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哲学角度分析新闻

2024-04-14

用哲学角度分析新闻(精选9篇)

篇1:用哲学角度分析新闻

从哲学的角度分析新闻史学的基本脉络

作者:李宏剑时间:2012-10-09

注定是一种定义,新闻的规律总以哲学的方式揭示,新闻的现象总以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条件进行事实的展示。而这两种学科的归纳,便形成新闻学的历史。

从广义角度上讲,历史是一种演绎。而从微观角度上分析,历史是一种记录。记录是一种哲学方法。

有二个问题必须设问,一、何为哲学?

二、何为新闻?

哲学是人类精神的反思。马克思对此说: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对此,人类思想的第一个前提既是哲学。

新闻是对社会客观存在和发生的事实用以观察和记录的一种传播过程。

时间给我们呈现反思历史得失的条件,这个条件就是从梳理历史既定条件的角度,研究特定条件下的新闻历史。

每一种事物,都起源于一个阶段的特定条件下,新闻也不例外。

注定是一种学问,新闻是什么?从概念上解释,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当新闻形成历史条件时,当时的新闻事件就是对当时的社会政策,历史背景,社会环境和特定的情景及

民情风俗的一种研究。这是一种学问的定位。

一、从新闻史的脉络上确立一种哲学思考的框架

方汉奇和张之华主编的《中国新闻事业简史》、刘海贵主编的研究生核心课程系列教材《中国现代当代新闻业务史导论》,是两本极其重要的关于新闻史书籍,尤其是《中国新闻事业简史》一书,基本涵盖了中国新闻史的全部,上可追溯到古代报纸产生前的传播活动,下可和当代新闻发展史并轨。

历史是一种脉络,每一个朝代都相互衔接。历史是一种记录,每一个时代都有一种哲学思考。思考是有前提的,那就是我们如何按朝代在每一个历史阶段,导入一种哲学的思考,即让历史符号产生哲学元素。

研究历史可以断代。如研究宋代的邸报首先要研究邸报出现的相关制度。如研究《湘江评论》,就得研究毛泽东思想。《湘江评论》以述评为主,最著名的口号是“天不要怕,鬼不要怕,死人不要怕,官僚不要怕,军阀不要怕,资本家不要怕。”毛泽东写道:“俄罗斯打倒贵族,驱逐富人,劳农两界合立了委办政府,红旗军东驰西突,扫荡了多少敌人,协约国为之改容,全世界为之震动。匈牙利崛起,布达佩斯又出现了崭新的劳农政府。德人奥人捷克人和之„„。异军特起,更有中华长城渤海之问,发生了‘五四’运动。旌旗南向,过黄河而到长江,黄埔汉皋,屡演话剧,洞庭闽水,更起高潮,天地为之昭苏,奸邪为之辟易。”(参见《中国新闻事业简史》第五章第二节第三章节)仅这段话,既包括历史内涵,又产生哲学意境。

为历史脉络导入哲学思考的范畴,应是研究新闻史的一个方向。任何学科,都有交织、交叉性。当这种状态成为一种新内容时,新学科或是交叉学科产生的新课题也就诞生了。新闻史和哲学也不能例外。

为新闻史研究导入哲学的方法,划定哲学的框架对新闻史而言,则形成更宏观的研究视角和理性方法。这种方法应成为我们研究新闻史的一种态度和思想体系。

二、从新闻史的规律上分析哲学层面的社会现象

新闻史与一个社会在每一个历史阶段的具体特征紧密关联。每一个社会现象的形成,过程就是对新闻的密集关注。新闻的每一个过程和每一个环节,肯定有哲学元素的存在。如刘海贵所著的《中国现代新闻业务史》中第十三章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第一节的新闻写作概述;

“大跃进”时期的新闻写作,就其积极方面来说,反映了当时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反映了人民群众奋发自强的高度积极性。但是,愿望并不等于现实,积极性也不等于科学性,“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创奇迹,不下火线。”等宣传,纯粹是唯意志论„„”这一段,既是概述,又是哲学。概述是一种总结,哲学是一种理论的思考,更是对社会现象的反思。

一切文化,都属于意识形态范畴,新闻报道也不例外。哲学是一种什么属性呢?从某种

程度上讲,哲学也属于一种意识形态范畴,但哲学重在反思。

哲学是什么呢?哲学是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历史是什么呢?历史不仅仅是一种记录,也是对某个社会现象的注解。

当历史通过哲学反思时,历史就有了还原当时情景的理论依据。而当哲学通过历史记录时,哲学就有了观察社会的方法论。

三、从新闻史的根源上揭示社会的价值观

纵观历史,我们发现,每一种新闻史的存在,都有其一个根本的社会根源。这种社会根源就是当时社会价值观发生嬗变的一种历史折射。这种历史折射就是哲学。

有人说,哲学其实就是一种价值观,或是一种意识形态从理论价值上的表述。不单单是这。

哲学有价值观的基本属性。著名哲学家袁贵仁在《价值观的理论与实践》一书中,曾发出“价值观是什么与不是什么”之问。他认为;“价值观的研究,无疑要从价值观是什么开始,现在许多人也是这样做的。但实际上,要想真正了解价值观是什么,必须要了解价值观不是什么。一个定义,既要涵盖它所定义的全部对象,又不能比这包含更多的东西。”他还提出了价值观的可比与不可比,价值观的绝对与相对,价值观的有与无,价值观的先与后等问题。

新闻史学从价值观上讲,它的每一个历史对象既是客观的,又是一种社会现象的凝聚。新闻史学的根源在于揭示社会的价值观。价值观是其的表现途径和基本渠道。

北京大学教授程曼丽在谈及北大新闻学研究会的历史及未来设想时曾说:“就是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给中国新闻界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尤其是建党初期,出现了很多党的组织者,宣传家,就是培养了这样民主革命的中坚力量。”由此可见,研究新闻史,也能决定和形成人的价值观,这是人的价值观形成的一种必然因素。而这种必然因素的基本环节就是从哲学的规律上,以新闻史为根源,不断揭示社会的矛盾,从认识新生事物的角度产生新的价值观,以此积淀成一个人认识社会的最基本价值观及形成新的世界观的方法。

来源:中国改革论坛网

篇2:用哲学角度分析新闻

2006年,四川理县的一个羌族姑娘尔玛依娜被旅行者杨军(浪兄)偶然碰见,并为她拍摄了一组照片。杨军把以《单车川藏自红遍网络。在军的策划下,大山深处的放羊女尔玛依娜,击败了刘翔、刘亦菲,成为2006年新生代“人气王”。“天仙妹妹”的走红,无疑是新闻策划的一个成功案例,并且促成了一个新职业“网络推手”的产生。那么就此用个事新闻策划的角度来想想整件驾游之:惊见天仙妹妹》为题的照片放到网上之后,从此尔玛依娜便以“天仙妹妹”的名头: ①首先,互联网提供给了一个草根成名人最便捷的途径。信息传播的快速性,公开性,以及互联网拥有的数量巨大的网民,更是给了草根们很宽泛的平台。在网络中,大众传播与网络传播是想交织的,帖子之间的转载,相互链接让要推广的“天仙妹妹”增添曝光率,频繁出现在众多网站,使得人际传播对大众传播有了一个有2006力的补充。

②互联网上的平台是互动的,报道的对象可以和受众直接联系,因此,当事人“天仙妹妹”的影响会更直接地传递给受众,这对于提高“天仙妹妹”这一新闻事件的受注目程度更有利。加速了“天仙妹妹”的走红。

篇3:从哲学角度分析档案学的学科属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研究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共同本质及其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反映了一切具体科学的共性,对各门具体学科均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它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论,为人们解决问题提供了最基本的方法,是方法的方法,我们可以将它运用到实践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那么,我们从哲学角度出发来分析档案学的学科性质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非常必要的。

一、用唯物主义观分析档案学的学科属性

在档案学界, 有人持有这样一种观点, “人们可以根据各自的需求来确定学科的归属”[1],这种“需要”如果对学科发展有益,其确认的归属才有现实的意义。这种观点乍一看来,似乎很有道理,但细究一下却陷入了唯心主义的陷阱。人们的需求由于他们各自的职业性质、立场和利益不尽相同,有些人认为某种归属有意义,可能对另一些人来说毫无意义,有些人的需求现在是这样的,可能随着时间的改变由于种种原因会变成那样的,所以这种观点是不可取的。

由此说来,档案学的学科性质应该是由某种客观的物质所决定,而不是由人的主观意志所决定,那么也就不会随着人们意志的变化而变化了,档案学的学科性质应归为一种稳定的特性。一门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本质区别是它的研究对象,因此我们要界定档案学的学科属性首先要弄清档案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档案学是研究档案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2],这是陈永生教授在《档案学论衡》一文中提出的新观点。在2001年,冯惠玲和张辑哲两位教授在《档案学概论》中也认为,档案学的研究对象就是档案现象及其本质和规律。

档案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出现的,档案现象本身就是一种社会现象。档案是历史的沉淀物、原始记录,其中一些珍贵的文件资料由于其特有的凭证作用和历史文化价值被保存下来,供后世参考。社会的发展也需要借鉴这些前人智慧,否则社会将永远停留在低水平上,重复地轮回着。可以说档案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档案为社会的进步提供着经验教训,而社会的发展也进一步促进着档案自身的发展。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社会活动的领域不断扩大,档案现象几乎渗透到社会活动的各个领域,档案的社会性也越来越明显,在社会主义各项建设事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档案现象是一种社会现象,那么以此为研究对象的档案学,它的学科性质也就应该归属为社会科学。

二、用全面观与重点论分析档案学的学科属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用辩证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而不应用形而上学、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从档案学的学科体系来看,档案学可分为两大类:基础档案学和应用档案学。其中,基础档案学又分为档案学基础理论和档案专业史,应用档案学又分为档案学应用理论和档案学应用技术。档案学基础理论和档案专业史是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档案学应用理论主要是属于技术科学的范畴,而档案学应用技术是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剖析档案学的学科体系,可以发现档案学学科中既包括社会科学,还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这样就给档案界提出了难题,究竟以什么样的标准去衡量和界定档案学的学科属性?

有些人很武断地、很片面地将档案学的学科性质定性为自然科学或技术科学,显然是“一叶障目”。档案学各分支学科大部分是属于社会科学的,尽管档案管理学、档案保护技术学和计算机辅助档案管理等学科中渗透着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因素,但综观当代科学的发展,任何学科体系都是由不同层次的分支学科构成的,社会科学越来越多地受到自然科学的渗透,这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不只是在档案学中存在这种现象。自然科学作为研究方法和手段引入到社会科学,并不会改变社会科学学科性质的主流。还有些人认为,既然档案学学科中涉及了社会、自然和技术科学,就“全面地”将它归为综合性学科或边缘性学科,这种理论也是站不住脚的。只有在两门或两门以上成熟学科之间才能产生完整意义上的边缘学科,而档案学是以其固有的、独立的研究对象为基础而存在的一门独立学科,根本不是由两门或两门以上成熟学科交叉而形成的,所以档案学不是边缘性学科。同样,档案学也不是综合性学科。综合学科是通过研究一些综合性的问题而发展起来的学科,所研究的问题本身是十分复杂的,虽然档案学综合运用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多门学科的研究成果,但档案学还是以档案现象为独立的研究对象,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而不是以综合性的问题为研究对象的,显然档案学不是综合学科。

在全面地、辩证地看问题的同时,也要善于抓住重点,分清主次。档案学学科中既有属于社会科学范畴的内容,也有属于自然科学或技术科学范畴的内容,那我们就要从中把握住重点,分清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不能本末倒置,更不能一刀切。档案学的学科性质主要还是归属社会科学范畴,不会因自然科学的渗透而改变它的本质,自然科学只是它的补充,而不是主体,也不会与自然科学并列总地归属为边缘性学科或综合性学科。

三、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在档案学学科属性分析中的运用

坚持发展的观点,反对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真理是不断发展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真理。因此,档案学的学科性质也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会随着学科自身的发展而不断完善自己。

一直以来,都存在着档案学是历史学的辅助科目这样的观点。档案学一开始确实是从历史学科中分离出来的。从当时的研究水平来看,把档案学定位为历史科学无可厚非,也确实推动了当时档案学的发展。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计算机、缩微复制技术等现代新技术在档案工作中的应用,档案学的学科性质不能再局限于历史科学,而应该归为更大的范畴———社会科学。档案学归属为社会科学,更有利于其他学科在档案学中的渗透、应用,更有利于档案学自身的发展与完善。

档案学之所以能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历史科学的辅助学科中分离出来,是由于档案现象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在实践中迫切需要有专门的理论去指导档案管理和档案事业的发展。档案学就是研究档案现象及其本质和规律的,再用研究得到的理论去指导实践。实践是理论产生的来源和动力,理论最终也要回到实践中去得到检验,但理论终究是不同于实践的,理论高于实践。有些人认为档案学是因档案管理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也就将档案学归属为管理学的范畴,我认为这种观点还是不合理的。管理学研究的是管理各项事务的规律,研究如何才能更好地组织协调各项工作,达到既定的目标。管理学学科设立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管理。档案学中包含多种学科,档案管理只是其中一部分,可能在档案工作中是主要内容,但放到档案学这个大体系中,我认为不仅不是主要内容,还属于从属地位。档案管理不是档案学设立的目的,只是它工作的内容和达到目的的手段,档案学是为了给利用者提供更及时、更全面、更方便的档案资料和档案服务而设立的。

只有通过对档案基础理论的研究,才能对档案学整体的构架有透彻的了解,才能总结出能够指导实践的理论,从宏观上推动档案工作的开展。把档案学的学科性质归为管理学,不仅将档案学限定在一个狭窄的实践学科的范围内,而且只是从微观上定位档案学,最终会使档案学的发展步入死胡同。任何学科的发展都离不开基础理论的研究,而且基础理论学科的发展制约着实践层面上学科的发展。档案学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更需要先以基础理论研究为基础,使档案学的理论更加成熟、完善,才能以此更好地指导档案工作的实践,才能使档案事业良性发展。因此,档案学也不应归属为管理学这个狭窄的范畴,而是归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档案学自身的完善,档案学的学科性质可能还会出现更多的归属,但永远都脱离不了社会科学这个大范畴,只可能在其范围内对其属性进行细化。将档案学归为社会科学,也将为档案学这门年轻学科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从而促进整个档案学科体系更好的发展。

摘要:在档案界, 在档案学的学科属性问题上一直都存在着分歧。本文主要从哲学这个独特的视角出发, 运用哲学思想来探讨一下档案学的学科属性。

关键词:档案学,学科属性,哲学

参考文献

[1]朱丹华.档案学学科性质之我见——试论档案学学科归属[J].档案学研究, 2003 (4) .

篇4:用哲学知识分析经济现象

关键字: 哲学 经济 生活

【分类号】G633.2

進入高二以来,我们接触了《哲学与生活》,开始学习时觉得哲学中的概念和原理比较抽象,做起题目更是无从下手,好在老师在教学中注重结合我们生活实际,创设生活情景,将哲学中抽象深奥的道理生活化,具体化,才渐渐让我们形成了哲学思维,懂得哲学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形成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门智慧的学科,我也尝试着用哲学知识去分析和看待身边的一切现象,有趣的是,用所学的哲学知识回头来看高一时学习的经济现象,竟然发现经济生活中也蕴含着许多哲学道理,原来哲学和我们的经济生活是相互渗透的。

哲学中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同时,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纠正错误的思想意识。

我发现用物质和意识的这一辩证关系来分析经济生活中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就很好懂了。

生产决定消费,表现在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从一定意义上说,人类的历史就是生产发展的历史,人类消费所需要的一切商品和服务都靠生产创造出来,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这突出体现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生活方式的变化推动着人们消费观念的更新,也带来了不同消费观念之间的碰撞,要做理性的消费者,践行正确的原则,要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这充分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要求。分配政策的制定,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税收政策的制定,也充分地体现了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消费又反作用于生产,人们的消费行为受消费观念的影响。商家常常利用消费者从众,追赶潮流的心理来推销自己的商品,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有时可以推动新工艺和新品的出现,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讲究实惠、值得倡导,而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却让人忧虑。这充分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这里的求实就是正确的意识,攀比心理就是错误的意识。还有劳动者要树立自主择业观、职业平等观、多种方式就业观、竞争就业观;国家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市场交易原则对良好市场秩序的维护;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法律、道德的规范和引导。这些知识点都可以从意识的能动作用方面去理解。

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事物之间、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联系具有普通性、客观性、条件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联系的观点在经济生活中也比比皆是。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空气、阳光、河水不是商品是因为它们不是劳动产品,农民自己种的粮食自己吃了,这些粮食不是商品,是因为没有用于交换。我们将物品、劳动产品、商品进行比较,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商品的含义,这样的比较就是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类似的比较还有很多,如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比较,纸币和货币的比较,本币汇率和外币汇率的比较,物价涨幅和货币贬值的比较,影响价格波动的因素的比较,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个别劳动时间的比较,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的比较,消费的不同类型、不同消费心理的比较,市场经济四个特征之间关系,宏观调控的三个手段的比较,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的关系,三大产业的划分,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关系等等。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既可以区分不同的事物,又可以认识事物之间联系的条件,认识和利用条件甚至创造条件促进事物向积极的方面转化,这些问题都要求我们自觉分析事物之间联系的条件,自觉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这种对立统一的关系就是矛盾。这要求我的坚持运用矛盾的分析法,坚持全面的观点,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近年来,人民币汇率问题明显升温。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增长,人民币升值压力不断加大,人民币升值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积极的影响是有利于进口,国内企业对外投资能力增强,有利于人才出国学习、培训,中国百姓国际购买力增强;消极影响有不利于中国的外贸出口,导致对外资吸引力下降,减少外商对中国的直接投资等。这都要求我们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在分析与我们紧密相关的投资与理财时,储蓄、债券、股票、保险作为不同的投资方式,各有利弊,如储蓄取款获息,安全性大,风险小,但利率较低,收益少;股票收益高,但风险性大,不安全。这体现了矛盾的观点,认识市场经济就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市场能够通过价格涨落比较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供求关系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配置。市场利用利益杠杆调动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积极性,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但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解决不了国防、治安等公共物品供给问题。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坚持辩证地看待市场经济、从而理解加强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体现矛盾观点的还有,从买卖双方来分析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通过供求关系认识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国民经济发展的好与快;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中国入世的利弊;“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等等。

带着哲学的思维去分析身边的经济现象,会渐渐觉得经济生活越来越有味道,也更加体会到哲学决不是深奥抽象的理论,也不是与我们的生活遥不可及的死道理,哲学每时每刻就在我们的身边。

篇5:用哲学角度分析新闻

三、解决方案那么我们当前的大学生就业现状跟实践有什么关系呢?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那么身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如何面对这个问题呢? Page ? * * 大学生就业现状 大学生就业困难原因分析 解决方案 现实意义自1999年开始,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正式大规模扩招,到2003年扩招后的第一批毕业生已经走向社会,并在后来的几年里,高校毕业生持续保持大幅度的增长。据统计,2003年的毕业生为212万人,较上年增加了67万,增幅达到46.2%;2004年的毕业生为280万人,较上年增加68万人,增幅达到32.1%;2005年达到340万人,较上年增加60万人,增幅

达到21.4%。届时毕业生总量为扩招前的2.9倍。再加上未找到工作的毕业生和国有企业下岗工人的再就业,以及农村富裕劳动力的转移,毕业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就异常严峻了。主观原因 文字内容 实践能力差 创新能力弱 专业知识掌握不牢 对就业了解较少准备不充分 人文素养差 知识面狭窄 高不成、低不就 现象十分常见 主观原因 文字内容 实践能力差 创新能力弱 专业知识掌握不牢 对就业了解较少准备不充分 人文素养差 知识面狭窄 高不成、低不就 现象十分常见我国目前的大学教育,由于长期以来受前苏联办学模式的影响,一直以培养现成专家为目标,专业划分过细,学科环境单一,基本上是文理分开,学文的人不懂科学技术,学理工的缺乏人文素养。尤其是在教育思想上普遍存在着“重理轻文”的倾向,致使一部分理工农医学生只埋头于专业教科书,知识面狭窄,缺乏应有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过分“专业化”,只强调技术教育,其严重后果就是加剧了大学教育中的单一技术化和非教养化,导致人的片面发展和人文精神的滑坡。主观原因 文字内容 实践能力差 创新能力弱 专业知识掌握不牢 对就业了解较少准备不充分 人文素养差 知识面狭窄 高不成、低不就 现象十分常见长期以来,由于种种主客观多方面的原因,我国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政策,离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要求还相差很远。导致教育侧重于选拔精英,考试分数成了衡量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在这种背景下,教育自然倾向于向学生灌输认知性,培养认知性能力。虽然教改的重要内容是用素质教育取代应试教育,但事实上收效不大。大学教育应该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现

今的大学生往往为了学分和考试,忽略了这方面的能力培养。且大学教育仍将重点放在知识的传授方面,课程繁重,在教学内容的设置、教学方法的实施、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教师教学评估等方面,都偏重于知识的获取,而忽视了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开发。主观原因 文字内容 实践能力差 创新能力弱 专业知识掌握不牢 对就业了解较少准备不充分 人文素养差 知识面狭窄 高不成、低不就 现象十分常见 在我国教育的大形势下,许多 学校学习有大的变革,学校的学习氛围很宽松,很多在校大学生根本就没有认真的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而是把时间花费在电脑游戏等其他事情上。在校大学生由于还没有被马上推到就业的境地上,所以还有很多可以选择思考的时间,都是抱着一种“车到山前必有路”的态度,对学习不是很上心。到真正毕业时,才发现有太多的东西没学或没学好。在后来企业对就职人员进行相关专业知识考核时,他们根本不能完成的整个过程。许多要找工作的毕业生对将要去求职的公司根本不了解,或者了解甚少,对企业专业岗位知识缺乏了解。在面试前,准备不充分。对企业的情况知之甚少,匆匆忙忙赶到面试地点。这对企业来说,他们显然不会希望这样的人到他们公司工作。主观原因 文字内容 实践能力差 创新能力弱 专业知识掌握不牢 对就业了解较少准备不充分 人文素养差 知识面狭窄 高不成、低不就 现象十分常见 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大学生追求高质量的物质享受,一味追求高薪和大城市的工作机会。外企仍然是毕业生心目中最青睐的就业单位。在地域选择上,仍然集中在北京、广东、上海及其他沿海发达地区。而选择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比例则非常小。大部分人认为到基层或西部工作会限制自己的发展,中小城市的就业机会难以满足大学生的就业需求。毕业生怕吃苦,不乐意到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这样的后果就是到最后,好的工作没签上,而收入相对较少的不愿意去。自从1999年大学扩招以来,近几年来一直在增大扩招比例,大学毕业生年年增多。部分高校盲目增设新的专业和院系。导致本来就不好就业的大学毕业生,再加上专业新,就业就更成问题了。还有的学校把资金主要用于扩建校区,减少了对自己优势专业的投资。这样使得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训减少,毕业生的质量一年不如一年。另外,大学生的培养缺乏市场导向,高校作为培养大学生的主体,并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高校在指导大学生就业上远远滞后于企业对大学生的要求,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毕业生顺利就业。现在大学生毕业后寻找工作犹如无头的苍蝇,到处乱撞,目标盲目,不了解单位的招聘信息情况,单位也不了解学生的有关情况,造成的结果往往是学生找不到合适的用人单位,单位也招不到合适的毕业生。同时现在就业市场往往是条块分割、各自为战,有人事部门举办的就业人才市场,有教育部门举办的就业人才市场,还有劳动部门举办的人才市场。这就造成了单位和毕业生的重复性“奔跑”,浪费了时间,也没有招到合适的人或找到合适的单位。这一切很大都与政府相应的信息服务和宏观的调控不到位有关。客观原因用实践的观点来分析解决这个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实践的观点是指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依赖于实践,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我们必须坚持

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实践的基础上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大学生就业,是从认识的积累走向认识的实践第一步(在实践中检验认识的正确性)。大学生的意识(即知识结构)与社会、工作的需要有严重断层。实践是改造物质世界,这其中能否把正确的意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很重要。在校大学生应该意识到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利用认识和实践的关系原理培养实践能力,加强创新的培养。用实践的观点择业,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理论知识是前人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经历了无数次实践的检验,大部分都是正确的理论。这些理论知识对于我们以后的实践具有重要的基础指导作用。因此,在校大学生应该把握好学习机会,学好理论知识,用知识武装头脑,为将来的实践做好足够的理论储备,构建完善的知识结构。大学生应该重视理论知识的应用。在有很好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不能仅拘于书本和课堂,要有目的地参加一些提高自己实践能力的课外活动。充分利用大学的资源(图书馆、实验室等)加强自己创新能力培养。大学生还要结合自身实际,充分利用假期和平时的课余时间来进行各种实践活动,如实习,实训,志愿者活动等,使自己走进社会,了解社会,通过实践,积累经验,提高认识,增强动手能力。同时也要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积极参与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获取与就业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为日后就业打下基础。在拥有雄厚的竞争实力和足够的实践技能的同时,还要转变观念,灵活择业,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自觉到基层工作,在那里我们的理论知识可以得到更好、更宽广的应用与

篇6: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分析4

2010级新闻2班王玲 学号 1026022

4马克思主义哲学把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叫做物质。而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4.20地震发生,媒体第一反应报道地震的发生,中国地震网、新华网、凤凰网也第一时间报道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级。

意识能否正确的反映客观事物,最根本的是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特别是社会实践所达到的广度与深度的制约,在主观方面,立场不同、世界观不同、人生观不同思维方式不同,以及知识的构成不同,不同性质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不同的作用。也就要求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在4.20地震发生后,媒体的反应速度已经有所提升,各大媒体立即分派记者赶赴地震现场,进入第一前线,争分夺秒,各个媒体单位争抢第一新闻。在争取速度的同时,新闻报道仍要坚持客观性,真实性地报道灾区情况。

马克思主义哲学观认为,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影响的,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中,整体处于统帅决定地位,要求我们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中,部分的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变化,有时甚至还会对全局产生决定性影响,要求我们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4.20地震发生后,位于四川的地方媒体具有的优势就是距离新闻现场较近,能够最快抵达现场,中央电视台启动现场直播,地方媒体采集到的新闻内容,首先由中央电视台播出,因为中央电视台的受众群体最多,最具有权威性,最能发挥整体作用。

篇7:用哲学角度分析新闻

电影《水门事件》以1974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水门事件”为背景,着重刻画了两位《华盛顿邮报》记者卡尔·伯恩斯坦和鲍勃·伍德沃德历经艰辛揭开政治黑幕的过程。作为新闻人,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对该影片的几点感想。

首先从记者应具备的能力谈起。

记者是一个很容易让人上瘾的职业。在事实和诱惑面前,如果我们能毫不犹豫地作出正确的判断,那么所得到的满足感和自豪感将是无与伦比的。对正义的信仰,对真相的渴求,对证据的坚守,足以让我们对记者这个行业保持高涨的热情。

一个优秀的记者不是权高位重的人,而是那些不断在实践中善于总结经验,并且有着对职业特殊的敏感度、较强的推理能力以及巧妙的采访技巧的一线工作者。

在影片中,两位主角鲍伯和卡尔,是就职于《华盛顿邮报》的最底层的小辈记者,他们拿着卑微的薪水,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但正是由于他们对职业特殊的敏感度,让他们在一件看似普通的入室盗窃案中看出了门道,嗅出了不同寻常的气味。这种职业的敏感度是他们一切调查行动的开始。

当我们惊羡于这种敏感度时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职业敏感度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种知识的沉淀,一种经验积累的质变。作为新闻人,我们要善于观察细微,从细节中获得信息,只有足够的量变才会引起质变。

其次是对记者精神和记者的使命感与责任感的理解。

整部影片给我最大的震撼是两位记者面对困难时的坚强不屈和对事实真理的执着追求,特别是当事件最后直指政府核心成员时他们没有向政府屈服,没有向金钱或是危险低头,而是依然坚持着对事实的、对新闻真实性的还原,这样的精神不得不让人敬佩。

记者是一个诱惑与危险并存的职业。当我们的报道涉及到某些人的核心利益时,我们是坚守新闻的真实性还是屈服于诱惑与危险——如何做出选择是需要我们树立了对社会、对公众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守住道德的最后一道防线。

身为一个记者,最重要的不是在多少高级的报纸杂志工作过,而是我们最初的那份对事实和真理的执着可以坚持多少年。民族的觉醒,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个辛勤记录社会点滴、揭露社会真相的记者,这就要求我们要有极为严格乃至苛刻的个人操守,需要我们对新闻真实的坚守和执着。

最后从影片中看新闻行业与政府的关系。

在电影中,当事情的全部真相即将被公布前,布莱徳利(总编)对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坦说了这样一段经典的话:“这不是什么大事,只是关系到宪法第一修正案,关系到新闻自由,也许还关系到这个国家的未来和兴衰荣辱”。这段话体现了电影要表达的核心价值,那就是任何权力组织都不得阻止言论和出版自由,新闻媒体是为人民和国家服务的,绝不能沦为维护权力机构腐败统治的工具。

篇8:用哲学角度分析新闻

1 受众对于新闻编辑的需求

1.1 受众对于信息的需求

在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信息量不断增多这样的背景下, 在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终身学习观念的影响下, 对于新闻信息的需求也在不断加大。新闻媒体的广泛性和时效性为人们提供了更多丰富的、有价值的信息, 能够将世界上发生的事带到受众的视野中去。人们在新闻媒介上获取信息时, 一方面是为了感受到世界上未知的事情, 满足自己的求知欲;另一方面是为了增加自己的知识, 储备更多的信息, 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

1.2 受众对于新异新闻的需求

随着新闻媒体不断的发展, 社会上到处都充斥着各式各样的新闻信息, 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对新闻的关注时间越发的减少。要想在第一时间吸引住人的眼球, 使人能够停下来阅读和浏览, 就需要对新闻编辑进行改变和创新。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 追求新异的标题和内容是受众产生的新需求, 人们往往在观看相同的东西时容易疲劳, 在对不同的东西进行观看时容易被吸引住[1]。因此, 追求新异是人们对新闻编辑创新的新要求。

1.3 受众对于时效新闻的需求

由于在人的思维中有竞争意识的存在, 人们在生活中往往会对处在第一的位置上加以关注, 在学习、工作、竞技等方面通常希望自己能够做到最好, 成为第一个。在对信息的了解上, 同时也希望自己是首先知道的, 以便能够第一个与他人分享, 来向人展示自己对信息的了解和对实时事件的掌握, 能够在心理上产生优越感和对自我的满足感, 也可以增加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详细的对他人介绍和表达一些自己的看法, 引起他人对自己的认同感。

1.4 受众对于美的需求

俗话说:“爱美之心, 人皆有之。”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在物质享受充足的情况下, 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美对于一个人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无论是在外表上还是精神上, 美能够净化人内心的心灵, 给人以希望和对生活的向往[2]。美的事物还可以提高人们的欣赏能力和生活品味。

2 从受众角度分析新闻编辑创新的重要性

2.1 新闻编辑内容创新的重要性

在新闻媒体之中, 内容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是新闻媒体传播的一个主要环节。在新闻编辑的创新上, 应该先从内容方面进行创新。主要做法如下。

1) 新闻媒体的受益者是人民大众, 在新闻内容的制定上应该浅显易懂, 能够让人们更快的接受和消化理解。人们在生活中阅读报纸时, 繁杂的新闻内容让人们目不暇接, 为了节约时间更多的倾向于大致浏览, 对于新闻编辑上出现的复杂需要深入研究的新闻内容容易忽略掉, 要想做到简洁化、明了化的新闻内容, 可以在新闻搭配、新闻画面、关键词汇上做出创新, 以图画形式和放大字体来吸引人们的视线。

2) 增加主要新闻的信息含量。如果新闻的内容过于复杂, 各个版面都出现不同的社会焦点, 就会让人找不到重点。尽量的整理一些价值大、贴近人们生活的信息进行传播, 开展参与讨论的环节增加关注度, 这样能够引起人们社会责任感[3]。

2.2 新闻编辑形式创新的重要性

在现在新闻媒体的发展模式中, 可以将多种形式的符号结合起来。声音、文字、画面等统一成一个整体形成丰富的信息展现给人们。在信息量不断增加的今天, 可以对新闻编辑形式进行创新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在新闻编辑的内容上采用漫画的形式更加鲜明的凸显主题。随着社会民主化的发展, 新闻应当在编辑时考虑到受众对于新闻的反响程度, 为受众提供互动的环节, 加强新闻的广泛性。随着现代网络的普及, 新闻编辑上可以在官网、微博、微信上添加受众的讨论内容, 使新闻的效益更广。对信息量过大, 耗时时间长的新闻可以采用分期进行, 将信息的重要程度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跟踪报道, 使受众能够及时准确的了解自己需要的新闻。

3 受众视角下新闻编辑的创新途径

在新闻编辑的发展过程中可以对新闻编辑题材进行创新, 新颖的选题能够吸引大众的眼球。在媒体行业竞争激烈的环境下, 都在寻找能够让人耳目一新抓得住人们眼球的新闻, 题材方面的创新已经成为媒体行业的重点关注的内容, 也成为了媒体行业发展影响的必要途径;也可以对新闻稿件进行编辑, 应尽量使用大众化的新闻语言, 保证思路的清晰, 快速的使受众掌握新闻的内容[4]。

4 结束语

新闻编辑的创新必须从受众角度出发, 了解受众对于新闻媒体的需求, 对新闻的内容和形式上进行改革和创新, 增加新闻的阅读群体, 发挥新闻本身的影响力。随着社会的发展, 新闻编辑要冲破传统的思维模式, 大胆改革发展创新, 为促进我国新闻媒体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吴梅花.电视台新闻编辑基于受众需求角度的创新研究[J].新闻传播, 2014 (08) :13.

[2]刘轶男.受众需求视域下的电视台新闻编辑创新研究[J].科技传播, 2015 (02) :39-40.

[3]刘晓佳.新时期广播新闻编辑创新意识的培养[J].品牌, 2014 (11) :93.

篇9:文体学角度分析英语体育新闻特点

关键词:文体学;英语体育新闻;特点

中图分类号:H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1-0199-01

前言: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越来越受到关注。同时,在广大受众喜爱的体育新闻节目当中,运用英语播报的现象也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积极加强英语体育新闻特点的研究至关重要。在现阶段的英语体育新闻研究过程中,对其文体特征的研究相对较少,在这种情况下,本文从词汇和语法等语言特点的角度,以及图标和字体等形式特点角度对英语体育新闻的特点进行了研究。

一、从文体学语言特点角度分析英语体育新闻特点

(一)词汇方面。

首先,英语体育新闻当中存在很多专用术语,在进行此类新闻阅读的过程中,必须首先详细掌握这些术语,而可理解性是这些体育术语最主要的特点。现阶段,每一项体育项目都拥有众多的观众,同时都拥有良好的市场价值,因此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同其他领域的英语相比,英语体育新闻词汇方面没有较强的技术性,阅读中更容易被人们接受和理解,如足球比赛当中,“点球”可以用“penalty Kick”来表达,“第二回合”可以用“second Leg”来表达等。

其次,英语体育新闻当中还存在很多新词,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同体育项目容易激起人们的热情具有重要关系,相关工作人员在进行体育新闻报道的过程中经常会创造很多新词。例如,“which Shevchenko headed powerfully goalwards but Barcelona keeper Victor Valdes made a good diving save.”一句当中,体育新闻报道这即兴创作了“goalwards”以此,充分表达了场中的赛事,表明球正向着球门前进。同时,英语体育新闻当中还包含很多的复合新词,例如在表达“遍地都是”的含义时可以应用“wall-to-wall”。

(二)语法方面。

同日常使用的英语具有相似之处,体育新闻当中的英语在使用过程中,同样拥有多种时态、省略及简单句的要求。但是,将二者进行对比英语体育新闻播报过程中的主要语法特点表现在非常规使用复数动词方面。通常情况下,单数动词需要应用于单数名词以后,复数动词需要应用于复数名词以后,然而英语体育新闻当中,复数形式的动词会出现在球队及体育俱乐部等名词以后。

例如,Needing six games to oust Chicago, the Heat face the New Jersey Nets in the Eastern Conference Semifinals. 和Chelsea were disappointed with the Champions League again.

在这两个句子当中,在单数名词后都使用了动词的复数形式,这是因为Chelsea和the Heat都是常见的体育俱乐部名称,其中包含了大量的运动员,因此需要应用动词的复数形式。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英语当中,如果某个俱乐部或球队的名称以州名或地名来代表,那么动词仍然需要应用单数形式[1]。

二、从文体学形式特点角度分析英语体育新闻特点

(一)经常使用图表。

通常情况下,在对某事物进行描述的过程中,应用图表能够给予人们更加直观和清晰的感觉。体育比赛和项目当中,在对不同代表队、运动员及俱乐部进行表达的过程中,也需要应用图表。同时,每一项体育运动都需要按照一系列详细的规则进行,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在这种情况下,经常性使用图表成为英语体育新闻播报过程中的一个主要特点[2]。在信息技术不断进步的背景下,现阶段英语体育新闻当中应用多种格式的图表技术已经成为可能,同时不同的功能存在于图表当中,通常可以将英语体育新闻图表氛围三个种类,diagrams of game course, diagrams concerning athletes和tables。分别代表进程图表、运动员图表和排名表。

(二)非常规使用的字体。

这是英语体育新闻的另一个重要特点,灵活应用字体的大小、颜色等能够促使英语体育新闻更加清晰的表达中心思想。例如,在某次足球赛中,两队分别为尤文图斯和AC米兰,因此英语体育新闻报道过程中,运用书名“Red and Black”来代表两队,在印刷过程中,将前者用红色字体,后者运用了黑色字体[3]。这种字体的非常规使用是拥有原因的,因为AC米兰队在比赛中经常使用红色队服,而尤文图斯队在比赛中经常使用黑色队服。同时,还存在英语体育新闻报道过程中,将标题全部用大写的字母,这种异于常规的字体能够起到吸引读者注意力的作用。

结论:综上所述,近年来,英语体育新闻的特点研究受到广泛关注,在这种情况下,本文从文体学角度出发,对应用体育新闻的特征展开了论述在词汇方面,体育新闻播报过程中,拥有一定的专属词汇,同时还在不断产生新词,而语法方面,英语体育新闻同样拥有多种语法要求,并在文体学形式特点角度,对一些非常规使用的字体及特殊表格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对英语体育新闻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卫芳芳. 基于语料库对网络英语体育新闻标题特征的文体分析[J].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6:79-81.

[2]罗文敏. 功能翻译理论视域下的英语体育新闻翻译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3.

上一篇:海岩谈做人美文下一篇:临床教学工作存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