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地球之巅》教案(新疆专用人教版八年级)

2024-05-14

《登上地球之巅》教案(新疆专用人教版八年级)(精选7篇)

篇1:《登上地球之巅》教案(新疆专用人教版八年级)

万冲中学 冼小莹

教学目标

1、丰富有关珠穆朗玛峰的知识 。了解人类征服珠峰的探险知识 。

2、速读课文,复述故事,提高学生概括课文的能力。

3、以自读为主,用探究合作的方式练习用精炼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

要点,学习抓住特点进行生动的景物描写。

4、学习探险队员表现出的强烈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崇高的奉献精神以及

克服困难攀登的精神。激励学生探索自然奥妙的壮志豪情,培养敢于探险的精神 。

教学重点

1、快速阅读并简要概括课文的内容。

2、通过关键句子分析探险员在突击主峰时遇到的困难,从中学习探险员的强烈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崇高的奉献精神以及克服困难攀登的精神。

教学难点

1、体会文中详略得当的材料安排。

2、学习抓住景物的特点描写景物的写作技巧。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1、搜集奥运圣火上珠峰的视频,有条件可在课前播放。2、设计《登上地球之巅》的导学案。

学生:1、完成《登上地球之巅》导学案。2、有条件的在网上搜集并观看有关朱穆朗穆峰得分图片或视频,最好是20奥运圣火上珠峰的视频。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学生说说珠穆朗玛峰。

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和尼泊尔交界处。“珠穆琅玛”系佛经中“神女”的译音。珠峰是世界第一高峰,海拔8848.13米,被称为地球的“第三极”。山体呈巨型金字塔状。有巨大的冰川,最长达26公里。中国登山队两次从北坡攀登顶峰(1960年5月25日和1975年5月27日)。

珠峰峰顶的最低气温常年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空气稀薄,经常刮七八级大风,十二级大风也不少见。风吹积雪,四溅飞舞,弥漫天际。由于珠峰的地理环境独特,具有重大的科学研究价值。……

2、老师:珠穆朗玛峰是地球上的最高峰,8848.13米,其北坡被许多登山家认为“连飞鸟也无法越过”,是一条“充满死亡的路线”。自1921年起,不断有人试图征服珠穆朗玛峰,但多遭失败。直至1953年5月29日,英国探险队的两名队员才第 1次从尼泊尔境内的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顶。 1960年5月25日,年轻的中国登山队员从北坡攀援而上,踏过千年冰雪,翻过万丈巉岩,把五星红旗插上了地球之巅,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从北路攀上世界最高峰的创举。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他们的足迹,去感受他们不怕艰险、勇往直前的气概。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快速默读课文,并找出登山过程的时间和海拔高度,抓住关键词,梳理登山过程,概括要点。

时间 登山经过(地点、人物)

5月24日9时30分 登山队员出发,向珠峰最后380米高度冲击

大约两个钟头后 “第二台阶”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五个多小时后 通过搭人梯,终于登上岩顶

天色黑下来 向最后二三百米路途艰难前进。刘连满留氧气,写遗书。

茫茫夜色中 三名队员借着星光和反照的雪光,匍匐前进

夜更深沉 到达8830米处,氧气全部用完

夜色朦胧,星斗闪闪 登上峰顶,完成从北坡攀登的创举

3、登山运动员有着怎样一种精神?

4、根据要点复述课文内容。

经过充分的准备,5月24日上午9时,登山队员王富洲、刘连满、屈银华

和贡布向珠峰最后380米高度冲击。两个多小时后,著名的“第二台阶”挡住了他们的去路。他们沿着第三次行军侦察的路线,冒着严寒,花了五个多小时,用搭人梯的方式,爬上了不到7米高的“第二台阶”。这时,队员们又不得不面对黑夜的挑战。他们借着雪夜的反光,艰难向前行进。他们现在又受到缺氧的严重威胁。刘连满反应最强烈,为了争取时间,大家决定他留下休息,其余三人以最快速度突击登顶。刘连满冒着生命危险,毅然决定把自己所剩不多的氧气留给同志,并留下短信。与此同时,三位登山队员匍匐在地上,借着星光和反照的雪光,辨认路途,艰难前进。到8830米,氧气全部用完,三人开始了危险的无氧攀登。必胜的信念支持着他们在凌晨成功登顶。

四、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回顾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温故而知新

二、研读课文,学习精神

1、有针对性地快速阅读部分章节,找出相关句子,说说中国登山队员在突击主峰时遇到了哪些困难?

山路险峻:4自然段第1句、6自然段第一句、8自然段、16自然段第二句

天气严寒:5自然段第1句、9自然段

严重缺氧:11自然段第2和3句、14自然段第2和3句、15自然段第2句、

19自然段第1句和最后1句、22自然段第2句

身体虚弱:3自然段最后1句、5自然段的第2和3句、6自然段4和5句、

11自然段第4句、16自然段第4句

黑夜登山:12自然段第1句、16自然段第1句、17自然段最后1句、

18自然段

高山反应:7自然段4句、22自然段2句

2、中国登山队员靠什么克服这些困难的?

坚强的意志、坚韧的毅力、团结合作和牺牲精神

3、选择自己认为最感人的段落或片段进行朗读。(要求:能体现自己认为最感人的特点,能体现出登山员的英雄气概)

三、赏读课文,学习写法

1、本文叙事详略得当,说说文章详写了什么,为什么详写?

(1)详写征服“第二台阶”的经过。因为这一“台阶”被外国探险家认为是不可逾越的,1924年英国赫赫有名的登山家马洛里和欧文就是在这一带失踪的。中国登山队员逾越“第二台阶”表现了他们坚强的意志和大无畏的精神,表现了他们团结协作的精神。

(2)详写刘连满同志宁可自己牺牲也要把氧气留给同志的事迹。写了三件事:甘当人梯;放弃登顶;留下氧气。他是一个默默奉献、顾全大局、勇于牺牲、意志顽强的人。王连满的身上,集中了登山队群体的优秀品质,单写他,是通过对他的典型描写,来表现以他为代表的登山队群体的精神风貌,表现他舍己为人的自我牺牲精神。

2、作者除了尽力渲染恶劣的自然环境外,还不时用闲笔描写美丽的珠穆朗玛景色。从文中找出这些句子并体会一下这些语句好在哪里?你能仿写几句吗?

本文的写景,一类是写环境的恶劣,突出队员的精神;另一类是写景色的美丽,既烘托队员美好的追求,又带给读者美的享受,调节阅读的情绪。

四、拓展延伸

中国女登山家王静在5月23日宣布从珠峰南线成功登顶,但此后尼泊尔当地

媒体撰文称,据直升机驾驶员透露,王静搭乘直升机从大本营到二号营地。王静当时在接受该媒体采访时否认,她说:“直升机只是运送了背工和厨师。”但近日她在接受国内媒体采访时承认这是事实,但她同时表示事出有因:由于4月珠峰发生了历史上最惨重的冰崩事故,在大本营到二号营地之间的某个地带已经完全封闭,没有其他道路可以穿越。王静乘坐直升机从大本营飞抵6400米的二号营地,再攀登到8800米以上的珠峰峰顶。此举引起巨大争议的原因在于,它打破了历来攀登珠峰的传统:用脚从大本营攀登到峰顶。那么,你如何看待这件事呢?

五、教师小结

1960年5月,英勇的中国登山健儿从珠穆朗玛峰北坡成功登顶,书写了世

界登山史上的新纪录,他们的行为表现了人类最优秀的品质:坚强的意志,坚韧的毅力,团结合作和自我牺牲的精神。

“无限风光在险峰”,正是因为有了英雄们的挑战地球之巅的壮举,珠峰,一个令万千人顶礼膜拜的圣地,一个令旅游者心驰神往的盛境,才向世人展示了她的神秘与伟岸。重温往事,我们更有理由相信人类征服自然的脚步走得更稳健、更远。

六、作业布置

假如你成功地登上珠穆朗玛峰,站在珠穆朗玛峰项上,你会有哪些话要说呢?写一篇登山后的心得体会。

七、板书

23、登上地球之巅

郭超人

写法:

1、详略得当。

2、抓住景物的特点景物的特点描写景物。

[《登上地球之巅》教案(新疆专用人教版八年级)]

篇2:《登上地球之巅》教案(新疆专用人教版八年级)

1、了解珠穆朗玛峰的有关地理知识。

2、能抓住要点概括登顶的几个阶段。

3、能突出重点,复述故事,从中感受登山运动员的英雄气概。

4、体会景色描写的作用。

一、自主学习

1、给加粗的字注音

峰巅(dian ) 砭骨( bian ) 崔巍 ( wei )

滞留( zhi ) 窒息 ( zhi ) 匍匐( pu fu ) 缭绕( liao )

履践( lv )养精蓄锐( xu ) 尖锥( zhui ) 迸发( beng )

2、释义

砭骨:刺入骨髓,形容使人感觉非常冷或疼痛非常剧烈。

履践:踩踏

崔巍:形容山高大雄伟。

养精蓄锐:养,休养。蓄,积蓄。养息精神,积蓄力量。

齐心协力:众人一心,共同努力。

勇往直前:勇敢的一直往前进。

二、结合自己的了解及相关材料说说珠穆朗玛峰的地理知识。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快速默读课文,并找出登山过程的时间和海拔高度,抓住关键词,梳理登山过程,概括要点。(完成下表)

时间 登山经过(地点、人物)

5月24日9时30分 登山队员出发,向珠峰最后380米高度冲击

五个多小时后

三名队员借着星光和反照的雪光,匍匐前进

夜色朦胧,星斗闪闪 登上峰顶,完成从北坡攀登的创举

3、登山运动员有着怎样一种精神?

4、根据要点复述课文内容。

四、研读课文,学习精神

1、有针对性地快速阅读部分章节,找出相关句子,说说中国登山队员在突击主峰时遇到了哪些困难?

2、中国登山队员靠什么克服这些困难的?

3、选择自己认为最感人的段落或片段进行朗读。(要求:能体现自己认为最感人的特点,能体现出登山员的英雄气概)

五、赏读课文,学习写法

1、本文叙事详略得当,说说文章详写了什么,为什么详写?

2、作者除了尽力渲染恶劣的自然环境外,还不时用闲笔描写美丽的珠穆朗玛景色。从文中找出这些句子并体会一下这些语句好在哪里?你能仿写几句吗?

六、拓展延伸

中国女登山家王静在5月23日宣布从珠峰南线成功登顶,但此后尼泊尔当地媒体撰文称,据直升机驾驶员透露,王静搭乘直升机从大本营到二号营地。王静当时在接受该媒体采访时否认,她说:“直升机只是运送了背工和厨师。”但近日她在接受国内媒体采访时承认这是事实,但她同时表示事出有因:由于4月珠峰发生了历史上最惨重的冰崩事故,在大本营到二号营地之间的某个地带已经完全封闭,没有其他道路可以穿越。王静乘坐直升机从大本营飞抵6400米的二号营地,再攀登到8800米以上的珠峰峰顶。此举引起巨大争议的原因在于,它打破了历来攀登珠峰的传统:用脚从大本营攀登到峰顶。那么,你如何看待这件事呢?

七、作业布置

假如你成功地登上珠穆朗玛峰,站在珠穆朗玛峰项上,你会有哪些话要说呢?写一篇登山后的心得体会。

资源共享

1、珠穆朗玛峰

喜马拉雅山脈的主峰。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和尼泊尔交界处。“珠穆琅玛”系佛经中“神女”的译音。珠峰是世界第一高峰,海拔8848.13米,被称为地球的“第三极”。山体呈巨型金字塔状。有巨大的冰川,最长达26公里。中国登山队两次从北坡攀登顶峰(1960年5月25日和1975年5月27日)。

珠峰峰顶的最低气温常年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空气稀薄,经常刮七八级大风,十二级大风也不少见。风吹积雪,四溅飞舞,弥漫天际。由于珠峰的地理环境独特,具有重大的科学研究价值。

人类攀登珠穆朗玛峰的历史:1、1841年:印度总监督官乔治埃弗里斯特爵士记录下珠穆朗玛峰的地理位置。 2、1953年5月29日:新西兰登山者埃德蒙希拉里作为英国登山队队员与尼泊尔向导丹增诺尔盖一起沿东南山脊路线登上珠穆朗玛峰,成为登顶成功的世界第一人。3、1956年:以阿伯特艾格勒为首的瑞士登山队在人类历史上第二次登上珠穆朗玛峰。4、1960年5月25日:中国登山运动员王富洲、贡布、屈银华三人首次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

几十年间,越来越多的世界各地登山者踏上登顶珠峰的漫漫险途,全世界共有1000多人到达过她的顶峰,但同时也有近200名勇士长眠于珠穆朗玛的冰雪世界里。

意义:1960年中国登山运动员和科学工作者不畏艰险,克服重重困难,首次从北坡登上了珠穆朗玛峰顶,创造了世界登山史上前所未有的奇迹。从60年代起,中国科学工作者对珠峰地区进行了全面考察,在古生物、自然地理、高山气候以及现代冰川、地貌等多方面,都获得了丰富而有价值的资料。1975年,中国测绘工作者在中国登山队的配合下,再次登上珠穆朗玛峰,精确地测定了它的高度,并绘出了珠峰地区的详细地图。所有这些,为中国开发利用西藏高原的自然资源提供了极其重要的科学依据。

2、写作背景

自19起,不断有人试图征服珠穆朗玛峰,但多遭失败。直至1953年5月29日,英国探险队的两名队员才第 1次从尼泊尔境内的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顶。 1960年5月25日,年轻的中国登山队员从北坡攀援而上,踏过千年冰雪,翻过万丈巉岩,把五星红旗插上了地球之巅,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从北路攀上世界最高峰的创举。

3、作者介绍

4、认识登山英雄

屈银华 、贡布 、王富洲 、刘连满(从左到右的顺序)

5、登山过程

6、人物评价--刘连满

中国登山队首次攀登珠穆朗玛峰,刘连满以主力队员身份参加了这一次 攀登活动。他一直走在队伍前边,负责侦察修路。队伍通过北坳“冰胡同”时,他将一个个队员从下方拉了上去,表现了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崇高的道德品质。最后,他作为主力队员参加了突击顶峰的活动。突击队伍为了保证在任何情况下都有人指挥,决定由王富洲担任组长第一代理人,刘连满为第二代理人。

刘连满甘当“人梯”的事迹传遍了世界,老人家当年舍己为人、九死一生的经历令他成为了中国登山界的一面旗帜。刘连满也因此获得了整整一大口袋的各类荣誉证书和奖章。其中,由贺龙元帅签发的登上慕斯塔格山峰的奖章、证书以及中国体育最高荣誉奖章一直是刘连满最心爱的东西。

更值得刘连满自豪的是,他的“人梯精神”不断地感染了几代人,至今他还是青岛职业技术学院的德育导师。

7、体裁

新闻是报刊上和广播电视里详细报道有新闻价值的人物、事件的一种新闻体裁。

通讯也是报刊常采用的基本体裁之一。最常见的是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通讯除具有新闻性之外,还具有形象性。

新闻和通讯的主要区别是:

一 、新闻中的事实一般是概括性的;通讯则要求通过具体的人物和事件反映现实生活。

二、新闻叙述要简洁、明快、篇幅短小;通讯则要有细节描写,还往往含有作者的议论,一般篇幅比较长。

三、新闻的时效性比通讯更强。

篇3:《登上地球之巅》教案(新疆专用人教版八年级)

登上地球之巅教案,登上地球之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抓住要点概括登顶的几个阶段。

2、能突出重点,复述故事,从中感受登山运动员的英雄气概。

3、体会景色描写的作用。

教学步骤:

导入:珠穆朗玛峰是地球上的最高峰,其北坡被许多登山家认为“连鸟也无法越过”,是一条“充满死亡的路线”。而在1960年,年轻的中国登山运动员,把鲜艳的五星红旗插上了地球之巅。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他们的足迹,去感受他们登顶的气概。(可出示相关图片)

一、整体阅读感知

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全文,按一定的顺序理清运动员登顶主峰的几个阶段,分别用简短的语言概括出每一阶段的主要内容。(参考概括:1)登山队出发;2)运用人梯战术突击第二台阶;3)留下刘连满,三人继续登顶;4)三人无氧攀登,登顶成功。)

2、有针对性地快速浏览部分章节,小组讨论完成:

(1)登山队登顶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明确:寒冷、缺氧、虚弱、黑夜)

(2)他们是如何克服的?(明确:依靠顽强的毅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片段品读体味

1、选择自己认为最感人的段落,进行复述。要求:能体现出自己认为最感人的特点(可参照上述二、2的问题),能体现出运动员的英雄气概,能做到详略兼顾。

2、5分钟反复默读体会你认为最感人的部分。

3、默读写王连满的段落,思考:文章集中写了王连满哪些事例?你觉得王连满是怎样一个人?文章为什么单用了两个段落来突出写他一个人?(明确:写了三件事:甘当人梯;放弃登顶;留下氧气。他是一个默默奉献、顾全大局、勇于牺牲、意志顽强的人。(教案 ) 王连满的身上,集中了登山队群体的优秀品质,单写他,是通过对他的典型描写,来表现以他为代表的登山队群体的精神风貌。)

4、文章最后以“他们终于登上了珠穆朗玛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从北路攀上世界最高峰的创举”一句戛然而止,读后总觉得言犹未止,意犹未尽,你是否也有这样的体会呢?那么,请你把觉得还应该说的话,还应该写的文字,接着补充出来。(教师提示:可着重写出登顶成功后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三、景色描写赏读

1、找出课文中你认为最精彩的景色描写,读一读,想一想这些景色描写是抓住什么特点来写的?这些景色描写有什么作用?(教师提示:本文的写景,一类是写环境的恶劣,突出队员的精神;另一类是写景色的美丽,既烘托队员美好的追求,又带给读者美的享受,调节阅读的情绪。)

2、找出《伟大的悲剧》中你欣赏的景物描写,小组交流,进一步品味它的作用。

3、模仿文中景物描写的方法,抓住自己生活周围景物的特点,写一个片段,力图体现人物的情感。

三、作业布置

本文实际为一篇通讯的节选,请你参考身边的报纸,模仿新闻(消息)的写法,把本文改写成一篇200字左右的现场新闻报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速读全文,能把握感人的细节与人物。

2、选取典型人物(中途退出的人物王连满),进行比较阅读,感受探险活动中蕴涵的可贵精神。

教学步骤:

导入:横亘我国和尼泊尔境内的珠穆朗玛峰,一直成为众多探险活动家征服的目标。1960年5月,中国登山队首次从北坡登顶成功,打破了珠峰不可征服的神话。让我们随着冲顶队员一起来体验那伟大的时刻。

一、整体阅读感知

快速默读全文,整体感知,注意感人的情节和感人的人物,完成:

1、文章所写的登顶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请你划分并归纳各阶段的主要内容。

2、三名队员最后能够登顶成功,从文章看来,你觉得靠的是什么?(明确:靠的是顽强坚韧的意志,为国勇于拼搏献身的精神,舍己为集体的团结协作精神)

3、王连满对于三名队员成功登顶,起了什么样的作用?(明确:用人梯的方法帮助队员登上第二台阶;为保集体登顶成功,主动放弃登顶;宁可牺牲也要留下氧气给下撤的队友。王连满为全队成功登顶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二、比较阅读,揣摩人物

《伟大的悲剧》一文中的奥茨同本文的王连满一样,因故不能同队友一起继续行进。请找出二文中写二人的部分,进行比较阅读,体会两个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中的人物,讨论,交流:

1、两人终止同队友的`行进,是出于个人目的吗?(教师提示:原因分析――是因为身体的原因不允许继续行进,不是因为个人的荣辱的原因,是为了整个集体的存亡和荣誉考虑而作出的决定。)

2、作出终止前进的决定时,两人的想法是一样的吗?(教师提示:总的是一样的,即不拖累和影响整个集体的行动,主动牺牲自己。不一样的具体的想法,可大胆揣测,合符情理即可。)

3、奥茨留给队友最后的话是“我要到外边去走走,可能要多呆一些时候”,王连满留给队友的是足足用了半个小时才艰难写成的77个字的遗书,请仔细默读体会,你能从中感受到什么?(教师提示:言之成理即可。)

4、你怎么看待探险活动中他们二人这种中途退出的行为?(教师提示:这不是逃避的行为,这是为实现集体的目标而勇于自我牺牲的行为,他们没有站在荣誉的光环下面,但仍然是英雄,恰恰相反,这反映了探险活动中一种极为可贵的精神――为了集体而团结协作、甘于牺牲的精神,许多探险活动的成功,正是有这样无数的幕后英雄的无私奉献,中国登山队登顶成功同样得益于此。)

三、为败者讴歌

1、在你的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失败的英雄或幕后英雄的故事?相互交流,谈一谈。

2、俗话说“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但现在你对这些观念有了新的认识吗?请你结合一些事例,写一写自己的体会,字数不限。(可课外完成)

【资料平台】

1、郭超人《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

篇4:《登上地球之巅》教案

3、登上地球之巅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文生字词语;

2、复述文(概括能力);

3、景物描写;

4、详略的安排。

过程与方法:快速阅读,自主、合作与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合作精神、崇高的献身精神(不怕困难、勇往直前)

教学重点:复述文、详略安排

教学难点:复述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导语:在《伟大的悲剧》中,我们曾为斯科特等勇敢

2、文体:通讯,通讯是详实而生动地报道客观事物或典型人物的,具有时效性。

作者简介:郭超人,湖北武穴人,高级记者,1960年随中国登山队完成攀登珠穆朗玛峰和夏邦马峰的报道。已出版的新闻作品有《向顶峰冲刺》、《x藏十年间》、《时代的回声》等。本文节选自《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

3、关于珠穆琅玛峰:

•喜马拉雅山脈的主峰。位于中国x藏自治区和尼泊尔交界处。“珠穆琅玛”系佛经中“神女”的译音。珠峰是世界第一高峰,海拔8848.13米,被称为地球的“第三极”。山体呈巨型金字塔状。有巨大的冰川,最长达26公里。中国登山队两次从北坡攀登顶峰(1960年月2日和197年月27日)。

4、写作背景:

•1960年月2日,年轻的中国登山队员从北坡攀援而上,踏过千年冰雪,翻过万丈巉岩,把五星红旗插上了地球之巅,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从北路攀上世界最高峰的创举。

二、整体把握:

〈一〉生字词语检查、学习

〈二〉速读文,概括出登山队员突击主峰经过的几个阶段。、登山队出发。

2、突击主峰

(4—8)刘连満甘作人梯,帮其他队员登上第二台阶。

(9—13)黑夜中,由于缺氧,刘连満留下,其他三人以最快速度奔向顶峰。

4—1)刘连満冒生命危险将氧气留给他人,并写下感人的短信。

(16—21)三队员开创了人类历史上的无氧攀登。

(22—23)完成由北路登顶的壮举。

3、复述文(概括能力)

〈三〉登珠峰的英雄遇到哪些困难?靠什么来战胜?

遇到的困难、山路陡峭

2、天气严寒

3、身体虚弱

4、高山反应、缺乏氧气

6、黑夜登山(靠坚强的意志坚韧的毅力、団结合作、敢于牺牲的精神来克服)

〈四〉、登顶成功,只是文中介绍的这四个人努力的结果吗?请说明原因。

•单从文来看,好像就只是这四个人的登山故事,但联系全篇通讯来看,三位队员最后的胜利,是团结协作、共同奋斗的结果,是集体主义精神的胜利。假如没有二百多名队员和服务人员的前期的大量工作,没有几次集体的适应性行军,打通通向蛛峰的关键性道路,则三位队员绝没有可能取得登顶的胜利。

三、写作借鉴、请概括出文中详写了哪些典型事?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从中懂得写作上哪些技巧?

一是详写了四名英雄征服“第二台阶”的过程(岩壁陡滑危险,用“人梯”翻越,黑夜中攀登的艰险及想到英国登山家的失踪);二是详写了刘连満宁可自己牺牲也要把氧气留给同志的事迹。

懂得记叙复杂的事应:

a选择典型事例和典型人物;b、有重点地记叙,其余情节可略或一笔带过;、重点记叙部分则应加以生动的描写,还可以加入议论抒情。

2、作者除了尽力渲染恶劣的自然环境外,还不时用闲笔描写美丽的珠穆朗玛峰的景色。试找出来,读一读,体会一下这些语句好在哪里?

这些描写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阅读的紧张之余还可以求得放松,来欣赏一下美丽的珠峰景色。这在阅读效果上可称为一张一弛,给人美的享受。

四、小结:、这篇新闻报道,记叙了英勇的中国登山贱儿,从珠穆朗玛峰北坡成功登顶,书写了世界登山史上的新世纪。赞扬了他们强烈的集体合作精神和崇高的奉献精神。

2、作者采用详略得当方法处理材料和选取典型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

五、体会和反思(作业):

篇5:登上地球之巅教案

登上地球之巅,是王富洲等人的坚定目标,哪怕是历经千险万阻,献出生命。在这种精神驱使下,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超乎生理条件和自然条件的非凡精神,正是本文深深打动人的地方。抓住这一点进行教学,对帮助学生理解人物的行为,帮助学生迁移到自身的生活中,形成健全的人格,无疑是有益的。另外,团队的合作精神、对科学与理性的尊重、对类似行为进行的反向解读,对多元思考的鼓励,都可进行教学解读。

设计A的处理较常规,抓住内容把握、精神把握、景色描写等三个教学要点,倾向于指导学生从对文本内容的整体感知和重点章节中去作把握。设计B则意在将我们的阅读视线指向一个不太被人关注的群体,关注探险活动中的王连满之类的人物的故事,与《伟大的悲剧》中的奥茨进行比较阅读,体味探险活动中团结协作、为集体而勇于牺牲的可贵精神,这也是决定探险活动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让学生体会合作的精神。

【教学设计A】

课前准备:

1、了解珠穆朗玛峰的有关地理知识。

2、查找关于纪念人类登顶珠峰50周年活动的有关资料。

3、阅读郭超人长篇通讯《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

4、查阅湖北卫视《往事》栏目关于登顶珠峰的节目资料,特别是关于王连满的部分(教师可以提供“教师教学用书”上的文字材料)。

教学目标 :

1、能抓住要点概括登顶的几个阶段。

2、能突出重点,复述故事,从中感受登山运动员的英雄气概。

3、体会景色描写的作用。

教学步骤 :

导入 :珠穆朗玛峰是地球上的最高峰,其北坡被许多登山家认为“连鸟也无法越过”,是一条“充满死亡的路线”。而在1960年,年轻的中国登山运动员,把鲜艳的五星红旗插上了地球之巅。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他们的足迹,去感受他们登顶的气概。(可出示相关图片)

一、整体阅读感知

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全文,按一定的顺序理清运动员登顶主峰的几个阶段,分别用简短的语言概括出每一阶段的主要内容。(参考概括:1)登山队出发;2)运用人梯战术突击第二台阶;3)留下刘连满,三人继续登顶;4)三人无氧攀登,登顶成功。)

2、有针对性地快速浏览部分章节,小组讨论完成:

(1)登山队登顶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明确:寒冷、缺氧、虚弱、黑夜)

(2)他们是如何克服的?(明确:依靠顽强的毅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片段品读体味

1、选择自己认为最感人的段落,进行复述。要求:能体现出自己认为最感人的特点(可参照上述二、2的问题),能体现出运动员的英雄气概,能做到详略兼顾。

2、5分钟反复默读体会你认为最感人的部分。

3、默读写王连满的段落,思考:文章集中写了王连满哪些事例?你觉得王连满是怎样一个人?文章为什么单用了两个段落来突出写他一个人?(明确:写了三件事:甘当人梯;放弃登顶;留下氧气。他是一个默默奉献、顾全大局、勇于牺牲、意志顽强的人。王连满的身上,集中了登山队群体的优秀品质,单写他,是通过对他的典型描写,来表现以他为代表的登山队群体的精神风貌。)

4、文章最后以“他们终于登上了珠穆朗玛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从北路攀上世界最高峰的创举”一句戛然而止,读后总觉得言犹未止,意犹未尽,你是否也有这样的体会呢?那么,请你把觉得还应该说的话,还应该写的文字,接着补充出来。(教师提示:可着重写出登顶成功后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三、景色描写赏读

1、找出课文中你认为最精彩的景色描写,读一读,想一想这些景色描写是抓住什么特点来写的?这些景色描写有什么作用?(教师提示:本文的写景,一类是写环境的恶劣,突出队员的精神;另一类是写景色的美丽,既烘托队员美好的追求,又带给读者美的享受,调节阅读的情绪。)

2、找出《伟大的悲剧》中你欣赏的景物描写,小组交流,进一步品味它的作用。

3、模仿文中景物描写的方法,抓住自己生活周围景物的特点,写一个片段,力图体现人物的情感。

三、作业 布置

本文实际为一篇通讯的节选,请你参考身边的`报纸,模仿新闻(消息)的写法,把本文改写成一篇200字左右的现场新闻报道。

【教学设计B】

教学目标 :

1、速读全文,能把握感人的细节与人物。

2、选取典型人物(中途退出的人物王连满),进行比较阅读,感受探险活动中蕴涵的可贵精神。

教学步骤 :

导入 :横亘我国和尼泊尔境内的珠穆朗玛峰,一直成为众多探险活动家征服的目标。1960年5月,中国登山队首次从北坡登顶成功,打破了珠峰不可征服的神话。让我们随着冲顶队员一起来体验那伟大的时刻。

一、整体阅读感知

快速默读全文,整体感知,注意感人的情节和感人的人物,完成:

1、文章所写的登顶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请你划分并归纳各阶段的主要内容。

2、三名队员最后能够登顶成功,从文章看来,你觉得靠的是什么?(明确:靠的是顽强坚韧的意志,为国勇于拼搏献身的精神,舍己为集体的团结协作精神)

3、王连满对于三名队员成功登顶,起了什么样的作用?(明确:用人梯的方法帮助队员登上第二台阶;为保集体登顶成功,主动放弃登顶;宁可牺牲也要留下氧气给下撤的队友。王连满为全队成功登顶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二、比较阅读,揣摩人物

《伟大的悲剧》一文中的奥茨同本文的王连满一样,因故不能同队友一起继续行进。请找出二文中写二人的部分,进行比较阅读,体会两个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中的人物,讨论,交流:

1、两人终止同队友的行进,是出于个人目的吗?(教师提示:原因分析――是因为身体的原因不允许继续行进,不是因为个人的荣辱的原因,是为了整个集体的存亡和荣誉考虑而作出的决定。)

2、作出终止前进的决定时,两人的想法是一样的吗?(教师提示:总的是一样的,即不拖累和影响整个集体的行动,主动牺牲自己。不一样的具体的想法,可大胆揣测,合符情理即可。)

3、奥茨留给队友最后的话是“我要到外边去走走,可能要多呆一些时候”,王连满留给队友的是足足用了半个小时才艰难写成的77个字的遗书,请仔细默读体会,你能从中感受到什么?(教师提示:言之成理即可。)

4、你怎么看待探险活动中他们二人这种中途退出的行为?(教师提示:这不是逃避的行为,这是为实现集体的目标而勇于自我牺牲的行为,他们没有站在荣誉的光环下面,但仍然是英雄,恰恰相反,这反映了探险活动中一种极为可贵的精神――为了集体而团结协作、甘于牺牲的精神,许多探险活动的成功,正是有这样无数的幕后英雄的无私奉献,中国登山队登顶成功同样得益于此。)

三、为败者讴歌

1、在你的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失败的英雄或幕后英雄的故事?相互交流,谈一谈。

2、俗话说“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但现在你对这些观念有了新的认识吗?请你结合一些事例,写一写自己的体会,字数不限。(可课外完成)

【资料平台】

1、郭超人《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

2、《50年,人类与珠峰激情碰撞:永远不言征服》等纪念人类登顶珠峰50周年报道资料。

篇6:23、登上地球之巅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这次登珠穆朗玛峰的概况和意义

2、体会登峰的艰难和队员们的大无畏精神

3、重点研读刘连满这个人物,体会探险队员表现出的强烈的团队合作精神与崇高的奉献精神。

4、提高速读课文、概述课文内容的能力。

5、叙事要注意详略,选材要有典型性。

6掌握抓住景物的特点来描写的方法。

(这是篇自读课文,可以培养学生概括地复述课文的能力,同时让学生注意学习作者详略得当的叙事手法,通过典型人物表现主题的手法。故设置第一和第二个教学目标。语言是要靠积累的。本文有许多优美的写景句子,可以让学生积累下来并学习、模仿、运用。故设置第三个教学目标。本文四个登山队员身上体现

出来的中国人的优秀品质,值得学生细细体会、学习。故设置第四个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体会文中人物所表现出来的勇往直前,团结协作,敢于献身等精神

2、提高复述课文的能力,学习叙事的详略和选材的典型性。

难点:

1、刘连满没有登上顶峰但文章却是重点写

2、掌握如何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景物描写。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设备。2003年5月中国纪念登上珠峰50周年活动的新闻报纸。没条件的地区可准备好录音机,磁带《青藏高原》,以及喜玛拉雅山和珠峰的相关图片。

设计思路

新课标非常注重对学生整体感知文章能力的培养。训练学生速读的能力,对学生的一生都是有帮助的。同时,能够抓住关键内容,进行有详略地复述,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语文素养。而本文无疑是进行这方面训练的好材料。

语言学习讲究积累。本文的景物描写很成功,故引导学生进行一定的积累和模仿很有益处。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体会登山队员身上体现出来的优秀品质和高贵精神,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设备。2003年5月中国纪念登上珠峰50周年活动的新闻报纸。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播放<<珠穆朗玛>>的歌曲

你听过这首歌吗?

珠穆朗玛峰,你对她了解有多少呢?(学生介绍)

出示喜玛拉雅山和珠峰的相关图片。请学生谈谈对珠峰的感受。)

【教师总结补充】: 珠穆朗玛,藏语的意思是“圣母”,因为峰顶长年积雪,一派圣洁的景象.它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海拔8848.13M,是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坐落在西藏定日县中尼边境处.其北坡被许多登山家称为“连飞鸟也无法越过”,是一条

“充满死亡的路线”

师:珠峰是雄伟的,被称为地球第三极。登上珠峰是巨大的荣誉,也是许多人的梦想。那么,是谁在这条充满死亡的路上创下了 奇迹 呢?(学生回答:年轻的中国登山队员)

二、登峰活动概括介绍

是的,1960年5月,年轻的中国登山队员从北坡攀援而上,踏过千年的冰雪,翻过万丈的 岩,把鲜艳的五星红旗插在了地球之巅,从而完成了人类历史从北坡登上历史最高峰的创举.(出示2003年5月报纸新闻:纪念人类登上珠峰50周年,中国业余登山队员首次登上珠峰。)

师:50年来,有许多人登上了雄伟的珠峰,也有许多人失败了,甚至永远长眠在了那里。但人类永远不会停止对自我的挑战。1960年5月,英勇的中国登山健儿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从珠峰北坡成功登顶,书写了世界登山史上的新记录。

今天,让我们一起重走那条艰苦卓绝的登山之路。

(生动的画面,美妙的音乐,创设了一种美好的学习情境;而新闻报纸的出示,使学生感受到了新鲜,拉近了学习的距离,同时也使学生明白语文学习应该关注生活。)

三、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投影:

1)注音

găojìbiānwēi

冰镐体力不济砭骨崔巍

zhìbèngzhìpú fú

滞留迸散窒息匍匐

2)释义

砭骨;刺入骨髓,形容使人感觉非常冷或疼痛非常剧烈。

履践;踩踏。崔巍;形容山高大雄伟。

养精蓄锐;养,休养。蓄,积蓄。养息精神,积蓄力量。

齐心协力;众人一心,共同努力。

勇往直前;勇敢的一直往前进。

四、整体感知

(一)本文是如何安排结构的?

本文以时间为序,记叙了四位勇士攀登珠穆朗玛峰的经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至第8自然段),四名勇士登上第二台阶。

第二部分(第9至第15自然段),刘连满因为过度疲劳停止攀登,他冒着死亡的危险,将氧气留给队友。

第三部分(第16至第23自然段),三名勇士在氧气用完的情况下登上了峰巅

(二)请几位同学用简洁的语言概述几名登山队员突击主峰的经过。

1960年5月24日:9:30-------出发

两个小时后--------上升了约70米,到达 “第二台阶” 五个小时后--------

登上“第二台阶”

天黑--------刘连满留步留氧,写信

三人继续攀登

凌晨--------登上顶峰

(三)登山队员突击主峰的几个阶段?(出发——途中——登顶)

(四)中国登山队队员在突击主峰时遇到哪些困难?

山路险峻、天气严寒、缺乏氧气、身体虚弱、黑夜登山、高山反应

(五)中国登山队员靠什么克服这些困难的?

靠的是坚强的意力、坚韧的毅力、团结合作和勇于牺牲的精神。

(六)让学生思考并回答听了这个故事后你有什么感受呢 旨在让学生感受登山队员的英雄气概。

五、合作探究

(一)、本文叙事,详略得当,说说文章重点写了什么?为什么要详写?

1)详写征服“第二台阶”的经过。因为这一“台阶”被外国探险家认为是不可逾越的,1924年英国赫赫有名的登山家马洛里和欧文就是在这一带失踪的。中国登山队员逾越“第二台阶”表现了他们坚强的意志和大无畏的精神,表现了他们团队协作的精神。

(2)详写刘连满同志宁可自己牺牲也要把氧气留给同志的事迹。表现他舍己为人的牺牲精神。

(二)课文中有不少描写自然环境的句子,请找出来,想想它们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作者除了尽力渲染恶劣的自然环境外,还不时用闲笔描写美丽的珠穆朗玛峰的景色。这些描写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阅读的紧张之余还可以求得放松,来欣赏一下美丽的珠峰景色。这在阅读效果上可称为一张一弛,给人美的享受。认识三位登顶的英雄

六、总结体验

不管是没登上的刘连满,还是登上的另外三个人,都是可爱的人,都 值得 我们尊敬和学习.请你用下面的句式并结合你的感受说一句话

“可爱的人呀,我爱你们,因为。。。“

七、拓展与延伸

人类探索自然的脚步是永不停止的,课后查找有关最近重新攀登珠峰的资料,或最近考察南极的资料,然后在班内交流.八、布置作业

假如你成功地登上珠穆朗玛峰,站在珠穆朗玛峰项上,你会有哪些话要说呢?写一篇登山后的心得体会。

附:板书设计:

登上地球之巅

一、5月24日9时30分,四名登山队员向珠峰最后380米冲刺(略)

二、登山队员征服“第二台阶”(详)

三、刘满连宁可牺牲自己也要把氧气留给同志(详)

篇7:《登上地球之巅》教案(新疆专用人教版八年级)

C(2-23)《登上地球之巅》教案

《登上地球之巅》教案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中国申奥成功,足球圆梦,加入世贸那一刻到来的时候,所有的华夏儿女无不热泪盈眶,欢呼雀跃,为自己的祖国的强盛感到骄傲,更对那些默默无闻为祖国做了贡献的人们产生由衷的敬意。今天,就让我们继续接触这样一批具有崇高献身精神的探索者――登上地球之巅的勇士们。  (板书课题,并出示目标)(板书:《登上地球之巅》 郭超人)  教学目标  1、锻炼概括课文的能力  2、学习抓住景物特点生动描写景物  3、学习探险队员表现的强烈的团队合作精神与崇高的.奉献精神  二、感知全文内容  1、让生速读课文,解决字词并把登山队员突击主峰的经过划分成几个阶段,在原文中标记出来。(师出示课文中的重点字词注音)  2、全班交流  3、四人小组讨论:用自己的话概括这几个阶段。然后全班交流(学生只要言之有理就予以肯定,然后师归纳)  a、登山队出发  b、刘连满甘作人梯,帮助其他队员登上了第二台阶。  c、黑夜中,由于缺氧,刘连满留下,其余三人以最快的速度奔向顶峰。  d、处于半昏迷状态的刘连满冒着生命危险将氧气留给他人,并写下了感人的短信  e、三位登山队员果断抛掉空氧气筒,开创人类历史的无氧攀登。  f、完成由北路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壮举。  三、复述课文  1、找出文中感人的描写语段  a、全班讨论  (师提示:(1)登山队员遇到了哪些困难?(2)他们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根据以上两个内容找出文中最感人的描写语段。)  b、让生进行归纳回答,对感人的描写语段师起头让全班学生齐读,以对学生进行思想熏陶。  2、找几个学生有详有略地复述课文,可以每人复述一个登山的阶段。  (这几个环节的安排是为了训练学生懂得记叙复杂事件应选择典型事例,典型人物,有重点的记叙,其余情节则可以简略,或是一笔带过,重点记叙部分则应加以生动的描写,还可以加以议论、抒情。复述时,可以多找几个学生,每个人按顺序口述一个情节,详略自己安排,复述后由其他学生评价。)  四、质疑问难:  学生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提出交流,让学生分小组讨论研究。  生1、文中有许多描写自然环境的句子,它们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生2、从课文内容来看,只是四个人登山故事,而文章体现了集体主义精神的胜利,这是作者选材的不妥吗?  生3、登山过程是一件困难的事情,那登山将面临哪些困难呢?  生4、作者叙述事件有详有略,特别是把刘连满同志宁可自己牺牲也要把氧气留给同志的事迹写得很详细,这样符合本文的中心体现吗?  (对于所提出的问题,小组内不能解决的在班上交流,共同解决,由教师归纳。)  五、体验与反思  讨论:从这些感人的情节中,你看到了中国年轻的登山队员表现出哪些令你感动的优秀品质?结合斯科特等人的壮举,谈谈你的体会。  (可以引导学生扣住课文情节重点从团队协作精神、个人牺牲精神、坚强的意志,毅力方面谈探险队员的优秀品质,体会则要联系现实生活谈)  六、学习景物描写  1、四人小组讨论:找出课文中你认为精彩的景物描写,体会一下这些语句好在哪里。  2、模仿这些语句的写法,抓住自己生活周围景物特色,写几句话。  (如果时间紧张,可以将这个练习放到作业中,课后完成)  七、教师小结:  登山英雄依靠坚强的意志,毅力和团结合作、牺牲精神,克服了登顶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寒冷、黑夜和缺氧。中国登山健儿成功征服珠峰,表明中国人民是伟大的、坚强的。希望同学们从本文学习探险队员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崇高奉献精神,从而去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八、布置作业  探险,需要有强烈的集体合作精神和崇高的奉献精神,以本文的刘连满等队员为例,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心得体会。        附板书设计: 《登上地球之巅》  郭超人  寒冷  登山 面临 黑夜 靠意志、毅力、团结、牺牲 成功   缺氧    另附本课字词读音:  li o di n j bi n   缭绕 峰巅 体力不济 砭骨  l zh p f w i  履践 窒息 匍匐 崔巍     

上一篇:珍爱生命,让自己的生命更炫丽作文下一篇:海底世界作文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