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感恩教育的意义

2023-04-25

第一篇:幼儿园感恩教育的意义

感恩教育的意义

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尊老、敬老、感恩是中华民族伦理观念和道德品质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懂得感恩是一个人最起码的道德品质和做人的基本准则,懂得感恩也是懂得真善美、分辨是非的基本觉悟和要求。

古语云:“爱由亲始,亲亲而仁民”。一个人爱他人、爱祖国的情感必须是从爱父母、爱亲人开始的。一个人如果能对他人、对社会、对父母、对老师、对朋友永存爱心和感激之情,那么他每时每刻都会得到爱和情感的回报,他的一生将充满快乐与幸福。反之,一个连父母都不懂得孝敬、连亲人都不懂得关爱的人,走向社会,他肯定不会帮助和关心他人,同时他也不会得到他人的关心和帮助。一个孤独无缘的人,怎么会得到幸福与成功。

“感恩”不仅是一种情感、生活智慧与处世哲学,更是一种人生境界。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风顺,种种失败和无奈都需要我们勇敢面对和豁达处理。永怀感恩之心使我们在失败时看到差距,在不幸时得到慰藉,在冷落时得到温暖,在困难时得到勇气与动力。感恩意识不仅是回报父母养育之恩、师长教育之恩、朋友关爱之恩,他更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孔子曰:“仁者爱人”,只有懂得爱的人才会懂得珍惜,才会善待自己,善待他人。

当今社会,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发生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道德缺失、情感缺失和信仰缺失给社会广大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带来严重地

负面影响,腐朽落后的思潮和不良信息的传播,渐渐的腐蚀着未成年人的心灵,使得少数青少年精神空虚、情感苍白、行为失控。 我们倡导的“感恩励志教育”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内化”教育,他从人性本善出发,以真换真、以善扬善,唤醒人们麻木的心灵和蒙昧的良知,深挖真善人性中的原动力,以此志心扶志,点燃心中激情,激发人本潜能,重树成功信念与报效责任,从而促进道德认同、人本理解和个性发张,实现“人要我做好”到“我要我做好”的自主性转变。 对学生实施全方位的“感恩励志教育”,精心培育学校“感恩文化”,其目的及时要让学生知恩图报,不忘国之恩、党之恩、社会之恩、老师之恩、知遇之恩、提携之恩、帮扶之恩......使“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之情感生根、开花、结果。

多年实践证明,通过开张感恩教育活动,能够营造感恩氛围,构建感恩集体,改善人际关系,调整学习与工作心态,有助于家庭和睦社会和谐。

第二篇:感恩励志教育的意义

感恩励志教育的现实意义和作用

核心提示:

感恩,是一种认同。不认同感恩的人,对于感恩熟视无睹、浑然不知的人,他的心性与周围、与时代是格格不入的,甚至还会生出仇恨之邪念。有了感恩思想,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也会变得更加和谐、更加亲切,我们自身也会因为这种感恩心理的存在而变得愉快和健康起来,生命才得到滋润。

感恩,是一种回报。我们从母亲的子宫里走出,而后母亲用乳汁将我们哺育。而更伟大的是母亲从不希望得到什么,就像太阳每天都会把她的温暖给予我们,从不要求回报,但是我们必须明白“感恩”。乌鸦反哺、羊羔跪乳、义犬救主的私塾启蒙或“点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古训所阐述的只是一种封建的狭隘的报恩情结,还算不上感恩思想。它们可能有某种相同之处,但彼此的心态和结果却大相径庭。真正的感恩思想,体现的是一个人对自己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的正确认识,是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它绝不仅仅是对父母之恩简单的汇报,更应当是个体的一种责任意识、自立及自尊意识,一种自我精神境界的追求。

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风顺,种种失败、种种无奈都需要我们勇敢地面对与豁达地处理。只有学会感恩,懂得尊重他人,发现自我价值,才能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生命,重新看待我们身边的每个人,尊重每一份平凡普通的劳动,也更加尊重自己。在感恩的氛围里,人们会努力行使自己的责任,减少许多怨天尤人。只有知道感恩,人的一生才会生活得更富足更美好!

感恩,是快乐的源泉。感恩可以消除内心所有积怨,可以涤荡世间一切尘埃。童话作家金小芙说:“种植什么,都不如种植感动来得快。”一个只知道向艰辛的父母索取的孩子,自然不可能得到一个感恩者的快乐;同样,一个只知道让孩子以好分数来回报的家长,又会收获多少快乐呢?阳光的照耀、亲人的关爱、友人的牵挂、恩师的教诲、陌路人的帮助、敌人的打击-----这一切都是我们感恩这个世界的理由。感恩的心容易感动,感动的心充满感激,感激的心快乐无穷。

感恩,是生活中的大智慧。感恩,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本性和不可磨灭的良

知,也是现代社会成功人士健康性格的表现。生活多姿多味,时代在急速变革,

我们只有学会感恩,才能擦亮蒙尘的心灵而不至麻木;学会感恩,才能正确面对

生活、看待生活,人生才会过得坦然,过得幸福而充实。

感恩,是一种竞争能力。现在社会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许多人成功后,认

为成功是自己奋斗的结果,别人都是阻力,所以难有感恩之心;另一些没有成功

的人则怨天尤人,更是很少想到去感激别人。因此,如何让人们在竞争激烈的社

会中学会感恩、不忘感恩,是门学问,是一种竞争力。

一、心灵之需——医治麻木,祛除浮躁

众所周知,当今青少年最大的心理问题,就是麻木冷漠。感恩励志教育深入

挖掘人性本真,引导人们反思自己,激发人们自我发展的要求,使孩子们麻木的

心灵感知苦痛,蒙昧的良知得以警醒。这正是它获得非凡效果的独到之处。为什

么每一场都有成百上千的学生情不自禁地争着登台发言?为什么孩子们当场禁

不住失声痛哭?为什么让师长们“头疼”的学生也淌着热泪倾诉自己的心声?

这是因为,孩子们心灵的麻木被至真至善化解了,他们的感恩之心苏醒了。

【例:2004年4月22日,备受关注的马加爵一案在云南某法院开庭审理,其

中一细节令人震惊:马加爵在长达一天的庭审中平静自然,居然不曾回头看坐在

旁听席上的亲人一眼,哪怕是其父马建夫因失爱子而痛不欲生,因自觉罪孽深重

而四方谢罪!想来马加爵在因微小纠纷杀害四位痛室好友时,既未感念父母之恩,

也未顾惜同学之情,哪里还记得学校给他的助学金,哪里还记得国法和良知的发

现!马加爵正是这样因“忘恩”而“负义”。可见,麻木是多么可怕啊!】

二、沟通亲子之需——唤醒良知,化解怨愤

最亲最好的身边人倒成了受伤害最重的人,这是近年来发生在青少年中的怪

现象。据国家司法部统计:自1997年以来,我国每年都有2万至5万青少年因与父

母、师长发生感情纠葛而犯罪,其中人命案不少。

说怪也不怪,一是因为他们从小就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公主、少

爷般生活,“公主心态”早已形成,若有不满,不找“老仆人”们算账找谁呢?

二是因为父母要么早就甘当奴仆使唤,要么经常大吼大叫横加指责,矛盾不激化

才怪!

感恩励志教育是净化心灵、唤醒良知、激发潜能的生命教育,更是沟通亲子、

密切多重关系的爱心教育。多年的实践证明,这种“亲情互动”的人性化教育,

在化解怨愤、消除亲子间和师生间隔阂方面常常起到意想不到的奇效。很多已经

离异的夫妇,在感恩会上抱着孩子痛悔,甚至当场宣布“再一起过以前的好日

子”;很多长久“不理父母”的孩子,要么痛苦不已,要么当众下跪。

三、激发潜能之需——重树信心,点燃激情

世上没有天生就“差劲”的人(智残除外),也没有天生的英才。差起于

“心”,优也起于“心”。

感恩,是生命潜能的催化剂。当一个人拥有感恩之心时,他会因为别人为自

己的付出而感动,感动之余,他会以实际行动来报答。学生感恩老师,他就会加

倍努力学习以此来回报老师,成绩就会好起来。在受到老师的表扬后,学生更加

感恩,成绩就会突飞猛进。同样,员工因为领导的委任而感动,所以就加倍努力

工作作为回报,结果工作干得非常出色,得到一致好评。

所以说,人人都有感恩之心,都想着去回报,那么我们大家都会变得越来越

优秀,世界会充满爱------在学校和单位开展感恩励志教育,是一项投资很小、

见效快、回报很大的“民心工程”。

四、改革教育之需——注重心育,贴近学生

现在的学生,背负着很大的压力,心思都很复杂。实践证明,对他们进行思

想道德教育,谈得太虚或者限得太死,都不能获得应有的效果。传统德育之所以

柔弱无力,很大程度上正是因为它的单一价值观、物化个体以及其自始至终由外

到内的“外烁”倾向。

其实,我们不能总把教育中的不堪与难堪都推给教育体制,有些问题就是

“人性因素”造成的。请反省我们的学校教育:“生活”是不是在逐渐远离我们

的课堂?“童年”是不是在逐渐地远离我们的孩子?“爱心”是不是逐渐异化

为简单的规章制度?“学生”是不是逐渐异化为学校、老师、教育工作者的“工

具”?------如果我们认真地想下去,真的很可怕,很不堪!

感恩励志教育,则是一个由外烁到内省的反思过程。它立足情感培养,坚持

教育活动化、活动生活化。通过多层次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升华

情感,从而形成道德认同,增强爱心行动,建树完整的人格,实现了由“人要我

学好”到“我要我学好”的转化。同样在“讲道理”,为什么所到之处尽受广大

学生欢迎?

五、敬业爱岗之需——感恩工作,珍惜拥有

时刻拥有一颗对单位感恩之心,我们每个人即使只有五分能力,也能干出十

分成绩,因为我们不再抱怨了,不再畏缩了,在困难面前我们会义无反顾,勇往

直前;拥有一个感恩的心,在自己的领导面前我们不会有对立情绪,因为我们明

白这是为单位做事;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同事彼此之间关系会更加融洽,即使在

误会面前,我们也会用温暖的话语慢慢解释,从而化解误会;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任何一个人包括自己就会在工作之中心无邪念,不会再有损公肥私,损人利己,

消极怠慢之事发生,因为拥有一颗对集体感恩的心,我们便成为单位真正的主人

荣辱与共,兴衰同在。

感恩单位给我们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给我们一个工作和学习的平台,给我

们一个相对优越的待遇,让我们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当中。

感恩领导,是他的职责、严格要求和言传身教,是我们不断成长和进步,使

我们避开懒散和放任的泥潭。

感恩同事,我们要好好地体会汉语中的“众”字,这个普通的汉字蕴含了太

多朴素的哲学元素,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单枪匹马闯沙场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这个时代更需要我们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断地打造出整体的力量。

六、和谐社会之需——弘扬美德,倡导仁爱

当前,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一些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扭

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道德的缺失和信仰的危机给人们

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致使一些人急功近利,心底浮躁,商场、官场上尔虞我诈的现象时有发生。

腐朽落后的思潮和不良信息的传播,渐渐地腐蚀着未成年人的心灵,使得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精神空虚,情感苍白,行为失范。与此同时,许多家长对子女十分溺爱,从而使孩子养成了“自我中心”。尤其在目前学校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形势下,一部分学生只知道埋头读书,不会关心他人,不懂得尊敬父母,不晓得感恩师长,有些孩子只知受惠,不知感恩;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只知被爱,不知责任。有的中小学生不顾家庭生活困难,盲目攀比,超前消费,有的成天沉溺网吧,学业荒废,不求上进,根本不懂得父母培养自己的艰辛,更不会真正用心去体察父母的苦心和期待。

许许多多有着各种心理偏差的孩子,正迫切需要感恩思想伸入他们每个人的心灵深处,来一次灵魂的洗礼。无数惨不忍睹的恶性事件,无数触目惊心的恶果,无数“心理病”受害者的鲜血和吁求,都在警示我们,人们正渴望着充满人性关怀和伦理道德启迪的感恩励志教育。

一颗感恩的心,就是一个和平的种子,因为感恩不是简单的报恩,它是一种责任、自立、自尊,是一种对阳光人生的精神境界的执着追求。

【已有 位网友发表

第三篇:感恩教育对孩子成长的意义

泗洪县实验小学郑云

【内容提要】:感恩,一个多么美丽的字眼。在生活条件日益丰富的现代社会,给予孩子心灵的滋养是必不可少的。孩子懂得感恩,才能使自己的精神生活精彩,才能使自己的心灵处于莹润的状态,才能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知恩图报发扬光大。对孩子随时随地抓住感恩的教育时机,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教育 感恩 成长

教书以来,一直有个问题困扰着我。教育者到底要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在我看来,培养出一位懂得感恩,懂得时时刻刻让自己的心灵滋润的一个健康成长的人是最重要的。因为,现在的孩子什么都不缺,缺的就是爱,感受爱的能力,以及付出爱的能力。感受爱的能力来自老师,更来自自自己的亲人与朋友。感恩教育应该成为孩子精神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正如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所说:我们的职责是全面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使他享有完满的精神生活。孩子在学校的生活中表现出的是驯化过的状态,很难有自然的状态,我认为我们对孩子除了进行学校的感恩教育活动外,更要关注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感受爱的能力。我们的职责我将从以下几方面来阐述我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的方法与感受。

一、利用教材和绘本,感知身边点滴之爱

1、利用好所教学科的教材,让孩子感知爱

在我们苏教版的教材中,有很多是适合对生进行感恩教育的。如:《第一次抱母亲》,这篇课文是四年级的一篇课文。课文的内容很简单,但是要让生感受到文本中母亲的伟大,还是非常有难度的。因为,文本中感人的地方是母亲走无数条山路翻山越岭将姐弟几人拉扯大,而现在的孩子很难体会当时妈妈抚育儿女的艰难。作为拓展,我专门做了一个课件,主要表达了母亲养育我们的不易,此外,我通过和我的爸妈以及婆婆交流,搜集了许多他们那个年代的父母养育子女的感人小故事,然后讲给同学们听。当我讲到:李大娘家姐弟四个为了抠出桌缝中的几个砂糖粒而将桌子拍散时,同学们第一反应是笑,而后是沉默。我知道沉默之后必定有孩子经历的一场思考,对于我们自己的优越生活的思考,更有对为我们创造美好生活的人的思考,内心不免经受了灵魂的洗涤,变得干净澄澈。

除了语文教材,品社学科中更有许多适合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的好例子,好篇章。如: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中的《有多少人为了我》一课。这一课要进行精心准备的话会将孩子感动的精魂发挥出来。我模仿了一些名师的好做法并结合自己的思考。进行了以下精心的设计,我早早起来拍摄了辛勤的人们卖早点、蔬菜以及清洁工人清扫街道的感人摄像。去乡下拍了许多农忙时农民们汗流浃背、不怕脏,不怕累的照片等等、这些都是为了在课上完美的展现,给孩子全新的视觉以及心灵的震撼。正如赫尔巴特所说:“心灵最好是通过和风细雨般的浸润的方式,用种种的感受来培养。”孩子耳濡目染的感受到了身边人为我们做了如此多,我们没理由不心怀感恩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2、利用好平时阅读到的“经典”,将感恩延续

平时我除了进行自己专业学科的学习外,我更不忘狩猎学科以外的“经典”。最喜欢读绘本,绘本图画美,文字美,内涵丰富。适时的给孩子看绘本更会滋养孩子的心灵。我将绘本拍下来做成PPT和孩子共同欣赏完,就叫他们写观后感。

在孩子看完《爱心树》后,写下:我们的父母为我们的付出太多太多,我们总是向父母索取最好的,但我们从不知道给父母最好的,我们太不该了!赵悦岑写下:爱心树多像那总是尽力满足我们的父母呀!他们的爱就像清泉,又像一条潺潺流淌的小溪,永不停息的流。我们是否也应让父母体会我们的爱呢!在孩子看完《长大当个好爷爷》后,也写下了真情至性的文字。

何鹏写道:读了绘本之后,我才感到。爷爷是比爸爸妈妈还要亲切的字眼。他对我们的爱是无私的,是我们从未想过要回报的。张莞悦写道:我们从此刻起一定要珍惜和爷爷在一起的每一分每一秒,孝敬他们。曹文博写道:绘本里的爷爷其实是身边的很多的爱我们的人的代表,我们一定要懂得回报别人对我们的爱。

这些文字的自然流露,不是孩子已心怀感恩的最好证明吗?这些孩子心头花儿的悄然绽放,心灵真情的表达,不是感恩教育的最好证明吗?

在我看来,要想真正让孩子体验到感恩的真谛。必须让孩子在活动中让自己去学会感恩,在活动中完善自己的人格。

二、在各种竞赛活动中,试着让别人感受到你的爱

从教两年来,从感受在乡下太平支教到县城的实小教育氛围,最大的感受便是重视孩子的品格教育。太平的特色《三字经》积累诵读展示赛总是在三八

妇女节如火如荼的展开,而实小《感恩演讲比赛》在感恩节的闪亮登场······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太平小学,我执教的第一所学校,是我收获最多的一所学校。在这算普通的乡镇学校,却让我感到不一样的地方。他们重视生命的教育,即让孩子懂感恩,懂分享的教育。每当妇女节或者母亲节到来之际,学校就进行《三字经》经典诵读比赛,孩子在经典中感悟古典文化带给他们的艺术感染与熏陶。接着便是各种为母亲准备的礼物的大比拼,学校会邀请部分家长作为评委选出适合孩子表达爱的礼物。班级内部举行关于母爱的名言的诵读积累活动,当读到“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当读到“慈母的胳膊是由宽容和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香甜”·····这些句子时,大家内心都有所触动,表达要好好回报母亲的爱。

在演讲比赛的时候请几位家长参加,听着孩子真情至性的表达:当你遇到危险时,她不顾一切地救助你,即使失去生命也毫无怨言;当你感到伤痛绝望时,她比你更加痛心悲伤,却必须要坚强地劝慰你,让你安心;当你欢心愉悦时,她会陪你一起分享心中的喜悦,但是却绝对不会多霸占一点,让你的心变得空虚无物„„

母爱,不求回报。 母爱,永不停息。

在家里,母亲的关爱如泉涌般包围着我;学校里,母亲的思念如丝网般牵动着我;陪伴时,母亲的真情与温馨时刻感染着我„„

这是所有母亲希望听到的孩子的懂得感恩的心声的表达!这是所有孩子爱的表达!而台上的只不过是懂事孩子的代表而已!

除此此外,孩子更愿意拿起手中的笔将妈妈对自己的关爱画出来,更愿意将这份爱拿出来与别人分享。这是一场幸福的旅途,孩子还是十分乐意参与的。 竞赛活动的开展真的带给孩子的意义是深远的,在母亲内心和孩子心灵留下的印象是深刻的,他们会在一段时间以后共同回忆这美妙的幸福时光!

三、让孩子在现实生活中体验,强化感恩教育

实验小学,我执教的第二所学校,这所学校对感恩教育更是注重。小原国芳的“道德教学的重大任务就是启发儿童的道德知性,锻炼坚强的意志,陶冶纯美的情操。”的教育理念在这里得到了体现。学校会请专家为实小可爱的孩子进行感恩教育类演讲活动。听着激情四射的演讲,孩子们的眼圈不禁红了。他们为故事中懂事的少年而流泪,为故事中死要面子却不肯认捡垃圾的母亲的

大学生而流泪······

在孩子们真情相拥班主任的那一刻,他们发自内心的呐喊:“老师,您辛苦了!”让在场的所有家长无一不动容的。他们给懂事的孩子们热烈的掌声。此刻,孩子的内心是激动的,原来,学会感恩比获得一百分还重要。因为,学会感恩并且感动是具备感受幸福的能力的标志,这种能力的获得可以伴随人一生,而努力获得几个甚至十几个满分却只能作为符号的代表,至于其他,别无意义。因此,当孩子获得了这种感受爱,感受幸福的能力之后,我们布置孩子做一些有意义的家庭作业是必要的,例如:给辛苦的爸爸妈妈洗一次脚,为爸爸妈妈做家务,为爷爷奶奶读报纸······这些家庭作业孩子是十分乐于去做的,因为这次他们面对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而非枯燥的文字。当然,布置此类作业时,孩子的心里必须已有一个铺垫,即大概了解感恩的意义与目的。生活在县城或大城市的孩子比乡下的孩子在获得感恩的能力要花的功夫多。因为,县城的或大城市的孩子从小就生活在优越的生活环境中,他们很难体会到父母赚钱的心酸与生活的艰辛,因为在他们看来,父母提供自己想要得到的一切还是相当不容易得。于是,我觉得让县城孩子体会乡下孩子实实在在的生活是进行感恩教育的第一步。

在经过学校领导的批准后,我带了县城的我班的十几个孩子浩浩荡荡的前往太平小学。进校园孩子们情不自禁的感叹道:“这里真好,校园那门大!还让我们体验乡下弟弟妹妹们的贫困生活呢?我看是富裕生活吧!”没有批评,毕竟孩子在这带的时间短。我接过话茬:“你们知道学校为什么那么空旷吗?也许你们进了老师以前教过的班级就知道了。”于是,他们好奇的跟我来到我教过的三三班。“学会感恩,学会分享”的标语依然在,只是字体外面多了一层美丽的勾勒。看来,孩子还是奉行着。在看墙角,摆了一张新桌子,桌面放的是我以前买的最后以礼物赠送给孩子们的几十本精美的课外阅读书。书整齐的排放在桌面上,细看一下,还被分了类。打开一看,里面很多地方做了批注,看来孩子还真是爱书,并且嗜书如命。他们能够那么秩序井然的读书,整理书,我感到非常开心。因为和别人分享的甜蜜与幸福是三三班孩子乐意品尝的。这里是最富有的角落,除此之外,便是破旧不堪的课桌、凳子。摇晃松动的窗户·····这时,县城孩子在看到教室简陋的条件后,脸上全露出惊讶并且羞愧的表情。在这羞愧中,他们似乎懂得了什么,并且顿时成熟了许多······这成熟大概也包含一颗珍惜所有,懂得感恩的含义!

他们将带来的礼物捐给了太平这些物质生活比较匮乏但精神生活正努力变得富有的乡下孩子。而淳朴的少年们就不断的说谢谢,甚至有的也准备了一些自家的杂粮。在这声声感谢背后隐藏着无数颗感恩的心。在后来的从太平寄来的感谢信中,我为孩子们真情的表达,细致的描述而感动。孩子们这样写道: 谢谢你们给的幸福

——谨此献给实小四(2)班的孩子们

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从实小带来的爱心袋子,

是孩子们打开后绽放的五彩缤纷······

淳朴的孩子打开后,都会有怎样异常的感动呢?

我们一起来打开,

我们一起来体尝。

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夏玉洁的葡萄味棒棒糖,

谢明珠化在嘴里,甜在心里。

幸福是韩晨萱的蓝色保温杯,

王彤彤捧在手里,暖在心里。

幸福是臧恒写满关切的爱的纸笺,

裴浩南读在口里,甜在心里。

幸福是冒恒志的铅笔与秀珍橡皮,

陈宏伟写在纸上,记在心上。

幸福是丁天辰的《斑羚飞渡》,

王阳 打开它,探索着动物世界的快乐!

幸福是潘依一的《成语故事》,

王勇翻开它,享受着成语丰富的魅力!

幸福是单煦寒的《乌丢丢的奇遇》,

马晓妍打开它,感受有爱滋养的生命!

幸福像朵朵缤纷绚烂的花儿

悄无声息的开放

在太平孩子的心头

这首优美动人的儿童诗,奏响了爱心互动的最强音。通过活动,我们懂得

了以爱养爱,将心比心,懂得感恩,一定会收获人世间最大的幸福。正如马里坦所说:教育使人获得内部的和精神的自由,换句话说,就是通过知识、理智、善良意志和爱获得幸福。因此,在教育的充满芬芳的路上,我将一直怀着感恩的心,细心观察,大胆尝试,小心总结,教会我手下的“兵”学会分享,更学会感恩!

【参考文献】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下),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赫尔巴特:《赫尔巴特文集》教育学卷二,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小原国芳:《小原国芳教育论著选》下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马里坦:《教育处在十字路口》,人民教育出版社1943年版

第四篇: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目的和意义

一、 研究目的(研究为了什么)

感恩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一个人应该坚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为了能够提出对加强大学生的感恩教育,提升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水准和感恩意识以及建设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具有重视和加强高校感恩教育的必要性和相关的对策与建议,分析了当前高校(以浙江师范大学为例)感恩教育的现状,进行了本次的调查研究活动。

二、 研究背景(你所研究课题的理论或实际背景,国内外研究的现状)“90后”这个阶层普遍特立独行,是家庭里的“宠儿”,从小被父母宠爱,有些甚至是在溺爱中长大的。在前人的研究中得到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对父辈辛勤培养和教育的体悯之心

当代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是积极、健康的,但有些共性问题仍然值得深思和探讨。当前部分大学生与父母联系的主要动机是要钱,仅少数学生记得父母的生日。一些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只注重自己的感受,不懂得体谅父母的辛劳,养成了惟我独尊、骄横任性的坏习惯。这种与主流价值观偏离的忘恩情绪,正成为部分高校里的一股暗流。这些问题确实反映出当今一些大学生身上存在这种令人忧虑的倾向。

2.中学时期过分追求升学率,道德教育缺失

尽管国家一直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是迫于高考的压力,从小学到高中,老师和家长都把孩子的学习看作第一要素,始终将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孩子是否成才的重要砝码。同时,近年来,农村大力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过于溺爱,不少父母都在外面务工,很多中小学生都是留守子女,这都是十分严重的社会现实;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缺乏沟通和互补,逐渐导致德育养成的关键时期教育和引导缺失。部分中学教师也感觉教育的压力太大,有时候部分家长也缺乏对教育工作者的体谅和沟通,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了对大学生早期的德育的养成和培育。

3.社会责任感淡薄,缺乏自立、自强、自尊的意识

当前部分大学生由于后天教育和当代社会的影响逐渐形成了一种社会责任感淡薄,缺乏自立、自强、自尊的意识状态,形成了他们“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有回报才奉献”等心态,造成了不少负面效应。现在部分大学生在择业时希望在大中城市工作,不愿到祖国最需要的艰苦的地方、边远的山区和基层去,缺乏艰苦创业的心理准备,渴望一蹴而就。一部分大学生毕业之后,因主客观原因,没有获得满意的工作岗位或者害怕进入激烈的就业市场而退出就业,消极待业,

埋怨父母。这些现象的产生与当代大学生的感恩意识缺乏息息相关。

现代大学生的学习不止是学习课本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做人的准则,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心智发展逐渐成型,针对当代,很多研究中都体现了感恩的思想,在国内外的研究中,已经有了部分研究,并制定了《全国青少年感恩教育与实践课题实验基地(区)管理办法》,包含12条制定实验基地的管理办法,可见感恩教育的重要。

第五篇:主题墙创设对幼儿的教育意义

怎样发挥主题墙对幼儿的教育意义

摘要:主题墙已经成为幼儿教育中的重要资源,实现了幼儿和环境的互动,发挥着重要的教育价值。主题墙丰富的内容与主题的变化相适应,为幼儿开放,目的是帮助幼儿表征、迁移经验。主题墙能够综合多个领域的教育资源,加深幼儿对主题教育目标的理解和掌握。

瑞吉欧教育理念强调:“空间具有教育内涵。”主题墙创设的空间包括墙面、门窗、走廊和房顶等空间,所以教师发挥的空间非常的大。良好内容的主题墙能够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带动他们进行更多的思考和学习活动。主题墙上的内容为幼儿间的互相合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能够改变幼儿的认识。通过观察幼儿与主题墙的互动,能够掌握幼儿的兴趣方向,帮助教师调整教育的手段和内容。但是在现实教学中,幼儿教师对主题墙存在着一些错误的做法。

错误做法一:主题墙成为“花架子”

有些教师在确定主题后,首先忙于搜集主题资料,把各种图片和幼儿的作品往墙上粘贴,墙面内容十分的丰富,使主题墙成为一面展览墙。图片和幼儿作品与主题存在着某些联系,但是所有的内容之间缺少联系,没有层次性和系统性。视觉上的丰富并没有为幼儿带来教育价值。儿童心理学及脑科学的有关研究都表明:幼儿是有能力的、主动的学习者,他们能够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得各方面的发展。主题墙创设的内容要做到激发幼儿的兴趣,与幼儿已有的知识相衔接,避免“花架子”。

错误做法二:主题墙同课程断档

11 王素娟.创设适宜幼儿发展的幼儿园环境——瑞吉欧教育理念的启示[J].时代教育,2007,(26) 为了突出家园共育,幼儿教师会要求家长准备主题资料,但是由于沟通不够,家长不能够理解主题和课程之间的关系,虽然家长准备了很多的图片资料,但是这些图片不能反应主题的内容和要求。虽然实现了家园共育,但是主题墙和课程完全的割裂开来,不能实现二者在教学中的互动,主题墙不能给发挥应有的作用。

错误做法三:主题墙成为教师的展示墙

为了实现主题墙的多彩多样性,幼儿教师把自己的能力发挥到极致,做出了绚丽多彩的画面效果。但是主题墙没有一幅孩子的作品,主题墙成为教师的展示墙,教师剥夺了幼儿参与环境创设的权利。主题墙完全的展现了教师的创意和能力,教师成为主题墙的主人,幼儿的主体性未能够体现。幼儿应该成为创设主题墙的参与者,这是幼儿学习的良好机会,在不断的同化和顺应中,幼儿的认知结构得到发展。

为了发挥主题墙对幼儿教育的重要作用,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妙招一:主题墙的内容来源于家长和幼儿

主题墙布置的材料要具备多彩多样的特点,要充分发挥家长和幼儿的创作能力。在主题墙布置之前召开家长会,使家长明白主题墙和课程内在的关系,要求家长帮助幼儿制作主题作品,家长要帮助幼儿搜集主题材料,记录幼儿创造的过程,家长与幼儿携手制作手工艺品和绘画。在家长和幼儿制作主题作品时,教师要扮演咨询者的角色,使幼儿和家长成为制作的主角。幼儿在筹备主题材料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布置主题墙时,幼儿的积极性和热情高涨,他们在主题墙旁边兴高采烈的为小伙伴介绍作品的制作过程,认同感剧增。参与主题墙的布置,实现了幼儿的所做所想,加深了他们对课程的了解,也帮助家长更加直白的了解幼儿的探究过程。

妙招二:有选择的发挥幼儿的特点专长

主题墙的布置要避免材料的单一性,图片、手工作品、歌谣;或粘贴,或悬挂,都能展现主题墙教育性、完整性和层次性,即能合理的利用主题墙有限的空间,又能实现幼儿的智慧的诠释。很多幼儿都参加了特长学习,教师要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力,实现主题材料的层次的提高,吸收更多的幼儿参加到主题墙的创设活动中。有的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强,可以用童言稚语编写主题歌谣,加之图片和手工作品,每个幼儿在进出教室时都倍感自豪。总之,教师要根据幼儿的特点专长,分工明确,调动幼儿进行主题墙创设的积极性,使主体墙的布置成为全部幼儿的工作。 妙招三:主题墙还可以“谈”

幼儿教育要遵循“以幼儿发展为本”原则, 教师只是教育的辅助者,幼儿才是真正的主人。幼儿拥有让成人羡慕的想象力,他们的思维天真烂漫,主题墙应该成为展示幼儿思维的场所。在构思策划主题墙时,教师应该遵循幼儿的意愿,通过谈话的方式,整合幼儿的想法,把幼儿的建议体现在主题墙的设计中。在教师的帮助下,幼儿实现了他们的想象力,这会让幼儿体验到被尊重感,更能激发他们学习主题课程的积极性。

“要倾听孩子的声音,要给儿童选择的权利和做决定的机会。”幼儿是幼儿园的主人,主题墙的创设不能脱离幼儿的实际,教师应该学会适当的放权,让幼儿在创设主题墙的过程中,学会思维,享受尊重,获得更高层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素娟.创设适宜幼儿发展的幼儿园环境——瑞吉欧教育理 22 毛曙阳.关于构建幼儿园班级主题墙的若干思考[J].上海托幼,2010,(5). 念的启示[J].时代教育,2007,(26)

[2].毛曙阳.关于构建幼儿园班级主题墙的若干思考[J].上海托幼,2010,(5)

上一篇:幼儿园配班老师的工作下一篇:幼儿园科学优质公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