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运动教案

2024-05-07

地球运动教案(共8篇)

篇1:地球运动教案

《地球的运动》教案

秦皇岛市第十五中学地理教案设计 ―― 年 级 初一 学 科 地理 教 者 编 号 070102 课 题 地球的运动 课时数 类 型 新授 备 课 日 期 年 月 日 上 课 日 期 年 月 日 星期 第 周 星期 第 周 教 材 分 析 地球的运动是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科书中第一章的重要一节,是本章中的难点之一,同时第一章又是本册书乃至整个初中地理中最难懂的一章,可以说是难点中的难点。不仅难懂,而且所涉及到的知识如地球运动的周期、方向、意义等是以后学习气候、时差等知识的基础,所以也非常重要。可以说既是难点也是重点。 学 情 分 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一学生,他们对新事物容易产生兴趣,好奇心强,但不稳定,易分散。因此,在教学中要创设情境引发积极热烈的氛围提高他们的注意力和兴趣,从而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本节课学习之前,学生在小学的自然和社会课上已经了解了一些地球和地球仪的简单知识,但是缺乏基本的读图能力和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 教 学 目 标 重 点 难 点 教具学具 预习要求 教学 环节 时间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媒体呈现内容 教学预见 板书设计 课后作业 基础 拓展 教后记: 【科 目】 地 理 【授课教师】 【授课对象】 . 【授课地点】教 室 【授课章节】第一章第二节 【学 时】2学时 【授课内容】地球的`运动 【授课时间】 [导入]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寒来暑往的四季变化,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自然现象。那么大家知道这些现象的形成原因吗?学习本节内容后,同学们就能找到答案了。 [板书]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 [展示]课件:地球的自转 [教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并思考:地球是绕什么在不停地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怎样?(地轴。自西向东)(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加以归纳,并讲述自转的周期) [教师]这有一个地球仪,哪位同学能上来给大家演示地球的自转?(请2-3名学生上讲台演示) [提问]日出日落现象是怎样产生的?日月星辰为什么不西升东落?(由于地转的自转;因为自转是自西向东) [演示]教师用手电筒照射地球仪,演示昼夜的产生,并讲解产生的原因;然后再转动地球仪,演示昼夜更替,并讲解产生的原因。 [提问]地球自转一周,地球表面就完成一个昼夜交替,其经历的时间是多少?(大约是24小时) [活动]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每组一个地球仪,一个手电筒,完成: ①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注意昼夜是怎样交替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观察能力) ②在图上找到中国北京、美国纽约、日本东京,并在地球仪上作好记号。 [讨论] ①当北京是白天时,纽约、东京哪个是黑夜,哪个是白天?(纽约是黑夜,东京是白天) ②北京和东京哪个地方先见到太阳?这说明哪个地方时间早?(东京。东京时间早) ③东边的地方和西边的地方哪个时间早?(东边) ④教材图1.18:在同一时刻,姨妈和畅畅互致问候时,为什么会有时间上的差异?如果畅畅中午12点打电话给姨妈是否合适?为什么?(由于地球的自转导致东边比西边的时间早。不合适,因为这时纽约正是半夜)(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略作讲解) [教师]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不停地公转。 二、地球的公转 [展示]课件:地球的公转<一>[教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并思考: 地球绕什么在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是什么?(太阳。自西向东)(学生回答,教师略作归纳,并讲述公转的周期) [教师]请同学们再观察思考:地球在公转的过程中地轴是倾斜的还是竖直的?地轴指向是否发生了变化?(倾斜的。没有) [展示]课件:地球的公转<二>(教师用鼠标控制,当地球公转到二分二至日点时,单击鼠标,使地球“停”下来,再单击使该区域放大,指导学生观察太阳直射的纬线,然后完成下表。) 节气 日期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纬度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教师]地球绕太阳不停地公转,太阳的直射点就在地球表面不断地移动,这对地球表面的冷热状况产生了什么影响呢? [提问](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常识入手,激发学生的欲望) ①一天当中,早晨、中午、晚上我们感觉什么时候最热?这与太阳光的照射有什么关系?(中午。阳光照射地面的角度越大,地面得到的热量就越多。) ②一年当中,我们这里最热是什么时候?最冷是什么时候?这与阳光的照射又有什么关系?(7月,因为此时阳光照射地面角度大。1月,因为此时阳光照射地面角度小。) (学生回答后,教师加以归纳,然后指导学生读教材图1.19,“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表) 北半球的季节 月份 北半球得到光热的多少 春 夏 秋 冬 提问]南半球的季节与北半球有何不同?(相反) [讨论](分小组)(①是生活中的地理,②是拓展知识) ①我们这里一年当中白昼时间一样长吗?什么时候长,什么时候短?为什么?(不一样。夏季较长,冬季较短。由于地球的公转) ②如果地球不是倾斜而是竖直的,地球表面有无四季变化?(没有) [教师]地球是个很大的球体,在同一时间,纬度不同的地方,受到阳光照射的情况也不同,冷热就有差别。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分成了五个带。 三、地球上的五带 (读教材图1.20“地球上的五带”,请各小组完成) ①在图上找出地球上的五带,并找出它们之间的分界线。 ②中国主要属于什么带?还有小部分属于什么带?湖南属于什么带?(北温带。热带。北温带) ③完成下表: 五带 范围 有无阳光直射 得到的太阳光热多少 四季变化情况 热带 北温带 南温带 北寒带 南寒带

篇2:地球运动教案

地球的运动教案 七年级上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学目标】

1.掌握地球自转定义、方向和周期,并学会用地球仪正确表示地球的自转,解释其基本的运动规律。

2.学会用实例解释时差现象,并说明显示生活中需要具备时差的知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地球自转的基本特点及产生的现象、昼夜更替、时间差异。【课型】

新授课

【教学方法】

讲授法、探究法、实验演示法 【课时安排】

40分钟

【教学媒体】

地球仪、多媒体课件、手电筒 【教学过程】

[联系实际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看过《西游记》吧,你们喜欢大师兄、二师兄、沙师弟中的那一个呢?(同学回答)同学们都偏好大师兄。为什么呢?(同学自由发挥)可是老师最喜欢的是大师兄的筋斗云,他一个筋斗云就能走十万八千里。其实啊我们学习了今天的课之后我们就不用羡慕大师兄的筋斗云了。毛泽东曾说了这么一句话:“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就是说我们坐着都能行八万里,那么我们就不必去羡慕悟空的筋斗云的,他还得翻一个筋斗云才能走十万八千里,我们不用动就能走八万里。好了,现在老师就有一个疑问了,为什么我们坐着就能走八万里么?原因就在于我们的地球是在不停的自转着,所以我们只用坐着就能走八万里。那什么是自转呢?自转就是地球地球以地轴为中心并围绕着地轴不停的自西向东的转动的自然现象。下面老师就来为大家演示地球的自转,在老师演示地球自转的过程中,大家注意观察一下地球是围绕什么转动的,以及地球转动的方向和周期。(带着同学们一同演示和观看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板书)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一 地球的自转

1、概念:

2、旋转轴:

3、方向:

4、周期:

(承转)经过演示,同学们观察到地球绕着什么自转了吗?(板书:地轴)那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从哪个方向到哪个方向呢?一般的如果没有告诉同学们方向的话就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所以地球自转的方向就是自西向东(板书:自西向东)。我们再思考一下:从赤道上看,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从哪个方向到哪个方向运动?(自西向东)要是从北极点上空和南极点上空观察地球的运动,你会得出什么规律特点?我们先来看北半球,同学们想一下我们从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带着同学们演示,把北极对向学生,让学生观察北极地区地球的运动方向,并在黑板上画出北极地区地球自转的方向)接着让同学们思考从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的运动方向。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旋转呢?(顺时针)(总结)(北逆南顺,我们学了知识当然要巩固了,我想请同学们上到黑板上用箭头来表示出以北极点和南极点为中心的地球自转的方向。)

知道了地球是绕着地轴不停的旋转,且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了地球的自转方向,那同学么知道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多长吗?(24小时,也就是一天)你们是如何观察的出的呢?(教师总结)生活中,我们都知道地球时时刻刻都在太阳的照射下,同学们有没有想过阳光照射下的地球是什么样子的?(用手电筒照射在地球仪上,让同学们观察产生的现象)是不是一半是白天,一半是黑夜。为什么只有半天是白天呢?原因是因为地球本身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所以阳光照在地球上就只照亮了一半,被照亮的一半叫昼半球,没被照亮的一半叫夜半球。在静止的状态下就形成了昼夜现象(在平面图上把太阳光、以及把昼夜表示出来)地球在自转一周时,每个地点都经历了一个白天喝一个黑夜,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个白天加一个黑夜的时间大约是多长呢?(24小时,一天)一个白天加一个黑夜的时间大约也就是24小时或者一天,也就是说地球的自转的周期是24小时,大约也就是一天。那现在同学们来看看地球自转一周是多少度?(360度)知道地球自转一周是360度,同学们计算一下一小时地球自转转过的度数是多少度。(15度1小时)这个知识咱们可以稍微记一下。(承转)我们刚刚已经学习了与地球自转相关的基本特点,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地球的自转,也就是自西向东不停的旋转会产生哪些现象呢?刚才我们已经在地球静止不动时看到了昼夜现象(演示昼夜现象),同学们在观察昼夜现象时,有没有看到白天与黑夜过渡这条线,有黑夜过渡到白天的线称为晨线,而由白天过渡到黑夜的这条线被称为昏线,晨线和昏线共同围成的圈叫做晨昏圈。由于地球是不停的自西向东旋转的,所以白天和黑夜就不停的自西向东交替,昼夜更替就是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之一。同学们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地区永远是白昼或者一个地区永远是黑夜会怎样?(同学们回答)最终太阳照射的地方就很热,没有太阳照射的地方很冷,全球的气候就不适合我们生活。但是为什么我们现在还能很好的居住在地球上呢?那是因为地球在不断的自西向东运动着,白天和黑夜就不停的交替着,最终地球的冷热程度便适宜我们生存。我们是不是还得感谢地球不停的自西向东的运动呢?(板书:

5、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承转)刚才我们学习了一个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就是昼夜交替,接下来我们共同来探讨另一个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在黑板上画出几个不同地方的时钟)同学们观察一下,为什么这些时钟的时刻都不一样呢?是有些走慢了?还是有些时钟停掉了?(让同学们讨论)(总结)这些时钟可以肯定全都是正常运作的好钟,而导致时钟上面时间存在差异的原因是“时差”,这就是我们马上要学习的第二个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有哪位同学能够根据我们之前讲的知识来谈谈时差是如何产生的?(总结)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纬度地区的不同地点见到日出的时刻就会有早有晚,而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相对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时刻就较早,而他们之间产生的时间差,就叫做时差。下面我们在地球仪上找到这三个城市:北京、伦敦、纽约。同学们现在就来观察这三个地点随着地球自转运动他们经历的昼夜先后顺序有什么规律。转动地球仪,让同学们观察,是不是北京先看到日出,其次是伦敦,最后是纽约,他们之间产生的时间差异就叫时差。同学们来计算一下北京和伦敦的时间差是多少呢?(8小时)那北京和纽约的时间差又是多少呢?(13小时)我们再来看一下他们之间相隔的经度,北京与伦敦相隔120度,而北京与纽约相隔195度。(同样我们也可以用刚才得出的结论:经度相差15度时间相差1小时来计算出他们相差的时间)从时间差和经差大小我们就可以归纳出经度相差越大,他们的时差就越大。(板书:时间差异)知道了什么是时差,同学们阅读一下课本第10页“畅畅和阿姨的问候”,思考产生时间差异的原因。我们看到,在同一时刻,中国北京,小女孩说“姨妈,晚上好”,而在美国纽约小女孩姨妈说“畅畅,早上好”,说明中国北京现在是什么时间,美国纽约是什么时间?(北京是早上,而美国纽约是晚上)北京是早上,那北京处在昼半球还是夜半球呢?(昼半球)纽约有处于哪个半球呢?(夜半球)大家看一下北京和纽约之间的经度相差大不大?是不是很大?所以从畅畅和姨妈的对话中我们知道了纽约与北京的经度相差很大,因此就产生了时间差异。同学们能不能找一些与时差有关的生活中的事例。(让同学们自由回答)

(承转)既然我们已经研究了地球的自转,为什么我们感觉不到地球在动呢?(学生讨论)(总结)这就像我们坐在车上的时候,如果不看窗外,是不是感觉不到车在动,如果我们想要感觉车在动,就必须要将身边的树啊,灯塔啊等,作为参照物,才会感觉到我们是在运动着的。所以,现在我们在地球上,就感觉不到地球在动。

板书设计: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

1、概念:

2、旋转轴:地轴

3、方向:自西向东

4、周期:一天(24小时)

5、自转意义

篇3:地球运动教案

天球是为了研究天体视位置和视运动而引进的一个假想的球体,其定义为以任意一点为球心,以无穷大为半径所做的球体。当球心为地心时叫地心天球,当球心取日心时叫日心天球,球心为测站时为站心天球。

天球中的一些重要的点、线、面主要包括:天轴和天极、天球赤道面和天球赤道、天球子午面与子午圈、时圈、黄道、黄极与春分点。

2天球坐标系

1)有关天球赤道坐标系。

以所选择的天球中心位置的不同,天球赤道坐标系包括:日心坐标系,地心坐标系与站心坐标系。

2)三种坐标系的转换。

天文学中为了使星表所提供的恒星位置不会随着地球的公转而发生变化,一般会把坐标系的原点选在日心上而不放在地心上。但观测是在地面测站上进行的,观测值一般是属于站心坐标系的,为了对不同测站上的观测值进行相互比较合作和利用,必须把天球中心选在地心上,把站心坐标换算为地心坐标。其转换关系为:

{=+=+

3)天球空间直角坐标系。

原点位于天球中心,Z轴指向天球北极PN,X轴指向春分点,Y轴垂直于X轴和Z轴,组成右手坐标系。卫星的位置常用天球空间直角坐标系来表示。

3岁差、章动和极移

1)岁差。

从总体上来讲,地球是一个赤道微微隆起的椭球体。在月球、太阳以及行星的共同作用下,地球体连同它的自转轴一起在空间的方向将发生变化,从而使北天极PN围绕着黄极在小圆上向西运动,这种运动叫岁差。岁差的运动速度为50.26 s/年,周期约为26 000年。

2)章动。

月球绕地球旋转时不仅受到地球的万有引力的作用,还将受到太阳和其他行星的引力等摄动力的影响,从而使其轨道面发生变化,由于月球绕地球旋转的轨道面的变化以及月地间距离的变化,使得地球自转轴在空间的位置变化十分复杂。

北天极除了均匀的每年西行50.26 s以外,还将绕北平极作周期性的运动。这种运动十分的复杂,是由许多的周期不同,振幅各异的周期项所组成的。其主要是长半径为9.2 s,短半径为6.9 s,周期为18.6年的一个椭圆。我们便将这种周期性的运动叫章动。

3)极移。

地球自转轴和地面的交点称之为地极。由于地球内部和地球表面的种种动力学的因素,使得地球体相对于自转轴产生了移动,因而引起了地极的移动,这种现象被称为极移。极移是一种复杂的运动,主要由两个周期分量组成,一个是Chandler周期分量,主要是由地球内部质量运动引起的,周期约为1.2年;另一个是周年分量,主要是由地球表面的质量(如洋流、大气环流等)引起的。

4)三者比较。

极移和岁差、章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岁差和章动指的是地球连同它的自转轴一起在空间移动,但地球和自转轴之间并未发生相对运动。因而它只会影响恒星的赤经赤纬,而不会影响地面测站的坐标;极移则相反,它是地球相对于自转轴的移动,但它并不影响地球自转轴在空间的指向,因而极移只会使地面测站的坐标发生变化,不会影响恒星的天球坐标。

4坐标系的相互转换

1)协议天球坐标系和真天球坐标系之间的转换。

由于岁差和章动的影响,瞬时天球坐标系的三个坐标轴在空间的指向是不断变化的,这样的坐标系是不稳定的,所以由此产生了协议天球坐标系(见图1),经国际大地测量协会和国际天文联合会决定从1984年1月1日起各国都采用新的协议天球系,其Z轴指向J2000.0时的平北天极;X轴指向J2000.0时的平春分点;Y轴垂直于X轴和Z轴,构成右手系。

但在某一时刻t进行观测时,我们需要的是该时刻天体在真天球坐标系中的坐标时,这就需要将协议坐标系中的天体坐标换算成t时刻的平天球坐标系中的坐标,这其中要考虑岁差和章动的影响,则引入岁差章动旋转矩阵[A]:

2)站心坐标系和地心坐标系的转换。

对于恒星来讲,周日视察完全可以略去,因而坐标原点在地心或在站心是没有必要加以区分的。但对于卫星则不行。卫星距离我们很近,卫星在测站坐标系中的坐标与在天球坐标系中的坐标相差很远,有时可达几十度,因而有必要在站心坐标系中进行观测。但在许多场合下我们所需要的却是卫星在地心天球坐标系中的坐标,所以需要进行两坐标系的转换。

已知点在测站坐标系中的坐标(ρ,α′,δ′),测站中心坐标为(Xp,Yp,Zp),则可导出地心坐标系中的坐标为(r,α,δ):

tg(α-α)=Ypcosα-Xpsinαρcosδ+Xpcosα+Ypsinαtgδ=(Ζp+ρcosδ)cos(α-α)ρcosδ+Xpcosα-Ypsinαr=ρcosδ+Xpcosα+Ypsinαcosδcos(α-α)}

已知点在地心坐标中的坐标(r,α,δ),测站中心坐标为(Xp,Yp,Zp),则可导出测站坐标系中的坐标(ρ,α′,δ′):

tg(α-α)=Xpsinα-Ypcosαrcosδ-Xpcosα-Ypsinαtgδ=(rsinδ-Ζp)cos(α-α)rcosδ-Xpcosα-Ypsinαρ=rcosδ-Xpcosα-Ypsinαcosδcos(α-α)}

3)地球坐标系中空间直角坐标系和大地坐标系之间的转换。

已知大地坐标,推导空间直角坐标:

(XYΖ)=((Ν+Η)cosBcosL(Ν+Η)cosBsinL((1-e2)Ν+Η)sinB)

已知空间直角坐标,推导大地坐标:

B=arctanΖX2+Y2(1-e2ΝΝ+Η)-1

L=arctanYX

利用程序可以很方便的实现大地坐标以及空间直角坐标的正反算。

4)平地球坐标系和瞬时地球坐标系的转换。

由于极移的影响,使得地球坐标系也是不稳定的,随时间而变化,分为平地球坐标系和瞬时地球坐标系。根据观测结果求得的测站坐标都是属于瞬时地球坐标系的,为了使得不同时期的观测的结果可以相互比较,必须将他们都归算到平地球坐标系中。两坐标系的转换关系为:

[XYΖ

=(10Xp01-Yp-XpYp1)[xyz

其中,(X,Y,Z)为平地球坐标系中的坐标;(x,y,z)为真地球坐标系中的坐标;Xp,Yp为极移值(由于极移值都小于0.5 s的微小值,所以可以假定cosXp=cosYp=1,sinXp=sinYp=1)。

5)瞬时地球坐标系和瞬时天球坐标系的转换。

瞬时地球坐标系的Z轴和瞬时天球坐标系的Z轴是重合的,都和瞬时自转轴重合,但是瞬时地球坐标系的X轴指向格林尼治平子午线,而瞬时天球坐标系的X轴是指向真春分点,两者间差一个格林尼治真恒星时SG,将真天球坐标系绕Z轴旋转SG角后,即可以和瞬时地球坐标系重合,即:

瞬时坐标系虽然不适宜来表示天体或测站的位置,但它们却是建立天球坐标系和地球坐标系之间联系的桥梁,因而是一种重要的过渡坐标系。

5结语

通过对几种坐标系相互之间关系的分析,可以实现任意坐标系任意时刻之间的转换,为空间定位奠定了基础。在不同的领域和不同的任务中,其对坐标的选择和定位的方法也不同,所以建立坐标系之间的相互转换关系是非常必要的,对于不同国家而言,建立这种转换关系可以方便各个国家对全球资料的使用,利用以往的或其他国家的观测成果可以更充分的检核自己的工程项目。

而对于极移岁差和章动的分析,则可以清楚的了解地球的运动情况,对于重力场的测定,潮汐的观测以及地壳变形等领域都有重要的作用,而这三种运动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由此产生的影响也是复杂多变的,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摘要:介绍了天球的基本概念,对比分析了岁差、章动和极移等地球自转轴的运动,着重对几种坐标系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以实现任意坐标系任意时刻之间的转换,为空间定位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天球坐标系,地球坐标系,岁差,章动,极移

参考文献

[1]李征航,魏二虎.空间定位技术与应用[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篇4:“地球运动”教学探究

一、地理教学和学习的困难

1.学科基础差

由于学校以应试为目标。因此,作为非中招考试科目的地理,在初中的教学中备受冷落。有些学校只是象征性的一周开上一节,老师画画重点。甚至有的学校都没有地理老师。因此,学生的地理基础很不好。

2.课外知识少

学生上初中以后,课外时间全部被剥夺了。学生很少有时间看电视或课外书。没有机会去了解一些课外的知识和生活常识,而这些课外知识是地理学习的基础。

3.学生的心理、智力发育不够成熟

高一学生在心理和智力上发育还不成熟。很多知识的理解要求超出了他们的心理和智力能力范围。这些知识学生下再多工夫也是学不会的。

4.课程的安排

高一上半学期的自然地理学与区域地理等相对较难,尤其是地球运动部分,可以说是高中地理中最难的一部分。许多学生到高三,甚至到大学毕业还搞不清楚。

二、教学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1.针对学生基础知识不足

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在开课之前,可以先开上两节“地球和地图”课,以尽可能的弥补学生基础知识上的不足。

2.针对学生知识面太窄,课外知识太少的问题

我建议教师可以每节课给学生准备一个或两个与地理相关的趣味小知识。用讲述、课件、图表等形式,在课前、上课中间或课后用一到两分钟时间给学生讲讲。

3.针对学生心理和智力发育不成熟

我建议:(1)教室有电脑投影的学校,教师上这几节课时,最好用电脑动画课件来讲,这样可以更直观地呈现知识。

(2)可以让学生每人买一个小的地球仪,学生在课间或平时可以经常看看,对学生更好地认识地球、经纬网的分布以及地球的运动很有帮助。

(3)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和模型。比如在讲到时区的划分时,让学生自己做时区分布图,并让学生将图粘成柱状模型。

(4)把自身或学生当成例证或解释“工具”。比如我在讲等高线时,我让所有1米65的同学站起来,然后让身高相同的同学将同一条绳子按在头顶上。这样就形成了一条海拔1.65米等高线。这样同学们就更有兴趣去学,也就更容易掌握等高线的含义了。

4.针对高一课程设置比较难的状况

我认为在讲高一第一章,甚至整个高一课程时,尽量浅显一点,能少讲就少讲。比如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只要学生根据日常生活常识知道夏季昼长,冬季昼短,南半球相反就行了。至于为什么變化,变化过程是怎样的,则可以留到高三去讲。

以上是我对高一地理教学的一些探究心得,希望对朋友们在以后的教学过程当中有所帮助。希望有不当的地方朋友们能给以纠正,不足的地方朋友们能多多包涵,并指出,以帮助我尽快成长起来,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篇5:地球运动地理教案

1、使学生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从而了解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2、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教学难点: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教学工具:

地球仪投影片地图册

教学方法:

分析法、讨论式、画图演示法

教学过程:

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主要是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有昼夜交替,地方时、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从中我们明确了一天中昼夜是交替变化的,昼夜交替周期是一个太阳日――24小时,那么每天的昼与夜的长短是否一样呢?今天我们接着学习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二)。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

投影片:太阳光直射赤道示意图(1)

讲解:任何线圈被晨昏线都分为两部分:昼弧和夜弧。昼弧越长,白昼越长,夜弧越长,黑夜越长。看图(1),此时节气为二分日,(画晨昏线)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各地昼弧夜弧等长,说明昼夜相等,各为12小时。

投影片: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示意图(2)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示意图(3)

提问:1、这两幅图中,太阳直射在哪个纬度?此时是什么节气?南北半球哪个纬度的昼长最长,哪个纬度最短,昼长的纬度分布有什么规律?

2、夏半年和冬半年昼夜变化关系,这种变化与纬度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1)二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2)太阳直射的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极点四周出现极昼现象,另一半球相反。

(3)赤道处终年昼夜等长。(晨昏线始终把赤道分成相等的两部分)

(4)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5)相同纬度,各地昼夜长短状况相同。

巩固练习:(略)

过渡: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使各地日照时间不同,即昼夜长短不同,同时各地太阳辐射的强弱不同,我们用正午太阳高度来表示。

板书: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讲解:正午太阳高度就是一天内最大的太阳高度角。比如说太阳光直射的地区,各地一天内最大的太阳高度角都能达到90度,即正午太阳高度为90度;

提问:请大家看书21页,并结合地图册,思考:

1、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分布有什么规律?

2、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的分布有什么规律?

学生回答:(略)

讲解:随纬度变化: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故: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二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随季节变化:任一地点,一年中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最近时,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反之,达最小值。

故: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夏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冬至时达最小值。

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冬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夏至时达最小值。

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一年中,太阳直射时,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最远时,达最小值。

过渡:全球除赤道以外,同一纬度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随季节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的规律,形成了四季;同一季节,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随纬度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纬度变化的规律,形成了五带。

板书: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提问:1、季节是怎样划分的?

2、五带的划分是以什么为依据,又是怎样划分的?

学生回答:(略)

讲解:1、四季的划分

(1)根据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划分的四季

(2)北温带许多国家的月份划分

2、五带的划分

(1)根据地球上各地获得的太阳辐射年总量的多少

(2)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为界限,把地表粗略的划分为热带、南北温带、南北寒带五个热量带。

投影片:五带的划分示意图

讲解:(1)明确五带的极昼极夜现象、阳光直射状况以及季节变化

(2)分析如果黄赤交角变大或变小,五带的范围会有什么变化

小结:本节我们学习了主要由于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大家重点掌握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明确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篇6:高一地理地球运动教案

姓名_____

班级_____

分数____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1、2006年8月24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对“行星”做出了新的定义,原太阳系的9颗行星中有一颗被降级为矮行星。它是()

A、水星

B、海王星

C、天王星

D、冥王星

2、据报道:2050年1月1日,人类在距离地球50亿光年的地方,发现一颗与地球一样存在生命的行星。关于该行星的叙述,可能性较小的是()A、该星球表面应存在大气层

B、该行星的温度能使水经常处于液态 C、离该行星最近的恒星比较稳定 D、该行星应有像月球一样的卫星

3、有关于宇宙和天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目前人们用肉眼或借助望远镜可观测到的各种星体总称为天体

B、宇宙是无限的,人类认识的宇宙范围会随着人类探测水平的不断提高而不断扩大 C、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行星 D、各种天体孤立的存在于宇宙之中

4、下列属于自然天体的是()

A、人类的家园——地球

B、河外星系 C、我国发射的绕月飞行器

D、流星体

5、人类探索宇宙,星际航行的第一站是()

A、金星

B、木星

C、太阳

D、月球

6、关于日照时数和太阳辐射的正确叙述是()A、日照时数最长的地方太阳辐射越强

B、冬季纬度越低,日照时数越长,故低纬太阳辐射强 C、夏季纬度越高,日照时数越长,故高纬太阳辐射强

D、太阳辐射与日照时数、太阳高度、天气、海拔等因素有关

7、下列现象的产生,可能和太阳活动有关的是()

a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气温升高;b南极科考队员观察到极光现象;c航海过程中发现指南针突然失灵;d地球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干扰,甚至出发短暂的中断 A、a b c

B、b c d

C、a b d

D、a b c d

8、下列观察太阳黑子活动的天文活动,既不伤害眼睛,又能观测到黑子的是()A、用肉眼直接看太阳

B、在日全食的时候用肉眼观看太阳

C、在盛有水的脸盆中,倒入较多的浓墨汁,然后用肉眼直接观看盆中太阳的倒影 D、透过一张彩色照片底片用肉眼直接观看太阳

9、当日、地、月大致成一线,而月球处在日、地中间时,地球上看到的月相是()A、新月

B、上弦月

C、满月

D、下弦月

10、耀斑爆发会干扰地球上无线电短波通讯,往往在()

A、子夜

B、白天

C、日出前

D、日落后

11、人类外太空活动的主要限制因素是()A、高真空、弱辐射、失重

B、高真空、强辐射、失重

C、高真空、强辐射、月球引力

D、高真空、弱辐射、太阳引力

12、宇宙开发活动需要国际合作,不是因为()A、宇宙开发活动的规模大 B、宇宙开发活动的投资多 C、宇宙开发活动的技术程度高 D、宇宙开发活动的占地面积大 13、2008年9月27日北京时间16时44分,太阳非常平静,航天员翟志刚走出神舟七号舱门,实现了中国航天史上的首次太空行走。翟志刚出舱时,观察到的现象符合事实的是()A、手中的五星红旗迎风招展 B、阳光十分灿烂,天空蔚蓝 C、太阳照耀下,船体明亮 D、众多流星划过夜空

14、有关于地球自转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地球自转是指围绕地心的运动 B、地球自转围绕的中心是地轴

C、地球自转是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之一

D、地轴的空间位置基本上是稳定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15、发射到宇宙中的同步卫星应与()A、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相同 B、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相同 C、地球公转的线速度相同 D、地球公转的角速度相同

16、关于地球公转速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大致每日向东大约推进1° B、地球公转角速度非常均匀 C、地球公转线速度有快慢之分

D、地球公转线速度平均值约为30千米/秒 17、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我国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七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神舟七号发射时,地球运动的位置在下图中的()

A、1

B、2

C、3

D、4 18、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汶川发生8级特大地震,给中国造成巨大人员和经济损失。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

B、此时太阳直射点正在向南运动

C、此时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相反

D、此时北京和汶川地区的自转角速度相同

19、人类在太空建造工厂,发展太空工业主要考虑的太空条件是()A、宇宙空间及其辽阔,工业“三废”可以随意排放 B、宇宙环境具有高真空、强辐射、微重力的特点 C、宇宙空间的太阳能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D、充分利用月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

20、地球上有生物生存所必须的温度条件,是因为()A、地球的质量适中

B、地球的体积适宜

C、日地距离适中

D、地球的卫星数目适量

二、双选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对地球宇宙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宇宙是物质的,物质之间都有联系

B、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任何物质之间都有相互吸引和绕转的关系 D、宇宙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但物质的运动没有规律可循

D、宇宙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的运动和联系是有规律和层次的

2、关于八颗行星的说法,正确的是()A、与地球相邻的是火星和木星 B、与地球相邻的都是类地行星

C、八颗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和周期都相同

D、从结构特征看,木星、土星都是行星且轨道相邻

3、太阳系的小行星带分布在()A、类地行星和巨行星之间 B、巨行星和元日行星之间 C、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 D、木星轨道与土星轨道之间

4、地球处在一种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指的是()A、太阳不稳定

B、八颗行星公转方向多数一致

C、八颗行星公转轨道几乎在同一平面上 D、大小行星的绕日公转方向一致

5、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是()A、太阳辐射是地球上获得能量的主要源泉

B、太阳辐射是地球上地震活动、火山爆发的主要动力

C、煤、石油、天然气是从地下开采出来的,所以,这些能源不属于太阳辐射能 D、“万物生长靠太阳”正说明太阳辐射能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

6、关于嫦娥探月的意义,叙述正确的是()A、展示综合国力,铺路深空探测 B、带动科技发展,开发月球资源 C、参与外空事物,争夺空中霸主地位 D、展示军事实力,进行军备竞赛

7、目前,人们对太阳活动的正确认识之一是()A、黑子增多增大时耀斑也频繁爆发 B、太阳活动会引发极光、磁暴 C、太阳风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D、光球层到日冕层依次出现黑子、太阳风、耀斑

8、有关地球自转周期的叙述,正确的是()A、365日6时9分10秒 B、24小时

C、23时56分4秒 D、一个恒星日

9、地球转到近日点的时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B、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 C、北半球为7月,南半球为1月 D、北半球为1月,南半球为7月

10、当北半球的夏至日到来的时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太阳直射南半球,地球在近日点 B、太阳直射北半球,地球在远日点 C、太阳直射南半球,地球在远日点

D、太阳直射北半球,地球公转角速度慢

三、填空题(共15空,每空1分,共15分)

1、天体的类型:________、________、星云、陨石、_________、_________、气体、尘埃。

2、总星系: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

3、月亮圆缺的各种形状称为_________。月球不________、不__________,但可以_______太阳光。

4、开发宇宙的主要资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地球运动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叠加。

四、综合题(共25空,每空1分,共25分)

1、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填出八颗行星的名称:

A___________;B___________;C__________; D___________;E___________;F__________; G___________;H___________。

(2)注出行星及彗星绕日公转的方向。(5分)

(3)图中与八颗行星公转方向相反的是__________彗星。

2、(1)在太阳大气中从内到外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最亮的是____________。太阳黑子发生在__________中,它是太阳活动最明显的标志,________层中与太阳黑子出现的区域相对应的区域会出现______。

篇7: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教案)

[导入] 同学们,生活中我们能经常发现一些有意思的地理问题,比如说:

(1)你观察过自己在太阳下的影子吗?一天之内,它什么时候最长(短)?

(2)放暑假和寒假时,白天和黑夜一样长吗?

要知道这些地理问题产生的原因,让我们一起来继续学习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板书] 1.3.2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二)[教师讲解] 在前面的课堂里我们学习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我们都知道,在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过程中,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了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使地球表面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因时因地而变化,这种变化的具体体现,就是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大家把课本打开到18页,找一下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分别反映了什么?

好,现在我们首先来学习昼夜长短的变化。[板书]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

[教师讲解] 之前我们学了晨昏线,是昼夜的分界线,那么晨昏线将所经过的纬线分成两部分,在昼半球部分称为昼弧,在夜半球部分称为夜弧。

请大家看图,从图中我们看到P点所在的纬线昼弧的长度大于夜弧的长度,说明P点所在的纬线上各地是昼长夜短。如果 昼弧小于夜弧 则昼短夜长;如果 昼弧等于夜弧 则昼夜等长。

我们是通过比较昼弧和夜弧的长度来比较昼夜的长短。

我们观察课本19页的三幅图:

[问]看完后,请大家思考一下,图a、b、c中太阳分别直射哪条纬线?全球昼夜有什么分布规律?有没有极昼极夜现象,极昼极夜分别出现在哪些地区?

[问]请大家仔细观察,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与出现极昼的最低纬度,二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 互余的关系。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总结出:

①纬度分布规律:

a.赤道处始终昼夜平分;春分日、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平分。(地球上的大圆要平分赤道)

b.同一纬线上各点昼夜长短相同;南北半球同纬度昼夜长短相反。

c.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另一半球相反。

在太阳直射的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极圈内有极昼现象;太阳不直射的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夜越长,极圈内有极夜现象。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昼夜的长短是如何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变化的?我们以北半球为例:

[边演示边讲解] 春分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全球昼夜平分。春分日之后,太阳直射点将往北移动,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北移,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并且北半球出现极昼现象,随着直射点的北移极昼的范围越来越大,到了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随后太阳直射点往南移动,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移,北半球仍然昼长夜短,但是,昼渐短,夜渐长,极昼范围逐渐减小。到了秋分日,太阳再一次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北半球极昼现象消失。

[讲解]好,我们接着来看一下,从秋分日到冬至日,再从冬至日到第二年的春分日,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极昼极夜的情况。

从秋分日到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往南移动,北半球此时昼短夜长,昼渐短、夜渐长,并且北半球出现极夜现象。随着直射点的移动,极夜的范围越来越大,到了冬至日,太阳直射北纬23度26分,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极夜范围最大,整个北极圈内均出现极夜现象。

从冬至日到第二年春分日,太阳直射点往北移动,北半球此时仍然昼短夜长,但是昼渐长、夜渐短,极夜范围逐渐减小。到了第二年春分日,北极圈内极夜消失,全球又昼夜等长。

这是北半球的情况,南半球正好相反。

②季节变化规律图示:(以北半球为例)

[教师讲解]那昼长和夜长该如何计算呢?

我们在学习“地方时”时讲到,经度每相隔15度,时间就相差1小时,那么经度每相隔1度,时间相差多长呢?

4分钟

很好!那么昼长我们就可以这样来计算

A、昼长=昼弧所跨的经度数*4分钟

B、夜长=夜弧所跨的经度数*4分钟 或 夜长=24小时—昼长

C、赤道上,昼长=夜长=12小时

[过渡]昼夜长短反映了日照时间的长短;正午太阳高度反映了太阳辐射的强弱,下面我们来学习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板书]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太阳高度与正午太阳高度

①太阳高度(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在昼半球上的各地,太阳高度总是大于0°,即太阳在地平线之上;在晨昏线上的各地,太阳高度角等于0°,即太阳正好位于地平线上;夜半球上的各地,太阳高度小于0°,即太阳位于地平线之下。

②正午太阳高度:是一天内太阳高度的最大值,地方时为12点时(当地正午)太阳最高。直射点(正午)太阳高度为90°,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逐渐降低。(注意:同一纬线上各点正午时太阳高度相同)首先我们来看看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

1、纬度变化规律

春秋二分日: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冬至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规律: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2、季节变化规律

[讲解] 同一季节,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变化;同一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又随季节变化,就拿武汉为例吧!武汉位于北半球,靠近北纬30°附近。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由于直射点离武汉最近,武汉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而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由于直射点离武汉最远,武汉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等,太阳直射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度,距太阳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就越大,这就是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那正午太阳高度该如何计算呢?下面我们来学习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3、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某地的正午太阳高度H=90度—该点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

下面请同学们拿出纸和笔来计算一下

计算夏至日北纬30度、南纬30度、南纬71度处的正午太阳高度。

首先要弄清楚夏至日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数。

我们来计算正午太阳高度在生活中有什么用呢?下面我们来看看日常生活中正午太阳高度的用途。

4、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假设你是某一个房地产开发公司的总经理,需要建几栋楼房,为了使你的房子在将来能卖个好价钱,你就必须得让最低一层在全年均有阳光照射,那么楼与楼之间的间隔应该是多远呢?

注意要想全年都要有阳光,还要满足什么条件?

我们位于武汉,武汉是在北纬30度附近,如果冬至日这一天有阳光,那么一年中就都有阳光照射。

[老师过渡]地球公转产生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和昼夜长短变化使地球表面发生的能量分布不均和变化,最终的地理意义是产生四季变化和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

三、四季和五带

1、四季的划分

我们根据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而划分的四季。这种划分称为天文四季,与各地实际气候的递变不一定符合,为了使季节划分与气候相符合,现在北温带许多国家一般把3、4、5三个月划分为春季;6、7、8三个月划分为夏季;9、10、11三个月划分为秋季;12、1、2三个月划分为冬季。这称为气候四季。

我国传统四季:以24节气中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起点。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运行会产生天气和季节的有规律变化,传统农业中农民依此进行农业生产,有如:“谷雨前后种瓜点豆”的谚语。

西方四季: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为起点。比我国天文四季晚一个半月。

2、五带的划分

五带的划分是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为界线:

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由于有太阳的直射,称为热带。北极圈和南极圈内,由于有极昼极夜现象,称为北寒带和南寒带。在极圈和回归线之间既无太阳直射,又无极昼极夜现象,称为北温带、南温带。这种分类虽然比较简单,但它是科学家进一步研究地表分异的基础。

[问]黄赤交角的度数与南北回归线的纬度数相等,回归线的纬度与极圈的纬度是互余关系。那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如果黄赤交角增大,五带的范围怎么变化?黄赤交角减小呢?

提示:黄赤交角变大,南北回归线纬度增大,而极圈的纬度数减小。因此,热、寒带范围变大,只有温带的范围减小。

黄赤交角变小,热带、寒带范围变小,只有温带的范围变大。

篇8:“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通过对2015年有关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题型的回顾,不难预测今后的命题方向仍然是围绕课标“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这一要求进行扩展。本文主要就“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这一考点进行题型回顾、考点精讲、命题预测和能力测试,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应考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一、题型回顾

例1 (2015年全国新课标文综卷Ⅱ,第8题)1996年我国与M国签订海洋渔业发展合作规划,至2010年我国有20多家沿海渔业企业(总部设在国内)在M国从事渔业捕捞和渔业产品加工,产品除满足M国需求外,还远销其他国家,图1示意M国的位置。如果都以当地时间8:00~12:00和14:00~18:00作为工作时间,在M国的中资企业若在双方工作时间内向其总部汇报业务,应选在当地时间的( )

A.8:00~9:00 B.11:00~12:00

C.14:00~15:00 D.17:00~18:00

【解题思路】本题以局部区域经纬网图为信息载体,考查关联时间计算。由图文信息可知, M国(摩洛哥)大部分国土在东一区,采用东一区时间;总部在中国,采用东八区时间。M国(摩洛哥)比北京时间晚(少了)7小时,选项中的四个时段分别加7小时即可换算成北京时间,由此确定当东一区在8:00~9:00时,东八区在15:00~16:00,符合双方都在工作时间内的要求。故选A项。

【参考答案】A

例2 (2015年江苏地理卷,3~4题)北京时间2015年2月19日零点钟声敲响时,某工程师在南极长城站参与了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微信抢红包活动。图2为长城站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工程师微信抢红包的当地时间是( )

A.2月18日12时 B.2月18日20时

C.2月19日4时 D.2月19日12时

(2)春节假期期间( )

A.南京太阳从东北方升起

B.南京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增大

C.长城站日落时间推迟

D.长城站正午太阳高度减小

【解题思路】本题以局部区域经纬网图为信息载体,综合考查区时计算、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第(1)题,由图可知,长城站位于60°W附近,属于西四区。西四区区时比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2015年2月19日零点晚12个小时,由此确定该工程师微信抢红包的当地时间是2月18日12时。故选A项。第(2)题,春节假期期间属于2月份, 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向北移动。南京太阳从东南方升起,A项错误;南京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减小,B项错误;长城站因南半球白昼变短而日落时间提前,C项错误;长城站正午太阳高度随太阳直射点北移而减小,D项正确。

【参考答案】(1)A (2)D

例3 (2015年浙江文综卷, 第11题)图3为某地地方时12时的太阳周年位置轨迹示意图。若甲、乙两个位置的太阳高度之和为90°,则乙位置太阳高度为( )

A.47°B.43°

C.23.5°D.21.5°

【解题思路】本题以示意图为信息载体,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由图可知,该地一年内最小太阳高度(乙位置太阳高度)大于0°,依据甲、乙两个位置的太阳高度之和为90°,确定该地最大太阳高度(甲位置太阳高度)小于90°,所以该地位于回归线与极圈之间。依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先求出该地纬度,再求出乙位置太阳高度:[90°- (该地纬度-23.5°)]+ [90°- (该地纬度+ 23.5°)]=90°,该地纬度=45°,乙位置太阳高度=90°-(45°+23.5°)=21.5°。故选D项。

【参考答案】D

二、解题准备

(一)时间计算需要注意的问题

(1)地方时计算公式。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经度差。经度差:同减异加, 即同在东经度或西经度的大数减小数;分别在不同经度的相加。东加西减:在已知地方东边的,取“+”;在已知地方西边的,取“-”。

(2)区时计算公式。某地区时=已知区时 ±1小时×时区差。时区差:同减异加,同在东时区或西时区的大数减小数;分别在不同时区的相加,1小时/时区。东加西减:在已知时区东面的,取“+”;在已知时区西面的,取“-”。 计算时,一般把东十二区当作最东,西十二区当作最西。

(3)两个特殊区时。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120°E经线的地方时=我国所用的统一时间;世界标准时(世界时)=零时区(中时区)区时=0°经线的地方时= 全世界所用的统一时间。

(4)两条日期分界线———0点经线和180° 经线。

10点经线和180°经线的区别。0点经线是自然日界线,是灵活可变的时间线。180°经线是人为日界线,是固定不变的空间线,它经过太平洋。

2今天范围的确定。理论上,今天和昨天的范围指的是今天和昨天的经度范围。因为0点经线以东为今天,以西为昨天;180°经线以西为今天,以东为昨天。所以,地球上今天的经度范围为0点经线向东到180°经线。

3今天范围占全球范围的比例。今天范围的大小取决于0点经线的经度,当0°经线为0点时,今天和昨天的范围各占一半;当两条日期分界线重合时(即180°经线为0点),全球同为一天。今天范围占全球范围的比例=今天经度跨度/360°=180°经线地方时/24小时。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计算公式及应用

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1)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季节变化):6月22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达最小值;12月22日,反之。

(2)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同;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纬度差相等的两条纬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2.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

正午太阳高度=90°-“两点”纬度差。

“两点”指观测点和太阳直射点。若“两点”同在北(南)半球,“两点”纬度差为大数减去小数;若“两点”分别属于南、北半球,“两点”纬度差为两点的纬度之和。

3.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1)确定地方时。

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日影最短,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

(2)确定当地的地理纬度。

根据某地某日(如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结合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可判断该地区纬度大小。

(3)确定房屋的朝向(正午太阳方位)。

合理设置房屋的朝向可获得更充足的太阳光照,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门窗朝南;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门窗朝北。

(4)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

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小,日影越长;日影方向背向太阳。

(5)确定楼距、楼高。

为了更好地保证各楼层都有良好的采光, 楼与楼之间应当保持适当距离。以我国为例(见图4),南楼高度为h,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H,则最小楼间距L为:

(6)判断太阳能热水器的倾角调整。

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 应不断调整太阳能热水器与楼顶平面之间的倾角,使太阳光与受热板呈直角。其倾角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为α+h=90°(α为倾角,h为正午太阳高度)。

(三)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计算方法、日出和日落方位问题

1.昼夜长短的规律。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如图6所示。

(1)昼=夜:赤道上全年,春、秋分时全球。

(2)昼> 夜:夏半年,且纬度越高,白昼越长。(以北半球为例)

(3)极昼:6月22日在北极圈及其以北,12月22日在南极圈及其以南。

2.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

(1)根据昼弧或夜弧的长度进行计算。

昼长(弧)+夜长(弧)=24小时。

昼(夜)长时数=昼(夜)弧经度数/15°。

(2)根据日出或日落时间进行计算。

地方时正午12时把一天的白昼平分成相等的两份(如图7所示)。

(3)根据分布特点进行计算。

1同纬各地:昼长相等,夜长相等。

2同纬冬、夏:夏至日昼长+冬至日昼长= 24小时。

3对称纬度:此昼长=彼夜长。

4太阳直射同一纬度的两个不同日期,昼夜长短相同。

3.日出、日落方位。

(1)太阳直射赤道时,即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日出正东方,日落正西方。

(2)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时,全球各地(除极昼、极夜地区外)日出东北,日落西北。

(3)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时,全球各地(除极昼、极夜地区外)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4)正好出现极昼的地方,北半球正北升起,正北落下,南半球正南升起,正南落下。

三、命题预测

1.以局部区域经纬网图或文字为信息载体,考查地方时计算、区时计算、关联时间计算和到达某地的到达时间计算。

2.以示意图、局部区域经纬网图、坐标统计图或文字为信息载体,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和纬度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日影长度计算、太阳能热水器和电池板安装角度、房屋的朝向、影响太阳辐射分布的因素。

3.以时事热点或时间信息为思维线索,综合考查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和日出日落方向等问题。

4.利用时间信息和正午太阳高度信息,考查地理空间定位能力。

5.以晨昏线图为信息载体,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和地理方位问题。

6.以坐标统计图为信息载体,综合考查地理空间定位能力、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利用经纬网计算实际距离的能力。

四、能力测试

(改编)图8中D地此时是2014年12月21日的正午时刻,此时一艘轮船从A地出发,航行6天后到达B地,然后又继续航行10天,到达目的地C地(32°N)。读图,回答1~2题。

1.轮船出发时,与A地处在同一天的日期范围占全球的比例( )

A.等于1/2B.大于1/2

C.小于1/2D.全球同在一天

2.轮船到达C地时,该地的时间为( )

A.2015年1月6日16时

B.2015年1月5日8时

C.2015年1月5日16时

D.2015年1月6日8时

(改编)图9为a、b两地同一日期太阳高度日变化示意图,X、Y分别为两地最大太阳高度,且Y的取值范围为0°~46°。据此回答3~ 5题。

3.若X=70°,则Y必定为( )

A.0° B.20°

C.40°D.0°或40°

4.若X=60°,则a地可能位于( )

A.马来群岛B.长江三角洲

C.青藏高原D.华北平原

5.若X=67°,且b地位于西伯利亚地区, 则此时( )

A.长江入海区正值咸潮多发季节

B.武汉昼长达到一年中最大值

C.巴西高原一片枯黄

D.北京香山红叶正值最佳观赏季节

(改编)6.图10为甲、乙两地某日从日出到日落太阳高度日变化示意图,其中甲地位于北半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推测,乙地的经 度位置是_____,纬度位置是_____。

(2)据图推测,该日北半 球的节气 是_____,该日全球 正午太阳 高度分布 规律是_____。

(3)甲、乙两地实际距离大约是( )

A.1万千米B.2万千米

C.3万千米D.4万千米

【参考答案及解析】

1.A考查日期范围。图示时刻,180°经线为12时,0°经线为0时,0时经线与国际日界线相对,全球两个日期各占一半。故选A项。

2.C考查到达某地的到达时间。C地位于120°W经线上,C地时间的计算步骤如下: 轮船到达B地时,用时6天,又因向东跨越了日界线,日期应减一天,故到达B地时的时间为2014年12月26日12时;C地在B地以东, 相差4个时区,故此时C地时间为2014年12月26日16时,期间轮船由B航行到C用时10天,故到达C地时的时间为2015年1月5日16时。故选C项。

3.C由图可知,同一日,b地昼长为24小时,即出现极昼现象;a地昼长为12小时,即昼夜平分,由此推知a地位于赤道。若X=70°, 即a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70°,计算可得此日太阳直射点纬度值为20°,则刚好出现极昼的纬度为70°。根据b的太阳高度变化分析,b地日出时太阳高度为0°,应是70°纬线,则b地该日正午太阳高度为:90°-(70°-20°)=40°。因为b地是极昼现象,所以b地正午太阳高度不会是0°。故选C项。

4.C由X=60°推知a不在赤道上(赤道上一年中最小正午太阳高度为66°34′),又由a地昼长为12小时可推知该日为二分日。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可知,a地纬度值为30°;由图可知,a地正午时北京时间为14时,通过计算可知当地经度为90°E;选项中只有青藏高原符合条件。

5.C同理,若X=67°,根据a地昼长12小时,b地有极昼现象,分析此日不是二分日,a地位于赤道,太阳直射在23°纬线。结合前面分析,b地刚出现极昼现象的纬线为67°纬线, 由于b地位于西伯利亚地区,则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23°N,即此时为北半球夏季。长江流域正是雨季,咸潮少,A项错误;此时太阳直射点还未到达北回归线,武汉昼长没有达到最大值, B项错误;巴西高原位于南半球,属于热带草原气候,现在是干季,草原一片枯黄,C项正确;北京香山红叶的最佳观赏季节是秋季,D项错误。 故选C项。

6.(1)60°W赤道

(2)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3)B

【解题思路】本题以坐标统计图为信息载体,综合考查地理空间定位能力、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利用经纬网计算实际距离的能力。

第(1)题,由图文信息可知,甲地位于北半球,依据甲地日出和日落时间求出甲地昼长为12小时16分,昼长大于12小时,说明该日处于北半球的夏季。乙地正午太阳高度出现在北京时间24点,由此计算出乙地经度为60°W。 由于不在春、秋分日,而乙地昼长为12小时,所以乙地位于赤道上。

第(2)题,依据乙地正午太阳高度求出该日太阳直射点纬度为23°26′N,由此确定该日北半球的节气是夏至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上一篇:谈话类节目的口才下一篇:表达爱国情怀的诗句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