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山县农机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2024-04-25

岐山县农机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查报告(精选9篇)

篇1:岐山县农机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岐山县农机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摘要:以近几年岐山县农机化公共服务体系现状调查为基础,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发展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农技服务体系建设 问题 发展思路 岐山县农机总动力为215938万千瓦,拥有各类拖拉机5773台,配套农具7486部,配套比为1:1.5。全年完成机播面积70万亩,玉米硬茬播种18万亩,机收面积39.1万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55%。随着国家对农机社会化服务工作重视程度不断加强,我县目前建设有县、乡两级农机化技术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了以县农机技术推广站为龙头,在全县13个乡镇府设有农业干事为纽带的农机化服务体系。

一、体系建设情况

岐山县目前主要从事农机化工作的有三个单位,农机技术推广站、农机监理站、农机化学校。三个单位现实有人数53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 27 人,占职工总数的55%,因机构改革曾今在每个乡镇所设的农机管理站被撤销,现在乡镇没有直接管理农机的机构,每个乡镇府有一名主管农业的农业干事来从事农机工作,这些单位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主要负担人员工资,争取农机化项目资金,直接用于公共服务的资金和比例很少;全县有农机化合作服务组织5个,基层有农机技术人员 52 名,服务于基层一线的农机

从业人员均通过激励机制来服务农业。发展情况:一是县农机部门组织、鼓励本地的农机大户、农机服务组织成立农机作业服务队,按农时季节,在本村、本乡和邻近乡村开展耕、种、收、运等农机作业;二是县农机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结合项目实施,到重点乡镇开展耕、播、收等作业,同时示范推广秸秆综合利用、保护性耕作等新技术、新机具,并建立大面积连片示范区田。三是农机部门通过基层一线的农机技术人员来从事农机人员的培训、机具的管理和登记工作。

二、工作成效与经验

1、开展田间机械化服务。机械化播种、机械收获技术是目前最行之有效的农机服务技术。在三秋三夏农忙时节,农机服务部门组织农机科技人员深入基层,围绕粮食生产的主要环节耕、播、收,做好农机具的检修和技术跟踪服务工作。因现在农机部门没有机具,只能引导、扶持、鼓励发展形式多样的农机耕播收跨区作业服务队,提高农机具有效利用率,扩大作业面积,增加机手收入。近几年,我县实施的农机具补贴政策也使农村有了很多的农机大户来为农业服务,一则促进了农业发展,二则也增加了自己的收入。

2、结合项目,开展农机技术推广工作。我县近几年来实施了秸秆综合利用项目,保护性耕作项目,农发项目,结合这三个项目的实施,我县在凤鸣、青化、益店、大营、京当、蔡家坡、雍川、故郡、蒲村、祝家庄等10个乡镇先后

实施这三个项目,主要推广免耕播种、秸秆还田、机械深松、玉米机械化收获等关键技术,玉米免耕播种技术已在全县范围内得到了普及,但秸秆还田、机械深松、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在我县还处于试验示范阶段,尚未完全推广,机械化水平仅达到10%。

3、农机信息和宣传培训工作不断加强。多年来,农机部门围绕农机化节本增效新技术、新机具,及时发现、总结、完善、推广各地好的经验和做法,大力宣传农机化在农业生产中的优势和作用。利用宣传版面、电视、发放资料和张贴标语等形式开展宣传。结合农时季节,围绕粮食生产中心工作,组织农机科技人员深入村镇,对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所需的农机技术和配套机具进行现场作业演示、培训和跟踪服务活动,使农机科技知识和技术服务深入到田间地头,为全县培育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致富带头人,让农民切实体会到科技带来的实惠。

4、引导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我县这几年共发展和扶持了5个专业合作社,尤其是秸秆联盟和运丰专业合作社在秸秆综合利用上已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县各类农业机械数量明显增加,各种农机大户、农机作业服务合作组织逐步兴起,初步形成了以政府引导、农民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农业机械化水平逐年提高,为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体制不顺,职责不清,服务网络还不健全。县上的农机部门归县农业局统一管理,而乡(镇)技术人员的工作精力放在包村搞行政工作上。特别是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含农业、农机),由乡政府和农业局双重管理,实行“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管理模式后,农机专干不专,人员缺少的现象较为突出,基层农机管理功能不强,农机专业技术力量薄弱,技术服务跟不上农机发展的需求。由于没有健全的乡、镇农机服务站,因此,县站“中枢”纽带作用难以发挥,乡镇“骨干”的作用更谈不上,导致基层无腿,服务下不去。虽说现在家家户户基本上都有农机,但因为乡镇农机部门服务跟不上,从而引导农民购置和使用农机新机具的力度就不够,如拖拉机除翻地、运输外,基本闲置在家,农机的利用率和经营效益低。

2、乡镇农机部门工作条件差。工作场所简陋,工作条件差,无设备、无场地,现乡镇农机站均不存在。

3、专业技术力量薄弱。农机队伍知识老化,非专业人员比例大,全县各级农机专业技术人员中非专业人员占比重薄弱,加之知识老化等问题,对农业机械化发展、推广使用科学技术普及等工作带来了一定影响。

4、农机服务的组织化、专业化程度低,社会化服务体系不

健全。到2010年底,全县农机作业服务组织仅有5个,农机作业服务零散无序,分散经营造成农机市场无序竞争,农机作业质量低,农时季节难保证,运行不能规范,管理比较混乱,社会化服务能力不强,直接影响着农业机械的利用率和作业效率。在农机化服务体系中,县、乡两级农机服务网络严重缺乏服务手段,村一级处在断腿状态。特别是在农机具作业过程中更显得无所作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管理体制不顺,导致乡镇农机管理涣散;二是农机市场监管不力,农机经营、维修无序发展,处于自流状态。

四、建议和对策

1、理顺管理体制,稳定农机队伍。

按照转变职能、理顺关系、完善机制、精简优化人员的原则,切实加强农机机构和经营机制的建设。从有利于农机化事业出发,各级农机管理服务部门要全面履行农机管理执法、农机具和技术推广、农机培训教育、农机经营服务等四大职能,积极认真做好农机化工作,把关系理顺,把工作做好。各级农机管理服务部门的财产应依法得到保护,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随意侵占平调农机服务部门的资产。

2、培育新的服务组织,开拓新的服务领域。

兴办包括股份合作制在内的各种所有制形式的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农业机械协会,培育产业群体。结合国家和省市农业机械购置补贴项目资金,购买科技含量高,配套系

列化的作业机械,重点扶持农机大户、农机服务组织,组建农机协会,在农机部门组织引导下,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扩大跨区域作业的规模与范围,提高组织化程度。为此,要做到4个必须:

⑴必须建立专业化的跨区作业服务队。以县区为单位,把有限的农业机械组织起来,利用南、北、东、西农作物成熟的时间差,进一步开展有序的跨区作业,这样既解决了农机忙闲余缺调剂,又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取得社会、经济效益双赢。

⑵建立形式多样化的专业化公司。根据我县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建立个体、股份合作、集体等形式的专业化农机服务公司,开展租赁、上门服务等多种服务形式,全方位地进军效益农业和特色农业,突破原先单一为粮食生产服务的模式,向农副产品深加工、储藏、保鲜等领域拓展、深入。

⑶建立群众团体的农机手协会。在充分尊重农机户自主权、完全自愿互利的原则下,由管理部门牵头,将各种不同类型的分散的个体私有农机业主广泛组织起来,加入协会实行机组合理配套,提高组织化、系列化程度。内部协调分工,合理编组配套作业服务,对外承接业务统一收费标准开展服务。既解决部分地方有机无活干,部分地方有活无机干的实际问题,适应新形势的需求,提高农机的利用率,兼顾少数农机户的利益,实现共同经营、共同致富等,也在一定程度

上避免小型农机具盲目发展。

3、搞好体系建设规划,提高队伍素质。农机服务组织是农机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经济载体。是涉及农、林、牧、付、渔、工、商、建等的一项社会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因此,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要有明确的目标。进一步理清农机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做到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稳步推进。

首先要加强乡镇一级建设,重点是搞好五有(有一支队伍、有工作场所、有服务设施、有服务实体、有试验示范基地)站建设,向社会化服务,实体化经营、企业化管理方向发展,建成农机化服务的基地,发挥中坚骨干作用。

其次积极完善巩固提高村组一级,使其成为一方服务的主体。大力发展、积极培育新型农机专业户和股份制组织,使农机化服务向产前、产后拓展延伸。

第三要有计划地开展对农机科技人员的继续教育,定期分批进行轮训,进行知识更新和“充电”。要建立和健全竞争激励机制,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不断吸收“新鲜血液”充实农机队伍,优化结构,不断提高农机科技创新的能力和增强农机科研人员的工作责任感。

4、优化政策环境,增加农机投入。增加农机化投入要走以国家扶持投入为导向,集体和个人投入为主体,社会、工商资本投入为补充的多种渠道、多元化的路子。一是要积极争

取各级政府从政策上对农机服务体系建设的扶持。二要坚持国家、集体、个人共同投入办农业机械化的方针、提供优惠条件,实行政策倾斜,服务农村、农业、农民,以达到兴机富民计划的有效实施。三要切实保障和改善农机人员的生活福利待遇,真正解决农机管理服务人员的后顾之忧。四要在完成国家赋予的公益性职能的前提下,各级农机服务组织要坚持“以服务为主,综合经营”的方针,积极鼓励广大农机管理服务人员开展各种农机技术承包的有偿服务和兴办各种经济实体,壮大自身实力,进一步增强服务功能。

5、发展农机销售、维修等服务市场,培育和壮大市场主体,规范维修行业,提高维修服务水平。

总之,农机化服务体系建设需要多方支持,是个逐步完善的过程,需要国家在农机购置补贴、农用柴油、种子、化肥等农用物资方面给予扶持,鼓励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发展。逐步实现机构网络化、队伍专业化、服务社会化、管理科学化,促进科技进步,使我县农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篇2:岐山县农机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近些年来,我县农机系统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在又好又快地实施农机富民工程的过程中,先后实施了农机创业行动和新型农机服务体系建设行动,为完善农机公共服务体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以下结合我县实际,就农机公共服务体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作一浅析。

一、农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

完善的农机公共服务体系应当包括公益性的农机化公共服务机构,主要有农机管理机构、基层农机技术推广服务机构、农机化技术教育培训机构和农机监理机构。

农机管理机构其主要职能是,制订促进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的有关政策、规划并负责组织实施,履行市场监管职能,提供农机科技、信息等公共服务。农机监理机构其主要职能是履行安全生产监管职能,负责农机安全生产监督与管理,开展农机安全生产宣传与教育。目前,我站农机管理机构和农机监理机构健全。

基层农机技术推广服务机构其主要职能是组织开展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示范与推广,提供科技公共服务,包括县城、乡镇两级。

(1)县区级。目前,我县农机站设有农机化技术推广站,为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拥有人员6人,其中科技人员4人,科技人员比例为66%。

(2)乡镇级。设立乡镇农机站,为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该县在15个乡镇设立了14个农机站,在编农机人员23人,其中科技人员14人,占人员总数的60%。

农机化技术教育培训机构其主要职能是对农机从业人员开展农机适用技术培训与教育,提供农机公共教育服务。目前,县站设立由财政全额拨款的农机校。

二、农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公共服务组织结构较为松散。目前,大多数仍是一家一户的小生产,单打独斗,农业机械的利用率还不够高,服务范围还不够广。组织化程度低已严重制约了农机公共服务的发展进程。

(二)公共服务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农机从业人员接受过农机及相关部门、有关企业的培训的机会甚少,基本上都是自我摸索。

(三)公共服务离广大农民的需要有所欠缺。主要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的公共服务需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越来越迫切,有些服务公共服务组织还提供不了。农民得不到其想要的服务,广大农民不得不投入高强度的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

(四)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公共服务能力还比较弱。随着农机化的迅速发展,广大农机公共服务组织及从业人员迫切需要政府及相关部门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信息及技术等公共服务。从目前情况看,乡镇一级农机化技术推广机构普遍无办公场地、无技术推广机具、无办公网络设备。财政对基层农机技术推广机构和农机教育培训机构的投入明显不足,公共服务手段落后、公共服务条件较差。

三、农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和对策

(一)提高认识,明确工作思路。要紧紧围绕提高蜜柚综合生产能力和增加农民收入,改革和加强基层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培育新型农机化服

务组织,建立以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农机专业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为主体,农机经营户为基础,以政府强有力的公共服务为保障的新型农机公共服务体系,努力推进农机服务公益化、市场化、产业化,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新贡献。

(二)增加投入,加大扶持力度。民办公助是推动农机公共服务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要开展新型农机服务体系建设试点,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总结经验,并逐步加以推广。要加大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对农机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促进农机服务组织购置和使用大中型和高性能农机具,引导、带动农机服务组织增加投入。要积极争取对农机公共服务组织提供优惠的信贷政策扶持。

(三)规范引导,提高组织化程度。组织起来有规模,组织起来有效益。要积极引导农机经营户加入农机专业服务组织,倡导龙头企业、农机能人及村组干部牵头成立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吸引更多的农机经营户加入专业合作社,实现规范化运作,合作、共同经营农机,提高农机具的利用率,扩大农机作业范围和领域,提高农机经营效益。要积极引导农机从业人员加入农机协会,建立章程,规范运作方式,保护其成员的合法权益,扩大农机公共服务覆盖面。

(四)加强培育,提高农机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要进一步加大对县级农机校的投入,逐步建立农机人才培训基地,大力开展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培训。要创新农机培训形式,采取“送教上门”、“田间办学”等农机从业人员易于接受的方式,组织开展培训工作。要争取政策,将对农机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列入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的组成部分,进一步降低培训成本。要积极推进农机职业技能开发工作,努力培育一大批有文化、懂管理、会经营的农机从业人员。

(五)深化改革,增强农机化公共服务能力。要加快推进基层农机推广体系改革,将分散于各个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的农机人员进行整合,设立区域农机站,理顺基层农机推广工作管理体制。要改善基层农机推广服务机构的办公条件,提供办公场所,配备必要的农机推广机具和办公电脑网络等。要进一步加大投入,扩大“以钱养事”的范围,提高公共服务能力。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机信息化的投入,建立健全农机信息化服务体系,及时传递农机作业需求、价格行情、天气资讯、油料供应、维修服务等重要即时信息,及时发布市场分析、形势预测、政策动向等方面信息,提高农机化信息服务水平。

篇3:岐山县农机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为切实做好对青海省湟中县农机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查, 湟中县农机管理站成立了调查小组, 分别对川、浅、脑地区进行了调查。调查中, 农机服务组织将分散的有机户组织起来, 开展社会化服务, 解决了有机户作业难与无机户用机难的矛盾, 实现了小生产经营与服务大市场的对接。

1 基本情况

湟中县有农业人口43万人, 耕地面积5.5万hm2, 占全省总耕地面积的1/7, 是西北地区农机大县。截至2008年11月底, 湟中县农机总动力达到64.80万kW, 全县农机固定资产原值增加到4.49亿元, 农业机械拥有总量达到87 348台 (部) 。

农机服务组织有, 县级服务组织3个、乡镇级15个、村级服务组织22个。2009年3月26日, 湟中县成立了首个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组织———湟中县宏发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服务专业合作社以农户带机入社、共同经营、共担责任、收益按资金、人力及作业效率等综合因素分配。农机化作业服务专业户432个, 从业人员540人, 农民自行组织的农机大户主要分布在川水地区和脑山地区。

据统计, 在432户农机大户中, 上规模、有影响及有实力的有40余户。拥有联合收割机, 中型拖拉机及配套耕、耙及播机具, 小型手扶拖拉机及与之相配套的耕、耙及播机具。各类机具各显其能, 跨区进行耕、耙, 播、收及脱等作业, 年收入在2万~6万元。也有的农机大户抓住秋收季节秋雨多、农户虎口夺粮心切的心态, 又在浅山地区地块小, 大、中型收割机进地收割难, 农村劳动力转移外出, 无人秋收的情况下, 购置中、小型脱粒机进行跨区脱粒作业, 年作业收入达2万~3万元。服务组织内机械作业效益较好, 仅成立后的2009年春播, 单机收入就在5 000~8 000元, 散机由于作业的盲目性等其他原因, 单机收入一般在400~600元。

2 主要特点

(1) 农机服务组织数量多、种类全。湟中县农机服务组织县级3个、乡镇级15个、村级43个、农机大户432个, 农机服务组织虽然不能完全满足全县农机化发展实际需求, 但已经基本覆盖了全县所有乡 (镇) 村, 农机大户基本遍布全县各个乡镇。服务组织种类包含农机作业综合服务类、单项专业服务类和中介服务类等。各类服务组织能够根据农民不同的实际需要, 开展优质、高效的农机服务, 满足当地农业机械化作业需求。

(2) 农机服务组织联动性好。县、乡及村级农机服务组织既有能充分发挥乡镇、村级农机服务组织的密切联系群众、根据农民实际需求变化及时调整服务项目的优势, 又能通过不同级层的服务组织加强政府、农机部门与农机户之间的沟通与联系, 加强政府对农民购机、开展机械化作业的引导与调控, 保持全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正确方向。

(3) 农机服务组织作业收益高, 示范带动效果突出。农机服务组织在实现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农机服务大市场的对接中, 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示范带动效果突出。一是开展跨区作业。60%以上农机大户辗转青海省内农、牧区开展跨区作业, 实现跨区作业收入2万~6万元/年。二是农户协议订单作业。在春播秋收前, 各农机户利用亲友提供的线索, 积极考察作业市场, 签订作业协议, 开展农机订单作业, 有效减少了农机的盲目流动, 提高了农机利用率, 增加了机手效益。三是开展一条龙作业服务。县级农机服务组织有各种大、中、小型农机具45台 (套) , 由于农机数量多, 配套结构合理, 可有效开展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示范与推广工作, 曾先后进行小麦、油菜的机播、机收, 马铃薯播种、挖掘等一条龙作业服务, 示范带动效果突出。

(4) 地方政府部门重视程度高, 发展势头良好。一是青海省农机局在认真调查和充分研究的基础上, 全面推进全省农机服务组织建设, 现已建立11个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二是把农机服务组织建设列为全年农机化工作重点, 纳入全年考核内容。三是积极学习和借鉴先进县的经验与做法, 加快农机服务组织建设步伐。

3 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 服务组织建设不规范。全县400多个农机服务组织中, 在工商、民政部门注册的共计3个, 县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注册1个。多数农机服务组织保持在自发组合、自由经营状态, 农机经营收益相对不高, 有的服务组织虽然暂时取得较好收益, 但下一步发展前景不清晰, 急需进一步规范与引导。

(2) 乡镇间农机服务组织发展不平衡。受地区经济条件、地块大小、文化程度及科技意识的影响, 全县农机大户相对集中在川水和脑山地区。全县400多个各类农机服务组织中, 脑山地区农机服务组织占全县总量的45%以上, 川水30%, 浅山相对较少。县区农机服务组织发展严重不平衡。

(3) 服务体系进一步发展与完善资金缺口大。农机服务组织多由农民自发组建, 资金投入远远不能满足服务组织进一步发展需求, 资金缺口较大。同时, 由于受文化水平和意识形态的影响, 农民自发组织的服务组织都有很大盲目性, 对服务组织进行规范与引导, 使农机服务体系发展步入健康、持续和快速发展的良性轨道, 也需要一定量资金的投入。

(4) 农机服务组织化程度低。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落实, 涌现出了许多村级农机大户, 他们本地作业、跨区作业, 由于缺乏统一的组织管理, 造成农机作业无序流动, 盲目性大。突现出了农机中介组织发展较慢, 农机行业协会和农机经纪人等组织数量还比较少。

4 建议与对策

(1) 加强对基层农机服务组织的引导。农机管理部门要在对农机服务组织深入摸底调查的基础上, 根据不同服务组织的实际情况, 按照社会化、市场化、实体化及企业化的发展要求, 以强化服务功能, 拓宽服务领域, 创新管理模式, 增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自我生存、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能力, 制定科学的农机服务组织发展政策与分类引导方案, 帮助农机服务组织规范和完善组建模式、运营方式, 使其逐步走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2) 进一步规范基层服务组织体系建设。一是联合工商、民政部门根据农机化发展实际需求, 控制农机服务组织各类型数量比, 优化服务组织构成结构, 增加服务组织整体作业效益。二是加大对农机服务组织管理人员及成员的教育培训, 提高他们的管理和业务水平, 推进农机服务组织走市场化、企业化发展的路子。

(3) 推进各乡镇农机服务组织建设均衡发展。积极宣传引导和鼓励社会多渠道对农机服务组织的投入, 在鼓励、引导有实力的企业和农民个人兴办农机服务实体基础上, 积极争取政府财政的支持, 以扶持有潜力、有影响的农机服务组织, 帮助他们更新设备, 扩大规模, 提高服务水平, 以示范带动农机服务体系发展。采取积极有效措施, 对农机服务组织体系建设较差的乡镇实行政策倾斜, 鼓励和带动落后乡镇加速发展、推进各乡镇农机服务组织建设均衡发展

(4) 加大对农机服务组织体系建设的资金投入。政府要站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高度, 加大对农机服务组织资金扶持力度, 加强对服务组织的宏观调控与引导, 进一步规范服务行为, 完善服务组织体系建设, 为最终推进农业规模化种植, 建设现代农业创造有利条件。

篇4:岐山县农机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关键词:舒兰市;农机化服务体系建设;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5-0222-1

1舒兰市农机化服务体系基本情况

1.1农机化生产发展现状

全市农业机械化总动力为74.1万千瓦,拖拉机保有量37500台,配套农机具135000台(套),有大中型拖拉机2540台,水稻插秧机590台,水稻收割机420台,玉米收获机70台。年完成机械耕地面积185万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为60%以上。

1.2农机化体系建设情况

舒兰市设立农业机械化管理总站、农机技术推广站、农机监理站和农机校,17个乡(镇)街均设了农机技术推广站、是隶属市农业局管理的事业单位。全市现有在职职工145人。高级工程师22人,工程师56人,助理工程师54人。全系统基层农机站办公条件十分简陋,无电脑、无交通车辆。资金投入一是国家财政拨款,主要负担人员工资,拨付少量的办公经费;二是争取农机化项目资金;直接用于公共服务的资金和比例很少。

1.3农机化体系主要工作职责

一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有关农业机械化各项方针、政策、法规;制定农机化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和工作指标;落实国家和省农机购置补贴惠农政策,做好农机购置补贴各项服务工作;负责对全市农机市场、销售和修理网点的质量监督和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二是负责组织实施农业机械科研项目的论证、申报和负责农业机械化新机具、新技术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引导农业机械产品结构调整与更新,提高农业机械普及和应用水平,为养机户提供信息服务、技术咨询和技术指导,做好农业产前、产中、产后配套服务。三是指导农机化管理系统信息、网络建设及农业机械统计和信息发布。

2工作成效与经验

2.1农机化综合水平明显提高

由于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惠农政策,通过农机购置补贴,调动全市广大农民购置农业机械的积极性,提升了舒兰市农业机械的装备水平。

2.2农机服务组织蓬勃兴起

全市各类农机服务组织、农机大户180个,经营、作业耕地规模在2000亩以上的100个,经营作业耕地规模在2000公顷以下,1000亩以上的50户。这些农机大户和农机合作组织已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要新生力量和新型的农民代表,在农业机械化生产中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2.3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

近几年来,为抓好全市水稻全程机械化示范和推广工作,市农机推广部门组织农机科技人员深入基层,围绕着水稻机械化育苗插秧和机械收获等主要环节,深入到田间地头,做好水稻插秧机和水稻收割机的检修、调试和技术跟踪服务工作,解决农民在机械化育苗、插秧和机械收获等方面的技术难题。

2.4抓好农机技术培训工作

农机推广部门结合农业生产实际,围绕粮食生产中心工作,利用冬春有利时机,组织农机科技人员深入到全市各乡(镇)街,开展农机适用技术培训工作,培训的主要内容有“水稻机育机插机收”和“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等技术培训。同时对全市17个水稻产区所需的农机技术和机具使用进行现场作业演示、培训和跟踪服务活动,使农机科技知识和技术服务深入到田间地头,为全市培育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民技术人才。

2.5加强农机信息宣传工作

近年来,农机部门围绕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及时发现、总结、完善、推广各地好的经验和做法,大力宣传农机化惠农政策,宣传农机化在农业生产中的优势和作用,通过电视、网络等各种形式广泛宣传农机化工作,营造了领导和社会关注、了解农机支持农机的良好氛围。

3存在的問题

乡(镇)街农机站工作条件差,办公场所简陋,无设备,无场地,信息网络匮乏,有些农机技术信息无法传递,无法进行网络办公,制约农机化的发展;专业技术力量薄弱,整体素质低,专业知识老化,非专业人员比例大,对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科技人员下乡指导工作无交通工具,农机教学设备陈旧老化,已不适应现代教学需要,急需更新;农机推广部门开展新技术试验、示范无试验基地,无科研推广资金,推广人员专业素质低,跟不上农机发展步伐;职业技能培训工作难度大,无培训场所、无经费;农机化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发展步伐缓慢,地方财政对农机化无力投入,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机化科技推广、试验示范、项目建设、技术培训及服务体系的大力发展。

4对策建议

篇5:岐山县农机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农机化质量监督管理服务体系是做好农机化质量工作的基础。为全面掌握全市农机化质量监督管理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分析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近期我们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一次农机化质量监督管理服务体系建设情况专题调研,并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农机化质量监督管理服务体系建设和全面提升农机化质量监督管理服务能力的思路措施及政策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体系建设情况

我市农机化质量监督管理服务体系比较健全,目前除中区和汶上外,其他县市区都已设立专门的农机质量监督科(站),全市市县农机质量监督机构已达11家,其中市级1家,县级10家,主要承担农机质量监督、农机市场打假、维修网点管理、农机投诉、职业技能鉴定等项职能。2008年以来,我市又依据农业部《农业机械质量投诉监督工作管理办法》和《山东省农业机械化质量投诉监督管理办法》,建立健全了农机化质量投诉监督管理机构,目前除济宁市农机投诉站外,全市12个县市区均设立或明确了县级农机化质量投诉监督管理机构,其中曲阜、嘉祥2个县市经编办批复单独设立机构,有编制,任城、鱼台、金乡、汶上4个县区经编办批复单独设立机构,与原负责质量监督的科室合署办公,邹城、梁山2个县市编办批复增加了农机投诉职能,市中区、兖州、泗水、微山4个县市区以局文件明确了负责投诉工作的科室。在人员结构方面,目前我市从事农机质量监督管理的人员57名,全部为技术、管理人员,事业单位管理,参照公务员执行,其中市农机质量监督科4名。在资金投入上,近三年来各级农机部门投入资金18.2万元,主要用于购置微机、打印机、照相机等基础设施,培训工作人员,开展农机打假,经费来源主要为政府拨款。

二、主要工作成效及做法

农机化质量关系到农机化的安全生产,关系到农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关系到农机化生产的效率和效益,在农机化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农机化质量包括产品质量、作业质量、维修质量和服务质量等方面的工作内容。加强农机质量监管工作,既是保持农业机械化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山东省农业机械化促进条例》的重要内容。近几年来,我市认真开展农机质量监管工作,加强农机市场管理,加大农机职业技能开发工作力度,加紧农机质量投诉监督机构建设,促进了农机产品质量、维修质量、服务质量等的提高,维护了农民的合法利益,推进了我市农机化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1、大力宣传农机质量监督工作。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多种有效宣传途径,采取印发宣传资料、开辟宣传专栏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山东省农业机械化促进条例》、《农机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宣传农机质量监督相关业务知识,大大提高了农机质量监督工作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特别是每年3·15期间,全市各级农机部门深入到乡村、集贸市场,设立假冒伪劣农机配件展示台、农机法律法规咨询台、农机质量监督投诉受理台,宣传农机识假辨假和科学使用知识,宣传农机法律法规,解答农民疑问,受理农民投诉,推介优质放心农机产品,指导农民购机,大大提高了农民消费者的依法维权意识、产品质量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积极开展农机打假护农活动。围绕重要农时、主要作物、关键生产环节所需机械,联合工商、质监部门,积极开展农机打假活动,对辖区内的农机生产企业、农机经营公司(门市部)、农机维修厂点等进行“拉网式”检查,并对农机购置补贴机具进行重点跟踪调查。近两年来,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2000余人次,查处假冒伪劣农机产品7000余台件,涉案价值达700余万元,净化了农机市场,规范了农机经营秩序,维护了农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3、加强农机维修市场管理。一是开展了农机维修管理规范化建设活动。全市57名农机质量监督管理人员86%以上取得了行政执法证件,《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核发微机化管理由2008年初的16%提高到100%。二是开展了农机维修网点专项整治行动,依法注销了已停业和不再从事农机维修业务的网点260家,依法取缔了违法违规经营的网点88家,依法查处无资质资格擅自从事农机维修服务的人员65人,查处使用次、旧、不合格农机零配件进行维修等违法违规案件4起,整治后全市农机维修网点为786家,网点信息全部在农业部农机维修管理网站公告,农机维修网点审核发证率达到100%。

4、大力推进农机职业技能开发。为了提高农机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确保农机维修质量、作业质量和服务质量,自2001年以来,我市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在各级农机部门的高度重视下,主动与监理年检年审相结合,与农机人员培训工作相结合,与农机推广和农机购置补贴工作相结合,与当地“阳光工程”和职业教育相结合,与农机跨区作业证和农机加油卡的发放相结合,加大工作力度,采取多种措施,拓宽鉴定范围,鉴定技术基础不断加强,鉴定规模持续扩大。截止目前,全市已累计培训鉴定各类农机从业人员3万多人,鉴定工种也有原来的6种扩大到29种,居全省前列,多次被评为全国、全省农机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先进单位。2008年,根据农业部和省办安排,我们组织实施了农机行业高技能人才“金蓝领计划”试点工作,108人参加了在兖州举行的济宁市

“金蓝领”培训班,全部通过了职业技能考试,圆满地完成了省办安排的试点任务。

5、积极受理农机产品质量投诉。建立健全农机化质量投诉监督管理体系,全市12个县市区均已设立或明确了县级农机化质量投诉监督管理机构,其中编办批复设立单独机构6家,批复重新划定职能2家,内部行文4家。两年来全市共受理农机化质量投诉43起,处结43起,涉案价值183.4万元,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43.8万元,接受咨询1390人次。

另外我们还积极做好了“农民满意农机产品”调查评选、农机购置补贴产品质量跟踪调查、协助生产企业申请农机推广鉴定等项工作。

三、农机质量监督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重视程度不够。部分农机主管部门对农机化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认识不到位,监管力度不够,投入经费不足,致使农机化质量工作难度大,各地发展很不平衡,严重制约了农机化可持续发展。

2、执法依据不充分。尽管近年来相继出台了不少有关农机质量监督的法律、法规,但是农机部门只有监督权,没有执法权、处罚权,农机部门开展农机打假工作必须有技术监督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参与和配合,目前工作难度较大,多年来,农机部门在农机打假方面虽然做了很多工作,但往往喊得响、行动难。

3、执法手段落后。目前全市没有一辆专门的农机质量监督执法车辆,缺少先进的农机产品质量检测设备,执法人员没有标志服,这在一定程度上更是增加了执法的难度。

4、标准化建设滞后。目前农机新技术、新产品越来越多,农机作业项目和服务领域越来越宽,农机维修和服务内容越来越丰富,作为农机化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标准化建设却严重滞后,很多质量监督工作处于无标状态,靠经验为准。

5、经费严重不足。1999年以来,国家相继取消了农机维修管理方面的所有收费项目,农机质量监督管理工作面临着无经费来源的困难局面。作为政府部门,虽然我市每年都按要求积极向当地财政部门争取业务经费,但由于地方财政非常困难,这部分开支难以列入财政预算,目前全市农机产品质量监督、投诉和打假工作一直没有专项工作经费,检测设备的购置和更新改造没有任何财政投入,严重制约了农机质量监督工作的开展。

6、管理队伍力量薄弱。由于机构改革,乡镇农机站基本都被撤并,县级农机质量监督管理人员较少,有的只有两三个人,无法深入开展工作,再加上基层

从事农机质量监督的工作人员大多没有经过正规培训,法律意识淡薄,业务水平较低,严重影响了工作的开展。

四、加强农机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措施建议

1、端正思想,提高认识。农机化质量是农机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机化质量工作贯穿于农机化产品、作业、服务全过程,直接影响到农机化整体工作效果,关系到农机安全生产,关系到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关系到农机化的生存与发展。因此,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理解农机化质量工作的任务性质和要求,增强法定责任意识,把农机化质量工作列入大事要事来抓,进一步深化对农机化质量工作的再认识,依法做好农机产品质量、作业质量、维修质量和服务质量的监管工作。

2、健全机制,完善质量监督体系。按照“健全体系、提升能力、畅通渠道、有效监督”的原则,加快市、县两级农机质量监管体系建设。一是要完善市、县级,特别是县级农机质量投诉机构的基本设施配备,加强工作人员培训,提高人员综合素质和监管能力;二是要建立健全监管工作的规定、制度、程序等,保障农机质量监督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化;三要建立农机、工商、质监等部门的联合监督管理机制,结合农机产品打假、农机作业质量检查、农机销售维修市场整治等专项活动和三夏、三秋重要时节,组织多部门联合的质量监督检查,以提高管理效率。

3.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人员的素质。要加大培训投入,充分利用市县两级农机校对农机从业人员进行必要的专业培训。其一,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市县级农机质量监督管理人员进行培训,重点学习国家和地方有关质量监督方面的法律、法规,提高管理人员文化素质、业务能力和执法水平。其二,大力推进农机行业职业技能开发工作,加强对农机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和鉴定考核,努力拓宽鉴定范围,进一步提高我市农机从业人员技术水平。

4、持续加大对农机市场的监管力度。坚持“标本兼治、着力治本、打防结合、综合治理”和属地管理的原则,大力贯彻实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山东省农业机械化促进条例》和《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继续加大源头治理和质量监管,通过市场整顿、专项整治、跟踪考核等多种措施,构建农机打假和监管工作的长效机制,促进农机市场秩序进一步好转。要对重要农时、主要作物、关键生产环节所需机械进行严格检查,对查出的假冒伪劣农机产品,坚决予以处理并向社会曝光。同时,对重点补贴的农机产品进行质量、安全和售后服务跟踪调查。要积极主动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协调,按照各自职责,密切配合,加强农机维修市场日常监管,强化对

农机维修经营者从业资质、维修人员职业资格、维修质量、维修设备和检测仪器技术状态以及安全生产情况的监督检查。继续深入开展“星级文明农机维修网点”创建活动,要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做法,加大力度,规范程序,进一步引导和规范农机维修市场行为,树立社会信誉,打造我市农机维修行业服务品牌。

5、认真做好农机质量投诉监督管理工作。农业部《农业机械质量投诉监督管理办法》和《山东省农业机械化质量投诉监督管理办法》的出台,为农业机械质量投诉监督工作提供了依据,对建立健全农业机械质量投诉监督体系,有效开展农业机械质量投诉监督,促进农业机械产品质量、作业质量、维修质量和服务质量的稳步提高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各级农机管理部门要认真学习《办法》,进一步明确农业机械质量投诉机构的工作职责,掌握质量投诉受理的相关要求、处理程序以及信息报送和监督等有关规定,为开展农机质量投诉监督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要按照《办法》的要求,进一步搞好农机质量投诉机构的规范化建设,配备符合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保障必要的工作条件和经费,申请设立尾数为“315”的投诉电话,建立完善各项质量投诉规章制度,加强投诉档案管理,认真履行农机投诉质量监督职责,积极开展工作。各级农机投诉机构之间要加强沟通和交流,实现信息共享和上下联动,充分发挥投诉体系在农机打假中的积极作用。要建立健全重大、突发质量事故和集中投诉事件应急机制,及时处理好重大、突发质量事故和集中投诉事件。

6、加快农机质量标准化进程。农机质量监督的技术基础是农机质量标准化。随着农业机械化作业项目的越来越多,服务领域范围的越来越广,技术要求的越来越高,分工的越来越细,制定农机质量标准化体系成为农机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几年来,为规范作业市场秩序,促进农机服务的健康发展,我省陆续出台了《机械播种》、《谷物机械收获》、《机械耕整地》、《牧草机械收获》、《秸秆机械还田》、《花生机械收获》6个地方标准和玉米机械化收获、玉米秸秆还田、薯类机械化收获、花生机械化收获、牧草(苜蓿)机械化生产、保护性耕作机械化生产、旱作节水深松作业、旱作节水深耕作业、设施农业卷帘作业、设施农业微耕作、绿茶机械化加工等11个机械化作业技术规范,这些标准规范与原有的标准规范形成了农机化作业标准体系,为提高农业机械作业质量和仲裁检验提供了技术依据。但是这些标准远不能满足当前农机质量监管的需要,特别是作为农机质量体系中比较重要的农机维修质量目前还没有标准可依。因此建议省办在认真调查研究、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聘请专家论证的基础上,组织有关农机质量监督管理人员逐步开展机械作业标准化体系制定工作,包括整地、播种、深施肥、栽植、喷雾、中耕、收获、加工等农机作业环节的质量标准和质量检测

评价方法。认真开展农机维修质量标准制定及执行督促工作。组织专家会同农机维修网点制定农机修理技术工艺规范,材质消耗及质量标准,检测标准,修理价格标准等。

7、加快农机质量监督管理立法进度。呼吁各级政府依据《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尽快出台一些农机质量监督方面的实施细则,真正使农机部门既有监督权,又有处罚权,畅通农机质量监督渠道。

篇6:岐山县农机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系建设情况工作总结

2011年,古交市妇联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古交市纪委的指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和上级纪委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要求,切实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贯彻到反腐倡廉建设各项工作中,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成效显著。现将我会今年推进惩防体系建设的情况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落实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教育,形成统一认识。

2011年,市妇联把惩防体系建设和党风廉政教育纳入支部党建工作和宣传教育工作的总体部署,统一规划,统一要求,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工作,大力宣传我党反对腐败的坚定决心、方针政策和取得的重大成果,引导全体党员干部正确看待反腐败斗争的形势,并从思想上筑起拒腐防变的防线。一年来,我会把反腐倡廉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地结合,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有机地结合。全体工作人员参加的专题学习有: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胡锦涛同志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和在中央纪委第四次、五次全会上的讲话精神;学习《廉政准则》、《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等一系列文件,不断丰富党风廉

政建设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同时,进一步加强对单位工作人员的教育,提高服务意识,着重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增强爱岗敬业精神。通过学习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树立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做到了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提高了党的执政能力和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意识;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拒腐防变能力,最大限度地降低和减少违法违纪案件及腐败问题的发生率,建设一支为民、务实、清廉、高效的党员干部队伍,为建设和谐古交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加强领导,健全制度,构建惩防体系的基本框架。

一是成立了惩防体系建设领导小组,保证我会惩防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的有效实施。市妇联成立了由主席闫秀梅同志任组长,副主席郝东秀任副组长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惩防体系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督促检查。

二是做好完善制度建设的相关工作。研究制定了《支部民主生活会制度》、《妇联学习制度》、《党风廉政建设制》、《妇联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工作方案》等规章制度,形成了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用制度规范行为,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强化了内部管理,实现各项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坚持重要事项集体决策、民主决策、科学决策。进一步完善各项政务(财务)公开制度、服务承诺制度、首问责任制度、工作人员考核制度等。

三是奖惩处罚分明,层层联动推进,营造惩防体系建设的良好氛围。市妇联把落实惩防体系建设情况列入考核内容,对落实惩防体系建设工作中成绩显著的给以奖励,对产生违纪问题、落实惩防体系工作不力的追究其责任,切实保证此项工作的顺利深入开展。

三、强化监督,形成制约腐败的有效机制。

深入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改进监督方式,创新监督手段,提高监督质量。把事前、事中、事后监督有机结合起来,把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和同级之间的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并把监督纳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确保监督到位。

首先是认真执行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和民主评议工作制度,并按规定要求公开述廉报告,接受广大干部群众的监督。督促党员干部认真执行各项廉洁从政规定,自觉接受、积极支持配合新闻舆论监督,敢于揭短亮丑,善于汲取经验教训;其次是进一步规范公开的内容和形式,做好信息公开透明工作。积极推行信息化建设,拓宽公开领域,丰富公开载体,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通过公开有关信息,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克服盲目性、随意性,促进了依法办事、依法从政;第三是加强对单位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的监督。认真检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的执行情况,监督民主集中制及领导班子议事规则落实情况,凡属重大决策、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的使用,都经单位领导班子集体决定。

四、从严惩治,提高了预防和治理腐败的整体效能。

惩治腐败,必须从严。坚决查办各类违法违纪案件,并以查办各级领导干部滥用职权,谋取私利的违法违纪案件为重点。严格依纪依法办案,提高执纪执法水平,坚持法律和纪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实行惩治和教育相结合,做到宽严相济。重视和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在对案件严肃处理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举一反

三、查找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建章立制,堵赛漏洞,引以为戒。

五、进一步探索创新,不断丰富体系内容。

惩防体系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建设惩防体系更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我会以发展的思路和创新的精神推进体系建设,不断探索新思路,总结新经验,提出新办法。及时发现和总结推广一些好做法、好经验,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效应,以点带面,推动全局。进一步加强调研,掌握工作动态,不断充实、丰富体系建设新内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总之,我会通过狠抓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工作,取得了成绩,但离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研究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把全心全意为妇女儿童服务的宗旨贯穿到具体工作中去,为维护我市反腐倡廉、促进我市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篇7:岐山县农机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近年来,苍山县强化措施、多管齐下,认真抓好农机教育培训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平安农机”创建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去年被评为职业技能开发工作先进单位和“阳光工程农机培训”先进单位。就苍山农机教育培训情况,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近二年来该县农机教育培训情况

1、培训各类人员情况:2010年,共培训各类农机技术人才10748人次。其中,新训拖拉机、收割机驾驶员1978人,短训农机合作社人员和其他专业机手4670人,阳光工程农机培训500人,复训老农机手3600人次。2011年已培训各类技术人员11898人次。其中,新训拖拉机、收割机驾驶员968人,短训各类技术人员2411人,复训8519人次。

2、培训内容:农机安全法规,拖拉机、收割机构造、原理、使用、维修、保养,秸秆还田机的基本原理、安全操作、技术保养,病虫害防治机械的构造、使用、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农机新机具、新技术推广,农机致富常识等。

3、培训方式:采取全日制“十把关”的教学方式,或以会代训、发放“明白纸”等形式,集中理论学习与分散实习实践相结合,突出实用法规和技术的实践应用。

二、主要做法

(一)舍得投入,注重培训基地建设。

农机化学校作为一个为机手服务的窗口单位,培训场所环境和工作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农机部门的形象。苍山县把农机培训阵地建设作为农机化工作的重点来抓,成立了学校规范化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按照“一个中心、两大优先、三个坚持、四个舍得”的原则抓紧抓好。“一个中心”就是以农机校发展壮大为中心。“两大优先”,就是对农机校的请示优先研究批复,对农机校的需要优先考虑解决。“三个坚持”是,坚持美化办公环境,改善办公条件;坚持社会化办学,培育新的农机驾校;坚持长期投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四个舍得”是:舍得给人、舍得给物、舍得花钱、舍得放权。仅去年就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总投资360万元,建起了占地面积6400平方米,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的高标准农机化技能培训学校。投资38万元,用于购置教学仪器、教练车和办公设备,并硬化了教练场地,改善了校容、校貌,为学员上课、教师办公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环境。还投资近10万元配备了42台电脑,专门用于学员实行“无纸化”考试。学校被评为 “山东省农机规范化建设示范学校”和 “山东省农机规范化建设重点学校”。学校的条件完全符合教学要求,为承办各项教学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提高教工业务素质。

苍山县农机化学校始终坚持把农机校教工政治、业务学习放在首位,多次邀请有关专家前来讲学,积极开展教学观摩比武活动,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努力提高教工素质。05年临沂市教学比武中,分别荣获教学和实践一等奖,随后又获得了省级教学和实践二等奖;在今年5月份举办的全市农机技能竞赛中,有2名教师又获得了较好的成绩。目前,学校共有专职教师10人,兼职教师6人。有6人具有全省统一的《上岗证》,5人拥有省级《教练证》,8人具有教委统一颁发的《教师资格证》。特别是农机化学校校长刘世江同志,工作兢兢业业,经常深入乡村办班授课;为搞好农机培训,他加班加点,自制教学模具,讲课生动形象,深受上级业务部门和学员的好评

(三)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培训方式。

在农机教育培训过程中,苍山县农机化学校实行了“三个三”的工作模式,即“三配合、三联合、三结合”。一是实行教育培训“三配合”。即教育培训与“阳光工程农机培训”惠农政策相配合、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相配合、与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相配合。二是实行教育培训的“三联合”。即与农机生产企业相联合、与农机经销商相联合、与农机专业合作社等服务组织相联合。三是教育培训的“三结合”。即教育培训与农机安全监理业务相结合、与农机技术推广业务相结合、与农机职业技能鉴定业务办理相结合。

(四)狠抓教学管理,确保培训质量。

首先,在管理上该县局坚持“十把关”、“一人一袋”、“一班一簿”、“期期调度”的档案管理模式。其次,在程序上采取“宽进严出”的做法;在形式上采取随到、随报、随学,定期集训考试的办法。同时还重点落实了严格要求、严把手续、确保培训时间、确保培训质量的“两严两确保”做法。

三、当前该县农机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

一是在培训时间上,农机手怕耽误时间,尤其是农忙期间,普遍存在着重收入轻学习、重办证轻培训、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二是农机化学校依附性太强,责权利不明晰,自主权和积极性难以发挥。三是农机化学校的教师地位和待遇有待提高;教师队伍有待加强。四是农机教育培训专题会议太少,应不拘形式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农机化学校校长、教学骨干参加的研讨会、交流会和培训会,并搞好督促检查。

四、下一步该县局工作思路

一是要不断拓宽培训渠道。由单纯的农机驾驶员技术培训,结合“阳光工程”和“金蓝领计划”的实施,逐步向农村适应技术人才和就业培训转移。举办电气焊技术培训班,农机维

篇8:岐山县农机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1 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1 现状

目前, 常山县县级农机化服务工作由农机管理站、农机推广站和农机校3家承担。14个乡 (镇) 农机化服务工作都将由专管员兼任。县乡 (镇) 级没有自己的作业服务组织, 目前还是空白。全县拥有农机总动力14万k W;村级作业服务组织23个, 其中股份合作制5个, 从业人员169人;农机专业户3 032个, 从业人员3 083人。2008年, 机耕作业面积0.75万hm2、机械收获面积0.6万hm2、植保机械作业面积0.45万hm2;全县农机经营总收入6 835万元, 同浙西其他县 (市) 、区相比, 农机化水平较低。

1.2 存在的问题

(1) 农机社会化服务人才奇缺, 经营管理水平不高。许多从业人员仅仅懂得一般的农业机械知识, 科技信息闭塞, 知识结构老化, 缺乏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 开拓精神不强,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机社会化服务向市场化的发展。

(2) 县乡 (镇) 两级农机服务组织还比较薄弱, 没有形成合力, 经费奇缺, 一般农机员都是兼职, 很难发挥龙头和骨干作用。

(3) 农机服务项目单一化, 服务面窄, 服务农时短, 缺乏多项目、多品种和大范围的服务功能。

(4) 农机化服务组织化程度较低, 生产与需求协调性差带来的问题和矛盾仍然存在, 在一些地方出现有机无活或有活无机现象, 需求与供给失衡, 资源浪费。

(5) 激励机制没有建立, 经营服务缺乏内在动力。农田作业机械投入比较单一, 单靠现有力量和原有经营方式, 很难适应全程化服务的要求, 农机工作上台阶难度较大。

2 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路和措施

(1) 在新的形势下, 常山县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应立足农业, 面向市场, 服务农业生产和农民, 逐步创办县级农机服务组织。如农机服务合作社, 注重立体作业, 以点带面。

(2) 各级政府应出台规模经营的扶持优惠政策, 鼓励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提高土地产出率, 为更好地实行机械化作业创造重要条件。

(3) 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依靠科技力量才能实现由服务于传统农业向服务于现代农业的转变, 推动和促进农机服务产业化发展。要提高农机专业户 (大户) 经营服务能力和科技示范水平, 加强农机化服务体系建设, 推动优势农产品区域规划的实施。

(4) 制定相关的地方法规, 保证农机社会化服务健康有序发展。为了规范服务的主体行为, 保护其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同时也为了维护农户的切身利益, 提供相关的法规保障是十分必要的。

(5) 加强农机专业技术人员的再教育工作。以更新其知识结构, 满足新形势下新技术对人员素质的新要求。同时还要积极培训广大农机户, 使他们有知识、懂技术、能维修且会保养, 帮助他们降低作业成本, 提高效益。增强他们使用农机的积极性, 使这一支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中的生力军更好地为农机化服务。

篇9:岐山县农机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政府主导型技术推广服务链

这种模式主要是以政府为主角,乡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为技术推广的主体。霞云岭乡政府根据“三乡”发展战略和产业建设要求,加强乡域内的科技服务组织建设,投资12万元,整合了农、林、水、科技等乡政府职能部门,组建了乡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由乡财政全额拨款,配置仪器设备,稳定技术队伍。服务中心主要负责执行全乡产业发展规划,组织农业标准化生产,开展技、物一体化服务,管理科技服务队伍,与科研单位和相关业务部门联系,收集信息,开展各种培训等。

在运行机制上,主要以乡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为核心,以农民技术服务队为载体,发挥示范户与示范基地的示范和辐射效应。为此,乡农业技术服务中心采取了“三个一”方法把农业技术输送到每一户农民。

组建一支农民技术服务队,让农民教农民。由各村推荐的5~10名中青年农民,组成一支100人的科技服务队。服务中心对他们进行集中培训和管理,进而为全乡林业种植户提供田间地头的技术服务。服务中心还挑选了85个专业种植大户作为科技示范户,给予重点扶持,免费为其提供核桃良种苗木、专用肥、农药等。中心聘请专家,对他们进行果树修剪、平衡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常规管理培训,通过他们带动周围农户,实行“百户带千户”活动,提高更多农民的核桃管理技术水平和种植积极性。

依托一个科研单位,让山乡获得科技外援。霞云岭乡为发展核桃产业,与市农科院林果所签订了长期技术合作协议,同时聘请区林业局核桃专家进行施工前技术培训和施工中现场指导,使该乡百里核桃产业带建设达到高起点、高技术、高标准的建园要求。

建设一个科技示范基地,让农民有了学技术的样板。与市农科院林果所紧密合作,建立霞云岭优质高产核桃示范基地,基地面积1000亩,林果所负责基地的全面技术指导和培训,乡政府投资为基地进行节水灌溉配套,龙门台村严格按照林果所技术要求组织实施,先后在基地推广了“核桃嫩枝嫁接技术”、“良种核桃丰产栽培配套技术”、“干旱、半干旱山区核桃丰产技术”等系列技术,良种核桃3年开始结果,2004年总产量2000公斤,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果。

支部支持、农民主导型技术服务模式

乡党委把村级党组织建设与农民合作组织建设统筹协调考虑,摸索出了“支部搭台、协会唱戏“的农民主导型技术服务模式,即:“支部+协会+农户”农技推广模式。

霞云岭乡党委在大力建设公益型技术服务组织的基础上,也在积极引导5个经济发展中心区成立农民专业协会。通过协会把农民有序组织起来,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农民自觉投入到农业生产、技术服务和销售各个环节当中,协调各自然村之间、专业户之间的互助合作和利益平衡,扩大产品销售渠道,降低由市场波动给农民带来的风险。

两种技术服务模式的不同优势

霞云岭乡构建的政府主导型技术推广服务链体现了一种自上而下,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的技术推广方式。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首先,链条式的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的服务范围更广,渗透性更强。其次,霞云岭乡通过整合农、林、水、科技等乡政府职能部门来组建乡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的创新性的做法,打破过去各部门各自为战的状态,可以有效地整合资源,发挥综合优势,做到有机统一地为农业、农民和农村提供持续的、动态的科技推广服务,同时也可以清晰的定位各部门、人员、资源在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中的职责、任务和配置,摆脱了传统的各部门齐抓共管,职责混淆不清的状况。再次,政府主导可以发挥其他组织不能替代的作用。最后,强调示范基地和示范户的辐射效应,特别是将技术带到田间地头的“让农民教会农民”的方式切实做到了“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

支部支持、农民主导型技术服务模式以重新整合配置农村基层党组织资源为着眼点,霞云岭乡党委、政府将自然经济资源、村党组织资源、科技服务组织资源统筹协调整合,实现了基层党组织建设、区域经济建设、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三统一”,加强了农民专业协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协调推动作用。

霞云岭乡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

霞云岭乡是京郊的一个深山区乡,虽然在自然、经济、人文和社会发展方面有独特性,但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方面的经验和模式是有一定普遍性的,在此,总结几点调研思考,供郊区乡镇在推广体系建设中参考:

1.强化乡镇党委、政府在公益型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中的重要推动作用。

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是农村富民的基本出路,然而由于农民、农村的弱势性,乡镇技术服务组织的发展尤其离不开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推广体系建设初期,乡镇政府是起主导作用的,特别是公益性技术推广机构,在农村技术推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农民致富的重要依靠,建议各乡镇应继续强化他们的职能,更好地为农民服务。

2.郊区乡镇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统筹兼顾,乡镇党委通过农民专业协会抓经济,已成为乡镇科技推广体系建设的新内涵。

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主体有两类,一类是以乡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为主体的政府所属推广机构;一类是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主体的民间服务组织。现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人才是关键,目前从外界引进不现实,应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力资源,发挥乡、村党支部的人才资源优势,把相对素质较高的党员干部配置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中兼职,充实专业合作组织人才队伍。通过支部帮扶协会发展的形式,使基层党支部的建设与农民协会建设同步进行,支部通过扶持协会来抓经济建设,不失为一种“双赢模式。

3.农民技术推广员是基层农技推广的新生力量,是新阶段乡镇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重点考虑基层农民技术推广员队伍的培育。

目前,郊区一些乡村涌现出了“农村经济人”、“农业科技协理员”、“科技带头人”等不同称谓的农民技术推广员,这些人懂技术、善经营、容易接受新事物,在村里有影响力,是其他农民的典范。他们具有农民和“土专家”的双重身份,一边从事农业生产,一边宣传推广实用技术,帮助其他农民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因此,各乡镇党委和政府应积极挖掘、培育这些新生力量,发挥他们作为技术“二传手”的作用,把市区专家教授的知识、技术经消化吸收后传播给广大农民。建议把农民技术推广队伍的发展和稳定纳入乡镇农村推广体系建设的范畴,作为重点来落实。

4.乡镇政府直接孵育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条件成熟时应推向市场。

理论上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应按照市场规律独立运行。目前,由于乡镇基础条件、农民个人素质等因素所限,农村合作组织的成立及初期发展还主要需靠乡镇党委、政府的直接参与和扶持。当合作组织形成了自我积累与发展的机能时,政府直接干预应减少,让农民合作组织实行自我管理、自我发展。政府通过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来规范、引导其发展。

5.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构建乡镇科技服务体系。

现阶段,农技服务主体已逐步走向多元化,农业科研、教育单位、农业企业、各种农民技术协会甚至种养大户都是农技服务的重要力量。各地的模式也多种多样,但是从霞云岭乡的实践中可以看出,创新科技服务体系一般从两个方面来考虑:

一是从服务模式上看,实行条状、块状相结合。正如霞云岭乡的经验所示,政府主导型的链条状模式自上而下的将技术送到每一位农民手里,农民主导型的模式在一个地区形成了块状的农技服务网络,这两种方式综合应用的农技服务体系可以更全面的覆盖整个地区。二是从运行机制上来看,保持公益、产业“双轨”运行。根据技术服务的内容和特点,建立公益、产业“双轨”运行的机制。一般公益性的技术服务组织多由政府主导,更偏向于对大宗粮食作物的支持,而因为市场配置资源的特点,引入市场机制的服务组织多服务于经济作物和附加值较高的特色农产品,应该根据这种特性,培育不同性质的农技推广主体。

6.创造条件,按农业生产特色和技术需求细化技术服务。

在调研中发现,过去单纯的针对产中服务和粗放型的农业技术服务已经不适合郊区产业结构调整后的市场化生产,对于北京郊区的“都市型现代农业”来说更是如此。

首先,建议实行特别针对农村社区生产的全方位的服务。这种服务包括产前提供市场信息、帮助农民进行生产决策、提供先进的生产资料,产中的生产管理和提高生产资源利用率、产后的销售,以及对农民进行文化科技培训等多样化的服务。

其次,建议围绕每个区域的农业生产特色开展技术服务。不同地区和不同农业生产的技术需求也大不相同,而且目前的情况是指导粮棉油作物的农技人员大量过剩,熟悉经济作物的农技人员十分紧缺,所以很有必要根据每个区域的生产特色进行农技人员的优化组合。

7.缩短农技推广周期,降低技术采用的风险是对现阶段农技推广服务的新要求。

现阶段,农业技术的更新速度很快,农民对新技术的需求也千变万化,因此为避免农技需求与供给严重脱节的情况,需要建立能够及时更新技术服务满足广大农民需求的农业技术服务体系。一方面要保证农技推广人员及时了解需求状况并能迅速掌握新技术,另一方面要缩短技术推广周期,提高推广速度,避免因不能及时满足需求而贻误时机。

上一篇:学雷锋演讲稿2分钟下一篇:母爱为题的小学作文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