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的护理体会

2024-05-11

老年患者的护理体会(通用10篇)

篇1:老年患者的护理体会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6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运动护理及病情观察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全部病例临床症状好转或消失,空腹及餐后血糖控制较好。结论:通过临床护理消除糖尿病症状,控制高血糖,使血糖降到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强体质,以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关键词:老年人;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3-0193-01

老年糖尿病病人代谢紊乱症状群不明显:代谢紊乱症状群指“三多一少”,即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减轻[1]。选取临床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临床60例临床护理方法进行分析。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收治的6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60~72岁,血糖10.3 mmol/L~20.8 mmol/L,三多一少典型症状为首发表现就诊者。

1.2 治疗:饮食疗法为基础,终身如日;运动疗法宜适当,贵在坚持;药物疗法求效果,治必达标;教育疗法宜普及,助患成医;血糖监测常应用,适时调整。护理

2.1 心理护理: 老年糖尿病患者随着病情的发展出现多脏器功能受损及各种并发症,给病人及家属带来很大的经济及心理上的压力。病人由于控制饮食、长期服药或注射胰岛素带来的烦恼,对合并症的忧虑,对低血糖症状及各种合并症防治措施所致副作用的恐惧等不良心理,使他们对病后的生活失去信心;病人又因内分泌紊乱易于烦躁、激怒、情绪激动等引起应激激素的分泌,引起血糖波动及其他异常[2]。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要求护理人员关心、鼓励病人及家属,讲出自己的感受,耐心听取其提出的问题,指导其达到最佳心理状态,以便认真执行医嘱,使病人以良好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的进行。

2.2 饮食护理:饮食疗法是糖尿病的基础治疗方法,是控制血糖和减轻症状的重要途径,应贯穿于糖尿病病人健康的全过程。护理人员应对病人及家属进行正确的饮食指导,维持合理体重和营养状态,防止血糖过高,预防或推迟并发症的发生。饮食治疗的关键在于控制总热量。提倡食用粗谷类和适量杂粮、绿叶蔬菜、豆类及含糖成分低的蔬菜水果等;限制饮酒及进食甜食,包括各种食糖及糖果、甜点心、冷饮、含糖饮料等;忌食油炸、油煎食物。每日摄取的蛋白质中,动物蛋白应占总量的1/3,以保证必需氨基酸的供给。炒菜宜用植物油,每日摄取食盐应限制在6克以下,少食动物内脏、蟹黄、鱼子、虾子等含胆固醇高的食物,以免促进和加重心、肾血管并发症的产生。饮食中应增加纤维素的含量,纤维素可促进肠蠕动,防止便秘,同时可延缓食物的消化吸收,降低餐后血糖高峰,每日饮食中纤维素的含量不宜低于40克。以上的饮食治疗方案仅是原则性的,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应观察患者并按实际效果做必要调整。

2.3 运动护理:强调老年糖尿病病人进行适度的运动,在帮助病人制订运动方案时,应根据老年病人的身体状况、病情程度及有无并发症等选择运动量和运动方式,不必强求一致。一般从短时间、小运动量开始,循序渐进。剧烈运动或不运动对老年糖尿病病人不利。通常选择餐后1~1.5小时进行运动,运动前或运动中可适量加餐(如3~4块苏打饼干或1个水果)。运动后测血糖,观察是否稳定。可随身携带糖果,以防低血糖发生。如呼吸费力、头晕、眼花、出大汗、面色苍白、胸前有压迫感等现象,应立即停止运动。随身携带糖尿病卡,便于意外时急救。运动时要注意足的保护,鞋袜要宽松柔软、合脚,每次运动前要仔细检查双足皮肤有无破损、溃疡,鞋内有无异物,避免不必要的痛苦。避免在恶劣天气中运动[3]。老年病人运动时,最好由护理人员监测,以防意外,便于急救。

2.4 病情观察和对症处理

2.4.1 定时监测尿糖及血糖,随时掌握病情。糖尿病病人的尿糖及血糖测定十分重要,测尿糖方法简便易行,可每天测量,分析病情。但老年糖尿病病人不能仅根据尿糖测试结果来调整治疗。测量早、中、晚饭前和睡前的尿液,留尿前30分钟小便一次,让膀胱排空,然后于三餐前及睡前留尿做尿糖定性实验,并正确记录。

2.4.2 观察代谢改变的症状、体征及处理方法。低血糖反应。如患者出现疲乏、饥饿、出汗、恶心、面色苍白、发抖、烦躁、视物模糊、反应迟钝、行为改变等表现应及时处理;神志不清醒者口服糖水、果汁或其他易吸收的碳水化合物。如治疗无效,可多次口服糖,必要时可考虑静脉注射50%葡萄糖20~100毫升。也可应用胰高血糖素1毫克肌注,适用于一时难以建立静脉通道的院外急救或患者自救。高血糖反应。多饮、多食、多尿、恶心、呕吐、视物模糊或复视、头痛、腹痛、倦睡、虚弱、皮肤潮红、呼吸深快、脉搏细速、体温升高、丙酮味呼吸、低血压、进行性昏迷。处理方法:及时留取血尿标本,如病人处于清醒状态,可以喝不含糖饮料、水可降低高渗状态,并及时请示医生给予相应处理。

2.5 胰岛素注射技术及注意事项:胰岛素治疗不良反应的观察与处理。低血糖反应。主要与胰岛素使用剂量过大有关,表现为头昏、心悸、多汗、饥饿甚至昏迷;对低血糖反应者,及时检测血糖,根据病情进食糖类食物或静脉推注50%葡萄糖20~30毫升;按时进餐及适量运动是预防低血糖反应的关键,患者应学会按规定的时间和量进餐并合理安排每日的运动时间和运动量,若就餐时间推迟,可先食用饼干等。胰岛素过敏主要表现为注射局部瘙痒、荨麻疹,全身性皮疹少见,严重过敏反应(如血清病、过敏性休克)罕见;对过敏反应者,立即更换胰岛素制剂种类,使用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等脱敏治疗,严重者需停止或中断胰岛素治疗。

参考文献

[1]叶山东,朱禧星,编著.临床糖尿病学.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0:13,14,22,36.[2] 赵洪霞,张建梅.糖尿病患者健康知识水平调查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3):89-90.[3] 陶桂萍,老年病人的护理[J].黑龙江医药,2009:12(6)6.

篇2:老年患者的护理体会

作者:文良平

【摘要】神经内科一直是安全隐患较高的科室,在其收治的患者中,通常老年患者为主要群体,由于老年患者经常伴有精神异常、感知障碍、意识障碍及运动障碍等情况,治疗期间极易出现不安全因素。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重,老年患者的基数也在不断加大,对于神经内科老年患者的安全护理技术提高成为了必然要求。

【关键词】神经内科;老年患者;安全护理;隐患

一.引言

一般来说的安全护理是指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工作中,要求严格遵循护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准确无误地执行医嘱,实施护理计划,确保病人在治疗和康复中获得身心安全对于神经内科老年患者来说,要求更加仔细,为防止治疗期间患者病情恶化或发生意外,应按照专业特点进行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护理。

二.安全护理隐患

1.跌倒:老年患者普遍衣着肥大,住院区经常进行清理,地面较湿滑,极易跌倒。且老年患者病情常伴有神经萎缩、血压异常、视力下降、语言表达能力下降、抽搐晕厥等情况使患者的自理能力下降甚至消失,无人护理或防护措不到位时时易跌倒。

2.坠床:伴有抽搐晕厥、神经异常、脑萎缩的患者在无床栏保护或突然你刚发 情况下均有坠床危险;部分患者家属或陪护应患者要求擅自解开患者身上的约束带也是导致患者坠床的诱因之一。

3.烫伤、冻伤:由于老年患者皮肤敏感度下降,对温度反应较迟钝,在使用热水袋及生活饮用热水时极易产生烫伤;部分患者需要冰袋进行见闻,长时间在同一部位使用冰袋而患者本身反应迟缓的情况下产生冻伤的几率加大。

4.压疮:由于患者长期卧床,且老年患者皮肤较薄、新陈代谢缓慢皮肤较敏感。患者全身营养状况差,部分患者伴有大小便失禁、运动障碍等情况。,一旦护理不到位,就会产生压疮。

5.非计划性拔管:一些为进行约束带约束的老年患者本人,或陪护家属在患者不适时经常发生在拔管指征未达标的情况下拔出治疗性或诊断性导管,如:尿管、胃管、术后引流导管、中心静脉导管、气管导管等。6.急性心力衰竭、静脉炎:患者擅自调节输液速度,忽略自身心肺功能问题的情况下可能造成急性心肌炎;在神经内科进行的输液治疗中多使用高渗透类药物,对血管刺激较大,一旦药液外渗有很大几率导致静脉炎症的出现。7.窒息:老年患者会厌部位知觉下降,吞咽反射降低,且部分患者患有食道疾病。通常有饮水呛咳、吞咽困难的状况,伴有食物误吸的危险。一些患者需要进行鼻饲,患者家属或陪护擅自进行鼻饲的操做不当也会引发窒息。

8.走失:老年痴呆症患者走失居多,部分患者记忆力减退、意识下降、方向感消失,陪护或湖人人员的看护不到位容易使患者走失。

三.常见隐患的对策

1.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剔除安全隐患。针对神经内科老年患者多发危险进行风险研究与预防提案研究。例如:室内线充足;保洁员拖地时挂起警示牌,坐具与病床随时检查稳定性,病床刹车检查是否锁住;病房走廊安装横向扶手;卫生间全部使用座便器,安装竖向扶手及,便于患者站起时借力并安装报警器;湿滑房间整体增设防滑垫;病人服装合体,鞋子防滑合脚;护送患者外出进行必要检查,轮椅和平车要扣好安全带;危重患者外出时要由护士护送;呼叫器放在病人可触及的地方,并教会病人及家属正确使用。2.综合评估,设立具体预案。评估患者,筛查高危人群要贯穿病人住院始终。老年病人入院时,要认真评估,包括:生命体征、情志、自理能力、饮食吞咽、皮肤及排、职业及家庭状况等。确定为高危对象后,护士和家属双方签署“老年危重患者护理注意事项告知书”,佩戴特殊识别带,并在患者活动范围使用安全警示卡。

3.具体宣教,责任到人。老年患者自我意识较强,且认知能力下降,这种情况下不服老不远求人帮助的心理极易导致其安全出现隐患,护理期间应不断进行沟通与宣传,提高老年患者自我安全意识。在针对患者的护理期间尽量对患者责任傲人,患者由基本固定的护理人员ie手,不轻易更换,尽量做到身边不离人。4.提高护士本身护理技术。坚持终身学习理念,使护士不断学习先进的护理检验,提高自身业务能力。使其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过硬的操作技术、沉稳的心态以及良好的判断力与应急处理能力。对于老年患者的护士来说,职业道德和安全护理教育同样重要,提高护士的法律与规范意识,自觉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牢记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护士长加强意外事件多发时段的监督安排,对护士执勤做到合理安排。

四.总结

篇3:老年患者的护理体会

1 心理上的护理

面对老年人, 心理上的护理比身体上的护理要多一些, 要重要一些。有些老年人实际年龄很大, 但是面对这一特殊人群不能说他们老, 相反要夸奖他们长得年轻, 心态不老, 有青春活力, 朝气蓬勃, 让他们从心里感到他们不是“废物”, 还能为孩子们做贡献。哪怕在康复的过程中取得的一点点的进步, 也要大张旗鼓的表扬他们, 要让他们感觉到的是成就感, 要让别人知道, 尤其是在他们的孩子们面前。“看, 我不老, 医师护士都夸奖我呢, 我没有成为你们的累赘。”有些时候, 我们还要和这些老年人进行沟通, 交心, 做朋友。我们要通过做游戏, 做孩童游戏来进行彼此沟通, 他们非常愿意参加这样的活动。通过做游戏, 我们聊天, 开玩笑, 相互了解, 这样我们就可以收集到患者的一些鲜为人知的信息, 从而为我们医护人员制定合理的诊疗及护理计划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我科曾收治一位83岁的女性, 股骨颈骨折术后的患者, 来到医院后, 很听话, 配合医师护士, 让干什么就干什么, 很少说话。康复的速度特慢, 独生子很着急, 经常问为什么, 我们也不知道。再一次清理她的床头柜时发现里面都是我们发给她的止痛药物。我们拿走她也不说话。之后我们对其进行心理疏导, 她和我们说, 儿子做生意赔了, 欠了很多钱, 需要还, 她还生病了, 也要花钱, 儿子又很孝顺, 她不想让儿子辛苦, 决定一死了事。我们告诉她, 只要你还健在, 儿子就会有动力, 可以再来。我们还捐款给她, 她儿子也对她讲了她对他的重要性, 渐渐的老人打消了自杀的念头, 积极用药, 配合治疗, 很快的康复出院了。

2 对症护理

所谓的对症护理就是指针对老年人的病因进行护理。记得科里收治了一位肺炎伴有SUNDOWN综合征的患者, 每天一到黄昏的时候, 便出现躁动不安, 易激惹。无论我们怎样做都不能满足他的要求, 严重的时候患者张嘴骂人, 动手打人。但是天一暗下来, 他又恢复正常, 和常人一样。面对此患者, 我们不知所措。针对患者的行为变化, 我和几个同事上网查阅资料, 知道该如何对待这样的患者。从此每到傍晚将来临时, 我们便和患者聊天, 给他喝一杯热牛奶或者饼干, 分散其注意力。有时把窗帘放下, 让其感觉不到黄昏的到来, 之后和他聊一些他过去的事情, 重点是让患者说, 我们随声附和, 因为这个患者小时候家里很穷, 童年很苦, 所以我们就充分的体现出我们的同情心, 让患者感觉到我们很有责任心, 很同情他, 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帮他躲过了那段难熬的时间段。在出院前, 我们对他的家人进行了卫生宣教, 告诉他们如何护理。在以后的随访中, 家属对我们特别的感谢, 说我们帮了他们一个大忙。

3 卧床患者的护理

由于疾病的原因, 使大部分老年人丧失了劳动能力, 生活不能自理, 甚至瘫痪在床。面对这一特殊人群, 我们拟定了护理计划, 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减少了卧床患者的并发症。现将护理计划介绍如下: (1) 定时翻身:每2h翻身一次, 依次为左侧卧位, 仰卧位, 右侧卧位。当患者处于侧卧位时, 要用枕头或者软垫顺着脊柱的方向放置, 其目的是防止患者在回到原来的卧位。下腿伸直, 上腿屈曲, 两腿之间置一软垫, 防止压疮。每翻身一次, 按摩受压部位5~10min, 尤其是枕骨隆突, 肩胛骨, 肘部, 骶尾部及足跟, 以促进血液循环, 减少压疮的发生率。 (2) 口腔护理:由于生活自理能力受限, 我们每日做口腔护理两次 (早晚各一次) 。用洗必泰漱口液棉棒擦拭口腔, 按照刷牙的顺序, 最后是舌面。一共3个棉棒, 上牙齿, 下牙齿, 舌面各一个棉棒。防止口腔感染。 (3) 皮肤护理:a.大小便失禁患者的皮肤护理:大小便失禁的患者皮肤检查同翻身一样, 每2h一次。如果患者有大小便, 用湿巾轻擦干净后, 涂抹一层护肤霜, 再抹上爽身粉, 借以保持皮肤的干燥。女性患者外阴尤为重点。b.水肿患者的皮肤护理:由于疾病的原因, 出现皮肤水肿, 我们给患者用气垫床, 纯棉线的患者服, 加上定时翻身, “轻”字为先, 避免碰伤皮肤, 从而减少患者的痛苦。除此之外, 每天更换床单被罩, 通风换气, 保持病床单位的清洁干燥。让患者住的舒心。

4 饮食护理

老年人的消化道就像机体的所有组织一样, 日渐衰退, 不可避免的发生一些变化。比如牙齿脱落, 松动, 味蕾敏感性差, 吞咽不便, 胃肠的蠕动减慢等均发生了变化, 加上生病卧床的原因, 大部分老年患者都有食欲减退, 容易发生腹胀, 便秘等。对此, 我科和院里的食堂联合: (1) 合理配餐。做到:食物烹调尽量做到色香味俱全, 并保持一定的水分。 (2) 合理饮食。多食富含维生素、粗纤维的食物和适量水分, 减少便秘。 (3) 按时进餐, 晚餐不宜过保。早餐和午餐后有间食, 主要是热牛奶, 饼干。不主张老年人喝咖啡。如果有的患者要喝, 只能在早餐后喝, 而且少量, 大约在100~150mL。这样可以不影响患者睡眠。 (4) 少糖、低盐饮食。少糖饮食可减少糖尿病的发病率。低盐饮食, 可减少高血压冠状动脉硬化的发病率。 (5) 对牙齿有松动或者有脱落的患者, 进软食或者糊状餐。所谓的糊状餐是将营养均衡的菜蔬制成糊状供患者食用, 营养一点没有缺失。

5 总结

篇4:老年患者的护理体会

【关键词】慢性疾病;老年人;安全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

老年患者是住院病人的特殊群体,老年人易患慢性病,如中风、高血压、糖尿病、老年痴呆等[1]。患病时间长,对治疗丧失信心。老年人年老体弱,行动迟缓,安全防范功能差,视觉、听觉功能随年龄增大越来越差,他们看到的、体会到的都是自己衰弱的一面,容易产生孤独、自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对疾病的康复产生很大的负面效应[2]。所以老年患者的护理不同于一般病人的护理。笔者就老年患者的护理谈谈自己的一些观点和看法。

1老年患者的安全护理

1.1老年人肢体协调能力减弱平衡失调、脚抬不高、关节不灵活、视力听力减退。住院期间易发生老年伤害事件。如跌倒、坠床、烫伤等。尤其夜间上卫生间时发生频率更高。护理人员需加强对患者进行安全宣教,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病室的床、桌、椅子的用品位置合理,定置摆放,室内光线柔和,地面保持平整无障碍物,衣服宽松舒适、拖鞋要防滑,起床动作宜缓慢,睡醒后不宜突然坐起,夜间尽量少上厕所,睡前把便器放在床旁凳子上,病床两侧设防护架,热水瓶统一放置。

1.2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3],咽及食管的蠕动能力减弱,吞咽功能出现障碍,轻者仅一阵呛咳,重者气道堵塞,窒息而亡。因此护理人员应高度重视,食物以半流质为宜,汤和水类容易引起呛咳,病人进食速度不宜过快,细嚼慢咽,采取舒适体位进食。最好取坐位或者半卧位,患者上半身应抬高30-45度,利于吞咽。

2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

2.1老年患者常患多种疾病,容易产生悲观的情绪,认为自己老来无用,没有社会价值了,还要给家庭孩子增加负担。护理人员要多与患者沟通,主动关心患者,鼓励帮助老年患者正确认疾病,重塑正确的生活态度,使其心胸开阔,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告诉患者,你的存在就是对子女最好的回报,一个人的家庭责任感,对家庭,对亲人的爱和被爱,关心和被关心,都是一个人的价值得体现,而且是一种很值得尊重的社会价值,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2.2老年患者情绪不稳定,易激怒、爱挑剔、爱唠叨、固执刻板。对这种性格的老年患者护理人员要有耐心,抱着一颗宽容豁达的心去与他们交流,用行动去感化他们,给予热心周到的护理,是患者把护理人员当做亲人来看待,愿意向你敞开心扉,倾述内心想法,主动配合治疗。

2.3老年患者入住医院后,因环境的改变,容易孤独感,情绪低沉。甚至产生焦虑、恐惧不安的心。护理人员应加倍地关心他们,给予适度的心理疏导,多与其进行语言交流,指导家属多来探视陪伴,使患者感受到家庭和医院的双重关爱,消除不良的心理状态,恢复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3老年患者的饮食护理

老年人脾胃虚弱,消化功能减退。所以饮食首先要定时定量,少食多餐。食物原则以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的细软的饮食位宜。老年人宜食米汤、稀粥、豆浆、藕粉、燕麦片、黑芝麻糊、大枣、山药、枸杞、核桃、银耳、黑木耳等食材。注意补充维生素和钙,如新鲜蔬菜、水果、虾皮以及骨头汤。并根据患者的疾病情况,合理安排饮食。心脑血管疾病合并高血脂症,尽量以素食為主,严格控制脂肪摄入量,多吃豆制品及鱼类,不宜吃海鲜食品,糖尿病患者严格控制主食,多食高纤维食物及各类蔬菜。

总之,护理人员要对住院的老年患者详细全面的身体评估,给予老年患者全身心的,周到细致的护理,帮助患者树立治疗的信心,心情愉快地接受治疗,淡定地看待病情,以使老年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曾丽,秦红春.老年患者护理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15):150.

[2]冷霞.老年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中国民康医学,2012,(10):1231-1232.

篇5:老年患者的护理体会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6月~3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男18例,女22例。年龄60~81岁,平均年龄(70.2±1.8)岁,病程2个月~2年,平均病程(11.6±2.6)个月,其中心绞痛患者14例,心肌梗死患者16例,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10例;观察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62~82岁,平均年龄(72.3±1.4)岁,病程3月~2年,平均病程(12.6±2.7)月,其中心绞痛15例,心肌梗死12例,无症状心肌缺血13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史及临床表现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全部患者入院后均给予降脂、降压、降血糖、强心、利尿等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一般护理,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指导患者合理用药,合理饮食,并及时向主管医师汇报患者病情。观察组患者在对症治疗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①饮食护理:患者的高盐、高脂饮食是诱发老年冠心病的主要因素,因此密切监测患者的饮食情况,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并监测患者血压、血糖、血脂的变化情况。②药物应用:患者病程较长,诱因较多,因此正确、有效的药物治疗可以明显的控制病情变化,对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合理的药物治疗可以控制患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等并发症的发生率。③心理护理:在住院期问,护理人员应多和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积极解决患者遇到的问题,使其有效的配合治疗,提高疗效。④冠心病预防知识的宣传:向患者讲解冠心病的知识,使其了解自已的病情,提高对疾病的认识,杜绝冠心病的高危诱发因素,从而有效地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4]。

1.3 判定标准

治愈:患者的不适消失,检查无异常;有效:患者存在不适,通过检查发现已经基本达到了正常水平;无效:患者的不适未得到缓解,检查发现治疗前和治疗后无差异。

1.4 统汁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 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饮食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冠心病发病率不断提高,冠心病的高发人群为老年人,病情急重,如抢救不及时则危及生命。冠心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具有较高的危险性,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发病时有明显的压榨痛和窒息感,和较为剧烈的灼烧样疼痛,一般会伴有左侧肩背部的放射痛,疼痛持续约l~5 min,甚至长达15 min,疼痛可以自己缓解,在休息或者服用硝酸甘油后,也可缓解。

目前临床上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主要方法是采用药物治疗,在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效果及治愈率。本文研究发现,给予综合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和治愈率均高于给予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

在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效果及治愈率,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谢亚利.舒适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心理和生活质量影响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7(11):11-13.

篇6:基础护理学:老年鼻衄患者的护理

2 主动增进了解,加强角色置换,促使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治疗。随着护患关系的深入发展,和蔼可亲、淳朴可信、精诚可托的护士形象就深植患者心中。我们利用语言暗示的效应,运用自身角色的威信,使患者放弃对疾病的胡乱猜测,缓解患者不适及病重的感觉。对高血压、心脏病引起的鼻衄患者应严格查房制度,经常巡视,并严密监测血压的波动,避免使患者情绪波动,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如发现患者面色苍白、出冷汗、烦躁不安、口干脉快、血压降低等情况,提示患者进入休克前期,应立即协助医生做好急救措施。对后鼻孔出血已行后鼻孔栓塞的患者更应加强护理。对伴有脑栓塞的鼻衄患者,在行后鼻孔栓塞后,应观察患者情况,加强巡视,避免患者因咽反射不敏感导致误咽、误吸。长时间鼻腔填塞敷料压迫止血的患者,常常因缺氧导致头痛,应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必要时根据医嘱给以持续低流量口腔吸氧,减轻细胞缺氧,以免加重鼻出血及心脑并发症的发生;并嘱患者未经医生许可切不可自拔纱条。止血后,偶尔有血性眼泪属正常现象,患者不必惊慌。对流入口腔内的血液尽量吐出,切勿咽下,以免刺激胃粘膜,引起恶心呕吐。在护理过程中,我们利用护患之间的年龄悬殊,充分运用角色互换,加深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认同感,更进一步加深了护患感情。

3 注意环境对心理的影响,满足患者的需要,为患者创造良好的心理护理氛围。多数老年人住院后加重了孤独感和疏离感。由于常规生活秩序被打乱而极需适应新环境,常引起焦虑和烦恼。因此,要尽量给患者营造一个舒适的休养环境,保持病房清洁整齐,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光线柔和,使患者感到温馨舒畅。重病患者应与一般鼻衄患者隔离救护,以免影响病情较轻或已趋康复的患者诱发高血压而再次发生鼻衄。除常规消炎、凡士林纱条填塞、硝酸银烧灼止血外,每晚睡前加服云南白药0.5g、鲁米那0.06g,加强夜间巡视病房,监测血压,日间氯麻液喷鼻1次/h(氯麻液为氯霉素与麻黄素合剂,具有消炎、收缩粘膜血管的作用)。入睡前鼻腔滴复方薄荷油,保持鼻粘膜湿润。并给患者温水泡脚,室内保持适宜的湿度、亮度,尽量满足患者的生理需要,将患者安排到小房间,并给以精神上的安慰,帮助患者做好生活护理。如夜间患者突然发生鼻衄,护士应迅速、镇静,采用简便的止血措施,用手指轻压两侧鼻翼10min,额部、颈部置冰袋冷敷,使血管收缩,减少出血;并稳定患者情绪,迅速通知医生处理。我们曾接诊过这样一例典型患者,每日0~3时双侧鼻腔出血,量大,并伴有严重失眠、头晕,达数十日。我们在连续凡士林纱条填塞3次无效后,给患者行后鼻孔栓塞。

篇7:老年患者的护理体会

吞咽、迷走和舌下神经的核性或核下性损害产生球麻痹。进食及饮水时出现呛咳,液体从鼻孔流出,食物不能向咽部移动,食物及唾液常滞留于口腔。重者常张开口流涎,不能讲话和吞咽。假性球麻痹症状与球麻痹相似,但讲话困难比吞咽困难更明显,咽反射存在,伴有强笑、强哭等症状。

护理

1 认真观察神志及饮食情况。经口进食时是否呛咳,进食所需的时间,每口及每次进食量及种类,进食时是否有情感失禁(强哭、强笑)。

2 观察吞咽及模拟吞咽、咀嚼动作,口唇闭合的情况,有无喉头上抬及颈部运动的情况。

3 饮水试验可以判断吞咽障碍的程度。方法:让患者按习惯自己喝下30 ml水,观察所需时间及呛咳等情况。正常人1次咽下(从口至喉头运动为准),时间不超过5s。

4 心理护理。病人有肢体运动障碍,语言和吞咽障碍等,对他们的打击很大,产生恐惧、自悲、紧张心理。护士要安慰和关心他们,消除不良心理。生活上给予帮助,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5 口腔护理。吞咽困难的患者,进食时口腔容易存留食物残渣,应及时协助清洁口腔,可在饭后用生理盐水漱口。流涎、不能经口进食的患者,要进行口腔护理,4/d。

6 康复训练。根据饮水试验,吞咽功能ⅰ~ⅲ级者不用训练可以正常饮食,只需指导其进食的方法、适合进何种饮食(如软食、半流质),必要时进行饮食监护。ⅳ~ⅴ级需要进行皱眉、闭眼、鼓腮、微笑、伸舌,以对口腔、颜面肌及颈部屈肌的肌力行强化训练。并进行摄食训练,从胶冻样食物向糊状食物过度,如食藕粉等利于吞咽。进食时以躯干后倾和轻度颈曲位较好,不易引起误咽。

篇8:骨科老年患者的护理体会

关键词:骨科,老年人,护理,体会

骨科老年患者由于卧床时间长, 肢体活动受限, 加之老年人各脏器功能衰退, 免疫力、抵抗力降低, 常伴有其他疾病导致易出现并发症。为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早期预防及加强护理显得尤为重要。现将我科老年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我科2008年1月-2008年12月共收治老年住院患者121例。男76例, 女45例, 年龄55~81岁。其中腰椎骨折48例, 肋骨、锁骨骨折23例, 上肢骨折19例, 下肢骨折22例, 骨关节病6例, 类风湿性关节炎3例。81例长期卧床占66.9%, 合并高血压、冠心病、支气管炎、糖尿病、前列腺肥大等62例占51.2%。无1例出现并发症。

2护理

2.1 心理护理

应掌握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患者入院时, 接触的是护士、医师, 等待的是各种检查、治疗及手术, 尤其是老年患者手术后, 因环境改变和疾病的折磨, 又担心预后不佳, 因而在情绪上常表现为烦躁、焦虑、恐惧、易激动等, 这些心理状态都不利于疾病康复, 为解除患者思想负担, 使之积极配合治疗, 应给予患者心理上的安慰, 积极与患者沟通, 解除患者的思想负担。应根据患者的经历、文化素质、生活习惯、家庭情况及经济状况等, 采取不同的方式与患者进行沟通[1]。使患者对自己的疾病有所认识, 充分了解手术后疼痛、肢体功能恢复情况。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积极配合治疗。

2.2 疼痛观察与护理

患者一般在麻醉作用消失后开始感觉伤口疼痛, 24h内尤其明显。凡是增加切口张力的任何动作, 如翻身、咳嗽都会使疼痛加剧, 这时护士应及时与医师沟通, 根据患者体质及身体状况, 给予适当的镇痛剂[2], 并密切观察用药后的情况。对下肢石膏固定或绷带过紧包扎, 应立即检查松解。

2.3 体位的护理

采取不同的卧位, 对减轻症状, 防止并发症有一定作用。协助老年患者采取正确而舒适的体位。患者术后回病房要平卧, 下肢手术时下肢要取功能位外展15°~20°;关节内外放置沙袋, 防止髋、膝、踝关节内收、外旋。观察患肢皮肤血循环、温度、感觉、肢体肿胀、运动情况。必要时将患肢抬高15°~30°。放置引流管的患者, 要观察引流量、颜色、伤口情况, 术后伤口渗血时, 应及时更换敷料。

2.4 饮食生活护理

患者住院后生活习惯改变, 活动减少, 基础代谢率降低, 胃肠消化腺分泌力减弱, 骨折早期应给予低脂、高维生素、含水分多、清淡易消化的半流食, 后期可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饮食。建立规律的生活习惯, 定时就餐, 定时排便。护士在生活上给予必要的协助。

2.5 预防并发症的护理

2.5.1 褥疮的预防:

卧床或需牵引患者, 因全身血液循环差, 皮肤抵抗力低, 局部组织长期受压, 尤其是骶尾部、踝关节、足跟部等各个骨突处容易发生褥疮, 因此患者入院后应给予气垫、水垫等[3]。骶尾部骨突处加垫气圈。不能自行翻身的每隔2小时协助翻身。

2.5.2 预防呼吸系统感染:

老年人由于呼吸功能减弱, 长期卧床及术后患者因手术疼痛无力咳嗽, 加之久卧不翻身, 容易导致呼吸道分泌物坠积、造成坠积性肺炎, 应鼓励患者咳嗽、作深呼吸, 上肢能活动的鼓励作扩胸运动, 术后鼓励患者吹气球、咳嗽、咯痰。术后12h在护士的帮助下, 上肢手术患者可坐在床沿上进行活动, 但应注意保暖。协助卧床患者翻身时, 拍击背部使积痰易于排出, 若痰液黏稠可给予雾化吸入。

2.5.3 预防泌尿系感染:

老年人因肾功能减退、膀胱黏膜萎缩、前列腺肥大等均可引起尿潴留, 再加上卧床而易引起泌尿系感染。老年患者术后尿潴留也较为常见, 多因切口疼痛造成膀胱括约肌反射性痉挛以及患者不习惯床上排尿等引起。发现有尿潴留症状后应先安抚患者情绪, 然后嘱患者采取手挤压下腹或下腹部热敷按摩等措施。对时间过长或以上措施无效者, 应在无菌条件下导尿。嘱患者多饮水, 维持充分的尿量, 保持会阴部清洁。

2.5.4 防止骨延迟愈合:

老年人运动量减少, 骨细胞活动性降低, 而钙吸收利用率降低易发生骨质疏松, 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延长或不愈合, 嘱患者进食高钙食物, 在医师指导下口服钙剂。

2.6 康复指导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功能锻炼的必要性及正确锻炼的方法。首先鼓励患者做远肢端功能锻炼, 再鼓励患者做全身活动。功能锻炼由帮助患者被动运动逐渐过渡到主动活动, 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不可操之过急, 直到功能恢复。

3讨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生活质量的需求也相应提高。然而骨折术后及卧床不但给患者自身造成了身心痛苦, 也给社会及家庭带来了沉重的护理负担。应根据老年患者的生理及心理特点, 有针对性地预防和控制术后及卧床并发症, 加强心理护理, 可有效降低手术风险, 减少了并发症和病死率, 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让每位老年人享受健康的生活, 在延长生命的同时, 提高其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徐节.临床心理护理的要点及注意事项[J].实用医药杂志, 2009, 26 (3) :61-62.

[2]陈敏, 黄农锐, 李艳玲.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疼痛护理的临床观察[J].右江医学, 2008, 36 (6) :651-653.

篇9:老年骨折患者的护理体会

方法:手术前进行正确的心理护理,减轻手术引起的思想负担,指导肢体的锻炼方法,积极配合手术。老年患者手术后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防止术后并发症,正确指导患者功能锻炼和康复训练。

结果:本组22例患者,治愈22例,好转0例,死亡0例。

结论:老年人骨折后进行手术前后的心理护理、康复训练及功能锻炼的指导,使术后的并发症减少,是手术成功和肢体康复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老年骨折围手术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254-02

骨折是老年人最常见外伤,老年骨折患者在临床骨折患者的比例中呈上升趋势,骨折发生原因多因跌倒及车祸引起。老年患者大多数骨折前已经存在骨质增生及骨质疏松、老年性骨关节病等各种老年性慢性疾病,加上随年龄的增长,有轻微的外伤便可致骨折发生。骨折可以使老年人的肢体功能低下加重,也可以致使原有的疾病加重,导致老年人骨折后恢复缓慢、卧床时间较长、临床并发症增多。因此,我们有必要根据老年人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围手术护理策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2月至2012年10月我院共收治22例老年骨折患者,男11例,女11例;年龄在60岁至100岁之间,平均年龄75.3岁,均选择手术治疗。

1.2疾病特点。患者年龄偏高;临床并发合并症较多。长期卧床,容易引起尿路结石、褥疮等其它疾病。

1.3方法。手术前进行正确的心理护理,减轻手术引起的思想负担,指导肢体的锻炼方法,积极配合手术。老年患者手术后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防止术后并发症,正确指导患者功能锻炼和康复训练。

2结果

本组22例患者,治愈22例,好转0例,死亡0例。

3护理体会

3.1术前护理。手术前三日应配合医生对患者进行全身检查,包括各项常规辅助检查。

了解患者一些现存的及潜在的疾病,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从而提高手术的成功率,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皮肤进行清洁、消毒、备皮。胃肠道准备,遵医嘱通知患者术前6小时禁食水,晨起给予生理盐水清洁灌肠。术前进行常规备血。

3.2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老年患者的生活习惯、心理状态,积极主动的与其沟通,让患者了解并熟悉病房环境、同室的病友,让其家属多鼓励、安慰患者,让他们感到被关心、被尊重,减少其心理顾虑,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接受治疗。手术后机体生理功能被破坏,会给患者心理上带来很大创伤,应给予同情、支持与鼓励,要注意观察患者的思想变化和心理变化,积极主动的与患者进行沟通及交流,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增强其自我调控的能力,调整好心态。要求家属重视关心患者,使他们适应目前的生活方式,消除其心理负担,鼓励患者积极面对人生。让患者及家属了解相关疾病的预防、饮食、肢体的功能锻炼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争取早日康复。

3.3基础护理。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是否平稳。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尿量及病情变化。必要时给予吸氧,并观察患者意识变化。观察局部肢体血运情况,切口敷料渗血情况及手术肢体末端皮肤颜色、温度、感觉、功能情况。大量输血患者应严密观察有无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防止出现枸橼酸钠中毒。防止出现局部及全身感染,换药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各种导管操作时防止逆流感染。加强基础护理及生活护理,预防褥疮,坠积性肺炎及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发生。

3.4饮食护理。患者手术前应给予适当饮食,尤其是注意身体状态不佳、年龄偏大的患者,应配合医嘱进行全身支持疗法,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营养饮食,以增加机体抵抗力。术后6小时内禁食,6小时后开始进流质,如无腹胀可进普食,食物以不胀气,易消化,无刺激为原则,宜进营养丰富食物,多食新鲜的水果、蔬菜以促进机体愈合,并保持大便通畅。

3.5加强功能锻炼。护理人员要耐心的指导其功能锻炼的注意事项,多做示范,让患者掌握准确的锻炼方法。肢体的功能锻炼应分期进行。早期卧床患者可进行肌肉的舒缩训练,时间为术后几周。开始阶段,老年患者会感觉到肢体酸痛,会懈怠练习。护士应耐心说明锻炼的意义并给予正确的指导。老年人的机体耐受力弱,应当以患者不感到疲劳、骨折部位不感到疼痛为度。后期骨折已基本愈合,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积极主动进行功能锻炼,功能恢复同时应辅助于理疗按摩等方法,促进肢体功能尽快恢复。麻醉恢复后患者做主动踝(腕)关节屈曲及足趾(手指)活动3~4次/天,10~15min/次,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静脉血栓形成。宣教患者注意安全保护措施,防止疲劳,术后一周以主动活动为主,被动活动为辅。

3.6出院指导。告知患者定期进行门诊随访,每月复查X线,观察患肢髋关节、膝关节或肘关节的活动度,骨质愈合情况有无异常变化,休息半年,加强功能锻炼。

4小结

根据老年骨折患者特殊的生理特点及在围手术期护理的特殊性,应当给予适当的生理护理,注意观察其心理变化,保持正确体位,根据病情发生不同,指导老年患者采取正确体位,让肢体保持功能位。术后指导患者进行正确功能锻炼,鼓励患者采取主动功能锻炼及辅助锻炼两种方法,应循序渐进的进行。

参考文献

[1]王爱红,李素绢.李海玉.241例老年骨折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

药,2010,5(4):219

[2]王素贞.超高龄骨折患者的护理体会[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8,14(3):142

[3]黄飞燕,张爱斌,江朋.老年骨折患者的護理干预[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18):97-98

[4]苏向荣.老年骨折患者的护理及康复[J].吉林医学,2011,32(38):6025-6026

篇10: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要点

【摘 要】 高血压是中老年常见病、多发病。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当今发病率较高的老年人高血压病的康复诊疗及护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分析了临床护理老年高血压患者较合理的护理方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 高血压 临床护理 心理护理 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 R47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5-0206-01

心理护理、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

创建良好环境,增强患者对生活的热爱和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念,使患者早日恢复。发病诱因:过饱饮食、便秘、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大喜大悲、焦虑、忧郁、偏执、孤独、情绪消沉等,会使体内儿茶酚胺释放增多,血压升高,心率增快,使病情加重。患者要保持情绪平衡,有针对性地对患者存在的各种思想顾虑进行心理疏导,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信任度,消除其烦恼、多疑等情绪,对高血压的治疗及并发症的出现、进展都有积极的作用。向患者及家属说明精神因素与疾病形成的关系,教会患者掌握一定的心理应急方式,学会自我心理疏导调节,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如血压控制不理想,甚至有并发症或其他疾病,患者常为此感到悲观失望、恐惧。护理员应以诚相待,需耐心深入地了解患者内心世界,理解患者的痛苦,并给予其关怀、鼓励等情感援助,以消除其较脆弱的情感状态,让其保持平和乐观的健康心理,要消除其信心的不足,能让其积极的配合治疗,提高自控能力以利于最终战胜疾病。健康知识指导

加强健康教育,包括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并发症的处理、服药的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进行个性化健康知识教育,并且对患者家属进行示范、指导,针对其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等向患者及家属介绍防治高血压病的基本知识,帮助他们建立起高血压病的相关知识体系,使患者及家属充分认识到不良生活习惯的危害性,主动地建立起科学的生活习惯。鼓励和指导患者及家属积极参与学习并掌握自我保健、自我护理和自我管理的技巧,做到自我控制血压、定期检查心、脑、肾等脏器功能及眼底状况等。根据病情坚持长期合理用药,以减少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提高患者维护自身健康的能力,促进其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合理饮食、保持大便通畅、预防便秘

合理膳食是高血压病治疗的基础,对控制病情、预防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意义重大。饮食原则上应以清淡、易消化、低热量、低脂肪、低胆固醇、少食多餐饮食为宜,高维生素为主。食物应多样化,以谷类为主,常吃粗粮、淡水鱼、豆制品、禽类、瘦肉、低脂乳,如:多食粗纤维多的芹菜、大白菜、西红柿、黑木耳、香菇、芹菜、山楂、苹果、大米等有保健作用的新鲜蔬菜、水果食品,适当增加海产品及含钙高的食物。忌暴饮暴食,适量饮水,戒烟、限酒,保持大便通畅。运动作息护理

积极适当参加有氧运动,结合血压的变化及自觉症状,选合适的运动方式及运动强度,要量力而行。运动方式可以采用比如步行、慢跑、打太极拳、放松疗法等,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根据患者的自身状况、在运动中和运动后的感觉,应采取适度的运动量,比如:肥胖者可适当加大运动的强度。避免剧烈的运动后,引起交感神经异常兴奋,致使血压剧增而发生心脑血管意外。锻炼过程中,除了自身加强安全意识外,最好同人结伴,防止碰伤、跌倒等事故。清晨交感神经处于兴奋时期,血压易于波动,因此患者起床时应缓慢,先清醒会儿,然后再逐步起床,以防止脑供血骤然下降致晕倒而摔伤。首先可以让患者干适度的家务活,鼓励其参社会活动,如根据其情趣培养个人爱好,如书法、种花、养鸟等;指导其制定个体化作息时间表,睡眠时间要足,以保持运动与休息平衡。药物护理

用药原则是:控制剂量,缓慢降压、坚持长期用药,即由小剂量开始,逐渐增量。由于老年人多合并有心、脑、肾等器官动脉硬化性疾病,机体整体的循环调节机能差,加之机体的总体液量减少,治疗时易出现降压过度,要平衡机体内环境。为此,老年高血压患者,药物剂量应从青壮年用量的1/3~1/2开始,通过观察其反应逐渐加量,2~3个月后收到满意效果即可。根据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呈双峰、双谷的动态变化,其用药时间最好在6:00、14:00、22:00;同时,考虑不同降压药物的作用机理。另外,应让患者及家属知晓所服药物的注意事项、不良作用,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另外,鼓励患者发挥自身潜能,在最大程度上减少躯体痛苦和心理压力,促进其身心的健康。即使血压降至正常范围,也不能擅自停药,应及时的与医生取得联系,让其给调整用药及剂量,以防止停药后血压骤然升高,致使病情反复。如果血压突然变化很大,很容易导致心、脑、肾等的靶器官损伤。应指导患者遵医嘱用药。讨论

高血压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老年高血压标准:年龄60岁以上人群,在休息状态下收缩压≥140 mm Hg(1 mm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90 mmHg.老年高血压患者是常见的代谢失常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积极防治高血压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环节,应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指导,尽量避免高血压诱发因素,配合临床治疗来更好地稳定血压,防治恶化,最终达到健康护理的目的。

高血压病是一种全球性的慢性疾病,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康复护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它要求护理工作人员不仅要有相关理论知识和相应的临床经验,还要充当起教育者的角色,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进行健康教育,以促进老年高血压患者早日康复。另外,要在合理服药的同时,也要积极治疗原发病,注意以遗传倾向;另外,指导患者做好日常保健,以达到最佳的疗效。医学的发展已证明了高血压病除了生物学的遗传因素外,与心理-社会因素有着密切联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高血压病的发病率日渐增多,我国将进入老年化社会。因此,护理工作要从患者的生理、社会与心理等多方面进行护理,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提倡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改进膳食结构,防止肥胖,提倡戒酒、戒烟、并从儿童时期开始预防高血压。控制高血压,应当进行观念更新和战略转变,树立以预防为主,加强心理护理的观念,把工作重心前移,从以医疗为重点转向以预防保健、加强心理护理为重点,普遍提高人群的健康知识和保健意识,最终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夏泉源;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上一篇:读《掉进坑里后》有感下一篇:校园欺凌事件升旗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