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区政法工作会议上的典型发言材料

2024-04-29

在全区政法工作会议上的典型发言材料(精选8篇)

篇1:在全区政法工作会议上的典型发言材料

科学整合力量 夯实基层基础 强化综合治理

全面构筑“大综治”工作格局——在全区政法工作会议上的典型发言材料

各位领导,同志们:

近年来,*镇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以以人为本为出发点,以整合资源为切入点,以社会参与为着力点,以构建和谐为落脚点,着力探索基层综治工作新路子。综治“网底工程

”试点工程取得重大成效,社会稳定形势不断好转,人民群众安全感普遍增强,2007年,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荣获省级先进集体,镇荣获“平安乡镇”称号。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向内挖潜力,推进综治机构改革,建立“大综治”工作统一领导机制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按照“全员抓稳定、全力保平安”的工作思路,明确全镇综治工作由党委书记、镇长负总责,党委副书记具体抓,各线领导重点抓,各成员单位认真履行职责、自觉服从调度,切实做到“管好自己的人、看好自己的门、办好自己的事”;二是调整综治体系。将综治、安监、公安、消防、司法等具有社会稳定和调解职能的部门纳入综治体系,明确由综治办牵头,司法所、安监中队、消防队具体实施,有关单位密切配合,村居(企业)自行管理、接受指导,初步形成了以综治执法大队为“龙头”的“大综治”工作格局;三是健全责任体系。明确驻村干部“四大员”作用,即村情民意信息员、政策法律宣传员、矛盾纠纷调解员、平安综治指导员。制订周报、月评、季分析、年终总评的工作流程。同时,与各村(居)、企事业单位签订责任书,明确责任,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主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配合抓,全体成员时时抓,全面形成“一级抓一级,人人有责任”的综治工作格局。

二、横向重联合,依托“网底工程”,建立“大综治”工作资源整合机制

一是建立工作网络。按照“有人管事,有房议事,有章理事,有钱办事”的原则,全面开展人民调解“网底工程”。建立“镇人民调解委员会”、“村(居)、企业人民调解委员会”、“村(居)队组群防群治助理员、信息员”三级队伍。建立实施“不稳定因素定时排查”、“矛盾纠纷限期调解”、“以奖代补”、“信息奖励”等制度,有效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遍及村企,覆盖全镇”、“反应灵敏、功能强大”的人民调解三级网络;二是健全考核机制。按照“重过程、保底线、看结果”的原则,修订完善《蓬街镇综治工作考核办法》,针对信访工作、人民调解、安全生产、交通安全、消防安全五大块内容,明确考核奖励和责任追究办法。对负有失管、失查、失控、失职和渎职责任的部门、单位及主要领导、直接责任人员进行责任追究,采用责任倒查形式,视情节轻重,作出通报批评、黄牌警告、一票否决等处罚决定,处罚结果与考核奖金、年终评优直接挂钩。同时规定,对辖区内发生了矛盾纠纷,但责任人及时报送信息,积极参与化解,竭力发挥了作用的,可视情减轻处罚或不予处罚。科学的考核奖惩机制,充分激发了综治工作人员的主体意识,全镇上下形成了“想方设法解矛盾,齐心协力保平安”的良好局面。

三、纵向解难题,深化作风抓落实,建立“大综治”工作协调处理机制

一是深入开展“驻村百晓”活动。号召驻村干部深入村居了解民情、村情、镇情,在贴近民生的过程中走进矛盾,在为民服务的过程中破解难题。“驻村百晓”活动中,班子成员所联系的38个项目,要破解的14个难题,驻村干部负责的102个村级工程项目和320个矛盾纠纷,全部按计划顺利推进和如期破解。广大干部、群众在交流互动中增进了了解,融洽了关系,促进了和谐;二是实行“联合调处”制度。按照“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处置得好”的目标要求,完善“党政统一领导、综治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重大矛盾纠纷联合调处机制,整合资源,有机结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力量,通力协作,提高调解水平和调解质量。2007年,共受理信访案件26起,同比下降13%。全年排查发现各类矛盾纠纷134起,调处134起,调处成功率达100%,其中重特大纠纷25起,涉及非正常死亡人数15人,群体性事件6件,均有效落实稳控。

四、整体重实效,强化防范稳控,确保“大综治”工作落到实处

我们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的理念,始终以高度负责、谨而慎之的态度对待“大综治”工作。我们根据维稳工作要求,立足综治实际,研究制订了《*镇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机制》和《*镇社会稳定形势分析会制度》,明确在日常开展“村(居)不稳定因素排查”、“企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网格化巡逻”等工作,确保面上稳定。同时,针对重大节假日、特殊时期,提高维稳警戒级别,实行“重大信访案件‘回头看’”、“重点矛盾纠纷集中调处”、“重点部位设点巡防”,“特殊人群24小时监控”等措施,努力做到“小事不出队组、一般事不出村居、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通过几年的努力,我镇的维稳机制建设已

步入了轨道,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归纳为三句话:综治网络更健全、防控功能更强大、应急处置更迅速。

但综治维稳工作任重道远,下阶段,我们将:进一步更新工作理念,明确综治目标;进一步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教育引导,提高法制水平;进一步推进村级自治,实现重心下移,努力推动综治工作取得新的突破。

然,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上级组织的关心指导,离不开全镇干部的共同努力,离不开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持。我镇的综治维稳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许多方面还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完善和改进,希望各级领导、各届人士多提宝贵意见。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深刻领会各位领导的讲话精神,积极借鉴兄弟单位的宝贵经验,不断将我镇的维稳工作推向深入。

篇2:在全区政法工作会议上的典型发言材料

锐意进取

努力实现全街道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王海华 2010年9月27日

下半年,北城街道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贯彻落实党工委管委会农村工作指导思想和孟晓雷书记9月26日来街道调研时的讲话精神,始终围绕统筹城乡发展下功夫,重点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全面推开旧村改造和合村并点工作

一是全面发动,科学部署,迅速有序的推开旧村改造和合村并点工作。友谊、前阙、三娘庙、西贾、东贾

二、双庙6个村年底前要完成主体建设,确保群众按时回迁。东小营、邢石、店子、东王、李家庄子、小里6个村庄要争取年内开工建设。前小河、永宁官庄2个村的合村并点工作要于11月份开工建设,范家、宋家、北杨合村并点要迅速启动,整个合村并点工程要于2013年全部完成。二是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精心打造宜居宜业的优质工程。旧村改造和合村并点项目要按照合理布局、规模适度、宜居宜业、适度超前的原则,统筹规划建设,狠抓工程质量,确保建设住宅、房屋安全可靠,让百姓放心。新启动的村庄要逐步提高建设标准,更加注重人性化、节能和环保,充分利用节能环保材料,利用太阳能、地能等资源,变短期投入为长期受益,为 村民致富、村庄发展、方便村民生活创造条件。三是统筹兼顾,完善功能,依托社区建设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将提升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作为农村社区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逐步提升社区管理水平,健全和完善公共服务,逐步实现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人口计生、文化生活、社区警务、养老托幼社区化,确保农民群众出家门不超过2公里就能享受到城市居民一样便捷、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让社区服务贴近基层,贴近农民,服务群众。同时,将社区建设与合村并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加强社区基础设施配套和服务水平,吸引周边村庄向社区中心村融合聚集,使农村资源配置更合理,居住环境更加优美,享受服务更加便捷。四是积极探索,先行试点,逐步实现农民变市民,村民变股民。目前,城乡一体化工作已全面开始,我们要高起点谋划,按照“资产变股权,农民当股民”的思路,改革资产管理方式,对集体资产进行价值评估、量化,提升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水平,维护和保障农民利益。在友谊村先行试点股份制改造工作,确保年内完成。

二、全力做好项目进地工作

继续实行一线工作法,干部包靠,现场调度,对重点难点项目,狠下决心,攻坚破难,确保项目顺利进地。坚持依法拆迁,按政策、按程序办事,既要维护好群众合法利益,又要坚决依法打击借拆迁谋取不法利益的行为。要建立风险评估机制,预防和化解矛盾,确保不引发面上的稳定问题。下半年,我们将举全街道之力靠上工作,确保顺利完成白浪 河二期、12个村615亩土地的进地项目,处理好项目遗留问题。

三、倾力锻造农村工作的钢班子、铁队伍

篇3:在全区政法工作会议上的典型发言材料

一年来, 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全区建设系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团结拼搏, 开拓创新, 克难攻坚, 扎实工作, 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一) 大力实施“两化”核心战略, 城镇化发展实现新突破

全区各地着力加强城镇总体规划的综合调控作用, 着力加大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着力完善城镇功能, 着力增强城镇的承载能力, 城镇化水平由36.2%提高到38.2%, 增长幅度创历史新高, 向加快缩小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迈出了坚实的、重要的一步。

(二) 拓展延伸“城乡清洁工程”, 促进广西发展环境再上新水平

“城乡清洁工程”进一步拓展领域, 由“填平补齐清垃圾”向建设集中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便民利民设施等拓展, 营造了“山青水秀地干净”的城乡环境, 为自治区成立50周年等重大节庆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树立了广西新形象, 增强了广西发展环境竞争力。

(三) 狠抓污水垃圾处理与建筑节能, 建设领域节能减排迈出新步伐

全区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全面提速, 开工41个污水垃圾处理设施项目, 建成7个污水处理厂和17个市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由2007年的11.78%提高到20%,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由38.28%提高到46.7%。建筑节能工作扎实推进, 全区新建建筑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达80%, 全年建筑节能约达30万吨标准煤, 得到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充分肯定。

(四) 做大做强建筑业和房地产业, 建设经济发展跃上新台阶

全年房地产、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村镇建设等“三项投资”突破1000亿元, 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280.6亿元, 同比增长7.2%, 建筑业增加值410.35亿元, 增长10.6%, 建筑业、房地产业增加值占全区的9.63%, 拉动GDP上涨约1.5个百分点, 对全区经济发展的贡献稳步提高。

(五) 扎扎实实为民办实事, 民生工作取得新进展

全区各市县全部建立廉租住房制度, 获得廉租住房保障户数达9.1l万户, 超额100%完成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下达的任务;建设系统承担的桂西大石山区五县基础设施建设、桂西北少数民族村寨防火改造阶段性任务基本完成;清理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工作取得新成效;城镇房屋拆迁管理加强;建设领域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 事故同比下降28%。

(六) 勇挑重担迅速行动, 突发灾害处置和重要紧急工作作出新贡献

在2009年,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在抗灾救灾和自治区50周年大庆项目建设工作中, 我区建设系统显示了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雨雪冰冻灾害期间, 全区建设系统广大干部职工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 全力投入抗冻救灾工作, 为受灾地区生产生活的正常运转发挥了积极作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 全区建设系统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要求和自治区的部署, 紧急调运物资, 派遣抢险突击队, 积极参与灾区抢险救灾工作, 得到了受援地区的好评和住房城乡建设部的肯定。在自治区50周年大庆项目广西民族博物馆建设中, 建设系统临危受命, 全力以赴, 保质保量按期完成项目建设, 为保证自治区成立50周年大庆活动成功举办作出了贡献。这些充分展现了我区建设系统广大建设工作者团结协作、能打恶仗、善打硬仗的风彩。

二、确保完成2000亿固定资产投资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 也是我区实施科学发展三年计划的关键一年。当前由于国际金融危机不断蔓延, 全区内外发展环境正在发生急剧变化, 面临的形势异常严峻, 建设行业同样面临严峻挑战。在当前应对金融危机的关键时期, 自治区党委、政府为实现今年我区经济增长预期目标, 提出了力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6000亿的投资目标。在这6000亿固定资产投资中, 建设领域固定资产投资约达2000亿元, 接近三分之一。其中包括房地产业要完成投资730亿元, 市政公用设施要完成投资380亿元, 村镇农房建设要完成投资160亿元, 以物流中心、物流基地和平台建设、公园建设等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服务业投资466亿元, 以城镇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生态环保项目建设投资260亿元。

2009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 统筹城乡规划建设,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

为推进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自治区党委、政府把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作为我区加快发展的主导方向和核心战略。这几年, 我区城镇化保持了快速健康的发展势头, 但与全国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我们要坚持走新型的城镇化道路,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 以强化城乡规划的综合调控作用、突出发展中心城市、统筹城乡建设、完善城镇功能、增强城镇综合承载力为重点, 坚持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并重, 大力推进改革创新, 促进城镇化又好又快发展。

1. 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 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要突出发展中心城市。继续推进南宁五象新区、柳州柳东新区、桂林临桂新区等中心城市新区、工业区建设, 扩大城市规模, 促进工业向各类工业区集聚, 人口向城市集聚, 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要加快县城和重点镇发展。重点支持一批基础条件较好、人口规模较大、具有产业支撑、区位优势明显的县城和重点镇加快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试点, 促进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向农村延伸。强化产业支撑, 把发展县域经济作为推进城镇化的着力点, 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和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 建设经济强县强镇, 提高城镇综合经济实力和竞争力, 使城镇成为拉动内需的重要增长点。

2. 加强规划管理, 强化城乡规划的综合调控作用。要贯彻落实城乡规划法, 加强规划编制审批和实施管理, 强化规划的引导和约束作用, 保障规划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努力做到依法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加快推进中心城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确保建设项目依法依规顺利落地。加快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试点, 强化总体规划对县城和重点镇建设的指导作用, 加强村镇规划编制和村庄整治工作。强化规划编制审批、实施监督和开发建设管理, 进一步落实派驻城市规划督察员制度, 完善城乡规划管理体制, 深入开展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和监督检查, 规范“一书三证”核发和统计工作。

3. 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城镇化质量。要加强城市交通、给排水、环保、绿化和燃气等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城市功能, 增强城镇承载力。大力推进城镇特色塑造, 加快城镇风貌改造和旧城区改造, 着力抓好边境国门城镇高标准规划建设, 开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及古民居的保护和合理开发, 重视传承传统建筑文化, 努力提高城镇质量和品位。

(二) 超常规推进建设行业项目建设, 确保实现我区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目标

围绕建设领域固定资产投资2000亿元这一目标, 我们要充分认识形势的严峻性, 同时更要充分把握国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机遇, 统一思想, 提高认识, 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 以非常措施、非常办法、非常政策, 化压力为动力, 化挑战为机遇, 化危机为转机, 只争朝夕, 争分夺秒, 扎实工作, 推动建设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1. 多渠道筹措资金, 确保项目推进。

一要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利用国家扩大民生工程、生态环境、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中央投资规模的机遇, 按照中央投资的方向和重点, 积极组织好建设项目, 加强汇报衔接, 争取更多的中央预算内资金、国债资金和各种专项建设资金。二要统筹整合政府投资。整合预算内基本资金、节能减排、污水垃圾处理设施、环保、城镇建设等专项资金, 加大投入力度, 加大协调。三要积极争取信贷资金以项目为纽带, 积极推动政府、银行和企业的战略合作, 争取更多的银行信贷资金投放。四要加快组建广西城建投资集团公司。自治区人民政府已把加快组建广西城建投资集团公司纳入今年的工作目标。要加快城建投资集团公司组建工作, 按照政企分开、资本运营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 把广西城建投资集团公司组建成为现代化、市场化的公司制企业, 并确保年内挂牌, 充分发挥其投融资平台作用。五要加大招商引资。引入市场机制, 进一步开放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和经营市场, 推行特许经营制度, 鼓励和促进社会资金采取BOT、TOT、BT等多种方式投入市政公用事业项目建设, 拓宽民间投资渠道和领域。

2. 加强组织协调, 超常规加快项目建设。

一要加快项目前期工作。抓紧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环境影响评价和土地征用等前期工作, 抓紧谋划一批建设行业的后续项目, 做早做好做细前期工作, 争取有更多项目列入中央和自治区投资计划。要切实做好项目储备, 保持项目建设的连续性。二要服务好项目的开工建设。与项目建设有关的部门要贯彻落实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项目前期工作的若干意见, 把审批把关的意识变成服务促进的意识, 急项目之所急, 想项目之所想,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加快项目审批速度。各级规划建设部门, 要全力为项目建设搞好服务, 抓紧为符合条件的项目办理规划许可、拆迁许可、招投标、施工许可、质量安全监督等手续, 依法简化环节, 缩短周期, 特事特办, 促进项目尽早开工建设。三要加强施工质量和安全监管。严格遵循法定建设程序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 严格实施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工程监理制, 严格落实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和安全生产责任制, 强化对工程质量的监管, 严把工程质量关、安全关, 确保工程质量经得起历史的检验、经得起人民的检验。

3. 落实配套资金和建设用地, 确保项目建设。

一要多渠道解决资金配套问题。要通过申请中央财政专项、国债, 增加地方财政专项资金、城建资金投入, 以及多方争取银行贷款等办法, 解决污水和垃圾处理项目的配套资金。新增土地出让收益要主要用于城镇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二要努力保证项目建设用地需要。要力争定点供应、净地划拨, 直接下达到具体项目。污水和垃圾处理项目用地, 要科学选址, 尽可能降低征地成本。各市、县政府及有关部门要与项目业主密切配合, 着力解决征地工作中的困难问题, 推进项目建设。

(三) 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 切实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近年来,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注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国务院关于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的第一项, 就是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我们要切实加大工作力度, 解决好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

1. 明确廉租住房保障责任, 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廉租住房保障工作的重要性, 切实把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作为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职责。各级各有关部门进一步建立健全“政府领导、部门协调、上下联动、全面推进”的工作机制, 进一步落实目标责任制, 健全工作目标绩效考核机制。主要领导负总责, 分管领导具体抓, 层层落实工作责任。要以签订责任状等形式, 明确各单位的任务和责任, 突出重点, 加大力度, 全力以赴, 确保住房保障各项工作有序、稳步实施。

2. 加快建设, 多渠道增加廉租住房房源。

廉租住房保障以实物配租为主, 结合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的方式解决。各地要贯彻落实中央扩大内需拉动增长的政策措施,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的要求, 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 多渠道增加廉租住房房源, 增加实物配租的比例。要按照《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 (国发[2007]24号) 精神, 落实在经济适用住房、普通商品住房小区中配建廉租住房的规定, 合理确定配建比例。经济适用住房和其他政策性住房配建的廉租住房, 建成后由政府按成本价回购。配建廉租住房的建设标准及收回条件、回购价格要作为土地出让或划拨的前置条件, 在规划审批、预售许可、竣工验收等环节加强监管。

3. 加强监管, 抓好廉租住房保障的各项工作。

要进一步加大督查力度。督促各地按照廉租住房保障规划, 做到机构、人员、资金、土地“四落实”, 抓好廉租住房保障工作。尤其是要按照国发[2007]24号文件要求, 对廉租住房项目建设一律免收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 降低廉租住房建设成本。要认真抓好廉租住房的建设工程质量。加强资金监管, 确保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的专款专用。

4. 切实抓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

农村危房改造, 是保障性住房建设在乡村的延伸, 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 切实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今年, 我区将大力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自治区的部署, 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 突出抓好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和自治区、市、县三级配套资金的落实, 加强协调与配合, 形成工作合力, 确保如期完成任务。

(四) 深化拓展“城乡清洁工程”, 提高城市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实施“城乡清洁工程”以来, 我区的发展环境得到了改善, 人民群众得到了实惠, 有力地推动了我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今年,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深化拓展“城乡清洁工程”, 采取治本性工程措施, 加快城乡相关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城乡基础设施水平和服务能力, 彻底改变城乡环境卫生面貌, 形成清洁、整齐、优美的城乡环境, 争取使全区城市功能和环境质量及管理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1. 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 改善城镇环境面貌。

要深化和拓展“城乡清洁工程”工作领域, 向城乡结合部、向小街小巷、向小区和庭院、向乡村拓展延伸, 整体提高“城乡清洁工程”的层次和成效。要加快推进城镇绿化、净化、美化工程, 加大城市绿化力度, 改善城镇生态环境;加快城镇“穿衣戴帽”工程建设, 改善市容景观, 净化美化城镇环境;加强长效机制建设, 落实环境卫生责任制, 推进市容管理精细化、规范化。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 把第七届城市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南珠杯”竞赛活动与“城乡清洁工程”有机结合起来, 重点抓好县城和重点镇的环境整治和建设, 使竞赛活动从内容、形式和标准上有一个新的突破。

2. 加快市政配套设施建设, 提高城市服务能力。

要全面推进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以节能减排为重点, 突出抓好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 今年内所有市县和自治区级以上园区污水垃圾处理设施项目要开工建设;县级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要建成投产;争取2010年所有市、县、园区的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成投产, 全区城镇平均污水集中处理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超过60%。各地要把污水管网建设作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将处理厂与管网同步规划, 同步设计, 同步施工, 同步交付使用, 提高污水收集能力和截污能力。各级政府要落实目标责任制度。各地行政首长是本地区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的第一责任人, 必须亲自抓, 努力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的问题;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 各司其职, 各负其责, 齐抓共管, 确保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任务的落实。要遵循以人为本的要求, 在市容整治中坚持堵疏结合、以疏为主, 加强城镇市场布点规划, 加大建设资金投入, 加快城镇农贸市场、小商品市场、停车场等城市配套设施的改造建设, 方便群众生产生活。

3. 加强和改进城市管理, 提高管理效能。

要加强城管执法工作, 推进城管执法进社区, 扩大执法覆盖面, 倡导文明执法、人性化管理, 提高执法效率, 提高城管执法的社会形象。要创新城市管理机制, 推进市场化城市管理改革试点。要加快我区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 学习深圳、杭州及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的城管经验, 推广南宁市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 努力实现城市管理精确、高效、全时段、全方位覆盖。进一步完善城市供水、供气、照明、桥梁等灾害应急生命线管理体系, 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务求工作实效

做好今年建设工作, 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 切实增强全局意识和加快发展的紧迫感, 以良好的精神状态, 抢抓机遇, 应对挑战, 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一) 要进一步转变作风, 加强研究, 真抓实干

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领导要转变作风, 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 开展调查研究, 从容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建设领域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要认真研究实施城镇化战略、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区域中心城市发展、城市市政公用事业改革、房屋拆迁管理、农村危房改造等热点、难点问题, 紧紧围绕当前的重点工作, 真抓实干, 务求实效, 进一步改善发展环境, 夯实发展基础, 推进建设事业的平稳较快发展, 实现我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战略目标。

(二) 要密切配合, 形成合力

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建设工作, 切实把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进一步加强领导, 协调好相关部门之间的关系, 及时研究解决建设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为建设事业发展创造好的条件和环境。地级市政府和建设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县 (市) 规划建设工作的监督管理和协调指导, 确保县 (市) 建设工作的科学发展。建设领域涉及方方面面, 工作的开展需要各部门之间的协调, 比如在自治区重大项目建设中, 经常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问题, 需要大量的协调工作来保障项目的顺利进展。推进城镇化、搞好住房保障、深化城乡清洁工程、节能减排等工作, 都不是仅仅依靠一个部门就能做好的, 因此, 建设、发展改革、财政、国土资源、劳动和社会保障、民政、扶贫等有关部门, 要密切配合, 互相协作, 形成合力, 共同做好建设工作。市一级建设系统部门较多, 也要加强统一领导, 搞好综合协调, 形成工作合力。各部门要从大局出发, 摒弃部门利益, 共同围绕建设事业快速健康发展, 拧成一股绳, 心往一处想, 劲往一处使。

(三) 要加强队伍建设, 提高干部素质

篇4:在全区政法工作会议上的典型发言材料

大家好!我诚挚欢迎各位参加2008年亚欧会议终身学习论坛。我谨代表中国教育部,向与会的专家学者致以诚挚的问候!

亚欧会议终身学习论坛首次在中国举办,是北大和中国学术界的殊荣,我认为此时此地是举办这次论坛最好的选择。

我相信,这次大会一定能够为政策的制定及实施作出重要的贡献。首先,本次会议吸引了来自亚欧两大洲的专家学者,大家都关心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的议题,对一些问题持有相似的观点,都认为应该尽快将其列入学术和政策议程。尤其在当前,两地区都遭受到近期的经济衰退影响以及环境变化、食物安全等问题的困扰,当务之急是分享大家在终身教育领域的知识和见解,齐心协力找到共同的解决途径。

其次,本次会议着重强调了投资终身教育的重要性,指出学习和合作是解决全球问题的基本手段。会议由北京大学主办,继承了以往会议的精神,并进一步将终身学习纳入全球问题的解决方案之中。

第三,亚欧是唯一两个相连的大陆,同时也是人口最多的两个洲。我们既有差异,又相互补充,这种差异和互补为教育和学习方面的合作提供了基础。这次会议就是为了实现这种互补性的战略合作。

第四,中国正在制订2020年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1993年制定的《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大纲》,作为中国教育政策的核心推动并最终实现了义务教育的普及和高校的发展。当前,中国政府正在研究制订政策大纲。在制订过程中,如何理解国民教育系统以及终身教育是其中的挑战之一。这次会议就是为了让大家大致了解计划的框架,并就这个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今天我的讲话包括以下几点:首先,我要谈谈讨论终身教育的紧迫性;其次,对中国的实际情况和主要问题进行总结;再次,提出支持终身教育的政策框架;最后,探讨一下亚欧合作问题。

一、探讨终身教育的急迫性

首先,我将从以下三个现象开始,简单分析一下解决终身教育问题的重要性。

第一,大部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正在经历全球化,这使得知识在不同的国家之间流动,各国都感受到了培养高技术劳动力的责任。全球竞争力代替了基本识字能力,成为了个人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基础。然而,全球化必须同时是人本的,必须考虑到人民的生活水平。对社会福利和全球竞争的关注为建立终身学习的和谐社会提供了舞台。

第二,知识经济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这种根本的经济结构变化产生了对高素质劳动力的巨大需求。知识社会的特征在于对具有不同知识、技术水平的劳动力都有需求。也就是说,所有的人,包括熟练的和非熟练的劳动力都必须加入到终身学习中来,因为知识会随着时间老化。随着知识贬值和技术创新,甚至连学位也是有期限的。这些都使得继续教育成为知识社会中新的社会规范。

第三,终身教育发展是随着全纳教育而开始的。终身教育和全纳教育就像一个人的两条腿,前者推动个人加入到继续教育的项目中,后者将弱势群体纳入这些学习活动中。这一推拉机制推动我们进入学习型社会。实际上,终身教育正从供给驱动为主转向需求驱动为主。在这一过程中,终身教育的公共供给保证了教育中的社会公平和凝聚力。同时,全纳教育保证了被排除在正式教育系统之外的人的学习机会,如进城务工人员、下岗职工和有培训需求的弱势群体。然而,终身教育和全纳教育的结合并不是中国独有的现象。许多欧洲国家同样也面临新移民潮带来的严峻挑战。将全纳教育加入到终身教育政策框架之中,意味着政府应该向移民及其家庭提供接受教育的机会。随着全球化、知识经济以及终身教育和全纳教育的结合,我们正进入学习型社会的新纪元。然而,这些还不足以保证终身教育的实现,对于工作的需求和更高的生活质量的追求才是推动终身教育实现的根本动力。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科技的发展带来了全球化,而全球化加速了科技创新,使得科技升级的周期越来越短,企业和产业的周期也缩短了。人类有史以来首次进入了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这种不确定性促使专业人员以及非熟练劳动力面对不断的训练和再训练的需求。也就是说,一次性的学习模式已经过时了,取而代之的是终身学习的模式。一个人需要不断参加正式和非正式的培训,以保住自己的工作。学位和文凭已经无法保证稳定的工作和终身雇佣。所以,我们的社会正逐渐从局限在学校场所的正式教育的国民教育体系转向可发生在任何场合的正式和非正式教育相结合的新型终身教育体系。当终身教育体系替代了现在的国民教育体系时,受教育的机会应该覆盖到之前被排除在正式教育之外的群体。这种做法能使公平、社会凝聚力和自由选择重新回归我们的教育体系。

二、中国的实践和问题

现在,让我们从宏观背景分析转向对中国的政策和实践的具体讨论。我将简单回顾一下中国政府在推动终身学习过程中的成就。

1. 成就

第一,为了回应信息化社会和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中国政府已经推行了一系列支持终身教育的政策。这些政策体现在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大纲》、1995年《教育法》以及党的十六大报告当中。

第二,终身教育的立法正在逐渐改善。终身教育立法从过去零散的规章制度和政策建议到现在变得更加系统化。例如,2005年福建省通过了《福建省终身教育条例》。另外,2007年《全国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纲要》也着重指出了终身教育立法的重要性。

第三,中国政府对终身教育发展提供财政支持。近年来,政府增加了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对进城务工人员继续教育等领域的投入,为支持终身教育铺平了道路。

第四,围绕着终身教育理论和政策分析的终身教育制度构建正在进行中。例如,2007年,中国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会建立了终身教育工作委员会。这个委员会是一个全国性的学术联合会,主要功能是推动终身学习的研究和实施。

2. 亚欧经验

在讨论中国教育问题之前,我想先比较一下亚欧的经验。我认为可以总结如下。

首先,亚欧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亚洲许多社会经济衡量方法,如人均GDP,中学和高等教育入学率等与欧洲存在差别。

其次,亚洲是世界发展最快的地区,庞大的人口使得地区经济发展非常有活力。同时,亚洲各国之间也存在巨大的差别,社会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不平衡。日本和韩国是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而中国则是社会主义国家。

最后,我想强调一下两地的文化、宗教和历史差异。大部分亚洲国家都经历过被殖民的历史,而欧洲国家则没有。另外,欧洲国家的宗教信仰比较相似,对耶稣的信仰使欧洲的宗教信仰成为一体;而亚洲的佛教、印度教、孔教、道教以及其他宗教信仰之间就没有共同基础。多样化需要更高程度的交流。

3. 中国面临的问题

虽然我们国家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中国教育仍旧面临一些问题。中国是一个仍处在工业化和后工业化过程中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迅速,但是政府给教育的预算却很有限。通过30年的努力,中国已经普及了义务教育。现在的挑战是巩固全民教育的成果,推动少数民族和弱势群体教育的发展。在高等教育阶段,主要的问题是提高教育质量,鼓励创新。党的十七大将职业教育和培训作为国民发展的首要任务之一。从那时起,中国政府已经出台了很多政策支持职业教育制度建设以及对职业教育学生提供财政支持。

由于中国刚刚普及基础教育,进入大众高等教育阶段,有些人建议未来的首要任务是加强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而不是转而着重于终身教育。也就是说,中国很需要一部《终身教育法》来指导终身教育政策的实施和评价,以及解决这一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所以,中国学者和决策者十分希望能够向亚欧同行们学习。

三、支持终身学习的框架

1. 五项政策选择

为了提供支持终身学习的框架,中国能够做些什么?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下我个人的看法。我认为未来的政策制定应该考虑以下几个选择。

第一,加强公众对终身学习的认识。发动社会公众加入到推动终身教育发展中来是非常重要的。就像之前所说,政府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政府要成为社会改革的领导力量,就应该通过将教育摆到优先位置以体现对终身教育的重视,就应该将人力资源作为21世纪国家发展的关键资源,就应该抓住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另外,政府应该具有进行终身教育创新的意愿。最后,政府应该促成所有利益相关者达成共识,支持建立一个教育机会均等的学习型社会。

第二,制定教育总体规划。这个规划应该将各级教育统筹协调成为一体,将终身教育的观念融合到现有的学校体系中去。这种整合应该是一种无缝的接合,而不是形成一个平行的系统,使得终身教育系统成为正规学校系统的竞争者。这正是我所讲的将终身教育与全纳教育相融合,通过终身教育来重新改组现存的教育资源,使其覆盖教育系统的边缘。

第三,未来的政策还应该解决终身教育的法律支持问题。我们不仅要关注终身教育立法,还应该关注贯彻执行法律。和谐社会是关注教育公平的社会,其基础是学习型的社会。实际上,终身教育和全纳教育是建立学习型社会的支柱,是和谐社会的基石。所以,法律的支持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法律能够为终身教育的创造和政策制定建立起推拉机制,包括建立正式和非正式教育的强制标准、资格认证标准以及教育效果评估标准。最重要的是,法律必须注重对终身教育的财政支持,包括财政来源、各利益相关者的责任,以及资源分配机制。最后,法律只有坚决贯彻执行才能够树立权威。为保障所有人接受终身教育的机会,我们应该建立更多相应的执法机制。

第四,另外一个支持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因素是财政。虽然动员各种社会资源投资教育非常重要,但现阶段还是应该主要由政府来提供教育机会。利益相关者也应该通过各种方法分担政府的负担,如税收、捐赠等。财政和税收政策尤其应起到刺激社会投资终身教育的作用。美国的教育所得税减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通过减免个人投资和捐赠于教育的税费,政府鼓励市民积极加入到分担终身教育费用的行列中。成本分担的合理性和正当性在于它有助于人力资本的积累、就业能力和生产力的提高以及健康和生活水平的改进。

然而,是否有足够的资源投资于终身教育?根据我的观察来看,通过税收政策,可以促使社会消费向提高生产力从而增加终身教育资源可得性的方向发展。例如,社会上有很多不合理的消费方式,如奢侈品消费和过度消费,这些浪费掉的社会资源都应该被用于投资教育部门。

另外一个可能性就是开发闲置的社会资源,如将全国各地的孔庙作为终身学习或者社区活动的场所,这样,许多处于社会边缘的群体就能够相互交流并加入到文化或者职业训练中来。

第五,我想谈一谈终身教育中的激励机制和社会认同问题。终身教育可以作为学位教育和证书教育,以及正式教育和非正式教育的过渡。它可发挥“高速路交汇点”的功用。一方面,通过学分转换鼓励正式教育和非正式教育机构之间的流动,终身教育可以打开通向各种教育系统的道路。例如,职高的毕业生能够进入四年制的大学,普通大学毕业生能够进入社区学院接受职业培训。另一方面,在一个更加开放和流动性更强的社会,通过对地位较低但是有更多的发展潜力和流动性工作的认证,终身教育能够使得僵化的职业地位变得更加灵活。也就是说,在未来,一个人的社会经济地位不应该由他们所得到的学位或者他们毕业的学校来决定,而应该与一个人的终身学习活动联系起来。通过在终身教育活动中引入激励措施和社会认证机制,我们可以实现“全民终身学习”的设想。

2. 指导方针和政策制定

所有上述五项政策建议——政治意愿和共识的建立、教育的总体规划、立法和贯彻执行、政府和社会共同参与的财政支持、引入激励和认证机制,都强调了终身教育政策制定的两个基本原则。

首先,终身教育的支持框架应当是符合本国国情的。我要强调,在借鉴其他地区经验政策的时候,必须认识到地区差异,这是非常重要的。以亚欧的政策为例,正如之前提到的,亚洲是个人口众多、经济发展迅速的大陆,亚洲各国之间无论是在经济发展、宗教信仰还是地理环境上,都有着巨大的差别。欧洲的国家很大程度上是同质的。这使得我们不可能建立两个完全相同的终身教育体系。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都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对学习怎样进行政策制定非常重要。

其次,由于政策必须适应当地实际条件,我们不能生搬硬套他国经验。考虑到两个国家之间的差别,政策嫁接是更好的选择。嫁接是在彻底了解双方国家的国情之后有选择性地采用最好的策略。由于亚欧很多国家都已经发展了自己的终身教育政策,相互借鉴是可能的。

四、亚欧合作

在讲话的最后,我要回到这次会议的主题,那就是亚欧的合作。据我看,两个地区的合作还存在着很大的空间。

在国家和地区的层面上,需要进一步加强沟通和人员交换。而且,如果合作建立在具体项目基础上,就更容易开展。对于政策选择,共同的活动可以在已建立的项目平台上进行,如欧洲的伊拉斯谟计划和苏格拉底计划。我们同样可以开展新的合作提议。

我也相信定期的会议,如亚欧会议终身教育论坛,为有效的交流和合作做出了很好的榜样。毫无疑问,大家都能够从国际和本国的视角,对现存的理论、政策和实践进行回顾和交流,并从中获益。最后,我希望这次会议能够圆满实现目标,成为将来跨区域合作发展的新起点!

谢谢大家!

篇5:在全区政法工作会议上的典型发言材料

“一转一合”打造特色品牌

“四位一体”创建现代农业核心区

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

尊敬的各位领导:

根据会议安排,我就组建蔬菜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为主题,并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作一简要发言,不当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我们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于 年月,自成立之初,我们就坚持以服务城市、繁荣农村、提升农业和富裕农民为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建设特色鲜明的蔬菜基地为抓手,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打造特色品牌基地核心示范区,走出了一条“工、农、牧、商”全面发展的致富道路,达到了“有品牌、有基地、有中介、有市场”,并实现了“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四位一体”建设现代农业核心区的发展模式,现拥有资产万元,其中固定资产达到0万元,年销售收入万元。现已发展无公害蔬菜基地亩(其中有机蔬菜基地150亩),奶牛养殖小区亩,山区生态旅游种植亩。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以党支部为核心,共同谋划农村发展大计

村东靠,西临,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全村共有 户,口人,耕地 亩。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及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积极拥护,村两委会班子精诚团结,引领村庄发展,带领群众致富。经过几年的摸索,我们充分认识到“党支部要实现农民致富,离不开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党支部作为坚强后盾”,也正是因为认识到了这一点,1

全村上下合舟共济,真抓实干,走上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康庄大道。年度农民年均纯收入超过元。我村连年被表彰为“五好红旗村”和“党支部文明单位”。年被市农委评为“ ”。2009年在评比活动中,被评为“ ”。

二、率先实施土地流转,为现代农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与农业土地分散经营、粗放经营相比,农业土地集约化经营是一种更能适应现代化要求的土地经营模式。推动农业土地集约化经营,是促进农村生产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扎实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手段。过去的只有奶牛小区一处,群众大多靠天吃饭,靠外出打工赚钱,农民收入水平低,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相去甚远,不足以支撑全村的各项事业建设。为了更加广阔的发展蓝图,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如何破除瓶颈,走出困境,如何使村民的钱包鼓起来,使农村面貌有一个大的改观。没有别的办法,只有解放思想,只有科学发展,只有土地流转,农民才能富上富。

在了解到上级有关土地流转一系列政策后。我们决定以土地流转为核心,建立高标准蔬菜种植基地、高标准奶牛养殖示范基地,实现土地效益的最大化。为此,村两委首先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分别召开村两委会议,党员代表会议和群众代表会议,认真听取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代表的意见;在统一思想后,我们拿出方案,再交村民小组和全体村民进行表决,在了解到土地流转带来的种种好处后,全体村民一致通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以村民小组为单位,进行登记造册,让每一承包户签字盖章,核实地亩、等级,统一丈量到户;村委按每户人口、地亩签订土地流转协议书,一式三份,村委一份,生产组一份,户一份,在保证依法自愿、有偿的基础上同意将土地收归集体,统一托管规模经营流转;流转单位与村委会再签订土地流转协议,把土地流转承租款交到村委,村委按每地块的等级,按每亩700元、800 元到1100元不等的租金发放到户。通过土地流转,解除了村民务

工经商的后顾之忧,使农村劳动力得以从土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最重要的是农民收入增加了。

三、组建专业合作社,成为农民的致富靠山

土地流转的顺利实施为专业合作社的成立尊定了良好的基础。合作社自成立以来,就步入了良性发展轨道,产生了较大的吸引力和带动力,带动了周边前夏、李官、后夏、胡同店等10多个村的畜牧养殖及蔬菜产业发展。同时为更好地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发展规模化生产。合作社本着“服务成员、共谋发展、民主管理、社员受益”的宗旨,实现了“七统一”。

一是统一规划。依托基地,将我村现代农业示范基地进行科学的功能分区,划分为办公生活区、采摘体验区、餐饮接待区、技术培训区、生产示范区五部分。整合畜牧养殖、能源建设在蔬菜产业上综合应用,形成了蔬菜、奶牛、沼气一体化发展的现代农业生产区。现已种植38个蔬菜品种,为省工委、省移动公司、市妇联日供无公害蔬菜3万斤,日产鲜奶10吨,鲜奶直供佳宝乳业有限公司。

二是统一技术。按照章程要求统一采用先进的蔬菜种植技术和奶牛养殖技术,大量引进新技术、新品种。新发展的有机韭菜全部按照有机栽培模式进行管理。

三是统一培训。新建了标准化培训教室,高薪聘请苍山县蔬菜局技术人员进行常年指导,并由区畜牧局聘请德国奶牛养殖专家给予合作社奶牛养殖户统一进行技术更新培训,建立了蔬菜远程诊断系统,蔬菜病虫害实现了在摄像头前请教专家,实现了对基地的有效管理和服务。

四是统一包装。向品牌要效益。村里统一注册使用了“万鲁牌”商标,全部箱装销售,提高了农产品档次。2009年蔬菜科技示范基地,被评为市现代农业首届“百花奖”十大特色品牌基地。

五是统一销售。合作社开通了网站,通过网络先后与中油加气站、高速服务区、等十多家公司建立业务关系,签订了订单,经营收入900多万元。其中仅区每天就配送蔬菜、肉、蛋、奶等食品近2吨,经营收入5000多元。

六是统一配套。我们不断完善配套设施建设,蔬菜基地新购置了手扶拖拉机、大功率变压器、高压线等各类设备,生产功能进一步加强。配置了配送车辆2部,新建了冷库,实现了流通与储藏两条腿走路,大大增强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奶牛小区新引进先进挤奶设备1套,建设挤奶厅一处,硬化了道路,安装了路灯,每户建立了消毒池,完善了挤奶规程,美好了小区环境。

七是统一管理。合作社社员实行量化指标,责任到田、责任到棚,产量与工资挂钩,实行八小时工作制,使合作社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人性化的管理轨道。

四、“四位一体”模式见实效,农民增收效益显著

合作社的成功运作,大大改善了农村现状,改变了农村面貌,农民喜上眉梢,干部乐在心里,村农业发展也完全实现了“三个转变”。一是变“多数人种少数地”为“少数人种多数地”。通过发展农合组织,提高农业规模化水平,促进农村分工分业,让更多农民从农业、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到二、三产业中就业挣钱。我村的年轻人进企业务工,月收入1000-1500元左右,家庭妇女上奶牛小区、蔬菜基地、企业职工每月收入500-800元之间,光此一项村增加土地收入每年近50万元。二是变农民“单打独斗”为“抱团发展”。通过发展专业合作组织,把一家一户“单打独斗”的农民组织起来,共同面对市场,从而提高农民的市场谈判地位,实现农民与市场的有效对接。三是变“少数先富”为“多数共富”。随着合作社的不断发展壮大,我们对社员实行交易量分红制。合作社以保护价收购社员的蔬菜产品,年终根据经营收入与社员进行年度结算,在提取10%的盈余公积金后,拿出赢利部分的60%,按社员与合作社交易量的多少进行分

红,去年共分红3.7万元。

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离不开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离不开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我们感到由衷的欣慰和感激。在2010年的工作中合作社将围绕打造省级现代农业特色品牌基地这一主题,加大投资力度,扩大经营规模,强化蔬菜基地硬件建设,建造高标准的蔬菜冬暖展示棚,蔬菜冷藏库,引进推广新、优、特蔬菜品种,硬化道路,修建绿色观光长廊,种植观光采摘型瓜果蔬品种,办好集观光、旅游、休闲于一体的蔬菜采摘节,为市民提供良好的生态休闲娱乐场所。同时,我合作社将继续围绕科技兴农这一战略,修建高标准的科技培训基地,充分利用好现代网络平台,加大培训力度,拓展就业空间,围绕产业抓特色,围绕特色抓基地,围绕基地抓效益,发挥好基地试验、示范、培训、推广作用,为我区现代农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篇6:在全区政法工作会议上的典型发言材料

根据会议安排,我代表区城管局就X年主要工作和X年重点工作计划,汇报如下:

2020年在法治信访稳定工作方面,围绕“工作推进有力,规范平稳有序”目标,综合治理、依法行政及队伍建设等方面均取得有效提升。一是多措并举,行政处罚案件办理量质双升。利用科技手段和岗位练兵评比增加执法办案能力,研发现场处罚“城管通”,启用航拍、三维模型等违建比对科技手段,局领导带头,全局人员强化办案能力。年初以来,共实施各类行政处罚X起,一般程序处罚从X年的X件,提高到X年的X件。坚持每月召开案件评查会议,通过基层互查、经验交流等方式,不断提升执法办案质量和水平。二是双效平衡,努力做到“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强化依法行政,注重前期工作的规范和细致,既推进工作,也要钝化矛盾,既要执法的刚性,也有信访矛盾化解的柔性。在区委政法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公安、司法、信访等部门的有力支持下,与乡镇、街道、园区密切配合,拆违X平方米,行政处罚X件,大型集中整治行动X次,行政诉讼案件X起,零败诉,行政复议X期,X起维持,X起整改,快速协调未形成诉讼。三是严格管理,切实强化队伍的作风纪律建设。强化推行X城管队伍“勤于问事、规范做事、依法办事、廉洁干事、高效成事”的五事工作法,成立专门督查工作组,强化督查考核、交流轮岗、星级管理、异地执法等措施,通过严格奖惩,强化作风纪律感,激发职业荣誉感,大大提升的队伍的战斗力和执行力,也提升了文明执法、规范执法程度。

面对政法信访工作新的任务和要求,我局将认真贯彻落实今天大会精神,继续做好三个坚持:

一是坚持平衡推进,坚决保证疫情防控和管理工作的两不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城管环卫工作与群众密切接触,信访举报多,极易引发信访矛盾。疫情防控期间的城管工作,情况更加复杂,不能简单一刀切,更不能简单粗暴,必须在法治前提下,在疫情防控中的变化中及时进行调整,充分发挥经验优势,对执法管理中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在全局层面进行引导和规范,疫情防控和工作推进,“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二是坚持攻坚克难,强势推进拆违和环境提升工作破题开局。近期“双十”项目、乡村振兴全面启动,污染防治全面展开,与之相关的拆违拆破拆烂、环境整治、建筑垃圾、扬尘管控等各项任务,我局将继续积极行动,不等不望,坚决执行、迎难而上、善作善成,甘当“排头兵”,遇到“钉子”强势推进,在拔除钉子的同时,注意不留后续信访稳定矛盾,如有问题,及时化解,全力疏导,在依法行政的前提下,既解决问题,又不添矛盾,为全区新一轮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稳定基础。

三是坚持科技引领,努力建设智慧城管和现代化队管理模式。积极参与区乡两级社会治理联动指挥信息平台建设,将现代化的智能手段引入城市管理,完善数字化城管体系,充分利用无人机航拍、摄像头监控、大数据分析、地理信息定位等目前已经成熟的现代化技术手段参与管理和监控。推广实施OA办公和执法管理系统,强化队伍管理和业务工作的信息化、制度化、流程化,营造公平公正、勤奋实干的工作状态和良好氛围。

篇7:在全区政法工作会议上的典型发言材料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增强搞好专项整改活动的自觉性

搞好专项整改活动,统一思想认识是前提,活动中我们深刻领会市政法委文件精神,深刻认识到开展专项整改活动既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又是巩固、扩大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的重大举措,也是适应新的治安形势和执法环境,从源头上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执法突出问题,确保执法公正,加强和改进政法工作的治本之策。为加强领导,政法委成立了专项整改活动小组。同时,结合实际,及时制定了专项整改活动的实施方案。活动过程中,领导经常深入基层加强检查督促,促进专项活动的正常开展。

二、抓住组织协调不放松,加强领导,推动专项整改活动有序开展

在工作中,针对政法委担负着对全区政法各部门的组织协调监督等职责,这就要求我们紧紧围绕专项整改活动各阶段的工作任务和工作重点,从三个方面发挥组织协调作用,推动整改活动有序开展。一研究起草整改阶段规范培训工作方案,确保专项整改工作有章可循。二组织查摆执法问题,分类梳理汇总,确保工作重点,通过梳理分析,督办了几起典型案例。确保了整改活动对症下药、责任到人。三发挥牵头作用,组织督导各单位开展工作,推动整改活动平衡发展。整改规范阶段,结合日常执法质量检查工作,我们对整改进行督导,深入一线解决问题,发现典型推广经验,为以后的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

三、抓住制度建设不放松,边整边改,促进执法行为规范化

专项整改最终目的要通过完善各项执法制度和长效机制,规范干警的执法行为,做到以制度规范行为,以机制促进公正。在专项整改活动中,本着边检查、边整改、边规范的原则,针对目前执法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积极组织开展调研,修改、完善、制定相关规章制度。

四、抓住培训不放松,形式多样,促进执法水平整体提升

今年以来,我区由于机制改革,所以我区的维护地区稳定工作十分繁重,在区委、区政府的指导下,我们妥善解决了多起越级上访事件,××分局为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上至领导干部、下至普通民警常常加班加点,甚至是夜以继日,但这次专项整改工作开展以后,我们高度重视,马上确定基本工作方针,在抓好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同时,克服困难、安排全区政法干警的培训学习。

通过前一时期工作的开展,专项整改工作取昨显著成效:干警的法律意识及执法办案能力有所提高,执法工作规范化进程得到推进。

篇8:在全区政法工作会议上的典型发言材料

2007年, 全区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领导下, 积极努力工作, 不断加强对建筑业、工程质量安全、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招标投标, 以及清理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等工作的监管, 确保了我区建筑业的持续健康发展。2007年, 全区建筑业完成总产值为1198亿元, 同比增长15%;实现建筑业增加值334.22亿元, 同比增长13.4%。回顾过去的一年, 我区建设工程管理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 强化工程质量监管

1. 工程质量稳中有升。

2007年, 我区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加强对工程质量的监管。据统计, 全区共监督工程项目5772项, 建筑面积3619.1万平方米, 竣工项目4321项, 竣工面积1925.3万平方米, 合格率为100%。执法检查共抽查工程2825项次。各级质量监督机构查处工程质量隐患1796起。发出整改通知书2808份, 受理投诉458起, 已处理完毕438起, 结案率95.63%。工程质量总体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 有一批工程项目获得了国家和自治区的优质工程奖。广西建工集团第五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承建的广西区二招会议及宴会中心项目获得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另有4个工程获得全国建筑工程装饰奖;1项获得“全国用户满意工程”;45项获得自治区优质工程奖, 102项获得“广西建设工程优秀QC小组”, 3项获得“自治区用户满意工程”。可以说, 2007年是我区工程建设质量较好的一年。这些成绩的取得, 是全区建筑施工企业共同奋战的结果, 也是全区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各方责任主体共同努力的结果, 在此, 我代表建设厅党组向获奖企业表示衷心的祝贺。

2. 加大力度推行住宅工程逐套验收制度。

随着住房商品化的发展, 住宅工程质量已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在我国法制建设日趋完善的今天, 老百姓维权意识逐步提高, 质量投诉不断增加, 群诉群访事件也时有发生。为了加强住宅工程质量管理, 全面落实参建单位和个人的质量责任, 确保住宅工程质量, 减少投诉事件的发生。针对住宅工程常见的渗漏、开裂等影响使用功能和观感质量等问题, 我厅推行了逐套验收制度, 目的是督促建设、施工、监理等住宅工程参建单位认真履行法定质量义务, 维护业主合法权益, 减少质量投诉事件的发生。2006年, 我区分别在南宁、桂林两市开始进行住宅逐套验收试点, 得到住宅参建各方的一致认同, 用户非常满意。为了推广这项制度, 我厅要求全区各市县从2007年9月1日起全面实行住宅工程逐套验收。目前, 全区大部分地区已全面推行, 实践证明, 推行这项制度, 能够确保住宅工程质量, 有力地促进了我区房地产业和建筑业的健康发展。

(二) 下大力气狠抓建筑施工安全生产

1. 及时部署安全生产工作。

2007年, 我厅认真吸取了广西医科大2.12重大安全事故教训, 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 始终把安全生产工作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先后召开了全区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会议和建筑施工企业、监理企业主要负责人会议、以及事故约谈会等一系列会议, 及时部署安全生产工作。对发生安全事故的单位, 采取了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 停业整改, 降低资质, 责令事故单位更换安全生产负责人, 取消从业人员执业资格、停止企业参加工程投标资格, 新闻媒体曝光等各种处罚措施, 以最有效的手段从源头上保证安全生产。

2. 签订安全生产控制指标责任状。

为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2007年, 由厅长与各市建委主任签订了安全生产目标责任状, 要求各市严格控制安全生产事故, 确保安全生产。

3. 严格行政许可, 加大建筑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一是严格实行安全生产许可制度, 加强动态监管。到2007年底, 全区累计发放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1425家。凡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或者安全生产许可证被暂扣的建筑施工企业, 一律不准参加工程投标、不准承揽新的施工业务。对在检查中发现安全管理混乱的37家建筑施工企业进行了通报批评。2007年, 我厅对区内发生安全事故的建筑施工企业全部作出了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处罚;对区外来桂施工企业发生安全事故的, 我厅均已发函要求其所在地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暂扣其安全生产许可证。二是严格对“三类人员”的安全生产监管。2004年以来, 我区累计有39794人取得了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其中, A类合格4825人, B类合格18252人, C类合格16717人。凡未取得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的“三类人员”, 不得从事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对于发生安全生产死亡事故的建设项目, 收回项目负责人和安全员的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 重新进行安全生产考核。2007年, 因发生安全事故或在检查中发现未履行安全职责而受到处罚的“三类人员”共计174人次。三是严格建筑业企业证书管理, 发现伪造证书的, 坚决进行严厉处罚。2007年, 对无视国家法律, 伪造安全生产许可证书、出借建筑企业资质证书的两家建筑施工企业进行了处罚。通过处罚, 有效地打击了多年来困扰我区建筑市场的伪造企业资质证书、项目经理证书, 以及安全生产许可证书等顽症, 给造假和妄图以假乱真的企业和相关人员敲了警钟。

4. 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和专项整治工作。

2007年, 先后组织6次安全生产大检查, 共组织18个检查组对375个工程进行了检查, 发出《建筑工程安全隐患整改建议书》102份、《建筑工程安全隐患停工整改建议书》71份。我厅改变过去检查过的工程不再复查的做法, 采取对检查中责令整改的工程再进行“回头”复查的方式。通过“回头”看, 全面了解被责令整改的工程项目的整改情况。凡是同一个项目两次检查不合格的, 一律进行严肃处罚。2007年, 全区共复查了28个工程, 其中有7个整改不力的项目被通报批评, 并处以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30天的处罚。在建筑施工安全专项整治方面, 2007年, 重点对高大模板、深基坑、脚手架、垂直运输起重机械的安装拆卸等危险性较大工程进行专项治理。在专项治理中, 全区共组织专项检查411次, 涉及建筑施工企业231家, 检查项目4316个;其中, 检查高大模板支撑体系、起重机械设备共763个项目, 及时消除了各类安全隐患。由于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和专项治理, 安全生产形势有了根本好转, 2007年8月到12月建筑施工黄金季节的5个月时间内, 全区只发生了4起事故, 平均每个月不到1起, 扭转了我区建筑施工安全严峻形势的被动局面。

(三) 规范招标投标行为

2007年, 我区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加强对招标投标的监管, 建设工程的招标投标得到了有效监管, 维护了工程招标投标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规范了招标投标的行为。据统计, 全区共发包工程4253项, 工程造价348亿元, 实际招标发包工程2587项, 工程造价248亿元。应招标工程项目和应公开招标项目均达100%。全区工程招标投标没有发生违法违规行为的投诉。

(四) 加强工程标准化定额管理

2007年, 建设厅组织完成了《广西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化工作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2007年至2010年“十一五”期间广西地方标准立项计划》、《广西壮族自治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等八项地方标准起草、颁布工作, 做到当年立项、当年获得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专家评审通过、当年颁布实施, 使我区地方标准制定工作, 尤其是节能减排标准制定工作, 从全国落后省 (区) 倒数第二名一跃成为中南地区、西部地区的第一名。此外, 还组织完成了05版《广西市政消耗定额》的颁布等工作。

(五) 抓好清欠工作, 防止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

2007年, 我区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严格建设工程施工许可和竣工验收备案制度, 严格审核工程项目建设资金和工程施工承包合同履行情况, 对建设资金不落实或有拖欠工程款的不予办理施工许可证, 对建设单位不按合同支付工程款的, 不予办理工程竣工验收备案。通过上述措施, 有效地防止了拖欠工程款和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据统计, 一年来共解决剩余拖欠工程款2394.91万元, 接受单位和群众上访192件, 及时妥善处理了拖欠工程款疑难问题, 维护了建筑施工企业和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此外, 我厅还与自治区监察厅组成联合检查组对全区14个市及14个县 (市) 进行检查, 督促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施工企业加强管理, 切实维护好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六) 部署开展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开展二级建造师考核认定收尾工作, 开展一、二级建造师临时执业资格的评定工作, 以及开展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和三类人员安全生产合格证书有效期届满的延期等工作, 为我区建筑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同志们, 2007年, 我区建设工程管理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是, 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建设工程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要做好建设工程的管理工作还有很多扎实细致的工作要做, 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如工程质量安全方面, 由于受经济发展和人才资源的制约, 质量安全管理工作还不平衡, 城市与城市之间、县城与县城之间还存在差异, 从业人员对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了解程度和熟练程度参差不齐。重市场、轻质量、轻安全的现象仍然存在。安全生产不容乐观, 高处坠落、坍塌等事故屡有发生;拖欠农民工工资和工程款现象仍很严重;装饰装修市场管理不到位等等。针对存在的问题, 我们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同志要加强研究, 找准突破口, 加大监督执法力度, 不断加强和改进监管方式和方法, 确保我区建筑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二、2008年建设工程管理工作设想

2008年, 建设工程管理工作总的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全区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招标机构、工程造价机构和工程检测机构, 以及建筑业企业、监理企业等, 要紧紧抓住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机遇, 积极投身到北部湾经济区全面开放开发的建设中去, 加快建筑业的发展。要按照全区建设工作会议的部署, 解放思想, 转变工作作风, 提高工作效率, 努力搞好我区城乡建设工程管理工作, 以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为重点, 整顿建筑市场秩序, 规范建筑市场各方责任主体行为, 建立建筑行业诚信体系。推进企业改制改革、工程造价改革, 为建筑施工企业做好服务。

(一) 继续加大质量安全监管力度

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是建设工程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领导务必高度重视, 不得有半点放松麻痹思想, 要加大监管力度, 确保我区工程质量安全。

1. 加大监督执法检查力度, 强化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检测和施工图审查, 规范各方主体质量安全行为, 对管理混乱造成工程质量安全事故的要依法进行严厉处罚。严格监督执法是工程质量安全的重要保障, 也是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在监督执法工作中, 切不可碍于人情或拘泥于保护行业企业的传统思维方式, 绝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对于违规项目一定要严格依法处罚, 不要怕得罪人。监督执法不能心慈手软, 否则质量安全生产就会滑坡。要严密监控和消除重点地区、重点企业和重点环节的各类安全隐患, 确保我区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的质量。

2.全面实施住宅工程逐套验收制度。对于尚未开展这项工作的个别县, 要督促它们抓紧实施, 争取在2008年全区范围内所有新报监的住宅工程竣工全部实施逐套验收, 消除质量通病, 减少质量投诉事件的发生。全区住宅工程质量验收合格率要求达到100%, 住宅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率要求达到100%。

3. 严格控制安全生产伤亡事故指标。2008年, 全区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工作目标:死亡人数力争控制在25人以内, 比上一年度减少10%以上;百亿元产值死亡率力争控制在4.2人以下, 比上一年减少10%以上;杜绝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较大安全生产事故。为此各市、各有关部门要认真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在建筑领域内切实建立起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行政首长负责制和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制。今天, 我厅将与各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 各市要严格控制建筑施工安全事故, 确保不突破本年度的安全生产控制指标数。

二是严格实行安全生产许可制度, 强化安全生产许可证动态管理。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建筑施工企业, 一律不准从事建筑施工活动。已经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发生安全生产死亡事故的, 立即处以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处罚和收回项目负责人、安全员的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 并责令限期整改。

三是完善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投入长效保障机制, 推广质量标准化工作。2006年我厅印发的《广西建筑工程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及使用实施细则》, 把安全投入经费由原来占工程直接费的1%, 提高到占总造价的4.83%左右, 并明确规定安全防护和文明施工措施费用作为不可竞争费单列, 不得进行投标竞价。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一定要把这项费用监管到位。

四是组织开展全区建筑施工质量安全、建筑节能执法检查和安全措施费使用、检测机构工作情况检查, 工程竣工验收备案情况检查、工程监理企业履行安全生产职责情况以及层级监督检查。继续开展以预防高处坠落、坍塌事故为重点的建筑施工安全专项整治和安全隐患排查工作, 建立重大危险源台帐, 开展对脚手架、施工人员安全帽使用、起重机械设备、高大模板和临时用电安全的专项治理。

五是各市、各施工企业要加强应急能力建设和应急队伍建设, 不断提高我区建筑施工、防灾抗灾的应急处置能力和保障能力。要督促各施工企业做好建筑农民工的安全生产知识教育工作, 提高农民工安全生产的自我防范意识, 搞好生产安全。

(二) 规范建筑市场行为, 建立市场信用体系

1. 按照《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要求, 今年上半年将开始对全区建筑业企业的资质条件情况进行核查。主要是核查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实施对建筑业企业资质许可的情况和企业的资质条件情况, 通过核查, 及时纠正资质许可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达不到资质等级标准的建筑业企业, 将被责成进行整改, 在整改过程中, 企业不得参与投标, 不得申请资质增项。整改不合格的, 吊销其资质证书。此外, 我厅还将开展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招投标代理机构的检查等。

2. 建立建筑市场信用体系, 严格执行建筑市场失信惩戒制度。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各质量安全监督机构要加强对工程的日常巡查和随机抽查, 对于屡屡出现质量安全问题的企业, 要采取信用惩戒和行政处罚相结合的办法, 通过通报、公示等强化市场监管手段, 对于情节严重的, 要依法予以处罚, 直至清出市场。根据建设部关于《启用全国建筑市场诚信信息平台的通知》要求, 从2008年1月1日起, 我区建立建筑市场诚信信息收集、填报、公告、发布制度。发布建筑市场各方主体诚信行为记录, 重点对失信行为进行曝光。按照建设部《全国建筑市场各方主体不良行为记录认定标准》规定, 实施对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招标代理机构、造价咨询单位、检测机构和施工图审查机构等建筑市场各方主体的不良行为进行处罚。处罚结果在广西建设网上公布和上报建设部网上全国公布, 以进一步加强对我区建筑市场各方主体的动态监管, 推动完善行政监管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诚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 营造建筑市场诚实守信的良好环境, 为信用良好的企业和人员提供展示平台。

(三) 抓好招标投标监督, 确保标准定额管理到位

1. 各市要认真贯彻国家发改委等9部委联合发文的《关于做好标准施工招标资格预审文件和标准施工招标文件贯彻实施工作的通知》, 加强招标投标监督管理, 完善招标投标制度, 规范招标投标行为, 确保招标投标的公平、公正、公开;推进工程造价改革, 建立市场价格机制;加强对国有投资项目的招标投标监督管理, 严肃查处招标投标活动中的违法违规行为, 认真处理好招标投标的各种投诉问题。

2.2008年, 抓紧完成《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工程招标代理从业人员业绩信用登记手册》、《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工程招标投标行政监督工作导则》、《广西壮族自治区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项目招标投标活动投诉受理工作程序》等招标投标管理规定的制定, 争取征求意见后出台实施。

3. 加强地方标准编制和标准的宣贯工作。按照自治区“十一五”规划期间2008年度批准的《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等18项地方标准立项计划要求, 做好2008年度地方标准编制工作;争取出台《广西壮族自治区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办法》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办法》;组织学习宣贯《广西壮族自治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等8项广西地方标准。

4. 进一步加大工程量清单计价招标推广力度。对于尚未实行工程量清单招标的县 (市) , 要求在2008年内全部实行。同时, 建立由市场形成工程价格的机制, 改进工程造价咨询服务, 推行企业定额, 规范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总承包企业与分包企业的估价行为, 及时做好各种生产要素价格的费率测算和发布工作, 调整完善工程计价标准。

(四) 继续清理旧欠, 着力推行清欠“十一项措施”

上一篇:精准助学活动方案下一篇:行政指导程序问题研究