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世界现象的案例分析

2024-04-30

小世界现象的案例分析(通用11篇)

篇1:小世界现象的案例分析

教育案例:

小眼睛看大世界

主题背景:

线描画它以线条为主要表现手段。用线条作画,用线条说话的艺术,有很强的装饰性及独特的视觉效果。线描画正是以这种清秀、隽美、含蓄、夸张的特点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幼儿园的小朋友当然也不例外。儿童线描画以游戏性,随意性,象征性和装饰性成为其主要特点。德国艺术家保罗·克利曾经有一句名言:“用一根线条去散步”,道出了线条的本质在于它的情感意味,同时也道出了丰富的线条留给我们无限想象的空间。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对幼儿进行具体的线描画指导,引导幼儿去感受、领悟和表现线条的无限魅力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活动过程:

刘老师用了一个小谜语生动地拉开了这次美术活动的帷幔:“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颗黑葡萄。是什么呢?”

“眼睛!”小朋友端坐在自己座位上,对猜谜很感兴趣。

“对了,是我们的眼睛”刘老师肯定了小朋友的答案,接着又问“眼睛是用来干什么的呢?”

“看东西。”

“你的眼睛看到了什么?”刘老师的话音刚落,小朋友的眼睛骨溜溜地转开了,有小朋友不停举手回答。

“我看到了黑板”

“我看到了墙上的青蛙,蝴蝶。” ……

小朋友将目之所及的东西全都说出来了。这时刘老师又用提问的方式启发小朋友:“你的眼睛除了看到我们教室里的东西以外,还看到了什么?比如,你在街上用眼睛看到了什么?”

哇,在街上看的东西就多啦!小朋友的思维一下子被打开了,新鲜的事物层出不穷。刘老师说:“每个人看到的事物都是不一样的,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些眼睛都看到了什么不同的东西。”此时,刘老师打开了四幅线描画贴在黑板上,四幅画的相同之处就是都画了一只大大的眼睛,不同之处就是眼睛里看到的景色。有车水马龙的街道,高耸入云的楼房,引领潮流的橱窗,形态各异的动物,植物等。

“哇,好漂亮哦!”几乎所有的小朋友都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刘老师带领小朋友逐一欣赏每副画中所包含的各种线条:“在这些画面中你发现了什么线条?它表现的是什么物体?”在刘老师在引导下,孩子们有了这样的发现:有让人感到广阔、宁静的水平线表现出的草坪、海岸……;升腾、挺拔的垂直线表现出的高楼……;充满空间变化和危机感的斜线表现出的公路,山峰……;柔和轻巧的波浪线、螺旋线、弧线表现出的大海、头发、云朵……;具有冲击感的锯齿线、城墙线表现出的草尖、牙齿、高山、围墙……不同的线条会带来不同的美感,不同的线条构造出不同的图案,不同的线条表现出不同的美丽画面。小朋友已经被这些有生命力的线条深深吸引了,不由自主地与老师一起用夸张的肢体语言在空中表现(临摹画着)这些线条,仔细分辨不同线条间的差异。在欣赏完四幅作品后,孩子们纷纷拿出了画纸和笔,看来已经等不及了,急切地想把自己眼中的世界用这些个性鲜明的线条呈现出来…… 活动分析:

这节美术活动是成功的,新颖的。活动按照欣赏——观察——想象 ——创造这样的四个环节,步步推进。在《纲要》的指导下,打破了传统的美术活动教育模式。没有参照范画,没有临摹画,最大限度的发挥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对线条运用的掌控能力。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更加深入的评析这次活动。

1、绘画过程体现幼儿的自主性。

《纲要》中指出:儿童画的定位是自主性绘画。自主性绘画,即:引导幼儿依照自己的意愿运用自己选择的绘画方式主动表现自我,不断创新的绘画活动。在本次活动中,幼儿没有“依样画葫芦”,而是根据自己的眼睛所看到的,思维所想到的,再用画笔表现出来。孩子们的作品千姿百态,有跳舞的小青蛙,旋转的蝴蝶,漂浮的楼房,很多轮子的小汽车等等。从孩子的作品以及绘画过程,可以看出孩子是主动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他们的绘画热情被激发了出来。小画家们用心创作的过程真是让老师们感动,让家长们骄傲!

2、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力,让幼儿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纲要》提出: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绪,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绪。”这就要求老师引导幼儿从平平常常的事物中通过观察去发现事物的一个最美的点,以此为契机,激发幼儿的创作热情。在开展线描画这一主题系列活动时,刘老师引导幼儿发现了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线条。线和物是统一的,物是有线组成的。如每个人的头发有卷曲和笔直之分,每片叶子上的叶脉纹路都不一样,一件花衣服上有许许多多的线条组成,小姑娘 2 的花裙子,各种各样花瓶的图案等都是孩子们观察的对象。观察是最好的老师,幼儿通过精细观察、精细刻画,培养幼儿在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的元素,形成正确的审美观。有了细致入微的观察,便有了不同寻常的发现,有了不同寻常的发现,便有了不拘一格的想象。著名艺术大师罗丹曾经说过:“美,无处不在,重要的是你的发现!”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观察习惯,丰富的观察体验为想象收集所有的信息,也为想象打下坚实的基础。

3、放飞想象,自由表现,引导幼儿画出富有个性的线描画作品。

儿童画具有综合性。自我表达与创新性表现更需要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作为基础。在活动中,老师以猜谜的游戏形式进入,启发幼儿说出身边的各种物品及物品的形态,它是由哪些线条构成的。这些谈话都可以看出幼儿平时对身边事物的观察仔细和对日常生活的领悟。《纲要》指出:“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因此,看儿童的线描画不是看他画的好不好,模仿的有多逼真,更重要的是从中感受他的思维情感、以及他们的想象创造,没有想象就创作不出好的作品。任何一幅好的作品都源于作者深切的情感及灵感的结合。孩子在进行线描画创作时,刘老师鼓励他们发挥想象,把不同的线条与图案互相组合,画出自己所思、所知、所想的作品就是成功的。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体验到绘画创作给他们带来的满足感,从而更积极热情地去创作出更好的作品。

线描画是我们艺术瑰宝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儿童线描画更是这颗明珠中的珍宝。我们要用欣赏、赏识的眼光与孩子们一起去观察、去思考、去想象、去创作,在这个过程中和孩子们一起领略线描画的无限魅力。让我们一起走近儿童线描画这个纯净的世界,不断地激发幼儿对于线描画的兴趣和热情,不断地创新和提高,和孩子们一起在线描画这一方天地里一起成长、一起体验,一起收获!

篇2:小世界现象的案例分析

总有那么个“他”,沉默寡言,冷漠不语,几乎不参与班级任何活动;总有那么个“他”,缺乏自信,甘愿落后,不知不觉就被同学边缘化了。作为教师,我们应视“他”为一个具有自身丰富而独特精神世界的“个体”,承担起挖掘潜能、找到闪光点的职责:他或许喜欢追逐打闹、不得消停,却能在体育运动中挥汗拼搏;她或许不爱语数外,却能在音符间找到快乐;她或许上课从不听讲,但痴迷于动手琢磨自己的小制作……多元智力理论告诉我们:几乎每个人都是聪明的,只是聪明的范畴和性质呈现出差异。我们要用赏识的目光看待学生,善于抓住各种契机、做出妥当的引导,同时“牵线搭桥”,巧妙借助同辈学生的平行影响力,使教育内化,达到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效果。

(一)“那团纸不是垃圾!我也想做护蛋装置!” 大清早,我刚往教室门口一站,正前方讲桌下一团醒目“垃圾”便赫然闯进眼帘:又是L的“包干区”!L是我们班一个“遗世独立”的女孩!课上不听讲,课下无玩伴,永远呈现一种状态——低头不语,独自拨弄早已成为手工用纸的教科书和练习册。一年级入学至今,父母从未露面,只有爷爷拾废品维持着两人的生计。正当我打算亲自打扫时,才看明白这团“垃圾”是几张反复折叠成多层的皱纹卫生纸,不偏不倚的“卡在”讲桌的桌腿下!我心中不禁一震:L这孩子不会是在……!几经追问,L才断断续续的说出了实情:这不是乱丢的垃圾!她也想做出让鸡蛋落地不碎的装置,这是裹鸡蛋用的,但想起那天英语课上的“意外”,老师没注意到讲桌不稳,双手重重的撑了上去,直接踉跄了好几步……她就把皱纹纸折折,垫在讲桌下,先用上……

晶莹剔透的童心!温暖美好的善意!

(二)鸡蛋来了,心暖了

回到办公室,我久久不能平复。L是一个早已被同学贴上了“怪孩子”标签的人,但L绝不冰冷,她心里至少还深植着纯真的童心,还深植着对老师的尊重与温暖,还燃烧着对手工制作的着迷。

手工制作!作为我校“校园记录秀”活动的科技项目,“让鸡蛋飞”挑战赛要求选手设计一个装置,将鸡蛋置于其中,从二楼扔下而蛋壳完好、毫无破损。挑战装置越轻,空中停留时间越长,得分越高。我心中很清楚,即使L全部用那些皱纹纸包裹起来,鸡蛋仍然必碎无疑。

鸡蛋会碎,乐于动手制作、勇于实践挑战的热情不能碎!L刚刚伸出触碰趣味科学的触角,决不能半途而废地“夭折”在我的“讲桌脚下”!隔天,我把L叫到办公室,摸摸她的头,把买好的鸡蛋送给她,并一字一句的告诉她:你很聪明,你一定能做到!末了,我还叮嘱她:你们家可是实验品“仓库”哦,和爷爷一起找找那些瓶瓶罐罐,或许会派上大用场!L跑出办公室,突然又回了头,“赐予”我一个从未见过的温暖笑脸。

(三)备“战”小分队

X是班里品学兼优的孩子,在学生中享有很高“认可度”,L也没少崇拜过她,L又跟她住在一个小区……我不禁“计上心来”,不如由我“牵线搭桥”,让她俩组队备战“让鸡蛋飞”吧!

月底是挑战之日,中午时分,我正路过五(3)班,被两声清脆的“Miss Yan”声音叫住了脚步,居然瞧见X同学带着她的两个小伙伴与小L拥在一起,手里拿着漂亮的装置:“这是我们拆了坏了的雨伞做的,这能让鸡蛋降落得又慢又稳”。L依然显得羞涩,只“惜字如金”的补充一句:这个快递盒里装着鸡蛋!

看到她们这段时间来都能这么和谐的团在一起,我好些激动,幸福而又欣慰地望向她们:“愿你们继续好好合作下去!”

我最终没在终极纪录创造者名单中看见L和X的小分队,但这已经不重要了。在这次备“战”中,小小的鸡蛋无意间演变成了有力的支点,让L成长了,让她找到了存在,找到了自信,找到了友谊!

天生我才必有用,“记录秀” 不以分数论英雄。作为教师,当我们摈弃一把尺子衡量学生的旧观念,抓住契机,施以妥当的引导和挖掘,“对症下药”,那每个“她”都可以是天才。英语单词之于L,或许只是一堆无法识别的乱码,但折纸、小制作却可以成为她的世外桃源,她可以在这块领地里天马行空。

这也在L的挑战故事中得到了证明:“X说要陪我一起回家写作业,等写完之后,可以跟我一起制作保护鸡蛋的装置。我可高兴了!作业很快就写完了,我们在爷爷的废品堆里找到些海绵,我和X一起用海绵将鸡蛋包裹起来从二楼向下抛,鸡蛋碎了。接着我们又把鸡蛋和水灌进了洗衣液瓶里,又失败了,瓶子太重了。我们不灰心,继续实验。X和我发现了一个被下下来的坏雨伞布,我们把它展开,让爷爷连了根线,我把鸡蛋用海绵包上,用透明胶封好,降落伞带着裹了泡沫的鸡蛋缓缓落地了,鸡蛋居然没有破……”

当L逐渐感受到来自X同学真诚的友好时,她逐渐放下了心防,试着敞开心扉。字里行间中,我看到的是L在与朋友接触中获得的认同感与内心满足感。我,之于L的帮助,绕不开“无法平视”的客观问题,而“牵线搭桥”后的同辈互助,可以将孩子的问题交还到孩子中去解决。比拟来自长辈、老师强制性的帮助,平行的影响显得更为有力,同伴沟通更加容易,对等的同伴关系更适合L进行情感寄托。安全、认同等多方面的需要在平等的同伴交流合作中获得,这远比与老师的交流更为自由。

篇3:小世界现象的案例分析

非结构化P2P[1]在搜索方面的优势,引导人们开发基于对等网络的强大的搜索工具。其广泛采用的洪泛(Flooding) 搜索机制[2],查询从一个节点以广播方式传播到其他节点, 直到查找到查询结果,从而导致每次查询都产生大量的网络流量,对网络造成很大的负担,影响了非结构化P2P系统的扩展性。本文依据P2P网络的小世界现象,提出一种搜索机制,以提高查询效率。

2小世界现象(Small-world)

小世界[3,4](SW:Small-world)现象简单地讲就是社会网络中任意两个陌生人之间,经过较少的中间相识者就有可能建立起联系。这种现象在社会科学中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以后,经过许多次成功实验,证实在一个成功的通信链中,中间步骤的平均数总在5和6之间,称为“6度原理”。一些文献表明,P2P网络有时会自动演进到一个小世界[5]。

基于小世界现象构造的模型称为小世界模型,小世界模型基于这样一个原则:每个节点都表现出某些可以捕捉到的兴趣,兴趣相近的节点所保存的内容和提交的查询呈现出一定的相关性,通过挖掘每个节点的兴趣,使得相关性高的节点在网络中比较接近。这种按照节点间相关性组成的网络所表现出和社会网络相近的特性——具有较高的聚集度和存在短链,即所谓的小世界特性,小世界特性被证明对于提高检索效率是非常有效的。

3基于小世界现象的P2P网络搜索引擎模型(P2Pnetwork search engine model based on small world phenomenon)

P2P网络的搜索引擎关键是对共享内容的深度挖掘,在对等节点之间进行信息检索时快速高效地进行信息反馈, 要求寻找网络中对等节点之间的短路径。

在P2P网络搜索引擎系统模型设计时,考虑小世界模型簇聚合以及存在短链特点。簇聚合意味着具有度数较高的对等节点,这类对等节点在网络中的连通性较好,作为搜索引擎中的索引服务器保存文档的索引信息。存在短链意味着能够通过短链进行信息的检索和作为反馈路由。同时还考虑网络中资源信息本地化管理,资源信息搜索由本地网络发起进行全局检索,结合小世界模型构建如图1所示的小世界P2P网络搜索引擎系统模型。

图1描述的搜索引擎系统模型以P2P小世界网络为中枢,将信息搜索和对等点中共享的资源信息联系起来,整个系统模型分为三个层次:用户层(用户界面)、网络层(缓存、P2P网络、信息搜索和文件传输)以及文件处理层(文件处理和共享)。系统模型中信息搜索模块采用语义检索算法进行文档资源的信息搜索;文件传输模块主要是把文档进行分组传送和一般的网络数据传输相同;界面模块主要是采集用户查询请求。

4基于小世界现象的P2P网络搜索机制(P2Psearchmechanismbasedonsmallworldphenomenon)

在图1的模型中,P2P网络遵循小世界特性,网络中的节点按簇分布,每个簇中至少有一个节点和其他簇的节点具有连接,这样的连接可以是远程的连接,也可以是邻居簇之间的连接。

图2给出了图1中搜索引擎系统模型的网络节点拓扑结构。图2中的上层仅表示小世界网络中连通性较好的对等点 (黑色表示)构成的网络,这部分对等节点的度数较高,在上层网络表示中几乎是一个全连通网络,在图2中所有的高度数对等节点构成四个簇,每个簇由一个圈来表示。下层表示小世界网络的真实拓扑结构(度数较高的节点之间的连接在上层表示),可清楚地看到连通性较好的对等节点度数较高,连接的节点数较多。

下面在图2中计算消息M在两个不同的簇和之间传递步数的上界。

设是图2描述的网络拓扑结构表示,其中V和E分别表示网络中的节点和边,网络中总的节点数为N,簇的数量为 ,第个簇中的节点个数为Ni,每个簇中节点的平均个数为,每个簇中平均度数较高的节点数为h,平均每个度数较高节点的远程连接数为l,平均簇中的远程连接数为hl,所有的度数较高节点数为k,由上述可得到如下关系:

根据倒r-幂分布[6],Cw从到终点Cv具有有向边连接的概率为(r=2)

定义消息 所处的当 前步骤阶 段Cz为,那么消息由当前持有者跳出当前步骤阶段Cz的概率为

由于每个簇中平均的远程连接数为hl,所以消息由当前持有者进入可能的下一个步骤阶段的概率为

选择适当的α0,则期望,由此消息M到达簇Cv的步数最长为,式(4)即图2所示的小世界模型的短路径的最大值,该式说明在图2中小世界网络拓扑中进行查询,查询消息传递步数取决于小世界网络中的簇的个数和平均簇中的远程连接数,并与簇个数成正比,与平均簇中的远程连接数成反比,该式中的查询消息传递步数与α(log2n)2虽然在同一个数量级上,但是由于网络中簇个数m远小于网络中所有节点数n,故查询消息传递步数在整个网络中减少。 查询消息传递步数的减少带来网络流量的节约,实验部分也证明了使用小世界网络中度数较高的节点进行查询会大大降低查询产生的消息量。

5实验分析(Experimentalanalysis)

5.1实验条件

模拟实验在自行构造小世界网络拓扑中进行文档的中文文档主题搜索,即搜索符合查询请求的文档主题信息,网络拓扑和文档主题数具体实验参数如表1所示,在构造的网络拓扑上实现泛洪式的Query Routing算法和本文提出的使用小世界网络中度数较高的节点进行关键字查询搜索, 从查全率和查询产生的消息量两个方面对两种搜索方式进行比较。

实验中按照关键字进行查询,将文档主题进行简单分词处理,并对分词得到的关键字在每个节点中建立索引,在小世界网络中度数较高的节点对本簇中所有节点的关键字建立索引关联文件,将关键字、文档ID源文档IP地址和源文档端口号建立联系,实现快速定位,索引关联文件结构如表2所示。

(单位:个)

5.2实验结果及分析

实验1控制TTL值,随机选择20个节点发起查询,统计每次查询产生的查询消息量,最后计算平均值,实验结果如图3所示。

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TTL值的条件下本文提出的搜索机制搜索产生的查询消息量比Query Routing算法泛洪式搜索产生的查询消息量少。

实验2控制TTL值,随机选择20个节点发起查询,统计每次查询返回的文档主题数量,最后计算平均值,实验结果如图4所示。

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TTL值的条件下本文提出的搜索机制查询返回的文档主题数量比Query Routing算法泛洪式搜索返回查询结果数量多。

从实验中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在自行构造的小世界网络中,在相同TTL相同的情况下,本文使用度数较高节点搜索查询产生的消息量是使用全分布式无结构P2P网络的Query Routing算法泛洪式搜索的50%—60%,而进行关键字查询返回的结果文档主题数平均是Query Routing算法泛洪式搜索的1.37倍,即查全率为Query Routing算法的1.37倍。

6结论(Conclusion)

篇4:小世界现象的案例分析

关键词:关键词网络 小世界现象 聚集系数 中介度

中图分类号: TP391.3;G254.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3)06-0019-04

1 引言

所谓知识组织,是指对事物的本质及事物间的关系进行揭示的有序结构,即知识的序化[1],本文针对学术论文的关键词进行用复杂网络的方法进行相应知识组织的分析和探究。从具体分析看,作为由词汇组成部分的学术论文的关键词在一定数量的基础上,呈现出了网络的特征,根据关键词网络的特征,结合复杂网络的相关知识,发现该网络具有小世界的特性。

复杂网络的诸多研究起源于Erd?s and Rényi(1960)构建的随机图理论[2],Gure(1990)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六度分隔理论[3]。通过类比小世界现象,具有较高聚集性质和较小连通距离的网络被称为小世界网络(Watts and Strogatz)[4]。Newman and Watts (1999)提出了真实空间的重整化群转换模型,并论证了转换被精确限定在大系统规模中[5]。平均最短路径和聚集系数可以用来验证一个网络是否具备小世界性质(Dorogovtsev and Mendes 2002; Albert and Barabasi 2002; Strogatz 2001; Jeong et al. 2000; Schnettler 2009)[6-10]。很多学科都对小世界现象有所研究,比如生物技术、基因工程、软件工程和语言学等[11-15]。在信息计量学中,Hung and Wang ( 2010)基于RFID专利数据验证了专利引用网络中的小世界现象[16]。Amancio et al. (2012)发现将论文以文本形式构建为复杂网络时,引文列表中并不包含与原论文相似的文献[17]。

2 关键词网络的定义

根据关键词构成中的词汇分布情况以及关键词的共现,关键词之间存在一定的连通性,一定规模的关键词会构成一个有效的网络,形成关键词网络。根据上述的描述,本文对图情领域的关键词进行了网络的构建。由于整个网络规模太大,难以全部展示,图1给出了以关键词“Citation Analysis”为核心的,最短连通路径小于等于2的关键词网络。

所有的图情领域的关键词直接从SCOPUS数据库中根据“ASJC-CODE”字段提取,该字段表示学科分类号。所选取的规模为Scopus中2008年中共11144个关键词。为了更好地计算、分析和观察关键词所形成的网络,本文对从Scopus中提取的关键词数据,进行了一定的数据清洗操作,例如去除关键词中的括号、逗号和其他符号,转换数字,词形还原等(数据清洗规则见表1)。

3 关键词网络的小世界效应

随机网络模型(stochastic network model)的经典模型是Erd?s和Rényi提出的ER随机网络模型。真实的关键词网络模型并不是ER模型,但在关键词网络研究中,为了界定关键词网络的特性,突出关键词网络的特征,在关键词网络整体特征统计分析时,往往与ER随机网络进行比较。小世界现象是真实网络的一个重要特征,判断真实网络与ER随机网络的一个重要指标是聚集系数。该参数是往往用来判断一个网络是否是小世界网络的关键特征。在复杂网络中,节点i与j的距离就是连接节点i和节点j所需的最短路径长度。相比随机网络,关键词网络中的相对较小。在关键词网络中,表示从一个关键词节点到另一个关键词节点所需要的平均最短路径长度,该参数是判断小世界网络的重要参数之一(关键词的随机网络模型和真实关键词网络的相关指标值见表2和表3,其中,表2是数据清洗后的计算值,共包含关键词91225个,表3是数据清洗前的计算值,共包含关键词111444个)。

3.1 关键词网络的平均最短路径

在复杂网络中,节点(node)i与j的距离d(i,j)是连接节点i和节点j所需的最短路径长度,整个网络的平均路径长度可以用公式(1)计算:

在公式(1)中,N是网络中节点的数量,i和j分别为网络中的节点,表示整个网络的平均路径长度。大部分真实网络都具有较小的,在关键词网络中,表示从一个关键词节点到另一个关键词节点所需要的平均路径长度。表2显示,真实关键词网络的平均最短路径为4.9,而随机关键词网络的平均最短路径为7.8,根据对网络呈现小世界现象的判断,从关键词网络的平均最短路径上看,关键词网络呈现了小世界的效应。

3.2 关键词网络的聚集系数

在图论中,聚集系数(clustering coefficients)是图中的点倾向于集聚在一起的程度的一种度量。对于关键词网络,是指在与一个关键词相连的其它关键词中相互直接连接的概率。网络聚集系数可分为基于全局的和局部的,通常情况下,聚集系数是的全局的平均聚集系数。

假设复杂网络中的一个节点i有ki条边将它和其它节点相连接,这ki个节点就是节点i的邻居。显然,在这ki个节点之间最多可能有 ki (ki-1)/2条边。而这ki个节点之间实际存在的边数E1(i))和总的可能存在的边数ki (ki-1) / 2之比就定义为节点i的聚集系数CC1 (i),即:

CC(i)=(2)

整个复杂网络的聚集系数 CC1就是所有节点 i 的聚集系数的平均值。即

篇5:读《世界神秘现象》有感

虽然《世界神秘现象》只有一个小本子那么大,但是,里面的知识可不少,讲的全是一些令人诡异的现象。并分为:水域奇观、死亡的威胁与诡秘现象这三大章节,不过,里面有一个事件令我百思不得其解,那就是“图坦卡蒙的咒语”。

图坦卡蒙是古埃及新国王时期的第十八个王朝的一位法老,从9岁继位到了18岁后去世,时间不长,但知名度可比其他的法老都高,就是“附有魔力的咒语”。这么讲吧:有一次,一位考古学家霍华德·卡特带着一支队伍到埃及帝王谷去进行挖掘。19的秋天,图坦卡蒙陵墓找到了。墓门打开后,人们就被里面的陪葬品所震撼了,也看到了旁边的碑上写着的令人毛骨悚然的咒语:“谁要是扰乱了法老王的的安宁,死亡就会降临到他的头上!”可是现场考古的人们却没有一个人相信这句话,认为这句话只是吓唬哪些胆小的人们罢了,说着,他们又探索了起来。但是,考古还没有过几天,坏消息就一而再,再而三的传了过来。卡纳冯勋爵就死了,接着整个开罗就突然停电了,他家的一条狗也跟他在同一时间死去了,之前,他最喜欢的金丝鸟也死了······不久后,这里发生了许多令人无法解释的离奇事件。难道,法老王真的显灵了!

这本书非常好看,对世界充满好奇的朋友可以看一下这本书,见识见识!

篇6:胶体的电泳现象小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胶体电泳的概念,了解电泳的本质

能力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学生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培养创新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实验树立积极探究、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教学准备:

仪器:U型管

胶头滴管

烧杯

玻璃棒

直流电源

铁架台

导线

药品:0.001mol/L氯化钾溶液

新制氢氧化铁胶体

教学过程:

【教师】复习胶体的性质,提出问题“氢氧化铁胶体不带电,其胶粒是否也不带电,如果带电是带正电还是负电?” 【学生】氢氧化铁胶粒带正电

【教师】不错,胶粒带正电。如果现在给氢氧化铁胶体添加一个外加电场,阴阳两极附近会出现什么现象?

【学生】思考片刻,胶粒会向阴极移动,阴极附近颜色变深,阳极附近颜色变浅 【教师】非常好,由于胶体粒子带有电荷,在电场的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剂里作定向移动,这种现象叫电泳。【板书】电泳的概念:

由于胶体粒子带有电荷,在电场的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剂里

作定向移动,这种现象叫电泳。

【教师】现在我准备好了一些仪器和药品,请同学们设计一个观察电泳现象的实验

提示:为了使电极与胶体分开,避免胶体粒子与电极直接接触,且能更好的观察实验现象,实验要用到无色的导电液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拟定出相应的实验方案并作汇报 【教师】点评,强调实验注意事项

【实验】仪器:U型管

胶头滴管

烧杯

玻璃棒

直流电源

铁架台

导线

药品:0.001mol/L氯化钾溶液

新制氢氧化铁胶体 步骤

1.将新制氢氧化铁胶体溶液装入U型管中(距管口约5cm)

2.往胶体液面上加0.001mol/L氯化钾溶液约3cm,为了不搅动胶体液面,使氯化钾与胶体之间保持清晰的界面,加入氯化钾时应在U型管两臂轮流小量地滴入。

3.把两根碳棒电极插入氯化钾液层中,电极最下层不接触胶体,接通30V直流电,10min后后观察U型管两臂内胶体液面高度的变化。

【实验现象】

(1)阴极导电液与氢氧化铁胶体之间的界面变模糊(2)无色的导电液有无色变为浅红褐色

(3)导电液上方出现少量红褐色沉淀,阳极胶体液面下降 【小结】

(1)氢氧化铁胶体粒子带正电,在电场的作用下胶粒向阴极移动,导致阴极导电液颜色变红褐色,且阳极胶体液面下降。

(2)由于导电液氯化钾是强电解质,胶体在电解质的环境下发生了聚沉,所以导电液上方出现红褐色沉淀。板书设计 电泳的概念:

由于胶体粒子带有电荷,在电场的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剂里

作定向移动,这种现象叫电泳。

(1)氢氧化铁胶体粒子带正电,在电场的作用下胶粒向阴极移动,导致阴极导电液颜色变红褐色,且阳极胶体液面下降。

篇7:《世界神秘现象集》读后感

世界上有许多的谜团,有的解开了,有的没解开,有的有很多解释。这些谜团都在《世界神秘现象大全集》里面。

《世界神秘现象大全集》这本书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全方位、多角度地为读者介绍世界上极具探索价值的神秘现象。具体包括:宇宙星空、地球探秘、神奇地域、文化谜团、文明遗迹、失落宝藏、人体解密、神秘生物、外星文明等内容。

这里面的神秘现象多到不计其数,而且让人百思不得其解,例如:火星河道之谜、时光倒流之谜、昆仑山的“地狱之门”、木乃伊的心脏跳动之谜、喜马拉雅山上的雪人之谜、神秘的麦田怪圈等。

读过这本书,我最想知道一件事:目前还有许许多多的未解之谜,这些谜团到底什么时候能解开,如果现在无法解释,那么在科技发达的未来,能否解释呢?

篇8:小世界现象的案例分析

在小电流接地系统中, 由于开关操作不到位造成非全相运行, 会出现一相电压降低、另两相电压升高的假接地现象, 其各种特征与发生单相接地较为相似, 容易混淆, 造成误判断, 延误处理时间。以下是一起由于断路器B相拐臂断落实际未分造成的10kV系统假接地故障。

1 故障经过

10kV系统接线方式如图1所示, 110kV变电站A的10kV母线为单母分段代旁路接线, 1号主变热备用, 2号主变带10kV全部负荷, 当时10kV、I段母线上有电容器150、线路111、线路113、线路115运行、旁路120开关热备用, 10kV、II段母线上有线路112、线路114运行, 电容器160热备用。

监控汇报:变电站A 10KVI、II段母线单相接地, 三相电压A:0kV;B:9.81;C:10.03

依据规程处理:

1) 切除电容器150, 接地未消失;

2) 将10kV母线分列运行, 合上101开关, 拉开100开关。此时10kV的II段母线电压正常, I段母线接地;

3) 试拉I段母线上线路。切除线路111, 接地未消失, 恢复运行。在切除线路113后, 10KVI段母线电压有所变化, B相电压3.88kV, A、C相7.20kV, “I段母线接地”信号未复归。怀疑还有线路接地, 于是将I段母线上的线路115切除, I段母线三相电压变为B相1.2kV, A、C相9.8kV, 接地未消失。令操作人员到现场对设备检查无异常, 随后将10kV的I段母线上所有设备转冷备用, 最后发现线路113开关B相拐臂断落, 造成开关B相实际未分闸, 非全相运行。线路113经巡线发现线路一避雷器击穿造成A相接地。

2 假接地故障原因分析

在小电流接地系统中只能通过对地电容构成回路, 引起中性点偏移, 三相母线电压发生变化, 表现的异常现象与单相接地引起某相电压降低、其他两相电压升高类似, 唯一不同的是单相接地时只有两相有对地电容电流, 而非全相运行引起的假接地三相都有对地电容电流, 如图2。

线路113本身因线路一避雷器击穿, 造成A相全接地, 与之前10kV I段母线电压A:0kV;B:9.81;C:10.03的现象相符。

在拉开113开关后A相接地消失, 但由于开关B相实际未断开, 使得该系统中B相对地电容增大, 三相对地电容不平衡, 引起故障相对地电压下降, 非故障相对地电压升高, 出现之后的母线三相电压B相电压3.88kV, A、C相7.20kV。

在将线路115改为热备用后, 切除了部分线路对地电容, 使得非全相运行断路器的不平衡对地电容占据更大的比例, 加剧了三相对地电压的不平衡度, 因此会出现母线三相电压的变化B相1.2kV, A、C相9.8kV。

3 故障处理及预防

在发生此类接地故障, 通过线路拉路而接地未消失时, 调度员除了要考虑母线及母线设备是否完好外, 还应有意识的想到是否有断路器非全相运行, 虽然在日常工作中, 这样的故障发生几率很小, 但却不能大意。开关实际未分而变位显示正确, 给误操作事故埋下安全隐患。如果在这种情况下继续操作刀闸 (如改冷备用) , 就会发生带负荷拉刀闸的恶性误操作事故, 给供电企业和操作人员造成不可弥补的伤害。所以在处理此类故障时, 应先切断母线电源, 再将母线上设备转为冷备用, 发现断路器非全相运行后, 将断路器隔离后再恢复对母线上其他设备的供电, 若有旁路的, 可考虑用旁路代故障断路器的线路运行。

上述假接地异常的处理过程中, 虽然出现了误判断, 但在处理过程中除开关的分合闸操作外, 调度始终把握了无电操作的原则, 这是一个十分正确的方法。如在上述事件中, 若“线路113开关由热备用改为冷备用”操作在母线带电情况下进行, 就会发生带负荷 (B相电流) 拉手车的恶性误操作事故, 造成无法挽回人身和设备伤害, 这种损失是不可估量的。因而, 在各类异常的查找过程中, 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 选择正确可行的处理方法是最为重要的。

参考文献

[1]王世祯主编.电网调度运行技术[M].东北大学出版社.

[2]江苏省电力调度通信中心编.江苏电力系统调度规程[S].

篇9:小世界现象的案例分析

★ 六年级作文小木船

★ 小木船400字作文

★ 从猫头鹰受到的启发作文

★ 小木船续写600字

★ 小木船的续写作文

★ 启发人的小故事

★ 教学小现象论文

★ 小学六年级作文小木船600字

★ 记忆中的小木船作文

篇10:社会现象小论文

【摘 要】世界老龄化问题已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是现在正在变得越来越严重。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显而易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是现在及今后世界人口的发展趋势,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也会并且已经给人类社会生活造成深刻影响,同时也成了世界各国的重要问题之一。

【关键词】中国;日本;老龄化现象;社会影响

人口老龄化作为21世纪人类社会的主要发展特征之一,在全世界都引起了极大的关注。从先进国家来看,70年代以后,欧洲各国首先成为人口零增长国家,步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日本从1994年开始也进入了老龄社会,现在也成为了世界老龄化现象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而我国也开始出现老龄化现象的征兆。

一、中日社会老龄化现状

步行在日本街头,随处可见老年人的身影。日本已成为了老龄化现象非常明显的国家,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日本总人口中,65岁以上的人口比率已超过20%,也就是说,五个人中就有一个老年人。根据5月29日日本内阁府发布的《平成版老龄化社会白皮书》,至10月为止,日本的总人口达到了1亿2千769万人,其中,未满15岁的儿童人口大约1740万人,仅占总人口的13.6%,而65岁以上的高龄人口为2822万人,占总人口的22.1%。老龄化比率比去年增长了1%,再次刷新了历史记录。白皮书中也同时对日本未来社会进行了预测,大约到,日本后期高龄者将会超过前期高龄者,2055年,高龄化比率甚至可能上升到40.5%。

20世纪40年代末开始到60年代末,中国的人口出生率非常高,除1960和1961年外,每年的出生率都达到30%以上,因为长期持续的高出生率,儿童人口的比重增加,老年人口比重减少,可以说这个时候的中国年龄人口类型是年轻型。70年代末开始,中国全面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出生率大幅下降,1975年开始到1990年为止,人口出生率剧减到23.01%以下。儿童的比重明显下降,成年人口的比重则大幅增加,中国的人口年龄构成开始从年轻型向成年型转变。90年代以来,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持续实施,中国的人口出生率持续下滑。同时,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国民的生活水准开始提高,医疗卫生保健事业也快速发展,导致老年人的健康水平普遍上升,平均寿命达到了70岁。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经达到1.3亿,占总人口的10.34%。中国的人口年龄构成已经向老年型转变,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

二、老龄化的社会影响

人口老龄化给社会和国家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并产生了很多问题。

第一,人口老龄化改变了抚养比率。从我国情况来看,1990年,每100个劳动年龄人口抚养13.74个老年人,到20,抚养的老年人口变为15.6人,预计到2025年,会变为29.46人,2050年,甚至会达到48.49人。而同样的在日本,到2025年,每2.4个劳动人口将要抚养一位老年人。而且,看护老人也将成为一个问题,例如,谁来抚养老人。从日本老龄化发展趋势来看,85岁以上的高龄者的孩子接近60岁,孙子接近30岁,四代人中有两代人同时老去,该由谁来看护老人呢。也就是说,看护者自己也将面临老年问题。

第二,人口老龄化会减缓经济发展的速度。经济发展主要依靠三个重要因素,即劳动力、资本和技术。老年人口变得越来越多,劳动人口就会减少,养老负担也会日益加重,如此下去一定会引起生产资金的减少,因此,极可能会延缓经济发展的速度。而且,老年人还在工作的话,年轻人的就职机会就会减少,年轻人的就业问题也会变的越来越严重。

第三,由于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老年社会保障的费用也会增高。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严重化,各方面的费用也会上升,给各国的医疗保障体系带来巨大的压力。由此带来一系列的问题,例如:今后如何养老,如何解决社会保障负担日益加重的问题。

第四,人口老龄化会逐渐改变现有的产业构造。随着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儿童的不断下降,年龄构造上的变化会引起消费需求构造的变化。在这种形势下,为了满足老年人口的物质精神文化需要,社会就必须提供老年用品。于此同时,由于老年人长期以来形成的消费习惯,接受新商品、新服务的能力较低,就会给新商品和服务的市场开拓带来极大的困难。

三、如何解决老龄化问题

要解决问题就必须知晓其原因。通常与老龄化一起出现的词语还有少子化。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的下降,老龄化才变的越来越明显。不难理解死亡率的下滑是因为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健康的生活方式,那么,少子化是为什么呢。

首先,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女性的思想意识、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等等都深受其影响。男女平等的观念、经济的发展和教育的普及等都给予女性认识理解社会的机会。但是,世界仍然是男性主宰的世界。女性为了获得跟男性同样的成绩,就要必须付出几倍的努力,如果生孩子、休产假的话,就很可能与外界隔离,还有可能连原来的工作位置也不在了。不想要孩子的女性开始增多,另外孩子的抚养费用越来越高。因此,首先要完善改革社会部保障体系。调和各方面矛盾,为了不给现在的年轻人增加多余的负担,也为了现在的老年人和将来的老年人可以安度晚年,更应当加快改革。

其次,必须从政策方面来考虑。在了解其原因和影响之深远的基础之上,找到有用的方法。这正是身为政府应该做的事,应该将民众意识往积极正确的方向引导。同时,在报纸等各种新闻媒体上呼吁正视老龄化问题,听取民众意见,唤起民众的积极性。增加国库投入,延迟老年人退休,导入继续雇佣制度。

篇11:课堂教学小现象

北辰区小学课堂教学标准中关于阅读教学的第四环节积累语言,迁移运用是这样要求的:回归整体可引导学生运用朗读、背诵、抄写等方式积累语言,也可进行体现写法迁移的小练笔。此环节要重视读写结合,形成能力。下面就从“以读促写,仿写结合”的角度,浅谈自己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现读写结合的一些思路及做法:

一、多作积累 夯实基础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应有丰富语言积累的认识,通过语文学习从而具有较丰富的积累”。“重视文本”是新课标的要求,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让学生明白:对课文的理解、感悟、鉴赏及仿写是积累语言的基本方法。教学课文时,我提倡学生做摘抄,把书中的好词佳句拿来为我所用。每篇课文学完之后,我给学生指出一些比较好的词语、句子和段落,要求学生背诵,并且有意识地在写话和作文中进行运用。每学完一个单元,我还围绕这个单元的主题让学生做手抄报,把一个单元的优美词语、句段进行整理,其目的也是为了加强记忆,初步学习运用。除此之外,我平时督促学生诵读优秀诗文,阅读儿童读物,等渠道进行探究性阅读。以拓展学生的阅读面。逐步培养学生养成随手摘录、写心得体会、记日记的好习惯,这些素材的积累,为今后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夯实基础,同时,我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搜集写作方法,从一句话,到一段话,到一个片段,甚至一篇文章的写作方法,学生在将来的作文中都可将其内化,为自己所用,巩固、提高写作能力。

二、学会仿写 掌握技能

有的老师认为:学生作文不能模仿,理由是模仿会限制学生的创造力。其实,这种认识是片面的。仿写不是抄袭,也不是生吞活剥式的搬用。老师不要怕学生模仿,而是要教会学生模仿,并在模仿的过程中提高、发展、创造、再创造。我在阅读教学中注重以范例的章法为章法,依章循法地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通过对范例进行分析、理解和仿写,从而使学生掌握其中的思想脉络和写作方法,循序渐进地掌握写作技能,学会仿写,掌握技能,实现由读到写的迁移,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如学习《火烧云》一课时,课文在描写火烧云的形状变化时是按照出现——样子——变化——消失的顺序进行描写的,于是我就让学生仿照这种描写方法,想像天空中的火烧云还会出现什么、会是什么样子的、怎样变化、怎样消失的,写下来。经过这样长时间的读写结合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在原有的程度上都有所提高。

三、多多练笔 获得提升

多读多练,获得提升。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习作资源是丰富多彩的,在学生理解、领悟课文内容和语言形式之后,教师要让学生运用刚从文中学到的某种语言形式,去转换、丰富、发展课文内容,通过练笔的方式促进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去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课文,比如每周一篇的作文,可以改为两篇。这第二篇作文学生自由来命题,写对一件事的感受、看法均可,均要求当堂完成。每学完一篇课文做一次片段小练笔等等。例如在学完《落花生》一课,让学生说说:在我们周围也有许多像落花生一样的人和事,让我们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的深刻道理。你能举出例子来说一说吗?然后再让学生选择身边一种事物写一写如:貌不惊人的铅笔、橡皮,默默无闻的环卫工人,风里来雨里去的邮递员„„

另外还可以抓住课文中的精彩片断,引导学生进行仿写。由此,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上一篇:2024年7月份新工人培训下一篇:无能为力近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