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信息登记表

2024-04-14

学生信息登记表(共9篇)

篇1:学生信息登记表

学生姓名

性别

年级

补习科目

学生联系电话

家长联系电话

住址

学生姓名

性别

年级

补习科目

学生联系电话

家长联系电话

住址

学生姓名

性别

年级

补习科目

学生联系电话

家长联系电话

住址

学生姓名

性别

年级

补习科目

学生联系电话

家长联系电话

住址

篇2:学生信息登记表

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身份证号码:爱好:特长:

曾经在初中担任班上何种班干个人联系电话:

父亲联系电话:母亲联系电话:监护人联系电话:家庭住址(现家庭住址):学 生 个 人 信 息 登 记 表

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政治面貌:籍贯:

身份证号码:爱好:特长:曾经在初中担任班上何种班干个人联系电话: 父亲联系电话: 母亲联系电话: 监护人联系电话:

篇3:学生信息登记表

一、因信息关联性程度大小不同,与相关单位的共享要求也不同

《条例》第二十四、二十五条给出信息共享的不同要求。依照第二十四条,不动产登记信息必须和住房建设、农业、林业、海洋等部门审批信息、交易信息共享,而且必须实时共享。作出这样的规定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原来房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海域等登记是分别归口上述几个管理机关,其各自的登记与前置的审批、交易管理均由同一个单位主管,都在同一个信息平台操作,不仅不会产生审批与登记或交易与登记前后不同环节的脱离,而且能有效防范交易或登记的风险。例如,原来房管局所主管的交易和登记两个信息子系统建立了良好的关联关系,已经在登记信息系统中办理过抵押登记的房屋不可能在交易信息系统中再被销售。同理,在交易系统中已售房屋也不可能被开发商再在登记系统中办理抵押登记。如今,不动产登记职能除土地外全部从原主管单位剥离出来,从而使审批、交易等职能与登记分别归属于不同管理部门,则在前后关联业务衔接上必须有赖于信息系统的实时共享,如果不能做到实时,则依然存在交易与登记各自的风险。依照第二十五条,不动产登记信息应当与公安、民政、金融等一些部门加强互通共享,这里就不需要实时共享,因为与这些部门的共享仅是为了方便查询信息,为相互之间的业务服务。当前不动产登记量不断增多,信息价值越来越大,在公安户口管理、民政民生救助、财政收取非税性收入、金融抵押贷款等一系列行政管理、商事管理过程中,都需要查询不动产登记信息。所以,根据这些相关部门不同业务的需要,不动产登记信息要建立与不同部门的共享接口,方便这些部门的远程查询。

同时,在不动产登记中,登记机构也需要查询与登记有关的上述部门的信息,如申请主体的身份信息,婚姻关系信息(有时需要),公司设立、变更或注销信息等。与上述单位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后,也就能方便获悉登记所需要的信息,对各方的工作都会带来便利。

二、因不动产登记信息具有私密性,对内对外都要采取保密措施

由于不动产登记信息的利用越来越广泛,有些地方曾因不动产登记信息的泄露发生过较严重的社会负面影响,加强登记信息的保护也成为登记机构的共识。为加强信息的保密性,《条例》第二十六条对共享单位和登记机构内部工作人员作出了应当保密之要求。根据该规定,登记机构要对内部工作人员的信息查询权限依其工作岗位性质予以细分和限定,从管理角度强化信息保护意识,对于因工作需要能够查询所有不动产登记信息的人员要作出特别的保密规定,以防非工作原因而泄露信息。信息共享单位与登记机构要本着对对方负责的态度遵守双方所签保密协议要求,不得未经允许擅自对外提供共享单位的信息。

此外,根据《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依法可以查询的单位和个人所获不动产登记信息只能用于提出查询申请时的查询目的,不能用于其他目的。这是对外信息获取者的保密要求。为防止信息泄露,更好地保护权利人的私密信息不受侵犯,《条例》在“法律责任”一章中明确了信息泄露者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三、信息共享后申请会更简化,登记审查会更方便

与登记信息共享的审批、交易管理单位所制作的审批文件或产生的经备案的交易合同等都是不动产登记所需收取的申请材料,信息共享后,登记机构可方便地调取这些本该由申请人提交的材料。同时,与登记信息共享的还有公安、民政、工商、税务等单位,因而与登记有关的身份主体信息、纳税情况、有些情况下需要的婚姻状况等也可以方便地从这些共享单位的系统中查知,申请人也就不需要复印由这些部门制作的证件或证明。由此以来,一方面,申请人可以少提交很多材料,节省费用,比如经房管部门颁发预售许可证的,在房屋初始登记时就不需提交该证的复印件给登记机构了,房屋网签合同在房管信息系统中能查获的,在房屋转移登记时也不必提交合同全文了(只需提供有当事人签章的一页);另一方面,登记机构也可少收取很多材料,方便了移交和资料整理。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大大提高申请材料的真实性,登记机构通过共享系统核对证件或证明可以方便查知申请人提交的材料是否属实。在没有共享信息之前,不同部门出具的证明往往真伪难辩,对于存有疑点的书证,登记机构要通过信函、电话等方式加以验证,费力费时。

四、信息共享后利用率提高,对登记簿准确性要求更高

信息共享后,不动产登记信息将在登簿后即为各共享单位所查询,登记信息的公示性和公信力都要进一步提高才能满足各种需求,否则容易发生误导后果。因此,登记簿信息不得随意修改,如有更正事项应依法定程序办理更正登记。以前土地、房屋等登记机构总是以发证与否作为是否可以修改登记簿的标准,这种做法有违《物权法》的规定,也是《条例》所不允许的。为提高登记簿信息的准确性,一方面,受理、审查程序都要严谨细致;另一方面,在登簿前要加强检查。

篇4:学生信息登记表

房、地登记信息不一致主要表现为权利人所持的房、地两证记载的房屋、土地的权利人(含查封主体)、坐落、用途、登记范围、地号及附图记载的房屋状况不一致,主要是因机构分设时登记政策、程序不同造成的,如何在核发新证时实现房、地信息的有机统一,我局陆续下发了相关文件做到有据可依,下面分别举例说明。

一、关于房地两证权利人不一致问题

房地统一登记时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申请人在办理房地转让、抵押、注销等手续时,所持的房证中记载的房屋所有权人和地证中记载的土地使用权人不一致。

例如,某办公楼的《房屋所有权证》证载权利人C分别持房、地两证咨询如何在统一登记中办理抵押登记手续。登记机构发现其房证记载的房屋所有权人虽然为C,但地证记载的土地使用权人却为A,现在要向银行抵押贷款,按银行要求和我市房地统一登记的规定,须办理房地一体的抵押登记。经询问和调阅原来的房、地登记档案,发现该办公楼最初房、地两证均登记在A名下,后经历了两次转让,先是原房、地权利人A将其卖给了B,B又出售给C。两次转让只办了房屋转移登记,均未办理土地使用权登记,土地使用权为“划拨”。

造成该问题的原因是按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划拨土地使用权管理暂行办法》“未经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批准并办理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交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土地使用者,不得转让、出租、抵押土地使用权”及我市规定,在从A到B到C的转让过程中,应现状补办土地出让手续,补缴评估地价20%的土地出让金,而三方当事人均不愿支付该笔出让金,所以未申请土地转让登记,而当时由于房、地登记机构分设,按照当时房屋登记的规定,土地出让金缴纳证明、土地证不是办理房屋转让登记手续的必备要件,因此房屋登记部门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依据相关合同在当事人缴纳房屋转让税费的情况下,为B、C两次办理了房屋登记手续,而地证仍在A的名下。

在统一登记中,需要登记机构处理两个问题:一是是否要求C将A、B找来共同申请土地登记转让手续;二是是否补办土地出让手续,由谁补办,是A、B还是C。C表示无法找到A、B,同时也担心找到后不配合问题。对此我们做了如下处理:一是本着“尊重历史、尊重事实”的原则,考虑到在房屋登记档案中,有A、B、C三方的转移登记申请书和相关签字,按照《城市房地产管理法》“房地产转让、抵押时,房屋的所有权和该房屋占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同时转让、抵押”的规定,C凭房屋所有权证办理了土地登记手续。二是在房地统一管理的情况下必须保证土地政府收益不流失,这次统一登记必须补办土地出让手续,补缴土地出让金。C凭房证补办了土地登记手续后,通过内部机制与土地交易部门沟通,由C补办土地出让手续后,核发统一的房地证书,土地性质由划拨变为出让,之后办理抵押登记手续,既避免纠纷、简化程序,同时又提高了其抵押价值。此外,在统一登记后,发生新的转让行为办理房地登记的,必须按规定补办土地出让手续后再办理房地登记手续。

二、关于房地登记率不同步问题

2006年我市实现房地统一登记时,国有土地范围内房屋完成初始登记率约为90%,而土地完成初始登记率约为30%,房屋已登记土地未登记的大部分为商品住宅或建筑物区分所有的小区,少部分为企业的独用宗地只办了房屋登记因各种原因未办理土地登记。

造成该问题的原因是房屋所有权人凭房证就能转让、抵押,确认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不重视土地登记,特别是天津自2003至2006年,市政府高度重视群众购房后拿不到产权证的问题,通过房屋补登解决了4.1万户商品房购房人因企业注销、下落不明的办证问题,大幅提高了房屋登记率。刚拿到房证的购房人在房、地机构合一后立即要求取得土地权利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要实现历史遗留项目房、地登记同步,统一补录,为购房人办理登记:一是商品住宅小区没有土地初始登记,或开发商已办理土地初始登记的也下落不明或注销了,如何将房屋落宗,为每个购房人核发有土地权利记载的证书。为此,我局出台《关于国有土地住宅土地补登的意见》,要求通过查找已登记的商品房小区土地登记档案,查找用地审批信息,并按照批准范围或土地登记范围统一组织测量、绘图,对于历史上未取得批准手续的老住宅小区按照《关于土地登记发证确定分摊用地面积有关问题的通知》“没有明确界限的用地,……没有院墙的,一般的以单位建筑出土实墙以内1.5米划界为一宗地”的规定进行测量,使房屋实现落宗,之后再为购房人办理登记,核发房、地信息的不动产权证书,集中补录了40余个项目的土地图形与属性信息;已取得房证的,本着“不变不换”的原则,待转让、抵押时为新的购房人办理统一登记。二是查封土地允许房屋转让。个别小区存在房屋转让了,但土地存在开发商的查封,考虑历史房、地分设、分别查封,为避免与法院产生矛盾,同时也不能因为开发商被查封,影响购房人转让房屋的合法权益,所以采取了变通的办法,允许购房人单独转让、抵押,不记载土地信息。三是依法处理非住宅宗地房屋已登记补办土地初始登记问题。历史上因企业管理不善、土地产权意识不强等各种原因,有部分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只有房证,未办理土地初始登记。房地统一登记后,企业要进行融资抵押或转让,按照银行的要求和我市的现实,非住宅必须先实现统一登记后才能办理后续手续,因此企业要求补办土地初始登记的诉求越来越强烈。

篇5:学生信息登记表

学生公寓楼层长选拔管理工作的通知

各学院:

为贯彻落实校党委研究制定的《拓展“三全”育人,培育高素质人才——广州大学党建创新“书记项目”实施方案》,加强我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积极探索推进学生公寓“党建工作站”和“社区服务站”建设,做好各学生公寓“党建工作站”和“社区服务站”管理服务团队组建的前期准备工作,请各学院认真做好学生党员、学生干部信息登记及学生公寓楼层长选拔管理工作。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及学生干部信息登记

主要登记所有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2012-2013学年校级及院级团学组织副部长以上学生干部(包括学生社团会长、副会长),各班班长、团支书、学习委员、体育委员、心理委员及入党积极分子。校级团学组织(学生会、研究生会、社联、社团、青协、红会、自律会、职发会、学生妇委会、广播台、BBS站)干部信息由团委及研究生处负责登记,院级团学组织干部及班干部信息由学院负责登记。要求登记《2012-2013学年广州大学学生党员、学生干部信息登记表》(详见附件1)信息全面、准确。

二、学生公寓楼层长选拔管理

为进一步加强学生公寓管理及文化建设,各学院要切实加强对楼层长的选拔、管理和培养指导工作。要求各学院将学生公寓

楼长及层长纳入学院定点的学生公寓楼“党建工作站”和“社区服务站”干部管理,接受学生自律委员会学生服务部的业务指导。要求选拔大局观念、服务意识和能力较强的优秀学生、党员或入党积极分子担任。请各学院按照《2012-2013学年广州大学学生公寓楼层长信息登记表》(详见附件2)相关信息,推荐相应楼栋的层长,楼长由学生自律委员会从本楼栋层长中选拔产生,并将选拔结果反馈给相关学院。B1和B21研究生公寓楼层长由研究生处负责选拔管理。

请各学院于11月15日(周四)前,将填好的《2012-2013学年广州大学学生党员、学生干部信息登记表》及《2012-2013学年广州大学学生公寓楼层长选拔登记表》OA报送给学生处廖勇。

专此通知。

附件:1.2012-2013学年广州大学学生党员、学生干部

信息登记表

2.2012-2013学年广州大学学生公寓楼层长选拔

登记表

组织部

学生工作部(处)

研究生工作部(处)

团委

篇6:车辆信息登记表

车辆交接记录单

1、以上各项相关人员要认真核对,确认无误后签字

2、本交接单自签字之时起生效,即有物品由接手驾驶员自行保管,如损坏、遗失由驾驶员自

行承担相应后果,在车辆使用期内违章由签字人负责。

车辆违章查询记录表

车辆违章详情汇总表

说明:

1、此表格可在车辆违章查询网站上导出;

篇7:人员信息登记表

出生日期

最高学历

健康状况

婚姻状况

身份证号码

政治面貌

邮政编码

联系方式

E-mail

紧急联系人

紧急联系人电话

现居地址

是否缴纳社保 □是

□否 户口住址

是否住宿 □是

□否 教育背景 起止日期 学校名称 专

工作经历 起止日期 公司名称 岗位 证明人及电话

家庭关系 关

系 姓

名 工作单位 联系电话

从何处知晓招聘信息:□招聘网站

□现场招聘会

□招聘报刊

□业务接触

□朋友介绍

□其他 个人性格特点及爱好:

期望薪资:

最低薪资要求:

可到岗时间:

本人在此真诚及严谨声明,以上内容及其申报资料全部属实,如有虚报,公司有权在录用后辞退本人并向本人 要求相应的经济赔偿。

应聘人签名:

面试日期:

下方内容为用人单位填写:

核定岗位

入职计薪时间

试 试 用 期

其 其

试用期定薪

转正后定薪

入职审批 人事行政部意见

篇8:学生信息登记表

一、建设数字房产工程, 夯实信息系统基础

2002年3月到2005年12月为系统基础建设时期。首先, 我们对市区153平方公里范围进行了航空摄影测量, 在此基础上对市区及高新技术开发区205平方公里开展了全要素房产图的测绘和详细的房产调查, 并对全市700平方公里控制网进行了改造与建设, 建立了石家庄坐标基准点。其次, 采用GIS技术和计算机成图软件, 在房产基础测绘、项目测绘、房产调查的基础上, 进行了电子图形编辑、房产属性录入和数据转换, 建成了205平方公里的房产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和无缝房产GIS图, 形成了基于GIS和楼盘表技术的系统共享平台, 并开发完成了房产测绘成果管理和地理信息管理子系统, 为房产管理工作达到“纸介信息数字化、手工业务电脑化、数据更新动态化、业务管理网络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房产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和全要素无缝电子地形图, 能提供便利的房产查询、统计、缩放、漫游等操作, 由于利用对空间数据进行物理和逻辑分层相结合的技术, 可以创建更多专题需要的应用分类, 灵活地为房产管理服务。

从房地产预测绘、竣工测绘到房地产交易权属登记的程序化管理, 房地产的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随管理流程的不断深入而完善, 系统的控制信息确保了各种管理信息准确传递和存储, 形成房地产测绘信息、属性信息和房地产管理信息的同步更新和良性循环, 使得房地产市场管理信息系统的房地产空间信息、属性信息、社会人文信息始终保持完整、准确、权威。

二、适应市场发展要求, 进一步加快和完善信息系统建设

2005年以来, 石家庄房地产市场发展较快, 为了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 对原有分散独立的信息系统进行整合, 充分发挥信息资源优势, 提高房地产市场的管理水平。

(一) 整合资源, 建立统计分析与信息发布子系统

2003年石家庄市被建设部首批确定为建设房地产市场预警预报体系城市之一, 我们充分利用数字房产信息系统的资源优势, 对房产交易、产权登记旧系统信息进行了迁移、改造, 并进一步与预警预报系统进行整合, 建成了统计分析和信息发布子系统。

利用数字房产信息系统形成的多元化房产信息资源, 每月对房地产市场信息进行统计、汇总, 经过分析整理后, 以图、表、文字等形式形成房地产市场动态预警预报信息, 为政府宏观调控房地产市场提供参考依据。同时对相关信息通过网站对外发布, 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二) 测绘前置, 建立商品房网上备案子系统

数字房产信息系统把商品房测绘发排在商品房预售之前, 建立统一的房屋楼盘表, 每个基本单元的房屋都有唯一的地理编码, 商品房预售通过互联网与数字房产信息系统进行联机, 实时进行网上签约、网上备案、网上公示。

(三) 强化管理, 建立二手房网上备案子系统

存量房网上备案子系统主要由二手房网上备案、房地产经纪机构网上备案、房地产行业和经济机构诚信档案管理、房产交易资金监管、存量房网上挂牌公示等5个模块组成。

房地产经纪机构通过网络, 将二手房信息和与业主签订的委托合同信息上报到系统服务器, 管理人员通过查询产权产籍数据库对信息进行审核, 审核通过后实行网上挂牌, 将房屋信息和经纪机构信息发布到网站进行公示。经纪机构撮合成交后与买卖双方签订三方协议并上传到系统服务器, 经纪机构与买卖双方再到银行签订资金监管协议, 而后双方持资金监管协议及网上签订的三方协议到交易大厅办理过户手续。

(四) 严格监管, 建立从业主体管理子系统

石家庄市从业主体管理子系统于2005年开始研制, 至今已完成了“经纪机构”、“评估机构”、“物业管理机构”、“开发企业”、“经济适用房和集资建房单位”等5类企业, 以及企业法人、经纪人、估价师等管理系统的开发, 制定了考核评分标准, 并按评分标准以不同颜色进行显示。目前, 纳入管理的企业达到900余家, 各类经纪人和相关从业人员达到3000余人。

管理信息包括:1.基础信息, 含企业名称、企业法人代码、企业简介、成立时间、办公地址、法人代表、从业人员数量、资质证号、经营范围;2.经营信息, 含项目名称、项目所在地、建设规模、开工时间、竣工时间、施工单位、主要业绩、纳税情况;3.监管信息, 含资质变更、资质年检、良好行为记录、不良行为记录等。

(五) 因地制宜, 建立项目管理子系统

房地产项目管理子系统主要包括土地使用权的获得、拆迁进度、建设工程规划、施工许可、设计变更、项目分割转让等内容。开发企业取得土地使用权后, 上报土地信息和开发项目, 管理人员将上报的信息与从石家庄市诚信中心获得的共享信息进行比对, 信息核实无误后记入项目管理系统。企业办理相关手续和进行拆迁以及施工进度情况也要按要求及时上报信息, 通过该系统的建立, 加强了房地产项目的跟踪管理。

(六) 实现一体化, 建立和完善登记管理子系统

在先进的ARCGIS地理信息系统和ORACLE大型数据库平台上, 采用面向对象分析 (OOA) 和面向对象设计 (OOD) 的软件技术、工作流技术, 开发出具有交易权属登记管理、房产档案管理、办公自动化管理、综合维护等管理功能的《登记管理子系统》。系统投入运行后, 根据房产交易和权属登记工作程序, 设计每一个办事环节的案卷信息和控制信息, 信息按预先制定的办事程序自动传递。而审批、抵押、查封信息又成为整个系统的控制信息, 有效的控制各类信息流动方式和方向, 系统在房产登记过程中纸质文档全程扫描, 建立房产电子档案, 供各个环节随时查阅, 从而使房产交易和权属登记工作程序达到了自动控制、标准规范, 简化了程序, 提高了效率, 使二手房转移登记可在一个工作日以内办结。

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 在《登记管理子系统》功能的基础上开发了电子房屋登记簿。从登记受理开始, 系统自动输入登记信息, 通过终审后所有信息自动登录到电子登记簿, 登记簿一经生成不得修改, 登记簿管理系统已于2008年7月1日正式运行。

(七) 升级改造, 建立测绘管理及成果管理子系统

测绘及测绘成果管理子系统主要包括:基础测绘、项目测绘、测绘和成果管理。整个子系统在测绘和成果管理的统一协调下, 完成GIS数据的动态更新, 实现了房产信息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唯一性, 有利于对房地产市场实行科学管理、动态管理, 为房产管理提供最新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

三、着眼管理发展需求, 不断深化信息系统建设

2006年, 石家庄市数字房产信息系统基本建成, 为了进一步发挥信息系统的资源优势, 近年来根据房地产市场管理需要, 又开发了住宅维修资金管理子系统, 房产公证、见证网上办公子系统, 房银抵押子系统等。

(一) 加强物业管理, 建立住宅维修资金管理子系统

2007年3月, 以数字房产信息系统为平台, 开发建成了住宅共用部位、公用设施维修资金综合管理子系统。该子系统将住宅公用部位维修资金账户建立在房屋预测绘、竣工测绘建成的楼盘表上, 以房屋的地理编码按幢分户、按面积或房价自动计算每套房屋的应交维修资金数额, 并计入账户。当首次缴交成功后, 无论房屋今后发生怎样的转移, 账户始终不变, 保障了房地产权利人的合法权益。维修资金系统与房产交易、权属登记建立在一个平台上, 既方便了行政部门管理, 也方便了物业企业等单位的支取使用, 还方便了群众查询。

(二) 防范交易登记风险, 建立公证、见证网上办公子系统

“房产公证、见证网上办公子系统”以数字房产信息系统为基础, 利用互联网技术与公证处、律师事务所进行虚拟联网。目前石家庄市所有的公证处、律师事务所均能实时地将公证书、见证书通过网络上传到我局, 供房产交易登记时进行防伪审核, 有效地遏制了社会上伪造假公证、假见证现象的发生和蔓延。

(三) 房银联网, 规范房产抵押管理, 防范金融风险

篇9:不动产登记信息承载之权利

关键词:不动产登记信息,查询权,财产权,隐私权,类型化

中图分类号:D923.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9138-(2016)10-0056-63收稿日期:2016-09-05

1 问题的提出

我国《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暂行条例》)及《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从查询主体、查询内容、查询流程等方面对不动产登记信息查询制度作了原则性规定,对登记信息查询行为的规范化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2015年首例利害关系人要求以姓名查房案的胜诉,使现行法对不动产登记信息查询权的理解、查询权与其他权利的关系、不动产登记信息所负载的权利及与登记信息查询权之间的权利协调,甚至不动产登记信息查询与“反腐败”的关系等问题引起广泛关注。

该案中,原告刘磊是其父刘大海的独子,刘磊10岁时其父母离异,刘磊随母亲生活;刘大海一直单身,2014年5月突发脑出血去世,临终未留遗嘱。因刘大海的父母早已去世,刘磊就成为其财产的惟一法定继承人。为了顺利继承遗产,刘磊需要查明父亲名下的房产状况。在准备好刘大海及刘磊本人出生证、家庭户籍资料、父母亲已离婚证明文件、财产分割证明及爷爷、奶奶和父亲的死亡证明材料、继承公证书后,刘磊向南京市住建委下辖的南京市房产局档案馆申请查询父亲名下房产信息,以便依法继承父亲遗产。但档案馆以“房屋信息是个人隐私或商业秘密,按照市住建委的要求,房产登记人名下的房产资料,他人不得仅以权利人姓名或名称为条件进行查询”为由,认为只有持公安局或检察院、法院的相关法律文书,才能查询刘大海的不动产登记信息。无奈,刘磊诉至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法院。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刘磊作为第一顺位继承人与其父名下登记的房产存在利害关系,享有查询刘大海名下房屋登记信息的主体资格;且房屋登记信息查询条件的设置不应限制查询人获取信息的权利,在无法提供房屋坐落、权属证书编号等检索条件的客观不能情况下,南京市住建委应依法履行提供刘大海名下房屋登记信息的法定职责。

该案突破了《房地产登记技术规程》第6.1.4条中规定的不得以姓名为查询条件提供权利人名下房产登记信息的限制,明确了利害关系人可仅以人名查询房屋登记信息。那么,如何妥当协调不动产登记信息查询与不动产权利人财产隐私权保护之间的关系?不动产信息查询的法律边界如何界定?这些问题均有待研究。

2 不动产登记信息及其承载的权利

2.1 不动产登记信息的界定及构成

在规范层面,不动产登记是指不动产登记机构依法将不动产的自然状况、权利人及其上所承载的权利义务负担与变动记载造册。所谓不动产登记信息(或称不动产登记资料),根据《实施细则》第九十四条的规定,是指不动产登记机构在登记过程中形成和收集到的一系列文字、图件、电子信息等资料,既包括不动产登记簿等登记结果,也包括不动产登记原始资料。在《物权法》和《暂行条例》颁布前,《土地登记资料公开查询办法》和《房屋权属登记信息查询暂行办法》也对这两类登记信息进行了区分,并制定了不同的适用规则。

在性质上,不动产登记信息是由行政机关依法履行登记职责获取,并以电子或纸质介质记录、保存的信息,符合《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二条的规定,属于政府信息所界定的范畴。政府信息的公开方式因其记载内容而不同,包括涉及公众利益信息的主动公开,根据生产、生活需要依申请公开的信息以及涉及个人隐私等需要保密的豁免公开信息。因信息所记载的内容不同,不动产登记信息在公开程度上亦有所区别。以不动产登记簿为代表的不动产登记结果主要记载不动产的客观状态,如不动产权利人的姓名或名称、不动产坐落、面积、用途、权利类型等,其是物权归属的依据和表彰,应属于依申请而公开的不动产登记资料。不动产登记原始资料因涉及申请人的基本情况、证明材料、不动产取得价格等信息,该类信息构成登记权利人的个人隐私或企业商业秘密,应属于豁免公开的政府信息,只有权利人及其授权之人、有关国家机关才能查询上述信息,《土地登记资料公开查询办法》和《房屋权属登记信息查询暂行办法》也针对不同的主体规定了不同的查询内容。

2.2 不动产登记信息承载的权利

从功能角度而言,不动产登记信息自身承担着多重含义和意义。以自然人不动产登记信息为例,一方面,其作为政府信息具有一定的公示功能,应在不动产交易等社会活动或者司法执法实践中为当事人及有关国家机关提供参考数据;另一方面,不动产登记原始资料及其他属于自然人特征的信息属于个人隐私,反映了登记主体不动产财产的真实情况,应受法律保护。在不同功能指引下,权利人不动产登记信息所承载的权利亦是多样的、并存的且互有交锋。

2.2.1 财产权

财产权,是指与人身权相对的,以财产利益为内容以及原则上具有可转让性的一种民事权利,既包括有体物也包括如知识产权等无体物,是一种较为抽象的概念。此处所涉及的财产权,主要是指不动产登记权利人对其不动产所享有的所有权、他物权等民事权利,具有排他性、绝对性。

根据《暂行条例》第二条第二款、第三条、第五条的规定,凡涉及土地、房屋等不动产上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建筑物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不动产抵押权等权利信息,以及这些不动产因交易、继承等行为发生的物权变动、查封等权属变更信息,均需依法登记。以上自然人、法人的不动产登记信息记载了权利人及其不动产权利得丧变更的客观状态,反映了不动产权利人财产信息的归属和变动情况,承载了其重要的不动产财产权利。民事主体的合法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尊重不动产登记信息亦是对权利人财产权的保护。

2.2.2 隐私权

隐私权,是指私人生活安宁保持不受他人非法干扰的状态,私人信息、秘密不受他人非法搜集、刺探和公开等的权利。根据《实施细则》第九条、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九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除不动产登记簿上公示的权利人姓名或名称、不动产坐落等信息外,不动产登记信息还包括权利人的个人身份材料、登记申请书、该不动产的权属来源等内容。无论是不动产登记原始资料中涉及的申请人个人信息,还是登记权利主体的不动产财产情况,都不是日常不动产交易行为中必须获取的信息,属于个人隐私范畴,应予以尊重和保护。权利人所申请的登记行为只是将其不动产得丧变更的事实予以登记,并非是对其财产隐私的披露,更没有当然地授权登记机构予以披露。因此,承载着财产权的不动产登记信息也承载了权利人的隐私权。

财产权、隐私权系不动产登记信息上所承载的两项主要权利,保护不动产登记信息可以归为对这两项权利的保护,任何未经本人许可或者未按法定程序查询权利人不动产信息的行为都可能造成对其权利的损害。

3 不动产登记信息上的权利冲突

现实生活中,围绕民事主体不动产登记信息产生的纠纷,大多系因查询权无法正常行使或者行使查询权过度所致。目前,国外对于登记结果的查询方式主要有两种模式:完全公开模式与有限公开模式。前者对查询主体不设限制,任何人对登记簿的任何内容都可以自由阅读、复制、摘录,或者向登记机构提出查阅请求,采此模式的有俄罗斯、英国、新西兰、爱尔兰、我国香港地区等国家和地区,如俄罗斯《不动产权利及其法律行为登记法》第七条第一款即规定任何人都能对不动产登记簿提出查询申请,且其信息都可以被查询。有限公开模式的查询则以利害关系为限,无利害关系之人不得查询登记簿,采此模式的包括德国和我国台湾地区等国家和地区,如德国《土地登记条例》第十二条第一款规定,任何合法利益的人都有权查阅土地登记簿。两种公开模式各有利弊,完全公开为民众查询登记信息提供了最大程度的便利,但不能有效控制权利人的不动产信息被传播的路径;而有限公开则通过登记机构筛选的方式将查询人限定在一定范围之内,有效保护了权利人的登记信息,但其弊端则在于登记机构只能对申请查询人的资格进行形式审查,不能实质性地判断是否存在利害关系。因此,采取何种公开模式,如何更好地协调查询权与财产权、隐私权之间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实践中,不动产登记信息的权利冲突主要表现为隐私权的过度保护导致查询权无法正常行使,以及查询权的过度行使导致权利人的财产隐私权受到侵犯。

3.1 查询权的过度行使

3.1.1 不动产登记信息的查询权

为了彰显不动产登记信息的公示功能,现行法赋予了当事人查询不动产信息的权利。查询权,是法律赋予权利人、利害关系人以及国家机关依法定程序,了解不动产权利状况的一项权利。因其查询对象为政府信息,而记载的内容又是不涉及社会公共利益的私人财产信息,因此查询权应被界定为以公法权利为主兼具私法权利特征的信息知情权。《物权法》第十八条规定,权利人、利害关系人有权查询不动产登记信息,登记机构有义务提供相关资料。《暂行条例》第二十七条、《实施细则》第九十七条、《不动产登记操作规范(试行)》第20.1条进一步赋予了权利人、利害关系人及国家机关查询不动产登记信息的权利。上述规范条款明确肯定了两类主体享有查询权:一是民事主体,即权利人本人、利害关系人;二是有关国家机关,《实施细则》第九十七条第五款规定,法院、检察院等国家机关可以查询与处理事项有关的不动产登记信息。此外,为了给未来法律的规定预留空间,《实施细则》第九十七条第六款规定,其他国家机关需按本条的规定依法查询不动产登记信息。《不动产登记操作规范(试行)》第20.1条则是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做兜底性规定,比《实施细则》更具有灵活性、开放性。这两类查询主体中,前者是私法中的民事主体,后者是依法履行公权力的公法主体。

3.1.2 不动产登记的功能与查询权的行使

在物权法上,公示功能是不动产登记的重要功能。该功能是指将不动产所承载的权利得丧变更的事实向社会公开,以标示不动产的流转状况。公示功能的目的在于维护不动产交易“动的安全”,以公开交易时必要信息的方式来保护不动产权利人及善意第三人的合法权益。就不动产交易而言,查询登记信息的基本功能在于促进交易信息在交易双方间的流通并降低交易成本,使得与不动产存在交易或其他潜在利害关系之人能有效了解不动产的权属状况,并避免因信息不对称而遭到不利益。因不动产的高价值属性、信息流通不畅造成的交易损失过高,才有必要在政府主导下进行登记,并由登记机构向交易者提供查询服务。但这并不能掩盖不动产登记信息查询实为私人之间交易行为的组成部分、交易的核心是特定的不动产这一行为性质。不动产登记信息查询原则上属于当事人之间的一种私行为,只不过需要借助于政府的登记机构提供服务。同时,权利人和利害关系人只能将查询获得的不动产登记信息用于特定目的,如果擅自泄露、公开登记信息,则构成对他人隐私权等民事权利的侵犯。在便利民众查询不动产登记信息的同时,也要防范查询权过度行使带来的法律风险。

不动产登记制度具有整合不动产登记信息,协调不动产登记机构登记职能的作用,但不具有反腐、窥探不动产权利人财产状况的溢出功能。《暂行条例》出台后,仍有部分民众期待通过查询不动产信息的方式为反腐反贪工作提供帮助;还有人基于好奇、探秘等心理试图以各种途径去了解他人的不动产信息;而个别不动产登记机构工作人员将自身查询权与工作职责混淆,出现泄漏他人登记信息的情况。如2016年3月14日,某关注娱乐新闻的微信公众号发文曝光了演员范冰冰、李晨二人“在青岛购置近千万豪宅”的消息,随后还有网友晒出房屋产权信息图片,显示了该房产的房屋产权编号、产权价值等信息。事后证实,该不动产登记信息泄漏是因青岛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的工作人员擅自查询当事人购房信息并发送到其个人微信亲友群导致的。尽管有观点认为,官员、明星等公众人物由于其身份特殊性,应对隐私权保护范围作出一定“让渡”,但无论我国是否已经对“公众人物”这一名词做出具体定义,也无论某人从事何种职业,只要是无关社会公共利益的隐私都应受到保护。我国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设立的初衷是整合行政机关职责、建立全国统一的不动产信息档案、方便各地区各部门间的信息共享,而非反腐或者满足部分民众的窥探、猎奇心理。因此,需对查询权的主体、查询目的、程序、行使方式等制定明确可行的依据,防止查询权的过度行使侵犯他人的隐私权。

3.2 隐私权的过度保护

为了保护权利人的隐私权,防止不动产登记权利人财产信息泄露和不当使用,我国制定了较为严密、详细的不动产登记信息查询规则,如《暂行条例》第二十八条限定了查询目的;《实施细则》第九十八条、《房屋权属登记信息查询暂行办法》第十一条等设置了查询时所需提交的材料,特别是要求查询人提供房屋坐落或权属证书编号,在实操层面与此相呼应的是《房地产登记技术规程条文说明》第6.1.4条,其强调“本条从保护所有权人隐私权的角度,规定了登记资料不能仅以权利人姓名或名称为条件进行查询”的限制,意即禁止“以人查房”情形的出现。可见,我国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已经认识到不动产登记信息上承载的个人隐私不能因查询行为被侵犯。所以,《暂行条例》明确规定,查询不动产登记信息需要具备三个要件:一是具备主体资格。只有不动产的权利人、利害关系人,以及有关国家机关可以依照法定流程及职权查询信息,其他主体不能获得不动产登记信息。二是申请材料合格。查询人需依照法提交申请书、个人身份材料等信息,并具有合理的查询目的。三是查询依据合法。我国不动产登记簿是以不动产单元为基本单位进行登记的,每个不动产单元都有唯一的编码,只有持有该不动产的证书编号、编码或是房屋坐落的任一信息方可查询登记信息。我国现行法的这种做法,在立法例上属于有限公开查询模式,而异于完全公开查询模式。有限公开查询将查询人限定在一定主体范围之内,对于维护交易安全,保护不动产权利人的权利大有助益;也方便登记机构依法行政,避免不动产登记信息的泄露与滥用。但这种有限查询规则,是否有过度保护隐私权之嫌?

3.2.1 对查询主体的范围限定是否属于过度保护隐私权

当查询主体为民事主体时,享有查询权之人即权利人本人和利害关系人。这里的“权利人”,应指在不动产登记簿上记载的不动产物权人,包括不动产所有权人、他物权人,而不包括债权人。利害关系人,则指与被登记的不动产存在利害关系的主体,而非任意第三人或者仅与权利人存在利害关系的主体。至于那些不涉及不动产交易之人,与不动产权利无利害关系之人,无必要知悉权利人的不动产登记信息,亦无必要赋予其查询权利。不动产登记簿的公开,是相对于利害关系人而言的公开,而非针对社会大众;基于交易安全的必要,与交易无关之人,自然也不应知悉他人不动产信息。因此,现行法规定的有限公开原则符合物权法的公示原则,应是在不动产登记信息查询的现实需求与不动产登记信息的保护之间所形成的较合理的平衡支点。

3.2.2 利害关系人的主体范围限定是否周延

何为“利害关系人”?《暂行条例》未明确规定,理论与实践中对此争议较大,有人认为利害关系人应限定在与不动产具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的主体,如不动产交易相对人、与权利人存在法律纠纷的主体;也有人认为利害关系人还应包括与不动产具有事实上的利害关系的主体,即潜在交易相对人,权利人陷入破产后的所有债权人也与不动产存在间接利害关系。对此,《实施细则》第九十七条第四款规定,“因不动产交易、继承、诉讼等涉及的利害关系人可以查询、复制不动产自然状况、权利人及其不动产查封、抵押、预告登记、异议登记等状况”。可见,实定法层面的利害关系人,包括交易当事人及与登记权利人发生其他有关该不动产法律纠纷之人。但实践中,由于不动产登记机构很难对利害关系人进行有效判断,只能在形式上审查申请人是否是利害关系人,意即申请人只要能提供与不动产登记事项存在法律上的利害关系证明材料,就可认定其系利害关系人。

那么,《实施细则》限定的利害关系人的主体范围是否周延?如果基于不动产登记功能的考量,依据《实施细则》第九十七条第四款的规定,对“利害关系人”的范围进行限缩解释,将其限定于具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则不能灵活应对复杂的社会生活以及多样的查询需求,从而可能导致权利人以外的与不动产权利存在利害关系之人无法查询获悉相关的不动产登记信息,进而损害其合法权益,不利于交易发展。以不动产交易为例,尚未确定交易意向的潜在利害关系人,已经发出要约尚未承诺形成债权交易合同的缔约过程中的当事人等,均难以证明其与不动产存在利害关系,进而不能被纳入利害关系人之内,其只能在取得权利人的同意后才能查询,这不仅增加了权利人与潜在利害关系人的交易成本负担,也未能真正发挥不动产登记信息应有的功能。因此,《实施细则》第九十七条除了列举“不动产交易、继承、诉讼”三种常见情况以外,还规定了“等涉及的利害关系人”的概括规定,进而为扩张“利害关系人”的范围预留法律空间。可见,无论立法还是司法层面,如何更好地诠释与适用“利害关系人”,避免以保护隐私权为由,将“利害关系人”排除在查询主体范围之内,尚需在不动产查询的实操层面深入研究。

另须讨论的是:不动产权利人的近亲属是否是利害关系人?有的地方法规,如《广州市妇女权益保障规定》第二十三条第一款规定,“夫妻一方持身份证、户口本和结婚证等证明夫妻关系的有效证件,可以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房地产行政管理部门、车辆管理部门等机构申请查询另一方的财产状况,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单位应当受理,并且为其出具相应的书面材料” 。该地方规定,赋予了配偶的查询权。那么,与不动产权利人之间存在利害关系的近亲属,尤其是一等血亲姻亲的近亲属,如父母、配偶、子女是否属于利害关系人?有学者持否定态度。该地方法规的规定违反了遵循法律效力位阶的原则,《物权法》《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并未将近亲属纳入利害关系人的范围,该规定实际上扩大了利害关系人的范围。近亲属是基于血缘、婚姻关系产生的身份类别,不一定必然与权利人的不动产财产存在法律上的利害关系。任何人均应尊重不动产权利人登记信息上负载的权利,近亲属也只能与不动产权利存在利害关系之场合,才享有查询的权利。因此,现行法对于利害关系人范围的规定符合实际需求,既满足了有查询必要之人获取不动产登记信息之权利,又将与不动产不存在任何利害关系之人排除在查询范围之外。

此外,申请材料合格、查询依据合格,此两要件应与查询主体适格是相呼应的,即主体适格的查询目的自然是由交易、继承或其他法律纠纷引起,有相应的证明材料;查询时也当然地以特定不动产为查询对象,而非“以人查房”。

综上,对隐私的过度保护会限制不动产登记信息查询权的行使,影响登记制度功能的彰显;过于强调查询权,则会给不动产权利人的财产私密造成侵扰。无论是查询权还是财产隐私权,都需要明确权利界限,以合法适当的方式予以保护协调。

4 结语

随着《不动产登记操作规范(试行)》的颁布,我国的不动产登记制度愈加完善,查询制度作为登记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日趋成熟。但应当看到,我国现行的不动产登记查询制度在对不同类别的不动产登记信息进行类型化查询与保护方面尚存需要进一步细化与周延之处。一方面,物权的公示原则,需要对不动产登记簿记载的信息予以适度公开;另一方面,更要防止利用不动产登记簿公开扰乱甚至侵害不动产权利人的财产隐私权。协调好查询权与不动产登记信息承载的财产隐私权之间的关系,是更好发挥不动产登记制度功效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王利明.物权立法若干问题新思考.法学.2004.07

2.张新宝.侵权责任法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王利明.人格权法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4.孙宪忠.德国当代物权法.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5.陈耀东.登记信息查询与不动产权利保护.中国不动产.2015.08

6.志灵.隐私权受保护,但公众人物要受限.潇湘晨报.2013.08.07

7.程啸.不动产登记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11

8.王利明.物权法研究(上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9.朱岩 高圣平 陈鑫.中国物权法评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10.程啸 尹飞 常鹏翱著.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理解与适用.法律出版社.2016

11.国土资源部政策法规司国土资源部不动产登记中心编著.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释义.中国法制出版社.2015

12.高圣平.政府信息公开视角下的不动产登记查询规则.法学.2015.01

作者简介:

上一篇:旧时光里的岁月安稳美文下一篇:赴内蒙兄弟地市局考察学习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