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2024-04-23

内窥镜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共9篇)

篇1:内窥镜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内窥镜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设诊查区、洗涤消毒区、清洁区。内镜诊室应当设有诊疗床、吸引器、治疗车等基本设施。

二、保持室内清洁、操作结束后严格进行消毒处理。

三、内窥镜室工作人员必须经过预防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培训,包括内窥镜的清洁、消毒和灭菌,使用中消毒剂的监测、记录和保存、个人防护措施等,严格遵守有关规章制度。

四、进入人体无菌组织或器官的内窥镜如脑室镜、胸腔镜、腹腔镜、关节镜等必须灭菌。消化道内窥镜、呼吸道内窥镜、阴道镜等必须进行高水平消毒;活检钳应灭菌处理。

五、HbsAg阳性者、已知特殊感染患者或非特异结肠炎患者等,应使用专用内窥镜或安排在每日检查的最后。

六、用后的内窥镜及附件应立即清洗、消毒或灭菌。

七、工作人员清洗和消毒内镜时,应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包括工作服、防渗透围裙、口罩、帽子、手套等。

八、内镜的消毒须用2%戊二醛消毒,浸泡时间为:

(一)、胃镜、肠镜、十二指肠镜浸泡不少于10分种;

(二)、支气管镜浸泡不少于20分种;

(三)、结核杆菌、其它分枝杆菌等特殊感染患者使用后的内镜浸泡时间不少于45分钟。当日不再继续使用的内镜采用2%碱性戊二 1 醛浸泡消毒30分钟。

九、采用2%碱性戊二醛灭菌的内镜及附件,灭菌需浸泡10小时以上。

十、每日诊疗工作开始前,必须对当日拟使用的消毒内镜进行再次消毒,消毒时间不少于20分钟,冲洗、干燥后,方可用于病人诊疗。

十一、使用后的内镜及附件应按照《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的有关规范要求进行消毒或灭菌。禁止使用非流动水对内镜进行清洗。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者灭菌时间应当使用计时器控制。

十二、消毒后的内镜,储存前先干燥处理,再悬挂保存于无菌柜内。储柜内表面应光滑、无缝隙、便于清洁,每周清洁消毒一次。

十三、每日诊疗工作结束,必须对吸引瓶、吸引管、清洗槽、酶洗槽、冲洗槽进行清洗消毒,十四、内镜室应当做好内镜清洗消毒的登记工作,登记内容应当包括,就诊病人姓名、使用内镜的编号、清洗时间、消毒时间以及操作人员姓名等事项。

十五、每日监测使用中消毒剂的有效浓度,记录保存,低于有效浓度立即更换。

篇2:内窥镜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内镜室基本设施的要求

1、内镜的清洗消毒应当与内镜的诊疗工作分室进行

2、不同部位内镜的诊疗工作应分室进行;如胃镜、肠镜的诊疗工作不能分室进行的,也可分时间段进行。

3、不同部位内镜的清洗消毒工作的设备应当分开。

4、灭菌内镜的诊疗应当在达到手术标准的区域内进行,并按手术区域要求进行管理。

5、工作人员清洗消毒内镜时,应当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包括工作服、防滲漏围裙、口罩、帽子、手套等。

6、内镜及附件如活检钳等的数量,应与接诊病人数相适应,以保证做到一患一灭菌

7、基本清洗消毒设备:专用流动水清洗消毒槽4-5槽(水洗槽、酶洗槽、清洗槽、消毒槽加盖、冲洗槽)、负压吸引器、超声清洗器、高压水枪、干燥设备、计时器、通风设施等

内镜室的基本管理要求

1、负责内镜清洗的工作人应严格按照卫生部2017年颁发的《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要求,认真好内镜的清洗、消毒、储存及管理工作,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2、从事内镜诊疗和内镜清洗消毒工作人员必须接受相关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熟悉掌握内镜的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

3、工作人员在诊疗清洗消毒过程中,要增强防护意识,戴好防护用品,严格技照标准预防原则进行各项操作

4、建立各类内镜清洗消毒登记本,登记内容齐全:并按要求定期做好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消毒液浓度监测,并做好各项监测记录。

5、院感科负责对全院内镜的清洗消毒质量及储存方法进行监督管理。

6、每日工作结束后,必须按《内镜规范》要求对内镜清洗消毒的设备,物品和环境进行彻底清洗消毒,待备用。

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灭菌的原则

1、凡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者经外科切口进入人体无菌腔室的内镜及附件,如腹腔镜、关节镜、脑室镜、膀胱镜、宫腔镜等必须灭菌

2、凡穿破粘膜的内镜附件如活检钳、高频电刀等必须灭菌。

3、凡进入人体消化道、呼吸道等与粘膜接触的内镜如喉镜、气管镜、冒肠镜等应按照《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高水平消毒。

4、内镜及附件用后应立即清洗、消毒或者灭菌,清洗消毒、灭菌时间应当使用计时器控制。

5、禁止使用非流动水对内镜进行清洗。

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灭菌流程表

水洗

软式内镜的清洗消毒方法与步骤

一、软式内镜的清洗步强、方法及要点包括

1、使用后立即用清洗液去除附着于内镜的污染物。再用流动水彻底清洗,除去血液、粘液等残留物资,并擦干。

2、将擦干后的内镜置于多酶洗液中浸泡刷洗,时间按使用说明

3、彻底清洗内镜各部件,管腔应当用高压水枪彻底冲洗,可拆卸部分必领拆开清洗、并用超声清洗器清洗5-10分钟

4、器械的轴节部、弯曲部及管腔内用软毛刷彻底刷洗,刷洗时注意避免划伤镜面

软式内镜的消毒或者灭菌方法及要点包括

1、适用于压力蒸汽灭菌的内镜或者内镜部件应当采用压力蒸汽灭菌,注意按内镜说明书,要求选释温度和时间

2、环氧乙烷灭菌方法适用于各种内镜及附件的灭菌,3不能采用压力苏汽灭的内镜及附件可使用2%碱性戊二醇浸泡10小时灭菌,4,达到消毒要求的硬式内如镜、阴道镜等,可用消毒20分钟的方法

5、用消毒液进行消毒、灭菌时,有轴节的器械应当充分打开轴节,带管腔的器械腔内应充分注入消毒液。

6、采用其它消毒剂、消毒器械必须符合《消毒管理办法》的规定。具体操作方法严格按使用说明。

7、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消毒的硬式内镜,消毒后应当用流动水冲洗干净,再用无菌纱布擦干。干燥保存。

8、灭菌后的内镜及附件应当按照无菌物品储存要求进行储存。

内镜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

一、消毒剂浓度必须每日定时监测并做好记录,保证消毒效果

二、消毒后的内镜应当每月进行生物学监测并做好监测记录;灭菌后的内镜应当每月进行生物学监测并做好监测记录。消毒后的内镜合格标准为:细菌总数&1t;20cfu/件,不能检出致病菌;灭菌后内镜合格标准为:无菌检测合格。

三、采样方法:检测采样部位为内镜的腔面。用无菌注射器抽取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缓冲液,从待检内镜活检口注入,用15ml无菌试管从活检收集,及时送检,2小时内检测。

四、使用酸性氧化电位水全自动消毒机时必须在氧化还原电位(orp)≥1100mv,酸性水ph值≤2.7及酸性氧化电位水中含有2560mg/1有效氯的条件下进行操作。

内镜室护士工作职责

内镜室护士工作职费

一、负责指导和监督内镜室工作人员严格执行标准预防的原则,正确防护,有效预防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

二、熟悉掌握内镜清洗、消毒、储存的工作程序及要求,熟练掌握内镜清洗消设备的操作规程、程序、性能及注意事项,确保内镜安全使用。

三、工作中正确掌猩内镜持镜和悬挂法,对内镜和附件要轻拿轻放,避免意外损害

四、负责使用、维护、管理好清洗、消毒的各种设施及设备,定期检查保养,设备出现故障要及时检修

五、做好各类内镜的清洗、消毒登记工作,登记内容包括:就诊病人姓名、使用内镜的编号、清洗时间、消毒时间以及操作人员姓名等事项。

六、按《内镜规范》要求每月对消毒后的内镜进行生物学监测:每月对灭菌后的内镜进行生物学监测;消毒剂的浓度必须每日定时监测并做好各项监测记录,保证消毒效果

七、每日工作结束后,必须对吸引瓶、吸引管、清洗槽、醇洗槽、冲洗槽内镜清洗消毒的设备按《内镜规范》要求,底清洗消毒,待备用,每日对室内环境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地面和物品用500mg/1含氯消毒剂进行拖擦。

内镜室管理制度

内镜室是内镜检查操作的场所,为使内镜检查顺利进行减少并发症,避免差错事故,保证患者安全,特定如下制度

一、内镜检查必须保持环境安静整洁,室内严禁吸烟及高声谈笑

二、检查前须核对检查申请单,注意有无检查禁忌症,对待病人态度应和语亲切,关心体贴,做好术前的宣传解释工作,尽量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

三、工作人员在进行检查操作时,必须严肃、认真、细心,以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对待每一位病人,检查过程中必须思想高度集中,即要认真检查脏器的病变,又要注意患者的反应,注意保护性医疗制度

四、检查完毕,应当向患者嘱咐术后注意事项,根据患者的病情及检查结果,指导患者与有关临床科室进一步作相应的治疗和处理。

五、内镜检查时除个别危重病人或行动不便的病人,需家属陪护外,其他情况非本室人员一律不得进入内镜操作室。

六、做好日常登记预约工作,内镜检查的预约时间,应由内镜室护理人员负责。若病员因故需要更改检查日期(如提前或推迟)者,须事先通知内镜室护理人员,以便作相应调整

七、所有内镜检查申请单必须交费后方能登记预约,不得赊欠

八、负责登记预约的护理人员,在患者或家属预约时,必须作好内镜检查的各项术前准备的交待解释工作,以保证内镜检查的顺利进行

九、逐日登记检查人次,各种内镜的使用次数,按时上报各种统计报表。

十、每次内镜检查结東后,必须整理好各种器械、物品,并作好内镜室的卫生工作,使内镜室始终保持整齐、清洁。

十ー、各种检查记录应保管员好,建立档案,经过批准和登记手续后才能借出。

内镜室制度

内镜室仪器保养制度

内镜是一类精密、贵重的光学和电子仪器,使用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切实执行其保养维护制度,具体到严、查、细、净、冲、存

1、严:即严格的管理制度。建立仪器的操作规程,建立仪器的使用维修登记档案.并由专人负责:禁止不熟悉仪器性能者使用仪器

2、查:即术前要对电路各部分及仪器各部件认真细致检查,看电路、导线接触是否良好,电压是否合乎要求,仪器各部件性能是否正常,内镜是否有渗漏现象。使用中要严格按仪器操作规程使用;使用后要依次关掉各电源开关,最后要加盖仪器防护盖(防水、防尘)。

3、细:即细致。在进行安装、操作、洗涤内镜时须轻拿、轻放、轻取、轻操作:洗涤内镜时要稳当,切勿让内镜碰撞与过度扭曲,以免损坏内镜。

4、净:即洁净。内镜及其附件要严格按2017版清洗消毒规范要求清洗消毒或灭菌储存

5、冲:即冲洗。内镜及附件在“净”的基础上,为了防止气水堵塞,要尽可能多冲洗送气、送水管道。对做完胃潴留、肠道清洁不良、消化道出血、活检患者、内镜检诊时间较长者勿必彻底进行冲洗。对做完一般病人按规范时间进行冲洗,6、存:即保存。内镜使用后要规范保存。要求当天使用后,内镜均要在彻底清洁、消毒、干燥、保养(测漏、头端无水酒精擦拭、镜身无水酒精擦拭、按扭上油等)后储存于专用镜柜(悬挂、稳妥),并定时开启紫外线消毒。

内镜室工作制度

1、接诊病人要做到首诊负责制,要密切结合临床,注意患者的轻、重、缓、急;对急重症患者优先诊疗,确保“急诊绿色通道”。需预约时间的检查应详细交待术前注意事项

2、认真履行岗位责任制和各类人员职责,做到既有明确的分工,又能充分的协调与配合

3、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规章(如内镜的操作规程、内镜清洗消毒规程、内镜质控措施、内镜消毒监测及保养护等):接诊病人时,要查问病史,体查,审查申请单是否符合规范,掌握禁忌症;内镜诊疗时应认真负责。操作力求轻巧、细致、全面,严防并发症

4、术后按规范清洗消毒内镜;按规范及时填发报告,对做粘膜活检病理者,术前应亲自过问病理检结果,以便修正最初的诊断,必要时可进行复查,或作其它检查,直至明确诊断为止。

篇3:内窥镜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关键词:换药室,感染危险因素,医院感染,预防措施

换药室是基层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部位, 是处理患者手术切口及创面的场所, 如果空气质量低, 环境不符合基本要求等可增加医院感染的机会;换药虽然是医院中最常见的技术操作, 也是最容易疏忽的操作。换药操作执行的好坏, 直接影响到治疗质量, 如果操作不严格, 会直接造成病原微生物的传播, 引发医院感染的发生, 给患者造成不应有的痛苦及经济损失。因此加强基层医院换药室的质量管理, 对于促进患者的康复, 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基层医院换药室易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1.1 医护人员方面:

(1) 操作不规范。由于直接接触患者的伤口和血液、分泌物等, 感染病原菌机会很大, 极易造成医院感染[1]。医务人员技术不精, 无菌观念淡薄, 操作不规范, 没有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 尤其是进行插入行换药时, 消毒不严格, 工作马虎敷衍, 可直接将病原体带入患者体内, 造成严重的医院感染。 (2) 缺乏自身防护和对患者的保护意识不强。换药人群中存在大量乙型肝炎、梅毒等血源性传播疾病患者, 在处理伤口过程中也可能引起医务人员的自身感染, 工作忙碌增加了锐器伤的概率。医务人员在自身处在传染性疾病或者在手术前为感染伤口或者隔离伤口换药。

1.2 空气中致病微生物的存在:

(1) 空气中的尘埃附着许多病原微生物, 随着空气流动而传播。由于每天到外科换药室处置的人员众多, 病情复杂, 医务人员和患者频繁出入换药室, 带入换药室空气中的病原菌种类繁多, 换药后医护人员没有及时的进行空气消毒。 (2) 消毒空气的紫外线灯管强度低于70μW/cm2时没有及时的更换, 或者是其他空气消毒设备消毒时间不够, 没有达到消毒的效果。

1.3 换药室布局不合理。

各种区域划分不严格, 不合理, 无菌区与有菌区没有明显标志, 无菌物品放在有菌区域内, 造成无菌物品的污染。

1.4换药室物品管理不到位。

换药室内各种物品不清洁, 用后器械管理不当, 消毒液、洗手液使用不规范等。

1.5 无菌物品管理方面。

由于无菌物品及溶液的有效期没有严格的掌握, 或者给患者处置前已经过期, 在使用前没有经过严格的检查, 从而引起医院感染。

1.6 疾病方面。

由于换药的患者病情不同, 伤口种类多样, 操作者没有严格地将无菌伤口与污染伤口分开处置, 直接造成病原菌的污染与扩散, 引发医院感染。

1.7 医疗废物管理不当。

医院废物中含有大量的细菌和病毒, 处理不当, 导致细菌的传播和锐器的误伤。

2 基层医院换药室医院感染的预防措施

2.1 加强对医务人员管理:

(1) 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知识掌握多少和对医院感染重要性的认识程度, 直接影响对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通过培训使医务人员提高对医院感染重要性的认识, 使医务人员具有高度的责任感, 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严格地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熟练地掌握各种造成医院感染的因素的处理方法, 通过实践, 养成善于积累与总结经验的良好习惯, 为各项工作制度的完善提供科学的依据。 (2) 加强医务人员自身防护管理, 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医务人员进入换药室应衣帽整洁, 操作时应戴口罩, 帽子及手套,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室内设置流水洗手的设施, 配备洗手液、擦手纸等用品, 操作前后要要严格执行手卫生的操作规程, 避免手污染造成的医院感染。 (3) 严格无菌操作。从开始取料到换药结束, 都应该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2.2 保持换药室的空气清洁卫生:

(1) 在季节和天气允许情况下, 每日上下午各通风一次, 每次至少30 min。 (2) 空气消毒机每天消毒两次, 消毒时间按照产品使用说明书。每周对消毒机和空调机的过滤网进行清洗[2], 每周用清水擦拭机外壳一次。 (3) 换药室卫生清洁用具要分室专用, 做好标识, 坚持每日湿式清扫两次, 保持室内清洁, 防止尘土飞扬, 处置后的地面、操作台及时清洁消毒, 防止血液、体液、分泌物的污染, 实行每周彻底清扫一次。 (4) 每半年对紫外线灯管强度进行监测, 发现强度低于70μW/cm2或者使用时间超过1000 h及时更换, 每月对外科换药室进行空气质量监测, 不合格及时查找原因, 直至合格。

2.3换药室的布局应做到合理科学, 设置在阳光充足, 通风良好的地方。

严格“三区”划分, 标记明显, 改进换药室的环境设施, 划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 并标记明显[3]。

2.4 加强换药室物品的管理:

(1) 换药室车、托盘、桌、柜、门窗及换药床保持清洁, 无血迹分泌物, 每日用500 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 (2) 使用液体皂液, 取消固体肥皂, 对于启用的手消毒液, 要标明启用日期, 失效时间。 (3) 患者用后的各种穿刺及手术器械, 操作者应戴手套即刻将器械上的血液、体液等污染物冲洗干净, 再交回供应中心进行清洗消毒灭菌。被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不明原因的传染病原体污染, 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按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有关规定执行。 (4) 含氯消毒液现用现配, 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 h。 (5) 冰箱外观清洁无尘, 内部物品摆放整洁, 无私人物品及过期药品。

2.5 加强无菌物品管理, 杜绝无菌物品过期。

(1) 无菌物品储存柜保持清洁, 每周用消毒液认真擦拭。无菌物品、清洁物品、清洁用品、污染物品、待消毒物品严格区分, 分开定位放置, 标识明确。 (2) 进入体内无菌组织、器官或接触破损皮肤黏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无菌水平。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伤性的医疗器械, 器具必须一用一灭菌, 凡接触皮肤和黏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须达到消毒要求。 (3) 换药时开启的无菌物品还需继续使用时, 按无菌要求做妥善处理, 并标明开启时间, 在有效期内使用, 无菌物品 (棉球纱布等) 一经打开超过24 h后不得使用, 提倡小包装。 (4) 盛放非一次性使用的碘酒、乙醇的容器等, 密闭保存, 每周更换2次, 容器每周灭菌2次, 一次性的小包装的瓶装消毒液, 使用时间不超过7 d。

2.6 各种换药操作应严格按照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依次进行。

特殊感染伤口如炭疽、气性坏疽、破伤风等应诊室或病室就地隔离, 处理后进行终止消毒, 不得进入换药室, 以免造成病菌的大面积传播。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应按照先清洁伤口, 后感染伤口依次进行。

2.7 医疗废物的管理。

严格按照《医疗废物分类目录》进行分类收集, 每天产生的医疗废物由医院统一回收后交给医疗废物集中处理单位进行处理。严禁重复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和一次性医疗器械。医疗废物垃圾桶每周清洁消毒。

2.8

发现患者手术部位切口感染时, 经治医师或者科室应及时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 并及时留取标本, 做好相关病原学检测。

3 结论

通过加强对基层医院换药室的质量管理, 从2013年~2014年, 使手术部位感染率从2.9%降到了2.1%, 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从1.2%降到了0.17%。不难体会到基层医院医务工作者严把换药室质量关的重要性, 严格规范的管理, 才能有效的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刘彩霞, 罗莉.换药室在预防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作用探讨[J].医药论坛杂志, 2010, 31 (18) :100-101.

[2]张美银.人流室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2010, 7 (4) :55.

篇4:内窥镜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关键词】门诊输液;医院感染;管理

门诊输液室是医院的一个窗口,其特点是患者流动性大,是患者进行输液的场所,也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我院自2005年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以来,在探索中开展医院感染管理工作,2009年开始加强对门诊输液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力度,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1医院感染危险因素

1.1布局不合理医院业务用房条件有限,输液室分区不明显,患者直接进入注射区域,人流反复交叉。

1.2空气质量差我院是妇幼专科医院,门诊输液的病人以患儿居多,每例患儿由2名或3名家属陪同,据统计门诊输液的患者中患呼吸系统疾病比例占60-70%,加上门诊输液室空间小,人群密度高,空气质量较差。护理人员如果不能及时开窗通风或者通风不够,就会使有害微生物繁殖、生长[1]。

1.3无菌观念淡薄部分护士无菌观念不强,没有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不能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带,甚至进行无菌操作不带帽子口罩。这种不正确的意识和操作只会增加医院感染概率。

1.4职业暴露风险日常工作中,临床护士是发生锐器伤,感染血液性传播疾病的高危人群。由于门诊患者短时间在门诊输液室停留,护士对患者详细病情并不了解,患者是否患有传染性疾病或是否正处于一些疾病的潜伏期等情况一无所知[2],假如护士的防护意识不强,防护知识欠缺和在操作时没有落实防护措施,可导致发生职业暴露,导致感染,将会对门诊输液室护士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威胁。

1.5手的传播手卫生对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有很大影响,临床上由医护人员的手传播细菌造成的医院感染约占30.0%[3]。门诊输液室的护士往往认为工作忙不过来,手卫生可以放松。另外担心频繁洗手或使用快干手消剂容易引起皮肤过敏,粗糙、皲裂。繁忙工作中不能自觉遵守手卫生规范,对每接触不同患者后进行洗手意识不强,控制交叉感染意识淡漠。

2实施管理

2.1建立健全门诊输液室的各种制度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等要求,结合实际,制定了相应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手卫生制度、一次性物品使用管理制度、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标准操作流程等。并根据新的规范或要求进行及时修订,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医院感染管理科、护理部每月不定期进行督查指导,及时反馈,持续改进。

2.2合理的对门诊输液室进行布局改造虽然医院业务用房条件受限,但医院还是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要求,对输液室进行合理分区,设置配药间,接药台,皮试处,注射区、手卫生设施等,并随着工作流程的优化进行了两次改造,减少人流交叉,使门诊输液室在布局上尽可能符合医院感染的要求。

2.3加强环境卫生的管理我们要求门诊输液室經常性的开窗通风,保持对流,使室内温度保持在18℃-22℃,湿度50%-60%,让患者感觉舒适。每日下班后进行紫外线消毒1-2次,每次60min。每天上班前下班后清洁员对地面进行湿式清扫,遇到污染即刻清理并消毒,拖把分区使用,用后用消毒剂清洗消毒晾干备用。所有桌面、台面、输液椅等物体表面均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护士长加强日常监督,定期对门诊输液室整体环境卫生进行评估,督促做好每周进行大清扫一次,保障输液室处于整洁状态。

2.4优化工作流程

2.4.1接药患者只需在接药台把药交给负责接药的护士,然后在大厅等候,护士核对后交给配药室。

2.4.2配药配药护士衣帽整洁戴口罩,配药前先用流动水清洗双手或快速手消剂进行手消毒,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并有较强的慎独精神。工作过程保持台面整洁干燥。实行专人加药,现用现配,合理安排加药顺序和时间,一人一针一管,严禁重复使用注射器。加药后用无菌盘从传递口传出。严格限制配药间的人员数量和流动。

2.4.3输液输液护士按照标准预防进行防护,衣帽整洁戴口罩。注射处及治疗车均配备快速手消剂,止血带一人一用一消毒,每接触完一位患者后及时的清洗双手或用快速手消剂进行手消毒。穿刺不成功时,更换独立包装的一次性穿刺针头,严禁反复使用原针头,这样可以有效预防静脉炎的发生。

2.4.4巡视在门诊输液室中,患者比较多,护士要加强巡视,在巡视时进行健康宣教。使病人或家属了解一些预防医院感染的基本常识。对患儿及家长尤其做好手卫生及保持环境清洁卫生的宣教,避免出现随意让患儿就地大小便的情况。如果患者是易感人群,对这类患者进行有效的隔离,以免发生交叉感染。对于特殊时期人员大量的流动,要进行有效的限制,防止过于密集的人群,由于病菌是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传播的,所以,要进行积极的防控[4]。

2.5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医院感染管理科加强对全体医护人员的培训,科室也将医院感染相关内容列入科内培训与考核中。加强新上岗、在岗、实习的护士对医院感染知识的认识和掌握。特别是强调无菌观念、手卫生制度及职业防护等。从洗手指征、洗手方法到监测结果对比,加深医务人员对洗手重要性的认识,最终养成良好的手卫生习惯,有效地切断传播途径。培养护士细心、沉稳的工作习惯,忙而不乱,掌握并运用标准预防的原则,正确使用锐器,在工作中有效地实施自我防护。对保洁员进行也定期进行培训,使她们掌握洗手方法,一定的消毒隔离知识和方法,遵守清洁、消毒、隔离及保洁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提高控制医院感染意识。

2.6认真落实消毒隔离措施科室要认真落实预防医院感染的各项消毒隔离措施,医院感染管理科和护理部定期督查,护士长对保洁员的工作要进行监督和指导,保证工作质量。要求护士、保洁员掌握常用消毒剂的使用方法,正确配置使用消毒剂,并做好相应监测。按照医院规定的消毒剂使用期限,做到使用前注明启用时间,及时更换。规范一次性医疗用品的使用和管理,存放必须清洁干燥,符合要求。

2.7规范医疗废物的管理经过培训,强调医疗废物正确处置的重要性和责任意识,门诊输液室对医疗废物严格分类,规范了利器盒的应用。对一次性医疗用品外包装进行合理收集,保持了配药间的整洁,输液器用后就地分类,放在定点区域,护士进行有利器的操作时保持注意力集中,防止在处置环节发生针刺伤,输液器的针头用剪刀剪去放置于利器盒,注射器与针头不徒手分离,也不要求必须分离。盛装医疗废物的容器满3/4时清洁员及时收集交暂存处,清洁员在处理医疗废物时做好防护,认真填写登记表和交接表。

3讨论

虽然医院业务用房条件有限,门诊患者和陪同看病的家属多,输液室人员流动大。通过对门诊输液室进行合理的布局改造,优化工作流程,加强环境卫生的管理,加强培训监督,落实消毒隔离措施,规范医疗废物的管理后,不断地进行质量控制持续改进,落实到细节,增强了我院门诊输液室护士的窗口意识、无菌观念、慎独精神、提高了标准预防意识,手卫生理念和洗手依从性,环境卫生明显改善,有效地降低医院感染的风险,让门诊输液室更好的服务于患者。

参考文献

[1]张玉琴.医院感染控制中存在的护理管理问题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学杂志,2011,12(27):44-45.

[2]卢桂存,卢宝珍,孟瑞芳.实施环节管理提高门诊输液室医院感染管理质量[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5):1122-1123.

[3]孙立新,冯伟,熊建球.医务人员洗手的效果监测[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7):958-959.

篇5:内窥镜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

1.室内布局合理,清洁区、污染区分区明确,标识清楚。设有流动水洗手与干手设施。

2.工作人员进入室内时应衣帽整洁,无菌操作时应戴口罩,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操作前后均应洗手或消毒。必要时带无菌手套。

3.室内保持清洁、定时通风:每日2-3次、每次15-30分钟。采用湿式清扫,拖布固定使用。操作台面每日清洁后用消毒液擦拭。消毒机消毒每日1-2次,有记录,遇污染时随时消毒。4.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要分开放

置,物品柜及灭菌物品要标识清楚。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一次性使用无菌物品使用前应检查小包装有无破损、失效,使用按规定处理,不得重复使用。

5.无菌物品中的容器和敷料等,打开时注明开启时间,尽量使用小包装。打开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6.碘酒、酒精密闭保存,每周容器更换灭菌2次,每日更换消毒液,有启用日期,使用后随时加盖。独立包装的消毒剂按厂家说明进行管理。7.抽出的药液、开启的无菌液体须注明开启时间,超过2小时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酶超过24小时不

得使用。

8.治疗车上物品应排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进入病室的治疗车、换药车应配有快速手消毒剂,每治疗一个病人应洗手或消毒。9.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吸乳器等,用后进行清洁消毒、干燥保存并注明消毒日期。湿化液使用无菌水。止血带一人一用一清洁或消毒。10.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应按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依次进行,做好标准预防,特殊感染伤口和炭疽、气性坏疽、破伤风等就地严格隔离,处置后进行严格消毒,不得进入换药室。

11.为特殊感染患者换药时应戴无菌手套,脱去手套后应洗手或消毒,器械应专箱密闭运送,标识明确。12.医生当日有手术时,术前不应为感染性伤口、隔离伤口换药。13.医务人员如发生锐器伤或职业暴露时应立即按《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标准操作规程》进行局部处理并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组织评估、预防和随访。

篇6:医院临时留观室的管理制度

1.不符合住院条件,但根据病情需要急诊留观的患者,可在急诊科观察室进行留观。病情危重的`患者,应立即收入抢救室抢救。

2.急诊留观时间不得超过72小时。留观超过72小时,病情未见好转者,应报告科主任研讨进一步诊疗方案。

3.急诊科医务人员须加强留观患者的病情观察及检查治疗,做好交接班,并按照规定书写留观病历记录。

4.对于符合住院条件的患者,急诊科应积极与住院部联系,及时将患者收住院治疗。

篇7:基层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新)

1、认真贯彻医院感染相关法律、法规,认真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2、每月进行一次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并做好记录。

3、开展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每月向区县院感质控中心上报医院感染监控指标

4、开展医院感染重点科室、重点环节的管理,每月检查规章制度执行情况,对存在问题进行整改,对整改后效果进行评价。

5、拟定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成立文件,指定专人负责医院感染质控中心监控平台的信息

6、逐步完善医院感染管理信息化。

(二)医院感染教育与培训制度

1、医院每月组织一次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培训内容要结合医院工作实际,做好签到记录。

2、医院职工每次参加培训记学分1分,医院对每位职工建立学分登记表,每年每人不少于10分。

3、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成员每年参加质控中心举办的培训班,参加上级主管部门举办的学习班,每年学分不少于3分。

4、每年组织一次医院感染知识考试,成绩80分合格,不合格进行再培训,补考合格。

5、建立医院感染教育与培训软件卷宗。

(三)医院感染病例监测与报告制度

1、开展医院感染发病率监测,临床医生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填报医院感染病例登记卡,上报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专(兼)职人员,由专(兼)职人员每月统计后上报区县院感质控中心。

2、开展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监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每月抽查出院病历进行检查,发现医院感染病例进行补报,并提出整改意见进行整改

3、监测资料归在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执行软件卷宗。

(四)医院清洁卫生管理制度

1、医院指定地点建立拖布清洗池,在拖布清洗池旁边设置拖布架或挂钓。禁止各科室将拖布放置室内,禁止将拖把倒立。

2、医院卫生洁具质量便于清洗、消毒,禁止用鸡毛、桔杆等材质的卫生洁具。

3、建议与有资执的保洁公司签定保洁合同,保证清洁卫生质量。

4、地面清洁:过道每日拖3次(8:00;11:00;15:00),室内每日2次,上、下午各1次。每日1--2次更换垃圾袋。

5、物体表面清洁:每天上、下午各1次。

6、病区内床头柜、床单元清洁与消毒:每日用消毒桌巾擦拭(250—500mg/L含氯消毒剂),一桌一巾,一床一巾。

7、卫生间清洁与消毒:每日更换卫生间生活垃圾袋,地面用挂在卫生间的专用拖布清洁地面,用除垢剂清洁便池。

8、每次做完清洁卫生后,立即清洗、消毒卫生洁具、桌巾,晾挂在固定的位置,待干。

9、各区域负责人每天检查卫生,做好记录。负责保洁管理的人员每周检查卫生,做好记录,对存在问题并提出整改意见进行整改。

(五)医院消毒制度

1、医院病区治疗室、外科手术室、计划生育手术室、预防接种室进行空气消毒,购置人、机共存的空气消毒机,建立空气消毒记录。

2、病区治疗室、外科手术室、计划生育手术室、预防接种室指定当班人员每日进行物体表面消毒,建立物体表面消毒记录。

3、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人员每周进行一次检查,对存在问题并提出整改意见进行整改。

(六)消毒药、械管理制度

1、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确定医院使用消毒剂种类,物体表面消毒剂、皮肤消毒各选1--2种,每年一次讨论决定是否更换。

2、空气消毒设备使用人、机共存的空气消毒设备,保证对人、设备无损害。

3、紫外线灯管要定期监测强度,不符合要求的及时更换。

3、消毒剂、空气消毒机证件保存至使用期内。索“卫生部许可批件”、“企业生产许可证”、“企业营业执照”。

4、建立电子档案和卷宗。

(七)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制度

1、医院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由医院统一购置,各科室不得随私自购置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

2、一次性医疗用品证件保存至使用期及效期内。索“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企业生产许可证”、“批检报告”。

3、设置一次性医疗用品库房,上架存放,离地20cm、离墙5cm、离顶50cm。

4、一次性用品不得复用,使用后按照医疗废物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置

5、建立电子档案和卷宗。

(八)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制度

1、医疗机构在诊疗场所配手卫生设施。

2、手卫生设施包括水池、非手触式水龙头、流动水、洗手液、干手纸巾、垃圾桶、洗手图。

3、接触患者前、无菌操作前;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环境后、接触废物后必须洗手。在无明显污染情况下可用快速手消毒液消毒双手。

4、六步洗手法人人掌握,考试合格。

5、每季度开展手卫生知识培训一次,开展手卫生依从性监测一次。

6、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每月检查一次,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意见进行整改。

(九)隔离制度

1、医疗机构的建筑用房区域划分要符合医院感染控制要求。

2、医疗机构统一购置合格的医用防护措施,各科室不得私自购入使用。

3、医务人员在执行诊疗操作时要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并依据诊疗病种的不同实行额外预防。

4、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每月检查一次,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意见进行整改。

(十)重复使用手术器械管理制度

1、重复使用的手术器械必须是区域化消毒供应中心供应的无菌包,不得私自进行消毒灭菌处理。

2、无菌包放置在无菌物品柜或无菌物品箱内保存。

3、无菌包在效期内使用。

4、使用后器械在自来水下冲,冲后无明显血迹,再用使用后包布简单保护放入使用后物品箱内,交消毒供应中心回收进行处理。

5、外来手术器械不得直接进入手术室,应送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灭菌后方能使用。

6、植入物需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十一)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1、医疗机构必须购置专用医疗废物桶、利器盒。

2、设置医疗废物暂存处,标识清楚,防盗、防鼠、防蚊。

3、各科室建立医疗废物分类登记本,暂存处建立医疗废物收集登记本、与特垃公司交接登记本,各村卫生站医疗废物交接登记本。

4、医疗废物分类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定,分为感染性、损伤性、药物性、化学性、病理性五类,基层医疗机构药物性(玻璃瓶、输液瓶)、化学性、病理性医疗废物很少有,少量的可以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理纸盒、未污染的一次性用品包装袋不属于医疗废物,按生活垃圾处理。

5、感染性医疗废物包括:使用后棉签、敷料、注射器、输液器、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等,放入医疗废物桶内。

6、损伤性医疗废物包括:注射针、输液针、缝针、刀片、安瓿等。

7、所有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要求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投放。

8、对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必须上报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人,并采取紧急处理措施。

9、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人每周对医疗废物各个管理环节进行监督、检查。

10、医疗废物暂存处每日清洁、消毒地面,并做好消毒记录。

(十二)医院污水管理制度

1、污水处理器正常运行,做好运行记录,每日监测余氯含量,做好记录。

2、未购置污水处理器的医疗机构各种废水肺炎及感染性液体等在排放前需进行消毒处理。

3、医疗机构指定的负责人每周进行检查。

(十三)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清洁卫生:每日早晨、每台手术结束后由护士做手术室清洁卫生,其它区域由卫生员每天做卫生。每周末手术室所有工作人员参与手术间室大卫生。

2、空气消毒:术前30分钟开启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术后关闭空气消毒机。接台手术清洁卫生做完后继续开启空气消毒机15分钟方可进行下台手术。

3、物体表面消毒:清洁卫生结束后用250~500mg/L含氯消毒剂擦试物表,仪器用75%酒精擦试表面。感染手术在手术结束后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试在地面、物表,仪器用75%酒精擦试表面。

4、使用后物品、医疗废物处理:每台手术结束后,做好手术布类、器械、医疗废物的分类处理工作,使用后器械放入使用后物品收集箱内,布类放入污衣袋内送洗衣房,医疗废物放入医疗废物收集箱内送医疗废物暂存点。

5、医务人员出入室管理:非手术工作人员严禁进入手术室,更鞋处鞋必须入柜,更衣处衣服必须入柜,工作人员严禁穿病区工作服进入手术室,手术室工作人员严禁将手术衣穿出手术室。

6、卫生员职业防护管理:卫生员进入手术室必须更鞋、戴一次帽子、口罩、穿干净工作服,工作服每日更换,做清洁卫生、接触污物必须戴橡胶手套,脱手套后洗手。

7、手术患者管理:患者进入手术室穿干净病员服,戴帽子。

8、患者皮肤准备:择期手术患者术前沐浴,需要备皮的患者进入手术室术前由护士备皮。

9、预防患者术中发生低体温:手术间温度控制在24℃±2,湿度控制在50~60%,术中监测皮温,不低于36℃,术中所用静脉输液、切口冲洗液、会阴冲洗液均要在恒温箱内保持恒温。

10、控制血糖:高血糖患者空腹血糖控制在8mmol/L以下才可做手术,术中由护士监测血糖,手术时间超过2小时的患者要监测血糖。

11、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择期手术患者术前30分钟~2小时在手术室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1次,手术超过2小时追加1次。

12、无菌包二维码标识卡贴在病历上。

13、定期对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等进行消毒效果监测。

(十四)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清洁卫生:每日7:00、14:00拖地、打帚厕所,每日8:00、11:00、13:30、16:30、20:00拖过道,随时保洁,保持病区整洁。

2、物体表面消毒:每日8:30前消毒病房内物体表面,床头柜一桌一巾消毒,物品放置整齐、规范。

3、病房开窗通风,保证空气流通。

4、病人床单、被套、枕套每周更换一次,枕芯、棉褥、床垫在病人出院后进行床单元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立即更换。

5、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安置,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

6、换下的布类物品不在病区内清点,立即放入污衣袋内,由洗衣房收回清洗。

7、科室产生的医疗废物分类放置,按感染性、损伤性分别放入医疗废物桶内,利器 放入利器盒内。医疗废物交医疗废物暂存点暂存,科室与暂存点工作人员做好交接登记。

(十五)治疗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室内墙面砖上顶,配空气消毒设施,温度湿度适宜。配备操作台、液体及药品柜、无菌物品柜。

2、治疗车上挂快速手消毒液,上层放置清洁物品,侧面挂锐器盒,下层配医疗废物桶、生活垃圾桶。治疗车下层桶内产生的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立即清理,不在治疗内停留。治疗室内不设医疗废物桶。

3、医疗废物、生活垃圾在污物处置间进行处理,污物处置间设置感染性医疗废物桶、利器盒、生活垃圾桶,设置消毒液配制桶、消毒剂、消毒液浓度测拭纸、消毒巾。

4、进入治疗室戴帽子、口罩。

5、每日进行空气消毒,空气消毒前进行物体表面消毒,并做好消毒记录。每日上、下午做清洁卫生。

6、使用的碘伏酒精等消毒液,大瓶包装的需倒入无菌容器中使用,每日更换一次;消毒液需注明打开日期及时间,有效期为30天,容器需注明打开日期及时间,每周更换两次。小瓶包装的碘伏酒精使用时需注明开启时间日期,使用时间7天。

7、病人使用的物品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无菌物品一人一针一管。

8、一次性物品脱外包装进入治疗室,无菌物品有效期内使用。

9、严禁治疗室里设小药房由护士按医嘱配药,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10、严禁在治疗室内进行门诊肌肉注射。

11、定期对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等进行消毒效果监测。(十六)检验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检验科是医院病原微生物集中的地方,隔离措施一定到位。

2、设置生活区和工作区,生活区放置饮水机、水杯等生活用品,检验材料库房。工作区设置大、小便、分泌物检验区;血液检验区。

3、检验区设置操作台,物品存放柜。清洁物品、无菌物品分类放置。

4、医疗废物桶处于密闭状态。

5、进入检验区穿工作服、戴帽子、口罩,接触患者前、后洗手或使用快速手消毒液消毒双手,接触大、小便、分泌物标本戴手套。接触标本后、脱手套后洗手。

6、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微量采血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片,静脉采血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

7、每日下午工作结束清洁、消毒物表、地面,清理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

8、定期对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等进行消毒效果监测。(十七)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清洁卫生:每日做室内清洁卫生。

2、空气消毒:每日清洁卫生后通风或配备空气消毒设施。

3、物体表面消毒:清洁卫生结束后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试地面、物表,仪器用75%酒精擦试表面。

4、配物品放置柜:无菌物品、清洁物品分开放置。

5、使用后物品处理:可重复使用物品、器械放入使用后物品收集箱内,交区域消毒供应中心处理。若未送区域消毒供应中心的口腔诊疗器械需在独立的清洗消毒间内进行,清洗消毒灭菌质量符合要求。

6、医疗废物处理:医疗废物放入医疗废物收集箱内交医疗废物暂存处。

7、工作人员管理:工作人员必须穿工作服、戴帽子、口罩、手套上班。上班前、下班前洗手,接触每位患者前、后洗手,脱手套后洗手,接触污物后洗手。

8、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口腔牙钻一人一用一消毒灭菌,配足基数,使用后集中消毒灭菌处理。

9、碘伏使用一次性包装碘复,使用时写开启时间和效期,使用时间7天。

10、严禁重复使用一次性口腔检查器械。

11、无菌包二维码标识卡贴在患者就诊登记本上,牙钻灭菌标识贴在患者就诊登记本上。

12、定期对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等进行消毒效果监测。

(十八)针灸理疗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配治疗车,治疗车上挂快速手消毒液,上层配无菌盘,侧面挂锐器盒,下层配医疗废物桶、生活垃圾桶。

2、使用的碘伏酒精等消毒液,大瓶包装的需倒入无菌容器中使用,每日更换一次;消毒液需注明打开日期及时间,有效期为30天,容器需注明打开日期及时间,每周更换两次。小瓶包装的碘伏酒精使用时需注明开启时间日期,使用时间7天。

3、病人使用的物品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无菌物品一人一针一管。

4、针灸针使用一次性针灸针,使用后放入锐器盒内,严禁重复使用。

5、配物品放置柜:无菌物品、清洁物品分开放置。(十九)计划生育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手术室总面积大于50m2,非限制区设病员通道、工作人员通道、术后休息间、卫生间、污物间;半限制区设办公室、清洁库房;限制区设洗手区、手术室、无菌物品存放间。

2、手术室大于20m2,地面、墙面、天花板及边角光滑便于清洁消毒,空气流通,光线充足,活动门,有纱窗。

3、清洁卫生:每日早晨、每台手术结束后做清洁卫生,每周末做大卫生。

4、空气消毒:术前30分钟开启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术后关闭空气消毒机。接台手术清洁卫生做完后继续开启空气消毒机15分钟方可进行下台手术。

5、物体表面消毒:清洁卫生结束后用250~500mg/L含氯消毒剂擦试物表,仪器用75%酒精擦试表面。

6、使用后物品、医疗废物处理:每台手术结束后,做好器械、医疗废物的分类处理工作,使用后器械放入使用后物品收集箱内,交区域消毒供应中心进行处理。医疗废物放入医疗废物收集箱内送医疗废物暂存点。

7、使用的碘伏酒精等消毒液,大瓶包装的需倒入无菌容器中使用,每日更换一次;消毒液需注明打开日期及时间,有效期为30天,容器需注明打开日期及时间,每周更换两次。小瓶包装的碘伏酒精使用时需注明开启时间日期,使用时间7天。

8、无菌包二维码标识卡贴在患者就诊登记本上。(二十)外科处置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设物品放置柜:无菌物品、清洁物品分开放置。

2、配治疗车,治疗车上挂快速手消毒液,上层放置无菌及清洁物品,下层配医疗废物桶、生活垃圾桶,侧面挂锐器盒。

3、配换药凳、体位架。

4、使用一次性清创缝合包、换药包。严禁重复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

5、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用后统一送消毒供应中心进行清洗消毒灭菌,严禁自行清洗、消毒灭菌外科器械。

6、使用的碘伏酒精等消毒液,大瓶包装的需倒入无菌容器中使用,每日更换一次;消毒液需注明打开日期及时间,有效期为30天,容器需注明打开日期及时间,每周更换两次。小瓶包装的碘伏酒精使用时需注明开启时间日期,使用时间7天。

(二十一)门诊注射室、预防接种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配置紫外线消毒灯,空调。

2、设物品放置柜:无菌物品、清洁物品分开放置。配治疗车,治疗车上挂快速手消毒液,上层放置无菌及清洁物品,下层配医疗废物桶、生活垃圾桶,侧面挂锐器盒。

3、每日进行空气消毒,空气消毒前进行物体表面消毒,并做好消毒记录。

4、使用的碘伏酒精等消毒液,大瓶包装的需倒入无菌容器中使用,每日更换一次;消毒液需注明打开日期及时间,有效期为30天,容器需注明打开日期及时间,每周更换两次。小瓶包装的碘伏酒精使用时需注明开启时间日期,使用时间7天。

5、预防接种、肌肉注射使用无菌物品一人一针一管。

6、一次性物品脱外包装进入接种室,无菌物品有效期内使用。(二十二)洗衣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医院须设置洗衣房,严禁保洁人员将医院布类衣物带回家中清洗。

2、工作人员必须穿工作服、戴帽子、口罩上班,上班前、下班前洗手,脱手套后、接触污物后洗手。

3、清洗间工作人员做好职业防护,戴橡胶手套,穿防水衣、防水围裙、防水鞋。

4、布类物品分类进行清洗,工作人员衣物、病人衣物分别在专用洗衣机内清洗;手术室带血布类单独进行清洗。

5、晾晒干后的布类进行分类、折叠、储存。

6、每日完成洗涤工作后做室内清洁卫生,清洁消毒洗衣机。(二十三)心电、超声检查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清理室内与工作无关的物品,保持室内整齐。

2、每日做室内清洁卫生。

3、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手卫生。

4、电极、超声探头每次使用后用75%酒精消毒。

5、超声探头一用一消毒或一用一更换隔离膜。每日工作结束后超声探头进行擦拭消毒。

6、每日更换检查床床罩。

篇8:血液透析室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1 临床资料

我院血液透析室于2013年3月-2015年8月共发生与院内感染100例,安排专门人员进行院内感染搜集以及整理,在此基础上进行危险因素调查和分类。

2 结果

2.1 危险因素调查

经临床资料分析和整理,显示危险因素包括易感因素、侵入性操作频率较高、重复使用仪器、环境因素、反复接受输血治疗、医疗垃圾。其中易感因素居于危险因素第一位。详见表1。

2.2 血液透析室的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2.2.1 易感因素

患者由于长期遭受基础疾病和原发疾病的折磨,身体机能明显下降,这个过程中由于水、毒素在机体内的长期堆积造成部分脏器功能出现异常,例如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慢性贫血等;另外身体抵抗力明显差于常人,特别是细胞的免疫力低下,在细菌侵袭情况下更容易发生感染。

2.2.2 侵入性操作频率较高

患者2-3d进行1次血液透析,且治疗周期长,过程中要置管、反复进行动静脉瘘管穿刺,对皮肤、血管损伤严重,再加之机体在外界暴露,给细菌入侵提供了机会;另外护理人员在进行无菌操作的同时并没有按照规定严格执行,也有部分患者操作熟练程度不够,在带给患者痛苦的同时也增加了发生与院内感染的机率。

2.2.3 重复使用仪器

患者数量较多,造成透析机在使用后未清洁完全就投入下一次使用,这种情况下消毒灭菌难度增加。在仪器消毒灭菌工作未做到位的情况下会导致细菌进入血液,最为严重是会造成艾滋病毒的传播,患者以及工作人员感染机率都较高。

2.2.4 环境因素

在血液透析环境和器械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乙型肝炎病毒,多数情况下仅靠肉眼可见并无血液污染,但不可忽视有存在乙型肝炎病毒的风险。

2.2.5 反复接受输血治疗

目前医院对献血人员的筛查仍然存在一定的漏洞,也不能否认部分人员疾病还处于潜伏期或者只能监测抗体,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发生院内感染的风险。

2.2.6 医疗垃圾

血液透析过程中使用的物品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血液污染,如果未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容易引起医院内发生交叉感染,如果任由其流向社会,后果更加严重。

肖远莉在《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预防与控制》研究中,采用调查分析法对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进行了总结和归纳,且提出了相对应的管控措施,其研究成果与本文相吻合,为本文做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3 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3.1 血液透析室的医院感染管理现状

3.1.1 管理者认识不到位

目前多数医院领导更加注重于谋取经济收益,造成科室内医师、护理人员以及患者比例严重失调,影响医务人员的规范操作以及手卫生依从性;再加之血液透析室属于专业性较强的科室,仪器设备特殊性高,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以及工程师进行设备检测以及维护,但是目前医院中多由医生、护理人员或者其他部门的工程师兼职,血液透析设备的质量安全以及有效运行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另外多数医院清洁卫生工作由物业公司人员负责,人员流动性大且综合素质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培训和管理的难度。

3.1.2 血压透析室规模与实际需求失衡

医疗技术不断进步,需要行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率也明显上升,导致终末肾病患者不断增加,多数血液透析室物资配置不到位,存在床位紧张缩小床单位以及使用仪器消毒不彻底等现象。

3.1.3 血液透析室设备更新跟不上需求

血液透析机配备不足。患者生存率提高,随之而来住院患者人数不断增加,目前多数医院血液透析室的设备数量明显跟不上需求,再加之对部分疾病的透析要求难以达到,迫切需求透析机本身性能的优化,这些都是医院血液透析室必须要考虑解决的重点问题。?水处理设备设计存在缺陷,且难以纠正。经调查部分医院的血液透析用水处理系统夜间并不运作,会造成供水管、膜元件中的水长时间无法流动,进而给细菌、毒素的侵袭创造了机会,且不利于系统后期清洗,陷入恶性循环之中。

3.1.4 医务人员院内感染控制意识仍需进一步加强

医务人员工作量大,没有过多的闲暇时间了解卫生部以及相关地区颁布的技术规范,院内感染控制系统知识更新后未及时进行相关培训,造成医务人员院内感染控制知识方面的脱节,进而影响控制管理效果。?工作人员防护工作不到位。有研究表明,经常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的工作人员感染发生率较高,在防护意识方面,护理人员重视率居于第一位,医生、技术人员、护工次之,可见血液透析室的防护工作没有做到位,存在较为明显的漏洞。?无菌操作不规范。由于医护人员配置与患者数量严重失衡,医护人员工作量明显增加,造成医护人员的各项操作简化,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发生院内感染的机率。

3.2 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3.2.1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成立专门的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由主要负责人带领小组进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建设,包括感染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职业安全防护制度、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手卫生制度、透析器复用操作制度、透析液和透析用水质量监测制度等,同时规范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工作流程,促进管理制度完善化、细节化、详细化,做到每个环节有人管,每个细节有规定。并在管理小组下设质量控制小分队,专门负责各种管理制度以及措施的实施和质量监督,同时将制度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汇总,讨论后确定针对性的措施进行问题解决,并对制度进行修改完善。

3.2.2 实现血液透析室合理布局

设三通道即医护人员通道、病人通道、污物通道,设普通透析治疗间(A区)及隔离治疗间(B区、C区),水处理间、库房、设更鞋处等。其中A区专门收治普通患者,B区透析间收治乙肝患者,C区透析间收治丙肝患者,隔离区用品专区专用,急诊患者专机使用。

3.2.3 强化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可先采用自制问卷对医护人员的医院感染知识了解程度进行调查,结合调查结果以及危险因素分析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培训方式要灵活多样,包括个别指导、举办讲座、发放宣传手册、建立微信公众平台等,在培训中不断更新医院感染管理知识,提高医护人员的业务水平及无菌观念,使其认识到血透室医院感染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在加强医院感染知识教育的同时应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从自我保护、预防感染的认识上升到“以患者为中心,一切为患者”。

3.2.4 制定血透室空气、水质监测等控制医院感染的对策

(1)血透室空气控制。工作人员要每天早晨上班前、下午下班后使用有效氯500mg/L消毒剂拖地;每天上机后及下机后均用有效氯500mg/L消毒剂擦洗透析机;各透析间、治疗室、水处理间、干及湿库房等安装空气消毒机,定时消毒并做好登记;每周进行一次彻底大扫除,使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透析间、治疗室、水处理间等物体表面、窗、病床、墙壁等。保持血透间内物品摆放有序,避免无灰尘、无血迹、避免不必要的移动,尽量减少人员流动,严格控制陪护。每位患者透析结束后均更换床单、被套,一用一更换。病人用的拖鞋一用一更换一消毒。清洁用具严格区分,乙肝、丙肝区抹布、拖把专用,并有明显的标示,预防交叉感染,每个月对各区域进行空气培养及物体表面监测,做好记录。

(2)无菌操作管理:医护人员在透析操作前必须洗手戴口罩、帽子、无菌手套,每换一个患者必须洗手更换手套;建立动静脉内瘘,减少反复穿刺、临时插管;做好内瘘管维护,予以患者相关知识指导,帮助患者做好内瘘管处清洁、干燥,透析后穿刺部位要严格消毒。

(3)物品的管理:所有医疗用品分门别类放置于干性库房及湿性库房,一次性物品(如一次性透析器、管路等)均一次性使用,可重复使用的医疗用品(如湿化瓶)收集后统一送供应中心集中消毒处置。

(4)工作人员手的感染控制对策:设有非接触手水龙头设施,有流动水及速干手消毒剂。医护人员严格按照手卫生规范执行有效的洗手制度,每个月进行了手细菌培养抽查,做好记录。

(5)血透室水质检测:每天检查反渗水电导度,每周检测软水余氯和硬度,每月对透析液及透析用水等细菌培养一次,每季度检测内毒素一次,如有异常,及时查找原因,及时制定整改措施,同时做好记录。

4 总结

综上所述,目前血液透析室仍存在侵入性操作频率较高、医疗垃圾处理不当等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因此临床实践中要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实现血液透析室合理布局、强化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制定相对应的血透室空气、水质监测等控制医院感染的对策,提高基层医院血液透析室的管理,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摘要:目的 保证基层医院血液透析室医疗质量安全,加强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方法对我院血液透析室2013年3月-2015年8月发生的100例院内感染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临床资料分析和整理,显示危险因素包括易感因素、侵入性操作频率较高、重复使用仪器、环境因素、反复接受输血治疗、医疗垃圾。其中易感因素居于危险因素第一位。结论 目前血液透析室仍存在侵入性操作频率较高、医疗垃圾处理不当等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因此临床实践中要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实现血液透析室合理布局、强化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制定相对应的血透室空气、水质监测等控制医院感染的对策,提高基层医院血液透析室的管理,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血透室,感染,控制,预防

参考文献

[1]吴健谊.浅谈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的预防及控制[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3,11(2):278.

[2]邓琼丽,缪碧丽.基层血透室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J].医学信息,2014,12(1):335-336.

[3]高海娥,王丽萍,肖秀丽等.环节质量控制在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18(7):1787-1788,1791.

[4]陈洁.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细节管理[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3,13(4):530-531.

篇9:内窥镜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关键词】检验科微生物室;医院感染;防护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683-02

引言:感染发生的原因是由于感染者与病原体长时间接触,加之感染者自身的免疫功能出现波动,病原体趁机进入身体,引发感染[1],病原体的来源主要为患者的血液和分泌物等[2]。检验科医务人员长期与患者的体液、分泌物及排泄物相接触,是发生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为了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分析检验科微生物室的医院感染隐患,制定相应的防护对策。现记录如下。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2012到2014年医院的231名医务人员、132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医务人员和患者所在的科室进行分组。其中检验科微生物室(87例),呼吸科(73例),消化科(45例),其他科室(1353例)。各组间的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研究方法

(1)调查各个科室间发生医院感染的情况 统计发生感染的人数、构成比及感染率,并對感染者的送检标本进行微生物检验,找出主要的病原体。

(2)对发生医院感染率高的科室进行微生物检测 对科室中的空气、常用物品等进行抽样检测,采集20份样本,在无菌培养基上进行培养,从而得知微生物的感染情况[2]。采样方法:空气采样方法:自然沉降平板法,常用物品采样方法:棉签擦拭采样。

(3)向医务人员发放调查问卷 让医务人员写出造成医院感染的原因

1.2.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c2检验。

二结果

2.1 各个科室医院感染情况统计

共调查1558人,发生医院感染62例,医院感染率为3.98%。感染率较高的科室有检验科微生物室(34.48%),呼吸科(15.28%),消化科(13.33%),对比其他科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一。

2.4 检验科微生物室主要感染的原因

缺少安全管理意识、环境污染、仪器污染、检验样本自身的传染性、医疗废物的污染等是造成检验科微生物室医院感染率高的主要原因。

三讨论

本文对造成医院感染的隐患进行了一定的调查研究,首先,通过统计某时间段内各个科室发生医院感染的情况,找出医院感染发生率最高的科室,检验出造成感染主要病原体。其次检测筛选出的科室进行空气中及常用物品上的病原体,通过检测20份样品,可以与第一步检测出的主要病原体进行对比,从而可以得知是否是由于工作环境造成的感染。经过统计,可以发现检验科微生物室医院感染的发生率远远高于其他的科室。这是因为检验科微生物室集中着医院绝大多数的标本,其中含有大量的致病微生物,医务人员在进行检验时,容易发生意外,造成人体感染或者环境、仪器污染等。所以说,找出检验科微生物室医院感染发生原因,并制定出相应的防护措施,可以大大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通过调查问卷可以得知,发生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是人们缺少安全管理意识、环境污染、仪器污染、检验样本自身的传染性、医疗废物的污染等。

根据检验科微生物室存在的隐患,现制定以下防护措施:(1)严格标本存放时间:送检标本必须保证检验前存放时间≤15min,如工作较繁忙,可根据具体情况调整送检时间,交叉进行。(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检验科微生物室医务人员工作期间,身着隔离衣,佩戴橡胶手套、口罩、帽子等,避免直接接触送检标本。(3)依据标本可能的病原体进行标本分类:不同病原体的传播途径不同,因此对可能存在不同病原体的标本分类处理,可有效减少因为空气传播和接触传播的病原体感染[3]。(4)严格手消毒:污染的手是病原菌传播的重要媒介[3-5]。所以在检验工作完成以后,应当仔细清洗,避免病从口入。(5)处理好医疗废物:在进行检验时,会使用较多的工具,在检验完成后,应按照工具的种类进行分类处理。

总的来说,检验科微生物室是医院中医院感染的高发区域,存在较多的隐患。可以通过加强医务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严格手消毒,加强检验室内的消毒,可以有效的减少检验科微生物室发生医院感染。

参考文献

[1]冯修猛,闫海润,金红,等.医学院校学生生物安全防护现状与措施的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6):2439-2440.

[2]韩利蓉,吴穷.临床实验室标本采集窗口生物安全隐患与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3):2780.

[3]贺涛,刘静.医院检验科生物安全隐患问题及对策[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6):1052.

[4]郭云.浅谈医院检验科医源性感染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控制[J].中国实用医药,2012,7(34):263-264.

上一篇:农村法律法规下一篇:除夕夜的团圆饭作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