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玉山县轴承工业园区调研报告

2024-05-15

关于玉山县轴承工业园区调研报告(共8篇)

篇1:关于玉山县轴承工业园区调研报告

关于玉山县轴承工业园区调研报告

建设一个基地争创十亿收入

——关于玉山县轴承工业园区调研报告

根据省工经联的安排,6月份我们赴上饶市和玉山县进行“产业集群与工业园区发展”专题调研。调研组先后考察了上饶市工业园一园三区及汽车综合服务市场,重点考察了玉山县轴承工业园区的建设发展情况。实地走访了玉山天长集团、玉山特种轴承有限公司、瑞哈求实轴承厂、玉山人和轴承公司等轴承生产企业,并召开企业主和县政府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座谈会,玉山县委书记程爱平、县长夏有民亲自陪同考察和座谈。

一、基本情况

玉山县轴承工业始创于上世纪70年代。当时创办的全省唯一一家国有玉山轴承厂,曾以辉煌的业绩跻身国有二级企业行列。90年代国有轴承企业改制后,玉山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坚持把重振传统轴承工业雄风的突破口放在激活内力上。出台了《关于加快轴承工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激励政策,对新办轴承企业在用地、资金、税费等方面给予优惠,对获得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的企业予以重奖,并开辟了首期300亩的轴承工业小区,组建了轴承工业协会,鼓励和引导机关干部、下岗职工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创办、领办轴承企业,大力扶持其做优做强。

目前,全县共有轴承生产企业48家,其中规模以上9家,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的有17家,产品已出口美国、欧洲、东南亚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48家轴承企业中,由本地人创办、领办的占了95%以上,其中90%又是原国有轴承厂的下岗职工,吸纳民间资本逾500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近3000个。其中玉山天长集团生产的“三清”牌深沟球轴承、外球面轴承、关节轴承和碳钢轴承等系列产品于2003年被认定为“江西省著名商标”和“江西名牌产品”称号。鉴于该县轴承产业发展的良好势头,2002年省机械行办授予玉山县“江西省轴承生产重点基地县”,并把全省轴承商会设在该县。去年全县共生产各类轴承成品总产量3000多万套,销售收入10400万元,出口创汇210万美元,缴纳税金500万元,各项指标均占全省80%。预计今年轴承产量可超过1亿套,销售收入可达3亿元,到2007年可超5亿元,2010年有望达到10亿元。小小的机械零部件做成了一个大产业,真正成为我省名副其实的轴承产业基地,成为该县最耀眼的亮点和支柱产业。

二、存在的问题

玉山县轴承产业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尽管近年来取得了长足进步,已基本形成了以深沟球轴承为主导、以民营企业为主体、以“三清”品牌为龙头,具备一定生产规模的产业体系,但在与企业主和有关部门的座谈中,在深入车间的实地考察中,调研组在感到“越看越爱看,越看越好看,越看越可看”的同时,认为轴承产业的发展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四个制约”上。

一是土地制约。由于宏观调控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现在土地报批异常困难。据夏县长介绍,原来规划面积1000亩的轴承园区目前仅落实土地230亩。土地供应不足,园区平台做不大,严重影响了轴承企业扩张规模,扩大产能,也导致行业集中度不高,不能更好地形成聚集效应。

二是资金制约。据该县轴承协会会长吴文权介绍,当地金融机构对轴承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不大,全县48家轴承企业共在银行仅贷款480万元。玉山人和轴承执行董事王君认为,企业自身底子薄,又没有土地等抵押物作贷款,民间拆借难度大,1企业发展融资的主渠道主要靠自身原始积累,导致企业发展速度相对缓慢,经济总量不大,重点骨干企业不多,综合竞争实力不强。

三是技术制约。世界第一大轴承公司SKF年申请专利均在100项,而我国轴承行业年均申请专利才20项。作为中低档产品的玉山轴承,县中小企业局吕尚华局长分析说,行业增长方式粗放、经济运行质量不佳、企业管理水平不高的问题更为突出。具体表现在全县48家企业中,获得ISO9001认证的只有17家,占35.4%,规模以上企业仅9家,占18.75%。大部分企业都是购买当时国企改制后遗留下来的旧机器或者在二手市场上购买一些落后淘汰设备用于生产。尽管产能、规模发展较快,但大多产品档次低、附加值低、效益低(平均单个产品出口仅0.43美元,而国外同等产品可卖2美元),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不足,技术水平跟不上主机发展的需要。四是品牌制约。当前,轴承产业的国际竞争形势异常激烈,世界八大轴承公司都加快抢滩中国市场的步伐,都已在中国合资或独资建厂,已初步形成强大的生产能力和品牌优势。尽管天长集团生产的“三清”牌轴承获得省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称号,但从总体上看,全县48家企业生产的轴承大多没有自己的品牌,有的甚至还停留在家庭作坊式的原始生产上,还处于初级产能扩张时期,没有上升到技术扩张和品牌扩张的新阶段,市场竞争力不强。

三、下一步发展的对策建议

要把玉山县打造成为有竞争力的轴承制造基地,调研组认为玉山有三个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是区位条件优越。玉山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地处江西的东大门,是江西与浙江接轨的前沿,浙赣铁路、梨温高速、320国道穿境而过。规划面积1000亩的轴承工业园区紧靠梨温高速出口和320国道线,距玉山火车站仅1公里,交通十分便利,且园区已单独建成日供3万吨自来水厂和35KV、220KV变电站,可确保企业生产需求。

二是基础实力雄厚。玉山轴承业有30多年的发展历史,已经培育了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和一大批熟练技术工人与优秀管理人才。生产设备已初具规模,生产工艺日渐成熟,已发展到锻、车、磨、装四道工序,防尘盖、密封件、热处理、维修等一条龙配套生产。产品品种也不断增多,由原来深沟球轴承1类发展到深沟球轴承、圆锥滚子轴承、外球面轴承、推力平面轴承四大类,产品质量已达国家级标准。三是市场前景广阔。2004年,全国轴承行业经济总量快速稳定发展,实现销售收入446亿元,产品产量49.3亿套。而同期玉山县占全国的比重仅为0.23%和0.61%,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据有关部门预测,2005年我国轴承出口额将达到480亿美元,增长15%左右,国内轴承产量也将增长15%。另外,从市场需求来看,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国内轴承市场需求增长较快。市场需求有三个主要方面,即:国内主机配套、机械设备维修和产品出口,预计这三方面都会有大幅度的增长。特别是国家扶持“三农”政策,农机行业产成品今年1—6月比上年同期增长71.2%,汽车产业发展也越来越快,越来越普及,这些都拉动了轴承配件业的旺盛需求。

调研组认为,当前玉山县对做大做强轴承产业的认识非常统一,创业氛围非常浓厚。下一步,要充分利用并积极发挥好这些有利因素,再接再厉,乘势加力,在新的起点上认真谋划发展思路,增强发展实力,明确发展目标,力争到2010年建成有竞争力的轴承制造基地,实现年销售收入10亿元的宏伟目标。我们提出的这一目标得到了县主要领导和与会企业的一致赞同和积极响应。具体在发展举措上,建议做到四个加大力度。

1、加大造势创牌的力度

积极稳妥地实施品牌战略,争创名牌效应。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能给企业带来巨大商机和利润。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发挥现代传媒作用,大力宣传玉山轴承业的发展现状和广阔前景,整体策划好全县轴承行业的企业文化,特别是要积极宣传那些发展速度快、增长幅度大的行业典型,积极推介那些经济效益好、体制机制活的先进企业。同时,可考虑整合资源,在加强质量检测和产品标准的前提下,全县申报、打响一个品牌,一个拳头对外。

2、加大开放招商的力度

进一步促进和做强做大轴承产业,最根本的必须把全民创业与招商引资紧密结合起来,坚持大开放主战略不动摇,扎扎实实抓住招商引资不放松,主要表现为“三个跳出”。

一要跳出江西争资金。一方面,县政府要积极推进银企交流与合作,组建担保中心,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企业融资。金融部门在信贷支持上要向轴承工业倾斜,尤其对创税大户要在贷款上优先予以扶持,县财政可考虑给予适当贴息。另一方面,当前最现实最主要的方式就是通过招商引资,引大靠大联大,借助外力加快发展。二要跳出传统拓产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县政府要支持、引导企业进一步加快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力度,在稳定产能增长的基础上,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大力推广CAD、CAM、CAPP、PDM等先进技术,提高产品精度、档次和附加值,力争到2007年全县轴承E级产品比重达到80%,2010年有1—2家企业产值超亿元,产品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玉山特种轴承公司副总经理饶传英介绍,公司计划7月份投入280万元、年底再投入300余万元购买一批新设备,新上8大类生产线与江铃公司配套。

三要跳出玉山引人才。要把培养一支强大的科技队伍作为企业发展的一项战略举措,强化人力资源管理,做好人才的培养、吸引和利用工作,通过技术入股等形式,大力吸引相关科技、管理人才为我所用,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开发出系列高精度技术产品,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3、加大服务引导的力度

园区是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产业培植发展的聚集区,要实现规模扩张的新突破,必须搭建好园区平台。针对轴承产业发展面临的土地、资金、技术等瓶颈制约,特别是目前大部分企业租赁厂房经营,散布在全县各个角落生产的现状(已有17家企业强烈要求进入园区),县里要积极向上争取政策,搞好各种协调服务,优化发展环境,进一步加大用地、水电、税收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同时,尽快筹建轴承专业市场,争取每隔1—2年举办一次全省轴承工业产品交易会。省有关部门也要大力支持玉山轴承产业的发展,帮助在玉山设立全省质量检测中心,尽快落实园区770亩土地的审批工作。、加大产业聚集的力度

轴承产品是多品种、大中小批量生产并存的产品,随着主机的技术进步而同步发展。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及时了解和跟踪主机发展的方向,紧盯行业发展的新趋势、新动向,在提高质量、增强后劲的前提下,进一步做大规模,积极引进汽车、摩托车等配套产业,实现由单个产业向其它相关产业扩散,由单个产品向上下游产品延伸,由单个核心企业吸引其它配套企业及时跟进。目前玉山已有美国、浙江等地客商正在洽谈合作事宜,武汉一大型钢球厂也准备近期迁到玉山。外地的铆钉、钢球、保持架、砂轮、润滑油等配套产品都在玉山设有办事处和仓库,温州客商投资的毛胚厂正在建设之中,山东聊城客商投资的钢圈厂也正在积极洽谈,轴承产业的集群化、企业的配套化、产品的链式化正在逐步形成,相信经过玉山人的艰苦努力,该

县轴承产业一定能迎来一个大发展的春天,实现“建设一个基地,争创十亿收入”的奋斗目标。

篇2:关于玉山县轴承工业园区调研报告

文件 微山县 发 展 和 改 革 局

微经信字[2011] 号

关于筹建微山县船舶工业园的调研报告

船舶工业是我县的优势特色产业,也是劳动、技术、资金密集型产业,涉及相关产业众多,经济带动力强。发展船舶工业,对于促进航运业快速发展,加速结构调整的步伐,进而实现我县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按照《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产业集群发展的意见》和省船舶工业“十二五”规划要求,我县船舶企业必须抢抓机遇,发挥综合优势,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创新思路,整合资源,以“船舶工业园”为载体,加快推进船舶工业从规模扩张向产业升级的转变、从传统造船模式向现代造船模式的转变、从零散布局向集聚发展转变,实现船舶工业跨越式发展,打造山东省内河船舶制造基地。

一、指导思想及发展原则

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重点企业为龙头,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经济和社会效益为目的,发挥区域优势,增强创新能力,培植特色产业”的规划思路,集

中推进船舶制造及修理、船舶配套设备制造、船舶物流业、特种船舶和游艇业及其他相关产业的集约化发展,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齐全、体系完备、集约经营、环保节能的新型船舶工业园区。

船舶工业园区建设的发展原则是:坚持造船与研发设计并举,整船与配套并举,船业与相关产业并举,内资与外资并举的基本原则,推进龙头项目带动,强化企业投资强度,加大土地、金融、财政等政策扶持力度。以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带动加快工业园区各业协调、持续、快速发展,形成国内一流的船舶工业园。

二、园区建设的优势条件

1、企业优势。微山县运河沿岸集聚了山东航宇船舶修造有限公司、济宁银河船舶制造有限公司、微山新鑫造船厂等一批骨干造船企业。其中山东航宇船舶修造有限公司已成为长江以北最大的内河造船企业,2010年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全省同行业唯一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并为“山东省船舶发展规划”重点支持企业。山东航宇作为船舶工业园的龙头企业,带动力强,其生产能力、产品规模、技术创新能力在全省内河船业名列前茅。

2、自然优势。自然优势主要体现在:一是区域优势明显,我县地处山东南部、江苏北部,京杭大运河贯穿全县,直通长江,为我国重要的水上“黄金通道”;二是岸线资源优势明显,京杭大运河在我县境内岸线总长 160千 米,是造船业的宝贵资源;三是交通优势明显,公路、水路、铁路三路运输优势交叉在园区

周边,优势不可比拟;四是聚集优势明显,作为山东省内河造船基地,聚集了韩庄、昭阳、夏镇、留庄、付村五个乡镇(街道)的多家造船企业,形成了具有一定实力的产业集群,具有显著的聚集优势;五是人才优势明显,山东航宇船舶公司作为依托企业,已先后和山东大学、山东交通学院、威海职业学院、江苏科技大学等相关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成立了新思维船舶科技有限公司等设计研发机构,船舶设计、船品研究力量雄厚,创新能力增强。

3、政策支持优势。宏观政策的利好支持,也是园区建设的优势条件。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了多项扶持造船业发展的政策和意见。市、县两级政府也把造船业作为重中之重,倾全力支持。各级党委政府以及主管部门对造船业的重点扶持,形成了船舶工业园区建设的政策支持优势。

三、园区的发展方向

1、建立现代化造船模式,优化造船作业主流程,提高总装化水平;加快推进船舶专业化配套体系建设;切实加强基础管理,推进信息集成化;强化工程管理方式与手段。

2、提高园区企业科技创新水平,造船业要在做大做强内河船舶制造的基础上,加速向海洋船舶市场转移,向生产海洋高性能、高附加值的海洋工程船、运输船和豪华游艇转变。

3、促进船舶配套业全面发展。按照“专业化生产、社会化协作、园区化配套、多元化发展”的思路,努力实现船用重点设备二级配套,中间产品园区化协作以及配套产品开发,形成较完

备的配套体系。

4、利用山东航宇新能源技术的研发成果,以船舶新能源产品开发为带动,加强船舶新能源技术的运用和改造,为船舶工业园区打造新能源研发生产基地,提高整个园区的创新水平。

5、打造船舶物流中心,利用园区丰富的岸线资源,建设物流码头,为整个园区建设提供快速、流畅的进出通道。

6、利用园内丰富的旅游景观资源,完成与旅游规划的衔接,打造京杭运河文化园和船舶博物馆,为工业园营造浓厚的人文环境,创建花园式工业园区。

四、园区规划设想

微山县现有船舶修造企业56家,从业人员2万余人,船台600多座,年造船能力150万载重吨,内河造船规模占全市的95%以上,占全省的70%多。集中分布在韩庄、夏镇、留庄、昭阳等乡镇(街道)的运河沿岸。产品主要有散货船、驳船、工程船、渔政艇、工作艇、旅游船、拖船等10大类、几十个品种,主要销往山东、江苏、安徽、上海、浙江、福建等地。根据我县造船业现状,为便于对上下游造船业的整合,规划建设韩庄船舶工业园和留庄船舶工业园两大船舶工业园区。

1、韩庄船舶工业园。规划区南以刘桥河为界,北至前朱庄村,东起104国道,西至京杭运河主航道。整个规划园区南北总长4920米,东西宽度418米,陆域总面积为3100亩,涉及8村3个单位。规划水域面积2600亩,包括河流水面、大堤滩涂地

面、渔业养殖水面、苇塘水面、荷花塘水面共五类别。规划建设驳船制造区、游艇制造区、船舶文化布展区、船舶油气及能源产业制造区、船舶物流区等多功能区域。年制造能力 150 万载重吨,其中以3000吨级船舶为主,年产值 60亿元。

2、留庄船舶工业园。规划区以现有的湖东大堤以西、土山港口以北、马口村路南北两侧为中心,集中打造3个连片造船区,其中马口路两侧、荆河两岸片区(银河、丙海、马口等造船厂)占地1430亩,微山县新鑫船舶修造有限公司片区500亩,留庄镇金山造船片区150亩,总面积约2080余亩,涉及留庄镇四个村庄。计划年建造能力为118万载重吨。设计能力为3000吨级标准船台230个,形成产值约 46 亿元。园区内以内河散装货船、机动货船、工程船、旅游船、甲板船、滚装船、集装箱船、工作船为主。配套建设船舶物流中心主要配送钢材、建材、半成品等。

五、园内建设的重点

1、船舶制造集聚区。按照“产业集聚功能完善”的原则,船舶制造集聚区划分为整船制造区、分段制造区、修船区、金属构件区、船装配套产品区、机电配套产品区、钢材预处理区、科技研发区等。成立园区船舶生产调度中心,主要提供分段制造、船装配套生产、机电设备制造、钢材预处理、新产品研发的综合服务协调。

2、游艇制造区。随着社会总体生活水平的提高,游艇业有

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很大的市场空间。园区游艇制造业的发展重点要着眼于在开发中低档游艇的基础上,转向高技术和高附加值的豪华游艇开发,组建游艇俱乐部,为客商提供休闲娱乐服务,并为游艇新产品建立试航场所,逐步形成游艇生产的完整体系。

3、配套产业区。着力提高配套产业生产水平,不断开发新品种。重点围绕机械、轻工、电子的优势企业开展招商,为造船业提供相关设备和零部件服务。引导企业与知名厂商、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开发生产新型甲板机械、船用螺旋桨、舱口盘、内饰材料舵机、锚机以及通讯导航设备等配套服务。

4、船舶物流中心。规划建设船舶物流中心区,作为整个园区内的快速物料进出通道,物流中心要有效衔接各专业园区的联系渠道,为园内所有专业生产提供快速便捷的服务,并组织园内物流的生产服务,提升经济效益。

5、船舶文化园区。文化园区主要建设在韩庄工业园区的人工岛上,该岛地处湖心位置,紧邻京杭运河主航道,风光极其优美,是天然的文化休闲胜地,作为船舶工业园的度假胜地,有着独特的环境优势。文化园区根据县旅游规划实施项目建设,其能源供应由园区提供风光互补发电技术保证,其离岛供电方式体现了新能源的技术优势,又增添了文化园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六、园区发展的保障措施

1、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围绕船舶工业发展,进一步制定园区规划详规,按照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原则,加快园

区供电、供水、道路、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政府应加大园区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力度,为园区企业快速发展提供保障。

2、提供园区建设的土地资源。根据批准后的工业园发展规划,国土资源部门对园区土地利用项目及时报批,在确保土地资源利用率的原则下,尽快利用非耕地、湖滩涝洼地,提高土地利用率,积极争取更多用地指标,为船舶工业园项目储备土地资源。

3、为船舶工业园提供资金支持。要加强园区与金融机构的沟通,搭建银企合作良好平台,为园区企业提供融资渠道。政府要提供建设专项资金,落实国家、省、市关于振兴船舶工业的相关鼓励政策,对园区企业税收要提供优惠扶持政策,三至五年内园内企业所纳税额,属于地方税收的部分,可返还企业以利于扩大再生产,对园区新进企业可采取土地出让金先征后返和减免土地使用税等优惠政策,以激发企业加快发展的积极性。

4、为园内发展提供技术及人才保障。鼓励企业开展校企合作,进行产学研项目合作,加快人才培养,为企业技术进步储备高素质人才。利用山东航宇公司和山东大学、山东交通学院、威海职业学院、江苏科技大学等高校合作的优势,逐步向整个园区拓展,提高工业园区的科技创新水平。

5、逐步取消园区外船舶加工企业。引导、支持、鼓励骨干造船企业对园区外的造船企业进行兼并重组,对园区外不符合要求的企业坚决予以取缔,以彻底改变全县船舶工业发展“低、小、散”的格局,逐步形成布局合理、产业集聚、配套齐全的现代化

船舶制造基地。

6、加强船舶工业园的组织领导。在主管局内设船舶管理办公室,在园区设管委会,具体实施对工业园区建设的领导。制定正确的发展方向,确定园区建设的基本原则,分析船舶工业面临的形势,及时解决园区建设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为船舶工业园快速发展提供组织领导保障。各有关部门要发挥推进、协调、指导作用,加强宏观指导和协调,为船舶工业园建设创造良好条件,推动船舶工业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

篇3:关于玉山县轴承工业园区调研报告

1、建立旅游文化传统工艺美术展示厅。

抓住东山传统工艺美术在省第五届“争艳杯”工艺美术大赛和2009年海峡两岸 (福建漳州) 花博会中, 取得佳绩这一契机, 建立旅游文化传统工艺美术展示厅。同时, 积极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工艺旅游品, 扶持建立东山县工艺美术专业市场的发展, 促进东山县旅游工艺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 积极培育工艺美术产业类的旅游点, 发展文化旅游市场, 推进工艺美术产业的繁荣。

2、实施政策扶持。

制定扶持工艺美术特色传统产业发展的政策性规定和人才培养办法, 制定《中共东山县委、县政府关于鼓励我县传统工艺美术行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3、成立“东山县工艺美术协会”, 培养造就高技能人才。

为加快东山县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队伍建设, 发挥二轻联社丰富的管理经验, 以漳州市轻工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站为操作平台, 进一步推进工艺美术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推荐市级、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名人荣誉称号的评定。

4、组织举办“工艺美术精品大赛”, 鼓励发掘抢救、研究创新传统工艺美术精品。

5、培育6家工艺美术企业, 政府在政策上予以扶持。

篇4:关于玉山县轴承工业园区调研报告

关键词:财政;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政策;调研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一直坚持把山东省梁山县保障性住房建设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点工程来抓,紧紧围绕“住有所居”目标,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关于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有关决策部署,积极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措并举、快速推进”的工作局面。同时,结合山东省梁山县实际,相继出台了《梁山县经济适用房管理办法》(梁政发【2007】27号)、梁政纪[2009]15号、《梁山县廉租住房工作实施方案》、《梁山县关于县城棚户区改造有关优惠政策的意见》(粱政办发[2009]127号)等文件,使山东省梁山县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进一步增加了可操作性。自2008年以来,全县共建设保障性住房1698套15.33万平方米,其中已完工入住的1054套1.88万平方米;正在开工建设的经济适用住房332套3.2万平方米、廉租住房112套0.56万平方米、公共租赁住房200套1.31万平方米.累计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73.36万元。通过保障性住房工程建设,山东省梁山县解决了767户城镇低收入家庭和706户中等偏下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越来越多的群众切实改善了住房条件,实现了自己的安居梦想。

一、山东省梁山县落实保障性住房建设政策情况

1.积极落实资金支持政策。财政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政策资金来源主要包括:中央财政安排的专项资金、省市县财政一般预算安排的资金、住房公积金增值净收益安排的资金、从土地出让净收益中安排的资金、地方债券安排的资金等。在财政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来源渠道不断拓宽的同时,山东省梁山县积极探索多元化投入机制,充分调动社会力量,拓宽融资渠道,筹募社會资金参与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有效的保证了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需求。截止目前,中央和省先后已审批山东省梁山县惠民小区廉租房(一期和二期)、怡民小区廉租房、惠民小区公共租赁房以及蓝天集团、机械总厂、天成商场片区、磷化总厂、皮件厂棚户区改造等9个廉租房、公租房项目和4个经济适用住房项目,总投资3.7亿元,县财政在可用财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不断加大资金配套力度,多方筹措资金支持山东省梁山县保障性住房建设,其中2008年配套464万元、2009年593万元、2010年354万元,2011年县级财政下达配套计划资金1977万元,已到位633万元。

2.严格落实税费优惠政策。对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以及公共租赁住房建设、棚户区改造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山东省梁山县一律免收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费、城市综合开发管理费等行政事业性收费和城市基础设施配套收入、散装水泥专项资金、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教育附加费、价格调节基金等政府性基金,对于造价咨询费、招标代理费、工程监理费、垃圾清运费、设计图纸费、试验检测费等经营性收费本着从宽、优惠的原则,按照收费标准的1/3收取,对于涉及的营业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印花税、契税等方面全部按照《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住房租赁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08】第024号)的规定给予了税收优惠政策。有效降低了山东省梁山县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成本。2011年,共减免行政事业行收费614.09万元,政府性基金505万元,税收15.97万元。

3.全面落实保障性住房建设工程免交土地出让金政策。将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住房和城乡建设规划,坚持“高效利用、优先保障”的原则,及时落实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且建设用地全部实行行政划拨方式供应,除依法支付土地补偿费、拆迁补偿费外,一律免交土地出让金。按基准地价计算,2011年减免土地出让金571.57万元。

二、财政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

1.综合投入不足,财政支持保障性住房投入与自身财力不相匹配。山东省梁山县经济基础比较薄弱,财政收入总量小,自给率低,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的土地储备几乎没有或很少,普遍存在拆迁难度大、成本高等问题,财政支出存在很大压力。2008年至2010年三年的财政收入仅为8亿元,而保障性住房支出就达1411万元,平均占财政收入大约1.8个百分点。虽然经适房和棚改房建设除享受税费和土地优惠外,基本为社会投资,但廉租房建设资金除了中央每平方米200元的补助外,其余大部分需要地方资金配套,这部分资金目前缺口仍然很大。如2008年山东省梁山县廉租房建设投入须500万元,除中央补助资金100万元外,剩余400万元需要地方资金配套,落实困难很大。

建议中央和省进一步加大对财政收入偏低县区的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投入,以缓解地方支出压力;地方政府要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认真组织申报国家及省级廉租住房奖补资金、公共租赁住房奖补资金、城市矿棚户区改造奖补资金项目,并做好县级资金配套预算,以顺利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

2.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没有真正形成一种“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投融资渠道。由于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需要量大,且回收周期较长,县本级资金支持难以到位,资金保障形势不容乐观,再加上政府融资平台的潜在风险和担保能力的不足,大大制约了金融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可持续性。保障性住房实行政府定价、限价,利润微薄甚至无利润,使得保障性住房建设的低收益与风险不相匹配,无法形成建设资金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影响了社会资金和金融机构参与的积极性。

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创新思路,多渠道筹集资金。一是要加快投融资体制机制创新,拓宽融资渠道,调动社会资金参与保障房建设的积极性。二是要对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和土地实行封闭运营,确保资金安全有效运行,政府通过注入土地、商业地产等优质资产确保资金归还来源。三是政府应鼓励金融机构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信贷支持,鼓励其发放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和运营中长期贷款,鼓励社会各界捐资建立保障性住房建设信托基金,委托住房保障管理部门管理,四是要用好公积金结余资金。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住房公积结余资金可以贷款支持公共租赁房建设。按照最新公积金贷款利率,即使上浮10%,五年贷款利率为5.17%,资金成本低于同期银行贷款优惠利率。五是应加快实施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房共有产权管理工作,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回笼部分建设资金,实现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的良性循环。

3.保障性住房建设预算执行进度缓慢。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县级地方财力困难,保障性住房建设地方财政支持资金拨付往往不到位或到位不及时;二是由于土地供应问题,致使保障性住房建设工程项目前期准备和项目组织实施工作进度缓慢;三是国家的各项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优惠政策落实不力。建议各住房建设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切实落实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加快预算执行进度的通知》(财综[2011]41号)文件精神,积极配合相关部门项目前期准备和组织实施工作,财政部门要根据项目工程进度及时按照预算拨付工程建设资金,提高建设项目投资完成率。另外要加强保障性住房资金监管力度,确保资金专款专用。

篇5:关于玉山县轴承工业园区调研报告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轴承产业,集群发展,县域经济

常山县是浙江省欠发达地区。轴承产业是常山县的传统产业, 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 是浙江省最早起步的轴承制造区域之一, 经过30多年的发展, 已经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特色产业。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 20世纪80年代曾在全省名列前茅的常山县轴承产业逐步被同时代起步、甚至晚起步的新昌、慈溪、萧山等地赶超, 并拉开了不小差距。在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的进程中, 面对邻省、邻县一个又一个轴承生产基地的崛起, 常山县如何提升轴承产业, 实现产业集群发展, 培植经济增长点,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步伐, 已成为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目前县域轴承产业发展的基础优势及主要问题

近年来, 许多轴承制造区域高度重视轴承产业发展, 立足产业基础优势, 将轴承列为主导产业加以重点培育, 推动轴承产业集群发展, 使其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以常山县为例, 常山县轴承产业发展起步早、时间长, 已经基本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从割料、锻打、粗车、精车、磨超到装配等各环节, 从生产车削、滚子、保持器、密封件、防尘盖到轴承成品都有专业生产企业。随之一批技术装备较好、科研力量较强、产品科技含量较高、具有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骨干企业, 带动了全县轴承产业的发展, 促进了轴承生产基地和区域性产业块状经济的形成。

但是, 与省内新昌、萧山等地相比, 常山县轴承产业已经不再具有先行发展优势, 在产业规模、技术水平和产品知名度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差距。

(一) 产品竞争力低, 产业总量不大

常山县轴承产品以深沟球轴承和圆锥滚子轴承为主, 大量低水平地重复生产, 导致严重的供过于求, 市场竞争十分激烈, 尤其以跟风生产、盲目发展和降低价格为主的低层次竞争较为突出。高端产品相对较少, 高精度、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产品比例偏低, 大型、非标准型轴承产品缺乏。产品稳定性差、可靠度低、寿命短, 不能满足用户需求。受此影响, 产业整体效益不高。

(二) 技术装备落后, 生产优势不明显

新设备、高科技设备少, 更新速度不快, 制造工艺和技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产品质量难以达到标准。例如, 车加工仍有相当部分采用仪表车床, 磨加工自动化水平不高, 对轴承寿命和可靠性至关重要的先进热处理工艺和设备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 发展水平不平衡, 制约瓶颈较多

全县几十家轴承企业规模不一, 良莠并存, 龙头企业比重不高, 全县轴承工业低、散、差的问题依然存在。多数轴承企业集锻、车、磨于一体, 生产分工不够明确, 协作生产能力不高, 自身品牌难以突显。国内轴承行业竞争激烈, 宏观调控政策趋紧, 劳动用工、人才、土地、融资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轴承产业的发展。

二、县域轴承产业集群发展的方向

集群产业必然是具备一定规模的产业, 因此, 县域轴承产业当前的首要任务是继续推动规模扩张, 拉长产业链条, 以规模扩张加快集群形成。“集群”的“群”指的是产业规模, “集”是指集群的内部关系, 这种关系应该是相对稳定、密切的协作关系。这就要大力发展协作企业, 如车加工、磨加工企业, 引导协作厂主动对接国内外大型轴承企业, 并形成相对稳固的协作关系。另外, 还要完善配套企业, 一个成熟的产业集群必然有相对完善的产业链条, 轴承生产区域要加快轴承生产设备、物流运输、包装印刷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步伐, 形成更为完整的产业链条, 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 用技术有效降低成本的企业将更快地推动轴承行业的变革。

轴承产业集群发展是欠发达县区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一方面, 轴承产业是部分欠发达县区基础最好的产业, 有着丰厚的历史底蕴, 已具备集群发展的基本条件。另一方面, 轴承产业是最具潜力的产业, 轴承产品在机械行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市场容量非常大, 发展前景广阔。同时轴承产业相对能耗低、污染小, 符合节能减排要求。轴承产业的集群发展将有利于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增强企业竞争力, 有效提高欠发达县区的知名度, 将有力带动县域经济全方位的发展。因此, 县域轴承产业集群发展的方向是围绕“轴承产业强县”这一目标, 努力提升产品层次和科技含量, 向上拓展、向下延伸市场范围, 向管理要效益, 创出县域轴承的品牌效应, 着力打造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轴承产业大集群。整个县域工业基础的机械制造业, 也要朝着高精度、高效率、智能化和柔性化的方向发展。

三、打造县域轴承产业集群的策略思考

为了促进县域轴承产业集群发展, 地方政府及轴承企业应该选择相关策略实现轴承产业新跨越。

(一) 制定集群规划以重塑产业区块

县政府要聘请县内外轴承专家组成轴承产业规划小组, 围绕“打造轴承产业大集群”目标, 深入调查研究, 对县域轴承产业几十年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 总结成功经验, 梳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对当前面临的形势进行深入分析, 前瞻性地提出轴承产业发展的思路, 协助轴承企业切实把轴承产业集群发展的五年总体规划编制好。协调衔接好县域工业园区、乡镇工业功能区、特色轴承产业区三级规划, 建立层次分明、功能清晰、重点突出的轴承规划体系, 形成布局合理、综合配套、相互依存、集约集群的发展格局。在加大构建轴承产业空间平台的基础上, 细化产业区块, 着力打造高水平的核心区、延伸性的配套区、专业化的特色区三级梯度轴承产业区块。

(二) 加强政府沟通以开拓国内外市场

对于许多散失国外订单而陷入困境的轴承企业来说, 积极开拓国内市场是解决困境的有效途径。在市场需求整体疲软的环境下, 要在国内其他地区形成对轴承集群产品的认同, 政府相对企业来说, 则具有较大营销优势, 政府信用是所有信用级别中等级最高的。政府可以通过组织各地的博览会、经贸会等推广活动, 增加产品的可信度;不同地区政府之间加强交流与合作, 有利于轴承集群产品迅速进入新的市场。地方政府要眼睛向外,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引进几个国际、国内亿元以上轴承企业, 促使县外资本参与本地轴承重大项目建设, 带动整个行业发展。同时, 要眼睛向内, 抓紧技术改造、管理创新, 不断加大技术投入, 夯实基础管理, 使轴承企业跨上经济发展的快车道。

(三) 着力固本强基以培育集群龙头

中、低档轴承是当前欠发达县区轴承企业的主要产品, 市场需求量大。发展轴承产业大集群, 既要发展中、低档轴承产品, 又要主攻高端产业。部分中小轴承企业的停产、倒闭给集群的重新组合带来了契机。地方政府要抓住机遇, 及时对轴承企业结构进行调整, 采用有保有压的灵活政策, 支持轴承产业集群中有能力的一些企业做大做强, 成为集群发展的龙头企业。一是要鼓励龙头企业进一步与万向、人本、皮尔等国内外大型轴承企业对接, 提供配套服务, 实现以大带小“配套式”发展。二是同行业企业之间要多形式联合, 对于仍然处在小、乱、散阶段的轴承企业, 要树立合作共赢的意识, 破除“小富即安”、“宁为鸡头、不为凤尾”自我意识, 企业之间通过贸易合作、技术合作、投资合作等各种形式, 寻找优势资本整合, 全力争取国内外资本、轴承技术在当地聚集发展, 从而形成既满足普通市场, 又面向高端产品市场, 低、中、高企业密切合作、立体竞争的轴承企业集群结构, 打响欠发达地区特色制造业的品牌。

(四) 规范集群行为以防止柠檬市场

博弈论认为, 重复博弈是合作的基础。市场繁荣时, 劣质产品的集群生产企业, 由于影响集群的整体利益, 会遭到集群的驱逐, 因此集群企业会彼此展开合作, 避免恶性竞争, 实现共赢;而当市场环境恶化, 集群企业出现经营困难时, 为了生存, 企业不再理会集群约束, 面对众多竞争者, 往往采取不道德的手段进行恶性竞争。例如, 有些轴承企业为了节约成本, 在生产过程中偷工减料、以次充好, 然后在市场上以较低的价格出售。陷入困境的集群企业纷纷效仿, 最后轴承集群产品质量越来越差, 价格越来越低, 产生柠檬市场。因此, 在轴承产业出现困境时, 政府更应该加大对企业的监管力度, 规范轴承企业的行为, 找准市场定位。轴承企业定位要高, 应从传统的模式中走出来, 打破低价竞争的局面, 建立起高质素的企业形象和现代化的企业运作体系, 放眼世界市场, 创立自己的品牌。立足于世界市场, 不是把焦点放在低价竞争方面, 而是提高综合能力, 使自身的管理体制达到国际标准。

(五) 培育服务体系以强化产业支撑

集群的发展离不开服务体系的建设。地方政府要完善轴承产业发展领导机制, 建立轴承产业发展办公室, 综合运用财政、信贷、审批、要素供给等政策手段, 促进轴承产业改造提升, 努力为轴承产业发展创造廉洁高效的服务环境。及时了解轴承企业发展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 多种方式创设政企之间、银企之间、企业之间的沟通平台和对话机制, 帮扶解决实际问题。要依托铁路、高速公路及国道, 科学规划并发展沿线沿路的现代物流仓储基地, 为轴承产业提供物流保障。

另外, 建立一个多位一体的行业协会组织也很有必要。行业协会成员包括政府、集群企业、相关企业以及其他社会力量, 轴承行业协会既是集群问题的亲历者, 又是政府指导轴承集群发展规划的代理人, 具有业务和管理的双重优势, 有利于轴承集群的健康发展。地方政府应该不断引进一些先进轴承企业和轴承集群专用设备提供商, 让这些企业在集群中融合发展, 这样将有利于轴承集群的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创新的产生。

(六) 培育创新体系以加快产业升级

集群发展离不开技术进步, 轴承集群产业升级表现为轴承集群整体技术进步与效率的提高。因此, 政府和企业应该着力建立一套有效的轴承集群创新机制。一是要充分利用“科工会”、网上技术市场等平台, 拓宽轴承企业科技成果引进和科技合作渠道, 引进并推广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 提高工艺水平。发挥县内省级技术中心的作用, 加强与县外科研机构的交流, 加大对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的扶持, 进一步增强县域轴承行业科技创新能力。二是要加强管理及技术方面的更新。轴承企业经营管理另一个较大的困难是工艺, 装备的改进或更新直接影响产值。强化轴承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积极扶持有条件的龙头企业建立研发机构, 培养轴承技术专业人员, 加强产品设计, 加强对某一生产环节的研发, 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例如, 目前常山县的轴承产业要打造“常山轴承”知名品牌, 全面提高常山县轴承产业市场竞争力, 首要任务就是要改变传统的生产模式, 应主要从锻、车、热处理、磨、装五个方面着手技改。要在提高轴承寿命和可靠性上狠下功夫, 进一步扩大检验检测的覆盖面, 力促产品的档次、质量和水平提高, 提升高精度、高性能、高附加值产品在产业总量中的比重。此外, 轴承企业引进职业经理人的管理理念也很重要, 高层管理人员需要有能够与国外先进管理思想接轨的观念和理念。

篇6:关于玉山县轴承工业园区调研报告

摘 要 近年来,京山县紧紧依托农产品资源优势,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作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突破口来抓,通过采取政策引导、扶持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大品牌建设力度、拓展市场空间等一系列措施,使全县的农产品加工业有了长足发展。

关键词 农产品加工业;现状;对策;湖北省京山县

中图分类号:F326.5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11-0-2

1 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

1.1 企业发展速度加快

到2014年11月底,全县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435家,其中纳入县经济主管部门调度的规模企业116家,亿元企业78家,新增7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57家,新增5家,其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2家(湖北国宝桥米有限公司、湖北神地农业科贸有限公司)、省级龙头企业15家、市级龙头企业40家。总体来讲,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了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的转变。

1.2 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2010-2013年,京山县连续四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农产品加工业“四个一批”工程先进县称号。2013年,全县实现农产品加工业产值337.4亿元,同比增长22.4%,与农业产值比达到了4.2:1,在全省农产品加工业“四个一批”工程县市中排名第5位。今年上半年,全县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181.9亿元,同比增长14.6%。

1.3 品牌效应日益凸显

全县共申报并有效使用“三品”品牌216个,其中有机食品8个、绿色食品28个、无公害食品180个。通过ISO9000系列认证58个,通过HACCP体系认证37个。“京山桥米”“仁和白花菜”先后被国家质监总局批准使用“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国宝牌大米2007年被评为“中国名牌”,2009年“国宝”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还有7个产品被评为“湖北名牌”,11个被评为“湖北著名商标”。大米、茶叶等一批产品先后在中国国际农产品博览会、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中南六省农产品博览会等全国性会展上获金银奖项60多个,有效地扩大了京山农产品的影响力。湖北国宝桥米有限公司、湖北神地农业科贸有限公司分别成立了院士工作站,并与中国农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武汉大学等一批全国知名学府建立了固定的合作关系,常年开展校企合作,提升了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水平。

1.4 带动能力不断增强

农产品加工企业以订单为主要形式,建立和完善了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推广“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经纪人)+农户”等经营模式,带动了京山县优势产业发展,促进了农企“双赢”。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直接安置农民就近就业和季节性务工9 000多人,农民每年可从农产品加工企业中可增收1.3亿元左右,并带动了交通、物流等产业的发展。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其一,虽然农产品加工业总量较大,但小型初级加工企业过多,具有很强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太少。从单个企业销售收入上看,虽然京山县亿元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有78家,但像稻花香、福娃这样自身发展好、带动能力强的企业太少,大部分企业处于农产品初级加工阶段。

其二,虽然农产品加工业基本涉及到了农业相关产业,但结构不合理,精深加工严重不足。从目前农产品加工企业的13类来看,京山县农产品加工企业结构很不合理,116家规模企业中,农副食品加工业有80家,占69%,且以大米加工企业居多。而食品制造企业仅有2家,充分说明京山县农产品加工业还停留在传统的粗加工方面,精深加工及下游产品深度开发上严重不足。

其三,虽然企业进入门槛较低,但受资金、人才等因素制约,发展壮大缺乏活力。近年来,全县新上各类加工企业很多,但做大做强的却很少。一方面是受资金“瓶颈”制约,大多数业主自身投入能力有限,再加上难以争取信贷投入,影响到企业正常生产和扩规升级;另一方面,企业缺乏有效的培养、引进和留住人才的机制,导致企业经营、创新能力不足,难以取得更高层次发展。

其四,虽然创造了省级、国家级品牌,但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的产品少,市场竞争能力不强。全县创品牌的企业不多,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不高的问题普遍存在。大多数企业产品的销售半径过小,主要市场还集中在省内甚至周边县市,真正出省乃至走出国门的产品不多。

其五,虽然探索了订单生产等连接机制,但利益连接不紧,约束力不强,产业化经营的机制尚未建立。按照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农产品加工企业理应与农户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共同体。但目前,京山县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户之间大多是一种自由买卖关系,没有形成有约束力的利益机制。一方面龙头企业实力不够,一旦遇到市场风险,企业无力抵挡,无法与农户兑现承诺;另一方面,农民合同意识淡薄,诚信度较差,农产品上市后,价格上有好处就找市场,有难处就找企业,合同缺乏约束力。

3 发展对策

3.1 切实理顺管理体制

目前,对农产品加工业的管理机构过多,农产品加工业“四个一批”工程建设由县农办负责、规模以上加工企业由县工信局负责、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由县农业局负责,加上京山县农产品加工园区设在开发区,以京山经济开发区负责为主。建议成立由县委、县政府相关领导挂帅,县直相关部门和相关镇区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机构,对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实行统一协调管理。要定期召开会议,集中听取企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时研究解决。

3.2 尽快出台相关政策

对涉及农产品加工基地建设、支持企业发展等方面的各项财政资金、项目,县委、县政府要按照统一规划、集中使用、性质不变、渠道不乱、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进行整合,充分发挥资金的聚集效应。例如,深加工企业贴息项目、粮油大县奖励项目、畜禽养殖项目、农业综合开发多经项目、低产林改造项目、低丘岗地改造等项目、国土整理项目、水利项目等,主要用于支持企业原料基地配套建设。在税收政策、金融信贷政策、用地政策等方面,对企业给予重点支持。对企业创建品牌、申请专利、引进高素质人才等,给予奖励支持。加强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对企业原料、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给予支持。

3.3 加快企业自身发展

从企业自身讲,一要注重循环发展,在运用新设备、新工艺、延伸产业链上做文章,提升产业精细化程度,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二要突出生态原则,高度重视规模化、高品质原料基地建设,做到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两结合、两促进;三要加强著名商标、名牌产品等品牌创建,加强自身自主研发力度和相关产权保护,加强企业人才引进和培养,提升企业软竞争实力。

3.4 加强原料基地建设

要按照原料基地绿色化、有机化的要求,确定县内一批目前运作相对规范、有一定规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重点培养,要求合作社严格按“五统一”模式规范发展,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由合作社直接与农产品加工企业签订原料供销合同,既避免企业与农民直接签订合同的不确定性,也确保农产品加工企业有稳定、安全的原料基地。

篇7:工业电机中的滚动轴承故障的分析

1 工业电机中常见的典型轴承故障原因及其分析

对轴承进行故障分析是一个要求很高的工作。分析者不仅需要对轴承有深入全面的了解,同时需要了解电机的整体结构,电机驱动系统的负载情况、机械结构,环境(包括温度,污染,情况等)等[2]。轴承故障分析也有一些相应的规律可循,针对电机自身的加工制造和使用情况提出故障的根本原因及解决方案。但是,对轴承作故障分析都是由果推因,带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而故障的轴承又往往是多重故障掺杂在一起,给分析工作带来很大难度。尤其是当一个轴承已经完全烧毁时,分析者已基本不可能对故障的根本原因进行辨别。因此,轴承故障的阶段越早,就越有可能准确地找到故障的根本原因。这一点对轴承的故障分析至关重要。轴承故障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1.1 轴承室的设计是否合理,将影响轴承的寿命

大部分工业电机都是干式结构,电机转子两端的轴承在电机运转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有2种传递方式:①通过轴承外圈和轴承座孔的接触面向外传导;②由电机转子风叶的旋转,形成内循环风传到机壳内壁,让热量通过电机外散热片传导给外部的冷却水带走热量。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以下几点:

1)轴承外圈与轴承室接触外壁厚度要均匀,且与外层冷却水直接接触为最佳,这样可以使冷却水直接作用在轴承外壳。有些设计轴承室与轴承座外圈间依靠肋板连接, 对轴承的冷却影响很大,所以尽量避免这种结构。

2)轴承室内部空间不能过小,增加内循环风与外壳的接触面积, 达到良好的散热效果, 设计时,绕组端部与轴承座间最小距离≥150 mm。

3)电机转子风叶不能太短,太短会影响内循环的风量,起不到良好的冷却效果,一般风叶高度设计在50~70 mm。

以上3种方法能有效地提高电机内腔的散热效果,使轴承工作环境在90℃以下。如果设计不合理,电机内腔温度过高,会造成润滑油汽化,润滑失效,轴承的使用寿命就会大大缩短。

1.2 轴承安装位置离电机绕组端部距离太小, 也是造成轴承损坏的重要原因

在电机结构设计中,往往为了减小体积、减轻重量,而忽视结构尺寸过小,给电机轴承带来影响。 在一些设计中,把轴承安装在绕组端部的内腔,这样电机在运转时,轴承在绕组线圈内旋转产生轴电流,使轴承发热,造成损坏,所以设计时要使轴承远离电机绕组端部,减少轴电流的产生,一般间距应设计≥150 mm。

1.3 电机壳外部设计不合理, 冷却水会产生涡流,影响散热,导致轴承升温

电机壳的设计要保证外部水流横截面变化平稳,避免设计死角,尤其是在轴承室的外壁更不能有涡流点存在,否则将影响轴承的散热,最好在电机壳外设计散热片帮助散热。

1.4 轴承与轴承座或轴配合的不好

轴承座孔过大会使轴承受力不均匀,轴承座孔与轴承外圈摩擦,产生热量导致轴承温度升高,润滑油汽化,润滑失效,轴承磨损加剧。轴和轴承内圈过盈量太大,将会减小轴承游隙,缩短轴承使用寿命。另外当轴承的内圈及外圈固定在轴或轴承座上,其承受负荷时,避免轴承圈和轴或轴承座配合面之间发生径向、轴向的相对运动。否则,相对运动使配合面发生磨损、摩擦腐蚀或摩擦裂纹等,以至造成轴承、轴及轴承座的损坏,磨损粉混入轴承内部、导致转动不良、异常发热或振动等问题。

1.5 轴弯曲变形

轴在热处理不当时会引起弯曲形变,或在存放、搬运过程中操作不当也容易弯曲; 在装配轴承时压力过大,轴也容易弯曲。轴弯曲变形后,泵、电机运转时轴承因受力不均而损坏。一般轴为细长轴时,轴的刚度校核也很关键,电机转速与轴径的选择要进行刚度校核,避免振动损坏。

1.6 轴承轴向游动间隙过小

当设备运转时,轴会发热膨胀,若游动端轴承轴向游动被限制,轴承会因温度升高而损坏。一般的干式电机,工作环境恶劣,电机经常在超负荷的环境中工作, 轴承端温度高于其他的普通机械部分,所以在设计时应加大间隙,确保在过负荷的情况下,保证游动轴承端的游动不被限制。

1.7 转子轴或所带叶片不平衡而产生的振动

制造时转子轴和叶片必须做静平衡和动平衡,否则,轴承会因不平衡所产生的振动,在极短时间内损坏。

1.8 密封环间隙小

一些泵的叶轮密封是靠调整叶轮密封环和泵体密封环的间隙进行密封,密封环间隙由轮毂直径大小确定。若间隙过小,两个密封环将会摩擦,轴温升高,导致轴承温度过高而损坏。

1.9 工作环境恶劣

大型机械的使用工况点应在设计工况点的±10%范围内,如果使用工况点高,会造成工作电流增大、电机过载、温升过高、电机冷却不好致使轴承温度升高,润滑油汽化,润滑失效。

1.10 使用不当

为使轴承在运转中保持应有的工作性能并能长期使用,必须对轴承进行定时的检查和保养,检查与保养对预防故障的发生是很重要的,在运转中要重点检查轴承的声音、振动、温度和润滑剂[3]。

2 结语

首先介绍了轴承故障分析的必要性,并且对工业电机中常见的典型轴承故障进行了详细的剖析,并指出产生故障原因及改善措施。需要注意的是,轴承故障的情况千差万别,只能提取其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分析、归类,日常工作中更多的分析判断需要依照经验的积累。具备足够的轴承应用知识,并了解基本轴承故障分类,将对轴承故障分析的准确性大有裨益。

摘要:在工业电机运行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轴承发热、噪声等故障,甚至会出现整个轴承全部烧毁而导致停机。轴承的故障占整个电机故障的比率非常高。作为承载和转动的零部件,轴承成为很多故障的表现点,非常容易受到损伤。因此,对工业电机中常见的典型轴承故障进行了详细的剖析,并指出引起轴承故障原因及相应的改善措施。但轴承故障的原因是由众多因素造成,需要具备足够的轴承应用知识以及长期的经验积累。

关键词:滚动轴承,故障,工业电机,配合,改善措施

参考文献

[1]刘泽九.滚动轴承应用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

[2]王勇.工业电机中的滚动轴承噪声[J].电机与控制应用,2008(6):38-41.

篇8:关于玉山县轴承工业园区调研报告

【关键词】县域经济 中小型工业企业 调查报告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4-0210-01

当前,以工业为主的中小企业日益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体,在优化经济结构、提高财税收入、增加社会就业岗位、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中小型工业企业“重要地位,弱势群体”的现状尚未改善,仍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和实际困难。为促进县域经济健康发展,笔者围绕辽中县中小型工业企业发展情况进行深入调研,在问卷调查、实地视察、座谈走访的基础上,形成以下调研报告。

一、辽中县中小型工业企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各级政府出台多项关于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辽中县中小型工业企业总体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发展劲头日益强劲,已经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截至2012年末,全县拥有中小型工业企业(法人单位)3411户,从业人员52147人;实现工业增加值126.3亿元,销售收入579.7亿元,利润总额20.7亿元、上交税金4.1亿元,较2011年分别增长了49.1%、78.3%、12.8%和48.8070,其创造的增加值占当年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6070,较上年同期相比提高了0.3个百分点。

二、辽中县中小型工业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辽中县中小型工业企业尽管总体发展态势良好,但仍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和实际困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政策调整给中小企业发展带来了一定压力。目前,辽中县多数中小型工业企业是以传统的加工配套行业为主,在转机制、调结构等重大产业政策调整时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双重挑战。同时,受国际能源、粮食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影响,国家不断调高资源能源价格,无形中也推升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使得该县中小型工业企业发展正在经受严峻考验。

2.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依然突出。近年来,辽中县设立的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工业发展专项资金,建立的贷款风险补偿机制以及中小企业融资担保贴息等扶持政策,对缓解融资难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受县财力所限,专项资金规模小,无法满足广大中小企业发展需求。该县大部分中小型工业企业不得不将民间借贷作为首选融资方式,致使信贷成本不断上升,资金压力不断加大,影响了企业健康发展。

3.产业结构不合理。受资源和传统发展模式影响,中小型工业企业结构不合理,多为农副产品初级加工(稻米、饲料加工和食品酿造等)和工业产品配套加工类企业,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和采用先进生产工艺设备的制造类工业企业较少。科技型企业总量偏小,多数企业科技投入少,研发创新能力弱,工业产品技术含量低、品牌产品少,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不强。

4.产业集群的集聚功能尚未完全发挥出来。规划建设的机泵阀、铸锻造与机加工业园,虽然为中小企业的孵化成长和集约利用公共资源创造了条件,但行业骨干企业和重点产品生产链条的拉动作用不强,众多中小型工业企业仍然立足于为域外企业做配套制造服务,还没有在本地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分散独立发展的情况较为普遍。

5.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还不强。中小型工业企业多数是从乡镇、集体或个体私营经济创办发展起来的,还没有建立起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多数为家族式管理,在外聘高层次管理人员上很谨慎,在股权融资或引进战略合作伙伴时也较为保守,缺乏对未来发展的战略定位和规划。多数企业经营者习惯于传统生产型的经营管理模式,对企业技术进步与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意愿不强,已经成为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的内部体制障碍,束缚了中小型工业企业发展。

三、关于促进辽中县中小型工业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在辽中县县域经济发展中,中小型工业企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进一步促进中小型工业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进一步强化对中小企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建议县委县政府从战略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发展,充分发挥县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继续深入实施副县级领导包扶企业制度和县直部门对口联系企业制度,不断强化对中小企业发展的组织领导、政策协调和督促检查,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的问题,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2.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辽中县现行的《关于进一步促进非公有制经济暨中小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中,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扶持政策比较具体、实用,但是扶持标准还很低,建议县政府进一步研究分析该县中小企业的发展特点和实际需要,及时调高扶持标准,加大扶持力度,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3.进一步加大产业集群的建设力度。建议县政府把产业集群的服务平台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自主经营,有偿服务”的原则,促进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集群服务体系建设;要加快建立以集群内优势中小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重点支持世润重工、海泰泵业和艾克电缆等行业骨干企业做强技术创新平台,服务和辐射更多的中小企业,形成推动集群自主创新的基本构架。

4.积极推动中小企业发展方式转变。建议县政府充分利用该县作为装备制造配套产业和环保产业示范基地这一重要发展平台,积极引导中小企业抢抓机遇期,按照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总体要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优化升级,走“专、精、特、新”的发展道路,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加快农副产品企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变初加工为深加工,如白酒加工、肉牛加工等,打造品牌如寒富苹果、辽中鲫鱼等,努力提高企业效益;支持、鼓励制造加工类企业与大集团做好协作配套衔接,依托大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促进中小企业提质增效;引导中小企业在调结构中,与“十二五”产业发展规划相融合,与当前新城、新市镇建设相衔接。

5.努力改善投融资环境。建议县政府加快推进担保体系建设,适当扩充担保机构资本金,提高担保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能力;积极协调各商业银行尽快在该县恢复和新建分支机构,并根据中小企业的不同类型、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推出包括厂房抵押、库存抵押、订单抵押、应收款抵押、实行企业联保无限连带责任制度等多种灵活高效的贷款业务,为中小企业贷款松绑;统筹协调好银行、担保机构和企业三者权责利的关系,在提高支持力度、规避风险和创新服务中实现互利共赢;引导较成熟的企业引进战略投资者,改善部分中小企业股权单一的现状,完善上市育成机制,支持中小企业直接上市融资;积极尝试和推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和短期融资券等方式,降低融资成本,拓宽融资渠道。

上一篇:品社一单元下一篇:以案为鉴组织生活会剖析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