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哲学来管理

2022-09-11

班级管理要遵循学生的心理变化发展规律。对学生如果只是硬性要求, 会引起学生的反感, 甚至逆反。在近几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 我有意识地在哲学课上运用哲学知识渗透班级的教育管理, 感觉效果不错。下面将几个案例与同仁交流。

1“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 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案例:升入高三半个月, 市里组织了一次摸底考试。我校文班成绩很不理想。有一次, 偶尔听见我班几位同学晚自习前在教室外闲聊:“咱们二流学校的学生, 再学也追不上人家呀!”……我深感此次摸底, 对学生打击很大, 需要赶紧“打气”。正巧复习“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这一节, 物质决定作用原理告诉我们:物质决定意识, 这就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学生学习也要正确估量自己的实际, 发挥己长, 补己之短, 才能收到理想效果。在复习本节基础知识后我问到:“摸底失利, 同学们知道出于我们自身的‘实际’原因是什么吗?”同学们七嘴八舌, “人家是一流学生, 我们是二流学生”, “人家聪明, 我们笨”……我总结到:“同学们找的原因不够全面。高考是综合素质的考查, 考试成败不仅是智力的较量, 更重要的是非智力因素, 如毅力、心理的较量。同学们想一想, 所谓一流的学生, 很多在初中是你的同学, 他们真比你聪明吗?”很多同学都摇头, “你们的智力并不比他们差, 你们输就输在心理脆弱、意志力差……”, “如今, 你们在高考中难道甘心再在这方面输给他们吗?”“不甘心!”从同学们干脆响亮的回答中, 我意识到战斗的火种已经点燃。“在接下来的日子中, 同学们紧张忙碌、惜时如金, 而消极颓废、自暴自弃却无影无踪了。

2 好环境—好心情—好成绩

案例:到了高三, 同学们都能认识到时间的紧迫性, 但往往会在纪律、卫生等方面放低对自己的要求。有两天, 任课老师不时向我反映“你们班黑板擦得忒不干净, 上课前我自己又擦了一遍”、“你们班讲桌上乱七八糟, 我的讲义都没地儿放”……唯物辩证法之矛盾分析法认为:矛盾即对立统一, 统一表现在, 一方面,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 另一方面,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在复习完本课基础后, 我说:“有两对矛盾, 一是学习与卫生, 一是教与学, 同学们没有处理好, 对我们学习非常不利。”同学们听了一脸盲然, “同学们想一想, 如果老师走进我们教室到处一片狼藉, 讲义没地儿放, 黑板自己擦……这会不会转化为他们能心情愉悦地, 把知识淋漓尽致地传授给我们?”同学们环顾四周, 都笑了。我又提了几点具体要求。有几位回家的同学自愿从家里搬来几盆花, 把教室装点一新。以后老师们都反映进我班让人赏心悦目, 而且, 同学们一直把这个好习惯保持到离开学校的最后一天。

3“量质变”, 有效克服偏科, 帮学生成就大学梦

案例:刚升入高三, 发现我班几位同学总成绩还算不错, 但就是偏科严重, 如李伟同学, 英语这科经常在年级名列前茅, 而地理只4 0分水平, 吴春霞的数学总是5 0多分, 张超和张海洋同学也有不同程度的偏科现象等。也想过很多办法, 都调动不起兴趣, 不见成效。唯物辩证法量质变的辨证关系告诉我们:事物量变的第二种状态, 事物在总体上数量不变, 组成事物成分的结构和排序变化也能引起质变。在讲完本课后, 我有意地加进了“同学们高考, 如处理不好量质变的关系, 一定不会有好效果。高考不是看你单科成绩, 而是看你的总分。如果你能从学优势科目的时间里, 每天拿出1 5分钟给弱科, 到高考把它从40分提高到60分应该是容易的, 而你的优势科目不会因此而降低。那你高考时, 很有可能跃进另一个分数段。”我注意到, 在我说这些话时, 偏科的几位同学表情很认真、很严肃。最后, 几位同学偏科现象都有很大改善, 如张超同学以超出重点段23分的成绩考入广西大学, 张海洋同学以562分考入河北医科大学, 吴春霞和李伟二位同学以530分也都考入本科二批院校。

4 用“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价值取向”, 创建和谐班集体

案例:高三过半, 同学们学习紧张忙碌, 高考前模拟考试的不如意, 使他们产生了焦燥的情绪。一段时间有些同学个人主义滋长, 个别同学自暴自弃, 上自习说话, 干扰其他同学。一些同学因为一点小问题打得不可开交……班里似乎矛盾重重。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认为:坚持集体主义首先要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 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就要做到尊重人, 要主动关心人, 要尊重他人的正当利益。在授课后我问到:“同学们, 咱们班处处闪耀着集体主义的光辉, 它温暖我们紧张的心, 成为我们学习的动力, 比如……”几位同学主动谈了自己得到的帮助, 并当众向那些同学表示感谢。“坚持集体主义, 对同学们来说主要是处理好与身边同学的关系。高中同学的友谊是纯真宝贵的, 是我们的人生财富。高考的竞争并不是我班这五十几位同学的竞争。同学们想一想, 在同学相处时你有没有考虑过其他同学的正当利益, ……”绝大多数同学陷入思考, 个别同学则低下了头。我又私下找个别同学谈心, 使有矛盾的同学摒弃前嫌、握手言和。从此以后, 我班更加团结互助, 期末被评为“文明班集体”。

演说家海因兹雷曼说过:“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 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有说服力。”这样管理虽不幽默, 但其优势在于它能“寓管于理”, 比空洞的说教、直白的要求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摘要:班级管理要遵循学生的心理变化发展规律, 否则, 将适得其反。对学生空洞地说教、直白地要求, 会引起学生的反感, 甚至逆反, 一般不会有好效果。笔者将自己在哲学课上利用哲学知识对学生“寓教于课”、“寓管于理”进行管理教育的实践, 以几个案例的形式写出来, 与同仁们交流, 还望提出宝贵意见, 以提高以后的教育实践的效果。

关键词:管理,哲学,同学

上一篇:关于“古代书籍装帧设计对现代书籍的影响”的研究下一篇:高职院校实施二级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