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随笔

2024-04-21

城市随笔(共13篇)

篇1:城市随笔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狄更斯如是说。

现在,似乎正是城市建设的好时光,伴随着轰鸣声响与扬起的沙尘,前不久还渺小平凡的小城市,转瞬间就便得耀眼而庞大。

这就是城市建设的速度。

几年前看到过这样一则消息,广州天桥下,浇满了密密麻麻的水泥锥,原因很简单-天桥下多是流浪汉居住,有碍市容。

听起来似乎是个有创意而且行之有效的政策,让无数流浪汉望而生畏。可是,“一锥了之”真能解决问题吗?

看到很多城市提出建设“阳光城市”的口号,在我看来,的确是没有比阳光更好的建设目标了。太阳就在那里,恒久远,永流传。阳光愿意包容一切美和丑,或崇高或渺小的事物发展,哪怕你只是一只弱小的爬虫,一朵枯败的矢车菊。

所以我说,水泥锥,不仅不是发展建设的绝妙途径,甚至,是一种野蛮的驱逐方式。一座城市的建设中,可怕的不是流浪汉的有碍市容,而是另外一种流浪-人性的流浪。

《罪金书》里有这样一句话-黑暗里有黑暗的火焰,只有目光敏锐的人才能看见。有时候我们的眼睛能看见宇宙,却看不见社会最底层最悲惨的生命。

我想,一座城市的开放性与包容性,本就决定了他该如阳光一样,平等而又仁慈地散落在每个角落。

我看感动中国,生活贫困的老人节衣缩食帮助失学儿童,感动之余,也在思考,我们何以让弱者来帮助弱者?城市的阳光去哪儿了?

我们总是叫嚣着建设,叫嚣着发展,却又总是忽略了城市中最应该得到发展,得到阳光的那群人。我们总是乐此不疲地建起一座座高楼大厦,创造一个个建筑奇迹,却也总是忘记还有一群未寻得安栖之处。

巴尔蒙特说:“我来这世上,就是为了看看阳光。”

如太阳一样永在,如阳光一样,滋润每一个生命的发展。

这就是我对城市建设的理解。

这就是我对发展的理解。

这就是我对中国梦的理解。

篇2:城市随笔

风,清爽而温柔。

街上,车水马龙。汽车的马达声和着铃铛声,喇叭声,三五个鸟儿的啼叫声太宛转,没人倾听它们情话。

电动车如此灵活,在车流中左右逢源,见缝插针,越过一辆辆龟行的小汽车,什么宝马、奔驰,全超。司机们瞪大双眼,精神高度集中,全力以赴,以防演绎一段无责但需要赔钱的交通故事。有时,明知按喇叭不管用,还是习惯性地按下去,如此,喇叭声起,像傍晚池塘里求偶的青蛙,叫成一片。

绿灯刚一亮起,憋足劲的车流、人流像开闸泄洪般,急驰而去。

也许是拥挤,也许是着急,也许是风,一顶帽子不知时地地飘落在道路上,帽主一脸惊恐,逆流而回,然,车轮滚滚,避帽而行。捡到帽子,除了少许的尘土,帽子完好无损,帽主露出一丝昙花般欣慰,极短,却甚美。

广场上,一群大妈族在“最美民族风”的劲唱里,可劲扭动身姿,汗水已透背,但神采正飞扬。她们以实际行动诠释着“生命在于运动”是真理。广场的另一端,有人在打着最能体现中国文化的动与静、快与慢、阴与阳的太极。他们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者,责任重大。

一队全副武装的“驴友”急驰而过,他们身材骄健,腿部肌肉分明而有力,他们是环保的倡导者,他们在寻找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的同时,也重温儿时的记忆。

早市上,商贩们各就各位,心安理得地兜售蔬菜和水果。有的背井离乡,将孩子托付给老人,大多数人本着挣钱就是硬道理,坚信有钱就有明天有信条,不怕吃苦,努力挣钱。像浮萍般努力扎根,再扎根。没有滩位的商贩,偶有占道经营,东张西望,监视着城管的一举一动,就像抗日时期的哨兵一样,其情可谅。

学校门口,正值拥堵高峰。送学生的私家车,竞相争靓。从车里钻出的小胖子,背着重重的书包,一手揉着睡意仍在的双眼,一手拿着五花八门的小吃。见到值班的教师,条件反射性地喊“教师好”。 然后,急冲冲奔向学校。学校就像一块巨大磁铁,把学生从四面八方的被窝里吸了过来。

篇3:素描随笔

素描语言的探索能力, 往往可以决定画者在其他画种的探索能力, 全面认识和领悟素描是造型艺术的基础, 显得极为重要, 特别是这方面的教学人员, 更应该有非常清醒的头脑。艺术的门徒除了他们自身所具有的素质外, 更多的需要教师们的正确指导, 以艺术观念去指导基础训练, 这种训练就始终处在一个高层次、高水平的状态。在具体练习中, 每一笔下去应具有形、色、情的因素, 严谨的理性思考与饱满的表现热情, 在作画过程中紧密结合, 自始自终, 当我们在观赏这些练习时, 除了能看到准确的形体, 丰富的色调, 生动的笔触, 还能体会到情调趣味, 获得艺术的享受。

素描这门艺术的感染力受到了他自身的限制, 所以不受多数画家的青睐, 但这并不影响其应有的价值, 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力是其他画种所不能取代的。在素描学习中, 理论上溶进了很多中国画理, 学习方法: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 学习前人:师其之心, 不师其迹;技法探索:气韵生动, 骨法用笔;艺术追求:形神兼备, 似与不似之间。这些画理大大地滋润和丰富了素描, 使这门西方画种同东方思维有机的结合起来。

素描在达到一定水准时, 从整体到局部这样一个原则也是可以打破的, 以感性思维去寻找作画的落笔点, 从那最生动, 最感人之处着手, 可不先画大形, 大关系, 再刻画, 最后进行调整完成。就从局部着手, 一次完成, 这个时候作画, 其完整画面在观察对象时已在脑海中呈现, 一点开始, 顺势而下, 一点一划, 一块一面, 轻重缓急, 仰扬顿挫, 无不受到情感的支配, 技法技巧自然流露, 应运而生, 全不为法所困, 完全处于从有法到无法的境地, 最终获得一幅作品, 画者已步入到一个自由天地。

篇4:城市随笔

一、随笔展评的内容和时间安排

关于随笔展评的内容,我们可以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来进行,即:展评学生自己的随笔,展评同伴随笔,展评名家随笔。

1.学生随笔展评,激发发表意识。学生随笔按照时间分为课堂随笔和课外随笔。课堂随笔是学生利用上课时间完成的随笔,它包括了作文课和考试时完成的随笔。课外随笔包括生活随笔和读书随笔。在学生随笔中,由于课堂的时间毕竟有限,随笔写作更多的是提倡课外随时随地写随笔。我们在展评时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灵活兼顾课堂随笔和课外随笔。

在学生随笔展评的时间安排上,我们可以利用每周的一节晚自习时间。由于时间有限,不可能所有的学生作文都在班级上进行展评,因此随笔展评分为小组展评和班级展评。小组展评以语文学科组长为核心,顺时针传阅小组所有同学的随笔。学生看完一遍后,再由语文组长进行分工,每个人点评两篇文章,进行组评;组评结束后,发回给成员自己进行自评。组评和自评结束后,由小组推荐本组最好的文章到班上展评。

班级展评可由语文学科班长或者语文教师组织,实行全班共评、师生同评,在展评中还可以比一比哪个小组展示的随笔最好,哪个小组点评得最好,优胜组可以评为小作家组或者评论家组,激发学生的发表意识。如果班级展评时间不够,有的小组没有展示,则可以用张贴到教室墙壁的方式加以展评。

如果班级展评还没有达到教师的预期效果,教师可以把学生随笔收起来,看看他们点评的痕迹,点评到位的随笔给以保留,没有点评到位的加以补充。在小组和班级进行随笔展评,符合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有利于他们了解自己和他人随笔的优缺点,扬长避短。随笔展评通过自评、组评、师生共评,全员参与,学生为主体,教师来调控,大大提高随笔批改效率。

2.经典随笔展评,名家名篇引领。我们把经典随笔展评美其名曰“美文共赏”,一般安排在课前五分钟的时间。美文可选练习册的文章、报纸杂志的文章、语文阅读的文章、名家名篇等。经典随笔要求篇幅适中,不宜过长。每个小组每周准备一篇美文,语文组长向语文班长申请,语文班长审核文章后,再作安排。语文班长在每节语文课前安排一个小组来展示美文,一般两周轮完所有组。安排展评组的同学,先读文章然后说推荐理由,再让其他组点评,教师也可适当指导点拨。

二、随笔展评的原则

随笔展评包括了展示和点评,有效的展示才能保证高效的点评。随笔展示的原则为:文明大方,声音响亮,正确、流利、有感情。展示的同学不能紧张,举止得体,落落大方,展示前要说展示的题目,说明出自哪一本书,有书的同学可拿出来看;声音要响亮,全班同学都能听清楚,声音不能太小,否则影响点评效果。展示美文要正确、流利、有感情,不多字,不漏字,不念错字,停顿正确,做到抑扬顿挫。这样的展评是一种享受,文章写得美,读得美,同学听得美。

随笔点评的原则有“四个结合”:内容和形式相结合;优点和缺点相结合;总结性表述和陈述表述相结合;作文和做人相结合。

1.内容和形式相结合。内容包括了主题、立意、选材、主旨、情感等;形式上包括标题、开头、结尾、线索、顺序、结构、过渡、铺垫、照应、语言、写作手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语文特级教师李志清对随笔点评做了很好的介绍。她在《和语文一起飞翔》中提出了从题目、選材、主题、结构、语言、书写等六个方面着手点评随笔。在实际写作中,有的学生不知道选材的标准,随意选择材料,而李志清老师在选材方面评价的标准很清楚,很具体,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她说:“选材围绕中心;选材真实(可艺术加工或活用材料);选材典型,有代表性,引人入胜;有最精彩、最深入的高潮部分。记叙文要有最细致感人之处,议论文要有最雄辩有说服力的部分,说明文要有说明的核心内容。”

2.优点和缺点相结合。众所周知,每篇文章都有它的优点和缺点。随笔展评就是让学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因此,随笔展评必须指出其优缺点。对于学生随笔,不能只提优点或者只提缺点。点评学生随笔的优点,有利于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信心,如果把随笔说得一文不值,以后有谁愿意展示自己的随笔?在刚开始实施阶段,为了鼓励学生大胆展示,教师可以要求点评时只说随笔的优点,让学生不畏惧展评。在随笔展评深入阶段,要让学生逐步点评缺点。让学生懂得要说缺点,改正不足,作文才有进步,让学生接纳意见。在美文共赏环节,教师也可鼓励学生大胆说出美文的不足,教育学生不迷信权威,学会质疑。

3.总结性表述和陈述性表述相结合。随笔展评为了条理清晰,可采取先总后分,先分后总,总分总等结构来展开叙述。总结性表述是对随笔总体印象的判断,可放在开头或者结尾。陈述性表述就是具体的叙述,比如这篇文章语句生动优美,那么语句生动优美体现在什么地方,要举出事例,点到实处。总结性表述和陈述性表述相结合有利于学生展评清晰、清楚。

4.作文和做人相结合。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学科,语文教学通过文章运用来进行人文教育。宋代周敦颐提出“文以载道”的观点。更有甚者提出:文品如人品。因此,在随笔展评中不但要让学生学习作文,如从这篇随笔中,学生积累了哪些写作素材,学到了哪些写作技巧,而且要让学生学习做人,如从这篇文章受到什么启示,懂得了哪些为人处世的原则等。

三、随笔展评要注意的问题

1.要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并且要经常开展学科班长和学科组长培训。随笔展评要高效就必须建立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否则组评环节难以进行。小组建设通常是6~8人为一组,每一组都有各学科的学科组长。传统的课代表就是学科班长,但学科班长比课代表更有工作可做,学科班长是老师的得力助手,学科的领头羊,协助老师开展学科组长培训。语文教师要对学科班长和学科组长进行培训,如如何组织随笔展评,要注意哪些问题,如何管理学生的语文学习,如何进行组评随笔,等等。

2.要让学生学会聆听,养成正确聆听的习惯。随笔展评包括台上学生展示和台下学生聆听的环节。如果台下学生不认真聆听,那么,点评环节无疑会低效甚至无效。为此,我们要求学生在随笔展评环节中不做与聆听无关的事情,认真倾听才是对台上展示同学的尊重。其次,要求学生拿起笔来记录感受或者优美词句。这样做点评才能落到实处,不会信口开河,空洞无物。

3.要循序渐进,常抓不懈。随笔展评要循序渐进,不可一蹴而就,发现不良苗头要及时纠正,定期总结经验。对于表现突出的同学加以鼓励和表彰,对于表现不佳的同学及时谈心,鼓励学生大胆展示,合理点评。随笔展评刚开始时可能费时过多,气氛沉闷,效果不佳,影响进度,语文教师要有耐心,要有信心。只要能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少讲一点课文又何妨。随笔展评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试想一周展评十篇文章,一个学期即可展评二百多篇文章,一年即可展评四百多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坚持下去,何愁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提高?

在随笔写作教学中,我写作我快乐,我展示我自信,我点评我精彩。在随笔展评中,学生通过展示和点评随笔来积累写作素材,悟出写作方法,提高写作能力和语文素养。在随笔展评中,学生在讲台上展示随笔,锻炼口才,培养胆量。语文学科班长在主持活动过程中培养了管理能力和应变能力,宛如电视台主持人。台下同学纷纷点评,精彩不断。随笔展评,乐哉!美哉!

(作者单位:江西省会昌县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 敖小英

篇5:城市的随笔散文

日月如梭也好,时光荏苒也罢,我唯一能做的便是高高在上,看着古镇的流水日复一日,看着著名的枫泾三桥慢慢爬满青苔,看着时代的脚底慢慢磨损那些古老的麻石。

小小漫画馆不时有人观瞻,多时如流水般熙攘,想必丁聪是一代名人,当然我并不十分关心。我只是一棵古老的银杏树,与名人为邻或是装点名人于我没有任何意义。我在五月开花,我在十月结果,人们将我命名为“孑遗植物”的同时也宣告我的种族的孤独命运。是哪次的冰河运动,还是哪次的地质地理变迁,我的幸存成就我的.古老,同样,成就我的孤独。

我执着地在每一个秋天把自己染成史前的明黄,我执着地在每一个秋天结出洁白的核果,江南千百年的烟波雾蔼里,我熟睹捣衣洗练,我听惯欤乃涛声,那些人来人去,那些花开花落,我的生命超越许多芸芸众生,我在欣赏并玩味自己的孤独并以此来排遣近乎永恒的孤独。

我是雌雄分株的家族,只是我无法自主寻找我的另一半。我努力向上,继续向上,只是为了长得更高,看得更远。我希望看到她,哪怕只是远远的一瞥,只要能看到她也可作为生命的另一种慰藉。我巨大的树冠覆盖了半个漫画馆,我以我的古老成为这小镇的一道风景。鸟儿们把我的树冠当成乐园,他们打理被雨水淋湿的羽毛,他们争论何处的谷物丰熟,他们叽叽喳喳,他们浓情软语,他们打打闹闹,他们生生死死。由于短暂,他们只能是我生命中的匆匆过客,我唯一的朋友似乎只有远远的麻石小桥,他已经老态龙钟,持续的磨损或许用不了多久,他就会被新的石桥替代,还会是他的模样,但不会再是他了。

我和石桥很少有交流,就象一对默契的老友完全不必语言就已经完成沟通。在秋天,我把那些扇状的黄叶送他,他稍加玩赏便交给流水,把那些我都已经不太清晰的讯息交给远方,或者远方的远方。

事实上我并无多少讯息需要传递。我的思想和我的生命同样古老,同样孑遗。数百年漫长的时光让我领悟许多在短暂的生命里程中无法领悟的东西。树冠下二层小楼的主人早已在人间消逝,他留下的只是一个文化的符号,或者代表一种精神,这或许是他永恒或者可能永恒的价值所在。

我的存在本身就代表一种价值的存在。被拥戴或者膜拜往往意味着生命的速朽。我很清楚,在我生命的曾经数百年里,在我脚下的芸芸世界里,我很清楚有什么存在更久,甚至永恒。

我的树根扎得很深,于是我不担心风雨;我的树杆长得很高,于是我能看得很远。

谁能断言,远方不会有一棵美丽的银杏?

篇6:城市的随笔散文

望着窗外雾锁云罩的冷绿山色,真真切切地产生了“一场秋雨一场凉”的滋味,丝丝冷风从窗户缝隙里灌进来,我穿着薄薄的长袖衫和长裤,有一种渗入肌骨的沁凉感触,不禁萌生了“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的感叹。

一场蓄谋已久的流浪,就这样在雨中开始了,不自觉的被蒙上了凄凉的色彩。季节的转换如悄然变更的时光,我却从来都不敢丈量,这岁月还有多久多长,生怕一不小心就看到了尽头,反而找不到继续下去的方向。

时而,觉得一段经历有时候就惘若一生,如水一般划过指缝,却握不住半点留存于心上。只是,我没有在任何一个结束中死去,而是始中不厌其烦的活着,偶尔感觉痛了,累了,麻木了,可终究还是活着,在不容忽视的现实中,把一个可以共赴黄泉的悲壮,当成一个不能实现的梦想。

我深知,生命始于清白而来,逝于不带一丝牵挂而走,复杂了过程的都是欲望。也许,直到永久沉睡的那一天,方才可以明白,这一切的一切不过是一场浮生影像。只是,我与旁人并无两样,手握一把沧海桑田的过往,看得透却看不破的矛盾着思想,始终希望,却始终不能持于这无色无相,无嗔无狂。

就这样,一边贪恋,一边纠结,一边深陷,一边逃亡……

淅淅沥沥的秋雨本无形无状,却不偏不倚的滴落在心头,我自问,这是与他人一样的在悲秋吗?还是此刻的心,与这秋有一丝同样的萧瑟,同样的凉。

其实,活着就该是无比幸运的事,一切的辛苦皆因强求,一切的失望皆因虚妄。于是,我善待了那些我并不在意的人,却时而对在意的人分毫不让。其实,我很想说,你痛的时候我也痛着,可又不想你知道,某些失落,会在漫长的夜里,让我数着星星,数到天亮……

有时候,有那样一种渴望,让自己不惜罪孽深重的疯狂,可终究只是转瞬之念,没有谁可以像“杜拉斯”和“王尔德”那样,不在乎“美名”或者“恶名”的为自己活着,在邪恶与美德中用文字谱写心灵,不屑世人的眼光,那些假装高尚,高尚到所谓摆脱了低级趣味的眼光。

我承认我是吝惜快乐的,总是肆意的在午夜里放任幽暗的思想,让文字长成纠结的藤蔓,然后,再一点点,一点点编织成网,网住灵魂的游荡,却网不住那些散落的时光……

真正的铭记是不需要的刻意的,真正的遗忘也是不需要努力的。相识,非同寻常。相别,不过寻常。

毕竟,很多美好都是留不住的,即便是留住了,也未必就可以永远美好。就如那些说着永远不分离的人,在说的时候就已知道,彼此之间,或迟或早,散落天涯,相望,相忘……

旧城依旧,新城流光,我在别旧逢新的片刻中,迷茫。

“布列瑟农-狼”在耳麦里沉浑唱响,我仿佛触摸到那有着异国模样的脸庞,感受到那幽深的唱腔里,不可名状的入骨忧伤……

于是我的每个毛孔似乎都沉浸在了那片悠扬的乐声里,淡淡的歌声浓浓的衰伤开始弥漫在心里与耳边上,凄美而忧郁。从淡漠已久的心境中,抽引出几许感动,很久了,好象不知什么是泪,从最初的纯情滑向任性与癫狂,我们都在红尘中迷失了自己。接着是苏格兰长笛,婉约中混合着低沉的萨克斯,悲伤,不过如此,曾经点燃生命之烛而热情燃烧,跳跃的火焰如此美丽,映衬着迎面而来的飞蛾,一天天,一年年,久了,眼中只剩下扑火飞蛾燃烧过的灰烬,还有什么能拨动心弦?那些柔情而虚设的浪漫,那些无心而又令人心寒的戏谑,那些让人悸动而又转瞬即逝的涟漪。

上帝总为人安排了一切,永远使人的眼睛,在望见正面的同时,又用心感知着阴暗的另一面,于是,无情与冷漠成了保护自己最好的外壳。远远的,列车滑动铁轨的声音传来,那是卷着红尘的列车,承载着最初的希望,梦想与信念离去,而我的心却无声的永远的留在了这片孤独的旷野中。

篇7:浮游城市杂文随笔

说实话,我这个人真的挺奇怪的。如果只有自己一个人,所有的困难和委屈都能够在夜里溶解。但是如果有人愿意倾听,就似乎一点委屈都受不了,无由生出许多消极情绪和负能量来,张牙舞爪地暴露自己隐藏在绿叶里的尖刺,迫不及待地暴露自己最最不堪的一面。

仿佛在说“你看,我这么糟糕,不要陪着我了,不要喜欢我了,你快走开。”真正逼走了那些可能真的愿意陪着我的人,又在心里哀求,哀求大家不要走。

永远希望在难过的时候有人陪在身边,希望能有人包容我,将我拉出泥沼,保护我,鼓励我,偏爱我。却忘记了没人会喜欢一个习惯躲在黑暗里的人。我现在在改了,能不能请你不要走。

自你之后,一切都定下基调。说话声音软软的、笑起来眼睛弯弯的,或者爱穿素色衬衫的男孩子,我总忍不住多看几眼。会钦慕的男孩子应该也是像你一样,比我优秀很多很多的人吧。

我现在完全凭借着你带给我的某些东西,走在一条不知道通向何方的路上,甚至都不确定我现在为之努力的,到底是不是我想要的。以前,无论是看书、练字、抄诗、画画,都是我所热爱的并且出于本心去做的。现在,我早就弄丢了自己。

想和你在四月的结尾,坐在蔷薇花丛下,讨论北极星和金星,同喝一杯不加糖的薄荷柠檬茶,或者追逐一只蝴蝶,其实以上都不重要,我只想和你虚度好景。

篇8:漫话“教育随笔”

一、教育随笔的涵义

教育随笔可以是教育日记、教育心得、教育故事、教育叙事、教后感、随感、教育札记、教育体会、教育教学反思、教育教学案例等。教育随笔就是谈教育思想观点的随笔, 主要是写教学中某一点体会最深的心得。它倡导教师立足实践、及时整理和记录自身实践感悟。这其中既体现教师们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亲身经历和内心体验, 也有在经验基础上的理论提升与情感升华。

简言之, 教育随笔是把教师精彩的教育教学故事叙写下来, 把真实的教育教学情节记录下来, 从口头语言变成书面文字。

二、教育随笔是教育创新的需要

教育随笔是教育创新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 各种新生事物层出不穷, 我们必须与时代同步。因此, “与新课改同行”, “与学生一同成长”, “寻找教师自由的教育天地”等已成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行为与不懈的追求, 而这其中提倡教师写“教育随笔”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时尚的做法。正因为教育随笔彰显着一种求真务实的教育情怀, 因而它正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的厚爱与青睐。同时, 也逐渐成为我们成长的一种职业习惯, 成为我们一种无可推卸的责任。

教师写“教育随笔”是用笔记录自己平时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亲身体验, 不同于教育专家的演说讲稿, 不是发表在正规刊物上的经验论文, 是教师“讲述自己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交往的故事”;而且从提高教师精神生活质量层面来说, 写“教育随想”是教师在愉悦放松自己、检验倾吐自己、反思感悟自己、总结提高自己, 是属于自己教育生活中的一方“乐土”, 乐在其中, 得在其中。更重要的是在当前课改的大背景下, 教师学会写随笔, 是在培养自己的主动探究精神, 是在搞“小科研”, 是在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用一句专业的话来说是在“促使教师职业向专业化发展”, 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三、教育随笔的特点

教育随笔, 得其真意的也许就在一个“随”字, 随意、随手随时可以思考、记写, 具有适时、适度、灵活的特点。

“随意”是说, 写随笔没有什么程式化的要求。不需要有什么论点论据, 文字可长可短, 内容可大可小。无章法之限, 形式灵活多样, 不必循规蹈矩, 无段式之分。如果心里有一个内容, 但没想好这件事阐明了什么道理, 却被这件事深深感动了, 达到了不吐不快的程度, 这时不必硬挺着, 也不必要什么理论做依托, 可以把事实写出来, 让读者自己去体悟, 去碰撞。

“随意”不是无目的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不是无休止地记流水账。如果一天下来没有什么可写就可以不写, 如果说某一天灵感闪现, 写几篇也有必要。有感而发是随笔的主要特征, 而发出的感想是否经得起推敲, 有参考与借鉴的价值, 则与教师的教学理念、知识结构、理论素养、语言表达能力直接相关。

“随手随时”是说, 随笔中涉及的往往是一些即时发生的教育事件和稍纵即逝的想法和信息, 所以需要及时收录、存储下来。因为扔了一段时间之后, 对事件的记忆可能就不那么清晰完整了, 灵感的火花可能也消失殆尽了。所以要养成随手随时记、随手随时写的好习惯。也就是说坚持记教育生活日记。

四、教育随笔的内容

教育随笔写什么?我想, 我们应该从读书笔记, 教育案例, 教学反思, 研究性学习, 学生档案记录, 教师专业成长记录, 心灵感悟等几方面着手实践。

只要我们善于发现, 做个有心人, 随笔的素材就有很多。

1. 教材的挖掘。

教材是我们的教学依据, 是我们教前教后时时面对的, 从备课到上课, 到课后反思, 到作业点评, 我们真的把它参得很透, 自然有新的认识和观点生成。况且它本身不一定是完美的, 只要我们深入而冷静地研究思考, 在教学实践中打磨研讨, 也许会有新的认识或新的疑点, 那么及时把它写下来, 有所思, 必有所得。如果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做一个有心人的话, 一定会发现许多有价值的东西。

2. 教学的得失。

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都会有令自典型案例:己满意甚至欣喜的体验。随时记录自己教学中的得与失。况且, 听课、评课的机会是很多的, 而且大多数情况下, 听到的多数是优质课。通过比较, 找出差异。差异就是思维之源, 就是产生新观念和新思想的导火线。我们还可以从课后师生交谈中, 学生学习的成功或失败中捕捉教学随笔的题材。

3. 自学的感悟。

教育政策法规, 也可以在阅读别人的教育教学论文、浏览教育教学报刊杂志、研究性学习甚至同行交谈、家庭社会生活实践中获取。

五、怎样写教育随笔

1. 要广泛读书。

身为教师要多读书, 而且要博览群书, 精读专业书, 否则就无积累, 无沉淀, 缺少人文色彩、缺乏文化视野。读书可以给人启发, 读书可以丰厚人的底蕴, 读书可以提升我们的学养。

2. 要勇于实践。

我们有着得天独厚的实践资源, 我们从教学中来, 到教学中去。教学实践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随笔资源。

3. 要学会思考。

读书和实践只是为写好教育随笔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 要把读书的收获和启迪、实践得失与感受付诸笔端, 最关键的还是要学会思考。思考是总开关, 没有思考就没有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没有思考, 就没有概括和提炼;没有思考, 就没有思辨与生成。

4. 要完美表达。

也就是说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写不同于说, 要把看到的、听到的、心里想的变成文字, 还是要一定的文字功夫。因此要在不断的写作过程中, 提高写的能力。

5. 要与时创新。

必须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或是切入一个事例的角度不同于以往, 或是自己的观点不同于常俗。而且让别人看后也觉得耳目一新, 不可重复别人的观点。

篇9:城市杂文随笔

铁道两旁的一排排奇形怪状的几乎掉光了叶子的小树慌张地从窗外迅速的逃走,搅开眼前浓如墨的黑暗,一盏盏路灯则顶着昏黄的光线在后面不紧不慢的追着,很快跟随着这些小树消失在眼前。

玻璃窗硌着脸有些凉,我把耳朵里面牢牢塞着的耳机扯下来,双手圈着放在额头挡住四周有些晃眼的日光灯,将脸紧紧贴在玻璃上极力睁大着眼睛想要看的更清楚一点。窗外一座座不知名的,空无一人的小站自黑暗中慢慢的显现出身形然后消失,它们低着头,在昏黄的灯光下落寞的放佛是在这里歇了很久的老人,却是奇异的安详。外面雨声渐渐响起来,雨水一滴滴沿着玻璃坠落下来,然后渐渐的将玻璃霸占起来,于是窗外的东西也几乎看不见了,哈口气抹开窗上附上的似有若无的白雾,在玻璃上刮出一道道水印子,景便糊了,莫名就想到了长沙的雨。

长沙的天气时好时坏,如今突然间细细回想的时候,满满铺满记忆的天空里,最多的,大概是灰色。那是从某个方向开始,似乎是被谁不小心抹了一笔缁色,那缁色就着有些厚重的白云润润的浸没了整个天空,就成了淡淡的灰色,偶尔抬起头望一眼的时候,似乎还能瞧得见分明的层次,莫名有些喜欢,可是这种时候,分明是预示着快要下雨了——长沙跟雨总是分不开的。

埋着头走路的时候,脖子上总是突然传来一点湿凉,这个时候不用抬头都知道,这座城市又下雨了。这种雨不是招人喜欢那种,雾雾的,固执地一丝风也不夹带,落在脚下的人行道上的时候,也没有任何声音,绵软无力,然而却意外的能持续上一周。

从学校回寝室的漫长的路上种着密密麻麻的香樟树,有些该是有些年头了,它们生机勃勃又肆意洒脱的生长着,将整条街染得透亮,树冠向着天空延伸开一片,极力证明着自己在这条街上的主人位置。而每当雨落下的时候,这些绿都失了那么些亮光,透过溅着几滴雨水的眼镜,暗淡的落在眼里,令人突然生出些烦躁来。更令人烦躁不止如此,脚下一块块地板砖在雨中变成了陷阱一般,雨水汇聚潜伏在下面的小坑里,只待人猝不及防地踩上去,便携着些泥土一起迫不及待的跳出来溅在那人的脚上。

其实京都也经常下雨,而且是说下就下,十分任性,大部分时候一丝征兆也没有,令人无可奈何。总是赌气看着早上的蓝的发亮的天空顶着今日有雨的天气预报出门,理也不理门廊斜插的伞,如果快要到第二节课的时候还没下雨,这种时候就开始影影约约有了些无聊的愉悦感,心满意足的感叹:“果然我的生活经验才是对的。”——仿佛赌赢了几百万块钱,然而这喜悦总是还未持续一个小时,就被偶然上课期间朝着窗外的一瞥打破:外面已是湿湿一片。

大概是因着这些无聊的小情绪,我在日本生活期间几乎每每下雨必忘记带伞,偶尔太大不能横冲直撞的跑回宿舍的时候,只能去便利店买上一把伞,于是有段时间我的寝室放了五把伞,一个雨衣,再后来,我给楼下公共区域“捐”了四把,宿舍还有三把。

很早的时候为了参加新概念的作文比赛,啃了整整好几届的优秀作品出版集,奉为圣经,对于里面有一篇写南京的文章印象深刻,那应该是我想去南京念大学的根源,也是因为那篇文章,我坐在宿舍里,将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性格当做至理名言,在小小的几平方米里想象着这些城市不同的性格,想象着我踏入这土地之后跟这些不同性格的城市谈着一场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后来写了篇不知所谓的文章参赛没有什么后续不提,待我后来上了大学,又游荡过几个地方之后发现,这大约都是放屁。

篇10:抒情随笔:城市记忆

独自漫步在小河旁,任微风吹拂脸颊。

望着河水扬长而去,凭回忆肆虐脑海。

一条静谧的小河旁,一座古老的城市,正悄悄成长……

是水滋润了这片肥沃的土,还是土造就了这灵动的水?我们,不得而知。

而我所知道的,是八年前,这里的人,这里的土,这里的水,是那样的可爱,那样的美丽,那样的甘甜……

八年,没再来过。而这儿,才是我真正的根。虽然,只有半小时的步行。只有——这么远,这么远,而已。

只是,这,还是那个深藏我幼时六年记忆的地方吗?不禁,我有了这样的疑问。

我真的“回来”了吗?还是,我已经……已经回不去了?

一切都不见了。反而多了许多,许多本不属于这里的东西。如今的这里,少了乡土的安逸,多了城市的繁华;少了夜幕的宁静,多了夜半的灯火……

一切都显得陌生。而我也清楚地感受到了。我感受到,城市在进步,人们在成熟。但是,人们的热情,和谐的生活,此时,它们都去了哪里?

一切都变了——自行车变成了汽车,小贩变成了商店老板,无知的孩童变成了懵懂少年……当然,除了在这流淌千年的河,和在这沉睡的土。

突然觉得,这已经不是我的故乡了。梦里那个令我魂牵梦萦的故乡,现在看来,是不是只存在于我的梦里了?

是什么让我产生了这样奇怪的想法?

是河流?是土地?还是……

不……都不是。

是我的心。

我的心,它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我的心,追求的,是成功,是万人敬仰。

过去的八年,我的故乡一直在向我招手,可我却视而不见,没再回去。

因为,我自认为,我可以为梦想放下一切。

但是,今天,我放下了我的梦想,回来了。而我却后悔了。因为,它不再是我故乡的样子了。这使我的记忆,模糊了……

我也明白了。的确,我不该回来。我该把这份记忆永远留在心中。而今天,我,却亲手将这份关于这座古老的城市的记忆,埋没在现代都市的灯光,喧闹与冷漠下。

微风吹动古树,发出细细的“沙沙”声。

连古树,都在指责我。

我错了。

篇11:城市随笔

在这个多愁善感的季节,总为那时刻变换的景色而感叹。城市依旧在发展,太阳每日照样升起,每一天擦肩而过的人仍旧匆忙汇入人群,地球就这样周而复始地在宇宙中转动。没有任何人会去关注素不相识的人和事。

站在摇摇晃晃的、拥挤的公交车中,心中总有许多不快。到一个陌生的新城市拼搏十几年了,我究竟在追求什么?是不是自己喜欢这种所谓的充实?带着疲惫茫然地看着每一天都看过的风景,突然莫名其妙地对生活十几年的城市产生感动,突然为这个秀丽的城市而心动,为每一天劳碌奔波的生命感动,为那慢慢落下的夕阳而感动。

这片在改革开放的热土上建起的现代化城市,年轻而充满了活力,尤其是此刻,这座夕阳中的城市别有一番景色。太阳的余辉将整个城市染成了橘红色,远处的高楼大厦在夕阳下仿佛像一幅巨大的油画,而天空就是巨大的幕布。随着车辆的行驶,落日像一个大金盘,不断在大厦中跳跃、像顽皮的孩子在捉迷藏,一会伸出身子、一会又将自己隐藏。

其实就是我闭上眼睛养神的功夫,景色就全变了,黑色渐渐转成窗外世界的主色调,马路两侧的路灯和变幻万千的广告霓虹灯在装扮着这个城市。我盼望着早点到站,因为拥挤的马路、吵杂的人群、喋喋不休的电话、车辆超多排出的尾气、――――都会破坏我刚才的好情绪。

篇12:创业随笔

你的事业可能在刚开始时未能得到胜利, 或是一个很痛苦的失败, 使你想重新回到朝九晚五的工作生涯。不论发生什么事, 第一个开创的事业让你学到不曾有过的经验, 有些老板可把生意经营得很顺利, 也有人在重重受挫后坦陈走错了方向。

从头开始

它并不如你想像中那么简单。常看到一些企业的经营计划, 最大的缺憾往往是人们不知道从哪里开始, 要提出开始的方法不容易, 因每种生意都不一样。一个经营计划并不是开端, 银行存款、租来的房子或店里商品也不是。当然, 最初不是要有气派的办公室、一辆老板专用的豪华轿车、中午在外面吃应酬的午餐, 或任何可以区分自己和职员的表征。商场上.当人们有了成功的事业就会掉入虚荣的陷阱中, 所以很多公司创始者到后来就懒散了, 公司不是岌岌可危就是过度浪费。而这若是一开始就存在, 会是个致命伤。创业不是一个讲究排场的事, 不该用“隆重开幕”来形容, 这个词应是在事业接近成熟时才适用。

为寻好真正的起源, 请追溯你的创业理想到其原来的本质, 然后再一次向深层探索, 如一个全国性连锁事业必须先有一家主轴似的商店成立, 才能继续发展下去。一般说来, 开始的期望就是事业营运的方向, 而且做生意的每个步骤都受到上一步骤的影响。一个事业若已拟定好了运作顺序, 就几乎注定会失败了。不要对未来发展只选定一个方向, 否则将会是不同失败的开始。

要开创一门生意得尽心尽力地投入, 并不是用手做而已, 还包括你的身体、头脑和信心。如要使事业成长, 就必须完全了解它的运作、长处、功能、工作, 和那些爱抱怨的员工从头开始, 让你能更有效率地控制一切。所有琐事都应知道以便日后交给别人, 忽略任何一个环节都会成为以后的麻烦, 因为开始的事情决定了以后的成果。许多成功的公司都是从极端粗陋的工作中出发的, 可口可乐以前只不过是在大西洋城的一家药房中所出售的万灵丹。

企业家是不冒险的人

一般认为企业家们喜欢冒险, 其实这是大众传媒造成的错误。他们的举动和公司组织比起来所承担的风险较高, 而那些公司因为大所以能冒险地发展, 而不必固守城池以免失去任何东西, 企业家都在默默无闻中完成一些事情。一旦创业者知道如何开发一个符合需求的新产品或服务——不论是电脑、饮料或餐厅, 起先都会令外行人觉得风险很大, 到最后那种感觉自动消失了。市内一家生意非常好的面包店创始人在开设第一家店时, 并没考虑有任何风险, 他自认所做的面包是最好的, 且深信顾客们也会有同感。当他把这个想法宣扬出去时, 可能许多人会觉得他过于自大。诚然, 他所看到的是机会而不是风险, 这个理念由一家著名企管顾问公司提出:企业家会冒一般人认为很疯狂的风险, 但他的高度自信使他并不如此觉得, 因他相信自己, 且能用与众不同的方法算出报酬率。如果你坚持认为某一种状况处于危险中, 请再重新评估一次。要是仍然只看到风险而看不到机会, 那就放弃它, 因你可能是对的。

有钱并非好事

小陈创立自己的公司时, 资金相对较小付不出钱请设计、摄影师、广告专家或顾问来替他制作产品目录, 只好全部自已动手。一直到现在, 他们还是以这种方式经营, 因此学会了好多事情。如当初把这些事委托给别人做, 那就什么也学不到了。

当时, 小陈的一个朋友开设了一家类似的公司, 朋友请一家市内大广告公司制作目录, 一开始就寄出五十万本 (而小陈第一次只寄出四百本) 。有一次, 他俩共进午餐时谈到制作成本问题, 小陈问朋友花了多少钱?朋友回答:近十万元。他发觉小陈表情怪异, 便问小陈编制最近一期目录所耗用的成本, 小陈便把成本细分开来, 一项一项比较:

朋友照片拍摄成本——25000元, 小陈——4000元;

朋友广告撰稿费用——12000元, 小陈——自己写;

朋友设计和构图策划——25000元, 小陈——6000元;朋友印刷费——15000元, 小陈——2700元;

朋友造型设计师——5000元, 小陈——0元;

同样的本数和页数, 朋友总共付了82000元, 而小陈只花了12700元。

小陈朋友的公司已倒闭, 这并不是巧合。他在创业之初发展得很迅速, 因他有足够的钱, 而却因此而阻碍了很多自我教育和成长的机会。

政府常鼓励银行对小型企业贷款放宽额度, 这种做法很好, 因我们需要钱的资助, 但这种倾向会让人们认为:钱可解决所有问题。太多的钱拨给小公司并不能创造就业机会或刺激发展, 反而会妨碍发展。如果钱真的能解决问题, 那小型企业就不会存在了, 因为, 有钱的大型企业可把所有事情都包下来。小型企业的形成证明:靠钱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篇13:城市随笔

那一夜,我忍着疼痛,煎熬到天明。

那一夜,我醒过来时,正是凌晨两点钟。

……

是你,让我感到这是一个人的城市,一种孤独侵蚀着我。――正如一首歌所唱的:是因为想你才寂寞。

电话寂静的躺在我身边,不离不弃,我却没有力气拨通你的电话,我与疼痛在做着抗挣,今晚到底是它制服了我还是我燃烧在它的怀抱?我是个倔强的孩子,就犹如你的转身我不去挽留,我的离去那么绝决一样!

我游荡在这城市间,仿佛行走在荒芜的沙漠之中。每一个迎面而来的、擦肩而过的、或是背离而去的,究竟谁的双手能够带我走出这片荒芜、谁的胸膛能够让我依着哭泣、谁的眼里让我不再有孤独?――没谁能够!又有谁能体会你的无奈、分担你的愁苦、拭干你的泪水?――没谁能够!你也是这个城市孤独的孩子,没人在乎我的欢笑与泪水,又有谁在乎你的成功与失败?没人在乎我的浮沉与去留,又有谁在乎你的拥有与失去?

岁月改变不的不仅仅仅是容颜,最重要的是情绪。如今,这沧桑的心绪如何去重温那首往日流的憧憬?这是一个人的城市,每一个灵魂在其内心都有是孤独的、困惑的、迷茫的,我又能要企求什么?我不是这城市的宠儿,也不是这城市的乞丐,我不敢奢望在我疼痛时再有你温柔的双手,那是一个久远的梦想;我更不敢奢望在我困惑时还能看到你的笑脸,那已经是一个过往的以前。这城市,在一夜之间变得陌生无比,繁荣与否,整洁与否,一切与我无关,我只是这城市里的一个过客,以前的往事已远去,我还能期许什么样的未来?

――窗前,绿树成荫,车水马龙,喧闹无比。华灯初上之时,灯光交错辉映秀丽无比。然而,有谁懂这城市喧哗之后的孤楚,又有谁会顾及它的忧伤它的疼痛?

上一篇:本安复习30题下一篇:十破十立自查整改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