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阅读的教学意义

2024-04-07

幼儿园阅读的教学意义(精选6篇)

篇1:幼儿园阅读的教学意义

阅读教学 中 词语 的 色彩意义

史楠楠

(渤海大学 中文系 辽宁 锦州 121001)

[中文摘要]:词 的 色彩意义 属于 非理性意义的 范畴,它 反映着 人们 对 世界 认识 的 价值观念、立场态度 和 语言使用上 的 一些看法 等。词 的 色彩意义 在 具体的 教学过程中 也起着 极其 重要的 作用。在 明确 词 的 色彩意义 的 使用范畴 与 内涵 的 同时,辩明 “色彩”,从 实践层面上 谈 词语 的 色彩意义 在 阅读教学中 的 作用 以及 运用。

[关键字]:词语色彩意义 阅读教学

词 的 词汇意义 有 理性意义、语法意义、色彩意义 三部分 构成。在 进行 词语教学 乃至 阅读、写作 教学 中,教师 往往 都是 对 词 的 理性意义、语法意义 进行 重点的 分析 和 讲解。而 对于 词 的 色彩意义 只是 做 表层 的 分析,没有 深入的 进行 研究。其实,词 的 色彩意义 在 词 的 词汇意义 中 有着 重要 的 作用,要 在 学习中 达到 对 词语系统 有层次 的 了解,必须 要 仔细 研究 词 的 色彩意义。

一、色彩意义 的 使用范畴 与 内涵

词 的 色彩意义 属于 非理性意义 的 范畴,它 反映着 人们 对 世界认识 的 价值观念、立场态度和 语言使用上 的 一些 看法 等。①词 的 色彩意义 主要 是 指 词义 中 的 感情色彩、语体色彩、文化色彩 和 形象色彩。

有些词 在 指 称 客观事物 或 现象时 表明 了 人们 对 该事物 或 现象 的 爱憎、褒贬 等 感情,这 就是 词义 中 的 感情色彩,这 在 阅读中 是 最为常见的 褒义词、贬义词 和 中性词。

有些 词语 由于 经常 在 特定 的 阅读 语体 中 使用,便 带上 了 某种 语体 所 特有 的 色彩,这 就是 语体色彩。具有 书面语色彩 的 词语 有的 多 应用 于 政论文、应用文、科技文章、文艺作品等。而 口语 语体色彩 总的 说来 通俗自然,生活气息浓,如“打听、光棍儿”等。

文化色彩 指的是 由 词 的 理据 所引起的 对 词或词义 形成的 文化背景的联想。明显 含有 文化意义的 词 可以 分成 三类。⑴有 典故、有 出处,富有 丰富的 历史文化内涵。例如:“染指、问鼎”等,这些 词 除了 理性意义 之外,还 负载着 历史文化信息,能 使人 联想到 与 词义相关的典故、诗文或民俗。⑵专有名词的命名,反映出 命名的 社会文化背景。包括 人名、饭店 商店名、地名等专有名词。反映了 命名的 社会文化背影、思想倾向等,表现出 不同的 情趣格调。⑶音译词 反映了 中外文化 交流的 历史背景,带来了 异域情调。例如“莎士比亚、吉普”等,涉及到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等 广阔 社会生活的 音译词 反映了 中西方文化交流的 时代背景,具有 深刻的 历史内涵。

形象色彩 也叫 描摹色彩,具有 形象色彩的词 常用于 文艺作品中,以 描绘 人或物的 形象、情状 或特征,因而 这类词 往往 有 形象性、可感性、比喻性 的 特点。形象色彩 可以 分为 形态色彩、声音色彩、感情色彩 和 动态色彩 几类。常常 能 起到 对事物 视觉形象 或 听觉形象 的 联想作用。②

二、“色彩” 一词 的 界定

不知道 大家 会不会 有 这样 的 疑问,如果 不交代 色彩意义 的 含义,在 不理解 到底 什么 是词 的 色彩意义时,往往 提及 “色彩” 一词,大多数人 都 会 联想到 有关于 色彩类 的 词语,比如说 :黄,蓝、绿 等等。其实 想到 带有 颜色的词 是 很顺理成章 的 事,往往 看问题 要有 联系 有系统。在 色彩意义 中 有 感情色彩 这一 类型,其中 包含 褒义词、贬义词 以及 中性词。用 不同 表示颜色 的 词,也 可能 体现出 词语 的 感情色彩。

自然界 是 五颜六色的,如 蓝色 的 大海,绿色 的 田野,红色 的 血液,这 既是 客观存在,又是 人类共有 的 感觉。汉语 中 的 颜色词 就 相当多,而且 不同 的 感情色彩,具有 丰富的 意义。在 阅读教学 中,我们 要 多注意 分析 这样的 词语。

汉语 自古以来 就 有 丰富多彩的 颜色词。比如说,用来 指称 红色的 词语 就有 不少,如 表示 红色意思 的“赤、朱、红”等。这些 词语 大多 是 与 具体词语 联系在 一起 的,如 “赤” 原指 火光的 颜色。现在 人们 常常 用 “赤诚 ”一词 来 形容 人 对 某种人或事的 忠心忠诚。这就是 用 明显 带 有 颜色的 词 来 体现 词语 的 感情色彩,“赤诚” 是 表示 褒义 的 词。

汉语 的 色彩词“白”。“白”有 贬义 的 一面,即 它 与 表示 低贱、凶丧、反动、愚蠢 等 的 意义联系 在 一起。从 汉代 到 唐代,普通百姓 穿 白色衣服,所以 古代的 “白衣” 指 贱民;“白丁”指 没有 功名的 人,像 刘禹锡 《陋室铭》 所说 的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白屋” 指 穷人 用茅草 盖成 的 房子 等等。但 随着 现代人 思维 和 思想 的 进步,用 “白领丽人” 来 形容 知识 女性,更 能 体现 女性 柔美 和 干练 的 一面。

这样 的 例子 还有 很多,都是 通过 色彩词 来 体现 词 本身 的 感情色彩 的。所以说,正确 的理解 色彩词 中 体现的 不同的 感情色彩 是有 必要的。的确,我们 不能 说 把 词语 的 色彩意义 和 色彩词 混淆,但是 必须 承认 色彩词 给了 我们 许多 感情色彩 方面 的 提示,可以说,色彩词 在 体现 词语 的 色彩意义 这 方面 表现出了 极大 的 作用,给 我们 展示出 它 丰富多彩 的 面貌。

三、实践层面 上 色彩意义 在 阅读教学 中 的 体现 和 作用

第一,丰富 词义 内容,增加 信息 含量。前面 曾经 提及,词义 的 整体内容 是 由 词汇意义、语法意义 和 色彩意义 三部分 组成的,将 词汇意义 与 语法意义 作为 定量,色彩意义 作为 变量 来 看待,一个 词 每 多出 一种 色彩意义,其 整体内容 就 丰富 一分,信息含量 就 增加 一分,词 的 容量 就 加大 一分。因而 无论 是 与 一般的 无特定 色彩词 即 中性色彩词 相比较,还是 与 单一色彩词 相对照,多彩词 的 词义内容、信息含量 毫无疑问 在 词汇系统 中 都是 最丰富的,无与伦比的。如 “梦呓”、“呓语”比 同义的 “梦话” 多了 一层 藻丽的 文艺语体色彩,词义 的 整体内容 也就 随之丰富 一分。“红彤彤”、“黄灿灿”比 单音节的“红”、“黄”,既 增加了 描摹性的 形象色彩,又 具有了 淡淡的 喜爱的 感情色彩,两相比较,在 语义内容 方面,谁 单调贫乏,谁 丰富细腻,自然 径渭分明。

第二,加重 感性特征,强化 修辞色彩。色彩意义 是 客观对象 的各 种非本质属性,即 各种 感性特征 的 反映,因而 它 表现为 一种 感性意义,具体 体现为 某种倾向、韵味、格调、气息,具有 附着性、空灵性、体味性 特征,与 词汇意义 的 理性特征 迥然不同。假如 在 同一个词 的 形式中 聚集了 两种 或 多种类似 的 感性化意义,那么 自然 会 构成 最具有 感性特征、生动性特征、韵味独特 的 群体。我们 比较 下面 两组词:A组:“摇曳”、“雨帘”、“葱绿”、“雀跃”;B组:“摇”、“雨”、“绿”、“高兴”。A组 与 B组 互相 对应 的 词,词汇意义 比较 接近,但 它们 所给予 主体 的 感觉 却 大为不同。A组 词 显得 形象、生动,引人联想,韵味十足,就是 因为 它们 具有 鲜明浓厚 的 形象色彩 和 长期 应用于 文艺语体 而 形成的 文艺语体色彩;B组词 充分体现出 理性意义 的平淡无奇,因为 该组词 属于 无 特殊倾向 的 中性色彩词。③

色彩意义 以 自身特殊 的 内容构成 即 倾向、韵味、格调、气息等,成为 语义内容 中 最富有 修辞 特质的 一种 意义内容,不同 的 色彩 有着 不同 的 修辞特点,每一种 色彩类型 都有着 自己 独特的 修辞天赋。其中,有的 可以 展示 主体 喜怒哀乐的 主观情感;有的 可以 创造 生动、形象、活泼 的艺术境界;有的 可以 参与 构筑 言语作品 的 不同 语体风格;有的 可以 体现 独特的 时代氛围;有的可以 显示 浓郁的 外来情调;有的 可以 表现 鲜明的 民族特色;也 有的 可以 营造 浓厚的 地方气息,等等。语言系统 中 的 词 只要 拥有 一种 色彩意义,也就 拥有了 一种修 辞色彩,也就 具备 了 上述 修辞功能 中 的 一种 能力。多彩词 一身 兼有 多种 色彩意义,也就 蕴含了 多种 修辞色彩,多种 修辞色彩 叠加在 一起,大大 强化了 词 的 修辞功能,提高了 词的 修辞价值。

在 阅读的形式上 看,词语 的 色彩意义 体现了 丰富的 语义 信息含量,以其 多姿多彩的 修辞特色,同时 展示 多种 表达效果,其 集中 突出的 修辞能力 表现为 可 使言语 表达 既 简洁凝练,又 丰腆细腻。如 用“逝世”、“诞辰”等 词,用于 伟人、领袖、受尊敬 之人,在 表达 敬重 感情色彩 的 同时 体现 庄重的 风格色彩,这 本身 就是 一种 丰腆;同时,在 表达 该类意义时,无 需 连续 运用 感情色彩词 和 风格色彩词,因而 它 又体现了 一种 简洁凝练。

四、运用 色彩意义 在 阅读教学 中 正确 理解 词语

首先 在 具体的 语言环境中 悟意。

这是 最 重要的 理解 方法。因为 汉字 常常是 一词 表 多义,单凭 查字典 还不能 准确 判断 其寓意,只有 在 一定的 语言环境中,词义 才 确定。“语境”是 一 大的 语言背景。离开了 具体的 语言 环境,是 谈不上 对 一个 词语 的准确理解的。在 教《翠鸟》课时,④出现了 这样 一个词语:“锐利”。教师 没有 让 学生 去 背 现成的 解释,而是 要 他们 自己 去 读出 现在 这个 词 前边 的 句子,学生 经过 自己 的 阅读、揣摩、思考,纷纷 举手发言:“‘锐利’ 前面的 句子 是‘小鱼 悄悄地 把 头 露出 水面,吹了 个 小泡泡,’这 说明 鱼 很 小,动作 很 轻(悄悄)很小(小泡泡),却 还是 被 翠鸟发现了,从 反面 证明 它的 眼睛 非常 厉害,连 细小的 目标 也 躲不过。”“ 前边的 句子 已经 写出了 小鱼 非常 机灵,却 还是 难以逃脱 翠鸟 的 目光,说明 它 的 目光 十分 尖锐。”“锐利 从 语体色彩 上 属于 文艺语体,具有形 象性、生动性、具体性,文中 用 这一词 恰倒好处的 点明了 翠鸟 的机敏。”显然,把“ 锐利”放在 具体的 语言环境中 去 感悟,不仅 培养了 学生的 理解能力 和 思维能力,还 强化了 他们 的 语感,收到了 “事半功倍” 的 效果。

其次 借助 形象,联系 生活实际 意会。

有的 词语,字典的 解释 比较 抽象,联系 上下文 还是 不 容易 理解。如果 教师 能 借助 直观的教具、实物,配合 表情 和 动作,引导 学生 联系 生活实际,用 自己的言语 做出 回答,反而 更 容易帮助 学生 准确 理解 词语的真 正内涵。如 《一定 要 争气》 中 写 童第周 在 做 一项 实验时,“还要 耐心 和细 心。”“耐心”是 指 坚持不懈、始终如一,强调 他 经得住 时间 的 检验;“细心” 指 态度认真、一丝不苟,强调 他 经得住 困难的 考验。但 光凭 这种 单一 的 讲解,学生 并未 能 真正 区分 二者 的 差别。再让 他们 联系 上下文,从 “做了 一遍 又 一遍”看出其 “耐心” 可嘉,从 “把 青蛙卵 的 外膜 剥掉”看出其“细心” 可贵。因为,— 蛙卵 之 小,外膜 之 薄,剥离 之 难,若 缺乏 细心 和 耐心,手术 是 无法 成功的。在 从 色彩上 分析,两者 都 属于褒义词,但 修饰 和 限制的 词 是不同的,从 这一角度 如何 去 理解?在 教师的 指引下,学生 通过 自己的 反复 推敲 和 琢磨,深刻 体会到 这 两个 词 运用的 准确性,一旦 生活中 再 出现 相似 情境,在 词汇 “宝库” 中 进行 正确 选用 就 不难了。

其实,理解 词语 的 方法 还有 许多,这里 所说的 只是 几种 最 基本,最 常用 的 方法,只要 教师们 能 针对 不同 词语,因 词 而 灵活施教,指导 学生 学会 理解 的 方法,就 能让 学生 逐步 做到 自行 理解,独立 运用,迈开 成功的 第一步。在 阅读教学 中,教师 要 彻底 弄清 词义,在 理性意义,语法意义 和 色彩意义 以其他 的 角度 全面 完整的 分析词语,只有 这样,才能 搞好 阅读教学,才能 真正 提高 学生 综合能力。

[注释]:①②夏中华:《语言学 教程》辽海 出版社 2000年9月第一版 第154页 第156页

③杨振兰:《论 一词 多彩》1997年第5期

④《教育 导刊》:《阅读教学 中 理解 词语的 方法》1999年第一期

[参考书目]:①夏中华:《语言学 教程》辽海 出版社 2000年9月第一版

②符淮青:《现代汉语 词汇》北京大学 出版社 1985年3月版

③曹炜:《现代汉语 词汇 研究》北京大学 出版社 2004年7月第2版

④曾祥芹:《文章学 与 语文教育》上海教育 出版社 2002年6月第4版

⑤李如龙 苏新春:《词汇学 理论 与 实践》商务 出版社 2001年12月第1版

篇2:幼儿园阅读的教学意义

经典阅读一直以来就被作为语文的重要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而在我国传统教育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今天这个大众文化盛行的时代背景之中,新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语境对传统语文教育尤其是经典阅读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语文教育要勇敢地面对这一挑战,并承担起传承优秀文化、建构学生人格、培养语文素养的人文教育重任,就必然要回归到那些积淀了人类思想精髓和民族文化精华的经典文本中,通过经典阅读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和修养,完成语文教育所肩负的历史使命。

所谓“经典”是指能够影响大众的,经得起历史文化沉淀的,可直入人们心灵深处的东西。它是有巨大的文化和人文价值的。它代表着一个时代文字和思想的符号和根本。它似吹进人们心田的徐徐清风,似山间的潺潺山泉,似茫茫夜空上那颗最亮的北斗星,那样令人欣喜。经典文章和古诗词是有所不同的。从纵向看,经典文章可以是当代文学大师的鼎力新作,也可是千年之前,就已问世的惊天巨著;从横向望,经典文章不仅仅是诗,是词,也可以是散文。是小说,以及一切可以令我们振聋发聩的文字。“经典阅读”教学与“古诗词阅读”教学更有所区别,炯然不同。在新的时代,以课本为主要内容的阅读严重地制约了学生的阅读视野,使学生精神的圣地如此狭小,已至于再也装不下那养育心智的广柔大地,展开想象与联想的高远苍穹。“经典”阅读教学即立足于经典的中华传统文化的教学,“经典”阅读教学是一个具有“深者得其深,浅者得其浅”特点的新课程体系。“经典”阅读教学提倡诵读适合自己年龄段的佳作,这些最适宜的养份直接吸进学生的生命深处,渗融于他们的血液中,芬芳在他们的生命中!

“经典”阅读教学首先应排除与当代生活过于对立的篇目,它是开放的,也是多元的,它不仅包括古香古色的唐诗、宋词、元曲、传统京剧唱词、成语典故、千古名联、灯谜、童谣、四大名著、《论语》、《孔子》、《孟子》、《老子》、《周易》、《增广贤文》、《孙子兵法》、《朱子家训》等,还包括近代与现代的《繁星春水》、《鲁滨孙飘流记》、《伊索寓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海底两万里》、《骆驼祥子》等等。

其次,“经典”阅读内容犹如一条深水静流的大河,穿过漫漫岁月的同时,不断吸纳着鲜活的时代溪流,让学生们高扬时代的风帆,引领着中华民族幼苗的思想向前,同时净化着他们的灵魂,让他们感悟着人生。如最近被广大少年儿童喜爱的《喜羊羊与灰太狼》,就浅移默化地都会了少年儿童生存不仅需要勤劳、善良,还需要勇气、力量和智慧,以及团结协作的精神。

再次,“经典”阅读教学犹如文化领域的格桑花,绽放着思想与精神美丽高贵的灵魂,因为通过“经典”诵读,学生们可回顾千年,感悟于圣贤。岳飞写的那首气壮山河,传诵千古的《满江红》不断拨动学生们的心弦,时刻提醒学生们要象先人一样勇敢,一样视祖国为自己的母亲,时刻保护它,爱护它。居里夫人献身科学的精神闪烁着光芒,放弃镭的专利更让人们知道了什么叫人格高贵,心底无私,大爱无疆。通过“经典”诵读,我们的少年像革命先辈一样拥有了一颗自强中华的决心。少年周恩来发出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肺腑之言;毛泽东豪迈地宣示:“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这些话语使我们的少年更加坚定祖国独立,会从心中升起一股股强烈的中华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的“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这句话警醒了神州大地上的少年,使他们增强了爱国责任,自强不息,顽强拼搏,誓在神州大地上绽放起生命的光华……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忠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一个强大的中国不仅需要物质文明,更需要精神文明,需要有理想,有道德的接班人。我们的少年可在“经典”阅读中贪婪地汲取精神与道德的双重力量。

总之,通过“经典”诵读,不仅能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华文化,使我们的少年能够具有民族自信心和独立性,在文化冲击和碰撞中正确认识自己,并得以创造性的发展,而且无论何时,他们身处何方都不会迷失方向,不会精神虚无,不会被异化,不会甘愿为人奴隶。他们心中永远会装着祖国和人民,始终具有强烈的民族归属感。

那么,“经典”阅读教学如何把学生引进语文的殿堂呢?

一、教材中“经典”课文的阅读教学

由于“经典”课文选入教科书中的内容大部分课文都只是原著中的一个节选部分,作者也有较强的知名度,他所创作的名作也极有可能包括其它著作。“经典”课文的故事,主人公在现实生活中也大致都有原型或真实的存在。所以,教材中的“经典”课文应进行拓展式教学。

(一)向文本拓展阅读教学

向文本拓展式教学,就是在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作者、主人公、体裁或单元训练点等引进相关的补充材料,引导学生阅读,从而达到扩大阅读量,拓宽阅读面的目的。

(二)向生活拓展“经典”教学

节假日,寒暑假让学生去大自然,生活中去寻找美,感受美。可去寻找有关美的图片,照反映美的照片,有条件的学生还可去旅游,亲身经历一番。

二、课外“经典”阅读指导

古人云:为文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只有实现“量”的积累,才能充分汲取世界文化的精华,得到“经典”的浸润,才能使我们的语文能力和思维得到发展,创造力得到培养,以及完成人格的完善教育。

(一)、为学生创造“经典”阅读人文环境

“昔孟母,择邻处。”我们应该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经典”阅读的人文环境。“经典”阅读教学的人文环境包括二个部分,首先教师应重视对学生经典阅读的指导和检测,其次是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自我阅读的条件。

1、重视对学生经典阅读的指导和检测。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差异,对他们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或指导学生自己制定阅读要求。不过,学习计划很容易制订,但是惰性没有克服,订再多的计划都没有用。那么,怎样克服自身的惰性呢?唯有“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让我们来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发挥“经典”的神奇力量吧!首先,教师应当注重让学生先完成浅显的任务,先布置每周摘抄佳句评比,以成就感激发学生自读“经典”文章的兴趣;其次,我们教师应指导学生找到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内容,并根据文章内容与自身特长选择如下阅读方法:朗读、默读、复述、精读、略读、浏览中的任一种或几种;再次,教师应教会学生灵活运用自读自悟、总结讨论等方式,巩固和实践课内知识,提高课外阅读水平,发展学生阅读能力。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经典”阅读教学的关键就是掌握一定的“法”,以促进完成一定的阅读的“量”。

2、为学生创造广阔的自我阅读的条件

阿拉伯谚语曰:“少小时学习如金子上的雕刻,长大时学习如沙土上的记录。”如果少小时不抓紧时间学习,什么时候才能挤出时间来换取更大的收获呢?少小时的时间就这么多,而且时间一去不复返,所以我们得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自我阅读的条件。

在校园中每一处都可展示经典,这一处有唐诗,那一处有宋词;前方有成语典故,后面藏千古名联,有时还窜出个个灯谜。这可让校园里的每一砖每一瓦都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让生命中的每一草每一木都充满了耐人寻味的诗情画意,诵读成了随时皆可行的事情。

(二)落实“海量诵读新经典”

只有实现“量”的积累,才能充分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落实“海量诵读新经典”,可以有效地保证阅读的质与量。

一个人一生不可能读遍天下书,希望学生们既体验到了读书的乐趣,也能养心养气。我们只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阅读习惯,适时鼓励,激发其阅读兴趣,总会有所收获的。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会对孩子的一生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这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追求的目标。

读经典名著,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张楠楠

篇3:浅谈引导幼儿进行早期阅读的意义

首先, 我们应该明确什么是早期阅读。在婴儿阶段早期阅读是指“幼儿园、家庭通过对婴幼儿提供与视觉刺激有关的材料 (图书、图片、录像带、碟片、电视、多媒体、幻灯、符号、标志等) , 让婴幼儿接受有关材料的信息, 在观察、思维、想象等基础上对材料内容进行初步理解和语言表达, 发表自己的观点见解, 倾听成人讲述的一种认知过程”。在幼儿阶段早期阅读是指以图画读物为主, 以看、听、说有机结合为主要手段, 从兴趣入手, 萌发幼儿热爱图书的情感, 丰富幼儿阅读经验, 提高阅读能力, 在阅读过程中, 引起幼儿阅读识字愿望, 获得有关书面语言的知识, 发展想象、思维、表达能力。从而为幼儿入学正规的书面语言学习做好准备的一种寓教于乐的语言活动。

幼儿的早期阅读与小学生的阅读有所不同, 早期阅读的真正意义不在于“书”本身, 而在于阅读的过程。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不断提高的趋势, 文字意识和图画故事书阅读能力是衡量其阅读能力的重要指标;而且5岁幼儿的文字意识能力水平也比3岁幼儿更高, 更准确。在图画故事书阅读能力方面, 年龄大的幼儿的成绩就要显得更高一些, 理解的也更准确。原因可能在于:早期阅读活动不完全是一种纯粹的学习书面文字的活动, 重要的是通过书面语言的学习, 获得基本的阅读能力。比如,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经常看到某个熟悉的标牌, 像“麦当劳”里那个大大的“M”, 虽然幼儿并不认识那三个汉字, 但是看到这个黄色的大标牌, 他可能就知道这代表一种食物, 也就是大人们常常说的“麦当劳”。但是, 由于幼儿阶段的孩子尚未掌握凭借书面文字进行阅读的能力, 对于图文并茂的书籍材料, 幼儿虽然可以通过视觉途径感知某些画面的含义, 但要真正读懂还是很困难的。

我国幼儿园大班和学前班儿童入学前不存在发音困难, 但对语言的听辨能力, 以及对词汇的分化能力较差, 儿童观察、辨别图画的能力较低, 对图的理解分析以及语言的概括综合表达能力方面存在较大的困难。在书写方面的主要困难是空间知觉、方位知觉差, 小肌肉群协调力差。总的倾向是, 儿童在语言、文学知识、技能方面有一定的准备程度, 在语言能力准备方面存在较大问题。这就强调了我们及早进行早期阅读教学活动的必要性, 通过儿歌、童谣等幼儿文学材料引导幼儿进行早期阅读, 促进幼儿各方面发展。

一、发展幼儿的语言潜能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杰出的语言学家史迪芬·平克指出, 幼儿是语言学习的天才, 因为他们具有语言本能。平克说:“总结来说, 在六岁以前, 孩子都一定可以学会语言, 而且这个能力一直衰退, 直到青春期, 过了青春期就很难了。”

幼儿文学的语言系统就不仅符合幼儿语言学习的规律, 而且能够十分有效地激活幼儿的语言潜能, 因为幼儿文学中包含情境语、反复语这些极容易被幼儿理解、记忆并掌握的语言。文学是用语言来描绘形象的世界, 所以语言具有情境性, 而情境语言又在幼儿文学中表现得特别突出, 这种独特的情境语言对于幼儿的通过具体、形象的事物感知环境、生活这一认知方式具有很强的亲和力。我个人就有这样的体验。几乎每个幼儿都知道大灰狼的故事。在发展幼儿语言方面, 儿歌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儿歌的语言浅显、明快、通俗易懂、口语化, 有节奏感, 便于幼儿吟诵。反复吟诵儿歌, 除了能够使幼儿初步认识事物、并正确理解事物概念, 更能够帮助幼儿矫正发音, 增强连贯性, 训练和发展思维, 进而培养和提高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

按照皮亚杰的观点, 儿童期的思维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幼儿期处于“前运演”阶段。在这个时期, 幼儿通过具体形象感知事物的能力很强, 发展很快, 而抽象思维的能力还处于蛰伏的时期。但是, 人的抽象思维能力的形成不是在某一天早晨醒来, 一下子就突然完成的, 而是需要漫长的渐进和前期的准备。比如, 事物是由多个方面, 多种要素有机构成的, 成人所能达到的这种认识能力, 在幼儿期也要以独特的方式进行培养。

幼儿童话《小蝌蚪找妈妈》是幼儿文学中的名篇。故事讲小蝌蚪们在水里游玩, 看到鸭妈妈带着小鸭子在岸边玩, 也想找自己的妈妈, 最后终于找到了青蛙妈妈。在这个故事里, 小蝌蚪们找了四次妈妈, 前面搞错了三次, 原因在于只从一个局部特征来判断。小蝌蚪出了三次错之后, 明白了个中道理, 所以, 再找妈妈, 就知道告诉人家, 我们的妈妈大眼睛, 阔嘴巴, 有四条腿, 肚皮是白的, 而且穿着绿衣裳, 唱起歌来, “咯咯咯”的。像《小蝌蚪找妈妈》这样的培养幼儿认知、思维能力的故事有很多。可以说, 这类故事是将认知和思维训练巧妙地蕴涵在生动、有趣的故事里, 对幼儿进行着十分有效的思维教育。

三、培养和发展幼儿丰富的情感

幼儿的情感培养是一个大问题, 因为如果幼儿期不能发展出丰富的情感, 日后的道德感、正义感、责任心和良知都将失去培育的土壤。英国文学家达顿说:“儿童读物是为了给儿童获得内心的快乐而推出的印刷品。”曹文轩认为:“美感与思想具有同等的力量。”他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中不遗余力地浇灌出一朵朵善之花, 用它们的美慰藉人们的心灵。儿童文学作品把幻想、纯净的本质还给幼儿, 给当代幼儿一个唯美而充满了爱的审美世界。同样, 童话中美丽的景色, 善良勇敢的人物形象, 幽默有趣的故事情节, 无一不引起幼儿愉快的体验。即便是童话中存有反面的人物形象, 充满着惊险, 但故事的结局总是圆满的, 正义战胜了邪恶, 坏人受到惩罚, 善良的人们拥有了财富和幸福。每当听到这样的最终结局, 孩子们的脸上就会露出胜利的笑容。优秀的童话往往融思想性、情感性和艺术性于一体, 他们有许多的美丽的比喻和色彩鲜明的描写, 具有浓郁的诗情画意, 意境优美, 能给幼儿以美的享受。

此外, 孩子是国家的未来, 为了让他们早日融入社会, 积极的社会性情感的培养至关重要。积极的社会性情感主要是指幼儿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依恋感、自尊感、同情心、羞愧感、是非感、爱憎感等。选择能给予幼儿以美的情感熏陶和美的感受的作品, 能适时地调控他们的情绪与行为, 为不断进行自我激励、锻造真善美相融合的人格积累宝贵的经验。

总之, 早期阅读活动强调尊重幼儿语言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尤其是幼儿早期阅读不同于已初具文字阅读能力的小学生的阅读活动, 有的放矢的言语指导是幼儿理解读物内容的关键。因此早期阅读应着眼于在注重幼儿主体地位的同时, 突出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为幼儿提供良好的语言信息和阅读氛围, 引导幼儿与图书中展示的人、事、物相互作用, 积极主动地去感知理解、探索发现、思考迁移。从而真正地提高幼儿语言理解能力, 发展想象力、思维力。幼儿早期阅读是孩子一生中最早接触的语言、文学的形式, 对孩子的精神成长具有深远的影响。苏联文学家高尔基回忆童年时的读书情景, 曾深有体会地说:“每一本书就像阶梯的一小级, 每攀登一级, 我就愈脱离动物走向人——走到更美好的生活的理想, 到达对于这种生活的渴望。”别林斯基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 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 选择最有价值, 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 (《别林斯基选集》) 因此, 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走向美好的未来, 指导孩子们正确选择阅读适合自己年龄特点的不同文体幼儿文学作品不可轻视!

摘要:早期阅读作为语言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对幼儿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 不仅可以让幼儿了解一些有关书面语言的信息, 而且有利于挖掘幼儿早期阅读的潜能, 促进幼儿终身阅读能力的发展。同时, 引导幼儿进行早期阅读在发展幼儿语言潜能、培养幼儿思维能力和培养发展幼儿丰富的情感等方面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早期阅读,语言潜能,思维能力,情感

参考文献

[1]周兢.学前儿童语言教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21.

篇4:幼儿园阅读的教学意义

【关键词】绘本阅读;幼儿;学前教育;意义

绘本阅读可以通过幼儿自主阅读、亲子阅读等方式,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感受不同的情感体验,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拓展幼儿知识面。为幼儿的语言、思维、想象等综合能力的发展打下基础。情绪情感主题的绘本更能有效的调动幼儿的情感,促进幼儿健康品格的形成,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对学前教育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绘本阅读对幼儿情感教育的意義

绘本是一种以图画为主的图书,绘本的语言比较简洁、图画形象、故事鲜明,注重表现人物的丰富情感,幼儿可以通过图画进入故事世界中,能极大的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创想的能力,对幼儿积极情感的培养有很大的作用。

1.绘本阅读能增加亲子情感

由于幼儿的好奇心很强,在阅读绘本过程中,幼儿会不断的在图画中寻找问题、解决问题,不断的进行探究阅读,而幼儿在阅读绘本时,主要以亲子阅读为主,这也是幼儿情感的需求,例如《我爸爸》和《我妈妈》中,描述了幼儿心目中无所不能的爸爸和妈妈,描绘了一幅和谐快乐的幸福家庭,幼儿在阅读过程中,能感受到那份浓浓的亲情,从而有效的增加亲子情感。

2.绘本阅读能调节幼儿的情感

图画书是成人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图画书不仅能让幼儿了解外面的世界,还是幼儿表达情感的精神家园。幼儿的情感发展刚开始大多是情绪表现,随着幼儿年龄的增加,幼儿的情感逐渐成为主导地位,绘本中塑造出幼儿日常生活中常遇到的问题,同时也为幼儿提供了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通过绘本人物、故事丰富自己的情感,在阅读绘本时,能感受到不同的人物的情绪情感,通过成人的引导从中理解不同的情感。利用新的事物重新认识到自己和他人的关系,绘本能帮助幼儿积极情感的培养,让幼儿健康的成长。

3.绘本阅读有利于幼儿积极情感的形成

绘本是幼儿最早接触的书面文学,绘本在思想内容上大多是传达人类共同的美德,这些美德对幼儿正确的思想观念培养有很大的影响,也对幼儿的情感判断有很大的影响。绘本和幼儿积极情感的培养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幼儿在阅读绘本过程中,会全身心的投入到故事中,幼儿会和喜欢的人物产生心灵共鸣,将自己的情感融入主人公的情感世界中,例如男孩会将自己融入正义绘本故事角色当中,女孩会将自己看成善良的美人鱼、可爱的小公主,幼儿的积极行为会在潜移默化中向正面人物中靠近。绘本通过鲜明的人物形象,让幼儿在是非判断中学会情感智慧,从而培养幼儿的积极情感。

4.绘本阅读能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

幼儿在阅读绘本时,会遇到一些困难,这就需要教师及家长的帮助,教师和家长积极的和幼儿共同进行绘本阅读,能有效的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幼儿在绘本阅读中能得到快乐,从而促进幼儿情感的健康发展,幼儿在教师共同阅读时,遇到问题会积极主动的和教师交流,极大的缩短了老师和幼儿的距离,幼儿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进行阅读,能极大的促进幼儿的精神和情感的增长。

二、绘本选择的原则及阅读指导

1.绘本选择的原则

绘本可以分为生命教育类绘本、品格培养类绘本、亲情类绘本、励志类绘本等,因此,在选择绘本时,要以幼儿为本,根据幼儿的认知程度,选择适合幼儿的绘本。对0~3岁的幼儿,要尽量选择色彩鲜明、图形简单、句子短小、韵律感强的绘本;对于3~4岁幼儿,应选择故事短小、情节简单的绘本,绘本色彩要鲜明、图形要清晰、人物形象要有趣,绘本内容要和幼儿生活紧密相关;对于4~5岁的幼儿,可以选择情节连贯、图文并茂的绘本,例如成语故事、童话故事、品德故事等。绘本的选择要符合幼儿的认知程度和阅读兴趣,从而促进幼儿的情感培养。

2.绘本阅读指导

绘本是以图形为主、以文字为辅的图书,幼儿在阅读绘本时,要引导幼儿对绘本多观察,根据绘本的图形,对故事情节进行简单的猜测,然后引导幼儿对绘本的内容进行阅读,最后和幼儿讨论绘本中的内容,加深幼儿对绘本内容的理解。阅读对幼儿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幼儿在阅读过程中,阅读思维越复杂,对幼儿智力的发展就越有益,因此,要正确的引导幼儿进行绘本阅读,为幼儿创建良好的阅读环境,让幼儿养成爱读书、会读书的习惯,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总结

绘本阅读能增加亲子情感、调节幼儿的情感、有利于幼儿积极情感的形成、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绘本阅读对学前幼儿的情感教育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绘本,正确的引导幼儿进行绘本阅读,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耿明磊.绘本阅读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分析及教育建议[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

[2]张富洪,杨慧彤.学前儿童绘本阅读的家庭指导策略[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2

篇5:幼儿园阅读的教学意义

随着经济大变革,商品大流通,人员大流动,民族地区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少数民族要走向世界,必先走向全国,而走向全国,必须通过语言关。因而,让少数民族青年同时掌握国语和母语,是事关新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大事。

一、新疆加大双语教育力度意义深远

“让新疆各族青少年能够进入更广阔的知识领域,享受到优秀的中华文化传统。” 尔肯江〃吐拉洪说,人的素质,是缩小一切差距的根本,也是强化国家意识、公民意识,维护稳定、促进民族团结的基础。作为一个中国公民,只有了解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和民族发展历史,才能加深对祖国的责任感、使命感,才能生成对祖国文化的认同。新疆即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经济的高速发展,更需要高素质的人才来支撑,尤其是在相对落后的南疆地区,加大双语教育力度的意义更加深远。

实践证明,一批优秀、高层次的少数民族学者、专家和高科技人才,无一不是“民汉兼通”或通晓多语,无一不是受益于双语或多语教育。所以,让少数民族青年同时掌握国语和母语,是事关新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大事。新疆双语教育存在着教师短缺等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发展双语教育要打“组合拳”

双语教育规模日益扩大,深深鼓舞了出席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代表们,他们纷纷出谋献策,为发展和提升双语教育质量推出“组合拳”。

三、扩大内高班招生规模

内高班政策让广大各族群众得到了实惠,受到了全疆各族群众尤其是边远贫困地区农牧民群众的欢迎和拥护。全区报考内高班学生人数逐年递增,内高班已成为造福新疆各族群众的民生工程、德政工程。2008年以来,近2000名内高班大学生顺利毕业,大部分回疆就业,充实到新疆各行各业和基层工作,成为推动新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在新疆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进程中,对各类人才尤其是少数民族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将不断加大。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阿不都热依木〃阿米提建议中央进一步扩大内高班招生规模,分5年完成扩招任务,到2014年实现年招生1万人的规模。

四、做好教师培训

推进双语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于培养建设一支合格的双语教师队伍。这是新疆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阿不都拉〃阿巴斯代表的观点。他建议,实施新疆双语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设计划,构建以新疆师范大学为龙头,以喀什、伊犁等地6所师范院校为主体、区外对口支援高校为外援的新疆双语教师培养培训体系。

五、留住优秀教师

目前,在和田等南疆地区,双语教育尤其是学前双语教育已经基本覆盖了所有的农牧区。在为双语教育发展规模感到欣喜的同时,巨艾提〃伊明也为教学质量感到担忧,因为“满足双语教学要求、有较高教学能力的教师还很缺,从长远发展来看,尚有50%的缺口。”他认为教师待遇问题非常重要。“在偏远、艰苦地区,没有一定的待遇作保障,单纯凭感情留人有时是留不住的,往往有能力、有水平的老师会被条件好的地方吸引走。”

六、成年人也应学双语

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强劲推动以及新疆优势资源转换和大企业大集团战略的全面实施下,国内外一大批产业集团入驻新疆,钢铁、石油、天然气、煤炭、煤电、煤化工等工业产业集群全面建设,新疆已进入快速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对人才特别是“民汉兼通”的少数民族人才需求日益强烈。苏胜新说:“既要以学校为重点,抓好幼儿和青少年双语教育,又要抓紧成年人双语教育。在南疆四地州,一部分已就业的少数民族群众因语言问题制约了他们学习掌握科学知识和先进技术的能力,建议从政策上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开展针对成年人的双语教育工作。”

据自治区“双语”教学工作领导小组介绍,目前,我区在校的少数民族学生中,接受“双语”教学的少数民族学生已达到75万人。我区“双语”教学工作已从中学下移到小学和学前阶段,许多地区的“双语”授课班已从数、理、化三科使用汉语教学发展到除母语课外,其他学科均使用汉语教学的新模式。七、十年人才大开发,双语教育创佳绩

加快新疆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人才是关键。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十年来,新疆始终坚持人才工作为经济发展服务、为社会稳定服务、为民族团结服务,大力发展人才战略,培养了大批“双语”人才,各行业的人才素质也得到了提升。

双语教学只是新疆人才发展战略的一个缩影。为推进“双语”培训工作的深入开展,新疆通过采取脱产培训、自学、“结对学”等方式,提高干部“双语”能力。

八、“双语”是沟通的桥梁

众所周知,语言是信息交流的工具,德国著名释义学家伽达默尔认为,语言本身就是一种世界观,人因为有了语言,所以有了一个“世界”,同“世界”有了一种“关系”,对世界有了一种特殊的“态度”。当然,他的“世界”是泛指使用同一种语言的小范围。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各国之间信息的沟通和交流是推动国家进步、时代发展的重要因素。新疆的主体民族有13个,使用的主要语言有汉、维吾尔、哈萨克、蒙古语等,因此,信息的传递、沟通又要借助多种语言进行。一则广告语说“沟通从心开始”,对于多民族地区而言,沟通要从互通的语言开始。

九、双语教育让少数民族孩子们的明天更美好

新疆的双语教育始于上个世纪50年代,但在近年在国家和自治区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得到了快速发展。据了解,仅从2008年至今,国家已经向新疆学前“双语”教育投入超过十二亿元,在南北疆

篇6:幼儿园阅读的教学意义

[摘 要]阅读习惯的养成直接牵系到以后的语文的学习和阅读。本文论述了小学生的阅读习惯的养成的主要策略――听读、学读、阅读和拼读等几个方面,简单谈谈教学体会。

[关键词]低年级段阅读 阅读习惯 培养策略

在生活快节奏、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习惯决定命运”更成为至理名言。对于小学生而言,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直接影响到以后的语文学习,尤其是低年级段的小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更为重要。文章以苏教版小学语文教学案例为例,谈谈小学语文低年级段学生的阅读习惯的培养问题。

一、听读――激发兴趣

对于一、二年级小学生而言,汉字认识的不多,让他们自行阅读是不太现实的事。所以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以拼音和识字为主,将阅读教学束之高阁。一节课40分钟,2-3个拼音字母教学,虽然教学方法方式多样化,但教学内容难免有单调、乏味之嫌。而在拼音教学、识字教学过程中,偶尔给学生一个小插曲――听读而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如每一节课之前,教师提前走进教室,手捧一本书,或者故事,或者儿童绘本,或者动漫杂志,孩子们会感到好奇,“老师又看到什么好听的故事,好看的书了?”于是,会期待老师给他们读一段。然后,把这节课读过的书放在教室里的书架上,课间自然会引去很多小朋友,他们会一起翻阅一下,讨论、交流故事中的人或事,甚至也会你一言、我一语地讲一讲、说一说,并且,也会根据老师读所听到的内容,再根据图片内容而猜测汉字的读音和意思。

经过半个学期的听读的训练,拼音教学也告一段落,逐渐认识汉字,随着汉字量的增加,学生的自主阅读就可以开展。而对于这段时间的听读,学生不仅养成听读的习惯,也养成了如饥似渴的阅读习惯,使阅读成为他们的精神食粮,为以后的阅读迈开成功的一大步。

二、学读――培养习惯

“授人鱼不如授之以渔”,朱熹有句经典的话: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在大量的阅读中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学读”是由 “听读”过渡到“自主阅读”、“学读”的关键。这个过程也急不得,自主阅读也不能激进,先由拼音学得好的学生,课前、课后阅读,课堂上代替老师读,让这些学生读,其他学生听,这个听读的过程,既可以提高读书的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提高阅读能力,更给他们表现自我的机会,从而更加激发阅读兴趣,使读书成为习惯。另外,听读的学生也会不断萌动要表现的欲望,课后也会多读,以寻求“当小老师”的表现机会。教师逐渐在读与听读之间,注意角色的转变,让每一个学生都尝到阅读的快乐,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我要读”、“我会读”.

三、阅读――形成习惯

继“听读――学读”之后,便是真正意义上的课堂阅读教学。经过了“听读”到“学读”的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逐渐接触阅读课文。而此时的阅读教学,教师们往往走进一个误区――识字、认字为主,忽略了阅读方法的引导,忽视了阅读能力的培养。

1.阅读方法的指导

学习一篇阅读文章前,首先交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以《磨菇该奖给谁》为例,谈谈阅读方法的指导。

(1)借助于拼音识字。克服生字障碍,是阅读的第一大关。对于一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毕竟认识的字不够多,苏教版语文教材,每一个都有8个以上的生字,这些生字的解决是阅读的核心部分之一。如这篇课文中的“提”、“练”、“参”、“乌”、“比”、“加”等,对于这些生字,让他们自己根据拼音而识字,并试着组3-5个词语,这样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2)“不动笔墨不读书”.在阅读的指导中,让他们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如让他们在阅读文章找到生字词,如《蘑菇该奖给谁》,可以让他们画出一些生字词,如蘑菇、临走、嘱咐、得意、参加、骏马、冠军、奖品等。再让他们给文章标注出自然段落,圈出生字,画出新词和佳句,画出喜欢的句子。

(3)小组合作的阅读习惯。在阅读中,学生们难免不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此时,合作阅读的方法是必不可少的。如《蘑菇给讲给谁》的课文中,“最大的蘑菇奖给了谁”的问题,学生们轻而易举能找到答案,而对于“为什么”的问题,多数学生不能细心阅读和彻底理解,他们也不会明白,在他们心目中,最好的、最大的当然该奖励给跑得最快的,所以他们会有疑问。对这个疑问,可以让学生们相互讨论交流,集思广益,教师也可以在讨论之后“画龙点睛”,给学生以启迪,让他们恍然大悟。

2.品、评――提升阅读品质

学生们阅读兴趣形成,习惯养成,方法掌握后,提升阅读质量是阅读教学的宗旨。因此,应注重“品读”和“评价”的能力的提高。“品读”和“评价”,关键在于教师的问题的设计,对于低年级段的小朋友来说,怎么品、品什么、如何评都需要老师的引导。

如对于《蘑菇该奖给谁》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小白兔为什么“得意”?小黑兔为什么“难为情”?小白兔比赛的对手是___,小黑兔的对手是___,兔妈妈把蘑菇奖给了____,因为___敢和高手比;高手又是什么意思?指什么?你认为兔妈妈的奖励办法正确吗?你要是兔妈妈的话,把蘑菇奖励给谁?这样的问题,促使学生走进文本,培养他们抓住关键信息阅读的能力,也培养他们敢于表达、善于交流的能力。

阅读是人不可或缺的素养,爱读书、会读书,体现一个人的基本语文素养,教学中,教师应循序渐进、“授之以渔”、提高阅读能力和方法等,让学生从书中汲取营养、积累语文素养,提高阅读习惯和学习能力,为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罗萍。小学语文低段阅读习惯的培养[J].读写算(教研版),(16)。

上一篇:学2016年学生暑假安全教育材料下一篇:乌鲁木齐教育市场调研总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