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鸭古诗

2024-04-08

画鸭古诗(共4篇)

篇1:画鸭古诗

画鸭古诗

《画鸭》

揭傒斯

春草细还生,

春雏养渐成。

茸茸毛色起,

应解自呼名。

字词解释:

细:这里指刚出土的小草细嫩、细小。

春雏(chú):这里指春天刚孵出不久的小鸭。 雏:鸡、鸭及禽类的`幼子。

茸茸 (róng róng):柔软纤细的绒毛。这里指小鸭子还没长出翎毛前的细小茸毛。

应:应该,应当。这里含有推测、猜想的意思。解:懂得。 自呼名:呼唤自己的名字。

译文:

春草虽然细嫩,却还正在生长,春天刚孵出的小鸭,喂养得渐渐成长起来。满身细密的绒毛已经能辨别出不同的颜色,它们不停地“鸭鸭”地叫着,大概是懂得呼唤自己的名字了。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画面上画着小鸭、嫩草等等景物。画尽管画得栩栩如生,但它是静的,无声。把静的画面用诗的形式写出它的动来,把无声之物赋予它以应有的声音,这就要看题画者的艺术才能了。这首诗就是根据诗人的观察、体会和想象,把画题活了。

这首诗写得富有儿童情趣。

作者简介:

揭傒斯(1274-1344),龙兴富州(江西丰城)人。元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书法家。字曼硕,号贞文。延祐初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元统初官升至侍讲学士,赠护军,追封豫章郡公,谥文安。故世称“揭文安”。总修辽、金、元三史,著有《文安集》十四卷。工诗文,贯通经史百家。为文叙事极为严整,语简而当,与虞集、杨载、范梈并称“元诗四大家”。 存世书迹有《千字文》、《杂书卷》、《陆柬之文赋跋》等。《元史》卷一百八十一有传。

篇2:画鸭古诗

高军赵县长一回到家中就来到画案前,在一张洁白的宣纸上勾勒点染起来。在全县领导干部中,只有赵县长喜欢舞文弄墨。他除在家中画几笔,从不在公开场合显摆。当县长事情就多,有时回到家中还不等拿起画笔来就有人来拜访,他也会毫不客气地继续画他的菊花,有一搭没一搭地与来人敷衍着。这天,他刚刚在一张横幅上拉出整幅画的主枝和辅枝来,畜牧局的蒋局长就进了门。全县局级领导班子马上就要调整了,这次会提拔两名副县级干部,蒋局长这几年抓生态养殖很有特色。赵县长抬起头来,平静地打了声招呼:来啦。蒋局长显得热情多了,把腋下夹的那个小包拿到手中,迅速走上前来。赵县长不动声色地把正画着的那张宣纸拿到一边去,另换上一张方形宣纸,拿着画笔在纸的右部提顿自如地勾出了几根向上直立的花茎。墨色的菊花茎峻拔劲挺,立即显示出一股超凡脱俗之气。蒋局长站在那里,认真地盯着赵县长的手。赵县长聚精会神地看了一会儿这几杆花茎,然后用大笔头开始侧锋点染。几提几转几按,富有浑厚稳重之感的菊叶就画出来。再随意勾勒几笔,有弹性有节奏的叶筋画出后,整幅画的大体模样就出现了。赵县长拿起画笔在宣纸上提顿自如地勾出了几根向上直立的花茎。墨色的菊花峻拔劲挺,立即显示出一股超凡脱俗之气。蒋局长因为不懂绘画,有些忐忑地称赞道:很好看。赵县长轻微地笑笑,另拿起一支羊毫毛笔先蘸点清水,然后蘸点白色颜料点画出一个个菊花花瓣,接着用墨色在白色未干之时勾勒一下花瓣,色调与线条互相渗透,很快融为一体,生动韵味就溢出纸面来了。蒋局长赶紧又称赞道:真好,真好,太像了。赵县长任他随意说,并不搭理他。画面左边还有一大块空白,赵县长盯着这个地方,沉思着。过了半天,才蘸点淡墨开始快速皴擦,接着几笔勾勒,一块挺拔的山石就矗立在那菊花图中了。蒋局长看到这里,感到有一股超凡脱俗、清逸豪迈的夺目之气迎面而来,好像不由自主地被逼退了一步,身上竟然冒出一层细汗来。赵县长径自对着画面微微颔了几颔首,开始提笔题款。蒋局长看到赵县长的笔触又伸向画面,赶紧向前一步,随即小声念出来:高情守幽贞,大节凛介刚。赵县长抬头轻轻看他一眼,就又低下头题上时间和名字,然后慢慢钤印章。在这期间,赵县长听到蒋局长又念叨了几遍这两句题诗。因为作品已经完成,他身心放松下来,就接过话头和蒋局长交谈起来:这是南宋诗人陆游的两句诗。陆公一生洁身自好,以菊花的品行养其性情,坚其意志,我最佩服。所以喜欢随意涂鸦几笔。赵县长看到蒋局长把拿在手中的包又夹回了腋下,这才来到沙发前,指着另一个沙发:来,咱们坐下说话。我该回了。赵县长,您也休息吧。蒋局长神情轻松起来,转身要走。也好,赵县长走到画案前,把自己刚完成的这幅画折叠起来,我信笔涂抹的,送给你了。天不早了,一路走好。11.请简要概括小说中菊花的特点。(4分)12.文中划线句子描写了蒋局长看画的反应,请简要分析其作用。(4分)13.结合全文,试分析赵县长这一人物形象。(6分)14.小说详细描写赵县长作画的过程,请探究这样安排的用意。(6分)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11.峻拔劲挺、超凡脱俗、浑厚稳重、清逸豪迈。(每点1分)12.表明蒋局长心灵受到了震动;衬托出赵县长画中所蕴含正气的巨大力量;为下文蒋局长把准备送出的包又收回来作铺垫。(一点1分,二点3分,三点4分)13.文化品位较高,有修养,喜欢舞文弄墨(2分);做人做官有智慧,借画菊花巧妙地教育了下属(2分);清廉正直,从不显摆,以菊花送人,阻止送礼(2分)。

[2] 篇三:画鸭阅读答案高军

【有问有答】小说阅读,你能得几分?

【有问有答】小说阅读,你能得几分?2015-03-11阳都高雪岩先生,是国画名家。他最擅长的是画鸭。年龄才55岁,声誉鹊起已十几年了。他有一怪癖,从不自己题款。每幅画画好并钤印之后,必送往阳都城北的艺宝斋,让比自己年少十几岁的斋主李天祥题款。某日,年轻后生王世忠来高雪岩先生处投师学画。

第19天,王世忠又来到先生门前,仍恭手执礼,谦谦如也:“先生,收下我这个徒弟吧。

来到艺宝斋,王世忠一开口,就又被李天祥冷冰冰地拒绝了:“我只是个装裱匠,从不愿受人嘈嚷,也从没打算收徒。

在一起时间长了,王世忠发现,李先生独身一人,除顾客外,绝无其他人与其有交往。接着,他还发现了更有趣的事儿。李先生在为高先生画的鸭题款时,每次总是先在高先生所画的鸭背上再用淡墨横扫一下。这一笔,扫得干净利索,一笔下去,水晕墨章,节奏气势,尽出其中矣。

有时,兴致来了。李先生也在案桌上铺开宣纸,提笔蘸点朱红色料。凝神片刻之后,噌噌两下,宣纸上出现了朱红色的鸭喙。接着用墨色上下两笔,快速画出圆中略呈三角形并带有绒毛感的头部。再用侧锋画出柔而有劲的鸭颈,再接一笔,画出小鸭胸部的龙骨结构和形态。用笔根部稍淡的墨色提顿一下,小鸭尾羽部又出来了。这时,李先生停一下,用笔蘸点浓墨,加点水使墨色渐淡,又干净利落地画出了小鸭的翅膀。接着用淡墨横扫一下,扫出鸭背。最后画出小鸭的朱红色鸭掌,点上黑睛。

相处时间越来越长,二人交谊越来越深。有一次,王世忠问起了这个话题,李先生说起一段往事。李先生年轻时是个孤儿,很穷,爱吴昌硕的行楷字,更爱画鸭。他曾流落街头,沿街乞讨,结识了一漂亮女丐。

三年后,王世忠学成出师,成了一画鸭名家。想到当初高先生的推荐,每怀感激之情,时常到高先生处拜访、探望。有一次,王世忠鼓起勇气,说起此事。高先生笑笑:“李先生是名家。至于鸭背,是我故意留的一处破绽。王世忠又追问道:“当年您同时收留的女丐后来怎样啦?”

这时,王世忠发现,正在为他们续水的高夫人手抖了一下,脸上布满了红晕„„

3.对文章画线句子“师傅为什么不找个师母照料一下日常生活呢”的深意,你是怎样理解的?

【答案解析】1.①高雪岩是国画名家,最擅长画鸭。年轻后生王世忠多次拜师遭到拒绝,被告知“要学画,去艺宝斋,找李天祥”。

②李天祥先拒绝王世忠,后接纳。

③高雪岩画的鸭缺少才气,需李天祥补扫一笔才成,原来,李天祥才是画鸭高手。④李天祥自负画鸭高于高雪岩。

⑤王世忠出师后拜访高雪岩时才得知事实真相:“李天祥是名家。至于鸭背,是我故意留的一处破绽。我得促成他成名啊。

⑥当年与李天祥一同被高雪岩收留的漂亮女乞丐,后来成为高雪岩的夫人。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时先找出相关区域,然后从中归纳,即可得出答案。2.王世忠是小说的线索人物,小说正是通过写他“投师学画”这个情节,通过高雪岩拒绝他,后又推荐他拜李天祥为师来展开后面情节的。

解析: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3.解析: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4.(示例一)高雪岩是主人公。当李天祥沿街乞讨时,高雪岩收留了他,教他装裱书画,并资助他开店自谋生路;高雪岩是画鸭名家,但他总是将画拿去让小自己十几岁的李天祥题款,并且故意在画中留出瑕疵让李天祥润色;王世忠诚恳前来拜师,他拒绝后又推荐王世忠拜李天祥为师。高雪岩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成就李天祥,“促他成名”。小说通过这些情节,充分展示了高雪岩识才、爱才的大家风范,表达了对高尚行为的高度赞扬。

(示例二)李天祥是主人公。李天祥曾得高雪岩帮助,他对此铭记于心。虽然他自负画艺强于高雪岩,但他只是对高雪岩画上的瑕疵进行修补润色,只是在高雪岩的画上题款为画增色,自己从不对外画,也“从没打算收徒”(当得知是高雪岩推荐时才欣然收徒)。作者通过表现李天祥对高雪岩的感恩之心,表达了对懂得感恩、懂得回报的优秀品格的赞美。

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本题属开放性题目,考生言之成理即可。

(选自2014年第2期《中学生阅读》高中版??读写)

·关注·

篇四:画鸭阅读答案高军 篇五:画鸭阅读答案高军 《掌声高军》阅读答案

(13)我用粉笔把不太清晰的“坏”字重描了一下,并添上了“老师吗?”。(14)许多同学这才发出了善意的笑声,课堂气氛已转入正常。(15)我立即一口气说了下去:“我,就是你们的高老师,是个坏老师吗?今天,我愿意把一个真实的我向同学们介绍一下。”(16)接着我详细地介绍我的生活和工作的情况,也坦诚地承认了自己的一些弱点和缺点。(17)由于是说自己,我说得非常流畅,一句多余的话也没有,口才比平常显得更好。我说完了,教室里一片沉静。我感到,同学们被我的真诚感动了。果然,一阵热烈的掌声响了起来,全班同学都在热烈地鼓掌。连李晓眼中也有点晶莹,他的手也拍得非常起劲。(18)——主课是从来不兴鼓掌的,这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是第一次。

篇3:画鸭古诗

一、深情朗诵,逐字解析,体会古诗的语言美

古诗讲究字数的对称、音调的平仄、句式的搭配,处处体现着语言美。例如,古诗《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前两句最后的“晓”字和“鸟”子在音律上就很搭配。还有就是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运用比喻的句式将庐山瀑布的壮观用语言表现得淋漓尽致。通过让学生去诵读这些饱含语言美的诗句对于学生的审美教育体现在:(1)通过不断诵读,体会语言音调的合理搭配,培养学生的韵律美。(2)朗读可以帮助学生切实体会句式的作用,例如,学生在朗读排比句时,可以感受排比句感情洋溢、气势强烈的作用。(3)朗读可以矫正学生发音,对于小学生声线的发育有着很好的作用。

二、结合现代教学手段,展示古诗中蕴含的意境美、绘画美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国家对于基础教育投入的增长,大部分小学教室已经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过去的学生对于古诗中的意境美、绘画美只能从老师的描述中或者课本的插画中略知一二,不能准确地体会到古诗所蕴含的美学价值。现在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进行图片或者视频的播放,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古诗中所描绘的壮丽山河,幽静隽雅的世外桃源等。例如,在讲解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中“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时,西湖的美就可以通过播放图片,让学生切实地感受诗句描写的西湖美感。学生通过多媒体技术直观地感受到古诗中描绘的意境美、绘画美,进一步深刻地理解了诗句所要表达的意思,对于情感也有了感情基调上的准备。学生在直观地体会美的同时,也开阔了眼界,对于诗句中的美丽景色有了切实的体会,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结合语言美、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美

美育的主要任务包括: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学生通过体会诗句中的语言美、意境美、绘画美提高了自己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对于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则需要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美。古诗的情感美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歌颂祖国的壮丽山河。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杜甫的《山行》等都是将诗人的情感寄托在祖国的大好河山中。(2)抒发爱国之情和离别之苦。古代战火纷飞,不少诗人都要经受战乱带来的离别之苦,抑或为了自己的国家不得已加入战争。为了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和离别之苦,诗情充沛的诗人只能通过古诗去表达。例如,高适的《别董大》,孟郊的《游子吟》等,表达的是对于家乡的思乡之苦和对亲人的惜别之情。王昌龄的《出塞》则表现出爱国的情感。现在的小学生生活富足安逸,通过对这些古诗的学习,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体会到残缺的美,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3)热爱生活,钟情于自然之美的山水田园诗。这类诗通过描写安静祥和的自然风光,表述自己寄情山水、与世无争、追求平凡才是真的生活态度。通过学习各类古诗,健全学生的情感美,加强学生健康的审美能力。

总而言之,小学是人生审美能力培养的黄金时段。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结合语文的课程特点,将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寓于古诗词的讲解中。符合新课程改革中将学生的美学教育融入各科课程教学中的要求。语文培养的是学生的气质,文学修养。通过小学语文古诗的语言美、意境美、绘画美、情感美培养学生健全的审美能力,为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倪雪婷.在古诗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J].七彩语文:教师论坛,2016(2).

篇4:吸取古诗营养,探索古诗真谛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古诗教学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117-01

1. 紧扣诗眼,提纲挈领

文有文眼,诗有诗眼。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它是一首诗的主旨所在,属画龙点睛之笔。只要抓住了诗眼,鉴赏古诗时就能提纲挈领,准确理解诗义。一首诗因诗眼使人更觉灵动与透彻,透过诗眼可以洞悉诗人的内心,可以把握诗歌的精髓。如,王安石的《泊船瓜州》中的“绿”字,经过诗人多次的捻须苦思,改动十多次,终究凝聚成全诗的“眼睛”,这一个“绿”字写出了江南春风和煦、万物复苏,千里江岸一片绿意盎然的景象,又在这无限生机中隐约表达出诗人奉诏回京的别样滋味。“绿”成了诗人内心情感的外显,凸显了该诗的神韵,使这首诗成为流传千古的经典名篇。

2. 创设情境,让学生看一看。

随着现代化教育技术走进课堂,作为教师,要借助这些媒体向学生传递教育内容,可以使声、形、色融为一体,为课堂教学创造立体化环境,使学生各种感官协同参与学习,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扩宽信息传递的渠道,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应用。古诗教学中,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对学生理解诗文内容、再现诗文画面、感受诗的意境、感悟诗情,都有着莫大的帮助,从而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情景交融之意境。如在教学《登鹳雀楼》时,文未出,声画先行,学生眼前展现的是一幅诗人站在黄河边观赏山川美景的中国水墨画,耳边回响的是古琴演奏的中国古典名曲《渔樵问答》。此时,学生仿佛就置身于诗人当时的情景之中,他们迫切地想知道当时诗人在想些什么,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为接着的学诗明理打好基础。

3. 编成故事,让学生说一说。

由于古诗的语言要求凝练,它就不能像散文那样细细地表述,古诗中会有跳脱的空白。因为这一点,也就给古诗以无限的张力,给读者以巨大的想象空间。想象力是人的最重要的素质之一,我们应该利用诗歌的优越条件来达到训练的目的。如《早发白帝城》一诗,诗人是如何" 还" 的?――三峡旖旎风光使诗人陶醉其中?豪饮斗酒,诗兴大发,赋诗百篇?"人逢喜事精神爽",与艄公对话?如此等等空白,都可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驰骋上古诗文本所开垦的原野,把想象的结果编成故事说一说,充分体会诗人李白的喜悦之情。

4. 体会思想情感

体会古诗感情,是真正读懂古诗的标志。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离不开当时当地的情况。由于时代的变迁,体会古代诗人的思想感情就有困难。如《春望》,其表达的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思想的形式与今就很不相同。小学生年纪小,体会感情尤为困难。怎样引导学生克服体会古诗思想感情的心理障碍呢?(1)适当介绍诗人写作的背景,让学生了解当时当地的情况。如教南宋林升的《题临安邸》、南宋陆游的《示儿》、清人龚自珍的《杂诗》,就应该介绍诗作的时代背景,那么,学生体会作者表达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就减少了难度。(2)以情激情,促进学生情感迁移,使学生和诗人情感产生共鸣,如教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可启发学生联系自己和亲人的感情,想象如果自己和亲人分处异地时,将如何思亲,遇到过年过节一人独处,心里又会有什么滋味,再体会王维“每逢佳节倍思亲”就不难了。(3)披文入情,从诗的内容探求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诗作蕴含的哲理。如《塞下曲》,可抓住诗作内容——李广夜里误石为虎,射石没矢的情节,进行分析,体会诗人对李广将军勇武的赞叹之情。(4)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诵读、品味。要教学生一边诵读,一边思考诗作内容,在头脑中画画,反复吟味,体会思想感情。

5. 拓展延伸,巩固学习效果

语文学习,不只局限在课堂上和课本上,真正的语文学习,需要学生们自学求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因此,我们要学习一首古诗,就要对作者的时代、人生经历、思想感情等“写作背景”有所了解。伊瑟尔提出的“空白”理论也证明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寻找知识生成和拓展的空白,善于打开学生思维的空间。特级教师于永正执教的《草》在这个方面可称经典之范例。诗中“荣”“枯”二字的理解是难点。于老师从一年有四个季节这一赏识入手,让学生先用简笔画画出每个季节小草的样子,再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个季节小草的特点,然后,于老师在黑板上用一条线将四季划分为春夏与秋冬两个时段,请学生各用诗中一个字概括每个时段小草的特点,最后连起来说说。在这个教学片断中,于老师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巧妙而有效地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生活经验、语言积累和诗意、诗境和谐地形成“对接”,自然而然准确地理解了“荣”与“枯”及整句诗的意思,体味了文字所传达的意蕴。同时,于老师请学生自由上台,自由发挥对“春风吹又生”的理解。在活跃、充满生机的自主学习中,学生既理解了诗意,又感受了小草的欣欣向荣。

上一篇:法律服务实施活动方案下一篇:美丽的家乡免渡河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