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初中学生写好说明文

2024-04-21

让初中学生写好说明文(精选8篇)

篇1:让初中学生写好说明文

让初中学生写好说明文,须从区分文体、序列训练、方法和语言要求几个方面加以指导。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法的文章,在说明文写作教学中,首先应当帮助学生区分说明文与记叙文的不同。许多初中学生开始往往搞不清这两者的关系,因此,就要使学生懂得记叙和说明都是文章最基本的表达方式,它们之间虽有密切关系,但是并不相同。就拿写事物来说,记叙事物主要是通过对事物的具体叙述和描写来反映生活或表达思想感情的;而说明事物则是要解说事物的形状、性质、构造、成因和功用等,说明事物为什么是这样的。为此,教师就要指导学生首先弄清这两种文体的不同特点。如《杨树》和《白杨礼赞》两篇课文,前者是说明白杨的种类、特性和用途等的说明文,后者则是托物言志的记叙散文;又如《北京立交桥》和《中国石拱桥》两篇课文,前者是记叙文,记叙描写了首都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后者则是说明文,说明了石拱桥的形式、结构、成就和发展。为了使学生区别说明与记叙两种文体,可根据课文后作文参考题“我印象最深的一座桥”,让学生以一个题目分别写出记叙文和说明文两篇作文,通过实践分析比较各自特点,就可分清两种不同的文体,以后再写说明文就不会与记叙文混淆了。但由于学生接触记叙文较多,往往容易将说明文写成记叙文类的散文,加之缺少说明方法的基本训练,学生对于事物的概念和用途也不易表达清楚,为此需要认真加以指导才行。比如让学生写一篇《我们的学校》的说明文,教师先要指出说明文的重要性和写建筑时应注意包括名称、位置、规模、面积、结构及外部特征等内容,并处理好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安排好观察的线索和立足点。接着运用《雄伟的人民大会堂》、《故宫博物院》等范文进行指导,还要求学生写作时计算教室的数目、操场的面积,观察实验室的设备以及校门、环境、房屋排列及外观等等,然后提出明确的要求让学生去写作。还可用课后“我喜爱的一种动物”、“钢笔和圆珠笔”等题目作练习。通过这样的写作训练实践,使学生懂得写说明文的目的是为了介绍说明事物的实际情况,而不是抒发感情。之后,就可引导学生对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进行说明训练了。如给学生出个“从开花到结果”这个作文题, 要求学生在桃、杏、梨、枣、葡萄、苹果以及其他果类中任选一种,说明它的生长、变化过程,或命“学骑自行车”、“ΕΕ菜我是怎样做的”、“介绍ΕΕ小制作”、“怎样捆行李”、“怎样搭帐篷”等类似题目,学生也容易下笔,而且会很自然地去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另外,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出发命题,容易引起学生写作兴趣,也易于将课文中学到的知识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随后可引导学生进一步对事物各方面所表现的主、次要素及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等进行阐释训练。如“植树造林好处多”、“这场球赛为何输”;“学好数学同学好物理的关系”、“卫生习惯跟健康”等题目。这样,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效果自然较好,这是其二。其三,除了顺序安排的训练外,还要对学生进行说明方法和结构的训练指导。在一般情况下,说明静物时,应大多采用按空间方位说明的方法,即在教学生写作时要注意所写事物的方位、面积和组成部分;而对组成部分还应分清主次,将主要部分作为说明的重点,兼顾次要部分;还要对说明的部分进行分析归纳,共为说明的重点服务。对于说明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事物,应大多采用按时间顺序划分阶段的说明方法,这就要依据事物本身运动、变化、发展的具体情况划分若干阶段加以说明,各段又要围绕说明事物的要点组织有代表性的典型材料,并将这些材料用文字具体叙述。叙述时最常用的是先诠释后举例,或先举例后诠释,两者的关系是诠释必须对事例材料概括,而事例必须是所诠释的道理的依据,决不能只举例不诠释或只诠释不举例。其它如比较、引用、下定义、图表等说明方法的运用,教师可结合范文使学生真正理解,然后通过写作实践逐渐掌握。而特别应注意的是“总———分———总”是一篇说明文的基本结构,即写作时开头总说要用关键性的字眼或句子提示全文说明的中心要点,然后根据提示要点逐层分说;而在分说时也应选择运用说明的不同方法(或先分后总或先总后分),安排好中心句同支撑句,可通过一篇篇范文的教学,让学生对此有足够的认识。例如《看云识天气》一文第一段,从开头“天上的云,姿态万千,变化无常”到“大雨倾盆”,对云的不同形状和天气变化的关系做了分写,最末一句“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则是在上文分

写的基础上所做的概括———先分后总;而先总后分的写作实例在课文中最常见。并且在整篇说明文中,这些写法往往是交错综合运用的。结尾必须把各分说部分的内容加以概括总结,与开头照应,这样整篇文章的层次才条理清楚,文章才圆满。教师在讲作文时要十分注意这方面的训练,引导学生分析怎样运用总分的结构方法,并互相比较对照,自觉运用上述方法来写说明文。对于说明文的语言要求,主要是准确、简洁、周密、生动。准确是写文章的共同要求,对于写说明文更要在用词造句上下功夫;简洁就是平实贴切,即要深入浅出,又要通俗易懂,一看就明白;周密就是遣词造句要无懈可击;生动就是形象化,对人有感染力。这些语言训练,教师要结合课后的练习题给予指导,并让学生运用于写作说明文中

一、说与读结合为了使低年级学生把话说完整、说正确、说规范,我首先在阅读教学中摘抄有关句子,提出“谁,怎么样或干什么?”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读句子,回答问题,从而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之中,初步懂得一个完整的句子起码必须能同时回答两个相关的问题。在学生能说完整的一句话的基础上,进而让他们同时带着“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谁?干什么?怎么干的?结果怎么样?”等有序列的问题,学习说一段话。学生刚学说话时,会出现一些毛病,一是语言不规范,二是用词不准确,三是语序缺乏条理。对此,我一方面加强对学生课内外阅读的指导,让他们多读书、读好书,从中吸收规范化的语言,不要用方言土语;另一方面对用语不准确、缺乏条理的地方启发学生纠正,从而使之从小就受到严格的语言训练。此外,还让学生尽量多熟读些课文,以增强他们的语言储备,丰富他们的语汇。

二、说与听结合为了培养学生说的能力,我采用了两种形式的听的训练:一是读几句话,让学生边听边默记,然后让学生复述;一是由学生讲述学校、班级中出现的好人好事。讲前提出要求,讲后让学生人人动口练习复述,最后指名几人面向全班复述。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听能得要领,讲能有条理的能力。

三、说与观察结合观察是学生接触和认识事物的实践活动。它可以解决言之有物的问题。为了培养学生说话能力,在指导学生进行观察的时候,我首先让学生以看图学文教材中的画图为凭借,学会观察的一些基本方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看图造句,或看图讲故事。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说话能力。

四、说与思维训练结合思维有条理,说话才会有条不紊。为了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我经常把条理紊乱的几句话或一段话,要他们按照一定的顺序加以整理,使之井然有序。课本中有些句子虽然没有运用关联词语,但实际上存在着一定的逻辑联系。遇有这种情况,教学时,我注意引导学生加上相应的关联词语或表示时间的副词,进行说话训练,以培养学生说话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五、说与写结合在低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说话能力之后,我重视了对他们进行由说到写的过渡训练。对此,我经常采用的写话形式有选词填空,给不完整的句子补充残缺成分,扩句、缩句、看图写话,或将他们耳闻目睹的人或事写下来,不会写的字可用拼音代替。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坚持在语言环境中识字,以发展学生的语言为中心,切实抓好说话训练,培养他们口头表达能力,这样,他们升入中年级接触命题作文时,就不显得脱节和难以“攀陡坡”了。

篇2:让初中学生写好说明文

说明文就是对事物的状貌、性质、特征、成因等加以说明和解释的一种文体,目的是给人以科学的知识和科学地认识事物的方法。通常有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为了使说明的对象更清楚、明白,让读者更好懂,并对事物留下深刻的印象,写说明文时首先要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其次要恰当地安排说明的顺序,正确地使用说明的方法,还要在语言的的运用上下功夫,无论是平时的说明,还是生动的说明,都要力求做到语言准确、简洁、周密。

所谓“特征”,就是一种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别显著的标志,也就是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不同之处。因为每种事物各有特征,其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都各不相同。即使同一事物,其结构变化、功用等在各个部分、各个阶段也有很大差别,各有其特点。因此,只有写出说明对象的特点,才能使读者了解该事物。

要抓住事物的特征,一是要对说明对象作仔细、全面、深刻的观察。因为观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重要途径。二是对事物要作认真比较,既要掌握认识说明对象的共同之处,更要注意发现它们的不同之处。说明对象主要有事物、事理两种类型。不同类型的说明对象,其特征表现各不相同。对于事物,可以从它的形状、构造、演变及功用等方面了解其特征;对于事理,可以从它的本质属性、内部规律、原理等方面了解其特征。三是扩大生活视野和阅读范围,不断丰富知识、积累写作材料,做到尽可能多地熟识客观事物。

说明文的写作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例如:《中国石拱桥》对赵州桥和卢沟桥的说明采用的是地理位置、修建时间、结构特征的逻辑顺序,《故宫博物院》对故宫建筑物的说明采用的是空间顺序,《大自然的语言》对一年四季的物候景观的说明采用的是时间顺序,而对影响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的说明则采用由主到次、由大到小的逻辑顺序。

说明文写作的目的是给人以科学的知识,它要求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所以在语言的运用上一定要注意准确而无失误、简明而不罗索含糊、周密而无疏漏。当然,在不影响其科学性的基础上可运用一些生动的语言以使说明的对象更形象,更有趣,从而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和平的象征——鸽子

鸽属脊椎动物亚门鸟纲,鸠鸽类。我们常见的家鸽是由野鸽驯化而来的。据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有个男孩养了一只鸽子。一天,鸽子飞走了,他就天天望,终于有一天鸽子回来了,他连忙爬上屋顶,挥动红布条给鸽子指路,德军正好经过此地,硬说他是给游击队送信,杀死了鸽子和小男孩。小男孩的祖父哭着找到毕加索,求他为此作一幅画,义愤填膺的画家在纸上画下了一只飞翔的鸽子,定名为和平鸽,以后,人们就把鸽子当作和平使者啦。

(介绍了鸽子的种属之后,交待了鸽子象征和平的由来。)

鸽的身体呈纺锤形,除喙足外,全身覆盖着羽毛。羽中的正羽对飞翔起重要作用,上有许多羽枝构成羽片,这只是在表面的,里面还有一层绒羽呢!那可不用于飞,而是用于保温。家鸽子的头像一个乒乓球,前面有角质的喙,被它啄一下可不得了,立刻流血。其颈长,转动灵活,伸缩自如。纺锤形的体形则用来减少阻力,尾部一排大尾羽是用于控制飞行方向。

(说明鸽子的体形特征)

鸽的骨头更有利于飞翔,不信你看:头骨很薄,可减轻重量,颈骨可动,可开扩视野。它的胸肌最让人羡慕了,那是十分发达的,因为鸽要用它牵动两翼,鸽子长骨中空,内贮空气,有的薄,有的厚,真是太棒了。

这还只是运动系统,要想飞,各系统都要适应,你看:家鸽小肠消化食物后进人很短的大肠,不经贮存就排出体外了,这样可减轻体重,此其一;家鸽体内有气囊,可贮存大量空气,还可减轻体重,减少肌肉的摩擦,放散热量,此其二;循环系统发达复杂、完善,输氧功能很强,此其三;排泄系统膀胱,不贮存尿液,可减轻体重,也有利于飞翔,此其四。

(介绍鸽子的生理机能特点,说明鸽子善于飞翔的自身原因。)

说起鸽子,你一定知道它千里回巢的独特功能。它即使被带到很远的地方也能回来。也许有人说鸽的记忆力好,能记住路吧。经科学家试验,推测鸽子身上有探测磁场,从而找到方向的物质,因此能千里回巢。可不要小看啰!要知道,它不仅要飞,还要食、睡,逃避天敌、人害。人们利用鸽子的这一特点,专门培育了送信的信鸽。

(介绍鸽子千里回巢的独特功能的原因。)

鸽肉鲜美,是很好的菜肴。“三鲜芙蓉汤”中主要的就有鸽子汤。鸽肉不仅味好,而且营养价值高。人们专门培育了肉鸽,以便一饱口福。鸽子还可用于观赏,那悠闲的神态逗人喜欢。看见带鸽哨的鸽子飞在空中,发出清脆的声音,更是一种美的享受。鸽子的好品种很多,像什么“淡雨点”、“两头鸟”、“深雨点”、“瓦灰”什么的,你要买的话可要选好。

鸽子是和平的象征,它可食用、观赏、送信。鸽子真是人类的好伙伴。(总结鸽子的用途。)

[总说]

多方面介绍鸽子的生理机能,详尽说明鸽子善飞的特点,既有全面性,又重点突出。既具知识性,又有可读性。

萝卜——廉价的人参

有一个农民,因为大便秘结不通,非常难受,便在中午时分跑到大夫家里去看病。大夫一家正在吃饭,听完这位农民的叙述后,建议地说:“回去喝点‘人参汤’就会好的。”农民很是惊讶。大夫见他这副神情,忙笑着说:“买这人参不用花您一分钱,咱们这儿几乎家家都有,就是这东西。”大夫边说边用手指着桌子上的一碟萝卜条,这位农民半信半疑地回到家里,没想到,萝卜汁喝下后不久,一切症状都踪影皆无了。这便是平时被人们看不起的萝卜做的一件大好事。

(以一则有趣的故事自然引出了说明对象。)

萝卜的品种繁多,大约有一百多个品种。按季节来分,可分为春萝卜;按根的大小可分为大、中、小三类型;按萝卜的颜色来分又可分为白萝卜、青萝卜和红萝卜。

(介绍萝卜的品种。)

萝卜,在农村虽然许多人家都种它,但许多人并不完全了解它的广泛用途。(过渡到介绍萝卜的用途。)

萝卜中含有许多营养成分。它含有大量的葡萄糖、果糖、蔗糖、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其中维生素C的含量比梨和苹果多出八九倍。如果用萝卜代替水果,它的维生素的含量只会有过之而无不及。

(营养丰富,有可替代水果的作用。)

萝卜的辛辣味也是一种有用的物质。它和萝卜中的消化酶一起能帮助胃肠消化食物,尤其是脂肪,人们在吃了油腻食物后,吃点萝卜就会解油腻。

(助消化的作用。)

如果人们在吃饭时吃过了量,也可以吃些萝卜。在解放前,我们村有一个人,他很喜欢和别人打赌。一次在一家宴席上,他和人打赌说:“我一顿能吃八大碗菜而不被撑死,但得有一个条件,吃完饭后得让我出去遛遛。”果真,他吃完饭出去了,到一个时辰,便又大摇大摆地跨进这家大门人们都争着问他吃了什么“灵丹妙药”而不被撑死的,在人们的追问下,他说:“我出去后,在地里扒了两个萝卜吃吃,所以现在能好好地站在这儿。”萝卜为什么能帮助消化呢?因为萝卜中含有大量芥子油、纤维和多种消化酶,这些物质都能促进肠子加快蠕动,帮助消化。

萝卜还可以治病。如果咳嗽日久,可以服用白糖萝卜汁,它有化痰、止咳的功效。萝卜还可用来治疗菌痢、肠炎。最近又发现,萝卜对抗癌也有很大的用处。

(疗病的作用。)

另外,萝卜可以帮助吸烟的人戒掉烟。萝卜中含有萝卜酸,它可以使吸烟的人吸过烟后嘴里没滋没味,这样就容易戒掉烟了。

(帮助戒烟的作用。)

在农村,萝卜还有更广泛的用途。每逢冬季和春季缺少青菜的时候,萝卜便成了农民的主要菜食。秋天,农民反萝卜运回家后,在自家庭院里挖一个一米左右深的窖,把萝卜头向下码在窖中,每码一层铺一层沙子,冬季就可以从窖中扒出来食用。当天气渐渐暖和时,就把萝卜完全从窖中扒出来,切成片或丝,焯好晾干,用时要在水中泡一段时间,使它全舒展开,帮助农民们度过缺菜的初春。

(当菜吃。)

萝卜的用处之多,简直可以说胜过人参,并且它的价钱很便宜,难怪大夫把“萝卜汁”亲切地唤成“人参汤”。农村有句俗话:“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既然萝卜对我们有益无害,那么我们平时何不多吃些萝卜呢?

[总说]

篇3:浅谈如何写好说明文

什么叫说明文?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它是对客观事物的性状、特点、功能和用途等等做科学的说明, 它既不像记叙文那样重在记叙、描写和抒情, 也不像议论文那样, 重在阐明主张、批驳谬论, 但说明文通过说明客观事物, 使人增长知识和技能。

二、了解说明文的特点

说明文的特点是“说”, 而且具有一定的知识性。这种知识, 或者来自有关科学研究资料, 或者是亲身实践、调查、考察的所得, 都具有严格的科学性。为了要把事物说明白, 就必须把握事物的特征, 进而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属性, 即不仅要说明“是什么”, 还要说明“为什么”是这样。应用性说明文一般只要求说明事物的特征, 阐述性说明文则必须揭示出问题的本源和实质。因此要写好说明文必须注意下几点:

(一) 抓住特点进行说明。

一般来说, 事物大多数都是可触摸的。它们有形状、结构、重量、颜色等等。对它们相互比较、鉴别, 就可以从中找出区别于其他事物而又常常被人们所忽视的某些特征。例如《苏州园林》, 它以苏州园林和北京园林进行对比说明苏州园林极少使用彩绘, 突出苏州园林古朴、闲适的风格。因此, 抓住事物的特征, 就能把事物说得清楚、准确、深刻, 给人以正确的知识和确凿可靠的信息。

(二) 巧妙安排说明顺序。

说明顺序是使说明内容条理化的必要条件。说明顺序的选择, 要根据被说明事物的特点和中心的需要来进行安排。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三种。一般说来, 说明事物成因, 介绍动植物的生长过程都可采用时间顺序, 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 通常采用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就是按照事物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安排说明顺序。运用逻辑顺序, 可以使读者的思路跟着文章脉络步步深入。其实, 说明顺序的运用, 不是机械固定的, 应根据被说明事物的特点灵活运用。有时为了把复杂的事物说明清楚、准确, 常将几种说明顺序巧妙结合。

(三) 恰当运用说明方法。

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能把事物说得更清楚明白, 便于读者理解。恰当地运用说明方法, 是衡量说明文写作水平的重要标志。比如要说明我国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 《中国石拱桥》里引用《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 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这里通过引用资料来说明我国石拱桥的这一特点, 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而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事例、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引资料等。写说明文要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及写作目的, 选用最佳方法。下面选几种加以说明。

1.作比较。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 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 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

在作比较的时候, 可以是同类相比, 也可以是异类相比, 可以对事物进行“横比”, 也可以对事物进行“纵比”。

2.列数据。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 还可以采用列数据的方法, 以便读者理解。需要注意的是, 引用的数字, 一定要准确无误, 不准确的数字绝对不能用, 即使是估计的数字, 也要有可靠的根据, 并力求近似。

3.画图表。为了把复杂的事物说清楚, 还可以采用图表法, 来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 对有些事物解说更直接、更具体。

4.摹状貌。为了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 可以进行状貌摹写, 这种说明方法叫摹状貌。

一篇说明文单用一种说明方法很少, 往往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采用什么说明方法, 一方面服从内容的需要, 另一方面作者有选择的自由。是采用一种说明方法, 还是采用多种说明方法, 是采用这种说明方法, 还是那种说明方法, 可以灵活, 不是一成不变的。写作中应根据要求灵活地选用。

(四) 注意体现语言特点。

1.简洁性。说明文的遣词造句, 应简洁平实、通俗易懂。

2.准确性。说明文以传授知识为目的, 这就要求它必须用准确的语言, 如实地反映事物的特征、本质、规律。说明文的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 都要求准确无误。

3.科学性。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 要特别注重科学术语的准确使用。

4.严密性。为了使读者对较复杂的事物、较深奥的事理有明晰确切的理解, 说明文常常恰当地使用修饰和限制词语, 讲究语言的周到严密。

5.条理性。任何事物都具有它本身的条理, 我们说明事物就要按照它本身的条理来安排说明顺序, 使之眉目清楚, 有条不紊。

6.逻辑性。有的说明文, 要从事物的内在联系上进行说明, 语言逻辑性强。

7.趣味性。为了把事物的特点说得更加生动形象, 增强文章的启发性和感染力, 说明文要适当地采用生动的说明。

篇4:浅谈如何引导初中学生写好说明文

关键词:初中学生;说明文写作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1-0090-01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要“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清楚明白”。说明文是一种实用性比较强的文体,这种文体的写作规律容易把握,抓住事物的特点,确定一个合理的写作顺序,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注意语言运用的准确性等,就能写出一篇不错的说明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许多学生爱学习记叙性的文章,而厌学说明性的文章;许多教师也认为,教学说明文总不如文学作品那么形象生动,学起来不免让人感到枯燥、乏味。其实不然。众所周知,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力,是创造才能的催化剂。

一、写好说明文要明确说明文的写作目的

所谓说明文,就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说明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以知识的文章,它通过对实体事物说明文的解说,或对抽象整理的阐释,使人们对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种类,成因、功能,关系或对事理的概念、特点、来源、演变、异同等有所认识,从而获得有关的知识。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但是,有时在一篇说明文中,介绍事物与阐述事理往往是交错使用的。

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通过对具体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质、特点、用途等作客观而准确的说明,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事理。将抽象事理的成因、关系、原理等说清楚,使读者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明白这个事理“为什么是这样”是其主要目的。因此,不管是事物说明文还是事理说明文都要求作者对说明的对象进行真实的介绍,这其中,我们不乏感受到文中的科学精神。物说明文是对事物进行详细介绍的文体形式,而事理说明文是对道理进行详细介绍的文体形式.区别是前者针对事物,后者针对道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你要说明的事物。

二、写好说明文要围绕事物的特征进行写作

(一)要细致观察。

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只有深入细致观察,才能对事物了解得清楚。河南郑州市七中刘伟同学写了一篇介绍《粉蝶》的说明文,文中对粉蝶的种类、形态、生活习性,粉蝶为什么不能在清晨飞舞,以及它对农作物有哪些危害等等,都写得清清楚楚,有根有据。这篇说明文曾被一些学校选为教材。刘伟同学为什么能写出这样好的文章呢?这是因为他平时对生物就有浓厚的兴趣,并且能亲自实践,仔细观察。两年里,他制作了四百多个标本,光粉蝶标本就制了三百多个,共有五、六个种类。他在谈体会时写道:“昆虫的个体很小,特别是头部构造很难观察。我就向老师借了一个放大镜,我观察的东西就广泛了,昆虫中有粉蝶、蜜蜂、蝗虫、蜻蜓、蚊子、苍蝇等等;植物叶子中有柳叶、梧桐叶、榆叶、槐叶等等,还有草叶和花木……我常把放大镜、笔、记录本带在身边,上下学路上,去公园游玩时抽空作些观察,并记下主要观察内容。”

(二)要查阅资料。

我们不能事事亲身经历,而说明文又要求特征准确,材料翔实,这就需要查阅有关的资料,靠前人总结出来的经验来印证。比如,有个在贵州读书的中学生,到北京旅游,参观了故宫,很想向同学们进行介绍。于是,他不但记下了参观的印象,还买了一张《故宫旅游图》和一本《北京十大名胜》,从中了解故宫的历史、地理位置和建筑特点。这样,他就知道:“故宫又名紫禁城,是我国明朝和清朝两代的皇宫,有五百多年的历史。整个宫城呈长方形,占地七十二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周围环绕着十多米高的城墙,墙外是五十多米宽的护城河。城墙的四角上,各有一个玲珑奇巧的角楼。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布局统一。我国明朝初年,为了修建这座宫城,曾经‘役使十万工匠和百万夫役。’故宫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上面说的这些具体数字、建筑特点,不查阅必要的资料,自然很难掌握。

(三)还要学会比较。

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特点,即使是一类事物,也各具特征。世界上没有绝对相同的两片树叶。孪生兄弟,长得再相似,也能区别出来。抓住事物的特征,就是抓住这个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不同特点,从共性中发现个性,从一般中找到特殊。事物的特征往往在同别的事物相比较中显示出来。比如,要说明中国是一个大国,这个“大”字就很有学问。你可以直接说,中国的面积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也可以用比较的方法来说明。中国的面积,与法国比,有十七个法国大;与日本比,有二十五个日本大;与英国比,有三十九个英国大;我们祖国的面积,相当于整个欧洲。这样一比较,既具体,又生动,很有说服力。

三、写好说明文要借助于说明文的语言魅力进行写作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现行初中语文教材也考虑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入选的一些说明文,多是精美的科学小品,不少写得形象生动,通俗活泼,让人读也饶有趣味。教师只要根据说明文本身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就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

说明文的客观性很强,就是语言要求准确、简明和周密。教学中,教师只要抓住一些关键词句,让学生体会语言的准确性、分寸,同样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再如,讲“石拱桥”特点时,“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其中关联词表示出“形式”到“质地”的主次与递进的关系,不仅形体美,而且耐用,这足以说明石拱桥的好处了。讲“赵州桥”的特点之二时“大拱桥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让学生画出三幅大拱上有小拱的不同位置和数量的三座桥,进行比较,体会出说明语言的真正魅力。此外,还可以让学生掌握一些富有趣味性的说明方法,引用古典神话典故,打比方,作比较等;让学生在写说明文中恰当运用一些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让学生在电化教学活动中参与;让学生自己质疑问难等等,着重培养学生客观准确的写实能力,进一步激发起学习说明文的兴趣。

总之,提高说明文教学的效率,是当前语文教学的一项迫切任务,如何使说明文教学具有趣味性,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认为说明文教学无所作为,或者把说明文教学课上成科普知识课,这是对语文教学本身的取消和异化,是十分要不得的。

参考文献:

[1]《教育创新学刊》2013年7期,《浅谈初中语文教学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作者:王付海;

[2]《价值工程》2010年9期,《浅谈初中生说明文写作教学》,作者:张雪松。

篇5:微格训练写好说明文

刘春文教育硕士,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教育局教研室初中语文教研员。全国中考试题研究中心研究员、第三届全国优秀语文教师、全国中语“十佳教改新星”、浙江省首届基础教学改革先进个人、绍兴市学科带头人。著有学术专著《初中语文读写教学探微》,参编教辅图书二十余本。

语文新课标指出,八年级学生的说明文写作要求:“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做到明白清楚”。那么作为教师,如何进行说明文的写作教学?而学生,又如何进行说明文的有序训练?

“先写后教”的作文微格训练无疑是值得尝试的一种方式。所谓作文的“格”,即文章的共同规律、技法、技巧。作文微格训练就是,结合网络,综合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与作文课堂教学进行有机整合,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提高初中作文的训练效率。现在以人教版八下的.综合性学习“到民间采风去”为范本,从微格切入,试着抓住事物特征,有序推介事物。

一、借助视频,口头作文,初步感知说明对象

课前放映《魅力绍兴》视频,激趣导入,并让学生猜猜这是哪里?有哪些特产?接着让学生在欣赏了绍兴的美景后,说说其中的特点就是水多、桥多、船多。从而引出说明对象乌篷船,并引领学生进行口头介绍。

开头引入视频,主要是为了营造氛围;让学生口头作文,目的是为了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便于教师掌控学情,进一步设计导入。

二、出示图片,仔细观察,抓住外形有序介绍

绍兴是一座地方色彩很浓的著名水城,被称为“东方威尼斯”。乌篷船被誉为绍兴的“水上的士”。

【片段练习】

写一写:认真观察图片,写一段关于乌篷船的特点、构造等的说明性文字。150字左右。(抓住船的特征来写)

【习作示例】

乌篷船,全身漆黑,船上盖有篷。下雨时,可用来遮雨;阳光毒辣时,可用来遮阳。可谓是用处多多。船身不过是几米的长度,可是却可以载人。(写作技巧 )因为船身窄而长,所以在水面上行驶时可以箭步如飞。船多却不会显得水面拥挤。

【当堂点评】

乌篷船的特点有许多,首先要注意观察乌篷船的样子,先从整体再到局部,看看乌篷船有哪些特点;然后有条理地介绍,可以抓住核舟的外形特点,如船长、船高、船头、船尾等。章鸿颖同学先从整体颜色切人,再写船篷、船身。但显得比较笼统,如船身到底是几米?有多窄?有哪些用处等?这些小作者似乎都没有介绍,还有说明的顺序及说明的方法都可以进一步完善。

三、欣赏视频,修改完善,力求说得具体明白

在观察静止的图片后,对乌篷船的外形有了比较直观的了解。接着请学生再仔细观看乌篷船的视频,从外形深化到内部构造、功能等方面,对乌篷船进行全方位的介绍,同时要求学生“运用刚才老师所教的方法再仔细修改”。

【修改示例】

乌篷船被称为绍兴的“水上的士”,而它也更是绍兴的一张名片,一个标志。

乌篷船,正如它的名字一样,船体全身漆黑,船上盖有篷。船的长度不过是三四米,船高约一米,而宽度仅有五十公分,不同于行驶在大海上的巨轮那么笨重,它可以十分轻捷地穿梭于绍兴的每条河流之间。船上有两个用竹子编成的乌篷,全身乌黑,这便是“乌篷船”名字的来源。

船尾可由一位撑船技艺高超的船夫来操控。船中央可坐两至三名游客,以便游人在水中观赏绍兴美景,船中央的黑篷不仅能够遮风挡雨,也成为了水上一道特有的风景,船头如梭子一般上翘,它的实用价值似乎并不高,但它流线形的外形,可以使乌篷船在水中行驶得更快。

篇6:让初中学生写好说明文

【教学目标】

1、运用本单元学习的说明文的方法,按照一定的顺序学习写一篇说明文。

2、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会按照一定的顺序和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来写说明文。【课前准备】

产品说明书、描写物品实物、上网查找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

1、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谜语,我们来猜猜吧!(PPT出示谜语)

2、同学们一下子就能才出来了,真厉害!那谁来说说你为什么那么轻易就猜出谜底呢?(根据学生回答引出课题——如何写好说明文)

二、审题,确定习作内容。

1、出示幻灯片(习作要求)生默读,明确本次习作要求。

三、作文指导:怎样写说明文。

1、回忆一下什么叫说明文。

说明文就是以说明这种表达方式为主,按照一定的要求解说事物或事理的文章。

2、写说明文常用的方法有哪些?(生汇报归纳并板书)

四、选择物品,分组讨论。

1、根据学生所选的物品,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介绍蔬菜的为一组,介绍水果的为一组,介绍玩具的为一组,介绍文具的为一组......2、交流注意事项:(1)讨论交流从哪些方面进行介绍:

(介绍蔬菜、水果,应重点介绍形状、颜色、味道,还可以介绍种类、产地、产量、营养价值、保鲜等方面的情况;

介绍玩具、文具、电器,应重点介绍形状、特点、构造、用途以及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等。)

(2)为了让他人了解你喜爱的物品,想一想按照什么顺序来介绍,能用上哪些说明方法。并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3)每组派一个代表总结汇报。

五、提供范文,点明写法。

1、归纳写法(重点点明写作顺序和恰当运用说明方法),明确作文结构:(1)开篇点明要介绍的物品。

(2)介绍此物品的特点(如颜色、外形、功能等选择其中一两个特点重点描写,适当运用说明方法)。

(3)篇末写出你为什么喜欢它,用1—2句话表达自己的情感。

六、自主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1、自行思考,确定大致的写作思路。

2、动笔习作,要求书写工整,语句通顺。

七、总结。

篇7:如何借助形象思维教好说明文

本来,形象思维的第一个特点是“神与物游”,而被解说事物的特征大都被体现在一些关键的词语上。如果我们让学生在阅读说明文时,能很好地把握这些关键词语,那么抽象的解说同样可以“活”起来,学生就有可能“神与物游”。例如《中国石拱桥》一文中有赵州桥“全桥只有一个大拱”,“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两句话。教学时,我先要学生图示这一物象,并要求依课文申述理由(在这个图示过程中,可以进行有意误导,在词语的解说中,可以进行斟换或删除的比较)。结果,大家都明确一边画两个小拱是由“各”字决定的;小拱不能画在大拱的两端或其他位置,是由“肩”字决定的。在此基础上,我向学生讲解说明文的特点之一,就是用词的准确性。“各”字准确地说明了小拱的数量,“两肩”不仅准确地说明了小拱的位置,而且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语言更加形象生动,把这座桥梁的石拱形状,形象而具体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若换一个字,就很难收到如此的效果。这样,学生对赵州桥不但造型美观,而且结构坚固(小拱减轻了桥身的重量,在河水暴涨的时候,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的特点就有了深刻的理解。由此,深深体会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和力量。此课中还有许多词语,如“大约”、“几乎”、“左右”、“有些”、“全部”“在当时”、 “最”等等,我把这些词都拿出来,让学生想一想,如果去掉它们换上另一个词,句子意思会不会有变化?是不是不够准确了?从而使学生懂得说话写文章用词造句都要经过认真的推敲,周密的思考,才能准确地反映客观实际。学生在体会说明文用词造句的准确性、周密性中,思维也会渐渐变得周密起来。

二、利用文学因素,用再造想象的规律来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体会说明方法的生动性。

所谓再造想象是指根据对于某种事物的描述,在头脑中再造出这一事物的新形象的过程,即在脑子里“放电影”。在教学中,借助于再造想象,使学生头脑中重现出教材中所说明、描绘的事物,培养、丰富和发挥学生的形象思维,深刻地领会教材内容,牢固地掌握知识,并转化为技能。

初中课本说明文中不乏形象描述的部分。教学中,只要注意引导“观文”、“览物”,带入那些以描写作为说明手段所创造的情境,体验一定的情感,就会由于美的感受而引起兴趣。梁衡的《晋祠》是一篇“发现美,表现美”的优秀说明文。作者把准确说明与生动描写相结合,充分表现了古晋明珠——晋祠的自然美与社会美“浑然一体”的突出特征。讲说时,我注意抓住那些以动写静的动词,引导赏析,带入情景,让每个学生头脑中放映出晋祠。文中写山,用了一个“拥”字,表现其巍巍的气势之美。山拥抱着祠,“一百多座殿堂楼阁和亭台轩榭”的祠,多么壮伟;祠,偎依着山,高大、幽深,景色气候宜人,一年四季魅力无穷的山,何等怡适。文中写树,用了“荫护”一词,表现其苍劲的风骨之美。树,以自己“挑着”的青枝,“如盖”的绿叶,“荫护”着古老的祠,好大的力量;祠,正由于隐身于“托天”、“拔地”的古木荫中,才显得格外的幽静而典雅,这又是多么的美好。文中写水,用了一个“飘”字,表现其柔静之美。晋祠的水多、清、静、柔。作者把水与祠和其他景物连在一起写。水在祠中“穿”、“绕”,祠在水上“飘”着,水面有波,是微微的波;水“带”在流,是静静地流……水中有景,是数以万计的亭台楼阁的倒映之景。可以想象,在那景色如画,“飘带”如“织”的水边游览,移情于物,该是一种何等美妙的享受啊!由于生动的动态描写,本是静止的历史文物“三绝”,也处处给人以动势感,动则生势,势则感人。千百年来,山因祠而名,祠以山而存;苍劲的树,柔静的水,都成了古祠不可分割的部分。这美丽的自然风景,璀璨的`古代文物就是如此动人的“浑然融为一体”!教学此文,由于我引导学生“观文”如同“览物”,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物,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练习写说明文时,也初步学会运用生动的说明方法。

教学中,借助课文本身的文学因素,将学生引入描述意境,不仅能促进对被说明事物的理解,而且能学到形象生动的说明方法。

三、分析具体形象,揭示本质,把握说明文的主脉。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认识客观事物,首先要从具体形象入手,经过抽象、概括,才能得出符合逻辑的结论。教学说明文,自然应该本着这个原则,通过各个局部形象的具体的分析,抽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例如教学《雄伟的人民大会堂》时,我先具体分析它的位置(在天安门右前方)、外观(面积宽、体积大、轮廓巍峨、色调淡雅)、内景(装饰富丽堂皇,立面层次繁多),先在头脑中形成鲜明的画面。然后通过抽象概括,得出“雄伟”的印象。分析课文中“大礼堂顶上藏着比北京新扩建的长安街路面还要宽的十二榀钢架”这句话时,我引导学生借助形象思维来理解,北京是祖国的首都,长安街是北京的一条主要街道,它的路面会有多宽?可能比我们娄底新城的街道路面要宽些吧。而大礼堂顶部的钢屋架却比长安街路面还要宽。这时候,学生的头脑中马上就会放出“电影”,形成鲜明的画面,即使没有到过长安街的学生也可以间接地想出大礼堂的宽度,并由此抽象出大会堂“雄伟”的本质特征。课文用“七十六米”、“六十米”、“三十三米”、“八万六千立方米”分别说明了万人大礼堂的宽度、深度、中部高度和体积。我引导学生把万人大礼堂和教室比一比(公布了教室的长度、宽度和高度的数据),通过比较想象,学生就会深深感知到,课文运用这些具体数字,不正表明了大会堂的雄伟吗?这样从形象思维入手,抽象出人民大会堂结构整体所形成的雄伟的风格特点,而这也正是这篇说明文的主脉,对学生理解文章的逻辑性也是不无裨益的。

四、依据逻辑结论,展开幻想,深化说明的主题。

篇8:浅谈如何指导学生写好说明文

【关键词】 说明文;写作指导

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新的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要“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清楚明白”。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写好说明文,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审清题意,选择材料

要写说明文,首先必须审清题意。只有把题目的意思弄清楚,明确写作的要求,写出来的文章才不致离题。审视题目的意思,要看清楚是写事物性说明文,还是写事理性说明文,题目的意思弄懂了,再结合写作要求去选择写作的材料,选择的材料应该是主要的,尽量是人们所熟悉的,能够充分说明事物的。

二、组织材料,列出写作提纲

写作材料选择好了,再考虑怎样去组织材料,材料的组织,可以按从主到次的顺序来安排,把主要的内容放在前面写,写得详细清楚些,次要的内容放在后面写,可以写得简洁些,甚至可以一笔带过。在动笔之前,最好先列出简明的写作提纲,这样写起来思路才清晰,不致混乱。

三、恰当安排说明的顺序

在说明文的写作中,写出来的文章要使人容易明白,必须恰当安排说明的顺序。从结构上来说,可以采取先总说后分说、先整体后局部的形式。从内容上来说,可以采用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选择什么样的说明顺序,应该根据说明的目的来确定,说明的目的不同,自然“总说”、“分说”的内容和说明的顺序也就不一样。如果目的是说明事物发展变化的进程,“总说”、“分说”的内容就得围绕着发展变化进程的特征来写,各个“局部”就体现为一种“时间”关系,可以采取由古及今或由今溯古的说明顺序,即时间顺序;若解说的是事物的方位、形貌特征,“总说”“分说”的内容就要表现事物的位置、外貌特征,其“局部”就体现为一种“空间”关系,就可根据各个“局部”的方位或形貌特征来安排顺序,即空间顺序,如由近及远、由前而后、由左往右、由南向北、由低至高、由大到小(或相反顺序)等;若说明的目的是阐释事理,就要以对事物性质、内涵的解说为内容,“局部”之间便相应地体现为一种内在的“逻辑”关系,“分说”一般可以按照其因果、主次关系等来安排顺序,即逻辑顺序。当然,由于事物的复杂性,一篇说明文中采用的说明顺序有时也不是单一的,而是复合交错的。采用怎样的说明顺序,应视具体的说明需要而定。对不同事物的说明,其目的不同,所采用的内容、顺序也就不同;而对同一事物的说明,所确定的具体目的也可能不同,采用的内容、顺序自然也各不相同。总之,最恰当的说明顺序,就是条理清楚,能顺畅便捷地达到说明目的的顺序。

四、正确使用说明的方法

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述明白,必须有相适应的说明方法,因此,学习写说明文,还要注意正确使用说明的方法。说明的方法很多,比较常用的有下定义、作诠释、列数字、分类别、作比较、画图表等。不同的说明方法具有不同的说明效果。通过下定义,可以指出事物的性质特点,使它与别的事物区别开来;用作诠释的方法可以阐明事物的某些特点;列数字能使说明对象的某些特征因量化而精确;说明事物需要分类,通过分类能反映出事物的客观存在的特征;运用作比较的方法可以把这个事物同另一个事物作比较,在比较中把这个事物的特征更加清楚地显示出来;画图表,可以把有的较为抽象或复杂的说明对象直观化或形象化,比用文字说明更简明、清晰。采用什么说明方法,应根据说明的对象和写作目的来选用。一篇说明文单用一种说明方法的很少,往往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比如《万紫千红的花》综合运用了举例子、画图表、引诗歌等多种说明方法。采用什么说明方法,一方面服从内容的需要,另一方面作者有选择的自由。是采用某一种说明方法,还是采用多种说明方法,是采用这种说明方法,还是那种说明方法,可以灵活运用。

五、注意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如《中国石拱桥》一文中的“(赵州桥)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如果把它写成“(赵州桥)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这样就失去了时间上的限制,这显然是不准确的。为什么呢?因为在1961年,我国的云南省建成了一座世界最长的独拱石拱桥,名叫“长虹大桥”,石拱长达112.5米。

六、学习范文,由易到难进行仿写

对于初学说明文的学生来说,要写好说明文会有一定的难度。对此,教师可以在学生学习理解课本中的范文的基础上,选取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简单的事物,模仿课文中作者的写作方法进行仿写,或片段仿写,或结构仿写,或语言仿写等,这样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从而逐步提高學生写作说明文的水平。

参考文献:

[1]佚名:《说明文写作技巧》语文出版社,2007年11月1日

上一篇:一年级家长会会议记录下一篇:无怨无悔的青春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