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药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2024-04-29

换药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精选14篇)

篇1:换药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太湖县人民医院换药室医院感染控制制度及措施

一、室内布局合理,清洁区、污染区分区明确,标志清楚。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分开存放,物品定位放置。灭菌物品包外标识清楚、准确,按灭菌日期依次放入专柜,过期重新清洗、灭菌。

二、医护人员进入室内,应衣帽整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三、一次性使用无菌物品存放时应去除中包装,分类码放在防尘良好的柜内,使用前应检查小包装有无破损、失效,产品有无不洁净等,使用后按规定分类处置,不得重复使用。

四、使用中消毒液保持有效浓度,根据其性能定期监测并有记录(如含氯消毒剂等每日监测,戊二醛每周一次),定期对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灭菌剂每月一次,消毒剂每季度一次。

五、碘酒、酒精应密闭保存,每周更换2次,更换时容器必须同时灭菌。常用无菌敷料罐应每天更换并灭菌;置于无菌储槽中的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应注明开启时间,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提倡使用小包装;使用无菌干燥持物钳及容器应每4-6小时更换。

六、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无菌液体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瓶装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提倡使用小包装。

七、凡侵入性诊疗用物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与病人皮肤粘膜直接接触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消毒,干燥保存。

八、治疗车上物品应排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进入病室的治疗车、换药车应配有速干手消毒剂。

九、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应按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依次进行,操作前操作者必须洗手、戴口罩、帽子;特殊感染病人如阮毒体、气性坏疽、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器械按照《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操作技术规范》要求,应双层封闭包装并标明感染性疾病名称,由消毒供应中心单独回收处理。污染敷料置入双层垃圾袋密封运送。

十、配备流动水洗手设施和速干手消毒剂。医务人员每治疗、处置一个病人,接触污染物品后,应及时洗手或手消毒。

十一、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认真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转运、交接、登记等工作。

十二、坚持每日清洁、消毒制度(含空气、地面、物体表面等),地面湿式清扫,遇污染时及时消毒。

篇2:换药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区域划分合理,内设清洁区和污染区,各区域有标识。

二、设有非手触式流动水洗手设施,使用一次性液体皂,干手设施符合《手卫生规范》要求。

三、医护人员进入室内应衣帽整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药前应洗手配戴口罩。

四、无菌物品柜每日清洁,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和类别依次放入柜内,摆放有序,每日检查灭菌物品的有效期,过期物品不得使用应重新灭菌(一次性使用的无菌物品除外)。

五、一次性物品去除中包装分类摆放,不能有过期及包装袋有破损的物品。

六、灭菌物品必须做到一人一用一灭菌。

七、换药车上物品摆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进入病房的换药车应配有快速手消毒剂,用后推回换药室应进行清洁与消毒。

八、无菌干燥使用的镊子罐4小时更换一次,镊子罐上要标明启封时间,使用中如有污染应及时更换。使用中的碘酒、酒精应密封保存、容器每周更换2次灭菌;使用安尔碘开瓶后应注明开启时间,使用期限7天;500ml酒精、碘酒、碘伏开启频率较多的,使用期限建议不超过两周;500ml生理盐水开启后使用期限24小时。

九、用无抗菌能力包装的无菌物品,使用时间最长不超过24小时,提倡使用小包装。如:常用的无菌敷料罐、无菌储槽中的灭菌物品(纱布、棉球等)应每天更换并灭菌。

十、使用中的消毒剂应符合各类要求标准,使用中的含氯消毒剂每日监测,戊二醛每周监测有效浓度有监测记录。

十一、换药室每天常规进行紫外线照射消毒1小时,遇有污染时应随时进行消毒。

十二、各区域有专用洁具,有标记,做到洁污分开。

十三、严格按照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做到医疗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建立医疗废弃物回收交接记录本,资料保存3年备查。

十四、换药操作应按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依次进行,处置后进行严格终末消毒。

篇3:换药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关键词:换药室,感染危险因素,医院感染,预防措施

换药室是基层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部位, 是处理患者手术切口及创面的场所, 如果空气质量低, 环境不符合基本要求等可增加医院感染的机会;换药虽然是医院中最常见的技术操作, 也是最容易疏忽的操作。换药操作执行的好坏, 直接影响到治疗质量, 如果操作不严格, 会直接造成病原微生物的传播, 引发医院感染的发生, 给患者造成不应有的痛苦及经济损失。因此加强基层医院换药室的质量管理, 对于促进患者的康复, 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基层医院换药室易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1.1 医护人员方面:

(1) 操作不规范。由于直接接触患者的伤口和血液、分泌物等, 感染病原菌机会很大, 极易造成医院感染[1]。医务人员技术不精, 无菌观念淡薄, 操作不规范, 没有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 尤其是进行插入行换药时, 消毒不严格, 工作马虎敷衍, 可直接将病原体带入患者体内, 造成严重的医院感染。 (2) 缺乏自身防护和对患者的保护意识不强。换药人群中存在大量乙型肝炎、梅毒等血源性传播疾病患者, 在处理伤口过程中也可能引起医务人员的自身感染, 工作忙碌增加了锐器伤的概率。医务人员在自身处在传染性疾病或者在手术前为感染伤口或者隔离伤口换药。

1.2 空气中致病微生物的存在:

(1) 空气中的尘埃附着许多病原微生物, 随着空气流动而传播。由于每天到外科换药室处置的人员众多, 病情复杂, 医务人员和患者频繁出入换药室, 带入换药室空气中的病原菌种类繁多, 换药后医护人员没有及时的进行空气消毒。 (2) 消毒空气的紫外线灯管强度低于70μW/cm2时没有及时的更换, 或者是其他空气消毒设备消毒时间不够, 没有达到消毒的效果。

1.3 换药室布局不合理。

各种区域划分不严格, 不合理, 无菌区与有菌区没有明显标志, 无菌物品放在有菌区域内, 造成无菌物品的污染。

1.4换药室物品管理不到位。

换药室内各种物品不清洁, 用后器械管理不当, 消毒液、洗手液使用不规范等。

1.5 无菌物品管理方面。

由于无菌物品及溶液的有效期没有严格的掌握, 或者给患者处置前已经过期, 在使用前没有经过严格的检查, 从而引起医院感染。

1.6 疾病方面。

由于换药的患者病情不同, 伤口种类多样, 操作者没有严格地将无菌伤口与污染伤口分开处置, 直接造成病原菌的污染与扩散, 引发医院感染。

1.7 医疗废物管理不当。

医院废物中含有大量的细菌和病毒, 处理不当, 导致细菌的传播和锐器的误伤。

2 基层医院换药室医院感染的预防措施

2.1 加强对医务人员管理:

(1) 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知识掌握多少和对医院感染重要性的认识程度, 直接影响对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通过培训使医务人员提高对医院感染重要性的认识, 使医务人员具有高度的责任感, 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严格地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熟练地掌握各种造成医院感染的因素的处理方法, 通过实践, 养成善于积累与总结经验的良好习惯, 为各项工作制度的完善提供科学的依据。 (2) 加强医务人员自身防护管理, 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医务人员进入换药室应衣帽整洁, 操作时应戴口罩, 帽子及手套,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室内设置流水洗手的设施, 配备洗手液、擦手纸等用品, 操作前后要要严格执行手卫生的操作规程, 避免手污染造成的医院感染。 (3) 严格无菌操作。从开始取料到换药结束, 都应该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2.2 保持换药室的空气清洁卫生:

(1) 在季节和天气允许情况下, 每日上下午各通风一次, 每次至少30 min。 (2) 空气消毒机每天消毒两次, 消毒时间按照产品使用说明书。每周对消毒机和空调机的过滤网进行清洗[2], 每周用清水擦拭机外壳一次。 (3) 换药室卫生清洁用具要分室专用, 做好标识, 坚持每日湿式清扫两次, 保持室内清洁, 防止尘土飞扬, 处置后的地面、操作台及时清洁消毒, 防止血液、体液、分泌物的污染, 实行每周彻底清扫一次。 (4) 每半年对紫外线灯管强度进行监测, 发现强度低于70μW/cm2或者使用时间超过1000 h及时更换, 每月对外科换药室进行空气质量监测, 不合格及时查找原因, 直至合格。

2.3换药室的布局应做到合理科学, 设置在阳光充足, 通风良好的地方。

严格“三区”划分, 标记明显, 改进换药室的环境设施, 划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 并标记明显[3]。

2.4 加强换药室物品的管理:

(1) 换药室车、托盘、桌、柜、门窗及换药床保持清洁, 无血迹分泌物, 每日用500 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 (2) 使用液体皂液, 取消固体肥皂, 对于启用的手消毒液, 要标明启用日期, 失效时间。 (3) 患者用后的各种穿刺及手术器械, 操作者应戴手套即刻将器械上的血液、体液等污染物冲洗干净, 再交回供应中心进行清洗消毒灭菌。被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不明原因的传染病原体污染, 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按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有关规定执行。 (4) 含氯消毒液现用现配, 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 h。 (5) 冰箱外观清洁无尘, 内部物品摆放整洁, 无私人物品及过期药品。

2.5 加强无菌物品管理, 杜绝无菌物品过期。

(1) 无菌物品储存柜保持清洁, 每周用消毒液认真擦拭。无菌物品、清洁物品、清洁用品、污染物品、待消毒物品严格区分, 分开定位放置, 标识明确。 (2) 进入体内无菌组织、器官或接触破损皮肤黏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无菌水平。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伤性的医疗器械, 器具必须一用一灭菌, 凡接触皮肤和黏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须达到消毒要求。 (3) 换药时开启的无菌物品还需继续使用时, 按无菌要求做妥善处理, 并标明开启时间, 在有效期内使用, 无菌物品 (棉球纱布等) 一经打开超过24 h后不得使用, 提倡小包装。 (4) 盛放非一次性使用的碘酒、乙醇的容器等, 密闭保存, 每周更换2次, 容器每周灭菌2次, 一次性的小包装的瓶装消毒液, 使用时间不超过7 d。

2.6 各种换药操作应严格按照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依次进行。

特殊感染伤口如炭疽、气性坏疽、破伤风等应诊室或病室就地隔离, 处理后进行终止消毒, 不得进入换药室, 以免造成病菌的大面积传播。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应按照先清洁伤口, 后感染伤口依次进行。

2.7 医疗废物的管理。

严格按照《医疗废物分类目录》进行分类收集, 每天产生的医疗废物由医院统一回收后交给医疗废物集中处理单位进行处理。严禁重复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和一次性医疗器械。医疗废物垃圾桶每周清洁消毒。

2.8

发现患者手术部位切口感染时, 经治医师或者科室应及时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 并及时留取标本, 做好相关病原学检测。

3 结论

通过加强对基层医院换药室的质量管理, 从2013年~2014年, 使手术部位感染率从2.9%降到了2.1%, 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从1.2%降到了0.17%。不难体会到基层医院医务工作者严把换药室质量关的重要性, 严格规范的管理, 才能有效的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刘彩霞, 罗莉.换药室在预防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作用探讨[J].医药论坛杂志, 2010, 31 (18) :100-101.

[2]张美银.人流室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2010, 7 (4) :55.

篇4:医院换药室的一天

医院的外科换药室一片繁忙,各种嘈杂的声音掺杂其中,护士的讲解声、孩子的哭闹声、感激的致谢声、各种电话铃声交织在一起。犹如一个热闹喧腾的战场,各种或高亢,或嘹亮,或浅吟,或低唱的序曲一起奏响。

护士们每天要接待各种各样伤口换药的病人。急性伤口包括手术切口、皮肤擦伤、烧伤等,慢性伤口有褥疮、糖尿病足、下肢血管性溃疡,外伤、烫伤后的慢性溃疡及其他难愈合的伤口,如脂肪液化、切口感染、窦道等。同时还有手术后瘘管更换、“造口”的患者。

酸甜苦辣换药室

打开换药碗,取出纱布,用无菌罐里的镊子迅速将需要的用具放入碗内;一边询问、安慰,一边打开伤口、观察伤口,清除伤口异物、坏死组织、引流分泌物脓液,防止伤口受损和外来感染。这样的换药程序换药室的护士们每天要重复几十次。

但这绝不是简单的机械换药,它需要每一位护士的细心、耐心和责任心严密把关每一个步骤;需要护士和病人的良好沟通和对病人的周到安慰,让患者化解疑虑、解下重负;需要在清理伤口的同时对伤口状况做出专业评估,而后制订因人而宜的护理方案。

“快好了,不要担心。”陈护士将小付的伤口认真包好后亲切地说道。年初,27岁的小付烫伤了双脚的脚后跟。由于伤口护理不当,加上细菌感染,1个月后,双脚后跟开始溃烂、流脓,3个月后伤口已经变成了一个直径4厘米,深度达2厘米的“窟窿”,周围的皮肤也变成了黄色坏死组织。陈护士分析是由于伤口清创不到位,坏死和腐烂组织没有彻底清除掉,导致新的肉芽组织无法继续生长。为她进行了彻底的清创和伤口湿性敷料治疗,经过十几次的换药,小付脚后跟上的“窟窿”终于慢慢地长平了。

外科门诊换药室常常因为各种疑难慢性伤口的换药而弥漫令人窒息的腐臭,可是当护士们的纤纤十指,利落干净地帮病人包扎处理伤口时,所有人的目光都会被她们的操作吸引。丰富的临床经验、娴熟的技术加上一颗真诚的心,赢得病人广泛的赞誉和信赖。

护士们经常感慨,换药室里的时间过得最快,腰一弯,头一抬,一上午就过去了。长年的弯腰工作,换药室里的护士们大多数都是腰椎间盘突出。她们的头低着,额头上满是细密的汗珠;她们在诊室里来回走动,拿药、换药,去洗手间都是奔跑着;她们忘我的工作、忘记了休息,工作的间隙,大家要靠互相提醒,才能记得去喝水,记得站起来活动一下腰。

心灵上的伤口更需要安慰

每一个来到换药室的病人都带着一身的伤痛,忍受着疾病带给他们身体上伤痛的同时,还要忍受着心灵上的双重折磨。换药室的护士常说,患者心灵上的伤口更需要安慰。

李护士正在耐心地给“造口”病人杨奶奶做护理。杨奶奶直肠手术后,医生给她在腹部做了一个“造口”,粘贴一个袋子来装排出的东西。杨奶奶的老伴站在换药室的门口静静地等着。刚开始杨奶奶来的时候每次都是一个人,心情特别低落。儿女都不在身边,老伴不理解。李护士尝试着与杨奶奶的老伴沟通,跟他讲“造口人”生理上和心理上遭受的病痛。最近杨奶奶来换药室,都是老伴陪着来。尽管老伴只是站在门口,尽管老伴还不能帮她做造口护理,可是能在杨奶奶来换药室的时候陪伴着她,杨奶奶在家做造口护理的时候帮个忙,都是一种莫大的安慰。李护士说,对于这些造瘘口病人来说,病痛所带来的生理上和生活方式改变,是伤害的一方面,周围人群甚至是身边亲人的冷漠往往让他们不堪重负,心灵上的伤害更需要安抚。

医院的外科换药室,护士们每日做着繁杂而又辛劳的护理工作,为一个个患者抚平身体和心灵的“伤口”。

篇5:处置室、换药室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1、室内布局合理,清洁区、污染区分区明确,标识清楚,物品摆放合理。有流动水洗手设施。

2、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在有效期内使用,不得重复使用。

3、使用后的输液器、注射器、安瓶、锐器等医疗废物按类别分置于专用包装袋或者容器内,由专职人员运送至医疗废物暂存地点,有交接登记本。

4、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进入处置室(换药室)应衣帽整洁。

5、室内每日紫外线消毒1次,每次30min,有记录。登记内容有使用时间、累计时间、使用人签名。

6、医疗废物收集容器。污物桶应密闭、有标识。

7、治疗车上物品摆放有序。

8、体温计每次用后应消毒,清洁干燥保存。

9、换药室感染性废物置黄色专用包装袋内。

10、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能高压灭菌的应避免使用化学灭菌剂浸泡灭菌。

11、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依次放入清洁柜,过期重新灭菌。

12、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不得使用。

13、医务人员接触病人前后应洗手或者用速干手消毒剂擦手。

篇6: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

内镜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一、内镜诊疗和清洗消毒人员应具备内镜清洗消毒知识,接受相关的 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

二、清洗消毒室与诊疗室应分开设置,通风良好。

1、清洗消毒室应配备相应清洗消毒设备。

(1)基本清洗消毒设备:专用流动水清洗消毒槽、负压吸引器、超声清洗器、高压水枪、高压气枪(硬式必备)、擦镜台、干燥设备、计时器,相应的消毒、灭菌器械,50ml注射器、各种刷子、纱布、棉棒等消耗品。

(2)清洗消毒剂:多酶洗液、适用于内镜的消毒剂、75%乙醇。(3)不同部位内镜的清洗消毒设备与储镜柜应分开。

2、诊疗室应设置合理,配备基本设施。

(1)应设有诊疗床、吸引器、治疗车等基本设施。

(2)不同部位内镜的诊疗工作应分室进行,不能分室进行的,应分时间段进行。

(3)灭菌内镜的诊疗应在达到手术标准的区域内进行,并按照手术区域的要求进行管理。

(4)诊疗室的净使用面积≥20m2。

三、内镜及附件的数量应与医院规模和接诊患者数相适应,清洗、消毒或灭菌应符合医疗机构的消毒灭菌原则。

四、工作人员清洗消毒内镜时,应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包括工作服、抗湿罩袍或围裙、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罩)、帽子、手套等。

五、内镜室应当做好内镜清洗消毒的登记工作、登记内容应当包括就诊患者姓名、使用内镜的编号、清洗时间(包括水洗、酶洗、清洗时间)、消毒时间(包括消毒和冲洗时间)以及操作人员姓名等。

六、浸泡消毒或灭菌内镜的消毒剂应每日监测浓度并记录。

篇7:处置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人员管理

1、专人管理,相对固定。

2、医务人员入室内应衣、帽整洁,不留长指甲,不戴手饰。

3、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制度,接触特殊感染病人时戴手套,处置后应认真清洁消毒双手。

4、为病人处置时必须戴口罩、帽子,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5、非本室工作人员、非操作时间严禁入内。

二、环境管理

1、室内布局合理,无菌区、有菌区标志清楚,相距不应少于1米。室内设有流动水洗手设施。

2、室内环境整洁,定时开窗、通风换气。

3、室内各物体表面及地面,每日应用含氯消毒液(“84”消毒液)擦拭2次,拖扫要湿式,拖布专室专用。如有血液、呕吐物、分泌物等污染时应及时用含氯消毒液消毒处理。

三、消毒隔离制度

1、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依次放入专柜,过期重新灭菌,无菌柜、有菌柜标志清楚,物品严格区分,准确存放。

2、无特殊污染时进行物体表面消毒所用含氯消毒液浓度为500mg/L(1:100的“84”消毒液),对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的诊治过程中,所用浓度应为2000mg/L(1:25的“84”消毒液)。要求每日更换,浓度随时用试纸自行监测,以保证消毒效果.3、处置车物品应排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给病人处置时要做到一人一带一次手消毒,处置车须配快速手消毒剂。

4、止血带、体温计、湿化瓶、螺蚊管、雾化罐、氧气面罩等物品尽量使用一次性的,如重复使用,应清洁后用含氯消毒液消毒浸泡30min,清水冲净、沥干、清洁干燥封闭保存备用,一人一用一日一换一消毒。凡感染病人使用过的物品必须实行双消毒,即消毒、清洁、再消毒、灭菌。

5、处置室的静脉输入液体及药物,要用含氯消毒液擦拭底部后方可上架。

6、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h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h不得使用,最好使用小包装。

7、用于注射的皮肤消毒剂瓶封开启后。连续使用时间最长不超过72h,瓶上应标明开启时间。

9、特殊感染的病人应使用一次性的物品、器具,污染的物品应焚烧处理。

10、每天下午20:00-21:00分进行紫外线照射消毒,要求有记录,每半年对紫外线灯管的辐射强度检测一次,紫外线灯管的辐射强度≥70VW。

11、每周四下午2:00-4:00,要求对室内彻底清洁消毒,要用含氯消毒液,消毒拖擦室内各物体表面及无菌柜内外,紫外线灯管要用95%的酒精擦拭,消毒要彻底到位。擦拭消毒后进行乳酸熏蒸空气消毒,乳酸的用量依房间的面积而定,即33ml乳酸/100m3房间,在乳酸 中加等量的水。熏蒸时要将抽屉及无菌柜门打开,门窗关闭,熏蒸的烟雾以看不清室内的物品为宜,并做好消毒记录。

12、每月按要求认真进行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无菌物品等的细菌检测工作,检测要真实,有检验报告单,有记录。检测结果超标时,要及时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并查找原因,重新消毒,重新检测,直到达标为止。

篇8:换药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关键词:门诊,换药,交叉感染,护理

门诊换药室是对患者的手术切口、外伤创面或感染等进行换药处置的场所, 是医院的一个重要诊室, 其特点为患者数量多, 流动性大, 创伤及病原微生物种类繁多, 发生交叉感染的几率高[1]。因此, 必须切实做好门诊换药室的消毒管理工作, 加强医护人员素质, 保证换药室的环境卫生, 将预防交叉感染作为门诊换药室的重点工作之一[2]。本文对笔者所在医院门诊换药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1月-2013年1月江苏省南通市第五人民医院门诊换药670例患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310例, 女360例, 年龄5~80岁, 平均 (56.23±17.34) 岁。

1.2 方法

1.2.1 严格管理医护人员

要求医护人员严格遵守相关规章制度, 强化无菌观念, 如要求操作前后应用“六步洗手法”流水清洗并消毒双手;操作时必须穿着工作服, 佩戴口罩, 帽子, 并定期清洗更换。定期培训医护人员, 并组织医护人员定期进行健康体检, 及时调离患有传染性疾患者员[3]。

1.2.2 完善换药室管理规章制度

如物品清洁消毒登记制度、消毒液更换时问登记制度;严格控制换药室进出人数和人员,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并检测空气质量;严格划分清洁区、半污染区与污染区并执行;要求使用专用抹布和消毒药液对室内桌椅物件进行消毒灭菌, 保持清洁;及时处理使用过的敷料、引流器等一次性医疗物品;及时严格清洗消毒使用过的医疗器械, 必要时进行高压灭菌等方式消毒;不使用过期药物和医疗用品。

1.2.3医护人员及时正确处理创口

根据伤口严熏程度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换药方式;换药时遵守清洁伤口再现, 感染伤口在后的原则;换药时检查伤口是否红肿, 是否有血迹, 是否有分泌物等;彻底清除创口处的异物, 缝合时保证皮肤对位;根据伤口选择相应的药物, 必要时给予抗生素药物[4]。

1.2.4 对患者进行心理健康指导

心理健康指导对于患者, 尤其是创伤严重的患者的意义厦大, 无论换药时间长短, 换药过程复杂与否, 都应进行相应的心理健康指导, 以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和恐惧感[5]。医护人员应与患者进行积极的交流沟通, 将创伤情况、换药时长、注意事项等告知清楚。对于儿童患者, 与其交流沟通或鼓励可以分散其注意力, 减少恐惧感, 减轻疼痛。积极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可以减少换药后意外情况的发生, 减轻患者的消极心理影响, 有助于病情的恢复, 利于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足护理效果和预防效果更加良好。

1.2.5 改善换药的环境

门诊换药室的布局最好分内外两室, 外面为等候室, 里面为换药室, 每次只能一名患者进入换药室换药, 对于外伤患者有开放性伤口的应直接进入清创室, 伤口处理完及时清理血迹, 对室内物品进行消毒后才能让其他患者进入换药室;除了常规的每日紫外线消毒两次外, 每日应对患者座的椅子、桌面以及患者可能接触到部位用消毒液擦拭, 进行感染较严重的伤口换药后应尽可能及时进入空气消毒。定期进行空气培养及物品、椅子、桌面进行微生物监测, 动态监控, 及时有效地控制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6]。

2 结果

所有患者创口均痊愈, 且没有发生交叉性感染, 护理措施及感染控制结果优异, 有效避免交叉感染。患者对伤口换药处置的满意664例 (99.10%, 664/670) 。

3 讨论

为了避免门诊换药室发生感染的现象, 医院虽然采取规范管理、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的方式, 然而现今门诊换药室仍然保持着较高几率的感染的发生[7], 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1) 环境污染。空气是疾病主要传播媒介, 一些常见的病原体, 如金黄色葡萄球、沙门氏菌、链球菌等, 在室内存活的时间长达5 d, 门诊换药室人员流动率极高, 带有菌种较多, 使空气中病原微生物种类增多, 这些病原体会随空气流动感染患者, 从而引发交叉感染[8]。 (2) 医源性感染。医务人员没有遵守换药室的规章制度, 无菌观念不强, 医源性感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医护人员未严格遵守相关规章制度, 如为患者换药时不佩戴口罩、帽子;医护工作者没有形成较强的无菌操作观念, 违反无菌操作原则;创口进行缝合前, 为清创或清创不彻底和缝合伤口时, 缝合不良, 导致伤口愈合时间延长均易造成交叉感染;感染患者与非感染患者同时换药, 没有做到每个患者换药后及时洗手或消毒手, 未及时清理污染敷料等都可能引起院内交叉感染。头皮部位伤口缝合未备皮, 创口被毛发污染出现交叉感染[9]。 (3) 医疗器械用具污染。为患者换药过程中, 对使用过的医疗器械的消毒方面不达标, 忽视换药前拆剪患者敷料用的外用剪刀处理是否合格, 脚垫是否进行消毒处理等, 这些用物同样是可能引起院内交叉感染的危险因素[10]。 (4) 医疗垃圾处理不当。不及时有效的处理门诊换药室的医疗垃圾会污染室内环境, 诱发致病病原体传播, 并引发二次感染, 威胁患者健康。

针对性上述引起门诊换药室感染因素, 本文通过严格管理医护人员, 完善换药室管理规章制度, 遵守无菌操作的要求, 多与患者沟通, 正确快速处理伤口, 控制换药室人员流动, 严禁无关人员进入, 及时处理使用过的一次性医疗物品等医疗垃圾, 消毒清洗使用过的医疗器械、对患者进行心理健康、改善换药的环境、监控人员加强管理。结果所有患者创口均痊愈, 且没有发生交叉性感染, 护理措施及感染控制结果优异, 有效避免交叉感染, 患者对伤口换药处置的满意664例 (99.10%, 664/670) 。因此, 在对门诊换药室交叉感染的常见原因进行分析之后, 采取有效适合的预防护理措施, 可有效避免换药室内患者交叉感染, 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利于患者康复, 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杨玉梅.门诊换药室医院感染原因分析及预防控制[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 2013, 11 (6) :545-546.

[2]黄春霞, 曾萍, 陈萍红.门诊换药室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与预防措施[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 10 (3) :91-93.

[3]李茜, 郝花.门诊换药室交叉感染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9, 19 (6) :679.

[4]席祖洋, 郭春兰.门诊换药室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与干预[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2, 22 (3) :554-555.

[5]刘育莲.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 2014, 12 (1) :150-151.

[6]胡淑英, 胡明英.基层医院门诊换药室医院感染管理薄弱环节及管理措施[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3, 24 (8) :980-981.

[7]张淑霞, 钟红玲, 赖燕.门诊换药室医院感染的易感因素及对策[J].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7, 16 (6) :405-406.

[8]胡明霞, 张剑利, 夏燕萍.换药室专职质控员岗位的设置与成效[J].护理学杂志, 2012, 27 (外科版) :56-57.

[9]王威, 李淑迦, 杨梓, 等.本院伤口护理中心工作方式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 2007, 42 (1) :71-72.

篇9:换药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关键词】门诊输液;医院感染;管理

门诊输液室是医院的一个窗口,其特点是患者流动性大,是患者进行输液的场所,也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我院自2005年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以来,在探索中开展医院感染管理工作,2009年开始加强对门诊输液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力度,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1医院感染危险因素

1.1布局不合理医院业务用房条件有限,输液室分区不明显,患者直接进入注射区域,人流反复交叉。

1.2空气质量差我院是妇幼专科医院,门诊输液的病人以患儿居多,每例患儿由2名或3名家属陪同,据统计门诊输液的患者中患呼吸系统疾病比例占60-70%,加上门诊输液室空间小,人群密度高,空气质量较差。护理人员如果不能及时开窗通风或者通风不够,就会使有害微生物繁殖、生长[1]。

1.3无菌观念淡薄部分护士无菌观念不强,没有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不能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带,甚至进行无菌操作不带帽子口罩。这种不正确的意识和操作只会增加医院感染概率。

1.4职业暴露风险日常工作中,临床护士是发生锐器伤,感染血液性传播疾病的高危人群。由于门诊患者短时间在门诊输液室停留,护士对患者详细病情并不了解,患者是否患有传染性疾病或是否正处于一些疾病的潜伏期等情况一无所知[2],假如护士的防护意识不强,防护知识欠缺和在操作时没有落实防护措施,可导致发生职业暴露,导致感染,将会对门诊输液室护士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威胁。

1.5手的传播手卫生对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有很大影响,临床上由医护人员的手传播细菌造成的医院感染约占30.0%[3]。门诊输液室的护士往往认为工作忙不过来,手卫生可以放松。另外担心频繁洗手或使用快干手消剂容易引起皮肤过敏,粗糙、皲裂。繁忙工作中不能自觉遵守手卫生规范,对每接触不同患者后进行洗手意识不强,控制交叉感染意识淡漠。

2实施管理

2.1建立健全门诊输液室的各种制度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等要求,结合实际,制定了相应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手卫生制度、一次性物品使用管理制度、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标准操作流程等。并根据新的规范或要求进行及时修订,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医院感染管理科、护理部每月不定期进行督查指导,及时反馈,持续改进。

2.2合理的对门诊输液室进行布局改造虽然医院业务用房条件受限,但医院还是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要求,对输液室进行合理分区,设置配药间,接药台,皮试处,注射区、手卫生设施等,并随着工作流程的优化进行了两次改造,减少人流交叉,使门诊输液室在布局上尽可能符合医院感染的要求。

2.3加强环境卫生的管理我们要求门诊输液室經常性的开窗通风,保持对流,使室内温度保持在18℃-22℃,湿度50%-60%,让患者感觉舒适。每日下班后进行紫外线消毒1-2次,每次60min。每天上班前下班后清洁员对地面进行湿式清扫,遇到污染即刻清理并消毒,拖把分区使用,用后用消毒剂清洗消毒晾干备用。所有桌面、台面、输液椅等物体表面均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护士长加强日常监督,定期对门诊输液室整体环境卫生进行评估,督促做好每周进行大清扫一次,保障输液室处于整洁状态。

2.4优化工作流程

2.4.1接药患者只需在接药台把药交给负责接药的护士,然后在大厅等候,护士核对后交给配药室。

2.4.2配药配药护士衣帽整洁戴口罩,配药前先用流动水清洗双手或快速手消剂进行手消毒,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并有较强的慎独精神。工作过程保持台面整洁干燥。实行专人加药,现用现配,合理安排加药顺序和时间,一人一针一管,严禁重复使用注射器。加药后用无菌盘从传递口传出。严格限制配药间的人员数量和流动。

2.4.3输液输液护士按照标准预防进行防护,衣帽整洁戴口罩。注射处及治疗车均配备快速手消剂,止血带一人一用一消毒,每接触完一位患者后及时的清洗双手或用快速手消剂进行手消毒。穿刺不成功时,更换独立包装的一次性穿刺针头,严禁反复使用原针头,这样可以有效预防静脉炎的发生。

2.4.4巡视在门诊输液室中,患者比较多,护士要加强巡视,在巡视时进行健康宣教。使病人或家属了解一些预防医院感染的基本常识。对患儿及家长尤其做好手卫生及保持环境清洁卫生的宣教,避免出现随意让患儿就地大小便的情况。如果患者是易感人群,对这类患者进行有效的隔离,以免发生交叉感染。对于特殊时期人员大量的流动,要进行有效的限制,防止过于密集的人群,由于病菌是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传播的,所以,要进行积极的防控[4]。

2.5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医院感染管理科加强对全体医护人员的培训,科室也将医院感染相关内容列入科内培训与考核中。加强新上岗、在岗、实习的护士对医院感染知识的认识和掌握。特别是强调无菌观念、手卫生制度及职业防护等。从洗手指征、洗手方法到监测结果对比,加深医务人员对洗手重要性的认识,最终养成良好的手卫生习惯,有效地切断传播途径。培养护士细心、沉稳的工作习惯,忙而不乱,掌握并运用标准预防的原则,正确使用锐器,在工作中有效地实施自我防护。对保洁员进行也定期进行培训,使她们掌握洗手方法,一定的消毒隔离知识和方法,遵守清洁、消毒、隔离及保洁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提高控制医院感染意识。

2.6认真落实消毒隔离措施科室要认真落实预防医院感染的各项消毒隔离措施,医院感染管理科和护理部定期督查,护士长对保洁员的工作要进行监督和指导,保证工作质量。要求护士、保洁员掌握常用消毒剂的使用方法,正确配置使用消毒剂,并做好相应监测。按照医院规定的消毒剂使用期限,做到使用前注明启用时间,及时更换。规范一次性医疗用品的使用和管理,存放必须清洁干燥,符合要求。

2.7规范医疗废物的管理经过培训,强调医疗废物正确处置的重要性和责任意识,门诊输液室对医疗废物严格分类,规范了利器盒的应用。对一次性医疗用品外包装进行合理收集,保持了配药间的整洁,输液器用后就地分类,放在定点区域,护士进行有利器的操作时保持注意力集中,防止在处置环节发生针刺伤,输液器的针头用剪刀剪去放置于利器盒,注射器与针头不徒手分离,也不要求必须分离。盛装医疗废物的容器满3/4时清洁员及时收集交暂存处,清洁员在处理医疗废物时做好防护,认真填写登记表和交接表。

3讨论

虽然医院业务用房条件有限,门诊患者和陪同看病的家属多,输液室人员流动大。通过对门诊输液室进行合理的布局改造,优化工作流程,加强环境卫生的管理,加强培训监督,落实消毒隔离措施,规范医疗废物的管理后,不断地进行质量控制持续改进,落实到细节,增强了我院门诊输液室护士的窗口意识、无菌观念、慎独精神、提高了标准预防意识,手卫生理念和洗手依从性,环境卫生明显改善,有效地降低医院感染的风险,让门诊输液室更好的服务于患者。

参考文献

[1]张玉琴.医院感染控制中存在的护理管理问题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学杂志,2011,12(27):44-45.

[2]卢桂存,卢宝珍,孟瑞芳.实施环节管理提高门诊输液室医院感染管理质量[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5):1122-1123.

[3]孙立新,冯伟,熊建球.医务人员洗手的效果监测[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7):958-959.

篇10:人流室医院感染管理消毒制度

1、进入人流室内须穿工作衣,换鞋,戴口罩帽子。操作前用肥皂流动水洗手。

2、保持室内清洁整齐,定时通风换气,每天用紫外线照射消毒2次,每季度做一次空气、物表、工作人员手的细菌培养。

3、手术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4、人流器械高压蒸汽灭菌,灭菌包、无菌盐水一经打开只能在24小时内使用。

5、人流术毕的各种器械、用具使用后应先进行初洗,再送至供应室高压蒸气灭菌备用。

6、灭菌物品应专柜贮存,按消毒日期顺序排放,标记清楚,按先消毒先使用原则,灭菌物品每月细菌培养一次。

人流室消毒隔离制度

1.凡进入人流室的人员,必须严格执行非限制区、半限制区、限制区 的隔离制度。

2.工作人员铺台、刷手、穿隔离衣、戴手套和手术配合均应符合无菌操作要求。

3.凡患上呼吸道感染和面部、颈部、手部有感染的工作人员禁止进入手术室。每个手术间参观人数不得超过5人。

4.清洁手术和污染手术严格分室进行,感染手术应在隔离手术间进行。5.对感染和特异性感染等手术认真执行隔离预防原则,所用器械、敷料等用物要严格消毒处理,不得与其他器械、敷料混合,并有标识。术后手术间地面和空气严格消毒。

6.各种无菌敷料包、器械包,含一次性物品存放无菌物品间,标识清楚可辨,不可有过期物品。

7.人流室应定期清洁卫生,每日、每周、每月;定人、定点、定时,做好清洁、消毒。每次术毕立即清理及擦洗,按手术室管理规范要求进行。

8.非限制区、半限制区、限制区的卫生用具要严格分开使用,并有 标识。

9.接送病人车及转换车每日进行清洗、消毒,接送感染手术病人应分 车处理。医疗废弃物按分类分装。

篇11:CT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工作人员要求

1.在接触患者前后,应彻底洗手。

2.工作期间,无法至洗手台洗手时,可用快速洗手消毒液搓揉消毒双手或使用一次性PC手套。

3.非本单位的工作人员,不得任意进入检查室。

4.工作人员若患有传染性疾病时,应报告医务科,根据情况暂离工作岗位。

二、环境

1.拖地和清洗地面前,需先将垃圾扫除,避免尘埃飞扬。2.为避免尘埃飞扬,应以湿拖把及吸尘器为主,尽量避免使用扫把扫地。

3.一般地面只须以清水拖把擦拭,如有血迹、粪便、体液等污染,应用500mg/L含氯消佳净拖地。

4.桌面和检查台面须每日以500mg/L含氯消佳净擦拭。

三、用物

1.机器外层应每天清洁,如接触传染病患者后,接触部分亦应以500mg/L含氯消佳净擦拭。

2.用后即丢之用品不可重复使用,并应依“医院废弃物处理规定”执行。一般可燃性废弃物及感染性废弃物采用黄色塑料袋盛放。3.执行治疗检查需接触患者粘膜组织或穿入皮肤时,都应使用无菌物品。

4.所有必须无菌操作的物品,需先经消毒或灭菌。

5.需每日检查无菌物品的有效期及无菌溶液的外观,若已受污染时,则因重新灭菌或丢弃。6.空针及针头的处理

用后的针头、空针应视为具传染性物品,不可故意折毁或弯曲,并应分开丢弃于利器盒放内,放入黄色垃圾袋内,由专人收走作适当处理。

7、公用鞋每周清洁消毒二次。

四、诊疗作业

1、检查时做到无菌操作,使用一次性用品。

2、传染病人检查后按常规进行消毒。

篇12:内镜室的医院感染管理

一、内镜室基本设施的要求

1、内镜的清洗消毒应当与内镜的诊疗工作分室进行

2、不同部位内镜的诊疗工作应分室进行;如胃镜、肠镜的诊疗工作不能分室进行的,也可分时间段进行。

3、不同部位内镜的清洗消毒工作的设备应当分开。

4、灭菌内镜的诊疗应当在达到手术标准的区域内进行,并按手术区域要求进行管理。

5、工作人员清洗消毒内镜时,应当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包括工作服、防滲漏围裙、口罩、帽子、手套等。

6、内镜及附件如活检钳等的数量,应与接诊病人数相适应,以保证做到一患一灭菌

7、基本清洗消毒设备:专用流动水清洗消毒槽4-5槽(水洗槽、酶洗槽、清洗槽、消毒槽加盖、冲洗槽)、负压吸引器、超声清洗器、高压水枪、干燥设备、计时器、通风设施等

内镜室的基本管理要求

1、负责内镜清洗的工作人应严格按照卫生部2017年颁发的《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要求,认真好内镜的清洗、消毒、储存及管理工作,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2、从事内镜诊疗和内镜清洗消毒工作人员必须接受相关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熟悉掌握内镜的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

3、工作人员在诊疗清洗消毒过程中,要增强防护意识,戴好防护用品,严格技照标准预防原则进行各项操作

4、建立各类内镜清洗消毒登记本,登记内容齐全:并按要求定期做好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消毒液浓度监测,并做好各项监测记录。

5、院感科负责对全院内镜的清洗消毒质量及储存方法进行监督管理。

6、每日工作结束后,必须按《内镜规范》要求对内镜清洗消毒的设备,物品和环境进行彻底清洗消毒,待备用。

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灭菌的原则

1、凡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者经外科切口进入人体无菌腔室的内镜及附件,如腹腔镜、关节镜、脑室镜、膀胱镜、宫腔镜等必须灭菌

2、凡穿破粘膜的内镜附件如活检钳、高频电刀等必须灭菌。

3、凡进入人体消化道、呼吸道等与粘膜接触的内镜如喉镜、气管镜、冒肠镜等应按照《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高水平消毒。

4、内镜及附件用后应立即清洗、消毒或者灭菌,清洗消毒、灭菌时间应当使用计时器控制。

5、禁止使用非流动水对内镜进行清洗。

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灭菌流程表

水洗

软式内镜的清洗消毒方法与步骤

一、软式内镜的清洗步强、方法及要点包括

1、使用后立即用清洗液去除附着于内镜的污染物。再用流动水彻底清洗,除去血液、粘液等残留物资,并擦干。

2、将擦干后的内镜置于多酶洗液中浸泡刷洗,时间按使用说明

3、彻底清洗内镜各部件,管腔应当用高压水枪彻底冲洗,可拆卸部分必领拆开清洗、并用超声清洗器清洗5-10分钟

4、器械的轴节部、弯曲部及管腔内用软毛刷彻底刷洗,刷洗时注意避免划伤镜面

软式内镜的消毒或者灭菌方法及要点包括

1、适用于压力蒸汽灭菌的内镜或者内镜部件应当采用压力蒸汽灭菌,注意按内镜说明书,要求选释温度和时间

2、环氧乙烷灭菌方法适用于各种内镜及附件的灭菌,3不能采用压力苏汽灭的内镜及附件可使用2%碱性戊二醇浸泡10小时灭菌,4,达到消毒要求的硬式内如镜、阴道镜等,可用消毒20分钟的方法

5、用消毒液进行消毒、灭菌时,有轴节的器械应当充分打开轴节,带管腔的器械腔内应充分注入消毒液。

6、采用其它消毒剂、消毒器械必须符合《消毒管理办法》的规定。具体操作方法严格按使用说明。

7、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消毒的硬式内镜,消毒后应当用流动水冲洗干净,再用无菌纱布擦干。干燥保存。

8、灭菌后的内镜及附件应当按照无菌物品储存要求进行储存。

内镜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

一、消毒剂浓度必须每日定时监测并做好记录,保证消毒效果

二、消毒后的内镜应当每月进行生物学监测并做好监测记录;灭菌后的内镜应当每月进行生物学监测并做好监测记录。消毒后的内镜合格标准为:细菌总数&1t;20cfu/件,不能检出致病菌;灭菌后内镜合格标准为:无菌检测合格。

三、采样方法:检测采样部位为内镜的腔面。用无菌注射器抽取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缓冲液,从待检内镜活检口注入,用15ml无菌试管从活检收集,及时送检,2小时内检测。

四、使用酸性氧化电位水全自动消毒机时必须在氧化还原电位(orp)≥1100mv,酸性水ph值≤2.7及酸性氧化电位水中含有2560mg/1有效氯的条件下进行操作。

内镜室护士工作职责

内镜室护士工作职费

一、负责指导和监督内镜室工作人员严格执行标准预防的原则,正确防护,有效预防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

二、熟悉掌握内镜清洗、消毒、储存的工作程序及要求,熟练掌握内镜清洗消设备的操作规程、程序、性能及注意事项,确保内镜安全使用。

三、工作中正确掌猩内镜持镜和悬挂法,对内镜和附件要轻拿轻放,避免意外损害

四、负责使用、维护、管理好清洗、消毒的各种设施及设备,定期检查保养,设备出现故障要及时检修

五、做好各类内镜的清洗、消毒登记工作,登记内容包括:就诊病人姓名、使用内镜的编号、清洗时间、消毒时间以及操作人员姓名等事项。

六、按《内镜规范》要求每月对消毒后的内镜进行生物学监测:每月对灭菌后的内镜进行生物学监测;消毒剂的浓度必须每日定时监测并做好各项监测记录,保证消毒效果

七、每日工作结束后,必须对吸引瓶、吸引管、清洗槽、醇洗槽、冲洗槽内镜清洗消毒的设备按《内镜规范》要求,底清洗消毒,待备用,每日对室内环境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地面和物品用500mg/1含氯消毒剂进行拖擦。

内镜室管理制度

内镜室是内镜检查操作的场所,为使内镜检查顺利进行减少并发症,避免差错事故,保证患者安全,特定如下制度

一、内镜检查必须保持环境安静整洁,室内严禁吸烟及高声谈笑

二、检查前须核对检查申请单,注意有无检查禁忌症,对待病人态度应和语亲切,关心体贴,做好术前的宣传解释工作,尽量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

三、工作人员在进行检查操作时,必须严肃、认真、细心,以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对待每一位病人,检查过程中必须思想高度集中,即要认真检查脏器的病变,又要注意患者的反应,注意保护性医疗制度

四、检查完毕,应当向患者嘱咐术后注意事项,根据患者的病情及检查结果,指导患者与有关临床科室进一步作相应的治疗和处理。

五、内镜检查时除个别危重病人或行动不便的病人,需家属陪护外,其他情况非本室人员一律不得进入内镜操作室。

六、做好日常登记预约工作,内镜检查的预约时间,应由内镜室护理人员负责。若病员因故需要更改检查日期(如提前或推迟)者,须事先通知内镜室护理人员,以便作相应调整

七、所有内镜检查申请单必须交费后方能登记预约,不得赊欠

八、负责登记预约的护理人员,在患者或家属预约时,必须作好内镜检查的各项术前准备的交待解释工作,以保证内镜检查的顺利进行

九、逐日登记检查人次,各种内镜的使用次数,按时上报各种统计报表。

十、每次内镜检查结東后,必须整理好各种器械、物品,并作好内镜室的卫生工作,使内镜室始终保持整齐、清洁。

十ー、各种检查记录应保管员好,建立档案,经过批准和登记手续后才能借出。

内镜室制度

内镜室仪器保养制度

内镜是一类精密、贵重的光学和电子仪器,使用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切实执行其保养维护制度,具体到严、查、细、净、冲、存

1、严:即严格的管理制度。建立仪器的操作规程,建立仪器的使用维修登记档案.并由专人负责:禁止不熟悉仪器性能者使用仪器

2、查:即术前要对电路各部分及仪器各部件认真细致检查,看电路、导线接触是否良好,电压是否合乎要求,仪器各部件性能是否正常,内镜是否有渗漏现象。使用中要严格按仪器操作规程使用;使用后要依次关掉各电源开关,最后要加盖仪器防护盖(防水、防尘)。

3、细:即细致。在进行安装、操作、洗涤内镜时须轻拿、轻放、轻取、轻操作:洗涤内镜时要稳当,切勿让内镜碰撞与过度扭曲,以免损坏内镜。

4、净:即洁净。内镜及其附件要严格按2017版清洗消毒规范要求清洗消毒或灭菌储存

5、冲:即冲洗。内镜及附件在“净”的基础上,为了防止气水堵塞,要尽可能多冲洗送气、送水管道。对做完胃潴留、肠道清洁不良、消化道出血、活检患者、内镜检诊时间较长者勿必彻底进行冲洗。对做完一般病人按规范时间进行冲洗,6、存:即保存。内镜使用后要规范保存。要求当天使用后,内镜均要在彻底清洁、消毒、干燥、保养(测漏、头端无水酒精擦拭、镜身无水酒精擦拭、按扭上油等)后储存于专用镜柜(悬挂、稳妥),并定时开启紫外线消毒。

内镜室工作制度

1、接诊病人要做到首诊负责制,要密切结合临床,注意患者的轻、重、缓、急;对急重症患者优先诊疗,确保“急诊绿色通道”。需预约时间的检查应详细交待术前注意事项

2、认真履行岗位责任制和各类人员职责,做到既有明确的分工,又能充分的协调与配合

3、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规章(如内镜的操作规程、内镜清洗消毒规程、内镜质控措施、内镜消毒监测及保养护等):接诊病人时,要查问病史,体查,审查申请单是否符合规范,掌握禁忌症;内镜诊疗时应认真负责。操作力求轻巧、细致、全面,严防并发症

4、术后按规范清洗消毒内镜;按规范及时填发报告,对做粘膜活检病理者,术前应亲自过问病理检结果,以便修正最初的诊断,必要时可进行复查,或作其它检查,直至明确诊断为止。

篇13:新生儿室医院感染的护理管理

1 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

要做好医院感染的管理工作, 取决于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医院成立三级医院感染管理监控体系, 我科成立科内感染管理小组各员分工负责, 认真履行职责, 定期召开院感会议,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发现隐患及时杜绝, 我科按要求建立新生儿监护室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探视制度, 手卫生制度等, 并严格执行, 不断修正和完善。

2 科学合理的病区设计与布局

空气是新生儿呼吸道感染的重要途径之一, 因此, 新生儿室的科学设计和合理布局对控制医院感染至关重要。我科在病区入口处设置单独通道, 有更衣、更鞋和感应式洗手设备及烘干机, 并备有一次性口罩、帽子及快速手消毒剂。在布局上, 设置独立配奶间, 新生儿室单床单用, 床与床之间保持1米的间距, 病区分为感染病区、非感染区和保护性隔离区。

3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3.1 环境消毒隔离

每日对地面用含氯消毒剂湿式清洁两次, 有明显血迹、体液污染时随时清洁。每日采用空气循环消毒机对空气进行消毒, 3次/d, 2h/次, 并于每日上午及下午开窗自然通风半小时, 达到环境整洁、无污染源、无卫生死角, 无不洁净空气。

3.2 物品消毒隔离

新生儿的用物一人一用一消毒, 奶瓶、奶嘴一用一次一灭菌, 并用无菌持物钳夹取, 避免手污染。婴儿保暖箱每日用含氯500mg/L消毒液擦拭, 长期使用者每星期更换一次暖箱, 停用后进行终末消毒。听诊器专人专用, 并每日用70%乙醇擦拭消毒一次。新生儿的衣物、床单、被服均每日更换, 平时随脏随换。尿片均用一次性消毒级的纸尿片, 1~2h更换一次, 换下即丢弃于带盖的感染性废物桶中。

3.3 手部皮肤的清洁和消毒

在纷繁的护理工作中, 没有哪一项护理操作是可以离开手的, 研究显示, 80%的院内感染都是由手传播的, 因此认真洗手和手消毒是控制医院感染的一项重要措施, 是对病人和医务人员双向保护的有效手段。我科在新生儿室入口处及个病室均配有洗手池及感应式水龙头, 采用除菌洗手液洗手, 避免肥皂盒的二次污染, 并配有干手纸及烘干机。护士长及院感兼职人员组织训练全科医护人员认真学习卫生洗手六步法, 并进行考核。每月进行手部的细菌学监测。每位患儿床单位旁放有含酒精的快速手消毒剂, 提高医护人员洗手的依从性。每次接触患儿前后均要认真洗手或手消毒, 并进行监督质控。

3.4 工作人员的消毒与隔离

工作人员在进入病室前必须穿隔离衣, 带好口罩、帽子及洗手, 方可进入。夏天出汗多时, 口罩应勤更换, 每次使用时间以不超过4h为宜。患有呼吸道疾病及皮肤开放性感染时应暂时调离工作岗位。

3.5 探视人员的消毒与隔离

新生儿室原则上不允许家属进入, 探视时应隔窗进行及通过电话询问有关情况。

3.6 湿化瓶的消毒

临床使用的氧气湿化瓶及其管道污染引起医源性感染近来受到格外重视, 据国内某医院调查证明, 对湿化瓶不进行消毒处理时期改医院呼吸道医源性感染发生率为12.3%, 采取消毒措施之后, 感染率下降到4.3%[2]。新生儿室吸氧及使用呼吸机的患儿很多, 因此必须重视其清洁消毒及处理。我们每日更换湿化瓶及蒸馏水, 湿化瓶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 蒸馏水采用500ml/瓶的无菌用水。

3.7 加强外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

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上的使用越来越广泛, 它可以保护血管, 又可以减少患儿因反复穿刺而造成的痛苦, 但同时长期留置也增加了静脉感染的机会, 因此, 如何做好留置针的护理对预防感染也至关重要。静脉留置针感染的主要细菌来源于皮肤[3], 因此操作时因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技术规范, 输液时肝素帽和头皮针用无菌纱布包裹, 避免头皮针退出造成细菌污染。洗浴时, 也用无菌纱布包裹肝素帽, 尽量避免碰水。每天观察留置针皮肤情况, 发现异常要及时处理。

4 加强基础护理

4.1 皮肤护理

新生儿皮肤柔嫩, 容易发生感染及损伤, 护理尤其要细致。除病情危重不宜搬动及洗浴外, 一般新生儿每日沐浴一次, 保持皮肤清洁, 沐浴时特别注意皮肤褶皱处, 洗浴垫一用一更换, 沐浴液等洗浴用品专人专用。病情危重的给予每日擦身一次, 擦浴桶一人一用一消毒。

4.2 脐部护理

新生儿的脐带残端是一个创面, 常为细菌入侵的门户, 若护理不当可导致局部以至全身感染。我们采用碘伏-酒精双消毒法, 效果良好, 既先用碘伏消一遍, 再用75%酒精脱碘, 减少刺激, 最后用95%干燥, 如有分泌物, 加用双氧水, 脐部护理2~3次/d。

4.3 眼部护理

洗浴或擦浴时洗清洁眼部, 护理时注意观察眼部有无分泌物, 及时报告医师处理。眼药水专人专用, 开封的眼药水使用不超过一个星期。

4.4 口腔护理

每天用生理盐水清洁口腔2次, 减少口腔细菌繁殖。

4.5 臀部护理

及时更换尿片, 避免皮肤潮红、破溃。每次排尿排便后用湿纸巾由前向后擦拭干净后涂油剂护臀霜保护皮肤, 再垫上消毒过的一次性尿片。

5 合理使用抗生素

根据病原学药敏结果, 选择敏感抗菌药物, 护士应密切观察用药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 及时报告医师, 防止发生菌群失调和二重感染, 以提高治疗效果[4]。

6 加强监控力度

每季度对新生儿室空气、温箱、蓝光箱进行细菌学监测, 每半年对紫外线进行强度监测, 发现问题, 及时改进。

总结大量的事实充分说明, 严格认真地执行消毒、灭菌、无菌操作和隔离技术, 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保证。护理人员人员既然是主力, 在任何治疗和护理行动中都必须坚持这一点。欧美各国多数医院管理机构都认为, 没有预防感染的护士, 就无法推动和贯彻防止医院感染的各种措施。我国大量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分析证明, 哪里护理管理预防工作做得好, 哪里的医院感染发生就少, 否则, 外源性感染就会接踵而来, 甚至爆发流行[5]。

参考文献

[1]刘振声, 金大鹏, 陈增辉, 等.医院感染管理学[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0:48.

[2]杨华明, 易滨, 等.现代医院消毒学[M].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266.

[3]林珍, 张定涛.外周静脉留置针临床细菌学调查分析[J].四川医学, 2004, 25 (12) :1377~1378.

[4]谢蔚.新生儿医院感染的调查分析与护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9, 6 (23) :122~124.

篇14:换药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关键词】细节管理;门诊换药室;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452-01

1资料及方法

临床资料。随机选取2011年10月~12月来门诊换药患者90例(干预组)。其中,男性48例,女性42例,年龄18~72岁。对参与者进行护理质量及伤口换药处理的满意度调查。并与2010年10月~12月来门诊换药的90例患者进行对照(对照组),其中男性44例,女性46例,年龄19~78岁。两组患者均能正确表述自己的思想,与护士合作。医疗护理质量和患者对伤口换药处置的满意度分为满意、较满意和不满意,总满意度为(满意+较满意)/总例数×100%。

方法。对照组在换药过程中采用常规换药护理措施。干预组采取细节管理干预措施。

2强化细节管理理念

确定加强护理工作细节管理工作的思路,采用多种方式加强“风险源于细节”的观念,工作中处处注意细节。回顾各类与换药有关的投诉纠纷,查找一些与换药有关的医疗纠纷案例进行学习分析,经过分析原因、总结经验得出,绝大多数的风险都是因细节管理的缺失而导致。因此要求门诊换药室每一位护理人员重视细节,深刻认识和领会到从安全管理上把握细节,将工作做实、做细,才能降低护理风险,确保服务安全。通过强化,提高换药室护士对细节管理的理解和认识,使注重细节成为工作习惯。大处着眼,小处入手,认真梳理小事,注重细节和改变不良习惯的行动,加强培训,让护士操作的每一个动作、每一项操作、每一句用语都符合医疗护理质量和医院管理管理标准,养成细致周到的好习惯。

设立护理质量监控小组。由护理骨干担任责任组长,组成护理

质量监控小组,分工负责,定期对门诊换药室环节质量进行检查,及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反馈并加强监控,做到护理质量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

3换药室护士对患者操作前的细节管理

制定应急预案,在理论上加强换药安全的细节管理。肢体损伤、年长的患者上下诊断床时,由于行动不便,易发生跌倒、扭伤等情况;年幼的患者对陌生环境的惧怕而挣扎,易造成新的损伤;由于换药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疼痛或过度紧张,均会导致患者出现心慌、气短、头晕、低血糖等情况。因此引入细节管理,制定发生此类情况时的应急预案,学习基本知识和技能,加强换药室护理人员急救技能、紧急情况和意外事故的应急能力培训,通过考核、提问、情景模拟等形式,不断提高每位换药室护理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做到心中有数,有章可循,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强化护理专业技能培訓、考核。护士长和责任组长针对不同层次护理人员,定期进行护理技能培训、考核,使各级护理人员对各种类型伤口换药处置做到准确、娴熟,避免交叉感染,确保护理安全。

沟通交流的细节管理。护士礼仪能强化护理行为效果,提高护理质量。对于医护人员来说,一个微笑、一句话、一举手、一投足都是极小的细节,但对患者或家属却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注重换药室护理人员的礼仪培养,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4门诊换药室护士对患者换药操作中的细节管理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物品清点制度和安全防护制度。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门诊换药室每天用紫外线消毒1次;每日检查无菌物品、各类消毒液的有效期及浓度并进行登记;定期更换各类消毒容器;每季度由科室感染监控员进行换药室空气微生物检测,紫外线灯管强度监测,及时更换不合格的灯管;每月至少组织一次感染监控知识、消毒隔离制度的学习,不定期抽查换药室护士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并与年终考核、奖金分配挂钩。护士的安全意识是保证护理安全的前提,护理人员必须增强安全意识,保证将护理缺陷消灭在萌芽状态,才能杜绝护理纠纷。故经常组织学习《护士条例》、《医院护理事故处理条例》、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防止发生差错事故。

换药过程中健康宣教及心理护理的细节管理。实行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围绕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各方面的需求提供优质服务,从点滴做起,从细微处做起。主动与患者沟通,从护理角度预见换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对全程做到心中有数,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根据患者的病情、文化程度进行不同方式的健康宣教,如伤口注意事项、饮食注意、换药时间等方面;观察换药操作过程中患者的情绪变化,及时进行沟通,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减少意外发生,使患者时时刻刻感觉到舒适。

5讨论

细节管理是护理安全的需要。加强门诊换药室护理工作细节管理,不仅可以直接提高换药室护理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而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及时发现和消除护理安全隐患,真正做到对医疗纠纷和差错事故的防微杜渐,对于持续改进护理质量和强化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细节管理是门诊换药室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的需要。门诊换药室护理服务体现在一个个细节上,表现得尤为突出。护理服务的细节不仅仅是在行动和语言,还表现在一个眼神和一个微笑,护理服务在细节中见体贴,在细节中见真情。要想做到护理服务零缺陷,以优质的服务对待患者,就必须梳理小节,注重细节,就必须在工作流程上以患者为中心,方便患者,做透身边的小事,从细微处入手,每项操作切实可行,才能做到真正的优质服务。细节管理是严格的程序化管理。事实证明,要做好细节管理,必须有强有力的质控体系才能保障各种细节管理落到实处。细节管理应该渗透在每一质量标准中,建立切实可行的细节管理的措施,对门诊服务中每一项工作都建立了详细的工作流程,每一个细节都有行为标准,使护理人员自觉、全面实施护理标准服务流程。

总之,医院服务品质的高低,主要体现在医疗服务的细节上。加强护理工作细节管理,不仅可以使患者感受到医院服务无微不至的人文关怀,也可以通过细节管理对护理服务提出更高要求来转变护士的服务理念,不断提高医院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我院门诊换药室实施细节管理以来,提高了门诊护理人员对门诊护理安全的识别能力,使之更加重视护理细节管理与细节服务,真正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雷丽华. 细节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 家庭护士. 2008(20)

[2] 李春梅. 重视细节管理 提高护理安全[J]. 当代医学. 2009(02)

[3] 许勤,王荣. 加强护理工作中细节管理的意义与实践[J]. 中国护理管理. 2007(03)

上一篇:大学生学习标兵发言稿下一篇:内贸业务员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