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科技发展与社会生活总结

2024-05-02

谈谈科技发展与社会生活总结(精选18篇)

篇1:谈谈科技发展与社会生活总结

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逐渐发展,在二十世纪中许多的科技产品已经成功问世。而此刻的21世纪,科技产品也逐渐的走入大家的生活。科学技术的发展,伴随着我们的生活,给我们带来了不少的便利。但这些科技产品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少的弊端。这就需要我们正确的对待科技对我们的生活影响了。

科技发展给我们带来了便利,比如此刻的手机应用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并且加强了人与人之间心灵的交流。在以前科技不发达的年代,人们只能靠写信传递温情,而这需要漫长的等待。但手机的出现改变当初的状态,方便了人们的生活。还有电脑的出现,也方便了我们的办公,只要手指轻轻的一点,就可随时办公了。不再像以前那样纸质办公,耗时又没效率。可是科技发展给我们带来的便利生活的同时,其弊端也是十分的严重。之前新闻里,所报道过,一位老爷爷在生日宴会掀翻盘子来取得子孙们的注意,这是多么悲哀的一件事啊,科技,虽然能够拉近远方人们之间的距离,确冷落身边人们之间的温馨。还有电脑,的确能够加快我们的办公效率,但在中国社会有多少的祖国花朵,因沉迷于网络而凋零。这就需要我们自身去把握科技的弊与利了。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其对经济的作用也日益增强。如先进的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给我们带来新的一带一路,还有此刻火热的网购。都促进我们的经济发展。推动了中国社会向前发展。所以打字,如今科技和经济越来越呈现出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一体化发展趋势,提高科技成果也是促进经济效率与家国力增强的重要组成部分。大伙国科技成果置身于社会市场,严重失衡。比如,一些网上的伪劣商品的盛行,与被侵权者的权益受损,却不能维护自我的利益。也能充分的说明了这一点。

在科技发展迅速的社会生活中,我们不但要认识到科技发展对社会生活的重要性,还更应当努力学习科学与技术,用科学武装头脑。科学技术向不断优化方面前进。在社会生活中正确使用科学技术。造福我们的未来。

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的一部分。我们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互相扶持,不断前进。

篇2:谈谈科技发展与社会生活总结

不管人们有没有意识到,科学技术已经深深的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科技的发展降低了商品的成本,使得手机、电脑那些昂贵的奢侈品步入寻常百姓家。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拉近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使我们能与远在异国他乡的朋友谈天论地。医疗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研究出对抗各种疾病的疫苗,减少了人们遭受病痛折磨的机会。航天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实现了去太空旅游的梦想。

我们国家的科技发展速度很快,尤其是航天技术已经处于世界前列。但也还有一些方面存在不足。比如能源利用率,我们国家还处在较低的水平。根据“能效机制建设国际论坛”的数据,目前我国的总体能源利用效率为33%左右,比发达国家低约10个百分点。再比如我国科技人才创新本事不足,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很低。

我国科技创新本事相对较弱,根据有关研究报告,,我国科技创新本事在49个主要国家中位居第24位,处于中等水平。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其对经济的作用日益增强。科技和经济呈现出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一体化发展趋势,其最重要的结合点就是科技成果的转化;而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是促进效益增加和国力增强的有效途径。我国科技成果自身与市场脱节严重,缺乏成果转化时效性观念,科技成果转化投入资金不足。

因而我国一向在强调科技发展的重要性,一向在努力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不但国家应当重视科技的发展,并且我们每个人也应当重视学习新的科学技术。我们的社会应当构成崇尚科学,尊重人才的氛围。

篇3:谈谈科技发展与社会生活总结

英语是一种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工具。语言与生活密切联系,语言源于生活。所以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并在生活中寻找英语素材,让英语贴近生活,从而让学生觉得英语并不是那么遥不可及,也不仅仅是升学的工具。

生活教育内容博大精深,因生活的变化而变化,教育的生活化对英语教育教学的意义是深远的。然而,现在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弊端是:读多说少,学多用少,仅仅是为学而学,学用分离。所以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感觉到他们学的不只是英语ABCD,也不只是当做语言知识来学的“哑巴英语”。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生活化的语言环境,提供生活化的语言素材,让学生感到在学中用,这样他们才会感觉学得有意义,而有意义学生就乐意去做,达到灵活运用的效果。

1.创设生活化的教学环境

英语新课程标准提倡任务型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目标,感受生活。教师应凭借生活创造生动和真实的语言教学环境,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进而形成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爱好,调动在动态真实的环境中使用英语的积极性。

在备课时,教师应努力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把课堂设计成各种各样的生活场景,利用各种各样的教具进行生活化模拟情景表演。

2.创设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教学的根本,用贴近学生生活能被学生感知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适应生活、获得经验,进而得到发展。《牛津英语》特别注重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在每一个单元的教学中都设计了许多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活动,教材的话题包括时间、天气、身体、个人情况、朋友、学校、家庭、节日、文体活动、指路、问路、购物、人与人、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等。这些关于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的题材,很容易将教学和生活联系起来。

3.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方式

教学应该是一种积极主动体验、参与、实践及主动尝试与创造的过程,进而主体获得认知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发展。在英语新课标的指引下,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努力创造生动、真实又有情趣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逐渐形成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爱好,在真实动态的语言环境中使用英语进行活动,让生活走进课堂。

专家指出:只有学习语言的人沉浸在丰富的、强化的、持续不断的语言环境中,而且有办法理解所学的内容,并接受这些语言,才会达到最有效的语言学习效果。英语学习和其他学科学习不同,其缺乏母语环境中和学习的氛围。因此,需要在教学中为语言提供一些真实的或模拟的情景,以便于学生在情景中理解并运用。

(1)利用教具创设情境。利用图片、实物或实物模型、投影、录像等为学生创设符合教学需求和学生实际的情境,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更深的理解,一般的名词,教学时可采用此法。直观教学以其生动形象的特点深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够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要教好并让学生掌握好需要提供一定的语言环境,不能只局限于书本的语境,应该创造更丰富更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自然而然地掌握语言,并在特定环境中正确使用。比如在上《牛津中学英语9A》Unit 1“Star signs”前,可以布置学生上网、上图书馆查阅有关星座的资料,了解这些星座及相关的知识,为理解课文作铺垫,培养其搜集、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

(2)利用体态语创设情境。英语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语言材料,好多单词是可以用体态语来表现的。如教《牛津中学英语7B》Unit 5“Finding your way”时,首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让学生表演几个已准备好的话剧,在表演中让学生根据所需,用所学的句型“Excuse me,can you tell me the way to...?Can you tell me how to get to...?Thank you.You are welcome!”进行情景操练。他们在操练活动中能表达自己的愿望,展现自己的生活,这样更容易进入角色,成为情景操练的主角、课堂的主体,活化教材,教学也富有生命力。

总之,让英语教学走生活之路才能走出教学低效的怪圈,才能充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发地、主动地到生活的源头学英语,为生活而学英语,使学生轻松快乐地学英语、用英语。

摘要: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因此,我们要让教育走进生活,使教学生活化、校园生活英语化、社会生活英语化。在平时的英语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努力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组织教育教学活动,从而激发学生努力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学生在生活中快乐学习,在学习中体验生活,实施生活化教学。

关键词:英语课堂教学,生活教育理论,生活化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篇4:谈谈科技发展与社会生活总结

科学社会主义不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凭空捏造,它的发展也经历了非常坎坷的由空想到科学的过程。从十六世纪初到十九世纪的300年间,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大体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十六—十七世纪资本主义产生和资产阶级形成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这一阶段主要是西欧各国开始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度,资本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经济发展需要资本原始积累。同时这一时期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又从思想上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地理的大发现,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拓了海外市场,加速了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化。这个转化的过程对广大劳动人民来说充满了灾难和痛苦,摆脱资本主义建立美好社会成为广大人民的心声。1516年托马斯-莫尔所写的《乌托邦》的发表从精神上满足了人们的愿望,同时也标志着空想社会主义的诞生。莫尔也成为空想社会主义的创始人。这一时期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还有德国的闽采尔,意大利的康帕拉。他们都对未来社会作了很美好的描述和设想,但由于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他们大都缺乏严密的理论论证。但这毕竟是人类第一次对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系统表达,对后来空想社会主义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阶段:十八世纪工场手工业阶段的空想社会主义。这一时期,生产力有了较大的发展,资产阶级的力量日益壮大,处于自由竞争时代,主要通过延长劳动时间,加大劳动强度来剥削工人,工人的生活极为痛苦,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的矛盾日益激化。同时资产阶级在思想界发动了一场影响深远的思想启蒙运动,从思想上促进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而空想社会主义者们又从理论上对公有制社会必然代替私有制社会进行了论证,使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第三阶段:十九世纪初的批判空想社会主义。十九世纪初,英国和法国已经基本上完成了产业革命,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也开始进入机器大工业时代。资本家残酷的压榨和剥削,使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激化。一些人对刚建立起来的资本主义制度深感失望,与此相应,空想社会主义也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批判空想社会主义阶段。

到了十九世纪40年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欧先进国家已占统治地位,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其内部矛盾日益尖锐,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高涨,并且已经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从十九世纪80年代到二十世纪初,是社会主义从理论过渡到真正实践的阶段。这一时期自由资本主义开始向垄断资本主义转变,世界革命中心从西方转向东方。

上世纪20年代初到50年代中期,是社会主义从一国胜利到多国胜利的发展时期。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矛盾进一步激化,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进一步发展,并在欧亚一系列国家取得胜利,形成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

自从50年代中期以来,新科技革命迅速发展传播,世界各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资本主义国家借助当代科技革命和国家资本主义的力量,获得了相对繁荣稳定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优势。社会主义国家也试图借着这次科技革命的东风使自己有一定的发展,其中做的最好的就是中国。

首先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领导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成功地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再一次使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完成了到实际的转化。

其次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未尽事业,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把科学社会主义推上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再次是以江泽民为首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继续实行发展市场经济,扩大改革开放的政策,使中国的经济总量大幅提升,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并成功收回香港和澳门,扬了国威,显示出社会主义的巨大生命力。

最后,当然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的第四代领导集体,带领我们继续实行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当前的中国已经不再是封闭的、僵化的中国而是开放的、高度灵活的中国,中国的经济每年都在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广大人民正在共享着社会主义的发展成果,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威望进一步提高,社会主义制度表现出惊人的生命力和优越性。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显现的今天,各个社会主义国家也都在谋求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我相信只要他们能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本国的实际相结合,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断探索与追求,就一定能够找到适合自己本国的发展道路,科学社会主义这棵常青树一定会越长越大。

参考文献:

[1]张凤华主编.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M].湖北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包心鉴.和谐社会的科学社会主义解读[J].齐鲁学刊,2005(4).

[3]赵壮道.“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研究述评[J].天津: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

(作者简介:张雪莹(1983.12-),女,武汉市供销商业学校。)

篇5:谈谈科技发展与社会生活总结

正如马克思“把科学看成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看成是“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那么什么是“科学”“技术”呢?科学是指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反映客观事实和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及其相关的活动,它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技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技术包括生产技术和非生产技术,狭义的技术是指生产技术,即人类改造自然、进行生产的方法和手段。

人们一般总是把科学与技术联系在一齐,这证明科学与技术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二者又有明显的区别。

科学是一种精神活动现象,属于意识形式范畴,它是人们对客观世界规律的理性认识;技术是科学知识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它是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经验、方法、技巧、工艺和本事等的总和,是物化的科学。

长期以来,科学和技术的革命总是平行地分别发生的。

从19世纪开始,异常是在当代,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的联系日益密切,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已经一体化。

“科学技术革命”反映的正是这一崭新的社会现象。

可是,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它在给人类社会带来前所未有的繁荣的同时,也产生了负面效应,给人类的生活造成了巨大的祸害。

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进取作用主要表现为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一、科技革命推动生产方式的变革。

首先,科技发展促进劳动资料(主要是生产工具)的变革,例如炼铁技术的发展使得铁器应用于农业生产,代替了了石器工具;机械农机的使用代替了手工农具。

其次,科学技术促进劳动对象的变革。

例如:海洋探测技术的发展是人类的生产活动扩展到海底,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的步伐迈向了广阔的宇宙,纳米技术是人类有了更多更新的生产资料等。

第三,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

二、科学技术发展是现代社会生产及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和增长点所在。

最明显的是科学技术发展推动产业结构的变化,自从工业革命后大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工业迅速发展,逐渐超过了农业的的比重,第三次科技革命后第三产业不断发展,成为比重最大的产业。

三、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生活方式的变革。

篇6:谈谈科技发展与社会生活

人类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日趋完善着。而科技发展与人们的社会生活是密不可分的。科技发展带来了社会生活的便利,社会生活促进了科技的发展。

2006年5月3日,一支到新疆旅游的队伍在沙漠中迷失了方向。44人中已经有一人丧失了生命,在浩瀚的沙漠中的其他人也随时有丧失生命的危险,幸亏有人有全球定位系统功能的手机,搜救队根据这部手机确定的方位顺利地找到了这43人,43条生命脱险了!我相信,如果没有这部具有全球定位功能的手机,搜救队不可能顺利找到这43人。

科技已经走入并深深地影响和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比如,你不用在下了班后急急忙忙地做饭了,只要你要在上班前设置好你的电饭煲,它就能在你下班前一小时煮好饭,让你一回到家就可以吃上热气腾腾的白米饭了;原来好几天才能送到的书信,现在几秒钟就可以通过电子邮箱相互发送;长时间不能见面的人通过视频电话,网络聊天轻轻松松就能听见声音,看到身影。

篇7:谈谈科技发展与社会生活1

普通话说话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11 12 13 14 15 16 17 谈谈科技发展与社会生活1 谈谈个人修养2 谈谈美食3---4 谈谈服饰5---6 我的朋友普通话考试说话范文一7 我的学习生活普通话考试说话范文一8 我的学习生活普通话考试说话范文二9 我的假日生活10 我知道的风俗 11 我喜欢的节日 12 我喜欢的节日普通话考试说话范文二13 学习普通话的体会14 学习普通话的体验 15 我的朋友16 难忘的旅行 17 我喜爱的文学(或其他)艺术形式普通话考试说话范文一18 我喜爱的文学(或其他)艺术形式普通话考试说话范文二19

篇8:谈谈科技发展与社会生活总结

一、强化社会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第一, 强化社会实践教学是提高艺术人才职业素养的要求。任何一个职业都有对职业素养的要求, 职业素养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是职业内在的要求, 是一个人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职业素养, 即在从事的职业中尽最大努力把工作做好的意识。每个人在工作中都会表现出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的高低是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指向标。开展社会实践课程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 为职业素养的养成提供了一个平台, 通过这个平台, 学生可以把课堂教学的专业知识转化为技能, 并在实践中逐渐形成自己的职业素养。

第二, 强化社会实践教学是职业岗位对专业技能的要求。职业是指从业人员为获取主要生活来源而从事的工作类别, 国家职业标准是对从业人员工作能力水平的规范性要求。能力是正确驾驭某种活动的实际本领, 是完成任务或达到目标的必备条件。职业能力是基本能力加专业能力。课堂教学能够从专业知识出发强化学生的基本技能, 这种基本技能是以后从事职业岗位的基础, 通过社会实践来了解本行业的职业岗位有哪些?每个岗位对专业技能的要求又是什么等等。因此学生职业岗位的认知学习就非常重要, 社会实践教学成为现代艺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第三, 强化社会实践教学是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技能型人才把专业技能放在突出的位置, 重点强化专业技能训练。在专业设计过程中通过强化专业技能教学, 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若要提升专业技能水平就必须提供足够多的设计机会, 这种设计机会很大一部分都是从社会大环境中提取来的。通过各种形式的课题设计, 可以检验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 可以拓展学生的专业视野。学生通过积极准备和辛苦制作各种设计任务, 在提高艺术修养的同时, 艺术技能也得到了展示。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仅依靠完成校内的实训任务是不够的。因此, 社会实践在现代艺术设计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真正实现培养艺术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二、开展社会实践教学的措施

首先, 优化教师资源, 提高教师专业化。优质的师资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在强化学生能力本位的同时, 首先要做到为师的能力本位, 教师的能力和素养直接影响到对学生的培养程度。加强教师的职业能力, 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是教师专业化的一个要求, 也是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一个重要前提。对于项目导向的工作过程和相关职业教育理论的学习非常重要, 可以通过进修和培训的途径来加强对职业教育教师的培养。

其次, 开展仿真工作室。仿真工作室是教师教研和设计活动的主要场所, 是学生实践模拟的主基地。在仿真工作室中, 可以设置不同的工作岗位, 完成从接手设计任务到设计制作、实施的全部工作流程。学生通过仿真工作室的模拟和训练, 可以学会如何承接设计任务, 如何与客户沟通, 如何进行设计策划, 如何把自己的设计产品成功地呈现给客户。这就是仿真工作室的主要职能, 和校内的实训机房有很大的区别。

再次, 建设校外实训基地, 加强校企合作。“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一种育人模式, 是人才培养层面上的概念, 被诸多院校列为重点建设项目, 这说明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已经看到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各种设计材料特性的认知、应用、设计流程的完善、设计项目的制作、实施等诸多环节, 没有实训基地的配合是很难完成的。引导高职学生走出课堂, 步入社会, 把课本中的理论知识通过实训基地化为实践, 加强对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把从书本和他人那里得到的间接经验通过实践转化为自己的直接经验, 在加强个人认知能力的同时提高了个人的社会实践性, 没有实训基地, 这一切都很难完成, 培养应用型人才就成为一句空话。实训基地的建设不仅关系到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 还为学生以后的就业创造了条件。

三、开展社会实践教学的意义

首先, 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可以说职业能力就是基本能力加专业能力。职业能力在理论学习中表现得不明显, 只有在技能训练过程中才能突显出来。把课本或教师积累的知识通过课堂教学传授给学生, 而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却不好检验, 但通过学生制作的作品, 就能直接看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以此作为对该课程学习效果的一个综合考评。这样一幅在校内实训室就可以完成的作品能够体现出设计能力, 却不能正确地体现出学生的职业能力, 艺术作品的市场价值往往要通过市场环节来实现。组织学生参加社会上的一些赛事活动, 通过校内仿真实训室来完成符合赛事要求的作品, 是体现学生专业技能的有效途径。在设计比赛中获得优秀成绩的同学, 不仅锻炼了自己的专业技能还加深了对市场现状的认识, 为以后的学习增加了动力。

其次, 有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鼓励学生走出课堂, 步入社会。学校课堂的理论学习能够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 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 进而形成基本的专业素质和艺术修养, 但职业素养的养成却要通过社会这个大环境来完成。职业素养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的综合素质, 包括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制度, 在职业活动中付出的全部努力。一幅具有社会性质的参赛作品, 要想获得成功必然在其中付出作者全部的努力。完成一项具有社会性质的设计任务或设计项目能够从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在实践中学习, 在实践中提高, 社会实践项目的多次历练必然有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

因此, 加强社会实践教学是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举措。艺术技能课程的教学, 尽管也分为理论授课和实践授课, 这里的实践授课基本是校内的基本训练, 与社会设计项目的实战性不能相提并论。尽管课程教学也在尽可能地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 但这种强化与市场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 与“招聘进来就上岗, 上岗就开展工作”的用人要求还是有段距离的。优化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项目化, 开展仿真工作室, 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加强校企合作, 强化社会实践, 使学生在实践中与市场自然接轨, 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同时, 达到用人单位的用人要求;在培养学生基本素质的同时, 不断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在强化职业能力的同时, 促进职业素养的养成, 真正实现能力本位的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摘要:艺术专业有其特殊性, 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实现专业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当今市场对人才的要求更加强调社会实践技能, 更加看重能力目标到达的程度。艺术与设计是培养艺术人才的两个环节, 一个德才兼备的艺术设计人才不仅要具备必要的专业艺术修养, 还要必备一定的职业素养和设计技能。本文从开展社会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开展社会实践教学的措施和开展社会实践教学的意义三个方面解决专业课程教学与人才市场需求接轨的问题, 使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市场需求保持一致性。

关键词:社会实践,课程教学,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篇9:谈谈数学与生活

【关键词】数学;生活

数学源于生活,数学植根于生活,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应加强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从学生熟知、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出发,以生活实践为依托,将生活经验数学化,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焕发出数学课堂的活力。数学学科作为工具学科,它的数学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数学知识必须“生活化”,所谓“生活化”,即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教学的兴趣,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深刻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从而加强学习数学的目的性,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这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都是很有利的。

一、找实例,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蕴藏在生活中的每个角落。如何给学生一双“慧眼”去观察、读懂这个世界的数学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在数学中可以利用课前、课后布置学生去观察体验自己身边的数学。让学生从生活中找数学的素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数学如身临其境,这样就会产生亲切感,有利于形成似曾相识的接纳心理。

由于低年级小朋友刚接触数学,我们教师就更要注意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把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贴近生活,从小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第一册教材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在“可爱的校园”情境图中,除了让学生数一数图中的实物外,教师还应把学生带出教室,数一数生活中10以内的数,使小朋友初步体会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再如数学人民币的认识时,可创设学生去商店买学习用品,学生担当售货员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数学。

而低年级的小朋友可以通过写数学日记的方法让他們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也给他们提供了一个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或自己的语言表达思想方法和情感的机会。如星期天和妈妈上街买了哪些东西,共用了多少钱,你从家到学校大约有多远,大约要多长时间等等,也许,交上来的日记还都比较幼稚,语句不太通顺,但他们确实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生活中,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提高学生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年级的学生可通过数学活动来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如要绘制学校的平面图,必须要量出学校的建筑物和操场的实际长和宽,按一定的比例才能画出来,再如通过填空一个鸡蛋大约( )克、你的体重大约( )千克、学校教学大楼大约高( )米……让学生体会到生活经验积累的重要性,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二、学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为了在学生学习教学知识的同时,初步接触和逐渐掌握数学思想,不断增强数学意识,就必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教材中设计的许多案例都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时应尽量根据实际情况,模拟一些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生活环境,设计一些生活场景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

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如在教学《认识图形》时,可安排了一个游戏:请学生动手摸一摸、描一描、剪一剪的活动,让学生初步感受平面图形。随后,再通过起名字,比较长的比较像的图形等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认识图形。一节新的图形认识的学习,成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创设了一个较好的教学情景,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起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再如,教学“圆的认识”时,让学生看一个“猴子骑车”的动画,从中让他们体会到骑那种装有圆形做的轮子比较安全,也不会颠簸得厉害。同时也感知了“同圆或等圆中,圆的半径相等”。这样引人新知,使学生感到数学有血有肉,生动有趣,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学好数学利于解决我们身边的实际问题。因此,易产生学习数学的动力。

三、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生在学习知识后,不考虑所学数学知识的作用,不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那么,这样的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适应考试的解题能手。学生掌握了某项数学知识后,让他们应用这些知识去解决我们身边的某些实际问题,他们是十分乐意的,这也是我们数学所必须达到的目标。

如:学生在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以后,让学生在自己的照片装饰上精美的边框;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后,让学生回家去帮助父母并计算房间地面面积、计算辅地板砖的数量及购买钱数。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预算能力、社会能力,又十分有效地巩固了所学的数学知识。

篇10:谈谈科技发展与社会生活总结

17.谈谈科技发展与社会生活

科技的发展使我国古代的“嫦娥奔月”神话故事成为了现实,神州飞天、蛟龙入海使我国的综合国力得以彰显,中国“新四大发明”更是改变了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方式,更是为全球指引了方向。

高铁使以前因为距离而老死无法往来的亲人朝发夕至,使我们整个地球变成了地球村,大大缩短了彼此之间的距离,也成为了中国的靓丽名片,出行的便利方便了我国的人才流通,也带动了我国的旅游业,使人们在一个小长假就能轻松实现一次远距离的旅游;支付宝更是为整个人类提供了巨大方便,购物、就餐、出行只要一部手机就可以轻松实现付款,在中国甚至一个路边摊买个早点都可以使用支付宝支付;共享单车,作为一种新型共享经济,在顺利解决了中国出行最后一公里的同时,还缓解交通压力,减少了污染,使环境变得更加清洁;网购成为现阶段国人购物的重要方式,据统计,2017年我国网购用户达到5.33亿人,网络零售额约7.18亿元,在方便的购物的同时,救活了众多的中小企业、山寨企业,更是造就了一个庞大的行业——快递业,无论是网店店主还是快递员都极大的缓解了我国的就业压力。科技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社会生活,良好的社会生活也为科技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巨大动力,二者相辅相成。当然,科技的发展最根本的还是要为人类服务。

篇11:谈谈科技发展与社会生活总结

麻烦?没错。比如买一个手电筒。当你在琳琅满目的资讯中寻找购物导视屏与传送器时,麻烦就来了。一旦打开购物视导屏,各式各样、五花八门的广告会在倾刻间猛地窜到你眼前,杂七杂八、震耳欲聋的音乐会突然响起,一个个手电筒与其配套的说明书、购物清单会飞快地跳出来并堆在你的脚下,让你眼花缭乱、不知所措。

这还不算严重。由于科技的发达,太多人想获得财富去享受,就算你打一个喷嚏,也马上会有人用离子分解的方式空间转移到你身边,有的向你介绍药品;有的向你介绍医院;有的向你开一张药单;有的直接用空间转移把你送到医疗室。这时,你只能一个个地解释,再找出空间转移器回到家里。如果碰到几个人同时将你送往不同的地方,严重的话会分体,你还得掏空钱包将身体缝合。

而且,不仅仅是麻烦,许多人体的部分器官因为功能被机器取代,开始退化,可人们却不甚在意。虽说个体的生命力没有出现明显反差,可人们的生存能力却因为科技的发展而滞固,身体机能在逐渐衰退。或许,未来的人只会用大脑发号指令了也说不定。

篇12:谈谈科技发展与社会生活总结

这周我有幸被班主任选中去参观崇义县体育馆的科技展,我满怀激动的心情,来到了体育馆,开始了我的体验科学,放飞梦想之旅。首先我跟着老师来到了仿真机器人跟前。我问:“你叫什么呀?” “我叫小优。”机器人神气地说。

跟“小优”说话之后我来到了3D电影机前,体验不一样的感觉。最后让我们随意参观,我首先来到了测试心跳展台前,我测得每分钟84次,老师告诉我,我心跳正常。后来我又来到了智能家居展台前,里面放满了各种袖珍家具,我按下了电脑、电视、洗衣机和灯的按钮,随后这些袖珍家具都开始运作起来。

最后我来到了美丽的曙光展台前,开始觉得这个怎么这么神奇,最后阅读了解释写到辉光中有高频高压电极,盘内充满了惰情气体,高压电极通电后,由于电场很强,而惰性气体比较薄弱,便被电离激发出美丽的光辉,当手放在辉盘上时,手于电极形成通电通道,随着手指的移动,放点通道随着手指的移动,,这下我才明白其中道理,唉,没文化,真可怕。

我也有一个科学梦。我要发明一支笔,这时你就会问发明一支笔有什么样稀奇的,况且都已经发明出来了。不,我要发明的这一支

笔很特别,只要你写字写得很累时,你只要说一句:“帮我按摩吧!”它就会启动一个笔杆就会帮你按摩了。

其实科学这个东西加以利用,就会成为中国最强有力的铁的臂膀,成为中国最为坚强的后盾,让我们一起热爱科学,放飞自己的科学梦吧!

★ 科技发展社会生活作文

★ 谈谈个人修养普通话说话

★ 普通话考试谈谈风俗

★ 普通话考试说话诵读

★ 普通话等级考试说话

★ 普通话考试说话范文60篇

★ 普通话考试测试说话

★ 普通话考试说话300字

★ 普通话考试说话我和体育

篇13:谈谈科技发展与社会生活总结

一、做好高校科技档案的建立工作

1. 科技档案的收集

在高校,尤其是地方院校,收集并建立起完整的科技档案是比较困难的。一些教师和科研人员缺乏档案意识,认为科研成果是个人的东西,与学校无关,只要自己保管好就行,没有必要向学校管理部门上报登记。这样就使得学校科研管理部门难以熟悉掌握教师科研情况,而为学校领导决策服务就更无从谈起。针对这种情况,各高校应在宣传树立档案意识的同时,积极利用政策进行引导,如制定相应的科技成果奖励政策,并在每年年终考核一次,考核结果与个人晋级、评优挂钩。考核时要交验成果原件、复印件各一份,原件核对后归还本人,复印件留作建档用。通过采取这种激励性措施,既可以促使科研人员积极投入研究工作,又能收集到比较完备、比较齐全的档案资料。

2. 科技档案的分类与整理

科技档案可分为教师个人的科技档案和项目的科技档案两类。教师个人科技档案涉及教师历年来发表的各种论文、学术著作、编写的教材、承担的各级各类科研项目、获得的各种奖励以及成果产生的社会效益等。而项目科技档案则包括从立项到结题所形成的全部材料。为了便于管理和查阅,教师个人科技档案可按单位进行编号,分门别类整理。项目科技档案则以个体的项目来单独立卷,由各项目组专任秘书和学校科研管理部门人员协作完成。

3. 提升科技档案的归档率

高校科技档案的归档率不高,除开因为一些教师、科研人员档案意识薄弱以外,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科技档案的特点,加之档案管理人员认识不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科技资料难以收集,科技档案收集质量不高。针对科技档案意识薄弱观念落后的问题,一是要多利用兼职档案员的业务学习培训和学校网站,加强对科研档案工作的宣传,加强与科研人员协调和沟通,让科技工作者树立全局观,将自己的科研工作着眼于学校的整体工作中,以开放的心态对待科技档案的使用。二是要积极与领导沟通、宣传,挣得领导的理解与支持,形成领导重视、大家关心、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三是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教育,使之树立具有全局性和前瞻性的思想和观念,主动掌握学校科技工作动态,及时了解国内外科技发展的现状、趋势和国家的科技方针政策。

二、加强高校科技档案的管理工作

目前各个高校都为教师和科研人员提供了良好的学术条件和学术氛围,出台各项鼓励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师和科研人员的科技创新积极性。因此,要实现科技成果个人和学校的共享,科技项目资料的及时归档,最基础的工作就是建立和不断完善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其具体包括:

1. 制度化管理

制定相应的制约手段,利用行政手段进行干预。建立规范的科技档案负责人制度。在科技项目立项的同时,确定项目负责人为项目档案的负责人;签订项目合同的同时,明确项目档案负责人的职责,确定目标责任。建立并完善科技档案的借阅与使用权限制度,严格科技档案调阅的审批程序,严禁课题组以外的人员未经允许查阅科技档案,加强科技档案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在进行科技成果的转化过程中还要做好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根据《技术合同法》和《成果转化法》制定切实可行的利益分配细则及奖励政策,保护和提高科技人员进行成果转化的积极性,确保科技档案的归档率和归档质量。等等。

2. 标准化管理

高校科技档案从收集、整理到最后归档、存入微机,其内容分类、编号及案卷目录都要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做到条理清晰,目的明确,保证完整,避免漏失。坚持科研立项和档案管理的“四同步”,即下达项目任务的同时同步下达档案工作要求,检查项目进度的同时同步检查科技材料的收集整理情况,总结项目成果的同时同步总结项目档案工作,在申请验收、鉴定科研成果和评审奖励科研成果的同时同步检查科技档案归档情况。

3. 现代化管理

近年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档案的管理模式从传统手工型向现代化智能型转变,计算机的运用是关键。过去找一份文件,少则几分钟,多则可能几小时才能找到,如今只要点击鼠标,输入一两个关键词,几十秒甚至更少时间内就可把所需的有关文件罗列出来供选择,从根本上消除了文件查找难的问题,为利用者提供了更为便捷、高效的服务。现代化档案管理软件还能够实现收集、整理、编目、统计、利用等业务工作自动化,利用数据库技术在WINDOWS下开发科技档案管理系统,进行数据录入、档案收集、档案检索、档案借阅、打印管理等,它将科技档案工作者从烦琐的手工操作中解放出来,最终促进高校科技档案工作的现代化。

除此之外,高校档案部门在采用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加强科技档案管理的同时,仍需要认真学习并借鉴其他行业管理的先进经验,如扫描、光盘存储、数据控制、缩微技术、数字影像技术等,争取不断实现高校科技档案管理的技术创新,实现网络环境下高校科技档案工作的管理创新,逐步提高高校科技档案的管理水平。

三、完善高校科技档案的保护工作

对档案材料的归档保护,其意义不仅在于真实地记录发展轨迹和保存历史,更重要目的是为了今后的利用。如果只有前者而忽略了后者,也就失去了档案工作的意义。因此,要做好高校档案保护工作,可以从下面两个方向入手:

1. 思想观念和认识方面

长期以来,从事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主要部门或领导,在思想观念及认识上,都认为档案工作的主要功能是对档案进行管理和保护,利用方面主要是针对行政事务和日常工作上的验证与查核,意识上并不会把档案的利用与保护放在同一个层面上考虑,也更不会把科技信息的利用与档案的利用联系起来。在档案的整体工作认识上,无论是高校自身或上级主管部门,工作考核、评比或评估定级,档案管理保护方面的指标会非常细致、具体和清晰,而利用方面则不会有更多的硬性指标,其考核评价更非常模糊。从实际工作上看这或许是有道理的,因为档案管理和保护是档案部门的核心工作中看得到摸得着的,是职能上的中心工作,而档案的利用方面不仅仅是自身的意愿问题,更重要的还有档案用户的需求问题。因而在思想观念及认识上就很自然地把档案的利用放在一个不同的位置上。导致学校的科技档案没有被很好的利用起来。

2. 工作人员素质和配备方面

高校科技档案的收集、归档、保存是知识密集型的复杂劳动,管理人员需要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和水平,这与科技档案信息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息息相关。所以档案部门应配备必要的开发人员、信息和外语专业人员,采取其他专业人才和档案人才并重原则使科技档案工作人才知识互补,以适应信息化人才的需要。

同时,高校的档案工作人员对科技档案的保密安全、管理保护以及解密利用都是直接的责任人和实际工作者。他们对科技档案及其利用的认识、对科技档案保密与解密、对科技档案的综合利用以及对档案工作制度的执行、供档案用户使用的检索工具的编制及科技档案解密公告等方面,都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其工作成效及工作的好坏必然会对科技档案的保护产生重要影响,这就需要对档案管理工作特别是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进行系统的相关知识的培训,使他们尽快熟悉现代化的技术在科技档案管理工作中的运用,实现高速度、高质量科技档案信息的收集、开发、传播工作。

篇14:谈谈科技发展与社会生活总结

关键词:有效设问;提问的价值;提问的技巧;善于质疑

众所周知,提问是一种实用、方便、灵活的教学手段,是启发学生思维的主要方式,它被应用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精彩的提问能使教学有声有色。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经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术而》),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通过恰当的提问引起学生的注意,进而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使之处于“愤”“悱”的思维高峰状态中。而在当前的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提问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以及学生思维的激发。那么,教师该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设问呢?下面,笔者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有效设问要注重提问的价值

课堂提问作为历史与社会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为师生互动的一种重要手段,教师所提的问题必须是有价值的,就是所提问题值得学生思考,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思考的主动性,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那么,怎样的问题才是有价值的呢?

1.目的明确,突出教学重难点

提问作为一种启发学生思维的教学方式,那么我们所设计的问题必须是有明确目的,这也就意味着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首先就应该问自己:“我在这个时候问这个问题,我的目的是什么?我需要达到一种怎样的效果?”因此我认为教师设计的问题应该严格围绕课程标准展开,要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的重难点,绝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重复,这样才能使目的明确。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前认真的分析课标、教材,认真地分析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经掌握的知识,抓住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所在,明确教学目标,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这样才能在短时间内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打开学生的思维,从而引导学生把所学内容有条理地说清楚、弄明白。

2.台阶设问,注意学生差异

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的理念要求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那么设问也应该面向全体学生,针对不同层次和特点的学生设计出不同的问题,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需要。要做到这一点,我认为教师在设计问题时首先要形成一定的梯度,这里的梯度是指重点突出又形成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教学阶梯,让学生回答问题像登梯子一样,这样既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思维规律,也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还有利于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例如,在讲到七年级上册《东西部差异显著》这一课时,我由浅入深地设计了如下问题:(1)读教材65页图3-32,从地理上明确东部和西部的范围。(2)对比我国东西部地区在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并完成比较表。这两个问题都是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掌握的,是属于低级的认知性问题,大多数学生都能根据教材内容回答。在比较中充分肯定西部具有的资源,以及认清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东部这样的事实。(3)为加快发展西部经济,我国政府制定和实施了什么战略?(4)你们认为这些巨大的工程对西部地区有何重要意义?(5)怎样才能实现东西部的共同发展?这三个问题都是在掌握前两个问题的基础上设计的,属于高层次的认知问题。将这几个带有连贯性的问题由易到难依次提出,虽然问题难度在逐渐加大,但学生的思维也能较顺畅地达到新的高度。

二、要把握好难度

在设问难易程度上,应以分析和解决问题为载体,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原则,尊重每个学生不同的个性差异,满足不同个性学生的发展需要,所以设计的问题不能太难,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能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实,否则只会望“题”兴叹。

总之,设问是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师生间常用的一种交流互动的教学手段,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一种重要方式。因此,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不仅要“善问”,而且要“善导”,还要在给学生有针对性设问的同时鼓励学生大胆的质疑,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让整个课堂教学熠熠生辉,从而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坏境中掌握新知。

参考文献:

殷海华,杨丽华.有效教学的基本功:新课程下中小学教师课堂提问技能指导[M].吉林: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

篇15:谈谈科技发展与社会生活总结

科技发展导致了人类的进步。自从有了人类以来,社会生活就在不断地发展进步,每一次科技上的发明创造,都导致了一个个社会生活方面的飞跃。火药的发明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功不可没,造纸印刷术的发明使得文字的记载得以实现,而指南针的发明又是哥伦布、麦哲伦等进行航海的必要工具,否则他们出海不久必会葬身鱼腹!所以,科技发展决定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科技发展又大大丰富了人类的社会生活。从古代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到现在的精神文化生活极其丰富,这期间经历了许许多多的变革。从书籍的普及到电脑的普遍,从电灯电话的发明到电视电影的盛行,从固定电话到移动电话的进步,无一不体现了科技发展的功勋。如今的人类已经离不开这些科技进步的产物了。

几天前公司搬家,由于网络等没有及时跟上,结果是业务几乎停滞不前——因为无法在公司上网,更无法通过公司邮箱与客户联络!所以说,科技发展丰富了社会生活,而反过来讲,社会生活的需求又为科技发展提供了方向。

当然,科技上的可持续发展应大力提倡,而对于一些以牺牲自然和未来社会生活为代价的科技则应摒弃。10月中旬,英国的一家报纸评出了“人类最糟糕的发明”是人们每天大量使用的塑料袋。塑料袋形成的白色垃圾不降解,给治理工作带来很多技术难题和社会问题。并且,在生产塑料袋的过程中使用的氟利昂,对人体免疫系统和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也极为严重。

篇16:谈谈科技发展与社会生活总结

古时候,我们的祖先最开始是靠人来运输,有需要运的东西,便用手提肩扛,后来有人发明了轮子,汽车,然后到现在的,大巴火车,高特飞机,轮船等交通工具。使人类方便快捷不少,现在,在网上购物,路远的三四天也就可以运到。运输质量,大大提升不少,出门远行有急事也方便多了。

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通讯工具,手机还没有在挨家挨户实行开来,短短数年过去,现在每个人手里有一个手机,以前学习知识,疑难杂问要从书本上,老师,朋友,家人那里去了解,现在直接拿出手机问互联网,所有疑难问题都能得到解决,上课听不懂的地方,也可以在手机上上网搜查。以前人们通信,使用书信,要很久很久才能送到,后来发明了电报,电话,现在要想联系亲朋好友,可以通过各种社交软件,聊天,视频,发语音等。

近年来,中国的科技在不断的发展,中国的军事力量也在不断的壮大。科技不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好处,同时也带来了危害。重工业的发展破坏环境靠两个腿走遍天下的,现在又快捷的交通工具,火车,汽车,飞机,人们的身体素质就下降了。随着科技的发展药物的种类也越来越多,细菌和病毒的耐药性也不断增强,出现了“超级细菌”。

篇17:谈谈社会发展与自然资源的关系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其一,社会发展对自然资源存在依赖关系。因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利用各种资源,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过程。各种资源中,源于自然环境的自然资源,一直提供着社会发展所需的物质和能量;而源于人类本身的社会资源则提供着加速社会发展的劳力、技术、知识及各种思想等。从古代农业文明的发祥到现代高科技产业的腾飞,充分说明自然资源是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因此,无论人类社会发展到什么阶段,自然资源是发展的根据这一真理亘古不变,科学的进步只能起到加快社会发展步伐的作用。

其二,社会发展对自然资源有破坏作用。随着人类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类不断地使用自然资源,由于某些自然资源数量有限,以致使其逐渐减少甚至枯竭,或因没有替代用品,往往就会产生资源的危机;而在自然资源被利用的过程中,一些残余废弃物重新回流自然,或干扰了自然资源,将对自然环境或自然资源产生强烈的破坏作用。如肆虐的洪灾、茫茫的赤潮、狂舞的沙尘暴、年来报道的天坑等等,无不是对自然盲目和贪婪的掠夺和索取而造成的环境、资源的破坏。

其三,社会发展对自然资源起了养护作用。人类社会已发展了几千年,至今不衰,就是因为人与自然在历史长河中共同成长。中国是世界四大古代文明发源地之一,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在农耕文明时代,是气候最佳时期,当时黄河中游的气温较高,植物生长茂盛,植被在肥沃的土壤中生长,也有利于古代人们的居住。我们的先民选择在这里生息繁衍,发展农耕,他们既依托黄河流域丰富的土地资源,也养护着这些资源,创造出了璀璨的中原文化。英国是工业化最早的西方国家,也是煤炭资源和铁矿资源极其丰富的国家,他们凭借这些丰富的矿产资源发展起包括纺织、采煤、冶金、纺织机械、造船和某些机床制造业,并成为称霸世界的物质技术基础。与此同时,他们也用这些技术维护了自然资源。当人类社会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时代时,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并没有改变,同样,人们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导下,利用新技术、新方法对自然资源做到既开发又养护。

其四,社会发展对自然资源还有创建作用。人类社会的大厦是建立在各种自然资源基础上的,没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没有人类长期对各种资源的开发利用,人类要进入二十一世纪是不可能的。但是,人类也在利用自然同时,在创造新的资源,科学的进步不仅能加快社会发展的步伐,也能不断扩展自然资源的外延。电子技术、信息技术、转基因食品、超导材料的出现是人类对基因资源、物质原料等资源的深入开发的结果,更是不断扩展、创新的表现。无论人类怎样使用自然资源,无论社会发展到什么阶段,自然资源总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亘古不断的,这是一个真理,是社会发展与自然资源关系中的一个重要命题。

篇18:谈谈科技发展与社会生活总结

一、在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怎样应用情景教学法

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有故事诱导,照片、图画、多媒体展示,角色扮演,模拟表演,实物展示,音乐渲染,亲近自然等方法。要注意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创设环境,使课堂动起来,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并领悟人生的真谛。

1.利用教材,创设情境。教材中有大量小字部分材料,对正文做了较生动的描述和补充, 品德与社会教材内容是生活的缩影。我们可充分利用这部分教学资源,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教材,学生融为一体。教师要结合这部分内容,积极地创设生活情境,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让学生体验到生活的乐趣,从中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活,使品德与社会课迸发生机和活力,取得实效。

2.扮演角色,再现场景。小学生天性好动,喜欢自己表演,也喜欢看别人表演。在教学中,通过扮演角色,让学生置身于角色中,能活跃课堂氛围。比如,在教学《钱该怎样花》,可以模拟买卖活动,让学生分别扮演成售货员与顾客, 货柜里放着各种各样的实物,让学生体验购物。通过举一反三,知道蔬菜、水果、鱼虾、肉类都应买新鲜的,不要买变质的;买饼干等食品要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买文具应注重实用、价廉物美等,从而提高学生观察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担当不同的角色,表演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把课外熟悉的生活情景,以生动的形象再现于课堂,既让学生在新异感中激动不已,也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领悟,并愿意付之于践行,从而受到感化和熏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达到知行合一的目的。

3.参观体验,亲近自然。教育即生活,生活中处处充满了教育。在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适当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将课堂上较为空洞的说教,变成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也是情景教学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组织学生参观,亲历亲为地体验,能让学生情感上产生的触动、心灵上产生的共鸣。例如, 教学《走进大工厂》一课,教师可组织学生参观学校附近的工厂,引导学生了解家乡发生天翻地覆变化。 大自然里蕴藏着无穷的奥秘,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观察大自然,欣赏大自然的美景,探索大自然的奥秘,能让学生们学会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当然,参观体验和亲近自然这些教学方式一定要和课本紧密结合,有的放矢,不处于盲目状态。

4.运用媒体,重现场景。教与学是心灵、情感、信息交换的一个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利用多媒体手段,调动视听,生动具体地再现场景,从而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充分激活学生多种感官,实现多渠道信息传递,并促进知识向道德能力的转化。当然,情景创设不能牵强附会,哗众取宠,内容的深度、时间的安排,一定要合情合理。

5.游戏互动,体验生活。游戏是人类的本能和动机。儿童的活动和学习是从游戏开始的,哪里有儿童,哪里就有游戏, 儿童的机体在游戏中得到锻炼,情感在游戏中得到满足,品德在游戏中得到发展。由于游戏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并且有较强的趣味性、娱乐性、竞争性,深受小学生的喜爱。通过游戏教学,不仅可活跃学生身心,发展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而且还可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在小学品德课教学中,适当采用游戏教学,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在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应用情景教学法应注意几个结合

(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品德与社会课既要给学生讲明道理,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又要引导学生把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达到知行统一。情境教学是手段,不是目的,让学生明白道理并内化为行为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二)课上与课下相结合

现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只有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生才能乐于接受这样的教学活动,从封闭的课上的小课堂走向课下的社会大课堂,回归生活,感悟社会、使学生从中受到熏陶,受到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目标,要通过多种途径的相互配合才能实现,要注意把课内的教育延伸到课外,把课上课下结合起来,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

(三)教师与学生相结合

品德与社会课的对象是小学生,他们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注意倾听学生的意见。教师要多与学生打成一片。了解学生的心声,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使学生主动地模仿学习的榜样。对照自己的思想行为,自觉地克服缺点,在自我教育中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养成道德行为习惯。

(四)学习与生活相结合

上一篇:早教亲子活动策划方案下一篇:难忘那蓝色背影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