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康复医学的概念

2024-04-24

老年康复医学的概念(共14篇)

篇1:老年康复医学的概念

社区康复的概念

社区康复是指以社区为基地开展残疾人康复工作。它是一种的康复方式和制度,与过去一向实行的“医院康复”完全不同。

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劳工组织联合发表了一份关于社区康复的意见书,对社区康复工作了以下的解释:

“社区康复是属于社区发展范畴内的一项战略性计划,它的目是促进所有残疾人得到康复,享受均等的机会,成为社会的平等垢一员。

社区康复的实施,要依靠残疾人自己和他们的家属、所在社区,经及相应的卫生部门、教育部门、劳动就业部门和社会服务部门等的共同努力。”

以上的解释,清楚地说明了社区康复的性质、目的和依靠力量。

社区康复的性质

是社区发展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这一计划关系到用较新和较好的方法来解决残疾人的康复问题,所以它是一项社区发展的战略性计划,应该纳入社区本身经济和社会发展范畴之内。

社区康复的目标

●使残疾人身心得到康复,通过康复训练和给予辅助用具用品使残疾人生活能够自理,能够在周围活动(包括步行或用轮椅代步),能够与人互相沟通和交流。

●使残疾人能享受均等的机会,主要是指平等地享受入学和就业的机会。学龄残疾儿童能够上学,青壮所残疾人在力所能及范围内能够就业。●使残疾人能成为社会平等的一员,融入社会,不受歧视,不受孤立和隔离,不与社会分开,残疾人能得到必要的方便条件和支持以参加社会生活。

社区康复的依靠力量

康复计划的拟计和实施,要依靠三股力量,当然,主要依靠社区的领导和组织、依靠社区的群众和团体,也要依靠有关的政府部门(包括卫生、教育、劳动的人事、民政和社会服务等部门),还要依靠残疾人本人和他们的家庭。三股力量联合起来,通力合作,社区康复的任务才能完成。

篇2:老年康复医学的概念

医学写作的概念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我们已进入信息时代,医务工作者迫切需要信息的交流.无论是收集信息,还是发放信息,都与医学论文的写作息息相关.

作 者: 作者单位: 刊 名: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英文刊名:MODERN MEDICINE JOURNAL OF CHINA 年,卷(期): 9(12) 分类号:H1 关键词: 

篇3:老年康复医学的概念

“神”是中医学一个有显著特色的重要概念。中医学认为,“神”是人的生命活动现象的总称,它包括精神意识、知觉、运动等,内容丰富多彩,方法独特显著,涉及到现代医学之心理学、精神学、行为学等领域内容。中医学“神”的概念范畴与上述现代学科形成一种融合、交叉关系,从而可以相互启发、相互推动发展。但遗憾的是,有关中医学“神”的研究未得到足够重视。笔者现将个人对中医学“神”概念的认识、研究意义及个人见解简述如下:

1“神”是中医学的特色与优势

形神统一观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内容。“神”是人体系统的一种整体特性和机制。人的这种神来自何方?起于何时?《灵枢·本神》:“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由此看出,“神”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基础上,先有人体构成物质精才有了思想意识上的“神”。人的生命活动概括起来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物质、能量代谢为主的生理性活动;另一类是精神性活动。《养老奉亲书》:“主身者神”,说明在人体统一整体中,起统帅和协调作用的是心神,只有在心神的统帅调节下,生命活动才表现出各脏器组织的整体特性、整体功能、整体行为、整体规律。因此,无论是个人养生还是临床医疗,都必须重视“神”的作用。这一点与现代科学对人体整体健康的观念相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关于健康的定义:“健康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者不衰弱。”这就是人们所指的身心健康,也就是说,一个人在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四方面都健全,才是完全健康的人。

中医历来强调“神”在健康方面的主导作用,无论是在生理、病因病机、诊治养生等各领域都有着重要意义。《素问·移精变气论》:“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在病因方面,中医可以分为外感、饮食、情志、先天四个方面。《灵枢·口问》:“百病之始生,皆生于风雨寒暑,阴阳喜怒,饮食居处,大惊卒恐。”在治疗上同样强调通过“调神”达到养生与治疗的目的。《灵枢·师传篇》:“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便,开之以其所苦,虽有无道之人,恶有不听者乎。”历代医家认为:“善医者,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主张心身同治。也就是要清除患者致病的心理因素,调动病人积极性,增强抗病能力,改善身心状况,达到治疗目的。《素问·汤液醪醴论》:“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今精坏神去,……营泣卫除,故神去之而病不愈也。”因此,如果不解决“嗜欲无穷,而忧患不止”的情志因素,不改变病人的心理状态,疾病是难于治愈的[1]。《黄帝内经》中针对不同性质的心理过激而产生不同的生理变化,分别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灵枢·杂病》:“哕……大惊之,亦可已。”由此可知,对于心理而致的哕发不止,可采用心理转移法来治疗疾病。《素问·至真要大论》“惊者平之”的治则,是针对惊悸不安的病症,采用平肝镇静法。《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与《素问·五运行大论》:“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总结出一套独特而系统的五志相胜理论。中医凡此“形神统一”、“五脏主五神”、“七情气机论”、“情志相胜”以及独特的调养情志手段等内容有着鲜明的特色与完整理论体系,应该加以整理、发展和完善,相信对推动现代心理学发展也能够起到积极作用[2]。

2 中医“神”干预疗法应在临床中加以推广

中医把治疗对象看作是一个完整人,反对“机械论”,尊重人的精神心理。但目前中医临床上对患者的精神心理支持缺乏,甚至有些医生步西医后尘,根据化验结果开处方,对患者病因、病机、诱发因素、治疗过程缺乏足够的了解,对患者内心的心理感受更是无从顾及。据报道,临床许多疾病都有精神心理因素在内,有些疾病甚至以精神心理因素为主。因此我们应积极采用心理干预疗法,既提高临床疗效,又能减少因药物引起的各种不良反应。如消化性溃疡为常见病,呈慢性经过、常反复发作,系经典的心身疾病之一。有研究[3]运用领悟疗法,合并药物治疗,患者采用心理咨询的形式,每隔(1~2)周咨询一次。每次咨询均在精神科医生指导下,患者对溃疡病进行认识领悟,寻找可能的心理致病因素,对不良心理过程由精神科医生进行解释、启发患者通过认识后领悟。治疗(1~2)月后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药物组。再如,当一个人被确诊为癌症后,即便是一位意志坚强的人,也会产生明显的心理反应,而不良的心理反应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及预后。医护人员面对癌症患者应及时、正确地了解其各种心理需求,应用相应的心理照护方法,给予心理上的支持,引导患者正视现实,摆脱死亡的恐惧心理,使其正确认识生命的价值及其弥留之际生存的社会意义[4]。

3 中医“神”的研究应给予足够重视

尽管“神”在中医理论体系学中有着重要地位,但在本世纪以前的长时期内,中医学“神”的研究与临床干预并未受到足够重视。近现代很多中医学研究还处于进行中医药“还原论、实证论”等现代微观下的物质形态研究,这与中医本身所固有的包括形神统一的整体观、功能系统观与鲜明的文化特点并不相符。因此,中医科研也应充分注意其文化特点,不能仅采用现在常规学科的范式和方法,而应该在天地整体、古今源流、文理方法等方面全面思考、发展、运用与展开,这样对于中医科学的健康发展才更为有利[5]。

值得注意的是,中医学独特的“神”相关研究已经引起了各国医药学者的重视。例如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院1991年成立的补充医学中心,是美国在西医学院成立的第一个以研究中医药为主的综合性补充和替代医学中心。从1995年起连续被美国国家健康研究院评为全国中医研究的杰出中心,其研究除了评估中医药、针灸疗法外,还集中研究中医身心疗法如气功、冥想疗法的安全性、有效性及作用机制[6]。

4 结论

笔者认为对人应当进行全面研究,即不单纯研究身,也要注重“神”,包括人的心理、性格、气质、行为等等。中医“神”干预疗法应在临床医疗实践中加以推广应用,并开展具有中医特色的科学研究。这样的研究不但更能体现中医形神统一观的特色与优势,而且更能体现“21世纪健康以人为本”,对促进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起着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田代华整理..黄帝内经素问[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7

[2] 汪凤炎,郑勇军.当前中国心理学研究中宜警惕的四种倾向[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1) :62

[3] 王琼.认识领悟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J].健康心理学杂志,1999;(40) :51

[4] 李珍淑.浅谈癌症患者的心理支持[J].中国实用医药,2009;4(8) :230

[5] 王米渠.发展中医科学方法的战略思考[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1(10) :10

篇4:不要混淆医学概念

实际上,药物,保健品和食品,有着完全不同的属性,不能混为一谈。要正确认识事物,首先要把握其概念。所谓概念,就是对事物本质属性的概括。要鉴别是非和对错,必须先从概念开始。

所谓药物,其本质是要有肯定的疗效,且必须经过严格的临床药物试验证明。同时,药物还应有明确的适应证和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并通过国家药物管理部门的审批。药物,尤其是处方药,需由医生处方,方可应用。药物必须应用于适合的病人。同时,其治疗作用与不良反应往往是并存的。此外,药物有明显的量效关系,即疗效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强,但当药物达到一定剂量后,疗效不再增加,不良反应则会出现。医生在给病人用药时,不但要考虑病人是否适合用这种药、该用多大剂量,疗效如何,而且还要观察其用药后是否出现不良反应,以便随时调整和更换药物。上海人称“看病”为“看医生”,其实是十分形象且正确的。西方发达国家更是如此,在他们的观念中,看病必找医生,不会去找非专业人士,不论他冠以“神仙”“超人”或其他“吓人”的头衔:治病也不会去尝试什么“灵丹妙方”“祖传秘方”或保健品。笔者认为,“看病找医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医学概念和常识,也是一种对科学和医学应有的敬畏。

保健品。说到底,就是一种营养补充剂,它不是药物,自然也无任何治疗作用。想要通过吃保健品来治疗疾病,绝对是搞错了方向、混淆了概念。保健品是什么呢?笔者的认识是,保健品是能为人体提供一定营养成分的商品。比如,蛋白粉能为人体提供一些蛋白质;膳食补充剂能为人体提供一些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其实,健康人只要能做到不偏食、不挑食,每天从食物中摄取的营养成分就已经完全能满足需要,无需额外补充。当然,某些特殊人群在特定时期(如手术后、大病初愈等)适当服用一些保健品,也是可以的。但必须牢记一个原则:保健品的作用是有限的,绝对不能代替药物。

食物是为人类生存提供能量和营养成分的可食形式。一般地说,大多数食物的营养成分是复合型的。比如。大米中含有糖类、维生素及植物纤维等;水果中含有糖类、植物纤维、维生素和某些矿物质等。不同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不一。健康的摄食原则是,食物多样化,合理均衡。为了便于理解和执行,营养学家根据食物的主要成分将其分为6大类:谷物、蔬菜类、水果、奶类,蛋白质(肉、鱼、蛋及家禽等)和油脂糖盐。谷类摄入量应最多,排列在底部:水果和蔬菜次之,置于第二层;奶类及肉类再次,置于第三层:油脂糖盐应摄入最少,置于顶层。如此形成的“膳食金字塔”,若各层比例不当,则金字塔不稳固。尽管部分食物可能有一定的食疗作用,但要靠食物来治疗疾病,是不现实的。

如果大家都能正确认识上述基本概念,做到“有病找医生,治疗用药物:摄食合理均衡,不过量不偏食;保健品作用有限,有条件适量应用”,就能避免许多误区,少犯或不犯低水平的原则性错误。

篇5:叙事医学概念

随着对医学技术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医生更多地追求如何提供最先进的医疗技术服务,而忽视了聆听病人对疾病的倾诉,缺乏对病人病人情感的关注。然而,医学除了具有生物科学性外,更有着社会和心理的特征,医生若只追求恢复器官的功能,而把患者心理上的痛苦丢弃一旁,就容易引发医患矛盾,在此社会环境中,叙事医学对于和谐医疗环境的形成显现出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2000年,哥伦比亚大学医生丽塔·卡蓉(Rita Charon)首先提出了“叙事医学”(Narrative medicine)这个概念。所谓叙事医学,是指:具备叙事能力以及拥有对医生、患者、同事和公众高度复杂叙事情境理解力的医学实践活动。简言之,它训练医生如何见证患者的苦难,能将疾病的全貌娓娓道来。然而,叙事医学教育和继续教育在中国处于起步阶段,大多数对其实质和操作知之甚少,但却是政府部门大力提倡的一项活动。

叙事医学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具体践行,从叙事医学的观点来看,疾病是一个故事,同样的疾病,不同的患者,衍生出不同的故事。叙事医学不是将医生变成“作者”,而是变成更好的医生。叙事医学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让医学生和医务人员敬畏生命、关爱病人,这可能是解决医患矛盾的一把钥匙。

2012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率先“吃螃蟹”,医生们尝试撰写两份病历:一份是冰冷的科研病历,一份是温暖的叙事医学病历。

叙事医学病历,又称“平行病历”或“影子病历”。医生在书写临床标准病历之外,还要用非技术性语言书写病人的疾苦和体验,类似于“临床札记”。

叙事医学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医学人文走向临床。其实,很多人去看医生,都有倾诉的愿望和沟通的渴求。从叙事医学的观点来看,疾病是一个故事,病人有眼泪要流,有故事要讲,有情绪要宣泄,有心理负担要解脱,这个过程就是治疗。病人期望医生能够理解他们,见证他们的苦难。现代医学不再是人与人的故事,而是人与机器、人与金钱的故事。叙事医学的价值就在于纠正这种偏差,寻找新的出路,将“找证据”与“讲故事”结合起来。

疾病和疾痛是两个不同的世界。一个是医生的世界,一个是病人的世界。医生在观察与记录疾病,而病人在体验和叙述病痛;医生处在寻找病因与病理指标的客观世界,病人却在诉说身体和心理痛苦经历的主观世界。再多的客观检查指标,也无法替代病人诉说出正在承受的痛苦。

魏鹏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一名年轻的住院医师。不久前,他遇到一位鼻咽癌患者,是贵州大学的教师,癌细胞已经侵犯颅底。一天夜里,魏大夫见她还没休息,就把她叫出病房谈话,长时间地聆听她的故事。

这位患者有一个13岁的女儿,为了不影响孩子,她一直在试图隐瞒病情。可是有一天,女儿回家后不说话了,也不弹古筝了。她问为什么,女儿扑倒妈妈的怀里,边哭边说:“妈妈,你就别隐瞒我了。”于是,母女俩哭成一团。那天晚上,一家人躺在一张床上,和睦,安详。听到这一幕,魏大夫的心灵被深深地触动了。自此,魏大夫只要有时间,就会聆听她的故事,到她床边站一会儿,哪怕是一言不发。尽管做得很简单,但是他收获了当医生以来患者的信任。有一次,魏大夫在给这位患者旁边的病人做治疗,她知道魏大夫没有吃饭,非给他香蕉吃。魏大夫不吃,她几乎要哭出来了。出院的时候,她在爱人的陪同下,一起给魏大夫鞠了一躬,同时交给他一封信。这是他当医生以来收到的第一封感谢信。

在叙事医学病历中,魏大夫写道:“我深深意识到,哪怕自己不会给病人很漂亮地操刀完成一例手术,哪怕能给病人解决的问题不多,哪怕能做的只有聆听,只要留意患者的疾苦,哪怕仅仅是在患者床头停留一会儿,也能让患者感动不已。” 看到这份病历,主任很受感动,她在评语里写道:“平时看你病历写得一塌糊涂,还记得我痛斥过你吗?这次让我相信,一个对病人充满同情和爱护的医生,才是真正的好医生。” 现代医学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医生更多的是去安慰。只有真正进入病人的世界,才能产生信任和爱,建立起医患之间的情感共同体。否则,医生做得再多,病人也是不会领情的。长久看来医院应把医生撰写叙事医学病历纳入医德考核,这将有利于医德水准的整体提升。长期以来,我们对于医学进步的理解存在偏差,出现了过度物化和客观化的倾向,以为医学进步就是技术前行、设备先进,造成技术至上、金钱崇拜,懂病不懂人、见病不见人、治病不治人,导致医患关系恶化。医生做得越多,病人抱怨越多。

叙事医学是在医学向人性回归的大背景下产生的新的医学理念与范式,是对技术医学的矫正和补充,将医生从技术的迷宫中拖回病人的主体生活,倾听、记录病人的疾痛故事,捕捉疾病中的心灵密码与隐喻,在灵魂深处与病人相遇,真正理解病人,与病人缔结情感与道德的共同体,乃至精神和价值的共同体,使医学从技术主义的歧路上回到人的医学的轨道上来。这将从根本上解决医患关系的恶化,重建以敬畏、悲悯、感恩、利他为基线的和谐医患关系。

篇6:老年康复医学的概念

2014年考试人机对话的概念

现在很多考试都不再像以前一样采用纸笔作答,而是采用人机对话的方式进行考试,那么什么是“人机对话”,对于刚接触了考生来说具有一定的疑问的,下面考试宝小编就来给各考生科普下什么是“人机对话”。

其实“人机对话” 是借助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对考试进行实施、管理的一种测试形式,相对于纸笔作答方便。它的题目设计也是根据考生以及教材结合市场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命题、组卷,并完成试题呈现、接受答案、计分、数据分析以及结果解释等一系列环节。通俗一点来说就是,以前纸笔考试中需要阅读纸质试卷,而后在答题卡上填涂答案,而人机对话就是把纸质中的试题变成电脑中的试题,然后考生在电脑上作答进行答案的选择,纸质考试只要的通过笔和纸来完成考试,而人机对话就是通过键盘和鼠标。

篇7:老年康复医学的概念

综上所述,疾病是机体(包括躯体和思想)在一定的内外因素作用下引起的一定部位的机能、代谢、形态结构的变化,表现为损伤与抗损伤的整体病理过程,是机体内外环境平衡的破坏和正常状况的偏离。

(二)现代疾病的特点

1.疾病是生命活动中与健康相对应的一种现象,是发生在人体一定部位,一定层次的整体反应过程。

2.疾病是机体内部动态平衡的失调和破坏,正常活动的偏离,功能、代谢与形态结构的异常以及由此产生的机体内部各系统间和机体与外界环境间的协调障碍。

3.疾病不仅是体内的一种病理过程,而且是对内外环境适应的失败,是内外环境因素作用于人体的 一种损伤性客观过程。

篇8:高压氧医学基本概念

地球被一层很厚的大气包围着, 由于气体分子不停顿地向地面上的物体碰撞。从而产生大气对物体表面的压力, 这种压力称为大气压强。我们把在地球纬度45°的海平面上, 在温度0℃时, 测出每平方厘米面积所承受的大气压力等于760 mm Hg称为1个大气压,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常压即一个标准大气压。一个大气压强相当于每平方厘米面积承受1.0336kg的压力, 通常以1kg/cm2为一个大气压。目前压强单位用帕斯卡, 简称帕 (Pa) , 因1mm Hg≈133.3Pa≈0.13k Pa (千帕) , 所以1个大气压强=760×133.3=1.013×105 Pa≈0.1 MPa (兆帕) 。

2附加压、绝对压

附加压是指常压以外增加的压力, 即是高压氧舱内所加的压力。附加压力的大小是用压力来显示, 故附加压又称表压。表压反应的数值是高压氧舱内与舱外环境之间的压差。

绝对压是指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压力称为绝对压, 绝对压通常用英文缩写ATA表示。临床应用高压氧治疗时, 治疗压力一般以绝对压表示:

绝对压 (ATA) =常压 (1个大气压) +附加压 (表压)

1ATA=1个大气压=760mm Hg=1kg/cm=0.1MPa (兆帕)

2ATA=1个大气压十1附加压=1520mm Hg=2kg/cm2=0.2Mpa=水下10m处压力

2.5ATA=1个大气压十1.5附加压=1900mm Hg=2.5kg/cm2=0.25MP=水下15m处压力

3ATA=1个大气压十2附加压=2280mm Hg=3kg/cm2=0.3Mpa=水下20m处压力

3高气压、高压氧和高压氧疗法

凡是高于常压 (1个大气压强) 的压力称之为高气压。

高压氧将机体置于高压氧舱内, 在高于1个大气压的条件下吸纯氧称为高压氧。

高压氧疗法用高压氧治疗疾病的方法叫高压氧疗法。

4氧分压、氧张力

氧分压。大气是由氮 (N2) 、氧 (O2) 、二氧化碳 (CO2) 、水蒸气等组成的混合气体, 大气压就是这些气体所产生的压强的总和。而组成总压强各气体的压强称为该气体的分压, 故氧气在空气中的压强称为氧分压。氧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 约占空气的2%、因此在常压下空气中的氧分压为:760mm Hg×21%=159.6mm Hg。

氧张力。气体与液体相接触时, 气体分子向液体内弥散即发生溶解, 溶解液体中气体分子运动产生的力, 称为气体溶解在液体中的分压。为了便于和液体外气体的分压相区别, 通常称为“张力”。因此我们把溶解在液体中的氧分压称为氧张力。

氧气溶解速度和量决定于氧气和液体的性质及氧分压的高低;另外也受温度影响, 温度愈高, 溶解量愈少。

5高压氧舱

用于实施高压氧疗法的设备称为高压氧舱。高压氧舱是按压力容器规定和高压氧治疗需求标准设计制造的, 耐高压的密闭的舱体, 是一种特殊的医疗设备, 通过向舱内输入压缩气体 (空气或氧气) , 在舱内形成一个高气压环境, 病人在内实施吸氧治疗。

现代的高压氧舱设置有各种先进的医疗监护系统, 如动电、脑电监护, 保证临床治疗和科研的需要。同时舱内装饰力求美观, 舒适, 采光好, 病人出人安全, 解除病人恐惧。

6不同压力下气体分压的计算及意义

混合气体中某一组成气体, 其对机体的生理影响和作用, 不是取决于它的百分比, 而是该气体的具体分压值。在高压氧舱内压缩空气中, 组成气体的百分比没有改变, 但是各气体分压值都随着总压的提高而增加。为了解不同压力下, 某气体分压值, 以估计该气体对机体生理的影响, 我们用道尔顿 (Daltan) 定律计算气体分压值。

道尔顿定律是当温度不变时, 混合气体总压等于组成气体分压的和。我们知道空气压力=氮气压力十氧气压力十CO2压力十……等等之和。因此, 当知道气体分压所占的百分比, 就可以算出某气体的分压值。以氧气为例, 计算不同程度的氧分压, 空气氧浓度为20.93%, 在1ATA氧分压 (Po2) =760mm Hg×20.93%=159mm Hg。在3ATA下, Po2=760mm Hg×3×20.93%=477.20mm Hg就超过1ATA, 纯氧, 对生理功能就会产生影响。又如1ATA下, 吸空气中有1.5%CO2, Pco2 (二氧化碳分压) =760mm Hg×1.5%=11.4mm Hg, 这种PCO2人是完全耐受的, 但在6ATA下Pco2=760mm Hg×6×1.5%=68.4mm Hg, 人就耐受不了, 就会产生中毒。

7气体在液体中溶解的计算及影响因素

气体与液体接触, 气体分子可借分子运动而扩散入液体内, 直至平衡, 这就是气体溶解于液体。在1ATA和一定温度下, 一种气体能溶于1m L某种液体中的量, 称为该气体在那种液体中的溶解系数。一般说, 溶解系数大即表示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量大。气体在液体的溶解量受以下因素影响: (1) 温度影响。温度越高, 溶解度越小。 (2) 液体的性质。在一定温度下, 同一气体在不同液体中溶解系数不同。由此可推论, 在温度和压强相同条件下, 各气体在机体内溶解总量及机体不同组织中的溶解量是有差异的。如溶解在水中、脂类、血液中是不同的。 (3) 与气体分压有关。气体分压愈高, 溶解量愈大, 若想知道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量, 应用亨利 (Henny) 定律计算。亨利定律即是在一定温度下。气体的溶解量与气体的分压成正比。混合气体中各种气体同时溶入一种液体时, 各气体的溶解量与各自的分压成正比, 而与混合气体的总压力无关。例如, 空气中氮分压为79%×760=600mm Hg, 在37℃时, 氮在水中的溶解系数是0.013, 故在1ATA空气中, 1m L水中氮的溶解量是0.013×600/700=0.01026m L, 在5ATA空气中;1m L水中氮的溶解量则是0.01026×5=0.0512m L即为1ATA空气的5倍。如果氮气在较高气压下已经溶解于血液中, 并达到平衡, 然后进行减压, 那么在较高气压中已经溶解的氮分子将逸出, 直至达到新的平衡, 这两种压强差度越大, 气体分子逸出的速度愈快。但倘若减压速度过快, 超过安全范围, 氮气从液体中大量逸出, 来不及排出体外, 在体内组织中形成气泡, 会给机体带来一定的损害, 导致疾病发生。

8压力与气体体积的关系

波义耳———马略特定律指出, 温度不变时, 气体的体积同它的压强成反比。当压强增大时, 气体的分子间隙被压缩, 气体的体积自然缩小。依据这个原理, 当机体由某种原因导致血管或组织发生气体栓塞时, 可用高压氧治疗。实践证明, 压力升至0.2MPa时, 气泡缩小至原来体积1/2;升至0.3Mpa时, 气泡缩小至1/3, 随着压方增大, 气泡逐渐缩小, 被气泡堵塞的血管逐渐恢复、血液流通、症状消失。

9惰性气体的饱和、脱饱和及过饱和

在高压氧医学中, 把单纯以物理状态溶解于机体组织内, 通常状况下不引起机体发生明显生理或病理变化的某些气体称为惰性气体。空气中的氮、氢、氦、氖、氩、氪、氙等都是惰性气体。氮约占空气79%, 是常见的惰性气体, 以其为例谈一谈气体的饱和、脱饱和及过饱和。

氮气在体内的饱和是指氮进入体内的过程。机体进入高气压环境, 溶解于机体内的氮将随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增加, 直至组织氮张力与高压环境的氮分压相平衡为止。这一过程叫作氮的饱和过程。当组织中氮张力与高气压环境的氮分压相等时, 氮气进出机体的量处于平衡, 这一状况称为氮的完全饱和。

氮气的脱饱和:机体从较高气压中停留一定时间后, 达到一定程度的氮饱和, 再回到较低气压环境时, 由于组织里的氮张力比外界氮分压高, 组织中的氮气便通过血液循环和呼吸弥散出体外, 直至同外界氮分区平衡为止, 这一过程叫作氮在体内的“脱饱和”。

氮气的过饱和:机体从较高气压环境中转移到较低气压环境中时, 其组织内溶解的氮气量, 超过较低气压条件下完全饱和时所能溶解的氮气含量。

氮气既不能被机体利用, 机体也没有调节其含量的机制, 溶解于机体的氮气随吸入的氮分压升高而增加, 又随氮分压降低而降低, 认识氮气这一规律, 用以指导工作实践, 对预防减压病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毛方琯, 高压氧舱技术与安全[M]上海, 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2005.5

篇9:老年康复医学的概念

关键词:概念隐喻机制;医学生;英语隐喻能力;培养措施

概念隐喻指源域到目标域的映射,当源域与目标域所包含的内容不断地增加,则有利于隐喻映射。概念隐喻建构的主要元素包括社会背景、文化知识、价值观、心理趋向、认知趋向、自然学科知识等。

一、概念隐喻机制建构——以语言方法为例

1.掌握可以直接提供映射的语言形式。语言形式主要包括基于词汇层面的隐喻语言形式、修辞语言形式等,其中修辞语言形式,与语言中拥有隐喻理据的语言形式,具有同等地位,其能夠直接为隐喻语言使用者提供相应的概念隐喻。在实际应用中,修辞语言形式的源域与目标域则会表现得更加突出。

2.掌握概念隐喻映射的主要要素的语言形式。在英语语言中,部分语言形式与词汇和隐喻语言不同,其可以直接提供概念隐喻,且只涉及部分隐喻要素。在建构的过程中,学习者需要学习并掌握能够提供为隐喻机制建立提供主要要素的语言形式,如,英语表达式中的起床(Get up),其虽然源域与目标域所表现的概念隐喻不明显,但是语言结构中的up提供了有意识隐喻映射,这是构成隐喻的主要要素。因此,学习者需要掌握这些类型语言形式。

二、培养医学生英语隐喻思维能力的措施

1.医学英语词汇中所含有的隐喻思维。在医学英语中,将普通的英语转译成专用的医学英语词汇,其中处处涵盖着隐喻,如,在普通英语中,administration代表的是政府机关意思,其映射在医学中,代表着的是“服药”的意思。在医学英语词汇中,隐喻思维涵盖的范围较广,医学英语词汇主要是由词素构成,包括前缀与词根、后缀与连接字母。

2.培养医学生英语隐喻思维能力的必要性。对于医学生而言,在学医的过程中及实际工作中都需要参考大量的外文文献,以及应用大量的医学英语词汇。医学英语是医学生必须学习的知识,虽然学习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医学英语的构成形式具有一定的规律,如,arthro意思是关节,其和表示疼痛的algia,组合为arthralgia,则表示关节痛;与意思为炎症的itis,组合为arthritis,则表示为关节炎,其中的连接词不含有隐喻思维,只是为了发音方便,以隐喻手法组成不同含义的医学词汇。因此,医学生只需要具备较强的隐喻思维能力,能够熟练地分析词汇的形成依据与表现形式,且需要掌握概念隐喻机制建构的能力。

3.培养医学生英语隐喻思维能力的措施。(1)在课堂教学中,加强隐喻思维教学。医学隐喻词汇量较大,并且新的词汇更新速度较快。但是,新词构成形式具有一定的规律。学校为了培养医学生的隐喻思维能力,需要培养其基于隐喻思维角度的基础上,分析医学英语词汇形成的理论依据,并且要提高医学生对隐喻词汇表现形式,以及功能的察觉敏感度,以此来降低学习医学英语词汇学习的难度。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英语隐喻思维教学,以此来提高医学生的隐喻思维能力。(2)词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合理地选择医学词汇,要选择具有认知隐喻的词汇,且教学方式要从简单到复杂,开展逐步教学。同时,教师要构建基本认知框架,并且能够按照框架来授课,引导学生基于隐喻思维来思考,引导其分析词汇的组成,根据具体的词汇概念,整合新的医学隐喻词汇,形成新的医学隐喻词汇概念,提高医学生的隐喻认知能力。(3)在开展医学英语词汇教学时,教师要构建医学隐喻词汇教学大纲,在培养学生在隐喻认知的能力的基础上,还需要编写相应的教材,及时增添新的词汇;并且要探索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机制,督促医学生加强学习,使其能够掌握更多的医学英语词汇。

三、结语

语言具有隐喻性,在医学词汇中,含有大量的隐喻词汇,且医学英语隐喻词汇是医学专用术语。因此,教师需要培养医学生的医学英语隐喻思维能力,而且培养学生的隐喻能力,唯有如此,才能提高医学生英语学习效率,进而提高医学生的词汇水平。医学英语隐喻思维能力培养的实际效果,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金黛莱.概念隐喻机制的建构与英语学习者隐喻思维能力的培养[J].山东外语教学,2011(1).

[2]陈朗.近十年国外隐喻能力实证研究主体脉络梳辨——以伯明翰大学Littlemore博士的研究为视点[J].外语界,2013(3).

篇10:医学文献检索实习单概念课题实例

学号:姓名:

课题“包虫病”背景知识

1.网上搜索引擎法

通过百度引擎(http://),使用“包虫病”作为检索词,在网站查得: 包虫病(hydatidosis, hydatid disease),又称棘球蚴病,是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感染人体所致的疾病。该病为人畜共患病。狗为终宿主,羊、牛是中间宿主;人因误食虫卵成为中间宿主而患包虫病。

2.教科书/专著/手册/百科全书法

通过超星数字图书馆,使用“包虫病”作为检索词,得到尹伯约所著,甘肃人民出版社1973年出版的《人体包虫病(修订本)》。其中第一章中对什么是包虫病做了如下阐述:

包虫病(Hydatid disease)是人类感染棘球绦虫的幼虫所致的疾病,又称棘球蚴病(Echinococcosis disease)。它是一种人、畜共患的流行性寄生虫病。成虫主要寄生在狗和狼、狐的小肠里,羊、牛、马、骆驼、猪等是中间宿主,其中羊是最适合的自然中间宿主,人因误食虫卵也可以得这种病。包虫囊肿以发生在肝脏为多,肺次之,其他脏器也会受到侵犯。

3.期刊论文法

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使用“包虫病”作为检索词,得到赵莉、石保新和张旭所著,刊登《疾病预防控制通报》。2013年第?期“包虫病诊断技术与预防疫苗的研究进展”一文论述如下:

棘球蚴病是由细粒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granulosus,Eg)的中绦期——棘球蚴(Echinococcus)寄生在哺乳动物脏器内引起的疾病,是一种严重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仍是引起人畜发病和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包虫病的生活史是在两个宿主体内完成的,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含有四个独立的生活阶段,即幼虫包囊期、原头蚴、成虫和六钩蚴等。由于它们在不同的环境因素下进行分化和生长,故在形态学、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别。

根据从以上得到背景知识,经过归纳,可以将“包虫病”的研究主题表述为:

篇11:老年康复医学的概念

循证医学教学思维应用于老年医学,首先是要在教学环节中的教师群体中得到重视与推广。通过循证医学科研培训、专业知识学习、授课经验交流,让广大授课教师具有雄厚的循证医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的应用循证医学教学思维授课,传道授业解惑。为提高学生学习老年医学教学效果提供可能。教师的循证医学教学思维与专业水平及授课技巧是决定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因此教师的循证医学教学思维建立至关重要。教师的循证医学教学思维的建立已经有研究及文献报道,建议从确定临床实践问题,检索文献,评价文献,应用最佳证据,检验临床决策五步执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为探索提高教师循证医学教学思维提供了有益的思路[7]。

2.2学生的循证医学学习方式建立

对学生循证医学学习方式进行培养建立是另一个重要的环节,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直接决定教学效果的成败,教学的好坏,以后的发展方向,都直接或间接与学生的循证医学学习方式建立相关。教学相长,学生的循证医学学习方式建立可以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可考虑先采用试点工作,或讨论式授课,让学生先储备掌握必备的循证医学基本概念,了解循证医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基本步骤[8],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深化培养科研兴趣,建立敏锐的洞察力,观察力,发现临床问题,解决问题入手,加强循证医学思维训练,提高自学能力,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寻找研究热点,学术前沿,能更好的.、更快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尽快的进入临床工作,更好的把握临床思维,是与临床工作相辅相成的进展[9]。

2.3循证医学教学思维在教育管理体系中的建立

循证医学的教学思维应用于老年医学的教育教学中,还需要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教育管理体系的建立,教育管理体系是教学环节中的承载者,有着为教学活动助力的作用,需要教学教育工作者、管理者共同协同努力将整个教育体系规范完善,若想将循证医学教学思维应用于老年医学教学中,这一环节必不可少,需要大家为之努力,规范循证医学教学思维应用于老年医学的具体工作流程与规范,如授课教师需懂得文献检索,循证医学基本理论,并将其与教学重点结合,启发、引导学生,具体工作的时间、地点、教学效果评估方法等。学生的循证医学学习方式建立,需要明确考核方式、方法,评价结果的用途等。这些有助于更好的将循证医学教学思维应用于老年医学教学体系中。

3小结

循证医学教学思维在老年医学教学中的应用,适合老年医学的教学特点,符合当前医疗技术发展的现状,能够更有力的培养医学生学习老年医学,掌握老年医学学科前沿,为培养优秀的老年医学人才提供有力的保障。可通过教师循证医学教学思维的建立、学生循证医学学习方式的建立、循证医学教学思维在教育管理体系中的建立3个方面努力,将循证医学教学思维真正应用于老年医学教学中,为培养思维敏捷、与时俱进的优秀医学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WorldHealthOrganization.Goodhealthaddslifetoyears:GlobalbriefforWorldHealthDay[J].GenevaWorldHealthOrganization,2012,April:1.

[2]RajahMN,BastianettoS,Bromley-BritsK,etal.Biologicalchangesassociatedwithhealthyversuspathologicalaging:Asymposiumreview[J].AqeinqResRev,,8(2):140-146.

[3]夏晓东,章义利,徐永安,等.呼吸内科临床教学中循证医学教育模式的运用[J].继续医学教育,,25(1):40-42.

[4]冯艳铭,夏晓燕,王公平.循证医学模式在临床教学中的探索[J].继续医学教育,2011,25(2):51-53.

[5]彭晓霞.循证医学的实践模式与学习资源[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2,11(7):477-479.

[6]卡比努尔,周晓辉,帕力达.循证医学在老年医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时代,2012(6):128-129.

[7]姚阳,周传伟.循证医学在老年医学和康复医学临床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初探[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8(6):124-126.

[8]吴晓梅,时景璞,付凌雨,等.对七年制医学生在循证医学教学中增设“证据应用”讨论课的效果评价[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6(5):3-5.

篇12:老年康复中心活动总结

时间:2011年11月20日 星期天

地点:老年康复中心

参加人员:团总支人员,各班青协代表

首先感谢昨天的老年康复中心活动圆满结束了。这次是由系里组织的青协活动,大一新生第一次参加的义务活动。目的是为了让同学们更好的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让同学们更多的去感受作为一名青协志愿者,所要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11月20日早上8点,我们全体青年志愿者准时在学校西门集合,大家带好志愿者工作帽,打着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系青年志愿者协会的旗帜,由大二学姐带领我们乘坐公交车去老年康复中心出发。

到了那里,青协负责人陈鹏给我们分配工作,让我们分成三组,分别负责一楼、二楼、三楼,每组一个组长。明确我们的分工。然后组长跟那里负责人联系,负责人了解了我们的来历,很配合我们的工作。然后我们开始我们的工作。发挥各自的语言专长展开劳动。一楼,男生负责打扫卫生,和捡外面的垃圾,而女生则负责陪老人聊天。可见男生还是很体贴女生的。刚开始,当陈朋告诉我们,要我们女生负责陪老人聊天时,我脑子是一头雾水,感觉压力真的好大,因为我几乎从来都不跟陌生人讲话,这对我来说真的很困难。然后我们三个女生就在楼道口徘徊,在每个房间门口观看,就是不敢进去。后来,在门口看见有个老爷爷,他看我们走过来,就看我们。我有点不好意思,就上前去打招呼。没想到老爷爷的热情感染了我,让我们一下子变得亲近起来,我感到很高兴。另外两个女生也很主动,都热情和旁边的老人聊了起来。老爷爷问我,来自哪个学校,读书怎么样,我都一一告诉他。然后我们越聊越开心。老爷爷也告诉我,他家里的情况,我感觉的到,他很幸福,也很知足,同时也非常想念他的老伴。后来他告诉我,还有一个女生也来看过她,并且照顾她。这让我觉得很惭愧,我应该向前面一个学姐那样不但成绩好也要有一颗善良的心。后来我们推着老爷爷去外面晒太阳,因为老爷爷腿不好的原因,所以只能坐在轮椅上,看的出来老爷爷十分高兴,他教导我们,要好好学习,要爱自己的父母,要为社会做贡献,长大了,做官了更要做一名好官,千万不能贪污,这样一个人的前途就毁了。老爷爷说他是一名党员,我们都特别激动,说:党好,党为人民做事,为人民服务,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党员,一定不能忘记

祖国的栽培。不能因为自己的利益,而忘记自己的身份。我们听了,都连连点头,老爷爷的话,句句在理,这的确是我们应该做的,我们应尽的义务,我们以后要好好学习,为祖国和社会做贡献。

后来去了二楼,去看望部长讲的张爷爷。去了才知道,原来张爷爷的名气真的很大,刚进屋,就被一面墙壁的画所吸引。张爷爷看我们进来,热情的招呼我们过去,问我们叫什么,我感觉就好像自己的爷爷一样,那么亲切。通过交流,张爷爷告诉我们这里所有的画都是他画的,每幅画都有它的意义所在,我真的很佩服张爷爷,他每天都生活的很充实,每天都过的开开心心,这样的心态,是我们有些年轻人都做不到的。

快走的时候张爷爷还送我们每人一幅画,让我觉得老爷爷特别的大方,他说,在他有生之年一定要画一千幅画,可我觉得他可以画无数幅画,他永远在我们身边。

就这样,一上午的时间飞快的过去了,我们从中收获的,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在这短短的几个小时里,我体会到,我们应该健康、快乐的生活下去。我们是祖国的下一代,我们要为自己的国家开创一片辉煌。这次我们每个班级代表都在认真的做事,我们带着一颗感恩的心,来照顾那里的老人,从而让我们为社会做出一份贡献。

虽然我们人不多,但我们精神在,作为21世纪的一名合格的志愿者,我们就要以别人为重,以有困难和要帮助的人为重,奉献他人。从而才能真正的体会到人的价值。我希望从这次的青协志愿者活动中,我么以后能更好的体会社会和生活的不容易。我们用实践行动去树立榜样,营造全社会敬党爱国的良好风尚,培养和提升公民的社会公德意识。

计算机科学系

篇13:老年康复医学的概念

概念图 (concept map) 是由美国康奈尔大学约瑟夫·D·诺瓦克 (Joseph D.Novak) 教授最早提出的, 他根据奥苏贝尔的意义学习和概念同化理论开发了概念图, 并发现其应用于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学生的有意义学习均有良好的效果, 既可以作为学习者学习、交流的工具, 又可以作为教师教学的工具[1]。概念图作为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2], 以空间网络结构图的形式展现概念和概念之间相互关系。凸显可视化特色, 使用图示的方式展现出以一个主要概念为核心的各个概念之间的有机联系, 便于观者通过视觉通道了解某一领域的知识结构。由于概念图具有形象性、直观性、层次性、关系性和可扩展性等特点[3], 在国内外日益成为教与学的有效工具。

二、概念图在《康复心理学》课程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1. 心理学课程的特点.

康复专业的一门基础理论课, 是康复医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的产物, 属于新兴交叉学科, 处于康复医学中的心理康复领域, 具有鲜明的多学科协同干预与发展的特色。理论性强, 内容丰富, 实践性要求高, 综合了“普通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与治疗”和“康复医学”等多门课程的知识与技术;教材以文字叙述的方式呈现, 形式单一, 概括性强, 知识点多,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理解、记忆有一定的难度。把概念图应用于《康复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活动中, 可以有效改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效果。

2. 图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目前许多高校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的授课方式是“人灌”加“机灌”, 把教材上的内容“大容量”地位移到多媒体课件上, 直接呈现教材里的具体内容, 忽略了各部分相关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暴露出对教学设计方面认识的不足。教学设计就是运用系统的方法, 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为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规划, 创设教学“系统”或“程序”, 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4]。现代教学设计能够反映出目标、方法和条件之间的复杂关系, 构建开放性的理论框架, 尊重教学的艺术性、独特性, 为教学设计者提供一个充分发挥创造性的空间。在教学实践中, 结合《康复心理学》的特殊性, 尝试摒弃简单的、传统的、线性的写教案备课方式;使用概念图辅助教学设计, 从确定教学目标、图示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策略等环节入手, 梳理清晰概念间的讲解关系, 结合教学内容的逻辑关系和知识结构, 合理安排教学的计划。 (1) 教学目标。2001年开始将康复治疗学纳入全日制高等教育以来, 康复教育处于快速发展状态, 社会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转归过程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现代康复医学的目标从生理功能康复向跨学科综合康复协作发展, 大大提升了《康复心理学》课程的重要性。《康复心理学》教学目标应紧紧围绕着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专业情感、职业道德确定, 满足专业培训的要求, 提升学生对现代康复和健康的理解, 掌握基本心理学理论和心理咨询、治疗技巧, 扩展临床思维[5]。明确了教学目标, 再通过具体化, 使之细化为有较强操作性的教学行为。 (2) 教学内容。科领域宽广、重难点分散、内容较多、课时偏少是《康复心理学》教学实践中一个共性的问题, 概念图可以有效地通过描绘宏观、中观和微观的知识结构图来呈现课程知识内容, 采用可视化的形式建立整体的学科知识框架。通过概念图可以弥补线性文本罗列知识内容的不足、消除学生概念理解混淆、知识提取准确度差的现象。纪宏伟、钟志华 (2011) 认为概念图在体现教学任务的范围、序列及表达类属关系上可谓得天独厚[6], 它将各个概念及其关系采用层状结构形式排列, 呈现出系统、清晰、完整的知识网络结构, 有利于学生以知识板块化、结构化的方式存储知识, 避免了因讲授知识点多引起教学内容出现繁杂、零散、混乱现象。由于概念图具有生成性, 能够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与扩展不断地被充实、丰富, 成为动态呈现教学内容的最佳工具之一。通常, 教师根据教学需要会设计单元、章/节的概念图和重难点的单个概念图。图1是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的一个重要知识点的单概念图。 (3) 教学策略。念图策略是一种按照概念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将一个概念和与其相互关联的其他概念组织在一起形成概念网络的教学策略, 其目的是以可视化的方式呈现概念之间的关系。它作为有效的教学策略正在被高校老师们所熟悉, 李晓慧等人 (2010) 的研究发现, 将概念图策略应用于教学过程不失为一种高效的方法, 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7]。图2展示的是一种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概念图教学操作流程。

指导大学生制作概念图时, 可以给他们提供一系列相关概念, 让他们依据这些概念来制作;在观察他们的概念图作品时, 教师要及时作出反馈, 肯定优点, 指出不足, 提出建设性的修改意见。粉笔加黑板、纸加笔是徒手绘制概念图的常用工具, office、wps这些常用的办公应用软件也可以在电脑中制作概念图;Inspiration、MindManager则是专用的概念图制作工具。实践证明, 它们都是较好的制作概念图的工具, 使用计算机工具制作概念图更具有存储快易、交流便捷、操作简单、交互性强的特点。师生在教与学的活动中借助概念图能够尽情地表达在《康复心理学》领域中研究的各种问题, 展现充满创意和灵感的思维火花, 创造出美丽多彩的课堂故事。

概念图为《康复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带来了活力, 极大地促进了师生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水平的提升, 开发了大学生的空间智能, 实现了教学相长。

摘要:概念图是用来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 是表示概念和概念之间相互关系的空间网络结构图。概念图策略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和促使学生学会学习, 可以应用于《康复心理学》课程的教学设计, 以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概念图,《康复心理学》,教学设计

参考文献

[1]郑魏, 杨雪, 黄海林.基于概念图的护理学课程教学设计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0, (5) :69-71.

[2]Joseph.D.Novak&D.B.Gowin. (1984) :Learning How to Learn.New York and Cambridge, U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赵金坡, 黎加厚.概念图在小学高年级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 2004, (7) :65-67.

[4]何克抗, 郑永柏, 谢幼如, 等.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3.

[5]苏程, 刘军.浅谈《康复心理学》教学现状与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 2010, 5 (11) :258-259.

[6]纪宏伟, 钟志华.运用概念图促进课堂教学的认识和思考[J].高教论坛, 2011, (7) :67-69.

篇14:老年痴呆患者的康复训练

要让老年痴呆患者重建其生活自理能力,就要尽可能唤起他们对最基本的生活常识的记忆。这些常识都是患者曾经知道的、已经储存在大脑里的东西,只是伴随病情加重而不断丢失。如果能经常提取、反复储存,遗忘速度就会大大减慢。

唤起远去的回忆

老年人阅历丰富,有很多美好而有意义的往事。虽然痴呆患者近期记忆受损,但大部分远期记忆仍然保存。而且远期记忆是一些实在的材料,患者可以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抒发自己的意见及情感,在与亲朋分享过往光辉岁月及成就的时候,会有助于他们重新肯定自己,从而产生自豪感和满足感,减少抑郁。通过反复的回忆,对提高记忆,延缓衰退,促进智力的恢复也是十分重要的。

此外,我们还可以有意识地做一些具体的记忆训练:

瞬时记忆护理人可以念一串不按顺序排列的数字,从三位数起,每次增加一位。如:125、2334、51498……念完后立即让患者复述,直至不能复述为止。

短时记忆给患者看几件物品,如:手机、苹果、饭碗、电池等等,然后马上收起来,让他回忆刚才看到了什么东西。物品数量可由少到多,逐渐增加,观看的时间可由长到短。

长时记忆不时让患者回忆一下家里亲戚朋友,原来单位同事的姓名,前几天看过的电视内容,家中发生的事情等等。

有益的智力训练

智力活动内容其实非常丰富,如逻辑联想,思维的灵活性能力,分析和综合能力,理解表达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常用的训练方法有:

(1)逻辑联想、思维灵活性训练从儿童玩具中去寻找一些有益于智力的玩具,如按照图纸用积木搭出各种造型。

(2)分析和综合能力训练经常让患者对一些图片、实物、单词作归纳和分类。比如拿出一些小孩用的图画卡片,让患者将动物、植物、生活用品等分开归类。

(3)理解和表达能力训练给患者讲述一些事情,讲完后可以提一些问题让患者回答。

(4)数字大小、多少的概念和计算能力的训练如将筷子分成两堆,让患者比较哪堆多,哪堆少。

还可以让患者进行一些简单的家庭消费帐目计算,如去商场购买回一些日用品后,让他们帮忙算一算,每样物品各花费了多少钱,共消费了多少钱,还剩下多少钱。

明朗清新的感观刺激

均衡适量的感官刺激可令大脑保持觉醒,但过多或不明确的刺激,反而会导致患者行为上的混乱。因此,在居住环境上应该注意:

1.墙壁和地板避免选用迷乱、复杂的图案。

2.在规律化的生活中添加一些变化,如在家庭的摆设中加入不同的色彩。因为刻板的生活、沉闷的色彩可令患者处于感官失衡的状态。

3.控制环境的噪音。因过强的电视或广播的噪音,会令患者不能明白和处理过多的资料。

同时,我们还可利用与患者的每一个接触,提供感官的刺激。如:喂食时先让患者看一看、嗅一嗅食物;天冷时递上一条温暖、柔软的毛巾;谈话时轻轻地拍按和抚摸;以及手、脚的按摩和音乐欣赏等等。重要的是要注重患者的“贴身感受”。

随时不忘沟通

上一篇:通信光缆实习总结下一篇:英语在线听力翻译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