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伯历史传说故事

2024-04-24

风伯历史传说故事(通用7篇)

篇1:风伯历史传说故事

一、风伯基本介绍

风伯即指风神(参见《太公金匮》“五丈夫”),汉族神话传说中的人面鸟身的神怪。又称风师、飞廉、箕伯等等。中国古代的风神崇拜起源较早。《周礼》的《大宗伯》篇称,「以燎祀司中、司命、风师、雨师」。郑玄注:「风师,箕也」,意思是「月离于箕,风扬沙,故知风师其也」。东汉蔡邕《独断》则称,「风伯神,箕星也。其象在天,能兴风」。箕星是二十八宿中东方七宿之一,此当以星宿为风神。另外,楚地亦有称风伯为飞廉的。屈原《离骚》有句称「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晋灼注飞廉曰「鹿身,头如雀,有角而蛇尾豹文」。高诱注蜚廉曰「兽名,长毛有翼」。此当以动物为风神。唐宋以后,风伯曾作「风姨」、「封姨」和「风后」,即曾作女神。但以箕星作风伯之说,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中国汉族神话中的风伯,其实就是风神,也称作风师、飞廉、箕伯等等,掌八风消息,通五运之气候。风伯的搭档雨师就是雨神,亦称萍翳、玄冥等。中国古代的风神和雨神起源比较早。《周礼》的《大宗伯》篇称:“以燎祀司中、司命、风师、雨师”。道教认为风伯是一个白发老人,左手持轮,右手执扇,作扇轮子状,称风伯方天君。雨师是个老头,名叫陈天君。

雨师和龙王的职司都是布雨,是否重复呢?事实上,在中国古代,雨师是一个地位崇高的神,人们求雨往往要祭祀雨师。对雨师的奉祀,秦汉时已列入国家的祀典。如前面“龙王”一节所述,但唐宋以后,从佛教中脱胎出来的龙王崇拜逐渐取代了雨师的位置。

二、风伯概述

风神亦称风伯风师,其信仰起源甚早。《山海经大荒北经》蚩尤作兵,伐黄帝。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周礼大宗伯》以楠燎祀司中司命风师雨师。

春秋战国以后,风神信仰逐渐统一,中原一带信仰的风神为星宿,南方一带信仰的风神则为鸟形或带有羽翼的飞廉。应昭《风俗通义祀典》谨按《周礼》云:以楠燎祀风师。风师者,箕星也,箕主簸扬,能致风气。《易巽》为长女也,长者伯,故日风伯。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养成万物,有功于人,王者祀以报功也。戌之神为风伯,故以丙戌日祀于西北,火胜金为木相也。又蔡邕《独断》曰:风伯神,箕星也。其象在天,能兴风。

三、风伯历史传说

最早的风神被称为箕星或箕伯,《风俗通义》中称“风师者箕星也。箕主簸扬,能致风气,故称箕伯。”但在楚地则自古以鹿身雀头的神秘怪兽飞廉为风伯,《水经注》称飞廉以善于行走而为纣王效力,周武王击败了纣王,飞廉殉国自杀,天帝为他的忠诚感动,用石棺掩埋他,并使他成为风神。汉以后飞廉与箕伯逐渐融合,并由民间人格化,形成了“白须老翁,左手持轮,右手执箑,若扇轮状”的固定塑像帽。唐以后,因风伯的主要职能是配合雷神、雨神帮助万物生长,所以受到历代君主的虔诚祭祀。然而风伯也常以飓风过境毁坏屋舍伤害人命,形成自然灾害,因此被视为凶神。汉族民间传说中常以女性形象出现的风神“封姨”,就主要体现了风对植物生长的危害。

风伯名字叫做飞廉,他原来是蚩尤的师弟。他的相貌奇特,长着鹿一样的身体,布满了豹子一样的花纹。他的头好象孔雀的头,头上的角峥嵘古怪,有一条蛇一样的尾巴。他曾与蚩尤一起拜一真道人为师傅,在祁山修炼。

修炼的时候,飞廉发现对面山上有块大石,每遇风雨来时便飞起如燕,等天放晴时,有安伏在原处,不由暗暗称奇,于是留心观察起来。

有一天半夜里,只见这块大石动了起来,转眼变成一个形同布囊的无足活物,往地上深吸两口气,仰天喷出。顿时,狂风骤发,飞沙走石,把玩意儿又似飞翔的燕子一样,在大风中飞旋。飞廉身手敏捷,一跃而上,将它逮住,这才知道它就是通五运气侯,掌八风消息的“风母”。于是他从“风母”这里学会了致风,收风的奇术。

蚩尤和黄帝部落展开的那场恶战,传说蚩尤请来了风伯、雨师施展法术,突然间风雨大作,使黄帝部众迷失了方向。黄帝布下出奇制胜的阵势,又利用了风后所制造的指南车,辨别了风向,才把蚩尤打败。被黄帝降伏后就乖乖地做了掌管的神灵。风伯作为天帝出巡的先锋,负责打扫路上的一切障碍。每当天帝出巡,总是雷神开路,雨师洒水,风伯扫地。风伯的主要职责,就是掌管八面来风的消息,运通四时的节日气候。

篇2:风伯历史传说故事

传说雷公视力差,难辨黑白,夫人电母寸步不离,捧着镜子,先行探照,明辨是非善恶后,雷公才行雷。

电母和雷公成了天生的一对。

雷公面目挣拧,电母相貌端雅。雷公手持槌楔,电母手持双镜,他们一旦作法,就乌云密布,狂风大作,飞沙走石。

电母射出耀眼的利剑。

雷公向石龟投下一个大响雷,只听得“轰隆。震耳的一声巨响,恶人便身首异处。

雷公是掌管雳的神灵,在最初的神话中,他完全是一个动物和人的结合体,传说他住在雷泽,龙首人身,有一个硕大无比的肚子,他常常拍自己的肚子来娱乐。

每拍一下。就会发出轰轰的雷声。

可是这个最早的雷神,因为自己肚子的特别之处被黄帝看中了,于是就被抓了做成一面大鼓。

黄帝见没有了雷神也不行,就找了雷神的一个亲戚。

这个新雷神皮肤的颐色好象朱砂,眼光灼灼如闪电,身上的毛和角有三尺长,形状好象一只称猴。

于是在后来的传说中,雷公最突出的特征就是猴脸和尖嘴,俗称”雷公脸“。

雷公还有一个特殊的本领,就是他会看病。

他曾经和另一个天神歧伯一起讨论有关脉络的问题。雷公还经常派遣使者到山上去采集草药。

又一次,他的一个采药童子在茂密的丛林中迷失了方向,无论他怎么回忆来时的道路,怎么努力,可是就是怎么也走不出来。

雷公很着急,想了想,就变成了一只啄木鸟,飞到了树梢上。来辨别方向。

最后,他找到了回去的路径,可是,却怎么也变不回原来的模样了,只好用他那尖尖长长的嘴啄树木里面的害虫充饥,也算是重操旧业,干起了树木的医生。

但是雷公嫉恶如仇,性情暴躁。一听某人犯法,就大发雷霆,不分皂白,不探究竟,就击掌发雳打死。

但往往有些是含冤受死的,因此又引出有关电母来辅佐他进行工作。

电母是司掌闪电的女神。又称为金光圣母、闪电娘娘。

她有一头蓬松的头发,红红的颜色。两只脚上都只有三个脚趾。传说她手里握有两面镜子,发出电光时,十分明亮耀眼

雷公和电母俩常常一起出现,原先的职能就是管理需电。

到了后来,就有了惩恶扬善的作用,如果有人犯了天都不能浇忽的罪过,那么天帝就会派雷公电母用五雷轰他,隆隆的声音好象上天发怒一样。

传说,电母的前身是一个寡妇。

她很有孝心,这个寡妇,丈夫早死,既没有儿子,家境又极其寒贫,堂上只有一个婆婆,她很孝顺服侍着婆婆度日,不肯改嫁。

有一次,她的婆婆病了,很想食肉。但是她哪里有钱去买肉孝敬婆婆呢?

她左思右想,就想起古时有“割腕供姑‘的事,她也就毅然把股上的肉割下来,煮熟做好饭,去孝敬她的婆婆。

可是她的婆婆哪里能够吃得下这坚韧的股肉呢?

她还不知体谅她媳妇的孝顺,反而以为她的媳妇不孝敬,把买来的好肉留起来自己吃,将那不好吃的肉煮来孝敬她。

她就叫骂起来,还请了雷公将她的媳妇打死。

怎知雷公真正应命了,不分青红皂白,把这个寡妇打死了。

将要人硷的时候,人们才发现她的媳妇的股上割下一块肉,还有未痊愈的血疤,老婆婆她这时才猛醒反悔。

然而媳妇已被击死,又无法叫她活过来。她就啼哭哀求着雷公,度她的媳妇的亡灵超生。

而雷公知道内情之后,也后悔自己的不审慎,仅仅听了那老婆婆的一面之词,未加分析,没有调查,竟然冲动之下,击死好人。

于是雷公就奏了玉皇,请命将这个寡妇作为自己的妻子,踢为电母。

在它未发雷之前,电母可以放光,先明亮世间的善恶,以明黑白,以免再错击人。

篇3:中国神话传说历史化探析

一、地理环境对先民思想观念形成的影响

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主要在黄河流域, 地处内陆而形成了相对封闭、稳定、单一的文化传统。依山傍水的自然条件使农耕为主的生产方式得以出现, 此种生活方式主要依靠气候、雨泽和土壤。此三类皆非由人力安排, 而若冥冥中已有为之布置妥贴唯待人去信任与忍耐, 故先民形成天人感应、物我一体的观念使他们认为主宰他们命运的是一种“神”, 而这个神就是上天。上天意志的表达又是通过人间的人来实现的。这个人自然就具有与众不同的能力。面对难以抵御的洪水等灾害的肆虐, 人们本能地想到让代天行授之人来拯救他们。如“神农尝百草, 一日而遇七十毒”,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后稷教人耕种, 栽种五谷, “民皆法则之”。在长期的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先民逐渐认识到了自身的力量, 从而由信“天”逐渐信“宗庙”, 人们越来越相信自身的力量, 因而天的力量逐渐被淡忘, 而人的作用则逐渐被提高。也正是先民有了这种肯定人自身价值的可贵精神, 才为将具有人性特征的神性事迹写入史书奠定了思想意识基础。

二、古人缺乏对史质疑的精神

《史记》载:“轩辕乃修德振兵, 治五气, 艺五种, 抚万民, 度四方, 教熊罴貅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殷契, 母曰简狄……三人行浴, 见玄鸟堕其卵, 简狄取吞之, 因孕生契。”“周后稷, 名弃……姜原出野, 见巨人迹, 心怡然悦, 欲践之, 践之而身动如孕者。”诸如此类荒诞的记载《史记》中还有许多。作为我们现代人来看, 这纯粹是神话传说, 是不能作为史来记载的, 司马迁不但为之而且津津乐道。不仅司马迁如此, 当时之人更是深信不疑。究其原因, 乃是古人缺乏历史观念使然。武王克商之时, 《逸周书》载:“浮商旧宝玉万四千, 佩玉亿有八万。”可见他掠夺的只是财物。又《史记》载:刘邦攻入咸阳之后, 萧何匆匆从秦朝的图书馆里抢了些材料, 但却是记载当时人口之类的东西, 而那些历史资料就被潇洒的项羽一把火烧在了阿房宫。再有《论语·八佾》载:“子曰:‘夏礼, 吾能言之, 杞不足征也。殷礼, 吾能言之, 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 吾能征之也!’”由此可见, 古人是极重记史但却不重视历史资料的保护。前人对史料的不珍惜, 给后来编史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那些没有史料做基础的历史, 就只能向民间征集, 自然神话传说就进入史书中了。史官之所以相信民间传说就是因为天人感应、物我一体的观念扎根在他们的意识中。他是跨越不了那个时代意识观念的藩篱的。因为缺乏历史观念, 进而就缺乏对史质疑的态度, 久而久之, 这此神话传说就堂而皇之地进入史书的行列而一占几千年。纵使有人提出疑问, 由于先人的毁史之功, 奈何缺乏确凿的史料也不得不作罢。

三、百家争鸣对神话历史化的推动

春秋战国之际, 随着周天子式微, 各诸侯蜂拥而起都想称霸。政治上的变动带来了思想上的大解放, 从而各种救世的思想随之产生。各家学派为了能使自己的学说在当时被人所接受, 不得不采取一些措施, 而最行之有效的便是托古。《淮南子·修务训》载:“世俗之人多尊古贱今, 故为道者必托之于神农、黄帝而后能入说。乱世暗主高远其所从来。为学者蔽于论而尊其所闻, 相与危坐而视听之, 正领而诵之。”“今取圣人之书, 名之孔墨, 则弟子句指而受者必众矣”。可见当时, 托古附圣已成为一种风气, 为了使自己的学说得以行天下而不得不为之。例如墨子的学说主张“尚贤”“尚同”“兼爱非攻”等, 尚贤就要求冲破“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4]的世袭制度, 主张政权向农与工肆之人开放。他提取“官无常贵, 而民无终贱, 有能则举之, 无能则下之”[4]的主张。只有主张是不行的, 怎样让自己的学说为世人接受而盛行呢?如果说是自己独创的肯定不会为人接受的, 怎么办?孔子的学说能大盛不就是托之于六经吗?那么就向历史中找资料, 历史中没有自己想要的又怎么办呢?不要紧, 那就假托古人来造史料。于是尧让舜、舜让禹的禅让事件就被墨子给造出来了, 从而使上古尧舜禹的神话传说在此一下子变成了事实。舜是平民, 但因其“贤”故而被尧所禅让。这难道不是“尚贤”“尚同”主张最好的例证吗?一向讲仁的孔子, 生活在其前却不知道有禅让之事, 而墨子却能如数家珍, 岂不怪哉?圣人对孔子是十分崇拜的, 要是真的, 他岂有不大加赞扬之理?前面已经言及, 古人缺乏历史观念, 毁掉许多的历史资料, 更缺乏质疑的精神。一代一代口头相传的古圣人的故事到此时已然成为事实, 又因作为当时显学的墨家的宣传内容, 人们更是深信不疑。赖墨子及其众徒之功, “禅让制”便真的在历史上发生了。其实后来的孟子对此事表示怀疑, 《孟子·万章》载:万章曰:“尧以天下与舜, 有诸?”孟子曰:“否, 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但舜受禅是因其德合众, 其勤为民, 正好符合自己的“王政”学说。因而只是在尧直接禅让给舜这个环节改为通过“天”来间接传位, 并未否定禅让之事。墨子的这个谎言对后世影响有多大呢?《史记》中有记载:燕哙王十分仰慕尧, 决定学他。于是他决定把自己的位让给相子之, 自己北面称臣, 又恐太子不服, 故收其大权。这样过了三年, 燕国大乱, 太子与大将军市被谋反。此时齐国又乘虚而入, 从而导致燕败哙王死的悲剧。通过这件事我们了解到当时之人已深信禅让之事在历史中实有。而燕哙王很崇拜尧的大度, 也想学学, 可惜他一学便导致国乱命丧。再加上自诩“天下遗闻古事靡不毕集太史公”的司马迁在《五帝本纪》中的美化, 就把这神话的内容一下子定格在历史的长河中, 尧舜禹的美德行为也被后世人当做崇拜学习的对象而传颂了几千年。神话又一次成功地打入到了上古史的系统中。又《太平御览》七十九引《尸子》载:子贡问于孔子曰:“古者黄帝四面, 信乎?”孔子曰:“黄帝取合己者四人, 使治四方, 不谋而亲, 不约而成, 大有成功, 此之谓‘四面’也。”又《吕氏春秋·察传》载: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乐正夔一足, 信乎?”孔子曰:“昔者舜欲以乐传授于天下, 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 舜以为乐正。夔于是正六律, 和五声, 以通八风, 而天下大服。重黎又欲益求人。舜曰:‘夫乐, 天地之精也, 得失之节也, 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夔能和之以平天下, 若夔者一而足矣。’故曰‘夔一足’, 非一足也。”我们知道孔子是不愿讲神鬼的, “子不语怪、力、乱、神”, 但又相信这些神话人物的真实性。故对黄帝四面、夔一足的神话性加以现实化, 由于他的影响力, 传说中神话人物的神性没了, 而人物的实体却被人们所接受而成为历史中的人物。可见, 百家争鸣对神话传说进入历史系统的作用是不可小觑的。

四、王莽改制对神话历史化系统的完善

驺衍创作的“五德终始说”在汉代是十分盛行的。它为统治者占有天下提供了理论依据, 但同时又为那些僭越天子之位的人提供了方法。王莽就是很好的例子。他是外戚, 又是当时著名的礼学家, 诸事皆以周公为榜样, 也自比周公。为了使篡汉不致于引起动乱, 他便在“五德终始说”上做起了文章。因为当时之人把它当成了金科玉律, 只要你能自圆其说, 人们就会相信。赖王莽之功, 上古的历史系统造出来了。现列表如下:

通过上面的表格可以看出除了传说中的五帝之外, 王莽还把神话中的太昊和少昊加入这个历史系统中, 为的只是验证五德终始说的正确, 更为了证明自己代汉是早就由上天安排的。他这么改不要紧, 实现了自己称天子的目的, 却害得后世之人把几个子虚乌有的人当作自己的祖先近两千年。在当时人们信这个情有可原, 因为在当时五行已成风, 外加这是最高统治者发布的。那么后人为什么也信呢?这就要赖刘秀之功了。代王莽而起的光武帝刘秀是一个忠实的图谶五行迷, 他对王莽的这套理论深信不疑。当时有一个桓谭的人很是反对图谶之说。有一次, 刘秀想利用图谶的方法来选择建筑灵台的地方, 他就把自己的想法告诉桓谭。桓谭说:“我向来不谈图谶。”刘秀就问他原因, 他就把它的许多不合理的地方说了一通, 惹得刘秀勃然大怒:“桓谭非圣无法, 拉下去斩了!”吓得桓谭直到头磕出血刘秀才作罢。不久, 他被放了外任, 死在路上, 那时他已年过七旬。还有一个是刘歆的得意弟子贾徽, 也是因为不读图谶而得不到重用。上行下效, 既然皇帝喜欢, 讲图谶之学还能升迁, 反对就对自己不利。只要原则性不是十分强的人绝对会投其所好的。加之刘秀的儿子明帝也信这些, 官员渐渐地就都信了, 即使不信也只能放在心里。作为智者代表的上层知识分子都信这些, 更不要说当时目不识丁的老百姓了。就这样一代代地传, 那些神话人物也安安稳稳地当了几千年华夏人的祖先。

五、统治阶级对自身的美化

天人感应的思想深深地扎根在先民的脑子里, 他们一直认为天下由谁来管不是人说了算, 而是由上天安排, 这就是后来的“天权神授”说的雏形。当然这种被天指定的继承人是要德才兼备的。例如, “拯世衰, 诛暴侯, 灭蚩尤”[5]的黄帝, “其仁如天, 其知如神”[5]的尧、教民种五谷的后稷等。可见代天行事的人不是普通人而是异于常人的。长此以往, 人们的观念中便产生了这样一种模式:天子等于神秘出生, 具有灵异色彩的人。而人们对于上帝指定的继承人是顶礼膜拜的。统治阶级正是抓住了这种心理, 造了许多神秘的事件加入史书中, 从而造成了神话的历史化, 只是此时的主角不是造出来的神而是活生生的人。而事迹就具有了神秘性。《史记》中记载刘邦几件神秘的事件: (一) 出生:“其先, 刘媪尝息大泽之陂, 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 太公往视, 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 遂产高祖。” (二) 云气:“秦始皇帝常曰:‘东财有紫气。’于是因东游以厌之。高祖即自疑, 亡匿, 隐于芒、砀山泽岩石之间。吕后与人俱求, 常得之。高祖怪问之。吕后:‘季所居上常有云气, 故从往, 常德季。’” (三) 斩白蛇:“高祖醉, 曰:‘壮士行, 何畏!’乃前, 拔剑击斩蛇。蛇遂分为两, 径开。……妪曰:‘吾子, 白帝子也。化为蛇, 当道。今为赤帝子斩之, 故哭。’”刘邦实乃流氓, 没有什么好炫耀的地方, 但正是这个流氓当了天子, 这让一直信服天子乃德才兼备者居之的人们是很难接受的。怎么办呢?于是, 司马迁就造了些与刘邦有关的神异事件 (或者是刘邦他们自己造的, 司马迁只是如实地记录了下来) 。

通过上述分析, 我们认识了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历史化的原因, 知道它不是一时一人之功, 乃与先民的信仰认识分不开。现在我们能很清楚地将神话从史书中剔除, 但作为一种特殊的历史现象, 分析它, 对于我们了解先民的思想观念和统治阶级的愚民的手腕有一定的帮助。

摘要:神话是人类先祖解释自然、征服自然的心理的外在表现形式, 其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族的特征, 蕴涵了不同的文化精神。中国神话更多地走向了历史化的方向。本文从先民的意识形式、历史观念、统治者的神化等几个方面来分析中国神话历史化的原因。

关键词:中国神话,传说,历史化

参考文献

[1]罗京.民族精神与神话[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 2002, 18 (4) :62-65.

[2]左转[M].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7, (6) :4, 卷10.

[3]顾颉刚.秦汉的方土和儒生[M].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6.10.

[4]墨子·尚贤上[M].山西:古籍出版社, 2007.1.

篇4:历史传说故事初中

历史传说故事初中1

传说天上有个织女星,还有一个牵牛星。织女和牵牛情投意合,心心想印。可是,天条律令是不允许男欢女爱、私自相恋的。织女是王母的孙女,王母便将牵牛贬下凡尘了,令织女不停地织云锦以作惩罚。

织女的工作,便是用了一种神奇的丝在织布机上织出层层叠叠的美丽的云彩,随着时间和季节的不同而变幻它们的颜色,这是“天衣”。自从牵牛被贬之后,织女常常以泪洗面,愁眉不展地思念牵牛。她坐在织机旁不停地织着美丽的云锦以期博得王母大发慈心,让牵牛早日返回天界。

一天,几个仙女向王母恳求想去人间碧莲池一游,王母今日心情正好,便答应了她们。她们见织女终日苦闷,便一起向王母求情让织女共同前往,王母也心疼受惩后的孙女,便令她们速去速归。

话说牵牛被贬之后,落生在一个农民家中,取名叫牛郎。后来父母下世,他便跟着哥嫂度日。哥嫂待牛郎非常刻薄,要与他分家,只给了他一条老牛和一辆破车,其他的都被哥哥嫂嫂独占了,然后,便和牛郎分家了。

从此,牛郎和老牛相依为命,他们在荒地上披荆斩棘,耕田种地,盖造房屋。一两年后,他们营造成一个小小的家,勉强可以餬口度日。可是,除了那条不会说话的老牛而外,冷清清的家只有牛郎一个人,日子过得相当寂寞。牛郎并不知道,那条老牛原是天上的金牛星。

这一天,老牛突然开口说话了,它对牛郎说:“牛郎,今天你去碧莲池一趟,那儿有些仙女在洗澡,你把那件红色的仙衣藏起来,穿红仙衣的仙女就会成为你的妻子。”牛郎见老牛口吐人言,又奇怪又高兴,便问道:“牛大哥,你真会说话吗?你说的是真的吗?”老牛点了点头,牛郎便悄悄躲在碧莲池旁的芦苇里,等候仙女们的来临。

不一会儿,仙女们果然翩翩飘至,脱下轻罗衣裳,纵身跃入清流。牛郎便从芦苇里跑出来,拿走了红色的仙衣。仙女们见有人来了,忙乱纷纷地穿上自己的衣裳,像飞鸟般地飞走了,只剩下没有衣服无法逃走的仙女,她正是织女。织女见自己的仙衣被一个小伙子抢走,又羞又急,却又无可奈何。这时,牛郎走上前来,对她说,要她答应做他妻子,他才能还给她的衣裳。织女定睛一看,才知道牛郎便是自己日思夜想的牵牛,便含羞答应了他。这样,织女便做了牛郎的妻子。

他们结婚以后,男耕女织,相亲相爱,日子过得非常美满幸福。不久,他们生下了一儿一女,十分可爱。牛郎织女满以为能够终身相守,白头到老。

可是,王母知道这件事后,勃然大怒,马上派遣天神仙女捉织女回天庭问罪。

这一天,织女正在做饭,下地去的牛郎匆匆赶回,眼睛红肿着告诉织女:“牛大哥死了,他临死前说,要我在他死后,将他的牛皮剥下放好,有朝一日,披上它,就可飞上天去。”织女一听,心中纳闷,她明白,老牛就是天上的金牛星,只因替被贬下凡的牵牛说了几句公道话,也贬下天庭。它怎么会突然死去呢?织女便让牛郎剥下牛皮,好好埋葬了老牛。

正在这时,天空狂风大作,天兵天将从天而降,不容分说,押解着织女便飞上了天空。

正飞着、飞着,织女听到了牛郎的声音:“织女,等等我!”织女回头一看,只见牛郎用一对箩筐,挑着两个儿女,披着牛皮赶来了。慢慢地,他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了,织女可以看清儿女们可爱的模样子,孩子们了都张开双臂,大声呼叫着“妈妈”,眼看,牛郎和织女就要相逢了。可就在这时,王母驾着祥云赶来了,她拔下她头上的金簪,往他们中间一划,霎时间,一条天河波涛滚滚地横在了织女和牛郎之间,无法横越了。

织女望着天河对岸的牛郎和儿女们,直哭得声嘶力竭,牛郎和孩子也哭得死去活来。他们的哭声,孩子们一声声“妈妈”的喊声,是那样揪心裂胆,催人泪下,连在旁观望的仙女、天神们都觉得心酸难过,于心不忍。王母见此情此景,也稍稍为牛郎织女的坚贞爱情所感动,动了恻隐之心,便同意让牛郎和孩子们留在天上,命喜鹊传话让他们每隔七日相见一次,谁知喜鹊传错了话,说成每年七月七日相见一次,于是王母就罚喜鹊给他们搭桥。

从此,牛郎和他的儿女就住在了天上,隔着一条天河,和织女遥遥相望。在秋夜天空的繁星当中,我们至今还可以看见银河两边有两颗较大的星星,晶莹地闪烁着,那便是织女星和牵牛星。和牵牛星在一起的还有两颗小星星,那便是牛郎织女的一儿一女。

牛郎织女相会的七月七日,无数成群的喜鹊飞来为他们搭桥。鹊桥之上,牛郎织女团聚了!织女和牛郎深情相对,搂抱着他们的儿女,有无数的话儿要说,有无尽的情意要倾诉啊!

传说,每年的七月七日,若是人们在葡萄架下葡萄藤中静静地听,可以隐隐听到仙乐奏鸣,织女和牛郎在深情地交谈。真是:相见时难别亦难!他们日日在盼望着第二年七月七日的重逢。

历史传说故事初中2

雷公和电母是神话传说中的一对天神。他们二人司掌天庭雷电。

传说雷公视力差,难辨黑白,夫人电母寸步不离,捧着镜子,先行探照,明辨是非善恶后,雷公才行雷。

电母和雷公成了天生的一对。

雷公面目挣拧,电母相貌端雅。雷公手持槌楔,电母手持双镜,他们一旦作法,就乌云密布,狂风大作,飞沙走石。

电母射出耀眼的利剑。

雷公向石龟投下一个大响雷,只听得“轰隆。震耳的一声巨响,恶人便身首异处。

雷公是掌管雳的神灵,在最初的神话中,他完全是一个动物和人的结合体,传说他住在雷泽,龙首人身,有一个硕大无比的肚子,他常常拍自己的肚子来娱乐。

每拍一下。就会发出轰轰的雷声。

可是这个最早的雷神,因为自己肚子的特别之处被黄帝看中了,于是就被抓了做成一面大鼓。

黄帝见没有了雷神也不行,就找了雷神的一个亲戚。

这个新雷神皮肤的颐色好象朱砂,眼光灼灼如闪电,身上的毛和角有三尺长,形状好象一只称猴。

于是在后来的传说中,雷公最突出的特征就是猴脸和尖嘴,俗称”雷公脸“。

雷公还有一个特殊的本领,就是他会看病。

他曾经和另一个天神歧伯一起讨论有关脉络的问题。雷公还经常派遣使者到山上去采集草药。

又一次,他的一个采药童子在茂密的丛林中迷失了方向,无论他怎么回忆来时的道路,怎么努力,可是就是怎么也走不出来。

雷公很着急,想了想,就变成了一只啄木鸟,飞到了树梢上。来辨别方向。

最后,他找到了回去的路径,可是,却怎么也变不回原来的模样了,只好用他那尖尖长长的嘴啄树木里面的害虫充饥,也算是重操旧业,干起了树木的医生。

但是雷公嫉恶如仇,性情暴躁。一听某人犯法,就大发雷霆,不分皂白,不探究竟,就击掌发雳打死。

但往往有些是含冤受死的,因此又引出有关电母来辅佐他进行工作。

电母是司掌闪电的女神。又称为金光圣母、闪电娘娘。

她有一头蓬松的头发,红红的颜色。两只脚上都只有三个脚趾。传说她手里握有两面镜子,发出电光时,十分明亮耀眼

雷公和电母俩常常一起出现,原先的职能就是管理需电。

到了后来,就有了惩恶扬善的作用,如果有人犯了天都不能浇忽的罪过,那么天帝就会派雷公电母用五雷轰他,隆隆的声音好象上天发怒一样。

传说,电母的前身是一个寡妇。

她很有孝心,这个寡妇,丈夫早死,既没有儿子,家境又极其寒贫,堂上只有一个婆婆,她很孝顺服侍着婆婆度日,不肯改嫁。

有一次,她的婆婆病了,很想食肉。但是她哪里有钱去买肉孝敬婆婆呢?

她左思右想,就想起古时有“割腕供姑‘的事,她也就毅然把股上的肉割下来,煮熟做好饭,去孝敬她的婆婆。

可是她的婆婆哪里能够吃得下这坚韧的股肉呢?

她还不知体谅她媳妇的孝顺,反而以为她的媳妇不孝敬,把买来的好肉留起来自己吃,将那不好吃的肉煮来孝敬她。

她就叫骂起来,还请了雷公将她的媳妇打死。

怎知雷公真正应命了,不分青红皂白,把这个寡妇打死了。

将要人硷的时候,人们才发现她的媳妇的股上割下一块肉,还有未痊愈的血疤,老婆婆她这时才猛醒反悔。

然而媳妇已被击死,又无法叫她活过来。她就啼哭哀求着雷公,度她的媳妇的亡灵超生。

而雷公知道内情之后,也后悔自己的不审慎,仅仅听了那老婆婆的一面之词,未加分析,没有调查,竟然冲动之下,击死好人。

于是雷公就奏了玉皇,请命将这个寡妇作为自己的妻子,踢为电母。

在它未发雷之前,电母可以放光,先明亮世间的善恶,以明黑白,以免再错击人。

所以现在鸣需的时候,先有电光闪一闪,就是这么一回事了。

历史传说故事初中3

解除了十日并出的灾难,羿马不停蹄,日夜兼程,去捕猎肆虐人间的怪兽。中原地区,以窒窳、封稀为害最烈。窒窳本是黄帝辖下的一国诸侯,不幸被贰负和危暗杀了。黄帝怜悯他无辜丧命,请巫彭、巫抵、巫阳、巫履、巫凡、巫相六大神医上昆仑山会诊,研制出不死神药使他死而复生。窒窳的命是捡回来了,却完全迷失了本性,刚一醒来,就连滚带爬地窜下山,一头扎进弱水,变成了一条龙首虎爪、号声如婴儿啼哭的吃人怪兽。羿深入窒窳巢穴,仅一箭,就令它死了第二回,这一回是死有余辜。

在中原的桑林还有一头獠牙如戟、力胜百牛、铁骨铜皮的大野猪封稀;封稀横冲直撞,拱毁庄稼、村落,所经之地顿成废墟。羿左右施射,刺瞎野猪双睛,将它生擒活捉。

诛杀窒窳、捕获封稀之后,羿转战南方,在寿华之野追及凿齿。凿齿人身兽脸,它的杀人利器是突出嘴外的两根五六尺长、形似凿子的牙齿,为了应付弓箭,它特地带上一面巨大而坚固的盾牌,它至死也没弄清楚,羿的神箭是如何穿透盾牌,扎进它心窝的。

修蛇盘据洞庭湖,掀波作浪,覆舟无数,吃人无数。它风闻神射手羿已至南方,便潜伏湖底,销声匿迹。万顷波涛掩盖妖踪,羿的神奇射技也就没有了用武之地,他毅然舍弓持剑,跃入深不可测的大湖,历千险万难,终于在滔天白浪中剑断长蛇;洞庭湖水,竟给蛇血染红了一半。

北方,九头怪九婴仍在凶水一带喷火吐水,淹乡焚城;东方,巨型鸟大风仍在青丘之泽掀起狂风,毁屋拔树。羿东征青丘泽,用青丝绳系于箭尾,一箭射中闪电式飞掠的大风。那大风力大善飞,尚欲带伤逃生,无奈箭上系绳,只能像一只风筝一样被羿收回。

九头怪九婴自恃有九颗脑袋、九条命,丝毫不惧北伐的羿,它九口齐张,喷吐出一道道毒焰、一股股浊流,交织成一张凶险的水火网,企图将羿困住。羿知道九婴有九条命,射中一个头,它非但不会死,而且能很快痊愈,故再使连环箭法,九支箭几乎同一时刻插到了九婴的九颗头上,九婴的九条性命一条也没留下。

历史传说故事初中4

很久很久以前,青藏高原雪山顶上有一对夫妻,生育了三个女儿,大姐叫金沙,二姐叫澜沧,三妹叫怒女。三个姐妹都长得很漂亮。大姐勤劳善良,温顺厚道;二姐豪爽大方,很讲义气;三妹骄横暴躁。三姐妹长大成人,父母想把她们嫁到东方去。大姐说一切听从父母安排,而三妹却不从,偏要嫁到南方去。母亲劝说道:“南方山高坡陡,你要多想想。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再也回不来了。”三妹发怒说:“我主意已定,谁也阻挡不了。”于是,大姐、小妹各奔一方,这可急坏澜沧姑娘,她想和温顺的大姐一起嫁到东方去,可又舍不得还不懂事的三妹。想了九天九夜,最后对父母说:“阿爸、阿妈,让我还是陪三抹到南方去吧!”

三姐妹同时出嫁了,太阳撤下七彩丝线,百鸟啁啾,百兽跳舞,树木排队送嫁,鲜花在前面铺路。三妹头也不回地直奔南方,二姐紧紧守护在她身边,大姐舍不得两个妹妹,也跟着向南走了好长一段路。大姐还思念阿爸、阿妈,便转身回头远眺。因此,金沙到了丽江石鼓时,受罗海山的阻挡,江水从西流来,突然以90度的大拐弯,折向北东流去,形成了的长江第一湾。当大姐金沙姑娘经过虎跳峡时,被玉龙、哈巴两兄弟阻拦,要求她留下嫁给玉龙哥哥。聪明的大姐跳了七天七夜的舞蹈,让两兄弟高兴得如醉如痴,然后,她纵身一跳,跃过虎跳峡,直奔东海太阳升起的地方。在这里,高山海拔4000多米,江面海拔1750米,山高水长,气势磅瞒,大姐头也不回地奔向宜宾、重庆、三峡,最后找到太阳升起的东海。后来,大姐变成了金沙江,三妹变成了怒江,二姐变成了澜沧江。

历史传说故事初中5

公元225年,诸葛亮率军南征。大军跋山涉水,终至大理境内,数日车马劳顿,众人已是疲惫难挡,口干舌燥。将士行至落马坡处,日沉西山,天色渐黑,又见此地树木繁茂,旁边有一泉眼不断涌出涓涓细流,遂决定就地休整一夜,众人舀来泉水解渴,又采食野果果腹。

次日一觉醒来,300余人竟声音尽失,喉咙疼痛不已。诸葛亮心急如焚,求助于此地道家名医孟优,孟优急来军营诊视,方知将士们是误食了哑姑泉水,才得此病。当即对症下药,两日过后,众将士终能开口说话,却感觉身体乏力,食不下咽。孟优便又采来野核桃给众人食之,众人一尝,其果香脆可口,油而不腻,惊为天赐。

一连几日,将士们每日3餐辅食野核桃,养精蓄锐,身体不适之感渐消,精神焕发,身体复元。诸葛亮再三致谢孟优,并称赞这种核桃野果的神奇。孟优告知诸葛亮,自己长年修道行医,来往于巍山和青城山之间,早闻丞相的威仪和仁德,所以才赶来相助。

又说,大理境内多野核桃,将士平常可采摘核桃食用,对水土不服的士兵裨益甚多。诸葛亮率军一路南下,实行抚慰政策,对当地百姓不侵扰,七擒孟获,诚心感人治乱,终于平定南中。从此南中蛮族归心,不再叛乱。后人得知,孟优乃孟获胞兄,至今大理宾川还有孟获被他哥的道家思想感化,从而修行3年的“孟获洞”等地点遗存。

蜀汉过后300多年,隋唐兴起。当时大理等地也形成势力强大的南诏国。相传南诏国一位村民上山采药,发现山中野核桃树郁郁葱葱,核桃结满枝头,便摘下敲开外壳,里面的果实肉质白嫩香甜,食而不忘,便采集满筐,带予家中老母食之。半年后,老母满头银发渐渐变黑,身体状况也日渐改善,恢复了年轻时的欢笑健谈,左邻右舍无不称奇。

后来,此事传到南诏王宫,国王亲尝此果,赞叹连连,视为人间神品。赐名“南诏核桃”,作为珍品敬献给其他国家。

篇5:门神历史传说故事

相传,早期的两尊门神分别是神荼与郁垒,《山海经》《风俗通义》《重修纬书集成》等典籍都有记载,随着时代的前进,皇宫、寺庙和民宅开始将秦琼与敬德、萧何与曹参、关羽与张飞等有名的文臣武将尊奉为门神。

二、门神由来

门神信仰由来已久,据《山海经》说:在苍茫的大海之中有一座度朔之山,山上有一颗大桃树,枝干蜿蜒盘伸三千里,桃枝的东北有一个万鬼出入的鬼门,门上有两个神人,一个叫神荼,一个叫郁垒,他们把守鬼门,专门监视那些害人的鬼,一旦发现便用芦苇做的绳索把鬼捆起来,扔到山下喂老虎。于是黄帝向他们敬之以礼,岁时祀奉,在门上画神荼、郁垒和老虎的像,并挂上芦苇绳,若有凶鬼出现二神即抓之喂虎。后来《山海经》这种以神荼、郁垒、虎苇索、桃木为辟鬼之神的信仰被人们承传了下来,如晋干宝《搜神记》佚文曰:“今俗法,每以腊终除夕,饰桃人,垂韦索,画虎于门,左右置二灯,象虎眠,以驱不祥。”这中间,桃亦是人们崇拜久远的植物,人们认为桃多子多福,是长寿的象征,因此能够除灾避邪制鬼驱怪,《典术》云:“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压伏邪气者也。桃之精生在鬼门,制百鬼,故今作桃人梗著门以压邪,此仙木也。”而老虎为百兽之王,能够“执搏挫锐,噬食鬼魅”,“故画虎于门,鬼不敢入”。这种信仰一直流传,除夕之时人们常常在门上贴上画有二神与虎的画,并挂上桃枝或桃人和苇索,以驱鬼辟邪。与过去稍有不同的是,画中神人除了神荼郁垒外,还有唐代出现的钟馗,元代以后出现的秦琼尉迟恭,旧时苏州地区人们崇拜的温(或谓晋代之温峤,或谓东岳大帝属下之温将军)岳(岳飞)二元帅。道教崇奉的青龙白虎,一些地区信奉的赵云、赵公明、孙膑、庞涓等。还有的地方把门神分为三类,即文门神、武门神、祈福门神。文门神即画一些身着朝服的文官,如天官、仙童、刘海蟾、送子娘娘等,武门神即武官形象,如秦琼、尉迟恭等,祈福门神即为福、禄、寿三星。这些门神虽出现的时间区域背景不尽相同,但都被人们普遍信仰,其中影响最深的要数神荼、郁垒、钟馗、秦琼、尉迟恭了。

三、门神历史传说

最早的人格化门神,是用桃木雕刻成的两个“桃人”。

据说,他们就是远古时期黄帝派来统领游荡人间群鬼的两位神将——神荼与郁垒的化身。除《山海经》记载外,汉代诸书皆有记载。如《重修纬书集成》卷六《河图括地象》中即说:桃都山有颗大桃树,枝干盘曲三千里,树上有一只金鸡,太阳出来的时候就叫鸣。树下有二神,一个名叫荼,一个名叫垒,均拿着苇索,看守那些不祥之鬼,一旦捉住便杀之。

应劭《风俗通义》卷八则称荼与垒是兄弟二人,生性能够捉鬼,他们常在度朔山上的桃树下,检查百鬼,凡发现有祸害人类的就逮之喂虎。于是县老爷常常在腊冬除夕,刻一个桃人拿着苇茭挂在门上,并在门上画一只虎,这都是仿效古人的做法。道教吸收了这种信仰,如晋葛洪《枕中书》即将郁垒列入道教神谱,称为东方鬼帝之一,其《元始上真众仙记》中亦云:“今人正朝,作两桃人立门旁,以雄鸡毛置索中,盖遣勇也。”此后,二神一直被人们所信仰,如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记述:“用桃木板做门,叫做仙木,画两位神贴在上面,左扇门上叫神荼,右扇门上叫郁垒,中国民间称他们为门神。”隋朝杜台卿《玉烛宝典》引《括地图》称神荼、郁垒于桃都山大桃树下,为门神。宋陈元靓《岁时广记》卷五中还专门有《辩蒂垒》一条,称人们常于正旦书桃符,上刻郁垒、神荼。《北平风俗类征·岁考》亦称:元旦贵戚家悬神荼、郁垒,民间插芝梗、柏叶于户。《民间新年神像图画展览会》:“所谓神荼郁垒者,乃《山海经》神话中之人物。……上述最古门神之意,迄今尚未全部遗忘,盖今人仍有书其名于门上者,以代较流行之将军肖像。”

篇6:风后历史传说故事

风后,在古代中国传说中为黄帝的宰相。今山西省运城市解州镇东门外社东村有一块“风后故里”的大碣石和“风神庙”,芮城风陵渡有其墓并以此为地名。说明风后确有其人,而且是运城故里。

相传黄帝做一梦,梦见一场罕见的大风,把大地上的尘垢刮得荡然无存,只剩下一片清白的世界。黄帝惊醒后,自我圆梦,心里暗叹:“风为号令,执政者也。垢去土,后在边。天下岂有姓风名后者哉?”于是他食不甘味,寝难安席,到处留神察访,终于梦想成真,在海隅(运城市解州镇社东村)这个地方找到了风后,即拜为相。由于风后是黄帝的第一任宰相,故后人称他为“开辟首相”。风后发明的指南车以及所阵法天下无双,帮助黄帝统一中原(用经略,北清涿鹿,南平蚩尤,底定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最著名的[凤后八阵兵图]对我国古代的军事史、古代军论的形成和发展都有重大的学术意义和价值.

风后八阵图(12)传说在“涿鹿之战”(今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一带),黄帝与蚩尤各自摆开了阵势,一时间,大风、大雨伴着大雾接踵而至。先是黄帝的大臣风后用指南车指引部脱离险境,接着黄帝之女女魃出阵,驱散风雨,用号角声、擂鼓声等扰乱兵,采取变化多端的战术,取得胜利,最后斩杀蚩尤,分解首,异地而葬。因此,这里被人命为解州,该村村民是蚩尤部族后代,所以命名为蚩尤村(现名为从善村)。

据《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顺天地之记,幽明之占,死生之说,存亡之难。时播百谷草木,淳化鸟兽虫蛾,旁罗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劳动心力耳目,节用水火财物”。足见风后对黄帝的帮助是多方面的。特别是黄帝与蚩尤大战中,风后立下赫赫战功,致使蚩尤闻风丧胆。因此黄帝在置列侯众官时,独擢风后为三公之首。

二、风后概述

风后,伏羲长子,《路史·国名记》:上世式国于风而为姓,故伏羲之后,有风后。又郑樵《通志·氏族略》:风氏姓也,伏羲氏之姓。黄帝臣三公之一也。

三公见本纪注明于天道,故使配上台,而职天官。《职官要录》云:以风后配上台。

初黄帝梦大风吹天下之尘垢皆去。帝寤而叹曰:“风为号令,执政者也,垢去土,后在也。天下岂有姓风名后者哉。”于是依占而求之,得风后于海隅,登以为相,翼佐帝德以治民,裁割万方,画野分土,得小大之国万区,而神灵之封,隐于其中。

且善伏羲之道,因八卦设九宫,以安营垒,定万民之竁。蚩尤之灭,多出其徽猷。

帝在位久,喜天下戴己,乃放万机,舍宫寝,振辔访道,车辙半天下。爱民而不战,四方之盗,起而谋之,各随方色为号,边城日警。帝焦然叹曰:“朕之过淫矣。”爰命风后正军结垒,处山之军居高,水上之军就卑,近泽之军依水草,平陆之军择坦易,遂灭四盗,而定天下。当蚩尤既北也,风后复以轻兵,剿其余恶于辋谷。人赖其利,后世祀为金川之神。

同时大挠正甲子,探五行之情,而纳以五音。风后释其蕴义以致于用,而三命行矣。风后著有《握奇经》一卷,《风后》十三篇,图二卷,《孤虚》二十卷。

三、风后历史传说

谁都知道,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特别是指南针,至今还是世界航海上广泛运用的仪器之一。那么,最原始的指南针--指南车是谁第一个发明的呢?这个问题还得从5000年前黄帝大战蚩尤的时候说起。

中国神话传说中黄帝和蚩尤作战三年,进行了72次交锋,都未能取得胜利。在一次大战中,蚩尤在眼看就要失败的时候,请来风伯雨师,呼风唤雨,给黄帝军队的进攻造成困难。黄帝也急忙请来天上一位名叫旱魃的女神,施展法术,制止了风雨,才使得军队得以继续前进。这时诡计多端的蚩尤又放出大雾,霎时四野弥漫,使黄帝的军队迷失前进的方向。黄帝十分着急,只好命令军队停止前进,原地不动。并马上召集大臣们商讨对策。应龙、常先、大鸿、力牧等大臣都到齐了,唯独不见风后。有人怀疑风后是不是被蚩尤杀害了。黄帝立即派人四下寻找,可是找了很长时间,仍不见风后的踪影,黄帝只好亲自去找。当黄帝来到战场上时,只见风后独自一人在战车上睡觉。黄帝生气地说:“什么时候了,你怎么在这里睡觉?”风后慢腾腾地坐起来说:“我哪里是在睡觉,我是正在想办法。”接着,他用手向天上一指,对黄帝说:“你看,为什么天上的北斗星,斗转而柄不转呢?臣听人说过,伯高在采石炼铜的过程中,发现过一种磁石,能将铁吸住。我们能不能根据北斗星的原理,制造一种会指方向的东西,有了这种东西就不怕迷失方向了。”黄帝一听笑着说:“原来你躺在这里就是想的这个。”黄帝把风后的这个想法告诉众臣,大家议论了一番,都认为这是一个好办法。然后,就由风后设计,大家动手制作。经过几天几夜奋战,终于造出了一个能指引方向的仪器。风后把它安装在一辆战车上,车上安装了一个假人,伸手指着南方。风后告诉所有的军队:“打仗时一旦被大雾迷住,只要一看指南车上的假人指着什么方向,马上就可辨认出东南西北。”

从此,黄帝的军队再也不怕蚩尤的大雾了。人人勇敢善战,个个奋勇争先,终于战胜了蚩尤,把他一直追到涿鹿之野杀死。

黄帝打通了中原的道路,控制了黄河中游一带。不久,风后因年迈体弱,经常疾病缠身,黄帝为他寻了很多名医名药,都没有把他的病治好。在他死后,黄帝和大臣们都非常悲痛。

篇7:历史神话传说故事

白妹刚刚坐下,忽然刮起一阵狂风,只见一只猛虎向她扑来。就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忽听“嗖”的一声,猛虎立即翻倒在地。白妹转过头来一看,原来是寨子里有名的打虎英雄查郎射了一箭。受伤的猛虎转身向查郎扑过去。查郎左躲右避,一纵身跳到老虎背上,举起铁拳一阵猛打,把老虎活活地打死了。

查郎救了白妹的命,白妹万分感谢。她看到查郎为人正直,容貌端正,又有一身打虎的本领,便爱上了他。一天,白妹下河去洗衣服,听到树林中有吹木叶的声音,仔细一听,原来是查郎在倾诉对自己的思念。白妹听了心中暗喜,也用歌声表达了对查郎的爱慕。于是,他们你唱我对,整整唱了一天。他们感到彼此情投意合,便订下了终身。

这事被恶霸李山官知道了,这个恶棍已娶了八个老婆,但仍不放过美丽的白妹,赶忙请媒婆到她家提亲。白妹根本就不同意,这下惹恼了这个恶棍,于是他定下日子要来抢亲。白妹非常气愤,把李家的财礼扔出门外,冲出家们向莲花坡跑去。查郎听说李山官要强娶白妹,便也来到莲花坡,两人商定,抢在李家前头结婚。他们征得双方父母的同意,第二天就把婚事办了。

李山官听到消息,气得暴跳如雷,亲自带着家丁冲到白妹家,抢走了白妹,捆走了查郎。到了李家,查郎挣断绳索,逃出了李家,晚上,他又去李家打开石狱,救出了白妹。查郎为了掩护白妹逃走,和家丁撕杀了三个时辰,最后寡不敌众,被李山官抓住了,刽子手们连砍了他一百刀,也没能砍死查郎,于是,李山官把查郎投入了水牢。

过了一年,李山官又要杀查郎,有人说查郎是青龙下凡,一般人是杀不死他的。又有人说,只有用铁锤和铁钉,才能至查郎于死地。李山官果然用铁锤和铁钉把查郎杀死在莲花坡。

白妹听说查郎被杀死了,身穿孝服跑到莲花坡哭了七天七夜。到了第七天夜里,她横下一条心,要为查郎报仇,便跑到李家,一把火烧了李家的庄园。当家丁来抓白妹时,她一纵身跳入了熊熊的大火。

上一篇:柳原文,翻译,赏析下一篇:桃花源记文言文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