校”效应, 从而制造出了薄弱学校。

四是教师都以能到名校工作而倍感自豪, 社会地位较其他学校高, 待遇比其他学校好, 乡下学校好不容易培养的骨干教师, 成熟一个走一个, 久而久之, 造成城里教师的水平越来越高, 城乡学校之间差距越来越大, 农村学校及城市周边薄弱学校教师不安心工作的现象较普遍。

2薄弱学校现象应引起全社会高度重视

沙坪坝区是重庆的一个教育大区, 也是一个教育名区, 学校众多、名校多, 但是相对薄弱学校也多, 教育发展相当的不平衡, “优化教育结构,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缩小城乡学校差距”的口号喊了多年, 但是收效甚微。家长为了让孩子读名校, 花重金买房或择校, 造成了严重的经济负担, 子女“教育问题” 也已成为压在老百姓头上的“新三座大山”之一了, 可见全社会老百姓的不满。有的地区, 教育是造成家庭贫困的又一个原因, 人们都说教育改变孩子的未来。但目前我们许多地方出现家长节衣缩食, 择校热与“被捐资”现象, 又造成了许多家庭经济困难的, 这也不是个别现象了, 在我国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造成了教育的不公, 与和谐社会不符, 应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3治理薄弱学校的几点建议

3.1教育问题, 应由各级政府来负责

“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这句话作为口号, 标语, 在我国广大农村是很常见的, 但这只是停留在口头层面上的, 不能引起深层的重视, 我在许多农村看到, 学校的校舍破烂, 防震度不高, 如重庆市梁平的一所学校, 在2008年的5·12地震中远离震区, 但还是被地震震跨了, 还死伤了学生, 我区一些老校舍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危险, 更不用说四川震区的校舍, 现在这也引起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视, 温家宝“要把学校建设成为最能避难的保护所”这一承诺正在我区进行, 许多危旧楼房正在拆除重建, 我们已看到崭新的校舍建成, 最近我有幸参观了我区一所歌乐山上的学校, 崭新的教学大楼, 整洁的塑胶操场, 适用的多媒体设备, 让乡里娃与城里的孩子一样享受祖国改革开放的成果, 孩子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这些硬件的改造只是治理薄弱学校的一个方面, 是硬件建设。

3.2提高薄弱学校的领导和教师业务素质

治理薄弱学校最重要的是提高领导管理能力和教师的素质, 教师的素质含心理素质及业务素质两个方面。最近全国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实行了绩效工资, 同一地区城乡老师收入基本平等, 农村教师心理平衡, 纷纷表示感谢党和政府的关怀, 各级行政部门应抓住这一大好契机, 狠抓老师的业务素质提高。开展技能竞赛, 搞好老师继续教育, 促进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 做到内部深挖努力, 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 为素质教育作最大努力, 另一方面应实行同一地区“名校”与“薄弱”学校教师较大范围内的轮换制, 如中青年教师每3~6年一个周期轮换等措施, 实现各个学校师资水平的均衡, 另一方面, 目前我区部分城区学校的教师到农村学校去支教的方法, 我觉得力度不够, 没有真正意义上实现师资平衡。

3.3加强农村及薄弱学校教师的思想工作

让教师能安心在农村薄弱学校工作, 应采取一些优惠政策, 给边区补贴等措施, 鼓励优秀毕业生到农村学校或城区薄弱学校工作, 像借用大学生当村官和参军一样的优厚条件, 吸引一大批优秀人才到这些学校工作, 使教育事业后继有人。

3.4兼并薄弱学校

篇9: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实施方案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 薄弱学校 改造路径

由于历史和现实种种原因,我国农村存在大量薄弱学校,是我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巨大障碍。我国政府已意识到农村薄弱学校问题的严重性,并积极采取措施加强薄弱学校建设,但由于措施乏力及方法不当等原因,薄弱学校问题还未得到根本解决[1]。本文从教育信息化视角,结合武龙中学本土化数字校园建设之路,探寻薄弱学校改造的基本路径,为我国农村薄弱学校改造提供有益经验。

一、教育信息化的兴起及含义

教育信息化是在20世纪90年代伴随美国“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提出而出现的。在美国“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中,特别把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作为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的重要实施途径。美国这一举动引起了世界各国的积极反应,许多国家的政府相继制订了推进本国教育信息化的计划[2]。

教育信息化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技术特点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基本特征是开放、共享、交互、协作。教育信息化对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具有深远意义,是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武龙中学由弱到强的历史考察

(一)武龙中学的历史背景。

改造前,武龙中学是一所典型的农村薄弱学校。一是地理位置偏僻,信息闭塞;二是学校基础设施陈旧,建筑都是破旧的平房;三是师资力量单薄,全校40多名教师平均年龄47岁,多为民师转正或中师毕业;四是生源流失严重[3]。

改造前,武龙中学面临学校教育质量难提高,缺乏办学活力难发展,教师工作没干劲,学生学习没兴趣,办学社会声望低等一系列困境。

(二)武龙中学的转变过程。

1.校长带领全校师生转变办学观念。武龙中学校长郭立国从上任开始就研究探索学校特色发展的突破口,在接触到“智慧校园”概念后,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和国家政策,研究国内外数字校园建设经验,认为信息技术是改变农村学校落后现状的有效途径。因此,武龙中学把组建数字化校园作为打破当前学校教育发展僵局的突破口。

2.探索本土化数字校园之路。武龙中学在自有经费严重不足、技术人才匮乏、数字化设备欠缺的基础上,开始摸索自建本土化数字校园。首先,武龙中学根据学校现状及实际情况,利用现有成熟而廉价的科技产品及简单实用软件实现学校本土数字化,力求科学、实用、规范、先进,同时不苛求所有方面都高科技和数字化,提倡二次利用和改进完善。在班班通的装备安装上,武龙中学在装了两套标准液晶交互式多媒体后,动手用大屏液晶电视、电脑、HDMI线、班班通讲台组装,提前半年多装备齐全。其次,在校园网络建设上,武龙中学克服农村学校宽带通信水准低的通病,自购先进的多WAN口路由器,申请4条家用宽带,自己合成一个8M的宽带互联网。同时,基于此组建了完善的校园局域网,实现了无盲点、全覆盖的校园无线网络,还自己架设了远程教育资源、共享资源、管理等服务器。最后,加上长春市电教馆和东北师范大学理想信息技术研究院提供的相关硬软件支持,武龙中学逐步建成了包括学校管理、教学、德育、校园文化、信息交流、图书管理、校园安全在内的“本土化数字校园”。

3.数字化校园现状。当今武龙中学进入校门,射频条码胸牌就会自动准确记录师生出勤情况;学校里无线网络全覆盖,班班都有多媒体,教师备课数字化;课间课后,师生可随时调取任意课堂的任意内容学习应用,也可到专业的“校园微直播间”录播自己喜欢的素材;借阅图书只需在网上提交预约,就会有管理员分门别类地收集好送来。

(三)武龙中学在数字化环境下走向强大。

数字化环境让武龙中学教师们的教学方式逐步转变,从传统“教为主学为辅”的方式,向数字化学习环境下以学为本、以提升能力为主的方向逐步过渡,培养师生利用信息技术学习的习惯。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明显提升,100%的任课教师能用,75%以上喜欢用,50%以上能创新应用。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提高,90%以上的学生喜欢数字环境下的学习。数字化环境下,武龙中学的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办学活力进一步增强,整体办学水平优于部分城区学校,拉近与市区学校的差距,得到学生家长的认可。

三、武龙中学由弱到强的经验启示

(一)农村薄弱学校的改造需要具有变革精神的校长。

一般认为,薄弱学校指在特定时期和特定区域内,办学条件差、师资力量薄弱、生源状况不理想、教育质量低下和社会声誉不佳的学校。但是这样的概念界定,更多反映的是薄弱学校的外在特征。实际上,薄弱学校的存在更在于发展主体的缺位、自我认识的缺乏及自我发展能力不足。一直以来,都是政府加大投入改造薄弱学校,当然政府在薄弱学校改造中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但政府对薄弱学校的改造属于外在力量拉动,薄弱学校要实现真正的转变须靠自身主动发展。薄弱学校能否主动发展和是否具有一位富有变革精神的校长有直接关系。通过武龙中学的案例可以看出,富有变革精神的校长会带领全校师生迎接挑战,奋发图强,给学校给来生机和活力,赶上先进学校。因此,当下农村薄弱学校改造中,校长要树立主动发展的理念,带领学校用自身的力量实现转变。

(二)农村薄弱学校改造要与时俱进,善于运用信息技术。

在网络科技发达的当下,农村薄弱学校的改造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弥补自身缺陷。通过武龙中学的案例可以看出,信息技术不仅能弥补农村薄弱学校在硬件上的不足,还可以缩小农村薄弱学校与优质学校在师资上的差距,达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效果。因此,在现今农村薄弱学校改造中,应大力提倡运用信息技术,提升农村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早日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姚永强,范先佐.内生发展:薄弱学校改造路径选择[J].中国教育学刊,2013(04).

[2]马学华.教育信息化对教学的影响[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01).

篇10: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实施方案

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项目规划方案

(2014-2018年)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区薄改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海口市XXX学校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项目规划方案》。

一、现状分析:

海口市XXX学校建校于1946年,海口市义务教育规范学校,隶属海口市龙华区教育局,座落在海口市XXXX路35号,以历史名人“XXX”命名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占地面积20.7亩,建筑面积16460多平方米,整个校园划分为教学区、多功能区、活动区和生活区。现有35个教学班,共有学生1801人;教职工XX人,教师学历达标率100%。服务范围为XX路以西至XX大道,北至XX大道,南至XX路,XX路(即XXX台前面路)至XX大道路口以西至XX大道路口。

2012年学校顺利通过了标准化学校建设评估,一切项目建设与仪器配备均达标。但随着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变化趋势和城镇化进程等因素分析,近两年,学生人数逐年猛增,从2012年的28个班1200多人到今年的35个班1800多人,学校的各项生均指标均有所下降。随着XXX棚户区改造回迁,未来5年学生人数将保持这种逐年猛增的态势,如不进行有序的规划建设,将无法满足服务范围区域内学生的上学需求。

二、规划目标及主要任务

(一)规划目标

到2018年,把我校建设成为占地面积28亩,建筑面积25000 多平方,拥有54个教学班,可以容纳2430名少年儿童学习和生活的硬件一流、软件一流的现代化学校。

(二)规划任务

待项目实施完成后,我校硬件设施将迈向一流。具体来说:

1、完成XXX村棚户区改造7.3亩新增划拨地的办证工作,进而拓宽学校占地面积,共28亩。

2、对学校250米运动场进行塑胶化改造。

3、新增7.3亩地后对全校围墙进行改造及对校门进行迁建,并完成新增地的绿化硬化工作。

4、完成校园文化建设项目。

5、完成4000平方米综合教学楼的建设。

6、完成4000平方米体育馆的建设。

7、完成网络化信息中心的建设。

8、新增电脑教室一间,配备电脑57台。

9、配齐配全各大实验功能室,逐年补充教学实验仪器设备(含图书)。

10、逐年新增更换学生桌椅。

三、资金和进度安排

(一)资金安排

经详细核算,我校实施各项建设项目预计资金XXXXX万元。

1、完成滨涯村棚户区改造7.3亩新增划拨地的办证工作,征地费用XXXXX万元,资金来源XXXXX。

2、对学校250米运动场进行塑胶化改造,项目改造费用XXXXX万元,资金来源XXXXX。

3、新增7.3亩地后对全校围墙进行改造及对校门进行迁建,并完成新增地的绿化硬化工作, 项目建设费用XXXXX万元,资金来源XXXXX。

4、完成校园文化建设项目,建设费用XXXXX万元,资金来源XXXXX。

5、完成4000平方米综合教学楼的建设,建设项目费用XXXXX万元,资金来源争取市区教育主管部门划拨。

6、完成4000平方米体育馆的建设,建设项目费用XXXXX万元,资金来源争取市区教育主管部门划拨。

7、完成网络化信息中心的建设,建设项目费用XXXXX万元,资金来源争取市区教育主管部门划拨。

8、新增电脑教室一间,配备电脑57台,费用XXXXX万元,资金来源争取市区教育主管部门划拨。

9、配齐配全各大实验功能室,逐年补充教学实验仪器设备(含图书),费用XXXXX万元,资金来源争取市区教育主管部门划拨。

10、逐年新增更换学生桌椅,费用XXXXX万元,资金来源争取市区教育主管部门划拨。

(二)进度安排 1、2014年建设项目:

(1)完成XXX村棚户区改造7.3亩新增划拨地的办证工作,进而拓宽学校占地面积,共28亩。

(2)对学校250米运动场进行塑胶化改造。

(3)新增7.3亩地后对全校围墙进行改造及对校门进行迁 建,并完成新增地的绿化硬化工作。

(4)完成校园文化建设项目。2、2015年建设项目:

(1)4000平方米综合教学楼的建设。(2)新增电脑教室一间,配备电脑57台。(3)逐年新增更换学生桌椅。3、2016年建设项目:

(1)完成网络化信息中心的建设。(2)逐年新增更换学生桌椅。4、2017年建设项目:

(1)配齐配全各大实验功能室,补充教学实验仪器设备(含图书)。

(2)逐年新增更换学生桌椅。5、2018年建设项目:

(1)4000平方米体育馆的建设。(2)逐年新增更换学生桌椅。

(3)补充教学实验仪器设备(含图书)。

四、保障措施

为保障本项工作落到实处,特成立海口市XXX学校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项目规划领导小组:

组 长:XXX(校长)副组长:XXX(书记)

组 员:XXX、XXX、XXX、XXX、XXX、领导小组要进一步制定细化本项目实施监督检查的措施,及 时制定规划执行、资金使用、项目管理、评估验收等相关制度,保证这项工作的正常开展。

篇11: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实施方案

为了提升办学水平,按要求完成义务教育薄弱学校的改造,根据《贵州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10-2020)》和《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深入推进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的通知精神,根据我镇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镇改造计划:

一、龙街镇学校基本情况:

龙街镇共有学校17所。办学规模(班数):194班。学生9231人,其中:寄宿生1846人。教职工407人,专任教师398人。校园占地面积134143平方米。

二、学校办学条件缺额情况:

根据校园应有的办学条件与学校现有办学条件对照,我镇学校基本缺额情况如下:

龙街镇龙街中学:

缺少校园校舍及运动场,需用地11845平方米。缺少校舍建筑面积2356平方米,其中:教育及教学辅助用房2356平方米;教学办公用房631平方米;学生宿舍3606平方米;学生食堂479平方米;学生厕所216平方米;锅炉房36平方米;学生浴室90平方米。根学校还要从正北方向修一条长

米的校路至龙街到威宁的公路旁,预计需要资金

万元。据规划预算学校需要进行新征用地11845平方米(共需投资53.3万元,暂按3万元每亩)。根据学校办学条件缺额情况来看,龙街中学需要投入资金总额1359.7万元。

龙街镇龙街小学:

缺少校园用地11930平方米。缺少校舍建筑面积3037平方米,其中:教育及教学辅助用房1355平方米;教学办公用房464平方米;学生宿舍751平方米;学生食堂46平方米;学生厕所152平方米;锅炉房15平方米;学生浴室30平方米;教工宿舍224平方米。根据学校现状,需要把校路改在学校的西方,即龙街镇菜市场旁。学校还存在两所危房,需要拆出重建。据规划预算学校需要进行新征用地11930平方米(共需投资53.68万元,暂按3万元每亩)。根据学校办学条件缺额情况来看,龙街小学需要投入资金总额611.73万元。

龙街镇龙河小学:

缺少校舍建筑面积1156平方米,其中:教学办公用房232平方米;学生宿舍750平方米;学生厕所29平方米;锅炉房13平方米;学生浴室27平方米;教工宿舍105平方米。根据学校办学条件缺额情况来看,龙河小学需要投入资金总额275.9万元。

龙街镇同心小学:

缺少校园用地2439平方米。缺少校舍建筑面积1691.2平方米,其中:教育及教学辅助用房678.95平方米;教学办公用房215平方米;学生宿舍555平方米;学生食堂43.25平方米;学生厕所67平方米;锅炉房13平方米;学生浴室27平方米;教工宿舍92平方米。据规划预算学校需要进行新征用地2439平方米(共需投资10.98万元,暂按3万元每亩)。根据学校办学条件缺额情况来看,同心小学需要投入资金总额367.16万元。

龙街镇大寨小学:

缺少校园用地434平方米。缺少校舍建筑面积1896平方米,其中:教育及教学辅助用房982平方米;教学办公用房216平方米;学生宿舍500平方米;学生食堂25平方米;学生厕所41平方米;锅炉房13平方米;学生浴室27平方米;教工宿舍92平方米。据规划预算学校需要进行新征用地434平方米(共需投资2万元,暂按3万元每亩)。根据学校办学条件缺额情况来看,大寨小学需要投入资金总额388.9万元。

龙街镇浦嘎小学:

缺少校园用地543平方米。缺少校舍建筑面积1369平方米,其中:教学办公用房188平方米;学生宿舍900平方米;学生食堂135平方米;学生厕所39平方米;锅炉房13平方米;学生浴室27平方米;教工宿舍67平方米。据规划预算学校需要进行新征用地543平方米(共需投资2.44万元,暂按3万元每亩)。根据学校办学条件缺额情况来看,浦嘎小学需要投入资金总额222.79万元。

龙街镇银泉小学:

缺少校园用地1695平方米。缺少校舍建筑面积1351.5平方米,其中:教育及教学辅助用房636.5平方米;教学办公用房188平方米;学生宿舍400平方米;学生食堂20平方米;锅炉房13平方米;学生浴室27平方米;教工宿舍67平方米。据规划预算学校需要进行新征用地1695平方米(共需投资7.63万元,暂按3万元每亩)。根据学校办学条件缺额情况来看,银泉小学需要投入资金总额312.855万元。

龙街镇陆家营小学:

缺少校舍建筑面积684平方米,其中:教育及教学辅助用房221平方米;教学办公用房186平方米;学生宿舍43平方米;学生食堂80平方米;学生厕所34平方米;锅炉房13平方米;学生浴室27平方米;教工宿舍80平方米。根据学校办学条件缺额情况来看,陆家营小学需要投入资金总额205.1万元。

龙街镇天桥小学:

缺少校舍建筑面积1252.5平方米,其中:教育及教学辅助用房592.5平方米;教学办公用房188平方米;学生宿舍300平方米;学生食堂20平方米;学生厕所45平方米;锅炉房13平方米;学生浴室27平方米;教工宿舍67平方米。根据学校办学条件缺额情况来看,天桥小学需要投入资金总额217.875万元。

龙街镇发拉小学:

缺少校园用地1000平方米。缺少校舍建筑面积137平方米,其中:教育及教学辅助用房51平方米;教学办公用房86平方米;据规划预算学校需要进行新征用地1000平方米(共需投资4.5万元,暂按3万元每亩)。根据学校办学条件缺额情况来看,发拉小学需要投入资金总额40.05万元。

龙街镇中心小学:

缺少校园用地274平方米。缺少校舍建筑面积771平方米,其中:教育及教学辅助用房43平方米;教学办公用房188平方米;学生宿舍295平方米;学生食堂103平方米;学生厕所35平方米;锅炉房13平方米;学生浴室27平方米;教工宿舍67平方米。据规划预算学校需要进行新征用地274平方米(共需投资1.23万元,暂按3万元每亩)。根据学校办学条件缺额情况来看,中心小学需要投入资金总额170.47万元。

龙街镇丰光小学:

缺少校园用地5679平方米。缺少校舍建筑面积1921平方米,其中:教育及教学辅助用房952平方米;教学办公用房235平方米;学生宿舍530平方米;学生厕所64平方米;锅炉房13平方米;学生浴室27平方米;教工宿舍100平方米。据规划预算学校需要进行新征用地5679平方米(共需投资25.56万元,暂按3万元每亩)。根据学校办学条件缺额情况来看,丰光小学需要投入资金总额416.21万元。

龙街镇方井小学:

缺少校园用地8004平方米。缺少校舍建筑面积1361.25平方米,其中:教育及教学辅助用房500.25平方米;教学办公用房352平方米;学生宿舍237平方米;学生厕所71平方米;锅炉房15平方米;学生浴室30平方米;教工宿舍156平方米。据规划预算学校需要进行新征用地8004平方米(共需投资36万元,暂按3万元每亩)。根据学校办学条件缺额情况来看,方井小学需要投入资金总额342.6875万元。

龙街镇马踏小学:

缺少校园用地112平方米。缺少校舍建筑面积1252平方米,其中:教学办公用房290平方米;学生宿舍750平方米;学生厕所48平方米;锅炉房13平方米;学生浴室27平方米;教工宿舍124平方米。据规划预算学校需要进行新征用地112平方米(共需投资0.5万元,暂按3万元每亩)。根据学校办学条件缺额情况来看,马踏小学需要投入资金总额188.3万元。

龙街镇龙街二中:

缺少校园用地15924平方米。缺少校舍建筑面积6535.5平方米,其中:教育及教学辅助用房2637.75平方米;教学办公用房931平方米;学生宿舍1555.5平方米;学生食堂424.25平方米;学生厕所130平方米;锅炉房42平方米;学生浴室105平方米;教工宿舍710平方米。据规划预算学校需要进行新征用地15924平方米(共需投资24万元,暂按3万元每亩)。根据学校办学条件缺额情况来看,龙街二中需要投入资金总额1106.825万元。

龙街镇小米小学:

缺少校舍建筑面积1917平方米,其中:教育及教学辅助用房940.25平方米;教学办公用房185平方米;学生宿舍585平方米;学生食堂47.75平方米;学生厕所40平方米;锅炉房13平方米;学生浴室27平方米;教工宿舍79平方米。根据学校办学条件缺额情况来看,小米小学需要投入资金总额390.05万元。

龙街镇朝阳小学:

缺少校园用地1076平方米。缺少校舍建筑面积1392平方米,其中:教育及教学辅助用房508平方米;教学办公用房185平方米;学生宿舍480平方米;学生食堂72平方米;学生厕所28平方米;锅炉房13平方米;学生浴室27平方米;教工宿舍79平方米。根据学校现状,以及学校改造规划,需要把学校旁边的村公所搬迁。据规划预算学校需要进行新征用地1076平方米(共需投资4.84万元,暂按3万元每亩)。根据学校办学条件缺额情况来看,朝阳小学需要投入资金总额228.64万元。

三、效益分析:

威宁县龙街镇建设完成后,办学规模(班数)不变。学生数由原来的9231人减到8529人,其中:寄宿生从原来的1846人增加到3670人。教职工从407人增加到441人。校园占地面积从134143平方米增加到191980平方米。按照上级所规定的要求达到基本标准,完善学校办学条件,努力为师生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的环境,争取教育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

附件:

1、附件2-1

2、附件2-2

3、附件2-3

龙街镇人民政府

篇12: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实施方案

根据县教育局二0一二年十月九日召开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教学装备项目的专题会议》的要求,确保我校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的顺利实施,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提升我校教育装备水平,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成立专班:

组长:

刘才(校长)第一责任人,全权负责本项目的规划、协调和落实; 副组长:

崔昌玉(副校长)第二责任人,负责协助校长全权落实项目实施工作。

沈传明(总务主任)场地责任人,负责前期场地的清理和调配。成员:

王庆树(实验室管理员)负责实验室的接管工作;

朱黎明(远教管理员)负责班班通的安装工作;

向静(图书管理员)负责图书的上架;

谭传珍(公物管理员)负责体育器材的接管工作;

赵兰(少先队辅导员)负责音乐、美术的接管工作。

二、场地清理

将现具有安装条件的装备,落实安装,暂时得不到安装的设备,先利用科教楼负一楼予以存放。

三、场地安排:

1、班班通设备:目前安装教学楼四(1)班、四(2)班、四(3)班、四(4)班、五(2)班、五(3)班共六套,其它六套暂放电子备课室保管,剩下的随着增班逐年安装。

2、实验装备:实验保管室。

3、图书装备:科教楼图书室。

4、体育装备:利用现有场地逐一安装。

5、音乐、美术准备:暂时存放在科教楼五楼舞蹈教室。据我校现有条件特拟定此方案。

巴东县光明小学

篇13: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实施方案

一、研究方法与研究视角

(一) 研究方法的选择

本研究以A中学为个案, 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其改造历程进行研究。本研究主要探讨的问题是:A中学何以能改造成功, 采取了什么措施?从A中学的改造中, 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和建议?笔者以Z校长到A中学担任校长一年多时间 (也就是A中学从典型的薄弱学校到成功摘掉薄弱学校“帽子”的阶段) 的经历为线索, 通过亲身体验、田野观察、访谈等多种方式对A中学的改造历程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深入的研究, 以找出本研究所要探讨问题的答案。

(二) 研究视角的选择

本研究之所以选择以学校文化的视角对A中学的改造历程进行分析, 主要是基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考虑。在理论层面上, 许多相关研究都认为, 文化建设历来是学校必须承担的一项重要且富有全局性的工作[2], 学校的管理者和办学者要高度重视学校文化建设[3], 学校文化重建是学校走向优质化的关键[4], 正是因为学校文化在学校发展中起着如此重要的作用, 有研究者指出学校文化建设是薄弱学校改造的重要路径。[5]在实践层面上, 笔者第一次到A中学进行访谈时, Z校长就明确指出, A中学的改造是以学校文化建设为着力点, 从而实现对学校的成功改造。所以本文以学校文化为视角, 深入分析薄弱学校改造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取得的成效。

本文将学校文化理解为, 在校园环境中, 学校全体成员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逐步创造和形成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规章制度以及物质建筑的综合。按其层次, 由外到内依次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四个维度。[6]

二、学校文化视角下薄弱学校改造的措施

(一) 学校物质文化建设

一是重新对学校进行规划与布局, 强调“以生为本”的原则。学校的规划与布局是学校建设的一项系统工程, 它既体现了学校的外在形象和整体风貌, 又反映了学校环境育人的宗旨。经过数次全体会议的讨论, Z校长亲自撰写学校规划与布局报告, 并呈送上级教育局审批。在得到了教育局的批准与拨款之后, 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到学校重建工作中。A中学在学校的规划与布局上主要遵循两个原则:第一, 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 学校特别重视绿化带的建设, 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美丽舒适的校园环境;第二, 突出艺术特色的原则, 一进入校门就可以看见一个艺术广场, 在学校综合楼的左侧新建了音乐厅, 后面则修建了美术楼和音乐楼, 这样的布局让学生能感受到学校建筑所营造的艺术氛围。

二是新建学校综合楼, 为学生学习提供设施保障。A中学综合楼所在地以前是两栋特别破烂的楼房, 里面的设施根本不能为学校教学提供必要的条件, 同时也影响学校的整体环境。Z校长提出把旧楼拆掉改建综合楼的建议。经过一年多的努力, 综合楼终于建立起来。综合楼的建设过程不仅是美化校园环境的过程, 而且是形成学校精神的一个过程, 在综合楼建设的整个过程中, 全体师生员工都共同克服困难, 互帮互助。

三是建立各种人文景观,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学校的人文景观一方面能充分地展现学校的历史, 另一方面能有效地表达学校的发展特色。Z校长把自己的想法在教师大会上提出来, 与所有的校领导以及教师进行讨论, 同时也让班主任发动学生一起参与学校人文景观的设计, 如学校新校徽的设计就是由学生来完成的, 学生都非常认同学校的人文景观。

(二) 学校制度文化建设

学校制度文化是指学校的组织形式 (结构) 和存在于学校中的现实的正式、非正式制度和规范的总和, 它反映了学校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是学校得以正常运转的制度保障。[7]学校的校园环境基本得到改善的同时, Z校长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加强学校制度文化的建设。

一是建章立制, 用制度管理学校。Z校长说:“在我担任校长之前, 这所学校基本没有任何制度, 整个学校范围内找不到对管理者、教师、学生的相关书面规定, 学校的制度、规则和命令都是在口头上, 没有相应的文字记录。”可想而知之前A校的管理是多么缺乏系动性和规则, 鉴于这种情况, Z校长采取了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来建立学校制度———把所有学校的口头规定都写成文字。Z校长领衔为学校制定了《A中学制度汇编》, 这成为了学校的第一份明文规定的学校制度材料。 《A中学制度汇编》 包括党支部工作制度、德育管理规章制度、教学教研工作规章制度、考核考勤规章制度等, 从校长、中层干部、年级组长, 到班主任、科任教师、在校学生, 以制度管人, 层层落实, 责任到人到位。

二是合理设置学校组织结构, 明文规定管理职责。走进Z校长的办公室, 笔者发现里面的装修和布置非常简单, 一张办公桌、一个书柜和一套沙发构成了校长的办公场所。但就是在这样一个布置简单的办公室里面, 校长也不忘在墙上挂上两个塑料框, 里面陈列着A中学的组织管理架构和校长的职责。Z校长说, 在学校变革时期, 更不能忘记设置合理的组织结构, 作为校长更应该以身作则, 带头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为全校师生塑造一个好的榜样。针对学校安全工作,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 副校长为副组长, 包括政教处、总务处、教导处、学校办公室等部门组成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 并明文规定了每个成员的职责范围。

三是合理用人, 发挥每个人的长处。从访谈中得知, 有位教师在A中学有很长一段时间了, 以前是学校的语文教师, 但这位教师一直有任教其他科目的想法。Z校长上任后, 发现这位教师实践能力强, 所以让他负责全校学生的实践性学习课程。同时他思维活跃、富有创新精神, 于是让他又负责学校的黑板报、宣传栏以及学校网站的更新工作。这样一来, 该教师就能够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 不仅把自己的事情做得很好, 得到了学校领导的表扬, 而且获得了学生的认可和喜爱。Z校长善于发挥教师的特长, 使教师都能为学校的发展贡献力量。

(三) 学校行为文化建设

一是外塑形象, 内强素质, 全面规范学生行为。在进行改造之前, A中学主要的关注点是高考, 学校把高考作为一切行动的中心。Z校长任职后, 在一次教师大会上提出把学校关注点由高考转向全面素质教育, 他指出学校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情感等诸多方面, 努力创建良好的校园环境, 让学生在一个舒适的校园内实现全面发展。为了规范学生的行为, A中学采取了以下具体措施:首先, 明确规定学生在校期间必须穿校服、佩戴校徽;其次, 严格执行A中学的学生操行评定方案, 激励学生积极上进, 爱护校园环境, 推进素质教育, 严格规范学生的行为;再次, 鼓励、支持各类社团的发展, 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

二是进行教师师德考核, 合理规范教师行为。A中学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 制定了教师师德考核表, 由教师自己、其他教师、学校领导、学生家长和学生对教师的行为从依法执教、团结协作、尊重家长、为人师表等方面进行评分, 考核成绩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级。每学期考核一次, 考核的最终结果与教师的评优、晋升等挂钩。实行师德考核制度的目的是希望教师以身作则, 用自己的行为影响学生, 为学生的发展负责, 真正做到为人师表。一位英语教师说:“通过这种师德考核制度, 我更加清楚自己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的行为了, 我们学校老师经常在一起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 主动与学生家长沟通, 共同促进学生学习进步。”

三是成立各种领导小组, 全面落实学校管理工作。学校办学质量的提升离不开管理者的努力。在A中学综合楼的前面, 笔者看到了张贴在学校宣传栏的各种领导小组, 包括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教科研工作领导小组、艺术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等领导小组。各小组领导都有相应的权利, 同时有明文规定的职责, 如教科研工作领导小组中的科组长的职责:第一, 必须按时参加市、区教研室每学期组织的科组长专题活动, 并按要求落实相关工作;第二, 每学期开学, 要在本科组教师的共同讨论下, 制定本科组学期详细的教学教研工作计划。

(四) 学校精神文化建设

一是管理者用理念引领学校发展。如何办好学校, 提高学生成绩是A中学亟待解决的难题。为此, A中学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 以理念引领学校发展, 逐步形成了“立美育人, 成就师生”的办学理念, 确立了以美育人的办学价值追求, 为师生的成功、成才服务。秉承并践行“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 在办学理念的统领下, 学校进一步明确了“成功导学, 能动参与, 教学相长”的教学理念和“以艺育德, 以德促艺”的德育理念。

二是在全校范围内推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 学校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强调管理的终极目标是促进师生的进步和发展, 在学校管理实践中, 逐步探索出制度管理、目标管理、民主管理和情感管理有机结合、严格要求和人文关怀紧密结合的有效管理模式。建立了五级管理模式, 五个系统分工明确, 紧密合作, 通过有效的授权, 明确了管理责任, 简化了管理程序, 激发了教师的积极性, 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是学校教学的重点从关注高考转向全面素质教育。Z校长在访谈中说, 现在的教师以高考为指挥棒, 指挥着学生向高考前行, 学生身心受到双重压迫。面对A中学的这种现实情况, Z校长提出在校园内推行全面素质教育, 培养学生整体素质, 养成学生健全个性, 发展学生创造力的整体性教育活动。在这个理念的推动下, 全校管理者转变管理理念, 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 让学生身心在校园内健康发展。与此同时, 全校教师也不断转变教学理念, 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方式, 创新课堂教学方式, 在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 以学生为课堂的中心, 积极互动与讨论, 让学生快乐地学习。

三、薄弱学校成功改造的启示与思考

对A中学长达半年的实地研究结束的时候, 笔者发现学校还是原来那么大的占地面积, 教师仍然是以前那批教师, 管理者所处的职位依旧没有太大的改变, 但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及学校的声誉已与以前大不相同了。短短一年多的时间, A中学就由一所典型的薄弱学校一跃成为市一级学校, 这的确是一个历史性的跨越, 是一个出人意料的奇迹。A中学的成功转变告诉我们:薄弱学校是能够成功改造的。那么薄弱学校应该怎么改?是否存在一些共性的东西?本文依据A中学改造的实际情况, 从政府和薄弱学校两个方面理性地分析A中学成功改造带给我们的启示。

(一) 政府在薄弱学校的改造中应该有所作为

在我国, 政府是义务教育的办学主体, 薄弱学校的改造以及能否改造成功, 在很大程度上和政府的行为密切相关。

一是政府应树立办好每一所学校, 努力改造薄弱学校的观念。A中学在改造的过程中, 多次得到上级领导的支持与鼓励。正是由于领导的重视与支持, A中学全体师生才有了更多的信心, 齐心协力, 共同促进学校的改造与发展。当地教育领导多次到A中学进行工作指导, 听取Z校长对学校情况的介绍, 全面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成绩, 对学校的办学思路、管理水平和所取得的成绩充分肯定, 并对下一阶段学校的发展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二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为薄弱学校的改造提供支持。从A中学的改造中, 我们可以看出政府的政策、资金支持是薄弱学校成功改造的重要条件。在A中学进行改造之初, 政府加大了对A中学的投入, 上级部门拨款建综合楼、学生宿舍和饭堂, 改造塑胶运动场和部分教室, 增添教学设施设备, 美化校园环境, 使学校硬件设施达到了市一级学校的要求。

(二) 薄弱学校自身应在改造中奋发有为

一位富有管理经验和改革勇气的校长是薄弱学校转变的核心。A中学之所以能够改造成功, 关键是有一位好校长。Z校长的奉献精神与坚定的改薄信念, 带领全校师生共同实现了学校的成功改造。首先, 校长具有强烈的改革意识和高度的进取精神。改变学校的薄弱面貌是一项艰难的任务, 只有富有强烈改革意识和高度进取精神的校长才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才能顶住挫折和压力, 真正带领全校师生发奋图强, 才能给学校带来生机与活力。Z校长在访谈中坦言, 当初自己坚持要对A中学进行改造时, 受到了来自学校管理者、教师及学生等各个方面的压力, 面临着各种困难。其次, 具有吃苦耐劳和艰苦奋斗的精神。薄弱学校的校长必须具有勇于吃苦的意识和乐于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 这样才能全身心投入到学校改革中去, 才能知难而进, 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难以想象的困难, 改变贫弱的面貌。Z校长说:“当我来到这个学校时, 我就做好了扎根在这里的想法, 为了该校师生的发展, 我必须带头吃苦, 不利用校长职位为自己谋私利。”在整个改造的过程中, Z校长都始终保持着吃苦耐劳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也正是这种精神感动了A中学的全体师生, 赢得了他们的尊敬和爱戴, 也赢得了A中学最后的成功转变。

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是薄弱学校转变的关键。教育质量的高低,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和能力, 能否塑造出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校教学工作的成败。在薄弱学校的改造中, 必须充分挖掘广大师生的潜能和积极性。A中学通过招聘、区内调整等形式, 不断壮大、优化艺术教师队伍;与此同时学校积极拓宽教师培训的渠道和方式, 举办专家讲座、研讨会, 外派教师参加学术研讨会、经验交流会, 组织学科带头人、备课组长、教师参加省内外各种课堂教学研讨会, 开展师徒结对、课堂教学比赛等活动, 全力培养一支骨干教师队伍, 以带动和促进教师团队的专业发展, 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

发展学校特色是薄弱学校改造的突破口。薄弱学校的师生在长期“薄弱”的学校氛围中逐渐认为自己各方面不如别人, 即使努力也没有用, 所以放弃了改变的想法和行动, 安于薄弱的现状。Z校长根据学校的实际, 大胆选择发展艺术作为学校办学特色的突破口。学校确立了走艺术教育特色之路后, 始终将艺术教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艺术教育领导小组, 明确了艺术教育工作的目标、进程、措施, 全面规划学校的艺术教育工作。如今A中学从一所薄弱学校转变成为一所具有艺术特色的学校, A中学将继续秉承“立美育人、成就师生”的办学理念, 开拓进取, 把学校培育成为师生发展的沃土和成长的乐园, 在创建品牌艺术特色高中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参考文献

[1]吴亮奎.为“薄弱学校”辩护:基于教育价值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 2013 (2) .

[2]叶澜.试论当代中国学校文化建设[J].教育发展研究, 2006 (15) .

[3]张新平, 陈粤秀.何谓优质学校——基于40位教管人员的访谈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 2011 (10) .

[4]谢翌, 马云鹏.优质学校建设的背景、理念与维度[J].教育发展研究, 2007 (10) .

[5]许昌良.薄弱学校崛起的文化拯救[J].中小学校长, 2011 (11) .

篇14:关于薄弱学校改造的“奇思妙想”

一、改变观念,先里后表,建立“教育特区”

从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划、计划等各类材料中,不难发现,现在对于薄弱学校的改造,大量还是停留在硬件的支持力度上。现在薄弱学校的房子也许造得是越来越漂亮了,但它始终却无法改变薄弱学校的命运。因为薄弱学校现在的硬件条件已经不比优质学校差了,它们真正差的是学校的软件,包括师资、管理、评价、宣传等,因此,改造薄弱学校我们不妨改变观念,先里后表,建立“教育特区”。

“经济特区”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既是优惠更是发展,既是实验更是示范。我们不妨借鉴“经济特区”的经验,在教育改革中,也设立一批“教育特区”,以此来改造薄弱学校。

“教育特区”可以在如下政策上实施倾斜:一是经费上,实施优先投入,让薄弱学校的硬件超越其他优质学校。二是福利上,实施专项奖励,让薄弱学校改造的有功之师享受比其他优质学校更多的福利。三是师资上,实施定点培养,让薄弱学校的教师补充机制比其他优质学校更灵活。四是评价上,实施单列评价,让薄弱学校的进步在纵向上超越其他优质学校……总之,“教育特区”就是用政策的扶持让薄弱学校在“特区”的环境中焕发激情,直至成为优质学校。

二、建立机制,先急后缓,发挥“名人效应”

到底是名师造就名校,还是名校造就名师,已成为类似“先有鸡后有蛋,还是先有蛋后有鸡”的无底争论,其实,这是一个一分为二的话题,是个辩证统一的论断。我的看法是:名校才能造就名师,没有名师就没有名校,所以薄弱学校改造不能没有名师。

薄弱学校的改造只能下猛药,不可小打小闹,否则所有的投入,在“薄弱”的阴影牵制下,只会成为泡影。薄弱学校的改造应该立竿见影,应该先急后缓,所谓的“急”就是先有效果,建立信心,扩大影响,达成共识,然后才是慢慢敲打,把泡沫变为坚石。而薄弱学校改造最好的猛药,就是“名人效应”。

所谓“名人效应”,一是名校长效应,让名校长真正担任薄弱学校的校长,发挥名校长的功力,吸引上层的眼光。二是名教师效应,高薪聘请名教师到薄弱学校任教,发挥名教师的魅力,吸引家长的眼光。三是名学校效应,让薄弱学校和名学校真正联盟,发挥名学校的威力,吸引社会的眼光。

三、推动改革,由小及大,实施“曲线救国”

薄弱学校的改造,关键还是靠学校自己,不能等靠要,要有所作为;不能丧失信心,要有所创新;当然也不能好高骛远,要有所定位。因为作为薄弱学校,不可能“一夜暴富”“一口吃成一个大胖子”。

薄弱学校应该在“特区”和“名人”的推动下,立足现实,推动改革,特色兴校;要由小及大,不能面面俱到,要与众不同,另辟蹊径;要做小做强做效应,要推出自己的品牌,在“只要你在进步你就是优秀的,你这方面不如别人,可以在其他方面挖掘潜力超越别人”这一发展性思想的指引下,实施“曲线救国”。

四、加大宣传,由内及外,拥有“幸福时光”

温家宝同志说过,“信心比黄金更宝贵”。薄弱学校的改造更是如此。而信心的获得更重要的是得到舆论的导向和上层的支持。“说你好你就好,不好也好;说你不好你就不好,好也不好”这句经典名言,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好多时候薄弱学校就是我们自己人为造成的,薄弱学校就是我们用唾沫淹死的。

薄弱学校的改造,千万不可忽视导向的作用,要加大宣传,由内及外,落实信心工程,让薄弱学校拥有“幸福时光”。

为什么要由内及外?因为更多的时候,薄弱学校是我们教师自己宣传出来的,是我们的行政部门自己认定出来的,是我们的社会自己择校出来的。当有些门路的学生,甚至是本校教师的孩子,都不到本该到的学校就读时,这个学校不成为薄弱学校才怪呢。就像各级政府总是在强调教师职业无上光荣,而有门路的教师却纷纷调离教育系统一样,无上光荣只能成为是含泪的微笑了。

薄弱学校的改造,应集系统之合力,做大宣传的文章,必须以小放大做好导向,必须以身作则,落实榜样。正如电视连续剧《老大的幸福》中,傅老大所独创的“快乐养生操”第三节“唱幸福”中所唱的:“幸福就是毛毛雨,只要心里高兴就会掉下来!”一样,给薄弱学校提供信心,让薄弱学校拥有“幸福时光”,薄弱学校一定会成为一种“过去式”……

上一篇:《泰坦尼克号》400字观后感下一篇:预备党员思想汇报:以合格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