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基层农机管理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24-05-09

论基层农机管理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精选6篇)

篇1:论基层农机管理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论基层农机管理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临邑农机局 孟宪雷

加强农机管理,发挥农业机械的重要作用,促进农村经济健康、稳定、持续发展,是农机管理部门的重要任务。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机保有量连年增加,做为唯一依法管理农业机械的农机部门工作量不断增加。而农机管理资源匮乏和所运行的管理模式落后于机械化发展的步伐,已不能满足形势发展的需要,加强基层农机管理服务体系建设迫在眉睫。

一、基层农机管理服务组织的地位和作用

基层农机管理服务体系是指以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为骨干的乡村农机服务组织构成的管理服务体系。基层农机管理服务组织具有与基层群众接触紧密的先天优势,是农机管理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农机管理服务组织主要任务是宣传执行国家有关农机化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承担农机管理、安全监理、新机具和新技术的推广、人员培训、农机作业经营、维修等社会化服务,根据主管部门的安排,利用各地农作物成熟的时间差,组织农机跨区作业,以提高农机的作业效率、降低使用成本。基层农机管理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为农机手的入户办证、技术培训、配件供应、机具维修和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等提供了便捷的服务。

二、当前基层农机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1、基层农机管理体系不健全,技术力量薄弱

原县属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在撤、并后完全由县下放到乡镇管理,乡镇农机管理人员任行政干部,或抽调到其它业务部门去,或与其他业务并行办理,农机管理职能难以履行。而村级农机管理与服务组织有名无实,大部分已不存在。幸存的农机管理服务组织技术力量薄弱,人员外流严重,人老体弱者从事农机服务已力不从心,而且对新技术、新农机也了解不多。

2、管理服务人员有减无增、素质不高

乡镇农机人员普遍存在人员老化、素质偏低的问题。绝大部分乡镇农机人员是从70年代中期进站工作的,新添加的人员很少。由于人员参差不齐、文化索质不一,缺乏系统的业务培训,知识不能更新,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影响了农机服务,尤其是新式农机具的推广工作。乡镇、村级农机服务队伍中,不少从业人员由于没有通过系统的技术业务培训,服务质量、服务态度,产品跟踪服务等与农机化发展需要和用户的要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3、缺乏政府扶持和政策保障

农机化服务工作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如购样机、搞试验和示范推广等,如果政府对农机服务体系建设、农机化推广应用的投人减少,特别是对那些经济不发达的县(市)农机管理服务机构,必然给工作带来困难,影响这些地区农机化的发展。

三、完善基层农机管理服务的对策

1、大力宣传,提高认识

紧紧围绕农机化重点工作和重大活动,创新农机化宣传工作方式方法,在广泛宣传基础上,深入报道,专题报道。及时宣传各地扶持发展农业机械的政策措施、工作动态、经验做法,结合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调动全部宣传力量和手段,通过电视、广播、报刊、手机信息、发送宣传单的形式,让广大农民充分知晓国家的优惠政策。与此同时,重点宣传各地扶持、引导、规范和服务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等新型农机服务组织,推进订单作业,承包作业、一条龙服务方式,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和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健康发展。

2、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力度

基层管理体系建设健全与否,关键是能否争取到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一方面是财力、物力方面,加大基层农机管理服务办公场所的建设和完善,添置必要的农机服务办公设施;二是在人力资源上给予支持。抽调专业的人才管理农机业务,并积极参与县农机部门组织的各项培训和学习活动,熟练掌握全县农机化的发展态势和方向。

3、完善农机管理体制。

(1)健全体制。乡(镇)一级由县农机局根据一定的配备标准,派驻农机安全管理员,当地人民政府不得抽调去完成其它工作。

(2)职权法定。农机安全管理机构的职权必须由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享有执法主体资格,县农机局加大农机安全监理执法检查力度,查处重大农业机械安全事故和违法案件,指导基层农机安全监理工作和业务培训。

4、提高管理服务人员综合素质

基层农机管理服务人员素质是农业机械化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只有基层农机管理服务人员素质提高了,才能科学地操作各种现代化农机工具,最大限度地发挥农机效益;只有基层农机管理服务人员素质提高了,才能自觉遵章守法、杜绝违章操作;只有基层农机管理服务人员素质提高了,才能更有效地服务于农村经济。提高基层农机管理服务人员的素质,是实现农村机械化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必须加强基层农机管理服务人员业务培训。通过培训,增加专业知识,增强服务观念,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工作作风,造就一支作风过硬、品德优良、知法懂法、精通业务的基层农机管理服务队伍,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5、制定有效制度,做好综合管理

一方面是配齐各项制度。一是工作分配制度:把各项任务细化、指标量化,使人人有目标、个个有职责。二是考核制度:根据各自分工不同,实行干部年终考核百分制。三是奖惩制度:实行“三奖励”、“三结合”即以奖励为主,奖励与惩罚相结合;以表扬为主,表扬与批评相结合;以精神奖励为主,精神与物质相结合。以此来激励干部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推动整个农机管理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是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设立服务监督台,热情解答机手咨询,接受群众来访,“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优质服务”,使农机管理更加规范化、社会化。

篇2:论基层农机管理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是实施科技兴农战略的重要载体,对于提高农民科学技术水平和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当前农技服务体系建设仍然存在诸如农技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着体系的健康发展。现以重庆市巴南区为例,就如何加强农技服务体系建设作出如下思考。

一、巴南区农技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巴南区现有个镇街,196个村,2067个合作社,全区2008年总人口87.7万,其中,农业人口59.2万,是典型的农业大区。

原巴南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已撤销,现区级种植业服务机构只有农技站、植保站、土肥站、种子站、经作站、果树站等。各镇街设有一个农服中心,即22个镇级农技服务机构,属双重管理,以镇街为主。在岗农技人287人,区,镇街227,有技术干部180人,占62.7%,行政干部84人,占29.3%,工人23人,占8%。从学历结构来看,科51人,占17.6%,专科人,占51.7%,中专42人,占14.5%,高中及以下47人,占16.2%。从职称结构来看,高级农艺师以上的22人,占11.5%,中级农艺师44人,占22.9%,助理农艺师84人,占43.8%,技术员及其他人员42人,占21.8%。

二、农技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1.农技服务队伍不稳定一是农技人员在编不在岗。长期以来,有的镇街将农技人员实行包村负责,承担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其它工作,而不能正常开展本职业务工作,从而大大削减了农技服务力度。二是随意安排非专业人员从事专业指导工作,非专技人员占机构总人数的37%。

2.基层农技服务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由于经费投入不足,科技人员难以继续深造。全区农技部门本科以上学历51人,仅占17.6%,专科150人,占51.7%,其中还有部分是非农业专业文凭。近几年来,全区农技服务机构由于编制和经费等方面的原因,没有吸纳正规农业大中专院校的新生力量,而且一些农技骨干长期没有机会参加培训,知识老化,思路不宽,只懂粮油作物生产。缺少具有特色作物、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及营销示范推广技能的科技人员,缺乏懂市场、会经营、能管理、直接参与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复合型、综合性的农业科技人才,适应不了当前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更难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都市农业发展的需要。

3.基础设施滞后全区22个镇街农业服务中心,目前还有部分是用的七十年代的办公用房和住房,因年久失修,农技人员连起码的办公条件都不能满足,更谈不上先进的技术设备和基层农技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仪器。

4.推广经费紧缺经费紧缺是全区农技服务部门自上而下普遍存在的问题。财政投入的资金远达不到《推广法》规定的比例要求。区镇两级财政财力普遍紧张,除工资外,几乎没有给农技服务机构预算试验、示范、推广经费,业务工作开展主要靠上级主管部门从其它项目上支持解决,工作运转十分艰难。由于经费紧张,待遇低,工作又比较辛苦,使得部分农技人员思想不稳,情绪不高,严重影响了基层农技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农技服务事业的发展。

三、加强农技服务体系建

设的相关对策要改善农技服务体系建设现状,稳定和壮大农技服务伍,促进推广事业新的展,必须一手抓机构一手抓机制创新,在稳定中求创新,在创新中谋发展。

(1)加大资金投入应将农技服务经费和知识更新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中,保障农技服务事业的顺利开展。首先用于改善办公条件,加大基层农业服务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其次用于解决好农技人员工资待遇问题,从事公益职能的农技人员工资由财政全额保障,及时兑现绩效工资。三是用于加大对农技科研成果的奖励力度,充分调动农技人员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2)加强农技服务队伍建设一是要加大基层在职农技人员的培训力度,每年应制定具体的业务培训计划,落实相应的培训经费,加快农技人员的知识更新。二是要重视中、青年人才的培养,要极创造条件,鼓励、支持他们承担农业科技项目,使他们在科技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三是要加快农技队伍后备人才的培养,要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农业人才需求形势,提升农业教育层次,培养高学历的人才。四是要完善技术人员技术职务评聘制度,不断提高推广队伍的整体素设立专项资金,对基层技术人员进行定期培训,通过不断创新管理理念,改进工作方法,以提高人员素质为目标,为基层人员提供培训、交流、学习的机会和平台。

(3)强化体系服务功能一是要按照优化重组资源展队伍,提高工作效率,强化服务功能的基本思路,积极探索农技服务体系建设的新途径,力争形成区有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镇街有农业服务中心、村级设专兼职农技员的组织网络体系。二要把农技服务体系建设与当前正在开展的农村科技特派员示范工程有机结合,不断培育壮大农技服务队伍,切实增强农技服务体系的服务功能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取公开招聘、竞聘上岗、择优聘用,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专业技术人员进入推广队伍。人员的进、管、出要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和人事权限办理。三是完善考评制度,在考评中要将工作量和业绩细化、量化,将技术人员的工作量和进村入户推

广技术的实绩作为主要考核指标,将农民群众和基层干部对技术人员的评分作为重要考核内容。(4)加快信息建设,改善服务条件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完善农业科技信息体系建设,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和光盘、多媒体软件、文字材料等远程传播手段和媒体,及时有效地向广大农民、基层农技服务人员,以及农村基层干部提供技术、信息、培训和咨询服务,以便掌握市场的主动权。

(5)理顺管理体制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历年1号文件和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明确公益性职能,合理设置机构。对区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实行行业内整合,设置农技总站,大经济作物站等。区级以下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根据产业布局,设置农业技术推广站,由区级业务主管部门负责业务指导。

篇3:论基层农机管理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关键词:体系建设,农机服务体系,问题,对策

近年来, 随着《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颁布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全面落实, 农业机械化进入了依法促进、加快发展的阶段, 农机社会化服务取得显著成绩, 特别是基层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作业服务公司等多种形式的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不断涌现, 为提升农业科技含量, 促进农机与农艺新技术尽快普及推广, 提高机具利用率, 实现农业增效, 农民增收及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1 当前农机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管理服务机构有待完善

基层现虽然有现、乡两级服务网络, 但由于缺乏好的管理机制, 形不成强劲的合力, 特别是乡镇机构改革后原先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撤销合并到乡镇农业服务中心, 人员分流, 出现了上下工作脱节, 技术断层的现象, 难以形成全力, 制约了农机化工作的全面开展。

1.2 农机专业技术人员青黄不接、知识老化

近几年农机专业人才进的较少, 知识更新慢, 农机队伍知识老化, 对农业机械化发展、推广使用科学技术普及等工作带来了一定影响。

1.3 服务设施不健全, 服务功能不强, 质量不高

农机化服务主要停留在面上的指导, 自身没有很强的实力, 缺乏必要的硬件设施, 比如缺乏检测仪器设备, 服务设施落后, 组织化程度不高, 制约了整个农机化事业全面发展。

1.4 服务组织作业项目较少, 服务领域狭窄

现有的农机大户大多数仅经营常规农业机械, 从事机播、机耕、机收等常规作业, 而对像玉米机收、秸秆还田、小麦免耕播种等新机具、新技术使用信心不足, 投资怕担风险, 影响了先进适用的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进程。

1.5 作业地点单一, 社会化、市场化服务程度较低

目前, 只有小麦跨区作业市场基本成熟, 而像玉米、油菜及“一条龙”作业服务等尚还处于摸索阶段, 大部分农业机械仅局限于本村、本乡 (镇) 、本县 (市) 作业, 机械的利用率不高, 作业量小, 收入较低, 社会化、市场服务程度低。

1.6 农机中介服务组织不健全、不规范

农机经纪人极度匮乏, 造成农机信息沟通不畅, 不能实现农机作业价格、农机政策等信息资源共享, 容易出现农机大户“有机难作业”现象。

2 发展思路和对策措施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机服务体系建设, 提高扩大县级服务推广队伍, 完善乡镇农机服务功能, 状大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机协会等社会化服务组织, 着力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层次, 带动整个农机化发展水平和整体农机化工作上升到一个新水平。

2.1 健全和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运作机制

首先是县、乡、村三级领导要从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认识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 加强领导, 出台政策, 为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其次是完善拓宽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运作机制, 应建议完善乡镇农机服务机构, 发展村级农机服务组织、农机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 同时按照利用均沾、风险共担的原则, 建立起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与农户之间良好的运作机制, 真正使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全面参与市场经济竞争。

2.2 加大培训力度, 提高服务组织的整体水平

采用集中培训和田间地头培训相结合, “走出去”、“引进来”相结合的办法, 加强农机化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养, 一方面可选派技术干部到农机化发达的地区考察, 学习或到高校深造, 进行知识更新:另一方面聘请技术专家来传授先进经验和技术, 加大农机化服务组织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 使技术人员的业务技能水平得到提高。

2.3 建立健全的符合当地农业的农机服务体系

由于农机装备的引进、更新资金量大, 回收期长, 服务组织又无力引进, 建议上级农机主管部门将农机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纳入项目管理, 增加投入, 为农机推广服务组织配齐硬件设施, 完善服务手段。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要动员社会多方面力量。一是可实行有偿服务合同制管理, 用合同形式规范服务组织与农户、村委会的责权利, 切实保护好服务组织的利益。二是服务质量的提高。机械作业和技术指导的质量直接关系着农机服务组织的生存空间, 要通过培训、指导、研讨等形式不断提高服务组织在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的系列化服务。三是要鼓励农机服务组织与农机、农业科技人员或农机科研单位联合。

2.4 拓展服务领域, 增强服务能力

现在的农业已经不是过去那种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 而是社会化、市场化大农业。要立足农业, 走出农业;立足农机, 走出农机。要由主要抓种植业机械化向林、牧、副、渔各业机械化扩展, 由产中服务向产前、产后系列化服务延伸, 要逐步形成农机供应、机具维修、技术推广、教育培训、安全监督、工程开发六条服务线。按照产业化的要求, 不断充实新的内容。拓宽服务领域, 把服务手段搞活, 把服务设施健全。要大力发展提灌、植保、机耕、收割脱粒、加工、运输等农机专业服务队, 为农民发展生产提供方便、及时、优质的农机服务。

2.5 改革和加强农机化体系, 提升服务能力

在新的农村经济体制下, 搞农机化, 关键要适应农村生产力水平的发展, 深化自身改革。首先, 实行统分结合, 改革农机管理形式。宜统则统, 宜分则分。对大中型农机具, 建立农机服务公司或协会, 由集体统起来, 发挥集体大中型机具的效能。其次, 进一步改革农机经营方式, 实行企业化经营, 要将各类农机服务组织作为独立的经济实体对待, 变无偿服务为有偿服务, 独立核算, 自负盈亏。在坚持农业机械服务于农业、方便农户的前提下, 推行“农业承包, 单车核算, 自负盈亏, 按质、按量定酬”的管理方法, 调动机手的积极性。再次, 实行开放式作业。要打破过去以行政区划为界的封闭式作业圈, 按照农机作业特点, 跨地区流动作业, 使农业机械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合理流动和充分利用, 发挥最大的效能。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逐步强大是个必然的发展趋势, 在其发展的过程中, 必定要有新情况、新问题, 这就要求我们基层农机推广工作者, 要立足工作实际, 更新服务理念, 创新服务方式, 提高服务能力水平, 树立崭新服务形象, 并在农机战线上有所作为。

参考文献

[1]肖玉庭.健全农机服务体系增强服务功能.湖南农机, 1995 (12) :30.

篇4:论基层农机管理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关键字:基层农机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5-0295-01

农业机械的管理是现代机械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工作,近年来,随着农业机械化的不断升级,对农业机械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原有的管理体制与管理技术已经无法满足农业机械更新换代、升级管理的需求,导致在农业机械管理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导致财产损失、人员受伤、设备受损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因此,非常有必要深入分析目前基层农业机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深刻的对策分析。

一、基层农机管理存在的问题

笔者在多年的农机站工作实践中发现,近年来,基层农机管理中存在下列问题亟待解决。

第一,疏忽对工作人员的培训。不少农机站在近年来都招聘了大量操作人员,主要从事农用机械的操作使用、检测维修、保养维护等工作。虽然工作人员不断增加,但对新增工作人员的培训跟不上步伐,大部分新增人员都是在与老员工的交流中,或者是简单的岗前培训中获得农用机械使用的相关知识,对农用机械使用、管理过程中的许多问题了解得不透彻,专业水准有待提高。

第二,对农业机械管理监督不到位。几乎每个农机械站都有农机械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农业生产过程中农机械的管理工作,但是,对于管理部门的工作是否做得到位,是否有效,并没有一个专门的机构来监督、管理,监督岗位与管理岗位往往混为一谈,没有明确的划分界限,导致对于农机械管理工作的监督不到位,出现一些影响农业生产的现象。

第三,管理技术更新缓慢。目前,大部分基层农机械管理主要是人工管理,管理人员负责主要监控农用机械的数量,使用过程中的损耗,对损坏设备进行检修等,几乎所有的管理工作都是人工在进行,不但管理效率地下,还有存在人员冗杂,管理不到位、不全面的缺陷,缺乏一个先进的管理系统来提高管理效率,保证管理的科学性和全面性。

第四,农业机械使用范围受限。大部分农机械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将工作重心放在对机器设备的日常管理、维护上,而不注重对农用机械的推广使用,导致农用机械的使用范围受限,无法扩大农用机械的使用空间,没能实现农用机械使用范围最大化,是得高成本购置的新型农业机械只是在少数农业生产领域使用,造成了机械资源的大量浪费。

第五,检修与维护工作不到位。笔者在前面已经谈到,农机械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主要将农机械的数量、损坏程度进行管理统计,管理人员关注的是农用机械是否丢失,数量是否减少,有无重大程度的损坏,而对于农机械存在的小问题却不予关注,也不注重农机械的检修与维护工作。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小问题的存在往往会逐渐发展为大问题,导致不少农机械最终由于检修不到位而最终报废。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基层农机管理中存在的对人员培训工作的疏忽,对农业机械管理监督不到位,管理技术更新缓慢,农业机械适用范围受限等问题,正在逐步影响我国农机管理工作的落实。

二、解决基层农机管理问题的对策

针对前面谈到的我国农机械管理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笔者认为,各基层单位应当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来不断改进基层农机械管理工作,保证农业生产安全、有效进行。

首先,狠抓农机全员培训。对农机人员的培训是基层农机管理的首要工作,高素质、高水平的农机操作人员是保证农机管理高效进行的关键。对于农机站新招聘的工作人员,要在农机械使用、农机械维护、农机械保养、农机械管理的各项工作中,定期对其进行全面的培训,以保证工作人员掌握扎实的实用技能,在工作实际中能够妥善解决农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第二,严格农机安全监理。对于农机管理工作,应当有一个有效的监督机制,实行农机管理与管理工作监管的有效划分,改变管理工作与监督工作混乱的局面,将监督部门从管理部门中划分出来,成立专门的农机管理检查小组,定期对农机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抽查,及时发现农机管理过程中的疏漏,及时发现问题,妥善解决问题。

第三,推广农机械的使用。笔者在前面谈到,不少农机管理部门不注重农机械的使用推广工作,造成了大量农机系设备闲置、浪费,使用率低的现象。为此,笔者建议不同地区因地制宜,根据当地农业生产的具体情况,对农机械的使用进行不断推广,扩大农机械的适用范围,加速基层农业现代化、机械化的进程。例如,有水田的基层农业单位,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推广水田机械化,提高农机械使用率。

第四,落实新技术推广应用。农机械管理部门还应承当基层农机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不断更新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生产效率。例如,对于该领域的新技术,基层农机单位应当大胆迈出第一步,大胆实践,积极推广,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使生产技术不断成熟。因此,基层农业单位在管理过程中要不断创新管理技术,将现代网络管理技术运用到管理过程中,同时,不断推广农机械设备的使用技术,提高基层农机械的操作水平。

第五,定期检修与维护。基层农机管理单位还要做好农机械的管理与维护工作,而不应当仅仅将工作重心放到统计农机械设备数量,购置新设备,淘汰新设备上。组织专门的工作人员定期对农机械进行检修,建立应急维护小组,确保在农业生产中遇到问题时能够第一时间赶往现场解决问题。例如,在每次农机械使用之后,应当安排人员对农机械进行简单全面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延长农机械的使用寿命,增加农机械使用年限,减少农机械购置成本。

相信通过以上各方面的不断改进与落实,基层农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定能不断得到妥善解决,实现农机管理的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金瑞喷.基层农业管理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与科技,2011,22(4):92-93.

篇5:论基层农机管理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农机推广即农业机械推广,是将农业机械和农业机械化技术普及到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方式,能够向基层普及农业机械化专业知识,提高农村的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当地的农业生产和收益。

几年来,我国对“三农”问题的日益关注让基层农业机械推广工作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关注。加快基层农机推广,提高农业机械化,是实现我国农业的现代化、科技化、产业化发展的重要环节。推动基层农机推广工作能够帮助我国农业发展节约成本、提高收益,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基层农技推广存在的问题

在新时期,农机推广工作已经成为当代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在基层的推广工作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在实际的工作当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丞待解决。

2.1 资金有限,政府扶持力度不够

基层农机技术的顺利推广离不开当地政府部门的配合和扶持。在工作中,国家财政的投入明显不足,在政府各项专业资金的投入中,农机事业所占的比例非常小。由于农民的收支不平衡,购买力有限,大部分农民不具备购买农机的能力,而政府部门对此缺少资金和政策的扶持,使农机购买困难重重,农机推广工作也无法顺利开展。

2.2 农机设备结构不合理

目前,我国进行的农机推广当中,小型机具过多,缺少大型机具,农机化服务领域相对较小。这样就导致了农机推广不能满足当地农业的发展需求,农民有购买需求却苦于找不到合适的农机进行购买,无法使用农业机械设备投入到农业生产当中,提高生产效率。这也严重的阻碍了农业机械和农机技术的推广。

2.3 推广手段落后效率低下

农机推广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十分广泛的工作。为了进一步适应农机推广的新要求,许多的基层地区设置了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以便当地农民集中学习和交流。但是由于农机推广人员数量较少,并不能有效的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后期的服务也无法进行跟进。在工作中,推广方式落后、推广效率低下也是现在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农机技术的推广无法顺利进行,严重的阻碍了我国的现代化农业发展进程。基层农机推广的对策

3.1 加大宣传力度,引起社会关注

目前,我国的农业机械化程度虽然大幅度提升,但是仍然有很多地区采用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这不仅生产率低下还消耗了大量的人力资源,阻碍当地的农业和经济发展。想要做好农机推广工作,就必须要提高人们的关注程度,加深人们对农业机械化的认可,才能高效的开展工作。

一方面,应该要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由政府来给予资金支持和政策倾斜。严格的执行农机推广的相关政策,确保农机推广资金的专款专用,通过监督和跟进报整农机推广的费用落到实处,农业机械和农机技术的推广顺利进行。另一方面,应该要加强对农机技术的推广和宣导,让更多的人意识到农机技术的优势和重要性,推动农民主动学习,增强农民对农机设备和农机技术应用的兴趣,为农机推广的顺利开展打下群众基础。

在基层农机推广当中,要与??地的政府部门和农业技术服务部门进行配合,通过专业的技术人员的讲解和指导,通过成功的案例介绍,让农民能够更直观的感受到农机技术推广对当地农业发展和农民个人收益的益处,这样才能调动当地人民对农机技术的学习积极性,加快当地的推广速度。

3.2 提高推广人员素质

农机推广人员在基层农机推广工作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推广人员素质的高低能够直接的影响到推广的效率和质量。因此必须要提高推广人员的素质,培养专业的推广人员。

要对推广人员进行全面的培训,推广人员必须对农业机械设备和最新的农机技术了如指掌,且要具备实际操作经验。在推广工作中,农机推广人员一定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开阔的视野,能够适应当下农村的新局面和新形势的要求。要对现有的推广人员进行培训,促进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提升;还要吸纳更多的高素质人才的加入,通过改善推广人员的工作条件,让更多的具有专业能力的人才能够留在基层,为农机推广工作贡献力量。

3.3 创新农机推广模式

农机推广工作是一项非常复杂且漫长的工作,必须提出适应我国国情的推广方案,建立起适用的基层农机推广模式,才能够保证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

在农机推广当中,应该要注重当地农机发展需求,目前年我国推广的农机当中,小型机具多、大型机具少,结构的不合理导致无法满足农民对农机的需求。因此,应该对农机设备结构进行调整,要因地制宜,选择最适宜当地生产环境的农机设备和技术进行推广。

在推广当中还要建立健全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要通过统一学习和管理,不断的加强基层对农机设备和农机技术的重视程度,通过专业的指导和服务,确保农机推广工作的有效落实。要确保农机设备和农机技术在当地的合理有效运用,切实保障农机推广工作的展开。学会创新方法,紧跟时代的步伐,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帮助,加强农机推广信息化服务体系的建设,通过信息化带动农机化发展。

篇6:论基层农机管理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 要:近年来,通过认真宣传贯彻执行《会计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会计基础工作整体水平明显上升,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工作进展顺利,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扎实有效,会计电算化知识培训工作进展迅速,通过实施会计委派试点和会计账簿监管等工作,会计信息质量有所提高。但是,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基层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本文笔者针对基层会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关键词:基层会计管理;问题;对策

一、基层会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会计基础工作总体水平不高,存在薄弱环节经过近年来的指导、督促和继续教育培训,会计基础工作水平有所上升且大多数单位都达到了会计基础规范化合格标准,通过了会计基础规范化验收, 并有部分单位达到优秀标准。但是仍然存在薄弱环节,存在问题的单位多是行政事业单位和民营企业。主要存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单位领导人对《会计法》了解甚少,重视程度不够。二是会计人员多是半路出家或刚毕业大中专毕业生,要么理论知识缺乏,要么实际工作经验不足。三是行政事业单位由于人事管理体制使得专业人员进不来是导致会计基础水平不高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二)会计从业资格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

根据《会计法》第三十八条和《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第二条规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然而,根据原会计证的发放情况,会计人员普查和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换发情况多方对比来看,相当一部分在岗人员丧失执业资格,违法无证上岗,并在执法检查中得以证实。存在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1、单位负责人不懂法、不重视是无证上岗的最直接原因。单位负责人对《会计法》和《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缺乏了解或重视不够,任用会计人员往往按照领导的意志,使无证人员走上会计岗位,没有意识到无证上岗是一种违法行为。

2、信息闭塞是原会计证持有人员丧失执业资格的另一主要原因。单位未能将有关继续教育、年检等信息转达到具体会计人员,加上部分下岗人员无人管理,会计管理部门又不可能通知到每一个人,导致原会计证自动失效。

3、行政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体制是无证上岗现象产生的间接原因。当前人事管理体制使得具有从业资格的人员无法进入这些单位,而在这些单位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又无能力取得从业资格。

(三)执法检查中,检查容易,处罚难,执行更难的问题亟待解决

这不仅仅是会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而是在整个财政管理乃至整个社会中所有涉及行政执法管理活动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往往是问题发现了,在作出处罚决定的过程中,有关部门和有关的领导干预也随即而至。处罚的结果往往达不到惩处的目的,相反对违法行为起到纵容作用。甚至,处罚决定作出以后,单位拒绝执行,有关部门又不积极配合,导致处罚最终流产的命运。法律的尊严得不到维护,大大挫伤了执法检查的积极性,一般情况,不是上级部署,极少有人愿意主动进行执法检查。

执法过程中出现行政干预的原因是制约机制的失效。虽然政府部门三令五

申,严格禁止行政干预行为,然而在现实中,行政干预屡禁不止。其中主要原因是对该行为的惩罚措施未能实施到位,使得有关人员一再违规违纪。

(四)农村会计工作是会计管理的盲区和薄弱点

由于历史的原因,大部分地区农村会计工作一直未纳入财政部门管理的范围,多在农业部门经管站的管理下。由于地方经管站业务水平限制和缺乏师资力量,同时缺少有效的管理机制和措施,使得农村会计基础工作比较落后。通过农村会计人员调查统计工作摸底及会计账簿监管工作所掌握的情况,农村会计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会计人员无证上岗现象普遍。根据《会计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而在所有农村会计中只有不足1% 的人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2、会计账簿设置不规范。由于会计缺乏必要的专业基础知识,相当部分村没有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要求设置账簿。存在不设置现金日记账用总账代替现金日记账以及总账与现金日记账不用订本账的现象。并且账簿启用手续不完整。

3、会计核算不规范。会计核算问题主要有:(a)原始凭证的审核不能严格把关,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不能做到拒绝接受。(b)会计账簿登记不规范。书写不规范,摘要过于详细,隔页跳行,结账不划线,日记账不能做到日积月结。

4、规章制度不完善。在农村,制度方面基本是个空白,多是沿用习惯做法,缺乏明确责任和义务的成文制度。会计档案管理混乱,不能及时整理归档,基本是各人账各人管,没有专人管理,不利于会计资料的保管,不符和《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要求。

5、财务管理混乱。由于内部制约和监督机制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使得农村财务问题重重,乱吃喝,乱花费,造假账现象层出不穷。

以上种种问题的存在,归根到底都是由农村会计人员素质不高造成的。他们全部为兼职会计,一般都未经正规的专业培训,继续教育和专业培训也跟不上,出现上述问题亦不足为怪。但是更换会计人员是不现实的,因为农村会计人员实行兼职、低薪、本土化的任职模式,根据当前的经济状况与资薪水平聘用专业会计还不具备条件,并且很少有专业人员愿意到经济相对落后、交通不便的农村去工作。

二、解决的办法和措施

(一)针对会计基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

1、对于会计人员业务水平偏低的现实情况,应加强会计基础规范化知识的培训。可以在会计基础规范化复验摸底的基础上,采取区别对待的方法,对薄弱单位进行强化培训。在培训的同时再配合账簿凭证展评,让会计人员在比较中看到自己的不足和别人的优点,并组织人员到优秀单位进行实地考察学习别人的经验做法,使之尽快达到规范化要求。

2、定期进行会计基础规范化专项执法检查并加大处罚力度是最有效的促进方式。通过执法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向单位负责人和会计人员反馈,并按《会计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罚,这必将引起单位和个人的重视,并认真进行整改。

(二)针对会计从业资格管理中存在问题,应采取下列措施:

1、举办单位负责人《会计法》和财政法规培训班来增强单位负责人的法制

意识和对会计工作的重视。通过学法,使他们了解自己的法律责任,引起对会计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

2、加大执法力度是解决问题的最直接有效的方式。目前应进行全面的会计执业专项执法检查,通过检查可以对执业情况摸底,对检查出的问题严格按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从而达到规范执业行为的目的。

3、至于人事管理体制则是下一步机构改革的重点,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与配合。应通过改革使行政事业单位的用人自主权得以增强,用人单位根据实际工作需要上报所需财务人员的数量和要求,人事部门核实后并征求会计管理部门的意见,通过公开招考等方式予以满足。

(三)对于会计执法检查中行政干预的问题,建议采取以下办法解决:

1、建议有关部门组织领导干部带头学习《会计法》,使他们知法懂法,支持财政部门依法行政,为会计执法创造好的执法环境。

2、财政部门在会计执法中从自身做起,坚持原则,严格执法,抵制外来干扰。

3、在检查过程中,对来自单位或个人的行政干预要及时上报纪检监察部门,由他们按照有关规定予以曝光或处理,以利于财政部门公正执法。

(四)针对农村会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

1、对无证上岗的问题上级部门应该尽快出台《农村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以便在管理工作中有章可循。

2、加强农村会计人员业务培训。通过加强培训来提高农村会计业务水平是改变落后会计基础工作的现实选择。因此,把农村会计人员纳入继续教育的范围显得尤为必要。对他们的继续教育要有针对性,主要应强化会计基础规范化方面的知识培训,同时借助开展会计账簿凭证展评活动和组织人员到优秀单位进行实地考察学习,效果将更加明显。

3、充分发挥农业经管部门的作用,强化其外部监督职能,不要让村账乡管流于形式。目前,农村大多实行村账乡管的管理模式,经管站在会计资料的审核中应该杜绝面子等问题,将不合法及不真实的会计资料拒签或退回,强化其外部监督职能。另外,对于目前的管理机制应在不干预村民自治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在村级只设出纳(或报帐员),账务由经管站处理,真正做到村账乡管。这样可以既减少村级的工资负担,又对村级收支进行严格监督,有利于保护农民的利益,使农村财务管理混乱状况和腐败贪污问题得到有效遏制,有利于农村政权的稳定。

4、组织农村财务执法检查是对农村会计工作最直接有效的促进方式。鉴于财政人力的不足,可以财政牵头由经管站对农村账务每年都进行检查,以有效遏制农村财务混乱的问题,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不至于到问题闹大了才由纪检、检察部门进行查处。

参考文献

1、梁步腾,王宁静.加强会计管理工作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J].福建财会,2002,(3)

上一篇:捐赠物资倡议书有哪些下一篇:城市环境品质提升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