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教师与家长的关系

2024-04-10

谈谈教师与家长的关系(精选6篇)

篇1:谈谈教师与家长的关系

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劳动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以及通过这一规范的遵守所表现出来的修养水平;教师的幸福就是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的一种教育主体生存状态。将教师德福关系可以一分为二地看。从总体上说,德福一致具有必然性。教师幸福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出发点和归宿。幸福范畴是所有教师道德范畴如教师的公正、仁慈、义务、良心、人格的起点、归宿以及联系它们的扭结。

教师应该有自己独特的幸福观。教师,也许没有政治家受人尊崇,没有经济学家受人羡慕,没有科学家受人爱戴,注定一辈子平平凡凡、默默无闻、为人作嫁,但我们关注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是人的心灵,是宇宙万物最神圣、最神秘、最具活力的对象。教师是把祖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连接起来的人格和智慧的桥梁。教师的劳动成就了学生,他“使自卑的心灵自信起来,使懦弱的体魄强壮起来,使狭隘的心胸开阔起来,使迷茫的眼睛明亮起来,他让愚昧走向智慧,让弱小走向强大”……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既是教师的责任,更是教师的幸福。

德与福是一种等同关系,具有一致性。实际上就是从幸福的精神性这一立场出发看问题,德行本身就具有自我肯定、超越牺牲的性质。德福矛盾又具有普遍性。实际生活中德福矛盾的例子应当说比比皆是。同样,在教育生活中也存在德福矛盾的一面。比如,教师为了教育事业,牺牲休息时间,全身心投入其中。我认为,德福矛盾的一面最主要的还是体现在“俗福”方面。为了学生,教师可能失去很多物质上的内容,劳心劳力。但是,教师的幸福更主要的是一种精神性的“雅福”,因为它超越了一己之私。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它不仅满足了个人的物质需要,而且还能满足自己精神方面的需要,特别当精神道德需要得到满足时,教师就会产生一种愉快舒畅的体验,感到幸福。例如,每天早上学生的一声“老师好”就能令我们一天精神抖擞;学生们在周记中敞开心扉,无话不谈,这是一种被信任的自豪感;同事们的帮助更是给了良好的工作氛围。虽然身体疲惫,但感觉有一种精神上的满足感。

篇2:谈谈教师与家长的关系

长春市第五十八中学

马淑杰

孔子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真正做到这一点,我认为处理好教师教育主导责任和学生主体的关系是很重要的。人类要文明,社会要进步,世界要发展,没有对人的教育,尤其是对社会方方面面各类人才的教育、培养与启迪,就可能是一句空话。而担当教育、培养与启迪重任的人民教师,包括我们这些小学教师,则面临着为完成好全面育人的光荣历史使命就应不断探索和实践教师主导责任与学生主体辩证关系新思路的重要课题。这就需要我们改变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建立师生民主平等,学生主动性得以充分发挥的高效课堂,让教师教起来不累,让学生学起来不烦,在愉悦的氛围中完成教与学、授与受的知识互动、教学相长的预期。

一、善谋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是教学过程的调控者。在教学中,教学的目标、教学的内容、教学的方法、教学的效果等都来自于教师的认真备课、精心设计,这就更需要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更要备理念。备教材,应以吃透新课程标准为前提,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做到充分掌握,从“三维目标”的角度思考每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做到精心备好每一节课,既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又要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备学生,教师要充分考虑本节课学生应学会哪些知识,教师应传授哪些方法,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应有哪些提升。备理念,本着“二为”,即:为了学生的成长,为了成长的学生和“三服务”,即:服务学生、服务课堂、服务教学的思想意识,教师应围绕教学目标视课堂氛围、程序和节奏的变化适当进行微调或变更,只要对学生、对

课堂、对教学有利,又不会在总量上影响教学任务,任何新方法新思路都可以想,都可以用,都可以试,不应只为上课而上课、教学而教学。课堂好比放风筝,教师应牵着风筝的线,学生可以任意想,尽情飞,关键在于教师不失时机的点拨、调控课堂。其实这正是体现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课堂要给学生充分表现的机会,学生由于对事物的认知有限,不够成熟,这就更应该允许学生,并鼓励学生自我表现。错在于纠,偏在于导。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关键要实现自我观念上的转变。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全面能力的培养。我认为转变教育观念应是大范围整体化的。首先,作为教师应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有意识地植入平等均衡、公平正义的种子。“平等均衡”就意味着要缩小孩子们自身能力水平上的差距,实现优质的课堂资源共享。我在实践中结合教学内容和学校开展的活动要求,积极指导、鼓励学生们通过轮流充当或扮演课本里的角色、轮流充当或扮演老师与学生、轮流担任班级干部等举措,又通过开展“我有特长,我要自强”活动,实现每个学生的角色互换,并挖掘出每个学生的潜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建立自信,都能有机会公平的进行才艺展示。在这其中,我的做法是,一方面不当甩手掌柜,该在学生们中间出现的时候就一定、适时出现,因为有些情况和活动需要我的把关、督导、调控和现场服务,让学生们感到有定力、有依靠、有在老师面前表现的机会。另一方面不唱独角戏,不越俎代庖,不该出现的时候就不出现,事先安排好,做足准备功课,然后离开孩子们的视野,形断意不断地遥控课堂活动现场,大胆地把课堂交给学生,通过鼓励学生自主动脑、动口、动手,在善始善终、善做善成中边学边研究,边知边探索,从中培养学生“我的课堂我做主”、独立做事、勇于担当等意识。敢于把课堂交给孩子的做法使我认识到,如果我们的教学还是只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

“填鸭式”教学,教育就很难缩短均衡的距离。其次,作为学校的教学研究,导课、评课的治学导向应该转变,即:评价一节课的优劣,应侧重于看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看教师课堂点拨是否不失时机,看导学是否方法灵活和恰到好处,看课堂整体效果是否“形散而神聚”等等,因为教导人员的导向直接影响授课教师的教学方向。再次,作为教师上一节课容易,上一节好课就必须花费大量的精力。身为教师一是对工作要有认真负责的态度;二是要有自身的职业操守及职业理想追求;三是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具有以不变应万变的能力;四是善于研究,勇于创新实践。一个强者会一百次跌倒也会一百次站起来。经验只属于敢于挑战,不断实践,善于分析,认真总结的人。因此,自上而下,只有转变教育观念,对课堂、教师、学生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才有利于促进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才能收到同频共振的效果。

二、善为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如果说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而不是课堂的主宰者,那么学生就是课堂的主体而不是从属和被动体。要想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我认为可以选择两种方式进行探索。一个是注重引导学生课前做好充分预习。教师本身要建立教学预案,还要在建立学生学习档案和个案的基础上,针对重要的教学节点和教学目的,分类指导学生预习。在预习期间,学生需查找大量的资料,学生查找资料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因此教师事前和平时就要注意搜集、整理一些相关资料,或准备好一些工具书、资料书,为学生查找资料提供帮助。做好了充分预习,学生们听课时就能做到有备而来,有的放矢,有话可说,有事可做,有题可问,有果可得。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就会规避学生面对生课新知识茫然懵懂、鸭子听雷、百学不得其解等情况的出现,切实体现以学为主,以生为本,零距

离教学,亲情化辅导的新式教学理念。当然,对于学生一时叫不准,学不懂的问题,教师必须及时给予适当点拨,答疑解惑,千万不能影响到孩子们的自信心和好奇心,往往在这个时候,学生们对世界的认知、对知识的认知会有一个全面的、质的升华与蝶变。另一个是注重发扬民主,让学生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展现。我通过一节作文讲评课把民主的灵魂注入到学生的作文里,让学生在作文里看到自己,看到同学,使学生们真切感受到他们每个人都是课堂的主人,每个人都是作文世界里的主人。这堂课作文的题目是《雪后的美景》。其中有一段霍同学是这样写的:正当我尽情的观赏大自然中的雪景时,不小心脚下一滑,摔了一个大跟头。我连忙爬起来,不由恼怒地骂道“这是什么破道啊?该死的雪,就怨你!”讨论这段话时,霍同学旁边的牟同学建议说“我认为她爬起来后,还应继续写雪后的美景。”霍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我摔得那么疼,哪有心情还欣赏美景啊?所以我不想这么写,不同意牟同学的建议”。两个人的不同意见引起了同学们的热烈讨论,大家各抒己见,纷纷晒出自己的观点。学生们发言时我不插话、不表态,只用眼神和表情去鼓励、去欣赏他们大胆表达。最后等大家都说完了,问我是什么意见时,我说道:“同学们,作文是文学的基础,写作文和文学创作都可以采用写实和虚构的手法。霍同学用的就是写实的手法,这样写实事求是,符合实际,尊重实际,贴近生活。霍同学很诚实,写的作文也喜欢诚实,我们应该尊重她的想法并向她学习。牟同学的意见属于虚构,目的是要写出主人公走出家门,融入大自然,不怕寒冷,阳光向上,跌倒了不喊疼,勇敢地爬起来继续前行,面对挫折和困难无所畏惧、努力克服的精神,鼓舞读者积极进取,以此传递正能量。两种写法都是可取的,至于到底用哪一个,就要根据题材、写的文章要给谁看和自己的喜好等因素来确定,你的作文你做主。

但是老师想跟你们说的是,写作文写文章可以虚构,生活学习不能凭虚构、不能凭想象,为人处事不能总务虚,不能玩虚假,这是做人的原则和底线,我希望同学们都做诚信踏实的孩子。当然,人的一生中不可能什么都是实实在在,真真实实的,适当的、善意的、毫不为己只为他人的虚事谎言,有的时候,或者在特殊的时候,还是需要的,或者说是必要的。比如前几年发生的为已故小欣月升国旗,比如病人诊断为绝症家属不能如实相告,比如饥肠辘辘的自己为了把仅有的一块蛋糕让给同样饥肠辘辘的他人而谎称自己不饿不爱吃,又比如很多虚构的激励人们崇尚真善美的艺术形象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完全具体存在,等等。其实这种虚谎虚构的本质还是实在写实,是实在写实内涵的一种升华和丰富。那么,在实际生活作文中我们怎么把握这两种写法,我相信只要同学们心中有爱心、有诚信、有追求、有愿景、有公德,自然就知道怎么做了。’’整课堂充满了民主,充满了个性,充满了启迪,充满了思考,也充满了情趣,由于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越来越浓厚。实践使我认识到,一个好的课堂,关键要靠我们教师努力创新导学思维,以此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与学是相互并存的、相互影响的矛盾统一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对教师呈现利好,对学生大有裨益。

谈谈教师教育主导责任与学生主体的关系

长春市第五十八中学

篇3:试淡幼儿教师与家长的合作关系

一、教师与家长合作关系的社会意义与重要性

教师与家长的合作是一种互相渗透性的活动。从行为与目的来看,合作行为是教师与家长在相互依赖的关系中采取互补的协调行为,使得彼此能共同创造互利的结果。首先,从过程来看,合作关系始于彼此的共识,是一种连续性的异中求同的动态过程。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目前,随着终生学习概念的提出,幼儿园的教育功能也发生了变化,它不再是终结性的教育。信息时代改变了幼儿受教育的渠道,电视节目、报刊、光盘已越来越多地成为幼儿接受信息和知识的载体,其中的不良内容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健康。其次,从幼儿的生活空间看,家庭活动形式逐步由开放式(庭院型)走向封闭式(单元型),这使幼儿难以广泛体验各种社会关系。所以,家长在教育中产生了种种困惑,需要正确的引导;教师在教育中感到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不和谐。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与协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与家长密切联系,互相交流教育信息,形成教育合力,将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

家长应主动向教师了解幼儿在园的情况,教师和家长的双向沟通,受益的是幼儿。对于幼儿的优缺点和需要改进加强的地方,教师和家长可以配合教育和培养:对幼儿进步的地方,应及时给予鼓励,让幼儿的好胜心和自尊心得到充分满足;对幼儿不足的地方,要用不同的方式让幼儿在亲情和教育面前得到理解和强化。在现在的家庭中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幼儿,幼儿是不缺爱的,缺的是家长的陪伴与了解。家长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应协助他们走好每一步。

二、教师与家长合作关系的具体方法和措施

1. 技术沟通法

教师应利用幼儿入园家长会,向家长宣传自己的教育理念和一些新的教育方法;利用家长接送幼儿的机会,主动出示幼儿每天的活动记录;与家长一起为幼儿制订的学习任务;向家长了解幼儿的在家表现与个性倾向,等等。任何一种方式都不是万能的,采取多种多样方式进行沟通,往往会在不知不觉中见效。教师应让家长产生信任和理解,这样家长和教师就能从对方那里学到有关幼儿教育的经验和知识。沟通的方式很多,教师可以召开“家长建议会”、开设“家长俱乐部”、举办“家长沙龙”,充分听取家长的意见;通过“联系本”、“联系卡”及时与家长交换教育幼儿的意见;开通知音信箱、创办家庭教育专刊指导家长;开展“亲子运动会”、“亲子辩论赛”,创设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机会。这样家长与学校间的意见和分歧就会减少,相互谅解和合作就会增多。

2. 感情疏通法

教师与家长无论是在教育观念上的分歧,还是在教育出发点上的分歧,只要形成直接冲突,就必然会带有感情方面的冲突。因此感情疏通就成为解决问题的一种必要手段。在使用此法时,教师可采用两种途径:一是与家长直接沟通情感,这有利于教师与家长互相说出心里话,使知情统一,顺利达成认识上的一致、情感上的相容。但这条途径不适用情感冲突激烈的情况。二是采用间接沟通情感的形式。如教师通过对幼儿的真诚关心与爱护解决情感冲突,或通过其他人表达自己的情感,以求达到谅解等。

3. 基于网络平台上的合作交流

传统的沟通方式比较单一,随着经济的发展,家长由于工作繁忙不可能定期与教师会面,同时由于大部分幼儿园的电话数量有限,因此教师不可避免地要在家中接听家长的电话,这样双方在沟通的选择上都比较被动。因此,幼儿园可以多媒体网络为平台为教师和家长提供更多便捷的联络方法。便捷的沟通和交流工具可使教师和家长及时了解幼儿的情况,充分体现教师与家长的互不干扰的秘书式的个性化沟通。

三、对教师与家长合作关系的展望

篇4:谈谈教师与家长的关系

一、谈一谈关于教材的使用

从对教材的使用程度来分析的话,在一线教学的教师们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1.脱离教材型

这里的脱离,不是对教材的否定。这一类型的教师对教材的系统、知识结构、板块以及重难点以及教学目标已经有了充分的认知与把握。这样的教师,可以自己编写教材。教材在他们的脑子里,比如倡导“数学全息式教学”的某老师,曾经去过他的班级里面听他讲数学课。我想,对于他而言,教材在他的脑子里。他的这种方式,不是所有教师都能做到的,刘老师身边的很多数学教师也在和我们大多数数学教师一样在继续着我们常规的课堂教学。

2.偶尔翻看型

这里的偶尔翻看,是看什么呢?在制定完教学计划,具体到每一课时之后,需要去验证一下我们所涉及的重难点的突破是否与课本相符合,课本上是怎么样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课本上给出了什么样的定义和归纳。有这样一种翻看习惯的教师,已经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与方法思想的积累,但是需要从教材中获取思路,找寻灵感,探求方法。这么想来,颇有一点自惭形秽的味道,我大概属于这一类人,虽然已经教了快二十年的初中数学了。我还是想,还没有达到自己编写教材之前,我还应该静下心来,仔细地学习一下我们的教材,每通读一遍,都是会有新的感悟的。

3.仔细研读型

我很佩服这样的教师,无论年轻还是年长。在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不必翻书就可以制定出教学计划,就可以设计出课堂学案,就可以制作出课堂用的PPT。不出办公室,就可以轻易地找到历年的中考题,无论套题,还是分类。在这样一种情境下,不阅读教材可以上课吗?可以。但是课堂与课堂的差别太大了。差别就在于对教材的学习、认知与理解和把握上了。

4.忽略教材型

这一类教师群体的主体往往是年轻教师,因为对年长的教师而言,对教材的依赖会更重,因此在网络不足以普及的年代,教育信息的来源更多借助于教材。大多数年长的教师与教材是有不解之缘的。而对于年轻教师而言,通过下载资料,参看他人教案的方法获取更多教学信息是好事,如果当做教学工作的依赖,从而忽略教材是十分不应该了。这不只是不良的职业习惯,更是一种教学态度问题。曾经我被邀请作为群众评委参加过优质课,不难发现部分参赛教师的内容涉及、题目选取以及顺序如出一辙,由此可见,网络的力量是巨大的。同时也引发我们的思考:教师的备课究竟怎样才算过关?

二、谈一谈教材给予了我们什么

1.教材给予了我们一个阶段的知识系统

就以我们初中数学新人教版教材为例,从七年级教材开始,从第一章有理数一直到九年级下册第二十九章《投影与视图》,这其中由数到式,由代数到几何,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提供给了我们整个知识系统的建构。当然,我们可以对教材进行适度的整合,比如八年级上册第十三章《全等》,八年级下册第十九章《四边形》,九年级上册的第二十三章《旋转》组合成一个大的单元,构建起几何的知识系统。对于年轻教师而言,要通读教材,将初中阶段的教材体系纳于胸中,才不会断章取义,才能在开展教学是有的放矢地设置重难点,分出详略,前后联系。

2.教材中各个环节的设计给了我们关于知识生成的参考

和思考

以八年级下册第十八章《勾股定理》的起始课第一课为例,有这样一个思考:你能发现图18.1-1中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有什么性质吗?这个思考问题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尝试去发现特殊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我们知道,勾股定理是适用于所有直角三角形的。因此,由特殊到一般的探究方法是研究所有数学问题的通法,也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接下来是探究环节:等腰直角三角形有上述性质,其他的直角三角形也有这个性质吗?图18.1-2中,每一个小方格的面积均为1,请分别算出图中正方形A、B、C的面积,看看能得出什么结论。这个环节的设计是在进一步引导学生去探究一般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这样的环节设计,不能被教师忽略,这样一种知识的生成过程,对学生的认知来讲是至关重要的。教师的任务不是告诉学生什么工具,然后用工具去解决问题。而是让学生能够体会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工具是怎么产生的。在探究的过程中体会研究数学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这正是学生在遗忘具体知识后所留下陪伴一生的收获。

3.教材中例题、练习的选取渗透了编者的设计意图,提供给我们以参考和导向

对于例题的设计,编者是费了很多思量的,我们有必要认真研读一下例题在教学中的作用。我们也很容易发现,在课后的练习题中,渗透了一些常用的结论和定理。比如,八年级下册《平行四边形》第108页的练习3,设计的问题是:如图,作梯形ABCD的高AE,DF,并利用此图证明“同一底上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我们知道对于等腰梯形的判定在原来的教材中有三个方法的,一是定义,二是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三是对角线相等。这个题目的设计实际上是对判定进行了证明,同时也让我们体会到了证明方法的变化。正如前面所说,有的教师习惯于借助网络的力量来设计教学,设计题组,从而忽略了教材中的例题和练习,这是不应该的。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

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我们不能唯教材论,但是落实到我们的教学中,通读教材,分析教材,把握教材,通过这个过程去体会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教会学生什么,这是我们必须去思考和完成的。怎么合理应用教材,进行教材的整合与改编需在把握教材的前提下,这是我们进一步提升自己教学能力的必由之路。我们也不难发现,教材是我们的教学之本,无论什么样的问题,是复杂还是简单,都可以从教材中去找到解决的途径,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只有真正把握教材,我们才能进行有效的整合和改编,才能去实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

(作者单位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第七中学)

篇5:对教师与家长合作关系的探讨

1. “教师为本”的合作模式

这种模式是指以教师为中心延伸出去的能够满足家长需要的各项合作。这一模式包括内外环境分析、策划和组织、分工和指导、执行、评估。从内外环境分析到评估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

“外环境分析”这一环节,是指在具体制定合作政策前,先分析影响合作的学校内外环境因素,包括社会环境,家长的能力、需要和态度,教师的态度和交际能力、工作量等等。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可以确定开展合作活动的层次。

策划和组织一环,是根据对校内外环境因素的分析,确定推行教师与家长合作关系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然后有针对性地制订教师与家长合作关系的目标和政策的过程。

分工和指导一环,是指制订合作的计划后,实施合理分工,请有经验的教师对指导。

执行阶段,确保合作活动能得到家长的支持,从而成功地实施。

评估阶段,是对前面过程的检验和评价。

“教师为本”的家校合作活动包括:家长访校、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电访等。

2. 以家长为本”的合作模式

“以家长为本”的合作模式是指由家长指向家庭的、能够配合教师教育的各项活动。这一模式包括家庭内外环境分析、策划和组织、分工和指导、执行、评估和反馈五个环节。

对家庭内外环境分析就是熟悉和了解每个家庭。家庭内部环境因素包括家长的受教育程度、教育素养、健康状况、年龄、职业、兴趣、需求、特长、家庭的构成、经济状况以及儿童的年龄、健康状况、智力水平、兴趣爱好等等。家庭外部环境因素主要包括亲戚邻里、社区的自然和文化环境等。

通过对内外环境分析,确定教师与家长合作关系政策,合理策划和组织合作的活动。

“以家长为本”的家合作活动由教师指导,执行阶段由有关人员按计划控制活动进度。

评估和反馈阶段,由教师和学校对活动效果进行阶段性的评估,从而为下一阶段合作关系的进行提供参考。

“以家长为本”的合作活动包括:家长学校、家长咨询委员会、家庭学习活动等。

总体而言,在教师与家长的合作关系中,我们应该努力为幼儿的生活、学习造就一个完整、没有阻隔的空间。

五、教师与家长合作关系的具体方法和措施

<一>加强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

1.技术沟通法

教师应利用儿童入园家长会,向家长宣传自己的教育理念和一些新的教育方法;利用家长接送孩子的机会主动出示孩子每天的活动记录,有哪些突出表现;与家长一起为儿童制定共同的学习任务;向家长了解孩子的在家表现,个性倾向等等。任何一种方式都有不可能是万能的,而当采取多种多样方式进行沟通,往往在不知不觉中会见效。重要的是要让家长产生信任和理解,家长和教师彼此都能从对方那里学习有关儿童教育的经验和知识。沟通的方式很多,可以召开“家长建议会”、开设“家长俱乐部”、举办“家长沙龙”,充分听取家长的意见;通过“联系本”、“联系卡”及时与家长交换教育孩子的意见;开通知音信箱、创办家庭教育专刊指导家长;公布咨询电话、进行电话家访,开展“亲子运动会”、“亲子辩论赛”,创设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机会。渐渐地,家长与学校间的意见和分歧少了,相互谅解和合作多了。

2.感情疏通法

无论是教师与家长在教育观念上的分歧,还是在教育出发点上的分歧,只要形成直接冲突,就必然会带有感情方面的冲突。因此感情疏通就成为解决问题的一种必要手段。使用此法时,可采用两种途径:一是与家长直接沟通情感,这有利于教师与家长互相说出心理话,使知情统一,顺利达成认识上的一致、情感上的相容。但这条途径不适用情感冲突激烈的情况,因此,有时我们也必须采用间接沟通情感的形式。如通过对学生的真诚关心与爱护解决情感冲突,或通过其他人中表达自己的情感,以求达到谅解等。

3.基于网络平台上的合作交流

就目前而言,传统的沟通的方式比较单一,随着经济的发展,家长由于工作繁忙不可能定期同老师会面,同时由于大部分学校的电话数量有限,因此老师不可避免的要在家中接听家长的电话,这样也会有许多的不便。双方在沟通的选择上都比较被动。

因此可以以多媒体网络平台为老师和家长提供更多便捷的联络方法,灵活使用相互沟通和交流的工具,使老师和家长能及时了解孩子的情况,充分体现老师与家长的互不干扰的秘书式的个性化沟通。

<二>家园配合,共同育儿

由于缺乏对幼儿园管理的整体性眼光,家长总是从自己孩子的角度出发来看问题,只注重自己孩子的感受。对此,幼儿园应实行各级管理体制公开化、透明化,并请家长对于幼儿园的整体规划提出建议,让家长站在幼儿园管理者的角度考虑每一个孩子的利益,即通过教师与家长经常的联系与沟通和不同水平上的分工与合作,实现家庭和幼儿园教育的一体化。其核心内容包括:

1.发自内心地关心、爱护每一个孩子,以孩子的健康和谐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并使家长感受到这一点。

2.正确认识家长的作用,尊重、理解、平等对待家长、服务于家长。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提出“幼儿园同时为家长安心参加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便利条件”,不仅如此,按市场经济的规律,家长花钱送孩子进入幼儿园,也就有权力享受优质服务。因此,幼儿教师在做家长工作时,还应具有明确的“服务观念、服务意识”,力图使我们的工作做得使家长安心、放心、舒心。

3.正确认识幼儿是教师与家长建立合作关系的中介

瑞吉欧教育主张:幼儿的学习不是独立建构的`,而是在诸多条件下,主要是在与家长和教师、同伴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建构的;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建构知识、情感和人格。在互动过程中,幼儿既是受益者,又是贡献者。教师在与家长交往之前,往往通过幼儿彼此已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使教师与幼儿家长的关系具有中介性的特点。在这个人际关系中,教师是主导方面教师要主动与家长沟通有关孩子的信息。调动家长教育子女的积极性。教师与家长的合作关系也是教师、幼儿、家长三者之间的合作关系。在这一关系中,幼儿是联系教师与家长桥梁、纽带,幼儿的存在是教师与家长关系确立的必要条件。,儿是教师与家长产生各种矛盾的根源,又是教师与家长交往、合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六、教师如何与家长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

有些教师与家长虽然了建立合作关系,但进入深层次的合作时,会感到缺乏有效的影响,难以进行与家长的长期密切合作。这也说明了建立合作关系是一会事,建立并保持长期密切的合作关系是另一回事。

那么如何解决。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

首先,教师与家长建立合作关系之后,会有一个深化合作、建立信任感与认同感的过程,这个情感的建立需要家长对教师提供服务的质量、作用等方面内容的深化认识;也包括教师自身信誉、实力的深化认识。

其次,教师对家长的影响力问题。

作为合作关系主体之一的教师,在彼此合作中应当有所影响,但如何将这种影响适用于合作对象,使家长在教师的影响之下形成长期的合作。这种影响力的产生,不仅仅是依赖于教师单方面的服务,也与家长的心理也有密切的联系。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的一个重要活动就是记忆,从记忆的效果来说,人的记忆的感官、短期、长期记忆,如何要家长对自己有一个长期的记忆,这就需要掌握家长的具体变化,在动态合作中寻求平衡的支撑点,从而达到教师与家长间的长期合作。

七、对教师与家长合作关系的展望

篇6:谈谈教师与家长的关系

---浅谈班主任与科任教师、家长、学生之间的关系

本人作为一名从事多年班主任工作的教师,在十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深深地认识到:一个健康向上的良好班集体的形成,离不开班主任的科学管理,更离不开班主任与科任教师、家长的密切配合,共同育人。

一、把科任教师当学友,用诚心赢取协助。

班主任要主动联系科任教师。班主任对学生有着更广,更深的了解,为了使科任教师了解学生,班主任要主动向科任教师介绍学生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同时听取他们对学生的看法和意见,也及时向科任教师反映学生的意见和要求等。班主任要向科任教师定期汇报班中情况,包括班集体近期的奋斗目标、活动安排及班内学生的学习、纪律情况及家庭情况,让科任教师做到有的放矢,能随堂“对症下药”。

班主任要主动向科任教师请教。每位老师在处理教育教学问题上都有自己独有的方式方法。班主任要主动向科任教师学习处事态度、管理方法等。在班级制度的制定,班干部的人选,学习方式的组织上都要尽量征求科任教师的意见,寻求最佳的方案。班主任还要多与全体科任教师碰头,共同探究如何指导学生改进学法,提高成绩;如何通过学科课程、潜在课程、活动课程提高学生素质。通过分析学生的个性特长、心理特点,研究提高尖子生、临界生水平,转化学习困难生的措施与方法等。

班主任要创造一个良好的授课环境。这就要求班主任通过养成教育,严格要求,确保每天的课堂纪律与教室内的整洁及学生学习的热情,给科任教师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和授课环境。

班主任应有意识地树立科任教师的威信。如果学生对某位教师讲课有意见,班主任应及时善意地向该教师转达这些意见,并积极帮助改进教学方法,切忌在背后说长

道短,在学生面前评头品足。班主任也要善于引导学生多看科任教师的优点,扬长避短,用学生的主动学习热情促进教师的认真教学。

班主任要敢于向科任教师提要求。要求科任教师配合班主任工作,与班主任统一行动,给学生加温、鼓劲,激励学生进步。要求科任教师正面教育,不要矛盾上交,要与学生多感情交流。要求科任教师参加班级活动,加深对学生的感情,有了感情就会出自内心地配合班主任工作,就会取得良好的育人效果。

班主任要注重情感的沟通与配合。情感是沟通与配合的心灵通道。当科任教师反映班内存在的问题时,班主任要虚心听取,不护短、不搪塞,要及时拿出有效的解决方法。当科任教师与学生发生矛盾冲突时,班主任要善于公正处理,不要怕影响教师之间的团结一味地批评学生,也不要怕伤了学生自尊心而在学生面前指出科任教师的不足,最好分别单独交谈了解,逐一解决。当科任教师生病、生活上有困难时,班主任要安排班干部、学生代表去看望,增强学生与科任教师之间的感情交流。

只有依靠全体任课教师协调一致地工作,才能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才能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把家长当亲友,用真心架起沟通的桥梁。

班主任和学生家长是通过学生相识的。家长是教育活动的合作者。虽然家长在文化程度、职务、工资收入等方面各有差异,但身为班主任应该一视同仁,和家长交往时以礼相待,就像和自己的亲戚朋友一样,让家长觉得你和蔼可亲,乐意与你接触。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每位家长的心情都是一样的,都想使自己的孩子成长得更好。作为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就要多和家长谈话、沟通,共同商讨育人策略。

以诚相待,用真诚的心架起沟通的桥梁。只有诚心诚意,才能打动家长的心,使他们愿意、乐意与你合作。有些家长,特别是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家长,与班主任谈话 2

时会拘束,不自在,总以为自己是来替孩子挨批评的,把谈孩子的缺点视是对自己的批评。在这种情况下,班主任不能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和家长交谈,不能用“必须”“应该”“一定”等命令式的词来要求家长怎么做,更不要将学生的错责怪到家长身上,而要多倾听家长的话,多征求家长的意见,多用商量的口吻,“您看这样行不行”“您觉得这样怎么样,好不好”等句式。以心换心,坦诚地与家长交流,这样会迅速让家长觉得自己得到了老师的尊重,从情感角度上拉近了与家长的距离。

班主任要把自己对学生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流露给家长,让家长觉得你是真心实意地关心爱护孩子的,用朋友的方式与家长交谈、沟通,这样就可以达到共同教育孩子的目的,提高教育质量。

三、把学生当朋友,用爱心敲开学生的门。

教育不能没有爱,就像鱼不能没有水一样,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优秀班主任都应该像父母那样疼爱学生,关心他们的生活、营养、发育等,但这决不是姑息纵容和溺爱,而是慈母严父之爱、良师益友之爱。

班主任在工作当中要把学生当做朋友,主动走到学生身边,走进学生生活,走进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努力去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我想,只有当班主任放下架子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聊天时才是最“可爱”的时候,但是很多时候,老师与学生之间似乎存在着一条鸿沟,尊师重教似乎还是没有改变,学生不敢走近老师,不敢与老师沟通。有些学生在面对班主任时,总是感到心理上有压力。班主任不妨利用文字的魅力,通过书信、周记的形式进行交流。一封经过字斟句酌、文情并茂和赏识激励的复信可能会给学生留下终身难忘的印象。

“金凤凰”固然可爱,而“丑小鸭”更需要爱。班级里总有几个不听话的学生,怎样使这样的学生主动学习,怎样使他们变得“乖”一点是班主任最头疼的事。个人 3

认为,首先要相信学生,相信他是可以变好的,相信他是可以塑造的,相信他是有潜力的。多给他们一份爱心,一声赞美,一个微笑,少一些说教,用真心对待每一个孩子。我们不能要求每一个孩子都那么完美,我们要多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优势,做不一样的好孩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我们的爱感化他们。

班主任要洞察秋毫,点点滴滴关爱学生。由于一些外界的原因,学生也有闹情绪、不高兴等,有时还有耽搁学习的时候,这时,班主任要善于观察学生的细微变化,主动询问、关心学生,为学生解开疙瘩,解除心里阴影。另外,学生耽搁了学习,要主动为学生补上,不使学生在学习上产生拐点。如去年的12份,我班有17位同学生病(“中麻子”),我都一一为他们补上了课。

上一篇:房款代付款证明下一篇:不要同情自己杂文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