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空乘服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24-05-02

浅谈空乘服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精选8篇)

篇1:浅谈空乘服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优化纳税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李振华调研报告

税收征管模式改革,优化纳税服务是当前税务部门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也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正确认清目前优化纳税服务中存在的问题,从思想上加强认识,建立和完善制度,提高服务的科技含量,进一步优化纳税服务,以构建和谐的征纳关系。但是与深层次服务含义对比,服务意识淡薄、服务运行机制不够规范、服务水平偏低、纳税人满意度差等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

一、当前优化纳税服务存在的问题

1、优化纳税服务观念还不够强。对“为纳税人服务”的观念未从根本上树立起来,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错误认识,一些干部将执法与服务对立,不能认清执法与服务的对立统一关系,将二者人为地割裂开来,传统“重监管,轻服务”治税理念依然根深蒂固;一些干部职业优越意识强烈,存在不同程度的官本位思想,面对纳税人总有“群众求我”的想法,心理上有优越感,居高临下,衙门习气和作风时有表露,解答咨询问题嫌烦,办理涉税事宜拖拉,离岗现象也时有发生。税务机关和税收管理员存在偏重于管理和执法,忽视优化纳税服务,没有将其提升到法制化的层面;征纳双方的法律地位不平等,存在着管理者与被管理的不平等关系;税务机关管理理念存在过错推定,不相信纳税人能够依法自觉纳税。

2、优化纳税服务体系缺乏系统性。囿于目前税收法制建设不够健全、税收违法犯罪行为较为猖獗的秩序现状,税务机关在依法提供优化纳税服务的同时,绝不能放弃对各种违法行为的严肃查处。严格税收执法,开展税务检查,打击偷逃骗抗税行为,实质上是对绝大多数纳税人权益的保护,是一种有效服务形式。一是没有建立专门优化纳税服务机构。二是尚未建立优化纳税服务考核机制。没有形成一套从制度、实施到绩效评价、信息反馈、服务监督、业绩考评和责任追究的优化纳税服务工作机制。三是缺少长效发展机制,没有从长远出发规划、设计服务内容。

3、优化纳税服务的层次较低。推行的首问责任制、一站式服务和多元化申报方式、电子缴款、文明用语等,这些项目层次较低,与真正意义的优化纳税服务还有很大的差距。具体表现在:一是纳税申报方式较单一,未能有效实施多元化申报方式。二是目前个性化服务方式流于形式,没有特色,不能满足不同对象的不同要求。三是服务质量和效率有待提高。优化纳税服务偏重于口头上的服务,不切合实际,从纳税人角度考虑问题的服务较少。四是优化纳税服务的手段滞后,优化纳税服务科技化、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

二、优化纳税服务的对策

税务机关要坚持以纳税人为本,服务形式由随意走向规范,申报方式由单一走向多样,咨询辅导由包办走向中介,优化纳税服务工作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征纳关系进一步走向和谐。

1、增强依法治税与优化纳税服务意识。依法治税是优化纳税服务的根本,也是提高优化纳税服务水平的基础。税务机关必须坚持“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的原则,大力推行纳税评估、检查约谈、检查准入和企业纳税信誉等级评定等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在征收管理过程中充分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营造良好的税收环境,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将优化纳税服务写入法律条款,基本上每章都涉及到优化纳税服务,可以说为纳税人服务是税务干部的法定义务和职责。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税务干部的思想品德教育,增强广大税务干部依法服务经济、服务社会、服务纳税人的自觉性,在转变服务观念、优化服务手段、强化服务措施、加强服务监督等方面不断大胆创新,努力为纳税人依法纳税提供全方位和高水平、低成本的服务,切实维护纳 1

税人的合法权益。规范税收执法行为就是规范优化纳税服务行为,依法治税与优化纳税服务在税收管理中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严格执法就是最好的优化纳税服务。为此,要牢固树立依法治税就是对纳税人最高层次、最佳的服务的思想,坚持公开、公平、公正、严格执法,做到在执法中服务,在服务中执法,把优化纳税服务体现到依法治税中,最大限度地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2、树立管理服务与诚信服务的观念。税收执法必须体现和服务于纳税人的利益,要把为纳税人服务的思想、行动贯穿于税收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自觉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就要求税务机关树立“管理服务”的观念,坚持管理中服务、服务中管理的原则,把服务社会、服务经济发展、服务纳税人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创立优化纳税服务工作新机制,切实将优化纳税服务落实到各项税收征管工作之中。而诚信办税是提高纳税遵从度的有效措施,牢固树立“诚信服务”的观念,以纳税人的需求为导向,建立一个规范化的优化纳税服务体系,把优化纳税服务贯穿税收工作的全过程,满足纳税人的各种需求,为纳税人提供税前、税中、税后服务,简化办事程序、优化业务流程,减少审批项目,使征税过程进一步提速;完善办税服务场所建设,增设办税服务咨询岗台,直接为纳税人提供准确的咨询和条件;提供导向性诚信服务,针对不同纳税人,定期编发内容全面、操作性强的办税指南,使简单的说教转变为有重点、有目的的解疑释难,将政策服务由浅层次的审批管理转变为主动介入的优化纳税服务;公开办税制度,推行阳光办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优化纳税服务的整体效应。

3、完善纳税评估与责任追究制度。纳税评估是新形势税收管理的新的管理举措,将纳税评估与辅导并重解决纳税人的各种问题,将优化纳税服务渗入到纳税评估的各个环节,形成整体合力,为纳税人提供称心满意的优质服务。按照定责定岗定员的原则,对现行岗位职责体系进行优化和重组,将每个执法岗位的执法权限、依据、程序、目标及相应责任,都一一明示,使每一个税务人员都知道自己干什么、怎么干、干错了会受到什么处罚,从而自觉在此基础上,全面梳理办税流程,大力推行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延)时服务制、公开办税制等优化纳税服务措施,不断挖掘优化纳税服务内涵、丰富优化纳税服务的载体和手段,切实完善对税收执法权力过程控制和结果控制的各项配置,使每一项服务都有人负责,不负责或出现服务过错都要受到追究,形成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的良好局面,从制度上减少和杜绝执法随意性以及损害纳税人利益的行为。

4、落实税收管理员与创新监督机制确保服务措施到位。要保证优化纳税服务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必须落实税收管理员和创新监督制约机制,保证向纳税人提供良好的服务。一是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建立健全各项服务监督制度、业务管理制度和服务操作流程。二是公开服务承诺内容,设立意见箱和举报电话,以增强税务人员的自律意识,为纳税人和社会各界开展监督提供有效依据;三是对税收管理员进行优化纳税服务的管理考核,制定科学可行的考核指标和方法,充分发挥广大纳税人和内部监察人员、特邀廉政监督员的作用,齐抓共管,并不定期进行检查,将结果进行通报;四是建立税务机关与纳税人之间畅通沟通渠道,建立公开的、由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监督评估机制,对优化纳税服务进行科学的监督评估,帮助税务部门正确认识自身服务现状,及时总结经验,改正不足,不断提升优化纳税服务的层次和水平。

5、整合资源,提高纳税服务科技含量。优化纳税服务离不开信息化建设的驱动和支撑,整合优化纳税服务的资源,完善涉税业务流程和人力资源配置,使征管业务和服务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一要实现征管软件的通用化和兼容化,建立统一规范的信息应用平台,做好数据和功能衔接,提高涉税综合分析利用水平,逐步使税务机关内部征管信息在全国税务系统内传递和共享。二要建立安全高效的电子政务建设,充分运用电子技术,对现有税收业务和政务进行信息化设计,对每个岗位及工作过程实施全程监控和电子考核,促进工作方式

转型,在社会涉税信息资源共享的基础上,完善电子签名技术,实现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款划拨、税务咨询、政策查询等业务的网络化服务,全面开通纳税服务网络和12366税收服务热线,为纳税人提供全方位的税收政策咨询以及表格领取或下载等互动式免费服务,为优化税收服务提供更加有力的技术支持。三要加强社会信息管理网络体系建设,开发和完善网上户籍管理、网上申报纳税、电话申报纳税和金融网点申报纳税等系统,实现部门之间信息共享,拓展信息化服务内容,将税收管理、涉税受理、维权服务等所有纳税服务内容都纳入信息化管理服务系统,为纳税人提供全方位的自助式服务。

篇2:浅谈空乘服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气候条件的分析,论述了加强农村公共气象服务的必然性。通过对目前农村气象服务存在的不足和现状进行重点分析,对农村气象服务的特殊性进行了总结,提出了完善农村公共气象服务的途径和许多可行性的举措。

关键词:农村,农业,公共气象服务,问题,具体措施

引言: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问题与气象工作紧密相联息息相关。气象工作与“三农”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农业生产受自然地理条件以及天气、气候条件影响十分明显。丰富的农业气候资源为农业生产发展提供了良好支撑,另一方面各类气象灾害也对广大农民生命财产安全以及农业生产构成严重威胁。为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作出应有贡献,我们应着力解决制约气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各种不利因素,充分利用现存资源,大力提升气象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更好地促进农业的发展。

文献回顾:

1.构建农村公共气象服务体系若干问题研究 王晓录 郭玉喜 山西省气象局,太原,03002 文章在分析山西省气象为农业农村服务的现状与不足的同时,提出了新农村建设对气象服务的五大需求。作者在研究了新农村建设服务体系的建设问题,提出构建农村气象监测体系、农村气象预测服务体系等问题,同时提出了建设气象服务的保障措施。

2.关于做好农业气象服务的几点思考 蒋运志,唐熠,唐桥义(广西桂林市气象局,广西 桂林 541001)

文章通过对我国气候条件、气象灾害的研究,指出气候条件越发严峻的事实。作者分析了当前“三农”存在的主要气象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以便更好地促进农业增收、农村健康发展。

3.江苏特色农业气象服务技术方案 张旭晖 商兆堂 蒯志敏 王俊 谢洪芳

文章通过对江苏省气象局因地制宜地制定的江苏特色农业气象服务技术方案带来的成功进行分析,提出在为进一步深化特色农业气象的大背景下,针对如何 提高特色农业服务水平和质量, 增强农村气象防灾减灾决策服务能力,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自2004 年以来连续8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就农业农村和农民增收,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问题,农业防灾减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现代农业的发展等工作进行部署,对农业气象业务服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气象事业更快更好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和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做好气象为农业服务工作,对农业发展和粮食生产安全、防灾减灾、趋利避害、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等各方面具有十分重要意义。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一项最重要的任务。

一、我国农村气象服务存在的问题: 1.公共气象服务产品针对性差。

我国的气象预报大多具有普遍适用性,各地的预报包含的要素都是相同或相近的,没有专门针对农业的气象预报。大多数农民听天气预报只关心的是是否有降水,是不是会降温,对其余的天气要素都不关心。

2.气象信息传输效率得不到保证。

农村获取信息的途径相对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电视直播的天气预报和部分手机发送的气象信息以及广播电台发布的气象信息。3.农村气象知识的普及程度不高。近些年气候变化越发明显,气象问题越发显著。农村居民在自然问题面前显得束手无策,主要原因还是掌握的气象常识过于薄弱。也正是由于农民的气象知识薄弱,才导致不能最大程度的发动群众来采取全面的抵抗自然灾害的措施。4.农村的减灾防灾的体系不健全。

主要的防雷防雹设施在大多数的农村都属罕见,农民防雷防雹意识淡薄,经常会发生闪电使人畜致死的情况。

5.气象信息传输存在着一定的盲区和滞后性。

因传输手段所限,广大农村特别是偏远山区农民经常难以及时获取气象预警信息,致使农村成为遭受气象灾害损失最为严重的地方。需求与服务不能很好地“对接”。6.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和服务及时性与规模化农业生产需求有差距。

天气预报的精细化、针对性还满足不了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二、针对农村气象服务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的对策 宏观层面:

1、广开气象信息获取渠道。

建议气象局与通讯运营部门联合建立“绿色通道”,向更多农民开通手机短信包月信息,重点发送气象灾害预警手机短信,逐步完善预报服务传输系统,建立信息接收平台和气象灾害预警系统,建立较密集的气象预报预警显示牌,同时建立镇、村气象信息员队伍,基层气象防灾减灾队伍。

2、开展多层次的气象信息服务。

气象部门不仅要做好日常的天气预报工作,同时要加强农业生产中的服务,及时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等中长期服务。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关系密切,农民产前、产中、产后都需要优质的气象服务.。

3、开展气象知识科普宣传。

农民对气象知识尤为缺乏,特别是防灾减灾知识,气象局可组织气象知识宣传队伍,进村进行宣讲,同时编印一些气象知识宣传单、小册子、宣传画册等,利用村镇集会广泛散发。还可以与村委会建立宣传气象知识制度,定期进行广播宣传,方便农民获得更多的气象知识及防灾减灾知识。

4.建立多样化的农村气象信息发布体系。

建议气象部门通过农村灾害性天气广播发布系统、手机短信发布系统、电子显示屏发布系统、网站发布系统等平台发布气象信息。具体落实层面:

1.依靠科技进步,大力提升气象服务的科技含量

加强对农业气象灾害的监测、调查和影响评估,加大农业气象(农作物的产前、产中、产后天气预报分析和农作物的产量预报)服务力度;

不断提高对农林业病虫害、地质灾害等突发公共事件的气象预警和应急保障能力。积极应用卫星遥感技术预测产量,应用各种先进手段提高预报准确率,及时开展环境评价、气候资源利用与保护等项工作,充分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为新农村建设开发新的清洁能源,在农村建设、能源利用、建设规划等方面做好气象服务工作。

2.加强气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

① 加快气象观测站网建设,为突发性灾害天气的预报预警提供可靠资料,从而为农业生产、农村稳定和农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提供气象保障。可以采取以地方财政为主体、部门支持、社会(企业)赞助等多种方式筹集资金,加大对中小尺度气象灾害监测网建设的投资力度,优先完善天气敏感区中小尺度气象灾害监测网建设,实现所有乡(镇)和部分行政村建有自动气象站的目标,达到有效监测局地性突发气象灾害的时空分辨率。

② 建立综合公共服务平台,所有部门的服务信息产品均通过农网这个很好的应用公共服务平台发布。按照各自层次、职责进行分工,形成上下相通、左右相连的网络体系,所有信息即刻发布到千家万户和市场,并促进各地的信息及时活跃在市场。

③ 抓紧建设气象灾害预警响应体系,在乡(镇)、行政村、自然村建设气象灾害信息自动接收系统,如电子显示牌,落实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的快速响应机制。

3.加强协作,完善气象信息发布渠道,提高气象服务的效益。

气象服务产品的有效传递,离不开现代传媒和通信。从农村实际出发,当务之急是提高电视、电话、手机短信的气象服务能力。

1)气象与广电部门的合作:增加和调整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各地电视台应当顺应农民朋友的强烈要求,确保转播全国新闻联播之后的天气预报节目,在晚上八点半左右增加一次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并在早、中、晚多增加滚动字幕。

2)气象与电信部门的合作:可以考虑申请一个新电话号码,作为气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热线电话,基本通话费和信息附加费采取包月形式,消除农民拨打电话的顾虑,提高气象服务的效率,节目内容可以是包括气象服务在内的新农村建设的多种信息,实现信息集成。3)气象与移动、联通等部门的合作:应充分发挥乡、村干部手机的作用为广大农民服务,特别是灾害性天气预警。

4.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

建立气象专家下基层制度,定期派遣气象专家参加乡镇村举办的“农民知识化培训班”授课、培训,能够向农民传授有关气象与农业生产技术,宣传科学防范气象灾害的知识,有利于树立农民科学生产和气象灾害防范意识。

结束语:

加强和完善农村公共气象服务事业,是一项长期和复杂的工作,也是我国气象服务事业中的重点和难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气象事业对经济社会的基础性、前瞻性作用日益彰显。

篇3:浅谈空乘服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 95598供电热线目前的使用现状

95598供电热线在目前看来使用的人数很多, 而且, 根据部分使用人群叙述95598供电热线很方便, 没有特别大的漏洞, 如果家里供电系统有问题及时致电, 一般都会得到满意的解决方案。95598供电热线背后的操作人员都是有专业素养, 有丰富社会经验的技术人员, 95598供电服务热线在遇到紧急情况时显得能年实现了95598供电服务的市级集中;对统一业务流程, 规范服务行为、展示良好形象发挥了积极作用, 另外, 对于沿海城市而言, 供电系统经常会受到海风等剧烈影响, 百姓的生活普遍受到广泛的影响, 所以, 95598供电热线平台采取了分工合作的方法, 首先进行接通热线, 详细了解居民家庭供电系统的问题, 然后在派出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问题解答, 如果居民自己修复比较困难, 95598热线平台会派出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实地考察与修补, 保证将居民的损失降到最小。另外, 该热线平台为了更好的发展, 在热线最后设置了人工打分环节, 如有不满意可以提出, 平台的接线人员和技术分析人员都会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增加服务的满意程度。除此之外, 虽然95598热线平台有很多的优点, 但是, 因为全国有很多城市, 每个城市每个家庭的供电系统都有所差异, 而且同一个热线不可能接受所有人的电话, 因此, 会出现解决问题的滞后性, 所以, 该问题导致了客户的满意程度下降。该问题经过社会上的一致探讨决定结合短信提问和网络提问, 这样3种提问的方式同时进行, 不同方式不同技术人员进行问题解决, 大大提高了解决问题的速率。另外, 为了保证供电服务质量, 所以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全方位、一站式服务。如果出现有群众反映问题, 也能够最快的聆听。另外, 该热线如今受到热捧, 特别在沿海城市, 因为该热线是为有不同类型问题的客户提供了不同的服务, 所以该热线受到了广泛关注。

2 95598供电热线出现的问题

2.1同一时间接听热线数量少, 解决问题速率下降

如上文所述, 95598供电服务热线虽然能够增加解决问题的效率, 但是, 因为同一时间接听到的问题数量比较少, 所以会有很多的问题不能及时聆听和解决因此甚至会有更严重的问题出现, 这样就导致了顾客的满意程度下降, 而且还会增加技术人员解决问题的难度。举例来说, 沿海城市属于供电系统经常受到破坏的城市, 所以, 该城市的95598供电热线的拨打次数会比较多, 而且, 如果一旦由于海上风浪较大导致的断电, 居民自己修复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但是按照居民的观点, 95598经常处于打爆了的状态。所以, 导致了很多问题的延时解决。群众就会因为这一问题而对热线满意度下降。

2.2接线员服务素质低, 顾客满意程度下降

在拨打热线过程中, 接线员的职责就是认真且耐心的聆听群众的问题, 不应该存在不耐烦, 或者是无所谓的状态进行和群众的沟通。经过调查分析, 有很多的该热线的接线员并没有经历过专业的服务培训, 所以, 一旦群众电话接进太多, 接线员有明显的对付, 不耐烦, 甚至出现问题的混淆问题。导致技术人员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存在了问题。所以, 在进行热线的接线员工作之前, 应该先对接线员进行专业的培训, 使其经历不同的服务环境之后再进行专业的技术培训, 能够达到真正为群众服务的态度和能力。

2.3技术人员派工交接不及时

技术人员派工交接的及时与否直接决定着解决问题的效率。95598供电服务热线的业务流程包括故障报修和处投诉、举报、建议、意见、咨询、查询、表扬、订阅服务等, 在接线员进行详细咨询问题, 记录问题, 之后进行专业的建议和提出宝贵的意见, 如果仍然不能够合理解决问题, 就要进行故障报修等方式进行问题解决。技术派工过程中一定要准确定位问题, 派出有相关技术能力的技术人员, 不要存在拖沓, 或者是派工误差, 使得整个业务流程是符合实际要求的。如果交接不及时, 不仅仅会存在问题解决的迟缓, 而且严重的话更容易发生人身危险。

3不同问题的解决方法

3.1增加网络, 短信提问

针对以上几个关键性针对的问题, 首先, 供电服务热线, 针对电网结构变化, 或者是电力系统的相关问题, 如电线掉落导致的断电现象。都要进行相关的投诉咨询。甚至群众针对电网结构的调整而不满意, 可以进行供电热线的投诉。这样一来, 不仅仅是用电时的问题, 所以, 单单进行电话咨询投诉等就会产生一定的电话咨询压力。可以设立三种沟通方式, 短信提问方式可以进行投诉建议, 提出自己的意见, 有需要改正的电网结构也可以进行短信咨询, 如果得到一定的支持率, 或者群众反映的问题属实, 相关的电网技术人员会进行电力测定, 观察电网压力, 如果负荷过大, 导致经常断电, 则该意见可以得到认可。网络的提问咨询则可以进行问题的叙述, 之后会有专业的技术人员在网络上和群众进行沟通, 一般网络上可以解决一些家庭用电问题。

3.2减少派工交接时间, 进行接线员培训

接线员的培训在该供电热线平台发展中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不仅仅要培训接线员的用电供电专业知识, 知道电流表, 电压表等电路故障问题, 更要有一定的服务意识, 服务态度要恭敬, 认真聆听群众的问题, 提出意见建议, 不能够解决的问题更要及时记录, 不能敷衍。而派工交接问题, 要在接线员详细了解群众问题之后, 有无法解决的用电, 供电, 甚至是电网结构改善问题, 进行专业派工, 专业知识不同的技术工人对解决的问题也有不同, 所以要准确定位问题。

4结论

供电热线是服务热线的一种, 虽然如今能够极大的方便用电供电等多种问题, 但是仍然有一定的问题存在, 文中提出了一定的解决方法, 但是不同实际情况出现的问题也不同, 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保证供电热线真正解决群众的供电用电问题, 减少电引起的危险问题。

摘要:如今属于科技迅速发展, 社会不断进步的新社会, 几乎所有的服务平台都有一个服务热线, 对于供电服务也不例外。95598属于电力系统的服务电话, 属于电力系统的公用服务电话, 另外, 该热线的主要作用是起到电力系统问题的解决和电力系统结构改善的相关通知进行传播。针对社会上的电力系统相关问题, 95598这一服务热线减少了大量的服务问题, 增加了服务的沟通便捷性, 使得电力系统的问题得到了及时的解决。虽然该社会服务热线有很大的优点值得学习传承, 但是, 这一热线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亟待解决。

关键词:95598供电服务热线,针对性问题,解决方法

参考文献

[1]高立联.山东省95598供电服务热线实现全省集中运行[J].供电服务, 2011, 5, 30.

篇4:浅谈空乘服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随着国内民航运输的快速发展和商务、旅游等外籍乘客的增多,使得航空公司对于空乘专业特别是英语水平较高的空乘专业人员的需求数量大幅度增加,因此许多高校开设了空中乘务专业,还有相当一部分高校也在筹备申报之中。由于空乘专业办学时间段、经验不足、缺乏教学实践等因素,使得高校空乘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不少值得关注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探讨有助于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法和对策,从而促进高校空乘专业英语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提升。

高校空乘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的英语语言基础比较薄弱。从目前空乘专业招生现状来看,对于学生的外在气质、相貌、身高、体重等要求较高,而对学生的英语水平基本没有强制性要求,虽然英语口语测试在该专业招生中作为必要的一个环节,但是该环节所占的比重较低,对于整个面试环节的影响比较微弱,调查显示本科空中乘务专业学生的英语成绩普遍不够理想,大部分学生的成绩在70分以下水平。

课程设置的职业适应能力不强。目前高校空乘专业开设的英语课程主要是大学盈余和空中乘务英语,但普遍缺失讲授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师,一般都有大学英语老师来进行授课,这样根本就无法满足空乘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的需求,另外在教材使用上与其他艺术专业的区别也不是很大,空中乘务的专业特点并没有得到充分的突显和考虑,目前来看全国范围内尚未出现一套规范性的空中乘务专业精品教材。

管理体制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目前已经开办空中乘务专业的高校几乎都把其设置在艺术类院系之中,按照一般艺术类学生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但事实上空中乘务专业学生的职业特征与其他艺术专业的学生并不相同,在组织性、纪律性、服务意识上有较高的要求,而一般对于艺术类学生的管理模式相对较为自由、松散,这种适用于一般性艺术类专业学生的管理模式用在空乘专业学生的管理上,很难适应空乘专业的特点。

师资队伍方面的问题。大多数高校空乘专业英语教师来自普通英语教学岗位,这使得他们缺乏空中乘务专业的相关知识,缺乏相关的专业经验和经历,对于航空服务的专业知识了解较少,因此也就不能掌握最新的关于空中乘务专业发展的动态信息,对于学生需要掌握的专业技能和相关职业要求的把握也不够清晰准确,难免在空乘专业英语教学中出现理论与实际脱节、不能满足专业实践教学要求的现象和问题。

改善和提高高校空乘专业英语教学水平和质量的对策与建议

甄选英语语言水平较高的生源。空乘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塑造具有较强外语交流能力的空乘人才,为此空乘专业在招生环节中就应该注重甄选英语语言水平较高的生源,提高英语成绩在学生评价中的比重,在面试环节注重生源的英语口语水平,从而引导致力于报考空乘专业的学生在高中阶段就夯实好自己的英语基础和口语水平,改变家长、学生和社会对于空乘专业报考要求的一些误解。

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科学设置英语课程体系。基于目前国内外民航业的发展状况,空乘专业英语教学中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此空乘专业的英语课程设置应该从社会职业发展的需要和岗位的具体特点出发,以职业能力为导向,在英语教学中课程内容要强调应用性,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实践性,根据民航发展的动态信息,要考虑增设新的英语课程,以满足民航公司不断拓展的业务需求,此外还要以科學的评估手段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和效果进行评价,并针对出现的问题采取措施加以化解。

根据空乘专业特点实行单独管理。空乘专业学生的职业特点客观上要求对其进行单独管理,采用适应该专业特点和未来职业特点的管理模式,由于空乘专业对于安全性、组织性、纪律性、职业性要求较高,可以考虑采用军事化或半军事化的方式对其进行管理,加强学风建设,重教和严管相结合,从而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适应空中乘务专业的特点。

注重师资队伍建设。空乘专业英语教学不仅要求教师要具备扎实的英语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还需要具备航空服务领域的专业知识,因此加强这种复合型教师队伍建设就至为重要,为此需要加强师资培训,可以通过派遣专业英语教师到民航公司一线参与实际工作、挂职锻炼等方式来提高民航业务知识,另一方面也可以考虑具有航空服务专业知识的教师专门进行英语语言的锻炼和学习,从而提高英语水平。

篇5:浅谈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榆次区安监局 王堉宾

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初步形成,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已基本实现了有法可依,但与此不相适应是法律的实施,行政执法状况仍不甚理想,有些问题还比较突出,都值得我们思考。

一、行政执法的含义及行政执法行为生效要件

行政执法是行政机关对外行使的管理活动,是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制社会的重要环节,其含义是指在政府公共行政管理过程中,由法定的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委托授权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依照法定程序实施行政法律规范,以达到维护公共利益和服务社会目的的行政行为。行政执法行为生效必须具备以下几个要件:

1、行政执法主体必须合法。

2、适用法律、法规和规章要准确。

3、要符合法定的程序。

4、要符合法定的形式。

二、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

1、依法行政观念比较淡薄。在行政管理人员中,领导“意识”,上级“意识”过强,法律“意识”淡薄。“人情大于法”、“人治”等不正确的思想观念深根蒂固,有的地方把依法行政同经济建设对立起来,制定的一些文件明显违法,比如在招商引资方面,为了吸引投资什么样的承诺都敢作出,什么样的要求都尽力满足,不顾合法与否,不考虑今后能否兑现。还有些地方给重点企业挂保护牌,规定未经当地党委、政府同意任何部门和单位都不得进行检查,而不管该类检查是否合法。

2、行政执法主体混乱。行政执法主体,应当是依法享有行政执法权的行政机关或事业组织。没有合法依据而行使行政执法的现象比较突出,有的行政机关内设机构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执法权,而未经法律、法规授权行政机关擅自将行政执法权委托给下属的事业单位行使。导致行政执法队伍过多,部门职责不清,职责交叉致使行政机关有利就争、有责就推。

3、消极执法。依照法律法规规定的职责,一部分执法人员应作为而不作为,或者是有作为但没有完全作为,没有合理作为;对一些执法难度大、取证不易,执行也不容易到位的违法案件,往往不愿办理,对容易引起争议的执法工作,缩手缩脚、推诿扯皮。

4、轻程序重实体的现象较为突出。主要表现在行政处罚过程中,认为只要结果是正确的就可以了,而不管执法程序的合法性,对于行政处罚前应当告当事人处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并享受陈述、申辩、听证的权力,往往不告知就直接进行处罚,剥夺了行政管理相对人应有的权利。

5、行政执法人员依法行政水平有待提高。行政执法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要高质量地完成执法任务,不仅要求执法人员有较高的法律素质和政治素质。但现实执法队伍中,一些执法人员对法律、政策理解,掌握不深不透,运用法律规定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在具体的执法活动中态度粗暴,方法简单。

6、行政管理相对人法律意识淡薄。主要表现为有的行政管理相对人遇到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存在有冤不伸,有气自忍、自认倒霉,不能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而错误地认为“民斗不过官”。甚至有些企业主不理解行政机关开展的行政执法活动,漠视国家法律、法规,拒绝交缴或少缴国家有关规费,认为自己是纳税人只交税不应该缴交什么费用,动不动就去找领导解决,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行政执法活动的开展,又使行政执法人员陷入两难的境地,从而加大了政府的工作压力。

三、解决行政执法中有关问题的主要对策

行政执法当中存在的有关问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本人认为,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拿出主要对策来,确保依法行政成为行政执法机关的中心理念,并在执法当中严格依法办事,不断提高执法水平。

1、理顺行政执法体制,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一是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行使执法权力。行政机关作出对行政管理相对人、利害关系人不利的行政决定之前,应当告知行政管理相对人、利害关系人,并给予其陈述和申辩的机会;作出行政决定后,应当告知行政管理相对人依法享有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讼诉的权利。对重大事项,行政管理相对人、利害关系人依法要求听证的,行政机关应当组织听证。行政机关行使自由裁量权的,应当在行政决定中说明理由。只有严格按照法定程序,才能正确行使行政执法权力,才能切实有效地解决行政机关违法行使权力侵犯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各种突出问题。

二是健全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制度。行政机关应当建立和健全有关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强制等行政执法的案卷。做到统一法律文书和案卷制作装订。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有关监督检查记录、证据材料、执法文书应当立卷归档,并加强对执法单位的执法案卷进行评比检查,在检查中发现问题应及时纠正,以此切实推动行政执法工作的规范化运作。

三是健全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制度。行政执法由行政机关在其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非行政机关的组织未经法律、法规授权或者行政机关的合法委托,不得擅自行使行政执法权,将审查确认具有行政执法权的机关向社会公告,接受社会监督。

2、加强行政执法监督,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不受监督和制约的行政行为,容易产生违法行政现象,极大损害政府形象和执法者的威信。

一是加强对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的监督。规范性文件应当依法报送备案。对报送备案的规范性文件,上级法制机构应当依法严格审查,做到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规范性文件提出异议的,制定机关或者实施机关应当依法及时研究处理。二是加强行政复议监督。对符合法律规定的行政复议申请,必须依法受理,积极开拓行政复议案源,公正作出行政复议决定,坚决纠正违法、明显不当的行政行为,充分发挥行政救济作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3、加强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律培训,提高队伍素质。

行政执法队伍处于行政管理第一线,执法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行政执法效果,影响政府的形象。

一是建立行政执法人员法律培训制度。认真抓好对行政执法人员上岗前的法律培训工作,教育行政执法人员牢固树立执法为民,依法办事,公开、公正、公平的执法观念。坚决做到对未培训或经培训但考试不合格的人员,不得发放行政执法证件,而且要调离执法岗位。

篇6:浅谈空乘服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培训工作

中存在的问题与对

时间:2009-6-29发件人:枝江市农机学校 孙曼丽人气:1172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并且指出要实现全国的小康,而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农业机械化的使用等直接影响到农村小康社会的进程,这同时也给农机培训工作提出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一、农机培训工作的重要性

当今世界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是知识总量、人才素质和科技实力的竞争。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要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其主力军应该是农村劳动力,也就是说农村劳动力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但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农民小富即安、满足现状等传统观念仍然束缚着农民的思想,相当一部分农民思想保守,逢事喜欢走老路、按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神和求知欲望。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不仅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严重束缚着机械化发展的进程。因此,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科技知识的教育,特别是农业机械技术教育刻不容缓。

农机化技术培训工作属于农村初级职业技术教育的范畴,是科技兴农、提高农机化水平的载体,是对广大农民进行农业机械化知识教育的阵地。因此,农机培训工作的成效将直接影响到农机化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当前农机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的发展,各种新型农具和新技术的投入使用,以及农机专业大户的不断涌现,给农机培训工作提出了新的机遇,理应农机培训工作要有不断发展,但现实状况并不如此,当前农村培训工作存在有哪些问题呢?

1、农机培训领域不宽,办学方式不灵活

现在农机培训机构主要培训的业务大多停留在培训拖拉机驾驶员上,由于拖拉机培训随着农业、农村经

济的发展变化而不时变动,其培训单一性和不稳定性,制约着农机培训机构的生存与发展。2004年6月25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了《农业机械化促进法》,此法明确规定拖拉机培训要实行社会化,也就标志着农机培训区域垄断的现状将被打破。社会竞争的出现,将会对农机培训机构带来一定的影响,将促使农机培训走向多元化,从这一意义上说,要尽快地扭转以往的办学方式不灵活、单一性的局面,否则,农机培训工作将会陷入僵局。

2、师资力量不足,再教育缺乏。

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各种机型应运而生,但目前培训机构的师资力量薄弱,远远满足不了农机培训发展的需要。在师资队伍中,大多数学校教师专业知识比较单一,动手能力差,实践经验不足,知识老化问题突出,缺少专业性的进修,对新式农机状况知之甚少,掌握的知识明显落后于新时期农机培训工作的要求。

3、培训机构硬件设入少,设施比较落后。

由于受各方面的影响,特别是资金的限制,长期以来,农机培训机构缺少必要的投入,致使基础设施步伐不快,参与社会竞争的能力比较差,教学设施陈旧,现有的教材、教具等不能满足培训需要。

4、宣传力度不够,主动占用市场的意识不强。

搞拖拉机驾驶培训时购机者为了领取牌证,进校学习成了必经之路,在动员学习方面不用费力。而其它机械的使用者,培训机构如果仍然处于“等”、“靠”、“望”的状况,不主动占用市场不加强宣传力度,那么工作就会处于被动的局面,农机培训多元化的思路将无法实现,培训机构也会失去市场竞争力。

5、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在即,培训机构的经费预算管理形式,有的还是属于差额拨款单位,事业经费不

足,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职工的人心浮动,也制约着农机培训机构的生存与发展。

三、强化农机培训,促进农机化事业发展的对策思考

面对新形势下农机培训机构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我们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事业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呢?笔者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农机教育培训的工作人员,就农机培训工作谈一下自己的浮浅见解。

(一)拓宽农机培训业务,建设多元化的农机培训体系。

农机化培训要正规化,要拓宽农机培训业务,更好地为农民服务。农机培训机构培训业务不能仅仅是拖拉机培训,我们应针对本地区所有农业机械使用人员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比如在我市农村,现在掀起购置联合收割机的热潮,对于新购置的机手来说,如果不进行系统的培训学习,是无法了解联合收割机的特性、操作、保养、维护等知识的,如果盲目地操作,势必会造成经济损失,影响服务质量。农机培训机构为了迎合市场需求,可以在农忙之前举办“联合收割机技能培训班”,通过培训让机手了解更多的知识,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帮助机手增加效益。在办学形式上,要根据不同业务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方法,可以采用“走出去教”与“请进来学”相结合的方式。“走出去教”就是培训机构的教学人员深入到“田间地头”,手把手地教会农机操作手技术,帮助他们解决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请进来学”就是把农机操作手定期集中到农机培训机构里进行比较正规的系统培训学习,提高他们自身理论水平与实践操作能力。也可以采用“下乡联办、短期讲座、跟踪服务、现场示范”等灵活多样的形式,来推动农机培训事业的发展。

(二)要坚定为农服务思想,提升培训机构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

农村改革以来,面对联产到户的实际情况,农户变成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他们一方面盼望学到新技术;另一方面,机手都是户主,有很重的家庭负担,他们把短期经济效益看得很重,放弃劳动时间学习已有损失,若再摊上什么费,大部分人就不会参加。因此,此类培训应以求社会效益,提倡服务精神为主。同时农机培训工作要与目前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所推行的“阳光工程”相结合,“多为农民着想”,理解他们,帮助他们,要树立“机手就是上帝”的服务理念,更好地为他们服务,用事实让他们得到“实惠”,让他们学到过硬的技术。

(三)搞好宣传,广造舆论,调动农民学习农业机械技术的热情。

农机培训工作是培训的主体,而另一主体即农民往往被忽略,应该说农民是农机培训的直接参与者。现在的农民由于信息不灵、科技文化素质低、科技意识淡薄、思想比较保守、接收新生事物慢、种田观念陈旧,所以仍然习惯于传统的精耕细作,长期下去,农村实现农业机械化将无法实现。为了转变农民的观念,调动他们学习农业机械技术的热情,这就要求我们农机培训机构,要本着坚持“向社会宣传农机,让农民了解农机”的原则,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送科技下乡活动等形式,加强对农机培训业务、农机新技术的宣传,让全社会认识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性,了解最新农业机械技术,支持农业机械培训工作,使农机培训机构在社会上有影响,在农民中有威望,因势利导农民,用科技知识武装农民,改变他们小农经济的思维惯性,激发他们学农机的兴趣和欲望。

(四)加强培训学习,更新思想观念,提高队伍建设。

农业培训事业的发展自始自终离不开培训机构教学人员技术素质的提高,只有具备相应农机知识的人才能教好用好农业机械,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农机培训工作要想生存与发展,首先必须重视对自身素质的培育。现今的科技日新月异,各种农业机械推广快,更新快,比如栽植机械、收割机械等,如果我们的教学人员不加强对业务的学习,就不能满足培训新技术的要求。我们提倡教学人员一岗多能,能教能用。因此,农机化培训工作为了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必须将农机培训队伍建设入在首位,大力培育复合型、适用型的人才。

(五)加强硬件投入,夯实基础。

农机培训工作是农机化事业的基础,是推动农机服务产业化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广大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主要途径。因此,农机培训机构的发展壮大,除自身努力建设外,还要积极争取政府对农机培训事业在资金和硬件建设等方面的支持和帮助。

除此之外,我觉得农机培训工作还要主动与各相关部门和个人合作,比如与监理部门合作,搞好多种形

式的安全教育;与科技推广部门协作,搞好新机具操作手培训与宣传工作;与管理部门协作,搞好岗位培训和业务培训,提升管理人员、教学人员的素质等等,还可以建立机手培训档案,依托农机大户,带动更多的农民朋友学农机,用农机。

篇7:浅谈空乘服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诸暨市草塔镇中朱丽囡311812)

[摘要]: 随着人类社会步入21世纪,中国加入WTO组织,作为世界经贸、科技交流的重要交际用语—英语,在交际过程中越来越显示出重要地位。而长期以来,部分学生因基础差,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厌学厌讲英语。而在传统的英语教育模式中,多数教师注重笔试能力,忽视了对听力的训练和技能培养,偏重于知识的传播,轻视语言能力的培养,特别是一般交际能力的培养,出现英语“聋哑症”,造成教与学的很大浪费。

[关键词]:英语听力教学 问题 对策

听是人们在交际中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听力是形成英语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语言学习的规律来看,有声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语言是第二性的,语言学习始于模仿,先听后说。二十年代,国外学者里布斯和坦珀利曾对以英语为母语的一般成年人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交际活动作了调查,结果表明,听占语言交际活动总和的45%,是领会和吸收知识信息的最主要途径,说占30%,是人际之间交流知识和信息的主要方式;读占16%;写占9%。从以上听、说、读、写四者的辨证关系和他们在日常交际活动中所占的比例,我们不难看到听力教学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一、现实听力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目前的英语教学实践中,英语听力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理解困难,语言基础知识不熟练造成理解困难,如单词、词组、动词的过去式等掌握不牢;自身的语音素质不高,如难以分辨bad-bed、sheep-ship等。

2、听音困难,由于人们在说英语时,读音、语音、语调、重读、意群等因素的不同,造成表达上的差异,言语交际中人们利用语调、重读来表达情感,同样一句话用不同的语调,对不同的词语重读,可以表达不同的含义。学生往往对个别的字素、字词、短语还能听清,而在语流中就分不清听不懂了。

3、辩音困难,辩音是听力的第一步,由于初中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语音训练,缺乏英语氛围,再加上中英文语音系统之间的差异,对于音同字不同的词或在对话、讨论是说话、在打电话或嘈杂声音中的音分不清,就无法正确把握说话者的意图,得到有用的信息。

4、语速跟不上,正常的语速比教师的要快,往往是前半句还未能听清楚,后半句又跟上来了,大多数学生在做听力训练时不是有针对性的听,而是放什么听什 1

么。一段对话,不是听关键词,而是无论信息是否有用统统收入大脑,结果发现自己什么也没听懂。

5.词汇积累少,听力理解必须以一定的词汇量为基础。词汇贫乏,不论有多么高明的技巧也是枉然。绝大多数学生在听力上的一大障碍就是词汇量严重不足。实际上,大多数学生的听力词汇还不及阅读词汇的一半。此外,还应记住大量的固定搭配、习惯用法。因为这些短语形式多样,其含义往往超出字面意义。只有掌握他们的确切含义,才能正确理解句子。

6.母语干扰影响听力反应速度,学生在听英语时,由于不熟悉英美的生活习惯、文化特色,在听到一段语言信息后,习惯用中文逐词逐句翻译,因而影响了反应速度、理解程度和记忆效果,导致不能听懂内容。

7.受知识范围局限,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英语的同时,了解和熟悉相关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是相当重要的,如果这方面知识很贫乏势必造成英语听力障碍。因此,学好英语一定要博览群书,增加人文、地理、社会文化知识、科普知识、逻辑推理知识等,尤其应多阅读涉及英美文化背景方面的书籍,以便了解英语地域的人文地理、风土人情等。

8.心理焦虑影响听力理解,心理焦虑主要表现在听英语时心情过于紧张、注意力不集中两个方面。注意力不集中主要表现在听力训练时思想开小差,哪怕只有几秒钟,对信息的录入就会出现断层,这势必影响听力的效果。有时学生注意力分散是由于听音时间过长,精神疲劳所致。心情紧张主要是由于测试时“求胜心切”,过度紧张导致大脑暂时出现空白,或是录音效果不佳、音量不大、声音失真或太大、听音现场干扰等,这不但直接影响听力理解的完成,也造成听者的心情紧张、烦躁不安、注意力不集中等消极效果。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1.加强英语听力技能教学,提高听力教学效果

课堂上,教师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训练学生掌握一些听力技巧:

(1)抓要点:重点理解并记忆所听材料的关键词和主要信息,克服力求听懂每一个单词、每一句话而平均分配注意力的错误心理。

(2)推理猜测:依据上下文或录音中的附加信息,如语调、语气及伴随其他声音等,对某些没听懂部分进行合乎情理的推理。

(3)分析预测:根据题目、图表、练习题等线索进行分析,并根据听者的经验来推测、判断将要听到的内容,这样有助于很快地理解听力材料。

(4)目的不同,方法有别:对所听到内容和目的要求不一样,听者的侧重点及听的方法会有很大差异。例如:听新闻一般是记住重点,即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要着重注意有综述性质的导语,听天气预报则要了解温度、风、雨、雪等细节,听讲座必须跟上讲话人的思路,弄清要表达的中心内容分为几部分,以及每部分的要点。

(5)准确反应数字:一个数字常有几种读法,熟悉这些不同的读法,并能准确记录下来。

2、用英语织织课堂教学,营造英语教学氛围

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是听力教学的有效方式。由于学生来源广,地方口音重,长期缺乏系统的听力训练,所以在听懂、理解教师用英语授课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因此,在起始阶段教师应放慢讲英语的速度,并应多重复,多使用板书,在黑板上标明生词,用已知同义词或词语解释词义,用不同的句型转换同一意思的句子,并用简单句子概括段落大意,逐步使学生能够克服语言障碍,适时记录要求掌握的语言知识。

3、以听写为手段,检查课文语言知识的落实

听写是听力训练的一个重要形式,它贯穿于中学英语教学的整个过程,对于促使学生语言能力全面发展很有好处,因为学生能听懂并记录语言材料是需要一定的语言基础的,对于听写内容可选用课文句子和概括课文大意的短文。课文句子是指一些含固定词组搭配、实用性强的句型结构和一些便于学生写作中模仿,并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极有文彩的句子,还有一些开始接触课文时较难理解的句子。短文是指用简单、严谨的文字,用不同的词汇、不同的句子重新组织课文而写的课文大意。目的是训练学生运用听的能力,完整地理解一篇短文,并使学生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学习把不同词汇和句型结构用到同一内容中去,使所学语言易记、易用。

通过听写,培养可学生的语感。学生置身语言环境之中,认识句子中词与词之间的关系,体会并注意中国学生最难掌握的冠词、介词以及各种形式的运用规则,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学习并巩固所学英语语言知识,提高听的能力。听写刊物培养

学生适当分配自己注意力的能力,也培养他们分析,判断并迅速落笔的快速反映能力。

4、用听力组织课文整体教学

新的英语教学大纲指出:“课文,首先应作为一个整体来教。”由于英语教学受传统教学法的影响,教学长期停于支离破碎的语言讲解、句子分析,不利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知识。新课开始前要求学生预习好新的单词,上课时老师复述课文,学生认真听,然后用意思辨析正误或多项选择题做口头听说答题练习,以了解学生反馈判断结果,在学生大致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分段听课文,然后回答问题。最后逐句听理解有困难的句子,要求学生用中文翻译,检查理解情况。这样,“听、说、读”以听为基础贯穿了整一个课堂,学生不仅学习了课文及语言知识,也得到了听、说、读,尤其是听的重点训练,激发了学生学习应用的兴趣,也克服了单一教学造成学生的疲劳状态,学习效果比较好。

5、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合理选择听力材料

为让学生常有成功的体验,不断提高他们的学习欲望。这就要求教师所选的视听材料难度不要太大,设计的练习也应该是学生力所能及的,尽力制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降低和消除学生的紧张和焦虑感。恰当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并与传统面授相结合,教师可引导学生收听电台(VOA、BBC、Radio Beijing)电视台(CCTV-

4、Pearl)等节目。训练中插入一些轻松美妙的音乐和简短的幽默、笑话作为调剂品,消除紧张心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交际能力。

6、加强听力技能训练,科学实施听力训练

针对学生基础差,听力弱,交际能力低的状况,为更好提高听力训练效果,增强学生的听辩能力,笔者认为可从以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加强听力技能训练,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

① 听——答(listen and answer)。⑴Yes/No 回答:学生关于听力材料的问

题进行了正误判断。⑵W/H回答:学生对于听力材料的问题进行了性质或状态的判断。⑶深层理解及创造回答有关问题,或就听力材料引起关于日常生活的经验的问题进行创造性的回答。前两者较为简单,可以根据听力材料进行或简或详的回答,第三类却要求学生运用学过的语言材料进行合适的表达。

② 听——重述(listen and repeat)。此种方法要求学生将听到的材料几乎一

字不差的重述出来。可以达到两个目的:一是训练学生的准确性;二是培养学生正确的语音语调。对学生的听觉记忆力也颇有好处。

③ 听——复述(listen and retell)。此法要求学生运用已学的语言材料,将

听到的材料内容较完整地表达出来。复述的方法同样因人而异,学生可以通过此种练习加强对听力材料的理解,并且复习已学的知识,培养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但难点有二:一是理解并记住听力材料的主要内容;二是要尽快找到相同或相进的语言材料进行组织并表达出来。这种方法也是适合听力教学的后阶段或程度较高的学生。

④ 听——表演(listen and act)。这种要求学生将听到的材料用戏剧性、角

色化的方式表达出来,较为生动形象,具有一定的交际性。

⑤ 听——画(listen and write)。此法有两种方式:⑴用简单笔画表达听力

材料的内容;⑵用图表表达听力材料的内容。

⑥ 听——写(listen and translate)⑴听写,这种方式主要培养学生准确记

录材料的能力,其中又有听写、填空、完成句子等多种形式。⑵听——略写⑶听——改写,训练学生理解听力材料后,用已学的语言材料进行重新表达,是一种难度较高的练习方式。

⑦ 听——译(listen and translate)。在外语教学中,母语与外语两种语言的转换是必不可少的。这种转换是语言理解的一种方式,也是语言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笔者特地将听——译作为听的教学方式之一。其方法又有两种:⑴听——口译(listen and interpret)。此种方法即训练学生听力理解的准确性与敏捷性,又可使其戏剧化、角色化。听——笔译(listen and translate)。此法要求也有程度的区别,可以译出梗译或大意,也可准确翻译。对于高年级或程度较高的学生,还可以从“信、达、雅”方面进行更深入的要求。

三、反思与启示

笔者在教学中尝试性的按以上方式方法进行了系统性的操作与训练,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英语教学终究是动态生成的,在某些技能操作和教学上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得出了一些反思与启示:

1、在实际的听力训练中,教师应根据需要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科学合理地选择和整合听力训练内容。

2、平时听力技能的培养应区别于听力考试形式,不强调“满堂灌”的传统模式,应注重能力的培养和微观技能的操作过程。

3、在听的过程中,要优化学生听前准备工作和心态,尽量帮助学生克服听的认知障碍。

4、听力训练对教师和学生的口语、发音要求较高。因此教师应多鼓励学生模仿标准的语音语调、注意朗读的准群性,提高自身的听音辨音能力呢。

5、课外应鼓励学生多利用网络、电视等现代化的影视工具和设备,多看英文原版电影与小说杂志,多听英文歌曲及英文新闻报道,促进学生对英语语言的熟悉感和亲切感。

总之,在目前的英语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首先要从观念、思想上重视听力训练,从传统的偏重于应试能力,转向以交际能力为主导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其次,应掌握外语教学的几个特点:听力训练是语言整体教学的一部分,应把听、读、写,四会训练有机结合,形成一个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教学体系,进行整体教学,才能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再则,应让学生多听并会听,多听,需要教师提供好的听力材料及保证足够量的训练;会听,需要教师教会学生有效的方法。任何一种听力教学模式都有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应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少而多,反复循环,只有充分利用好这种特性,因材施教,听力教学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地址:(浙江省诸暨市草塔镇中朱丽囡311812)

参考文献:

1、Anderson,S.R.(1985)Phonology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press.2、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3、杨连瑞《英语教学艺术论》,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年

4、胡春洞《中学英语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

篇8:浅谈空乘服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关键词:体系建设,农机服务体系,问题,对策

近年来, 随着《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颁布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全面落实, 农业机械化进入了依法促进、加快发展的阶段, 农机社会化服务取得显著成绩, 特别是基层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作业服务公司等多种形式的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不断涌现, 为提升农业科技含量, 促进农机与农艺新技术尽快普及推广, 提高机具利用率, 实现农业增效, 农民增收及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1 当前农机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管理服务机构有待完善

基层现虽然有现、乡两级服务网络, 但由于缺乏好的管理机制, 形不成强劲的合力, 特别是乡镇机构改革后原先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撤销合并到乡镇农业服务中心, 人员分流, 出现了上下工作脱节, 技术断层的现象, 难以形成全力, 制约了农机化工作的全面开展。

1.2 农机专业技术人员青黄不接、知识老化

近几年农机专业人才进的较少, 知识更新慢, 农机队伍知识老化, 对农业机械化发展、推广使用科学技术普及等工作带来了一定影响。

1.3 服务设施不健全, 服务功能不强, 质量不高

农机化服务主要停留在面上的指导, 自身没有很强的实力, 缺乏必要的硬件设施, 比如缺乏检测仪器设备, 服务设施落后, 组织化程度不高, 制约了整个农机化事业全面发展。

1.4 服务组织作业项目较少, 服务领域狭窄

现有的农机大户大多数仅经营常规农业机械, 从事机播、机耕、机收等常规作业, 而对像玉米机收、秸秆还田、小麦免耕播种等新机具、新技术使用信心不足, 投资怕担风险, 影响了先进适用的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进程。

1.5 作业地点单一, 社会化、市场化服务程度较低

目前, 只有小麦跨区作业市场基本成熟, 而像玉米、油菜及“一条龙”作业服务等尚还处于摸索阶段, 大部分农业机械仅局限于本村、本乡 (镇) 、本县 (市) 作业, 机械的利用率不高, 作业量小, 收入较低, 社会化、市场服务程度低。

1.6 农机中介服务组织不健全、不规范

农机经纪人极度匮乏, 造成农机信息沟通不畅, 不能实现农机作业价格、农机政策等信息资源共享, 容易出现农机大户“有机难作业”现象。

2 发展思路和对策措施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机服务体系建设, 提高扩大县级服务推广队伍, 完善乡镇农机服务功能, 状大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机协会等社会化服务组织, 着力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层次, 带动整个农机化发展水平和整体农机化工作上升到一个新水平。

2.1 健全和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运作机制

首先是县、乡、村三级领导要从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认识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 加强领导, 出台政策, 为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其次是完善拓宽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运作机制, 应建议完善乡镇农机服务机构, 发展村级农机服务组织、农机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 同时按照利用均沾、风险共担的原则, 建立起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与农户之间良好的运作机制, 真正使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全面参与市场经济竞争。

2.2 加大培训力度, 提高服务组织的整体水平

采用集中培训和田间地头培训相结合, “走出去”、“引进来”相结合的办法, 加强农机化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养, 一方面可选派技术干部到农机化发达的地区考察, 学习或到高校深造, 进行知识更新:另一方面聘请技术专家来传授先进经验和技术, 加大农机化服务组织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 使技术人员的业务技能水平得到提高。

2.3 建立健全的符合当地农业的农机服务体系

由于农机装备的引进、更新资金量大, 回收期长, 服务组织又无力引进, 建议上级农机主管部门将农机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纳入项目管理, 增加投入, 为农机推广服务组织配齐硬件设施, 完善服务手段。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要动员社会多方面力量。一是可实行有偿服务合同制管理, 用合同形式规范服务组织与农户、村委会的责权利, 切实保护好服务组织的利益。二是服务质量的提高。机械作业和技术指导的质量直接关系着农机服务组织的生存空间, 要通过培训、指导、研讨等形式不断提高服务组织在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的系列化服务。三是要鼓励农机服务组织与农机、农业科技人员或农机科研单位联合。

2.4 拓展服务领域, 增强服务能力

现在的农业已经不是过去那种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 而是社会化、市场化大农业。要立足农业, 走出农业;立足农机, 走出农机。要由主要抓种植业机械化向林、牧、副、渔各业机械化扩展, 由产中服务向产前、产后系列化服务延伸, 要逐步形成农机供应、机具维修、技术推广、教育培训、安全监督、工程开发六条服务线。按照产业化的要求, 不断充实新的内容。拓宽服务领域, 把服务手段搞活, 把服务设施健全。要大力发展提灌、植保、机耕、收割脱粒、加工、运输等农机专业服务队, 为农民发展生产提供方便、及时、优质的农机服务。

2.5 改革和加强农机化体系, 提升服务能力

在新的农村经济体制下, 搞农机化, 关键要适应农村生产力水平的发展, 深化自身改革。首先, 实行统分结合, 改革农机管理形式。宜统则统, 宜分则分。对大中型农机具, 建立农机服务公司或协会, 由集体统起来, 发挥集体大中型机具的效能。其次, 进一步改革农机经营方式, 实行企业化经营, 要将各类农机服务组织作为独立的经济实体对待, 变无偿服务为有偿服务, 独立核算, 自负盈亏。在坚持农业机械服务于农业、方便农户的前提下, 推行“农业承包, 单车核算, 自负盈亏, 按质、按量定酬”的管理方法, 调动机手的积极性。再次, 实行开放式作业。要打破过去以行政区划为界的封闭式作业圈, 按照农机作业特点, 跨地区流动作业, 使农业机械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合理流动和充分利用, 发挥最大的效能。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逐步强大是个必然的发展趋势, 在其发展的过程中, 必定要有新情况、新问题, 这就要求我们基层农机推广工作者, 要立足工作实际, 更新服务理念, 创新服务方式, 提高服务能力水平, 树立崭新服务形象, 并在农机战线上有所作为。

参考文献

[1]肖玉庭.健全农机服务体系增强服务功能.湖南农机, 1995 (12) :30.

上一篇:大话西游读后感500字下一篇:原来努力也是会结果的励志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