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育薄弱改造计划

2024-04-17

农村教育薄弱改造计划(精选8篇)

篇1:农村教育薄弱改造计划

平洛学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

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规划,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大举措。集中力量改造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以解决义务教育发展面临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缩小减少教育发展差距,推动基本服务均等化,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现结合我学区实际,制定规划如下:

一、平洛学区教育基本情况

平洛镇有15个行政村、15个居委会,总人口11016人,土地面积17.71万亩。平洛中心小学教职工24人;平洛幼儿园教职工9人,完小2所,教职工18人,教学点7个,教职工13人。

二、项目资金使用原则

一是具备相应的实验室、图书室用房和安全条件,但教学实验仪器设备、图书、体音美器材和多媒体教学设备达不到基本配备标准的薄弱学校;二是教职工短缺,教职工任务较重的薄弱学校;三是生活设施、卫生条件较差的薄弱学校。

三、项目学校配置内容

(一)教学实验仪器设备

1、小学实验室计划装备:实验室仪器柜、准备台、多媒体、仪器等。

2、小学科学实验室计划装备:实验室一个,仪器柜、仪器设备等。

3、体、音、美、卫计划装备:篮球架、乒乓球台、舞蹈教室、美术室等。

4、教师用办公台式电脑。

(二)图书购置

包括:图书架、图书柜、图书等。

(三)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

包括:交互式电子白板、电脑、开通网络等。

(四)学校扩容改造附属设施建设

包括: 学校操场、食堂、花园等。

五、学校项目规划

1、向基层完小配送课桌凳、仪器设备、实验器材、实验设施。

2、完善教学点围墙、护坡、顶棚、厕所等设施。

3、修建完小食堂一所。

4、为基层3所学校拉上网络;聘请代课人员等。

5、硬化平洛小学操场2600平方米;翻新食堂160平方米;改造花园5个;购置打印机与速印机各1台;安装点击白板6个。

六、总体目标

一是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集中力量扩容改造学校,解决学校突出问题,通过改善薄弱学校教学环境,进一步完善学校教学设施,全面提升薄弱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促进教育均衡协调发展。

二是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配齐补足教学实验仪器设备、体音美卫等器材,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是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配置较为高端的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大幅度提高远程教育资源利用效益。满足教师运用信息化手段教学的需要。

四是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完善图书室建设,达到图书资料种类、数量、结构比较合理的目标。把中小学图书馆从静态的藏书场所,建设成为动态的读书乐园。

到2015年,平洛小学要达到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办学条件标准的要求。

平洛学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

康县平洛小学

2014年9月1日

篇2:农村教育薄弱改造计划

陕西省财政厅

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的通知

各市(区)教育局、财政局: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及•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精神,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切实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学生学习生活条件,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根据•财政部 教育部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的通知‣(财教„2011‟590号)要求,经研究决定,从2010年起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以下简称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目标,立足实际,全面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集中力量支持解决“农村学校太弱、教学装备短缺、县镇学校太拥挤”等突出问题,逐步缩小校际之间、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教育发展差距,全面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二、目标任务

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的总体目标是:按照国家和我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标准的要求,为设施设备短缺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配齐图书、教学实验仪器设备、音体美器材;按照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要求,逐步改善农村学校就餐条件;根据教育规划和现有财力可能,完善农村学校寄宿设施,改善寄宿条件,逐步使县镇学校达到国家规定的班额标准。

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实施期限为2010—2015年,重点支持以下两类项目:第一类是教学装备类项目,具体包括:一是为农村薄弱学校配置图书、教学实验仪器设备、音体美等器材,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二是为农村薄弱学校每个班级配置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第二类是校舍改造类项目,具体包括:一是配合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支持农村学校改善就餐条件或配备必要的餐饮设施;二是支持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附属生活设施建设,基本满足农村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的住宿需求;三是支持县镇学校扩容改造,逐步解决县镇“大班额”等突出问题。

三、实施原则

(一)科学规划、明确目标。各地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结合本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充分考虑城乡统筹发展及城镇化建设规划、学龄人口变化趋势、寄宿学生实际 需求以及教育资源合理布局等因素,在掌握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现状和需求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遵循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科学制定总体建设规划和分实施方案,明确建设任务和目标。陕南、陕北地区的规划编制要充分与避灾、扶贫移民搬迁规划结合。各地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因地制宜地确定项目建设规模,力戒不切实际盲目扩大,全力避免资源浪费和闲置。要妥善处理好集中入学与就近入学的关系,避免因学校撤并出现学生辍学等问题。对少数教育发展规划变动频繁、校点撤并严重违背教育规律的县区,原则上不得纳入项目规划。

(二)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各地要以县(区、市)为单位统筹考虑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校舍改造及教学装备配备问题。校舍改造建设类项目要与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一期)、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新农村卫生新校园建设工程等建设计划相衔接,已实施的项目不得纳入规划编制范围。布局调整不再保留的学校,原则上不列入改造计划。对于校舍面积总量超标的市县,鼓励通过整合办学资源解决,中省专项资金原则上不支持新增校舍建设。校舍改造类项目要优先改善学生就餐条件,为改善农村学生营养状况提供必要条件,不得集中财力搞“重点校”或“示范校”建设。对于因择校造成的“大班额”问题,原则上不予支持。教学装备类项目要向薄弱学校和薄弱 环节倾斜,特别是音体美器材等,按照课程教学规定要求,实现整体达标。

(三)市县为主、省级奖补。薄弱学校改造计划以市县为主实施。市县教育、财政部门负责编制本地区项目建设规划以及实施计划,落实本级投入,并根据省级批复组织实施改造计划。省级统筹整合各类教育投入,审核下达校舍建设项目,统一采购配送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省级对市县资金不作统一要求,鼓励市县用足自身财力,加大资金投入,并将市县资金一并纳入规划编报。特别是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今年要加大食堂建设投入,为实施国家营养餐计划提供基本条件。省级将把市县资金落实到位和项目进展情况作为工作努力程度在以后分配资金时予以考虑。

(四)明确责任、确保质量。校舍改造建设类项目由县级负责具体实施。各项目县(区)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有关基本建设程序,按照重点设防类标准实施,建立健全项目管理制度,确保工程质量,提高综合防灾能力,建设项目原则上要确保在1年内完成。各地要积极学习交流,要在有条件的地区因地制宜推广沼气改厕、太阳能利用等资源综合利用方案,应用节能环保技术和材料,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生态校园。教学装备类项目由省教育厅、财政厅在汇总各项目市县实际需求的基础上,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实行政府采购,确保教学 装备质量;项目县区和学校负责提供图书教室、教学仪器和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安装调试条件,配合做好项目的报送和验收等其他有关工作,科学管理,最大限度的发挥投资效益。

(五)加强管理,提高效益。各地要从实际出发,合理规划项目建设规模和工程造价,杜绝不切实际的扩大项目建设规模,保证项目不留资金缺口,建一成一,不留尾巴。要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努力降低建设成本。中省资金只能用于项目建设内容范围之内的各种支出,不得用于修建行政办公用房,严禁将项目资金用于偿还债务或挪作他用。

(六)重在利用、避免浪费。各市(区)教育、财政部门要加强对项目县的监督检查,组织专家队伍对项目方案及实施效果进行评估验收,确保实现政策目标,确保教育资源有效利用。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学校要加强图书、实验室人员配备,抓好实验教学、图书阅读和信息化手段教学,提高图书、教学仪器设备以及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的利用率。

四、实施范围

(一)项目县区选择。一是重点向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倾斜,并向贫困地区、革命老区倾斜。二是教学装备类项目县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图书、教学实验仪器设备、音体美等器材整体没有达到国家基本配备标准的市县。三是校舍改造类项目县纳入全省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总体规划、拟优先解决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食堂、宿舍等附属设施短缺的 市县。

(二)项目学校选择。项目学校首先必须是符合当地学校布局结构调整规划、拟长期保留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具体包括:一是具备相应的实验室、图书馆用房和安全条件,但实验室、图书馆、音体美器材和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不完备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且能够保证教学装备的正常使用;二是开展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国家试点地区供餐能力不足的学校,以及附属设施较差的农村学校;三是“大班额”现象严重的县镇学校。

五、建设内容

(一)图书资料配备。考虑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图书配备现状,按照•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的通知‣(教基„2003‟5号)的有关要求,在广泛征求有关学校和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明确图书配备种类和质量要求,使项目学校生均图书达到小学15册、初中25册的二类配备标准。

(二)教学实验仪器设备。一是初中理科实验室。农村薄弱初中理科实验室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地理(或科学)实验室。在整合集成农村薄弱初中原有教学仪器设备的基础上,依据•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规范‣(JY/T0385-2006)和•初中理科教学仪器配备标准‣(JY/T0386-2006)的基本配备要求,根据实际缺额,逐步配齐教学实验仪器。二是小 学科学实验室。在整合集成农村薄弱小学原有教学仪器设备的基础上,依据•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规范‣(JY/T0385-2006)和•小学数学科学教学仪器配备标准‣(JY/T0388-2006)的基本配备要求,根据实际缺额,逐步配齐教学实验仪器。三是农村薄弱学校音体美器材。依据•教育部 卫生部 财政部关于印发<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的通知‣(教体艺„2008‟5号)、•教育部关于印发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音乐、美术教学器材配备目录的通知‣(教体艺„2002‟17号)中的必配要求,整合集成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原有音体美器材,满足正常的教育教学需要。

(三)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结合中小学信息化的需求,为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配置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满足教师运用信息化手段教学的需要。

(四)农村学校食堂及宿舍等附属设施建设。结合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等要求,为食宿条件较差的县以下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食堂、学生宿舍、厕所等生活设施,为规模较小的农村学校和教学点改造、配备伙房和相关设施,并因地制宜地利用沼气技术,辅以太阳能设施等建设,切实改善农村学校学生的食宿和卫生条件,确保建设一所、达标一所。

(五)县镇学校扩容改造。综合考虑现有校舍面积总额,对接收流动子女较多、“大班额”问题突出的市县,每县重点 改扩建1-2所县镇薄弱学校,基本消除超大规模班级,使县镇学校逐步达到国家规定的班额标准。

六、项目实施和管理

(一)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实行项目管理。省教育厅、省财政厅成立陕西省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工作领导小组,做好全省薄弱学校改造规划制定、组织实施和检查验收工作,加强项目实施的指导和资金监管。各市(区)教育局、财政局也要成立相应组织机构,并报省教育厅、财政厅备案。

(二)薄弱学校改造计划教学装备类项目由省教育厅组织编制审定装备目录,办理政府采购有关手续,组织政府招标采购;同时负责委托中小学教学装备的检测验收、组装分包、转运、分发等工作;做好各类骨干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工作。校舍改造类项目由市县负责组织实施与管理,市、县(区、市)是项目实施的责任主体,负主要责任,具体承担学校建设规划、工程建设质量、项目进度、资金管理与使用、资产管理、校舍信息采集录入等工作和责任,保障项目资金安全,确保专款专用。

(三)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实行信息公开、公示公告制度。各项目市县要做到日常检查和专项检查相结合,建立县级自查、市级定期巡查的监督检查机制。各项目县要向社会公示、公告审批的学校项目及方案。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将加强监 督检查,重点检查责任落实、工程进展、资金到位与使用、工程质量等情况,定期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抽查,对举报情况进行查处,并对未按要求完成任务的进行通报,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四)薄弱学校改造计划资金实行“谁使用、谁负责”的责任追究机制,确保资金使用安全有效。参与项目的建设、勘察、设计、施工与工程监理单位及相关负责人员依法承担相应责任。对于新建校舍因选址不当或建筑质量问题遇灾垮塌的,对于防范不力造成安全事故导致师生伤亡的,对于挤占、挪用、克扣、截留、套取专项资金、违规乱收费或减少本地政府投入以及疏于管理影响目标实现的,将依法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

七、规划编制及其他

(一)规划编制规模。

1.规划编制规模由省教育厅、财政厅综合测算下发(见附件1)。项目市县规划编制规模原则上要按照省级下发的分县区投资建议额度执行。确需调整的,由市级教育、财政部分充分沟通后联衔上报申请文件,报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同意后,可在市辖范围内,不同县(区)同类项目中内部进行调剂,不得跨项目类别调整,调整后务必确保全市分项目分类别投资规模与省级下发的一致。凡是规划编制不合理,未通过省级审核的项目,将核减该县以后的建设资金。2.中央、省级、市县资金要分别建设不同的项目内容,同一单体建筑原则上不得交叉使用不同渠道资金。同时,要将2010—2011年已经批复下达的建设项目(主要包括民生八大工程条件装备项目、教学实验仪器设备、图书资料及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项目、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项目、生活设施改造项目以及县镇学校扩容改造项目),据实纳入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并于3月底前录入全国中小学校舍信息管理系统。

(二)规划申报程序。规划申报以县为主,逐级进行。

1.县级教育、财政部门要在规划投资建议额度内,认真调研、充分论证,共同研究提出建议方案,并按照填报说明(附件2),分中小学教学实验仪器、图书资料及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项目(附件3)、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项目(附件4)和县镇学校扩容改造项目(附件5)三个子项目编报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分项目分审核无误后,联衔报送市级教育和财政部门。同时,按照国家有关要求,做好据实填报薄弱学校改造计划教学装备类项目学校有关表册(附件6-

1、6-2)等工作。

2.市级教育、财政部门联合组织有关专家小组,对县级规划进行汇总,认真审核、严格把关,确保数字真实准确,规划切实可行,审核通过后联衔正式上报省教育厅、省财政厅。3.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对各地上报的薄弱学校改造计划逐县分项目进行审核,汇总形成全省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对不符合项目原则、编制不合理的项目规划省级将反馈市县进行修订。同时,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将会按照国家的有关要求,通知项目市县利用全国中小学校舍信息管理系统平台(http://schoolhouse.snedu.com/login.html)组织项目县进行申报和管理,并通过该平台向教育部、财政部备案。各市要及时将项目实施的有关信息采集录入校舍信息管理系统,确保数据录入审核与工程实施同步。教育部、财政部将定期对我省各地录入的项目进展信息进行汇总通报,未录入相关信息的项目将不能被统计。

(三)其他

各市(区)教育、财政部门要高度重视,密切协作,尽快按照通知要求制定本地区2010—2015 年薄弱学校改造计划项目建设总体规划和分实施方案,并于3月底前报省教育厅、财政厅审定。

省教育厅财务处联系人:陈金兵 张新胜 电 话:029—88668925、88668922 电子邮箱: cjb3242@vip.qq.com 55911770@qq.com 省财政厅教科文处联系人:朱锋鹤 电 话:029—68936097 电子邮箱: jkwc@vip.163.com 附件:

1.陕西省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资金控制额度(总表不发)

2.陕西省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填报说明 3.陕西省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中小学教学实验仪器、图书资料及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项目学校汇总表

4.陕西省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项目汇总表

5.陕西省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县镇学校扩容改造项目学校汇总表

6-1.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项目学校现状汇总表(教学装备类)

6-2.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项目学校建设目标汇总表(教学装备类)

二○一二年三月 日

篇3:农村教育薄弱改造计划

一、绩效技术在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改造中应用的可行性

将绩效技术应用于薄弱学校改造问题的研究,其目的在于应用整体和系统的方法,分析薄弱学校改造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制定出指导和推动薄弱学校改造的方法和措施,加快薄弱学校的改造,实现薄弱学校改造的理想目标。绩效技术为问题解决提供可行性方案,并对方案实施的结果进行评价,以期提高变革对象的绩效。

第一,追求效率与效益的最大化是绩效技术的主要特征之一,而薄弱学校的改造中教育投入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这种投入包括人力资源的投入、财力的投入、物质资源的投入等多方面。教育经费投入的多少、办学条件的现代化水平对薄弱学校的改造都非常重要,但更重要的还在于如何使这些教育投入及设施设备发挥应有的效用。[2]投入少而回报高,并且使每项投入和设备都在学校发展中得到很好的应用是所有人的希望。由此可见,绩效技术与薄弱学校改造的思想在追求效益>投入这方面是一致的。

第二,绩效技术的主要理论基础是系统科学,主要的方法是系统方法。[3]系统方法是将系统理论的观点、方法运用于解决、处理各种复杂的系统问题。绩效是各种因素相互影响的结果,应该从系统的内外部各个角度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薄弱学校所处的外部环境在急剧的变化,内部组织也很复杂,所以导致薄弱学校落后的原因以及影响其改造的因素也很复杂,难以识别。如果在薄弱学校改造中引入系统科学的理论,对产生问题的原因系统地分析,对解决问题的过程系统地规划,对问题解决后的结果系统地预见,那么,解决问题的几率将会大大增加。由此可见,绩效技术的系统思想完全可以用于薄弱学校的改造当中,为解决改造中存在的问题提供思路和方法。

第三,绩效技术注重结果,又强调过程,所以在绩效技术的整个过程中都非常注重评价。在不同的阶段应用不同的评价,是为了使方案更好地应用于解决问题。薄弱学校的改造需要各方面的投入,投入是否得到了应有的回报,如何使改造的结果达到最优化,改造方案是否有效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科学的评价得到答案,这与绩效技术注重评价不谋而合。因此,绩效技术应用于薄弱学校的改造完全可行。

二、绩效技术在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改造中应用的依托点

ISPI在2009年发布了“人类绩效技术模型”,其目的是阐明问题解决过程中提高绩效的几个基本操作步骤:绩效分析;原因分析;问题解决方案的设计、选择与确定;变革实施和评估阶段。其每一步都可以应用到薄弱学校的改造与发展中。

1.绩效分析阶段能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在薄弱学校中存在的真正问题

绩效分析是确定组织期望的绩效目标和组织目前的实际绩效之间的差距,从而得出组织的绩效需求的过程。[4]对薄弱学校改造的绩效分析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任务:首先,确定期望绩效,即薄弱学校完成改造后所应该具有的教育水平和工作能力;其次,明确现有的实际绩效,即目前薄弱学校已具有的教育水平和工作能力;最后,分析绩效差距,即期望绩效和现有实际绩效之间的比较,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识别薄弱学校改造后的期望绩效和薄弱学校的实际绩效之间的差距,发现薄弱学校中存在的真正问题。

2.原因分析阶段能够帮助找出薄弱学校的真正原因

原因分析的主要目的是解释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他们怎样影响了需求和期望。原因分析是寻找解决方案的前提,要对薄弱学校进行改造就必须首先对造成其薄弱的原因进行分析。每个薄弱学校“薄弱”的原因往往是不同的,如政策制度因素、教育者个人行为的因素、环境因素等[5],所以找到针对不同薄弱学校进行改造的有效方法显得非常迫切。通过原因分析虽不能够找到薄弱学校改造的最佳问题解决方案,但可以发现和解释引发薄弱学校问题存在的潜在、深层次根源,为提高薄弱学校改造的绩效奠定基础。

3.问题解决方案的选择与设计会针对不同薄弱学校的特点

在上述绩效分析和原因分析的基础之上可以精心设计和开发问题解决的计划和方法,用于改进组织的绩效,达到减少(或消除)期望绩效和实际绩效之间差距的目的。首先,初步开发和设计各种可能解决绩效问题的方案。通过对薄弱学校存在问题的真正原因进行综合、归纳和概括,就可以着手开发和设计各种可能解决问题的方案。其次,对开发出的问题解决方案进行选择。根据方案解决问题的可行性、 经济性以及薄弱学校的接受能力、教育者的接受能力等标准将开发设计出的各种问题解决方案进行排序,筛选出最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案。最后,再综合考虑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因素,确定最终的问题解决方案。不存在任何万能的、适用于一切薄弱学校问题的解决方案。

4.问题解决方案的实施与变革

在综合考虑薄弱学校内外条件的基础之上将制定的问题解决方案投入实践。国内外各种教育改革实践经验都表明:不管开发和设计出的问题解决方案在理论上有多么完美,如果在方案实践中实施不力,预期的结果就很难达到。对薄弱学校进行改造的美好愿景还需要为最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案制定可行政策,进行科学化地实施。同时,应评价、反馈问题解决方案在薄弱学校改造中的效果如何,评价要伴随改造方案实施的全过程。问题解决方案得以实施,并不意味着薄弱学校改造任务的完成,还应该定期对问题解决方案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价。通过评价一方面可以了解解决方案应用的效果、问题,便于及时对问题解决方案进行调整。另一方面,评价还可以督促解决方案的顺利实施。学校主要以教学作为中心,不会直接有有形的产品产出,但是在学校的发展中一样要有投入和产出,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薄弱学校改造过程中对于成本的管理非常重要,一定要通过评价保证投入的绩效,通过评价提高改造中资源投入的利用效率,通过评价促进学校的发展。

三、绩效技术视角下的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改造路径

1.加强薄弱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短期绩效与长期绩效并重

薄弱学校的现状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6],所以薄弱学校的改造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对薄弱学校改造成果的评价不能只着眼于学校目前具备了怎样的教育水平、获得了多少成果,还包括学校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薄弱学校目前的改造为学校未来的发展做了怎样的铺垫。学校的生存环境是具有不确定性的,特别是处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日新月异和文化不断更新的社会。同时,社会对教育的期望也在发生着变化,所以学校不能仅仅着眼于当前的需要,满足于当前生存环境下学校的教育水平,而应考虑未来社会的变化,增强对未来社会的适应能力,不然,刚刚摘掉的“薄弱”帽子又会戴在头上。例如,建立有效的宏观管理决策机制。从教育体制上理顺各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促进各教育部门之间的协作。薄弱学校的改造需要加强各级管理与决策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从上至下理顺各行政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整合国家、地方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学校等各部门的力量,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作,从宏观管理和决策这个根本性层面对薄弱学校的问题进行纠正和解决。因此,薄弱学校改造既要重视学校组织运转的纵向比较,即在原有“薄弱”上的“进步度”,还要关注学校是否具备了可持续发展的张力。

2.薄弱学校的改造重效率,更要重实效

效率原意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效率主要指产出是否大于投入,当投入一定而产出最大,或投入最小而产出一定时效率就最高。实效是指实际的效果,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实效主要是指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期望的目标。在短期内有效率的成果,从长远发展来看却不一定有实效。在薄弱学校的改造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实效是因为:薄弱学校的改造中一些投入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可能会有效率。但是,经济理论中的效率优先、优胜劣汰等观念并不能照搬到学校教育之中,因为育人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能见到成效的,况且,教育类的投入与产出的比值也不能像经济那样做出明确的判断。在薄弱学校改造过程中注重效率轻实效就会导致在改造绩效考核中注重考试成绩、可见的形式以及硬件建设等,忽视薄弱学校内在的软件建设。改造薄弱学校需要从注重办学条件的改善逐渐转到着力提高改造的实效。

例如,薄弱学校改造的关键是人,所以建立有效的队伍发展机制,为薄弱学校培训出更多更优秀的管理人才和教师就显得尤为重要。教育实践证明,一个好的学校需要一批好的老师,一批好的老师又需要一个好的校长。因此,薄弱学校发展的关键是提高薄弱学校自身管理者和教师的水平。但是,造成薄弱学校薄弱的原因是多样的,仅凭单一的培训措施难以达到目的,必须根据问题的原因综合运用多种干预措施才能改进学校和教师的绩效。同时,还要建立长期、有效的资源配置机制,保障资源投入的充足以及资源利用的充分。薄弱学校改造中,教育经费的投入、办学条件的现代化固然重要,而如何使教育投入及实施设备发挥应有的效用更加关键。

3.关注薄弱学校的价值提升,显性绩效与隐性绩效并重

按照绩效所存在的外部形态来对绩效进行分类,可以将其分为显性绩效和隐性绩效。薄弱学校改造的显性绩效是学校新盖的教室、多媒体计算机的数量、新建的操场、新进的体育器材等实体形态。薄弱学校改造的隐性绩效是办学理念的更新、学校发展目标的现代化、校领导和师生素养的提升、学校声誉的改变等看不见、摸不着的非实物形态。绩效技术强调对于问题的考察要把问题放在整个系统情境之中,所以隐性绩效是薄弱学校发展的原动力,也是学校现代化发展的方向指引。薄弱学校改造要坚持显性绩效与隐性绩效并重,关注学校的内在价值提升。

篇4:农村教育薄弱改造计划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 薄弱学校 改造路径

由于历史和现实种种原因,我国农村存在大量薄弱学校,是我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巨大障碍。我国政府已意识到农村薄弱学校问题的严重性,并积极采取措施加强薄弱学校建设,但由于措施乏力及方法不当等原因,薄弱学校问题还未得到根本解决[1]。本文从教育信息化视角,结合武龙中学本土化数字校园建设之路,探寻薄弱学校改造的基本路径,为我国农村薄弱学校改造提供有益经验。

一、教育信息化的兴起及含义

教育信息化是在20世纪90年代伴随美国“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提出而出现的。在美国“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中,特别把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作为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的重要实施途径。美国这一举动引起了世界各国的积极反应,许多国家的政府相继制订了推进本国教育信息化的计划[2]。

教育信息化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技术特点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基本特征是开放、共享、交互、协作。教育信息化对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具有深远意义,是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武龙中学由弱到强的历史考察

(一)武龙中学的历史背景。

改造前,武龙中学是一所典型的农村薄弱学校。一是地理位置偏僻,信息闭塞;二是学校基础设施陈旧,建筑都是破旧的平房;三是师资力量单薄,全校40多名教师平均年龄47岁,多为民师转正或中师毕业;四是生源流失严重[3]。

改造前,武龙中学面临学校教育质量难提高,缺乏办学活力难发展,教师工作没干劲,学生学习没兴趣,办学社会声望低等一系列困境。

(二)武龙中学的转变过程。

1.校长带领全校师生转变办学观念。武龙中学校长郭立国从上任开始就研究探索学校特色发展的突破口,在接触到“智慧校园”概念后,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和国家政策,研究国内外数字校园建设经验,认为信息技术是改变农村学校落后现状的有效途径。因此,武龙中学把组建数字化校园作为打破当前学校教育发展僵局的突破口。

2.探索本土化数字校园之路。武龙中学在自有经费严重不足、技术人才匮乏、数字化设备欠缺的基础上,开始摸索自建本土化数字校园。首先,武龙中学根据学校现状及实际情况,利用现有成熟而廉价的科技产品及简单实用软件实现学校本土数字化,力求科学、实用、规范、先进,同时不苛求所有方面都高科技和数字化,提倡二次利用和改进完善。在班班通的装备安装上,武龙中学在装了两套标准液晶交互式多媒体后,动手用大屏液晶电视、电脑、HDMI线、班班通讲台组装,提前半年多装备齐全。其次,在校园网络建设上,武龙中学克服农村学校宽带通信水准低的通病,自购先进的多WAN口路由器,申请4条家用宽带,自己合成一个8M的宽带互联网。同时,基于此组建了完善的校园局域网,实现了无盲点、全覆盖的校园无线网络,还自己架设了远程教育资源、共享资源、管理等服务器。最后,加上长春市电教馆和东北师范大学理想信息技术研究院提供的相关硬软件支持,武龙中学逐步建成了包括学校管理、教学、德育、校园文化、信息交流、图书管理、校园安全在内的“本土化数字校园”。

3.数字化校园现状。当今武龙中学进入校门,射频条码胸牌就会自动准确记录师生出勤情况;学校里无线网络全覆盖,班班都有多媒体,教师备课数字化;课间课后,师生可随时调取任意课堂的任意内容学习应用,也可到专业的“校园微直播间”录播自己喜欢的素材;借阅图书只需在网上提交预约,就会有管理员分门别类地收集好送来。

(三)武龙中学在数字化环境下走向强大。

数字化环境让武龙中学教师们的教学方式逐步转变,从传统“教为主学为辅”的方式,向数字化学习环境下以学为本、以提升能力为主的方向逐步过渡,培养师生利用信息技术学习的习惯。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明显提升,100%的任课教师能用,75%以上喜欢用,50%以上能创新应用。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提高,90%以上的学生喜欢数字环境下的学习。数字化环境下,武龙中学的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办学活力进一步增强,整体办学水平优于部分城区学校,拉近与市区学校的差距,得到学生家长的认可。

三、武龙中学由弱到强的经验启示

(一)农村薄弱学校的改造需要具有变革精神的校长。

一般认为,薄弱学校指在特定时期和特定区域内,办学条件差、师资力量薄弱、生源状况不理想、教育质量低下和社会声誉不佳的学校。但是这样的概念界定,更多反映的是薄弱学校的外在特征。实际上,薄弱学校的存在更在于发展主体的缺位、自我认识的缺乏及自我发展能力不足。一直以来,都是政府加大投入改造薄弱学校,当然政府在薄弱学校改造中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但政府对薄弱学校的改造属于外在力量拉动,薄弱学校要实现真正的转变须靠自身主动发展。薄弱学校能否主动发展和是否具有一位富有变革精神的校长有直接关系。通过武龙中学的案例可以看出,富有变革精神的校长会带领全校师生迎接挑战,奋发图强,给学校给来生机和活力,赶上先进学校。因此,当下农村薄弱学校改造中,校长要树立主动发展的理念,带领学校用自身的力量实现转变。

(二)农村薄弱学校改造要与时俱进,善于运用信息技术。

在网络科技发达的当下,农村薄弱学校的改造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弥补自身缺陷。通过武龙中学的案例可以看出,信息技术不仅能弥补农村薄弱学校在硬件上的不足,还可以缩小农村薄弱学校与优质学校在师资上的差距,达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效果。因此,在现今农村薄弱学校改造中,应大力提倡运用信息技术,提升农村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早日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姚永强,范先佐.内生发展:薄弱学校改造路径选择[J].中国教育学刊,2013(04).

[2]马学华.教育信息化对教学的影响[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01).

篇5:农村教育薄弱改造计划

陕西省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

填报说明

一、填报要求

1.附件中的学校代码必须使用校舍安全工程软件的16位学校代码;

2.附件中建设项目要按照实施顺序逐年填报,2010-2011年项目已经下达的项目,要按照文件下达的项目顺序逐年如实填报,以便和原下达文件审核。

3.中央资金、省级资金、市县资金要按照资金类别分别建设不同的项目,且不得交叉使用;同类别资金也要按照资金来源建设不同的项目。

4.薄弱学校系统平台县级帐户名为:6位国家标准行政区划代码+300,默认密码:123(登录后须重设密码)。由于教育部校舍安全工程校舍信息管理系统正在升级,规划信息暂时不录入软件管理系统,待全省总规划审核通过后再进行数据录入;

5.单体建筑面积及投资规模,中省资金项目一般不超过3000平米,投资不超500万元。项目学校校舍投资额度,原则上中省投资安排小学不超过500万元,中学不超过1000万元。

6.有关主要指标参考数值:

(1)小学在校生数一般不小于240人。(2)初中在校生数一般不小于540人。(3)小学生均校舍建筑面积标准(4-15)。(4)初中生均校舍建筑面积标准(4-17)。(5)小学生均教室建筑面积标准(1.4-2.1)。(6)初中生均教室建筑面积标准(1.4-2.1)。(7)小学生均宿舍面积标准(2.5-5)。(8)初中生均宿舍面积标准(2.5-5.5)。(9)小学生均食堂面积标准(0.5-1.5)。(10)初中生均食堂面积标准(0.5-1.5)。(11)小学生均厕所建筑面积标准(0.15-0.5)。(12)初中生均厕所建筑面积标准(0.15-0.5)。

(13)教学及辅助用房建设成本应在600-1500元之间。(14)学生宿舍建设成本应在600-1500元之间。(15)食堂建设成本应在600-1500元之间。(16)厕所建设成本应在500-1200元之间。

二、分表说明

1.附件1:本表为分类别、分项目投资建议额度。本表资金总数=附件3+附件4+附件5,也应该=2010—2011年已经下达薄弱学校改造计划项目资金数+2012—2015年规划资 2

金数。

其中第04列为陕教财〔2011〕134号文件所涉及的资金;第05列为陕财教〔2011〕56号文件所涉及的资金;第06列为2010-2011年省级条件装备项目资金(陕教财〔2010〕55号和陕教财〔2011〕133号文件);第07列为2010-2011年生活设施改造项目资金(餐厅)以及县镇扩容改造资金(陕财办教专〔2010〕83号和陕财办教专〔2011〕69号)。

2.附件3:本表为项目学校汇总表,填报涉及附件1第04列、06列、13列、14列、15列、18列、19列的资金。

(1)本表图书、教学仪器以及多媒体远程教育设备套价按照《陕西省教育厅

陕西省财政厅关于实施陕西省2011年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薄弱学校改造计划)—教学实验仪器设备、图书资料及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项目的通知》(陕教财〔2011〕134号)公布的价格预算。

(初中图书按每套8万元,小学图书按每套3万元;初中教学仪器设备按单套25万元,小学教学仪器设备按单套4.44万元,初中音乐教学器材按单套7.4万元,初中美术教学器材按单套2.6万元,小学音乐教学器材按单套7万元,小学美术教学器材按单套2.3万元;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按每套3万元。)

(2)2010年省级资金填报陕教财〔2010〕55号文件的项目学校;2011年省级资金填报陕教财〔2011〕133号文件的项 3

目学校;2011年中央资金填报陕教财〔2011〕134号文件涉及的项目学校;2012-2015年按照附件1下达的分类别、分项目资金控制额度逐年填报。

(3)各市上报教学实验仪器设备、图书资料及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项目资金时不得突破下达的投资建议额度。如果项目县按照陕教财〔2011〕134号文件公布套价的预算资金与下达资金额度相差较大时,市级可以微调下达此项目的分县额度,但全市总资金额度不变,且不得跨项目调整资金。

(4)各项目县确定项目学校时,要将图书、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实验仪器设备和体音美卫器材逐项安排到校,做到集中财力,确保质量,建设一所、达标一所。

3.附件4:本表为分项目内容汇总表,填报涉及附件1第05列、07列、09列、10列、16列、21列资金。注意07列资金只涉及2010-2011年生活设施改造项目资金。

(1)本表第03列项目名称必须和建设内容、资金投入一一对应。

(2)本表建设内容栏第09列食堂对应的资金投入栏必须分清资金来源,其中资金投入栏第17列食堂中央资金—薄弱学校专项资金对应附件1第09列;第18列食堂中央资金—寄宿制学校建设资金对应附件1第16列部分资金;第19列食堂省级资金—生活设施改造资金对应附件1第07列的部分资金(2 4

010-2011年生活设施改造项目);第20列食堂省级资金—寄宿制学校建设资金对应附件1第21列部分资金。

(3)本表资金投入栏—其它生活用房资金,第23列-25列对应附件1第16列、21列除去食堂外的其它资金。

(4)本表资金投入栏第21列、26列填写市县配套资金建设项目资金。

4.附件5:本表为项目学校汇总表,填报涉及附件1第07列、21列的资金。其中本表20-22列资金来源必须实际情况据实填报。

篇6:农村教育薄弱改造计划

综合楼类项目

项目名称:项目类型:新建 建筑面积:建筑结构:砌体 投资总额:

设计单位:设计负责人:施工单位:项目经理:监理单位:监理负责人:质监单位:质监负责人:学校负责人:开工时间:年月 中心学校负责人:竣工时间:年月

全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

标准化建设类项目

项目名称:项目类型:建筑面积:建筑结构:投资总额:

篇7:农村教育薄弱改造计划

教育技术装备建设项目管理的通知

各中学、中心学校,县直属学校:

从2010年开始,我县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教育技术装备建设项目(以下简称“薄改装备项目”),取得了阶段性成绩,根据云教备(2012)3号和红教发〔2012〕136号文件通知要求,为进一步做好项目工作,完成建设目标,现将加强“薄改装备项目”管理工作的相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项目管理

“薄改装备项目”的实施是加快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各项目校点要加强对项目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薄改装备项目领导小组和货物接应小组,妥善安排好货物接收场地。各项目校点要明确组织管理和具体实施的科室,落实相关责任人员,建立有效的管理办法和保障措施,做好项目的组织监督检查工作,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二、落实配套资金,做好装备用房改造

各项目校点要安排一定的配套资金,用于实验室、功能教室的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实验室和各种功能室在项目设备到达之后能够投入使用。对此,各项目校

点要高度重视并采取措施加快对实验室、图书室和各种功能室进行改造,按要求配足配齐各种内部设施,保证仪器设备能够进入各功能室并投入使用。

三、加强实验图书室管理

各项目校点要参照红河州电教室编印的小学、初中教学设备配备与管理规范参考手册,做好教学仪器设备、图书和实验室的管理工作,建立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和实验教学规章制度,健全学校仪器设备的账册表卡,科学合理管理实验仪器设备。各种仪器设备必须全部入柜,摆放合理有序,做到账、物、卡三相符。仪器设备和图书的保管必须采取防火、防潮、防尘、防盗、防腐蚀等措施。实验室要保持整洁,妥善处理废气、废液、废品。严格执行对危险品、易致毒药品的管理和领用制度。从今年起,我省普通中小学校全面采用云南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信息系统,对实验室、图书室和功能室进行信息化管理。各项目校点要按通知要求做好相关系统安装、数据采集和汇总上报工作,使实验室、图书室和功能室的管理实现科学化、信息化和规范化。

四、配齐人员,加强培训研究

各项目校点要在“薄改装备项目”实施期间,加强组织相关人员的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学校要按照《云南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配足配齐教育技术

装备管理人员和实验教学人员,切实加强教育技术装备的管理。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技能,实验教师应提高实验操作能力,熟练掌握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和维修技能,不断提高实验教学理论和实际操作能力。学校要加强实验教学研究,探索新的实验教学模式,结合新课程改革精神和要求,积极开展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五、做好装备验收安装工作

各项目学校要及时认真地做好教育技术装备验收、分发、清点、安装、上报等工作。有关人员要加强业务学习,了解教学仪器设备的标准、技术性能和参数要求,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做好工作,把好质量关。体育设施要按规定要求安装,保证安装质量,不留任何安全隐患。

六、建立检查长效机制,强化项目管理工作 学校薄改装备项目领导小组要经常对项目工作进行检查督促,县教育局定期不定期组织人员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检查。

检查范围:全县2010年至2013年实施项目的所有学校。

检查内容:

(一)2010年至2013年学校配套资金使用情况。

(二)学校实验室、图书室和其它功能室建设改造情况。

(三)项目装备分发到各科室的陈列摆放情况和使用管理情况。

(四)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图书室开放的记录登记。

(五)装备管理干部、学校实验室、图书室和远程多媒体教师的培训情况。

(六)装备管理网络信息化的情况。

篇8:推进农村薄弱小学体艺教育的策略

一、开足开好体艺课程

开足开好各门体艺课程是推进课改实验、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的必然要求。我校现为仙居县农村的一所薄弱小学,由于靠近中国工艺品城,生源相对比较充足。现有附属幼儿大班1个,在读幼儿54个;小学教学班12个,在读学生648个。但全校却只有27位教职工。由于师资紧张,只能配备一名专职的音乐教师,其他体艺课程就由语文、数学教师兼任。因此,从师资配备来看,很难开好体艺课程。但为了农村孩子的未来,为了让他们茁壮成长,还是努力克服困难把体艺课程开足,并要求兼职教师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把体艺课程上好。结果,教师不负众望,实实在在地坚持了两年。

二、不断充实体艺器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所学校,如果没有合适的体艺器材,就无法开展体艺教育,更何况农村薄弱小学普遍缺少专业的体艺教师。因此,作为农村薄弱小学的校长,要想方设法购买一些合适的体艺器材,从而使体艺教育的普及成为可能。为此,我校挤出有限的资金,在统计好原有体艺器材的基础上,重新增购了一架钢琴、一架电子琴、两张室外乒乓球桌、一套室外专用音箱等大型体艺器材,共花费三万多元,彻底改变了学校体艺教育设施落后的局面,提高了体艺教育的起点。

三、组建体艺中心小组

组建体艺中心小组是破解农村薄弱小学缺少体艺教师的一项有效策略。我们的做法是:让有艺术特长的语文、数学教师兼任体艺中心小组的辅导教师,让有艺术潜能的学生首先享受到比较正规的体艺教育,以防止体艺特长人才的埋没。为此,我们重新梳理学校的每一位教师,从中确定四位有艺术特长的教师分别担任美术、毛笔书法、钢笔书法、横笛四个中心小组的辅导教师,并开展每周两次,每次一小时的辅导活动。通过两年的辅导,体艺中心小组的同学进步很快,在各项比赛中频频获奖,得到家长及上级领导的一致好评。当然,学校要想方设法让辅导教师得到一些实质性的奖励,让他们的劳动有所回报,从而使体艺教育充满发展后劲。

四、有序开展群体活动

组建体艺中心小组,主要关注有体艺特长的学生,而有序开展群体活动,则是关注学校每一个学生的素质发展。为此,我校依据现有教学资源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群体活动,努力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从而提高他们相应的体艺素质。如,本学期我们就安排了五项大型的群体活动。3月份举行了踢键子大赛,通过初赛和决赛分别决出个人及团体名次。其中,最好的个人成绩是2分钟踢出298个。4月份举行了接力比赛,促进了学生团体意识的培养。5月份举行了第二届才艺展示活动,这届活动共有五个亮点:一是准备充分,开学初做好计划,4月初就布置下去;二是节目数量多,此次展示活动每班有2个节目参加,再加上幼儿大班和校中心组的节目,总共26个;三是节目形式多样,有唱歌、跳舞、快板、相声、小品、情境剧、京剧、书法表演、水果拼盘表演、抖空竹表演、笛子合奏、口风琴合奏、电子琴表演、武术表演等;四是学生参与面广,全校大约有200个学生参与演出;五是社会反响好,展示当天有近300个家长参与观看,家长们纷纷拍照留念。5月份,学校还举行了首届师生书画作品展。展览共分四个板块进行,前两个板块是教师作品,展示出我校教师的书画特长;后两个板块是学生作品,主要是书法中心组和绘画中心组的作品。通过展览, 有效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 同时也展示出学校今后的办学方向。6月份举行了庆“六一”班级娱乐活动, 让每个学生度过了一个愉快的节日。可见, 有序开展群体活动是推进学校体艺教育的重要手段。

五、实施大课间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规定:“对学生在校期间每天用于体育活动的时间给予保证。”《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也要求中小学校要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活动的时间。但是由于缺少体育专职教师, 长期以来这些规定始终未能得到真正落实, 挤占、挪用体育课时间的问题仍然存在, 不重视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培养的现象依然存在, 我校也不例外。而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实施无疑是农村薄弱小学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的有效手段。因此, 我校从本学期2月28日开始实行大课间制度。我们规定每天大课间的时间为30分钟, 安排在上午课间操完成之后进行。同时要求星期一、星期三、星期五三天踢键子或抖空竹, 星期二、星期四两天跳短绳或跳橡皮筋。为切实提高学生体质, 大课间活动一直坚持到学期结束, 这一活动得到了家长及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上一篇:我阅读我快乐主题班会下一篇:地标物业项目管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