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管理公司工作总结

2024-05-04

咨询管理公司工作总结(精选8篇)

篇1:咨询管理公司工作总结

笃行咨询管理公司顾问组在XXX生产部的咨询管理工作经历了三个多月,在这一期间,得到了XXX总经理及各级领导、全体员工的大力支持,做了一些我们做的工作。今天对我们在XXX生产部的咨询工作简略的总结,希望得到总经理及全体员工的指导和帮助,便于我们今后更好的为企业服务、为员工服务、为社会服务。

一、落实改善生产部工作方案,初见成果

《改善生产部工作方案》中15项以进入操作的有13项占 86%)

1、团队建设(文件管理)两项(1)、解决集中办公,实现统一管理、统一调配(2)、改善办公条件解决部分办公设施用品(3)、建立完善生产部办公文件资料的整理

2、仓库大盘点底、(摸清家底)(两项)(1)、摸清家底(产品、材料、物品、呆料、积压(2)、明确仓库近期改善方向、项目、措施、时间(3)、进行大盘点的总结、整治、(有改善方案)处理:(查明原因以作出处理);

3、产品质量(1)、制定了《开展60天全员质量活动方案》,(因故暂没有推行)(2)、多次与负责质量责任人进行沟通交流并结合现场进行指导(3)、对质量管理编制、人员配置、选用进行研讨、对兼顾质量主管一职的赵列顺反复作思想工作;(4)、支持生产部与销售部进行改善货期、质量的研讨并确定改善解决对策;

4、设备管理(1)、设备管理制度主要完善《设备维修申报》制定(2)、建立设备专人负责制,反复做好责任人X师傅思想工作,解决过去一直遗留下来的心结问题,调整好心态,提高工作积极性(3)、支持提升专职人员X师傅的责任层次(提升为工程师)启发引导勇于挑重担,接受新的挑战。

5、生产用工模式(1)、保障员工的精神状态与体能状态适合目前的工作负荷,改善劳动强度,支持没有两天员工休息制的落实,并确保两个星期天晚上不按排加班,保证员工一定的休息时间;(2)、对加工部的主管XXX、组长XXX、进行考核评估,支持对其提拔使用,对岗位、工资进行调整,对职务重新定位。(3)、对加工部的部分家族成员进行交流沟通,做好思想工作、要求以身作则,做好工作。

6、生产能力的提升

对注朔部计件进行反复研讨、调整生产模式,最终完成对注朔部实施计件工作方案,目前进入试行调研阶段。

7、技术干的培养(1)、注朔部对两名新的模具技术员进行培训;(2)、对管理人员进行岗位职责学习培训;(3)、对部分管理人员进行岗位职责考核;

8、碎料工作(1)、抓紧修好完善碎料机,使之处于良好壮态(2)、对碎料工作作出特别的安排,管理人员现场的指导与监督,对碎料配足够的人员、时间(每天不少16小时)进行废料粉碎,在春节前完成碎料工作。

9、绩效考核工作

1、制定生产部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的标准,管理人员接受生产部范围的绩效考核,使之公平合理

2、完成修定生产部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对岗位职责进行一次培训,强化岗位职责的执行。

10、开展6S活动

完成开展6S活动方案(因故暂没有推行)

11、开展真诚一对活动,建立“死党”互帮互助关系,目前按计划进行之中。(1)、进行一对一的启动活动(2)、进行一次个人目标计划检视(3)、进行一次岗位职责的培训(4)、进行一对一的成员进行面对面的谈话交流

12、开展:“一对二”活动,目前按计划进行之中,取得一定的成效

二、支持改善工作完成的主要文件

1、《生产部改善方案》

2、《生产部完善方案的执行计划》

3、《节日后加快推进改善工作的计划按排》

4、《关于开展60天全员质量活动》

5、《开展6S活动方案》

6、《制定生产部管理人员绩效考核标准》

7、《年终大盘点总结》

8、《给总经理函》

9、《关于生产部开展巡检活动方案》系列文件(1——4)

10、“真诚一对一活动”计划书

11、“成长一对二活动”计划书

12、真诚一对一活动个人目标计划书

13、三个月咨询工作计划书

14、《关于生产部注朔车间计件管理细则的几个问题的提示》

15、《给一对死党的信》

16、《劳动合同版本》

三、最为感受几项工作

1、总经理对改善生产部工作,给予大力的支持,突出:

一是对年终大盘点,从动员、方案、过程、监督、结果、检视、总结、问责、处理、一丝不苟、坚定不移;

二是协调解决部门解决客户投诉,主持、主导销售部与生产部的协调工作的启发、引导、公平、合理、客观、清晰、支持,使之达到俩个部门相互了解、相互理解相互支持;

三是对生产部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目标具体化管理执行要求推行,从要求、设计、监督、跟踪、结果都十分的关注与重视;

四是对改善生产部的管理环境,解决员工的福利,包括:休息、办公条件、员工宿舍、员工伙食,不单态度鲜明,而且资金支持;

五是对生产现场的检查与监督不断提出改善意见与要求,包括:生产工艺、流程、设备、质量、货期、成本,现场监督检查;

六是积极参加生产部开展的“真诚一对一活动”,两次亲自到场参加活动,并真诚与员工面对面的交流;场面非常感人;

七、为了有效的支持生产部的改善,及时受权方国初经理全力支持生产部的改善工作;充分体现了总经理对生产部改善工作的支持;

八、总经理支持生产部的工作,只要需要,顾问组提出,工作再忙,也积极的参与。真正体现总经理对企业的关注、重视,体现了时间、行动(用心)“两个回归”

2、对生产部的管理团队有了更加全面、深层的了解,特别是部门的主要领导X经理了解。经过三个月的接触、交流、共事,考察,现任生产部主要领导的领导水平、管理能力、综合素质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主要是: 一是生产部的整体发展规划能力; 二是统筹生产部的整体运作能力;

三是统领生产部管理班子的同心、协调、合作的能力; 四是生产部现场的组织、计划、监督、控制能力; 五是关爱员工,提升员工素质培训,(心态、技能)及思想工作的能力; 六是身体力行,高品格的管理风范的影响力; 七是文字、演讲、学习、沟通的能力;

八是对突发事件特别人际关系的处理及应变能力;

九是几个生产部的管理人员(特别是注朔部、加工部主管)更需要抓紧培养,提升他们的能力,否则难以胜任岗位要求,难以支持生产部的生产管理的需要。

3、广泛聆听员工的心声、合理诉求。

一是对管理者管理能力评议(负面的、期望的);

二是对目前绩效考核的方式及做法有感不公开、不公平; 三是对员工的福利(包括休息、加班、伙食)不满的意见 四是对生产环境、程序、卫生、工具管理看法; 五是对生产安全的重视不够;

六是对员工的思想问题及过错的处理简单;

七是很少关注员工学习、培训(心态、技能)技术力量不足; 八是对员工下班后的业余娱乐文化生活关心不够;

九是员工对个别家族成员在企业的赌博行为与工作表现表示不满;

十是对管理人员的行为表现说得多做得少、承诺的不兑现不满,失去了信任等。

员工能够与我们的交流讲真话、讲实话,把期望寄托我们顾问组,我们深感欣慰,说明员工对企业的关注与关心,也说明对我们管理公司的信任与支持。

4、问责检视法——是推动执行的有效模式

流程:设计——确认——执行——监督——检视——结果——评估。模式过程:

总经理代言人X经理、管理公司顾问组、生产部经理,每周一对生产部与管理公司设计的周计划或专题方案——都要三方研讨达到共识确认,明确执行责任人,执行责任人按确认的计划项目进行执行,——在执行过程中顾问组与经理监督执行人X经理的进度及执行效果,发现执行效果的欠缺,及时的三方交流,——对一项工作或计划按照检视点进行检视,——检视结果满意度,及时进行总结做出评估。这种模式对执行力较差管理或自觉性较差管理人员(员工)是最有效的促进模式。这次生产部在改变现时生产计酬模式,实施新的执行计件工资的生产模式时,就是遵循这种流程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使新的生产模式更加有序、有法、有章的试行。确保新的操作模式的严谨性与严肃性,保障生产效能的时效性,实效性。

5、对总经理于生产部X经理的教练初见成效

在XXX公司的咨询协议中,提出要对总经理与生产部X经理分别进行教练,教练的方式主要是结合企业咨询过程所遇到的短板、欠缺、不足、缺点、问题,包括在心态、能力、模式、方法、思维模式、行为习惯等,顾问组以独特的特长、智慧、能力、手段、方法,随时以事实为依据,以理念为指导、及时进行面对面,甚至致函、书信方式进行指导、沟通、交流。今天的成果,使总经理在“两个回归”:一是时间回归——多一点时间在企业,在生产部,二是心的回归——多一点时间关注指导生产部,这一点总经理有了一定的改善与进步。生产部X经理也在这样的过程中艰苦、艰难的接受挑战,在挑战中逐步成长进步。

四、我们的不足

1、进入生产部支持生产部的改善工作缺乏全面、深层次的了解。导致解决问题心里准备不足,用大量的时间用与解决人的问题,人与人的关系上,导致在具体支持生产部在改善流程、工艺制度、货期、质量、成本推进有一定的难度直接影响了进度。

2、在实施改善工作的过程我们推进的力度不够,提出的工作计划与要求的时候没有采取有力的措施去解决。例如(1)、各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的修定与建立,2、注朔部的计件方案制定,(3)生产部新设备的安装及两个车间合并的方案迟迟没有按计划落实。

3、对生产部的管理班子的现状的改善,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计划、办法进行调整解决。目前的管理班子的团结、协调、合作、支持尚要做更深层次的工作。对全面推进生产部的改善造成一定的影响。

4、在支持生产部改善工作过程中,在推进执行计划与方案时,与生产部实际工作协调性不够,导致推进工作有些脱接,表现在生产部有生产部的工作,而管理公司提出的计划得不到好的落实。

支持XXX生产部的三个月工作今天结束了,在这一期间,非常感谢XXX、非常感谢XX总经理、非常感谢XXX经理、非常感谢生产部X经理及全体XXX的全体员工的大力支持,给我们顾问公司一个学习、锻练、共同成长的舞台。我们深知我们的工作有许多不足,有很多需要改善的地方,我们恳请XXX的领导及同仁多给指导与帮助。

分享:

分享到微米

分享到新浪Qing

0 喜欢 0 赠金笔赠金笔

篇2:咨询管理公司工作总结

随着新年钟声的临近,紧张的2015年马上就要结束了,回首这一年来的工作,可以用这几个词来概括:“紧张充实,硕果累累,齐头并进”。15年对整个公司的发展来说可以说是里程碑式的一年,这一年中我们从团队建设方面、业务开展方面、服务质量方面都可以说有了跨越性的提升,我代表公司对为公司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各位同仁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从公司角度在团队建设、业务拓展、服务质量这三个方面来做一下详细的总结。

首先说团队建设,这是我在2014年底做工作计划时重点提到的一个方面,对于一个新成立的公司来说,团队是所有工作的依托,也是一个公司发展的核心动力,14年里人员配备严重不足,导致了公司每个员工身兼数职,甚至出现在某些工作上赶鸭子上架,业务口上没有合适的领头人物,公司生存过度依赖老底子,基于这些问题我在15年计划里把团队建设提到了首要解决的问题上,15年我的目标是基本建立个完善的人员结构体系,这个目标我实现了,公司到目前为止初步建立起了市场-行政-财务三大主要部门的结构,这是一个管理咨询公司最核心的三个职能部门,这三个部门的主要负责人都是15年加入我们公司的,都有各自擅长的工作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养:

市场部主管,长期从事数码产品的市场销售工作,并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取得了优异的销售业绩,一直是原单位的销售之星,受到了同行们的一致好评。XXX与我有多年的私交之情,我对XXX的人品和能力一直深感敬佩,一直想与XXX能够深度合作,共同发展我们的事业,但一直未能如愿。15年赶上互联网经济的影响,数码行业不太景气,销售量大幅下滑,让我看到了把XXX挖过来的可能,经过与XXX的多次沟通,才激发了他本人转行的决心,怀着破釜沉舟的决心XXX来到了我们这个团队,在任职的这段时间里,XXX的认真和努力大家是能够看到的,电话访问客户的数量是最多的,是从任职到单独拜访客户的时间是最短的,出业绩是最快的,这些都源于XXX对工作认真负责和做事踏实的人生态度。

行政主管XXX,是我们从智联招聘上挖掘出来的优秀员工,进到公司后,从试用期就表现出了认真、负责、努力等很多优点,不到一个月就通过了试用期,在与XXX的合作中,让XXX摆脱了很多繁琐和细致的文字处理和人员资料的工作,使XXX能全身心的投入到扩展市场的工作中,一年来,XXX在工作中可以说承担了行政部一半的工作内容,在大工作量、高工作强度的情况下XXX依然能够站在公司发展的角度上经常提一些有利于公司发展的建议,这正是公司最需要的核心人才。在私下,XXX曾说有了XXX的加入,让她感到身上的担子一下轻了很多,交给XXX的工作不用再操太多的心。“信任”是XXX对XXX的最显著的标签,部队上有句话说的好,战场上自己的后背只能留给自己最信任的战友。这也是我们让XXX担任行政部主管的主要原因。

财务主管XXX,可以说是咱们公司的工作楷模,丰富的工作经验和乐观豁达的个人魅力是她最大的光环,同时强悍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也是值得让人学习的榜样,虽然目前从事的主要工作是财务,但其他的能力也不容忽视,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先后参与了在线模拟练习题库建设,网站建设、培训辅导等高难度工作,成绩斐然,我和XXX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公司要是能多几个像XXX这样的人,公司的各项工作将再不犯愁。

这里我重点把各部门主管的情况做了一个总结,其他人员对公司发展也是功不可没,各位主管的工作也离不开大家的支持,时间关系我就不一一罗列了,下来我会跟每个人进行交流,指出每个人的优缺点,便于大家在工作中继承和改进。

其次再说业务拓展方面,可以说15年是我们客户质量大提升的一年,这一年最大的市场收获就是增加了XX、XX、XX、XX等中大型企业客户,进一步扩大了我们的公司底蕴和公司在市场上的影响力,市场销售额达到XXX多万,临近千万,比2014年将近翻了一番,特别是全国经济都在走下坡路的情况下,这说明我们的产品具有非常旺盛的市场潜力,还有潜力可以挖掘,这也是我们下一阶段的工作目标:深化服务体系,优化服务质量。另外,我们将在2016年至少拓展出一项新业务并形成一整套的服务体系,最好是跨行业的业务,以此来规避由于行业波动对我公司的影响。同时为了鼓励大家创业的激情,对能够拓展出新业务的人员,进行重点奖励,新业务项目根据市场价值将核算为公司股份比例,奖励给个人。实现个人职场由员工到老板的转变。我们的发展规划是公司提供发展平台,充分展示个人才能,营造开放式的工作模式。

最后说一下服务质量方面,通过15年一年的调整,我们的服务体系有了很大的改进,但在很多细节上还存在瑕疵,比如服务模式上还停留在被动服务的阶段,由客户引导我们的工作,往往造成了很多时候我们都在对工作进行抢救式劳动,根本性的原因在于我们员工对工作内容的不精通,不能引导客户思路,这是我们在16年的工作重点,加大业务能力学习的力度和深度,培养出一批业务骨干并加以重用。另外就是我们的服务态度,作为服务型公司,服务态度决定了公司的存亡,与冯老师合作的这些老客户,之所以能一直是冯老师的客户,最大的原因就是看中了XXX的做事风格和热情的态度,我们也常说“态度决定一切”,跟任何人和单位的合作,最先考虑的就是双方的态度,我们公司能有这么高速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我们服务客户的热情,这也是我们在以后工作中重点放大的员工素质之一,也是我们以后招聘员工的必备条件。在公司资源的分配上,由于业务部门是公司生存的关键,所以16年我们将加大业务部门的投入力度,业务主管配备交通工具,加大对优秀业务人员的奖励幅度,积极引入优秀的业务人才,提升业务部门在公司的话语权和参与权。其他部门的主要负责人都必须有业务部相关工作经验。

篇3:咨询公司知识管理推进策略

在此背景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批准发布了2009年第6号公告, 正式颁布了编号为GB/T23703.1-2009知识管理第1部分:框架的国家标准, 该标准的颁布与实施不仅让企业看到了国家对知识管理的重视程度, 而其也将为中国知识管理的行业规范奠定良好的基础。

咨询公司作为典型的知识驱动型行业, 如何担当知识管理研究和实践的掌舵者及护航员, 推动知识管理的组织架构、流程、活动及相关文化制度建设, 是每个咨询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必须探究的问题。但从咨询企业近几年实施知识管理情况看, 很多实施知识管理的咨询公司, 往往会把建立企业内部统一的知识库, 实施一套协同/知识管理软件, 作为知识管理的主要内容。知识管理包含许多工具层面的应用, 但知识管理更重要的是一个“管理”命题, 而这一点恰恰是很多咨询企业忽视的。

一、国家标准化知识管理框架内容介绍

知识管理概念框架模型的主要内容:首先, 知识管理应根据组织的核心业务来鉴别组织的知识资产。其次, 在此基础上开展管理活动:鉴别、创造、获取、存储、共享和应用;最后, 实施知识管理, 从三个维度建设组织内的知识管理基础设施, 即组织文化、技术设施、组织结构。

二、知识管理国标框架的解读

本次正式颁布的标准还只是知识管理的第一个标准——“知识管理框架”部分, 主要定义了知识管理的基本概念和框架模型, 以形成对于知识管理统一的认识, 从整体上界定了知识管理的框架, 也给组织推动知识管理提供了一个可参考的宏观思路。具体包括三个层次:

1. 核心资源。

企业的知识资源, 核心的研究客体, 从知识的任职角度可分为显性知识和隐形知识。显性知识 (Explicit knowledge) 是能够用严格的数据、科学公式表达出来, 易于存储、交流和共享的知识。隐性知识 (Tacit knowledge) 是高度个性化的, 难以格式化的非编码型知识, 它根植于特殊的环境和背景, 即时性的、经验性的知识。

2. 知识流程及活动。

概念模型中的知识流程主要包括:鉴别、创造、获取、存储、共享、应用。其中的知识创造是需要通过全体员工积极参与, 改善业务经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而知识获取强调对存在于组织内部已有知识的整理积累或外部现有知识的获取;通过知识共享将个人或部门的知识扩散到组织系统, 知识共享方式可在组织内人员或部门之间通过查询、培训、研讨或其他方式获得;知识在组织应用时才能增加价值。知识应用是实现上述知识活动价值的环节, 决定了组织对知识的需求, 是知识鉴别、创新、获取、存储和共享的参考点。

3. 关键组建要素。

影响这个过程的关键组件要素主要有三方面内容:KMS等系统为代表的技术设施角度的投入;完善的知识管理组织架构、岗位职能配备、规章制度制订出台;注重与倡导知识共享与学习创新的组织文化活动开展与氛围营造。对于任何一个希望在未来实现成功与可持续的知识管理目标的组织与企业而言, 这三方面的要素内容缺一不可, 需要素协调化发展。

三、咨询公司实施知识管理的主要障碍

1. 知识管理战略定位的缺失。

多数咨询公司意识到了知识管理的重要意义, 并且有自己的知识管理目标、措施及流程, 但是并未把知识管理放到自身战略高度思考其对企业的影响, 在国家知识管理标准框架出台后, 咨询公司需要从战略高度进行分析、选择, 寻找自身知识管理的长远愿景和知识管理的战略定位。

2. 知识共享与知识私有化之间矛盾。

知识管理国标框架的第二层次中包含知识共享, 通过共享使隐性知识外显化, 显性知识理论化, 使知识得到广泛传播。在咨询公司, 高级管理咨询师的知识技能是他们之所以成为核心员工的核心因素, 这些因素和他们的收入, 甚至在企业的去留存亡息息相关, 如果没有一套公平的相关评估机制, 核心员工的知识成果, 被新员工或无所事事的人无偿坐享, 而核心员工的地位形成一种取代或竞争的威胁, 这会使高级咨询师倾向于垄断知识、巩固岗位, , 而不愿意让知识被共享。

3. 知识管理系统积极规划和惰性实施之间的冲突。

咨询公司有先进的管理技术, 更为领先的管理理念, 在规划实施知识管理流程时内容详尽, 可是实施起来总会遇到阻碍。知识管理国家标准框架中, 把组织结构与制度作为一项关键要素列出来, 是不为过的。因为绝大多数人是有惰性的, 如果没有制度作保证, 很多规划都只能是一纸空文, 加之企业的非正式组织是不可避免的, 在消极因素存在于非正式组织的环境时, 知识管理系统的运行效果会打折扣。

4. 企业文化与知识管理相互推进程度欠缺。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软制度, 在知识管理国家标准框架中组织文化占有一席之地, 这说明企业文化所带来的效应对于知识管理的促进是毋庸置疑的。把知识管理的价值理念深入到企业文化的构建当中, 在咨询公司形成企业文化的开始就应该有所思考, 但这是一个长期深入、不断积累充实的过程, 找到共同的融合点并不是难题, 关键是在实施起来, 真正的相互推进程度有多高?想必这是每个咨询公司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四、知识管理国标框架给咨询公司的启示

咨询公司如何把结构化、程序化、标准化的过程与知识型员工为主体的企业柔性化要素更好的结合, 使软实力与硬结构和谐共生, 这些都是在知识管理实践道路上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问题。知识管理国标框架给咨询公司的基本思路是从三个不同水平层面:

第一是在战略层面上将知识管理能力纳入企业总体战略体系中, 运用战略分析工具, 使知识管理战略落地, 咨询企业要思考自身的知识管理是否形成了独有的核心竞争力, 怎样进行知识管理创新。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 知识管理才能在战略上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第二是对KMS等系统进行技术设施的投入;构建知识管理组织并制定规章制度;形成一种倡导知识共享与学习创新的组织文化与氛围。具体包括:

1. 搭建学习型组织机构, 从结构层面深入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的特点决定了除了要有平台系统以外, 还需有管理组织, 否则知识管理工作就没人来管, 使知识协同平台如同虚设。建立学习型组织是企业长期发展的持续竞争力, 可以在咨询公司设立专职人员负责知识管理实施与应用推动工作, 指定其岗位职责和权限, 知识管理组织还要根据企业的实际规模和知识管理推动的阶段进度来设计。

2. 建立知识管理制度, 使知识型组织得到制度的推进。

通过知识行为制度建设, 建立促进知识行为习惯化的制度规范, 最终把知识管理的核心内容与企业文化加以融合。知识管理机制的主要内容有两方面, 首先通过一定的制度推进知识型员工参与知识管理, 逐步形成一种自觉积极的态度, 习惯化工作流程, 形成一种企业作风和文化。其次对系统内部知识的安全性加以维护, 通过授权, 合理分配模块权限, 注重咨询公司内部文件和客户核心资料的保管与安全性。

3. 找到企业文化与知识管理有效结合点。

知识管理是要根据咨询企业自身的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而企业精神是在企业文化的渗透与高层领导的管理风格中逐步形成的, 咨询公司在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 要注重知识共享与创新的思维理念, 在企业目前的文化土壤中进行改造, 使知识共享从“约束”走向“自觉”, 形成相互推进的软实力。

4. 创立知识贡献评价体系, 引导隐性知识外显化。

篇4:华商基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成功就是在一个正确的方向上持续地积累。当企业管理和人才跟不上组织发展速度、规模及利润无法突破现有水平时,华商基业能帮助企业发现绩效改进机会、完善管理系统、实现业绩突破,完成从生意到事业的成功转型。专业方法

华商基业是ISPI的国际会员企业和中国独家战略合作伙伴,是ISPI中国分会(ISPI-CHINA)主席会员单位,是中国唯一被授权合法使用ISPI绩效改进模型的咨询机构,并拥有以绩效改进罗盘为代表的完整、系统的绩效改进模型、方法、工具和干预措施库。

专业人员

华商基业是中国规模最大的绩效改进咨询机构,拥有具备国际注册绩效改进顾问(CPT)资格的专家人数最多,并与各领域国际绩效改进专家及顾问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专业经验

华商基业是中国唯一可以合法使用ISPI最佳实践案例库的咨询机构,拥有在各领域(包括2/3世界500强企业)超过50年绩效改进实践的经验作为智力支持,并可在各领域进行国际对标(Benchmarking)。

篇5:咨询管理公司工作总结

今天看到你们比刚来的时候的样子更成熟更帅气。刚看到我们的开场视频,里面的每一个画面,我都感到无比的激动。我为我们这一年共同的付出,共同打拼感到自豪,能跟各位一起完成一件事,我很骄傲。2015年我们用我们的努力和汗水创造了翰格的奇迹,谢谢大家,你们是最强的。

我创办.公司,当时我并没有很伟大的计划,只是把一个新新产业带回来,让老家人知道,能够锻炼出一个老家的队伍。这是我刚开始的想法。最开始我们只有五个人,其中有david、Peter,你们的艰苦拼搏和不离不弃奠定了我们最初的基石。后来Mary就来了,我不用在自己打电话招人了。在座的有百分之80以上的同事都是Mary打电话来的,掌声也送给他。Peter和Mary一样那时候都是大四学生。以及后来我们这里来一大批学生军,你们有胆量有激情,也创造了很棒的成绩,我们为你们骄傲。我们也有一些在社会上已经摸爬滚打过的同事,像leo、yves这样的同事,更有公司意识,更加懂的珍惜机会,把握当下,当然不管你是怎样的学历怎样的工作背景,来到我们翰格大家庭都是一样的,你告诉我你没做过,我说没关系,只要用心所有人都做的好。事实证明,你们都用心了,并且成功了。还有很多的同事,我们的王导,我们的年会筹划了近一个月,kobe、sunny、mark等所有付出努力的同事,你们辛苦了。我深深能感受的到你们对于这个大家庭的热爱。以及我们还有很多很多新人的同事,你们不骄不躁,踏踏实实的去完成每一个工作指标,未来一定属于你们的。最后还有我们的技术总监dandy和judy你们的到来让我们更像一家互联网猎头公司,给了我们对未来无穷的想象空间和弯道超车的机会,也掌声送给你们。

当然更多的人来我们这里当了一回过客,我记得第一个跟我面试的人,当时场景是这样的,我请他坐下来,然后直接开始给他讲什么是猎头,当然这里跟普通的电话销售不一样,云云。说了大概十分钟,对方听的也京京有味,最后非常恭敬的告诉我,老总我觉得你讲的都挺好的,但我还是觉得你们是传销。诸如此类的事情太多了,后来我就不相信我说不信全.找不到几个相信这件事的。当时的我们不像现在这样,团队看起来这么多,体制环境各个方面都比较正规了,当时给别人感觉就像皮包公司。我们这一年面试了.一两千人。各式各样的人都见过,很多人没有在我们面前说真心话,我看的出来很多人对我们的眼神充斥着不屑与怀疑。但我们还是坚持下来了,一开始我们过的很简洁,他们就觉得这个老板有点抠门,买一个笔和垃圾带都从网上买,这是我的习惯,我知道赚钱不容易,我们所有今天产生的业绩都是无数个电话打出来的。我们今天的年会奖品不省钱。这一年的时间里,我们打了很多大小战役,我记得最经典的就是.后期我们的到场与交付的作战,加班、动员、大家一起吃盒饭这些场景我还历历在目。我知道在这个战场上我们并没有优势,无数家猎头公司都比我们成立的早,都比我们老练,所以没有退路,必须争第一。任何环节如果我们没跟上,我们可能不会有这么多人轻松的坐在这里。今天的成绩靠的是大家无比畏惧的团结和永不放弃的拼搏精神,公司人越来越多,这种精神我们要传承下去。

我们的同事其实来自各个地方,今天.任何一家公司都没有我们更有资格谈梦想,1没有背景,2不是大富大贵,我们也不依靠任何关系和人情,我们只考自己的双手和智慧打出一番天地。人生从来没有绝对的公平,但还是相对公平的。你付出的越多一定收获的越多。看到大家越来越像一家人,互相感染,交心,互相了解,信任,非常简单的氛围,时刻保持着激情,最关键我们还要保持一颗冠军的心。对未来我非常期待,我们过去一年走了别人猎头公司5年要走的路,而2016年我们将迎接来自中国各路顶尖猎头的挑战,我们要继续保持意识、效率、成本上的领先优势。而接下来更多要思考的是如何在技术和资源利用上弯道超车,垂直打击竞争对手。我们要在自己的优势领域做的更深更专,利用技术手段快速获得人才资源和更进一步的提高工作效率。不断的拥抱变化和顺应趋势,每天起床告诉自己,今天的世界跟昨天很不一样,我要时刻清醒。2015年我们赚了一些钱,这些资金我们会继续打磨我们的产品,为我们进一步直面客户和候选人创造良好的条件。

我们不仅仅肩负自己的使命,也肩负着未来中国招聘行业变革的使命。我们是.最优秀的年轻群体,你的几个电话可能就改变了一个大城市高级职业经理人的命运,你的几个简历可能就促使了一家创业公司的快速上市。我们翰格人身上都有各种各样的个性和气质,有一点大家是相同的,那就是我们都是身经百战过来的,你才20出头你已经带领小组和团队了,我们是一家极度年轻的公司,如果.一个公司已经几十年了,暮气沉沉、老木横秋,各种人情世故,一个20出头的你可能根本不知道如何插手,如何带来价值。今天翰格不管80后还是90后只要你永远保持一颗年轻的心。

当然大家也要有危机意识,我还是有非常强烈的敬畏之心,也是很惶恐的,我们还太年轻,还有很多事情等着我们,我们并没有把寻访和服务这两件事做到极致。我们在下半年迎来了很多更加厉害的新人,最不应该的就是被你自己打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梦想,翰格的任务就是帮助你实现你的小梦想。接下来一年内我们将设立SC级顾问岗位,帮有优秀的同志买房,买车,旅游。

篇6:烟草管理咨询公司

咨询公司的优势:行业数据库、第三方影响力,近千家成功案例,使理实国际更贴近市场,不断汲取优秀企业的养份,与客户共同成长。

烟草行业相关案例:

o 红塔集团

o 浙江省烟草专卖局对标管理培训

o 某烟草企业薪酬体系设计咨询案例

o 零陵卷烟厂对标管理咨询案例

o 某卷烟厂综合诊断与创建规划咨询案例

o 某烟草企业岗位管理咨询案

o 国家烟草局创建工作培训项目

o 标杆研究与树立咨询的成功案例

o 某烟草商业公司人才评测模型咨询案例

o A烟草集团质量管控信息系统咨询案例

o 某烟草企业绩效管理体系设计咨询案例

o 红云红河烟草对标管理培训

o 贵州中烟培训项目

o 经验总结与管理模型设计咨询

o 云南省临沧烟草专卖局对标管理咨询项目案例

o 烟草商业企业基于“四定”原则进行的人力资源全面管理

o 某烟草商业公司母子公司管控及管理提升咨询项目 o 某烟草商业公司服务品牌提升咨询项目

o 某大型烟草生产企业绩效管理案例

o 案例:采购管理流程优化

o 对标指标体系设计与整合咨询的成功案例

o 对标与创建管理综合诊断的成功案例

o 标杆学习与提升咨询的成功案例

o 班组建设咨询

o XX集团A卷烟厂IT规划方案咨询案例

o A烟草集团对标与战略绩效管理信息系统咨询案例 o 广西区烟草公司培训案例

o 理实国际成功举办《如何争创优秀卷烟工厂》系列培训 o 广西中烟南宁卷烟培训

o 广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培训项目

o 理实国际成功举办《如何争创优秀卷烟工厂》系列培训 o 马鞍山市烟草局培训项目

o 《以对标为抓手,推动综合竞争力提升》系列培训 o 河北中烟对标管理培训

o 贵州省烟草公司黔西南州公司培训项目

o 理实为国家局组织的烟草行业进行对标培训

o 河南中烟漯河卷烟厂培训

o 浙江省嘉兴市烟草专卖局对标管理培训

o 红河卷烟厂《以对标工作为抓手,创建优秀卷烟工厂》培训 o 湖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郴州卷烟厂对标管理培训 o 云南烟草公司临沧市公司对标培训

o 许昌烟草机械公司对标培训

o 贵州中烟对标管理与创建“优秀卷烟工厂”的专题培训 o 河南中烟安阳卷烟厂培训项目

o 中国烟草机械集团培训项目

o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烟草专卖局培训

o 常德烟草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对标培训

篇7:咨询管理公司简介

在152个国家中设有860余家分公司和办事处,超过155,000名的专业人才,普华永道向国际、中国及本地的主要公司提供全方位的业务咨询服务。在大中华区域,普华永道不仅拥有最雄厚的实力和最广大的地域覆盖,拥有4,000多名员工,在北京、大连、广州、上海及深圳设有办事处。

合并后的普华永道已成为一个真正的巨人和一家真正的全球性公司,吸引了世界500强企业中近300家跨国公司,有的合作已经超过了几十年。普华永道的领导层深信,公司越大,发展越快;因而新成立的普华永道必将创造一个不可超越的大型公司,并将其竞争对手远远地甩在身后。主要面向5个主要行业、24个市场提供行业专长。

篇8:咨询管理公司工作总结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知识管理越来越受到企业关注, 系统地实施知识管理成为每个知识型企业的战略重点。管理咨询公司作为典型的知识型企业, 一直扮演知识管理研究领域的主要样本角色, 同时也在自身实践中验证和创造了很多知识管理理念与工具, 为知识管理的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本文通过对管理咨询公司知识管理的各个角度的研究来建立知识流失模型。

1 管理咨询公司知识管理的一般模型

1.1 管理咨询公司的内涵

根据Calvert Markham[1]对咨询的定义, 管理咨询是从企业外部给企业提供专业技能的服务, 管理咨询公司是在企业外部给企业提供专业管理技能的组织。当客户企业在决定外包管理业务时, 通常是因为在实现公司目标过程中所需要的资源的质量和数量不足, 或基于管理咨询公司立场的客观性、技能专业性和实施过程中的可学习性等原因[1]。Calvert Markham[1]认为咨询的技能包括三个方面:咨询师本身具备的专业知识, 将专业技能应用于专业领域的经验和知识, 咨询技能。也就是说, 咨询公司的产品是经过包装的咨询经验。咨询公司的产品不同于实物形态产品, 是以自己的知识、智慧和长期积累的经验帮助别人成功为目的。客户付款和咨询报告的提交并不等于交易的完成, 只有咨询业“心对心、手把手”地把自己的智慧变成客户的智慧, 并使客户收到良好效益时, 交易才算真正完成。管理咨询人员以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为被咨询的客户提供管理咨询服务, 除正式提交的咨询报告、实施方案等显性知识外, 还通过培训、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参与和监督进行隐性知识的传递。

1.2 管理咨询公司知识管理的一般模型

Kai Mertins等 (1999) [2]通过对知识管理发展水平进行分析, 定义知识管理并设计了知识管理的参考模型, 认为“知识管理包括能推进整体核心流程的所有方法和工具。该流程至少包括四种核心活动, 即在组织的所有地区和级别产生知识、存储知识、传递知识及应用知识, 以通过紧紧围绕增加价值的业务流程来提高组织绩效。”本文对知识管理的理解就是基于以上这个定义。

Kai Mertins等还建立了以业务流程为导向的弗朗霍夫知识管理模型, 认为无论是显性知识还是意会知识的管理都应该融入到日常的工作流程中去。即知识管理模型共分三层:第一层是知识管理活动的中心, 是增加价值的业务流程, 这里的业务流程可以理解为组织的价值增值过程;第二层是知识管理的核心流程, 包括创造知识、储存知识、传递知识和应用知识;作为支持, 模型的第三层包括企业文化、领导力、人力资源、信息技术、组织与角色和控制这六个方面, 被称为知识管理设计领域。

本文借鉴了弗朗霍夫模型中的业务流程、核心流程和设计领域的知识管理系统分层法, 结合管理咨询公司的一般价值链模型[3], 建立了管理咨询公司知识管理的一般模型 (见图1) 。

1.2.1 第一层——业务流程

管理咨询公司的价值增值主要出现在咨询业务的流程中, 从知识管理的角度, 管理咨询公司的价值增值就是知识增值。管理咨询公司投入的资源是咨询专家的知识, 经过咨询业务生产的产品是咨询报告等显性知识和“协助实施后续服务”等隐性知识。知识经过咨询业务流程, 因为其自身的“非消耗性”不仅没有消失, 反而通过知识的组合、创新等过程获得知识增值。

(1) 前期准备:

前期准备过程主要包括咨询项目的联系洽谈和提出项目建议书, 实际上是咨询公司的营销阶段。在首次接洽时, 咨询公司通过与客户接洽, 了解客户的要求和意图, 权衡受理能力和条件, 为下一阶段的咨询活动做准备。

(2) 咨询生产:

获取、整合和加工知识的过程。专业化服务可以帮助企业诊断自身存在的问题, 设计解决方案, 按双方预定的目标持续改进。在这个环节中, 获取“旧知识”、整合“旧知识”从而加工生成“新知识”, 组织知识 (管理科学知识和客户知识) 的存量变大, 组织的知识得到增加。

(3) 咨询传递:

提交、汇报咨询报告的过程。咨询报告高度地体现了咨询的成果, 是物化后的知识产品, 其价值体现在准确地向客户传达并得到客户的认可。如果说咨询的价值创造主要体现在分析、生产阶段, 那么传达的过程就是价值表现的过程。

(4) 后续服务:

通过咨询项目的成功实施, 赢得客户信赖, 建立双方长期合作的伙伴关系。在此过程中必须关注知识的传递效果, 对于管理咨询公司来说, 这个过程没有知识的增加, 而是体现在客户企业当中。

1.2.2 第二层——核心流程

Kai Mertins等人经过试验验证四种专门处理知识的活动, 分别是知识产生、知识储存、知识传递和知识应用, 这四项核心活动构成了完整的流程。

本文将考察知识产生、知识储存、知识传递和知识应用这四项核心流程的动态过程, 并把其定义为知识流动。知识流动是一个循环的过程, 从图1中可以看出, 知识的流动始于知识应用。

1.2.3 第三层——支持系统

基础设施、人力资源、信息中心是知识管理系统的必要支持, 管理咨询公司如果缺少其中之一, 那么知识管理实施效果将不会太理想。在这三方面的重要性的研究上还存在着分歧, 技术学派认为信息是知识管理的灵魂, 而行为学派则推崇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 由此而衍生的知识管理战略也分为两种:编码战略和人性化战略, 有些管理咨询公司倾向于编码战略而有些则倾向于人性化战略[4]。信息中心和人力资源管理在业务流程及核心流程的整合中起了必不可少的中介作用。

本模型系统地描述了管理咨询公司咨询业务中的知识增值过程, 将知识流动过程同业务流程结合起来, 并指出业务流程中各个环节的知识管理的中心任务。

2 管理咨询公司的知识流失及基于知识流失的知识管理模型

2.1 管理咨询公司的知识流失

2.1.1 知识流失传统研究视角

(1) 知识流失:学者们大多认为[5]知识流失是指“企业机构规模缩减或者因为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的正常流动而引起的某些专业技能或者其他知识资源的缺失”。有关知识流失的研究也都与人力资源的流动连在一起, 有研究表明[6], 人力资源的流失会带来知识的流失, 而人力资源的流失中对企业影响最大的也正是知识的流失。知识的特性决定了一旦知识公开, 知道的人多了, 保密性变差, 其流失的可能性也会加大。一旦关键性知识流失, 企业将损失巨大, 甚至会威胁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7]”。

(2) 组织知识遗忘:与“组织学习”相对应是组织知识遗忘。很多学者表明, 组织遗忘是组织学习的另一个补充, 组织学习的过程中一定会伴随组织知识的遗忘, 而组织知识遗忘中的有意遗忘是有利于组织学习的。吴欣[8]提出“学习是一把双刃剑, 如果组织不善于甄别知识的价值性, 无法避免损害组织竞争力的知识, 不会遗忘已存在组织中的逐渐减弱组织竞争力的固有知识, 不会在学习中学会遗忘, 就会阻碍企业竞争力提升, 因此企业不仅要学习, 也要学会遗忘”。

2.2 知识流失整合研究视角

基于系统地分析知识流失的考虑, 本文整合了知识流失和组织知识遗忘这两个概念, 为建立基于知识流失的知识管理模型提供基础。知识流失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类。

(1) 按照组织内外知识存量的变化情况分类——外部流失与内部流失。

知识的外部流失是知识转移到企业外部的过程, 此时组织外的知识存量发生变化。知识的内部流失是知识在组织内部流动过程中消失的过程, 此时组织内部的知识存量减少, 而组织外部的知识存量没有变化。

(2) 按照知识流失对组织的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分类——积极流失与消极流失。

勿庸置疑, 知识的流失肯定会给企业带来影响, 但是这些影响有些会直接地或间接地削弱组织的核心竞争力。

(3) 按照流失的知识的类型分类——组织知识流失与个人知识流失。

组织知识与组织内的个人知识不是同一概念, 组织知识不是组织内个人知识的总和。组织知识的流失包括组织知识遗忘、组织知识转移到企业外部、本应转化为组织知识的个人知识没有转化。个人知识的流失范围则小一些, 它单指组织内个人的知识由于记忆衰退或者无法捕获而消失的情况。

2.3 管理咨询公司的知识流失

2.3.1 管理咨询公司知识流失的必然性

管理咨询公司的知识流失是公司机构规模缩减或者因为公司内部人力资源的正常流动而引起的某些专业技能或者其他知识资源的缺失。咨询人才往往都是“高成就需要者”[9], 喜欢接受挑战, 并为自己的成败承担责任。当管理咨询人才发现不能在某一组织获得高成就时, 就会主动离职而产生知识流失。在知识应用、产生、储存和传递的每一个环节中, 即只要存在知识流动就会伴随着知识的流失。

2.3.2 管理咨询公司知识流失的路径及其影响

根据知识流终端的对象类型和知识流动的过程, 管理咨询公司的知识流失大致有外部流失和内部流失两条路径。

(1) 管理咨询公司知识的外部流失一般都伴随着组织中人力资源的流动而流失。对于管理咨询公司来说, 知识外部流失的影响有两面性, 它可能是积极流失, 也可能是消极流失。据此大致可分三种情况:一是知识转移到竞争对手企业。当管理咨询公司的组织知识中寄存于个人知识的部分转移到竞争对手企业, 而这部分知识没有及时地转移到组织知识系统当中或者难于转移的隐性知识随人力资源的流失而流失, 其中组织的客户知识的流失对企业危害最大。二是知识转移到目标对象企业。知识作为产品转移到目标顾客企业是咨询流程的必要组成部分, 由于知识的“非消耗性”的特点, 知识的转移带来的企业内部知识存量的减少不足以影响组织的核心竞争力。三是知识转移到其他企业。管理咨询公司的知识员工离职后到非管理咨询公司工作, 会导致组织知识存量 (知识员工的隐性知识) 的减少, 也会导致其他企业的知识存量的增加。

(2) 管理咨询公司的知识内部流失。一是在知识产生 (知识创新) 过程中的流失。组织 (新) 知识的产生[8]就是新知识的获得和引入不断发展的组织, 需要不断学习以适应时刻变化的市场环境。新知识进入组织记忆库前, 必须根据组织的战略目标是否与组织知识管理目标、能否为组织创造价值为标准来衡量知识的有益性, 如果出现不适合组织发展的知识, 就必须有意遗忘。二是在知识储存过程中的流失。存储知识[8]就是将新知识内化并经过筛选后的新知识, 运用知识地图和信息技术等工具整合到组织的作业流程中, 并以显性知识的形式将新知识深入落实于企业的内部资源以强化企业内部环境。由于新的知识较难转为显性知识, 编码困难增大了新知识沉淀于组织记忆库的难度, 储存过程中无法融合于旧知识体系的新知识的流失将不利于知识存量的增加。三是知识传递过程中的流失。传递知识[8]是将沉淀于组织记忆库的新知识运用到日常作业中, 对组织惯常的业务流程进行逐步改善。在传递知识过程中, 新知识逐渐代替了部分旧知识, 旧知识也许会成为组织发展或组织变革的阻力。

对管理咨询企业的知识流失的形式和影响力的讨论都是基于知识的核心流程而得出的结论。根据管理咨询公司的知识管理一般模型, 当知识的核心流程和管理咨询公司的业务流程统一起来时, 知识流失问题的分析框架将更具体化、更系统化。本文尝试建立管理咨询公司基于知识流失的知识管理模型 (图2) 。

通过模型可以发现, 知识流失出现在知识管理模型的每个层面。管理咨询公司的每次业务流程必然会产生新的知识, 但是为什么这种新知识不能完全转化为下次业务流程的知识?管理咨询公司的业务流程中的每个步骤都涉及知识的应用、知识的产生、知识的储存和知识的传递, 知识流动过程时时刻刻存在, 为什么不能随着咨询业务流程只完成一次知识流动?为什么管理咨询公司要花费那么多资源建立信息中心和人才库?虽然这些都不是简单的问题, 但解释它们的时候可以用一个共同的概念——知识流失。不管是积极流失还时消极流失, 对企业的知识管理模型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

3 管理咨询公司基于知识流失的知识管理策略

3.1 知识外部流失管理策略

知识的外部流失是组织中的知识转移到了组织外部, 从而造成企业外部的知识存量的增加。知识的外部流失一般是由于知识员工的离职造成的, 所以这部分的知识管理应该围绕着知识员工而进行。

3.1.1 留住知识员工

知识员工的个人知识是组织知识的一个载体, 知识员工本身也是创造知识、应用知识、传递知识的主体, 如果能让知识员工长期留在组织内部, 特别是留住那些掌握关键知识的员工, 将是应对知识外部流失的最佳策略。建立重点突出的职业生涯发展与继任规划项目[10]是人力资源策略中针对知识员工的有效策略。为努力留住并发展这些日益重要的知识员工, 应该制定独特的职业生涯进阶模型, 为每个职业生涯阶段确定一整套关键资质以及所要求达到的专业水平。

3.1.2 备份知识员工的知识

管理咨询公司的员工流动性普遍比较高, 备份知识员工的知识成为应对知识外部流失的一种策略。备份知识员工的知识从知识储存的角度讲, 是个人知识转化为组织知识的过程。企业应当识别出拥有关键知识的员工, 对这些员工的知识进行重点管理, 在它们一去不返之前将其截获[11]。

3.1.3 转消极流失为积极流失

知识的外部流失一般会使管理咨询公司的核心资源流失, 影响其核心竞争力。但当管理咨询公司的知识流入它所服务的客户企业中, 这种知识的流失正是咨询公司业务流程的结果, 应该通过增加知识的输入而提高这种知识的流失。当知识流入其它企业可能会造成公司客户资源的增加, 也可能会减少客户资源, 因此组织应该尽量把这种消极流失转化为积极流失。

3.2 知识内部流失管理策略

3.2.1 应对“记忆衰退”

记忆衰退[8]是组织意外丢失有价值的知识。这类知识可能是组织的核心技术、操作流程、甚至是组织文化, 由于不经常使用导致知识的丢失。如果这些知识是组织保持竞争力的精髓所在, 就有可能导致组织花费大量的成本去重新学习。在应用过程中, 有些旧的有价值知识使用频率不高, 或者只是存储方式不完善, 或者档案被重新整理, 遗漏了关键细节, 或者由于数据库的丢失, 造成旧知识的遗忘。这种知识流失导致组织花费大量资源重新学习, 大量财力和时间的耗费导致组织竞争力减弱。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对组织记忆进行完善, 改变知识的存储和检索方式, 对新知识进行编码、存储、扩散, 将隐性知识以显性方式表现并以最快的速度输送到最多的成员中。因此, 应用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组织竞争的有力武器, 可以有效地防止记忆衰退的发生。

3.2.2 防止“无法捕获”

无法捕获[12]是企业意外流失有价值的知识。专家团队的解散会使刚刚获得的、还未显性化的知识随之失去, 组织要做好知识的显性化, 及时编码以及知识的存储工作, 及时有效地整合新知识, 鼓励组织成员不仅在工作时间之外进行交流, 而且在工作时候能做到有问题及时解决, 防止新知识与旧知识在整合过程中的流失。当新知识无法与旧知识有效整合时, 组织要对整合过程中的阻力进行管理和疏导, 通过各类宣传、作业程序、领导力等方式从上至下地推行新知识, 对于整合后的新记忆库还要不断监测, 随时解决作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强化整合效果。

3.2.3 学会“忘却学习”

忘却学习[11]是组织有意识地弃阻碍组织进步或对组织有害的旧知识现代组织所处的环境瞬息万变, 从以往的成功经验中吸取的知识会使组织陷入能力陷阱中, 过时的成功知识有可能会削弱组织的竞争力, 因此, 对以往成功经验、失败教训等旧知识进行有选择地忘却, 是知识流失的一个新的方向。如果出现不适合组织发展的知识, 就必须果断地在新知识被沉淀之前遗忘, 可以减少遗忘成本, 有效地提高新知识的后期收益, 否则会对组织造成不良影响。

摘要: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管理成为了企业的首要任务。以弗朗霍夫知识管理模型和管理咨询公司的价值链分析方法为参考, 建立了管理咨询公司知识管理的一般模型, 并基于知识流失的视角重新考察管理咨询公司的知识管理模型, 得出应对各种知识流失的策略。

关键词:知识管理,管理咨询公司,知识流失

参考文献

[1]卡尔弗特马克汉姆.顶级咨询[M].夏光, 陆珍珍, 译.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6.

[2]KAI MERTINS, PETER, HEISIG, JEN VORBECK.知识管理原理及最佳实践[M].赵海涛, 彭瑞梅, 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3]朱延琴.跨国管理咨询公司在华经营的价值链分析[J].理论探讨, 2006 (8) :136-138.

[4]MORTEN T HANSEN, NITIN NOHRIA, THOMAS TIEMNEY.What’s your strategy for managing knowledge[J].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9 (5-6) :106-116.

[5]师淼.知识流失与驻留知识[J].情报杂志, 2005 (3) :127-129.

[6]樊宏, 戴良铁.基于知识持续管理的人才流失危机管理探讨[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5 (3) :114-117.

[7]吴晓研.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企业知识管理模式及对策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博士论文, 2007.

[8]吴欣, 郭蕊.基于知识管理的组织遗忘模式及管理策略研究[J].兰州学刊, 2007 (11) :153-155.

[9]斯蒂芬P罗宾斯, 玛丽库尔特.管理学[M].孙健敏, 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10]牛津管理评论.重要员工的知识你有备份吗[EB/OL].牛津管理评论网络.http://oxford.icxo.com/htmlnews/2007/01/09/987367_0.htm, 2007-01-09.

[11]陈欣, 和金生.个人知识与组织知识相互转化的机理与机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1, 12 (46) :10-14.

上一篇:省网直报操作规范下一篇:学生宿舍内务卫生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