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理健康之情绪管理学习感想

2024-05-09

教师心理健康之情绪管理学习感想(精选5篇)

篇1:教师心理健康之情绪管理学习感想

教师心理健康之情绪管理学习感想

听完该讲座,让我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做为一名教师,其实也有很多时候对工作有情绪,这表现在工作上同事之间的理解不够,同时学生在学习中的态度也对我的教学影响极大。

我们学校招收的学生,在生源上就比重点中学有差距,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提高他们,但是,有时看到他们不好学时心中就由一种无名火。通过这次学习,我觉得受益匪浅,任何事情都是一点一滴做起的,学生学习的好坏,除了与其基础有关外,还与老师的态度,教学方法关系重大。如果老师一有不满就发火,甚至于体罚学生,我相信学生的成绩是很难提高的,所以每个老师都应该善于管理自己的情绪,作好表率,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学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才能在今后的工作中教育好学生,也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有为青年。

篇2:教师心理健康之情绪管理学习感想

一、保持健康的情绪良好积极的情绪状态。

凡是心理健康的人,他们的情绪总是愉快的、乐观的,对生活、工作充满热情。人们的情绪越是乐观,心理健康的水平越高。一般认为健康的情绪应当是轻松、愉快、精神振奋、适度,一切发生很自然,从原因、强度、时间的变化上都是常态的。如果喜怒无常,强弱颠倒,时间上延续的长短也有变异等,都属于不正常的情绪。影响人的情绪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所以我们作为教师要善于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

(一)控制爆发情绪。

爆发情绪就是激情,它是一种十分猛烈的、暴风雨般的、为时短促的情绪体验。我们常用“大发雷霆”、“火冒三丈”等形容之。爆发情绪在生活中既有积极因素作用,也有消极作用。其积极方面,可以在艰难险阻时,爆发出像黄继光用胸口堵敌人枪眼,董存瑞手托炸药包去炸敌人碉堡那种革命的激情。消极的爆发情绪则是工作的阻力,事业的障碍。“激石成火,激人成祸”,它容易使人失去理智的思考,一旦遇到强烈的刺激就头脑发涨,不计后果,做出简单粗暴、盲目无忌的蠢事来。有些教师在工作中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一时性急打骂学生,以致失手打伤学生,造成严重的后果,就是明证。转化、控制爆发情绪,必须充分利用认识问题的诱导规律,将一时产生的消极激情,转化到积极方面去。心理学认为,激情爆发程度取决于人的认识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师控制激情的能力,最根本的是提高其思想觉悟和辨别能力。

(二)培养持久情绪。

持久情绪,在心理学中称为“心境”。心境是指在长时间内影响人的整个行为的比较持久的一种情绪状态。有的心理学家形象地称心境是被拉长了的情绪。积极的心境使人朝气蓬勃,处于欣喜状态,头脑清醒,求知欲旺盛,能提高工作效率;而消极的心境则使人消沉,常处于一种被动的抑郁不欢状态,因而影响工作和学习。职业和环境对教师的心境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为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正在成长着的、有个性的人。

一位教师在谈到一次作文批改中的感受时说:它给予我的是事业心的鼓舞,是责任感的鞭策,是心灵美的享受,当我一次又一次陶醉在这种崇高的心境中时,我是那样的兴奋欣喜,如同在道德的高山攀援,峰峦座座,山外有山,……我感到自己是这样年轻而心又火热,忘却了在二十多个春秋的灯下伏案中,白发已爬上了双鬓。这种轻松愉快的心境和忘却了白发爬上了双鬓,甘当“红烛”的精神,是教师内心的真实体验。当一个人心境愉快的时候,往往倾向于用肯定的目光来看待周围的一切;相反,一个人心境不愉快的时候,他所看到的一切都会觉得不顺眼。所以,教师应设法消除恶劣的心境,培养自己积极向上的持久情绪。

(三)培养幽默感。

幽默感是种特殊的情绪表现,也是人们适应环境的工具。具有幽默感,使人们对生活总是持积极乐观的态度,许多看来令人痛苦、烦恼、厌恶的事物,用幽默的办法对付,往往使不快的情绪荡涤无余,立即变得轻松起来。当人们长期以来对某事抑郁不欢时,旁人如用幽默、风趣的言辞叙述或形容,以生动逼真的情态摹仿或扮演,总会惹人哈哈大笑,头脑中的烦恼顿时烟消云散。教师应该在学生面前表现出亲近、平静而又幽默的情绪。单纯的平静会使人感到索然无味。如果一个教师谈话机智、风趣、幽默,这有助于发挥他的课堂讲授技巧和艺术效果。幽默可以调节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和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听起来不觉得累,反而感到轻松愉快。缺少幽默感和教育机智,常常在师生之间筑起一道无法理解的墙,增加许多无谓的矛盾。实践证明,富有幽默感的教师比起缺少这些特点的教师来,更善于缓和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紧张局面,因而也更能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来处置矛盾,从而使自己内心保持轻松、平静。

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人与人彼此间的交际关系。

每一个人都有合群的需要,通过相互交往,诉说各自的喜怒哀乐,增进彼此情感的共鸣,求得心理的满足。培根曾说过:“当你遭遇挫折而感到愤闷抑郁的时候,向知心挚友的一席倾诉可以使你得到疏导。否则这种积郁会使人致病……”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那么教师如何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呢?

(一)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1.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教师应克服居高临下、把个人凌驾于集体之上的错误思想;教师要了解学生和研究学生,对学生既要尊重和信任,又要热爱和严格要求,热切地期待每个学生获得成功;教师要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民主公正地对待学生,客观地评价学生,尽最大努力使每个学生都产生良好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被全体学生所爱戴,增强师生之间的聚合力,形成健康的和谐的师生关系。

2.增进师生之间的沟通。

教师要缩短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就要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林格伦1967年提出了学校领域内师生之间交往的四种形式。其一,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保持单向交往,效果较差。其二,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保持双向交往,效果较好。其三,教师和学生保持双向交往,但也允许学生之间的交往,效果较好。其四,教师成为相互交往的中心,并且促使所有的成员双向交往,效果最佳。学校中最主要的人际关系是师生关系,因此,研究师生间的交往形式对密切师生关系有重要的意义。

(二)建立融洽的教师之间的关系

1.相互尊重。

教师都是知识分子,他们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有强烈的自尊心。教师之间只有相互尊重,才能做到感情融洽,合作共事。如果伤害对方的自尊心,容易引起极端行为。

2.利益协调。

教师在协调人际关系的时候,应该从分岐利益中发现一致利益,缩小手段竞争的范围,扩大手段合作的范围。随着人们心理发展水平的提高,可以不着眼于一时一事的得失,而着眼于长远的利益和更高层次的精神满足。这样有利于建立融洽的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

(三)建立与学生家长的和谐关系

教师要尊重学生家长。教师要尊重学生家长的意见,尊重他们的人格,在教育学生时,教师决不能贬低家长,不负责任的随便指责家长。教师要虚心向家长学习,以提高自身的修养。其次,端正与学生家长联系的动机。教师与学生家长联系,其目的是为了和家长互通情况,统一步调,调动家长积极性,共同教育孩子。而不是告状、解恨、推卸责任。再次,教师应主动和学生家长联系合作,征求家长意见,这样有利于和学生家长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此外教师还应该建立与行政管理人员以及其他人员的和谐的人际关系。

学习情绪管理心得体会

1月10日,我有幸聆听了李凤霞教授有关情绪管理的精彩演讲,生活中难免有各种不如意,人都会有心情不好的时候,失控的情绪是我们的大敌。李教授用准确的语言为我们诠释了何谓情绪。采用互动的方式,使课堂气氛很是活跃,李教授从改变态度、享受过程、情感独立、学会感恩、压力太大的时候学会弯一弯和天堂、地狱由心造等几个方面,教给我们管理自己情绪的方法。一上午的培训学习,让我深受启发,受益匪浅。我对如何控制好情绪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一个好教师应该保持健康的情绪,善于控制情绪,不论有什么不顺心的事也不要拿学生出气,刺伤孩子的自尊心。要用理智来驾驭自己的情感,努力培养自己的健康情绪。

首先要改变对压力的认识。学生个性的发展让班主任感到班级管理工作难度的加大带来压力,但是正因为这样的压力,让我们掌握了更多的知识,是压力让我们学会了更多的思考和创新,我们应该感谢压力,这样我们就会感到工作的幸福和快乐。

其次是调整心态,增加乐趣。班主任要调整好心态,让自己放松下来,正确对待生活和工作中的不如意,不把自己的不良情绪带给学生,努力克制自己的不良情绪,闭口倾听学生的想法,会使学生感到老师对他的观点感兴趣。这样增强了师生之间的心灵沟通。待风平浪静后再来论理。愤怒时,离开使你产生愤怒的场地,听听音乐、散散步,或是参加些体育活动,采用转移环境或注意力的方法平息怒气,待适当的时候,再找学生谈心。我们应在专业发展的进程中,勇于做控制情绪的强者,积极面对自己的工作,能正确认识、缓解、释放、转移工作中的压力。

篇3:教师心理健康之情绪管理学习感想

但凡自己开过公司,当过老板的企业家,对员工情绪的管理都深有体会,而那些承担执行公司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专业人员来说,更是有切肤之感。曾经多少公司一度如日中天,生意做得红红火火,却在繁荣阶段,员工情绪不稳定起来,造成公司危机重重。更有甚者,由于公司管理层忽视员工情绪疏导,造成多少不幸事件发生,数不胜数。

借用大哲学家莱布尼茨的理论来说,人从来是个比较复杂的“单子”,每个“单子”与另一个“单子”各不相同。因而再规范的公司对一个员工,都需要个体化处理。在个人身上,对于那些图省事的管理者来说,如果纯粹套用公司已有的规范,忽视个体作为人的独一无二性,经常会出现大规模的员工情绪问题。

情绪管理是每一个企业家碰到的大问题,不单是企业问题,也是个社会问题。也正有鉴于此,《劳动法》对于一个国家非常重要。《劳动法》就是想要让所有的劳资纠纷、劳动关系的处理有一个平台可以得到利用,有一个尺度可以衡量。但尽管如此,员工情绪处理很多时候不是法律能判定的。

在员工情绪管理上,历来众多的管理大家已重视这个问题,因为它涉及企业的生死。

员工情绪问题更多的出现在管理者和员工二者彼此看到的是对方的短处和不足之处,而无法欣赏到其长处。彼得•德鲁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The Effective Executive)一书中专门对此进行了总结:

“用人所长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须具备的一种素质,是一个组织工作是否有效的关键,也是知识工作者和社会不可或缺的素质。”

对于员工来说,对公司有情绪,对上司有情绪,反而会影响自身发展。彼得•德鲁克直接指出:

“有效的管理者了解他的上司也是人。上司既然是人,所以肯定有其长处,也肯定有其短处。若能在上司的长处上下功夫,协助他做好想做的工作,便能使上司有效,下属也才能有效。反之,如果下属总强调上司的短处,那就像上司强调下属的短处一样,结果将无所成。”

可以说,彼得•德鲁克更多是从重视人的长处这个角度来看待情绪管理中的解决之道。情绪管理不光体现在一些突发性事件的处理上,更多的是,如何长期建立一种机制,为这样的问题寻找到解决之道,很多公司希望有一个简单的解决办法。公司招聘的最优秀的年轻员工中,不少人会工作两至三年后辞职而去。奇怪的是他们不是到竞争对手那儿去获得更高的薪酬和职位,那样的话还能理解,他们转而干起了一些诸如教书或其他短期的工作,甚至花一两年的时间,背上背包去漫游世界。在此问题上,管理学大师查尔斯•汉迪在《饥饿的灵魂》一书中浓墨重彩指出:

“一个不能使其员工的精神得以自由体现、精力的火焰不能燃耀的组织内部,必然充满令人窒息的浓烟。这样的组织不仅没有效率,而且也是不道德的。我们需要在工作中,而不仅是在业余活动中有机会发现真正的自我。青年人工作的第一动力是他们需要钱,但在此之上希望有机会使用他们的头脑、掌握自己的时间以及获得表现自我的自由,那么,任何一个不能给予其员工灵魂自由的组织将很快失去他们最优秀的年轻人。”

曾仕强教授在他的名著《人性管理》一书中,有段让人称道的关于情绪管理的观点:“人是有情绪的,还要特别说明的是,全世界的人情绪都起伏不定,其中中国人最麻烦,有些人是一言不合就要火冒三丈干起来的。整本《论语》都在研究人的情绪管理。孔子一会儿讲这个,一会儿讲那个,也是摇摆不定的。孔子说,有朋友从远方来看你,说明你做人成功了,我提个问题给大家,为什么你的朋友老远来看你,什么道理?恐怕各位没有研究这个道理:朋友从老远来看你,就是他存心要占一点便宜。或者是他需要你的一些帮助。你给朋友白开水喝,对他冷淡。下次他再也不来了。实际上,这就是人的心理、人的情绪。”

“人性管理是由情绪开始的,如果情绪不好,可能会有极大的破坏力——人类都有报复心理。”

还有一种可怕的情绪,那就是:企业规模尚小时,未能集结合适人才。而随着公司规模的壮大,经营者也愈加求贤若渴。这时会面临如何对待元老的问题,这涉及到了情绪管理中最重要的一环。即对那些与经营者同甘共苦的员工来说,一定要重视他们。日本四大经营之圣之一、KDDI通信公司创始人稻盛和夫深有体会,在《活法》一书中写道:

“大胆采用如巨石般杰出而能立功之人——包括从外部引进;而另一方面,长久以来为公司献身尽力的人,如同填埋于巨石与巨石之间的珍贵石块一样,也应发挥其作用。虽非巨石,但他们久经考验,弥足珍贵,绝不能弃之不顾。所以,只有留下这些默默元闻、埋头苦干的老员工,公司才能变得更强大。”

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吗?企业规章制度越复杂,所谓的“规范”的企业越容易在员工情绪上出现大问题。当然也不排除有的企业本身规模过大,因而造成员工发生情绪问题的机率加大。管理之神稻盛和夫化繁为简,写下了这么一段最真诚的话:

“我总是尽力使企业根植于人心之上。说得清楚一点就是,我一直把焦点放在成立和维持公司,以及和所有员工建立起有意义的关系上。这就好比我们要先去爱别人,别人才会来爱你。身为高层管理者的我们,一定要有一颗纯洁的心以吸引同质的人,并维系彼此间的关系。”

情绪滋生涉及到方方面面,情形各有不同,但有一点很重要,公司会不会因员工的失败而进行严格的处罚。在这一点上,稻盛和夫的“敬天爱人”之道再次体现了一种从人性出发的威力:

“有位美国记者问我:‘为什么京都半导体会如此成功。我想了一下,回答她说:‘因为我们从来不因为失败而处罚员工。’她的脸上写着疑惑,于是我再进一步解释。假如我们的员工为了公司而接受一项挑战,结果失败了,且对公司造成相当大的损失。我们还是不会对他施以任何惩罚。因为,如果接受那项挑战是为了公司和员工的利益,而且大家都已经付出了真诚、无私和努力,就没有责罚的理由。’”

公司与公司成员之间,必须有发自内心的信赖,失去信赖,一切皆可能发生。但对于如何建立这种信赖,众多的公司管理者或公司成员之间更多是从他人身上找问题。稻盛和夫集几十年经验认为:

“除非自己先变得让人信赖,否则无法和别人建立起这样的关系;除非我先做到这点,否则无法吸引别人。我想,相互信赖的关系也是一种思考的反射。”“即使我们有不愉快的经历,还是应该继续相信别人,这是建立良好关系的唯一途径。”

企业对员工有期望,希望雇用一个员工,他能够超水平发挥,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利润。员工希望老板们能够看到他的努力,看到他的贡献。希望能在语言上、物质上、金钱上得到老板们的肯定。二者之间都彼此有期望。从哲学家的理论中,我们可以找出一些参考的手段。正如大逻辑学家爱因斯坦晚年生前每天“上班就是为了和哥德尔一起下班”的哥德尔的名言所言:“世界的意义在于愿望与现实的分离。”正因如此,如果当一个员工出现情绪上的问题时,不套用企业一些规章来进行生硬的处理。“不拘泥于形式,麻烦就少一些。”哥德尔,这位“自亚里多士多德以来最伟大的逻辑学家(冯•诺依曼语)”,有很多精辟的哲学观点可用于企业与员工情绪冲突问题的处理,特别是对于企业里那些负责处理员工情绪问题的高位决策者来说,这些理论该铭记于心,那是一个大逻辑学家多年精深思考得出的:

“学习正确行事,每个人都有缺点,都有错误的信念,都在生活中践行自己的错误。”

因而,我们必须保持一个灵活面对各种情形的心态。

“在人间事务中,没有确定的知识,甚至科学在一个方向上都有严重的偏见。”

哥德尔如黑格尔一样,他在其基本哲学观的第一条表达过类似黑格尔“存在的即是合理的”观点:

“世界是合乎理性的。”

所以,正如我们传统经典的智慧指出的一样,在很多问题上,反求诸己或许是一种绝佳的选择。哥德尔提到:

“如果你知道了关于自己的一切,你就知道了一切。为大量材料所累,毫无用处。一旦你理解了自己。你就理解了人性,其他的也就顺理成章。”

跟哥德尔有过长达多年紧密往来,集计算机科学家、逻辑学家、数学家、哲学家于一身的美籍华裔教授王浩,身为哈佛大学教授、洛克菲勒大学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大不列颠科学院外国院士、国际人工智能联合会第一届“数学定理机械证明里程碑奖”获得者,对哥德尔的哲学观甚为叹服。在他所著的《逻辑之旅——从哥德尔到哲学》一书中,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哥德尔关乎心灵的哲学观点,或许下面这段话比较深奥,但情绪管理本身就是一个无定式的管理,我们在处理企业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虽各自理解不同,但都能从中受到方法的启迪:

篇4:教师心理健康之情绪管理学习感想

每年的教育新闻,总有老师与学生或家长产生冲突的新闻。师生冲突、家校冲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冲突双方或一方的情绪失去控制,丧失理智,为逞一时之快,从而做出追悔莫及的事。

作为学校与家庭联系的桥梁,老师更要有能力去掌控自己的情绪,而不是被情绪掌控。同时,教师也要训练对情绪的敏感度,通过对学生性格、经历的了解,加上学生表露的情绪,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及时予以指导和帮助。

那老师究竟该如何做好情绪的管理呢?这些方法里或许会有答案。

老师,怎样察觉消极情绪的出现?

学着体察自己的情绪,就是情绪管理的第一步。环顾四周,我们身边是否有着这样一些情绪样态?

1.“愤慨撒气式”轰炸,情绪容易失控

一个家庭的稳定,来自于妈妈的情绪稳定。一个教室的稳定,往往取决于性格稳定的老师。然而班级经营中,教师愤怒失控的情绪,却很常见。不懂得调控情绪,时常将血压频频逼到爆表的份儿。

教室里分不清是在教师教育学生,还是仅仅在发泄怨气。而那些令老师暴跳如雷的细节,盘点下来往往不过是教学生活中的点点小事,因为没抄生词,因为上课说话,因为动手打了同学,因为弄坏别人的东西……

班主任在教室里一番咆哮之后,带着满满的垃圾情绪回家。十年过后再回首,这不过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点点小事,人不犯错,谈何成长,早知事小,生个啥气?

2.“苦口婆心式”长谈,情绪过于执着

洋洋洒洒几十分钟,执着于非要规定时间,规定地点解决问题,往往容易沦陷到苦心长谈的囧境,是对师生共同时间成本的巨大消耗。

苦口婆心似的长谈,多来自于内心的执着,甚至自己变成了偏执狂,而不能自查。

总试图把学生、家长说得败下阵来,便以为投入再多的时间和精力都是值得的。殊不知学生早已练就了“委屈求全”的沟通方式,就是无论是否赞成老师的说法,全部依着你说的来。

不为说的尽兴,就看实用不实用。有时掐中要害的关键一言,可以点醒迷途羔羊!关注这种执着过头的情绪状态。话不一定一次说完。放下,既是放过别人,也是对自己的放过。

3.“脑补情节”式推理,情绪沦陷猜疑

“老师,我的想法是……”

“你不要说了,你凭什么……”

“老师,我……”

“我什么我,我还不知道你!这肯定是……”

擅长“脑补式”案情分析的班主任,常常习惯的调研方式是问家长、问同学、问各种相关人士借以用拼图式组合还原事情事情本身的原貌。

了解不同渠道信息甚好,还原事情原貌甚好,却不要忽略了聆听当事人最真实的想法。这是常理中的必备环节,却容易成为最容易忽视的主要一幕。

每一个突发事情的产生,不是以平息事态为唯一目标,对直接当事人入脑入心的教育也是重要一环。纯粹靠调查访谈,寻找拼图式的事情原貌,不如回到当事人身边,去细细聆听,真诚对话。

4.“急于攻防式”回击,情绪过于敏感

教师自身岗位往往容易自带三分权威意识,却又格外敏感与自尊。这种敏感使得班主任常常容易把家长和学生的言差语错,与对自己的人身攻击联系起来,平生烦恼。

运动会上,家长们纷纷在微信群中翘首期盼孩子们比赛的一幕。一个家长干等半天,不见自家子女上场,忍不住微信上询问老师:“不是每个人都参赛吗?”

班主任奔忙之中,匆匆看到群中的问话,气不打一处来,误认为是来自家长的公开质疑,生硬的甩出来了一席话:“自己家孩子的水平,你自己清楚!”

过于急切地维护自己的岗位尊严,生怕点点疏漏影响自尊,反而有主动点燃战火的嫌疑。不过是普普通通一句问询,正常沟通即可,大可不必总与自己做联系。

5.“道德圣人式”审判,情绪过于冷漠

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对学生进行品格审判,做学生教育的“道德圣人”,这样的沟通方式,往往义正词严,而收效甚微。

某校面对一位留守少年的早恋问题,在他的家庭没有给他足够多的关注时,一位在学业和生活上对他多有帮助的女生,俨然已经成为了该男生生活当中最重点的朋友。

学校不同老师分别参与审讯与批判,对学生轮番进行大同小异的苛责。却没有人去愿意主动理解,一个孩子在非常无助的时候对他仅有的朋友内心的重视。这也许仅仅是一种对别人关爱的感激。在接纳学生的基础上去对话,而非主动贴上道德审判的标签。

教师情绪管理的有效策略

如何养成良好的情绪表达方式呢?这里我给大家介绍几个缓和情绪和转化情绪的可操作的技巧。

1.暗自调整呼吸

工作中,遇到令我们勃然大怒的事情时,细细地感觉自己身体的变化,你会发现有时在对话过程中,呼吸越来越急促,心跳加快,甚至血压也稍有变化。主动自我觉察,改变基础的对话节奏,让自己在聆听学生或者家长讲话的时候,暗自深呼吸,默默提醒自己,不生气,不动怒,逐步找寻内心的平静。

2.限制提高音量

歇斯底里的怒吼式沟通,除了情绪宣泄,无助于解决任何问题。凭借声音高来镇住场子的人,往往还在自我情绪管理的初级阶段。即使心中怒火燃烧得肝肠寸断,也要尝试学会降低音量来讲话。很多有经验的教师,都能这一分钟批评学生,而下一秒,切换到平静的状态正常行课。

3.暂停处理问题

改变处理问题的节奏非常必要。如果不是需马上解决的安全隐患类问题。当你无法抵制内心的怒火时,强行暂停也是一种自我管控。不妨独自思考策略,或者回到办公室去发起草根式研究,找找身边同年级的班主任们,就遇到的问题展开讨论再来解决。

4.适度保持沉默

家校沟通的过程当中,并非所有场合都适合强行暂停。面对你暂时还不能理解的家长或学生行为,不妨适度保持沉默,多倾听对方的诉求,告知对方,“我已经了解了你的需求。”“我进一步了解一下情况。”等方式,用以延缓解决问题的步调,避免怒火中烧时造成双方情绪不必要的擦挂。

5.坦诚告知不悦

如果遭遇对教师自身人身攻击,未必依靠隐忍或者视而不见。温和坚定而明确地表明态度也是非常重要的。

6.学会宣泄调剂

解决复杂棘手问题,常常让老师会陷入比较漫长的黑暗状态。有时甚至从清晨直至深夜。长时间应对,很容易让情绪陷入轻度抑郁状态。不妨设置截止时间,一旦结束,主动切换场景,看场喜剧电影,约人一顿美食,听听喜欢的音乐,也是给教师的心灵自由放风的时间。

你也可以选择,向别人倾诉,但不要变成喋喋不休重复。有时,重复倾诉,相当于复习烦恼。定期通过一定途径宣泄释放消极情绪,才能保持健康积极的情绪状态。

7.建设心情同盟

学校里不妨有几个知心闺蜜,既是心情同盟,也是智慧同盟。改变单兵作战应对具体问题的状态,能够在遇到各种困难事、琐碎事、不平事的时候,进行情绪的倾诉与相互调节,从而通过团队的力量,消解情绪压力,释放情绪能量,共同维护情绪健康。

班级情绪调控的原则与策略

如何在班级经营过程中,做好情绪的管理和疏导?

我们不妨尝试着改变传统的对话方式,尝试在集体教育情绪调试的过程,做出如下改变:

1.改善“速听快判”沟通惯性,给出学生表达情绪的空间

充分的聆听是良好沟通的前提。我们要以学生为中心,专心致志地听孩子去表达,不去评判,或者延迟你的评判,给出学生表达情绪的空间,让你所听和看的东西,最大限度地回归真实。

一个眼神、一次叹息、一次不经意间的回避目光相遇,都能看得出来学生的内心世界。教师要善于察言观色,梳理经验,自然为发现情绪背后的真实思想,奠定扎实的基础。

2.改善“一刀切”沟通惯性,换位思考形成情绪的共鸣

情绪的共鸣,需要充分的理解在先。理解,需要换位思考,需要刨根问底。要相信每一个看似匪夷所思的行动背后,都有一个正当的儿童理由。

老师要尽可能的对他人的行为作出善意的解释,替孩子,替家长的行为,寻找理由。放下成见,换位思考,才能形成情绪的共鸣。

3.改善“唯我独尊”惯性心态,善于激发积极情绪的产生

要引领,不专断。这更需要老师有底气逐步树立民主沟通的状态。家校对话过程中,教师要改善“唯我独尊”的心态放下高高在上的身段,来激发家长群体积极情绪的产生。

比如,逐步发现不同家庭教育细节中可圈可点之处,圈出来,点清楚,通过一定渠道宣传出去,让不同的家庭感受到身边的榜样力量。

通过沟通去寻找亮点,搭建平台,把这些家庭亮点晒出来,激发家长群体相互学习的积极情绪,推动跨家庭的互相滋养。

4.改善大包大揽沟通惯性,划清边界避免对立情绪的产生

当我们面对枝节颇多的复杂学生问题时,总是希望于第一时间解决问题,当执着的信念过了头,就容易暴露出掌控感过重、处理事情过于急切、对话沟通过于犀利等问题,有时会点燃对立情绪,反而不利于事情的有效解决。

改变大包大揽的沟通惯性,班主任要有一定的边界意识,保持一种对服务对象的尊重的底线意识,以避免不必要的对立情绪的产生。

5.改变“见招拆招”惯性,尝试常态教育指导

学生的社交技能和情绪的管理,也需要科学系统的交流。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对于社会情绪学习标准体系,就有着多年的系统研究。他们制定“社会情绪学习标准”,将社会情绪学习作为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基本教育内容,形成一套较成熟的标准体系。

篇5:情绪管理与压力应对感想

1、通过学习提高了对自我及他人情感、压力和情绪的觉察能力与洞察力;

2、能够较妥善处理自己的负面情绪,化阻力为动力;

3、正确的认知他人的情绪背后的出发点,改善人际交流的模式令学习、工作更愉快,同学相处更和谐。

6、掌握有效的自我激励和激励他人的方法,保持积极正面的心态。

7、树立明确的人生目标,学习并快乐着。以压力应对为例:

压力源是让我们感到紧张的压力事件,过度的压力对人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都有危害,可能导致抑郁症、强迫症、精神分裂等精神问题,过度的压力还可能引发各种生理疾病。但压力也并不是完全有害的,适当的压力可以转化为动力,使学习、工作更有效率。面对巨大的压力,学会缓解压力,提高自信,控制情绪是很有必要的。

一、了解自我

(一)在上情绪管理与压力应对课之前

1.对压力的看法和观点:我想人之所以会抑郁,闷闷不乐,精神萎靡,很大程度是因为压力,压力来自各方面,具体因人而异。有人因为压力过大,而得抑郁症,甚至上演自杀的悲剧。所以过大的压力对人是有害的。比如一个刚失恋的人,可能会觉得全世界的人都抛弃了自己,没有人理解自己,感到寂寞,自暴自弃,这种压力处理不好会影响人的心理健康甚至身体健康。当然,压力不一定对人有害,适当的压力可以转化为动力,对我们有利。比如高三的时候,面对父母和老师对自己的期望,面对升学压力,使我们逼迫自己认真学习,一定的压力让我们克服了惰性,从而转化为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率。因此,适当的压力是有利于提高学习、工作效率的。

2.存在的困惑与问题:当我们抑郁,迷茫甚至想轻生的时候,都知道这是自己压力过大引起的,但我们要怎么很好地处理压力,或者比较有效地缓解压力?

(二)在上了情绪管理与压力应对课之后 对我的影响以及我的改变: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人们的压力越来越大,压力过大对我们的危害应当引起人们的重视,然而我们不能因为惧怕压力和挑战而阻止社会的进步,所以学习和研究情绪管理与压力应对是非常有必要的。

1.认识自己:我们不能改变社会,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调节自己,以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想有效的应对自己的心理压力,首先的问题是要认识你自己。压力过大的一个主要症状就是情绪不稳定。如果你现在的情绪很不稳定,经常自怨自艾,烦闷抑郁,可能就是你压力过大了。

2.认识压力:我们不仅要了解认识自我,知道自己是不是存在过度压力,还要认识什么是压力。压力,在精神方面主要是指事物对人所造成的心理暗示、恐惧。压力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一种心态,因为是人的一个主观反应。所谓压力源是让我们感到紧张的压力事件。我们应该正视压力的真实存在,过度压力往往产生三个方面的不良后果,心理健康症状、生理健康症状和行为症状。

3.压力缓解:知道自己是否存在过度压力,认识什么是压力,然后要知道怎么缓解压力,懂得缓解压力,具有良好的身体状态,才能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生命质量。保持快乐并抵御工作压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自信心,充满自信,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用理智战胜情感。建立友谊,增进沟通,与他人发展紧密协作的关系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冲突压力的影响,良好的沟通习惯对压力有缓解作用。当然了解一定的自我放松技术也是必要的。学了这门课程之后,我学会了一些可以缓解压力的方法。在感觉自己压力特别大的时候,寻找方法放松自己,比如听轻快地音乐,看搞笑的电影。树立自己的自信心,多看书充实自己,认真学习,提升自己的高度才是面对未来的途径。

二、对本门课程的意见或建议

上一篇:施工资料协议书下一篇:浅谈城市社区治理的困境与发展路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