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历史远古的传说

2024-05-18

七上历史远古的传说(精选8篇)

篇1:七上历史远古的传说

岳麓版历史七上《我们的远古祖先》课件

■元谋人和北京人 ■河姆渡氏族与半坡氏族 ■炎帝与黄帝

■练习我们的远古祖先

我国境内主要远古人类遗址分布示意图

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在祖国大地上,到处留下了我们 远古祖先的足迹。我们的远古祖先 元谋人和北京人我们的远古祖先 ■元谋人和北京人 元谋人 元谋人遗址

(位于云南省元谋县;1982年被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们的远古祖先

■元谋人和北京人

元谋人陈列馆1989年9月,元谋县建起了元谋人陈列馆,馆藏文物千余 件,展厅内陈列分“人类的起源”、“元谋古猿”、“元谋史前文

化”三部分。元谋人陈列馆被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我们的远古祖先

■元谋人和北京人 元谋人牙齿化石元谋人牙齿化石包括两枚上内侧门齿,一左一右,属于同一成

年人个体。齿冠保存完整,齿根末梢残缺,表面有碎小裂纹,裂纹中

填有褐色粘土。这两枚牙齿很粗壮, 具有明显的原始性质。我们的远古祖先 ■元谋人和北京人 北京人

北京人遗址外观

北京人洞穴入口 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市西南约50公里的房山区周口店村旁的

龙骨山上。1987年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 《世界遗产名录》。我们的远古祖先 ■元谋人和北京人 1931年时的周口店遗址

(本照片为中国著名的考古学家裴文中摄)裴文中

(当时24岁,正在周口店进行考古发掘)我们的远古祖先 ■元谋人和北京人

北京人遗址博物馆我们的远古祖先 ■元谋人和北京人 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北京人头部复原像

北京人下额骨化石我们的远古祖先 ■元谋人和北京人

大猩猩、北京人、现代人大脑容量比较图 大猩猩 北京人 现代人

415毫升 1075毫升 1350毫升我们的远古祖先 ■元谋人和北京人

北京人石器制作方法示意北京人遗址中发现数以万计的石器,使用 的原料有脉石英、砂岩、石英岩、燧石、水晶 等。石器的制作方法有两极打法、碰砧法和锤 击法。我们的远古祖先 ■元谋人和北京人 北京人制作、使用的石器 砍砸器 刮削器

尖状器 我们的远古祖先 ■元谋人和北京人

1935年发掘北京人遗址灰烬层的现场本照片为著名的考古学家贾兰坡拍摄。在北京人居

住过的山洞里,由上到下有4层灰烬层,最厚的可达6米, 灰烬常成堆分布。灰烬中含有烧过的朴树籽和大量的动

物烧骨。这是北京人已经使用火和控制火的证明。我们的远古祖先 ■元谋人和北京人 烧石 用火灰烬 灰烬 烧骨

(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第一地点出土)我们的远古祖先 ■元谋人和北京人 肿骨鹿犄角 肿骨鹿复原图

北京人背鹿(复原雕塑)北京人的狩猎生活我们的远古祖先 ■元谋人和北京人

北京人狩猎生活想象画 我们的远古祖先 ■元谋人和北京人

北京人采集生活想象画我们的远古祖先 ■元谋人和北京人

北京人群居生活想象画我们的远古祖先 ■元谋人和北京人 北京王府井旧石器遗址

北京王府井旧石器遗址发掘现场北京王府井古人类文化遗址,发现于1996年12月14日。发现者

为当时的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岳升阳。1996年12月至1997年8月, 对该遗址进行了8个月的抢救性发掘。遗址总面积2000余平米,出 土文化遗物2000余件。专家在对出土的文化遗物进行测定后,认为 这是一处距今2.4~2.5万年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我们的远古祖先 ■元谋人和北京人 哺乳类动物化石

(北京王府井旧石器遗址出土)这是北京王府井旧石器遗址出土的哺乳类动物化石,主要有牛、马、鹿、兔、鸵鸟、鱼等。我们的远古祖先 ■元谋人和北京人 山顶洞人

山顶洞人居住的洞穴

山顶洞人头骨(模型)1930年,考古工作者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进行大规模的

清理工作,在清理沉积物表土时,发现了山顶洞遗址。该遗 址位于龙骨山山顶,正好处于北京人所居“猿人洞”顶部之上, 因此称为“山顶洞”遗址。我们的远古祖先 ■元谋人和北京人 山顶洞人头部复原像 石核

(山顶洞遗址出土的石器)1933年,在裴文中主持下,于龙骨山山顶洞穴内发现距今约1.8 万年前的人类化石。它们大约代表着10个人的遗骸,其中有三个完 整的成年男女的头盖骨,被称作为“山顶洞人”。山顶洞人的面貌和 现代人已经没有多大的区别了。我们的远古祖先 ■元谋人和北京人 磨光鹿角 骨针

(山顶洞人遗址出土)(山顶洞人遗址出土)我们的远古祖先 ■元谋人和北京人

山顶洞人的装饰品山顶洞遗址出土。山顶洞人已经学会?制、钻孔技术, 把兽牙、贝壳等做成装饰物来美化自己。我们的远古祖先 ■元谋人和北京人

“ 上 古 之 世„„ 民 多 疾 病。有 圣 人 作 , 钻 燧 取 火 以 化 腥

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韩非子》山顶洞人已学会人工取火我们的远古祖先 河姆渡氏族与半坡氏族我们的远古祖先 ■河姆渡氏族与半坡氏族 河姆渡氏族

河姆渡遗址 我们的远古祖先 ■河姆渡氏族与半坡氏族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刻画猪纹黑陶钵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陶猪 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水井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 和草顶井架复原图我们的远古祖先 ■河姆渡氏族与半坡氏族 多角沿釜 碳化稻谷

(河姆渡遗址出土)(河姆渡遗址出土)我们的远古祖先 ■河姆渡氏族与半坡氏族

河姆渡氏族干栏式房屋想象图我们的远古祖先 ■河姆渡氏族与半坡氏族 半坡氏族

半坡遗址发掘现场 我们的远古祖先 ■河姆渡氏族与半坡氏族

半坡居民的房子复原图 我们的远古祖先 ■河姆渡氏族与半坡氏族

半坡遗址出土的?制石器 半坡遗址出土的石磨 炭化了的粟和菜籽 半坡遗址出土的纺轮和骨锥 半坡遗址出土我们的远古祖先 ■河姆渡氏族与半坡氏族 人面鱼纹彩陶盆 陶纺轮

鱼纹彩盆 我们的远古祖先 炎帝与黄帝我们的远古祖先 ■炎帝与黄帝 炎帝与黄帝

黄帝像 黄帝陵 黄帝陵,坐落在陕西省延安南部的黄陵县,在山顶平台的中 央;陵冢高3.6米,周长48米,有砖砌花护围。四周古柏成林,幽 静深邃。我们的远古祖先 ■炎帝与黄帝 黄帝泉

(黄帝泉位于河北省涿鹿县矾山镇黄帝城,古称 之为阪泉,即为黄帝族饮水之处。)我们的远古祖先 ■炎帝与黄帝 炎帝(神农氏)像 炎帝陵

座落在陕西省宝鸡市南郊七公里处的常羊山顶

篇2:七上历史远古的传说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1、识记远古传说中的主要人物以及汉族的前身和始祖。

2、理解炎帝、黄帝与农业起源传说的实质。

3、理解“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二、能力与方法

1、培养从传说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初步掌握用传说印证史实的方法。

2、回忆已学知识并联系资料,理解传说与历史间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热爱历史的情感。

2、了解华夏族形成历史,培养崇敬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情感。

3、体会以禹为代表的远古居民的优秀品行,培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

传统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确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

炎帝和黄帝的传说

1。农业起源的传说

(选定一位或两位同学上台讲述炎帝或黄帝的传说,以此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联系炎帝和黄帝的传说,开展讨论,根据课本介绍的有关炎帝、黄帝的传说事迹,总结归纳炎帝黄帝对中华文明演进所做的贡献。

师:大约在4000多年前,我国大地上分布着许多部落。相传,黄河流域的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最为有名。华夏族的形成与炎黄部落有着密切的联系,可究竟谁的功劳最大?谁才是真正的华夏之祖呢?

师:通过同学们激烈的争论,我们可以知道无论是炎帝还是黄帝都对华夏族作出了巨大贡献。让我们一起走进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

(课件展示:中国古代地图、炎帝画像,《白虎通》记载的传说:“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

老师讲解:炎帝又号称神农氏。传说他姓姜,生下来是牛头人身。他刚做首领的时候,人们主要靠采集、狩猎为生,经常挨饿。想到人们今后的生活,炎帝愁得整日寝食难安。后来经过仔细观察,他发现自然界的植物有一定的生长规律,于是他想,如果能分辨出哪些果实能吃,那些果实不能吃,将那些能吃的果实采集起来,春天把它们埋入地下,秋天就会结出果实。这样一来,人类的生存问题不是解决了吗?于是他不辞辛劳,翻山越岭,尝遍百草。据说,他在尝百草、定五谷的过程中,有时一天就中毒达70多次,最后终于知道了哪些东西可以吃。传说中炎帝首先教人选择土地的干湿、肥瘠、高低,教人观察气候,选择五谷的类别,并制作劳动工具。所以后世把炎帝称为中华原始农业的创始人。

2。华夏族的形成

师:随着炎帝、黄帝部落逐渐发展壮大,为争夺土地和财富,双方产生尖锐矛盾,终于爆发了大规模的战争,在战争中各个部落逐渐融合在一起,促进了华夏族的形成。

学生分组讨论,归纳华夏族的形成过程,并且思考回答:为什么我们自称炎黄子孙?

【课堂小结】

这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大量远古传说中关于中华文明起源的传说。我想知道同

学们有怎样的感想,得到了哪些收获?

学生自主发言,畅谈本课学习的感悟和收获。

【课堂延伸】

1。探讨传说与历史的区别和联系。

2。收集有关炎黄、尧舜禹的成语或典故

篇3:古希腊神话与传说的历史价值认知

古希腊神话与传说, 从字面的分析来说, 一方面神话指古希腊的先民借助想象将无法抗拒的自然力加以神化, 创造出各种“神”的故事, 这些故事往往荒诞离奇;另一方面传说指古希腊的原始初民对其祖先们的英雄事迹和族群的历史事件的描述, 在这些描述中, 英雄不再仅仅只是个人, 而成为神的后代, 是人与神的结合, 这深刻得体现出他们对祖先们的崇拜, 同时也是他们对远古历史和与自然界斗争的一种历史回顾, 体现了人类征服自然的豪迈气概和顽强意志。通过这样的分析, 我们可以推论, 传说虽然具有一定的传奇色彩, 但与神话相比, 它更接近于人类的真实生活, 是我们进行历史价值认知的重要对象。

一、神话展现的历史演变过程。

古希腊人对神话中神界图景的描述, 体现了他们用原始思维方式再现了古代社会的历史画面, 他们以人为模板创造了神, 故此古希腊神话中的神与人同形同12性, 所不同的只有超自然的神力以及长生不死的生命。第一, 神话的演变过程实际上就是人类社会历史进化过程的折射。神话中每一次天界权力的转移, 无不是通过野蛮的暴力方式, 如由地母盖亚所创的儿子同时也是第一代天神乌拉诺斯是被自己的子女们联合打败, 成为第二代天神的克洛诺斯因害怕子女夺取他的权力而将他们吞入腹中, 却仍旧无法改变被儿子宙斯推翻的命运。这深刻得反映了在古希腊社会, 权力的角逐是野蛮、残暴、六亲不认的, 年轻一代以暴力取代老年一代。“先前的神和祭祀他们的人, 都被后来的神和后来的人征服了……被击败的神并没有被消灭, 而是退居于臣属地位, 他们惨痛地退隐地下。”2第二, 在古希腊神话中, 每一次权力的暴力转移过程, 女性都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盖亚以及克洛诺斯的妻子瑞亚都是夺权战争的最初铺垫者与积极鼓动者。这反映了此时的社会虽然最高的领导者已经不是女性, 但她们在家族中并非处于完全无权的状态, 仍然在政治上有一定的话语权, 这也就表明这是的古希腊社会正处于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的时期。第三, 在宙斯成为第三代天神之后, 神的家族分工已经明确化, 如妻子赫拉是家庭、婚姻的保护神;兄弟波塞冬掌管大海, 兄弟哈德斯掌管冥府, 姐姐德墨忒尔是农业女神, 儿子阿波罗是太阳神等等。这象征着经过过渡时期, 男子已经成为了社会和家庭的绝对中心, 地位至高无上, 而女子的地位大大下降, 处于从属的境地。这也标志着父系社会的形成。“它通过神系的生殖原则反映了一种朴素的宇宙起源论和自然演化观, 并且蕴含着一种以自我否定为动力的社会进化思想。”3

二、传说对历史的真实补充。

古希腊的神话与传说一起完整地展现了人类社会由蒙昧时代发展至野蛮时代并最终走向文明时代的历史过程, 笔者将用人类繁衍的婚姻形式来做例子。在开天辟地的创世神话中, 大地之母盖亚与她的儿子乌拉诺斯结合, 生下六男六女, 这是最初的母子乱伦。这明显反映了远古人类在蒙昧时代两性关系混乱, 母子乱伦、长幼通婚的现象十分普遍。之后的两届天神, 克洛诺斯与宙斯均是与自己同父同母的女子而非母亲结婚, 这虽也是近亲结婚, 但已不是长幼通婚, 并且在俄狄浦斯传说中, 俄狄浦斯在命运的捉弄下无知地弑父娶母, 当他知晓一切的真相后, 毅然决然刺瞎双眼、自我流放, 这表明人类在这时已经对这种行为感到羞耻, 这些说明人类在婚姻制度上已脱离蒙昧时代进入野蛮时代。但是, 宙斯作为第三代天神, 他虽与赫拉结婚, 却毫不忠诚于婚姻, 与有夫之妇阿尔克墨涅偷情, 为了骗过自己的妻子不惜幻化成云雨与河神的女儿伊奥相会, 他的花心无人可比。天后赫拉虽然贵为婚姻与家庭的保护神, 却连自己的合法权利都无法保证, 她只能愤而报复情敌, 但这正证实了她是不幸婚姻的承受者。这时开始形成一夫一妻的婚姻伦理观念走向了文明的婚姻制度, 但女子在婚姻中几乎毫无权利可言。

古希腊神话与传说虽以一则则的故事呈现, 但其中的人物却有着明确的体系, 如俄林普斯神统。这证实了古希腊社会已形成了初具规模的政治体系。同时, 如此丰富与生动的神话传说也从侧面证实了古希腊社会颇具规模的生产力水平与较为发达的文学艺术水平。“维持神系更新和发展的自我否定机制使希腊神话表现出一种新陈代谢的社会进化思想。”[4]但是, 我们在对古希腊神话与传说进行历史价值认知的时候, 一定要遵循真实客观的原则, 立足于史实进行合理的推测, 同时, 可以借助出土的文物, 力图做到有理有据可依。

摘要:神话与传说是先民不自觉的初始艺术创作, 它所包含的信息是丰富多样的。因其产生于史前时期, 神话与传说是我们了解史前社会的基本材料之一, 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关键词:古希腊,神话与传说,历史价值

参考文献

[1]、赵琳.西方文化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10.

[2]、[美]威尔.杜兰.世界文明史.希腊的生活[M].上海:东方出版社, 1999:233.

[3]、[古希腊]希罗多德.历史[M].商务印数馆1959:134.

篇4:铝的历史与传说

传说在古罗马,一天,一个陌生人去拜见罗马皇帝泰比里厄斯,献上一只金属杯子,杯子像银子一样闪闪发光,但是分量很轻。它是这个人从黏土中提炼出的新金属。但这个皇帝表面上表示感谢,心里却害怕这种光彩夺目的新金属会使他的金银财宝贬值,就下令把这位发明家斩首。从此,再也没有人动过提炼这种“危险金属”的念头,这种新金属就是现在大家非常熟悉的铝。aluminum一词就是从古罗马语alumen(明矾)衍生而来的。

而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为显示自己的富有和尊贵,命令官员给自己制造一顶比黄金更名贵的王冠——铝王冠。他戴上铝王冠,神气十足地接受百官的朝拜,这曾是轰动一时的新闻。拿破仑三世在举行盛大宴会时,只有他使用一套铝质餐具,而他人只能用金制、银制餐具。即使在化学界,铝也被看成最贵重的。英国皇家學会为了表彰门捷列夫对化学的杰出贡献,不惜重金制作了一只铝杯,赠送给门捷列夫。俄罗斯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曾在他的小说《怎么办》中写到:终有一天,铝将代替木材,甚至可能代替石头。看,这一切是多么奢侈,到处都是铝。

我们都知道地壳中最丰富的金属是铝,它占整个地壳总质量的7.45%,仅次于氧和硅,位居金属元素的第一位,是居第二位的铁含量的1.5倍,是铜的近4倍。

篇5:七上历史远古的传说

一、学习目标

1、识记远古传说的主要人物、汉族的前身和始祖;理解炎帝、黄帝与农业起源传说的实质。

2、了解大禹治水的方法和精神,理解“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二、预习准备

1、远古时黄河流域的两大部落是

,在东方则是

领导的部落。炎黄部落间的决定性战役是,与蚩尤部落之间的战役是。黄炎联盟不断融合构成 族的主干,是 的前身,尊奉黄帝炎帝为。

2、传说 制作耒耜,与民耕种,被尊称为神农氏;他还发现了可以治病的。传说黄帝聪明能干,创制

,指导人们按季节的变化播种、收割;发明了

的用具。

3、、、接替部落联盟首领是经过 实现的,在历史上这一制度被称为“

”。大禹在治水的过程中“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他治水的方法是。

三、学习内容

(一)预习交流

(二)导入 前两课我们学习了关于我国远古居民和原始农耕文化的历史,我们主要是通过考古资料来了解这些历史的,在古代历史文献中并没有相关的确切的记载。但是,从我国广为流传的大量关于远古时代的历史传说中也能找到一些重要的信息,和远古的农耕文化相印证。传说虽然难免夸张虚构,但不少传说生动地反映了人类的历史,包含了极有价值的内容。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远古传说?

(三)炎帝与黄帝的传说

1、指导学生快速阅读教材第13、14页内容,然后选定一位或两位同学上台讲述炎帝或黄帝的传说,以此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联系炎帝和黄帝的传说事迹,开展讨论,总结归纳炎帝黄帝对中华文明演进所做的贡献。

(1)(展示:中国古代地图、炎帝画像,《白虎通》记载的传说:“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3页小字部分回答: ①材料中的“神农”指的是谁?

②“神农”在传说中有何贡献? ③组织学生讨论:农业真是炎帝发明的吗?那么这个传说有没有真实成分呢?

(2)(展示黄帝画像)指导学生在教材第13页小字部分找出传说中黄帝的发明、并画下来。

(3)(展示:华夏族的形成过程示意图)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归纳华夏族的形成过程,并且思考回答:为什么我们自称炎黄子孙?

(4)(播放《海内华夏子孙在陕西黄帝陵举行盛大祭祖活动》)组织学生讨论在黄帝陵举行祭祖活动究竟有何重要意义?

2、回忆第二课“原始农耕文化遗存”,完成下面两个问题:

(1)我国原始农业起源的大概时间是,最早从事农业生产的是(2)结合黄帝与炎帝的传说,小结传说与历史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四)禅让的传说

展示传说中尧舜禹的画像,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第14页内容讨论并完成以下各题:

1、三位部落联盟首领更替的顺序是怎样的?舜和禹接替前任经过了哪几个步骤?他们为什么能够担任部落联盟的首领?

2、在你看来什么是“禅让制”?“禅让制”最突出的特征(或实质)是什么?

(五)治水的传说(本目故事性强,文字无障碍,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适当点拨)

(课件展示《大禹治水图》和《史记·夏本纪》记载的禹治水的传说:“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而不入。”,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5页内容,小组讨论完成以下各题。)

1、禹和鲧治水的方法有什么不同?结果怎样?我们可以从大禹身上看出中华民族祖先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2、你认为禹治水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大禹治水的传说为后人研究历史提供了哪些重要信息?大禹治水成功对部落联盟发展和禹个人有什么重要意义?

(六)知识梳理(略)

四、达标检测一

1、禅让制的依据是

()

A.财产

B.武力

C.才德

D.门第

2、某台湾旅行团要来内地拜祭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他们应该去

()

A.黄帝陵

B.大禹陵

C.秦始皇陵

D.中山陵

3、“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惟有我先。”孙中山先生的这首诗歌颂的是

()A.女娲

B.黄帝

C.炎帝

D.禹

4、今天汉族的前身是

()

A.蚩尤部落

B.华夏族

C.匈奴族

D.东夷部落

5、传说中的原始部落联盟首领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舜

②尧

③禹

④黄帝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④②①③

D.③④①②

6、《史记·夏本纪》中记载的“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的是()A.尧

B.舜

C.禹

D.启 达标检测二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 2 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礼记·礼运》 材料二 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

材料三 传说舜年老时,召集部落联盟会议,因禹治水有功,被大家推举为后继人。于 是,禹代替舜处理联盟事务。17年后舜死,禹正式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请完成:(1)材料一讲的是什么时期的情况?

(2)材料二中所说的人物是谁?根据材料三,他为何被推选为部落首领的后继人?

(3)结合材料,说说“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指什么意思?这种推举首领的制度叫什么?“贤”与“能”具体指什么样的品质?

篇6:七上历史远古的传说

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观察比较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历史这门学科我们主要学习人类的历史,自从有了人,就开始了人类历史。人类社会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那么人类是怎样产生的呢?我国最早的人类生活在哪里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来了解相关的内容。

新课:

师: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可以说是满天星斗、星罗棋布。出示远古人类遗址分布图并提问:原始人类的分布特点是什么?为什么会分布在这些地方呢?

远古人类遗址分布图

生答后师总结:远古人类主要分布在大江大河流域,我国的远古人类主要集中分布在长江黄河流域,这也就是今天为什么把长江黄河称为母亲河的原因,因为在这些地区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更适合人类生存。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来学习三个典型的远古人类。元谋人(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北京人(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遗迹最丰富的遗址)、山顶洞人。

一、元谋人

人类是从一种近似于人的古猿——类人猿进化而来的,这种观点是我们大多数人都知道的。恩格斯的《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文中指出: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而且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因此可以这样说是劳动让猿变成了人。下面就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根据老师的描述想象一下猿是怎样变成人的?

“大约在二三百万年以前,由于宇宙星球的变化,地球内部的岩浆发生剧烈变化,引起了地壳的异常变动,有些海洋在隆起,有的陆地在沉沦,火山在喷射,风雪在呼啸。一片片森林在毁灭,一群群动物在奔逃……后来,地球又经历了一个冰川横行的时期,从两极而来的冰流以排山倒海之势向赤道冲去,淹没了大块森林和陆地,但在行进中又遇到了重重阻力,未能到达亚热带地区。自然界的变化,改变了古猿的生存环境。

古猿是在森林里生活的动物。有些地区的森林没有遭受到这场“自然灾害”,生活在这里的古猿继续沿着猿的方向缓慢地向前发展,逐渐演变为现代的猿类。那些丧失了森林的古猿不得不从树上来到地面,开始过着流浪生活。在艰难的生活道路上,有些古猿死去了,活着的古猿为了适应新的环境,逐渐学会了利用前肢来采集动物和捕捉动物,并用前肢来折树枝和选取石块作武器,以抵御野兽的侵袭,这就要求用后肢来支撑身体和行走。于是,前肢和后肢的分工逐渐出现了。这种分工导致了前肢的进一步解放和后肢的直立行走。而直立行走和手脚分工又引起了整个身体结构的变化。肉食促进了大脑的发育。在长期的演进过程中,慢慢地大脑产生了初级的意识,要求把看到的事物和联合行动的愿望表达出来。经过简单呼叫,手势表达的长期演进,逐渐地发出一个个清晰的音节,从而由一定的音节和一定的内容相结合的语言产生。语言在劳动之时并与劳动一起出现,成熟,成为由猿到人这一根本变化的推动力。经过漫长的过程,这些古猿在劳动中进化为人类。(描述完后,稍等一会再让学生睁开眼睛,给学生一个想象余地)

但是远古人类生活的时代距今年代久远,我们怎样来了解这个时期的情况呢?(遗迹、遗物)那就让我们来做小小考古家先到云南元谋县看一看。元谋人,1965年5月,发现于云南元谋县上那蚌村附近,出示元谋人遗址并提问:在这儿有什么发现呢?这些发现说明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下列图片)

元谋人牙齿化石 元谋人使用的石器 元谋人化石层中发现的炭屑

生回答后师小结:中国地质科学院用古地磁方法测定,元谋猿人生活的年代距今约有170万年,发现的两颗门齿化石,经过研究,确定这是一个成年人的牙齿。随后又发现了一些粗糙的石器,这些石器是打制而成的,后来又发现大量的炭屑、小块的烧骨。这些表明元谋人已经能够使用和制造工具,并通过狩猎劳动获取生存所需的食物,而且还懂得火的使用。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由此看来,生活在距今一百七十万年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了。

二、北京人

师:了解了元谋人的情况后,我们来再看一下北京人的情况:

“北京人”遗址,是19由瑞典学者安特生首先发现的,此后又有多名学者对其进行了发掘。1927年加拿大学者步达生对周口店遗址进行正式发掘,并将周口店发现的三枚人的牙齿正式命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1929年我国考古学者裴文中在发掘中出土了“北京人”第一个头盖骨,轰动了世界。此后,在周口店地区先后又发现了五个比较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和一些其他部位的骨髂化石,还有大量的石器和石片等,共十万件以上。北京人遗址是世界上出土人类遗骨和遗迹最丰富的遗址,于1987年12月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经过碳素断代和古地磁断代、树木年轮断代等科学技术的测定,北京人生活在距今七十万至二十万年之间。同学们看一下,考古工作者在这里都有什么发现呢?这些发现说明了什么?

(1)头盖骨

考古工作者对头盖骨化石进行了复原,看下图,同学们对比一下,古猿、北京人、现代人的头部有什么区别?(提示:从前额、眉脊骨、颧骨、嘴部、下颏几处比较)

猿人 北京人复原像 现代人

前额

眉脊骨

颧骨

嘴部

下颏

古猿

低平向后倾斜

粗壮

高突

前伸

无下颏

北京人

低平

较粗壮

较为突出

微缩

无明显下颏

现代人

平滑

薄平

平滑

平整

下颏明显

通过这些比较,你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北京人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2)打制石器

这些发现说明北京人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了,但是北京人使用的工具非常简单,只是将石块敲打成粗糙的石器,把树枝砍成木棒,凭着极原始的工具同大自然进行艰苦的斗争,同时也说明了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低下。

(3)在遗址中,还发现了大量的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还有在火中烧过的石块、兽骨和树子等。

灰烬 火烧过的石头

这些发现说明了什么?(这些说明北京人已经会使用天然火,还会保存火种)同时思考一个问题,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的呢?(雷电生火、森林草木自燃生火、煤的自燃、偶然碰撞生火|)北京人用火来做什么呢?(烧烤食物、照明、御寒、驱赶野兽)火的使用有什么样的意义呢?(火的使用提高了原始人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促进了体质的发展和脑的进化)

师:

(4)在遗址中,还发现了虎、豹、熊、鹿、野猪等许多兽骨化石。在这样的环境中,北京人怎样生存下去呢?看图想象一下北京人一天的生活。

师小结:由于环境恶劣,只靠单个人的力量,无法生活下去,只有许多人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果实,过群居生活,才能生存下去,这种生活方式是由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生产工具极其简陋决定的。因为在这种条件下,依靠个人的力量无法生存下去,只有依靠集体的力量才能同大自然斗争,从而获得生存的机会。同时靠采集和狩猎为生。

三、山顶洞人

师:1933年,在北京人居住的龙骨山顶的洞穴里,考古学家又发现了一群古人,因为是在山顶洞里发现的,因此把他们称为山顶洞人。山顶洞人生活在大约一万八千年前。出示山顶洞人遗址图,提问,在这儿有什么发现呢?

(1)山顶洞人头盖骨

科学家对它进行了复原,同学们看下图,比较一下山顶洞人与现代人。(山顶洞人和现代人模样基本相同)。

山顶洞人复原像

(2)骨针

考古发现山顶洞人遗址里有一枚骨针,长82厘米,火柴棍粗细,一头锋利而尖,一头有针眼,骨针光滑,以此可推知山顶洞人掌握磨制和钻孔技术,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死后还要埋葬。

(3)在山顶洞人的洞的穴里,还发现了鱼骨和海蚶壳,这说明了什么?

(4)同学们看山顶洞人的生活想象图,想象山顶洞人一天的生活。

(提示:仔细观察图中的每个人)

师:从图中可以看出,山顶洞人已会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和捕鱼为生。人们进行狩猎活动,特别是捕获大而凶猛的动物,必须具有机智、勇敢和较强的组织性。这比采集活动复杂,是以前那种比较松散的群体难以应付的。这就要求有一个比较大而又稳定的团体,以便更好地互相协作,更有效地组织生产活动。因此山顶洞人生活的集体,不是简单的组合,而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氏族是由共同的祖先繁衍下来。他们居住在一起,使用公有的工具,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没有贫富贵贵贱的差别。怎么样理解这句话呢?氏族是一种组织形式,就像我们前面所讲到的北京人生活的原始人群。氏族的形成与当时的婚姻状况有关,在原始人群阶段,由于刚刚由猿转化而来,因此彼此之间没有伦理观念。属于群婚性质,也就是不仅没有固定的婚配对象,而且没有辈份观念,也即任何一对异性都可以婚配。到了山顶洞人时期,由于社会的发展,在婚姻形态上比原来进了一大步。尽管还属于群婚的性质,但已经有了初步的家庭伦理观念。这个时候的婚姻形态属于族外群婚,即两个集体之间的青年男女可以通婚,由于还没有固定的婚配对象,所以很难确定后代的身份,所以只能按照母亲方面的血统把有血缘关系的人集合在一起,构成一个集体,这就是氏族。我们同学只要抓住六个字即“血缘”(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结成的群体)、“公有”(没有私有财产)、“平等”(共同劳动、共同消费)即可。

四、总结本课所学内容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祖国境内的三个典型原始人类遗址, 我们一块复习一下。

发现地点

距今时间

体质特征

工具制造

用火情况

生产活动

社会组织

元谋人

————

————

北京人

山顶洞人

五、课后作业

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

篇7:第03课 远古的传说

【教学目标】

1.知道炎帝、黄帝的传说故事。2.了解传说与神话中的历史信息。【教学重点】

炎帝、黄帝被尊称为中华民族的始祖的原因。【教学难点】

传说、神话与历史史实的区别与联系。【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孙中山先生这段话中所说的“轩辕”指的是谁呢?“中华开国五千年”又是从何时算起的呢?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你一定会发现答案的。

课件展示导读提纲

1.炎黄部落联盟是怎样形成的?

2.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各有哪些发明? 3.有哪些考古遗迹印证了远古传说? 4.尧舜禹是如何依次禅让的? 5.大禹有哪些历史功绩?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炎黄联盟

1.指导学生在《距今四五千年时中原地区部落分布图》上找到黄帝、炎帝、蚩尤部落的活动区域。

2.阅读课本第12页讲述“涿鹿之战”是怎么一回事?(对征战的双方、征战的过程、征战的结果作出解答)3.引导学生对炎黄战蚩尤进行评价,教师总结归纳:经过涿鹿之战以后,黄帝、炎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我们世代把自己称为“炎黄子孙”。

4.组织学生讨论。

二、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1.学生看课本第13页内容,复述传说中炎帝和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

2.问题思考:传说中炎帝和黄帝有很多发明创造,你认为这些发明创造反映出当时人们生活的哪些变化?你认为有关先民的传说是否有科学根据?

任何一项发明,都不会是一两个人的功劳,而是经过许多人长期探索实践的结果。因此,历史上的这些记载反映的应该是炎帝和黄帝那个时代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后人把这一系列发明创造都归于炎帝和黄帝名下,认为他们对中华早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缔造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所以我们称他们为中华民族的始祖。这些有关他们品行、才能、功绩的传说,反映了后人对他们的尊敬。至今,世界各地的华夏子孙仍旧到炎帝陵、黄帝陵祭拜、凭吊,足见他们在中华民族人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3.阅读课本第14页内容,回答有哪些考古遗迹印证了远古传说。

三、尧舜禹的禅让 1.学生阅读课本第15页第一段内容,回答问题。课件展示:

(1)黄河流域有哪些部落?他们为什么要走上联盟?

(2)你觉得尧、舜、禹有什么优秀品质值得你学习?什么样的人才会当选为部落联盟首领?(学生讨论后各抒己见)2.学生阅读课本第15页第二段内容,谈谈大禹是如何治水的?从大禹治水的事迹中可以看到什么样的精神?

3.我国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约公元前2070年,禹结束了部落联盟局面,建立夏王朝。巩固练习

2014年4月5日举行的轩辕黄帝公祭典礼,表达了中华儿女对始祖黄帝的崇敬与感恩之情。下列人物中与黄帝一起被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是(A)A.炎帝

B.尧

C.舜

D.禹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篇8:中国神话传说历史化探析

一、地理环境对先民思想观念形成的影响

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主要在黄河流域, 地处内陆而形成了相对封闭、稳定、单一的文化传统。依山傍水的自然条件使农耕为主的生产方式得以出现, 此种生活方式主要依靠气候、雨泽和土壤。此三类皆非由人力安排, 而若冥冥中已有为之布置妥贴唯待人去信任与忍耐, 故先民形成天人感应、物我一体的观念使他们认为主宰他们命运的是一种“神”, 而这个神就是上天。上天意志的表达又是通过人间的人来实现的。这个人自然就具有与众不同的能力。面对难以抵御的洪水等灾害的肆虐, 人们本能地想到让代天行授之人来拯救他们。如“神农尝百草, 一日而遇七十毒”,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后稷教人耕种, 栽种五谷, “民皆法则之”。在长期的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先民逐渐认识到了自身的力量, 从而由信“天”逐渐信“宗庙”, 人们越来越相信自身的力量, 因而天的力量逐渐被淡忘, 而人的作用则逐渐被提高。也正是先民有了这种肯定人自身价值的可贵精神, 才为将具有人性特征的神性事迹写入史书奠定了思想意识基础。

二、古人缺乏对史质疑的精神

《史记》载:“轩辕乃修德振兵, 治五气, 艺五种, 抚万民, 度四方, 教熊罴貅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殷契, 母曰简狄……三人行浴, 见玄鸟堕其卵, 简狄取吞之, 因孕生契。”“周后稷, 名弃……姜原出野, 见巨人迹, 心怡然悦, 欲践之, 践之而身动如孕者。”诸如此类荒诞的记载《史记》中还有许多。作为我们现代人来看, 这纯粹是神话传说, 是不能作为史来记载的, 司马迁不但为之而且津津乐道。不仅司马迁如此, 当时之人更是深信不疑。究其原因, 乃是古人缺乏历史观念使然。武王克商之时, 《逸周书》载:“浮商旧宝玉万四千, 佩玉亿有八万。”可见他掠夺的只是财物。又《史记》载:刘邦攻入咸阳之后, 萧何匆匆从秦朝的图书馆里抢了些材料, 但却是记载当时人口之类的东西, 而那些历史资料就被潇洒的项羽一把火烧在了阿房宫。再有《论语·八佾》载:“子曰:‘夏礼, 吾能言之, 杞不足征也。殷礼, 吾能言之, 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 吾能征之也!’”由此可见, 古人是极重记史但却不重视历史资料的保护。前人对史料的不珍惜, 给后来编史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那些没有史料做基础的历史, 就只能向民间征集, 自然神话传说就进入史书中了。史官之所以相信民间传说就是因为天人感应、物我一体的观念扎根在他们的意识中。他是跨越不了那个时代意识观念的藩篱的。因为缺乏历史观念, 进而就缺乏对史质疑的态度, 久而久之, 这此神话传说就堂而皇之地进入史书的行列而一占几千年。纵使有人提出疑问, 由于先人的毁史之功, 奈何缺乏确凿的史料也不得不作罢。

三、百家争鸣对神话历史化的推动

春秋战国之际, 随着周天子式微, 各诸侯蜂拥而起都想称霸。政治上的变动带来了思想上的大解放, 从而各种救世的思想随之产生。各家学派为了能使自己的学说在当时被人所接受, 不得不采取一些措施, 而最行之有效的便是托古。《淮南子·修务训》载:“世俗之人多尊古贱今, 故为道者必托之于神农、黄帝而后能入说。乱世暗主高远其所从来。为学者蔽于论而尊其所闻, 相与危坐而视听之, 正领而诵之。”“今取圣人之书, 名之孔墨, 则弟子句指而受者必众矣”。可见当时, 托古附圣已成为一种风气, 为了使自己的学说得以行天下而不得不为之。例如墨子的学说主张“尚贤”“尚同”“兼爱非攻”等, 尚贤就要求冲破“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4]的世袭制度, 主张政权向农与工肆之人开放。他提取“官无常贵, 而民无终贱, 有能则举之, 无能则下之”[4]的主张。只有主张是不行的, 怎样让自己的学说为世人接受而盛行呢?如果说是自己独创的肯定不会为人接受的, 怎么办?孔子的学说能大盛不就是托之于六经吗?那么就向历史中找资料, 历史中没有自己想要的又怎么办呢?不要紧, 那就假托古人来造史料。于是尧让舜、舜让禹的禅让事件就被墨子给造出来了, 从而使上古尧舜禹的神话传说在此一下子变成了事实。舜是平民, 但因其“贤”故而被尧所禅让。这难道不是“尚贤”“尚同”主张最好的例证吗?一向讲仁的孔子, 生活在其前却不知道有禅让之事, 而墨子却能如数家珍, 岂不怪哉?圣人对孔子是十分崇拜的, 要是真的, 他岂有不大加赞扬之理?前面已经言及, 古人缺乏历史观念, 毁掉许多的历史资料, 更缺乏质疑的精神。一代一代口头相传的古圣人的故事到此时已然成为事实, 又因作为当时显学的墨家的宣传内容, 人们更是深信不疑。赖墨子及其众徒之功, “禅让制”便真的在历史上发生了。其实后来的孟子对此事表示怀疑, 《孟子·万章》载:万章曰:“尧以天下与舜, 有诸?”孟子曰:“否, 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但舜受禅是因其德合众, 其勤为民, 正好符合自己的“王政”学说。因而只是在尧直接禅让给舜这个环节改为通过“天”来间接传位, 并未否定禅让之事。墨子的这个谎言对后世影响有多大呢?《史记》中有记载:燕哙王十分仰慕尧, 决定学他。于是他决定把自己的位让给相子之, 自己北面称臣, 又恐太子不服, 故收其大权。这样过了三年, 燕国大乱, 太子与大将军市被谋反。此时齐国又乘虚而入, 从而导致燕败哙王死的悲剧。通过这件事我们了解到当时之人已深信禅让之事在历史中实有。而燕哙王很崇拜尧的大度, 也想学学, 可惜他一学便导致国乱命丧。再加上自诩“天下遗闻古事靡不毕集太史公”的司马迁在《五帝本纪》中的美化, 就把这神话的内容一下子定格在历史的长河中, 尧舜禹的美德行为也被后世人当做崇拜学习的对象而传颂了几千年。神话又一次成功地打入到了上古史的系统中。又《太平御览》七十九引《尸子》载:子贡问于孔子曰:“古者黄帝四面, 信乎?”孔子曰:“黄帝取合己者四人, 使治四方, 不谋而亲, 不约而成, 大有成功, 此之谓‘四面’也。”又《吕氏春秋·察传》载: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乐正夔一足, 信乎?”孔子曰:“昔者舜欲以乐传授于天下, 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 舜以为乐正。夔于是正六律, 和五声, 以通八风, 而天下大服。重黎又欲益求人。舜曰:‘夫乐, 天地之精也, 得失之节也, 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夔能和之以平天下, 若夔者一而足矣。’故曰‘夔一足’, 非一足也。”我们知道孔子是不愿讲神鬼的, “子不语怪、力、乱、神”, 但又相信这些神话人物的真实性。故对黄帝四面、夔一足的神话性加以现实化, 由于他的影响力, 传说中神话人物的神性没了, 而人物的实体却被人们所接受而成为历史中的人物。可见, 百家争鸣对神话传说进入历史系统的作用是不可小觑的。

四、王莽改制对神话历史化系统的完善

驺衍创作的“五德终始说”在汉代是十分盛行的。它为统治者占有天下提供了理论依据, 但同时又为那些僭越天子之位的人提供了方法。王莽就是很好的例子。他是外戚, 又是当时著名的礼学家, 诸事皆以周公为榜样, 也自比周公。为了使篡汉不致于引起动乱, 他便在“五德终始说”上做起了文章。因为当时之人把它当成了金科玉律, 只要你能自圆其说, 人们就会相信。赖王莽之功, 上古的历史系统造出来了。现列表如下:

通过上面的表格可以看出除了传说中的五帝之外, 王莽还把神话中的太昊和少昊加入这个历史系统中, 为的只是验证五德终始说的正确, 更为了证明自己代汉是早就由上天安排的。他这么改不要紧, 实现了自己称天子的目的, 却害得后世之人把几个子虚乌有的人当作自己的祖先近两千年。在当时人们信这个情有可原, 因为在当时五行已成风, 外加这是最高统治者发布的。那么后人为什么也信呢?这就要赖刘秀之功了。代王莽而起的光武帝刘秀是一个忠实的图谶五行迷, 他对王莽的这套理论深信不疑。当时有一个桓谭的人很是反对图谶之说。有一次, 刘秀想利用图谶的方法来选择建筑灵台的地方, 他就把自己的想法告诉桓谭。桓谭说:“我向来不谈图谶。”刘秀就问他原因, 他就把它的许多不合理的地方说了一通, 惹得刘秀勃然大怒:“桓谭非圣无法, 拉下去斩了!”吓得桓谭直到头磕出血刘秀才作罢。不久, 他被放了外任, 死在路上, 那时他已年过七旬。还有一个是刘歆的得意弟子贾徽, 也是因为不读图谶而得不到重用。上行下效, 既然皇帝喜欢, 讲图谶之学还能升迁, 反对就对自己不利。只要原则性不是十分强的人绝对会投其所好的。加之刘秀的儿子明帝也信这些, 官员渐渐地就都信了, 即使不信也只能放在心里。作为智者代表的上层知识分子都信这些, 更不要说当时目不识丁的老百姓了。就这样一代代地传, 那些神话人物也安安稳稳地当了几千年华夏人的祖先。

五、统治阶级对自身的美化

天人感应的思想深深地扎根在先民的脑子里, 他们一直认为天下由谁来管不是人说了算, 而是由上天安排, 这就是后来的“天权神授”说的雏形。当然这种被天指定的继承人是要德才兼备的。例如, “拯世衰, 诛暴侯, 灭蚩尤”[5]的黄帝, “其仁如天, 其知如神”[5]的尧、教民种五谷的后稷等。可见代天行事的人不是普通人而是异于常人的。长此以往, 人们的观念中便产生了这样一种模式:天子等于神秘出生, 具有灵异色彩的人。而人们对于上帝指定的继承人是顶礼膜拜的。统治阶级正是抓住了这种心理, 造了许多神秘的事件加入史书中, 从而造成了神话的历史化, 只是此时的主角不是造出来的神而是活生生的人。而事迹就具有了神秘性。《史记》中记载刘邦几件神秘的事件: (一) 出生:“其先, 刘媪尝息大泽之陂, 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 太公往视, 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 遂产高祖。” (二) 云气:“秦始皇帝常曰:‘东财有紫气。’于是因东游以厌之。高祖即自疑, 亡匿, 隐于芒、砀山泽岩石之间。吕后与人俱求, 常得之。高祖怪问之。吕后:‘季所居上常有云气, 故从往, 常德季。’” (三) 斩白蛇:“高祖醉, 曰:‘壮士行, 何畏!’乃前, 拔剑击斩蛇。蛇遂分为两, 径开。……妪曰:‘吾子, 白帝子也。化为蛇, 当道。今为赤帝子斩之, 故哭。’”刘邦实乃流氓, 没有什么好炫耀的地方, 但正是这个流氓当了天子, 这让一直信服天子乃德才兼备者居之的人们是很难接受的。怎么办呢?于是, 司马迁就造了些与刘邦有关的神异事件 (或者是刘邦他们自己造的, 司马迁只是如实地记录了下来) 。

通过上述分析, 我们认识了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历史化的原因, 知道它不是一时一人之功, 乃与先民的信仰认识分不开。现在我们能很清楚地将神话从史书中剔除, 但作为一种特殊的历史现象, 分析它, 对于我们了解先民的思想观念和统治阶级的愚民的手腕有一定的帮助。

摘要:神话是人类先祖解释自然、征服自然的心理的外在表现形式, 其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族的特征, 蕴涵了不同的文化精神。中国神话更多地走向了历史化的方向。本文从先民的意识形式、历史观念、统治者的神化等几个方面来分析中国神话历史化的原因。

关键词:中国神话,传说,历史化

参考文献

[1]罗京.民族精神与神话[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 2002, 18 (4) :62-65.

[2]左转[M].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7, (6) :4, 卷10.

[3]顾颉刚.秦汉的方土和儒生[M].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6.10.

[4]墨子·尚贤上[M].山西:古籍出版社, 2007.1.

上一篇:《范增论》原文及欣赏下一篇:六盘水市建设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