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语音服务商业计划书

2024-04-08

心理咨询语音服务商业计划书(共6篇)

篇1:心理咨询语音服务商业计划书

心理咨询语音服务

商业计划书

天津市宇桥数据通信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一 引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革,人们对心理咨询的需求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并主动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很多人会以为:心理咨询只是一种聊天而已,充其量加上所谓的情绪宣泄。事实上恰恰相反,心理咨询是一种相当复杂,有雄厚学理根据,以及众多治疗技巧的学问。表面似乎只是聊天,但是每句话,都是咨询师利用多年的专业经验精心设计的。心理咨询的目的就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让您恢复心理的健康,摆脱忧郁、不安与烦恼,再度有能力对抗生活、工作、情感各个方面的压力。一个成功的心理咨询,所带来的绝对不只是暂时的情绪宣泄,它的效用,甚至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基于移动IVR模式下的情感热线、心理咨询等语音服务是近年来移动应用类语音增值服务的热点项目之一。与专业的心理咨询辅导机构合作,创建权威性心理咨询语音服务,向移动用户提供一个多样化倾诉沟通的平台,受众能够从中得到的也不仅仅是心理咨询、倾诉或发泄,还能够满足受众更加实际、生活化的需要。

二 公司概况

天津宇桥数据通信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是在天津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注册的以数据通信领域的无线增值服务、各种传输系统的集成、设备安装调试维护、结构化综合布线等技术服务为主要业务的高新技术公司。

公司利用自身平台开展无线增值业务,在信息应用服务于内容服务上充分发挥在软件开发、服务提供以及内容策划方面专业性、先进的优势与作用,并与天津地区移动运营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开通了短信、IVR语音、WAP等多项移动增值服务。积累了一定的本地资源,具备快速推广新产品和新业务的条件。同时,亦能够充分发挥在本地的资源优势,可为移动终端用户提供丰富的应用服务。

伴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的IVR语音增值业务也在不断的提高。音乐点播、情感故事、彩铃音乐门户等IVR业务已经深受大众喜爱。优质的服务,产品的不断创新是公司全体员工永恒的追求。现在,我们正在积极的利用广泛的媒体资源,通过推出IVR服务的广泛应用来实现和满足各类人群的需求。今后,我们还会进一步加快产品开发的步伐,加大技术投入,扩大应用领域,在不断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引领我们的IVR语音增值业务不断的发展。

三 心理咨询IVR语音服务应用

在社会整体节奏迅速加快的同时,都市白领群体更是被高强度的工作压力所困。他们中的很多人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下,且常常得不到及时的调适,久而久之便会产生焦虑不安、精神抑郁等症状,重则诱发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此外,因为感情受挫和婚姻变故所引发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随着现代思想观念的转变,以及对婚姻质量的重视和要求,离婚率在我国也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离婚后的受损方,尤其是女性,往往经受不住这种变故的打击,造成心理伤害。一项相关调查表明,目前我国离婚人群中,感到心理压力过重的约占70%,这一群体非常需要心理支持与帮助。

因此,为这些在精神、生活、情感等方面存在着深深困惑与烦恼的社会人群提供一个自由、安全、专业、隐私的一个倾诉、治疗的语音热线服务空间自然成为社会需求下的必然产物。同时根据移动IVR语音服务的特点与模式,实现热线寻呼的基本功能,形成集语音、转呼和数据采集为一体的综合性电话咨询服务系统,患者通过电话访问IVR咨询热线,根据自动语音提示导向,选择所需的心理服务。

移动用户可以通过不同按键选择收听经典精神案例讲述、评论,同时呼叫控制中心根据患者的输入服务需求,选择并控制呼叫路由,将患者的呼入连接到相应的心理咨询的专业工作人员。帮助患者和有心理咨询需求的用户提供一个良好的缓解和治疗途径,真正从心理障碍中获得释放和解脱,从而获得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

心理咨询语音服务的基本功能:

咨询热线采用先进的通讯与计算机集成技术,依托移动语音增值服务网络构建,向咨询者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1.该语音服务可下设不同类别的经典病案及情感分析供用户选择收听

2.提供语音转接服务让患者通过电话方式与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的连线沟通。

3.系统具有的录音功能,可以准确记录患者的咨询内容,方便工作人员因工作的需要调用对个别患者的录音文件,并提供信息反馈或语音留言回复等功能。

4.拨打该语音服务的咨询者在接受咨询服务挂机后可收到提示信息,向咨询者提供详细的咨询专家联系方式。

5.该语音服务还可向咨询者提供心理专家咨询预约,并将预约时间等信息以短信方式发送给咨询者,已经预约的咨询者可在预约时间拨打该服务与专家在线沟通。

6.应服务需要还可向咨询用户提供WAP在线咨询服务,形成一个手机心理咨询社区,供

用户与心理专家相互交流与沟通。

四 责任分配

1.使用心理咨询语音服务平台,可以由我方工作人员向心理咨询师等进行使用培训。

2.心理咨询语音平台开发、服务设计、平台维护均由我公司技术部提供相应技术支持。双

方通过密切沟通,可以根据心理咨询服务的需求变动更改、增加服务内容。

3.心理咨询机构向该语音服务提供经典案例的内容信息及文档。就服务安排需定期与咨询

者通过该服务进行在线沟通。

4.我方可提供语音及内容编辑策划,就在线播放的语音内容、逻辑进行设计安排

五 双方投入及收益

5.1 双方投入

1.心理咨询专家:零投入、零风险、高回报

 零投入:无需新增任何软硬件设备,不会导致办公成本、人力成本的增加

 零风险:不承担合作运营的投资风险,不承担合作运营收益风险。

高回报: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

2.天津市宇桥数据通信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提供:

覆盖天津地区的移动无线增值语音服务

技术完善的语音服务平台

卓越的项目策划开发能力

强大的技术支持力量

优良的客户服务体系

5.2 收益预算

咨询者是通过手机播打IVR语音号码的方式参与心理咨询服务,所支付的信息费是双

方合作利润来源的主要渠道,扣除移动运营商手续费后,双方可按照约定的模式进行收益结算与分配。

六 结束语

天津宇桥融合了“无线增值服务与多领域服务相结合”的经营理念及特色,设计开发的适用于天津移动用户使用的开放性心理咨询服务语音平台,向移动用户提供一个多样化倾诉沟通的平台,受众能够从中得到的也不仅仅是心理咨询、倾诉或发泄,还能够满足受众更加实际、生活化的需要。

在未来的合作中,我们还可基于语音平台的使用为咨询者提供更多类别的交互服务,增强心理咨询服务的公益性和广泛性,实现咨询者与心理专家多效的互动沟通,为更多社会人群提供一个健康的心灵互通空间。

篇2:心理咨询语音服务商业计划书

商业计划书

XX咨询服务公司 2015.3月20日

XX咨询服务公司商业计划书

一、公司简介

1.公司概况:

XX咨询服务有(无)限公司于2xxx年x月x日成立,公司注册资本xxxx万元人民币,现由X自然人股东共同投资,是一家完全按照商业化规范运作代理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并收取服务费的中介服务公司的咨询服务公司。

2.经营模式:

XX咨询服务用担保及延伸业务的经营模式。公司在致力于做大做强企业担保业务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个人信用

担保及直接贷款业务,并且为企业提供财务顾问、信用评级等延伸业.公司宗旨:

严格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以信用担保和金融投资为手段促进资金融通和商品流通,促进企业进步,推进企业的创立和发展;提升企业信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推 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二、xx咨询服务市场的概况

1.。因而银行对担保公 的担保能力不认可,导致业务规模很难做大。

2.审批程序复杂。因为金融部门多数不认可咨询服务,不给予咨询服务公司放大担保贷款倍数,只同意用全额保证金来开展业我国咨询机构主要以企业形式为主,企业机构数为44568家,占咨询机构数的98.1%,事业单位为112家,民办非企业单位164家,社会团体1家,其他组织机构573家。http:///

XX咨询服务公司商业计划书

我国中小型咨询机构的数量占绝对优势,全年营业收入在50万元以下的咨询机构为34195家,占全国机构数的75.3%。全年营业收入在500万元以下的咨询机构总 数为43795家,占全国咨询机构总 数的96.4%。全年营业额在100-500万元之间的机构数已达5368家,500-1000万元的机构达848家,1000-5000万元达658家,5000万元以上的117家,说明我国咨询机构 的骨干队伍已经基本形成。

上海市的咨询机构年营业收入最高,北京次之,广东位居

包括工程合同履约资讯,工程招投标履约咨询术转让合同履咨询易合同履约咨询、房地产交易咨询、机动车交易咨询房屋产权过户交易安全咨询、企业产权过户交易安全咨询、合约对冲押金/预付款/质量保证金咨询、中介费/佣金咨询、产品质量咨询、出国留学经济咨询、个人分期付款消费咨询诉讼保全咨询等。

4.询配套服务及财务顾问业务:

咨询配套服务是指围绕担保项目、系列中介服务主要包括:

咨询服务:企业理财与资本运作顾问、企业管理顾问、个人理财顾问。

项目论证服务:担保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与项目评估、资产评估业务、企业与个人资信评估。

抵押资产处置服务:典当业务、拍卖业务、企业重组兼并业务。

代理服务:企业或个人融资代理服务、政府或民间担 保基金的委托管理、资产委托管理业务。

5.商业盈利模式

公司获利方式主要是通过:

担保业务收取1%~5%担保额的服务费。同时,公司要求被担保企业或个人提供足额的反担保资产,以规避担保风险;http:///

委托贷款业务,公司收取不超过银行贷款利率四倍 的利息,同时,公司要求被担保企业或个人提供足额的反担保资产,以规避贷款回收风险;

资产管理可有效提高公司净资产的回报率,是主营业务收入的重要补充;

担保配套服务拓展了担保业务的服务范围,保证担保项目的资信质量,增加了担保业务的附加价值,是对担保业务的垂直整合;

反担保资产的处置及资产证券化业务是公司化解担保风险的重要手段,公司反担保资产和银行抵押资产的有效处置以及资产证券化业务亦是公司今后潜在的赢利增长点

四、营销及战略规划。

无论从市场分析还是竞争性分析来看,中国地区咨询业务都还处于早期的卖方市场,我们的略是居安思危,以客户利益和为社会服务至上的原则制定其市场营销策略,开发出最有价值的信用担保客户,提供最适合社会需要的担保服务产品。

客户开发措施:

客户开发及信息收集是咨询及投资业务的基础工作,客户资源将成为我们公司贵财富,我们十分重视。计划采用下列方式建立健全客户来源的渠道:

与银行信贷部门取得广泛联系,由银行信贷部门推荐客户;

XX咨询服务公司商业计划书

与各级政府部门联系,由相关政府部门推荐客户;

与各商会、行业协会取得联系,由其推荐客户;

开展企业信用担保的会员制管理,从中培养核心客户;

对社会进行广泛宣传、搞好市场调研,开展客户登记,从中发掘潜在客户。

营销策略:

我们采用以品牌经营为核心的整合营销策略。公司的市场营销计划是以下列经营原则为基础的:

我们将综合考虑自己独立以及与其它机构联合的方式开展咨询业务;

个人咨询独立开展为主,以此作为扩大经营规模的突破口,在保证质量,严格防范的前提下,努力扩大担保业务量,追求担保业务的规模经营。

企业融资和经济合同履约担保业务的开展,特别是企业融资担保必须注重与担保投资相结合。应坚持“担保为手段,投资是目的”原则,主动寻找有投资价值的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和房地产企业等符合我们战略发展方向的投资项目,利用担保投资工具为企业提供融资担保,在条件成熟后转为直接投资。与担保业务强调经营规模的要求不同,投资业务更应强调投资效

必要时寻求其它担保机构的合作实施交叉互保和联合担保,寻求国家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再担保支持以及利用其它金融创新手段,以分散风险、减少损失;

所有贷款担保业务都寻求银行或其它金融机构与客户的协作,投资业务需要相关投资机构的配合;

建立电子商务网络,利用网站开展担保业务的宣传、担保业务登记、网上业务受理及担保市场调查、信用评级等;

利用新闻媒体和其它形式开展广泛宣传,以支持促进担保业务及担保投资的实施战略。

战略规划:

我们根据其营销策略,制定了中长期的市场开发计划,并以此为蓝本,滚动制定市场开发计划,指导公司市场营销策略的实施。预计在两年内成为岛城最大的融资咨询公司。

从技术上看,我们开拓中小企业和个人品种外, 将会选择若干成长性极好的企业作为核心客户, 并将核心客户的高速增长和可持续发展与中元籴焜业务的高速增长和可持续发展 起来, 使核心客户与中元籴焜的发展与日俱增。

在公司客户及人才储备达到一定规模后,我们业务,充分分享中小企业的高速成长成果,提高公司利润率。

时机成熟,在国家政策的许可下,成立民间中小银行,更好地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六、风险及对策

XX咨询服务公司商业计划书

行业风险: 担保与投资行业及其发展趋势中可能存在的不利因素及行业竞争情况;

市场风险: 受到商业周期的影响, 市场的发展将受相关的行业市场情况的影响;

经营风险: 在经营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担保代偿等风险;

作为咨询行业,也存在以下风险: http:///

1.政策风险: 国家政策与法律对担保业的约束与限制, 未来国家政策与法律的变化可能会对公司产生的影响;

2.业务风险: 我们的业务风险主要是担保的信用风险。

主要有:a.被担保项目可行性风险;b.被担保者信用程度;c.担保的约束方式;d.担保的集中程度;e.产权制度的制约;f.金融市场健全程度等。同时,咨询业正处在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时期,在挑战和机遇同时并存的条件下,如何有

效地防范风险,凭借其信誉、经济实力和专业技能来运作、协调政策性和商业性担保之间的关系,真正发挥其资金融通和商品流通的桥梁作用是我们营管理的主要任务。

采取以下措施有效防范风险:

信用担保最大的风险是被担保者的资信风险。因此,应对申请担保企业的资信变化过程进行深入、详细的调查。评定企业的透明度和可控度,分析企业财务结构的变化情况,计算和推算企业的赢利能力。风险控制应坚持全面深入和量力而行的原则,采用跟踪管理和及时控制的方法。同时,中国正在建立的信用评估机制,也为这一风险的防范提供了有利的保证。

把银行、企业、担保机构三方统一考虑,形成一个有三方共同组成的担保咨询机构,开展法律、会计、税务等各种咨询服务,形成有效的扶优扶强的体系;建立风险转移和联 担保机制。争取国家各级担保体系的支持。获得再担保和联合担保合作。当发生代偿时,中元籴焜可以按一定条件从再担保机构得到一定补偿,从而大大降低担保风险。另外,联合担保也是分散转移风险的有效方法。

利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开发建立出一套科学完善的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使之得到有效实施。

以个人信用担保作为中元籴焜目前担保业务的主攻目标。这类担保业务的性质决定其风险相对较小。在取得一定实际操作经验后,再逐步展开,扩大业务范围,以防范经营初期因经验不足造成的风险。

加大项目的审核力度,以及对拟担保、投资项目进行严格科学的可行性研究与论证,严格按照公司制定的各项制度规范运作,力求最大限度地控制风险。

在财务管理上,中元籴焜将根据每年的经营计划按相当比例提留担保赔付准备金和投资风险备用金等,以保障公司业务按计划正常进行。

七、资本扩展及盈利预测

1.咨询人员数量及其薪酬 情况

XX咨询服务公司商业计划书

我国咨询从业人员主要集中的地区是上海,咨询从业人数为109023人,占全国从业人数的33%,其次是北京,咨询从 业人员为98689人,占全国咨询从业人口的25%,广东咨询从业人数为

32.521.510.***13资本利润

单位:千万

结语

我们具有赢利水平高,能支撑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大力发展担保及其延

伸业务是公司的主营方向,我们的商业模式和主营业务是实现公司致力成为青广州 担保业领先者和第一品牌的先决条件。

实现商业计划的必要条件是公司能否拥有足够的资本金开展担保和担保投资 业务。由于咨询公司的性质,只能靠股本扩张的方式增加公司的营运资金,用以满足公司主营业务对资金的需求。

与所有金融企业一样,我们能否持续经营的根本保证在于风险控制。我们的

商业计划书将风险控制贯穿到市场、管理、财务和投资等涉及到经营活动的每一个环 节。公司商业计划书针对可能出现经营风险的主要层面都提示了应对措施。保护包括 发起人在内的所有投资人利益的根本在于公司能否有效的执行风险控制和风险管理的 措施。

从投资人角度分析我们商业计划表明,本项投资虽然具有一定的风险,但投资

收益是明显的,能否达到获利丰厚的投资收益取决于经营团队。股份制民营性质和境外上市目标能凝聚一支具有较深的专业化知识和丰富操作经验的经营团队。公司中高层干部的高知识结构和业内资深的经历将是经营团队的核心。

最后,我们坚定不移的立足于担保投资领域,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最终的经营

篇3:加快商业地产咨询服务业的发展

经济的持续增长、消费的不断升级, 要求商业载体与之相对应。并且在商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 必然对商业平台提出更高要求。加快商业地产咨询行业的发展与进步、加快商业地产项目服务的产业链资源整合、改善商业地产的投资环境、提高投资回报率成为今后商业地产行业的发展趋势。

商业地产咨询业举步蹒跚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56条指出:“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包括房地产咨询机构、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房地产经纪机构等。”商业地产咨询服务是房地产中介服务的一种, 是为商业地产经济活动的当事人提供商业地产市场调查研究、商业地产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商业地产开发项目策划及商业地产市场营销策划的投资咨询类服务行业。

咨询产业被誉为我国二十一世纪最具希望的朝阳产业之一。在政策导向和亚太开发银行的长期支持下, 自90年代开始, 信息咨询业、工程咨询业分别获得长足进步, 作为现代咨询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商业地产咨询, 却一路走来, 分外艰辛。

从世纪初诞生至今的本土商业地产咨询业, 目前, 基本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它在许多方面透露着缺陷:

第一, 它尚未形成一个独立而纯粹的服务门类, 通常依附于其他业务。如在执行一个商业地产项目时, 房地产经纪代理公司在业务 (销售或代理招商) 过程中常应顾客的要求为其提供有关的市场信息、有关的法规政策解释或进一步完成商业主题的规划。实际上这是商业地产咨询机构的服务内容。而房地产经纪公司从事这类服务时将其设为附带的免费服务项目, 降低了开发商对商业地产咨询服务的价值认可。同时, 在该服务模式下, 实施“咨询服务”的房地产经济代理公司缺乏专业服务领域的深度和背景, 因此很难达到专业服务的高水准要求。其结果通常是不尽人意的, 从而诋毁了商业地产咨询服务的形象。

虽然, 这种混合型服务模式在一定时期内能够适应开发商的需求, 从而占有一席之地。但是实际上, 商业地产咨询代理服务是房地产服务市场中的细分市场, 它的专业性与操作难度远远高于纯住宅市场。随着商业地产领域高风险的显现, 受自身素质的限制, 这类机构将很难满足商业地产生存发展的需求, 难以避免被淘汰出局的命运。市场呼唤着专业的商业地产咨询服务细分市场的出现与成长, 并不断凸显其市场竞争力。

第二, 咨询服务的环节被割裂, 基本上还停留在单项服务阶段。商业地产开发过程是由紧密相关、密不可分的各个服务环节链式构成。商业地产不同于房地产, 它的价值构成是由开发商、投资者、经营者、消费者四大利益主体组成, 需要平衡协调, 并在一系列价值交换、传递与提升中共同成长。它始终是个价值共同体。这种价值产生与蔓延方式决定了商业地产项目从拿地、调研定位、建造到招商、经营管理的整个过程应归于统一规划, 并采取相互关联的战术步骤有计划执行。而目前市场上普遍存在的单环节服务模式, 与商业地产的价值实现方式是相悖的。例如, A代理公司进行的前期市场调查和定位策划, 通常由接下来的B公司执行。由于后者很难理解前者的战略意图和价值实现步骤 (咨询成果大部分是无形的) , 通常会形成执行与策划方案的不协调与脱节, 使得前期定位形同虚设甚至走样。结果往往出现, 单纯的招商公司连哄带骗招入了商家 (大多是经营生手) , 不到数月, 商家胜利大逃亡, 开发商难于控制局面的状况。同时, 如果咨询公司仅仅承担前期定位、商业规划等工作内容, 而不介入招商和经营管理, 那幺他们的服务成果将难以界定和辨别, 开发商与投资者成为了风险担当者。

由此可见, 商业地产咨询领域的单一环节服务模式既不符合商业地产产业链运作的客观规律, 又不符合市场经济活动中风险共担的一般惯例。这是目前我国商业地产咨询代理业尚不成熟的主要表现之一。

第三, 咨询服务的介入时机违背项目开发的科学流程。体验经济时代, 商家品牌和经营环境氛围成为商业地产竞争的焦点。前期的物业规划环节, 对商业物业价值的增值起着关键的作用。虽然国内的开发商开始认识到了这一点, 产生了咨询愿望 (有数据显示:2005年, 已有78.9%的国内上市公司接受过管理咨询服务) 。他们接受咨询服务, 但是操作程序上往往是先进行物业设计, 后引入咨询公司, 违背了项目的科学开发流程。

商业地产咨询, 应第一时间站在开发战略的高度, 首先解决项目价值的专业研判, 然后解决目标市场研究、市场细分和定位等一系列开发战略问题, 并且按照项目定位要求, 指导建筑设计、工程实施等工作, 提供前瞻性的价值创造和价值增值方案。只有让咨询代理公司从项目立项就开始介入, 通过前期市场调研、土地价值研判、项目可行性研究, 才能对建筑的规划设计提出物业功能的配置要求。这样产生的“建筑产品”, 才有可能与经营功能、市场需求相对接。国外商业地产项目的开发流程是:可行性研究→拿地→招商→设计→建造, 其开发模式已经在过去的100年中证明了咨询前置的正确性。虽然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我们的开发流程有所不同 (因而失败也多) , 但是“调研定位先行, 建造在后”的战略统筹、“有的放矢”的目标实施是战而胜的不变基础。做错了商业地产项目的开发流程, 最终的结果, 不是开发商, 就是小业主的被“深套”。

第四, 咨询机构在合作中的地位明

显不平等。开发商与咨询机构的组合关系, 本质上是一种价值交换关系。咨询机构运用智力和“资源关系”为商业地产项目增值, 并从中分享部分反馈利益, 双方是一种“舞伴”和“裙钮”关系。然而, 实际上很多开发商未能准确地给咨询代理公司以角色定位。咨询代理公司更多的时候是充当“仆人”的角色, 不仅对产品的“控制力”较弱, 而且在利益分配上居于严重不对等的地位。当今中国对购买智力的认同度与采购价明显偏低, 其中原因万千, 但这种现状事实上严重阻碍了我国商业地产咨询事业的快速发展。

国际化大潮的席卷、城市商业的持续放量、市场竞争的日渐激化、土地资源的高度稀缺……我国商业地产对咨询的需求, 似乎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然抛开咨询企业遍地开花的泡沫外衣, 我们感受得更多的是焦虑和无奈。

商业地产咨询服务业困境的解读

从本质上讲, 我国商业地产咨询服务业的相对落后, 主要受制于经济文化的发展程度。社会对现代服务业中的智力服务普遍持保守观念, 或者不愿意高价购买智力服务。

中国的商业地产发展不是在接受理念教育中成长, 而是在接受教训中成长。“眼见为实”, 是排斥智力服务“无形产品”的思路。创意是“不可视”产品。其价值转化成“可视产品价值”, 是需要理解力与接受力的, 即“识货力”。当然, 咨询产品也必须达到专业水平。开发商不愿意在项目开发之初支付聘请专家的学费, 而是无奈地面对空铺、死铺支付“教训学费”, 这恐怕也是中国人的“节俭”之本性所造成。当还没看到结果时就要掏钱支付“学费”, 是大多数的中国开发商所不愿意做的事。这是科学开发流程与盲目开发流程所反映的中西方文化的差别, 这也是境外开发商的项目成功率高、国内开发商的项目失败率高的根本原因之一。

原因一:咨询客户群尚未形成正确咨询观。

(1) 缺乏咨询有价意识。由于咨询业的产品类型、品质鉴定和支付程序与传统经贸活动存在较大差别, 对咨询价值的认知就显得尤为关键。咨询服务目前在国内某些商业地产项目中处于次要甚至寄生地位, 其根本原因在于客户群对咨询有价意识的缺失。这种意识不改变, 本土咨询企业就算开价再低, 也依然要面对客户不愿接受的尴尬。

主导这种意识的心理因素有三个方面: (1) 自我推崇心态。部分开发企业认为, 自身经验丰富, 更贴近市场, 无须外来机构过多地指手画脚, 聘请咨询公司只不过是按照开发商的意图执行罢了。然殊不知, 其洋洋自得的成功经验, 虽然从某种角度上自成其理, 但并不能“颠覆”咨询服务的专业性。咨询, 特别是商业地产咨询, 是建立在对地产、商业、营销、信息统筹等多个专业类别的长期系统研究的基础之上的。开发商由自身局部经验引发联想的产物, 不可能比专精专攻的咨询策划来得科学。 (2) 利润霸权思想。一些开发商在行事风格上存在利润霸权思想, 认为蛋糕是自己的, 不愿意别人来分切。他们不仅不会承认咨询的价值, 甚至在建筑设计、工程/物业管理等方面也会极力压缩, 属于纯追求利润的“成本优先”类型。 (3) 一些大腕级开发商对咨询持怀疑态度。特别是开发历史比较顺利、自有人才资源丰富的品牌企业, 他们认为咨询属于可有可无的环节, 对咨询专家的观点拒绝接受。有的甚至有“他比我行, 早比我赚钱多了”的想法。

(2) 缺欠对商业地产开发内涵的理解。相对于本土商业地产咨询机构的微薄报价而言, 国内的开发商实际上是“有钱”的。他们在咨询方面的投入如此“吝惜”, 说到底是对商业地产开发链的内涵不理解、对商业地产的风险认知缺乏。有些开发商从咨询公司挖了个别策划人员, 开始自己操作, 对服务外包予以抵触。这种现象也是违背社会专业细分的市场规律的, 与国外商业地产“三权”分离相悖。

缺乏科学开发流程的商业地产, 成功是偶然、失败是必然。许多开发商是从房地产开发领域或工商贸易领域转到商业地产领域中来, 是名符其实的外行。他们不明白商业定位、建筑策划、业种组合于商业地产的灵魂作用, 不考虑商家能不能进入、消费者是不是满意等现实问题。在项目开发初就抱着面积×均价=收益的幼稚思维, 只求占满建筑用地、堆满容积率……

如运气好、地段不错, 那幺这种项目还有一线生机, 但商业价值无疑被大打折扣;如运气不好、地段稍偏, 那幺这种投资思路下运作起来的项目必死无疑。

商业地产的投资价值源于“土地价值+商业经营价值”, 是“地产+商业”, 而不仅仅是地产。只有迎合了消费者和商户的需求, 使项目具有商业经营的产出能力, 才能实现物业的投资价值、才能吸引投资者。在商铺泛滥、竞争激烈、投资日趋理性的年代, 再靠单纯的“骗”, 绝非长久之计。产权式商铺之道发生“梗阻”, 就是最有力的佐证。

原因二:咨询企业自身素质存在问题。

除了客户群意识方面的问题, 社会上咨询代理公司的整体素质不高, 也是商业地产咨询代理行业举步维艰的原因。一般表现为:

(1) 专业细分不够。 (1) 国内商业地产咨询行业充斥着许多混合型机构, 如以中介为主, 在提供房地产经纪、评估的同时, 兼营商业地产咨询业务。这类中介公司常常仅从房地产营销的角度出发, 忽略商业地产的“经营”属性。 (2) 一个咨询机构不可能包治百病, 商业地产咨询的质量与咨询师的从业背景密切相关。一些打着专业商业地产咨询旗号的企业, 主要成员出生广告、学者背景, 缺乏从事商业和地产活动的实践经验。由他们来为商业地产项目做诊断, 理论方案飞上了天, 项目执行却着不了地, 开发商自然会感觉到“就错了医”。

(2) 结构单一, 缺乏战略思路。相比较境外咨询机构, 本土咨询机构往往规模小、员工结构单一。如有些企业, 聘请清一色的MBA高学历人才, 忽视工程、技术、招商、经营、信息等专业人才, 从而无法高质量地承担信息整合、建筑策划、招商实施、经营管理组合而成的商业地产咨询服务链。这是商业地产咨询领域单项环节服务出现以及服务质量不高的内在原因。理论工作者与专业技能人员互相结合、定性研究人员和定量研究人员合理配置的多学科专家集团, 才是商业地产咨询企业应有的组织结构。

还有一些咨询信息机构以经济利益为最高目标, 不懂国际惯例、不顾公司形象、不着边际地吹嘘自己的能力, 甚至不分行业、不看类别、不择手段地去“争取”合作。这种缺乏远见和职业道德的行为严重扰乱了行业秩序, 造成商业地产咨询行业“个人素质差、服务质量不高”的假象, 使一些优秀咨询企业也跟着背了黑锅。

原因三:咨询行业缺乏市场规范与引导。

(1) 乱入行, 缺乏行业标准与政策引导。国内的咨询业起步较晚, 相应的法律规范不健全 (至今还没有一部适合于咨询行业的法律规定) 。在工商管理的法规中, 也尚未出现对以知识产品提供有偿服务的咨询业进行评估、注册登记的系统规则及条款。因而, 咨询成为了最容易“入行”的行业。90年代后期开始, 国内咨询公司遍地开花, 两、三杆枪加一间办公室, 一家咨询公司就堂皇登场了, 形成了一个城市上千家咨询企业济济一堂、蔚为“壮观”的局面。这些“草根”公司严重损害了咨询行业的形象。而商业地产咨询又是咨询产业中综合素质、技术含量要求最高的一类, 故受害更深。

(2) 信息不活跃, 资源不共享。我国的咨询业目前在业内互动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 互相挤兑、资源浪费。国内咨询机构缺乏合作意识、缺乏信息对称平台和资源整合平台, 争相往利益高的领域钻, 无法形成优势互补的竞合态势, 从而在同质竞争中自伤原气、空耗人力资源与社会资源。 (2) 信息资源匮乏, 渠道不畅。主要是缺乏信息搜集途径、缺乏对历史数据和新生数据的掌控、缺乏建立信息库系统的意识和能力。信息获取手段的落后和处理方式的传统, 造成了大量重复调研工作的出现和现成信息的闲置。 (3) 行业研究不深, 定性定量说服力不强。由于发展历史短与共享数据库的缺失, 本土商业地产咨询企业往往在进行项目对比研究时缺少统计数据与案例论据, 对项目的研究停留在“就事论事”、“即时调查”的地步, “做起来辛苦, 效果却未必尽如人意”。 (4) 人才源头不足。商业地产发展历史较短, 高等院校缺乏专业教育体系、社会办学“大兴”颇多。因而存在人才培养短缺的现象。加之本土商业地产咨询机构不愿提供具有吸引力的员工待遇和激励机制, 自身人才在流失, 却乐于“挖墙角”、“找外援”, 企业素质将不能得到有效提升。

商业地产服务业的发展趋势与对策

(一) 趋势

2007年末, 由于土地供应的继续紧缩和开发“门槛”的不断升高, 全国27000家房地产开发企业正在发生整合, 土地开发权逐渐集中到少数优势企业手中, 商业地产开发市场格局正发生着悄然剧变……

而商业地产咨询作为房地产开发的

组成部分, 与开发市场存在着紧密的联系。联动分析, 我们认为, 商业地产咨询领域在未来几年内将呈现以下三大趋势:

1. 商业地产咨询服务市场格局走向

资源整合。房地产行业洗牌, 必将带动专业咨询代理公司的整合。大批开发企业退出市场, 在客观上造成了咨询代理企业目标客群的迅速减少, 兼之马太效应的持续, 房地产咨询代理领域最终也会出现少数几家品牌公司主宰市场的局面。

在市场发展的过程当中, 开发商也

会越来越清晰地感觉到, 他要找的服务公司要希望是能够跟着他全程运作的公司。就这个意义上来说, 咨询代理服务公司的分化整合是发展的必然。我们要想获得到这个行业共赢的结果, 咨询代理公司必须放开心态, 搞好行业资源的整合。

2. 商业地产咨询服务方式向全程服务转变。

品牌型咨询公司的经营业务将朝着专业领域内的多元化发展, 以适应全程服务的现代商业地产咨询需求。据中国商业地产联盟2007年对699家商业地产开发商的网上问卷调查显示:选择“只租不售”模式的比例达到了39%。而在2006年的调查中, 选择持有性物业的比例仅为21.4%。这说明, 商业地产开发商的开发思路正在迅速向遵循科学开发流程的方向转变。而开发周期的延长, 必然对商业地产咨询界提出更加全面的介入要求, 即我们认为的产业链整合、全程化服务。

3. 商业地产咨询服务执行主体向品牌化、规范化转变。

由于开发商对商业地产咨询服务质量的要求和鉴别能力的提升以及政策法规的介入, 规范化、品牌化必将成为咨询机构的调整方向。就当前中小公司为主的中国商业地产咨询市场而言, 规范化品牌化的实现将出现两种方式:一是自我扩张, 即通过大幅增加投入, 扩大企业规模、引入各方人才, 从而实现自我快速成长;二是捆绑发展, 即进行不同专长企业的实质性联姻重组, 强化全程运作能力和竞争合力。按照咨询企业的普遍现状和转变成本, 后一种方式更会成为主流。

(二) 、对策

根据以上对国内房地产咨询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与趋势的分析, 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咨询业的发展经验, 当前我国商业地产咨询业的主要任务在于维护市场秩序和促进资源高效利用的七大公共平台的逐步建立:

1. 有政府公信力的管理资源平台。

建立社会公信力与优化市场环境, 是紧密关联的两个方面。只有优化市场环境, 剔除“劣质”企业, 才能建立社会公信力;只有建立了社会公信力, 才能为商业地产咨询业的发展塑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在我国, 政府和政策导向在民间具有不可替代的引领作用。本土商业地产咨询行业要实现市场规范、建立社会公信力, 必须由政府出台统一管理法规, 对全行业进行资质甄别和入行资格审核。咨询行业是提供无形产品的服务性行业, 鉴别手段可以界定为以下方面: (1) 出台商业地产咨询师行业背景与咨询公司技术储备审核标准。通过对个人和团队的专业技能和从业经验的标准设置, 限制不良个体的进入。 (2) 出台咨询企业商业资源储备与案例结果审查办法。咨询机构的商业资源储备, 是其能否正常执行商业地产招商、管理的决定性因素。通过该项指标, 可以有效澄清现有“虚夸”型企业、敦促咨询机构实操能力的提升;当前, 市场上案例执行的成败责任均由合作双方自行约定, 缺乏法律法规监管力度。不良中介机构常常在项目操作失败的情况下“溜之大吉”, 而后又堂而皇之地到他处继续营业。这种现象践踏了商贸活动风险共担原则, 影响了咨询行业整体形象。相关标准必须对咨询机构在商业地产项目中的参与程度与责任作出量性比例规定, 杜绝咨询机构唯利是图、不负责任的行为。 (3) 出台定期对咨询机构进行等级评定的规定。可设信誉咨询机构、经典策划案例等官方鉴定标准, 防止各类组织和个人自封名号、自制奖牌, 混淆社会视听。这一评定体系的出台, 将会对商业地产开发商在选择咨询企业时形成有力导向, 从而逼迫咨询企业自强自律, 营造良性竞争的市场环境。

2. 有行业整合力的协会资源平台。

咨询行业协会是咨询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行业协会本质上是一种互益性组织, 它的成立能规范各企业自我管理、维护业内公平竞争、实现行业自律与合作。例如:我们可以通过行业协会进行业内专业资质的审核和评选, 并对内发放证书、奖牌, 对外公开评定信息, 从而达到建立商业地产咨询行业从业标准和公众信心的目的;我们还可以通过展会、年会的形式, 促进业内的合作交流与各类业务信息、专业信息的传播共享, 达到竞合目的。

3. 有社会传播力的媒体资源平台。

信息不对称, 使国内的商业地产项目始终处于开发商找不到合适的商家、商家找不到好的商业地产的尴尬状态, 双方的沟通急需更加丰富完善的专业信息服务平台;另一方面, 搭建这样的媒体发布平台, 是宣传咨询案例与成功与否, 澄清市场、建立社会“咨询有价”意识、树立商业地产咨询行业形象的主要途径。具体操作上, 可以由品牌咨询机构或着名媒体出面牵头, 联合诸开发商、连锁商家、咨询企业和多家媒体, 实现三栖传播的目的。

4. 有社会知名度的教育资源平台。

商业地产咨询企业是知识型企业, 它与其它行业最大的区别在于它的产品是咨询师知识、经验、创意的无形产品。因而, 人才素质是其核心竞争力。只有加强人员培训、注重人力资源投入, 才能提高咨询公司的服务水准。而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尚未出现独立的商业地产学科门类, 商业地产咨询人才主要是从社会实践、私人培训中得到培养, 难以获得完整的知识体系。商业地产专业官方教育培养机构 (包括大学、从业证书、标准培训教材编制等等内容) 的建立迫在眉睫。同时, 仅仅注重培养人才还是不够的, 企业更要能够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才能为自身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新生动力。

5. 有支持力的商业项目经营运作商家资源平台。

目前, 国内商业地产的招商往往是建立在一、两个中介机构或开发商的自身有限社会关系之上。从开发商的角度来讲, 非常缺乏商业的资源。实际上, 我们完全可以以一个开放式数据库的形式为开发商和商家提供一个互相了解、多向选择的供求平台。双方各自将自身条件与要求明列其中, 寻求合作共赢。这个平台的关键是标准化、客观化。如果平台操作者急功近利地乱发广告, 甚至发布不实信息, 那幺这个平台也必然会丧失生命力。而这类资源平台应由商界行业协会来整合, 并与开发商或服务商对接, 才能有效发挥促进商家资源整合、为商业地产行业发展服务的功能。

6. 有全国影响力的专业展会资源平台。

商业地产展会、招商会、交流会虽然

在国内层出不穷, 但其大多的组织者和影响力处于一个比较低的能级, 只能达到部分信息共享、点性资源对接的作用, 远远不能满足资源充分共享的要求。建立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专业展会资源平台, 首先, 应找到一个具有信息掌控能力和行业调度能力的组织者, 如政府部门、行业协会、门户网站等;其次, 鉴于展会的规模/场地有限, 在商业地产内部应进一步业态细分, 按照专业市场、购物中心、休闲步行街、折扣店、直销店等不同商业地产类型的划分, 进行针对性的资源推介, 提高展会的交流效率, 恢复参与主体的信心。

7. 开发商商业地产项目的资源发布平台。

类似于商家资源平台, 从商家和咨询代理机构角度讲, 商业连锁网点的扩张也需要一个能够集中对比、多向对接的平台。目前, 不管是商家还是咨询机构都处于一种被动等待开发商“找上门”的状态, 不但接洽效率低、选择余地小, 而且在对接过程中开发方也耗费掉了大量精力和广告成本。

我国商业地产项目在开发阶段除工地墙体广告外, 在业内基本上处于一种不公开、无交流的状态, 而商业地产产品的开发属性实际上对信息的对外快速传递是有要求的。商业地产项目资源的早期发布与集中发布, 对开发商的招商实施、咨询机构的项目接洽、商家的网点寻觅都能够起到积极作用, 从而间接促进了商业地产整个产业链的成长。

商业地产信息资源的快速流通正迫切需要有主流媒体或协会组织出面进行商业地产项目信息集中发布的平台体系, 从而推进开发效率, 优化资源配置。这一平台应首先在现代主流传播方式——网络上得到实现 (搜房网、商业地产产业网在这方面已初见端倪) ;其后, 在全国都立起拥有固定场所的专业发布实体平台。

8. 有产业链作用的商业咨询代理机构资源平台。

商业地产包含着许多个不同的利益个体, 它的运作是一个产业链的过程。相对于房地产, 它具有更强的社会性与资源要求。不管是地产开发商还是咨询代理公司, 要想在未来的商业地产大潮中站稳脚跟, 就必须寻求更多的外界资源整合, 创建共享的资源平台。

篇4:心理咨询的商业困境

简里里创办互联网心理咨询平台“简单心理”,是在2014年6月。那时她刚结束高校的心理咨询老师生涯,想出去闯一闯。

令她受到巨大鼓舞的是,平台上线第一天,就收到了600元的预约咨询款。运行不到两年,2016年1月“简单心理”便完成了数百万美元的A轮融资,入驻的400余位心理咨询师在80多个城市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和“简单心理”一样,这个行业整体上在2016年迎来了属于自己的一波小浪潮。在这一年中完成融资的机构包括“壹心理”、“暖心理”、“成长保”、“初心客厅”、“松果倾诉”等互联网平台及一系列自媒体。

心理咨询并非新的业态,但其在中国的发展一直不温不火。遇见互联网后,心理咨询能够突破这块商业冻土,寻一条新的路径出来吗?

剩下的百八十人

中国的心理咨询行业始于1985年。那一年,1200人进入中科院心理所学习心理咨询知识,其中就有杨凤池。

“当时来学的有各行各业的人,包括老师、医生、机关干部等等,多数人都没有把这个当成主业,所以后来看大约90%的学员最后都没有做心理咨询。坚持下来的百八十人里出了很多业界的领军人物。”杨凤池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作为这“百八十人”中之一,后来他成为首都医科大学教授、知名的心理学专家。

那时,心理咨询是个新鲜事物,发展到新千年前后,市场才初具规模。

“1998年我开始做个案咨询,主要针对青少年群体,有不少家长带着孩子过来做心理咨询。”上海林紫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林紫告诉《瞭望东方周刊》,那时为了普及心理咨询,她还做了大量的公益宣传,让更多人了解心理咨询。

但林紫坦言,彼时中国还称不上有了心理咨询行业,“因为那时候还没有心理咨询师这个职业,全国也没有几家心理咨询机构。”

2001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开始推行心理咨询师的国家职业资格鉴定制度,心理咨询师作为一个职业得到了官方认可。

直到2003年,“非典”来袭,许多人开始恐慌,一些非典患者也出现了心理问题。于是,心理专家和心理咨询师的身影开始较多出现在公众视野中。

2004年在央视开播的《心理访谈》还请来杨凤池,从心理学家的角度为每期一位来访者提供新角度和建议。许多人正是通过这个节目开始了解心理学和心理咨询,不少人因此进入了这个行业。

新成立的心理咨询机构也渐渐多起来。

深圳灵通心理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灵通)创办于2003年,其常务副所长蒋宇告诉《瞭望东方周刊》,由于灵通是深圳第一家心理咨询机构,当时没有什么竞争,成本也很低。

从某种角度来说,灾害和不幸是心理咨询行业发展的催化剂。

2008年汶川地震后,通过媒体报道,各组织和机构对灾区群众的心理援助,被社会熟知,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对心理咨询师这个职业产生兴趣。

心理咨询培训机构成功之道(北京)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成功之道)创始人张冉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称,2008年之后,其公司培训课程的销售收入每年都能翻一番。

一批批成立,一批批倒闭

“尽管社会公众对心理咨询的需求在增加,但整个行业并没有出现爆发式增长。”华中师范大学心理辅导研究所所长江光荣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蒋宇也体会到了这个行业的发展困境,“创办后基本上每隔两年,灵通就在深圳多开一家机构,直到2009年开到第4家之后,就扩张不下去了,因为市场增长有限,但成本却越来越高。”

他告诉本刊记者,人工费一直水涨船高,宣传费从每点击一次几角钱攀升至每年100万元的预算,房租更是成为无法选择的大负担——只有将心理咨询室开在闹市区,才有客户,而每年房租至少30万元。

而成功之道甚至于2014年停止了心理咨询业务,只做培训。

林紫也发现,有些人一拿到证书之后就自己创办心理咨询机构,结果经营不长时间就得关张。

“我们4个直属中心加起来,每年接待1万名来访者,价格在每小时300~2000元不等,收入一半给咨询师,剩下的一半贴进硬成本,盈利空间有限。”林紫说。

杨凤池也观察到,行业里自发的心理咨询机构,是“一批批成立,一批批倒闭”,“做一次咨询平均四五百元,假如只做心理咨询的话,一个咨询师一个月总共才能接待多少人?而在繁华地段租一个写字楼又要多少钱?这样算下来,你就可以想象他的生存空间了。”

而另一方面,则是激烈、复杂的同行竞争。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从业者告诉本刊记者,莆田系医院也逐渐切入心理咨询领域,但他们的目的却不在心理咨询市场,而是借此兜售仪器、推销中药。

“这其实完全不是心理咨询该干的事,但他们钱多,宣传力度大,即便口碑很不好,还是有人去。不但把心理咨询的口碑做坏了,还会把正规的心理咨询机构往邪路上逼。”上述从业者告诉本刊记者。

“捞偏门”才能赚到钱

林紫告诉本刊记者,即便发达如上海,心理咨询业务能实现收支平衡就已经很不错了。

只有另寻出路。

当时林紫心理机构靠近华东师范大学,于是双方达成合作,为其心理系学生提供实践平台,由此林紫便自然而然地发展出了培训业务。如今,培训和企业EAP业务,与个案咨询业务在林紫心理机构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态势。

“EAP业务也是顺势而为,当时有大型国企请我去做一个心理咨询培训,后来发现,慢慢有越来越多员工想接受心理咨询,所以就逐渐形成了企业员工的心理关怀业务。”林紫说。

nlc202309091436

她发现,对于心理咨询机构来说,培训和企业EAP业务市场更容易开拓,这逐渐演变成它们的支柱业务。后来甚至涌现出了一批只做培训或者企业EAP业务的公司。

“EAP业务很火,但也不好做。有不少同行跟我抱怨说甲方不懂心理学,不尊重专业方案,需要大量沟通和磨合,这非常考验品牌运营能力。”张冉说。

在他看来,培训是轻资产业务,不但能吸引有进修需求的心理咨询师,也吸引了对心理学感兴趣的更广泛的人。

“有些人对做心理咨询是有耻感的,但又很想了解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参加培训听听课,对他们来说会减轻心理负担,而且有些人真的学成了心理咨询师。”张冉观察到。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做培训或EAP服务机构风险更小、灵活度更高,特别是在心理咨询行业监管关系尚未理顺的当下,更是如此。

一个例子是,在某些地方,带“心理咨询”字样的公司名称是不允许注册的,而咨询或培训机构的注册标准,则宽松多了。

98%和2%

对这样一个并非爆发式增长的行业来说,要靠自身的发展来扩张并不容易,而要想获得资本青睐,从而赢得更大的成长空间,凭借现有的模式恐怕很难。

一个事实是,创投圈更青睐“互联网+心理”。

2016年,除“壹心理”、“简单心理”之外,在线儿童成长顾问平台“成长保”、心理咨询平台“初心客厅”、心理健康及咨询移动平台“暖心理”、“松果倾诉App”等相继获得投资。

“二战后美国已经建立起完备的心理咨询的公有体系,留给市场的空间不大,所以在美国没有成长出大的心理咨询公司。但在中国,心理咨询仍处在起步的阶段,通过商业途径满足规模巨大的需求是可能的,这是时代和国家给我们的机会。”投资了心理学自媒体Know yourself的真格基金投资管理副总裁刘元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2016年1月,老牌心理网站壹心理宣布完成近千万美元A+轮融资。

“我们做到2014年,已经有了700万用户,当时我就开始思考怎么变现,也有一些不错的尝试。”壹心理创始人黄伟强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壹心理的变现思路是把心理咨询都做成轻型互联网产品。黄伟强判断,目前找心理咨询师的渠道已经很多了,并且真正会选择心理咨询服务的可能不足总人口的2%。

“98%的人对心理咨询认知不足,我要争取的是这98%的存量市场,而不是已经接受心理咨询服务的2%的增量市场。”他说。

壹心理的变现尝试,包括场景化心理课程、每次10元的付费小测试、半小时58元的即时倾听服务等。

“我们做过调查,用户中70%是女性,因此我们的产品设计会偏向她们这个群体。比如我们199元的《谈一场不分手的恋爱》课程,两千余人购买,收益还是可观的。”黄伟强说。

只是这样的尝试,对于形成稳定的、可持续的商业模式而言,还远远不够。

黄伟强也觉得不是很乐观,他判断现在中国的心理咨询行业仍处于一个早期阶段,消费者对心理咨询有概念但没形成习惯,但他认为,这个过程就像电影的发展史,最终心理咨询会像看电影那样被广大消费者接受。

因此,黄伟强做科普、热文,做免费试听、测试等等一系列“看不懂商业模式”的工作。

“不服务好98%的人,心理咨询的商业拐点也不会到来。”他说。

这个行业能承受高速增长吗

2016年11月29日,北京大学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心与简单心理联合发布了《2016心理健康认知度与心理咨询行业调查报告》。

报告指出:98.1%的受访者面临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扰,平均每人预约9.6次咨询,平均每人在咨询中花费4631.1元,更有15.5%的来访者在简单心理进行了20次以上咨询。这样的数据看起来生机勃勃。

杨凤池非常认可这种“心理+互联网”的尝试,但他也为这些先行者“捏一把汗”:“互联网经营最重要的就是把规模做大,从执业心理咨询师的数量和接受心理咨询服务的数量两方面来看,怎么做大?从另一方面说,即便做大了,怎么管理咨询师、保证线下心理咨询的质量?要是出一例来访者自杀事件,平台有没有责任?”

这些问题,简里里不是没想过,她自认为选了一条最难走的路。

她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从2014年发展至今,简单心理活得还不错,现金流保持每月20%左右的增长,单月流水已达数百万元,71%的来访者选择了线下面对面的咨询方式。

“我们主要的商业模式就是咨询费用的5%~15%的抽成,这比线下机构抽成比例低很多。并且我们提供一整套工具、流程、专业成长、法律服务的系统,在这个复杂的行业市场里最大程度地维护咨询师的正当权益。”简里里说。

她还告诉本刊记者,简单心理获客主要靠口碑和咨询师推荐,这与铺天盖地的宣传、吃力不讨好的地推等惯常的互联网打法并不相同。

此外,简单心理不设置评价心理咨询师的公众页面,也从不打折,并且要求心理咨询师上传真实而非美丽的照片。简里里说,这些都是为了更好地完成心理咨询服务而制定的规则设置。

“我们做的很多事,其实是在建立标准,有些甚至是反互联网的。因为心理咨询本身有极强的专业性和行业道德规范,有些是与互联网相悖的,在两者之间,我们肯定首先满足专业性。”简里里说。

篇5:心理咨询语音服务商业计划书

甲方: 乙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之上,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经充分协商一致,甲方委托乙方作为其项目的商业咨询服务顾问,对项目进行前期市场研判及商业定位方向咨询服务工作,并签订本协议,以资双方共同遵照执行。第一条项目名称及项目地址

1、项目名称:(暂定名,以立项后核准的项目名称为准)

2、项目地址:

3、项目面积: 第二条合同期限

本合同自签订之日起生效,合同期限【45】个工作日。如果合同期限届满,双方尚未履行完毕合同项下的权利义务,双方另行签订补充协议,确定合作期限及合作条件。第三条 服务内容及费用

1、服务内容:前期市场研判及商业定位方向咨询服务,(具体服务内容见附件一)

2、前期市场研判及商业定位方向咨询服务费用:人民币15万(大写:壹拾伍万元整);

3、前期市场研判及商业定位方向服务期限为收到甲方本服务项第一笔费用之日起【30】个工作日。

4、费用支付

(1)自本合同签订后5个工作日内,甲方支付给乙方合同总额70%的费用,即【10.5】万元整;

(2)乙方提交成果方案并得到甲方确认后5个工作日内,甲方支付给乙方剩余的30%的费用,即【4.5】万元整;

5、如甲方需要提供合同范围外的其他专业服务,双方另行协调收费标准;

6、因该项工作由乙方指派的人员的差旅费用由乙方承担;乙方指派人员以外的因甲方要求而产生的差旅等相关费用甲方应另行支付。

7、如甲方需要,另行安排乙方进行合同范围外的外出调研等附加工作,则该部分差旅费用由甲方承担,乙方提供相应的发票,实报实销。附加工作的服务费用按照乙方的收费标准另行收取。

第四条甲方的权利和义务

1、本合同签订后,甲方应根据乙方的实际需要提供该项目包括但不限于开发建设依据性文件(例如: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等)。

2、甲方须根据本合同约定向乙方支付服务费用。

3、甲方出具任何同履行本合同相关的书面文件,包括但不限于履行义务的通知、确认书等,都应当经有书面授权的项目负责人签字或加盖公司印章。

4、甲方收到乙方报送的工作成果后,应当于三个工作日内出具《确认单》(格式见附件二)确认收到乙方报送的工作成果。

5、甲方负责审定乙方报送的研究报告及其他工作成果并应及时给予书面回复。如果甲方在收到乙方报送的研究报告及其他工作成果后十个工作日内,没有给予任何书面回复,将视为甲方已经书面确认相关报告及工作成果。

6、甲方在足额支付相关费用后,甲方对乙方提交的工作成果拥有知识产权。

7、甲方应负责协调项目相关之第三人,包括但不限于政府部门、设计单位等其它合作单位,保证乙方工作顺利进行。

8、如因乙方单方面原因延迟交付工作成果,甲方提出书面通知后15个工作日内,乙方仍未交付相应工作成果,甲方有权单方面解除本合同,并有权要求乙方补偿因此而造成的损失。

第五条乙方的权利和义务

1、乙方有权根据本合同向甲方收取费用,如甲方延迟支付咨询服务费超过15天以上,乙方有权中止合同履行,直至甲方结清应付款项,甲方延迟支付咨询服务费超过30天以上,乙方有权单方解除合同,并有权要求甲方结清所欠款项。

2、乙方出具任何书面文件,包括但不限于通知、确认书等,都应当经项目联系人签字或加盖公司印章。

3、乙方收到甲方费用后,应即时展开该项目的各项工作,所有相关该项目具体方案须事先经由甲方同意后方可执行。

4、乙方应根据甲方的要求和实地考察情况,在进行深入的调查和分析研究工作后,在本合同规定的期限内高质量完成各项工作。

5、对于甲方就乙方提交的工作成果提出的合理修订建议,乙方应及时给予修订,修订期限将根据工作成果的复杂程度和修订建议的性质确定,但一般不应超过五个工作日。

6、乙方修订工作成果所需时间不计入工作期限,且乙方有权根据修订时间相应顺延各阶段工作周期,所需工作周期原则上不影响项目的整体推进,且顺延时间必须提前通知甲方。

7、乙方在收到甲方支付服务费用后3个工作日内应当向甲方提供等额正式发票。

8、乙方保证所提交的工作成果不侵犯第三方知识产权。第六条服务形式

1、甲方在此授权为项目负责人,代表甲方安排、配合、验收乙方工作并执行一切与履行本合同书有关的事项。如甲方需要变更项目负责人,应当提前3个工日书面通知乙方并出具相应的授权书。

2、乙方应为该项目组成专门的项目服务团队,同时指定为项目联系人,负责与甲方联系并执行一切与履行本合同书有关的事项。如乙方需要变更项目联系人的,应当提前3个工作日书面通知甲方。

3、乙方为甲方提供的服务内容,均须提交给甲方以正式格式打印的文稿、图纸、图片稿件(参照甲方任务书标准)或记载相关内容的可以满足制作、使用要求的电子文件及其它形式载体作为工作成果。

4、甲乙双方的书面函件中,如任何一方在函件中要求他方就特定内容或全部内容在收到函件后指定的期限内回函的,则另一方有责任于指定期限内回函。否则,另一方将被视为同意函件内的有关内容和要求。第七条违约责任

1、如非因乙方原因,导致乙方未能按时完成各阶段工作,乙方有权相应顺延各阶段工作周期,且乙方对甲方不负赔偿责任。如上述延期导致乙方工作期限延长、项目成本增加的,根据实际情况,双方可协商另行支付工作费用,费用标准根据届时实际情况双方协商确定。

2、在合同履行期间,甲方如因自身原因要求解除合同,甲方应结清合同解除之前甲方应支付乙方的服务费用。

3、如合同一方向相对方发出的有关履行本合同项下义务的通知、公函等书面文件未经盖章或者未经有书面授权的项目负责人签字,合同相对方有权拒绝履行相关义务。对因上述原因造成的一切损失和后果,由文件发出方自行承担。第八条不可抗力

1、如果任何一方因战争、行政控制、恐怖事件、严重火灾、台风、地震、洪水、流行病和其他无法预见、无法避免和无法克服的不可抗力事件,未能履行本合同项下的任何义务,受影响方应就该不可抗力事件的发生以传真方式立即通知另一方,并在不可抗力事件发生后的十四日内以快递的方式向另一方提供由主管机构或中介机构出具的确认不可抗力事件发生的证明。在发生不可抗力时,受影响方应尽其最大努力立即采取合理措施,以将该影响和损害降到最低。

2、受影响方不应对由不可抗力事件导致的任何合同义务的迟延履行或不能履行承担责任。但受影响方应尽快以传真方式将不可抗力事件结束或消除的信息告知合同对方。

3、当不可抗力事件终止或其影响消除时,双方应立即继续履行其义务,而且合同期也相应顺延。如果不可抗力事件的影响持续超过180天,双方应通过友好协商达成协议。如不能达成协议,则按照本合同第十条规定提交法院解决。第九条保密条款

1、为履行本合同,甲方向乙方提供的经营、业务、产品技术等所有相关的各种形式的文件、图纸、信息、软件等资料,乙方有义务负责保密,并应采取一切合理的措施以使其所接受的上述资料免于散发、传播、披露、复制、滥用及被无关人员接触。

2、同时在甲方向乙方付清全部服务费用之前,乙方向甲方提供的各种形式的文件、资料、图纸、信息、软件的资料只限于甲方内部用于本项目的用途,甲方有义务负责保密,并应采取一切合理的措施以使其所接受的上述资料免于散发、传播、披露、复制、滥用及被无关人员接触。

第十条争议的解决方式

1、凡因执行本合同产生的一切争议,双方应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任何一方有权向原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提出诉讼。本合同适用中国法律。

第十一条通知

1、有关本合同履行的任何书面通知或往来文件应当以专人送交、传真、挂号信或特快专递的方式递交。上述通知或往来文件应当按照下述地址送达,本合同中另有明确规定的除外。送达标准为:(1)如由专人送交,在送至相关方地址时;(2)如传真送达,在发出传真,且发送方的传输报告显示所有传真均已被接收方接收;(3)如以特快专递或挂号信送达,则为邮件交寄之日起第三天时;符合以上任何一项标准的通知都应当被认为已经被送达。甲方:乙方: 地址:地址: 收件人:收件人: 电话:电话:

乙方银行账户: 公司全称: 开户银行: 银行帐号:

2、如合同一方变更此处列明的联系方式,应当将该变更以书面形式及时通知合同另一方。第十二条其他

1、本合同自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

2、本合同一式肆(4)份,甲乙双方各执贰(2)份,具有同等效力。

3、本合同附件为合同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如果附件与本合同正文不一致,以本合同正文为准。

4、对本合同条款的任何补充或修改均应以补充协议或确认书的方式进行并经双方授权代表签字、公司盖章后生效。这些补充协议和确认书构成本合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本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若补充协议或确认书同本合同就同一事项的解释有不一致之处,以补充协议或确认书为准。

5、未经另一方事先书面同意,任何一方不得将合同项下的任何权利和义务转让给第三方。

6、本合同自签署之日,取代双方就本合同项下内容所达成的一切口头、书面及其他形式的承诺。

甲方:

乙方:

法人代表:法人代表:(或授权人):

(或授权人): 日期:

日期:

附件一:商业咨询服务内容

一、商业立项可行性分析

1、城市宏观情况

2、城市商业市场基础情况

3、项目周边市场分析

4、项目SWOT分析

二、商业定位方向建议

1、项目物业组合模式建议

2、商业目标客群分析

3、项目商业主题方向建议

4、项目商业功能模式建议

附件二:签收确认单

签收确认单

我公司于签收日收到提交的《》共()份。特此确认。

篇6:托管服务商业计划书

一、项目名称:xx儿童托管服务公司

经营范围:儿童托管、课后辅导、营养配餐服务的提供

项目投资:20万人民币

场地选择:xxx路靠人民路段

项目概述:创办xx儿童托管服务公司,将父母亲无法照顾的儿童组织起来,管吃、管睡、管学习辅导,解决家长与儿童双方面困难,而且利用系统的管理教育,培养儿童的自我约束、独立管理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造福下一代。

二、市场分析

目前,广州市的儿童托管已成为市民日常生活中一个老大难的问题,这是我及身边熟人常谈及孩子读书后,因上班远而不能及时带小孩,也有谈到小孩读书后,因吃不好午饭变瘦了。谈论更多的是,父母文化程度低辅导孩子做作业成问题,代沟问题等,由此产生一种想法,如果能把这些小孩组织起来,保证孩子们吃得香、睡得好,同时辅导他们做作业,难道不是一个很好商机吗?

1.市场需求分析

据悉,现在广州市有小学几百所,各小学都不同程度出现托管难的问题,据不完全统计各小学平均有900名学生,新生入学需要托管服务约60%,需要辅导各科作业约45%,需要美术、音乐、英语等辅导约30%,需要单科作业辅导约20%。

从上述数据分析:

①当今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较以前大有提高;

②当今的孩子竞争性强、压力大;

③父母投入社会工作多,难以照顾好孩子;

④教育社会化的程度需不断提高。

2.市场竞争与前景

社会进步必然存在竞争,在创业阶段必须重视行业竞争,据有关报道,目前,广州在开发家教、托管服务市场的时间不算很长,但普遍存在着质量不高的问题,如:货不对板、师资不合格、服务质量差等。只要扬长避短,制定自己的竞争优势,突出优点,创新发展,才能不断满足社会的需求。发展潜力是十分巨大的,从创业项目来讲,只要重视竞争对手,采取“全方位发展,服务多元化,以优质服务取胜”的经营方针,一定能成功。

三、成本预算

1.薪资预算

说明:专科课程辅导老师不作工资预算,故不计人经营成本。组织一个班另外聘辅导教师,只计提成。(见辅营业目标的说明)

2.投资预算

说明:

(1)对原经营场所只是修补性质的简单装修。

(2)要充分利用原经营场所的基本设施:电器、办公设备、桌、椅、床等,用旧添新。

3.经营成本预算

说明:

(1)学生伙食费用:按每月160名学生计算:其中有80名学生是午、晚餐的,估计240餐次,每餐伙食收费1.50元,则每天伙食费用共360元,按月30天计,每月有22天工作日,计算得每月伙食费用是7920元。

(2)学生伙食标准:针对少年儿童饮食需求,按不同节令制定出符合标准的菜谱。

(3)失业人员创业在税收政策方面有一定优惠。

四、盈亏分析

l.经营目标

(1)实现招生目标:全年l920人次,即每月160名学生。

说明:

①l920人次,实际是每月160名学生的重复。

即:160×12个月=l920人次。

②160名学生是以4个小学计算,平均每个小学录取40名学生,则:4×40=160名。

③每个小学平均900名学生,按录取40名计算,则只是每个学校的4.4%的学生。

(2)主营业额目标:全年营业额:768000元(托管服务)。

说明:

①月营业收入:160名×平均单价400元=64000元。

全年收入:64000元×12个月=768000元。

②平均单价是以(午托、午晚托)算术平均法计算所得: 400元。

(3)辅导营业目标:全年营业额:10200元(家教、辅导)。

说明:

①全年招生34名,每科收费300元。

34名×300元=10200元

②每周二晚辅导课,每班11一12名学生。

③每班每月营业收入3300元,辅导老师按每晚50~100元提成,平均为75元。

3300-(75×8晚辅导课)=2700元

④第二年营业额增加10%,第三年营业额20%。

2.投资收益预算

主营业利润=年营业额一总成本税金

=768000-(43840×12个月)-(2000×12个月)

=217920元

辅营业利润=年总营业额-提成总额一其他费用

=10 200元-l800-400=8000元

总利润=主营业利润 辅营业利润

=217920 8000=225920元

五、盈亏预测

(1)如果全年招收1315个次学生,即每月为109个学生就为保本经营。

(2)如果全年超过l315个次学生,即每月超过计划109个学生就有盈利。

(3)如果全年不到l315个次学生,即每月不到109个学生就出现亏损。

(4)如果按计划完成全年招收l 920人次学生,即每月招收160个学生则实现利润21.4万元(每月招收160个学生:实际是每个月报60名学生的重复)。

六、风险预测

(1)选择经营场地的地理位置是否合理:

(2)场所与学校的地理位置是否合理;

(3)对竞争对手的了解不足;

(4)实际投资超出预算;

(5)管理制度不完善;

(6)师资质量问题。

控制办法:

①选择经营场所必须进行实地考察,多选几个点,多提几个方案,请专家评价选最佳方案。在有条件下可在经营场所周边的居民进行一次民意调查,为决策提供有利的依据。

②学校与场所间要充分考虑所需的接送时间、交通工具等,避免迟到现象。

③加深对竞争对手的了解:避实就虚,做到他有我有、他无我有,并且定价合理。

④对每次投资要进行经济核算,在预算时要宽松或上下互补。

⑤教师要进行严格考核,质量要严格把关。

七、相关的法律法规

(1)据《民法通则》第18条的规定:监护人应当履行监护职责。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除保护被监护人的利益外,不得处理被监护人的财产。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侵害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的,应当承担责任,给被监护人造成财产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因此本公司在托管儿童的时候,其实就应当担负起儿童的监护责任,既要防止儿童(被监护人)有什么损害,也要防止儿童对外造成什么损害,以免导致不必要的赔偿责任。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交纳社会保险,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

八、人员机构设置管理方式

1.组织结构与职能范围

2.领导方式

3.制定工作岗位职责,由上至下每个工作岗位制定出责任、权利、行为规范。

4.管理模式

①总经理→部门经理→职员的直接指挥方式。

②实行分级管理:由上至下:部门经理对总经理负责,职员服从部门经理工作分配;由下至上:职员有问题向部门经理提出,部门经理向总经理反映。

③引入竞争机制、激励机制:重视个人绩效表现,部门经理、主任、员工不固定,能者上。

④管理方式人性化:重视调节员工的情绪,发挥积极性,以提高工作效率。

⑤用人标准:

专业人员:本科毕业、持有国家认可的资格证书。

总经理:合作双方选举产生。

员工标准:大中专毕业,道德品质优良、责任心强、努力工作。

5.建立管理制度

员工守则、岗位职责、待遇、考勤奖罚、晋升、财务、安全防火。

九、市场营销策略

1.服务说明与定价

(1)午托:接送小孩、午餐、辅导作业、午睡 250元/月

(2)午晚托:接送小孩、午餐、辅导作业、午睡、晚餐、淋浴辅导作业、晚上9点家长接回家 550元/月

(3)代请各科家教老师: 20元/每次

(4)单科课程辅导:语文、数学、自然、历史、地理、英语、美术音乐等 300元/月

(5)课外知识辅导:道德教育、情绪控制教育、理财教育等 300元/月

(6)特殊服务:孩子遇病不能回校上课或白天在校发生事情,提供及时协助 30元/次

说明:

①托管服务(午托、午晚托)以4~5个月为一个学期计算。家教、辅导课按每月为一期计算。

②托管服务招收四个班,每个班45名学生,寒暑假照常服务。

③辅导班,每12名学生一个班。

2.经营策划

(1)场所定位:

①选择交通方便的场所。

②场所周边学校不少于4个。

③选择的场所在老城区。

④场所的面积不少于500m。

(2)设定经营场所:

①营销策略:

加强联系、不断了解、推陈出新、满足需求。

②营销手段:

(1)熟人推荐:利用熟人介绍。

(2)公关促销:利用学校关系,由学校推广促销。

(3)宣传推广:到各学校设点进行宣传推广工作,特别是中午、下午放学时的宣传。

(4)单位宣传:到学校门口和深入学校周边的居民区派发单张。

(5)电话热线:接受家长的咨询、推广、投诉。

(6)人员推销:直接推销。

(7)街道设点:深入各街道居委设招生站,进行宣传推广。

3.经营计划

①把新生入学的促销工作作为全年的重心来抓。

②销售指标落实到个人,经济效益挂钩。

③做好各学校、街道居委的宣传、公关工作。

④宣传单张必须及时派送到准消费者手中。

⑤为完成主营业目标:公关促销计划完成25万元,宣传推广计划完成20万元,单张推广计划完成10万元,人员推销计划完成5万元,街道居委计划完成1.0万元,其他完成1.8万元。

⑥辅营业额的完成,靠做好家长细致的思想工作,完成全年招生34名学生并不难(保守数)。

上一篇:门口值班室资料下一篇:5 07交通安全法制教育讲座活动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