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现代工业设计的教育

2024-05-01

浅谈我国现代工业设计的教育(通用8篇)

篇1:浅谈我国现代工业设计的教育

作者:卢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浅谈我国现代工业设计教育

回顾历史,才能展望未来,了解工业设计的发展历史对我们今天的设计教育依然有着重大作用,工业设计的发展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可现今我国很多学设计的学生没能掌握有较强的设计表达技能、动手能力、创造性设计能力,中国的工业设计教育怎么了?为此,我在此谈谈我对我国现代工业设计教育的看法。

自工业革命爆发后,工业设计才真正为人们所认识和发挥作用,之后才以工业化大批量生产为条件发展起来,而当时大多数工业产品粗制滥造,已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富有责任感的设计师们为改变现状,如雨后春笋般地涌出为工业产品贡献自己的力量,工业设计作为改变当时状况的必然手段登上了历史的舞台。所以,各种设计改革运动纷纷闪亮登场,先后经历了欧洲的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装饰运动,维也纳分离派、风格派、构成派纷纷出现,最终是包豪斯学校的建立成为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现代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工业设计才算真正的出现了。包豪斯确立的“技术与艺术结合”的思想为人们所推崇,其先进的教学体系仍为我们沿用至今,对我们今天的工业设计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社会越向前发展,人们对工业产品的需求越大,如今人类文明已经发展到很高程度,人们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发生了较大改变,人们对生活的期望也随之改变了,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更高,审美情趣也随之提高,直接地表现在对工业产品的追求上。

纵观现代史,随着工业化机器大生产的时代到来,全球化、工业化、标准化进程的逐渐加快,工业设计已经逐渐成为当今世界工业化生产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工业设计自产生以来始终是以产品设计为主的,产品设计是工业设计的核心,设计创意则是工业设计的灵魂,而人则是工业设计的主导和作用对象,因此,越来越多的院校顺应时代潮流,开设工业设计专业,以培养相关技术专业人才投入到生产活动中去,设计教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使得设计教育像雨后春笋迅速成长,如今国内近三百所院校开设有设计专业,给国家的设计教育注入了活力。尽管我国的工业设计起步很晚,但发展很快,今天我国的工业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尽管如此,我国的设计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

目前中国设计类院校教学存在结构僵化,呆板,专业课程门类庞杂繁多,学生们学到的“范”而不“精”,并且很多课程都只是“点到为止”,比如专业软件的教学课程课时较短,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向老师学习使用软件,学生不得不在结课之后自己摸索学习,甚至搁置来不及学习,又到了下一门课程的学习,可怕地是,现在大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精神,逐渐形成了应付式的学习,很多学生学了几年的设计,最后建一个简单的产品模型都困难重重,甚至除了用ps给照片上的自己美容之外,连设计产品介绍的海报都不能做出来,这到底是谁的悲哀与过错?学校,老师,还是学生自己的? 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固然占了大部分原因,但这也与学校教学方式、教学设备与社会环境,更与整个国家是设计教育管理有关:国家重视设计教育,却不能够很好地采取更有有效的政策来管理与支持高校的设计教育;学校也很难做到完全合理地安排学生的教学课程,很多高校还不能提供给学生完善的教学设备,学生的实践的机会太少,学生不能像包豪斯那样实行“工厂学徒制”,学生对产品使用与制作过程缺乏基本了解,实际动手能力较低,设计的产品不符合实际,犹如空中楼阁。如今,学设计的人才众多,学生面临毕业的压力越来越大,已经没有了像工业革命时期设计人才的缺乏,学生能参加的设计比赛较少,即使有比赛,入围的名额少之又少,令学生望而却步,缺乏信心,这就抑制了学生的设计创作的热情。包豪斯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独创性和创新意识,相比之下,我们的学生最缺乏的正是这些,虽然我们的教育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创新性,可并没有能够采取更有效的措施来培养和鼓励学生们的独立性创造性。包豪斯是把学生当作设计师来培养,而我们的学校是把学生只当作学生来培养。我们大都采用包豪斯的学习方式,却没能学习到它的精神,更没能像他那样培养杰出的人才,我想,我们不能只瞻仰和学习前人的设计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学习贝伦斯、格洛皮乌斯、柯布西耶等大师们孜孜不倦的探索与创新精神。不仅是学生自己需要检讨自己在学习设计所缺乏的正确态度,国家、学校也要采取更为有效的教育方式来管理学生、鼓励学生、引导学生在学习设计上走更为正确的道路,为自己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国家的设计做出应有的贡献。

篇2:浅谈我国现代工业设计的教育

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具有提供文本、音频、视频、动画等信息优势,它能辅助教学,丰富现代语文教学内容和表现手段,使语文教学焕发了新的生机。现就谈谈本人近两年来运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几点粗浅认识和看法。

一、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对语文教学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引用专家一句话:中国正在进入信息社会。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国家采用多渠道、多方式,整合、扩大远程优质资源的覆盖面,从上而下要求扩大使用率,要求设备不能放坏、宁可用坏,还下发各级各类文件与措施都说明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对学校教育教学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而语文教学又是学校学科教学的主角,不言而喻,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对语文教学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反而言之,没有促进作用,国家也不会耗费巨资大搞此项工程建设,就是现在,中国的信息化发展并没有在世界的前列。

小的方面说:识字教学中的笔顺、音调是语文教师头痛点,只要你打开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从一到三年级生字的笔顺、读音、释义、组词与例句就出现在师生的面前,就不用发愁了,这就体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再如,讲读文本,过去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笔、一面黑板,凭口说教,师生都是空洞、抽象理解感悟文本内容,效果极不明显。现在,讲读文本,国家基础教育资源上有音频范读,是规范的普通话文本朗读;有视频动画的文本内容情景再现,使师生理解感悟文本不再空洞、抽象;还有突破重难知识点教学的习题点拨与训练等,没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可能是一句空话。

二、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是应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关键。

上面谈到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对语文教学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我们为何不用呢?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要有选择的使用、有目的的使用、有效果的使用、有针对性的使用,这就牵扯到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问题。

首先,教育技术能力不等同于教学基本功,即运用现代远程优质资源的能力。运用得当,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运用不当,流于形式,还起反作用,这又谈论到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问题。国家每年大规模不同层次级别的培训学习,就是在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在实践运用之中,教育技术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如:下载的课件,在播放时,有时顺畅,有时你再点他不动,有时你一点他不停止,以致到播放结束。当顺畅时就有促进作用,当不动或不停止时,这就影响教学,不如不用。所以说,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是应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关键。我们南宽坪镇中心学校自起,每周都安排一定时间培养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即校本培训,这与上面的要求是一致的。其次,在教学中如何有选择、有目的、有针对性、恰当的使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也是教育技术能力再提高的问题及关键问题,盲目使用,是毫无效果的。

在试举一例:别人教学《小蝌蚪找妈妈》一文,导入时放《世上只有妈妈好》,一位失去妈妈的孩子大哭,课堂教学无法进行。假想,如果在学完文章后再放《世上只有妈妈好》,就不仅升华了主体,还突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这里就有一个议点:是先放还是后放的问题,这就是教育技术能力的问题,教育技术能力的不同,所得教学效果就截然不同。由此可见,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与提高是应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关键。

当然,教育技术能力是一个大话题,比如幻灯片的制作与播放为例,看报道时,有些专家作报告时十几年都用幻灯片,只用了其10%的功能,而我们用了多少幻灯片的功能,就无法而言了。可见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即是关键又时迫在眉睫的问题。

三、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在语文教学环节中的应用。

1、氛围的营造:不同课型需要营造不同的氛围,即导课时的选择与应用。

2、文本情景的再现:主要指音、视频资源的应用,有助于师生感悟理解文本内容,而空口说教是不能给学生留下文本情景内容的深刻影响。比如《景阳冈》中武松打虎中的三闪,只有亲自看到武松打虎的视频,才会在大脑和心中留下三闪深刻的影响。

3、情绪的感染:即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感染师生课堂情绪。比如《十里长街送总理》,那悲伤的场面,关凭口说教是无法感染师生的情绪,如果导入当时音视频场景,那悲伤的情绪就随之产生了。

4、时空的跨越:现在了解过去的历史情况,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效果极好。比如长征时的艰难、二战时日军的侵华、南京大屠杀、解放战争等历史类文本教学,应用现代远程教育音视频资源就能再现当时情景,给师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而空口说教长征、南京大屠杀,现在的学生有印象也是强迫的印象,没有深刻的体会。

5、突破重难点教学是使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

6、丰富的检测题供你灵活选择与使用。

7、在资源中及时关注语文教学的新动态、新方法、新动向,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这是其他方式所不能实现的。

当然,在语文教学中极力彰显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应用,放弃语文教学的根本特点是不可取的。一切资源的应用应当为教与学服务,抛开教与学这一目的,单谈资源应用是极不可取的。

篇3:浅谈我国现代工业设计的教育

一、我国目前的现代工业工程技术

1990年6月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工程研究会 (现在已更名为工业工程分会) 的正式成立, 以及首届全国工业工程学术会议在天津大学的胜利召开, 标志着我国工业工程学科步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我国逐渐认识到工业工程对中国管理现代化和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性, 我国工业工程由传统发展到现在, 重要的变化表现在一方面充分吸收并且运用了许多当代先进的科技结晶, 进一步使其学科的综合性和其边缘性的特点更为突出;从另一角度由于数值模拟, 数学规划, 人工精神网络, 遗传算法等新的研究手段的引入, 使我国IE在传统研究领域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工业工程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因此IE面对经济全球化, 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全球化竞争大环境下, 来自全球的各方面关系的挑战。

二、我国目前开设工业工程专业的院校以及其学科划分

我过于1993年7月由原国家教委批准, 天津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首批试办工业工程专业并招收本科生, 由此开创了我国工业工程学科的先河。而后重庆大学等一匹高校也先后开设了工业工程专业。时至今日, 全国开设工业工程专业的高校已达140余所。发展速度之快, 正如我国经济发展一样。令世界强国深深加以关注。虽然我国工业工程高等教育自1993年就已开始。但教材建设却发展缓慢。最初, 大家都在使用由北京机械工程师进修学院组织编写的“自学考试”系列教材。至1998年时, 全国设立工业工程专业的高校已达三四十所, 但仍然没有一套适用的专业教材。然而, 近年来, 我国工业工程学科发展十分迅猛, 开设工业工程专业的高校数量直线上升, 同事教育部也不断出台新的政策, 对工业工程的学科建设, 办学思想, 办学水平等进行了规范和评估。但总大体上来看工业工程专业, 它一般放在在经管学院或者是机械学院下面。虽然现在国内基本上所有的综合性大学都开设这个专业, 但是说实话现在国内除了清华大学, 其他大学的这个专业都很弱, 师资力量基本不行。工业工程方面美国和日本比较强。但是我们也看到现在工业工程在在国内企业的应用是越来越多, 比如现在很多企业都有5s, 全面质量管理的工业工程的理念。做个总结的话, 就是工业工程在我们国家会越来越好, 但是我们得承认现在国内的工业工程还是很弱的, 但换个角度来说工业工程专业的发展和学习空间就是很广阔的。

三、工业工程在企业中的应用及其管理

工业工程的许多知识在我国早有应用。80年代初, 国家经委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广的网络计划技术。全面质量管理价值工程等线代管理18法, 大都属于现代工业工程范畴之内, 这些方法在我国尚未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这些方法均纳入管理体系。企业对工业工程的陌生造成IE知识在企业大规模, 系统性应用的困难。相对于欧美各国工业工程应用的普及化。IE在中国的应用可以说是有很大的差距。我国制造过程 (也称为生产过程) , 是将制造资源 (原材料, 劳动力, 能源等, 也称为生产要素) 转变为有形财富或产品的过程。以制作过程为基本行为的制造业将可用资源与能源通过企业的制造过程, 转化为可供人们使用或利用的工业品或生活消费品。目前, 企业的现象管理普遍存在如下问题:1, 浪费严重。主要是物料的浪费。2.无效劳动普遍存在。3.现场环境较差。如:原材料, 半成品, 乱堆乱放, 地面脏乱不堪, 杂物堆积, 通道堵塞, 作业面狭窄, “脏, 乱, 差”的情况比较严重。所有这些都严重阻碍了生产的顺利进行, 延长了生产时间, 增加产品的生产成本等。

我国的企业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企业相比, 存在着经济结构不合理, 管理水平低, 科技成果转化率低, 企业内部人浮于事, 冗官多等问题。大多数企业都以提高生存率, 以较少的投入生产较多的产出为目的, 这也是人类进步的主要推动力。在过去的120多年里, 工业化国家制造业的生产率提高了45倍多。在美国, 每个工人每年的平均工作时间从3000多小时降低到1800小时左右。生产率的大爆炸同时引起了教育事业10倍和拓展和保健事业的大发展。企业的竞争就是产品的竞争, 产品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现代化工业工程的核心目标是实现“人”与“事”的最佳配合, 这也是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最终目标。所以, 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体现线代工业工程思想, 必然对企业的管理和改革和发展以及实现企业的最终目标大有裨益。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在工业现代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成为近三、四十年国际上始终热度不减的专业。许多国外大型跨国公司如摩托罗拉、通用电器 (GE) 、IBM等, 都设有工业工程师的岗位。我国在提升企业竞争力、打造世界制造业中心和实现工业现代化中, 对工业工程专业人才有着越来越旺盛的需求。工业工程在中国的发展一定潜力无限。

摘要:通过大题地对现代工业工程的应用于发展的分析, 面对其发展领域内容以及效果的学科体系, 论述了工业工程在我国的发展前景, 简单介绍了目前开设工业工程专业的院校及其学科划分性质, 最后提出IE在企业应用和生存率以及人力资源方案。

关键词:工业工程,应用,发展,院校,企业

参考文献

[1]易树平, 郭伏, 基础工业工程,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

[2]杨永德, 齐二石, 工业工程学, 天津:天津科技出版社, 1995.

[3]汪应洛, 袁治平, 工业工程导论,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4]郭伏, 前瞻工业工程的定位, 工业工程与管理, 2004.

篇4:浅谈我国现代工业设计的教育

摘 要:我国的现代设计教育已经进行了几十年了,一直受到西方设计思维的影响从20世纪20年代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就有徐悲鸿等人发起的艺术教育革命运动,使中国的传统文化与传统教育方式,走向了与现代科学和现代教育相结合的道路。改革开放以后,我们的设计教育,又恢复到从前的轨道上,近些年,我们又开始大力提倡“现代设计教育”。我们暂且不论过去进行的设计教育改革的内容,以及取得的成果如何,至少说明,在一个世纪的时间里,西方从未停止过对我们设计教育的最重要思维影响?

关键词:包豪斯;设计思维;现代设计教育

中图分类号:J0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09)24-0157-02

20世纪以来,包豪斯几乎成了现代艺术设计教育成功的代名词。包豪斯的实际影响,以及它所具有的广泛积极指导意义,早已经超出了它本身的工作效果和教育成就。那么是什么使包豪斯能够取得如此之大的成就呢?简而言之,就是思维方式的根本转变。

弗兰克·惠特福德(FRANK·WHITFORD)在《包豪斯》一书前言中写道:“在眼下的这个时代里,还是会有人不断地问起那些包豪斯当年曾经提出过的问题——进行艺术与工艺的教育时,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优秀设计的本质是什么;建筑对于生活在里面的人们会造成一些什么样的影响——同时,这些问题象以往一样,迫切地需要得到解答。设计我们的生活的那些人,还是继续从包豪斯的作品当中汲取着灵感。而遍布世界各地的许多艺术院校里,包豪斯的艺术教育方法依然普遍地影响着它们现在的教学。”

1包豪斯设计思维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19~1925年),魏玛时期。格罗皮乌斯(WALTER?GROPIUS)任校长,提出“艺术与技术新统一”的崇高理想,肩负起训练20世纪设计家和建筑师的神圣使命。他广招贤能,聘任艺术家与手工匠师授课,形成艺术教育与手工制作相结合的新型教育制度;

第二阶段(1925~1932年),德绍时期。包豪斯在德国德绍重建,并进行课程改革,实行了设计与制作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取得了优异成果。1928年格罗皮乌斯辞去包豪斯校长职务,由建筑系主任汉内斯·梅耶(HANNS·MEYER)继任。这位共产党人出身的建筑师,将包豪斯的艺术激进扩大到政治激进,从而使包豪斯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政治压力。最后梅耶本人也不得不于1930年辞职离任,由密斯·凡·德·罗(MIES·VAN·DE·ROHE)继任。接任的密斯面对来自纳粹势力的压力,竭尽全力维持着学校的运转,终于在1932年10月纳粹党占据德绍后,被迫关闭包豪斯。

第三阶段(1932—1933年),柏林时期。密斯·凡·德·罗将学校迁至柏林的一座废弃的办公楼中,试图重整旗鼓,由于包豪斯精神为德国纳粹所不容,面对刚刚上台的纳粹政府,密斯终于回天无力,于该年8月宣布包豪斯永久关闭。1933年11月包豪斯被封闭,不得不结束其14年的发展历程。

2 包豪斯设计思维综合分析

包豪斯虽然已经成为历史,但是它的两大特点至今不能被人忘记:一是决心改革艺术教育,想要创造一种新型的社会团体;二是为了这个理想,不惜做出巨大的牺牲。包豪斯的创办者兼校长格罗皮乌斯(WALTER·GROPIUS)亲自制定了《包豪斯宣言》和《魏玛包豪斯教学大纲》,明确了学校目标:一要挽救所有那些遗世独立、孤芳自赏的艺术门类,训练未来的工匠、画家和雕塑家,让他们联合起来进行创造,他们的一切技艺将会在新作品的创造过程中结合在一起;二要提高工艺的地位,让它能与“美术”平起平坐。包豪斯声称,“艺术家与工匠之间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艺术家就是高级工匠……因此,让我们来创办一个新型的手工艺人行会,取消工匠与艺术家之间的等级差异,再也不要用它树起妄自尊大的藩篱”;三要把包豪斯与社会生产、市场经济紧密结合起来,把自己的产品与设计直接出售给大众和工业界。包豪斯声言,他们将“与工匠的带头人以及全国工业界建立起持久的联系”。

按照《宣言》和《大纲》,包豪斯建立了自己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包豪斯体系。这个体系的主要特征是:设计中强调自由创造,反对模仿因袭,墨守陈规;将手工艺同机器生产结合起来;强调各类艺术之间的交流融合;学生既有动手能力,又有理论素养;将学校教育同社会生产挂钩。

包豪斯以前的设计学校,偏重于艺术技能的传授,如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前身——设计学校,设有形态、色彩和装饰三类课程,培养出的大多数是艺术家而极少数是艺术型的设计师。包豪斯则十分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与设计素质的培育,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对设计师的要求,他们建立了“艺术与技术新统一”的现代设计教育体系,开创类似三大构成的基础课、工艺技术课、专业设计课、理论课及与建筑相关的工程课等现代设计教育课程,培养出大批既有艺术修养、又有应用技术知识的现代设计师。实用的技艺训练、灵活的构图能力、与工业生产的联系,三者的紧密结合,使包豪斯产生了一种新的“艺术+技术”的设计风格,其主要特点是:注重满足实用要求;发挥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和美学性能;造型简洁,构图灵活多样。包豪斯艺术方向和艺术风格使它成了二十世纪欧洲最激进的艺术流派的据点之一。

包豪斯的新思维还体现在包豪斯的宣言中:“建筑家、雕刻家和画家们,我们都应该转向应用艺术……艺术不是一种专门职业。艺术家和工艺技师之间在根本没有任何区别。艺术家只是一个得意忘形的工艺技师。在灵感出现并超出个人意志的珍贵片刻,上苍的恩赐使他的作品变成为艺术的花朵。然而,工艺技术的熟练对于每一个艺术家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真正创造想象力的根源即建立在这个基础上面……让我们建立一个新的设计家组织。在这个组织里面,绝对没有那种足以使工艺技师与艺术家之间树立起自大障壁的职业阶级观念。同时,让我们创造出一幢将建筑、雕刻和绘画结合成三位一体的新的未来殿堂,并用千百万艺术工作者的双手将其矗立在云霄高处,成为一种新信念的鲜明标志。”

1953年被称为战后包豪斯的德国乌尔姆(ULM)艺术学院建立,地点就在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诞生的小城市乌尔姆,平面设计的重要人物马克斯·比尔(MAX·BILL)担任第一任校长。在他和教员的努力下,这个学院逐步成为德国功能主义、新理性主义和构成主义设计哲学的中心,虽然学院已经关闭多年,但是它所形成的教育体系、教育思想、设计观念直到现在,依然是德国设计理论、教学和设计哲学的核心组成部分。乌尔姆致力于设计理性主义研究,几乎全盘采用包豪斯的办学模式,它的最大贡献是完全把现代设计——包括工业产品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平面设计等,从以前似是而非的艺术、技术之间的摆动立场坚决地、完全地移到科学技术的基础上来,坚定地从科学技术方向来培养设计人员。

包豪斯的办学宗旨是培养一批未来社会的建设者。他们既能认清20世纪工业时代的潮流和需要,又能充分运用他们的科学技术知识,创造一个具有高度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新环境。正如格罗皮乌斯所说:“设计师的第一责任是他的业主。”又如纳吉所说:“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所以,它在艺术设计教育的诸多方面做出了难以磨灭的贡献:打破了将“纯粹艺术”与“实用艺术”截然分割的陈腐落后的教育观念,进而提出“集体创作”的新教育理想;完成了在“艺术”与“工业”的鸿沟之间的架桥工作,使艺术与技术获得新的统一;接受了机械作为艺术家和设计师的创造工具,并研究出大量生产的方法;认清了“技术知识”可以传授,而“创作能力”只能启发的事实,为现代设计教育建立了良好的规范;发展了现代设计风格,为现代设计指示出正确方向;包豪斯坚决反对把风格变成僵死的教条,只承认设计必须跟上时代变化的步伐。

3 包豪斯的教育思想对中国艺术设计教育的影响

1942年成立的圣约翰大学建筑系,一开始就引进包豪斯的现代设计教育体系,强调实用、技术、经济和现代美学思想,成为中国现代主义建筑的摇篮,开创了中国全面推行现代主义建筑教育的先河。它的影响不仅反映在圣约翰大学建筑系的人才培养上,也反映在一系列建筑作品,包括大上海都市计划的制定。1951年,圣约翰大学解散,各系并入有关院校,包豪斯的教育思想和设计理论在同济大学得到延续。后来包豪斯的教育思想和设计理论被当成西方资本主义的东西遭到批判,包豪斯的设计与教育思想在中国逐渐被淡化。

对工艺美术的影响,则反映在田自秉的《工艺美术概论》一书中,田自秉在书中写道:“20世纪初的包豪斯工艺思想体系……主张艺术与工业结合。认为在工业十分发达的时代,应当利用科学成果,在工业技术的基础上,创造合乎功能的新的工艺美。机器产品虽然单调枯燥,但是机器只是工具,我们应当解决机器生产与艺术表现的矛盾,使设计、生产、经济得到有机的统一。包豪斯的工艺思想,重视现代材料、现代技术、现代结构的应用,并由现代工业直接创造美学价值,这对工艺美术创造,适应时代发展,结合生活需要,工艺美术新领域的开拓,工艺思维的启迪,具有重要的价值。但是,包豪斯工艺思想强调工艺美是体现功能和运用结构的必然结果,并认为传统是阻碍机器产品设计的因素,因而认为功能就是美,并忽视民族文化传统的作用。”

从上面两个例子看,中国的现代设计虽然起步很晚,但是也曾经受到包豪斯的影响。不过,中国在接受包豪斯的设计与教育理论的时候,比较注意了与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的结合,并没有完全照抄照搬。事实上,中国艺术设计很容易接受包豪斯的思想,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文化背景原因。我们在前面已经提到,包豪斯的教育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即易学文化、老庄道家哲学思想和孔孟儒家哲学思想的深刻影响。譬如,格罗皮乌斯“把人作为尺度”,“平衡的全面发展”的观点;约翰·伊顿把老庄的道家哲学思想与西方的科学技术相结合,直接用于教学实践当中等等,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天地人为贵”、“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和“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等哲学思想的具体体现。

篇5:浅谈我国现代工业设计的教育

我国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的特点及趋势

郑思嘉

(华南师范大学,广东 广州)

摘要:我国的远程教育从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 发展到今天的以计算机网络为主的双向交互电子通讯教育, 成为我国实施“ 科教兴国” 战略, 面向世纪发展高等教育事业, 构建学习型社会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系统建设。本文结合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现状,通过现状归纳了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特点及趋势,并针对我国现代远程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主题词:现代远程教育特点趋势对策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 社会的进步和信息技术、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崛起, 现代远程教育日益兴旺发达。一所学校、一个市区、省区、乃至全国、全球都可以实施远程教育。远程教育的迅速发展也极大地加快了学习社会化、终身化、民主化和个性化的进程, 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客观世界是不平衡的, 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经济、技术、文化教育的发展有极大的差异, 形成了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内涵的远程教育。这是客观的, 也是必然的。本文着重结合中国实际, 研究和论述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特点,趋势及发展方略。

一、现代远程教育的定义及特点

现代远程教育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远程教学形式,它以计算机通信技

术和网络技术为依托,采用远程实时多点双向交互式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实现跨越时间和空间的教育传递过程。现代远程教育是远程教育发展中的第三代远程教育,现代远程教育相较于第一代远程教育——函授教育及第二代远程教育——广播电视教育有其自身独特的地方及特点。

现代远程教育的特点主要有如下几点:

1. 教学上的交互性

以计算机和网络作为主要的传播载体的现代远程教育,使学生在远程学习的过程中,不再是孤单的学习个体,而是于远程教育单位,教师以及其他远程学生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学习个体。

2. 教学资源的普遍共享性

现代远程教育的主要传播载体——internet,不仅将整个地球连接起来,更连接了全世界的大脑,是智慧的网络。全世界的远程教育学生都可以通过internet获取自己学习的必要资料,在资源型学习(Resource-based Learning)环境下实现学习的自主性和个性化,远程教育单位更通过建立网上资源库,向学生提供翔实,系统,优秀的学习资料,彻底改变了过去学生在远程教育中学习资料不足的状况。

3. 教学时空的延伸性

学生和教师处于时空上的准分离状态是远程教育的基本因素之一,现代远程教育有了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教学活动得到了极大的延伸和扩展。学生上课不 1

再受到时间的限制,也不再受到空间的限制,教学活动可以同步进行,也可以异步进行,可以实时进行,也可以非实时进行,彻底打破了传统课堂讲授的单一模式。

4.学习理念的终身性

身处于信息时代,信息呈爆炸式增长,新知识,新事物随时随地都在大量涌现,教育未来的必然趋势是从一次性接受教育的学校走向终身学习。

二、我国现代教育的发展现状及特点

我国的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始于1999年。1999年1月23日, 国务院批转教育

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明确提出实施“ 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 形成开放式教育网络, 构建终身学习体系, 并投人大量资金建设中国教育科研网, 进行卫星教育电视传输网络中央站建设及数字化改造, 建设全国远程教育资源库和教育软件开发基地, 并先后批准包括湖南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等在内的67所高校进行现代远程高等教育试点。自此, 我国远程教育跨人了第三代—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截止2002年, 远程教育在线学生达135万多人。预测分析表明, 到2005年, 我国信息服务业的增长率平均超过30%, 教育将成为其中一项重要的服务产业, 远程教育的规模有可能达到世界首位。

目前, 我国远程教育的现状从办学层次来看, 试点高校的远程教育主要向

社会提供的是大学专科、本科和研究生进修课程三个层次。大部分高校远程教育开办的学历层次以专科起点的本科为主, 而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学校开办了研究生进修课程班。从招生的地区来看, 各试点院校的招生不受区域限制。至2001

年3月, 普通高校的远程教育校外教学中心或分院和教学点覆盖范围已经达到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并逐步扩大到部分市和县。从开设的本、专科专业来看, 有法律、经济、计算机、文学、管理等个8大类共50多个专业。就各校开发的课程资源来看, 有文字教材、教学课件及网络课程。教学课件包括网络版课件、光盘版课件和IP课件。从办学模式上看, 主要有四种:一是独立办学, 这是大多数, 体现了中国远程教育的主流;二是与企业合作办学;三是试点高校远程教育学院之间进行合作;四是与外国远程教育机构或院校合作。

随着普通高校纷纷进军现代远程教育领域, 广播电视大学一枝独秀的局面被打破。在激烈的竞争中, 全国广播电视大学认真贯彻落实《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以教育部批准的“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研究为切人点, 全面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个与现代远程教育相适应的网络环境已经初成。全国省级和地市级广播电视大学己建立了具有独立域名的互联网站和校园网, 以及相应双向视频系统与各种多媒体、多功能教室。各地广播电视大学有500多家安装了数字卫星接收系统、400多家安装了IP数据接收系统, 建立了近1000个VBI接收点, 并安装了“ 电大在线” 远程教育平台。各级广播电视大学能有效实现相互之间的信息沟通, 并能利用双向视频会议系统开展直播课堂教学, 通过互联网及时浏览、查询、下载和存储网上教育资源通过校园网进行实时和非实时的教学和教学管理。这些都为进一步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奠定了基础。从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现状看来,我国的现代远程教育有如下特点:

1. 教学规模逐渐扩大

我国的远程教育发展从1999年以来,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呈现出迅速发展的状态,不仅地域范围覆盖面加广,而且远程教育的生源也增大了。

2.教学内容呈现多元化

我国的远程教育已经从第一远程教育——函授阶段过渡到现代远程教育阶

段,打破了广播电视教育一枝独秀的局面,开设的课程从大学专科,本科到研究生,所涉及的课程专业也有8大类50多个专业之多。

4.电子术与网络技术普及面增广

全国多个远程教育教授点的硬件系统已经得到改善,全国省级和地市级广播电视大学己建立了具有独立域名的互联网站和校园网, 以及相应双向视频系统与各种多媒体、多功能教室。各地广播电视大学有500多家安装了数字卫星接收系统、400多家安装了IP数据接收系统, 建立了近1000个VBI接收。这些数据都说明了我国的现代远程教育正向上发展着。

三、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趋势

远程教育的发展已有近200年的历史, 其作用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但远程教育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应用, 也随之带来了教育发展的新课题、新挑战。中国加入WTO后, 外国发达国家远程教育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冲击中国的远程教育, 给中国远程教育的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 中国远程教育市场将更加开放, 逐步将形成产业化运作, 办学模式将更加多样化。远程教育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一是深化办学体制改革, 把计划经济体制下固有的办学模式转变到市场经济体制下灵活的办学模式上来。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将不可避免地推进教育产业的 形成和强化教育的市场功能。二是使远程教育布局更加合理、结构更加完善。三是设立远程教育学科,并使专业与课程的设置更加趋向合理。四是远程教育的卫星网与计算机网络将进一步有机融合。“ 天地合一” 的多功能教育专业网络将被广泛地应用。五是与远程教育发展相适应的政策法规、教育管理、教材教法将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六是远程教育费用将大大降低。七是现代远程教育既要为学习者提供个别化学习的空间, 又要创设协作化学习的环境。立足于学的行为, 代远程教育的发展方向应该是个别化学习与协作学习的协调发展。八是远程教育中教师“ 教” 的实现更趋向于组织机构化。教师的作用从教学转变为导学, 从训导转变为启发、帮助和促进, 是个别化学习方式最直接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九是远程教育技术手段多元化、环境虚拟化。随着互联网络技术的发展, 其他技术的特征也将包括在互联网络之中, 呈现出以互联网络技术为主流的多元化发展趋势。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所提供的环境应更加向贴近现实的虚拟化方向发展。十是远程教育的办学模式将采取电大教育独立型与普通高校混合型互补发展, 相互融合, 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不断提高效益, 推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的整体进步。

纵观未来, 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必将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开创更加广阔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

[1]丁新,中国远程教育发展的十大趋势 [J],中国远程教育,2003,(01)

[2]陈家旭,远程教育的发展与优势 [J],中国远程教育,2003,(08)

篇6:浅谈我国现代工业设计的教育

论文关键词:法家思想 现代法治 影响

论文摘要:马克思说过“人们创造自己的历史,并不是随心所欲的创造,而是在他们所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现代法治是人类文明综合发展的产物,一个国家能否顺利走向法治,在相当程度上受其历史文化的影响。在中国传统思想流派中,法家是最重视法律的,且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法治”的主张。但其基本价值、立场与我们现在所追求的法治还是有差距的。在我国正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之际,对中国古代法家思想进行现代反思是有积极意义的。

引言

众所周知,法家崇尚“以法治国”,重视法律在政治和社会中的作用。那么,对于中国今天的法制现代化事业来说,古代法家思想是否仍是有价值的传统文化资源?本文首先探讨法家思想在哪些方面具有进步的、积极的意义,与我们当前急需建设的现代法治有相通的地方;然后再看法家思想传统在哪些方面存在缺陷或局限,以致它必须接受改造,才能在现代生活

中继续发挥其生命力。

1、法家思想简介

法家在先秦诸子中是最重视法律及其强制作用的一派,对法学也最有研究。他们对法的起源、本质、作用及法律同社会经济、时代要求、国家政权乃至人口、人性的关系等基本问

题都做了探讨,而且卓有成效。

1.1 反对礼制

法家重视法律,而反对儒家的“礼”。他们认为,应当按照新兴地主阶级的意志来立法,也只有按照新兴地主阶级意志所立的法才能称为“法”,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在法律面前

与贵族平等的思想。

1.2 “好利恶害”的人性论

法家认为人都有“好利恶害”或者“就利避害”的本性。商鞅才得出结论:“人生有好恶,故民可治也。①”韩非进一步把“好利恶害”的人性发展为自私自利的“自为心”②。

1.3 “不法古,不循今”的历史观

法家反对保守的复古思想,主张锐意改革。他们认为人类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一切的法律和制度都要随历史的发展而相应变化,既不能复古倒退,也不能固步自封。

1.4 “法”“术”“势”结合的治国方略

商鞅、慎到、申不害三人分别提倡重法、重势、重术,各有特点。法是指健全法制,势指的是君主的权势,要独掌军政大权,术是指的驾御群臣、掌握政权、推行法令的策略和手

段。

1.5 对法律作用的高度重视

按照法家说法,第一个作用就是“定分止争”,也就是明确物的所有权。第二个作用是“兴功惧暴”,即鼓励人们立战功,而使那些不法之徒感到恐惧。

在这里,想从另一个角度谈谈法律的作用,即法律作为治国方略的形式意义。法家强调法具有一种普遍的制约作用,它要约束的不仅仅是臣民,甚至包括了君主本人。其强调法律的成文化,使法律运作有高度的可预测性,认为这样有利于防止徇私。这些都表明了法家强调以国家暴力为后盾的法律的作用。法家主张“法”、“术”、“势”结合的治国方略,但其“法”、“术”、“势”没有任何终极价值内涵,只是治理国家的手段而已。其始终强调治国的关键是“法”,而不是“人”,这些都充分说明法家对以“法”治国的推崇。、法家思想的正面积极影响

法家的阶级基础是新兴地主阶级,它是伴随着新兴地主阶级形成而后产生的,也是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言人。它对我国奴隶制的转化和封建大一统局面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而且对

后世法治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2.1 法家重视法的客观性

二千多年前的法家思想家已经认识到,法是用以规范和衡量人们的行为的客观的、公正的准则,并因此把法比拟为度量衡。《管子》说:“尺寸也,绳墨也,规矩也,衡石也,斗斛也,角量也,谓之法”:“法律政令者,吏民规矩绳墨也”。

2.2 法家强调法的强制性

法家非常强调“法”和“刑”的结合。他们认识到,使法有别于道德或“礼”等行为规范的最重要特征,便是法是以国家的强制力为其后其后盾的,违法的后果,便是国家施予刑罚。《韩非子》说:“法者,宪令著于官府,赏罚必于民心。赏存乎慎法,而罚加乎奸令者也。”

2.3 法家重视法的稳定性和统一性

法律既然是向人们传递关于行为规范的信息的媒介,如果不同的法律条文的要求是互相矛盾的,或是朝令夕改的,人们便会无所适从,法律的目标便不能实现。法家对此有充分的认识,故特别强调法的统一性和稳定性。

2.4 法家注重法的权威性

法家思想的其中一个关键性的特征,是它大力提倡法的权威性和拘束力,强调人民、官员、甚至国君都应该守法和依法办事。《管子》说:“有生法、有守法、有法于法。夫生法者君也,守法者臣也,法于法者民也。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此之谓大治。”

2.5 法家强调法的普遍性

法家的核心主张之一是法应成文化和公诸于世,务求家喻户晓,这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是有重大进步意义的。法家认为,法应成文化和公诸于世,且应严格地贯彻执行,其运作应具有高度的可预见性,不应被官员恣意运用。

从上面论述的法家思想传统的正面价值中可以看出法家是极其重视法律的。他们大力提倡法的权威性和拘束力,强调人民、官员、甚至国君都应该守法和依法办事;倡导法应公布、清晰、易明,从而主张法应成文化和公诸于世;强调法的操作的可预见性,主张“信赏必罚”;重视法的强制性,力主“法”和“刑”相结合;注重法的客观性,认为它是公平、正直的客观准则;强调法的统一性和稳定性,反对法律频频变更等等,这些都是与我国当前急需建设的现代法治有相通的地方的,尤其是都强调法律在政治和社会中应高度规范化的运行。但从实质上看,法家思想与现代法治理念是不同的,现代法治是民主、自由、平等、人权、理性、文明、秩序、效益与合法性的完美结合。所以,在我国,要建立现代法治,有必要对法家思想

进行现代反思。、法家思想的负面消极影响

法家在中国传统思想流派中是最重视法律的,对法律的研究也颇有成效。当代美国学者皮文睿高度概括了“形式的、浅度的”法治概念,即统治者的权力不是任意运用的、而是依照法律规定行使的,其对立面是人治。基于本文第二部份的分析,我们应该可以说,法家对于法的认识大致上是符合上述这种“形式的、浅度的”法治观的。即法家重视法律规则,强调法律应在政治和社会中高度规范化的运行,注重以“法”治理国家。但是,现代法治必然要求是“实质的、深度的”法治,它是与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人权概念相辅相成的。可见,法家的基本价值、立场与我们现在所追求的法治还是有差距的。在我国正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之际,有必要对法家思想进行现代反思。

3.1 现代法治讲求法律至上,而法家则强调君权至上

法律至上,即为“任何个人与法律相比,法律都具有更高的权威。”①法律至上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理应置于首要位置。所有符合人民共同利益,符合宪法精神的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不允许有超越法律之外的特权与个人。法家君权至上的思想与法律至上的理念是不可调和的。权力至上与法律至上是两种不同的理念和制度,前者以个人权力为权威,赋予最高权力以最高和最终的支配力;而后者则以法为最高权威,一切权力都要受法律支配。二者无论在价值取向或实际选择上都是非此即彼的关系,绝无调和的可能。

3.2 现代法治讲求权利平等,而法家思想则无权利平等观念

权利平等是指全社会范围内人们的权利是平等的,就是承认所有社会成员法律地位平等。只有人人平等,排除个别人有超越法律之上的特权,才能实现法律至上与法的统治。法家思想中,最容易被认为有平等色彩的是其关于“刑无等级”、“法不阿贵”的主张。我们不能因此过高地评价它的平等意义。首先,这种主张没有把君主包括在法律可制裁的范围内。其次,从法家人物的有关言论看,其主张的真实含义,是贵族犯法和庶民一样给以刑罚处罚。

3.3 现代法治讲求权力制约,而法家则倡导极端的君主专制

权力制约是指所有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公共权力(主要是国家机构的权力),在其运行的同时,必须受到其他公共权力的制约。而法家倡导的极端君主专制的理论与现代法治的权力制约理论是不能相容的。民主与专制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制度,真正的法治从来都是与民主连在一起的。而专制制度从根本上讲,是反法治的。法家理论是一套以维护君权为核心,为君主谋富国强兵、长治久安之道的政治理论,其最大特点在于肯定君主的绝对权力。这种极端君主专制的理论,很难适应现代法治的要求。

3.4 现代法治讲求权利本位,而法家的“法治”是以义务为本位的

权利本位是指,在国家权力和人民权利的关系中人民权利是决定性的,根本的;在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之间,权利是决定性的,起主导作用的。权利本位文化的实质,是个人权力的实定化和义务的相对化。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自主关系。而法家之所以强调法律普及是为了使“民莫敢为非”①。也就是说,法家讲法律普及目的在于使民众“配合”君主的专制统治,即韩非所言“以法教心”②。法家讲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之中的法治是刑法,其从来不为民众设定任何权利,民众从来只有服从的义务。这些都是与现代

法治所追求的权利本位相矛盾的。、结语

我们要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去理解法家思想,其所反映的是当时与正在没落的封贵族和奴隶主贵族阶级相对的新型地主 阶级的立场,具有进步和革新意义。本文第二部分已分析,法家对于法的认识大致上是符合“形式的、浅度的”法治观的。法家对法律作用的高度重视,对以“法”治国的推崇,尤其是其强调法律在政治和社会中应高度规范化的运行,这些都是与我国当前急需建设的现代法治有相通的地方的,对推动社会进步有过积极的作用。但是其思想与现代法治理念之间有不能相容之处。从根本上讲,现代法治与法家思想是两种不同的社会系统中的理念和制度。法家思想的根本特点,在于把法看作实施君主之治的“帝王之具”,此与现代法治保护人权,约束权力的精神正好相反。从这个层次上讲,法家的“法治”思想是不能与现代法治相比的。所以,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过程中要正视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现代法治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王利明《中国法制改革学术讨论会发言摘要》载于《法学研究》1989年第2 期第12

页。

2.张国华著《中国法律思想史》(新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3.曾宪义主编《中国法制史》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4.任建新《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基本知识》,法律出版社,1996.5.杨鹤皋。中国古代法律思想论集[M].1版。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6.屈永华《法家治国方略与秦朝速亡关系的在考察》载于《法学研究》2007年第5 期

篇7:浅谈我国现代工业设计的教育

发布时间:2005-11-10 被浏览数:8150 来源:物流世界网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物流产业作为国民经济中一个新兴的部门,正在迅速发展。本文将主要谈论中国现代物流管理的现状以及我国发展现代物流的一些对策。

【关键词】:物流管理 现状 对策

1.现代物流管理的概念

现代物流(logistics)是指为了实现顾客满意,连接供给主体和需求主体,克服空间和时间阻碍的有效、快速的商品、服务流动的经济活动过程。其构成要素为输送、保管、流通加工、包装、装卸、信息。它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职能部门,但却涵盖了一系列相关活动,范围从制造过程的采购开始到产品销售到消费者手中为止。物流活动的总体目的是实现高顾客满意度或者可感知的产品价值,必须由可接受的价格来提供服务而实现物流目标。物流一词从physical distribution发展到logistics的一个重要变革,是将物流活动从被动、从属的职能系统整体加以管理和运行,也就是说物流本身的概念已经从对活动的概述和总结上升到管理学的层次。所谓物流管理就是指为了实现既定的物流系统目标,提高向消费者和用户供应商品的效率,而对物流系统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职能的综合性活动。其特征表现为以实现顾客满意为首要目标;重视整个流通渠道的商品运动;重视实现企业整体最优化;现代物流管理既重视效率更重视效果;以物流供应链管理为中心;他是对商品的一元化管理。现代物流管理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必要手段之一。其作用有:

一、现代物流管理可以促进企业的专业分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企业效益;

二、现代物流管理可以优化供应链的价值创造过程,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现代物流管理可以使企业真正围绕顾客的需求为顾客提供“理想的”服务。因此,我国应当大力发展现代物流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2.我国物流管理的现状

据商务部统计,2003年我国国内物流业实现增加值为788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5%,物流业增加值占同期GDP比重为6.8%,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0%,成为拉动GDP增长和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2003年国内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为5594亿元,增长11.3%,占同期社会固定资产总额的13.1%,占同期第三产业投资的21.1%。进入2004年以来,受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向好的带动,我国物流业以更好的速度前进,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最近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社会物流货物总额达8218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1.7%。总的来说,中国的物流管理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物流技术和物流管理方法都比较落后。主要表现在: 2.1.企业对物流重视不够。长期以来,我国许多厂商把经营重点都放在生产和销售环节上,对物流管理比较粗放。为了寻求更多的效益,目前很多商家都十分重视降低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想方设法从这两个环节中找利润,却往往对物流中潜在的利润视而不见。除了大多数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对物流认识不够,重视不够,不少地区和主管部门也未能意识到物流管理对市场流通、经济繁荣所起的重要作用,导致物流管理在我国明显滞后于销售管理,给企业在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能力带来不利影响。买方市场的出现及加入WTO使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物流管理。实践表明,加强物流管理是企业从内部找利润的有效途径,也是企业增强外部竞争力的迫切要求。国家经贸委贸易市场局副局长邸建凯说,我国企业物流管理与国外相比差距较大,专业物流企业的服务能力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随着国外跨国物流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其成熟的现代物流管理体系占有明显优势,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着手建立现代物流体系已十分紧迫。令人欣喜的是,目前,国内一些企业已充分认识到加强物流管理是提高企业效益的有效途径,开始建立现代物流管理体系,并已显现效益。如海尔集团通过实施物流重组,使物流能力成为海尔的核心竞争能力,空调事业部采用先进的计算机系统管理现代物流中心库,库管人员从原来389名减少到49名,管理费用大大降低,仅此一项每年就可节约费用1200万元。广州市商业储运公司与全国130多个城市的储运企业结成运输中转网络,通过相互协作,实现信息沟通和资源共享,日平均商品储存量超过10万吨,商品运输和和配送量超过100万吨,形成高效的物流体系。

2.2.力量分散。许多企业很难同时在生产、采购、运输、仓储上同时达到规模经济,同时造成资源闲置。如仓库,一般按最大存储量设计,当没有达到最大存储量时,仓库有一部分闲置,企业经理们有没有主动去市场上找客源,利用这部分仓库存储别人的货物,即使想过但很少付于行动。而且我国大多数物流企业规模小,提供的物流服务档次低、利润率低。在对57家企业调查时发现,规模比较大的储运企业有8家(全国分公司有8家以上),占14%;中型储运企业有11家(分公司3家到7家),占19.3%;大型运输企业有6家,占10.5%;中型运输企业有11家,占19.3%,其余21家企业都是小型仓储运输企业。一些小企业很难提供更高层次的物流服务,满足跨国集团、IT企业、医药企业及其它高科技产品企业的要求,低附加值服务也导致企业利润率极低。目前,在市场中的大多数物流企业规模都不大,有的甚至只是几个人和几台车。少数大型传统企业转化而来的物流企业和具有较强实力的新兴物流企业又还处在转变与整合之中或起步阶段,尚未出现实力雄厚、规模和市场份额都占有显著优势的领先物流企业,能在全国范围内提供有效物流服务的企业极为有限,更不用说在全球范围内提供有效物流服务了。再就是很多物流企业的物流管理、组织与控制的经验和技术比较差,运输工具的装载率、装卸设备的荷载率以及仓储设施的空间利用率也比较低,整体物流运作效率不高,专业优势不明显,有时甚至还比不上用户自营物流的效率。而且国内很多物流企业的经营属于短期行为,只注重眼前利益,缺乏长期战略。如果企业不发挥自己的优势,创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制定长远目标,必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倒下。

2.3.信息化和标准化不高。当今世界,企业的竞争是综合实力的竞争,物流职能是企业主要职能之一,因此被誉为“第三方利润源泉”,也受到了越来越多企业的关注。物流过程实质上是“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三流一体化”过程,只有将三者有效地结合,才能真正达到降低流通成本、提高物流工作效率的目的。因此,信息化管理已成为现代企业的基本模式,企业的物流管理信息化已大势所趋。然而我国大多数企业信息收集、处理的效率非常低,很多企业停留在纸笔时代,有些企业配备了电脑,但是没有形成系统,更没有形成网络。信息对企业来说非常重要,他是协调各部门的基础。信息技术被视为是提高生产率和竞争力的主要手段,它在不断地提高速度和能力,同时又在降低成本,新技术日新月异,现在被广泛应用的有电子数据交换(EDI)、个人电脑、人工智能/专家系统、通信、条形码和扫描技术,这些在中国企业中的应用都很低。我国国民经济已经历了20余年的高速发展,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各主要行业的标准化建设,也已形成各自的一套体系,而这些体系的形成,并没有考虑到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现有技术标准存在多方面的差异,制约了物流的协调运作,突出表现在托盘、包装、信息技术等通用设备与技术上面。铁路、公路、海运、民航、工业部门物流系统,都有自己的或选择不同的物流标准,形式多样,版本不一。除了经济上的直接损失,还造成人力、时间、效率等方面无法估算的损失。物流标准化的市场基础比较薄弱,直接影响到物流标准化的实施。国家标准《储运单元条码》颁布后,实际应用正确率不足15%,没有实现规范物流条码的预期目的。如我国集装箱运输仅占总货运量的20%,而世界

平均水平是65%。

2.4.人才方面。跨国物流公司在华业务的开展,对物流人才的争夺更趋激烈。跨国公司通过储备、垄断物流人才来为扩张在华市场做准备,显然已成为跨国物流巨头实现其“中国蓝图”的至关重要的一环。UPS为满足市场扩大、客户不断增长的需求,需要扩大在华的员工队伍。下一步在中国人才需求将覆盖市场营销、供应链解决方案、系统维护等物流相关领域。业内人士估计,考虑到去年UPS在中国市场的业务同比增长45%,及今年第二季度出口量比去年同期飙升近70%的迅猛势头,其对人才的需求将相当大。联邦快递相关人士表示,今后几年,公司在中国的员工每年都将新增300人。但是,在跨国物流巨头人员需求即将大幅增加的同时,中国国内物流人才的缺口也在不断扩大,短期内难以缓解。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一项调查,目前国内物流人才的需求缺口达60余万人。业内专家表示,未来7至10年,中国都将处于物流人才需求的高峰期,人才缺口会持续扩大。2003年底,全国有47所大学设置了物流管理或物流工程专业,在校生约5000人。而到目前为止,全国开设物流管理或物流工程专业的大专以上院校达100多所。据预测,未来5年我国中高级物流管理人才需求达15万人左右。目前,物流专业毕业生的数量与市场需要之间严重脱节。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将成为物流产业发展的巨大障碍,更无法应对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挑战。2.5在物流管理体制方面。由于中国经济管理分工较细,各领域都分别设置道路若干个部,自成体系,多头领导,对物流这个综合性很强的行业来说,他涉及的部门也很多,也就形成了“多元化”的管理体制。各物流企业或机构只服务于本部门或本地区,只对其上级管理机关负责,而它们之间的横向联系却很少。这种纵向集中、横向分散的物流体制,在计划经济体制时期,曾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便显露出不适应性。表现在:物流体制的横向分散,既不利于国家对物流的统一规划,还造成物流基础设施和物流技术的落后以及物流专业人才的匮乏。而物流体制的纵向集中,造成对物流经营管理的轻视。此外,设施结构不尽合理,不能充分发挥现有物流设施的效率。

3.我国物流管理的发展对策

3.1要提高认识,加强企业物流管理工作。根据现代物流原理及供应链理论,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加强包括仓储、运输在内的企业物流管理工作,对于降低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和抗御风险能力,具有重要

意义。

3.2培养具有资金雄厚、海外服务网络强大、行业知识和运作经验丰富、管理科学、信息系统为主的技术手段等方面优势的大型物流企业。物流业属于寡头市场,其形成需要经历较长时间。但是,入世后国外物流巨头的加入必然会加速这一进程,中国物流业必须未雨绸缪,要通过资产重组、联合等途径,进行行业结构调整。中国的仓储、运输等物流设施数量较多,但功能与服务完善、拥有全国网络的大型物流企业很少,绝大多数设施由区域性的小企业分散经营,形不成规模和网络,组织化程度很低,与生产企业的需要很不适应。利用现有物流设施发展现代物流企业和企业集团,盘活存量资产,是大势所趋,也是避免重复建设和造成现有设施的浪费与闲置的重要途径。广大仓储运输等物流企业要加大改革力度,通过改革、改组、联合等多种形式,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纽带,实现企业之间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完善服务功能,扩大服务范围和领域,增强市场辐射能力,提高物流管理组织化程度。推动中国物流业更快地走向成熟,这样才能与国外跨国物流企业竞争国内

市场,从而进军国际市场。

3.3大力推进物流管理信息化标准化建设。

除了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外,相关组织和机构的大力推动也是物流管理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力量。例如,现代物流理念的广泛传播,强化了企业对物流现代化管理的认识,并推动了企业物流的信息化程度。各级政府的鼓励政策推动了各行各业对物流管理信息化的认识。随着ERP等综合业务系统和专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成熟,IT企业的主动出击,促进了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的大跳跃。

3.4培养物流管理专业化人才。首先,政府应积极支持和引导物流科研工作,一方面要积极支持物流基础理论和技术的研究,另一方面要充分调动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积极性并促进它们之间的合作,加强应用性物流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其次,多层次、多样化的物流教育是保证物流产业形成合理人才结构、提高物流管理水平的决定性因素。一方面政府应当鼓励和允许各高等院校按照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开办和设置相关的专业和课程,让有条件的院校开办物流专业或相关专业课程,为物流领域培养高级的经营管理人才。另一方政府应当引导企业、行业组织及民办教育机构参与并开展多层次的物流人才培训和教育工作,并借鉴国际经验,在物流产业中推行物流从业人员的资格管理制度,即根据其受教育的程度、物流专业知识和技能特长,确认其所能从事的物流工作。最后,要加强物流师资与教材建设。物流人才

培养要产、学、研相结合。3.5进行物流管理体制改革。首先,加强政府部门的协调,制定规范的物流产业发展政策措施,为物流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其次,建立物流行业管理体制,对物流行业的各方面进行统一管理。

再次,建立全国物流网络,加强横向联合。最后,政府规划的过程中,积极地研究和制定地区的物流发展规划,但在交通专项规划中,对关系物流产业发展的各种物流基础设施要进行统筹规划,并注意协调不同地区、城市之间的物流设施发展规划,以避免可能出现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从国外经验看,从物流管理中获取的效益相当可观,但由于国内现代物流业发展起步晚,观念、技术都有待提高,物流管理这个“第三利润源泉”能否喷涌而出,给国内企业带来滚滚财源,这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由于中国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以及加入WTO、电子商务的冲击、西部开发的影响,今后五年也就是第十个五年计划期间,将是中国的物流事业发展的黄金时期。物流行业已进入了一个高需求、高发展的阶段,中国物流服务企业以及系统集成与设备制造企业应抓住机遇,调整市场定位,学习或引进国外的先进物流技术,开发适合市场需求的高附加值的产品(服务),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与提高我国物流业的整体水平。在不远的将来,中国物流管理现代化一定会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参考文献】:

篇8:浅谈我国现代工业设计的教育

关键词:培养能力,自主学习,全面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蒙台梭利教育法”能够培养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使幼儿在相应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超乎这一年龄的特点, 但当前有些托幼机构并没有理解蒙氏教育的真正精髓, 这不仅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发展, 同时也不能让大家对蒙氏教育有个真正的理解。当前应逐渐解决托幼机构对“蒙氏教育法”的错误认识, 使“蒙氏教育”能真正对幼儿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研究内容及目的

蒙特梭利教育法适用于3~6岁的幼儿, 主要教学内容包活实际生活练习、体育练习、初步知识教育及感官教育。其中, 感官教育是蒙氏教学法的中心环节。蒙特梭利认为3~6岁的幼儿已具备学习文化知识的能力, 教育者应当利用这种能力, 为儿童提供适宜的教材、教具, 并提供准确的学习途径。蒙特梭利经过实验证明:所有儿童都具有读、写、算的能力。如果没能及时利用这种能力, 就会严重影响儿童的发展。

三、理论基础和核心教法

1. 理论基础。

对儿童心理发展的研究是“蒙特梭利教学法”的基础。主要表现在: (1) 强调儿童的内在生命力和遗传素质的重要性。相关实验证明:幼儿生命力表现为自发冲动。蒙特梭利把对幼儿自发冲动是引导还是压制作为区分好坏教育的分水岭。 (2) 认为儿童自身的发展是个体和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蒙特梭利认为必须为儿童提供一个“有准备的环境”, 她强调了儿童早期教育的环境对幼儿每个阶段发展的重要性。 (3) 儿童身上蕴藏着特有的发展规律。蒙特梭利认为幼儿天赋的生命潜质在后天发展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教育的任务就在于帮助儿童个体按生命本身的规律去发展。 (4) 儿童发展过程中存在敏感期。蒙特梭利认为幼儿每个阶段都会表现出特定的心理倾向性和可能性, 显示出来, 幼儿在个体成熟的不同阶段会表现出不同感官的敏感期, 过了特定时期, 敏感性就会消失。但是蒙氏教育到底用什么办法做到这些的, 那就必须要明白蒙氏教育的核心教法。

2. 核心教法。

蒙特梭利教法强调幼儿有选择活动的自由, 相信幼儿有自我约束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这里的纪律不是通过强制手段实现的, 而是通过自由活动达到的, 是比较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给儿童极大的自由权限, 并不是说儿童可以任意妄为, 应对活动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如:要正确运用教具;不能有冒犯他人的不文明行为;要充分尊重他人。

四、相关研究综述

早在20世纪初, 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就提出婴幼儿有自己的发展大纲, 指儿童年龄越小, 越是按照自身的发展节奏方式来发展。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研究结果表明:3~6岁幼儿与其他年龄阶段的幼儿相比, 个体差异最为突出, 在情感表达、适应环境、学习风格方面差距较大。所以幼儿的早期教养应该是生活的过程, 要自然地遵循他们的发展规律。21世纪五六十年代提出在出生第一年就应启动前苏联的早期教育, 在当时遭到了全盘否定。80年代中期北师大卢乐山教授远见卓识著书《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将蒙台梭利教育介绍到我国, 翻译了蒙台梭利四本原著出版, 许多大学教授多次分别对蒙氏班和非蒙氏班进行评定。随着我国改革开放, 热心幼教的人士带来了台湾幼儿园实施蒙特梭利教育的信息, 还正式启动了“蒙特梭利教育中国化实验研究”课题。北师大威斯达公司紧跟实验研究, 于1996年成为我国第一家生产蒙特梭利教具的公司。与此同时, 中国沿海城市相继开办了许多蒙台梭利特色幼儿园, 并且进行了相关的实验研究。

五、“蒙台梭利教育法”在我国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思考

1. 存在的问题。

蒙氏教育真正对幼儿起到预想的作用是: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特点, 教育者应以儿童为中心。遵循蒙台梭利创设环境的基本原则, 用心创设适宜的环境是教育者的重要职责。顺应个体自然成长的规律, 幼儿在自由的、独立的“工作”中完成着自我成长。发挥蒙氏教具的独特功能, 同时利用教具以外的人类活动领域, 促进幼儿整体发展。但是, 偏偏有些幼儿机构以蒙氏教育为借口, 收取高额的学费。虽然在幼儿园内也有蒙氏教育的教具, 幼儿看上去会比非蒙氏教育的幼儿园幼儿自理性强, 学的知识内容丰富, 可是蒙氏幼儿园的幼儿对比非蒙氏幼儿园的幼儿会更多地显示出呆板, 有些“小大人”的感觉。在较多的蒙氏幼儿园内, 幼儿们看上去很有自理能力、很有规矩, 幼儿教师的一个手势就能控制幼儿, 使幼儿失去自由。

2. 原因思考。

当前制约中国教育发展的最大障碍就是观念和体制的落后, 改革进展步履维艰, 官僚主义严重。具体涉及目前中国教育存在的两大问题:首先, 没有代表广大幼儿的最根本利益, 没有“以人为本”, 没有“因材施教”, 没有充分尊重、发掘和张扬每个人的个性潜能, 没有创新教育, 只是传统落后的知识灌输型考试教育。其次, 教师与学生之间人格不平等, 缺乏人性化教育, 传统教育体制落后, 严重制约了中国教育的发展。开办“蒙特梭利教学法”的托幼机构发展水平差异较大, 即使是参加课题研究的幼儿园, 也没有进行本土化研究, 大多数幼儿园因经济利益所驱动和师资培训匮乏, 对“蒙特梭利教育法”的研究只停留在感性认识上, 并没有形成适应本土幼儿教学的理论。

六、“蒙特梭利教育法”在我国实施应坚持的原则

1. 幼教管理部门要加强监管力度。

应颁布适宜本地区开办蒙氏教学的相关立法, 对欲开办的幼教机构进行严格的审核。

2. 开设蒙氏教法的机构应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调查表明:我国大部分地区所开办的蒙氏幼教机构存在以盈利为目的、师资水平较低的现象, 根本不具备办蒙氏教学的条件, 但是却以此来宣传招收幼儿入园。而具备办学条件的机构也存在较多问题, 如:对教职工的培训不及时, 导致教学理念陈旧等。

3. 教育实践者要提升自身专业素养。

教育者应秉承专业的教育理念, 积极在相关研究领域发表自己的建树。在实践中顺应幼儿的发展, 充分尊重幼儿的个别差异, 即在尊重其自身发展规律、方式、节奏的基础上为幼儿发展创设适时、适当的环境。教育者还应因地制宜地施教, 以满足不同地区教育需求的现状。

4. 幼儿家长要转变传统观念。

家长要转变传统观念, 积极接受蒙氏教学理念中适宜幼儿身心发展的教法, 配合幼教机构, 使幼儿的各个阶段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家雄.幼儿园课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2]蒙台梭利.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M].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10.

上一篇:xx春季幼儿园工作计划下一篇:M1 C 电信主板维修常见故障案例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