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口语交际课中的问题及对策

2024-05-04

谈口语交际课中的问题及对策(精选9篇)

篇1:谈口语交际课中的问题及对策

谈口语交际课中的问题及对策

口语交际课是新课程为了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而设置的新课型。怎样上好口语交际课,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通过初步实践,我对口语交际课中碰到的四个问题,采取了相应的对策,提高了口语交际的教学效率。

一、“偏离预定目标”的对策

课堂教学中的口语交际,是在一定的教学目标下开展的。可是,学生在交际过程中常常出现把握不住话题,偏离目标的现象。如教学《该怎么做》时,我先请同学表演了小松不小心打碎花瓶的片断,然后让学生讨论:如果你是小松,打碎花瓶以后,你该怎么做呢?有的认真地出主意说:“把打碎的花瓶藏起来。”有的说:“可以用自己的零花钱再买一个一模一样的花瓶。”这时,有个同学马上说:“没钱怎么办?”“先问叔叔借一点,以后再还给他。”“可以和卖花瓶的阿姨商量一下,先把花瓶拿回家,等爸爸忘了这件事,再问爸爸要钱还给阿姨。”眼看学生把讨论的目标转移到了帮小松借钱的问题上,这显然是偏离了交际的预定目标。于是,我转换了角色说:“如果我是小松,我就老老实实地告诉爸爸,你们看我这样做好吗?”“好!我们应该如实地告诉爸爸,做一个诚实的孩子。”学生纷纷回答。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转变了角色,进入了交际情境,就可以自然地引导、调控交际过程,使学生及时回到预定的目标中去,从而更好地实现交际的目的。

二、“参与面不广”的对策

口语交际课的教学中,往往是少数喜欢表现的学生乐于侃侃而谈,而多数学生特别是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总是处于“倾听者”的角色。这种学生参与面不广的问题,需要教师在交际过程中通过及时、灵活的调控与指导来解决。我从以下两个方面作了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丰富互动形式。丰富互动形式,是扩大参与面,提高训练实效性的有效手段。

互动形式主要有同桌互动、好友互动、小组互动、师生互动等等。特别要注意的是小组互动。我们不难发现,在一些口语交际课上,有些小组互动看起来热热闹闹,实际效果却很低。所以在进行小组互动时,教师要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同样是小组互动,如果教师有意进行优生和学困生搭配,取得的效果往往比前后四人小组或让学生自由组合要好得多。

2.承担具体的交际任务。

教师要创设条件让学生都有训练的机会。教学《未来的桥》时,我让学生们自由组合小组,每个学生都要在小组里介绍自己设计的桥,还要评一评谁设计的桥最好。这样,人人都有交际的具体任务,人人都能参与到口语交际中去。

三、“口语表达不清”的对策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是口语交际课的教学任务之一。对学生在口语交际过程中出现的语言不规范、表述不清楚等情况,可以在学生说完以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1.加强示范,规范语言。

当学生口语表达出现问题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亲身示范,让学生在感悟、模仿的过程中,逐步规范他们的口语。如教学《该怎么做》时,我让学生就小松打碎花瓶后告诉爸爸,却被爸爸打了一顿进行设身处地的讨论。有的学生说:“我觉得爸爸打我是不对的。如果他打了我,对我的身体不好。”我说:“把后面改为‘对我的身体会造成伤害’就更清楚了。”另一个学生说:“我觉得爸爸不应该打我。如果打我,我就不说了。”我说:“改为‘如果打我,下次犯了错误就不再主动承认了更好’,请你这样再说一说,好吗?”

通过教师的示范,学生当场就把话说清楚了。所以后面学生劝说爸爸时,他们都注意到怎样把要说的意思表达清楚。

为了加强示范性,教师还可以参与到学生的互动小组中去进行个别辅导。对于口语交际比较好的小组,可以推荐到全班,向全体同学展示,以使学生能够有一个可以模仿、学习的对象。这样就改变了那种抽象的指导。

2.以生助说,引导表达。

对口语交际能力特别差的学生,我常常采用以生助说的方式,引导他们把话清楚。教学《该怎么做》时,学生讨论爸爸该不该打我,有个学生说:“我觉得爸爸打我是应该的。”老师追问:“为什么呢?”学生想说但又不知该怎么说。这时,我叫一个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帮助他说:“我觉得爸爸打我是应该的。因为他打我是为了教育我,让我下次不要再犯错误。”我问:“你说的是这个意思吗?”他点头说是。“好,那么你就照这样再说一遍好吗?”

这样,教师以提问的方式,为学生铺设一条思维的通道,让学生顺着思维通道去思考,组织语言进行表达,同时请口语表达能力强的学生示范,帮助同学逐步把话说清楚。

3.引导评议,发展语言。

在交际过程中,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根据口语交际的要求进行评议,听听同学是否把话说清楚、明白了。如果不清楚,那该怎么说。让学生在同伴的评议过程中规范语言,学会如何把话讲得更清楚、更明白。

学生参与评议,会促使他们更认真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判断正误、优劣,或肯定赞扬,欣赏别人的优点,或质疑争论,对别人提出建议和批评;也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四、“交际技能弱”的对策

在当前的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往往重口语训练而轻交际指导。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训练目标提出“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的要求,我们在口语交际课的教学中,不能忽视对口语交际时的情感、态度和文明用语等交际技能的指导与训练。

1.指导方法,明确要求。

在口语交际中,要求学生尽量做到以下几点:(1)交际双方在谈话时,表情要自然、放松,不东张西望,不伸舌头,不做鬼脸,始终保持专注的神情和入神的姿态。(2)产生感情共鸣时,作适当的点头、微笑,表示接受、同意、赞赏。(3)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场合及不同的谈话内容,说恰当、得体的话。(4)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礼貌用语,还可适当运用手势语加强表达的效果。

以上几个方面的要求,需要教师在学生饶有兴趣的口语交际中,在学生最需要时,相机切实、精当地提示有关方法与要求,点拨语言习惯、交际方式与态度上的偏差,使之受到正确的训练,有效地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如教学《猜谜游戏》时,教师请一位学生走上讲台说谜面,要求他大大方方地说,然后由他自己请同学猜谜。同学猜完后,要求他用上“祝贺你,猜对了”“对不起,你猜错了。谁能帮助他”之类的话进行评价。如果同学在说猜谜的依据时说得不充分,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后,要求其对那位同学致谢。在整个游戏的过程中,教师都要求同学们与说话者保持目光的交流。

2.提供案例,领悟技能。

案例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口语交际训练办法。它既可以描述正确的做法让学生仿效,也可以提一些问题让学生去发现、探索正确的口语交际方法。比如教学《该怎么做》,小松不小心把家里的花瓶打碎了。爸爸回来发现后就责备他,还要打他。小松怎么做才是最恰当的,请同学们评一评。(1)小松马上大声争辩道:“我不是故意的,你不该打我,花瓶本来就没有放好。”(2)小松马上轻声说:“爸爸,我不是故意的。我画画时不小心碰到了花瓶,它掉到地上就碎了。对不起!”通过案例比较,让学生领悟到在解释原因时不但要说清理由,而且要讲文明,态度要温和,语气要合适等。

3.加强评议,提高技能。

前面提到的那些交际要求,要通过评价,落实到学生的交际行为中去。如评一评声音是否响亮,举止是否大方,表情是否自然,交际方式是否文明、礼貌等等。

综上所述,口语交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适时地进行调控与指导,以使学生能够及时矫正自己的交际行为,从而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篇2:谈口语交际课中的问题及对策

新一轮课程改革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理念出发,将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口语交际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设置口语交际课,不仅要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而且要培养学生在交际过程中的待人处事能力,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笔者从教学实际出发,针对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的现状思考一些对策:?

1.现象?

1.1 口语不规范,口语习惯不良,常常“出言不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口语是最主要的交流手段,口头表达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着交流的效果。农村小学生由于在口语交际时常受方言或“口头禅”影响,将不规范方言掺杂其中,有的甚至常“出言不逊”。如“抽(吸)烟”,说成“吃烟”,“喝酒”说成“吃酒”。?

“错了,错了,真恶力!”“放屁„„你妈„„”等,这些都是在农村小学课堂上或活动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些“不逊评价”。?

1.2 口语交流缺乏激情,流畅度欠佳,没有条理。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低年级的学生喜欢说话,发言大胆,声音响亮,但进入高年级 后,课堂上举起的一只只小手慢慢少了,口语交际能力也逐渐趋向两极分化。课堂成了几个活跃分子“挑梁唱戏”的舞台,大多数学生“金口难开”,乐于作陪听。久而久之,口语表达得不到训练指导,所以一旦要用口语表达时,就显得“站立不安”拘谨胆怯,神情紧张,不仅缺乏激情,声音不响亮,而且说话内容不完整,东拉西扯,语无伦次,不规范,不流畅,许多话词不达意。?

1.3 即兴表达能力弱,非要“深思熟虑”不可。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接收了表达信息之后,一定要反复练习,说上几遍之后,才能在众人面前表达陈述,属于“准备型”的口语交际,即兴口语能力弱,农村不学生还缺少用形象生动的口头词语和手势动作,面部表情等辅助手段来增强表达效果。?

1.4 在口语交际中不善于倾听对方的意见。表现在学生态度不认真,注意力集中持续时间短,易分散,常常一边一边做小动作。究其原因主要是家庭环境的影响。农村小学生家长都忙于农活或外出打工赚钱,孩子平时与祖辈生活的时间较长,这些生活的空间相对比较狭窄,接收信息能力较弱,见识短浅,文化素质低,聊起来你一句我一句,话题漫无边际,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倾听的修养。?

2.对策?

2.1 加强校本培训,转变观念。

在口语交际教学方面,观念的转变,务必关注以下两点:一是口语交际教学对孩子们成长的主要性;二是口语交际教学实施“我能行”。作为一所农村小学,要达成这两点,最好的途径是抓好校本培训:充分发挥学校口语交际能力强的教师以及教育教学思想理念较先进的教师作用,实现传、帮、带。

1、专题学习。以口语交际为专题,收集,整理资料,包括新课标解读,理论探讨。课例赏析,反思交流等等,加强对这些资料的理解。

2、经验交流。充分利用这些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组织讨论,在交流中实现对新理念的进一步理解。

3、反思总结。自觉地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在反思中不断改进自己的策略,进而转变观念。?

2.2 用活教材,激发交际愿望。?

2.2.1 用活生活教材。

口语交际是日常的生活交际,是现代生活必备的生活技能。农村小学生拥有得天独厚的口语交际资源,如幽静的旧野乡村,芬芳的泥土气息,千姿百态的虫鱼鸟兽,古老淳朴的风土人情,优美的自然景观„„他们拥有丰富多彩的生活经历,如下河摸鱼,捉螃蟹,上山采野花、野果„„我们应充分利用这种优势,充分利用学生生活积累,逐步增强口语交际的意识,为“学会生存”奠定基础,可谓一举两得。?

2.2.2 用活书本教材。

“口语交际”是“听话、说话”的发展,是一种双向,甚至多向互动的言语活动,是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丰富,形式活泼。首先,教师要明确教材的编排意图,创设多种情境,激发学生与别人进行交际的愿望;其次,教师教学时应融口语交际的训练于识字写字课,阅读课和作文课中。课文是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和拓展知识的好范例,教师要很好地活用这一源泉,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服务,对课文内容进行创新性的拓展和延伸。长此以往,一定能朝着人人交际,人人会交际的目标迈进。?

2.2.3 丰富校园生活,生成能力。

口语交际能力的养成,说到底在于多实践,敢实践,善于实践。校园,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教师,作为学生成长的重要引路人,都应该担负起丰富校园生活,提供实践机会的责任。?

2.2.3.1 推广普通话,说普通话,说好普通话,是进行口语交际的基础,但是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说,其口语交际是与泛滥的方言抗争着说的,心理自然承受着较大的压力。因此,在农村学校推广普通话仍是项长期的,重要的而又艰巨的任务。?

2.2.3.2 创设民主教学氛围,使学生敢交际。农村小学生进行“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训练的主要阵地是课堂,教师应有和蔼亲切的教学态度,激发鼓励的教学语言。在口语交际中,教师要注意创设交际的情境,使学生入情入境,尽可能地回归常态,还原生活。对学生的评价,要多表扬,多鼓励,不批评,不指责。另外,还要尊重语言的多样性和学生的个性特点,增强课堂学习的开放性,不苛求唯一答案。?

2.2.3.3 组织实践活动,使学生乐于交际。活动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教师可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精心设计和组织各种有趣的语文实践活动,以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训练为主,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主要形式。课内、课外相结合,注重对课外的拓展。如“每日一讲”“谈天说地”“读书报告”“生活报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家长和学生互动”等多种训练途径,创设良好的交际情境,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使他们敢说,愿说。?

2.2.4 联系生活实际,加强指导。

学生在生活中学语言,在生活中用语言,口语交际才有了活水源头。在生活实践中进行口语交际是口语教学的巩固和延伸,也是口语交际教学的最终目的。?

2.2.4.1 交际心理指导。农村小学生普遍“怕羞”,“怕说不好”或善于和他人特别是陌生人打交道。“怕说”导致“少说”因而“不会说”。教师采用实例,演示法,自身感受传达等方法,并组织“买(卖)菜”,“收废品”、“营业员”。?

“导游”等实践活动锻炼,学生实际的胆量。特别要关注“开口难”的学生,千方百计让他们消除“怕”字,大胆与别人交流沟通,战胜自我,取得进步。?

2.2.4.2 交际行为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交际行为:坐正、站直、昂首、挺胸,眼睛注视对方;认真倾听,边听边想,有不理解的地方虚心向别人请教;说话声音响亮,让对方听清楚明白;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讲述,有不同的意见要用商量的语气;神情大方,不卑不亢。对学生在口语交际时态度,以及语言背后隐藏着的思维、品质等。教师应相机恰到好处地指导。?

2.3.4.3 交际口语指导。一方面要指导学生在不同场合使用不同的礼貌用语,如:“对不起,请问„„”“我认为„„”等等。另一方面要指导学生正确区分方言词与口语词,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好口语规范性与简约性的关系,把握语言的特定指向,把话说得简洁明了,突出重点。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好准确性与模糊性的关系。?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能贴近生活,立足校本,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的现状就一定能得到有效改变,学生的“现代公民必备的口语交际能力”就一定能不断地得到加强。

篇3:谈口语交际课中的问题及对策

一、情境中拓展, 构建灵动有趣的交际空间

生动、逼真的情境极富感染力, 能够让学生在情境中忘却课堂, 使学生能无拘无束地交流, 使师生个体在交际课堂中焕发生活的鲜活光彩。

1. 自编自演, 形成对话空间。

小学生的表现欲望一般比较强, 角色表演能够激发学生参与交际的热情。

如, 在二年级上册“园地四”口语交际《骑驴》一文中, 笔者在课文开场有意创设课本剧《骑驴》, 让学生自行表演孙子、老爷爷、孩子、农民, 学生们表演得逼真富有童趣, 最后“老爷爷”抛出“我该听谁的?”这个问题, 形成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空间, 学生的表达意见虽不一致, 但极富见地。“爷爷和孙子可以一会儿一起骑驴, 一会儿一起走路。”“应该让爷爷骑驴, 我们要尊敬老人。”交际的热情被点燃, 课堂上充溢着的是学生充满童趣的语言。

这样, 不仅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 同时也学到了处理问题的办法。

2. 借助媒体, 扩充说话内容。

利用多媒体创设生动、形象、逼真的画面来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规范化的训练, 是一个不错的办法。学生不但兴趣浓厚, 更能使口语表达的内容丰富化、生动化。

小学生正处于语言的发展期, 他们词汇掌握较少, 所思所想有时候很难用语言来表达。多媒体课件的引入, 除了能帮助学生开口说话外, 更能为他们积累词汇、尽情表达自己感受进行潜移默化的引领。

3. 仿照说话, 积累交际语言。

语言的积累是口语交际的基础, 是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关键所在。人教版课标本的教材选编了一些丰富多彩、语言生动有趣、朗朗上口的儿歌、诗文,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佳作, 让学生从模仿说话开始, 降低口语交际的难度。

二、倾听中融合, 提高双向互动的应对实效

口语交际是一个听方与说方双向互动的过程, 只有交际的双方处于互动的状态, 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口语交际”。因此, 我们在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地训练学生口语交际的应对能力, 实现课堂教学的双向互动, 不仅要引导说方“能言善说”, 更要引导听方“能听善辩”。

1. 关注习惯。

我们在口语交际课上不应把注意力只集中在那些“说”的学生身上, 更要关注大部分“听”的学生。认真听的习惯的养成贵在持之以恒, 为此, 我们可以设置一些像“传话练习”的小游戏, 这样的训练能帮助学生学会倾听。

2. 学会融合, 学习应对。

在专心倾听中, 学生能理解对方所要表达的意思, 并与自己的思想进行交汇融合。

三、生命中提炼, 着眼缤纷绚丽的生活实践

口语交际是一种千变万化的实践行为, 只有充分重视学生真实的日常生活, 注意在生活实践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才能使学生积累口语交际的经验, 并使他们的生命因交际的互动而分外光彩。

1. 学科整合, 协力提升。

在课堂上要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 将“口语交际”融入语文阅读教学和各学科的教学中。在阅读教学中, 指导阅读的同时常常指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 让学生在阅读小天地中自由畅谈。在口语交际课上也可融入数学、音乐、美术等学科, 让学生在更广泛的空间进行交流, 提升口语交际的实际运用能力。

2. 组织活动, 增加机会。

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存在着大量的交际活动, 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活动将“口语交际”引入学生的生活实践之中。如, 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比赛;参加课本剧表演等等。这些活动将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锻炼和展示, 他们将用自己的智慧、口才, 学会与别人打交道、请求帮助、解决问题。

生活是个大课堂, 教室是我们的主阵地, 教师应处处留心, 努力做“口语交际”教学中的有心人, 让我们的学生受益终生。

篇4:浅淡口语课中的交际能力培养

在实际的教学中,有些教师往往热衷于让学生进行说话练习、习作练习。觉得口语交际就是口头作文。有些教师热衷于挖掘口语交际中的思想内涵,把交际课上成了品德与生活课,这也和我们语文教师大多兼班主任脱不了干系。但是不管是哪一种做法,都存在着以偏概全的问题,拔高了说、写、思的位置。忽视了口语交际的生活性,忽视了口语交际对学生的交际沟通能力、待人处事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在小学低年级口语实际教学中,情况不容乐观,教师对口语交际的教学进入了某些误区。

我们在课堂上常看到这样的场景:上课的时教师一提出一个问题,我们的孩子就会纷纷举手,高叫“我来,我来。”轮到了发言的学生在那儿似乎滔滔不绝;而请不到发言的学生,却都沮丧地放下手,对听失去了兴趣,自然也不知道发言的同学在说些什么。积极“说”,是不是也应该认真“听”?

教师创设的很多说话的情境,激起学生表达的热情。在一个接一个的激动人心的发言中,教师却常常只关注学生说话的内容,而对他们语言清楚明白;语气、语调合适性;用词的确切性却甚少关注。是不是仅仅只需要把话说出来?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觉得在口语交际中,不仅要会说更要会听;表达固然重要交际更显张力;我们需要一个满意的结果,更希望学生在过程中享受。那么我们就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出发来调控我们的课堂。

一、会说更要会听,交际需要互动

在教学中教师往往一味地关注说话的内容,一厢情愿地以为学生把别人说的全都听好了,记住了。可其实结果却并不如此。“听”是口语交际的第一步,口语交际教学首先要教会学生做一个倾听者,只有听清楚、听明白,才能架起通往理解的桥梁,才能提高“说”的质量。在课堂中,我们除了要让学生明白听什么,为什么听,更要让学生明白怎样听。

最初可以指导学生从说话的“轻重、速度、节奏、停顿”等较为简单的技巧方面去听,经过一段时期的训练后,再让学生尝试从“语气、感情”等方面去听。然后引导学生听辨语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完整,用词是否准确,语句是否重复、颠倒,内容是否符合实际,从而及时纠正同学话语中的各种错误。最后还要指导学生听差别不大的话语,比较异同,这能大大提高学生听觉的灵敏度,培养对语言的敏感性。

说和听是口语交际中两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听是说的基础,说是听的展现。不少老师在上口语交际课时,会遇到这样尴尬的情况,有时候好不容易挑选了一个话题,期望学生愿说、会说、说得好,学生的表现总是不尽如人意,不是无话可说,就是把口语交际变成普通的看图说话,丧失了课堂的生气和灵气。事实上,细究原因许多时候是因为学生没有听清、听懂,可是对所讲内容没有感觉,缺乏体会,这样的说话怎能达到优良的效果。只有让学生听好、听懂,教师才能在课堂上“收放自如”。

二、师生共同参与,交际才是根本

“听话、说话”与“口语交际”的相同之处是:它们都训练学生的倾听和表达能力。它们的不同之处是“口语交际”还要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应对能力,而“听话、说话”在这方面没有作特别的强调。“听话、说话”属于单向活动,“口语交际”则是双向活动,如果“口语交际”依然踏步在“听话、说话”的阶段上,这“一意孤行”的单一活动肯定是无法达成新课标中“口语交际”的教学目标。我们提倡“多向互动”,反对“一意孤行”。

师生互动:这是教师与学生相互交流和沟通的方式,是双方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如教《有礼貌》,教师可与学生合作演演、评评。同时互换角色,扩大表演的对象和范围,让每个学生都有自主的言语交际过程。因为有了教师的参与能使活动进行得更顺利、更有目的性。

生生互动:课上组织学生同桌,前后桌的小组合作,用说、问、评、议等方法,进行交流,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如《看图编故事》中,我先让学生仔细观察了图意,然后指导学生演一演,让学生在合作演练的过程中,懂得了保护自身安全的重要性。同时也为学生在碰到生活中的相似事件时,能心中有数。

多元互动:构建多元的教学模式,实施多层次、立体型的组织形式。如《伸出我们的双手》,我布置学生寻找一个帮助别人的机会,可以在学校,可以在家里,记录当时自己的感受。然后在课堂中通过小组伙伴交流,选代表汇报,等多个途径,使全体学生参与互动逐步实现口语交际教学的科学化。多向互动既合理地调控了课堂,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表达形式多样交际更显张力

在我们教学中,往往会更愿意让优生来发言,因为他们的回答总能适合教师的心意,时间一长,也就成了一种习惯,使优生失去上竞争的机会,使差生没有了表现、成长的可能。因此口语交际教学中更应采用灵活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听说的兴趣,让每一个学生都敢于表达。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教学内容相同的情况下,教学方法的新颖生动程度不同,对学生学习的吸引力就不同。在口语交际课的设计中,只有针对不同内容,精心选择灵活的教学方法,才会使学生永远具有积极的参与状态。

1、玩玩说说。由于低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年龄特征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我们不妨防采用更多的课堂表达方式让学生在玩中学知识,在玩中练说话,在玩中发展语言。调动低年级学生各种感觉器官,即动手,动脑,也动口。如口语交际《传话游戏》,我们可以设计从浅到深不同难度的传话内容。组织竞赛,评比总结,分发奖品,让学生在不知不觉的听话传话中,自己体会出该如何听好说好,从而得到了口语交际的锻炼。

2、游游说说。现代教育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要不断地拓展其教育空间,从课堂这一教育的主体区域延伸到儿童活动的每一个空间。如口语交际《春天在哪里》,课前我带着学生到学校前面了田野寻找春天,并直接让学生在校外进行了一些语言表达训练,然后再在教室中进行整理归纳。难度就在不知不觉中降低了。

3、做做说说。低年级孩子总喜欢摆弄些小玩意儿,而我们教材中的许多内容正是考虑到了这一点。如在教学《小制作》这一内容时,我让学生先在家里准备好一些课堂中要用到的东西,并向父母请教一些制作方法。课堂上,我们先进行了制作小制作的比赛。同时在做的过程中,我还适时地指导学生做的顺序、方法。在后面的交际中,学生有了动手的基础,说起来也就头头是道了。

4、说说演演。教材安排的许多内容,都来自于生活,来自于学生可能会碰到的生活活问题。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根据情境演一演,不仅能增强记忆,培养学生的语感。更重要的是,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灵活变通地思考在当时的情境中,用怎样的语言、怎样的语气更能发挥作用,更符合当时的交际需要。在上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的口语交际时,在学生基本掌握交际语言的基础上,我为学生提供必要的道具,让学生找好角色感觉,模仿当时的情景进行了表演。在表演中,学生不仅关注到了该说些什么?更关注了该怎样说?对于今后生活中碰到类似事件时,便知道了正确的处理方法。

篇5:谈口语交际课中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口语交际课、综合性学习、品德教育、创设情境、多种途径、教给方法

随着世界逐步走向国际化、全球化,未来社会对人的需要也逐步向能言善辩、善于与别人交往互动型转变。为了适应未来对人才的要求,我们现在就必须要把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放到重要位置。新课标中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因此新课程中的口语交际课显得尤为重要,而在过去的实际教学中往往不被重视,所以我们级的所有课改实验老师在此方面进行了不懈努力,共同探索了一条适合实际需要的口语交际教学的路子。

以往课堂教学中的听说训练总是“填鸭式”,一般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授知识或者频繁提问,学生默默聆听或者在教材中寻章摘句回答提问。语言信息呈单向,而新大纲编入了“口语交际”教材,口语交际则是强调语言信息呈双向或多向传递状态的来往交际。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把口语交际融于综合性学习的活动之中,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

李吉林老师曾说:“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语言的动机,提供语言的材料,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因此,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善于选择直观、运用生动、形象的内容、把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结合在一起来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交际中进行综合性启发学习,让学生饶有兴趣地投入到说话训练中去进行积极地观察、思考、想象,既能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拓展思维,也进行了德育教育。怎样把口语交际课与综合性学习结合在一起呢?

一、直观内容,激发兴趣。

小学生智能发展尚处于启发阶段,他们观察事物往往比较直观。教师的任务就是教会他们看、听、感觉。因此,在教低年级小学生说话时,要教会他们观察:利用直观形象的实物展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学习中易于观察,还要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参与,引起学生口语交际的欲望,激发他们口语交际的热情。如在《奇妙的动物世界》口语交际中,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动物小玩具或家里养的小动物带到课堂上。此时,学生特别兴奋,能在老师、同学面前展示自己喜爱的小动物,这是多么高兴和自豪的事情!然后,在小组里进行讨论交流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样子、生活习性和自己与小动物之间发生的趣事。当某个同学自述时,要求其他同学们认真听,在听的同时还可提出问题。学生在这种双方互动的交流中,锻炼了口语交际技能,培养了良好的思考问题和听说能力。此时,老师相机进行点拨,适时的让他们到讲台上说一说,评一评,进一步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学生们纷纷举起小手,各抒己见,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根据学生交际水平的延伸,引导学生学习动物的生活习性,讲诉人与动物如何才能和谐发展,突出人与动物共同生存的重要性,倡导保护地球的生态平衡。不知不觉地把与课文有关的综合性学习内容渗入到口语交际课中,让学生受到教育,思想得到

了升华和意识上的情感认识。

二、借助表演,强化兴趣。

好动是每个孩子的天性,爱表现是每个孩子的本能欲望。如果让学生充当故事中的主人公,创设故事情境,更能诱发他们的创造力。如在教学《丑小鸭》时,让学生分别戴头饰表演可怜的丑小鸭、和蔼可亲的妈妈、咬它的哥哥和姐姐、讨厌它的小姑娘、啄它的公鸡、讥笑它的小鸟、追赶它的猎狗、善良的农夫。学生表演得很投入,再加上惟妙惟肖的动作,把各个小动物的角色都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样的情境创设,增强了学生的表演欲,使学生如临其境,观察、思维、想象都能得到最充分的发展。通过表演不但复现了课文内容,更重要的是学生在组织演出的过程中,再组织其它同学进行评点、争论、辨论等,也是学生在进行交际、合作的过程。而教师的点拨正是课文的价值所在,我借用了该课文的口语交际学习,把对学生的综合学习内容也巧妙地运用在口语交际的学习当中,对学生进行了一次生动的思想教育,把课文所隐藏的道理浮现出来,文意的横向思维就是教育学生学会正确的审美,学会尊重人。创设这样的口语交际环境,课堂才会生动有趣,学生才敢讲、会讲,提高说、交往的能力。

三、借助插图,启发思维。

看图说话,就是通过看图把图画的内容准确、完整地说出来。小学生的直观能力很强,而画图就是进行口语交际的“兴奋剂”。新课改的实验教材中每一篇课文都配有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图画,这些图画常能唤起学生观察(画面上的丰富内容)、想象(与画面相关的事物)和创新思维的发展,启发了说话的兴趣。如在教学《找春天》这一课时,我让学生从整体上观察,弄清时间、地点、人物、事情。通过这样的指导,学生掌握了观察的方法,说的时候,有序可循,语脉清晰、意思连贯、语言生动。学生说的时候往往能把看到的说下来,比如学生说:有山,有树林,有小河,有柳树,有花和草。当我鼓励学生仔细观察,看看山是怎样的?学生回答:远处的青山连绵起伏,一眼望不到边。我又问:近处的小河河水怎么样?学生回答:河水很清;有的还会说“成群(可爱)的小鱼在快活(自由)地游来游去”。在引导学生观察花草树木时,我让他们充分运用学过的描写花草的词句。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回答出:嫩绿(青青)的小草、美丽(五颜六色)的野花、新绿(青青)的树木、长长(弯弯)的小溪;鼓励学生扩写句子或用拟人句说说小草、野花、树木、小溪分别像什么?如:嫩绿的小草随风而动,像姑娘们在那儿唱歌跳舞;美丽的野花张开了笑脸;青青树木吐出点点嫩芽;弯弯的小溪与小石头碰击在一起,欢快地唱着“叮当”曲。学生有的根据书上回答:小草像春天的眉毛;野花像春天的眼睛;嫩芽像春天的音符;小溪像春天的琴声。学生在说的过程中不自觉地打开思维的畅想之门,张开想象的翅膀,不知不觉找到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丽。最后,我提问学生:春天这么美,你用什么来表达你对春天的情感?这一充满童趣的问题引起了学生极大兴趣,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言,从而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和思维,有效地进行了口语交际训练。从交际交流中,学生明白了春天的到来代表万物复苏,生命得以延续的意义;明白了“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含义,并立志年少时要多读书,树立远大理想。

四、续编课文,创新思维。

续编故事,带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提供自我发展的舞台。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在组织口语交际课时教师千万不要设置框框,对他们的想象内容和创造力强加限制。如《纸船和风筝》这篇课文,是一则充满童趣的故事,又是一篇进行口语交际的好

教材。课文最后一段是这样写的:傍晚,松鼠看见一只美丽的风筝朝他飞来。松鼠高兴得哭了。他连忙爬上屋顶,把一只只纸船放到了小溪里。我根据这段话设计相关的情景:松鼠为什么高兴的得哭了„„学生根据课文的情节,将课文的内容给予想象延伸。在和谐的氛围中,同学们展开丰富的想象,畅所欲言地说出小熊和松鼠渴望和好的心情,说出了自己所想到的内容。学生在这样环境氛围中说出的内容往往出现精彩的语句层出不穷,我及时给予他们表扬和鼓励,使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在轻松的气氛中,同学们情不自禁的说起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同类事件。在学生的讨论中,及时地给予他们正确的指引,进行综合性解决生活事件的学习。这样,学生不知不觉中进行了思想教育,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也能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

五、创设口语交际情境。

口语交际教学,应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交际的欲望。宽松愉快的环境会使学生心情愉悦,乐于思维,敢于表达。利用各种方式巧妙地创设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的情境,会提高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在情境中练习,在情境中发展。如在教学二年级《找春天》,有位老师这样给学生创设情境,首先与学生进行对话,让学生说说自己眼里的春天,学生说的不够具体,这时老师激发学生想不想亲身感受一下春天天呢?接着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来到美丽的学校小花园,去观察春天,亲近春天,看看春天的花、草、小动物,还有人们的衣着等。学生在春天里尽情地欣赏、尽情地感受。然后回到教室,进行讨论交流,这时的学生热情极高,纷纷说出自己观察到的、感受到的春天。学生在此过程中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

在一年级《小兔运南瓜》口语交际的教学时,我们级有位老师特别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展示出“小兔见到了大南瓜想办法”和“南瓜已经运到家”将运南瓜的过程画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随后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小兔会用什么好办法把南瓜运回家的。学生被多媒体课件所呈现的可爱的画面深深地吸引,课堂气氛特别活跃,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说出了小兔可能会用的方法,小组交流后在班上又进行了交流,学生说得头头是道。创设交际的情境方法很多:语言的渲染、场景的设计、课件的展示„„要根据内容和学生的特点而恰当地加以选择。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起到激发兴趣的作用,促进口语交际课的更有实效性。

六、拓宽口语交际训练的多种途径。

1、将口语交际自然融合在识字教学中。

低年级以识字教学为主,有些人认为识字课就是单纯地识字,最中要把字记住就行了。其实,在识字课上,我们一样能进行口语交际训练。例如,在教学《识字1》一课的生字时,创设了两个口语交际情境,让学生在识字的同时进行了口语交际:一是以小组的形式开展并讨论:“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让他们在宽松、自在的小天地畅所欲言,发表见解,互相切磋。二是让学生“学当小老师”。在汇报识字这一环节中,让学生在汇报所学生字后当小老师,可以邀请小朋友读,并给予评价,甚至可以让同学们围绕生字的学习向这位“老师”提问题。学生在这种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口语交际,有利于培养学生说话的准确、简练、有条理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真诚待人的品质和大方得体的举止;有利于培养学生组织调控能力,对学生的全面素质的提高将有很大的帮助。

2、将口语交际自然融合在阅读教学中。

根据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分散,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依据教材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口语交际,无拘无束的自由表达是口语训练的一条重要途径。例如学习《纸船和风筝》一课时,我先让学生听配乐朗诵,让学生进入课文情境,使学生首先在情感上得到初步感受。接着让学生自由读,自由表演,自由评说。最后让一位学生做小记者,带着老师设计的问题去采访一些“小松鼠”和“小熊”。让学生们跃跃欲试,各抒己见,就连平时不太发言的同学把手也举得高高的。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七、指导口语交际方法。

口语交际的目的是让学生会说。这对于学生来说要以过不断的培养和训练,而方法的指导显得更为重要,我们级的老师们,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收到好的效果。

1、指导课前的准备。

一般说来,口语交际应做尽量做好课前准备,这就需要老师加以必要的引导。在课前做好一定的准备,例如材料的搜集等。在二年级《奇妙的动物世界》口语交际训练前教师就在课前让学生收集自己喜爱的动物的生活习性,这样学生在交际时也就有话可说,有内容进行交流。

2、引导有序观察,按顺序交际。

新课改的实验教材有许多的口语交际课都配有插图的,老师应指导学生弄清图意后,再按一定的顺序仔细观察,边观察边动脑,图上有什么?事物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然后再按观察的顺序讲出来,加以合理的想象。比如:我们在一年级《该怎么办》这个口语交际教学时,首先让每位学生看每一幅图,弄懂每幅图的意思,再把三幅图连起来说一说,在此基础上交流:假如你是小明,你会怎么办?学生逐渐地养成了好观察、好思考的好习惯。

3、激发想象思维,丰富交际内容。

学生的想象力极强,在口语交际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想象,放飞学生思维,可以使交际内容更为丰富。二年级口语交际《找春天》学生把做过的许多有趣的事交流之后,老师引导学生:春天给我们带来这么多快乐,咱们有没有办法留住它呢?学生装的话匣子被打开了,“画下来!”、“拍下来!”“写下来!”„„还想对春天说些什么吗?学生对春天的声声赞美,不仅让我们感受到学生的想象丰富,情感真挚。此外,在实际过程中多种活动的开展,也是很好的方法。如编故事、朗诵会、课本剧表演等,都可以拓展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交际形式也是多样的,同桌交流、小组交流、与教师交流、全班交流等。

口语交际课给予学生以简单明了的生活道理,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引下能够很快地学懂交际课中要求学到的知识,对发展和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起到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同时,适当地根据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学习,延伸到日常生活,讨论身边发生的事件,从而得到思想品德的升华,受到应有的德育教育。总之,口语交际是人人必需掌握的工具,生活就是口语交际的内容。只要我们老师在思想上树立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观念,深入挖掘教材,找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多种的切入点,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创造性地说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一定会不断提高。因此说,口语交际课是培养学生综合性学习的园地。教师在口语交际课中体现对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有助于育人。

参考文献:

(1)巢宗祺《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3年

(2)包南麟《小学语文教师》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

(3)邵守义《演讲与口才》吉林:演讲与口才杂志社,1994年

(4)谷生华.林健《小学语文学习心理》北京:语文出版社,2003年 第194页.(5)徐凌云《小语新大纲新在何处小学教学参考》北京:语文出版社,2000年第21页

(6)谷生华.林健《小学语文学习心理》北京:语文出版社, 2003年第205页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编《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

(8)徐吉华《让“羔羊”不再沉默——学生缺乏学习热情现象的思考及策略》小学语文教学,2003年 第22页.(9)秦敏《巧用课程资源,优化口语教学》小学语文教学,2003年 第28页.(10)徐仲林.徐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四川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44页

(11)杨再隋.夏家发.刘仲林.倪玉婕《语文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北京:语文出版社,2001年 第77页.(12)周必玲《口语交际训练“二步曲”》小学教学参考,2001年 第9页.(13)戴宝云《新课程小学语文实用教学90法》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年

篇6:口语交际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不可忽视,教师要从教学的情境、交际的空间和交际的方法中找出规律,提高学生们的交际能力,从而也进一步提高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口语交际;规律;教学效果

一、存在的问题

第一,重视程度不够。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虽然部分老师对口语交际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但是因为缺乏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因此并没有重视口语交际的实际训练。对于小学语文交际教学,更多的老师认为口语交际就是平常的口头作文课,在课堂教学中,老师的普遍做法就是,先给学生安排训练的理论题目,然后再对学生的练习结果进行浏览性的检查,这样错误的认识不仅没有达到口语交际的目的还造成了教学时间的浪费。

第二,学生缺乏主动性。我国的教育模式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这不仅使老师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只单纯的重视对学生知识水平的提高,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创造性能力,而且也限制了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并没有主动的参与意识,这不仅不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也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第三,缺乏实践性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设口语交际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在日常交际的活动过程中促进学生综合能力、行为习惯以及待人态度的培养。然而,实际的口语交际教学中对学生实践性的交际训练依然十分缺乏。这主要体现在,首先,老师没有准确理解口语交际训练的实质内容,大多时候老师都错误的将口语交际当作口头式作文课,因此在口语交际的训练中,不仅没有发挥口语交际的实效性,还使学生的交际训练仅仅是停留在表面上。然后,口语交际的训练只限于部分成绩好、思维活跃的学生,而绝大多数学生都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第四,教学内容的不正确理解。对于口语交际的教学内容,大多老师都简单的理解为教材内容,而没有将口语交际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有机的结合。因为老师对教学内容的不正确理解,就导致了学生实际口语交际的效果并不明显。

二、教学的策略

第一,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善于通过教学情境的设立激发口语交际的热情和兴趣,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培养自己思维的广阔性以及发散性。因为思维的广阔性不仅是学生创新思维的基础条件,还是促进学生养成认真思考习惯的关键因素。老师要经常性的给与学生表扬和肯定,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表述。如在学习《狐狸和乌鸦》时,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分别扮演狐狸和乌鸦的角色,从教学内容出发,给学生设定一个交际情境,如果第二天狐狸和乌鸦又一次相遇,那它们又会发生故事呢?老师要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故事补充完整。通过这样的情境对话,不仅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还能促进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发展。

第二,提供足够交流空间。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充分的互动是必要的前提和基础,因此,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灵活运用多样化的互动方式,如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这是通过学生间的交流,来达到思想意识交换的目的;也如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这个主要体现在老师和学生之间角色的互换来进行一种思想上的平等交流,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老师处于课堂的主体地位,学生被动的接受老师口述的教学过程。在口语交际教学中,老师应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发挥课堂教学的主体作用,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口语交际的活动中。再如集体式互动,集体式互动包括小组学习模式的交流、全班学生的共同交流以及面向社会的广泛交流等。这种集体式的交流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交际面,还能有效地促进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篇7:谈口语交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口语交际教学已经引起广大语文教师的重视,大家对口语交际教学有了初步的认识,在口语交际教学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实践经验。但对口语交际教学地位的认识仍然存在片面性,平常又过于重视阅读教学,往往在口语交际教学中会存

在一些低效,甚至无效的行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得不到重视很多老师对“口语交际”这一新型课程认识不够,有些老师看到有的时候课程紧就不上了,有上的也不做精心的教学设计,教学无目标,使口语交际课如同虚设。即使有些教师认识到了口语交际训练的必要性,也没有深入细致地去研究该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训练,没有意识到训练的重要性。于是,只在口语交际课上,针对口语交际上安排的训练题目让学生练习练习,平常的语文教学很少涉及口语交际训练,口语交际训练似乎成了语文教学之外的内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语文教学中缓慢或者说是得不到巩固和发展。

二是滥用书面语,有的老师可能认为,口语交际课上,只要学生在进行口头表达,只要学生在听、在说,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就在发展,其结果是把口语交际课上成了口头作文课。事实上,口头作文充其量是书面语的口头表达,与语文教学所要求的口语交际完全不能等同。人教版中高年级教材有时将口语交际与习作整合编排,编写的意图是整合听说读写,使之互为背景,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虽然口语交际与习作的话题是一致的,但教学时却有相对的独立性,应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以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难忘的第一次”为例,口语交际课上,学生可能会讲述这样的内容: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跟大家交流的是我第一次滑旱冰。那是我小学一年级的时候……这件事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直到今天想起来了还忍不住想笑呢。”我们再来看另一个版本的讲述: “岁月匆匆而过,转眼间,我十三岁了。回想往事,有很多难忘的经历荡漾在我的心头,特别是第一次滑旱冰,永远留在我的心底,并将伴随我的一生。…… 那次经历,至今还埋藏在我的记忆深处,并在不经意的时候浮现于我的脑海。”从以上记录下来的两段文字看,虽然表达的是同一个内容,但是展现的风格却截然不同。第二段文字呈现出典型的书面语色彩,显然不是口语交际课所提倡的方向。口语交际课旨在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应该强调口语交际的特殊性,明晰口语和书面语的界限。如果学生的口头表达由于教师的不当引导或是学生的错误理解,变成了表演式的、背诵式的、书面语的、口头作文式的表达,就偏离了口语交际的方向,无助于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

三是不重视交流,口语交际课除了具备听话,说话的能力,还要有交往的能力,待人处事的能力,可是在教学中,我们往往把口语交际课上成了过去的听话说话课,指导学生先说什么,再说什么,怎么说。指名表达时,被叫学生站在自己的座位上表达。在这种情况下,表达者要么背对着倾听者“交际”,要么对着倾听者的背“交际”,即使有学生上台面向大家表达,也仅是“表达”而已,没有在特定情境下的交际礼仪训练及必要的身体、情态辅助语言的运用,更没有倾听者的应答训练,使原本贴近生活、轻松活泼的口语交际课变成了课堂气氛浓重、紧张严肃的说话。

四是不善于倾听。口语交际是双向互动的,不但要求说者会说,还要求听者会听。可课堂上我们经常发现孩子犯这样的错误:在课堂上以自我为中心,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当自己说的时候,情绪高涨,热情投入。可如果叫他们静下心来先听别人说,注意力就很容易分散,听不完整的就断章取义,连意思都没听明白怎么与人交际呢?更有甚者,根本就没听。

篇8:小学生口语交际的问题及对策

(一) 教师方面

1. 教师观念滞后

(1) 在认识上, 对口语交际的概念理解不足长期以来, 人们有一种“说话不用学, 生来就会说”的普遍的认识。在教师的头脑中对口语表达常持漠视、甚至轻视的态度。视“能说会道”为“油嘴滑舌”, “耍嘴皮子”。他们极力倡导学生多听、多看, 多想, 很少甚至从来没有让学生多说。这样, 无形之中使学生丧失了许多语言实践的机会。殊不知能说会道也是一种能力, 而且是一种不可忽视的能力。

(2) 在教学中, 没有达到对小学生口语交际的标准在教学实践中, 对新课程标准要求下的口语交际的了理解不够深入透彻, 教学方式方法没有真正的消化, 语言类教师对口语交际的理解领会不到位, 这种认识使得他们仍将口语交际课与以往的说话课等同起来。

2. 口语交际教学活动处于单项活动, 缺乏交互性。

在现实的口语交际的教学里, 相当一部分语言类教师运用简单的问答式的方式与学生互动, 师生之间的互动, 他们之间的对话主要是由教师引领着, 跟从教师的“思路”,

3.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意识淡薄, 教材利用缺乏创造性

教“教材”是传统教书匠的特征, “活用教材”、自觉地开发课程资源是新课程改革对现代教师提出的新的要求和期望。比如在《介绍家乡的景物》讲授的时候, 先向学生朗读该课文, 然后进行讲授, 课后让学生写一篇作文介绍自己的家乡。这种教学过程看似严谨, 全面, 但是, 过于枯燥, 死用教材, 照本宣科。这不是个例, 现代教育的大部分教师特别是农村的教师, 对新课标要求的活用教材理解不够, 对教材的使用缺乏创造性。

4. 过于追求形式, 语言训练意识不强

口语交际课指向的是训练学生的语言, 侧重口语, 这类教育活动本应关注语言, 回归本真, 促进语言素养的提升。然而就目前的教育现象来看, 受传统语文“重书面, 轻口语”的束缚, 口语交际的教学活动过于追求活动本身的浮华、热闹的形式, 而对口语交际活动的意义认识不够, 教师的语言训练意识不强。但在实施过程中一味地追求形式的浮华和热闹, 为了表演而表演, 严重违背了当初开设口语交际课的宗旨。

(二) 学习者方面

1. 交际的兴趣缺乏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 家长以及包括小学生在内的学习者认为要考试的好才是好学生, 其他方面没有什么发展的必要。虽然在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努力下, 这种状况有所好转, 但是他们仍然缺乏对口语交际的兴趣。

小学生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 语言环境对小学生的发展尤为重要。大多数小学生尤其是农村的小学生在课下与人交流时都不使用普通话, 甚至教师课堂上仍然使用方言或者不标准的普通话与学生进行交流。大多数孩子间, 孩子与成人见的交流都是随意的。

3.

小学生胆怯, 不敢交际在上口语课教学过程中, 有些学生笨就胆小, 叫他到讲台前来讲话, 便扭扭捏捏, 脸涨得通红, 甚至于不敢开口。小学生之所以怕交流, 是害怕说话不当、被同学嗤笑, 挨老师批评;这些学生大都缺乏勇气, 担心得过多, 不能正视自己的能力, 不敢交际。而这些交际障碍, 主要是由于学生缺少当众说话的锻炼机会, 而造成的交际时心理紧张。

(三) 口语交际的教学活动方面

1. 自由散乱的教学活动

新课标要求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但是过度注重学生的主体忽视教师的作用, 这既盲目追求学生的主体性, 又丧失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更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

2. 参与面较窄的教学活动

“口语交际旨在体现主体间的交流无障碍, 培养口语交际技能。然而在口语交际课上, 教师只提问或者关注小部分“优势”群体, 而忽视了大部分同学。整个教学活动中

3. 远离生活实际的教学活动

大部分语言类教师在进行口语交际的教学时, 只注重教学活动本身, 忽视了教学的目的和学习者的实际生活用处。在这种条件下的交际活动, 使得活动语言空洞、虚假, 缺乏真诚, 丧失了课堂的生机和灵气。

二、改善小学生口语交际教学的对策

(一) 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教学时, 应在培养学生“读”的基础上将“说”作为突破点, 培养兴趣, 玩中练说;拓展视野, 以看引说;口手配合, 以做促说;提高竞争意识, 以赛促说;创设情境, 有话可说。在会“说”的基础上, 加强把“听”“说”“读”“写”四者结合起来。

(二) 提高教师素质

大多教师对口语交际的理解有偏差, 教学活动易于表面化, 普通话水平欠缺, 尤其是在农村。教育学生的口语交内容多源于课本教材, 以及自己的经历。在口语交际的教学活动中, 教师应首先用心去接受学生, 用学生的角度跟学生交流, 绕过自己也融入到这个交际的环境中。另外, 多媒体的使用还提供了更多的不仅仅局限于教材及教师的经历的口语交际的形式。

(三) 创造性的运用教材

创造性的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口语交际课程包含丰富的内容, 这类的教材不仅包括丰富的文化知识, 还有各种能力培养的内容, 综合培养学生个方面的能力, 但是这些跟小学生的实际生活还是有一定的距离。创造性的将小学生的实际生活交往带进课堂, 为小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交际活动中, 有很大的推动性。

摘要:21世纪是一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期, 日益密切的人际关系, 同时也使人际交往更加频繁, 更对人们的口语交际能力不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每一个现代人不可或缺的。从小学生口语交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 剖析影响口语交际教育的原因, 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旨在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利用学校教育中的口语交际教学更好的掌握交际技能。

篇9:浅谈口语交际中的“学会倾听”

《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版)以崭新的设计理念对“口语交际”做出了科学的界定,指出语文教学要“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丰富语言积累,发展语感”,使学生“具有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学会倾听”虽只有四个字,却包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倾听”在词典上的含义是“细心听取”,即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持谦虚认真的态度,明确说话人的意思并及时应对,以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具备出色的倾听能力。

在生活中,能言者凭如簧巧舌雄辩滔滔令人欣赏,长写者借生花妙笔洋洋洒洒让人折服,擅读者以抑扬顿挫、声情并茂使人陶醉,谁曾想背后沉默无私的功臣――听。据专家统计,在人类的各种交际中,一般人花在听、说、读、写的时间所占比例大约是:听占40%,说占35%,读占16%,写占9%。听读是吸收,说写是表达,其间构成了学生对语言信息的吸收――储存――提取――表达的心理过程。而在听读活动中,听能保持记忆的内容比读远远超出一倍。由此可见,听在人们感知外界事物的学习过程中占有多么重要的地位呀!

健康人都有听力,但能听不一定会听,常常有听而不专,注意不集中,对老师或同学所讲内容置若罔闻;听而不记,不用笔记也不用心记,任你磨破嘴皮他仍不知所云;听而不思,不能边听边想,更不能有创意地表达自己听后的感受。这样的课堂,教者筋疲力尽,一筹莫展,学生云里雾里,不明所以。

那么,如何使学生“学会倾听”呢?

一、提高教学魅力,激发倾听兴趣

谁都有过这种体会:千篇 一律,枯燥乏味的说教使人如坐针毡,无异于受罪;生动灵活、睿智诙谐的语言却令人如沐春风,是至高享受。教学艺术很大程度上是“说”的.艺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无论是传授文化知识,培养学生技能,还是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情操,都离不开口语。说得生动方能听得入神,方能听有所获。很难想象,一个孤陋寡闻、学识浅薄、在课堂上纳纳不成言的教师,他的学生如何专心听课。因而提高教学魅力,就必须加强教师各项能力培养,只有重视“说”的艺术,才能唤起孩子听的兴趣。

首先,要练就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一言一行无不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老师必须规范自己的语音,只有发音清晰,字正腔圆,才能使说(或读)更好地表情达意,更具感染力,才能给学生以好的语言示范,才能使他们听清听准听懂。南腔北调,阴阳怪气的语调,往往会适得其反,令人捧腹,很难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其次,要加强自身各种素质培养。“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教师唯有不断学习,终生学习,广泛涉猎各种有益书籍,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积累,熟知教学动态,深谙教材教法,才能走在时代与教改的前沿,接受新课标对教师的挑战,才能为自己准备一池清新的源头活水,随时更新自己的语言,才能说的精彩,说的生动,使学生爱听愿听。

第三,能灵活运用教学辅助手段。孩子是生龙活虎的个体,久而久之,他们会对一味的讲解产生厌倦,再优美的语言也会变得苍白。因此,教学《翠鸟》一文时,我选择轻快舒缓的《绿袖子》引入,当讲到由于大肆捕杀,各种珍禽濒临灭绝时,又配以悲怆低沉的《飞逝的雄鹰》,总结全文,祈盼美好的绿色家园又伴之欢快优美的《重归苏莲坡》,在一曲曲动人的旋律中,学生的心情随老师的讲述时喜时悲,喜时欢欣鼓舞,悲时激昂难抑。此外,还上网查找了许多有关翠鸟的图片、资料,制作出精美的课件,使翠鸟漂亮的外形一览无余,翠鸟叼鱼时的神速也一一再现,加上师生有序的解说,激情的范读,在强烈的视听刺激下,孩子们的思维特别活跃,学习劲头很高,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讨论高潮,涌现出许多有价值的发言,学习目标于不知不觉中迎刃而解……

巧用各种辅助手段,有利于创设真切的情景,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视听,优化课堂教学,使“说”更具感染力,使“听”更具吸引力。

二、增加课堂活力,培养倾听习惯

新课程要求下,单一的课堂模式已无立锥之地,有活力的课堂才有魅力,教者应采用多种教学形式,转换课堂模式,生动语文课堂,使学生全神贯注地听,兴趣盎然地听,灵活自主地听。

在低、中年级,可将猜谜语、听儿歌、改换词语听读比较、听故事评述、成语接龙等活动请进课堂,这些集趣味性、知识性、挑战性于一体的活动,不失为训练听力的良好方式,也是执教者经常采用的形式,这里不再赘述。下面单就中高年级的训练方式写一些尝试体会,祈望同行指正:

1、听记训练。在听的活动中,如何记住稍纵即逝的信息,北京市顺义区李桥中学关秀伟老师的经验很值得借鉴。思路是:让老师或学生说故事,其余听记,要求记得简明扼要,准确无误,以训练学生在最短时间内理解信息、整合信息、积累信息。

根据小四学生的认知结构,我尽量选用短小生动、浅显易懂的话语(大约二三十字),此后再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作适当增减,还引导学生运用刚学过的缩句和抓主要内容的方法来进行听记,也可试着写听后感。我们将每节课前三分钟定为“听记时间”,单元检测时也常会加入一道特殊试题――听记。孩子们对此兴趣十分浓厚,他们的听记笔记,时常让人忍俊不禁。例如:“天气非常寒冷,河里结了一层厚厚的冰,连泥土也冻得硬邦邦的。”被简缩成“天冷,河结冰,土冻僵”。有的加上自己的感受:“我的牙不停地打架,腿脚已经冻得麻木,不能移动半步”“哈哈!我又可以和小伙伴一起去滑冰比赛啦!”……

实践证明,通过这一活动,孩子们的速记能力有了显著提高,课堂笔记自然不在话下,而且极大的训练了孩子们听的注意力,培养了高度的概括力和迅速选用恰当词语遣词造句的能力。

2、给学生读书听。美著名教育家吉姆.特利里斯提出了培养学生自觉自愿想去阅读的方法――给学生读书听,实际上它对学生听力的训练也起着非常直接的作用,此法高明在延长了听的注意力持续的时间,扩大了词汇量,而且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了他们读书的兴趣。

我喜欢给孩子读书听,总是迫不及待地把自己喜欢又适合学生的文章、书籍介绍给孩子们。最初我还没想到此举有多么重大的意义,了解吉姆的教育观以后,我便更坚定了自己的作法,将偶尔的一时兴起变成长期的不懈坚持。因而每周星期五,我都要挤一节课来给学生读书听,取名为“读书课”或“文学鉴赏课”,有时候是“短篇欣赏”,有时候是“长篇续播”。每逢上那一节课,孩子们正襟危坐,兴趣盎然。读书课成了纪律最好,最受孩子们欢迎的课。

通过调查,本班孩子读书兴致高,内容涉及面广,他们还经常把喜欢的书借给同学读,也拿来与我分享。每次看到他们对书中情节津津乐道,娓娓道来,我都会打心眼里感到欣慰。

3、走出教室“听”作文。通常都是“写”作文,怎么“听”作文?一点没错,跳出语文学语文,语文的外沿就是生活的外沿,广阔的生活环境就是学习语文最好的课堂:莺啼蝉鸣、草长花谢、潮汐的涨落、小鸟的啁啾……善于聆听生活中的声音才会写出好文章。听,不光用耳朵听,还要用心去感受体会。用心灵去倾听,就会听出一份率真、一份执著。看一看“听”出来的作文,就会知道此举是多么有必要:“花草在呻吟,它们在呼唤尊重,反对践踏;溪流在呜咽,它们在渴望洁净,拒绝污染;森林在怒吼,它们在向往葱郁,抗议砍伐;鸟兽在哀号,它们在祈求和平,控诉杀戮……大自然以各种方式告诫世人:要保护环境,否则人类将受到严厉的惩罚。”

“学习着就是快乐着,”我们坚信:只要孩子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收获,享受到了快乐,他就会心甘情愿的主动去参与,以至受益终生。同时,谁都不能否认,“听”并非是完全独立存在的,它必须贯穿于说、读、写、思种种教学活动中。因此,执教者要善于挖掘、创造一切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唤起学生倾听的兴致,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让学生边听边想、边听边记、听后评述、视听结合。在听中生疑、听中解惑、听中积累、听中成长。听出聪明的头脑,听出灿烂的未来,听出健全的人格,听出精彩的人生。相信这也是新课标的修定者的真正意图吧!

上一篇:我是一棵小树下一篇:水话题七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