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偶之家读后感

2024-05-01

玩偶之家读后感(精选6篇)

篇1:玩偶之家读后感

玩偶之家读后感:论仙女之坠落现实

同一本书,不同阶段阅读,总有不一样的心境,也自会生出不一样的感慨。易卜生的玩偶之家,描写的是女主人公娜拉从信任丈夫,爱护丈夫到最后离家出走的自我觉醒的故事。鲁迅说过,“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梦醒了却无路可退。”简单而不谙世事的娜拉,活得简单而真实,所以伤害才会让她那么措手不及。相伴八年每天甜言蜜语的海尔茂在那一刻是那么陌生,污言秽语迎面扑来。伤害让人成长,而这个童话世界里的仙女也终在这一刻坠入现实,童话世界也由此瓦解。

易卜生是一位浪漫主义诗人,而这部作品却一改他往日作品的风格,宣誓着资本主义制度下女性的奋起。玩偶之家,正如这本书的名字一样,女主人公娜拉也如一个玩偶一般,婚前受着父亲的掌控,婚后又受控于她的丈夫海尔茂。毫无疑问,男主人公海尔茂全心地爱着娜拉,“娜拉,我愿意为你日夜工作,我愿意为你受穷受苦,可是男人不能为他爱的女人牺牲自己的名誉。”这位把娜拉当孩子般疼爱的男人却在娜拉最需要她的时候,说出如此卑劣的话语。这样的一幕,男女主人公摊牌,我不禁泪湿眼眶。这个女人,把最美好的青春和一切都付给了这样一个自私而怯懦的男人。如若没有柯洛克斯泰这个小人的出现,或许,童话世界如初,娜拉也如仙女般生活在她的世界里。

我并不喜欢女主人公娜拉,这个如孩子般的母亲,允许自己肆虐地活得像个孩子。说得好听,是单纯。而真实一点描述,她就是一个靠着耍把戏生活的玩偶,没有自己的思想,只有顺从,这样的人生本身就是一出悲剧。打着小快乐的旗号,自欺欺人地过着木偶般的人生。我讨厌这样的编排,而现实世界中,在中国这个大男人主义仍然横行的时代,有多少玩偶人生正在上演,我们不得而知。男人们大都喜欢小鸟依人般的女人,不管时代如何发展,传统不可逆转。相比而言,在这个年代,女人们有了更多的自主权,不再脱离大世界。可是,同样都有独立的工作能力和经济能力,女人们却仍然挣不脱回家后受控于男人的命运。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这一书中,一语中的地指出,“妇女解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的劳动中去”,剧中娜拉最终抛下一切,回归到大世界中去了。她最终的结局,我们不得而知,我只知道,在中国,这种大男人主义仍未消退,只是隐藏得更深刻了。这样的世界,女人们确实解放了,可大多数却仍然挣不脱牢笼。

张小娴写过一篇“男人的情话”,“世上有不说甜言蜜语的男人吗?有一种男人,在情场打滚多年,他们说情话的本事,早已登峰造极。他们对新相识的女人说,“我一生中遇过无数女人,可是,我从来没有这么爱一个人,”女人感动得热泪盈眶。男人说,“我要照顾你一辈子。”结果是你一辈子照顾他的起居饮食,照顾他的家人,孩子。” 我并不想抨击男人的多情,海尔茂并不多情,他很痴心,我们也确实相信他深爱着娜拉,而他也的确擅长于甜言蜜语,而娜拉被这甜言蜜语冲昏了头脑,沉浸在这个有着小快乐的牢笼。可最终,也是这样的一个深爱着自己的男人,称呼自己为下贱的女人,甚至都不听她的解释,这便是现实。这个时代的男人们,常常抱怨着女人们的现实,却从来没有认清自己的自私。工作的女人们,每天辛苦地奋斗在自己的岗位上,回到家后,却还要听着男人们的抱怨,抱怨女人们不顾家。若选择做全职太太,女人们则更加可怜,没有独立的经济能力,动辄还会被男人们嘲笑为寄生虫。殊不知,女人们失去的,不仅是青春,也更是自己的世界。

剧本的林丹太太似乎是唯一能看清现实的人,她一再的劝娜拉告诉海尔茂事情的真-相,她利用柯洛克斯泰来满足自己空虚的意愿,她们作为悲剧生活下的牺牲品,都是为名利所累。林丹太太利用她的爱情去挽救娜拉的名誉,而在最重要的关头,她却突然醒悟,真正的夫妻应该是没有所谓的秘密的。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应该有属于自己内心的东西,即使是夫妻,有些东西毕竟还是自己去承担。毕竟每一段婚姻都不是没有瑕疵的,或者让我们假想一下,如果柯洛克斯泰把信拿走了,娜拉夫妇之间还藏着这个秘密,她们也许能像以前

那样快乐的生活,继续欢乐的歌唱。而娜拉继续地做着她的泥娃娃,继续着她的小快乐,这样就完美圆满了吗?这不是作者的原意,而不管是哪个社会,法律是最无情的,娜拉一味地指责着法律的无情,却没有认识到自己的无知与不理性。娜拉所处的世界,已经让她远离了大世界,她的小世界里只有海尔茂,甚至孩子们都不及海尔茂那般重要。她的简单,她的不谙世事,注定了她只能是他的泥娃娃,整天为他所戏耍。所以到最后,她所受的伤害,都是一场注定的宿命,她逃不脱,这便是囚鸟的命运。

娜拉的悲剧,说到底不过是社会大环境所造就的平常故事,我们把注意力全盘放在娜拉身上的时候,却忘记了还有一个默默守护娜拉的人,那就是阮克医生,我为这样一个男人而感动,让我想起为林徽因守候一生的金岳霖,可是,娜拉不是林徽因,她是自私的,她无耻地利用了阮克医生的爱。她享受两个男人给她的疼爱与守候,却忘了这对于阮克医生来说是有多么不公平。当然,爱是盲目的,不求回报的。娜拉享受着这种被爱的感觉,阮克医生就在她身旁,默默地爱着她,并且在快要临死的时候,表白了自己的心情。而娜拉早已知道了他的秘密而装作全然不知,并且要求他像以前一样与他们相处。这是多么残忍的爱,深爱的女人在眼前,却从来不属于自己,娜拉只是利用了阮克的爱情来满足自己的虚荣而已。我讨厌这样的娜拉,自私而虚荣,可是,这或许也只是她寻找心灵寄托的一种方式,谁又能知道,在她空空的世界里,除了海尔茂给予的爱之外,还有多少空地是需要填补的。而阮克医生正是非常恰当地出现并且弥补了她的空乏,也带给了她小快乐,但她清楚地知道,什么是爱,什么是填补。于是,在易卜生的笔下,俨然,阮克医生也同样是一个可怜的悲剧人物。

阮克医生的爱是内敛的,是默默不求回报的,只愿求得娜拉一丝欢笑便足以。而相比来说,海尔茂的爱,似乎是炙热而直接的。可是,我质疑他的爱,海尔茂也许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爱,他爱的只是他自己。娜拉所做的一切都是源于他,他心知肚明。却只是一味地责怪娜拉,不留一丝情面的摊牌。用极尽卑劣的言辞来羞辱娜拉,前一秒还海誓山盟甜言蜜语,后一秒便是污言秽语极尽卑劣,这样的男人让我厌恶,却也为娜拉不值。可这样的世界便是现实,生活中我们所没有见识到的丑恶远比这些要更为恶劣。天真的女人们总是活在童话世界里,把爱情当作生命来经营,最终当童话世界瓦解的时候,她还活在那个梦里不愿醒来。让我们来看看现代社会的女人们,像娜拉一样想要摆脱玩偶生活的人越来越少,相反,越来越多的女孩期待不劳而获,渴望着傍大款、走捷径。而现在的男人们呢,找老婆要美丽的、善良贤惠的,却从不想想,自己不也正是像海尔茂一样虚伪吗?再来看看现在居高不下的离婚率,不就可以说明些什么了吗?

娜拉是女性自我觉醒的典范。那一声关门声,或许仅仅意味着娜拉玩偶生活的终结,却不能够终结这样的一个时代。

好吧,再来看看林丹太太。一个多么自强不息的女人。其实,细想想,林丹太太不正是我们现在诸多职业女性的化身吗?她坚强、自立,原意为了家庭的幸福去苦苦的奋斗。在一个男权社会当中,林丹太太无疑是为数不多的值得尊敬的女性的代表,她并不依赖于男人,有着相当独立的人格。

我相信,在当今社会,大多数的女性选择去做职业女性,不得不说这是当今时代妇女自我解放的一个标志。如果说娜拉的出走是“妇女解放运动的宣言”,那么,早在娜拉之前就已经做出了顺应时代潮流的抉择的林丹太太,那个早早就已经觉醒了的女人,是不是应该被尊为“妇女解放运动的先行者”呢?

现代的社会,越来越功利,越来越世俗,人们在一起话家常,动辄便是问及是否买房买车,老人们在一起谈起孩子来,永远都是围着工资的话题转,这个社会,再也不是以你学术上是否有成就或者你是否有多高尚来决定你是否成功了,有钱便是成功,没钱便是失败,这就是这个现实社会最真的写照。我讨厌每年春节全家人的大团聚,叔叔伯伯们总是会问着现

在的工资多少,有没有买房,互相攀比着谁家的孩子更有出息,也许很多人像我一样,厌恶着这样的对话。可是这就是现实的社会,正是这样的现实,导致一批又一批类似于马诺一般的女孩出现,高声呼喊着“宁可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后笑”。相比现实社会中的马诺来说,我倒觉得娜拉是勇敢的,那么多人想要去成为的金丝雀,她却能够勇敢地选择逃离。《玩偶之家》中的娜拉是不幸的,但同时她又是幸运的。说她不幸是因为她生活在这样的木偶人生中却不自觉,甚至还觉得幸福;觉醒对于她来说反倒不是什么坏事,难道不是吗?然而,她又是那么的幸运,可以正视自己的人生,逃脱出虚无的假象,重新选择生命的旅程,重新定义自我。堕落还是离开?鲁迅先生给予我们的选择,在我看来,或多或少有一些对于女人的蔑视。难道除了做回玩偶和堕落,就没有其他的选择了吗?女人就不可以自力更生,拥有独立的人格了吗?女人并不是生来就依附于男人的,这是时代所造成的,不是吗?女人不是附属品,这不正是娜拉想要证明的吗?

娜拉离开之后,或许她也可以成为像林丹太太一样的职业女性,一样努力地为自己的事业而奋斗呢,谁又能知道?可是,她一出走,或许海尔茂先生会找来另一个“玩偶”,到时候他们的孩子该怎么办,其实不论是娜拉还是海尔茂,他们都太自私了。虽然孩子不能够成为一个人一生的牵绊,但他们不应该是被忽略的对象。因为他们同娜拉一样是弱者。弱者同样有着被忽略的地位和不被忽略的权力。大家在看故事的时候,往往只重视了妇女的觉醒,可都忽略了作为牺牲品的孩子。他们是多么的无辜。

男人希望女人傻傻的、好糊弄,女人希望男人有车有房有金钱,其实只不过是各取所需而已。当然,这过于悲观,但却是小说的现实体现。我们无法让一切都变得完美,只不过我们不需要那么的世俗、那么的功利,解放自我、解放心灵才是我们真正所需要的。金钱权势的武装侵袭了我们太久,我们需要解放,当然,解放并不意味着放纵,而是一种心灵的解脱。我们太过于束缚自己了,干嘛那么约束自己,非得要活在面具之下呢,可是在这样的一个社会,有多少人能够真正勇敢地摘下面具来生活呢?

或许对于婚姻来说情感并非必要,但是细想想,谁又原意生活在一个冷漠、无情的冰雪世界里呢?

每个人都是爱情故事里的悲剧角色,当阳光照进这个阴暗的角落里,谁又能知道,那个角落里不是童话故事中的城堡,而只是一切编造故事中的泡沫呢。我不想成为小说中的娜拉,可是,这样现实的社会,又有多少仙女能不染尘埃,不坠落现实呢?

篇2:玩偶之家读后感

玩偶之家读后感

——浅谈娜拉

读《玩偶之家》前接触的戏剧作品并不多。只有莎翁的几部(其中最喜欢《哈姆雷特》和《暴风雨》),还有歌德的一部诗剧(《浮士德》),加起来不过十部,各有各的味道,依作者分风格还是很明晰的。而易卜生的只此一部,所以在我看来《玩偶之家》是独一无二的,台词生活化,舞台感不强,角色张力大,整部作品贴近社会,针砭时弊,表现出一种“近乎自然的戏剧性”——且不说全世界全国的大街小巷,家门前的街头巷尾某间屋子里随时都可能发生类似的事情,但又不是每件都发生得这么有趣,至少不能从如此多的侧面感知到,叙事拿捏得恰到好处,精雕细琢又不见雕琢的痕迹,给人一种很舒畅的阅读体验(——看剧的话,效果一定会更好!)。

这部作品无疑是伟大的,写一篇分析全面的读后感恐怕“心有余而力不足”——尤其是在只拜读了一遍的情况下,写什么都是从苍白无力的,或者说斟酌每个字都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生怕弄巧成拙。但剧中的女主角娜拉从一开始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我自始自终都在以她的视角看整件事,思其所思,忧其所忧。所以,来谈谈娜拉吧,谈谈这小百灵鸟,这小松鼠,这小“玩偶”!

第一幕娜拉登场,不说惊艳,若是跳水打分的话,也得齐刷刷9分以上。“6便士”——“这是1先令。剩下的不用找了。”后跟一串很精彩的动作刻画,近乎完美,人物性格跃然纸上,好不可爱。(“6便士”也让我浮想联翩,难不成讲的是《月亮与六便士》,讲的是理想和现实。)而后娜拉这个偷吃饼干的小松鼠在丈夫面前撒娇一通,进一步强化了她“吃货”和“无赖”的属性,而且随每句话层层递进,甚至有以次方增长的趋势。于是从“最爱小儿无赖”变成了“耍无赖”,显得执拗的过火了,甜得腻了让人生厌。

而后林丹太太上场,和娜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相较饱经风霜尝尽人间疾苦的克莉丝汀,娜拉的言行显得幼稚可笑。对自己“并非未经世事”的辩驳也是那么无力,甚至显得荒诞,而其中不合常理的做法恰使得这辩驳显得愈发真实。娜拉的的确确做了这些事,甚至掩藏了很多事,不禁感叹一句“女人心海底深”。这又给这小玩偶蒙上了一层灰色,她并非纯洁无瑕的孩子,而是扮演着孩子,这样做对娜拉而言是喜是悲旁人不知道,但多多少少是扭曲的——毕竟她也要生活,背负着一些孩子不该承受的责任,却以孩子的姿态去应对。

柯洛克斯泰登场,揭露了娜拉掩藏的“罪行”,成了这部剧矛盾的根源。与柯洛克斯泰的

工业设计1402 周旋

对话也很有趣,故作镇静的娜拉没过几回合就在社会经验丰富的柯洛克斯泰面前败下阵来。虽然还不忘耍耍无赖,但必然于事无补。娜拉吃了这一记重拳后伤的不轻,处在一种时而恍惚时而歇斯底里的精神状态中。海尔茂说“因为这种谎言的氛围会感染和毒害整个家庭生活。……罪恶的细菌”以及“几乎每个有着不幸童年的犯罪都有一个撒谎的母亲”,对娜拉更是会心一击,极大加剧了那种精神状态。

第二幕中,娜拉极力挣扎,尝试这各种各样的小手段拖延丈夫发觉秘密,但一切都只是隔靴搔痒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反倒是林丹太太说自己有办法,并以极高的行动力吩咐娜拉该如何应对。这里又显出克莉丝汀在为人处事方面的成熟和稳重,娜拉在现实面前的软弱。

这一幕还道出了医生病重即将离去的隐线,其中映射出什么,有什么意义不多赘述。但医生与娜拉亲昵的关系也对刻画娜拉提供了许多帮助。足见娜拉虽然在某些方面不谙世事,但清楚地知道如何在别人把她当作玩偶玩弄的同时如何反向操控别人的感情,第一幕里和克莉丝汀的对话也揭示了这一点。娜拉在应对男人方面很有套路,但终归是小把戏,在涉及核心利益问题,设计名誉问题的时候她的姿色和手段就完全不管用了。这也从反面进一步体现了娜拉的不成熟,不自立,只能依靠别人的施舍和怜惜。

医生表明原意为娜拉献上一切,也是将死之人失去了利益考量的结果,此处我甚至觉得娜拉可能会再次依靠医生度过难关,然而并没有。这很关键。这是救赎的起点,表明娜拉并非要深陷玩偶的命运中无法自拔,她并不打算永远依附别人生存。

第三幕开端,林丹太太与柯洛克斯泰的旧情重燃,实质上解决了矛盾的源头,但故事仍在继续。决心自杀保留丈夫清白的娜拉仍在以自己的方式抗争。林丹太太深知这是娜拉必须要自己越过的坎,于是并没有对娜拉明示,而是选择沉默。这有很大的风险,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的指向性用法,选择“爆发”和“灭亡”的是我们可爱的小娜拉。好在最终娜拉“爆发”了,挣脱了束缚了自己的绳索,不再像提线木偶一样依托别人获得生命,而决定出去闯荡,在做“妻子”和“母亲”前先学会如何好好做一个“人”。这对一直示弱的娜拉无疑是个大反转,我也全然没有猜到,她会以这样强硬的姿态与丈夫决裂,不过的确让人大呼过瘾。

易卜生歌颂的是“妇女的解放,自我的觉醒”,摆脱“玩偶”的状态,娜拉是从混沌到开化进步的。

但我是喜欢“娜拉”的,自始至终都带有着“喜欢”这种感情,那股倔强、执拗、无赖

工业设计1402 周旋

可以归为孩子气,归为不成熟,归为欠缺灵魂的“玩偶”,但的的确确是她灵魂本身的一部分。娜拉若是经受世事洗礼,再次回归家庭,或是找到别的生活方式,恐怕也能保持那股可爱劲,这是变得合时宜尽人情了——至少我希望如此。从她身上我看到了“绿子”(《挪威的森林》)的影子。娜拉觉醒的并非只有社会意识,同时还有寻找真正爱情的决心——娜拉需要一个真正爱她的人,可以平等地相依为命,相互诉说,而非给予与反馈关系的人。(“我真希望拥有真爱,哪怕一回都好”

“你想要什么样的真爱呢?”

“比方说吧,我跟你说我想吃草莓蛋糕,你就立刻丢下一切,跑去给我买,接着气喘吁吁地把蛋糕递给我,然后我说‘我现在不想要了’,于是你二话不说就把蛋糕丢出窗外,这,就是我说的真爱。”

“我觉得这跟真爱一点关系都没有嘛”

“有啊,我希望对方答道‘知道了,都是我的错,我真是头没脑子的蠢驴,我再去给你买别的,你想要什么?巧克力慕斯还是芝士蛋糕?’”

“然后呢?”

“然后我就好好爱他。”——《挪威的森林》)

娜拉值得被爱,她有把蛋糕丢出窗外的“无理而妙”,但欠缺这样做的自主性,不过命运恰恰给娜拉安排了这样的试练。以前的娜拉会不自觉地评估一个做法是否太过分,毕竟她不能忤逆她依附的人,这个限度较之惹人爱的小玩偶是很大的,但若是超过这个限度,就像损毁名誉和核心利益,玩具主人就会直接弃掷逦迤。

懂得包容懂得宽恕才有爱情。但总有人会爱娜拉,任何一个状态,哪怕命运把那人买的蛋糕砸在地上,那人也会再买一个,总有这样的人。而娜拉则不然,比起测试,比起包容和宽恕,娜拉要学会如何去爱,如何平等的接受爱和给予爱。

这也是觉醒的一部分吧。

篇3:《玩偶之家》的男性形象新解

一、虚伪自私的海尔茂

在剧中从表面上看,海尔茂在家中是一位疼爱妻子,具有家庭责任感的丈夫;在社会上,是一位享有一定地位和声誉,事业有成的银行经理,在没有任何外来因素干扰的情况下,在他身上似乎找不出任何可指责的缺点。然而他的所谓“正人君子”形象在面临灾难和危机时不堪一击,人性虚伪自私丑恶的一面被暴露无遗。娜拉伪造签名事件被揭以前,海尔茂是妻子心中完美的丈夫,他关心宠爱妻子,在他眼中,妻子是他的“百灵鸟”、“小松鼠”、“白鸽子”、“我的乱花钱的小东西”和“心肝宝贝儿”等。他将娜拉当成自己养着的宠物和玩偶,并向娜拉保证“亲爱的宝贝!我总是觉得把你搂得不够紧。娜拉,你知道不知道,我常常盼望着有桩危险的事威胁着你,好让我拼着命,牺牲一切去救你。”[1]但是得知伪造签名事件之后,知其会危及到所处的社会地位和声誉,立刻对妻子换了一副嘴脸,恶语相向,他大骂娜拉为“伪君子”、“可恶极了的东西”、“下贱的女人”等,“嘿!好像做了一场噩梦醒过来!这八年功夫,我最得意、最喜欢的女人,没想到是个伪君子,是个撒谎的人,比这还坏—是个犯罪的人。真是可恶极了!哼!哼!”(P117),“你把我一生幸福全都葬送了。我的前途也让你断送了。喔,想起来真可怕!现在我让一个坏蛋抓在手心里……我这场大祸都是一个下贱女人惹出来的!”(P118)海尔茂认为,名誉和地位高于一切,娜拉的无私之举有损他的声誉,“对于名誉道德的追求与维护,使得海尔茂关键时刻抛弃了人间最美好的情感和做人的尊严而成了一个枯萎异化的人。”[2]同时他的虚伪自私的本性和利己主义也渐渐使得娜拉逐渐走向觉醒。

海尔茂的自私自利和虚伪不仅在他所扮演的家庭角色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在社会关系中,他仍然奉行个人利益大于其他人的任何利益。工作中,根据个人喜好,随意解雇下属,海尔茂只因柯洛克斯泰叫他的小名让他形象受损就想辞退他,娜拉说道:“你这种看法心眼儿太小。”(P67)他就恼羞成怒,不顾娜拉的建议,立马辞退柯洛克斯泰。海尔茂本人诅咒谩骂欺骗与谎言,而柯洛克斯泰曾因伪证罪身败名裂,于是作为社会行为典范的海尔茂不屑与其共事,极力与其划清楚界限,对于业务能力较强的大学同学柯洛克斯泰实行一棒子打死,看似诚实正直,实则道貌岸然。“海尔茂在男权社会宗教、法律、道德、名誉的麻痹下始终没有清醒的认识到自我”[2]在男权社会的束缚下,没有自由,失去自我,丧失人性,此人物的塑造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无情揭露和批判。

二、双重人格的柯洛克斯泰

柯洛克斯泰该人物形象在剧中虽然出场不多,但是每次出场总能主宰着全剧的发展,他不是一般的“坏人”,是个比较复杂,具有双重人格和身份的人物。柯洛克斯泰本是社会的受害者,原本清贫老实,当初柯洛克斯泰伪造签名是为妻子治病,愿意为自己所爱的女人牺牲自己的名誉甚至一切,是值得同情和赞赏的。后来他为他的子女们着想,“为了他们的前途,我必须尽力恢复我自己的名誉,好好儿爬上去,重新再做人。”(P42)他为家人拼上自己的一切,却遭到当时社会法律、道德的不容,被社会抛到了底层;辛苦维持的工作又被海尔茂辞退,被当时的社会逼的走投无路。他对现实社会的人性失望至极,根本不相信所谓的人性,他只相信自己。这个社会的欺骗性造就了他的愤世嫉俗,使他只知道怨恨和报复。因此他又成了社会的害人者,“为了恢复自己的名誉,他不择手段的往上爬;为了金钱,他利用高利贷残酷的剥削那些向他借钱的弱者;为了自身的利益,他蹂躏别人的权利和荣誉;为了保全自己的工作,他不惜把别人置于死地,对人家进行恫吓和要挟。”[3]他在威逼娜拉时绝不手软,可以说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他对他的负债人娜拉说:“好,信不信由你。不过我得告诉你一句话,要是有人二次把我推到沟里去,我要拉你做伴儿。”(P48)“你要记着,逼着我重新走上邪路的正是你丈夫。这件事我决不饶他。”(P85)他这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做法,是对社会的报复。他在社会的影响下完成了这个转变,又一个受害者沦为害人者。

三、愤世嫉俗玩世不恭的阮克大夫

在易卜生笔下,父子关系是他描写的社会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阮克大夫和《群鬼》中的欧士华一样,因为有一个得花柳病的荒唐父亲和当时社会的弊病,年纪轻轻就得了不治之症,作为医生,治得了别人的病,却治不了自己的病,只能眼睁睁的等死。然而不同的是,欧士华没有走出父亲的阴影,而阮克大夫却走上了与父亲完全不同的道路。作为一名年轻的医生,阮克在临死前还在做科学研究,为治愈病人而努力。然而,事实上,“在我的病人里头,我自己的病最严重”(P70)。父亲造的孽却要他这个无辜的人承担,“这件事实在只该招人笑。我父亲新安了一笔荒唐帐,逼着我这倒霉冤枉的脊梁骨给他来还账”。(P71)不仅仅是身体的病痛,还有社会的责难,这一切都压在阮克的身上。这一切皆使阮克养成自卑的性格,不敢面对自己。尽管很喜欢娜拉,也不逾矩,不敢和她表白,在娜拉给他带来错觉时,才慌忙表达自己的心迹。“一方面,他很清楚他这辈子无法娶娜拉为妻,再加上他的性格内向,导致他无法鼓起勇气告白,也无法得知娜拉对他的感觉。但另一方面,娜拉身上有一些东西强烈吸引着他,令他情不自禁的想靠近她”。[4]他只能作为影子一样地爱着娜拉,临死时才向娜拉表白。他是软弱的,同时也是善良的。待人方面也很小心谨慎,他和海尔茂是多年的密友,却从来没有叫过他的小名,而海尔茂却恰恰相反,得知阮克即将死亡的消息觉得这是一件扫兴的事情。阮克的不幸遭遇就像一面镜子,不仅映照出海尔茂的自私自利、冷酷无情,也映照出当时挪威现实社会的不负责任的性放纵。阮克虽然只是剧中的配角,但是这一人物形象的存在是对资本主义黑暗社会的无情控诉,也是对资本主义黑暗制度的无情揭露和批判,阮克这一形象更加丰富了本剧的社会性,使得当时挪威的社会弊病暴露的一览无余。

四、易卜生时代的挪威男权社会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的挪威,虽然资本主义发展刚刚起步,但是也未能逃脱资本主义自由发展所带来的现代灾难。无情的现金交易和对金钱的占有欲取代了以往令人自豪的社会道德感和温情脉脉的家庭关系,使得这个小资本主义社会无不充满了伪善和欺骗,人们的性格也更加卑鄙,‘成为不彻底的两面性的人’。[5]这一切具体体现在剧中的三位男性形象身上,他们是在挪威这个小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背景下,结合当时社会上男性的真实面貌和作者的具体创作意图而产生的人物形象。因此,通过对海尔茂、柯洛克斯泰和阮克医生三位人物形象的分析,读者可以窥见当时易卜生所处的“挪威男权社会”的全貌及其本质。“长期以来,这种以男性为中心的模式化性别角色通过诸如家庭、婚姻、宗教、道德、法律等社会机制来约束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结果人们也自觉不自觉的按照这样的标准来评判或规范各自的言行。男人们在追逐世俗名利的时候,同样也成了某种意义上的牺牲品。人们在追逐模式化性别的过程中,往往偏离人的真实的自我———一个道德健全、情感忠实自我的人。”在这个男权社会中,男人们一方面是男权社会的既得利益者,在男人握有话语权力的时代,男权赋予了他们玩弄女性的资本和理由,这是造成娜拉悲剧的深层原因,娜拉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社会的悲剧。同时,这些男人们又是男权社会的受害者,是资本主义社会让他们变得冷酷无情,虚伪自私。

《玩偶之家》中的三位男性的个人遭遇体现了易卜生创作的主旨,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虚伪性和欺骗性,剧中所鞭笞的社会问题对当时的社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并且至今仍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值得读者深思。

摘要:《玩偶之家》作为挪威著名戏剧家易卜生的最著名的“社会问题剧”,通过设置人物之间的对话、矛盾和冲突,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在道德、法律和宗教等方面的不合理、虚伪和荒谬。本文试从个人角色、家庭角色和社会角色三个方面,分析剧中的三位男性形象,进而揭示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真面目以及娜拉悲剧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玩偶之家》角色,悲剧

参考文献

[1]易卜生著,潘家询译.《玩偶之家》.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以下文中的“()”标注的均为该书的内容,“P71”为页数.

[2]黎娜,张天佑.《论〈玩偶之家〉中“玩偶”的双重性》.江西科技学院学报,2009,10(5).

[3]曹晓青.《出场不多总关全局—浅谈柯洛克斯泰形象及其在剧中的作用》.语言文学论集(三),1987.

[4]杜颖.《摘不下的面具—试用人格面具理论解读阮克医生》.大学英语学术报,2009,3,6(1).

篇4:新玩偶之家

她后来考上研究生,想着将来就嫁给他,给他洗衣做饭生孩子教育孩子长大。她24岁了,也该考虑这些事了,他比她大9岁。

就在这个节骨眼,她偶然发现他的另一面——他竟然在婚恋网站一直有注册,跟人家搭讪,搞一夜情,搞过之后就再不搭理人家。她心中的完美男人竟然是一个花心大盗。她的世界崩溃,跟他吵跟他闹,他解释说这是男人的天性,他真正爱的要结婚的女人是她。他向她道歉,即便在她搬回学校宿舍之后,他依然找她,依然说无论有任何事情他愿意帮忙,依然给她信用卡。

女孩子问我她应该怎么办。

她能怎么辦?从现实的角度讲,她从19岁就跟了他,她的世界只有他,她贫寒的家庭除了给她添麻烦,真正帮到她的不多。她离开这个男人,能顺利找到工作吗?能轻而易举养活自己和家人吗?就算她可以,靠她自己的奋斗,需要多少时间?她24岁,稍微奋斗个三年五载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成为“剩女”,然后再拼命相亲委曲求全?我猜她应该也想到了这一层吧?

所以她说,她离开他之后又很想念他,况且他也道歉,她问我是不是可以原谅他?但又担心他万一恶习不改,万一有一天他找到更年轻更合适的,换掉她怎么办?到时候她如果三十了,不是更惨?她左右为难。

我也感到很为难,因为我确实知道有一种男人,他们喜欢玩偶,像养个小猫小狗小宠物一样养着女人,如果你能接受,那么这种婚姻也不失为一种婚姻,至少你不必自己出去找食儿了。但假如你不能接受,就像你家养的宠物狗,离开你跑到大街上,你认为它的命运会比在你家更好吗?

有一出著名的话剧《玩偶之家》,易卜生写的,按照百度百科的解释:“主要写主人公娜拉从爱护丈夫、信赖丈夫到与丈夫决裂,最后离家出走,摆脱玩偶地位的自我觉醒过程。”

娜拉的出走,曾被很多人誉为妇女解放的《独立宣言》,但是,鲁迅先生却专门写了一篇《娜拉走后怎样》——“从事理上推想起来,娜拉或者其实也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

篇5:玩偶之家读后感

《玩偶之家》中通过海尔茂与娜拉夫妻之间的矛盾冲突, 描写了女主人公娜拉从信赖丈夫到与丈夫决裂, 最后终于脱离“玩偶”家庭的自我觉醒的过程, 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 热情歌颂了妇女的解放。

娜拉是个具有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倾向的妇女形象。她出身在一个中小资产阶级家庭里,她的父亲并不富裕“钱一到手,不知怎么又从手指缝里漏出去了”。按海尔茂的话说,娜拉的父亲是个“不信宗教,不讲道德,没有责任心”的人,实际上是个比较讲究实际,忙于谋生的人。这种家庭环境,无疑对娜拉的成长有一定的影响。娜拉受过资产阶级学校的教育,善歌善舞,天真烂漫,容易满足于个人小天地里的幸福生活,有许多不切实际的幻想。她不同于大资产阶级的妇人、小姐,追求不劳而获的靡烂生活,她不希望过寄生虫的生活,为了补贴家庭费用,她做针织、绣花以及抄写之类的工作;虽然有时“累得不得了”,但她“心里很痛快”。对阮克医生的不幸,娜拉伸出友谊之手,表示深切的同情。娜拉的这种不厌工作,乐观知足,热爱生活的性格,同她的家庭出身是有密切关系的,她同情社会上的受害者、不幸者。

娜拉身上更为可贵的品质,就是倔强,不肯向恶势力屈服。从外表看,人们以为她是个无忧无虑的人,其实这是误会。她对林丹太太说:“你们都以为在这烦恼世界里,我没经过什么烦恼事?”实际不是这样,她也有“烦恼事”,如家庭经济困难,要借钱为丈夫治病,借了钱要想尽办法还债等等,但她从不垂头丧气。还是很积极、乐观。债主柯洛克斯太利用她的借据上的假签字,对她进行威胁、恐吓,她没有丝毫软弱的表现。为了救丈夫的命去借债,债主威逼她,她仍然不把事情告诉丈夫,自己坚定地准备承担一切责任,为了保全丈夫的名誉,甚至决定自杀,所有这些都是娜拉倔强性格的表现。娜拉这种坚强不屈的精神是她最终同海尔茂决裂,脱离“玩偶家庭”的性格基础。作者通过塑造娜拉这一鲜明的妇女形象,表达了中小资产阶级妇女要求自由独立,维护人格尊严等思想愿望,并对现存的资本主义制度表现了某种程度的怀疑、否定和批判。

易卜生通过海尔茂这个反面形象,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里婚姻、家庭的虚伪,以及伦理道德和法律宗教的不合理性,揭露了资产阶级的丑恶。妇女向来是受压迫的,仍然没有自由独立的人格。

篇6:玩偶之家英语读后感

《玩偶之家》中的女主人娜拉表面上是一个未经世故开凿的青年妇女,一贯被人唤作“小鸟儿”、“小松鼠儿”,实际上上她性格善良而坚强,为了丈夫和家庭不惜忍辱负重,甚至准备牺牲自己的名誉。她因挽救丈夫的生命,曾经瞒着他向人借了一笔债;同时想给垂危的父亲省却烦恼,又冒名签了一个字。就是由于这件合情合理的行为,资产阶级的“不讲理的法律”却逼得她走投无路。更令她痛心的是,真相大白之后,最需要丈夫和她同舟共济、承担危局的时刻,她却发现自己为之作出牺牲的丈夫竟是一个虚伪而卑劣的市侩之人。可当敲诈之人寄回借据后,丈夫又假装大度原谅她。这一刻,她终于觉醒过来,认识到自己婚前不过是父亲的玩偶,婚后不过是丈夫的玩偶,从来就没有独立的人格。于是,她毅然决然抛弃丈夫和孩子,从囚笼似的家庭出走了。

是啊,娜拉走了,离开了那个玩偶一般的家。话剧落幕了,可人们的思索并未停止。娜拉走后又该怎样呢?

上一篇:个人申请怎么写下一篇:民屋购房合同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