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信息中心

2024-05-07

小学教育信息中心(通用8篇)

篇1:小学教育信息中心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信息中心将继续紧紧围绕学校“享受教育生活,奠基幸福人生”的办学思想,结合“和谐文化,书香校园”的创建活动,以学校的工作总计划为指导,积极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信息化相关工作,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开拓创新的精神做好信息技术教学,同时优化学校教育信息资源环境,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积极宣传我校风貌及教风学风建设。进一步优化信息技术设备管理,提高信息技术设备维护的服务质量和效率,为学校教学做好有利保障。

二、工作目标

1、落实信息技术课堂常规教学;积极探索、研究信息技术新课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完善校园网站各功能模块,及时上传学校各部门信息,强化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意识,推进课堂教学现代化。

3、加强信息技术设备维护的服务质量和效率。做好全校的信息技术设备维护工作,保证各处设备能够正常运转。

4、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相关培训;使教师继续完善信息技术平台的建立,利用其优势辅助教学。

5、根据上级校校通工作的有关要求,逐步完善学校校校通工作的开展事宜。

6、配合学校各部门搞好各项活动。

三、主要措施

(一)、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措施

1、积极探索研究中小学信息技术新课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针对新课程各模块知识结构,认真让好每堂信息技术课;通过合理途径了解和观摩其他学校相关课程的课堂。

2、立足本职岗位,熟悉学生,深钻教材,提高自我基本素养,积极进行探索创新。

(二)常规教育技术工作措施

1、做好全校的信息技术设备维护工作,保证各处设备能够正常运转:主要包括:各科室办公电脑、多媒体室、以及教室里的交互式平板等设备的正常运行。

2、做好全校信息技术设备以及信息技术资料的管理:做到分类建档,管理规范、条理清晰。

3、做好学校内部资源库的维护工作。

4、加强校园网建设。巩固和加强校园网的安全性,不断丰富校园网站的内容,增强校园网站主页的实用性和艺术性。

5、开展好信息中心本学期的各项活动。

(1)、教师“微课堂”制作培训。

(2)、教师博文撰写活动。

6. 进一步完善信息中心考核制度,明确考核内容。(具体内容见网站通知公告)。

在新学期里,我们将紧密围绕学校各项工作计划,在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围绕教学中心工作,以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为根本,加强教师信息化培训和队伍建设,加快校园网络管理和建设,推进我校信息化工作进程。

篇2:小学教育信息中心

将紧紧围绕“区电教中心工作要点”进行工作部署,并与“学校工作计划”紧密结合,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勇于创新、积极探索,力争在信息化的推进过程中实现学校信息技术与区电教中心的融合发展,使金陵小学的信息化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工作思路:

信息中心为全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服务,它涉及到学生、教师、学校各部门,从校园网的维护使用,到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维护管理,都离不开信息中心的工作。良好的服务,将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做好服务工作,离不开管理。全校的信息技术装备主要由信息中心管理。合理的添置、使用、维护这些设备,既满足学校教育教学需要、又不造成浪费是管理人员的责任,合理实用的管理制度,能使信息中心的工作与学校其他部门的工作协调一致,确保节约、高效的服务到位。

信息中心同时还担负着全校师生的信息技术培训与技术指导的`重任,也是让每一位师生都得到发展。信息中心的工作应该围绕着我校信息化特色,提高教学效率。全体师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决定能否充分发挥使用学校的设备,信息中心有责任对全校教师进行相关的培训。

根据学校现状,本学期的工作思路是:在新的学期里,信息中心将在在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学校各部门和年级组的配合与支持下,努力打好创建市示范级数字化校园的这一仗,确实开展好移动实验项目,即课堂中使用平板常态化教学。将目前信息化工作“以建为主”转化为“以用为本”,以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为抓手,让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教学实践中的运用走上一个新的台阶;逐渐建立并执行各项有效的管理制度;有效地利用校园网为学校教育服务;主动做好学校教学服务工作;加强学科教科研活动;。

三、重点工作:

1、认真解读《南京市数字化校园建设与评估标准》,充分认识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意义,制定《金陵小学数字化校园创建工作实施细则》,统筹协调数字化校园建设。

2、对照《栖霞区电教中心移动网络学习方案》,做好学校四、五年级移动实验项目工作,制订学校移动实验项目工作方案,利用平板开展常态化课堂教学,定期召开实验教师会议,及时梳理我校的成功经验和教训。

3、建立健全信息中心财物管理制度,明确管理员职责,注重各项工作的过程性管理。加强对现代教育设备的管理,特别是教室多媒体的管理,提高使用效率。

4、继续完善有线及无线网络建设、学校网站主页建设、加强网络管理,规范师生网络使用习惯,提升办公自动化水平。

4、加强学科教学和研讨工作,着手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

5、进一步加强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特别是新教师的培训),以及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认真做好各班的电教课代表培训,确保多媒体设备的正常运行。

6、机房合理安排。机房使用要做到组织有序,管理到位,责任到人,学生有所得。

7、做好日常硬件及软件资源的储备和整理工作。

四、具体工作安排:

1、本学期具体工作安排:

(1)各教室多媒体设备安装并调试到位

(2)开学初召开数字化校园创建专题会议

(3)实验组长制定移动实验项目工作方案,

(4)召开平板实验班级教师会议、家长会

(5)组织反馈各部门数字化校园创建工作推进

(6)组织教师信息技术校本培训

(7)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

(8)信息技术社团组建

篇3:小学教育信息中心

北京市房山区教育信息与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以下简称“中心”) 成立于2003年6月16日, 由原信息中心、传播中心、电教馆合并而成。目前有教职工22人 (男13人, 女9人) , 其中党员10人。研究生学历1人, 大学本科学历20人, 专科学历1人。中心主要承担全区教育信息化的服务与推动工作:指导、规范和评估学校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负责全区教育城域网的运行、监控和维护;校园网络的建设和平台搭建的技术支持;教育技术的研究;教育资源库群的建设与维护;教育网站的建设、维护与管理;教委OA办公系统维护;网管教师队伍的培训与管理;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中小学学籍和学生卡的数据管理等。

下设4个部门:教研培训部、信息资源部、设备网络部、办公室。

1. 教研培训部职责

负责现代教育技术的教研、科研工作;负责本区教育系统课例音像材料的收集整理、信息技术科研课题;负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指导工作;负责区级信息化先进学校的评审工作;负责市级信息化先进学校的推荐、申报、指导工作;负责教育信息技术、网络知识培训及中小学教师计算机应用水平的培训、测试工作;负责新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与推广工作;负责计算机作品比赛和机器人活动的开展工作;为全区中小学的软件开发和教育教学的研究引进优秀教育教学软件;负责软件、课件制作工作;负责建立全区信息化队伍的技术档案, 了解各校人员的配置情况, 为各校提供技术支持;负责学校信息化的督导评价工作;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2. 信息资源部职责

负责网站及应用平台建设、维护、安全和管理工作;负责中小学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管理和应用工作;负责中小学IC卡 (学生卡) 的发放和管理工作;负责资源库的规划、建设、维护和管理工作;负责指导各校的网站和资源建设工作;负责教育信息网的资源录制工作, 做好视频新闻、专题的拍摄、编辑工作;做好邮箱、教育资源卡、VOD资源等工作;做好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做好各学校的技术支持工作;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3. 设备网络部职责

负责网络中心硬件和系统的管理和维护工作;负责网络规划、建设、管理和维护工作;负责教委电子政务系统及教育教学管理平台的硬件技术支撑;负责全区各学校设备的指导、管理、统计工作;为各校网络建设与应用提供技术咨询、设计和技术监督等服务;负责全区网管教师队伍的管理;积极探索新技术, 为教育信息网的全方位利用做好调研和应用工作;负责教委机关计算机的管理和维护工作。

4. 办公室职责

综合协调中心行政及业务部门工作;负责党务日常工作;负责文秘、信息宣传、对外联系、档案管理及保密工作;负责中心各类会务准备及会议决定事项的督察;负责中心的人事、劳资、医疗及统计工作;负责中心财务、固定资产和后勤管理工作;完成领导交办的临时性工作。

二、主要工作成绩

务本求实、循序渐进、谋求高效, 使房山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水平不断向更高层次迈进。

1. 思想统领发展的管理理念得到确立

“统一理念立校之本”, 在过去5年的发展进程中, 我们在不同时期都通过认真思考提出一些基本观念, 使大家能够共同领悟、坚守、践行, 并作为单位发展、行动的指南。具体表述为:

(1) 单位核心发展理念:“内强素质, 外塑形象”“以和谐促发展, 以效绩求生存”。

(2) 面对混乱的局面提出:“把现有的设备管起来, 把现有的人才用起来”。

(3) 面对职能的模糊确立四大工作板块要求:确保一条链路畅通、推动两个端点应用、强化技术培训、探寻管理模式。

(4) 短期的五年目标:建构一个好机制、带出一支好队伍、营造一个好环境、形成一个好局面。

(5) 新的职能定位:服务是基础、管理是保障、引领是使命。

2. 确保一条路径畅通

我区教育信息化的硬件大批量投入在2006年年初已经完成, 教育信息化的实现离不开网络, 离不开信息的流通, 离不开教育资源多种方式的呈现, 因此为了确保“校校通”工程名副其实, 信息中心做了大量的工作:与电信合作改IP网为传输网;房山教委投入200多万元对网络中心实施了二期改造工程, 添置了防火墙、良乡两条学校骨干上行链路做策略控制, 另一台用于教委、信息中心及房山学校骨干上行链路做策略控制, 防止含大量攻击的非法流量充斥骨干线路, 攻击核心设备;增加了内容过滤系统、防病毒网关、网络管理系统、漏洞扫描系统、内网安全管理系统、入侵检测系统和备份系统;2007年5月投入31万元完成了UPS电源设备的更新改造以及网管员主控室的维护培训;2008年投资500万元对教委核心机房进行整体改造;2010年使互联网出口提升到310兆。以上这些举措大大提高了我区教育城域网的安全性、稳定性, 基本上满足了教育教学的应用。特别是2007年开始实施的中高考电子巡查系统和校园安放技防监控系统的成功应用, 更加说明扎实的基础性工作是未来信息化发展的重要保障。

3. 抓住两个端点不放

对房山教育门户网站—房山教育信息网进行重新改版, 打造集宣传、资源、服务、交流、办公为一体的综合性网站。房山教育信息网的建设为房山教育职能要素整合搭建了一个平台, 教育信息中心承担着全部的管理、维护、更新工作, 要求新闻类天天更新, 政务公开、教育教学类周周更新, 版面风格季季更新。目前网站日点击率已达到3 000人次, 但还有许多功能需要完善、挖掘、开发。推动学校的网站建设也逐步进入中心的管理日程, 各学校主控设备及相关硬件的维护和规范化管理、学校内部网站的评比将成为引导基层端点发展的第一步, 为数字化校园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4. 围绕一个中心发力

这个中心就是围绕“教师群体”信息素养的提高抓好顺承式的三个点: (1) 信息技术的认知培训要常抓不懈。因为新技术不断更新, 对电教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认知缺憾是没有穷尽的, 终生学习理念在这个领域体现得最为明显, 电教设备的演绎是一个活生生的事实, 仅一个操作系统就需要大家不断地熟悉。中心承担着这个责任, 为了普及推广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 在“十五”期间面对全区1960年以后出生的所有学科教师进行Intel未来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两个科目的培训, 共计培训教师6 727人;就网络管理、软硬件维护、数字资源建设与应用、信息技术等内容与教育学院合作培训专任教师和网管1 070人次。“十一五”期间培训7 219人, 信息技术专兼职教师1 270人次, 极大地缓解了硬件设施使用带来的压力, 使教师运用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服务成为可能。 (2) 解决好学以致用的问题。为了使基层教师将掌握的信息技术运用到教育教学的实践中来, 中心不失时机地为教师、学生的实践成果搭建展示应用平台, 积极组织参加每年一度的北京市师生电脑软件比赛和小学电化教育委员会的“三优”评选活动、Intel未来教育课例评选活动。在市电教馆专家的指导下, 在基层网管及专业教师的努力下, 通过几年的积累, 中心组织的评选活动已初具规模, 而且成效显著。 (3) 任何一项实践成果的推广与应用离开教研科研的系统论证, 观点都会显得苍白和没有生命力, 因此要真正实现信息技术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有效整合, 必须加大信息化工作的教研科研管理力度, 用科研引领信息化工作的规范化建设。

5. 瞄准一个机制突破

要通过机制建设把现有的设备管起来、现有的人才用起来。我们通过积极参与督导评价工作进行了解情况、指导检查工作;通过日常工作的量化实施表彰和奖励, 根据中心的量化管理办法举行了房山区第一届信息化工作年会, 用量化管理集约发展。在实施市教委开展的“中小学网管员任职资格培训”过程中, 践行了新的管理机制, 为打造一支优秀的基层骨干队伍, 为成立网络管理协会做了积极的铺垫。

三、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

1. 在开展信息化工作时资金严重不足, 制约教育的整体发展

目前我区的教育信息化水平存在明显差异。部分地区的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 应用水平和层次较低, 影响了全区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均衡发展。尤其农村地区学校, 由于经济实力和其他因素, 信息化工作还刚刚起步, 虽然有些学校在信息化硬件建设上已经赶上, 但在教育教学应用、师资队伍培养等方面与城区学校还有很大差距, 大部分学校还处于高投入、低成效的层面。全区信息化资金缺口1亿多元, 主要用于补充计算机、多媒体教室、建设电子备课室、网络教室。

2. 教师的整合应用能力和网络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虽然采取了集中培训、下校培训和网上自学等多种形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不断深化, 广大农村地区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用的能力未能完全适应形势的需要。尤其学校负责计算机网络管理和维护的网管教师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学科教师运用技术创新课堂教学的能力还远远不能满足整合的需要。因此, 如何结合农村地区学校实际, 提高广大农村学校教师的教学能力、信息素养, 是解决农村地区学校信息化工作发展的根本所在。

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1. 形成良性的管理机制

提高教育主管部门领导对教育信息化的重视程度, 教育信息化应以新的教育思想、新的教育观念指导信息技术在教育的各个部门、各个领域广泛应用。通过宣传, 加快各级领导对信息化认识观念的转变, 切实加强对教育信息化的领导。教育信息化工作不是网络管理教师的工作, 而是学校的整体工作, 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之所以加强对学校领导的管理, 是因为只有学校的领导认识到位了, 才能引领学校集体走信息化发展的道路。

2. 筹措运维资金, 保证网络和设备的可用性

作为信息化的基础工作, 首先必须保证网络的通畅, 这样才能保证信息及时流通, 进行有效的传递。其次要保证设备可以随时通用、不出问题或少出问题, 使得教师有使用设备的信心, 不会产生畏难情绪。这几年我们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保证网络不中断, 业务正常运行, 也通过管理和技术支持, 为学校教师解决困难。这样, 使广大干部教师在使用过程中, 感悟信息化、体验信息化、了解信息化, 为加快信息化的应用与推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当然, 随着时间的推移, 软硬件资金的计划性投入将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

五、今后想法

1. 优化一个专用网络

针对目前教育城域网存在的问题, 优化教育城域网络性能和管理方法, 建成功能齐全、管理有序、覆盖全区中小学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教育城域网和网络运行机制。实现幼小中职成教育板块的整体汇聚,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城域网。

2. 建立一个数据中心

以搭建房山教师研修平台和教育管理综合平台为契机, 建立全区教育数据中心, 为实现全区网络管理中心、网上教育管理中心、教育教学中心、教育科研中心、教育资源中心和师资培训中心, 提供数据服务、基础信息和管理载体。

3. 开发一个应用平台系统

在区教委统一的管理下, 建设能实现各学校之间资源共享的应用平台, 建设公共信息化平台以及教育学科信息资源, 开发房山教育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平台主要包括面向全区的学生学籍管理、师资培训管理、教学资源管理、教育行政管理、网站集群等应用软件, 为房山各级教育用户提供实用的管理工具和具有本土化的教学资源信息。

4. 培养一支人才队伍

加强信息化人才培养和培训服务, 通过培训和交流学习, 使全区教育管理人员、各校领导信息化建设认识到位, 信息技术管理人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达到规定要求。

5. 建立一套规章制度

根据房山区教育信息化的工作实际, 逐步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 使全区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保障机制基本形成。

篇4:小学教育信息中心

“农远工程”经过几年的实施,使我国90%以上的农村中小学都具备了信息化设备,初步形成了基本满足农村中小学教学需要的教育资源体系,如何应用远程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当前农村教师面临的首要问题。

本期我刊就以上两个问题特邀福建省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福建师范大学教科院、福州市教育局、东山县教育局为我们提供了发展思路。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国家及教育部门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教育系统的各个领域全面深入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加速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作为承担信息化建设主要部门的福建省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动面向市场,发挥专业教育信息化工作机构的作用和优势,在大力推进福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同时获得自身的大发展。经过3年多的努力,成为经济发展、机制良好、人才成长、特色鲜明、环境改善、具有良好社会形象的教育信息化机构,将实现一年练内功、两年打基础、三年大发展、四年创品牌的目标,为教育信息化发展与应用走在全国前列创造良好的条件。

一、省级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的战略定位

福建省教育管理信息中心源于1988年成立的福建省人才预测与教育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其主要职能是贯彻《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总体规划纲要》,负责全省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规划、建设、运行和推广应用工作;检查各地(市)县和学校教育信息化机构的管理工作;以计算机为主要手段,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和管理方法收集、处理、分析和传播有关教育信息,为全省教育管理与决策提供信息、方法、现代技术、手段等服务。1997年中心正式成立后,负责世界银行贷款各类项目所支持、建立的各种管理信息系统及世界银行贷款项目执行情况跟踪所要求的各种报表的数据处理、分析、上报工作,还承担厅机关大楼网络的管理与办公自动化等工作。为适应全省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要,提升全省教育电子政务的应用水平,2007年在福建省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内部设置了综合和技术两个科室。其中,综合科主要承担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的组织实施工作;做好教育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和培训;进行全省教育基础数据库和教育资讯平台的建设、管理和维护工作;负责全省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事业统计的数据处理工作;同时,负责新闻宣传及对外联络工作;编辑《福建教育》电子期刊。技术科主要负责厅机关局域网的管理和维护;承担福建省教育厅内网、外网及政务网的建设、管理、维护工作; 指导协调全省教育系统办公自动化资源平台建设、校园网建设以及教育软件资源的配置方案;参与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开展教育信息情报的研究咨询工作;组织教育管理软件评测与认证工作;负责教育电子政务应用、推广、维护等方面的工作;负责厅机关视频网络会议系统的建设和维护。

多年来,省级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的定位都是技术服务,基本的职能是教育事业、经费和基建等统计,办公系统建设、运行和维护,主要工作是搭建网络、录入数据和系统维护等。当以电子政务建设为代表的新一轮信息化高潮到来时,作为承担信息化建设的主要部门,信息中心却面临着艰难的抉择。国家要求通过教育信息化,特别是电子政务的建设,理顺管理关系,梳理管理流程;优化管理模式,规范管理行为;促进各部门协同开展工作,大幅度提高教育管理的水平,完成这些工作需要导入先进的管理思想,确定业务流程,但这些工作信息中心是无法完成的。对于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必须实现“信息公开、在线办事、公众参与”三大功能,涉及的信息系统规模越来越大,与业务处理的融合程度越来越密切,信息中心作为普通技术部门,协调能力有限,更不用说要整合和优化业务流程。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在现有的管理机制下,难以形成一支拥有自主核心技术和不断发展壮大的开发团队。信息化建设已不再是计算机维护、软件开发及应用等单纯的具体IT业务,而是一项支撑政府转变职能的系统工程。

自2006年以来,福建省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以适应全省教育信息化和教育管理的需要为宗旨,确立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建立结构完整、功能齐全、技术先进并与教育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教育信息系统,形成完善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以全面实现教育调查评价、政务管理和社会服务流程的信息化作为发展目标。其职能重新定位为:承担信息化规划、项目审批、推广应用等信息化管理职能和系统开发、维护和升级等服务职能。搭建和支撑起一个面向全省教育系统的技术平台,使这个平台能够承担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应用需求。项目建设以外包为主,信息中心突出技术管理。同时,负责教育信息系统的运行和维护,突出数据管理和利用,将各部门产生的数据归纳、整理,成为数据的维护和管理中心。采用市场化运作,利用信息中心开发的信息产品开拓市场。同时,建设好教育厅的门户网站,让职能部门能够利用这个窗口对外宣传、对内管理,使信息中心在全省教育系统中成为数据、技术、网络及教育信息资源的中心。

二、统筹区域内资源整合,为强身之路打基础

为提升信息中心的综合竞争实力,按照新发展战略定位和市场需求,在全省范围内,对教育信息资源进行重新配置,并在资源配置与教育系统需求中寻找最佳结合点。

1.观念的整合

当信息化建设发展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的时候,我们则采取逆向思维,变困难为挑战,把问题看作机遇,通过信息中心的组织和协调,把全省教育系统彼此分离的信息化职能,把拥有独立经济利益的合作伙伴整合成一个为教育信息化服务的系统。我们提出要用未来观念看现在,而不是用过去的观念看现在。在分析问题、寻找对策、制定政策、化解矛盾等方面要用未来的发展的观念进行思考定位。为此,重新组织论证福建教育信息化五年规划,要求信息化规划建设项目必须本着先进性、实用性、可扩充性、可维护性原则,坚持前台统一、后台整合,重在应用,能在全省范围全面推广和使用。例如,建设好省教育厅门户网站是信息中心的一个首要任务,由信息中心提供整体方案和技术支撑,整合全省教育系统各单位的信息资源,改变各厅属单位网站多、小、散、乱的现象,进行网站群建设,打造教育系统的网站航母,将全省的公共教育信息优势结合起来,使网站服务项目和内容不断丰富,公众参与互动的功能显著增强。在系统的运行管理和维护过程中,推行符合本单位工作特点的人员分工制度,要求大家认真履行“制度健全,责任明确,分工具体,各尽其能,相互配合,共同提高,和睦共处”工作规范,每个人明确自己的工作范围、权利与职责,热爱自己的专业,热爱自己的单位,热爱自己的岗位,热爱自己的业务,逐步成为一支有战斗力的团队。

2.机制的整合

信息化建设是一项覆盖面广、时间跨度大而又复杂繁琐的系统工程,不可能通过一两项工程项目就能实现目标,也不可能一次投入长期受用,需要持续的投入、长久的支持。信息中心需要根据信息化的不同发展阶段,不断调整自己的策略,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因此,福建省教育厅专门成立教育电子政务办公室,与信息中心合署办公,履行以教育电子政务为核心的信息化规划、项目审批、推广应用等信息化管理职能,为全省教育电子政务的管理和建设提供组织保证。中心做好教育网络系统应用维护,将各部门产生的数据归纳、整理,进行教育业务和政务信息资源梳理和基础数据库建设,建设服务和综合运用系统,完善教育信息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建设,进行部分机构、运行、流程的梳理和改造,在基础设施、信息资源、业务应用、服务体系、管理体系和标准规范等方面做好工作,并改善内部管理手段,使各种信息、资源能够在机关内部快速、高效、稳定地循环。在信息中心外,成立2~3家独立的公司,负责系统集成、软件开发、IT专业维修和服务公众的信息化项目的运营,通过项目的运行和推广,不断完善系统,锻炼和发展队伍。

3.技术的整合

信息中心按IDC标准建设了机房,并将分散在省自考、会考、教育杂志社等各职能部门的IT资源进行集中管理,通过合并各职能部门小的数据中心,共享基础保障环境和集中运维。同时,对网络资源进行全面的整合,完善与教育部、省政府内网的联通和对接,与市、县等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联接,建设基于互联网的教育电子政务网络,做到内网与外网间的协调运作,推进电子政务在互联网上的深入应用。采用病毒检测和预防、访问控制、安全审计、漏洞扫描及风险评估分析等手段,加强网络与系统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物理安全建设。另外,建设保密计算机、机关内部局域网、工作外网等3个各自独立的计算机管理平台,并建立安全监控制度,提高安全监控人员应急能力和处理故障能力,为各类政务应用系统提供安全的运行环境。

4.系统的整合

信息中心通过统一规划,整合资源,自主开发,把门户网站、协同办公(OA)、网上审批、政府信息公开、教育数据库管理、网络安全管理、视频会议、教育统计系统等集中在共同环境下的硬件设备中,开通了短信、移动手机网站等多种服务渠道。门户网站增设便民实事网上办、网上咨询、职称申报等服务系统,能基本实现政府网站的四大功能。

第一,经省政府批准保留的23个行政审批项目,在外网上设置受理发布平台,负责网上审批事项申报材料的检查、预审等收件或受理工作;内部政务门户设置审批办理平台,及时准确地将审批相关信息状态和结果反馈到网上审批系统中。第二,为全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公文处理提供网络化的工作流程,实现公文办理和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一体化、日常行政管理信息化。第三,按照公众对教育管理和服务的需求,对教育信息和服务进行分类和组合,及时发布重要文件等政务信息,提供系统信息的检索,由政策宣传向解读答疑转变、由单纯政策发布向政策应用指南转变。第四,在教育厅门户网站上设立信息报送系统,完善信息报送、深度链接、栏目共建等信息采集方式,全省教育系统在同一平台上传递信息、开展业务,加速横向和纵向之间的信息交流,实现政务协同,资源共享。

三、实施区域内项目带动,为强身之路搭平台

教育信息化大项目是省级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的经济和事业发展的支柱,有些地方信息化发展速度慢,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项目少。福建省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实现以项目张扬优势、配置资源、集聚资金、推进发展,提高了教育信息化运行的市场化水平。

1.教育电子政务建设项目

积极推进教育电子政务,推进便民系统建设,在重点实施加强各级各类学校招生、学籍管理、学生资助、毕业生就业等应用平台建设的基础上,推进教育电子政务工程建设。第一,深化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门户网站建设,提高应用水平。以省教育厅门户网站为基础,建立统一的公共服务系统,实施教育网站资源整合工程,初步建立全省教育网站统一托管运行机制,实现学校网站统一管理,减少重复投入,保障学校网站的安全。第二,推进网上审批系统深化应用。深化网上审批系统建设和应用,省教育厅要全面实行所有行政许可事项和非行政许可事项网上办理,促进行政权力运行过程动态公开。协助各设区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网上审批系统建设,初步实现行政许可事项和非许可事项网上办理。构建功能基本完善、流程灵活配置、界面统一的网上行政审批协同系统,并实现审批件及所有重要数据的交换和共享。第三,完善省应急视频会商指挥系统。省教育厅完成视频会议接入省应急视频会商指挥系统,整合全省教育系统各职能部门的视频系统资源,进一步完善传输网络及应用系统,扩大应急视频会商指挥系统应用,发挥系统的综合效益。第四,拓展办公自动化应用。全面推进全省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依托省教育厅电子公文传输平台,对接省直部门已有办公自动化系统,实现省直部门间电子公文交换。各单位建成的办公自动化平台,必须实现与教育厅办公平台的对接,联机收发公文,已经建设公文系统的单位,要重视系统的应用,实现非涉密文件和信息的电子传输交换,提高公文处理效率。第五,建设全省教育基础数据库。第六,加强电子政务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大力推进教育信息网络和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工作。完成省级教育行业电子证书与身份认证系统的建设工作,启动教育电子证书在部分地区和高等学校的试点,重点推进省级信息系统使用电子证书,带动教育电子证书在各类教育电子政务系统的应用。组织开展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培训工作,督促各地各校建设实施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提高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

2.通信领域信息服务项目

省教育厅是省政府管辖、主管全省教育系统的教育行政管理机构,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福建有限公司作为国有通信运营企业,拥有覆盖范围广、业务品种多、通信质量高的综合通信网络,是经营移动通信业务、IP电话、互联网服务的专业化移动通信运营公司。中国移动根据我省教育系统各方面信息化发展的需要,优先选择提供优质的通信服务及技术支撑;利用先进的技术、网络、信息等资源,为教育系统提供相应通信服务及技术支撑;通过短信方式实现内部办公自动化等,通过移动终端无线接入教育信息网、单位内部网、数据库,进行信息浏览、信息查询等工作。先后建设福建省教育系统通信领域信息服务短信中心,开通了短信、彩信和手机报等业务;通过移动通讯平台发布各类考试分数查询,招聘就业,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基本情况,教育新闻(包括教育政策、教育要讯、地方教育新闻、院校新闻等),研究生、普招、专升本、成人高等教育、五年专、港澳台侨、预科生、来华留学等学生学籍和学历,中职和普通高中电子学籍和学历,各类教育资源,学科知识短信,短信捐助等服务。为教育系统提供移动信息化和专业的增值服务。通过双方合作,充分利用移动公司在网络、技术、业务及服务上的优势,共同提高省教育厅日常办公、管理和监管效率,提升教育行业的服务与管理水平,推进教育电子政务建设。

3.教育资源共享项目

我们制订了建设“福建数字教育”的指南,建立全省教育基础数据中心,做好全省小学、初中、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信息、教师信息和中小学校舍数据库的建设。通过数据中心来管理海量的数据信息与用户信息,完成各应用系统中的数据整合和数据交换,实现用户的统一身份认证与单点登录,通过门户网站对各个应用系统进行统一部署,实现教育系统对外的宣传、对内的业务管理与应用,为教育系统各业务部门、教师、学生、家长提供便捷的服务。由专门的公司负责对“福建数字教育”进行总体方案设计、市场营销拓展和推广、资费设定、计费收费、软件应用开发及升级、客户售后培训、技术支撑、客户服务等工作。福建“数字教育”服务包括:福建省教育OA SaaS服务、福建省数字题库、教育学科网群、教育即时通讯系统(IM)、视频互动系统、数字图书系统、托管服务等教育信息化相关项目建设,推动教学资源库建设。建立全省统一标准的完整数字题库,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建设全省统一的学科资源网群,实现全省优质学科资源的整合。通过建立基础中心数据库整合各个系统的公共数据,逐步消除信息孤岛;通过集中托管租赁服务,为全省教育系统提供高质量低成本的网络资源服务。

4.阳光高考服务项目

信息中心承办了省教育厅阳光高考信息服务平台,为使各院校充分利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专业、权威、有较大社会影响的优势,开辟广告位供各招生院校进行形象展示,具体形式包括旗帜、对联、漂移、横幅、通栏、LOGO、弹出窗口、视频窗口、院校风采展示等。举办院校访谈系列节目,提高访谈嘉宾的层级,逐步扩大规模,有针对性地解答学生及家长最关心的问题。如院校特色专业,招生计划,录取规则,奖、贷、补政策等。开通院校直通车,设立院校概况、招生公告、历年招生、招生计划、招生章程、就业情况、收费标准、入学须知、专业介绍和院校答疑等栏目。各高校按照招生报名、考试、录取各个阶段信息公开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把学校的办学资格、招生计划、招生章程、录取规则、录取过程、录取结果、学费标准等,及时、准确地通过直通车向社会公开。同时可在线解答广大考生及家长的提问,为各招生院校及广大考生和家长架起一座双向直接、互动沟通的桥梁。举办网络高招咨询会,充分利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在线为考生解答报考中的众多疑问,更好地为广大招生院校和考生服务。根据院校的实际需要,定制个性化的网页设计,以突出学校的品牌形象和办学特色,进行主题宣传。联合相关职能部门,现场举办高等院校招生咨询会,以提供和搭建方便广大考生与各招生院校进行面对面交流、咨询的平台,让广大考生、家长和社会及时准确地查询高考及招生录取信息,成为考生获取信息的重要平台。

四、完善健全运行机制,为强身之路添活力

一是强化领导责任意识。信息中心要创造条件让各级的“一把手”先学一步、先懂一点、先用一程,积极给大家做表率,使电子政务成为“一把手”工程。运用绩效评估的办法,强化组织领导,落实责任,加强联动督促力度,认真协调解决好教育信息化项目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同时,加强制度建设和机制完善,制订完善各项制度,全方位地保障教育信息工作健康发展,为信息中心各项业务工作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是多方筹集资金。充足的信息化建设资金是做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根基和保障。要多渠道开辟财源,在努力争取省财政拨款支持基础上,要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管理经营好教育信息化项目,并不断开拓新的领域,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加快推进全省教育信息化,全力以赴加快电子政务工程建设,促进各个项目建设任务的完成。

篇5:小学教育信息中心

我校根据教育局关于网络与信息安全的工作会议精神,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对信息安全检查工作进行了周密的部署,为了规范校园内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的安全管理工作,保证校园网信息系统在上课期间的安全,推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我校成立了安全组织机构,由校长带领下进行全面的自查。下面将详细情况汇报如下:

自查中出现问题:

1、机房的卫生部干净,会灰尘。

2、档案部齐全,不完整。

3、有少量电脑没有安装杀毒软件。

4、有的电脑没有固定IP地址。

根据自查出的问题我校已经积极整改,问题已全部解决,并且建立了《坡仓中心小学网络于信息技术安全工作保障实施方案》以后定期检查。确保在以后的教学中不出现以上问题,使网络与电脑更好的服务教师教学工作和学生学习,校园逐步形成良好的网络环境。

篇6:中心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围绕学校工作计划,继续有效、有目的地开展教育信息化工作。坚持统筹规划、协调发展、注重实效、逐步到位的原则;以育人为本、实施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加强管理,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推动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跨越性发展,大力提高我校教育教学信息化水平。

二、主要工作

(一)加强管理、明确责任。

由校长亲自主抓,设立信息化成员班长,教导处和后勤分摊负责,全力开展教育信息化工作。教导处落实教师信息化能力的培训,做好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使用,促进学校信息化平台的开发和使用。后勤保障学校信息化设备的正常运转,落实信息专业人员做好设备的日出维护和修理工作,为学校开展教育信息化教学提供有力的保障服务于教师的教学工作,做好学校网络基础管理和运行正常化。

(二)加强设施建设和设备维护

利用多媒体教室里现有的资源,做好设备的正常运作。依据教育局下发的文件做好设备的日常管理,制度要健全,维修和维护要及时做好记录。学校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资源,该有的设备尽量添置齐全,保障信息化教学的正常使用。1

专业人员要维护好校园网的安全与畅通,保障教师随时能够利用网络教学。

尽管我们已经建起了校园网,但是,要实现数字化校园,还需要在硬件上加大投入。我们将根据学校的资金状况,加大投入,逐步实现各项目标。

(三)加强资源建设

学校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为信息化添置教学光盘,硬盘存储及各种课件,实现教育教学资源信息化共享。要不断充实教育教学资源,逐步引进优秀资源,充实、完善学校资源,为学校现代化工程服务。

⒈鼓励教师多方收集教育教学的有关素材(现成可用的计算机CD-ROM素材、电视视频素材、相关的动画及声音和文字素材等)。

⒉充分利用好信息技术教育费和电教教材费,维护好硬件系统,订足订全与教育教学相关的电教教材。

⒊鼓励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课件、电子作品的创作,组织有关的评比活动。

⒋开展学生的计算机创作活动,收集学生作品。⒌下载相关网站资源,丰富学校的数据资源库。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质。

建设一支适应教育信息化需要的师资队伍,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加强在职教师的信息技术

培训,中青年教师100%通过信息技术培训,使网络学习成为教师自我进修的一种重要手段。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探索现代信息技术在基础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模式,特别是网络环境下的德育、课堂教学的模式。

(五)建立并完善各项制度,保障信息化工作的顺利推进。

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就学校计算机使用、多媒体教室的使用等建立的一系列的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的落实,要求教师做到:每天打开计算机,浏览学校网站、勃利县教育网,及时了解学校的工作安排、教改动态,传递有关信息;充分利用网络查阅、下载与教育教学有关的资料;工作时间内,禁止网上阅读各类小说,观看VCD连续剧、电影、打游戏或做其他与教学无关的事情;禁止浏览黄色淫秽、内容反动的网页。从而规范教师的网络行为。

总之,我们将牢牢把握机遇,把学校信息化工程作为学校教育改革的重点突破口来抓,脚踏实地,奋起直追,开创学校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永恒乡中心小学

篇7:小学信息中心主任述职报告

一年的工作已接近尾声,为了更好地做好今后的工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本人特就2021年的工作进行总结。

一、师德师风:思想端正,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办事认真负责;

把自己的精力、能力积极投入到学校工作中去,能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带头与同事研究业务,毫不保留自己的观点,实话实说,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教学水平;能够顾全大局,团结协作,不断增强角色意识,服务及时到位,服务质量继续提高。在各方面继续以入党积极分子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便更快地适应教育发展的形势。

二、岗位履职:在信息主任、网络管理员的工作中,安排好各项工作,管理好现有各种信息化设备。

继续调整、完善已有硬件设备配置,搞好硬件维护、更新工作,使现有各类信息化设备更好的服务教学、服务学生、服务教师;及时将学校各种教育、教学信息和信息公开内容上挂学校网站,保障网站论坛、班级博客等应用平台运行;认真开展了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组织学生参加各级竞赛;做好学校各级各类活动视频和照片资料的整理和保存;认真参加区信息科技学科教研活动、认真参加区教育学院举办的网管培训班,完成区骨干教师区级公开课任务;不断强化为教育教学服务意识,为教育第一线尽责尽能。做好学校各项会议活动、报告和大型公开课过程中音响及相关设备的使用及保障工作,积极、热心为学校各类公开课做好技术支持,确保学校各类教育教学活动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时的顺利进行。日常工作中热情、快速、耐心的处理老师在教学中遇到的各类设备报修和软件应用的问题。

篇8:小学教育信息中心

我校的信息化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 经历了以“北京市电化教育优类校”为标志的起步阶段、以“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为标志的飞跃阶段和以“北京市中小学信息化工作先进学校”为标志的发展阶段。

一、统一规划, 构建信息化教育环境

学校坚持“科研兴校”、“科研强师”、“为学生发展服务, 为教师成长服务”的办学宗旨, 构建数字化和谐校园, 努力做到工作科研化、科研工作化, 把教育科研作为构建优秀教师群体、培养学生健康成长, 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主要途径。

1. 以课题研究为引领, 推进信息化工作的研究

“十一五”期间, 学校33项国家级、市区级立项课题中, 关于信息技术研究的课题有9项。包括中央电化教育馆“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重点课题《基于交互白板的小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研究》,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教育技术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教学整合教学设计方法与策略的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中利用互动反馈技术提高小学课堂教学成效的策略研究》, 北京市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课题《深入网络教学实践, 改进博客系统, 提高小学作文教学水平的研究》、《发挥中心校作用, 以信息化促进教育的区域发展研究》等。以课题研究为引领, 进一步促进信息化工作的开展。在中心校的带领下, 8所完小全部加入北京市小学电化教育研究会, 积极引进新媒体、新技术, 进一步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

2. 加强信息化环境建设, 实现学校教育现代化

学校的信息化教育环境已由原来的“一室三机”发展为6种多媒体网络学习环境:一是计算机网络教室, 作为学校开设信息技术课, 培养学生基本信息素养的场所;二是多媒体网络教室, 供教师开展各学科的网络教学研究;三是多功能报告厅, 供教师开展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整合研究、观摩和研讨;四是各班装备多媒体教室, 实现“班班通”, 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学需要;五是互动反馈系统“按按按”和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应用, 提供及时反馈与互动的工具, 适用于多种教学模式;六是专业的录课室, 有多媒体和网络教学两种环境模式供教师制作高水平的课堂实录, 用于课后的教学研究、分析和评价。

我校于2001年建立学校门户网站, 经过4次较大的改版, 目前点击率达到50多万人次, 单篇点击率最高达2000人次, 2007年被评选为大兴区优秀教育网站。校园网主要实现了以下功能: (1) 为学校管理搭建了便捷的交互平台。可以通过管理权限发通知和公告, 第一时间把上级的通知传达下去, 不出现管理死角, 从而节约了时间, 精简了会议, 提高了管理效率。 (2) 利用网络将专家的讲座、培训内容以及各部门的计划或总结, 以部门资料的形式发放到网上, 供各完小教师下载学习。 (3) 门户网站是学校对外宣传的主阵地。首页上的“部门动态”和“下属单位”两个栏目, 专门用来报道中心校和各完小教育教学活动的工作动态信息。 (4) 网站中的论坛架起家校沟通的桥梁。家长的感言、意见在这里和学校分享与沟通, 有利于整合社会资源促进学校发展。

3. 加强教育科研培训, 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

学校聘请多位教科研专家进行科研方法以及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和优秀教学资源开发的培训, 并邀请多位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来校亲自讲课、评课, 引领课堂教学。

在教师中进行多媒体软件开发与应用、网站开发、多媒体制作和交互式电子白板在教学中的应用等信息技术培训, 以培训促应用、以考核促评价、以课赛促提高。

二、典型带动, 推进信息技术教育研究

学校采取典型带动、引领示范、分层推进的策略, 通过现场会等形式, 让大家身临其境地进行思维碰撞, 从而明确方向、产生共识, 并学会在研究状态下工作、在工作状态下研究, 做到理论与实践、工作与研究的统一。

1. 召开信息化现场会, 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为推动学校信息化工作进程, 首先在中心校举办现场会, 通过校长发言, 骨干教师宣读研究论文、介绍成长经历, 课堂教学观摩, 展示教学软件、教学网站等形式, 让大家深入了解信息化研究现状, 找到自身差距, 明确努力的方向和具体的做法, 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们还引导各校以课程改革为依托、以课程整合研究为突破口、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 开展多种形式的研究与实验, 进行“四种课型” (多媒体课型、网络课型、互动反馈课型、专题网站学习课型) 的课堂教学、“三种课件” (演播式、组合式、网络式) 的研制开发, 并在各校评优课的基础上统一录制优质课, 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五个一” (教学设计、教学软件、课堂实录、教学反思、研究论文) 评比活动, 不断提高教师的研究水平。

2. 树立完小信息化典型, 带动各校均衡发展

我们在大兴区第一个实现“班班通”的观音寺完小, 举办以“信息技术促进学校发展、教师成长”为主题的“信息化工作跨越式发展现场会”, 总结过去, 规划未来, 以激发完小之间信息化工作的相互学习、相互竞争, 促进学校信息化工作的整体协调、跨越式发展。此后, 又在观音寺完小举办网络视频直播集体教研活动, 加强校际研究与交流, 使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服务, 为教师成长搭台, 集纳众教师智慧, 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这种新颖的集体教研形式, 被大兴区教师进修学校小学英语教研组在全区范围内尝试推广, 使校本教研取得更大的实效。

三、搭建平台, 实现学校整体的均衡发展

学校信息化工作以中心校带动完小, 从局部走向整体、从工作走向研究。我们强调中心校的统一规划、均衡发展, 并不意味着所有学校或所有事情都统一步调、齐头并进, 而是采取搭建平台、活动推进的方式, 给各校以充分的自主权, 让他们能够依据学校实际, 挖掘内部潜力, 凸显学校信息化特色。

1. 深入开展校本教研, 构建网络交流平台

我校立足校本研究, 加强学校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与对话。我们利用学校网站搭建“网络教研平台”, 开设了“学科教研”、“名师风采”、“教学感悟”等栏目, 共25个专题。这种方式摆脱了集体教研的时空局限, 提高了教师参与研究的广度与深度, 成为教学展示与交流的平台, 成为教师“学识与真诚同在, 方法与智慧共享”的舞台。

我们还引导教师以自己的教学过程为思考对象, 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 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学校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个人网站的建立, 体现出展示自我、相互交流、资源共享的特点, 利于他们更好地发挥带头与示范作用。

2.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 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中心校的“牵手心育网”、观音寺完小的“环保教育”主题网站、班级“阳光网站”、“和谐进取博客”等的建立, 架起了师生、家校沟通的桥梁。专任教师建立起的“科学少年网”、“小精灵博客作文网”、“学生网络作品展”等专题网站, 为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知识提供了便捷, 为学生积累素材、表达评价观点提供了平台。同时, 利用北京市学生电子邮件系统, 形成师生教与学的网上学习环境, 拓展教育时空,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立体教育网络, 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3. 构建新型学与教模式,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加强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整合的研究, 构建基于网络环境的合作学习模式、基于网络环境的任务探究学习模式、基于网络资源的个性化学习模式、基于专题网站创新学习模式,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求异思维和创新能力。

2004年9月, 《网络环境下学与教模式的研究与实验》在北京市5年一次的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评选中获二等奖。2006年5月, 由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了《研究者的足迹》系列丛书, 从干部教师教育思想、“十一五”立项课题研究、德育活动设计方案和网络环境下学与教的研究与实验4个方面, 总结了我校丰富的研究成果。

上一篇:档案局健康教育下一篇:岗前教师培训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