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园中学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方案

2024-05-03

路园中学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方案(共9篇)

篇1:路园中学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方案

农村义务教育学生 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方案

路园中学

2012年3月1日

路园中学中学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方案

青少年营养健康状况关系个人成长发育和全面发展,关系国家未来和民族兴旺。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是党和政府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为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的膳食营养,增强身体素质,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也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对提高国民综合素质必将产生深远影响。为了更有效和更规范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并结合本地和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着力保障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水平,为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发挥强体与育人的双重功能,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民生工程。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实行校长“一把手”负责制、相关责任人各负其责的原则。

(二)坚持规范管理、严格把关、确保质量的原则。

(三)坚持就地取材、合理搭配、保证营养、确保安全的原则。

三、供餐模式和供餐内容 供餐模式:实行学校食堂供餐; 供餐内容:学生早餐。

四、领导机构

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领导小组名单

长:马逢伯

(校长)

副组长:冯建璋

(教导主任)

成员:柏有刚(后勤主任)惠文伟(财务会计)炊事人员

各班班主任、后勤及炊事员等人为成员。

五、补助标准和资金来源

营养餐配发标准:每生每人每天3元,全年在校时间按200天计算,合计每生每年600元,标准随政策变化进行调整。提供营养餐的所需资金由国家财政拨付。

六、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

(一)原料供应与配送

原料供应与配送,坚持就地取材、合理搭配、保证营养、确保安全的原则。由校长负责牵头,进行招投标,确定至少2个采购与配送厂家或个体供应商,食品采购供应商个体必须办理健康证,卫生许可证,每学期签订一次合同,并将供应商名单送相关部门备案。供应商应按合同将营养午餐食品和原料及时配发到学校食堂,并做好收获记录与签字。送到的食品和原料必须在保质期内,超过时限的,学校有权拒收。

(二)食品加工与分发

食品加工由食堂工作人员负责加工与熟食,并在课间操时,及时准确发放到每一位学生手中。坚持做好在校学生吃得好、吃得营养、吃得安全,避免浪费。

(三)供餐对象与数量

供餐对象为在校学生。配餐数量,由上级核实数量配备。

(四)资金管理和使用:每学期补助资金划拨到校后,由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领导小组监督管理和支出,学校定期与供应商进行实际结算。营养

餐专项资金只能用于支付在校学生营养餐食品和原料的购置费用,实行专项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对于购买食堂(伙房)设备等零星支出,将从学校公用经费中支出。

七、职责分工

1、校长任组长,实行“一把手”负责制。亲自抓、靠前抓、深入抓,全程参与并指导计划实施各阶段工作。保证在校学生吃得好、吃得营养、吃得安全,切实保证食品安全。严格规范管理,健全制度,规范操作,确保专款专用和资金安全。

2、财务人员和稽核组成员,确保和监督资金的正常运行和专款专用。

3、各班班主任负责对本班学生营养午餐食品的安全,进行综合监督和反馈,做好本班学生的用餐记录,定期开展班级食品安全教育和管理。

4、学校后勤主任负责学校食品卫生的日常监督,按要求做好相应的记录。

5、学校采购人员做好学生食品供应环节的监管,严禁不合格食品进入校园。做好营养餐食谱的搭配制定、食品的保管加工、组织分发、学生健康教育和特困学生救助等工作。

6、食堂工作人员,要持证上岗,规范操作,保证在校学生吃得好、吃得营养、吃得安全。

7、学校内建立专项举报箱,接受社会监督,征求学生家长、学校学生意见,改进计划,并向社会做好各项宣传和解释工作。

8、供货商按照合同要求,负责供应合格食品,建立科学配送制度,确定专人负责,定期将营养早餐食品按时配送到校。

八、保障措施

(一)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本着“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制定具体实施办法、管理细则和操作流程,完善寄宿制学校管理、资金管理、健康教育、食品卫生安全监管、特困生救助等配套政策,规范操作行为,提高管理水平,确保“计划”顺利实施。

(二)加大监管力度。加强对学生营养午餐食品和原料质量及卫生安全、专项资金管理使用、食品配送分发等情况的监督,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设立监督举报电话,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监督。要时刻预防向学校配送不符合卫生标准食品、引发中毒事件或其他食源性疾病的情况发生,坚决杜绝对进校食品质量把关不严、保管不善、加工不规范等事件,做到警钟长鸣。

(三)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的宣传工作,利用晨会、班会、校园广播和橱窗等场合和媒体,大力宣传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的重大意义,使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切实把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打造成民生工程、放心工程、阳光工程。

渭源县路园中学 2012年3月1日

篇2:路园中学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方案

2011年秋季学期起,上林县开始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2012年9月及2013年9月,在启动上林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1 a和2 a之际,为科学评价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效果,按照《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营养健康状况监测评估工作方案( 试行) 》[2]文件的精神,笔者对上林县2012—2013年学生的营养不良率与贫血率进行了调查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分析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按照随机抽样原则,分别抽取上林县20%~ 30%的小学和初中作为常规监测学校,在常规监测学校中,随机选择3所小学和3所中学作为重点监测学校。2012年共抽取40所小学和初中,其中6所为重点监测学校。2013年按照国家修订版技术方案并结合广西情况,保留2012年监测的20所学校,6所重点监测学校未变。在监测学校中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以教学班为单位,按照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每个年级抽取1个班( 约40人) ,监测学校、班级和学生确定后,在监测评估期间保持相对固定,实施跟踪监测。2012年共监测5 878名学生,血红蛋白检测1 100人。男生3 041名,女生2 837名; 中学生361名,小学生5 517名。2013年监测3 205名学生,血红蛋白监测1 090人。男生1 718名,女生1 487名; 中学生346名,小学生2 859名。

1.2方法按照标准程序[3]测定参加监测学生的身高、体重,测定均在清晨空腹状态下进行。身高采用机械式身高计测量,精确至0.1 cm; 体重采用电子体重计测量,精确至0.1 kg; 另对参加重点监测学校的学生进行血红蛋白检测。检测数据录入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健康状况监测评估直报系统。

1.3评价标准采用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资料[4]中农村儿童身高、体重的平均水平进行分析评价。受检学生身高别体重低于同性别同身高参照人群标准值的( M-s) ,但≥M-2s为轻度营养不良; <M-2s且≥M - 3s为中度营养不良; <M - 3s为重度营养不良[5]。血红蛋白的测定采用世界卫生组织( WHO) 推荐的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对血红蛋白( Hb) 低于110 g / L的学生作为贫血患者进行统计[6]。

1.4统计学处理采用Epi Data 3.1双录入统计数据进行分析,使用SAS 9.2对统计数据进行χ2检验,采用频数分布了解营养状况,以α = 0.05为检验水准。

2 结果

2.1学生营养不良情况2012年学生营养不良率为35.2%,2013年学生营养不良率为27. 6%,比2012年下降了7.6百分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54. 3,P <0.01) 。2012年和2013年男、女生营养不良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分别为44.1,22.9,P值均<0.01) 。见表1。

2.2学生贫血情况2013年监测学生的血红蛋白水平总体高于2012年,增加了6.05 g /L,男、女生分别增加了6.07,6.05 g /L; 其中2013年小学生比2012年增加了6.87 g /L,小学男、女生分别增加了6.70,7.11 g /L; 初中学生2013年比2012年增加了3. 46 g / L,初中男、女生分别增加了3.02,3.80 g /L。见表2。

2013年监测学生的贫血率总体较2012年降低了6.99百分点,男、女生贫血率分别下降3. 19,11. 38百分点; 其中2013年小学生比2012年贫血率降低了9.60百分点,小学男、女生分别降低了5.01,15.31百分点; 初中生2013年比2012年贫血率降低了2.21百分点,其中女生贫血率降低了4.91百分点。见表3。

注: ( ) 内数字为构成比 /%。

3 讨论

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前,一方面上林县是国家贫困县,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生活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 另一方面在上林县农村学校中,留守学生占82%,只有农村中心学校和初中学校里有食堂,其他学校均无食堂,留守儿童由老人监管,在饮食方面缺乏合理性,导致营养素摄入不足或不平衡。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后,学生营养不良率开始下降,营养不良率中的轻度不良的比例在上升,而中、重度的比例明显下降。

上林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供餐模式主要是由学校食堂提供午餐,各个学校根据中国儿童少年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标准制定菜谱,并结合该县经济水平,注重粗细搭配、荤素结合,且保证每周供应2~3次豆制品,使得蛋白质供给量充足,满足了学生生长发育的需要,纠正了农村学生单纯吃白粥或购买零食造成营养缺乏的现象。计划实施后学生的营养不良率不断下降,说明上林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初见成效,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可以有效降低儿童青少年营养不良率,因而营养改善计划对贫困地区的农村学生尤其重要。

儿童青少年由于生长迅速,铁需要量增加,加之青少年不良的饮食习惯如偏食、挑食,影响了摄入食物的种类,从而限制了含铁丰富食物的摄入。缺铁性贫血是儿童最易患的一种营养性贫血,不但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对神经系统也有损害,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学习能力下降等状况[7]。要预防缺铁性贫血,必须注意饮食,均衡摄取肝脏、蛋黄、谷类、新鲜蔬菜等富含铁质的食物。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后,各个学校食堂均注意给学生吃含铁丰富的食物,每周提供1次动物内脏,如猪肝、蛋类等食物供学生食用,并给学生食用新鲜的蔬菜促进铁的吸收。从而使学生的血红蛋白水平有所改善,贫血率下降[8]。

篇3:路园中学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方案

摘要 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成效取决于实施过程的管理水平。陆续出现的一些食品和资金安全事故,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因此,须加强安全管理措施;计划实施过程中的舆情监测滞后、舆情管控乏力,表明舆情管理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多数学校只重视营养餐的制作,忽视了利用营养餐加强营养教育和劳动教育,营养改善计划的教育管理亟待加强。

关键词 营养改善计划 安全管理 舆情管理 教育管理

2011年底开始启动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至今已有5年时间,这一计划主要取得了两方面的成果:一是通过营养干预,学生的饮食得到优化,体质明显增强,学习成绩有所提高;二是通过当地采购,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增加了就业岗位。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成效取决于实施过程的管理水平,这一计划的运作主要涉及到安全管理、舆情管理和教育管理,管理手段包括行政手段、制度手段、经济手段和教育手段等。

一、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安全管理

营养改善计划免费营养餐的制作不能只注重效益,还要确保营养餐的数量和质量安全,强化安全管理。数量安全涉及资金使用,质量安全涉及生命健康。安全管理的原则应该是坚持“防患未然”,管理部门需要事先分析和研究各种不安全因素,对参与生产的人和物进行有效控制,并能通过技术、组织和管理上的有关手段,来消除安全隐患。

1.营养改善计划安全管理的意义

营养改善计划要“把食品安全摆在首要位置”。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年龄低、自我保护意识弱、身体抵抗力差,稍有不慎,容易造成食品安全事故,危害少年儿童的身体健康。而且,营养餐安全事故通常是群體性的,涉及成百上千的家庭,一旦发生,影响深远,将对营养改善计划的声誉造成巨大损害。

资金安全也是营养改善计划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如果操作不当,容易滋生腐败,影响资金使用效益。营养餐资金如果没有足额用到食品的制作,必然会导致营养餐份量减少、营养不足,甚至出现假冒伪劣食品,对食品安全威胁很大。

2.营养改善计划安全管理的有关措施

(1)食品安全管理措施

目前,营养改善计划的供餐模式主要有食堂供餐、企业供餐和家庭托餐等。部分地区认为企业成品供餐更安全,又好管理,其实是对食品安全的误解。营养餐成品不仅要保证源包装的食品安全,还要保证食品运送、存储过程中的安全,破袋、超过保质期、霉变都是营养餐成品的安全隐患。而食堂供餐能保证食材新鲜,营养餐温热可口、营养充足,是保证食品安全最好的供餐模式。

《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食品安全保障管理暂行办法》是食品安全的制度保障,规定了食品采购、贮存、烹饪、留样等环节的管理措施。食品采购是从源头上对食品进行把关,大宗食品一般采取县里招标和配送的形式,新鲜食材由学校自行采购;食品贮存应当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有些食品需要冷藏保鲜,注意及时清理、销毁变质和过期的食品;食品烹饪时应烧熟煮透,严禁使用不合格的食品添加剂;食品留样的时间为冷藏48小时,以便万一发生中毒事件,能够及时查明原因;食品分发应及时,注意餐具和用餐环境的消毒,并防止学生分发食品和吞咽食品时被烫伤。学校要定期对食堂从业人员进行体格检查,加强食品安全培训,强调学校老师陪餐制度,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学校应该采取应急处理办法。

(2)资金安全管理措施

从2014年11月起,营养改善计划膳食补助标准由3元/人,天提高到了4元/人/天,达到每生每年800元。《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对资金安排、拨付、使用、监督等作了详细规定:中央财政每年9月按教育部核定的学生人数向省级财政拨付资金,然后由省级财政在25个工作日内拨付到县级财政;补助资金实行专项管理,纳入国库,分帐核算,集中支付;营养餐补助资金应足额用于购买食品,不得用于水电煤气费、劳务费、宣传费、管理费、运输费等,不得直接发放给学生,不准克扣、截留、挤占和挪用。各县要加强实名制学生信息管理,核准营养餐受益学生人数;资金落实到学校,要求学校有专(兼)职财会人员,加强食堂会计核算,并定期公布营养改善计划资金使用明细帐目,接受学校膳食委员会或有关社会机构的监督。

二、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舆情管理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有关工作的通知》提出:试点地区要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注重舆情分析,对营养改善计划实施过程中发生的焦点问题、重大事件,要及时正面回应,公布真相,避免造成被动局面。教育部下发的《全国学生营养办关于切实解决好当前营养改善计划实施中五个突出问题的通知》,把“加强正面宣传,及时处置突发事件,解决好舆论引导问题”作为五个突出问题中的一个,再次强调了营养改善计划中舆情管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1.营养改善计划的舆情状况

2012年4月到2013年5月,是各地营养餐舆情事件集中爆发的时期,镇雄县、织金县、洛宁县、石门县、大通县等地先后发生营养餐中毒事件,那坡县、凤凰县等地营养餐资金被克扣等,瞬间将营养改善计划推到全国舆情的顶端。以凤凰县营养餐严重缩水事件为例,据美亚舆情网监测统计,2012年11月24日至11月27日,该事件的网络信息总计3259条,其中新闻1665篇,微博631条,论坛560篇,博客35篇。2013年6月之后,全国性的恶劣舆情事件大幅减少,媒体关注较多的主要有2014年7月滕县营养餐问题招标事件。

2.营养改善计划的舆情焦点

全国多地爆发出来的营养餐食物中毒事件及营养餐资金被侵夺事件,使部分群众对地方政府的政策执行能力产生怀疑,营养改善计划的公共话题由政策的宏观面转向执行的微观面。营养改善计划的舆情焦点集中在:营养餐食品和资金安全中的漏洞;政府渎职和政策执行力危机;舆情当事人的安全保障;营养餐事件处理结果的暗箱操作;营养餐制度建设。

3.政府应对营养餐舆情事件的管理措施

(1)舆情监测

舆情监测是对公众的言论和观点进行监视和预测的行为。互联网时代,公众的议论和观点经常在网络上发布,因此,舆情监测的重点是要加强网络上的舆论监测。有些地方政府处理营养改善计划舆情事件时,没有做好舆情监测工作,导致信息不全面、发现不及时、分析不准确,为舆情管控留下隐患。2012年10月30日,凤凰县支教教师梁栩哗在新浪网上发布一条微博,指责营养餐严重缩水,侵犯了学生利益,微博迅速被转发5141次,评论1007条。舆情已经达到一定的强度,但当地政府毫不知情,没有任何应对措施。11月20日,梁老师再发微博,称“两天的营养餐都未送达,山区的孩子们饿肚子”。25日,全国各大媒体迅速跟进报道,网民言论纷纷,舆情达到危机程度。第二天,凤凰县教育局才出面表态,努力平息舆情。从舆情形成到政府表态,经过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政府错过了管控舆情的最佳时机,最后被媒体批评,政府形象严重受损。

(2)舆情管控

如何平息舆情或引导舆情走向是考察政府舆情管控能力的重要表现,从多起营养餐舆情事件的处理经过来看,许多地方政府对舆情的管控能力较弱,无力引导舆情走向,只能任由舆情非理性发展。

2012年3月29日,贵州省织金县发生营养餐中毒事件,政府最后得出结论,排除了人为责任事故,认为疑似中毒事件的原因为学生群体性心因性反应。2014年10月11日,江西省石城县发生营养餐中毒事件,政府调查的结论与织金县如出一辙,是天气变化导致的身体不适及学生群体性心因性反应。两起调查结论不仅没有平息舆情,反而让舆情再起波瀾,网民质疑心因性反应怎么会导致大面积的学生头晕、呕吐、腹泻甚至昏倒等症状。遗憾的是,织金县和石城县在公布调查结论后,都没有作进一步解释,对网民的质疑置若罔闻。

舆情管控的目的不是压制舆情,面对舆情危机,政府应以人为本,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明确权责,及时处理。对群众的疑问政府应选择易于接受的措辞,反复耐心地解答。舆情管控得当,政府才可以把“危”变为“机”,得到群众更多的支持和信任。

三、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教育管理

营养改善计划不仅仅是学校的一项日常工作,而且是学校唾手可得的教学资源,学校应该充分利用这一教学资源,做好学生的素质教育工作,在学生营养餐的制作、食用、清理等环节对学生强化营养教育、劳动教育、感恩教育、养成教育等。

1.营养和养成教育

营养改善计划实施之后,农村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得到显著改善,但与此不协调的是,根据有关调查发现,学生的营养知识并没有明显提高,挑食偏食、不吃早餐、爱喝碳酸饮料等行为依然普遍,这种情况恐怕和学校疏于进行营养教育密切相关。学生如果没有正确的营养知识和饮食行为养成,极有可能重返头晕、贫血、消瘦、体弱等亚健康状态,而且导致亚健康的原因可能并非贫困。

农村学校要加强学生的营养和养成教育,必须落实每两周1课时的健康教育课,此外还可以利用营养改善计划这一教学资源,采取“寓教于餐”的形式。比如老师带领学生到食堂去参观,现场讲解食物制作过程中营养搭配和营养流失的有关知识;学校食堂推出“自助餐”,让学生自己选择饭菜的数量和种类,学会营养均衡;在用餐时间,老师要强调用餐礼仪和用餐习惯,让学生互相检查是否有挑食偏食、吞咽过快等毛病;对个别有厌食症、食物不耐受症或盲目减肥的学生,学校要安排营养老师进行专门指导;学校还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避免学生在学校形成的良好饮食习惯到了家里又变了样。

2.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励志品质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当前许多学校重“智”轻“劳”现象比较严重,造成学生歧视体力劳动,实际的劳动技能也非常低下。因为体验不到劳动的艰辛和幸福,一些学生不爱惜劳动成果,营养餐随意浪费现象非常普遍。

2015年7月,教育部强调用3—5年时间,建立课程完善、资源丰富、模式多样、机制健全的劳动教育体系。营养改善计划中的营养餐是一项很好的劳动教育资源,在制作、食用、清理等整个过程都可以进行劳动教育。在营养餐制作阶段,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定期到厨房参加简单的劳动,如挑水、劈柴、烧火、拣菜、洗菜、切菜、烹饪等,先观摩学习再亲自动手;在营养餐食用阶段,可以安排全班同学轮流值日,值日生负责把全班同学的饭菜和餐具从食堂端到教室,然后分发给大家,并监督同学不能浪费;在餐后清理阶段,要求值日生整理餐具、清理垃圾,帮助食堂做好清洁工作等。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意见》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农村学校适度开展勤工俭学,补充食品原料供应。”有条件的农村中小学可以建立蔬菜或家禽基地,学生在老师或农户的指导下种植蔬菜、养殖家禽,开展集体劳动、分组劳动竞赛或蔬菜、家禽认养活动等。劳动教育的核心是要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品质,并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考虑到中小学生没有劳动经验,而且活泼好动,在学生劳动的时候,老师应该精心组织、亲临指导,防止出现安全意外。

3.感恩教育

感恩是个人对自然、社会和他人给予的恩惠和帮助由衷认可,并真诚回报的一种认识、情感、行为。有些享受了免费营养餐的学生对国家给予的帮助缺乏感恩意识,他们认为营养改善计划不是专门为自己一个人努力付出的,没必要特别去感激国家。事实上,由于缺少感恩教育,有许多学生对他人的关爱和帮助比较淡漠,缺乏正向感恩体验,平时对社会抱怨多,施恩和报恩行为少。

学校可以利用营养改善计划及“两免一补”政策,在食堂、教室、寝室等对学生现场演示教育;班主任可以召开主题班会,让学生以讲故事、演讲、辩论、唱歌、小品等形式宣扬感恩品质。感恩教育的关键是要在学校创设人文关怀的氛围,避免单一说教,教育形式多样化、教育内容生活化,必须让学生明白要感恩什么、为什么感恩和怎样感恩。

篇4:路园中学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方案

近年来,教育部、财政部等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改善学生的营养。自2010年秋季开始,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即“两免一补”中“一补”的标准进行了提高,对于小学生来说,提高到了每生每天3块钱,初中生提高到了每生每天4块钱,每年小学生可以得到750块钱的补助,中学生可以得到1000块钱的补助。

其次,加大了对学生食堂等生活设施的改造力度。2007年以后,国家启动了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将学生食堂作为重要建设内容,120亿中央投入资金中,1/4用来改造食堂。各地围绕改善学生营养工作也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如陕西实施了“蛋奶工程”等。

续梅表示,各地对于中小学生营养状况的重视程度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农村中小学生营养健康状况正在逐步得到改善。

续梅指出,由于目前一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对农村学生的营养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学生家庭经济状况、饮食卫生习惯等原因,现有的“一补”政策落实不够理想,目前农村中小学生营养工作还面临严峻形势。

续梅称,目前,教育部、财政部以及发改委、卫生部等部门已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正在起草相关文件,以指导和推动各地特别是西部农村地区进一步加强学生营养的工作。同时,也希望更多的人关心重视中小学生,尤其是农村中小学生的营养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这项工作的合力。

篇5:路园中学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方案

答:《细则》从2012年6月14日起开始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在国务院统一领导下,实行地方为主,分级负责,各部门、各方面协同推进的管理体制,政府起主导作用。为了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国家设置了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部署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教育部,简称“全国学生营养办”,负责营养改善计划的日常实施工作。

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领导小组由教育部、中宣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安部、监察部、财政部、农业部、卫生部、审计署、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等部门组成。

问:营养改善计划对供餐有哪些要求?试点县的学校如何确定供餐模式?

答:供餐的形式应以完整的午餐为主,无法提供午餐的学校可以选择加餐或课间餐。供餐的食品必须符合有关食品安全标准和营养要求,确保食品新鲜安全。供餐食品不得以保健品、含乳饮料等替代。

供餐食谱应参照有关营养标准,结合学生营养健康状况、当地饮食习惯和食物实际供应情况,科学制定供餐食谱,做到搭配合理、营养均衡。

试点县的学校应根据不同情况确定供餐模式,以学校食堂供餐为主,企业(单位)供餐模式为辅。对一些暂时不具备食堂供餐和企业(单位)供餐条件的偏远学校和教学点,可实行家庭(个人)托餐。试点地区应加快学校食堂(伙房)的建设与改造,在一定过渡期内,逐步以学校食堂供餐替代校外供餐。

问:如何建设、管理学校食堂?食堂的从业人员应具备哪些条件?

答:营养改善计划实行校长负责制,学校食堂应由学校自主经营,统一管理,封闭运营,不得由校外承包。已承包的,合同期满,立即收回;合同期未满的,给予一定的过渡期,由学校收回管理。由社会投资建设、管理的学校食堂,经当地政府与投资者充分协商达成一致后,可由政府购买收回,交由学校管理。

地方政府要根据当地实际为农村学校食堂配备合格的工作人员,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相关条件,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定期接受业务技能培训。

问:在食品采购、贮存、加工、配送等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哪些问题?

答:食品采购。应制定大宗食品及原辅材料招标制度,凡进入营养改善计划的米、面、油、蛋、奶等大宗食品及原辅材料要通过公开招标、集中采购、定点采购的方式确定供货商。应制定食品采购索证索票、进货查验和供货商评议制度,不得采购不合格食品。

食品贮存。食品贮存场所要符合卫生安全标准,配备必要的食品储藏保鲜设施;建立健全食品出入库管理制度和库存盘点制度;食品贮存应当分类、分架安全管理;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及时清理变质和过期的食品。

食品烹饪。需要熟制烹饪的食品应烧熟煮透,烹饪时食品中心温度应不低于70℃。严禁使用非食用物质加工制作食品。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应符合有关规定,严禁超范围、超剂量使用。

食品配送。供餐企业(单位)必须具备送餐条件和资质。送餐车辆及用具必须清洁卫生。运输过程中食品的中心温度应保持在60℃以上。

另外,《细则》还规定每餐次的食品成品必须留样。留样食品应按品种分别盛放于清洗消毒后的密闭专用容器内,并放置于专用冷藏设施中冷藏48小时。

篇6:路园中学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方案

1 “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情况

1. 1覆盖范围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3 a以来, 中央财政累计投入资金820亿元, 用于学生营养膳食补助、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学校食堂建设改善等。除在全国699个集中连片特困县约10万所学校开展国家试点外, 另有22个省份614个县的4万余所学校也开展了地方试点工作。目前, 全国共计3 200多万农村义务教育学生享受了这一政策, 覆盖目标群体数量仅次于印度、巴西, 位居世界第三。

1. 2供餐形式我国幅员辽阔, 各地情况不尽相同, “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覆盖范围广, 因此, 在实施过程中强调因地制宜, 供餐形式以完整的午餐为主, 对无法提供午餐的学校可选择加餐或课间餐。各地所采用的供餐方式主要为食堂供餐、企业供餐和家庭 ( 个人) 托餐3种形式。2013年,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 以下简称“营养食品所”) 对试点地区监测县调查发现, 采用学校食堂供餐、企业供餐和家庭 ( 个人) 托餐的学校分别占49. 6% , 8. 5% 和0. 4% 。

“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规定, 供餐食品必须符合有关食品安全标准和营养要求, 确保食品新鲜安全。供餐食品特别是加餐应以提供肉、蛋、奶、蔬菜、水果等食物为主, 不得以保健品、含乳饮料等替代。从具体实施情况来看, 采用企业供餐形式的学校, 为学生提供的食物多为牛奶或“牛奶 + 鸡蛋/糕点/火腿肠等”;而采用食堂供餐的学校, 多数是为学生免费提供一顿饭, 也有学校将3元标准融入到学生日常伙食中, 或是为学生单独提供1 ~ 2份饭菜等形式。

2 社会效益

“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自实施以来, 得到了学生、家长、学校及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据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的评估发现, 学生和家长对这一计划的满意度超过90%。“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 对于提高和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 特别是贫困山区学生的营养健康状况起到了积极作用。很多学生可以1天吃3顿饭,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贫穷地区学生家庭的经济压力。另外, “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 不仅有利于改善试点地区学生的营养状况, 而且还能带动试点地区的经济生产。“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鼓励试点地区学校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的调查发现, 13. 4% 和16. 5% 的县由当地农户直接向学校提供肉类和蔬菜等原材料。这种供应形式不仅可以惠及学校周边农户, 还可以节省8% ~ 15% 的采购成本。同时, 采取食堂供餐的学校需雇用食堂工勤人员, 也给当地农民增加了就业机会。

3 面临的主要挑战

3. 1食物结构单一、优质蛋白质食物少试点地区学生本身存在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摄入不足, 是“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调查发现, 试点地区学生的膳食结构较为单一, 多以谷类为主, 而肉、蛋、豆制品及新鲜蔬菜、水果等摄入很少。部分地区给学生提供的加餐多为蛋白质含量较低的小面包、糕点或是淀粉肠以及乳酸饮料等, 难以有效改善学生蛋白质和微量营养素摄入不足的情况。

3. 2食堂工作人员营养知识匮乏学校食堂供餐是改善学生膳食营养状况的有效措施之一, 但试点地区只有49. 6% 的学校采用食堂供餐模式。同时, 试点地区学校食堂的供餐工作人员营养知识也极为匮乏, 导致为学生提供的食物结构不合理, 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顺利实施。

3. 3后勤经费无保障“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 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试点学校的后勤管理工作量。由于经费的不足而缺少专职的食堂工作人员, 加之很多试点学校地处贫困山区, 交通不便, 运输食物也需要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 导致其运营成本要高于其他地区。

4 落实“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政策措施

4. 1加大政府投入面对物价上涨、物流成本高和管理成本增加等问题, 在可能的情况下, 中央和地方政府可适当加大相关投入, 保证学生拿到的是足量的3元食品。地方政府是“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主体, 应高度重视并为“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 保证供餐增加的运营成本、学校食堂管理等费用。同时, 也鼓励地方政府在中央财政补助的基础上, 根据各地的经济实际情况, 适当提高补助标准。并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地方试点工作, 扩大受益覆盖范围和学生人数。

4. 2提高食堂工作人员营养技能加强对试点地区学校食堂工作人员营养知识及合理配餐的指导与培训, 以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 因地制宜地充分利用当地食物, 为学生提供品种丰富、营养均衡的饭菜。

4. 3借鉴国外先进经验许多国家在学生营养改善方面起步较早, 他们拥有较为成熟的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的经验。美国、日本分别于1946年、1954年颁布《国家学校午餐法》和《学校午餐法》, 将学生午餐纳入规范化操作。日本除开展营养改善外, 还对学生开展食育工作, 将学生餐与食育教育相结合, 让学生在就餐过程中不仅能获得营养全面的午餐, 并且还能学到相关的营养知识。

篇7:路园中学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方案

关键词 营养改善计划  困境  对策

一、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困境

2011年11月,国家决定每年安排160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在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启动国家试点,为试点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营养膳食(以下称营养餐)。截至2014年2月底,共有22个省699个县全部实施该计划,中央累计安排营养膳食补助资金421亿元,安排食堂建设资金300亿元。此外,还有21个省共529个县开展了地方试点,地方累计安排资金93亿元。

2012年3月,江西省将17个县市纳入此次国家试点范围,分别为乐安、莲花、井冈山、永新、万安、遂川、赣县、上犹、安远、宁都、于都、兴国、会昌、寻乌、石城、瑞金、南康等,涉及农村义务教育学生97.55万名。目前,江西省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实施两年多,进展很快,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和社会效应。但笔者对省内部分县市的营养改善计划调查之后,发现该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对政策的宣传和解释力度不够

自国家出台政策以来,试点县最多的赣州市和吉安市有关平面媒体对该政策进行了多次报道,如《赣南日报》、《赣州晚报》、《井冈山报》、《吉安晚报》迄今与营养餐有关的报道分别为9篇、13篇、12篇、18篇。这些报道体现了媒体对政策的关注,但宣传效果多限于大众的上层人士。作为政策执行主体的学校,很少对学生进行政策解释,导致贫困地区的学生和家长对政策了解不多。走访发现,有些家长混淆了正餐和营养餐的区别,误以为营养餐是学校提供全部免费的午餐,对学校收取营养餐之外的餐食费颇有怨言;有些家长认为学校营养餐单调难吃,不如将每天3元的膳食补助直接交给家长;有些家长甚至相信谣言,将学校的正常供餐活动向上举报,2012年下半年,乐安县和宁都县营养办都收到群众举报信,经核实,均没有违反营养餐政策。

2.食堂供餐模式推进较缓慢

食堂供餐营养效益好,资金使用效率高,餐品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是最好的供餐模式。但由于江西农村学校食堂少,2013年春季之前,全省各试点县基本采取企业供餐,统一配送营养餐成品,学校实行课间加餐的模式,营养餐成品多数为“牛奶+X”,“X”为鸡蛋、面包、蛋糕、饼干、桃酥、萨琪玛、水果、火腿肠等。2013年春季之后,随着食堂建设增多,江西省各试点县大幅增加了食堂供餐的比例,但食堂供餐的总人数还未见明显优势。如万安县实行初中学校寄宿生和4所中心小学本部食堂供餐,走读生和其他小学成品加餐的形式,食堂供餐只占总供餐人数的39%。食堂供餐模式推进缓慢的原因主要是学校食堂建设进展滞后,截至2014年2月底,2011~2013年江西省学校食堂建设项目中,完工面积仅占中央批复面积比例的33.15%,多数农村小学没有厨房或伙房。不过,调查也发现,遂川、兴国等县有些学校虽然有厨房,但并未开展食堂供餐,其原因主要是食堂供餐增加了学校的经费和人力支出,而且食品安全责任更大,不如“牛奶+X”模式方便。

3.食品安全重视不够

营养改善计划首先应确保食品安全,做好采购、贮存、加工、配送、分餐等各环节的食品安全保障工作,并建立应急预案。2012年至今,云南省镇雄县、青海省大通县、湖南省新化县等多地出现学生食用营养餐导致食品中毒事件,造成恶劣影响。江西省营养餐自开餐以来,尚未出现群体性食品安全事件,但不少学校存在食品安全隐患。万安县部分学校的食堂没有明细的食品采购记录,有些包装食品无生产日期,食堂没有冰柜或冷库,采购的疏菜、肉类等在地面随意堆放;有的食堂暗中外包给个人,工作人员未作健康体检,部分食品以次充好;有的学校饮用水井露天敞开,未作加盖处理。有的学校在分发营养餐的时候,由于监管不力,导致个别学生被烫伤,这也是与食品有关的安全问题。

4.专项资金监管不透明

学生营养餐标准为每生每天3元,全年按在校时间200天计算,所需资金全部由中央财政承担,纳入国库专项资金。3元资金应全部用于食品本身,不包括和供餐有关的食堂建设及运输、人工等费用,这部分费用由中央另外拨付或地方财政配套补贴。2012年至今,广西那坡县、湖南凤凰县等地被曝供货商套利之后营养餐缺斤短两的情况。2014年6月,广西藤县营养餐采购中标的6家单位中,有3家存在资质问题。江西省制定了营养餐供餐准入管理办法,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资金安全,但营养餐资金使用不够透明、社会参与度低的现象依然突出。试点县有些学校极少公开食堂账务收支状况,有些学校至今未成立膳食委员会,缺乏对营养餐的有效监管,有些学校虽然成立了膳食委员会,但流于形式。有些享受营养餐的学生由于退学、转学进城等原因不在原学校,但原学校没有及时上报,仍长期接收这些学生的营养餐补助资金。此外,有些家庭和学校在国家实施营养餐计划之后,对学生的饮食支出减少了,营养餐没有起到做加法的作用,却产生了挤出效应,这是另一种资金套利。

5.借营养餐之名搭车乱收费

一些学校以前办有食堂,并向学生收取餐费,实行免费营养午餐之后,学校食堂收入减少,就巧立名目在学生饮食问题上乱收费。2013年3月,遂川县禾源中心小学要求三到六年级共800名学生每人缴纳100元,用于支付食堂聘请的员工工资及水电等杂费,否则不能享受每天3元的营养餐,经家长反映后,县营养办表示将调查该笔收费的去向。12月,乐安县戴坊镇小曹小学以煮鸡蛋名义向全校300多学生收取10元“柴火费”,这笔本应由财政负担的费用遭到学生家长抵制,之后全部退回。

6.营养餐不营养或口味欠佳

营养餐的实质是营养干预,并不是简单的吃饱,应该满足不同地区学生的营养需求。我们走访一些学校看到,多数食堂的营养餐没有经过科学论证,食品没有做到合理搭配,“高脂低钙”现象比较普遍。有些食堂把蔬菜放在水池中浸泡太久,导致营养成分流失,有的菜烹煮时间过长,品相和口感均差。有些学校提供的学生奶是加入了许多调味剂的酸奶,虽然酸甜可口,但蛋白质含量不到1%,营养价值远远低于纯牛奶。江西农业大学一位营养老师介绍说:菜要香,一般得放20克油,烧茄子需要放40克油,而国家标准规定学生营养午餐放油不得超过8克,盐不能超过3克。如此一来,顾了营养和健康,就难以兼顾口味,两者存在一定的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7.缺乏营养健康教育

国家要求学校应以营养餐为契机,加强营养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饮食行为模式以受益终身。但我们发现,试点县的不少农村中小学没有按国家要求每周开设0.5学时或每两周开设1学时的健康教育课,有些学校即使开设了健康教育课,也流于形式,没有专业的营养教师和教材,没有课程考核机制。在万安县、兴国县的260份问卷调查表明,92%的学生不知道5月20日是学生营养日,73%的学生饮食口味偏重,37%的学生爱好碳酸饮料并经常喝,57%的学生有过浪费粮食的现象,63%的学生偏食,68%的学生不重视早餐,89%的学生不了解常见食材的营养成分。调查还发现,多数学生吃营养餐之前不洗手,有些学生会将一包牛奶分不同时间段多次来喝。

8.学生营养餐监测数据质量较差

国家要求在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地区开展学生营养健康状况监测评估工作,分常规监测和重点监测两种,设置了监测指标和评估内容,部分监测数据需要通过网上系统每月上报。这项工作在很多试点县都没有得到足够重视,日常的数据统计和系统维护工作不到位,有的学校上报不及时,有的学校为应付检查而编造数据,学生出勤、身高体重、生化指标、学生成绩、供餐调查等项目数据质量较差,有的存在明显错误。

9.营养餐废弃物随意处置

营养餐废弃物主要是各种包装袋和剩饭菜,不少农村学校垃圾处理能力有限,营养餐废弃物随意堆放在学校周边,或在学校附近浅层填埋,日积月累,不时发出臭味。安远县车头中学和小学在学校周边随意焚烧牛奶盒与食品包装袋,造成环境污染,引起群众不满。万安县窑头中学在校园旁建起了猪圈,利用学生吃剩的营养餐饭菜养猪,虽然想法不错,但猪圈粪便的臭味不时侵入教室,影响了校园环境。

二、营养改善计划的对策分析

目前,我国营养餐计划包括国家试点和地方试点县共1238个,涉及3200多万学生,实施规模仅次于印度和美国,为世界第三。这一政策关注弱势群体,消除社会不公,涉及千万家庭,影响深远。在实施过程中,营养餐实行就近购买的原则,牵扯到不少当地的企业和农户,很好地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因此,营养餐实施状况受到许多人的关注。针对调查中发现的一些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几条应对策略。

1.尽快确立营养餐供餐法案

学校营养餐是保障儿童食物权、健康权、教育权等各项人权的重要举措,涉及国民素质的提高,应依法治理。美国、日本、泰国、巴西、法国等国家都颁布了与学生营养餐有关的法案,我国已有的法律中无关于营养餐的条款,只有针对营养改善计划的指导意见、暂行办法、实施细则等,大多是以文件形式下发的,还没有上升到法律层次。这些文件对促进学校营养餐计划的实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不如法律有稳定性和透明度,并且在政策得不到实施时,目标受益者寻求救济的可能性也低。我国营养改善计划已经实施两年多,积累了一部分经验教训,可以考虑制定一部专门的营养餐供餐法案,明确有关部门的法律责任和救济措施,以确立营养餐的法律地位,保障营养餐资金安全和受益人群。

2.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开展与营养餐有关的教育活动

2010年7月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有4处提到改善农村贫困地区学生营养状况。2011年4月,以邓飞为代表的媒体人士联合中国福利教育基金会共同发起“免费午餐”民间公益行动,并在半年后迅速由政府接棒,形成公共政策。这一政策因为有媒体人士的参与,具有先天的媒介资源优势。为加大宣传力度,有关部门可以借鉴“希望工程”的经验,设计出营养改善计划的标志图案和代表性图片,通过报刊、电子媒体报道各地营养餐实施状况,在校园、城镇、社区拉横幅、发传单和张贴招贴宣传营养餐政策。学校应该积极开展与营养餐有关的教育活动,如营养教育、劳动教育、节俭教育、感恩教育等,教育形式可以是课堂教学、主题班会,也可以是搭积木、做游戏、实际制作、知识竞赛等活动方式。

3.适度提高营养餐支助标准

营养餐每天3元的标准在各地的购买能力不同,就江西而言,多数试点县市勉强能够维持食材的费用,但随着物价的上涨,学校只能压缩一些肉蛋类食材,学生能吃饱,却不一定能吃好,营养餐的营养价值就打了折扣。因此,应当适度提高营养餐支助标准,以江西的情况看,目前每天4.5元的标准就能达到吃好的目的,以后随物价波动而动态调整。此外,江西省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一补”资金(小学生每天4元,初中生每天5元)是每学期打入学生惠农一卡通的,这部分资金可能会被家庭用于其他地方,不一定用于学生本人,因此可以考虑将“一补”资金转换为家庭困难寄宿生的免费晚餐,不过这一补助的比例较少,只占农村中小学寄宿生总人数的31.7%。

4.争取更多的社会资金和社会监督

除食材由国家负担外,水电、柴火、工作人员、食堂建设等各项经费中的一部分需要由地方财政支付,但多数地方财政的支付能力有限,学校只能从公用经费中垫付,导致一些学校对营养改善计划热情不高。这一情况表明,营养改善计划单靠政府和学校是不够的,应该吸纳社会力量共同实施这一公共政策。目前,已经有安利公益基金会的“春苗营养厨房”、九阳股份有限公司的“九阳希望厨房”、卡夫食品公司的“卡夫希望厨房”等社会慈善资金,为一些农村学校提供多种厨房设备,改善了学校食堂设施落后的状况。今后,政府应该吸纳更多的基金会、民间公益组织、企业及个人参与到这一政策中,以减轻学校负担,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教学中。为使政策效果和政策目标相一致,政策执行主体除了要提升自己的执行能力外,还要加强社会监督。全国学生营养办要求所有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国家试点地区的学校都要成立由学生、家长、教师、村(社区)代表组成的膳食委员会,这是引入社会监督的重要举措,应得到落实。此外,各地营养办和有关部门应扩大营养餐违规举报渠道,健全信息沟通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媒体要积极关注营养餐实施情况,努力将营养改善计划透明化,提高政策受益者与执行主体的互适性。

5.重视食品和资金安全

教育部等十五个部门制定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食品安全保障管理暂行办法》,对食品安全的许多方面都作了规定,指出要落实单位和个人的责任,实行供餐准入机制,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对食品采购、贮存、加工、留样、配送等提出了细致的要求,并制定食品安全应急处理办法。为加强和规范营养改善计划专项资金管理,财政部和教育部联合制定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中央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对资金安排、拨付、使用、管理、监督等作出规定,强调专项资金应足额用于营养餐食品,不得克扣、截留、挤占和挪用。两个《暂行办法》对食品和资金安全提供了保障,但在实际工作中依然不够具体,一些操作环节缺乏周密设计。同时,有关管理部门监管不严,政策执行不到位,这些都是导致食品和资金安全出现漏洞的原因。因此,应该完善《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或另外制定细则,提高试点县市的公共服务及管理水平,具体措施包括学校实行教师陪餐制度、专项资金纳入政府采购预算、实行公开招标、营养餐帐本定期向社会公示等。资金确实不足的学校可以向家长收取少量费用,但必须征得家长同意,这部分资金同样要公开透明。

6.做好营养餐调研和科研工作,定期对实施状况进行评估

营养改善计划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许多单位和个人,这一计划是否取得理想效果,需要通过调研用事实来证明。对学生营养健康状况进行监测评估是做好调研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制定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营养健康状况监测评估技术方案(试行)》,对所有试点县进行常规监测,对50个县进行重点监测,其中江西重点监测县为石城和乐安。CDC营养与食品安全所与济南圣力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开发了《营养健康状况监测评估系统》,这一系统包含学生出勤、身高体重、生化指标、学生成绩、供餐调查等项目,并能根据录入的数据生成监测报告,通过网络上报。《营养改善计划健康状况监测报告(2013)》对营养改善计划的评估结果显示,学生一日吃三餐的比例和学生餐的质量均有提高,缺课率下降,身高体重有所增长,贫血率下降。好的监测和评估效果需要好的数据质量,各试点学校应该重视监测评估系统,确保数据的准确性。此外,学校要经常调查学生和家长对营养餐的意见,采取改进措施。学术界要积极开展与营养改善计划相关的课题研究,比如营养改善计划的立法和人权问题、营养成份和营养食谱问题、营养餐的教育性问题、营养餐对地方经济的促进问题、公共政策的执行力问题、营养餐的对农传播问题、政策监督问题等,这些课题可以为不同领域的理论界提供新的研究角度。

7.加快食堂建设,制定营养食谱

食堂供餐是营养改善计划的最佳选择,但受农村经济条件及学校规模的限制,许多村小和教学点是没有食堂或伙房的,如果采取食堂供餐,则面临“有米无锅”的困窘。国家虽然安排了食堂建设资金,但由于各种原因,江西省食堂建设进展缓慢。对建设餐厅有困难的学校,应优先建设简易厨房,或利用闲置校舍购入厨房设备。食堂从业人员和学生的比例为1∶100,可以由政府投入资金聘请厨师,或由学校富余教师转岗。学校食堂在提供营养餐的时候,要合理解决食品的营养和口味之间的矛盾,根据当地经济条件、食物特点和饮食习惯、学生的营养状况、不同季节特点、学校的课程安排来制定食品,食谱可以参照《农村学生膳食营养指导手册》,或使用《学生电子营养师》软件配餐,食物应以清淡为主,以植物油烹煮为佳,食品种类应尽量丰富,烹调方式要多样化。

参考文献

[1] 宁立标.学校营养餐计划的人权价值及其法律保障[A].杨军昌,剪继志主编.人口·社会·法制研究(2012年卷)[C].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3.

[2] 叶青,张明,刘伟,阮静.百亿财政资金配套营养餐:如何监管?[J].财政监督,2013(21).

[3] 袁春林.营养改善计划在农村学校实施过程中的教育性问题研究——以重庆市C县为例[D].西南大学,2013.

[4] 鲁晓黎.镇雄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政策执行研究[D].云南大学,2012.

[作者:陈建锋(1974-),男,江西万安人,江西农业大学人文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硕士。]

篇8:路园中学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提质升级工作视频会议精神, 都匀市积极探索“4+2”模式, 把“供餐质量”的提质升级作为当前营养改善计划提质升级的核心任务, 强化家庭在营养改善计划中义不容辞的责任。通过政府补助4元, 动员家庭主动承担2元的模式, 做营养计划“加法”, 分批打造升级版的营养午餐。都匀市根据中小学生身体成长的需要, 统一制定食谱, 适时搭配新鲜蔬菜、猪牛羊肉、禽类、海产品等食物, 不断改善学生的食物结构。每周的菜谱做到不重复, 安排有芹菜炒牛肉、西红柿炒鸡蛋、香菇炒鸡、茄子肉沫、骨头海带汤、紫菜蛋花汤等多样化菜品, 逐步实现供餐丰富、营养、均衡, 无食堂的山村幼儿园或学前班可就近依托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食堂供餐, 与小学同菜同价。不具备独立开餐条件且无依托供餐食堂的山村幼儿园或学前班, 采用“牛奶+鸡蛋+水果+点心”的方式每天给学前儿童提供价值4元的食品。2016年9月, 都匀市第一批9所“4+2”提质升级试点学校的学生不但吃上了“两荤一素一汤”的营养午餐, 同时每周能轮换喝到一盒蒙牛牛奶, 吃上两个带壳鸡蛋、两次水果, 实现农村娃由“吃得饱”向“吃得安全”“吃得好”“吃得营养”转变, 农村娃的体质健康得到了明显加强。

9月19日, 都匀市农村学前儿童营养改善计划全面启动实施。该计划实施覆盖都匀市21所农村公办幼儿园、20所山村幼儿园、29个学前班以及城区公民办幼儿园贫困户儿童共3715名在园 (班) 农村学前儿童。受助儿童可享受800元/人/年的营养膳食补助。除57名城市低保户家庭学前教育儿童的营养补贴直接发放到低保户家庭外, 其他儿童的营养补助全部用于幼儿园为儿童改善营养, 严禁用于补贴食堂工人工资、教职工伙食和学校公用经费支出, 严禁发补贴资金给家长和儿童。

篇9:路园中学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方案

【摘 要】 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特别是西部民族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学生的营养不良问题尤为突出。针对这一现状,国务院于2011年10月启动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观营养改善计划,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提供膳食补助。这是一项惠民政策,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广大农村学生的关怀。但是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在具体操作和落实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通过对黄冈市红安县觅儿寺镇中心学校的调研情况,了解此项计划实施前后学生用餐情况的变化,以及在计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提出几点相关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 营养改善计划;现状;改进建议

【中图分类号】 G5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5)09-0057-02

一、营养改善计划在我校的落实情况

青少年是花朵民族的未来和希望。青少年的营养健康状况,与他们个人的成长发育以及整个民族素质的养成和提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对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各个地区人民生活水平不同,儿童健康况状也有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如果只是盲目将各地区各学校都进行统一是不可取的,它需要建立在各级农村儿童健康和营养状况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各个地区实际情况和和各校学生营养状况,饮食习惯等,实施不同的营养方案。要做到每天不重复;每天的餐配比例以及营养搭配要合理可口,以保障学生的均衡营养。但据了解,我所在小学以及所在乡镇内的其他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小学平时供餐并没有所谓的营养方案,更做不到每天菜样不重复,甚至每周不重复都没办法做到。每餐搭配只是根据食堂师傅或是主管人员的主观意愿,有什么菜就煮什么菜;菜品单一,基本上一个星期内提供的菜每天都一样。餐配严重不合理,它只能勉强保证学生饱腹,餐配的不合理,导致有些学生每天的饭几乎是没吃几口就会倒掉,浪费现象极为严重,至于要求的合理可口、均衡营养也未达标。

以湖北省红安县觅儿寺镇明德小学(以下简称“我校”)为例,食堂每日按照如下食谱进行配餐供应:

1. 主食类:馒头、稀饭、米饭,每天重复如此。

2. 鸡蛋:每次中餐两个,每两天一次。

3. 鸡腿(鸡翅):每次中餐两个,每两天一次。

4. 汤类:鸡蛋番茄瘦肉汤、海带排骨汤、土豆排骨汤、冬瓜排骨汤、萝卜排骨汤等,每天一种。

5. 牛奶类:学生奶,每两个星期一次,一次一瓶。

用餐形式:学生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在食堂打好午餐,由学校领导以及班主任负责监督检查,学生自主用餐。保证学生能够吃饱吃好,杜绝浪费。通过一两年时间的运行,学生、家长普遍都表示满意。

但学校食堂规模小、人员不足,为图方便省事,每天的早餐就只供应馒头稀饭,学生们有时馒头吃了一半后就到处乱扔,造成了很多浪费;中餐的菜品里荤素搭配不合理,青菜里都是肥肉,让学生难以下咽,低年级的学生基本上都把菜里的肉挑出来丢了或是直接不吃就倒掉;每次午餐的鸡蛋、鸡腿一配发就是两个,学生们吃了这些后基本上就吃不下米饭了。每次午饭后学校各处的卫生状况就特别令人担忧。这种配餐供应形式明显违背了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初衷,使营养改善计划的效果大打折扣。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管理者还要提高认识,克服困难,作长远考虑,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落到实处。

二、营养改善计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对于提高和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特别是贫困山区学生的营养水平和健康状况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实施营养改善计划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1. 物价水平持续上涨,导致营养餐补助资金缩水严重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也随着经济的增长而持续上涨,仅2014年就比去年上涨了2.0%左右。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由于经费来源单一,除财政拨款之外基本上没有其他的收入来源,下拨的每天3元(2015年3月将其调整为每天4元)的营养餐补助也随着物价的持续上涨,导致以前很便宜就能买到的粮食蔬菜,现在却需要花“大价钱”购买,财政下拨的营养餐补助并不能完全保证学生营养供给食物的稳定性。

2. 学校缺少后勤保障

由于贫困地区教育经费短缺,没有足够的资金来修建符合条件的厨房,只能用其他公房来临时充当,设备较为简陋,卫生条件差。我校在红安县乡镇学校里硬件设施相对来说还算不错,但也同样存在着类似的问题。学校食堂不宽敞,食堂内没有能供学生坐着吃饭的桌椅,天晴还没有问题,一旦遇上下雨,孩子们就各种不方便。再者食堂工作人员往往是附近工作的农民,没有读过书,缺乏营养搭配知识,做出的饭菜口味单一,营养价值不高,另外,尽管有营养改善计划的配套文件《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食堂管理暂行办法》,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操作不规范的情况,例如有的食堂工作人员会将蔬菜和肉类放在一起,有的食堂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不穿工作服,不注意个人卫生等等。如果不注意这些细节,可能会造成重大安全事故,因此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注意和重视。

3. 营养餐补助款发放不及时和使用的不规范

在营养改善计划中,存在着拨款不到位的问题。这种情况发生后,会导致学校因资金不到位,学生的营养改善计划无法落实。2014年秋,我校就因为营养补助资金不及时导致学生的营养改善计划面临“无米下锅”的困难局面,使学校一系列后勤工作一度难以开展,也给学校其他相关工作带来了极大不便。

4. 补助款发放范围不是特别合理

国家规定的在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不含县城)开展试点,但由于国家实施的撤点并校政策,使很多农村地区的义务教育学校被撤并,农村乡镇地区的孩子上学路途遥远,很多家长不得不把孩子转到县城陪读。这部分孩子本应该是营养餐补助款的目标受益群体,但由于他们不在农村就读,因此便失去了享受补助款的资格。

三、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的几点改进建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使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改善计划得到更好的落实,特提出以下几点改进建议。

1. 国家财政拨款和地方财政支持双管齐下

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仅仅依靠国家财政拨款是远远不够的,作为国家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具体的实施者,各级政府应当高度重视营养改善计划,并为该计划的实施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让国家财政拨款和地方财政支持双管齐下。对于物价上涨、学校后勤人员短缺等问题,地方政府出面组织学校统一采购质优价廉的食材,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可适当提高补助的标准,保证学生吃得到实实在在的营养全面的食物。

2. 提高工作人员的素养

尽管各试点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但各试点地区的政府应该从长远出发,看到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为试点学校招聘一些合格的后勤人员,使营养改善计划有效有序实施。聘请的食堂后勤工作人员应该取得有效的健康合格证,并对他们组织相关的培训,让他们懂得营养搭配的有关知识。针对有可能发生的食品安全隐患,请有关专家传授一些食品采购、加工、保存方面的相关知识,严把安全关,消除安全隐患。

3. 规范财政的拨款流程

针对营养改善计划拨款延长的时间长,资金发放不及时不到位的情况,各试点地区要积极寻找解决办法,而不是一味让学校坐等、自己先想办法垫付。市、县财政要高度重视国家对教育部门的财政拨款,在第一时间把有关资金拨付到位。为减少财政拨款中的发放和使用不规范现象,县财政和教育部门应该安排专人负责,把资金的发放速度以及使用情况纳入年度考核中,并以此制定相关的惩奖制度,以确保营养餐补助款准按时发放,不延时、不拖欠。

4. 学习外国先进经验推广国内先进模式

营养改善计划是一项惠民政策,这项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仅靠政府力量肯定还远远不够,应该寻求多方帮助。要积极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以及推广国内的先进模式。例如国内的“九阳希望厨房”“春苗厨房”“幸福厨房”等公益项目在促进和落实国家营养改善计划方面也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各试点地区可以积极探索和借鉴,学习其相关经验,为学生营养状况的改善提供更大更多的助力。

上一篇:2022讲故事比赛方案下一篇:护理教学查房;流程;技巧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